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后感2篇

《离开雷锋的日子》观后感
  
  长征街小学六(3)班 张静怡
  
  指导老师:秦汉莉
  
  看完《离开雷锋的日子》后,我的心里有很多感触。这部电影是以雷锋的战友乔安山在雷锋牺牲之后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和所经历的事情来体现雷锋这种助人为乐的精神。
  
  令我感触最深的是乔安山救了一个被车撞倒在地的老爷爷。并拿出自己的钱给老爷爷垫上手术费。等老爷爷的家人来了以后,非但不去找肇事者,而且把事情赖到乔安山身上,诬陷他是肇事者,还让他出全部的医疗费。为了澄清实事,只好让老爷爷作证,没想到老爷爷竟点了点头。他无言了,只是感叹世间的丑恶人们都向钱看,世上已经没有多少人做好人了,连他的儿子也劝他不要学雷锋了。最后,老爷爷实在经受不住良心的谴责,把实事说了出来,还了乔安山一个清白。
  
  在现在的21世纪中,这样的人就更多了,甚至到了看到地上躺着一个受了伤的人都不敢去救,怕人家赖上你,如果实在看不下去的话,也得让旁人帮你证实一下,才敢救。
  
  虽然乔安山经历了这件事,受到人们的误解、陷害,但他仍然相信世界上还是好人多,在影片的结尾处就证明了这一点。乔安山和他儿子的车陷在了泥里,他们向路过的车求救,却一次次地遭到了拒绝。正当他们绝望的时候,忽见草坪那边有一群戴着小红帽的青年志愿者,骑着车子往这边赶来,齐心协力帮他们把车推了出来。
  
  有的人活着,但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但他还活着。雷锋虽然已经离开我们了,但他助人为乐的精神永远驻在我们心中。
  
《离开雷锋的日子》观后感
  
  雷锋是死了。
  
  1962年8月15日,某连四班战士乔安山在倒车时撞到路边晾衣杆,不巧砸中在旁指挥的四班长、沈阳军区模范标兵雷锋,后者抢救后无效死亡。
  
  乔安山在以后的岁月里把学雷锋当成一生的己任。1977年,他开车路上送一位难产孕妇去医院,替她输血,救得母子两命,但他抵制站长搞特权化,丢掉了开客车的工作。1988年,改开货车的他救起一位被撞倒在路边的老人,后来反被讹上,幸得目击者作证,老人忏悔,免于灾祸。
  
  从1962到1995,乔安山经历了中国剧烈震荡的33年,经历了从社会主义建设到文革再到改革开放的历史时期,一段非能用言语表达的重量。在这部影片,或者说在中国这三十三年的历程中, (读后感 ) 除了政治挂帅的斗争,矛盾的焦点集中在于,是以雷锋精神为代表的一类精神道德重要,还是钱、物质利益重要?
  
  相关的讨论非常多,定论也已具雏形,我就不献丑再在这篇观后感中发起讨论。客车上的老奶奶说:“可惜啊,雷锋那小伙子多仁义啊,就是走早了。”我只是想做一个假设,如果雷锋没死,会怎么样?
  
  他即将迎来文化大革命,但他很有可能完全无恙的活过那段荒谬的岁月,革命小将们毕竟不能拿一个全民偶像怎么样。
  
  真正的挑战是之后的改革开放。
  
  雷锋还是那个雷锋,他还是会做好事,“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
  
  他在车站看到孤寡老人,看到流浪汉,他会去给他们送去吃的,甚至送钱。但是他会发现,这些可怜人面对他的温暖关心,却显然显得有些不自然。偶尔他会发现没有人像他一样关心这些人,他会感慨世风日下;有的时候,他就会发现他帮助的这些人,是骗子。

  
  他也会去救路边的老人,正如乔安山挂在嘴边的:“班长如果遇到也会这样做的。”他全心全意地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当然,因为他是雷锋,是名人,所以他不太可能像乔安山那样被讹上。但是他不会听不到那个南京小伙的经历,也不会听不到在郑州、扬州等不少地方发生的同样事件。他会不会心生畏惧?会不会做好事的时候有所顾忌?

  
  他会去帮助带孩子的妇女,但是小悦悦的不幸却给了他当头一棒。他一定会很痛心,中国人怎么变成了这样?也许他会在做报告的时候把那十八个人狠狠地批评一顿,就像他在日记里写那些还有迷信观念的同志,但是,他一定还是想用自己的努力来教育他们,使他们得以改变。
  
  他老了,出门的时候也会遇到困难,他想找别人求得帮助,可是迎接他的,不是冷漠的脸,就是“先拿钱来”。
  
  他有的时候会看着“向雷锋同志学习”几个大字发呆,脑海里却回荡着几句雷响般的话:
  
  “现在都讲怎么赚钱,谁还学雷锋啊!”
  
  “学雷锋的都是傻子。”
  
  “别谈雷锋,先谈钱!雷锋解决不了咱们的帐。”
  
  “时代变了,现在可是市场经济了!”
  
  他会听到这样的笑话:某女去书店买书,猛然听到一个小朋友开口道:“雷锋爷爷很高尚……”于是她感慨,雷锋叔叔都变成雷锋爷爷了……我也老了……
  
  雷锋就只能被某些人用来抒发自己马齿徒增的小情绪了。
  
  这不是他的时代了。
  
  但是,不能这样!
  
  这个时代不能没有雷锋。作为一个道德模范,他无疑是中国当下道德困境的一剂良药。
  
  但是雷锋的确是死了,我们该怎么办?
  
  在电影里,乔安山被困于大漠中,想找人帮助而不得,最后,一批小红帽志愿者骑车来帮他解了围。这无疑是导演为了使电影有一个光明而设置的情节。曾经受过雷锋校外辅导的女校长说:“雷锋没有死!”的确,那一张张充满热情的年轻的脸给人以希望。
  
  雷锋精神没有死,我们也绝不能让它死。
  
  再回顾近几年爆出

的折射当代中国人道德困境的事件,彭宇案,范跑跑,小悦悦……我一直觉得,中国现在的道德发展有畸形化的趋势。这类案件一出,总能引起大讨论大关注,专家学者官方民间各执一词,但是这类讨论并未能引起正面的改变。相反的,政府的判决决策未能促进人们的道德进步,专家学者大放厥词,如为范跑跑叫好者有之,普通的人们甚至也从中找到了自己不履行道德责任的理由和借口,明哲保身,恶性循环。
  
  雷锋精神在夹缝中,愈缩愈弱。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是雷锋,这并不是一句空话。
  
  乔安山说:“别人的困难就是自己的困难,这就是雷锋实实在在的精神”
  
  这是推己及人,将心比心啊,这是忠恕之道!
  
  碰巧的是,在写这篇文章之前两天我听了一个关于论语的讲座,主讲人钱逊先生。其中有些内容,也许可以拿来解答这个问题。
  
  见义勇为,一个极富争议的话题,然而在《论语》中,义的本意是应该做的事。见义勇为,就是明白自己的道德责任。可以讲技巧,可以保护自己的基本利益,但是绝不能应为怕惹祸上身而袖手旁观。很多人批评别人冷漠,批评司法不公,可是自己做得并不见得有多好。要明白一句话:“义以为上”。
  
  或许我们也可以从另一个方面讲。三百年前的顾炎武,详细的探讨了亡国与亡天下的区别。易号改姓,谓之亡国;仁义充塞,人之相食,谓之亡天下。
  
  当然,中国现在远不至于亡天下这样的局面,可是我们要警惕这样的危机。那些流淌在我们血液里的传统道德,那些礼,随着市场化大潮和二十世纪两次精神革命而在现实社会中慢慢蒸发。其实雷锋精神是这些传统做人准则,传统道德的体现。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秉承这样的精神。
  
  毕竟梁任公说得好,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事实是,现在的确有些给人以希望的事了,志愿者的普及,公益事业的兴起,无不表现着这个民族闪着光明的未来。
  
  我一直很喜欢两句话。
  
  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狄更斯《双城记》
  
  这个世界很美好,值得我们去奋斗!——海明威《老人与海》
  
  值得我们去为它奋斗!
  
  

《离开雷锋的日子》观后感
  
  长征街小学六(3)班 张静怡
  
  指导老师:秦汉莉
  
  看完《离开雷锋的日子》后,我的心里有很多感触。这部电影是以雷锋的战友乔安山在雷锋牺牲之后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和所经历的事情来体现雷锋这种助人为乐的精神。
  
  令我感触最深的是乔安山救了一个被车撞倒在地的老爷爷。并拿出自己的钱给老爷爷垫上手术费。等老爷爷的家人来了以后,非但不去找肇事者,而且把事情赖到乔安山身上,诬陷他是肇事者,还让他出全部的医疗费。为了澄清实事,只好让老爷爷作证,没想到老爷爷竟点了点头。他无言了,只是感叹世间的丑恶人们都向钱看,世上已经没有多少人做好人了,连他的儿子也劝他不要学雷锋了。最后,老爷爷实在经受不住良心的谴责,把实事说了出来,还了乔安山一个清白。
  
  在现在的21世纪中,这样的人就更多了,甚至到了看到地上躺着一个受了伤的人都不敢去救,怕人家赖上你,如果实在看不下去的话,也得让旁人帮你证实一下,才敢救。
  
  虽然乔安山经历了这件事,受到人们的误解、陷害,但他仍然相信世界上还是好人多,在影片的结尾处就证明了这一点。乔安山和他儿子的车陷在了泥里,他们向路过的车求救,却一次次地遭到了拒绝。正当他们绝望的时候,忽见草坪那边有一群戴着小红帽的青年志愿者,骑着车子往这边赶来,齐心协力帮他们把车推了出来。
  
  有的人活着,但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但他还活着。雷锋虽然已经离开我们了,但他助人为乐的精神永远驻在我们心中。
  
《离开雷锋的日子》观后感
  
  雷锋是死了。
  
  1962年8月15日,某连四班战士乔安山在倒车时撞到路边晾衣杆,不巧砸中在旁指挥的四班长、沈阳军区模范标兵雷锋,后者抢救后无效死亡。
  
  乔安山在以后的岁月里把学雷锋当成一生的己任。1977年,他开车路上送一位难产孕妇去医院,替她输血,救得母子两命,但他抵制站长搞特权化,丢掉了开客车的工作。1988年,改开货车的他救起一位被撞倒在路边的老人,后来反被讹上,幸得目击者作证,老人忏悔,免于灾祸。
  
  从1962到1995,乔安山经历了中国剧烈震荡的33年,经历了从社会主义建设到文革再到改革开放的历史时期,一段非能用言语表达的重量。在这部影片,或者说在中国这三十三年的历程中, (读后感 ) 除了政治挂帅的斗争,矛盾的焦点集中在于,是以雷锋精神为代表的一类精神道德重要,还是钱、物质利益重要?
  
  相关的讨论非常多,定论也已具雏形,我就不献丑再在这篇观后感中发起讨论。客车上的老奶奶说:“可惜啊,雷锋那小伙子多仁义啊,就是走早了。”我只是想做一个假设,如果雷锋没死,会怎么样?
  
  他即将迎来文化大革命,但他很有可能完全无恙的活过那段荒谬的岁月,革命小将们毕竟不能拿一个全民偶像怎么样。
  
  真正的挑战是之后的改革开放。
  
  雷锋还是那个雷锋,他还是会做好事,“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
  
  他在车站看到孤寡老人,看到流浪汉,他会去给他们送去吃的,甚至送钱。但是他会发现,这些可怜人面对他的温暖关心,却显然显得有些不自然。偶尔他会发现没有人像他一样关心这些人,他会感慨世风日下;有的时候,他就会发现他帮助的这些人,是骗子。

  
  他也会去救路边的老人,正如乔安山挂在嘴边的:“班长如果遇到也会这样做的。”他全心全意地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当然,因为他是雷锋,是名人,所以他不太可能像乔安山那样被讹上。但是他不会听不到那个南京小伙的经历,也不会听不到在郑州、扬州等不少地方发生的同样事件。他会不会心生畏惧?会不会做好事的时候有所顾忌?

  
  他会去帮助带孩子的妇女,但是小悦悦的不幸却给了他当头一棒。他一定会很痛心,中国人怎么变成了这样?也许他会在做报告的时候把那十八个人狠狠地批评一顿,就像他在日记里写那些还有迷信观念的同志,但是,他一定还是想用自己的努力来教育他们,使他们得以改变。
  
  他老了,出门的时候也会遇到困难,他想找别人求得帮助,可是迎接他的,不是冷漠的脸,就是“先拿钱来”。
  
  他有的时候会看着“向雷锋同志学习”几个大字发呆,脑海里却回荡着几句雷响般的话:
  
  “现在都讲怎么赚钱,谁还学雷锋啊!”
  
  “学雷锋的都是傻子。”
  
  “别谈雷锋,先谈钱!雷锋解决不了咱们的帐。”
  
  “时代变了,现在可是市场经济了!”
  
  他会听到这样的笑话:某女去书店买书,猛然听到一个小朋友开口道:“雷锋爷爷很高尚……”于是她感慨,雷锋叔叔都变成雷锋爷爷了……我也老了……
  
  雷锋就只能被某些人用来抒发自己马齿徒增的小情绪了。
  
  这不是他的时代了。
  
  但是,不能这样!
  
  这个时代不能没有雷锋。作为一个道德模范,他无疑是中国当下道德困境的一剂良药。
  
  但是雷锋的确是死了,我们该怎么办?
  
  在电影里,乔安山被困于大漠中,想找人帮助而不得,最后,一批小红帽志愿者骑车来帮他解了围。这无疑是导演为了使电影有一个光明而设置的情节。曾经受过雷锋校外辅导的女校长说:“雷锋没有死!”的确,那一张张充满热情的年轻的脸给人以希望。
  
  雷锋精神没有死,我们也绝不能让它死。
  
  再回顾近几年爆出

的折射当代中国人道德困境的事件,彭宇案,范跑跑,小悦悦……我一直觉得,中国现在的道德发展有畸形化的趋势。这类案件一出,总能引起大讨论大关注,专家学者官方民间各执一词,但是这类讨论并未能引起正面的改变。相反的,政府的判决决策未能促进人们的道德进步,专家学者大放厥词,如为范跑跑叫好者有之,普通的人们甚至也从中找到了自己不履行道德责任的理由和借口,明哲保身,恶性循环。
  
  雷锋精神在夹缝中,愈缩愈弱。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是雷锋,这并不是一句空话。
  
  乔安山说:“别人的困难就是自己的困难,这就是雷锋实实在在的精神”
  
  这是推己及人,将心比心啊,这是忠恕之道!
  
  碰巧的是,在写这篇文章之前两天我听了一个关于论语的讲座,主讲人钱逊先生。其中有些内容,也许可以拿来解答这个问题。
  
  见义勇为,一个极富争议的话题,然而在《论语》中,义的本意是应该做的事。见义勇为,就是明白自己的道德责任。可以讲技巧,可以保护自己的基本利益,但是绝不能应为怕惹祸上身而袖手旁观。很多人批评别人冷漠,批评司法不公,可是自己做得并不见得有多好。要明白一句话:“义以为上”。
  
  或许我们也可以从另一个方面讲。三百年前的顾炎武,详细的探讨了亡国与亡天下的区别。易号改姓,谓之亡国;仁义充塞,人之相食,谓之亡天下。
  
  当然,中国现在远不至于亡天下这样的局面,可是我们要警惕这样的危机。那些流淌在我们血液里的传统道德,那些礼,随着市场化大潮和二十世纪两次精神革命而在现实社会中慢慢蒸发。其实雷锋精神是这些传统做人准则,传统道德的体现。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秉承这样的精神。
  
  毕竟梁任公说得好,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事实是,现在的确有些给人以希望的事了,志愿者的普及,公益事业的兴起,无不表现着这个民族闪着光明的未来。
  
  我一直很喜欢两句话。
  
  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狄更斯《双城记》
  
  这个世界很美好,值得我们去奋斗!——海明威《老人与海》
  
  值得我们去为它奋斗!
  
  


相关内容

  • 查理九世读后感大全
  • 读<查理九世>黑贝街的亡灵有感350字 <黑贝街的亡灵>读后感350字 <黑贝街的亡灵>读后感400字 <黑贝街的亡灵>读后感300字 <黑贝街的亡灵>读后感300字 <黑贝街的亡灵>读后感400字 <恐怖的女巫面具> ...

  • 2012央视春晚观后感10则
  • 2012春节联欢晚会观后感10则 本文收录了2012年央视龙年春晚观后感15则,欢迎大家欣赏,本组作品部分为整理的网络内容,在此谨向原作者致以诚挚的敬意,如有版权保护,敬请联系我们,将立即下线,谢谢. 春节联欢晚会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新民俗,关注度高,众口难调,大家观点自然各不相同,正因如此,才体现出 ...

  • 2010年[开学第一课]观后感读后感大全
  • 今天,老师让我们看了<开学第一课>.主题是实现梦想不能放弃. 我看了以后深受感触,我想航天员小时候就是有梦想去努力,最后才能成功,成功者都是靠努力才实现梦想. 我想,我的梦想是当航天员,我要从小努力才可以当上航天员. 爸爸说:"想当航天员,必须要身体好."所以我从现在 ...

  • 航天员太空授课观后感:航天员未来怎样"天地对话"
  • 一场生动活泼的太空授课背后还有哪些不为人知的秘密? 疑问一:开课为何精确到10点? 太空授课备课组组长邸乃庸介绍,选择这个时间段出于天地信息传输效果的考虑,最保险.在这段时间,航天器距离地面站最近,地面测控站可以和太空舱里的航天员直接联络,比通过卫星联系的效果好.这一时间天地通信效果最好,画面和声音 ...

  • 泰山国学小名士观后感450字3篇
  • 泰山国学小名士观后感450字3篇 泰山国学小名士观后感450字1篇 今天下午,我看了国学小名士的总决赛,一共有12人冲入总决赛.我觉得只要能上总决赛的,就是精英,就算其中有一个人第一个刷下来,我也觉得他比我要厉害十倍. 比赛看是了,第一轮说古诗句只要里面带着国和家就可以,这次有六名选手,有三位会淘汰 ...

  • 2015年开学第一课观后感600字作文大全
  • 中国教育在线讯 2015年<开学第一课>节目9月4日20时播出,中国教育在线为帮助广大中小学生完成2015年<开学第一课>观后感作业,整理并发布2015年开学第一课观后感600字作文大全,供参考阅读. 2015年开学第一课观后感600字(一) 2015年开学第一课观后感600 ...

  • 小学生电影观后感
  • 小学生电影观后感(一) --<雷锋>观后感 雷锋叔叔一直是我们心中的偶像,从小老师和家长就教育我们学习雷锋叔叔的精神,对于雷锋叔叔的故事我其实了解的并不多,在我看过了雷锋叔叔的电影之后,对雷锋有了更深的认识.雷锋叔叔小时候,成了一个孤儿.长大后,他成了一名解放军,他一直为人民服务. 在电 ...

  • 2016山东国学小名士观后感500字3篇
  • 2016山东国学小名士观后感500字3篇 2016山东国学小名士观后感500字1篇 这几天我看了<国学小名士>,我受益匪浅,<经典诵读>是我们每个学生必背的,可我们多多少少都会因为不懂意思而死记硬背,从而失去了背诵的真正意义. 伴随着一句句名句:'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

  • 名著读后感:红楼梦的读后感三
  • 标题 名著读后感:红楼梦的读后感三 红楼中,贾府里地位最高的人物不是贾母,而是这位着墨不多的大小姐--贾元春.文中曰 此女才德兼备,因而晋封为凤藻宫尚书,加封贤德妃.因为她,贾府成为皇亲国戚,真正是"白玉为堂金做马",贾元春才选凤藻宫之时,也就是贾府烈火烹油,鲜花着锦的鼎盛时期. ...

  • 爱国电影观后感作文:电影[国歌]观后感
  • 爱国电影观后感作文:电影<国歌>观后感 爱国电影观后感作文:电影<国歌>观后感 本片再现了本世纪三十年代"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那段屈辱惨痛的历史:塑造了以田汉.聂耳为代表的一大批文化精英奋起抗日.勇往直前的爱国形象:讲述了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