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终稿

摘 要

自然类纪录片是以动植物为拍摄对象的纪录片形式,以故事化的手法讲述自然界中真实的故事。我国自然类纪录片的发展一直落后于国外,虽然引进了国外许多优秀自然类纪录片,但从长远来看,这不利于我国自然类纪录片的发展。经过十几年的探索,创作者们逐渐摸索到了一些自然类纪录片的创作要点,本文将通过对经典自然类纪录片的评析,从纪录片的叙述手法、拍摄技巧、解说词、细节和人文精神等方面总结国内外自然类纪录片的创作经验,同时对自然类纪录片的发展以及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做出分析,就自然类纪录片的创作要点进行总结,以期对我国自然类纪录片的创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自然类纪录片;故事化;拍摄技巧;细节;人文精神

ABSTRACT

Nature Documentary animals and plants is the subject of the documentary form, to the way the story about the nature of the real story. China Nature Documentary development has been lagging behind other countries, although the introduction of foreign natural kind a lot of good documentaries, but in the long run, this is not conducive to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 Nature Documentary . After ten years of exploration, creators felt for the gradual creation of a number of elements of Nature Documentary, this article Nature Documentary on the classic observations, from the documentary's narrative techniques, shooting techniques, narration, detail, and human spirit, etc. Nature Documentary summarized and creative experience, a documentary on the natural class of problems in development and an analysis stage to the creation of Nature Documentary summarize the main points of order on the creation of Nature Documentary reference.

Key words:Nature Documentary; story; shooting skills; details; human spirit

目 录

摘要………………………………………………….……………..…….….…………….. .I ABSTRACT …………….……………………..…………………………………………...II

一、前言…….………………………………………….….….……………………………..1

二、自然类纪录片概述……………………………………………………………………..2

(一) 自然类纪录片的界定…………………………………………………………...2

(二) 自然类纪录片的创作现状及价值………………...…………………………2

1. 自然类纪录片的创作现状..................... ……………………….…....……….2

2. 自然类纪录片的价值...................... …...……………………….…....……….3

三、经典自然类纪录片评析...................... ….……..…….…………………..….………….4

(一) 对《迁徙的鸟》的评析…………………..………………………………………..4

(二) 对《熊的故事》的评析…………………...…………….…………………..……..4

四、自然类纪录片的创作要点.................... ….………………………….…..….………….6

(一) 故事化的叙事手法...................... ………..………………….…....……..………6

1. 故事情节的安排................................. ………………………….…....……….6

2. 悬念的设置......................................... ………………………….…....……….6

3. 冲突..................................................... ………………………….…....……….7

(二) 多样化的拍摄技巧...................... …………………………... …....……..………7

1. 航拍...................... ………………………………………... …….…....……….7

2. 高速拍摄...................... ……………………...………………….…....……….8

3. 微距拍摄...................... …………………………………... …….…....……….8

4. 隐藏拍摄...................... …………………...…………………….…....……….8

5. 水下拍摄...................... …………………………………... …….…....……….9

(三) 拟人化的平实解说………………………..……………………………………..9

(四) 强调细节,精益求精……………………………………...…………………...10

(五) 人文精神的关照……………………………….……………...…………..……10

结论......................………….………….………..……………..….……...…..….………...12

注释............. .........………….………….………..……………..….……...…..….………...13 参考文献......................…………….…………………..….…..……………….………….14

致谢......................………….………….………..……………..….……...…..….………...15

一、前言

自然类纪录片是以动物、植物为主要拍摄对象的纪录片,自然类纪录片作为纪录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近些年来发展较为迅速,尤其是国外的一些专门以纪录片的拍摄和播放为主的机构,更是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如美国的国家地理频道拍摄的《国宝大熊猫》、《海豚湾》,Discovery 探索发现频道的动物星球频道拍摄的《北极熊》、《与狼共舞》,英国的BBC 拍摄的《生命》、《蓝色地球》、《南太平洋》,法国的《帝企鹅日记》、《迁徙的鸟》、《熊的故事》等。不仅如此,自然类纪录片在理论研究上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如《带上摄像机去野外—怎样拍摄野生动物纪录片》、《世界纪录片精品解读》、《纪录片也要讲故事》、《纪录片研究》、《纪录片—想法与做法》、《世界纪录电影史》、《纪录片概论》等。

如今,中国纪录片市场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是,自然类纪录片的拍摄一直是一个鲜有人涉足的领域。而且,不论是在纪录片拍摄的数量、质量上,还是在理论研究上,中国的自然类纪录片的发展都远远落后于国外。由我国国家林业局投资1000万人民币拍摄的11集纪录片《森林之歌》,被公认为我国第一部自然类商业纪录片,虽然在播出后反响较好,但是和国外所拍摄的自然类纪录片相比,仍略逊一筹。中国很多电视制作人和导演也是自然类纪录片的爱好者,但是由于自然类纪录片拍摄投资多、周期长,并且需要专业的设备和专业化的人才,从包装到商业制作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拍摄也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因此,自然类纪录片一直在缓慢发展中前进。

论文在查阅国内外自然类纪录片的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观看自然类纪录片为前提,对其发展以及现阶段存在的问题作出分析,就自然类纪录片的创作要点进行总结,以期对自然类纪录片的创作提供参考。

二、自然类纪录片概述

(一) 自然类纪录片的界定

“纪录片”一词最早由英国人约翰·格里尔逊使用,1926年2月8日,他为纽约《太阳报》撰写评论文章《摩阿纳》,最早使用了源自法文的英文词汇documentary 。格里尔逊在文中写道:“作为对一位波利尼西亚年轻人日常生活的视觉化描述,《摩阿纳》毫无疑问具有记录价值。”这是英语“纪录片”一词首次使用于电影评论。稍后,他将“纪录片”更加明确地定义为“对现实的创造性处理”。[1]

目前,理论界将纪录片定义为:纪录片是一种以活动影像作为媒介,在创作者美学观念和意识形态的影响下,表现经审慎建构和干预后的客观现实世界图景、对复杂事件做相对真实探寻的影视作品形态,它是印证和检讨人类自身存在的参照,以人类文明得以传承为其最高目标。 该定义以纪录片的创作实践为基础,阐述了纪录片本质。

自然类纪录片是纪录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对自然类纪录片的界定,并没有权威专家作出明确定义。现在通常的解释是:自然类纪录片是以动物、植物等作为拍摄对象的纪录片形式。此定义仅是根据自然类纪录片的表义进行的解释, 并没有对自然类纪录片的叙述手法和拍摄意义等做出说明。因此,论文从自然类纪录片的拍摄手法和意义等方面入手,对自然类纪录片做了大致的界定:自然类纪录片就是通过摄像机以纪实的手法展现动植物本真的生命状态,通过故事化的叙述手法来讲述动植物的生存状态及所面临的困境,从而使我们更多地了解被人类破坏的自然对动植物造成的影响,引起我们对自身行为的反思,使我们正视人与自然的关系,探寻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之道。 [2]

(二) 自然类纪录片的创作现状及价值

1. 自然类纪录片的创作现状

自然类纪录片是纪录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国外的发展较国内更为迅速。就自然类纪录片的拍摄而言,国外已经达到了成熟阶段,且代表作颇多。如美国的《大白鲨》,英国的《植物的秘密——行走》、《生命》、《南太平洋》,法国的《迁徙的鸟》、《帝企鹅日记》、《熊的故事》等等。在叙事手法、表现手段、商业运作上也都较为成熟,且有专门的纪录片制作频道,如美国的探索频道、英国的BBC 和法国的生态纪录片等。由于国外自然类纪录片起步较早,又有丰厚的资金投入,先进的设备和专业制作人员,使得自然类纪录片的拍摄制作模式更接近成熟,产生了大量质量上乘的作品。当前许多国外纪录片频道和我国内地电视台合作,通过卫星向中国内地输送节目素材,使得中国观众欣赏到了许多国外优秀自然类纪录片,并产生了一大批自然类纪录

片的忠实观众。

与国外自然类纪录片相比,中国自然类纪录片的发展相对缓慢。由于自然类纪录片的拍摄投资多、周期长,并且需要专业设备和专业化的人才,从包装到商业制作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拍摄也具有一定的危险性,所以此领域一直鲜有人涉足。我国的导演们所擅长拍摄的是投资少、风险小的自然风光片。直到2004年由国家林业总局投资1000万人民币拍摄的11集纪录片《森林之歌》,被公认为我国第一部自然类纪录片,是我国自然类纪录片的起步。通过和一些国外纪录片频道合作,我国引进一些国外优秀自然类纪录片,如《动物世界》、《探索发现》、《人与自然》等,这虽然丰富了我国自然类纪录片市场,但是从长远来看不利于我国自然类记录片的发展。

2. 自然类纪录片的价值

首先,自然类纪录片主要涉及生物的多样性,聚焦野生动物和植物,通过摄像机以纪实的手法展现动植物本真的生命状态,展示与人类共存于世的另类生命,为人类提供一种审视自然和生命的全新视角。其次,自然类纪录片通过故事化的叙述手法来讲述动植物所面临的生存状态,拍摄过程中又加入了更多的人文关怀,把动物拍得有情感,有竞争,从人性的角度激起观众的共鸣。再次,自然类纪录片在展示动植物生存原生态的同时,更多渗透出的,是对动植物的重视、理解和关怀,镜头反映的更多的是人类对动物的尊重、接纳,是对动物存在的认可。通过自然类纪录片的创作,引起人们对动植物生存现状的关注,对人类破坏自然的行为的反思,使人类正视人与自然的关系,探寻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之道,从而认识人与自然、人与环境的生存依赖关系。

三、经典自然类纪录片评析

(一) 对《迁徙的鸟》的评析

《迁徙的鸟》是法国著名纪录片导演雅克·贝汉的“天、地、人”三部曲之一。《迁徙的鸟》拍摄历时四年,横跨五个大洲四十多个国家,有600多人参与,摄制组甚至还包括50多名飞行师,50多名鸟类专家。在第十放映室中,雅克·贝汉这样解说拍摄过程:“为了捕捉到最生动的镜头,从陆地到天空,从天空到海洋,他们动用了各种交通工具,改装了摄影器材,先后有17位世界上最优秀的飞行员和两个科学考察队参加了拍摄。”故事重点围绕候鸟南迁北移的旅程,讲述候鸟在不同纬度穿梭飞行,以太阳、星辰和地球磁场来辨认方向。它们克服严酷的自然环境,向人们展示如何在冰天雪地里保护自己,如何在大风沙中寻找正确的方向,如何在汪洋大海中猎食,以及如何坚持不懈地完成迁徙的使命。

正如本片开头所说“候鸟的故事是一个关于承诺的故事,一个对归来的承诺。它们的旅程千里迢迢,历经了危机重重,只为一个目的:生存。候鸟的迁徙是为了生命而战。” 这就是告诉人们,候鸟的迁徙就是一场生命的搏斗。同时,影片还表现出了生态环保的主题,在拍摄鸟儿飞翔的旅途中,摄影机从鸟儿的视角,俯瞰容纳万物的地球的生态环境,引发人们对人类的生存环境和生存状况的审视和反思。

在四年的拍摄过程中,雅克·贝汉的队伍用了一年的时间来亲近鸟类,让它们习惯人和各种器材,让它们觉得这些东西是自然界的一部分,甚至觉得人就是它们的同类。第二年使用直升飞机、悬挂式滑翔机、热气球、特殊的警备航机等设备,通过贴近翅膀的近距离零视角拍摄,为观众带来了独一无二的视觉享受。在音乐和音响方面,《迁徙的鸟》也有较高的艺术追求。配乐师用独具欧洲气质的浪漫音乐结合唯美的画面,把原本属于大自然的鸟类迁徙拍摄成了一部洋溢着人文主义精神气息的不朽之作。他运用New Age 手法添加的大量自然音效,如鸟鸣、马蹄声、风声、雷声等,使得整个配乐富有生命力和自然气息。

(二) 对《熊的故事》的评析

《熊的故事》由法国著名导演让·雅克·阿诺执导,改编自1885年发生在美国洛杉矶山脉中人与熊的真实故事。影片完全是纪实主义风格,没有任何旁白,单凭绝佳的拍摄技术与剪辑艺术,构成一个关于熊的完美故事。

影片以熊作为故事主角,讲述了两只熊在森林中的惊险经历。大灰熊受伤后一直想要报复猎人,终于大灰熊堵住了打伤自己的猎人,然而它最终放走了猎人。得到宽恕的猎人为自己的所作所为深感愧疚,放弃了捕杀熊的计划,离开了森林。小熊在寻找大灰熊的路上遇上了美洲豹,绝望中的小熊突然听到了熟悉的震天长啸。

阿诺在片中提出了“万物生存平等”的概念,生物间无权剥夺其他类生物的生存权利,地球上万物平等,真正的自然是和谐的自然,生命相互沟通的自然。影片通过猎人捕熊到被熊宽恕,再到猎人的转变阐明:人与生物的生存权利是平等的,大自然给予每个生命以生存的权利,人类无权剥夺其他生命的生存权和生存环境,生存的唯一方式就是相互尊重,和谐相处。

影片没有任何旁白,人类在其中完全是以配角的形式出现,影片表现了熊的生活细节和内心世界,并通过绝佳的拍摄技术和剪辑艺术,将拍摄的素材剪辑成了一部有情感、有冲突、有情节的熊的故事片,表现了它们对同类的爱护和纯洁的内心。

四、自然类纪录片的创作要点

(一) 故事化的叙事手法

一部电影或电视剧为什么会那么吸引观众?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它有故事性,其情节吸引人。故事是吸引观众的主要元素,正如美国王牌栏目《60’分钟》节目主持人华莱士所说,“我们节目长盛不衰的奥妙在于我们知道怎么讲述一个好的故事”。美国Discovery 频道始终致力于提高收视率,法宝就是让纪录片“讲故事”。Discovery 表示,运作商业电视,要让观众锁定自己的频道,最重要的就是“故事性”。因此,自然类纪录片要想吸引观众,就要学会讲故事。如何才能讲好故事呢?

1. 故事情节的安排

电影可以靠虚构情节来吸引观众,纪录片是以真实为前提的,不能虚构,但是,纪录片可以设置情节,但是情节设置需要去布局,要讲究悬念的起伏设置,注重情节的发展,从而增加纪录片的感染力,达到吸引观众的目的。英国BBC 拍摄的《生命》之所以受到观众的喜爱,原因之一就是它在拍摄动物过程中,将动物安排到一个个情节中来讲述,使观众仿佛在看故事片一样,没有了枯燥乏味,有的是故事情节的跌宕起伏,妙趣横生。如《昆虫》一集就是通过一个故事来讲述日本红虫如何养育自己的孩子。红虫为了照顾年幼的后代,到外面寻找食物,红虫妈妈花费很多时间后找到的果实却被一个小偷偷走,当红虫妈妈回到巢穴时发现自己的幼虫全部离家出走去寻找更好的养育者,它的幼虫们来到了刚才偷果实的小偷的巢穴。红虫妈妈失去了当父母的立场,然而,小偷不得不为了养活更多的幼虫而没日没夜的寻找食物,最终它被累死了。它的身体成了幼虫们最后一顿食物。通过设置这样一个故事情节,增加了纪录片的可看性,同时也使观众了解了大自然的残酷。

2. 悬念的设置

纪录片中的悬念是观众对某事、某物、某人的未来发展或存在状况的一种期待、探究心理,这种心理一旦被激发,就可能会吸引或集中观众的注意力。营造悬念实质上就是吸引观众的一种的方法。悬念大师希区柯克曾经这样描述悬念:同样的事件和场景,用不用悬念有很大差别。如果你要表现一群人围着一张桌子玩牌,然后突然一声爆炸,那么你便只能拍到一个十分呆板的炸后一惊的场面。另一方面,虽然你表现的是同一场面,但是在打牌开始之前,先告知观众桌子底下有炸弹,那么你就造成了悬念,并牵动着观众的心。在自然类纪录片中,悬念的应用非常常见。英国BBC 拍摄的《生命》第六集《昆虫》在介绍道森蜜蜂时就设置了悬念。影片开头介绍蜂巢里全是雌蜂,通过设置这样一个悬念,引起人们的好奇,进而让观众想知道雄蜂都到哪里去了,接着说出了原因:雄蜂被“杀手”全都杀光了。此时悬念并没有解开,而是又

引起了人们新的疑问,是什么“杀手”把雄蜂全都杀死了?而且为什么是只杀雄蜂?之后用倒叙的方式讲述了雄蜂被杀的经过,最终使观众明白了蜂巢里全都是雌蜂的原因。影片通过悬念设置避免了单调和枯燥的故事内容,使故事充满了扣人心弦的活力和张力,充满着韵律。

3. 冲突

在文艺理论中冲突是指现实生活中由于人们的立场观点、思想感情、理想愿望及利益等不同而产生的矛盾斗争在文学作品中的艺术反映。冲突是作品构成情节的基础,是展示人物性格的手段。若无冲突,故事中的一切都不可能向前进展。故事通过冲突勾住我们的兴趣,始终如一的集中我们的注意力。在自然类纪录片中,动物虽然不会用语言表达,但是创作者在拍摄纪录片时,将动物的行为记录下来,通过后期剪辑,让动物自己讲故事,并在其中加入冲突,使故事更具戏剧性。如《生命》第三集《哺乳动物》,狮子靠集体捕猎捕获了一只羚羊,鬣狗闻到了食物的味道想要过来分一杯羹,这是在挑战狮子的权威,影片通过设置狮子和鬣狗的冲突来推动故事的前进,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几只狮子看到入侵者后扑上去撕咬鬣狗,最终鬣狗落荒而逃。但是故事到这里并没有结束,当夜晚来临时,鬣狗集结了所有的家族成员,一群鬣狗挑战一个狮群,鬣狗数量上占优势,最终逼得狮子撤退。冲突之于故事,有如声音之于音乐,冲突推动着故事的发展。

(二) 多样化的拍摄技巧

影视技术是影视艺术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离开了影视技术,影视艺术的任何构想都难以实现。由于拍摄内容的特殊性,纪录片作品更是各种先进的拍摄技巧的展示窗口和竞技舞台。因为自然类纪录片的拍摄对象是大自然中的动物和植物,有些是人不能直接看到的,有些是人无法看完整的„„自然类纪录片正是大量运用了微距拍摄、高速拍摄、水下拍摄、航空拍摄、隐藏拍摄等特殊的拍摄技巧,才让观众看到了许多平时难以看到的奇妙景象,感受到了自然之美。

1. 航拍

广义上讲,航拍是指利用航空飞行器从空中对地面风貌、城市景观、工程建设等进行的摄影、摄像活动,涵盖地理、工程、科考、影视、军事、测绘等专业领域。近年来,随着飞行技术的发展,航拍作为一种现代化的艺术创作手法,越来越多的受到节目制作者的青睐。航拍以彻底解放的视角,突破高度、角度和速度的局限,全方位、多视角地展示事物的全貌,以极富艺术表现力和视觉冲击力的画面见长,冲击着观众的视觉。在自然类纪录片的拍摄中,经常会用到航拍。在表现动物的生存环境或大规模的迁徙时,通过航拍可以拍摄到人眼难以看到的景象,航拍通常给人一种大气磅礴之感。例如雅克·贝汉拍摄的《迁徙的鸟》和英国BBC 拍摄的《生命》中,都用到了

大量的航拍。通过航拍,将鸟儿视野下的地球展现在了人们的眼前,展示壮丽雄伟的自然景观,广阔的大地,无尽的海洋,茂密的森林„„这一切形成了一幅幅色彩不断变化的图案,让人们看到了地球的美丽,可以说,航拍实现了人们俯瞰大地的梦想。在《生命》第三集《哺乳动物》中也使用了航拍,非洲大草原上的陆生哺乳动物进行大规模的迁徙活动时,为了表现非洲大草原上动物的数量和迁徙的规模,使用了航拍,冲击着观众的视野。

2. 高速拍摄

高速拍摄,是指用很高的格速(帧率)、很短的曝光时间进行拍摄的摄影方式,其结果是能够将快速运动的物体成像为清晰的画面并将其运动速度变缓。[3]通过高速拍摄,在播放时可以放慢比较快的动作,将人类视觉无法分辨的高速过程冻结在记录介质上,从而使人们看不到的高速动作呈现在眼前。高速拍摄可以让你看清飞行中的动物如何煽动翅膀;蜥蜴怎么弹出舌头;毒蛇怎么喷出毒液„„如英国BBC 拍摄的《生命》第四集《鱼》中,使用了大量的高速拍摄。旗鱼是鱼类中速度最快的,在捕食沙丁鱼时由于其速度非常快人眼很难看清它是如何捕鱼的,摄影师运用高速摄影将旗鱼捕食过程拍摄下来,通过慢速播放的影像使我们清晰的看到了旗鱼的捕鱼过程。在拍摄飞鱼如何飞出水面以及如何在水面上飞行时也运用了高速拍摄。《爬行动物和两栖动物》中,在讲述变色龙捕食猎物时就运用了高速拍摄。通过高速拍摄,慢速播放让观众看清了变色龙的舌头是如何弹出来的,是如何捕捉猎物的。

3. 微距拍摄

自然类纪录片经常要拍摄一些眼睛看不清楚的较小的物体,如昆虫、花卉、种子、鱼卵等,由于被拍摄对象非常小,所以在拍摄时就要用微距拍摄。微距摄影是指被摄对象与摄影机的距离小于摄影机最近拍摄距离时进行的拍摄,也被称为近距离拍摄。其原理是通过近距离对焦实现小景深、画面主体突出、背景虚化。如英国BBC 拍摄的《生命》第六集《昆虫》中使用了大量的微距拍摄技巧。昆虫的体积大多都很小,要想使观众看清楚,就需要采用微距拍摄,把昆虫放大。在拍摄欧洲木蚂蚁击退乌鸦的过程中,就使用了微距拍摄。木蚂蚁只有两毫米大小,加上蚂蚁不停地运动,人眼很难看清木蚂蚁是如何击退乌鸦的。通过微距拍摄,将木蚂蚁放大到人眼可以看清楚的尺寸,使蚂蚁充斥着整个画面,然后通过高速拍摄,慢速播放的影像将木蚂蚁战胜乌鸦的过程呈现在观众面前。第四集《鱼》中,也使用了大量的微距拍摄。小丑鱼体积不大,鱼卵更是小,通过微距拍摄将鱼卵放大,经过几天的发育,鱼卵渐渐发育成鱼的形状,观众甚至能清楚的看到鱼卵跳动的小心脏。

4. 隐藏拍摄

隐藏拍摄是拍摄自然类纪录片常用的一种拍摄技巧,为了更准确地拍摄到动物不为人知的行为,摄影师通常选择隐藏起来,不让动物发现。常用的方法是藏在帐篷里,

或利用掩体摄像机和长焦镜头。藏在帐篷里拍摄,是最方便的一种拍摄方式。帐篷外面用与周围环境相类似的物体伪装起来,使得帐篷外表看起来和周围环境没有特别大的不同。掩体摄像机通常被伪装成石头、树木、动物粪便或竹子等仿造物,露出一个小孔用于拍摄。长焦镜头在进行远距离拍摄时能发挥巨大作用。例如在拍摄狮子捕猎时,拍摄者不能靠近,这时可以使用长焦镜头,利用长焦镜头清楚的拍摄到狮子捕猎的过程。在拍摄《海豚湾》时,不健康的海豚被赶到海豚湾,而这里是禁止拍摄的。导演路易·皮斯霍斯等人组成了一个秘密队伍,潜入海豚湾,将摄像机藏在“石头”道具中,用隐藏拍摄的方式记录下了很多珍贵的瞬间。在英国BBC 拍摄的第五集《鸟》中,也使用了隐藏拍摄。为了拍摄到造园鸟的求爱过程,摄影师在造园鸟建造的凉棚旁边的帐篷里拍摄,帐篷用军绿色的帆布做成,并且在帐篷表面遮盖上了树枝,使帐篷看起来和周围环境没有什么区别。通过隐藏拍摄,最终拍摄到了造园鸟的求爱过程。

5. 水下拍摄

水下摄影,就是将摄像机放入水中,利用水中光线进行拍摄的活动。摄影者携带防水摄影机和潜水设备,潜入水中直接拍摄。水中拍摄可以真实地反映水下景象,让人们欣赏到海底的世界。在英国BBC 拍摄的《生命》第八集《深海生物》中,运用了大量的水中拍摄。水母通体透明,像一个巨大的蘑菇,靠喷水推进的方式移动,触角柔软的像一排排细线,随着水母移动触角不断晃动着,异常美丽,通过水下摄影,将水母的活动姿态展现在人们眼前。同时,摄影机对准整个水母群,依靠摄像机的闪光灯和海底的光线把水母表现得像宇宙中的星体,让人充分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

(三) 拟人化的平实解说

故事化的叙事手法决定了自然类纪录片采用拟人化的解说。拟人是指把物拟作人,使其具有人的性格、情感,拟人化的解说在自然类纪录片中可以在意象上赋予动植物以人的感情,人的品质,通过拟人化的解说,可以帮助动物传达它们的内在感情,使观众产生共鸣。自然类纪录片的拟人化解说,使动物不再是被观察的对象,而是赋予它们人的情感,让人们看到了不同的生命主体有着同样的本质,都具有爱情、亲情的共同情感。拟人化的解说既增强了纪录片的趣味性,也使得纪录片充满人情味。如在《帝企鹅日记》中就运用了拟人化的解说手法。影片采用了一种行进式的讲述模式,配音者担任的不是普通自然类纪录片中生物习性讲解者的角色,而是为影片的主人公——企鹅爸爸、妈妈、小企鹅宝贝传递它们的内心独白,极大的增强了作品的故事性,真正表现了动物自身的情感,同时,这种拟人化的解说能让观众很快融入影片情感氛围中,引起观众的情感共鸣。例如这一段企鹅交换蛋的对白:

女企鹅:“一个月过去了,我们在等待。”

男企鹅:“一个月过去了,我们在等待。”

女企鹅:“又一个月过去了,我们还在等。”

男企鹅:“又一个月过去了,我们还在等。”

女企鹅:“第三个月,幸福的时刻终于来临了!” ——蛋的降生!

女企鹅:“当生命一出现,我们要用温暖的羽毛保护它,把它藏起来。寒冷在徘徊,这个藏在蛋壳里的微弱的心跳声在辽阔的冰雪世界里是那么的脆弱。” 影片通过拟人化的解说来表明企鹅孵蛋的艰辛,以及对企鹅宝宝的期待,表现出了企鹅父母对企鹅宝宝的爱,更能引起观众的共鸣。

(四) 强调细节,精益求精

自然类纪录片中的细节十分重要,细节能揭示和深化主题,在纪录片中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所谓细节,就是构成人物性格、事件发展、社会情境、自然景观的最小组成单位。细节的表现要服从荧幕形象的塑造和立体意念的表达,以便具体、生动地反映事物的特征,增强荧屏的艺术感染力。英国BBC 拍摄的《生命》第三集《哺乳动物》中,生活在北极冻原的驯鹿,为了逃避吸血蝇,逃向了苍蝇无法跟随的高地,在逃跑过程中,鹿妈妈丢失了孩子,影片在这里切入了鹿妈妈寻找孩子的镜头,鹿妈妈不停地叫着,眼睛一直在寻找着,通过这一细节,表现出它们具有和人类一样的感情,它们也爱自己的孩子。在《猎人和猎物》中,老虎捕食梅花鹿的过程,运用了大量的细节描写。梅花鹿精神紧张地张望,似乎觉察到了危险的到来,而老虎想要拉近伏击距离。这时气氛非常紧张,老虎等待着,想要再靠近一点,但是再靠近灵猴就会发现它,影片在这里运用了细节描写,对梅花鹿和灵猴的眼睛进行特写,突出此刻它们的紧张情绪,也使观众和它们一样紧张。 [4]

(五) 人文精神的关照

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主要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在拍摄自然类纪录片时,首先需要摄制者热爱自然、了解自然,懂得珍惜生命、尊重生命。自然类纪录片通过镜头将创作者自身的主观愿望、人类社会的道德情感标准注入其中,让人们在感性层面上与之产生道德情感共鸣。一部优秀的自然类纪录片不仅仅要满足观众的求知欲望,更要以其浓厚的人文精神来征服观众。《迁徙的鸟》就是一部关于人文精神的纪录片,其中有这样一个细节,在一片庄稼地里,一只嗷嗷待哺的小鸟正在等待着它的妈妈,远处一台收割机朝着鸟巢的地方轰轰地驶来,而小鸟柔弱的翅膀还不能飞翔,没有任何逃生的能力,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收割机朝着自己咆哮而来。在这里,摄影师以小鸟的视角来看收割机,收割机显得异常巨大而恐怖,通过这种仰视的拍摄视角,给观众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冲击,从而引起观众更多关于人与动物的思考,对动物产生更多的理解与尊重。

论文从自然类纪录片的叙事手法、拍摄技巧、解说词、细节以及人文精神等方面展开,论述了自然类纪录片的创作要点。自然类纪录片采用故事化的叙事手法,通过

安排故事情节、巧设悬念和冲突来实现故事化的叙述。在拍摄方面,采用多样的拍摄技巧,如航拍、水中拍摄、微距拍摄、隐藏拍摄和高速拍摄,这些拍摄技巧丰富了自然类纪录片的表现手段。自然类纪录片运用拟人化的解说来表现动植物的情感,引起人们的共鸣。故事中最打动人的是故事中的细节,细节丰富了故事中的形象,在自然类纪录片中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人文精神的表达是自然类纪录片取得成功的关键。论文通过对以上几方面的分析,总结了在创作自然类纪录片时应注意的内容,为我国自然类纪录片的创作提供了参考。

结 论

作者在大量观看视频材料,查阅参考文献的基础上,对自然类纪录片的发展现状及价值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并总结出了自然类纪录片存在的问题。通过对经典自然类纪录片的分析,以及对自然类纪录片的叙事手法、拍摄技巧、解说词、细节和人文精神等方面进行的总结,获得了创作自然类纪录片的部分经验,这对我国自然类纪录片的发展有较大的帮助。但是由于水平有限,对于自然类纪录片现实创作过程中,处理该类问题灵活度的把握上还欠缺研究。希望创作者们在借鉴本论文经验时结合自身影片创作的实际,合理取舍。

注 释

[1] 埃里克·巴尔诺. 世界纪录电影史[M]. 北京: 中国电影出版社, 1992.5:13-14

[2] 卢晓云. 纪录片研究[M]. 南京: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5:8

[3] 陈军. 数字高速电影摄影技术研究[J]. 现代电影技术, 2010.2(2):18

[4] 高鑫. 电视艺术概论[M]. 北京: 学院出版社, 1992.5:44

参 考 文 献

[1] 刘效礼. 2006中国电视纪录片前沿报告[M]. 北京: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06.5

[2] 聂欣如. 纪录片研究[M]. 上海: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10.2

[3] 单万里, 张宗伟. 纪录电影分析[M]. 北京: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007.8

[4] 王辉. 纪录片——想法与做法[M]. 北京: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007.1

[5] 迈克尔·拉毕格著, 何苏六译. 纪录片创作完成手册[M]. 北京: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05.6

[6] 伯纳德. 纪录片也要讲故事[M]. 北京: 世纪图书出版公司, 2011.9

[7] 谭天, 陈强. 记录之门:纪录片创作理念与技能[M]. 广州: 暨南大学出版社, 2007.5

[8] 何苏六. 中国电视纪录片史论[M]. 北京: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05.8

[9] 方方. 中国纪录片发展史[M]. 北京: 中国戏剧出版社, 2003.2

[10] 周文. 世界纪录片精品解读[M]. 北京: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010.1

[11] 聂欣如. 纪录片概论[M]. 上海: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10.8

[12] 陈国钦. 纪录片解析[M]. 上海: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7.6

[13] 任远. 纪录片的理念与方法[M]. 北京: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008.2

[14] 尼可尔. 纪录片导论[M]. 北京: 中国电影出版社, 2007.9

[15] 张雅欣. 中外纪录片比较[M].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6

[16] Piers Warren. Go Wild with Your Camcorder: How to Make Wildlife Films[M]. United Kingdom: Published by Wildeye, United Kingdom Copyright, 2006.2

[17] Robert McKee. Story —Substance,Structure,and the Principles of Screenwriting[M]. New York: Harper Collins Publishers, 2001.2

致 谢

时光荏苒,大学四年的学习生涯即将结束。在济大求学的四年时间里,我的所学都得益于所有任课老师的辛勤付出和鼓励关怀,以及同学们的关心和帮助。

首先,要感谢指导我论文写作的闫伟娜老师。从论文选题、资料搜集到最后修改定稿,闫老师都给了我悉心的指导和中肯的建议,并督促我按时完成论文的写作。闫老师严谨治学,讲求实效,有条不紊,尽职尽责。另外,我要感谢我的舍友王倩、杨程程、赵明杰等人在我的论文写作过程中给我提出了很多具有建设性的建议和修改意见,以及对我的鼓励和支持。

感谢四年来一同走过的同学,是你们陪伴我走过了大学时光,是同学们让我的大学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我们一起亲历了大学的别样生活,愿同窗友谊之树长青。

摘 要

自然类纪录片是以动植物为拍摄对象的纪录片形式,以故事化的手法讲述自然界中真实的故事。我国自然类纪录片的发展一直落后于国外,虽然引进了国外许多优秀自然类纪录片,但从长远来看,这不利于我国自然类纪录片的发展。经过十几年的探索,创作者们逐渐摸索到了一些自然类纪录片的创作要点,本文将通过对经典自然类纪录片的评析,从纪录片的叙述手法、拍摄技巧、解说词、细节和人文精神等方面总结国内外自然类纪录片的创作经验,同时对自然类纪录片的发展以及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做出分析,就自然类纪录片的创作要点进行总结,以期对我国自然类纪录片的创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自然类纪录片;故事化;拍摄技巧;细节;人文精神

ABSTRACT

Nature Documentary animals and plants is the subject of the documentary form, to the way the story about the nature of the real story. China Nature Documentary development has been lagging behind other countries, although the introduction of foreign natural kind a lot of good documentaries, but in the long run, this is not conducive to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 Nature Documentary . After ten years of exploration, creators felt for the gradual creation of a number of elements of Nature Documentary, this article Nature Documentary on the classic observations, from the documentary's narrative techniques, shooting techniques, narration, detail, and human spirit, etc. Nature Documentary summarized and creative experience, a documentary on the natural class of problems in development and an analysis stage to the creation of Nature Documentary summarize the main points of order on the creation of Nature Documentary reference.

Key words:Nature Documentary; story; shooting skills; details; human spirit

目 录

摘要………………………………………………….……………..…….….…………….. .I ABSTRACT …………….……………………..…………………………………………...II

一、前言…….………………………………………….….….……………………………..1

二、自然类纪录片概述……………………………………………………………………..2

(一) 自然类纪录片的界定…………………………………………………………...2

(二) 自然类纪录片的创作现状及价值………………...…………………………2

1. 自然类纪录片的创作现状..................... ……………………….…....……….2

2. 自然类纪录片的价值...................... …...……………………….…....……….3

三、经典自然类纪录片评析...................... ….……..…….…………………..….………….4

(一) 对《迁徙的鸟》的评析…………………..………………………………………..4

(二) 对《熊的故事》的评析…………………...…………….…………………..……..4

四、自然类纪录片的创作要点.................... ….………………………….…..….………….6

(一) 故事化的叙事手法...................... ………..………………….…....……..………6

1. 故事情节的安排................................. ………………………….…....……….6

2. 悬念的设置......................................... ………………………….…....……….6

3. 冲突..................................................... ………………………….…....……….7

(二) 多样化的拍摄技巧...................... …………………………... …....……..………7

1. 航拍...................... ………………………………………... …….…....……….7

2. 高速拍摄...................... ……………………...………………….…....……….8

3. 微距拍摄...................... …………………………………... …….…....……….8

4. 隐藏拍摄...................... …………………...…………………….…....……….8

5. 水下拍摄...................... …………………………………... …….…....……….9

(三) 拟人化的平实解说………………………..……………………………………..9

(四) 强调细节,精益求精……………………………………...…………………...10

(五) 人文精神的关照……………………………….……………...…………..……10

结论......................………….………….………..……………..….……...…..….………...12

注释............. .........………….………….………..……………..….……...…..….………...13 参考文献......................…………….…………………..….…..……………….………….14

致谢......................………….………….………..……………..….……...…..….………...15

一、前言

自然类纪录片是以动物、植物为主要拍摄对象的纪录片,自然类纪录片作为纪录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近些年来发展较为迅速,尤其是国外的一些专门以纪录片的拍摄和播放为主的机构,更是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如美国的国家地理频道拍摄的《国宝大熊猫》、《海豚湾》,Discovery 探索发现频道的动物星球频道拍摄的《北极熊》、《与狼共舞》,英国的BBC 拍摄的《生命》、《蓝色地球》、《南太平洋》,法国的《帝企鹅日记》、《迁徙的鸟》、《熊的故事》等。不仅如此,自然类纪录片在理论研究上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如《带上摄像机去野外—怎样拍摄野生动物纪录片》、《世界纪录片精品解读》、《纪录片也要讲故事》、《纪录片研究》、《纪录片—想法与做法》、《世界纪录电影史》、《纪录片概论》等。

如今,中国纪录片市场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是,自然类纪录片的拍摄一直是一个鲜有人涉足的领域。而且,不论是在纪录片拍摄的数量、质量上,还是在理论研究上,中国的自然类纪录片的发展都远远落后于国外。由我国国家林业局投资1000万人民币拍摄的11集纪录片《森林之歌》,被公认为我国第一部自然类商业纪录片,虽然在播出后反响较好,但是和国外所拍摄的自然类纪录片相比,仍略逊一筹。中国很多电视制作人和导演也是自然类纪录片的爱好者,但是由于自然类纪录片拍摄投资多、周期长,并且需要专业的设备和专业化的人才,从包装到商业制作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拍摄也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因此,自然类纪录片一直在缓慢发展中前进。

论文在查阅国内外自然类纪录片的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观看自然类纪录片为前提,对其发展以及现阶段存在的问题作出分析,就自然类纪录片的创作要点进行总结,以期对自然类纪录片的创作提供参考。

二、自然类纪录片概述

(一) 自然类纪录片的界定

“纪录片”一词最早由英国人约翰·格里尔逊使用,1926年2月8日,他为纽约《太阳报》撰写评论文章《摩阿纳》,最早使用了源自法文的英文词汇documentary 。格里尔逊在文中写道:“作为对一位波利尼西亚年轻人日常生活的视觉化描述,《摩阿纳》毫无疑问具有记录价值。”这是英语“纪录片”一词首次使用于电影评论。稍后,他将“纪录片”更加明确地定义为“对现实的创造性处理”。[1]

目前,理论界将纪录片定义为:纪录片是一种以活动影像作为媒介,在创作者美学观念和意识形态的影响下,表现经审慎建构和干预后的客观现实世界图景、对复杂事件做相对真实探寻的影视作品形态,它是印证和检讨人类自身存在的参照,以人类文明得以传承为其最高目标。 该定义以纪录片的创作实践为基础,阐述了纪录片本质。

自然类纪录片是纪录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对自然类纪录片的界定,并没有权威专家作出明确定义。现在通常的解释是:自然类纪录片是以动物、植物等作为拍摄对象的纪录片形式。此定义仅是根据自然类纪录片的表义进行的解释, 并没有对自然类纪录片的叙述手法和拍摄意义等做出说明。因此,论文从自然类纪录片的拍摄手法和意义等方面入手,对自然类纪录片做了大致的界定:自然类纪录片就是通过摄像机以纪实的手法展现动植物本真的生命状态,通过故事化的叙述手法来讲述动植物的生存状态及所面临的困境,从而使我们更多地了解被人类破坏的自然对动植物造成的影响,引起我们对自身行为的反思,使我们正视人与自然的关系,探寻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之道。 [2]

(二) 自然类纪录片的创作现状及价值

1. 自然类纪录片的创作现状

自然类纪录片是纪录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国外的发展较国内更为迅速。就自然类纪录片的拍摄而言,国外已经达到了成熟阶段,且代表作颇多。如美国的《大白鲨》,英国的《植物的秘密——行走》、《生命》、《南太平洋》,法国的《迁徙的鸟》、《帝企鹅日记》、《熊的故事》等等。在叙事手法、表现手段、商业运作上也都较为成熟,且有专门的纪录片制作频道,如美国的探索频道、英国的BBC 和法国的生态纪录片等。由于国外自然类纪录片起步较早,又有丰厚的资金投入,先进的设备和专业制作人员,使得自然类纪录片的拍摄制作模式更接近成熟,产生了大量质量上乘的作品。当前许多国外纪录片频道和我国内地电视台合作,通过卫星向中国内地输送节目素材,使得中国观众欣赏到了许多国外优秀自然类纪录片,并产生了一大批自然类纪录

片的忠实观众。

与国外自然类纪录片相比,中国自然类纪录片的发展相对缓慢。由于自然类纪录片的拍摄投资多、周期长,并且需要专业设备和专业化的人才,从包装到商业制作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拍摄也具有一定的危险性,所以此领域一直鲜有人涉足。我国的导演们所擅长拍摄的是投资少、风险小的自然风光片。直到2004年由国家林业总局投资1000万人民币拍摄的11集纪录片《森林之歌》,被公认为我国第一部自然类纪录片,是我国自然类纪录片的起步。通过和一些国外纪录片频道合作,我国引进一些国外优秀自然类纪录片,如《动物世界》、《探索发现》、《人与自然》等,这虽然丰富了我国自然类纪录片市场,但是从长远来看不利于我国自然类记录片的发展。

2. 自然类纪录片的价值

首先,自然类纪录片主要涉及生物的多样性,聚焦野生动物和植物,通过摄像机以纪实的手法展现动植物本真的生命状态,展示与人类共存于世的另类生命,为人类提供一种审视自然和生命的全新视角。其次,自然类纪录片通过故事化的叙述手法来讲述动植物所面临的生存状态,拍摄过程中又加入了更多的人文关怀,把动物拍得有情感,有竞争,从人性的角度激起观众的共鸣。再次,自然类纪录片在展示动植物生存原生态的同时,更多渗透出的,是对动植物的重视、理解和关怀,镜头反映的更多的是人类对动物的尊重、接纳,是对动物存在的认可。通过自然类纪录片的创作,引起人们对动植物生存现状的关注,对人类破坏自然的行为的反思,使人类正视人与自然的关系,探寻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之道,从而认识人与自然、人与环境的生存依赖关系。

三、经典自然类纪录片评析

(一) 对《迁徙的鸟》的评析

《迁徙的鸟》是法国著名纪录片导演雅克·贝汉的“天、地、人”三部曲之一。《迁徙的鸟》拍摄历时四年,横跨五个大洲四十多个国家,有600多人参与,摄制组甚至还包括50多名飞行师,50多名鸟类专家。在第十放映室中,雅克·贝汉这样解说拍摄过程:“为了捕捉到最生动的镜头,从陆地到天空,从天空到海洋,他们动用了各种交通工具,改装了摄影器材,先后有17位世界上最优秀的飞行员和两个科学考察队参加了拍摄。”故事重点围绕候鸟南迁北移的旅程,讲述候鸟在不同纬度穿梭飞行,以太阳、星辰和地球磁场来辨认方向。它们克服严酷的自然环境,向人们展示如何在冰天雪地里保护自己,如何在大风沙中寻找正确的方向,如何在汪洋大海中猎食,以及如何坚持不懈地完成迁徙的使命。

正如本片开头所说“候鸟的故事是一个关于承诺的故事,一个对归来的承诺。它们的旅程千里迢迢,历经了危机重重,只为一个目的:生存。候鸟的迁徙是为了生命而战。” 这就是告诉人们,候鸟的迁徙就是一场生命的搏斗。同时,影片还表现出了生态环保的主题,在拍摄鸟儿飞翔的旅途中,摄影机从鸟儿的视角,俯瞰容纳万物的地球的生态环境,引发人们对人类的生存环境和生存状况的审视和反思。

在四年的拍摄过程中,雅克·贝汉的队伍用了一年的时间来亲近鸟类,让它们习惯人和各种器材,让它们觉得这些东西是自然界的一部分,甚至觉得人就是它们的同类。第二年使用直升飞机、悬挂式滑翔机、热气球、特殊的警备航机等设备,通过贴近翅膀的近距离零视角拍摄,为观众带来了独一无二的视觉享受。在音乐和音响方面,《迁徙的鸟》也有较高的艺术追求。配乐师用独具欧洲气质的浪漫音乐结合唯美的画面,把原本属于大自然的鸟类迁徙拍摄成了一部洋溢着人文主义精神气息的不朽之作。他运用New Age 手法添加的大量自然音效,如鸟鸣、马蹄声、风声、雷声等,使得整个配乐富有生命力和自然气息。

(二) 对《熊的故事》的评析

《熊的故事》由法国著名导演让·雅克·阿诺执导,改编自1885年发生在美国洛杉矶山脉中人与熊的真实故事。影片完全是纪实主义风格,没有任何旁白,单凭绝佳的拍摄技术与剪辑艺术,构成一个关于熊的完美故事。

影片以熊作为故事主角,讲述了两只熊在森林中的惊险经历。大灰熊受伤后一直想要报复猎人,终于大灰熊堵住了打伤自己的猎人,然而它最终放走了猎人。得到宽恕的猎人为自己的所作所为深感愧疚,放弃了捕杀熊的计划,离开了森林。小熊在寻找大灰熊的路上遇上了美洲豹,绝望中的小熊突然听到了熟悉的震天长啸。

阿诺在片中提出了“万物生存平等”的概念,生物间无权剥夺其他类生物的生存权利,地球上万物平等,真正的自然是和谐的自然,生命相互沟通的自然。影片通过猎人捕熊到被熊宽恕,再到猎人的转变阐明:人与生物的生存权利是平等的,大自然给予每个生命以生存的权利,人类无权剥夺其他生命的生存权和生存环境,生存的唯一方式就是相互尊重,和谐相处。

影片没有任何旁白,人类在其中完全是以配角的形式出现,影片表现了熊的生活细节和内心世界,并通过绝佳的拍摄技术和剪辑艺术,将拍摄的素材剪辑成了一部有情感、有冲突、有情节的熊的故事片,表现了它们对同类的爱护和纯洁的内心。

四、自然类纪录片的创作要点

(一) 故事化的叙事手法

一部电影或电视剧为什么会那么吸引观众?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它有故事性,其情节吸引人。故事是吸引观众的主要元素,正如美国王牌栏目《60’分钟》节目主持人华莱士所说,“我们节目长盛不衰的奥妙在于我们知道怎么讲述一个好的故事”。美国Discovery 频道始终致力于提高收视率,法宝就是让纪录片“讲故事”。Discovery 表示,运作商业电视,要让观众锁定自己的频道,最重要的就是“故事性”。因此,自然类纪录片要想吸引观众,就要学会讲故事。如何才能讲好故事呢?

1. 故事情节的安排

电影可以靠虚构情节来吸引观众,纪录片是以真实为前提的,不能虚构,但是,纪录片可以设置情节,但是情节设置需要去布局,要讲究悬念的起伏设置,注重情节的发展,从而增加纪录片的感染力,达到吸引观众的目的。英国BBC 拍摄的《生命》之所以受到观众的喜爱,原因之一就是它在拍摄动物过程中,将动物安排到一个个情节中来讲述,使观众仿佛在看故事片一样,没有了枯燥乏味,有的是故事情节的跌宕起伏,妙趣横生。如《昆虫》一集就是通过一个故事来讲述日本红虫如何养育自己的孩子。红虫为了照顾年幼的后代,到外面寻找食物,红虫妈妈花费很多时间后找到的果实却被一个小偷偷走,当红虫妈妈回到巢穴时发现自己的幼虫全部离家出走去寻找更好的养育者,它的幼虫们来到了刚才偷果实的小偷的巢穴。红虫妈妈失去了当父母的立场,然而,小偷不得不为了养活更多的幼虫而没日没夜的寻找食物,最终它被累死了。它的身体成了幼虫们最后一顿食物。通过设置这样一个故事情节,增加了纪录片的可看性,同时也使观众了解了大自然的残酷。

2. 悬念的设置

纪录片中的悬念是观众对某事、某物、某人的未来发展或存在状况的一种期待、探究心理,这种心理一旦被激发,就可能会吸引或集中观众的注意力。营造悬念实质上就是吸引观众的一种的方法。悬念大师希区柯克曾经这样描述悬念:同样的事件和场景,用不用悬念有很大差别。如果你要表现一群人围着一张桌子玩牌,然后突然一声爆炸,那么你便只能拍到一个十分呆板的炸后一惊的场面。另一方面,虽然你表现的是同一场面,但是在打牌开始之前,先告知观众桌子底下有炸弹,那么你就造成了悬念,并牵动着观众的心。在自然类纪录片中,悬念的应用非常常见。英国BBC 拍摄的《生命》第六集《昆虫》在介绍道森蜜蜂时就设置了悬念。影片开头介绍蜂巢里全是雌蜂,通过设置这样一个悬念,引起人们的好奇,进而让观众想知道雄蜂都到哪里去了,接着说出了原因:雄蜂被“杀手”全都杀光了。此时悬念并没有解开,而是又

引起了人们新的疑问,是什么“杀手”把雄蜂全都杀死了?而且为什么是只杀雄蜂?之后用倒叙的方式讲述了雄蜂被杀的经过,最终使观众明白了蜂巢里全都是雌蜂的原因。影片通过悬念设置避免了单调和枯燥的故事内容,使故事充满了扣人心弦的活力和张力,充满着韵律。

3. 冲突

在文艺理论中冲突是指现实生活中由于人们的立场观点、思想感情、理想愿望及利益等不同而产生的矛盾斗争在文学作品中的艺术反映。冲突是作品构成情节的基础,是展示人物性格的手段。若无冲突,故事中的一切都不可能向前进展。故事通过冲突勾住我们的兴趣,始终如一的集中我们的注意力。在自然类纪录片中,动物虽然不会用语言表达,但是创作者在拍摄纪录片时,将动物的行为记录下来,通过后期剪辑,让动物自己讲故事,并在其中加入冲突,使故事更具戏剧性。如《生命》第三集《哺乳动物》,狮子靠集体捕猎捕获了一只羚羊,鬣狗闻到了食物的味道想要过来分一杯羹,这是在挑战狮子的权威,影片通过设置狮子和鬣狗的冲突来推动故事的前进,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几只狮子看到入侵者后扑上去撕咬鬣狗,最终鬣狗落荒而逃。但是故事到这里并没有结束,当夜晚来临时,鬣狗集结了所有的家族成员,一群鬣狗挑战一个狮群,鬣狗数量上占优势,最终逼得狮子撤退。冲突之于故事,有如声音之于音乐,冲突推动着故事的发展。

(二) 多样化的拍摄技巧

影视技术是影视艺术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离开了影视技术,影视艺术的任何构想都难以实现。由于拍摄内容的特殊性,纪录片作品更是各种先进的拍摄技巧的展示窗口和竞技舞台。因为自然类纪录片的拍摄对象是大自然中的动物和植物,有些是人不能直接看到的,有些是人无法看完整的„„自然类纪录片正是大量运用了微距拍摄、高速拍摄、水下拍摄、航空拍摄、隐藏拍摄等特殊的拍摄技巧,才让观众看到了许多平时难以看到的奇妙景象,感受到了自然之美。

1. 航拍

广义上讲,航拍是指利用航空飞行器从空中对地面风貌、城市景观、工程建设等进行的摄影、摄像活动,涵盖地理、工程、科考、影视、军事、测绘等专业领域。近年来,随着飞行技术的发展,航拍作为一种现代化的艺术创作手法,越来越多的受到节目制作者的青睐。航拍以彻底解放的视角,突破高度、角度和速度的局限,全方位、多视角地展示事物的全貌,以极富艺术表现力和视觉冲击力的画面见长,冲击着观众的视觉。在自然类纪录片的拍摄中,经常会用到航拍。在表现动物的生存环境或大规模的迁徙时,通过航拍可以拍摄到人眼难以看到的景象,航拍通常给人一种大气磅礴之感。例如雅克·贝汉拍摄的《迁徙的鸟》和英国BBC 拍摄的《生命》中,都用到了

大量的航拍。通过航拍,将鸟儿视野下的地球展现在了人们的眼前,展示壮丽雄伟的自然景观,广阔的大地,无尽的海洋,茂密的森林„„这一切形成了一幅幅色彩不断变化的图案,让人们看到了地球的美丽,可以说,航拍实现了人们俯瞰大地的梦想。在《生命》第三集《哺乳动物》中也使用了航拍,非洲大草原上的陆生哺乳动物进行大规模的迁徙活动时,为了表现非洲大草原上动物的数量和迁徙的规模,使用了航拍,冲击着观众的视野。

2. 高速拍摄

高速拍摄,是指用很高的格速(帧率)、很短的曝光时间进行拍摄的摄影方式,其结果是能够将快速运动的物体成像为清晰的画面并将其运动速度变缓。[3]通过高速拍摄,在播放时可以放慢比较快的动作,将人类视觉无法分辨的高速过程冻结在记录介质上,从而使人们看不到的高速动作呈现在眼前。高速拍摄可以让你看清飞行中的动物如何煽动翅膀;蜥蜴怎么弹出舌头;毒蛇怎么喷出毒液„„如英国BBC 拍摄的《生命》第四集《鱼》中,使用了大量的高速拍摄。旗鱼是鱼类中速度最快的,在捕食沙丁鱼时由于其速度非常快人眼很难看清它是如何捕鱼的,摄影师运用高速摄影将旗鱼捕食过程拍摄下来,通过慢速播放的影像使我们清晰的看到了旗鱼的捕鱼过程。在拍摄飞鱼如何飞出水面以及如何在水面上飞行时也运用了高速拍摄。《爬行动物和两栖动物》中,在讲述变色龙捕食猎物时就运用了高速拍摄。通过高速拍摄,慢速播放让观众看清了变色龙的舌头是如何弹出来的,是如何捕捉猎物的。

3. 微距拍摄

自然类纪录片经常要拍摄一些眼睛看不清楚的较小的物体,如昆虫、花卉、种子、鱼卵等,由于被拍摄对象非常小,所以在拍摄时就要用微距拍摄。微距摄影是指被摄对象与摄影机的距离小于摄影机最近拍摄距离时进行的拍摄,也被称为近距离拍摄。其原理是通过近距离对焦实现小景深、画面主体突出、背景虚化。如英国BBC 拍摄的《生命》第六集《昆虫》中使用了大量的微距拍摄技巧。昆虫的体积大多都很小,要想使观众看清楚,就需要采用微距拍摄,把昆虫放大。在拍摄欧洲木蚂蚁击退乌鸦的过程中,就使用了微距拍摄。木蚂蚁只有两毫米大小,加上蚂蚁不停地运动,人眼很难看清木蚂蚁是如何击退乌鸦的。通过微距拍摄,将木蚂蚁放大到人眼可以看清楚的尺寸,使蚂蚁充斥着整个画面,然后通过高速拍摄,慢速播放的影像将木蚂蚁战胜乌鸦的过程呈现在观众面前。第四集《鱼》中,也使用了大量的微距拍摄。小丑鱼体积不大,鱼卵更是小,通过微距拍摄将鱼卵放大,经过几天的发育,鱼卵渐渐发育成鱼的形状,观众甚至能清楚的看到鱼卵跳动的小心脏。

4. 隐藏拍摄

隐藏拍摄是拍摄自然类纪录片常用的一种拍摄技巧,为了更准确地拍摄到动物不为人知的行为,摄影师通常选择隐藏起来,不让动物发现。常用的方法是藏在帐篷里,

或利用掩体摄像机和长焦镜头。藏在帐篷里拍摄,是最方便的一种拍摄方式。帐篷外面用与周围环境相类似的物体伪装起来,使得帐篷外表看起来和周围环境没有特别大的不同。掩体摄像机通常被伪装成石头、树木、动物粪便或竹子等仿造物,露出一个小孔用于拍摄。长焦镜头在进行远距离拍摄时能发挥巨大作用。例如在拍摄狮子捕猎时,拍摄者不能靠近,这时可以使用长焦镜头,利用长焦镜头清楚的拍摄到狮子捕猎的过程。在拍摄《海豚湾》时,不健康的海豚被赶到海豚湾,而这里是禁止拍摄的。导演路易·皮斯霍斯等人组成了一个秘密队伍,潜入海豚湾,将摄像机藏在“石头”道具中,用隐藏拍摄的方式记录下了很多珍贵的瞬间。在英国BBC 拍摄的第五集《鸟》中,也使用了隐藏拍摄。为了拍摄到造园鸟的求爱过程,摄影师在造园鸟建造的凉棚旁边的帐篷里拍摄,帐篷用军绿色的帆布做成,并且在帐篷表面遮盖上了树枝,使帐篷看起来和周围环境没有什么区别。通过隐藏拍摄,最终拍摄到了造园鸟的求爱过程。

5. 水下拍摄

水下摄影,就是将摄像机放入水中,利用水中光线进行拍摄的活动。摄影者携带防水摄影机和潜水设备,潜入水中直接拍摄。水中拍摄可以真实地反映水下景象,让人们欣赏到海底的世界。在英国BBC 拍摄的《生命》第八集《深海生物》中,运用了大量的水中拍摄。水母通体透明,像一个巨大的蘑菇,靠喷水推进的方式移动,触角柔软的像一排排细线,随着水母移动触角不断晃动着,异常美丽,通过水下摄影,将水母的活动姿态展现在人们眼前。同时,摄影机对准整个水母群,依靠摄像机的闪光灯和海底的光线把水母表现得像宇宙中的星体,让人充分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

(三) 拟人化的平实解说

故事化的叙事手法决定了自然类纪录片采用拟人化的解说。拟人是指把物拟作人,使其具有人的性格、情感,拟人化的解说在自然类纪录片中可以在意象上赋予动植物以人的感情,人的品质,通过拟人化的解说,可以帮助动物传达它们的内在感情,使观众产生共鸣。自然类纪录片的拟人化解说,使动物不再是被观察的对象,而是赋予它们人的情感,让人们看到了不同的生命主体有着同样的本质,都具有爱情、亲情的共同情感。拟人化的解说既增强了纪录片的趣味性,也使得纪录片充满人情味。如在《帝企鹅日记》中就运用了拟人化的解说手法。影片采用了一种行进式的讲述模式,配音者担任的不是普通自然类纪录片中生物习性讲解者的角色,而是为影片的主人公——企鹅爸爸、妈妈、小企鹅宝贝传递它们的内心独白,极大的增强了作品的故事性,真正表现了动物自身的情感,同时,这种拟人化的解说能让观众很快融入影片情感氛围中,引起观众的情感共鸣。例如这一段企鹅交换蛋的对白:

女企鹅:“一个月过去了,我们在等待。”

男企鹅:“一个月过去了,我们在等待。”

女企鹅:“又一个月过去了,我们还在等。”

男企鹅:“又一个月过去了,我们还在等。”

女企鹅:“第三个月,幸福的时刻终于来临了!” ——蛋的降生!

女企鹅:“当生命一出现,我们要用温暖的羽毛保护它,把它藏起来。寒冷在徘徊,这个藏在蛋壳里的微弱的心跳声在辽阔的冰雪世界里是那么的脆弱。” 影片通过拟人化的解说来表明企鹅孵蛋的艰辛,以及对企鹅宝宝的期待,表现出了企鹅父母对企鹅宝宝的爱,更能引起观众的共鸣。

(四) 强调细节,精益求精

自然类纪录片中的细节十分重要,细节能揭示和深化主题,在纪录片中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所谓细节,就是构成人物性格、事件发展、社会情境、自然景观的最小组成单位。细节的表现要服从荧幕形象的塑造和立体意念的表达,以便具体、生动地反映事物的特征,增强荧屏的艺术感染力。英国BBC 拍摄的《生命》第三集《哺乳动物》中,生活在北极冻原的驯鹿,为了逃避吸血蝇,逃向了苍蝇无法跟随的高地,在逃跑过程中,鹿妈妈丢失了孩子,影片在这里切入了鹿妈妈寻找孩子的镜头,鹿妈妈不停地叫着,眼睛一直在寻找着,通过这一细节,表现出它们具有和人类一样的感情,它们也爱自己的孩子。在《猎人和猎物》中,老虎捕食梅花鹿的过程,运用了大量的细节描写。梅花鹿精神紧张地张望,似乎觉察到了危险的到来,而老虎想要拉近伏击距离。这时气氛非常紧张,老虎等待着,想要再靠近一点,但是再靠近灵猴就会发现它,影片在这里运用了细节描写,对梅花鹿和灵猴的眼睛进行特写,突出此刻它们的紧张情绪,也使观众和它们一样紧张。 [4]

(五) 人文精神的关照

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主要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在拍摄自然类纪录片时,首先需要摄制者热爱自然、了解自然,懂得珍惜生命、尊重生命。自然类纪录片通过镜头将创作者自身的主观愿望、人类社会的道德情感标准注入其中,让人们在感性层面上与之产生道德情感共鸣。一部优秀的自然类纪录片不仅仅要满足观众的求知欲望,更要以其浓厚的人文精神来征服观众。《迁徙的鸟》就是一部关于人文精神的纪录片,其中有这样一个细节,在一片庄稼地里,一只嗷嗷待哺的小鸟正在等待着它的妈妈,远处一台收割机朝着鸟巢的地方轰轰地驶来,而小鸟柔弱的翅膀还不能飞翔,没有任何逃生的能力,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收割机朝着自己咆哮而来。在这里,摄影师以小鸟的视角来看收割机,收割机显得异常巨大而恐怖,通过这种仰视的拍摄视角,给观众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冲击,从而引起观众更多关于人与动物的思考,对动物产生更多的理解与尊重。

论文从自然类纪录片的叙事手法、拍摄技巧、解说词、细节以及人文精神等方面展开,论述了自然类纪录片的创作要点。自然类纪录片采用故事化的叙事手法,通过

安排故事情节、巧设悬念和冲突来实现故事化的叙述。在拍摄方面,采用多样的拍摄技巧,如航拍、水中拍摄、微距拍摄、隐藏拍摄和高速拍摄,这些拍摄技巧丰富了自然类纪录片的表现手段。自然类纪录片运用拟人化的解说来表现动植物的情感,引起人们的共鸣。故事中最打动人的是故事中的细节,细节丰富了故事中的形象,在自然类纪录片中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人文精神的表达是自然类纪录片取得成功的关键。论文通过对以上几方面的分析,总结了在创作自然类纪录片时应注意的内容,为我国自然类纪录片的创作提供了参考。

结 论

作者在大量观看视频材料,查阅参考文献的基础上,对自然类纪录片的发展现状及价值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并总结出了自然类纪录片存在的问题。通过对经典自然类纪录片的分析,以及对自然类纪录片的叙事手法、拍摄技巧、解说词、细节和人文精神等方面进行的总结,获得了创作自然类纪录片的部分经验,这对我国自然类纪录片的发展有较大的帮助。但是由于水平有限,对于自然类纪录片现实创作过程中,处理该类问题灵活度的把握上还欠缺研究。希望创作者们在借鉴本论文经验时结合自身影片创作的实际,合理取舍。

注 释

[1] 埃里克·巴尔诺. 世界纪录电影史[M]. 北京: 中国电影出版社, 1992.5:13-14

[2] 卢晓云. 纪录片研究[M]. 南京: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5:8

[3] 陈军. 数字高速电影摄影技术研究[J]. 现代电影技术, 2010.2(2):18

[4] 高鑫. 电视艺术概论[M]. 北京: 学院出版社, 1992.5:44

参 考 文 献

[1] 刘效礼. 2006中国电视纪录片前沿报告[M]. 北京: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06.5

[2] 聂欣如. 纪录片研究[M]. 上海: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10.2

[3] 单万里, 张宗伟. 纪录电影分析[M]. 北京: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007.8

[4] 王辉. 纪录片——想法与做法[M]. 北京: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007.1

[5] 迈克尔·拉毕格著, 何苏六译. 纪录片创作完成手册[M]. 北京: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05.6

[6] 伯纳德. 纪录片也要讲故事[M]. 北京: 世纪图书出版公司, 2011.9

[7] 谭天, 陈强. 记录之门:纪录片创作理念与技能[M]. 广州: 暨南大学出版社, 2007.5

[8] 何苏六. 中国电视纪录片史论[M]. 北京: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05.8

[9] 方方. 中国纪录片发展史[M]. 北京: 中国戏剧出版社, 2003.2

[10] 周文. 世界纪录片精品解读[M]. 北京: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010.1

[11] 聂欣如. 纪录片概论[M]. 上海: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10.8

[12] 陈国钦. 纪录片解析[M]. 上海: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7.6

[13] 任远. 纪录片的理念与方法[M]. 北京: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008.2

[14] 尼可尔. 纪录片导论[M]. 北京: 中国电影出版社, 2007.9

[15] 张雅欣. 中外纪录片比较[M].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6

[16] Piers Warren. Go Wild with Your Camcorder: How to Make Wildlife Films[M]. United Kingdom: Published by Wildeye, United Kingdom Copyright, 2006.2

[17] Robert McKee. Story —Substance,Structure,and the Principles of Screenwriting[M]. New York: Harper Collins Publishers, 2001.2

致 谢

时光荏苒,大学四年的学习生涯即将结束。在济大求学的四年时间里,我的所学都得益于所有任课老师的辛勤付出和鼓励关怀,以及同学们的关心和帮助。

首先,要感谢指导我论文写作的闫伟娜老师。从论文选题、资料搜集到最后修改定稿,闫老师都给了我悉心的指导和中肯的建议,并督促我按时完成论文的写作。闫老师严谨治学,讲求实效,有条不紊,尽职尽责。另外,我要感谢我的舍友王倩、杨程程、赵明杰等人在我的论文写作过程中给我提出了很多具有建设性的建议和修改意见,以及对我的鼓励和支持。

感谢四年来一同走过的同学,是你们陪伴我走过了大学时光,是同学们让我的大学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我们一起亲历了大学的别样生活,愿同窗友谊之树长青。


相关内容

  • 本科生毕业论文写作模板
  • 学 号:06204134 天津商业大学宝德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填写中文题名 (宋体二号加粗,居中) 填写外文题名 (Times New Roman 三号加粗,居中) 系: 专业: 班级: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宋体四号加粗居中 宋体四号加粗居中 宋体四号加粗居中 姓 名 姓 名 职称 姓 名 职 ...

  • (全英文论文)马太福音对话中语气的人际意义研究
  •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封面 ( 2016 届) 论文(设计)题目 作 者 学 院.专 业 班 级 指导教师(职称) 论 文 字 数 论文完成时间 大学教务处制 英语原创毕业论文参考选题 (200个) 一.论文说明 本写作团队致力于英语毕业论文写作与辅导服务,精通前沿理论研究.仿真编程.数据图表制作, ...

  • 毕业论文要求1
  • 本科毕业论文(设 计) 指 导 手 册 说 明 毕业论文(设计)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是考核高等学校教学效果的关键指标之一.为使广大师生深入了解我院关于毕业论文(设计)的相关规定,进一步强化和完善毕业论文(设计)的规范化要求与过程管理,不断提高毕业论文(设计)水平和质量,现将我院<唐山 ...

  • 本科毕业论文指导手册
  • 本科毕业论文 指 导 手 册 天津音乐学院 2005年11月 前 言 本科毕业论文是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环节,在培养大学生探求真理.强化社会意识.进行科学研究.提高综合能力与素质等方面,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重要 实践环节.同时,毕业论文的质量也是衡量教学水平,学 ...

  • (法语毕业论文)通过悲惨世界分析雨果的思想感情
  • 最新法 德 韩语专业外语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法语毕业论文) 浅析中法两国语言中的颜色词 (法语毕业论文) 从<悲惨世界>看雨果的人道主义思想 (法语毕业论文) 杜洛瓦成功背后的思考 (法语毕业论文) 浅谈法国黄酒和中国黄酒的异同 (韩语毕业论文) 韩国恐怖片中的女性 (法语毕业 ...

  • 西北民族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规定
  • 西北民族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管理规定(修订) 毕业论文(设计)是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环节,是教育与社会实践和生产劳动相结合的重要体现,是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重要实践环节.毕业生进行毕业论文(设计)写作的目的是进一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大学阶段所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分析 ...

  • (法语毕业论文)法国圣诞节与中国春节比较
  • 最新法 德 韩语专业外语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韩语毕业论文)中国儒家文化对韩国文化的影响-朝鲜时期女性和儒家文化为重点 2 (法语毕业论文)La Situation mondiale de France après la deuxième Guerre 3 (韩语毕业论文)韩国流行歌曲的 ...

  • [FFF]兰州城市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管理办法
  • 兰州城市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管理办法 (试行) (2009年12月制订)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毕业论文(设计)是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和主要内容,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技能和方法等进行的科学研究训练,是培养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重要实践环节,是实现教学. ...

  • 北京大学毕业硕士生博士生已派遣报到证
  • 北京大学毕业硕士生博士生已派遣报到证 毕业年份 姓名 2001李洪亮2001陈文2001郭兴林2001陈彬2002王力2002熊鹏2002李丹2002郝朝艳2002蒋楠2002洪夏2002毕卫涛2002郑小平2003王京2003孙科峰2003涂骏2003付光辉2003李伟2003王楷2003郑惠文2 ...

  • 关于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规定
  • 附件: 兰州商学院长青学院 关于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规定 毕业论文(设计)是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进行初步的科学研究训练,提高独立工作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达到培养目标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是高校开展综合素质教育和创新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