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权绝对主义和海外扩张

王权绝对主义和海外扩张

世界通史(上)原创课堂笔记

一、王权绝对主义在各国表现的不同形态

伊比利亚半岛:西班牙、葡萄牙最早出现

王权绝对主义概念:掌握中央的权力,削弱敌方贵族的权力和影响

西班牙:

途径:君主在收复失地中建立权威。

背景:南部长期被阿拉伯人(异族)控制。基督教控制少数地区。

开始:卡斯基尔的伊莎贝拉 联姻 收复失地运动

结束时间:1492年,西班牙南部收复格力那达,几乎意味着阿拉伯人从伊比利亚半岛退出。结果:王权从此集中,同时向外扩张(天主教宗教情结,同化异教徒,扩张)

英国:

特点:最鼎盛时期建立的君主权威仍然受到某种程度的制约——1215年英国《自由大宪章》,该宪章规定法大于王权,要保护公民权利。

伊丽莎白时期是王权绝对主义鼎盛时期,不在于其权力大,而是其善于周旋,获取了最大程度的王权,明确议会与军权的界线。

英国的自由传统依然保留,成为英国政治文化的一个特点。

法国(在欧洲具有典型性)

法国的绝对主义王权是实际意义上的,具有典型性,是君主绝对主义的典范。 背景:

地方贵族权力过大,君主面对贵族的频繁反叛。王权与地方权力长期斗争(1~2世纪),终于收复。

投石党运动:1648年,贵族对王权挑战

结果:反叛被镇压,贵族服从于王权,法国王权绝对主义达到巅峰,从而迎来王权绝对主义的鼎盛时期:路易十四时期。在位时长72年。

(凡尔赛——政治舞台:路易十四招进贵族,使贵族脱离地方领地,成为虚衔)

皇家礼仪(如:《王宫条例》)、游戏:显示君威,使贵族沉溺,让贵族为君王服务,从而使贵族获得满足自豪感。

路易十四(太阳王)并非是独裁专制暴君,法国的三级会议、高等法院如常。(诤谏权、注册权保留,局部地区仍存在部分自治权,一直延续到法国大革命)

高等法院贵族带头,成为后来法国大革命的开端。

普鲁士

背景:德国当时不统一,普鲁士和奥地利是最大的两个州。官僚听从君主

特点:君主权力依仗:

(1)官僚体制(官僚忠诚于君主,效率高。口号:荣誉大于薪水)

(2) 常备军和军事立国,国王重视军事建设;军官是贵族,贵族团结于君王(荣誉感:为国服务),从而地方贵族权力弱小

奥地利:宗教成分、民族问题复杂,君主权力不易(至今:东欧民族问题,至今战争纷杂)

俄罗斯

西欧经历的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等运动,俄罗斯没有。俄罗斯相对封闭。

俄罗斯君权特点:(不是绝对主义王权,而是专制)

产生:1613年后,以罗曼诺夫家族为核心建立(直到1917年罗曼诺夫王朝被推翻) 背景:俄罗斯选王制,权力混乱

途径:

① 农奴制(直至1861);

② 宗教:东正教强调正统,重视礼,偶像崇拜(圣母崇拜)。

教会丧失独立性彼得大帝,成立牧首制度,宗教成为官僚体制的一部分,教会绝对支持沙皇,收归沙皇控制。

结果:通过《1649年法典》,标志俄罗斯沙皇的专制王权

王权主义影响:

1、欧洲王权绝对主义造成文化共性:宫廷文化(礼仪、语言等)

如:法语成为欧洲文明象征

普鲁士语言:贵族德语不擅长,法语流利

2、君主权力突出的同时,市民文化兴起。

工商业发展,欧洲经济社会变动,市民崛起,使得欧洲由宫廷转向市民社会,在这过程中,民族国家逐渐形成。(民族国家标志:公民身份)

二、海外扩张与商业革命(由君权绝对主义影响延伸) 起点:15世纪西欧大规模“发现性”(不严谨,求便)航海运动

原因:

(1)土地需求

欧洲人耕作技术落后,解决不了土地粮食与迅速增长的人口的矛盾,需要开垦新土地。东欧人口相对较少,土地相对肥沃,土地开垦的方向为东欧。另一个解决的措施:沼泽地的再利用。15世纪,土地开垦空间相对饱和,向外寻求新土地。

(2)基督教扩张

① 基督教扩张是欧洲海外扩张的一个思想基础。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一样,是一种具有普济主义的宗教。以世界宗教自居,抹杀界线,推崇扩张。

② 奥斯曼土耳其(伊斯兰教国家)扩张,基督教空间压缩。

(3)欧洲人冒险精神,想象好奇,渴望海外世界(如文学作品《自然历史》《马可波罗行记》)

(4)对商业利润的追求

宗教和商业都具有普济性,结合(都追求利益)

(5)商业要道堵塞

奥斯曼土耳其控制商业要道;威尼斯人和热那亚人贸易占据

(6)其他技术原因

结果及影响:

(一)当时:

(1)打破各大洲的隔绝状态,促进交往,带来人种重新分布、物种交流;

人类:印第安人灭绝(病毒等新生物——新病菌,酒,心理创伤,劳力过度使用); 欧洲人进入非洲感染病菌大批死亡;

移民——混血儿;

物种:马铃薯、南瓜等,咖啡茶叶香料到欧洲;驯养牲畜、大麦等作物进入新大陆。

——食物匮乏、营养问题的解决——人口增长

(2)商业革命;

① 价格革命(实际是通货膨胀——1776亚当斯密提出,当时只用价格概念)

② 农民革命(经济、宗教、阶级:

西班牙、葡萄牙人掠夺财富到西班牙、葡萄牙,但生产力低下,产品交换

后,财富流入英国,欧洲大范围价格动荡,物价百倍——社会结构变化:

贵族地位下降——依赖土地收入,地租往往固定,通胀导致贵族财富削减;

农民手工业者无钱——工商业阶层财富多,地位上升)

③ 商业领域变化:现代商业组织、商业手段、商业法庭、现代银行出现并完善发展 商业组织:行会——股份公司(远航的巨大融资需求,例:东印度公司) 现代银行:荷兰阿姆斯特丹银行

(二)后世:

(1)殖民主义

(2)工业社会(进步/批判)

补充:

1) 商业革命中制度形成、规范——对比:东方传统商业,欧洲商业现代制度的形成

——资本主义

2) 重商主义(主宰欧洲的原则):

两个基本观点:

(1)财富观:财富=金银贵金属;财富总量不变,尽量把黄金从他国夺取

(2)权力与财富的关系:财富多,则国家强盛,权力大,世界霸主

措施:追求贸易顺差:

扶持本国制造业,尤其是有能力出口产品的制造业;

抬高关税;

鼓励对外殖民——财富直接掠夺。

3) 商业观点:1776年亚当斯密自由贸易理念取代重商主义

—— 现代商业财富观点:生产消费商品,舒适便利。

4) 殖民保障:教皇允许以宗教保护为由瓜分世界

教皇颁布《托德西利亚斯条约》——西班牙、葡萄牙殖民地范围——条约遭

受挑战:格老秀斯《论海洋自由》(现代法之父)

参考:加里阿诺《 ?》乌拉圭左翼作家

5) 世界对欧洲是无防御的,文化碰撞产生不平等——殖民主义。对文明的破坏程度不同。

依据一地区文化、技术、社会内聚水平等,亚洲情况相对较好,如:印度,中国,有一定力量抵御入侵。葡萄牙“商埠帝国”:不是殖民帝国,只是以某些地区为基点从事贸易活动,如:中国广州。被动

王权绝对主义和海外扩张

世界通史(上)原创课堂笔记

一、王权绝对主义在各国表现的不同形态

伊比利亚半岛:西班牙、葡萄牙最早出现

王权绝对主义概念:掌握中央的权力,削弱敌方贵族的权力和影响

西班牙:

途径:君主在收复失地中建立权威。

背景:南部长期被阿拉伯人(异族)控制。基督教控制少数地区。

开始:卡斯基尔的伊莎贝拉 联姻 收复失地运动

结束时间:1492年,西班牙南部收复格力那达,几乎意味着阿拉伯人从伊比利亚半岛退出。结果:王权从此集中,同时向外扩张(天主教宗教情结,同化异教徒,扩张)

英国:

特点:最鼎盛时期建立的君主权威仍然受到某种程度的制约——1215年英国《自由大宪章》,该宪章规定法大于王权,要保护公民权利。

伊丽莎白时期是王权绝对主义鼎盛时期,不在于其权力大,而是其善于周旋,获取了最大程度的王权,明确议会与军权的界线。

英国的自由传统依然保留,成为英国政治文化的一个特点。

法国(在欧洲具有典型性)

法国的绝对主义王权是实际意义上的,具有典型性,是君主绝对主义的典范。 背景:

地方贵族权力过大,君主面对贵族的频繁反叛。王权与地方权力长期斗争(1~2世纪),终于收复。

投石党运动:1648年,贵族对王权挑战

结果:反叛被镇压,贵族服从于王权,法国王权绝对主义达到巅峰,从而迎来王权绝对主义的鼎盛时期:路易十四时期。在位时长72年。

(凡尔赛——政治舞台:路易十四招进贵族,使贵族脱离地方领地,成为虚衔)

皇家礼仪(如:《王宫条例》)、游戏:显示君威,使贵族沉溺,让贵族为君王服务,从而使贵族获得满足自豪感。

路易十四(太阳王)并非是独裁专制暴君,法国的三级会议、高等法院如常。(诤谏权、注册权保留,局部地区仍存在部分自治权,一直延续到法国大革命)

高等法院贵族带头,成为后来法国大革命的开端。

普鲁士

背景:德国当时不统一,普鲁士和奥地利是最大的两个州。官僚听从君主

特点:君主权力依仗:

(1)官僚体制(官僚忠诚于君主,效率高。口号:荣誉大于薪水)

(2) 常备军和军事立国,国王重视军事建设;军官是贵族,贵族团结于君王(荣誉感:为国服务),从而地方贵族权力弱小

奥地利:宗教成分、民族问题复杂,君主权力不易(至今:东欧民族问题,至今战争纷杂)

俄罗斯

西欧经历的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等运动,俄罗斯没有。俄罗斯相对封闭。

俄罗斯君权特点:(不是绝对主义王权,而是专制)

产生:1613年后,以罗曼诺夫家族为核心建立(直到1917年罗曼诺夫王朝被推翻) 背景:俄罗斯选王制,权力混乱

途径:

① 农奴制(直至1861);

② 宗教:东正教强调正统,重视礼,偶像崇拜(圣母崇拜)。

教会丧失独立性彼得大帝,成立牧首制度,宗教成为官僚体制的一部分,教会绝对支持沙皇,收归沙皇控制。

结果:通过《1649年法典》,标志俄罗斯沙皇的专制王权

王权主义影响:

1、欧洲王权绝对主义造成文化共性:宫廷文化(礼仪、语言等)

如:法语成为欧洲文明象征

普鲁士语言:贵族德语不擅长,法语流利

2、君主权力突出的同时,市民文化兴起。

工商业发展,欧洲经济社会变动,市民崛起,使得欧洲由宫廷转向市民社会,在这过程中,民族国家逐渐形成。(民族国家标志:公民身份)

二、海外扩张与商业革命(由君权绝对主义影响延伸) 起点:15世纪西欧大规模“发现性”(不严谨,求便)航海运动

原因:

(1)土地需求

欧洲人耕作技术落后,解决不了土地粮食与迅速增长的人口的矛盾,需要开垦新土地。东欧人口相对较少,土地相对肥沃,土地开垦的方向为东欧。另一个解决的措施:沼泽地的再利用。15世纪,土地开垦空间相对饱和,向外寻求新土地。

(2)基督教扩张

① 基督教扩张是欧洲海外扩张的一个思想基础。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一样,是一种具有普济主义的宗教。以世界宗教自居,抹杀界线,推崇扩张。

② 奥斯曼土耳其(伊斯兰教国家)扩张,基督教空间压缩。

(3)欧洲人冒险精神,想象好奇,渴望海外世界(如文学作品《自然历史》《马可波罗行记》)

(4)对商业利润的追求

宗教和商业都具有普济性,结合(都追求利益)

(5)商业要道堵塞

奥斯曼土耳其控制商业要道;威尼斯人和热那亚人贸易占据

(6)其他技术原因

结果及影响:

(一)当时:

(1)打破各大洲的隔绝状态,促进交往,带来人种重新分布、物种交流;

人类:印第安人灭绝(病毒等新生物——新病菌,酒,心理创伤,劳力过度使用); 欧洲人进入非洲感染病菌大批死亡;

移民——混血儿;

物种:马铃薯、南瓜等,咖啡茶叶香料到欧洲;驯养牲畜、大麦等作物进入新大陆。

——食物匮乏、营养问题的解决——人口增长

(2)商业革命;

① 价格革命(实际是通货膨胀——1776亚当斯密提出,当时只用价格概念)

② 农民革命(经济、宗教、阶级:

西班牙、葡萄牙人掠夺财富到西班牙、葡萄牙,但生产力低下,产品交换

后,财富流入英国,欧洲大范围价格动荡,物价百倍——社会结构变化:

贵族地位下降——依赖土地收入,地租往往固定,通胀导致贵族财富削减;

农民手工业者无钱——工商业阶层财富多,地位上升)

③ 商业领域变化:现代商业组织、商业手段、商业法庭、现代银行出现并完善发展 商业组织:行会——股份公司(远航的巨大融资需求,例:东印度公司) 现代银行:荷兰阿姆斯特丹银行

(二)后世:

(1)殖民主义

(2)工业社会(进步/批判)

补充:

1) 商业革命中制度形成、规范——对比:东方传统商业,欧洲商业现代制度的形成

——资本主义

2) 重商主义(主宰欧洲的原则):

两个基本观点:

(1)财富观:财富=金银贵金属;财富总量不变,尽量把黄金从他国夺取

(2)权力与财富的关系:财富多,则国家强盛,权力大,世界霸主

措施:追求贸易顺差:

扶持本国制造业,尤其是有能力出口产品的制造业;

抬高关税;

鼓励对外殖民——财富直接掠夺。

3) 商业观点:1776年亚当斯密自由贸易理念取代重商主义

—— 现代商业财富观点:生产消费商品,舒适便利。

4) 殖民保障:教皇允许以宗教保护为由瓜分世界

教皇颁布《托德西利亚斯条约》——西班牙、葡萄牙殖民地范围——条约遭

受挑战:格老秀斯《论海洋自由》(现代法之父)

参考:加里阿诺《 ?》乌拉圭左翼作家

5) 世界对欧洲是无防御的,文化碰撞产生不平等——殖民主义。对文明的破坏程度不同。

依据一地区文化、技术、社会内聚水平等,亚洲情况相对较好,如:印度,中国,有一定力量抵御入侵。葡萄牙“商埠帝国”:不是殖民帝国,只是以某些地区为基点从事贸易活动,如:中国广州。被动


相关内容

  • 论近代欧洲绝对君主制
  • 作者:刘北成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 1997年04期 一.绝对君主制的概念与性质 中世纪后期和近代早期,欧洲多数重要国家都先后建立起集权的君主制度.这种集权君主制首先是在15世纪后期到16世纪初出现于西欧的法国.英国和西班牙,接着出现于北欧的瑞典和东欧的奥地利,最后在17世纪出现于俄国.普鲁士. ...

  • 欧洲文明史
  • 第一章 一.爱琴文明 欧洲文明的摇篮--希腊 (一) .古希腊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居民 古代希腊地处地中海东部.它的自然地理条件是多山环海,地势崎岖不平, 仅有小块的平原又为难越的关山所阻隔.农业条件很好???,航海条件优越. 公元前 2500 年左右,希腊人开始来到这定居. 对文明的影响: 政治单位为 ...

  • 考纲C层次 知识点归纳封建制度特征
  • 考纲C 层次 知识点归纳 一.西欧封建制度特征C 封建制度的产生B 等级君主制B 中世纪庄园A 城市的自治B 大学兴起A 从6世纪开始到15世纪之前,中世纪西欧在政治上由封建等级制过渡到等级君主制:经济上从封建庄园经济发展到城市复兴与商品经济发展:文化上从宗教神学控制思想到大学兴起.这些发展促进西欧 ...

  • 影响和结果的对比
  • [影响和结果的对比]完成目的对比的表格后老师指出:郑和下西洋最主要的目的是 宣扬国威,哥伦布航海最主要的目的是寻找黄金和土地. [承转]目的的不同导致了影响的不同.请看一段史料: 郑和在不到20年时间内(前6次)跨越半个地球,把明帝国的声威最大限度的远播到海 外. ── <剑桥中国明代史> ...

  • 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历史课本课后习题答案
  • 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历史课本课后习题答案 第1课 向人性扼杀者宣战 议一议 1.提示:人类对自然的认识不断提高,从过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战胜自然的这种至尊地位的信念发展到自然与人类具有平等的生存权利的认识.人类要想获得可持续发展,必须同自然和谐相处.人类与自然不是一种征服与被征服.战胜与被战胜的关系 ...

  • 世界现代化练习卷(答案)
  • <世界现代化进程>练习卷 2011.8.1 一.选择题:(60分) 1.拜占庭帝国瓦解前后,许多学者和艺术家迁居意大利半岛,从而大力推动了该地区 A .波斯文化的传播 B.伊斯兰文化的传播 C .古希腊文化的研究 D.基督教神学的研究 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拜占庭帝国即为东罗 ...

  •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资料
  • 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背景(原因.条件): (一).资本主义经济兴起和发展:--革命的经济基础 1.原因: (1)新航路开辟后,商业中心转移带来的机遇(客观) (2)积极开展海外贸易的推动(主观) (3)资本原始积累(主观) (4)都铎王朝的宗教改革.重商主义经济政策.海外掠夺和殖民争霸战争(客观) ...

  • 高一岳麓版必修一知识点
  •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 第1课 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 一. 夏朝的政治制度(约前2070--前1600) 第一个国家政权,依据 :出现公共权力 二. 商朝政治制度(前1600--前1046) 1.内服外服 A.内服是王畿,商王直接统治地区 B.外服是附属国管辖地区 C.商王实权,控制有限 2. ...

  • 资本主义制度
  • ☆资本主义制度: 生产力:大机器生产 优越性(进步性)生产关系:雇佣关系 思想意识:要求摧毁封建等级制度和专制制度,体现资本主义制度自由.发展的要求 局限性:贫富不均 ☆资产阶级能统治世界的原因: 生产工具先进,交通便利,使资本主义经济不断发展,资本主义先进的生产方式必然战胜落后的生产方式 ☆推动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