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解度]第一课时参考教案

课题2 溶解度 第一课时

知识目标:

通过实验探究,建立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的方法,了解结晶现象。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实验,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知道影响气体溶解度的一些因素。会利用有关气体溶解度的知识解释身边的一些现象。 情感目标:

逐步建立用辩证的、发展的思想观点来看待事物的变化,和逐步培养由具体到一

教学重点:

1.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

2. 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的方法 3. 了解结晶现象 教学难点:

1.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

2.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的方法

教学器材:烧杯、试管多个、NaCl 、KNO 3、酒精灯、火柴、 胶头滴管、 试管夹等。

教学方法: 提出问题 → 建立假设 → 设计方案 → 动手实验 → 观察记录 → 分析现象 → 得出结论。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什么叫溶液? 溶液由什么组成?

我们知道食盐易溶于水而形成溶液,但在一杯水里能否无限地溶解食盐呢? 有没有一个限度呢?我们用什么方法来表示这种限度呢? 下面我们就以氯化钠和硝酸钾为例探讨这个问题。 【引导】1.取装有20 mL水的烧杯

NaCl 不能无限制溶解在一定量水中(师生互动)。 2.用硝酸钾代替氯化钠

KNO 3不能无限制溶解在一定量水中。

1.在一定条件下,氯化钠不能无限溶解,当不能溶解时,加入水,又能继续溶解。

2.在一定条件下,硝酸钾也不能无限制溶解,当不能溶解时,升高温度,又能继续溶解。

上述活动的“一定条件”是什么? 饱和溶液二要素: 1.一定温度 2.一定量的溶剂

如果不指明这两个条件,能否说某物质的溶解量是有限的?

不能。因为我们可以改变温度、改变溶剂的量,使溶质无限制地溶解。 我们把一定条件下不能继续溶解溶质的溶液叫饱和溶液,相反,还能继续溶解溶质的溶液叫不饱和溶液。

请大家根据刚才的分析,总结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科学概念。 一、饱和溶液

1.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继续溶解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②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还能继续溶解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 不饱和溶液。

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的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加入少量硝酸钾固体,能否溶解? [学生发言]

某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对其他物质而言并非饱和,所以,向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加入少量硝酸钾,硝酸钾能继续溶解。(强调饱和溶液概念中的“这种溶质”四个字)

⑴.通过活动与探究可看出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根本区别是什么? ⑵.如何判断某一溶液是否饱和? [讨论、总结]

2.判断某溶液是否饱和的方法 在一定条件下,溶质是否继续溶解。 (投影展示)

1.如何判断某一蔗糖溶液是否饱和?

2.在一定温度下,向100克食盐饱和溶液中加入3克食盐,充分搅拌后,溶液的质量变为103克。此说法对否? 为什么?

3.“在一定量的氯化钠溶液中,加入少量硝酸钾固体,发现硝酸钾固体消失,则说明原氯化钠溶液不饱和。”这句话是否正确?

试分析如何将一瓶已经饱和的硝酸钾溶液转化成不饱和溶液。 [分析、讨论]

加溶剂, 升高温度

−−−−−−→不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

调动学生的逆向思维,思考:如何将接近饱和的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

蒸发溶剂, 降低温度, 增加溶质−−−−−−−−→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

既一般情况下:

增加溶质或降低温度 不饱和溶液 增加溶剂或升高温度

饱和溶液

以上我们讨论出的转化关系与条件是大多数物质存在的普遍规律,但不可否认特殊性的存在。例:Ca(OH)2的水溶液,降温时可由饱和转化为不饱和。因此上述转化规律只适用于大多数物质。 【探究】

为了粗略地表示溶液里溶质含量的多少,人们还常常把溶液分成浓溶液和稀溶液。饱和溶液是否一定是浓溶液,而不饱和溶液是否一定是稀溶液呢? 结论: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也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同一种溶质的溶液,在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比不饱和溶液要浓。

某硝酸钾溶液在20℃时是饱和的,当其他条件不变,温度升高到100℃时,该溶液也一定是饱和的。这句话是否正确?

本节课我们探究了饱和溶液的概念,理解了饱和溶液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才有确定的意义,并总结出了判断饱和溶液的方法以及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的条件。我们还从中获取了哲理性的知识,用于指导我们的学习。 课堂小结: 一、饱和溶液

1.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定义 2不饱和溶液与饱和溶液的转化

3. 从溶液中析出晶体的过程称为结晶,结晶分为蒸发结晶和降温结晶。 课堂检测;

1.在饱和的氯化钠溶液中,加入一些氯化钠晶体,则 ( )

A .溶质的质量增大B .晶体质量减小 C .晶体质量不变 D .溶质溶解度变大 2.小红同学为证明某硝酸钾溶液是否达到饱和状态,设计了以下方案.一定能达到目的是( )

A .温度不变,向溶液中加入少量硝酸钾溶液 B .温度不变,向溶液中加入少量硝酸钾晶体 C .给溶液加热,直至有硝酸钾晶体析出 D .给溶液降温,直至有硝酸钾晶体析出

3. 将一定温度下的某物质的不饱和溶液转变为饱和溶液,下列方法一定能成功的是( )A .降温 B .升温 C .加入溶质 D .蒸发溶剂

课题2 溶解度 第一课时

知识目标:

通过实验探究,建立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的方法,了解结晶现象。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实验,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知道影响气体溶解度的一些因素。会利用有关气体溶解度的知识解释身边的一些现象。 情感目标:

逐步建立用辩证的、发展的思想观点来看待事物的变化,和逐步培养由具体到一

教学重点:

1.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

2. 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的方法 3. 了解结晶现象 教学难点:

1.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

2.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的方法

教学器材:烧杯、试管多个、NaCl 、KNO 3、酒精灯、火柴、 胶头滴管、 试管夹等。

教学方法: 提出问题 → 建立假设 → 设计方案 → 动手实验 → 观察记录 → 分析现象 → 得出结论。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什么叫溶液? 溶液由什么组成?

我们知道食盐易溶于水而形成溶液,但在一杯水里能否无限地溶解食盐呢? 有没有一个限度呢?我们用什么方法来表示这种限度呢? 下面我们就以氯化钠和硝酸钾为例探讨这个问题。 【引导】1.取装有20 mL水的烧杯

NaCl 不能无限制溶解在一定量水中(师生互动)。 2.用硝酸钾代替氯化钠

KNO 3不能无限制溶解在一定量水中。

1.在一定条件下,氯化钠不能无限溶解,当不能溶解时,加入水,又能继续溶解。

2.在一定条件下,硝酸钾也不能无限制溶解,当不能溶解时,升高温度,又能继续溶解。

上述活动的“一定条件”是什么? 饱和溶液二要素: 1.一定温度 2.一定量的溶剂

如果不指明这两个条件,能否说某物质的溶解量是有限的?

不能。因为我们可以改变温度、改变溶剂的量,使溶质无限制地溶解。 我们把一定条件下不能继续溶解溶质的溶液叫饱和溶液,相反,还能继续溶解溶质的溶液叫不饱和溶液。

请大家根据刚才的分析,总结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科学概念。 一、饱和溶液

1.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继续溶解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②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还能继续溶解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 不饱和溶液。

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的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加入少量硝酸钾固体,能否溶解? [学生发言]

某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对其他物质而言并非饱和,所以,向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加入少量硝酸钾,硝酸钾能继续溶解。(强调饱和溶液概念中的“这种溶质”四个字)

⑴.通过活动与探究可看出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根本区别是什么? ⑵.如何判断某一溶液是否饱和? [讨论、总结]

2.判断某溶液是否饱和的方法 在一定条件下,溶质是否继续溶解。 (投影展示)

1.如何判断某一蔗糖溶液是否饱和?

2.在一定温度下,向100克食盐饱和溶液中加入3克食盐,充分搅拌后,溶液的质量变为103克。此说法对否? 为什么?

3.“在一定量的氯化钠溶液中,加入少量硝酸钾固体,发现硝酸钾固体消失,则说明原氯化钠溶液不饱和。”这句话是否正确?

试分析如何将一瓶已经饱和的硝酸钾溶液转化成不饱和溶液。 [分析、讨论]

加溶剂, 升高温度

−−−−−−→不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

调动学生的逆向思维,思考:如何将接近饱和的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

蒸发溶剂, 降低温度, 增加溶质−−−−−−−−→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

既一般情况下:

增加溶质或降低温度 不饱和溶液 增加溶剂或升高温度

饱和溶液

以上我们讨论出的转化关系与条件是大多数物质存在的普遍规律,但不可否认特殊性的存在。例:Ca(OH)2的水溶液,降温时可由饱和转化为不饱和。因此上述转化规律只适用于大多数物质。 【探究】

为了粗略地表示溶液里溶质含量的多少,人们还常常把溶液分成浓溶液和稀溶液。饱和溶液是否一定是浓溶液,而不饱和溶液是否一定是稀溶液呢? 结论: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也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同一种溶质的溶液,在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比不饱和溶液要浓。

某硝酸钾溶液在20℃时是饱和的,当其他条件不变,温度升高到100℃时,该溶液也一定是饱和的。这句话是否正确?

本节课我们探究了饱和溶液的概念,理解了饱和溶液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才有确定的意义,并总结出了判断饱和溶液的方法以及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的条件。我们还从中获取了哲理性的知识,用于指导我们的学习。 课堂小结: 一、饱和溶液

1.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定义 2不饱和溶液与饱和溶液的转化

3. 从溶液中析出晶体的过程称为结晶,结晶分为蒸发结晶和降温结晶。 课堂检测;

1.在饱和的氯化钠溶液中,加入一些氯化钠晶体,则 ( )

A .溶质的质量增大B .晶体质量减小 C .晶体质量不变 D .溶质溶解度变大 2.小红同学为证明某硝酸钾溶液是否达到饱和状态,设计了以下方案.一定能达到目的是( )

A .温度不变,向溶液中加入少量硝酸钾溶液 B .温度不变,向溶液中加入少量硝酸钾晶体 C .给溶液加热,直至有硝酸钾晶体析出 D .给溶液降温,直至有硝酸钾晶体析出

3. 将一定温度下的某物质的不饱和溶液转变为饱和溶液,下列方法一定能成功的是( )A .降温 B .升温 C .加入溶质 D .蒸发溶剂


相关内容

  • 7.1溶解现象(第一课时溶液影响溶解快慢的因素)教案参考
  • 教案参考(请修改后上传到公共邮箱) 课题:7.1 溶解现象 第一课时 溶液 影响溶解快慢的因素 概述:(本节所在教材的位置和教材所设计的知识点与实验的作用) 如本节主要内容为:①溶液.溶质.溶剂概念:②常见几种溶剂:③影响溶解快慢的因素及探究. 课型:新授课(课型分新授课.练习课.实验课.复习课.调 ...

  • 教案标准格式
  • 教案格式① 天津农学院教案(首页) 系(部): 课程名称 课程类别 (√ ) 授课专业 生物化学实验 基础部 课程代码 学 分 ) ) 总学时: 学时 讲 课: 学时 上 机: 学时 实 验: 30 学时 理论课( ) 公共课( ) 必 修 课( √ 实验课( √ ) 专业课( ) 院级任选课( 农 ...

  • 卤素教案1
  • 第二节 卤族元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卤族元素性质变化的规律. 2.使学生了解可逆反应的涵义. 3.使学生对卤化银的性质.用途及碘与人体健康等知识有一个大致印象. 4.通过对卤素结构.性质的对比,培养学生比较.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5.认识卤素的一些特殊性质. ●教学重点 卤素性质的相似性与 ...

  • 九年级化学溶解度教案
  • 课题2 溶解度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了解饱和溶液的涵义 2. 了解溶解度的涵义,初步学习绘制和查阅溶解度曲线. 过程与方法 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涵义,并通过实验探究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对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溶解度的学习,让学生关注与溶解度有关的日常现象 ...

  • [怎样加快溶解]教案
  • <怎样加快溶解>教案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在探索"怎样加快溶解"的过程中经历"问题--假设--验证--证实"的科学探究过程. 2. 引导学生在"哪一块食盐溶解得快"的活动中,经历控制单个变量进行对比实验的探究过程,并认识影响物 ...

  • 11.1生活中常见的盐教案1
  • 11.1 生活中常见的盐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的组成及其在生活中的主要用途. (2)能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判断酸,碱.盐之间的反应能否发生. (3)掌握碳酸根离子检验的方法.xK b1. C o m (4)学习蒸发操作技能并综合运用相关操作分离.提 ...

  • 沪科版化学高一上[开发海水中的卤素资源]word教案
  • 第二章 开发海水中的卤素资源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地位:本章是整个高中阶段较为详细.全面地学习和研究一族元素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一章,是一个典型的非金属元素族,本章为元素族概念的形成,同族元素性质递变规律,元素周期律的形成积累感性材料,是学习元素周期律.周期表知识的重要基础. 内容:本章教学内容分为 ...

  • [完整打印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 (此文档为word 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第1课时 动物怎样生活 第一周 2011年8月30日 教学内容:第一课 动物怎样生活 教学目标: 1. 进一步增强对动物特征进行探索的兴趣,获得对有生命的物体多样性的认识. 2. 通过回顾观察过的动物,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了解新的观察内容 ...

  • 第二单元 植物的一生
  • 第二单元 植物的一生 1.<果实和种子>教案 一.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 能够在预测的基础上对植物的种子进行细心解剖.细致观察,并用画图的方式描述观察结果. 2. 能够针对"种子萌发"提出自己可以研究的问题,探究种子在萌发时需要的条件. 3. 开始种植一株植物,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