信息素养_信息技术教育的核心

信息素养:信息技术教育的核心

祝智庭 顾小清

【摘要】我国中小学正在推进信息技术教育,其核心应该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信息素养是指为了某种目的而寻找、处理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因此信息素养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能力,依靠信息素养技能,人们能够进行有效的决策、交流、问题求解和研究。并进行终身的持续学习。本文对信息素养的概念进行了厘清,认为信息素养是思维、决策、问题解决和交流的基础,信息素养是不同维度的文化的体现,信息素养的培养是要在一定的经验框架中逐层推进的。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育,信息素养,能力发展,文化观,经验框架

一、信息素养:综合能力的基础

所谓信息素养,是个体能够“认识到何时需要信息,能够检索、评估和有效地利用信息”的综合能力。信息素养在当今这样一个技术飞速发展、信息资源日益丰富的社会是日益重要的一种素质。技术的发展、信息资源的丰富,使得我们每个人都面临着多样的、充分的信息选择,这些选择包括学术生活、工作场所以及个人生活中的。利用图书馆、社区、专门机构、媒体和Internet,以及日益增加的其他来源,信息以其未经过滤的本来姿态出现在我们的面前,这就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包括信息的确定性、有效性、可靠性等等。另外,我们还能通过多媒体获得信息,包括图片、声音、文本等等,这些新的媒体形式不可避免地对人们评估信息、理解信息产生了新的挑战。信息质量的不稳定、信息数量的无限扩张,都对社会产生了巨大的问题。如果不具备有效的利用信息的能力,信息的充裕本身并不足以创造一个拥有更多知识和更有见识的公民。

信息素养的构成要素是什么?目前有多种说法。从理性上说,信息素养应该包括信息意识、信息技能和信息伦理三方面。

●信息意识是指个人具有信息需求的意念,对信息价值有敏感性,有寻求信息的兴趣,具有利用信息为个人和社会发展服务的愿望。

●信息能力是指能够有效地获取、加工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包括操纵信息工具的能力,检索获取信息的能力,加工提炼信息的能力,整合创建信息的能力,交流传播信息的能力等。 ●信息伦理是指个人在信息活动中的道德情操,能够合法、合情、合理地利用信息解决个人和社会所关心的问题,使信息产生合理的价值。

但是,在信息问题的解决过程中,这三方面是交织在一起的,因此有人提出了一种过程性的信息素养结构,俗称信息素养的六大技能:

●确定任务:描述信息问题和确定信息需求(为了解决该问题需要什么信息); ●决定策略:识别各种可能的信源并选取最佳信源;

●搜索获取:探明信源的位置并从中提取信息;

●加工利用:感受、解读、提炼相关信息;

●合成展示:整合多种信源的信息,组织和构建便于交流和展示的信息作品;

●鉴赏评价:判定信息作品的效果和评价信息问题解决过程的效率。

图1信息素养作为能力基础

在现代社会,信息素养是个人能力发展的重要基础。从水平维度看,信息素养是思维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决策能力和合作能力的基础(如图1),这些能力的有机整合就形成个人的综合能力,具有这种综合能力的人就会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不难明白,当前国际上普遍关注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正是受到这种信念的驱使。从垂直维度看,信息素养是终身学习的基础。这是因为,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学习者就能够获得学习的内容,对所做的研究进行扩展,能够更好地自我导向,对自己的学习进行更有效的控制。

二、信息素养:一种新的文化

信息及技术素养,从通俗的意义上讲,是功能上的技术性技能。但是事实上从更宽泛的角度上说,信息素养应该看作是一种新的信息文化,从知道如何使用计算机,到知道如何访问信息,到批评性地思考信息本身,到信息的技术构造,到其社会的、文化的甚至是哲学上的情境和影响力,这些对于现代信息社会的受过教育的公民是必需的。

如何将信息素养理解为一种新的文化?这可以从七个不同的维度来理解。

[3]工具文化,也就是了解和使用信息技术工具的能力,这些工具包括软件、硬件和多媒体,是与每个人的教育、工作和职业生活密切相关的,这可以将计算机基础和网络的一些应用,以及算法的基本概念、数据结构、网络拓扑和网络协议添加进去。

资源文化,也就是了解信息的形式、格式、存放位置和访问方法的能力,特别是每天都在扩展着的网络信息资源。在实践上这与信息文化的概念是一致的,并且还包含资源的分类和组织。

社会结构文化,也就是了解信息是如何适应社会的,是如何产生的。这意味着了解信息是如何适应到社会生活中的,了解机构和社会的网络,如大学、图书馆、研究机构、公司、政府职能部门等等,是如何创造和组织信息和知识的,以及信息产生的社会过程,例如学术研究报告是如何发表的,邮件列表和兴趣小组之间的关系等。

研究文化,也就是了解和利用与工作和研究有关的信息技术工具的能力。对于研究程度的教育来说,包括与专业有关的分析、综合和模拟等软件的使用,包括了解这些软件功能概念等方面的局限。

出版文化,也就是以电子形式、文字形式和多媒体形式格式化和出版研究成果的能力,包括通过WWW、电子邮件、分布列表和CD-ROM,将自己的思想向电子受众和电子学术团体进行介

绍。写作的形式总是由写作工具和受众所决定的,计算机工具和网络受众也就代表了写作的变化。

新技术文化,也就是适应、理解、评价和利用不断涌现的信息技术革新的能力,以便不受限于过期的工具和资源,并且能够做出适应新技术的明智的决定。显然这包括理解技术应用的人类、组织和社会环境影响以及评价的标准。

批判性文化,也就是批判地评价信息技术的智能、人类和社会的优缺点、能力和局限、效益与费用。这需要以历史的眼光看待问题。例如,算法思维、数学的蕴涵式和西方科学发展之间的联系;以哲学的眼光看待问题(如当前对技术的哲学论争,人工智能的有关思考等);以社会政治的眼光看待问题(如信息技术对就业的影响,发展全球性信息基础设施的政治问题等);以文化的眼光看待问题(如虚拟生命,将人类本身根据信息处理的机器来定义等)。 如果我们从这种多维文化的角度去认识信息素养,那么我们推行的信息技术教育将是对技术能力的超越,信息技术能力只是信息素养的基础,是必需的、底层的能力。

三、信息教育:从技术到智慧的转化过程

基于上述对于信息素养重要性的认识,我们的信息技术教育应该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为根本目标。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把信息技术教育推进到了信息教育的大框架中来考虑。信息教育有着不同的层面,学会成为具有信息素养的人,可以看作是学会以多种方法利用信息的过程:从信息技术的娴熟到信息利用的娴熟直至利用信息发展智慧。

在信息教育过程中,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应该是逐层推进的,从技术的娴熟直至灵活地应用信息。信息教育包括完整的信息经验,学生需要以多种方法掌握信息素养,需要在实际问题中真正掌握信息素养,利用信息素养技能解决问题,理解在具体的情况下需要什么信息、怎样获得和利用信息、将信息素养内化上升为智慧。我们可以借用布鲁斯提出的信息素养七层观来说明这一过程。

[4]图2信息技术教育的经验框架

1信息技术

信息素养是利用信息技术进行信息检索和交流的能力,因此信息技术的知识和技能成为信息教育的起点(见图2)。

在这一经验框架中,信息技术处于中心,信息技术是进行信息访问和交流的核心,是关注的焦点,而信息是客观的,是外在于信息访问者的。技术的主要作用之一是使得信息可访问,或使之能被认识到。技术的另一个重要作用是使得信息使用者能够被告知,能够处理寻找到的信息。在这种意义上说,人和信息之间的关系是,人们能够依赖技术强化对信息的访问。概括地说,信息技术素养的掌握方法是依赖于掌握和利用信息技术而获得信息素养。从这一角度出发,具有信息素养的人,是那些能够对广泛的信息环境进行浏览从而获得高度信息知晓的人。因此,从这一角度解释,那些能够提供信息技术支持的团体,其成员也就可能具有

信息素养。而对于那些难以接触信息技术的个人来说,信息素养就成为很难达到的目标。 2信息资源

信息素养可以看作是在信息资源中寻找所需信息的能力。因此对信息资源的知识和检索能力成为信息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见图3)。这里,信息素养是对信息资源的了解和访问这些信息资源的能力。有了对信息资源的了解,才能在需要的时候在信息资源中检索所需要的信息。信息资源可以覆盖各种媒体,包括电子媒体,信息资源也可以是人,根据不同的信息检索方向,又可以分为三个子类:

●知道信息资源及其结构;

图3信息资源教育中的经验框架

图4信息过程教育中的经验框架

●知道信息资源并可以独立地利用信息资源;

●知道信息资源并可以灵活地利用信息资源,独立地利用或利用某种中介。

3信息处理过程

信息素养可以看作是执行一个信息利用及信息处理过程的能力。因此对信息进行检索和利用的过程成为信息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见图4)。

在这一角度,信息处理过程是重点,信息处理过程是信息利用者在面对一种新的情况时,出于对新的信息的需求,而执行的某种策略过程。信息的使用方法是主要的考虑,因此信息使用方法是下一个阶段的认识重点。在这一经验下,信息技术已经不再是重要特性了,因此信息技术位于最外围。本质上说,信息素养是一种面对异常情境时表现出来的能力,而且处理这些情境需要发现和利用必要的信息等一系列的过程,而具体的过程,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方法,这一经验能够产生有效的行为过程、问题求解或决策。

图5信息控制教育中的经验框架

4信息控制

信息素养可以看作是控制信息的能力。因此对信息的控制能力成为信息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

在这一经验层次上,以信息的控制为中心,有三个子类分别表示不同的控制形式: ●利用归档方式对信息进行控制;

●利用不同形式的链接,依靠记忆对信息进行控制;

●利用计算机存贮和检索机制对信息进行控制。

在这种情况下,信息的组织是指将信息(通常是文档),以更易检索的形式进行存贮。例如,可以根据可能的使用价值对所有信息进行选择。这一概念下,使用者对信息的控制将影响到信息资源的使用,因此,信息的使用是位于第二层(见图5)。

具有信息素养的人,能够利用各种媒体组织和控制信息,并且在需要的时候对这些信息进行

检索和处理。

5知识建构

信息素养可以看作是在一个新的领域建立自己的知识贮藏的能力。因此通过利用信息建构自己的知识成为信息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见图6)。

图6知识建构教育中的经验框架

图7知识扩展教育中的经验框架

在这一经验层次,信息的利用是重点,为了建立个人的知识贮藏而批判性地利用信息,是这一概念的特性。在这一经验层次,信息是思考的对象,并且这些信息对使用者有着特别的意义,信息具有一种“流动性”的或主观的性质。信息的使用者对信息进行评估和分析,信息对不同的使用者呈现不同的意义。

知识库的建构不是简单的信息的堆砌,这其中包含了个人观点的采用,知识库的建立是通过批判性的分析信息而获得的。

6知识扩展

信息素养可以看作是从个人观点角度对信息进行研究从而获得新的理解。因此通过利用信息扩展自己的知识成为信息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见图7)。

信息的利用,包括一种对信息的直觉的能力,或者说是创造性的视角,是知识控制层次的显著特征。这种直觉或视角常常能够创造出新奇的思想或创造性的方法。在这一过程中,知识库是重要的组成部分。

信息的使用仍然是这一层次的中心,但是信息使用的目的不再是知识建构,而是知识的扩展,直觉能力是将信息用于知识扩展所必需的,而知识库包含了个人通过经验所积累起来的经验。

创造力或直觉,关系到如何获得新奇的理解力,这一点,人们通常认为是神秘的,是无法解释的,也可以认为是大脑的一种活动。新的知识或信息的获得是最重要的结果,而直觉能力是有效使用信息的重要因素。

7智慧

图8智慧教育经验框架

信息素养可以看作是为了别人的便利而灵活地利用信息、组织信息的能力。因此通过利用信息让自己的知识造福于人成为信息教育的最高目标(见图8)。

灵活地利用信息和组织信息,包括在信息的使用中融合个人的价值观,是这一层次的显著特征,灵活地利用信息涉及到个人的判断、决定和对信息进行研究。智慧是信息使用中表现出来的个人品质,灵活地利用信息,表明了个人价值、态度和信仰,将信息放置在更大的情境中,以更为广泛的经验看待信息。

四、小结

在现代信息社会,为了给人们提供最佳的学习和发展机会,使其成为出色的终身学习者与未来劳动者,就必须使其成为一个有信息素养的人,亦即能熟练运用信息工具获取、传递和处理信息、解决问题、做出决策、创造知识,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也就成为教育的首要课题,教学必须以“信息素养”作为新的立足点。处理信息的目的在于综合利用各种信息,在分析处理各种相关信息的基础上,围绕某一问题的解决,创造新的信息。信息素养的核心是信息处理能力,它是新时代的学习能力中至关重要的能力。在信息处理能力的基础上,思维能力、问题解决能力、交流与合作能力以及决策能力成为学习、生活和工作的基础。信息技术教育作为培养学生和社会公民信息素养的重要途径,不能局限于信息技术的培养,而需要从信息技术向信息的灵活运用和扩展逐层推进。

摘自《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2/1/2合刊

信息素养:信息技术教育的核心

祝智庭 顾小清

【摘要】我国中小学正在推进信息技术教育,其核心应该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信息素养是指为了某种目的而寻找、处理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因此信息素养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能力,依靠信息素养技能,人们能够进行有效的决策、交流、问题求解和研究。并进行终身的持续学习。本文对信息素养的概念进行了厘清,认为信息素养是思维、决策、问题解决和交流的基础,信息素养是不同维度的文化的体现,信息素养的培养是要在一定的经验框架中逐层推进的。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育,信息素养,能力发展,文化观,经验框架

一、信息素养:综合能力的基础

所谓信息素养,是个体能够“认识到何时需要信息,能够检索、评估和有效地利用信息”的综合能力。信息素养在当今这样一个技术飞速发展、信息资源日益丰富的社会是日益重要的一种素质。技术的发展、信息资源的丰富,使得我们每个人都面临着多样的、充分的信息选择,这些选择包括学术生活、工作场所以及个人生活中的。利用图书馆、社区、专门机构、媒体和Internet,以及日益增加的其他来源,信息以其未经过滤的本来姿态出现在我们的面前,这就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包括信息的确定性、有效性、可靠性等等。另外,我们还能通过多媒体获得信息,包括图片、声音、文本等等,这些新的媒体形式不可避免地对人们评估信息、理解信息产生了新的挑战。信息质量的不稳定、信息数量的无限扩张,都对社会产生了巨大的问题。如果不具备有效的利用信息的能力,信息的充裕本身并不足以创造一个拥有更多知识和更有见识的公民。

信息素养的构成要素是什么?目前有多种说法。从理性上说,信息素养应该包括信息意识、信息技能和信息伦理三方面。

●信息意识是指个人具有信息需求的意念,对信息价值有敏感性,有寻求信息的兴趣,具有利用信息为个人和社会发展服务的愿望。

●信息能力是指能够有效地获取、加工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包括操纵信息工具的能力,检索获取信息的能力,加工提炼信息的能力,整合创建信息的能力,交流传播信息的能力等。 ●信息伦理是指个人在信息活动中的道德情操,能够合法、合情、合理地利用信息解决个人和社会所关心的问题,使信息产生合理的价值。

但是,在信息问题的解决过程中,这三方面是交织在一起的,因此有人提出了一种过程性的信息素养结构,俗称信息素养的六大技能:

●确定任务:描述信息问题和确定信息需求(为了解决该问题需要什么信息); ●决定策略:识别各种可能的信源并选取最佳信源;

●搜索获取:探明信源的位置并从中提取信息;

●加工利用:感受、解读、提炼相关信息;

●合成展示:整合多种信源的信息,组织和构建便于交流和展示的信息作品;

●鉴赏评价:判定信息作品的效果和评价信息问题解决过程的效率。

图1信息素养作为能力基础

在现代社会,信息素养是个人能力发展的重要基础。从水平维度看,信息素养是思维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决策能力和合作能力的基础(如图1),这些能力的有机整合就形成个人的综合能力,具有这种综合能力的人就会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不难明白,当前国际上普遍关注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正是受到这种信念的驱使。从垂直维度看,信息素养是终身学习的基础。这是因为,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学习者就能够获得学习的内容,对所做的研究进行扩展,能够更好地自我导向,对自己的学习进行更有效的控制。

二、信息素养:一种新的文化

信息及技术素养,从通俗的意义上讲,是功能上的技术性技能。但是事实上从更宽泛的角度上说,信息素养应该看作是一种新的信息文化,从知道如何使用计算机,到知道如何访问信息,到批评性地思考信息本身,到信息的技术构造,到其社会的、文化的甚至是哲学上的情境和影响力,这些对于现代信息社会的受过教育的公民是必需的。

如何将信息素养理解为一种新的文化?这可以从七个不同的维度来理解。

[3]工具文化,也就是了解和使用信息技术工具的能力,这些工具包括软件、硬件和多媒体,是与每个人的教育、工作和职业生活密切相关的,这可以将计算机基础和网络的一些应用,以及算法的基本概念、数据结构、网络拓扑和网络协议添加进去。

资源文化,也就是了解信息的形式、格式、存放位置和访问方法的能力,特别是每天都在扩展着的网络信息资源。在实践上这与信息文化的概念是一致的,并且还包含资源的分类和组织。

社会结构文化,也就是了解信息是如何适应社会的,是如何产生的。这意味着了解信息是如何适应到社会生活中的,了解机构和社会的网络,如大学、图书馆、研究机构、公司、政府职能部门等等,是如何创造和组织信息和知识的,以及信息产生的社会过程,例如学术研究报告是如何发表的,邮件列表和兴趣小组之间的关系等。

研究文化,也就是了解和利用与工作和研究有关的信息技术工具的能力。对于研究程度的教育来说,包括与专业有关的分析、综合和模拟等软件的使用,包括了解这些软件功能概念等方面的局限。

出版文化,也就是以电子形式、文字形式和多媒体形式格式化和出版研究成果的能力,包括通过WWW、电子邮件、分布列表和CD-ROM,将自己的思想向电子受众和电子学术团体进行介

绍。写作的形式总是由写作工具和受众所决定的,计算机工具和网络受众也就代表了写作的变化。

新技术文化,也就是适应、理解、评价和利用不断涌现的信息技术革新的能力,以便不受限于过期的工具和资源,并且能够做出适应新技术的明智的决定。显然这包括理解技术应用的人类、组织和社会环境影响以及评价的标准。

批判性文化,也就是批判地评价信息技术的智能、人类和社会的优缺点、能力和局限、效益与费用。这需要以历史的眼光看待问题。例如,算法思维、数学的蕴涵式和西方科学发展之间的联系;以哲学的眼光看待问题(如当前对技术的哲学论争,人工智能的有关思考等);以社会政治的眼光看待问题(如信息技术对就业的影响,发展全球性信息基础设施的政治问题等);以文化的眼光看待问题(如虚拟生命,将人类本身根据信息处理的机器来定义等)。 如果我们从这种多维文化的角度去认识信息素养,那么我们推行的信息技术教育将是对技术能力的超越,信息技术能力只是信息素养的基础,是必需的、底层的能力。

三、信息教育:从技术到智慧的转化过程

基于上述对于信息素养重要性的认识,我们的信息技术教育应该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为根本目标。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把信息技术教育推进到了信息教育的大框架中来考虑。信息教育有着不同的层面,学会成为具有信息素养的人,可以看作是学会以多种方法利用信息的过程:从信息技术的娴熟到信息利用的娴熟直至利用信息发展智慧。

在信息教育过程中,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应该是逐层推进的,从技术的娴熟直至灵活地应用信息。信息教育包括完整的信息经验,学生需要以多种方法掌握信息素养,需要在实际问题中真正掌握信息素养,利用信息素养技能解决问题,理解在具体的情况下需要什么信息、怎样获得和利用信息、将信息素养内化上升为智慧。我们可以借用布鲁斯提出的信息素养七层观来说明这一过程。

[4]图2信息技术教育的经验框架

1信息技术

信息素养是利用信息技术进行信息检索和交流的能力,因此信息技术的知识和技能成为信息教育的起点(见图2)。

在这一经验框架中,信息技术处于中心,信息技术是进行信息访问和交流的核心,是关注的焦点,而信息是客观的,是外在于信息访问者的。技术的主要作用之一是使得信息可访问,或使之能被认识到。技术的另一个重要作用是使得信息使用者能够被告知,能够处理寻找到的信息。在这种意义上说,人和信息之间的关系是,人们能够依赖技术强化对信息的访问。概括地说,信息技术素养的掌握方法是依赖于掌握和利用信息技术而获得信息素养。从这一角度出发,具有信息素养的人,是那些能够对广泛的信息环境进行浏览从而获得高度信息知晓的人。因此,从这一角度解释,那些能够提供信息技术支持的团体,其成员也就可能具有

信息素养。而对于那些难以接触信息技术的个人来说,信息素养就成为很难达到的目标。 2信息资源

信息素养可以看作是在信息资源中寻找所需信息的能力。因此对信息资源的知识和检索能力成为信息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见图3)。这里,信息素养是对信息资源的了解和访问这些信息资源的能力。有了对信息资源的了解,才能在需要的时候在信息资源中检索所需要的信息。信息资源可以覆盖各种媒体,包括电子媒体,信息资源也可以是人,根据不同的信息检索方向,又可以分为三个子类:

●知道信息资源及其结构;

图3信息资源教育中的经验框架

图4信息过程教育中的经验框架

●知道信息资源并可以独立地利用信息资源;

●知道信息资源并可以灵活地利用信息资源,独立地利用或利用某种中介。

3信息处理过程

信息素养可以看作是执行一个信息利用及信息处理过程的能力。因此对信息进行检索和利用的过程成为信息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见图4)。

在这一角度,信息处理过程是重点,信息处理过程是信息利用者在面对一种新的情况时,出于对新的信息的需求,而执行的某种策略过程。信息的使用方法是主要的考虑,因此信息使用方法是下一个阶段的认识重点。在这一经验下,信息技术已经不再是重要特性了,因此信息技术位于最外围。本质上说,信息素养是一种面对异常情境时表现出来的能力,而且处理这些情境需要发现和利用必要的信息等一系列的过程,而具体的过程,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方法,这一经验能够产生有效的行为过程、问题求解或决策。

图5信息控制教育中的经验框架

4信息控制

信息素养可以看作是控制信息的能力。因此对信息的控制能力成为信息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

在这一经验层次上,以信息的控制为中心,有三个子类分别表示不同的控制形式: ●利用归档方式对信息进行控制;

●利用不同形式的链接,依靠记忆对信息进行控制;

●利用计算机存贮和检索机制对信息进行控制。

在这种情况下,信息的组织是指将信息(通常是文档),以更易检索的形式进行存贮。例如,可以根据可能的使用价值对所有信息进行选择。这一概念下,使用者对信息的控制将影响到信息资源的使用,因此,信息的使用是位于第二层(见图5)。

具有信息素养的人,能够利用各种媒体组织和控制信息,并且在需要的时候对这些信息进行

检索和处理。

5知识建构

信息素养可以看作是在一个新的领域建立自己的知识贮藏的能力。因此通过利用信息建构自己的知识成为信息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见图6)。

图6知识建构教育中的经验框架

图7知识扩展教育中的经验框架

在这一经验层次,信息的利用是重点,为了建立个人的知识贮藏而批判性地利用信息,是这一概念的特性。在这一经验层次,信息是思考的对象,并且这些信息对使用者有着特别的意义,信息具有一种“流动性”的或主观的性质。信息的使用者对信息进行评估和分析,信息对不同的使用者呈现不同的意义。

知识库的建构不是简单的信息的堆砌,这其中包含了个人观点的采用,知识库的建立是通过批判性的分析信息而获得的。

6知识扩展

信息素养可以看作是从个人观点角度对信息进行研究从而获得新的理解。因此通过利用信息扩展自己的知识成为信息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见图7)。

信息的利用,包括一种对信息的直觉的能力,或者说是创造性的视角,是知识控制层次的显著特征。这种直觉或视角常常能够创造出新奇的思想或创造性的方法。在这一过程中,知识库是重要的组成部分。

信息的使用仍然是这一层次的中心,但是信息使用的目的不再是知识建构,而是知识的扩展,直觉能力是将信息用于知识扩展所必需的,而知识库包含了个人通过经验所积累起来的经验。

创造力或直觉,关系到如何获得新奇的理解力,这一点,人们通常认为是神秘的,是无法解释的,也可以认为是大脑的一种活动。新的知识或信息的获得是最重要的结果,而直觉能力是有效使用信息的重要因素。

7智慧

图8智慧教育经验框架

信息素养可以看作是为了别人的便利而灵活地利用信息、组织信息的能力。因此通过利用信息让自己的知识造福于人成为信息教育的最高目标(见图8)。

灵活地利用信息和组织信息,包括在信息的使用中融合个人的价值观,是这一层次的显著特征,灵活地利用信息涉及到个人的判断、决定和对信息进行研究。智慧是信息使用中表现出来的个人品质,灵活地利用信息,表明了个人价值、态度和信仰,将信息放置在更大的情境中,以更为广泛的经验看待信息。

四、小结

在现代信息社会,为了给人们提供最佳的学习和发展机会,使其成为出色的终身学习者与未来劳动者,就必须使其成为一个有信息素养的人,亦即能熟练运用信息工具获取、传递和处理信息、解决问题、做出决策、创造知识,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也就成为教育的首要课题,教学必须以“信息素养”作为新的立足点。处理信息的目的在于综合利用各种信息,在分析处理各种相关信息的基础上,围绕某一问题的解决,创造新的信息。信息素养的核心是信息处理能力,它是新时代的学习能力中至关重要的能力。在信息处理能力的基础上,思维能力、问题解决能力、交流与合作能力以及决策能力成为学习、生活和工作的基础。信息技术教育作为培养学生和社会公民信息素养的重要途径,不能局限于信息技术的培养,而需要从信息技术向信息的灵活运用和扩展逐层推进。

摘自《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2/1/2合刊


相关内容

  • 以特色创客教学模式实践核心素养教育理念
  •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原则,指出要培养学生发展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通过对核心素养的解读不难发现,任何教育教学的变革和改良必然不会止步于某一核心素养,而是会融会贯通以一役之劳收多重之效.因此贯彻核心素养教育理念必然 ...

  • 对信息素养的认识
  • 对信息素养的认识 当前的社会已经步入信息化的时代,对于生活在这个时代的人们,离开了信息将寸步难行,如何获取并利用好信息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问题.个人认为,要想获取并利用好信息,一个人的信息素养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信息素养必定成为网络时代公民的基本素质之一. 一 .什么是信息素养 信息素养是一个内容 ...

  • 教师教育信息化与体育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
  • 摘要:教师教育信息化的核心目标是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现阶段体育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理念与策略与教师教育信息化促进体育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如何开展卓有成效的体育教师信息素养教育成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及体育教师共同关注的课题,也是贯彻落实以"以人为本"为核心的科 ...

  • 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历程
  • 摘 要: 在其它学科教学中,信息技术还停留在辅助教学工具阶段,信息技术的应用仅仅是课堂演示,将黑板电子化,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没有根本性的转变,还未达到真正意义上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课堂教学的信息化程度不高,还没有达到开展基于网络环境.基于问题解决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没有把信息技术作为 ...

  • 关于"核心素养"学习的梳理与思考
  • 关于"核心素养"学习的梳理与思考 一.背景: 经过多年教育改革,素质教育成效显著,但是与立德树人的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构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是通过顶层设计,使学生发展的素养要求更加系统.更加连贯. 教育部基础教育教育二司司长郑富芝指出,教育部将制定中小学各学科学业质量标准和高等 ...

  • 现代教育技术概论
  • 现代教育技术概论 课程的目的和基本要求 • 本课程是针对全院学生所开设的素质教育课程中的一门. • 其目的是引导学生尤其是师范类学生对教育技术学总体概况有所认识和了解,让学生认识到现代教育技术介入教学过程所带来的整个教学过程.模式的改变,教学过程组织序列的改变,分析和处理教育教学问题思路的改变,提高 ...

  • 2017年度省规划课题评审结果公示
  • 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7年度课题评审结果公示 序号编号12017CG0757722017CG0761632017CG0763142017CG0766352017CG0769562017CG0769972017CG0773382017CG0773992017CG[1** ...

  • 高校三位一体素养教育模式构建的研究
  • 关键词:阅读素养; 媒介素养; 信息素养; 三位一体; 教育模式 摘要:文章阐述了阅读素养.媒介素养.信息素养教育融合的重要性,分析了国内外阅读素养.媒介素养.信息素养教育的现状,强调在我国开展阅读素养.媒介素养.信息素养教育融合的必要性,论述了开展阅读素养.媒介素养.信息素养教育融合的可行性,提出 ...

  • 我国网民新媒介素养研究综述
  • 我国网民新媒介素养研究综述 李冬霞 (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浙江金华321004) 以中国CNKI中新媒介素养为主题的文献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文献进行查阅并整理,对我国网民新媒介素摘 要: 养的研究成果进行文献内容梳理和分析,综述了国内网民新媒介素养的研究概貌,并提出了提高网民新媒介素养的 对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