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茶.名镇.名企业.名茶园

名茶、名镇、名企业、名茶园

发布时间: 2012-03-20 15:46 来源: 赤壁网 点击:492次 挑错 打印

自唐宋以来,赤壁市先后有一批名牌茶远销世界各地,有一批名茶产地和外销码头,因而亦形成几大茶叶名镇和一批名企业。

名 茶

帽盒茶:始于唐、盛于宋。碎末蒸软置形如帽盒器皿中压缩而成,守景德年间成批销往边疆各口岸与宋域、北亚各国进行茶马交易。明、清之际,山西茶商进入蒲圻,在羊楼洞设茶庄制茶,当时三玉川,巨盛川茶厂每年生产帽盒茶40万公斤。

川牌砖茶:主产赤壁羊楼洞,始于唐,明清两代,生产有相当大的规模。以羊楼洞镇三条溪港流入镇中而得名。将老青茶粉碎,放入甑中蒸软,置布袋中揉成团,装进砖模,再取细叶洒面、榨压成砖,茶黑色。《湖北通志•风俗》载:蒲圻砖茶诗曰:茶产生计即山农,压作方砖白纸封,别有红笺书小字,西商监制自美容。主销蒙西北利亚和西亚。清末年销售1300万公斤。新中国成立后砖茶产量主要是以销定产,初期一般在5000吨左右,进入上世纪九十年代后保持在8800吨左右。1984年评为省优产品。

红茶:始于唐,盛于宋,主销西亚各国,清代道光年间,赤壁羊楼洞有80多家茶庄生产红茶。将细茶经日光爆晒,揉搓,阴雨天则以炭火培干,碎成末,以枫柳木质箱贮放,名红茶,运往国外,顾客启箱,香味四溢,呼为离乡草,清末羊楼洞年产80万公斤。

绿茶:赤壁羊楼洞于清道光到光绪年间始产绿茶,主要由沪商、津商、汉商和本地茶商收购加工,以嫩茶细火焙烤,手工揉搓而成,主要品名有物华、松华、精华、日华、春华、天华、天馨、花香、夺魁、赛春、一品芽、谷蕊、仙掌、如栀、永芳、宝惠、二五、龙须、奇峰、乌龙、华宝、惠兰等品种,年产10万公斤。

米砖茶:清道光年间始创名牌,与青砖茶大同小异。年产量60万公斤。牌楼牌米 砖茶1982年评为省优产品。

老青茶:老青茶生产历史较为悠久,唐宋时即有出口于北方少数民族地区,据《湖北通志》记载:清同治二年重订蒲圻、崇阳、通城等县各局卡抽排茶厘章程中列有黑茶,老茶二项。黑茶即今之老青茶、清代蒲圻羊楼洞老青茶炒制后篓装,即是将老茶炒干后,打成碎片,装在篓里,每篓2.5公斤(《茶伴书香》)。运到北方,称为炒篓茶。老青茶的品质要求是一级:条索较紧,稍带白梗、色泽乌绿。二级:叶子成条、红梗为主,色泽乌绿微黄。三级:叶面卷皱、红梗、叶色乌绿带花、茶

梗以当年新梢为妙。

新中国成立后,蒲圻老青茶产量由1949年的200吨跃居2004年的10720吨,老青茶还是赤壁砖茶,末子茶的主要原料。

松峰绿茶:1964年创立品牌,以羊楼洞松峰山得名,1982年获全省第一,1983年获省优质证书,1984年获优产品称号,其系列品种还有“松峰”、“茉莉花茶”、“松峰龙井茶”、“松峰毛尖茶”、“翠峰绿茶”。赤壁人统称之为细茶。1983-1985年松峰龙井、松峰银针、松峰毛尖、松峰竹叶青、松峰小袋绿茶、翠峰获地区优质奖。1986年羊楼洞蜜茶获省优。1988年鄂南剑春茶获省三等奖。1992年松峰茶获省优,定为省名茶十二佳,玉茗露定为省二十大名茶。一品香获省厅名茶一等奖,松峰龙井获省厅优质奖。2004年双羊碧雪,楚天银毫获鄂茶杯金奖,品贵毫峰获省首届无公害奖。

名 镇

羊楼洞和新店是曾一度称誉国际的历史老镇,武汉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和建筑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李百浩曾对这两个古镇作过探考,《武汉晚报》载文指出:考察因茶而生的羊楼洞和新店两镇后,李先生对这两个影响了武汉近代史的明清老镇大加赞赏。他走在羊楼洞古老的条石街面上,还能看到被独轮鸡公车辗轧的深入石髓辙痕。400米长的街道,两边都是宽大的出檐,像岭南的骑楼,遮雨雪挡日头。街沿着一条叫松峰港的小溪布局,所有房屋都大门朝街的,后院濒河,还设有埠头,几乎所有门面都做过生意。

西北方向的新店镇更是有趣,它位于潘河的凹崖坡,这样的地方也能建街,那完全是做生意的需要。明清时,羊楼洞的茶叶就运抵这里的码头装船,沿潘河入长江抵汉口集散。李百浩发现了古村镇的一些特点,而最大特点是“天斗”。“这绝对是湖北民居的独特建筑形式,别处少见。”李百浩说到“天斗”一词,神情自得。他说这个词是借用羊楼洞居民的土话,因为他就是在羊楼洞中最先发现这种特殊的天井的,实际上天斗就是“采光井”,它在天井上加盖了一个装有玻璃亮丽的小屋顶,高出檐口的部分有时还装上活动门。“天斗的应用是因地制宜的一项创造。”李百浩用鼠标点着电脑显示屏上一幅幅绘图和照片说,“在这个地区多雨,天斗能蔽雨,它还把天井的室外空间变成了室内空间。”还有更奇特的一种天井叫“亮斗”,这也是借用当地人称呼的,有人叫“斗窗”。湖北和江西一些地区民居有这样的特殊形式。它是一个围成棱台形的木质采光井筒,上覆亮瓦接屋顶,下开口连在屋顶储物阁楼的底板上,天光通过这个斗聚集下泻到房屋。各式各样的院落,天井、天斗、亮斗,在李百浩眼中都是通风采光的区域,他是学者,学者要严谨,所以他都一一测量,比如他用风速仪测天井天斗下的空气对流速度和方向。

李百浩不仅是学者,他还是文化传播者。他对一切古村镇研究,都始终围绕着文化的中心。还是羊楼洞和新店这两个最喜爱的因茶而生的古镇,他寻觅着百年前俄国茶商收茶、制茶、运茶、贩茶的线路,这条茶叶之路,从羊楼洞出发经新店到汉口,然后,东出上海或北出张家口,运往俄国。湖

北的古镇多与中国工农红军的活动相关,像红安七里坪镇、阳新龙港镇、监利周老嘴镇、洪湖瞿家湾镇都是红色旅游的胜地,古镇的历史也有现代革命史上的一项。“建筑是一个载体,文化就附身其上。”李百浩说,他很想看到人文学者、艺术家们都到古村镇去探访一下,出一本书、一首歌、一集画、一部影视,甚至一册菜谱,“这都是对古镇有益的事,和现代旅游靠近了。”

今天,古村镇借助现代艺术一炮打响的事很多。张艺谋一部《大红灯笼高高挂》红了山西乔家大院,一部《菊豆》红了安徽南屏,陈凯歌一部《风月》为安徽宏村锦上添花,谢晋一部《芙蓉镇》叫响了湖南王村,陈逸一幅画《故乡的回忆》更是让浙江周庄进入了联合国。李百浩知道,湖北的古村镇还缺乏这样的艺术大手笔来张扬。

1995年夏,笔者曾陪同国务院学部委员,著名古建筑学家牛畅中先生考察羊楼洞和新店两座古镇,朱先生感慨万分,叹道:若非茶叶制作和流通,焉有如斯古镇哉!

我们探索历史古镇,羊楼洞和新店之间还有一座太平城,史料只记述其为三国东吴鲁肃所建,但近年考古发掘,出土大批西周、春秋直至东汉文物,据发掘城基础,其规模竟远远超过春秋时代国都之规模,这是那个国家的都城,它曾繁荣了1000多年,这里隐藏着什么历史迷团,它是否与茶有关?这是一个未解之迷。

羊楼洞镇:位于赤壁市西南,距市城区26公里,唐太和年间有种茶、制茶业兴办于此,明清之际发展有茶庄48家,人口4万。清道光年间,有英、美、日、俄等国商人竟相于此办厂制茶,国内晋、津、沪茶商亦蜂涌而至,一时成为闻名国际的

茶市。据《蒲圻志》载:羊楼洞有山西、广东、本地茶商80余户,山西茶商有天顺长、天然一香、大德生、大德常、大川昌、长裕川、三玉川、长盛川、洪元川、宝聚川、德原生、顺丰昌、兴隆茂等40余户,广东茶商有兴太、源太、协昌、百昌、隆昌、阜昌、瑞昌、顺昌、新商、忠信、仁和等20多户,本地8户。民国27年冬(1938年),日军侵占羊楼洞,外商逐渐退去。从此,羊楼洞茶业一落千丈,1944年,羊楼洞仅存商户160家。新中国成立后,羊楼洞唯存在的一家砖茶厂迁至赵李桥。仍称羊楼洞砖茶厂,现有羊楼洞古街道有一街三巷,全长1500余米,列为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新中国成立后,羊楼洞镇辖4村1个街道,1999年底总人口8868人,工农业总产值18241万元,2000年撤销羊楼洞镇,并入赵李桥镇。

新店镇:位于赤壁市西,距城区25公里,唐宋以来形成茶市码头,茶叶由羊楼洞运抵于此装船外运,清道光咸丰年间有船码头百余家。沿河排列2公里长,每天流通人口近万人,现存明清古街1条3巷,全长2500余米。新中国成立后,新店一直是乡、区、公社镇建置,现辖18个行政村,1个街道办事处,总面积103平方公里,现有人口28897人,2004年,农业增加值6650万元,工业增加值670万元。明清古街道列为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

赵李桥镇:赵李桥镇位于湖北省赤壁市西南,与湖南省临湘市接壤,全镇幅员107平方公里,

辖14村2个村居委会,人口3.02万人。赵李桥镇融区位、交通、资源优势于一体。辖区周边与湘鄂两省6个乡镇毗邻,素有“一脚踏两省,鸡鸣闻三乡”之称,京广铁路、107国道南北贯穿,京珠高速公路、赤(壁)崇(阳)省道干线擦户而过。境内有3个火车站,年吞吐货物量达100万吨,常年流动人口逾100万人次,历来湘、鄂、赣三省五县(市)的交通要道和通商口岸。

自古赵李桥为湘、鄂2省5县商品转运集散地。民国34年(1945),有住户100户,商号30家。建国后,羊楼洞砖茶厂和羊楼洞茶场迁驻此地,市区日益扩大。1984年后,以石头系列产品为主的镇办工业发展,促进了市场繁荣。

1985年,有商铺200余户,是本县南部茶叶、砖茶、竹制工艺品、竹木土产品和以石头为原料的建材、化工产品的交易市场。赵李桥扼抱“六山三水一分田”的丘陵版土,实有耕地面积16508亩(其中水田13178亩,旱地3330亩),气候温和,土壤肥沃,物产丰饶。主产稻、油、麦,盛产竹、林、茶,“金属藏地,石材擎天”。依托资源优势,兴办有24家工矿企业,已形成建材化工、冶炼压延、纸箱印刷、建筑安装、竹木工艺、装卸运输、饮料饮品、精制茶叶等八大产业。“洞丰”牌纸扇、竹筷、保健竹凉席和花伞、花篓等工艺品被誉为“绿竹绣玉艺术花。”“洞茶”制造工业历史悠久,“始于唐宋,盛于明清”,其茶畅销边疆和海外,明清鼎盛期的制茶业延续近150年。

1999年定为湖北省重点口子镇,2003年定为全省100个重点中心镇之一,现有总面积124.7平方公里,总人口3.32万人,所辖之明清古镇羊楼洞,人文资源闻名遐迩,镇内的“将军寺”为纪念唐代平安禄山叛乱名将雷万春将军而修建。湖北省境内最长的“明清石板古街”已成为拍摄电影、电视剧难得的外景地。到2001年,全镇辖有中小学校15所,中心医院2所。集镇设施配套日趋完善,日产万吨级水厂可供集镇工业生产和居民生活用水,拥有11万千伏安输变电站 ,5000门光纤程控电话直拨国内外,光缆传输闭路电视昼夜开播,收视28个频道。综合经济实力,连续四年位居咸宁市“十强乡镇”,荣膺两届“湖北省乡镇党委十面红旗”和“楚天明星乡镇”称誉,是湖北省确定的

一、二轮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创建省级文明村镇活动的示范点和小城镇建设的“重点口子镇”。2004年镇属总产值12.13亿元。

名 企 业

咸宁市赵李桥茶厂:咸宁市赵李桥茶厂位于赤壁市赵李桥镇,得交通、气候优势。鄂南山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壤适宜,盛产老青茶,为生产砖茶提供了原料保证。

羊楼洞从唐、宋、元、明、清时期就一直是“茶叶之乡”、“砖茶之乡”,兴盛时期茶庄达200多家,解放前遭日寇破坏,逐渐衰凋。为满足牧区人民生活需要,1949年10月湖北省武汉市军管会在羊楼洞接管了民国时期官办的“民生”、“复兴”、“天源茂”,没收了日伪经营的“义兴”、“聚兴顺”等五家茶庄,成立了“华中茶叶公司羊楼洞砖茶厂”。1953年4月厂址迁至赵李桥镇,同年8月,一个137000平方米的新茶厂“中国茶叶公司赵李桥茶厂”投产了。1955年生产达九万三千多担。1957年改为“湖北省供销社赵李桥茶厂”,1977年改为“湖北省赵李桥茶厂”。现有职工

近千余人,专业技术管理人员110余人,高中级职称45人。1967年国家派科技人员同厂技术骨干一起,协作攻关,深入到压制的生产第一线,经过近四年的努力,一个“六机一线”的电控自动化生产线建成。此后,该厂不断进行技术革新,使生产线不断完善,提高了生产效率,减轻了劳动强度。复制车间的切茶、筛茶等工序实现了机械化,现有四条机械化作业线,年生产砖茶能力万吨以

上。主要生产青砖茶和米砖茶,还兼产茯砖、绿砖及红、绿、花茶。产值在三千万元以上。设有发酵、复制、紧压、动力、机修、花茶六个生产车间及一个附属综合贸易公司和18个职能科室,各项生产、生活服务设施配套齐全。

该厂生产的“川”字牌青砖茶、“牌楼”牌、“火车头”牌米砖茶(红砖茶)和“川”字牌加碘茯砖茶,是内蒙古、新疆、甘肃、青海、宁夏等兄弟民族人民的生活必需品,除畅销国内市场外,青砖茶还出口前苏联、蒙古等国,米砖茶出口到前苏联、英、美、日、中东和巴基斯坦等国。青砖茶、米砖茶均为部、省优质产品,曾获首届中国食品博览会金、银质奖。“川”字牌商标是湖北省著名商标,获部级质量管理奖,是国家进出口商品检验局批准的出口产品合格生产厂家。

该厂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并重的经营思想,办厂方针是:“质量是生命,效益是目标,出路在改革”;质量方针是“全员参与管理,品质精益求精,顾客意愿至上,永葆名牌青春”。建国以来,该厂谒诚为兄弟民族人民和广大消费者提供稳定的优质产品,为民族团结作出了贡献。该厂生产历史、规模处于全国同行业之最,由中央电视台、内蒙古电视台为该厂拍摄的《中华之最》、《奶茶之路》在中央电视台、内蒙古电视台、香港卫视中文台播放后产生过深远影响。该厂还分别荣获国务院、国家民委授予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和“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称号,被国内贸易部确定为“中华老字号”“重商标、守信誉”的先进企业。

赤壁市羊楼洞茶场

湖北省赤壁市羊楼洞茶场位于赵李桥,现有5400人,2800多名职工。拥有茶园10053亩,年产茶叶4000吨。年产值3800万元。下辖7个茶叶分场,3个工业厂家,1个茶叶加工厂,1个松峰茶业有限公司,1个茶叶科学研究所。是一个以茶为主,茶工结合,产、供、销一体化的大型茶叶龙头企业,是湖北省最大的商品茶生基本地之一。1999年被列为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优质名茶规模生产开发示范基地,湖北省茶资源综合开发重点示范茶场,省农业厅茶树良种繁育示范基地,全国400家绿化先进单位。

该场主要生产经营“松峰”牌系列名优茶、内销绿茶、茉莉花茶、白兰花茶、出口绿茶、边销茯砖茶、袋泡茶、茶叶水晶软糖等产品。其中“玉茗露”、“碧叶青”、“松峰茶”、“松峰龙井”、“茉莉花茶”,多次被评为部优、省优产品。“玉茗露”、“碧叶青”茶获第二届、第三届“农业博览会”金奖。1999年松峰牌系列名优茶之一的“松峰茶”连续几届被评为全省十大名茶。近年来开发的有机茶、生物茶、保健茶有很大的市场占有份额,“松峰茶”商标被评为湖北省著名商标。有11项科研成果获中科院、省政府和地区的奖励。产品行销全国23个省、市、自治区,并批量出口,深受国内外客户欢迎。该场宗旨“用户至上,信誉第一”,热忱欢迎国内外新老客户惠顾,开发生产、

经营、技术合作,建立贸易业务关系。

清末民初名企业

兴隆茂茶厂:厂址在中畈,清光绪元年建,老板王春琛,有资本5万元。抗日战争时期,羊楼洞茶庄、茶厂相继倒闭,茶叶产量锐减,每年仅维持在5-8万担之间。抗战胜利后,民国36年,也仅产红砖茶2000箱。民国37年,鄂南茶厂2月份开始压制砖茶,日产100余箱。是年5月统计,本县有茶厂10家,其中羊楼洞6家,资本共350万元,各厂平均日产茶砖4000块。羊楼司有茶厂4家,资本共180万元,各厂平均日产茶砖3500块。到了7月,羊楼洞制茶业处于瘫痪状态,复兴公司羊楼洞茶厂仅产茶300余包,义兴、聚兴顺两家均不过200包。

义兴茶厂:厂址栗树咀,民国9年建厂,老板刘志略,资本10万元,年产值20万元,有动力蒸气机1台,日工作时间10小时。

聚兴顺茶厂:厂址在中畈,民国14年建厂,老板张友文,有资本8万元,年产值12万元,有动力蒸气机1台,日工作时间10小时。

义兴公司:厂址栗树咀,民国24年建,老板郭子敬,有资本3万元,年产值6万元

,有动力蒸气机1台,日工作时间10小时。

宏源川茶厂:厂址在湾上,民国22年建,老板张仲三,资本4万元,年产值5万元有动力蒸气机1台,日工作时间10小时。

名 茶 园

万亩茶园:位于新店镇境内,由乡(镇)村、学校、国营茶场、茶科所等59个单位的茶叶生产基地疏散结合而成。1986年实有面积10317亩,产茶775吨(其中细茶22.5吨),产值180万元。在完成万亩茶园连片任务时,同时在茶园内修建一条32公里长的环形公路,组成交通运输网;架设10公里长的高压输电线路,实现加工、抽水、照明电气化;建立电动抽水机站9个,修筑干渠4条,全长16500米,支渠16条,全长15500米,汽车2辆,实行加工、管理、运输机械化;在茶园四周公路、道路、渠道两旁植杉树50万株,实现茶园园林化。在茶园中心建有万亩茶园科研所,指挥茶区生产。1977年万亩茶园产量为800吨,占全县总产量2863吨的28%。

示范茶场:原示范茶场位于羊楼洞镇南1公里处的邓家咀。系1952年孝感专署本着恢复和建设鄂南茶区,为发展传统的红、青、绿茶,推广和交流经验而创办的,正式命名为“孝感地区示范茶场”。当时为试验茶场。1954年4月交蒲圻县管理,改名为“蒲圻县示范茶场”,成为发展老青茶兼产细茶的生产场。茶园面积由1952年的140亩扩展到333.6亩。1955年开荒播茶400多亩,1956年场部由高坑迁到黄沙坡,1958年迁到烂龙山(现蓼坪分场址)。1963年将沙子岭、马鞍山800多亩初垦地、荒地划给示范茶场耕种,1965年在十里坪开荒播茶700多亩。场部下设高坑、黄沙坡、

沙子岭、马鞍山、十里坪、东风等6个生产大队和1个初制厂。职工285人,茶园面积1703亩。1978年3月7日,县委、县革委会决定撤销示范茶场,除十里坪大队茶园一部分交果园场,一部分交官塘公社经营管理外,其余各生产大队、人员、土地、财产并入羊楼洞茶场,设立沙子岭、蓼坪两个分场。

乡镇茶场:1965年起,全市乡镇、村普遍将荒山、坡地开辟成茶园,到1982年,有茶园150多处,面积2.18万亩,占全县茶园面积的三分之一。茶场的发展带来了茶叶加工业的发展,1977年全县21个社镇有17个开办茶叶粗加工,茶叶亩产产值由20.20元增加到43.60元。1980改变核算单位的前提下,发挥了联合优势。1980年,茶工商联合公司筹资845万元,购置了揉茶机42台、复干机50台、解块机51台、发电机14套,帮助43个乡镇村茶场办起了茶叶初制车间,使乡镇茶场获利53万元。1980年乡镇村茶场产值达到254万元,比1979年的95万元增长1.7倍。到1985年全县乡镇村办茶叶加工厂10个,职工797人,年产茶叶2650担,制茶砖655吨。

羊楼洞镇砖茶厂1983年建成投产,生产大川牌洞庄青砖茶产品,主销新疆、内蒙古等少数民族地区,1984年被评为省优产品。1985年有职工540人,固定资产39.74万元,产茶砖655吨。创产值124.45, 利税6.2万元。

羊楼洞砖茶史话

羊楼洞种茶的历史相当悠久。“相传自唐‘太和’(公元827-公元836)年间皇诏普种山茶起,此地便将野生的山茶进行人工栽培,史称‘松峰茶’”(《蒲圻地名志》)。宋真宗景德三年(公元1006年)官府以两湖茶叶与周边国家实行茶马交易,刺激了茶叶的生长。茶砖的制造,也“相传始於宋代,当时以金泊茶砖进贡皇室,且有茶砖在马市作为通货以易马匹,茶砖之正式贸易、即滥觞于此。

茶马比价,大抵元丰六年(公元1083年)以后,上马一匹值茶砖一块。绍熙(公元1190年)以后,下马亦值十砖。上马则非银帛不办”。(《湖北羊楼洞老茶生产及运销》1934年10月)明嘉靖初(公元1522年)羊楼洞制茶业已相当发达,为了便于运输和储存,将茶拣筛干净,再用蒸气加热,然后用脚踩制成园柱体形状的“帽盒茶”(又叫功夫茶)这种帽盒茶,据称在唐代就是主要产品,它便是青砖茶的前身。

由于加工方法的改进,使茶叶加工由家庭手工业开始过渡到具有资本主义萌芽性质的手工工厂(作坊)。但官府对茶马贸易的垄断与对茶叶生产者的重利盘剥,使茶叶加工业的资本主义萌芽遭到遏制。一直到康熙三十六年(公元1697年)玄烨新征葛尔丹后,废除了明代设置的茶马司和马市,开放了汉蒙民族的民间交易,主要供销边疆的羊楼洞帽盒茶制造业又再度兴旺起来。

1840年鸦片战争后,海运开禁,外洋制造的机器输入,代替了笨重的体力劳动,帽盒茶、砖茶逐渐转为用机器生产。光绪初年,是羊楼洞茶砖生产极盛时期。除专为外商(洋行)收购和加工的带有买办性质的广东帮外,山西帮的二十多家茶商都在羊楼洞设庄收茶制砖。每年采摘茶叶时,通城、

崇阳等县剩余劳力多涌至羊楼洞,受雇于各茶庄,或打零工作短工、或肩挑贩运。居民(包括流动人口)多达四万多人,京广杂货,绸缎布区,各货俱全,仅屠案就有十多条,人称羊楼洞为小汉口。

像所有的民族资本所经营的工业一样,它们与国家的命脉息息相关。当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深入到内地时,它们也面临倒闭的危险。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由于帝国主义无暇旁顾,羊楼洞的砖茶业也得以喘一口气复苏过来。然好景不常,当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踏上羊楼洞时,它们也衰败下去了,而且是一蹶不振,只有解放后,羊楼洞的砖茶才彻底得到了新生。在近代,在羊楼洞开设茶庄,压制砖茶运销边疆的“以山西帮势力最大(帝俄经营的洋行除外)。1927年(民国16年)以前,山西帮二十余家,资本皆在二万元以上至五十余万元,老砖茶行销内外蒙古,尤以外蒙行销最多。”(《汉口商业月刊》二卷二期,1935年2月)据1909年3月15日《申报》载“振利茶砖总公司,1909年设立,所在地湖北羊楼洞,资本额六十九万九千元,经营性质商办,创办人万国梁”。除振利茶砖总公司外,属于山西著名的茶庄还有以下几家:天聚和茶砖厂,男女工276名,每年制各等茶3650箱,值洋45000元(均为银洋,下同)。

长盛川茶厂, 男女工226名,每年制茶砖5000箱,值洋75000元。

大德生茶砖厂,男女工198名,每年制茶砖3000箱,值洋45000 。

兴隆茂茶砖厂,男女工256名,每年制茶砖4000箱,值洋60000元。

宝聚兴茶砖厂,男女工172名,每年制茶砖3500箱,值洋52000元。

三玉川茶砖厂,男女工249名。每年制茶砖4000箱,值洋60000元。

天顺长茶砖厂,男女工301名,每年制茶砖4500箱,值洋77500元。

巨贞和茶砖厂,男女工428名,每年制茶砖4800箱,值洋72000元。

巨盛川茶砖厂,男女工398名,每年制茶砖3000箱,值洋45000元(《湖北全省实业志》卷三,民国九年)。

内中三玉川茶砖厂压制的青砖茶,最初都印有“三玉川”牌号标记,由蒙古族人创立、总号设在乌兰巴托的大盛魁商号经销,它在蒙古族牧民中享有很高的信誉。由于“三玉川”的砖茶牌号出了名,加之供不应求,所以羊楼洞的青砖茶,便把牌号统统改压为“川”字标记。后来沙皇在羊楼洞开设砖茶厂,但蒙古牧民把“川”字砖茶看作是国产“洞庄”的标记,争购国货,拒买俄国制砖茶。

羊楼洞砖茶厂,除上面开列的十几家外,另外值得一述的有“义兴”和“聚兴顺”两家。它们都开办于民国初年,兴旺于上世纪二十年代。

“义兴”、“聚兴顺”的总号设在山西省榆次县,在湖南设采购站,在羊楼洞设厂压制砖茶,而在张家口、绥远、包头等地办理经销事宜,由榆次总号综核帐目,管理人事,掌握行情,调拨和周转资金,它们规模最大,资金最雄厚。

“义兴”茶庄座落在羊楼洞马鞍山脚下一片平展的场地上,它用产自松峰山的茶作原料,引“观音泉”水压制砖茶。《蒲圻县志》记载有“每岁西客(山西客)于羊楼司、羊楼洞买茶,其砖茶

用白纸缄封,外粘红纸,有本号‘仙山名茶’等字”。

“义兴”生产发展较快,“从用木架到用牛皮架最后用蒸气锅炉为动力,有三部机器压砖,年产可达 五、六万担,仅拣茶工就达千人之多。”(见《洞茶今昔》)。其所生产的砖茶,经包头、张家口运销蒙古。

上世纪二十年代初,欧战方殷,帝国主义无暇东顾,羊楼洞砖茶业出现了短暂的兴旺。“茶庄二十余家,资本最多的达五十余万元,厂房一座座,烟囟一排排(《洞茶今昔》)。但自1931年以后,羊楼洞砖茶业陷入了一蹶不振的境地。

在羊楼洞茶庄中,历史最悠久的三玉川于1930年停业,到1933年完全破产。这年羊楼洞二十八家茶庄倒闭了九家,第二年,又倒闭了四家。只剩下十五家了,而且资本大都很少,有的甚至只有数百元。1935年,资本比较雄厚的“义兴”由年产五至六万箱,下降到五千箱。到1936年,山西商的砖茶庄只剩下“义兴”、“聚兴顺”、“兴隆茂”、“长玉川”和“昌生”五家。五家总截一年只能压砖茶二万箱。茶厂倒闭,导致市场冷落,生意萧条。号称“小汉口”的羊楼洞就日趋沉寂了。

茶叶自明代传入欧洲后,受到各国人民的普遍欢迎,与咖啡、可可并列为三大饮料。十六世纪中叶,侵扰当时边疆的哥萨克,把茶叶经西伯利亚带到欧俄。从此,老沙皇在觊觎中国东北、西北边境时,一直把掠夺中国茶叶作为他重要目标之一。

咸丰十一年(公元1861年),汉口开埠,俄商就在汉口设立阜昌、隆昌、顺丰、源太、百昌和新泰等洋行,大量掠购中国茶叶。又于同治二年(1863年)特地派人来羊楼洞“出资招人包办”(《中国实业》第二卷第一期)监制砖茶。

大约在同治十二年-十三年(公元1876-1874)之间,尼古拉一世的亲戚贵族财阀巴提耶夫所经营的阜昌、隆昌两洋行,将在羊楼洞开办的茶庄停业,迁到汉口新厂用机器压制砖茶,把羊楼洞变为他们的原料供应地。这样,羊楼洞砖茶业的民族资本便受到严重的威胁,而广大茶农更是直接身受俄商的盘剥。

在羊楼洞茶市上,每当新茶开摘,俄商挟其雄厚的资本,先诱以高价,吸引新茶上市。等到大批新茶涌到,便制造种种借口压低价格,或讹诈勒索,其回扣一项高达百分之二十至四十,迫使茶贩蚀光老本。至于茶农更遭到“香金”、“租子”、“下盘”、“扣洋”、“割耳朵”、“杀尾”等三十多种名目繁多的盘剥,以致茶农成年累月辛勤劳动,都挣不到一顿饱饭。(庄晚芳:《中国的茶叶》)沙俄茶商对羊楼洞茶叶的掠夺与对茶农、茶畈的剥削,是在老沙皇的直接支持与庇护下进行的。1891年,俄皇太子来中国“游历”,特地专程路过武汉,亲临阜昌等俄商砖茶厂视察。俄皇太子这次视察,煽起俄商掠夺羊楼洞砖茶的狂热,严重地阻碍了羊楼洞民族资本砖茶工业的发展。1863年以前,羊楼洞的几十家茶庄,以及他们在蒙古的销售庄,不到几年就相继倒闭。

到十九世纪末,沙俄取代英帝国主义对华茶叶贸易的垄断地位。从此以后,羊楼洞的“川”

字牌青砖茶因国内边疆市场缩小,销路日减,便只能任俄商低价收购了。这样一来,致使羊楼洞砖厂进入了惨淡经营的岁月。到二十世纪初,主要经营两湖茶叶边销的“大盛魁”,也因无法和俄商对抗而败下阵来,不久也就倒闭了。

1938年秋,日本侵略者铁蹄踏进了羊楼洞。首先,侵略当局委派了清水俊仁、井上哲、二桥四次郎、中村图一郎等人,伙同“义兴”和“聚兴顺”总号驻汉代理人宋维镛、侯效岐等人,在武汉联合成立了一个“制茶株式社会”。1934年,宋、侯二人便命令羊楼洞的“义兴”茶庄老板王致中、“聚兴顺”茶庄老韩弼臣,把两家茶庄改为中日合办,更名为“武汉制茶株式社会”第一茶厂和第二茶厂,(1943年2月13日《武汉日报》)。并派了日商缨井操和西山哲来监督。从此以后,“义兴”、“聚兴顺”两茶庄的性质,也就由民族资本变为日伪资本。制茶工人在日本帝国主义和汉奸的双重压榨下,备受凌辱。日本侵略者借助法西斯统治和残酷的剥削,在羊楼洞压制了两年砖茶。(1943-1945年)他们把砖茶运往蒙古,赚取高额利润,以满足其在侵华战争中的财政需要。

1945年8月15日,日本侵略者宣告无条件投降,他们在羊楼洞的经济侵略势力也彻底完蛋。 1945年日本侵略者投降,抗战时期在恩施设立的湖北民生茶叶公司(官办),派了一个叫贺发清的“接收大员”来到羊楼洞,借口没收“日伪财产”,要接收“义兴”、“聚兴顺”两家茶庄,独吞胜利果实。“义兴”、“聚人顺”的资本家不甘心,便以所谓“民族资本”为由,寻找靠山,与民生茶叶公司的贺发清打起官司来。王致中、韩弼臣找到羊楼洞商会会长邓晋封,请他帮忙。邓晋封立即给国民党湖北省政府秘书长邓翔海写了一封信,请求庇护。邓翔海趁湖北省颂发所谓《发还民营工厂办法》之机,把“义兴”、“聚兴顺”两家茶庄包庇下来,以所谓“民族资本”名义,全部发给王致中和韩弼臣。“义兴”、“聚兴顺”依恃邓翔海进行对抗。后来事情竟成了积案,一直打到省高等法院,官司打了几年。因数双方各有后台,势均力敌,相持不下,官司一拖再拖,不甚了了。直到1949年羊楼洞解放为止。 (注:赤壁茶与茶马古道第八章 )

名茶、名镇、名企业、名茶园

发布时间: 2012-03-20 15:46 来源: 赤壁网 点击:492次 挑错 打印

自唐宋以来,赤壁市先后有一批名牌茶远销世界各地,有一批名茶产地和外销码头,因而亦形成几大茶叶名镇和一批名企业。

名 茶

帽盒茶:始于唐、盛于宋。碎末蒸软置形如帽盒器皿中压缩而成,守景德年间成批销往边疆各口岸与宋域、北亚各国进行茶马交易。明、清之际,山西茶商进入蒲圻,在羊楼洞设茶庄制茶,当时三玉川,巨盛川茶厂每年生产帽盒茶40万公斤。

川牌砖茶:主产赤壁羊楼洞,始于唐,明清两代,生产有相当大的规模。以羊楼洞镇三条溪港流入镇中而得名。将老青茶粉碎,放入甑中蒸软,置布袋中揉成团,装进砖模,再取细叶洒面、榨压成砖,茶黑色。《湖北通志•风俗》载:蒲圻砖茶诗曰:茶产生计即山农,压作方砖白纸封,别有红笺书小字,西商监制自美容。主销蒙西北利亚和西亚。清末年销售1300万公斤。新中国成立后砖茶产量主要是以销定产,初期一般在5000吨左右,进入上世纪九十年代后保持在8800吨左右。1984年评为省优产品。

红茶:始于唐,盛于宋,主销西亚各国,清代道光年间,赤壁羊楼洞有80多家茶庄生产红茶。将细茶经日光爆晒,揉搓,阴雨天则以炭火培干,碎成末,以枫柳木质箱贮放,名红茶,运往国外,顾客启箱,香味四溢,呼为离乡草,清末羊楼洞年产80万公斤。

绿茶:赤壁羊楼洞于清道光到光绪年间始产绿茶,主要由沪商、津商、汉商和本地茶商收购加工,以嫩茶细火焙烤,手工揉搓而成,主要品名有物华、松华、精华、日华、春华、天华、天馨、花香、夺魁、赛春、一品芽、谷蕊、仙掌、如栀、永芳、宝惠、二五、龙须、奇峰、乌龙、华宝、惠兰等品种,年产10万公斤。

米砖茶:清道光年间始创名牌,与青砖茶大同小异。年产量60万公斤。牌楼牌米 砖茶1982年评为省优产品。

老青茶:老青茶生产历史较为悠久,唐宋时即有出口于北方少数民族地区,据《湖北通志》记载:清同治二年重订蒲圻、崇阳、通城等县各局卡抽排茶厘章程中列有黑茶,老茶二项。黑茶即今之老青茶、清代蒲圻羊楼洞老青茶炒制后篓装,即是将老茶炒干后,打成碎片,装在篓里,每篓2.5公斤(《茶伴书香》)。运到北方,称为炒篓茶。老青茶的品质要求是一级:条索较紧,稍带白梗、色泽乌绿。二级:叶子成条、红梗为主,色泽乌绿微黄。三级:叶面卷皱、红梗、叶色乌绿带花、茶

梗以当年新梢为妙。

新中国成立后,蒲圻老青茶产量由1949年的200吨跃居2004年的10720吨,老青茶还是赤壁砖茶,末子茶的主要原料。

松峰绿茶:1964年创立品牌,以羊楼洞松峰山得名,1982年获全省第一,1983年获省优质证书,1984年获优产品称号,其系列品种还有“松峰”、“茉莉花茶”、“松峰龙井茶”、“松峰毛尖茶”、“翠峰绿茶”。赤壁人统称之为细茶。1983-1985年松峰龙井、松峰银针、松峰毛尖、松峰竹叶青、松峰小袋绿茶、翠峰获地区优质奖。1986年羊楼洞蜜茶获省优。1988年鄂南剑春茶获省三等奖。1992年松峰茶获省优,定为省名茶十二佳,玉茗露定为省二十大名茶。一品香获省厅名茶一等奖,松峰龙井获省厅优质奖。2004年双羊碧雪,楚天银毫获鄂茶杯金奖,品贵毫峰获省首届无公害奖。

名 镇

羊楼洞和新店是曾一度称誉国际的历史老镇,武汉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和建筑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李百浩曾对这两个古镇作过探考,《武汉晚报》载文指出:考察因茶而生的羊楼洞和新店两镇后,李先生对这两个影响了武汉近代史的明清老镇大加赞赏。他走在羊楼洞古老的条石街面上,还能看到被独轮鸡公车辗轧的深入石髓辙痕。400米长的街道,两边都是宽大的出檐,像岭南的骑楼,遮雨雪挡日头。街沿着一条叫松峰港的小溪布局,所有房屋都大门朝街的,后院濒河,还设有埠头,几乎所有门面都做过生意。

西北方向的新店镇更是有趣,它位于潘河的凹崖坡,这样的地方也能建街,那完全是做生意的需要。明清时,羊楼洞的茶叶就运抵这里的码头装船,沿潘河入长江抵汉口集散。李百浩发现了古村镇的一些特点,而最大特点是“天斗”。“这绝对是湖北民居的独特建筑形式,别处少见。”李百浩说到“天斗”一词,神情自得。他说这个词是借用羊楼洞居民的土话,因为他就是在羊楼洞中最先发现这种特殊的天井的,实际上天斗就是“采光井”,它在天井上加盖了一个装有玻璃亮丽的小屋顶,高出檐口的部分有时还装上活动门。“天斗的应用是因地制宜的一项创造。”李百浩用鼠标点着电脑显示屏上一幅幅绘图和照片说,“在这个地区多雨,天斗能蔽雨,它还把天井的室外空间变成了室内空间。”还有更奇特的一种天井叫“亮斗”,这也是借用当地人称呼的,有人叫“斗窗”。湖北和江西一些地区民居有这样的特殊形式。它是一个围成棱台形的木质采光井筒,上覆亮瓦接屋顶,下开口连在屋顶储物阁楼的底板上,天光通过这个斗聚集下泻到房屋。各式各样的院落,天井、天斗、亮斗,在李百浩眼中都是通风采光的区域,他是学者,学者要严谨,所以他都一一测量,比如他用风速仪测天井天斗下的空气对流速度和方向。

李百浩不仅是学者,他还是文化传播者。他对一切古村镇研究,都始终围绕着文化的中心。还是羊楼洞和新店这两个最喜爱的因茶而生的古镇,他寻觅着百年前俄国茶商收茶、制茶、运茶、贩茶的线路,这条茶叶之路,从羊楼洞出发经新店到汉口,然后,东出上海或北出张家口,运往俄国。湖

北的古镇多与中国工农红军的活动相关,像红安七里坪镇、阳新龙港镇、监利周老嘴镇、洪湖瞿家湾镇都是红色旅游的胜地,古镇的历史也有现代革命史上的一项。“建筑是一个载体,文化就附身其上。”李百浩说,他很想看到人文学者、艺术家们都到古村镇去探访一下,出一本书、一首歌、一集画、一部影视,甚至一册菜谱,“这都是对古镇有益的事,和现代旅游靠近了。”

今天,古村镇借助现代艺术一炮打响的事很多。张艺谋一部《大红灯笼高高挂》红了山西乔家大院,一部《菊豆》红了安徽南屏,陈凯歌一部《风月》为安徽宏村锦上添花,谢晋一部《芙蓉镇》叫响了湖南王村,陈逸一幅画《故乡的回忆》更是让浙江周庄进入了联合国。李百浩知道,湖北的古村镇还缺乏这样的艺术大手笔来张扬。

1995年夏,笔者曾陪同国务院学部委员,著名古建筑学家牛畅中先生考察羊楼洞和新店两座古镇,朱先生感慨万分,叹道:若非茶叶制作和流通,焉有如斯古镇哉!

我们探索历史古镇,羊楼洞和新店之间还有一座太平城,史料只记述其为三国东吴鲁肃所建,但近年考古发掘,出土大批西周、春秋直至东汉文物,据发掘城基础,其规模竟远远超过春秋时代国都之规模,这是那个国家的都城,它曾繁荣了1000多年,这里隐藏着什么历史迷团,它是否与茶有关?这是一个未解之迷。

羊楼洞镇:位于赤壁市西南,距市城区26公里,唐太和年间有种茶、制茶业兴办于此,明清之际发展有茶庄48家,人口4万。清道光年间,有英、美、日、俄等国商人竟相于此办厂制茶,国内晋、津、沪茶商亦蜂涌而至,一时成为闻名国际的

茶市。据《蒲圻志》载:羊楼洞有山西、广东、本地茶商80余户,山西茶商有天顺长、天然一香、大德生、大德常、大川昌、长裕川、三玉川、长盛川、洪元川、宝聚川、德原生、顺丰昌、兴隆茂等40余户,广东茶商有兴太、源太、协昌、百昌、隆昌、阜昌、瑞昌、顺昌、新商、忠信、仁和等20多户,本地8户。民国27年冬(1938年),日军侵占羊楼洞,外商逐渐退去。从此,羊楼洞茶业一落千丈,1944年,羊楼洞仅存商户160家。新中国成立后,羊楼洞唯存在的一家砖茶厂迁至赵李桥。仍称羊楼洞砖茶厂,现有羊楼洞古街道有一街三巷,全长1500余米,列为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新中国成立后,羊楼洞镇辖4村1个街道,1999年底总人口8868人,工农业总产值18241万元,2000年撤销羊楼洞镇,并入赵李桥镇。

新店镇:位于赤壁市西,距城区25公里,唐宋以来形成茶市码头,茶叶由羊楼洞运抵于此装船外运,清道光咸丰年间有船码头百余家。沿河排列2公里长,每天流通人口近万人,现存明清古街1条3巷,全长2500余米。新中国成立后,新店一直是乡、区、公社镇建置,现辖18个行政村,1个街道办事处,总面积103平方公里,现有人口28897人,2004年,农业增加值6650万元,工业增加值670万元。明清古街道列为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

赵李桥镇:赵李桥镇位于湖北省赤壁市西南,与湖南省临湘市接壤,全镇幅员107平方公里,

辖14村2个村居委会,人口3.02万人。赵李桥镇融区位、交通、资源优势于一体。辖区周边与湘鄂两省6个乡镇毗邻,素有“一脚踏两省,鸡鸣闻三乡”之称,京广铁路、107国道南北贯穿,京珠高速公路、赤(壁)崇(阳)省道干线擦户而过。境内有3个火车站,年吞吐货物量达100万吨,常年流动人口逾100万人次,历来湘、鄂、赣三省五县(市)的交通要道和通商口岸。

自古赵李桥为湘、鄂2省5县商品转运集散地。民国34年(1945),有住户100户,商号30家。建国后,羊楼洞砖茶厂和羊楼洞茶场迁驻此地,市区日益扩大。1984年后,以石头系列产品为主的镇办工业发展,促进了市场繁荣。

1985年,有商铺200余户,是本县南部茶叶、砖茶、竹制工艺品、竹木土产品和以石头为原料的建材、化工产品的交易市场。赵李桥扼抱“六山三水一分田”的丘陵版土,实有耕地面积16508亩(其中水田13178亩,旱地3330亩),气候温和,土壤肥沃,物产丰饶。主产稻、油、麦,盛产竹、林、茶,“金属藏地,石材擎天”。依托资源优势,兴办有24家工矿企业,已形成建材化工、冶炼压延、纸箱印刷、建筑安装、竹木工艺、装卸运输、饮料饮品、精制茶叶等八大产业。“洞丰”牌纸扇、竹筷、保健竹凉席和花伞、花篓等工艺品被誉为“绿竹绣玉艺术花。”“洞茶”制造工业历史悠久,“始于唐宋,盛于明清”,其茶畅销边疆和海外,明清鼎盛期的制茶业延续近150年。

1999年定为湖北省重点口子镇,2003年定为全省100个重点中心镇之一,现有总面积124.7平方公里,总人口3.32万人,所辖之明清古镇羊楼洞,人文资源闻名遐迩,镇内的“将军寺”为纪念唐代平安禄山叛乱名将雷万春将军而修建。湖北省境内最长的“明清石板古街”已成为拍摄电影、电视剧难得的外景地。到2001年,全镇辖有中小学校15所,中心医院2所。集镇设施配套日趋完善,日产万吨级水厂可供集镇工业生产和居民生活用水,拥有11万千伏安输变电站 ,5000门光纤程控电话直拨国内外,光缆传输闭路电视昼夜开播,收视28个频道。综合经济实力,连续四年位居咸宁市“十强乡镇”,荣膺两届“湖北省乡镇党委十面红旗”和“楚天明星乡镇”称誉,是湖北省确定的

一、二轮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创建省级文明村镇活动的示范点和小城镇建设的“重点口子镇”。2004年镇属总产值12.13亿元。

名 企 业

咸宁市赵李桥茶厂:咸宁市赵李桥茶厂位于赤壁市赵李桥镇,得交通、气候优势。鄂南山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壤适宜,盛产老青茶,为生产砖茶提供了原料保证。

羊楼洞从唐、宋、元、明、清时期就一直是“茶叶之乡”、“砖茶之乡”,兴盛时期茶庄达200多家,解放前遭日寇破坏,逐渐衰凋。为满足牧区人民生活需要,1949年10月湖北省武汉市军管会在羊楼洞接管了民国时期官办的“民生”、“复兴”、“天源茂”,没收了日伪经营的“义兴”、“聚兴顺”等五家茶庄,成立了“华中茶叶公司羊楼洞砖茶厂”。1953年4月厂址迁至赵李桥镇,同年8月,一个137000平方米的新茶厂“中国茶叶公司赵李桥茶厂”投产了。1955年生产达九万三千多担。1957年改为“湖北省供销社赵李桥茶厂”,1977年改为“湖北省赵李桥茶厂”。现有职工

近千余人,专业技术管理人员110余人,高中级职称45人。1967年国家派科技人员同厂技术骨干一起,协作攻关,深入到压制的生产第一线,经过近四年的努力,一个“六机一线”的电控自动化生产线建成。此后,该厂不断进行技术革新,使生产线不断完善,提高了生产效率,减轻了劳动强度。复制车间的切茶、筛茶等工序实现了机械化,现有四条机械化作业线,年生产砖茶能力万吨以

上。主要生产青砖茶和米砖茶,还兼产茯砖、绿砖及红、绿、花茶。产值在三千万元以上。设有发酵、复制、紧压、动力、机修、花茶六个生产车间及一个附属综合贸易公司和18个职能科室,各项生产、生活服务设施配套齐全。

该厂生产的“川”字牌青砖茶、“牌楼”牌、“火车头”牌米砖茶(红砖茶)和“川”字牌加碘茯砖茶,是内蒙古、新疆、甘肃、青海、宁夏等兄弟民族人民的生活必需品,除畅销国内市场外,青砖茶还出口前苏联、蒙古等国,米砖茶出口到前苏联、英、美、日、中东和巴基斯坦等国。青砖茶、米砖茶均为部、省优质产品,曾获首届中国食品博览会金、银质奖。“川”字牌商标是湖北省著名商标,获部级质量管理奖,是国家进出口商品检验局批准的出口产品合格生产厂家。

该厂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并重的经营思想,办厂方针是:“质量是生命,效益是目标,出路在改革”;质量方针是“全员参与管理,品质精益求精,顾客意愿至上,永葆名牌青春”。建国以来,该厂谒诚为兄弟民族人民和广大消费者提供稳定的优质产品,为民族团结作出了贡献。该厂生产历史、规模处于全国同行业之最,由中央电视台、内蒙古电视台为该厂拍摄的《中华之最》、《奶茶之路》在中央电视台、内蒙古电视台、香港卫视中文台播放后产生过深远影响。该厂还分别荣获国务院、国家民委授予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和“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称号,被国内贸易部确定为“中华老字号”“重商标、守信誉”的先进企业。

赤壁市羊楼洞茶场

湖北省赤壁市羊楼洞茶场位于赵李桥,现有5400人,2800多名职工。拥有茶园10053亩,年产茶叶4000吨。年产值3800万元。下辖7个茶叶分场,3个工业厂家,1个茶叶加工厂,1个松峰茶业有限公司,1个茶叶科学研究所。是一个以茶为主,茶工结合,产、供、销一体化的大型茶叶龙头企业,是湖北省最大的商品茶生基本地之一。1999年被列为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优质名茶规模生产开发示范基地,湖北省茶资源综合开发重点示范茶场,省农业厅茶树良种繁育示范基地,全国400家绿化先进单位。

该场主要生产经营“松峰”牌系列名优茶、内销绿茶、茉莉花茶、白兰花茶、出口绿茶、边销茯砖茶、袋泡茶、茶叶水晶软糖等产品。其中“玉茗露”、“碧叶青”、“松峰茶”、“松峰龙井”、“茉莉花茶”,多次被评为部优、省优产品。“玉茗露”、“碧叶青”茶获第二届、第三届“农业博览会”金奖。1999年松峰牌系列名优茶之一的“松峰茶”连续几届被评为全省十大名茶。近年来开发的有机茶、生物茶、保健茶有很大的市场占有份额,“松峰茶”商标被评为湖北省著名商标。有11项科研成果获中科院、省政府和地区的奖励。产品行销全国23个省、市、自治区,并批量出口,深受国内外客户欢迎。该场宗旨“用户至上,信誉第一”,热忱欢迎国内外新老客户惠顾,开发生产、

经营、技术合作,建立贸易业务关系。

清末民初名企业

兴隆茂茶厂:厂址在中畈,清光绪元年建,老板王春琛,有资本5万元。抗日战争时期,羊楼洞茶庄、茶厂相继倒闭,茶叶产量锐减,每年仅维持在5-8万担之间。抗战胜利后,民国36年,也仅产红砖茶2000箱。民国37年,鄂南茶厂2月份开始压制砖茶,日产100余箱。是年5月统计,本县有茶厂10家,其中羊楼洞6家,资本共350万元,各厂平均日产茶砖4000块。羊楼司有茶厂4家,资本共180万元,各厂平均日产茶砖3500块。到了7月,羊楼洞制茶业处于瘫痪状态,复兴公司羊楼洞茶厂仅产茶300余包,义兴、聚兴顺两家均不过200包。

义兴茶厂:厂址栗树咀,民国9年建厂,老板刘志略,资本10万元,年产值20万元,有动力蒸气机1台,日工作时间10小时。

聚兴顺茶厂:厂址在中畈,民国14年建厂,老板张友文,有资本8万元,年产值12万元,有动力蒸气机1台,日工作时间10小时。

义兴公司:厂址栗树咀,民国24年建,老板郭子敬,有资本3万元,年产值6万元

,有动力蒸气机1台,日工作时间10小时。

宏源川茶厂:厂址在湾上,民国22年建,老板张仲三,资本4万元,年产值5万元有动力蒸气机1台,日工作时间10小时。

名 茶 园

万亩茶园:位于新店镇境内,由乡(镇)村、学校、国营茶场、茶科所等59个单位的茶叶生产基地疏散结合而成。1986年实有面积10317亩,产茶775吨(其中细茶22.5吨),产值180万元。在完成万亩茶园连片任务时,同时在茶园内修建一条32公里长的环形公路,组成交通运输网;架设10公里长的高压输电线路,实现加工、抽水、照明电气化;建立电动抽水机站9个,修筑干渠4条,全长16500米,支渠16条,全长15500米,汽车2辆,实行加工、管理、运输机械化;在茶园四周公路、道路、渠道两旁植杉树50万株,实现茶园园林化。在茶园中心建有万亩茶园科研所,指挥茶区生产。1977年万亩茶园产量为800吨,占全县总产量2863吨的28%。

示范茶场:原示范茶场位于羊楼洞镇南1公里处的邓家咀。系1952年孝感专署本着恢复和建设鄂南茶区,为发展传统的红、青、绿茶,推广和交流经验而创办的,正式命名为“孝感地区示范茶场”。当时为试验茶场。1954年4月交蒲圻县管理,改名为“蒲圻县示范茶场”,成为发展老青茶兼产细茶的生产场。茶园面积由1952年的140亩扩展到333.6亩。1955年开荒播茶400多亩,1956年场部由高坑迁到黄沙坡,1958年迁到烂龙山(现蓼坪分场址)。1963年将沙子岭、马鞍山800多亩初垦地、荒地划给示范茶场耕种,1965年在十里坪开荒播茶700多亩。场部下设高坑、黄沙坡、

沙子岭、马鞍山、十里坪、东风等6个生产大队和1个初制厂。职工285人,茶园面积1703亩。1978年3月7日,县委、县革委会决定撤销示范茶场,除十里坪大队茶园一部分交果园场,一部分交官塘公社经营管理外,其余各生产大队、人员、土地、财产并入羊楼洞茶场,设立沙子岭、蓼坪两个分场。

乡镇茶场:1965年起,全市乡镇、村普遍将荒山、坡地开辟成茶园,到1982年,有茶园150多处,面积2.18万亩,占全县茶园面积的三分之一。茶场的发展带来了茶叶加工业的发展,1977年全县21个社镇有17个开办茶叶粗加工,茶叶亩产产值由20.20元增加到43.60元。1980改变核算单位的前提下,发挥了联合优势。1980年,茶工商联合公司筹资845万元,购置了揉茶机42台、复干机50台、解块机51台、发电机14套,帮助43个乡镇村茶场办起了茶叶初制车间,使乡镇茶场获利53万元。1980年乡镇村茶场产值达到254万元,比1979年的95万元增长1.7倍。到1985年全县乡镇村办茶叶加工厂10个,职工797人,年产茶叶2650担,制茶砖655吨。

羊楼洞镇砖茶厂1983年建成投产,生产大川牌洞庄青砖茶产品,主销新疆、内蒙古等少数民族地区,1984年被评为省优产品。1985年有职工540人,固定资产39.74万元,产茶砖655吨。创产值124.45, 利税6.2万元。

羊楼洞砖茶史话

羊楼洞种茶的历史相当悠久。“相传自唐‘太和’(公元827-公元836)年间皇诏普种山茶起,此地便将野生的山茶进行人工栽培,史称‘松峰茶’”(《蒲圻地名志》)。宋真宗景德三年(公元1006年)官府以两湖茶叶与周边国家实行茶马交易,刺激了茶叶的生长。茶砖的制造,也“相传始於宋代,当时以金泊茶砖进贡皇室,且有茶砖在马市作为通货以易马匹,茶砖之正式贸易、即滥觞于此。

茶马比价,大抵元丰六年(公元1083年)以后,上马一匹值茶砖一块。绍熙(公元1190年)以后,下马亦值十砖。上马则非银帛不办”。(《湖北羊楼洞老茶生产及运销》1934年10月)明嘉靖初(公元1522年)羊楼洞制茶业已相当发达,为了便于运输和储存,将茶拣筛干净,再用蒸气加热,然后用脚踩制成园柱体形状的“帽盒茶”(又叫功夫茶)这种帽盒茶,据称在唐代就是主要产品,它便是青砖茶的前身。

由于加工方法的改进,使茶叶加工由家庭手工业开始过渡到具有资本主义萌芽性质的手工工厂(作坊)。但官府对茶马贸易的垄断与对茶叶生产者的重利盘剥,使茶叶加工业的资本主义萌芽遭到遏制。一直到康熙三十六年(公元1697年)玄烨新征葛尔丹后,废除了明代设置的茶马司和马市,开放了汉蒙民族的民间交易,主要供销边疆的羊楼洞帽盒茶制造业又再度兴旺起来。

1840年鸦片战争后,海运开禁,外洋制造的机器输入,代替了笨重的体力劳动,帽盒茶、砖茶逐渐转为用机器生产。光绪初年,是羊楼洞茶砖生产极盛时期。除专为外商(洋行)收购和加工的带有买办性质的广东帮外,山西帮的二十多家茶商都在羊楼洞设庄收茶制砖。每年采摘茶叶时,通城、

崇阳等县剩余劳力多涌至羊楼洞,受雇于各茶庄,或打零工作短工、或肩挑贩运。居民(包括流动人口)多达四万多人,京广杂货,绸缎布区,各货俱全,仅屠案就有十多条,人称羊楼洞为小汉口。

像所有的民族资本所经营的工业一样,它们与国家的命脉息息相关。当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深入到内地时,它们也面临倒闭的危险。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由于帝国主义无暇旁顾,羊楼洞的砖茶业也得以喘一口气复苏过来。然好景不常,当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踏上羊楼洞时,它们也衰败下去了,而且是一蹶不振,只有解放后,羊楼洞的砖茶才彻底得到了新生。在近代,在羊楼洞开设茶庄,压制砖茶运销边疆的“以山西帮势力最大(帝俄经营的洋行除外)。1927年(民国16年)以前,山西帮二十余家,资本皆在二万元以上至五十余万元,老砖茶行销内外蒙古,尤以外蒙行销最多。”(《汉口商业月刊》二卷二期,1935年2月)据1909年3月15日《申报》载“振利茶砖总公司,1909年设立,所在地湖北羊楼洞,资本额六十九万九千元,经营性质商办,创办人万国梁”。除振利茶砖总公司外,属于山西著名的茶庄还有以下几家:天聚和茶砖厂,男女工276名,每年制各等茶3650箱,值洋45000元(均为银洋,下同)。

长盛川茶厂, 男女工226名,每年制茶砖5000箱,值洋75000元。

大德生茶砖厂,男女工198名,每年制茶砖3000箱,值洋45000 。

兴隆茂茶砖厂,男女工256名,每年制茶砖4000箱,值洋60000元。

宝聚兴茶砖厂,男女工172名,每年制茶砖3500箱,值洋52000元。

三玉川茶砖厂,男女工249名。每年制茶砖4000箱,值洋60000元。

天顺长茶砖厂,男女工301名,每年制茶砖4500箱,值洋77500元。

巨贞和茶砖厂,男女工428名,每年制茶砖4800箱,值洋72000元。

巨盛川茶砖厂,男女工398名,每年制茶砖3000箱,值洋45000元(《湖北全省实业志》卷三,民国九年)。

内中三玉川茶砖厂压制的青砖茶,最初都印有“三玉川”牌号标记,由蒙古族人创立、总号设在乌兰巴托的大盛魁商号经销,它在蒙古族牧民中享有很高的信誉。由于“三玉川”的砖茶牌号出了名,加之供不应求,所以羊楼洞的青砖茶,便把牌号统统改压为“川”字标记。后来沙皇在羊楼洞开设砖茶厂,但蒙古牧民把“川”字砖茶看作是国产“洞庄”的标记,争购国货,拒买俄国制砖茶。

羊楼洞砖茶厂,除上面开列的十几家外,另外值得一述的有“义兴”和“聚兴顺”两家。它们都开办于民国初年,兴旺于上世纪二十年代。

“义兴”、“聚兴顺”的总号设在山西省榆次县,在湖南设采购站,在羊楼洞设厂压制砖茶,而在张家口、绥远、包头等地办理经销事宜,由榆次总号综核帐目,管理人事,掌握行情,调拨和周转资金,它们规模最大,资金最雄厚。

“义兴”茶庄座落在羊楼洞马鞍山脚下一片平展的场地上,它用产自松峰山的茶作原料,引“观音泉”水压制砖茶。《蒲圻县志》记载有“每岁西客(山西客)于羊楼司、羊楼洞买茶,其砖茶

用白纸缄封,外粘红纸,有本号‘仙山名茶’等字”。

“义兴”生产发展较快,“从用木架到用牛皮架最后用蒸气锅炉为动力,有三部机器压砖,年产可达 五、六万担,仅拣茶工就达千人之多。”(见《洞茶今昔》)。其所生产的砖茶,经包头、张家口运销蒙古。

上世纪二十年代初,欧战方殷,帝国主义无暇东顾,羊楼洞砖茶业出现了短暂的兴旺。“茶庄二十余家,资本最多的达五十余万元,厂房一座座,烟囟一排排(《洞茶今昔》)。但自1931年以后,羊楼洞砖茶业陷入了一蹶不振的境地。

在羊楼洞茶庄中,历史最悠久的三玉川于1930年停业,到1933年完全破产。这年羊楼洞二十八家茶庄倒闭了九家,第二年,又倒闭了四家。只剩下十五家了,而且资本大都很少,有的甚至只有数百元。1935年,资本比较雄厚的“义兴”由年产五至六万箱,下降到五千箱。到1936年,山西商的砖茶庄只剩下“义兴”、“聚兴顺”、“兴隆茂”、“长玉川”和“昌生”五家。五家总截一年只能压砖茶二万箱。茶厂倒闭,导致市场冷落,生意萧条。号称“小汉口”的羊楼洞就日趋沉寂了。

茶叶自明代传入欧洲后,受到各国人民的普遍欢迎,与咖啡、可可并列为三大饮料。十六世纪中叶,侵扰当时边疆的哥萨克,把茶叶经西伯利亚带到欧俄。从此,老沙皇在觊觎中国东北、西北边境时,一直把掠夺中国茶叶作为他重要目标之一。

咸丰十一年(公元1861年),汉口开埠,俄商就在汉口设立阜昌、隆昌、顺丰、源太、百昌和新泰等洋行,大量掠购中国茶叶。又于同治二年(1863年)特地派人来羊楼洞“出资招人包办”(《中国实业》第二卷第一期)监制砖茶。

大约在同治十二年-十三年(公元1876-1874)之间,尼古拉一世的亲戚贵族财阀巴提耶夫所经营的阜昌、隆昌两洋行,将在羊楼洞开办的茶庄停业,迁到汉口新厂用机器压制砖茶,把羊楼洞变为他们的原料供应地。这样,羊楼洞砖茶业的民族资本便受到严重的威胁,而广大茶农更是直接身受俄商的盘剥。

在羊楼洞茶市上,每当新茶开摘,俄商挟其雄厚的资本,先诱以高价,吸引新茶上市。等到大批新茶涌到,便制造种种借口压低价格,或讹诈勒索,其回扣一项高达百分之二十至四十,迫使茶贩蚀光老本。至于茶农更遭到“香金”、“租子”、“下盘”、“扣洋”、“割耳朵”、“杀尾”等三十多种名目繁多的盘剥,以致茶农成年累月辛勤劳动,都挣不到一顿饱饭。(庄晚芳:《中国的茶叶》)沙俄茶商对羊楼洞茶叶的掠夺与对茶农、茶畈的剥削,是在老沙皇的直接支持与庇护下进行的。1891年,俄皇太子来中国“游历”,特地专程路过武汉,亲临阜昌等俄商砖茶厂视察。俄皇太子这次视察,煽起俄商掠夺羊楼洞砖茶的狂热,严重地阻碍了羊楼洞民族资本砖茶工业的发展。1863年以前,羊楼洞的几十家茶庄,以及他们在蒙古的销售庄,不到几年就相继倒闭。

到十九世纪末,沙俄取代英帝国主义对华茶叶贸易的垄断地位。从此以后,羊楼洞的“川”

字牌青砖茶因国内边疆市场缩小,销路日减,便只能任俄商低价收购了。这样一来,致使羊楼洞砖厂进入了惨淡经营的岁月。到二十世纪初,主要经营两湖茶叶边销的“大盛魁”,也因无法和俄商对抗而败下阵来,不久也就倒闭了。

1938年秋,日本侵略者铁蹄踏进了羊楼洞。首先,侵略当局委派了清水俊仁、井上哲、二桥四次郎、中村图一郎等人,伙同“义兴”和“聚兴顺”总号驻汉代理人宋维镛、侯效岐等人,在武汉联合成立了一个“制茶株式社会”。1934年,宋、侯二人便命令羊楼洞的“义兴”茶庄老板王致中、“聚兴顺”茶庄老韩弼臣,把两家茶庄改为中日合办,更名为“武汉制茶株式社会”第一茶厂和第二茶厂,(1943年2月13日《武汉日报》)。并派了日商缨井操和西山哲来监督。从此以后,“义兴”、“聚兴顺”两茶庄的性质,也就由民族资本变为日伪资本。制茶工人在日本帝国主义和汉奸的双重压榨下,备受凌辱。日本侵略者借助法西斯统治和残酷的剥削,在羊楼洞压制了两年砖茶。(1943-1945年)他们把砖茶运往蒙古,赚取高额利润,以满足其在侵华战争中的财政需要。

1945年8月15日,日本侵略者宣告无条件投降,他们在羊楼洞的经济侵略势力也彻底完蛋。 1945年日本侵略者投降,抗战时期在恩施设立的湖北民生茶叶公司(官办),派了一个叫贺发清的“接收大员”来到羊楼洞,借口没收“日伪财产”,要接收“义兴”、“聚兴顺”两家茶庄,独吞胜利果实。“义兴”、“聚人顺”的资本家不甘心,便以所谓“民族资本”为由,寻找靠山,与民生茶叶公司的贺发清打起官司来。王致中、韩弼臣找到羊楼洞商会会长邓晋封,请他帮忙。邓晋封立即给国民党湖北省政府秘书长邓翔海写了一封信,请求庇护。邓翔海趁湖北省颂发所谓《发还民营工厂办法》之机,把“义兴”、“聚兴顺”两家茶庄包庇下来,以所谓“民族资本”名义,全部发给王致中和韩弼臣。“义兴”、“聚兴顺”依恃邓翔海进行对抗。后来事情竟成了积案,一直打到省高等法院,官司打了几年。因数双方各有后台,势均力敌,相持不下,官司一拖再拖,不甚了了。直到1949年羊楼洞解放为止。 (注:赤壁茶与茶马古道第八章 )


相关内容

  • 区茶业局区划办XX年工作总结XX年工作打算
  • xx年是我区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取得明显成效的一年,是茶业富民工程取得显著成绩的一年,有力的促进了农民增收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了“十一五”开好局、起好步的工作目标,现总结汇报如下:   一、茶叶工作 [找文章到☆大☆秘☆书☆网-www.xzbs.com-一站在手,写作无忧!]   xx年全区茶叶 ...

  • 科学导论论文
  • 科学导论课程论文 院系:经济学实验班 姓名:胡文娟 学号:1012031652 从熵变化的角度谈信阳茶叶的发展 胡文娟 (河南大学2010级经济学实验班,开封,河南,475001) 摘要:信阳茶叶产业的发展,引入负熵是一种很好的策略,即通过强化打造品牌,提高生产力水平,建立强势龙头企业,发展科学技术 ...

  • 茶叶品牌排名,十大中国茶叶品牌排行榜
  • 2014年最新茶叶品牌,中国茶叶十大品牌排行榜:茶叶品牌排行榜,茶叶品牌2014最新排名: 排名 品牌 十大品牌公司介绍 1 巴山雀舌 四川巴山雀舌名茶实业有限公司是一家集茶叶种植.新品种选育.新产品开发.生产.加工.贸易为一体的市级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公司独家拥有"巴山雀舌&qu ...

  • 关于茶叶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 河姆渡遗址7000多年前的原始茶.田螺山遗址出土的6000多年前的人工栽培茶遗存.世界上第一部茶书<茶经>唯一命名的古名茶--"瀑布仙茗".源于北宋的我国最早的白茶--"四明十二雷".以及最近在余姚瀑布岭发现的百年树龄古茶树,等等,这些无不说明余姚 ...

  • 茶叶产业化调研报告
  • 积极接轨杭州茶都 努力打造淳安"茶乡" 我县是浙江省的产茶重点县,茶叶也是我县农村经济的传统骨干产业,产茶历史悠久,鸠坑茶唐代既为贡品,我县也是国家"十大茶种"之一"鸠坑种"的原产地.我县所产茶叶品质优异,在国内外市场享有良好声誉,是国家无 ...

  • 浙大远程农业推广专业毕业论文格式规范参考
  • 浙江大学远程教育学院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题 目松阳县茶叶产业的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 专 业 学习中心 姓 名 指导教师 年 月 日 学号 论 文 摘 要 本文介绍了松阳县茶叶产业的现状,分析了松阳县茶叶产业发展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松阳县茶叶产业发展的目标和对策.优势有自然环境条件优越, ...

  • 茶叶基地建设现状调研报告
  • 一.茶叶基地建设现状 茶叶在我县有着悠久的栽培历史,发展茶叶经济在我县具有生态立县的独特自然优势.目前茶叶基地在我县已初具规模.全县8个乡镇,104个村,有88个村产茶,种茶农户达3.5万户,从事茶叶生产人员12万人.年来,茶园面积达到17.8万亩,年茶叶产量达到1587吨,其中名优茶占42%,实现 ...

  • 茶叶知名品牌
  • 2010中国茶叶十大品牌排行榜 1.八马茶业 十大茶业品牌,八马茶业有限公司 2.恒福 十大茶业品牌,恒福茶业有限公司 3.天福茗茶 十大茶业品牌,漳州天福茶业有限公司 4.天方 十大茶业品牌,安徽天方茶业有限公司 5.大益茶业 十大茶业品牌,云南大益茶业集团 6.君山-潇湘-湘益 十大茶业品牌,湖 ...

  • 贵州茶叶生产现状及产业发展对策
  • 安徽农业科学, Journal of Anhu i Agri. Sci. 2008, 36(22) :9591-9592 责任编辑 陈红红 责任校对 卢瑶 贵州茶叶生产现状及产业发展对策 彭熙, 车家骧 1 1* , 李安定 1, 2 , 李苇洁 1 (1.贵州科学院喀斯特资源环境与发展研究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