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苏州学习心得体会

下面我从三个方面谈一谈自己的体会和认识。

一、苏州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情况和主要特点

苏州市地处江苏省东南部,东接上海,西望南京,北临长江,南抱太湖,是长江三角洲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区域面积8488平方公里,xx年底在籍人口630多万,现管辖张家港、常熟、太仓、昆山、吴江5个县级市和吴中区、相城区、平江区、沧浪区、金阊区以及苏州工业园区、苏州高新技术开发区等7个区。苏州是全国首批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苏州既有园林之美,又有山水之胜,有众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和各式各类的能工巧匠,是闻名遐迩的鱼米之乡、丝绸之府,素有“人间天堂”之美誉。世界500强中五分之一的跨国公司落户苏州,构筑了规模实力雄厚、产业配套齐全的it产业链,成为了国家级信息产业基地。

苏州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特点是:

1、三大产业协调发展。农业以发展生态型农业为重点,走农业产业化的路子,建立了社区股份合作、土地股份合作、专业经济合作等新型农村经济组织。工业以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为重点,大力实施外向带动战略和发展民营经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第三产业重点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大力培育新兴服务业,加快提升传统服务业,使第三产业所占比重逐年增加。

2、经济社会协调发展。xx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9168.9亿元,名列全国第五位。地方一般预算收入900.6亿元,在xx年全国百强县评比中,所辖5个县级市全部进入前10名。全市仅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就有五个,省级开发区十一个,其中与新加坡政府合作开发的苏州工业园区,无论在城镇规划、管理体制、服务体系,还是社会的和谐稳定方面,均成为全国工业开发区的典范。在注重经济发展的同时,苏州坚持“几个文明一起抓,几个成果一起要”,统筹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社会发展城市化率达到70.1%,城镇三大保险覆盖率均超过98%,市区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219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2967元,是全国城乡差距最小的城市,呈现出政通人和,繁荣稳定的良好局面,涌现出张家港、昆山等一批全国协调发展的先进典型。

3、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在统筹城乡发展方面,苏州人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改革为动力,把小城镇建设作为发展农村非农经济,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的重要载体,最大限度地转移农民,富裕农民,让广大农村充分享受到现代城市文明。推行了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逐步建立起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全市农村劳动力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达95%,83万农民领到基本养老金或养老补贴,实现了农民老有所依,老有所养。

4、人与自然协调发展。苏州以“天人合一,持续发展”的理念,把产业布局、产业结构调整与生态环境建设和资源保护利用结合起来,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大力推进绿化造林和水源生态保护工程,走出了一条经济繁荣与环境优美有机结合的发展之路。张家港、常熟、昆山三市被命名为首批“国家生态市”。苏州成为全国第一个国家园林城市群。荣获xxcctv“中国魅力城市”之冠。

二、苏州发展的主要经验

在学习培训中感觉苏州的基本经验很多,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发展意识强。改革开放30年来,苏州在任何情况下都始终把加快经济发展作为执政兴市的第一要务,敢闯敢干,敢为天下先。上世纪80年代初,苏州不是经济特区,也不是沿海开放城市,但他们积极寻找机遇,出台优惠政策,创造了不是特区、胜似特区的投资环境。1992年4月,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发表后,苏州市委明确提出苏州发展战略调整为大开放大开发战略,并发文提出市县两级都要办开发区,这在全国都是少见的。1994年,苏州市创办了中新联合开发的苏州工业园,在我国开了国际合作兴办开发区的先河,创造了比经济特区建设层次更高、比国际合作更紧密的开发区模式。尤其值得我们学习的是,苏州干部群众在推进发展上有着良好的精神状态,“谋发展、促发展、求发展、比发展”的氛围十分浓厚。

第二,招商引资精。在学习考察中得知,苏州各级领导干部全年大部分时间都用在抓招商、跑项目、下企业上。苏州把招商引资工作列入“一把手”工程,领导身体力行,各部门协调配合,专业招商人员全力以赴,形成了上下结合,条块配合、举全市之力的招商引资工作格局。在办理审批手续时,不拖不推,能快则快,主动为外商提供良好服务,尽一切可能提供方便。在招商引资方式上,一是精明,二是精细,三是精诚,已经从当初的招商引资向今天的招商选资转变。

第三,人才机制活。苏州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为根本出发点,以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为抓手,不断推进人才结构调整,创新人才工作机制,建立了一套完善的人才管理与引进体系。一是注重加强对全市人才工作的调查研究和宏观指导,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的人才工作机制。二是以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为抓手,加强人才资源能力建设。三是完善人才服务体系,进一步优化了人才成长环境。在人才市场建设方面,苏州注重有形人才市场和无形人才市场的协调发展,疏通公有制组织与非公有制组织、不同地区之间的人才流动渠道,形成合理有序的人才流动机制。

第四,服务环境优。苏州各地十分注重营造良好的发展软环境,努力打造“亲商、安商、富商”的服务品牌。他们为了提高办事效率,搞行政服务一条龙,建立行政服务中心,将40个职能部门的610个审批及服务事项在中心进行“一站式”办理。所有的企业要进来,只要在行政服务中心里边跑跑,所有的手续就都办妥了。在创设优良的服务环境上,他们提出对外商“不讲不能办,只讲怎么办,马上办”,着力打造“零障碍、低成本、高效率”的服务品牌,绝不允许外商白跑一趟。苏州工业园区推出了“1对1”特色服务,投资者只要进管委会一个大门,只需在一个窗口,面对一个工作人员,就能办妥全部手续。

三、苏州经验的几点体会

通过学习和考察,分析我们与苏州的差距,我认为最大的差距就在于思想观念、体制机制和发展环境上的差距,汉中怎么发展,我的体会是:

第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树立强烈的发展意识。解放思想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无论是先进地区还是落后地区,都有一个不断解放思想的问题。要想实现快速发展,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发展意识问题。一是要不断强化率先意识。二是要不断强化机遇意识。苏州在建设开发区方面,就是在1992年抢先抓住了机遇,做到先行一步,从而为苏州多年的经济发展赢得了主动权。三是要不断强化创新意识。创新意识,包括思想观念的创新、体制机制的创新、工作方法的创新和技术的创新。我感觉,在干部队伍中应大力提倡创新精神,选拔干部时要倾向敢于创新的同志。

第二,要着力提高领导干部的素质和管理经济工作的能力。一是坚持用“xxxx”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提高把握方向总揽全局的能力。二是把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和规律,提高抢抓机遇、加快经济发展的能力。三是准确把握社会发展规律和趋势,提高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四是增强党性锻炼和作风建设,提高修身和自律的能力。要通过强化学习和培训,提高领导干部的宗旨意识、大局意识,深入群众,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要加强作风建设,正确对待名利,把握住人生方向,拒腐防变,廉洁自律,把自身的人生价值和理想追求融入于工作实践中。

第三,要充分利用地理位置的优势大力发展经济。苏州的经济快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得益于其优越的地理位置条件。苏州地处长三角腹地和大中城市的密集地带,随时受大中城市的带动、影响和辐射,公路交通非常发达。我市的地理位置也非常优越,地处关中—天水经济圈和城—渝经济圈辐射地,生态环境优美、资源丰富,市内高速公路网络密布,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因此,我们要以区位优势来吸引投资,以便捷的交通条件促进各种生产要素的快速流动,大力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循环经济,促进汉中经济社会飞速发展。

第四,要把制定和实施科学的发展战略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手段。我市应借鉴苏州经验,联系汉中实际,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发展目标,以超前的眼光准确把握政策,科学制定具有先进的思想理念,注重转变发展方式,注重科技创新,注重改善民生,注重保护生态环境,注重文化建设的长远发展战略目标,努力实现经济增长方式和运行机制、管理体制的两个根本性转变,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

下面我从三个方面谈一谈自己的体会和认识。

一、苏州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情况和主要特点

苏州市地处江苏省东南部,东接上海,西望南京,北临长江,南抱太湖,是长江三角洲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区域面积8488平方公里,xx年底在籍人口630多万,现管辖张家港、常熟、太仓、昆山、吴江5个县级市和吴中区、相城区、平江区、沧浪区、金阊区以及苏州工业园区、苏州高新技术开发区等7个区。苏州是全国首批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苏州既有园林之美,又有山水之胜,有众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和各式各类的能工巧匠,是闻名遐迩的鱼米之乡、丝绸之府,素有“人间天堂”之美誉。世界500强中五分之一的跨国公司落户苏州,构筑了规模实力雄厚、产业配套齐全的it产业链,成为了国家级信息产业基地。

苏州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特点是:

1、三大产业协调发展。农业以发展生态型农业为重点,走农业产业化的路子,建立了社区股份合作、土地股份合作、专业经济合作等新型农村经济组织。工业以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为重点,大力实施外向带动战略和发展民营经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第三产业重点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大力培育新兴服务业,加快提升传统服务业,使第三产业所占比重逐年增加。

2、经济社会协调发展。xx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9168.9亿元,名列全国第五位。地方一般预算收入900.6亿元,在xx年全国百强县评比中,所辖5个县级市全部进入前10名。全市仅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就有五个,省级开发区十一个,其中与新加坡政府合作开发的苏州工业园区,无论在城镇规划、管理体制、服务体系,还是社会的和谐稳定方面,均成为全国工业开发区的典范。在注重经济发展的同时,苏州坚持“几个文明一起抓,几个成果一起要”,统筹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社会发展城市化率达到70.1%,城镇三大保险覆盖率均超过98%,市区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219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2967元,是全国城乡差距最小的城市,呈现出政通人和,繁荣稳定的良好局面,涌现出张家港、昆山等一批全国协调发展的先进典型。

3、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在统筹城乡发展方面,苏州人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改革为动力,把小城镇建设作为发展农村非农经济,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的重要载体,最大限度地转移农民,富裕农民,让广大农村充分享受到现代城市文明。推行了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逐步建立起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全市农村劳动力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达95%,83万农民领到基本养老金或养老补贴,实现了农民老有所依,老有所养。

4、人与自然协调发展。苏州以“天人合一,持续发展”的理念,把产业布局、产业结构调整与生态环境建设和资源保护利用结合起来,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大力推进绿化造林和水源生态保护工程,走出了一条经济繁荣与环境优美有机结合的发展之路。张家港、常熟、昆山三市被命名为首批“国家生态市”。苏州成为全国第一个国家园林城市群。荣获xxcctv“中国魅力城市”之冠。

二、苏州发展的主要经验

在学习培训中感觉苏州的基本经验很多,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发展意识强。改革开放30年来,苏州在任何情况下都始终把加快经济发展作为执政兴市的第一要务,敢闯敢干,敢为天下先。上世纪80年代初,苏州不是经济特区,也不是沿海开放城市,但他们积极寻找机遇,出台优惠政策,创造了不是特区、胜似特区的投资环境。1992年4月,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发表后,苏州市委明确提出苏州发展战略调整为大开放大开发战略,并发文提出市县两级都要办开发区,这在全国都是少见的。1994年,苏州市创办了中新联合开发的苏州工业园,在我国开了国际合作兴办开发区的先河,创造了比经济特区建设层次更高、比国际合作更紧密的开发区模式。尤其值得我们学习的是,苏州干部群众在推进发展上有着良好的精神状态,“谋发展、促发展、求发展、比发展”的氛围十分浓厚。

第二,招商引资精。在学习考察中得知,苏州各级领导干部全年大部分时间都用在抓招商、跑项目、下企业上。苏州把招商引资工作列入“一把手”工程,领导身体力行,各部门协调配合,专业招商人员全力以赴,形成了上下结合,条块配合、举全市之力的招商引资工作格局。在办理审批手续时,不拖不推,能快则快,主动为外商提供良好服务,尽一切可能提供方便。在招商引资方式上,一是精明,二是精细,三是精诚,已经从当初的招商引资向今天的招商选资转变。

第三,人才机制活。苏州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为根本出发点,以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为抓手,不断推进人才结构调整,创新人才工作机制,建立了一套完善的人才管理与引进体系。一是注重加强对全市人才工作的调查研究和宏观指导,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的人才工作机制。二是以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为抓手,加强人才资源能力建设。三是完善人才服务体系,进一步优化了人才成长环境。在人才市场建设方面,苏州注重有形人才市场和无形人才市场的协调发展,疏通公有制组织与非公有制组织、不同地区之间的人才流动渠道,形成合理有序的人才流动机制。

第四,服务环境优。苏州各地十分注重营造良好的发展软环境,努力打造“亲商、安商、富商”的服务品牌。他们为了提高办事效率,搞行政服务一条龙,建立行政服务中心,将40个职能部门的610个审批及服务事项在中心进行“一站式”办理。所有的企业要进来,只要在行政服务中心里边跑跑,所有的手续就都办妥了。在创设优良的服务环境上,他们提出对外商“不讲不能办,只讲怎么办,马上办”,着力打造“零障碍、低成本、高效率”的服务品牌,绝不允许外商白跑一趟。苏州工业园区推出了“1对1”特色服务,投资者只要进管委会一个大门,只需在一个窗口,面对一个工作人员,就能办妥全部手续。

三、苏州经验的几点体会

通过学习和考察,分析我们与苏州的差距,我认为最大的差距就在于思想观念、体制机制和发展环境上的差距,汉中怎么发展,我的体会是:

第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树立强烈的发展意识。解放思想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无论是先进地区还是落后地区,都有一个不断解放思想的问题。要想实现快速发展,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发展意识问题。一是要不断强化率先意识。二是要不断强化机遇意识。苏州在建设开发区方面,就是在1992年抢先抓住了机遇,做到先行一步,从而为苏州多年的经济发展赢得了主动权。三是要不断强化创新意识。创新意识,包括思想观念的创新、体制机制的创新、工作方法的创新和技术的创新。我感觉,在干部队伍中应大力提倡创新精神,选拔干部时要倾向敢于创新的同志。

第二,要着力提高领导干部的素质和管理经济工作的能力。一是坚持用“xxxx”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提高把握方向总揽全局的能力。二是把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和规律,提高抢抓机遇、加快经济发展的能力。三是准确把握社会发展规律和趋势,提高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四是增强党性锻炼和作风建设,提高修身和自律的能力。要通过强化学习和培训,提高领导干部的宗旨意识、大局意识,深入群众,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要加强作风建设,正确对待名利,把握住人生方向,拒腐防变,廉洁自律,把自身的人生价值和理想追求融入于工作实践中。

第三,要充分利用地理位置的优势大力发展经济。苏州的经济快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得益于其优越的地理位置条件。苏州地处长三角腹地和大中城市的密集地带,随时受大中城市的带动、影响和辐射,公路交通非常发达。我市的地理位置也非常优越,地处关中—天水经济圈和城—渝经济圈辐射地,生态环境优美、资源丰富,市内高速公路网络密布,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因此,我们要以区位优势来吸引投资,以便捷的交通条件促进各种生产要素的快速流动,大力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循环经济,促进汉中经济社会飞速发展。

第四,要把制定和实施科学的发展战略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手段。我市应借鉴苏州经验,联系汉中实际,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发展目标,以超前的眼光准确把握政策,科学制定具有先进的思想理念,注重转变发展方式,注重科技创新,注重改善民生,注重保护生态环境,注重文化建设的长远发展战略目标,努力实现经济增长方式和运行机制、管理体制的两个根本性转变,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关内容

  • 赴苏州.上海学习考察的心得体会
  • 赴苏州.上海学习考察的心得体会 XX年X月X日至X月X日,按照省委组织部统一安排,我有幸参加了XX省组织的大学生村官赴苏州.上海学习培训班.培训期间,苏州给我的印象最为深刻,原苏州市委副书记XXX.优秀村干部代表及农村干部学院的有关领导对苏州经济和社会发展成功经验进行了介绍,并实地参观考察了苏州新加 ...

  • 党政领导中青年干部学习考察的心得体会
  • 根据中央和自治区党委关于加大中青年领导干部的培训力度,大力提高领导干部素质的精神和"加强领导.强化培训.严格管理.注重实效"的培训方针,我市于xx年7月15日至9月30日举办了为期2个半月的2011年度党政领导中青年干部培训班.承蒙组织厚爱,本人有幸成为这期中青班学员.本人作为一 ...

  • 市委党校学习培训班后的心得体会
  • 5月13日,我参加了办公室组织的赴苏州市委党校学习培训班.先后学习了<苏州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苏州服务型政府建设>.<信息化和电子政务建设>.<苏州市法治政府建设>.<苏州经济所揭示的发展规律>等课程,考察上海.无锡.苏州第一丝绸厂.昆山 ...

  • 赴苏州考察心得体会
  • 5月13日,我参加了办公室组织的赴苏州市委党校学习培训班。先后学习了《苏州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苏州服务型政府建设》、《信息化和电子政务建设》、《苏州市法治政府建设》、《苏州经济所揭示的发展规律》等课程,考察上海、无锡、苏州第一丝绸厂、昆山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太湖、周庄旅游开发等方面。通过短短几天学习 ...

  • 宜阳县首批科级干部赴苏州培训考察报告
  • 宜阳县首批科级干部赴苏州培训考察报告为落实党中央对新时期干部培训工作的要求,根据省.市组织部门的有关指示精神,按照我县2004年年初组工会议提出的工作任务和目标,经县委常委会议研究,县组织部从各乡镇和县直部门选派了五十名优秀科级干部赴苏州进行了为期十五天的培训活动.培训期间,学员们认真听课,仔细记笔 ...

  • (导学案)17.苏州园林
  • 17 苏州园林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识记字词.文学常识.整体感知 过程与方法 1.整体感知课文,把握文章严谨的说明结构. 2. 学习正确运用说明方法,并体会其作用. 3.体会本文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领略苏州园林的画意美,培养学生爱美审美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学习本文的 ...

  • 实习报告苏州
  • 认识实习2调研报告 (2011级) 学生姓名 ××× 学 号 ××××× 指导教师 专业班级 城乡规划 所在学院 提交日期 2013年10月 目录 一.实习目的及行程安排 ................................................................ ...

  • 2010暑期"三下乡"活动心得体会
  • 转眼间,"走近闽商,体验零距离创业"社会实践已过去一个多月的日子了.回想我们一行4位队员在苏州度过的日子,每一幕都依然那么清晰.这是一段不能忘却的永恒记忆-- 记得在大一的课堂上,接触到有关旅游的基本理论中,旅游活动的六要素是:吃住行游娱购.作为实践队伍中唯一学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 ...

  • 苏州园林之说明方法
  • 苏州园林之说明方法 [教学目的] 1.体会作者抓住了苏州园林的哪个特征,又是怎样突出这个特征的. 2.学习本文严谨的结构层次. 3.学习本文准确.简洁.生动的语言. 4.熟悉说明方法,学习用比较的方法说明事物的特征.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写作意图,进而体会作者写作思路,理解文章结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