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二章1

《孟子二章》复习导学案

复习目标:

1、背诵默写课文

2、掌握作者及作品

3、掌握本课重点文言实词、虚词,重点句子的翻译。

复习课时:一课时

复习过程:

Ⅰ、自主复习

按照复习序学案,依据课本及其他资料进行基础知识梳理。

一、背诵课文(能熟练背诵)

二、文学常识

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出自《__________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出自《_____________》。

②《孟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所作,_________ 经典之一。

③孟子,名_______ ,字 ,_______国人 ,是____________的再传弟子。是战国时

期的______ 家、______家。他是继 之后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后世称为“_________ ”,

与孔子并称为“_________”。

三、解释词语

1、地利不如人和 和: 2、七里之郭 郭:

3、环而攻之而不胜 环: 4、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是:

5、城非不高也 城: 6、池非不深也 池:

7、兵革: 兵: 革: 8、委而去之 委: 去:

9、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域: 界: 10、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固: 以:

11、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威: 12、得道者多助 得道:

13、寡助之至 之: 至: 14、天下顺之 顺:

15、 舜发于畎亩之中 发: 16、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举:

17、百里溪举于市 市: 18、故天将大任于是人也 任: 是:

19、必先苦其心志 苦: 20、劳其筋骨 劳:

21、饿其体肤 饿: 22、空乏其身 空乏:

23、行拂乱其所为 拂: 乱: 24、所以动心忍性 动: 忍:

25、人恒过 恒: 过: 26、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虑: 作:

27、入则无法家拂士 入: 则: 28、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征: 喻:

29、国恒亡 亡: 30、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出:

四、找出通假字,并解释

1、亲戚畔之 2、曾益其所不能

3、困于心,衡于虑 4、入则无法家拂士

五、一词多义

1、之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 2、而 夫环而攻之而不胜

委而去之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寡助之至 委而去之

以天下之所畔 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六、翻译句子

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2、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3、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4、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5、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6、 故天将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7、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8、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9、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七、理解默写

1.日本政府审议通过了右冀势力编写的历史教科书,肆意串改历史,美化侵略,遭到许多支

持正义国家的强烈谴责,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孟子》

二章中名句填写)。

2.成语“居安思危”和《〈孟子〉二章》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都

告诫人们要有忧患意识。

3.《〈孟子〉二章》中,揭示忧乐与国家兴亡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故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

5.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6.美国插手中国内部事务,一次又一次怂恿台湾加入只有主权国家才有资格加入的世界卫

生组织。当然,他们的图谋均告失败。这充分证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道理。(用《孟子二单》中的语句作答)

Ⅱ、合作交流

分小组相互交流,订正答案,检查掌握情况。

Ⅲ、内容理解,精讲点拨

1、孟子认为,一个国家要想避免“亡”的命运,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主要讲了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 二是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第二段紧承上文从正反两方面加以推论,其中从正面进行推论

的是哪句话?

4、孟子以六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告诉我们:人要成大器,必须经受磨炼。请写出能说明此道

理的名言。(至少两句)

5、比较《孟子二章》在论证方面的不同。

Ⅳ、课堂检测

中考链接:2006年四川省攀枝花市

1、下列加点的实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域:区域、地域 B、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畔:通“叛” 背叛

C、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举:被选拔,被起用 D、必先苦其心志 苦:使„„受苦

2、下列四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以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属予作文以记之

B、之 环而攻之而不胜 杜少府之任蜀州

C、于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D、而 曹操比于袁绍 择其善者而从之

3、选择对文章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

A、《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作者强调了在治理国家中施行仁政的重要性。

B、《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论证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一中心论点。

C、遭腐刑而著《史记》的司马迁,幼年丧父发奋读书的欧阳修,身残志坚的张海迪等三人

的故事不能证明“生于忧患”的道理。

D、《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告诉了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苦难是对人生的一种磨练,我

们只有战胜苦难,才能取得成功。

4、把下列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文。

①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②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③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孟子二章》复习导学案

复习目标:

1、背诵默写课文

2、掌握作者及作品

3、掌握本课重点文言实词、虚词,重点句子的翻译。

复习课时:一课时

复习过程:

Ⅰ、自主复习

按照复习序学案,依据课本及其他资料进行基础知识梳理。

一、背诵课文(能熟练背诵)

二、文学常识

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出自《__________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出自《_____________》。

②《孟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所作,_________ 经典之一。

③孟子,名_______ ,字 ,_______国人 ,是____________的再传弟子。是战国时

期的______ 家、______家。他是继 之后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后世称为“_________ ”,

与孔子并称为“_________”。

三、解释词语

1、地利不如人和 和: 2、七里之郭 郭:

3、环而攻之而不胜 环: 4、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是:

5、城非不高也 城: 6、池非不深也 池:

7、兵革: 兵: 革: 8、委而去之 委: 去:

9、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域: 界: 10、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固: 以:

11、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威: 12、得道者多助 得道:

13、寡助之至 之: 至: 14、天下顺之 顺:

15、 舜发于畎亩之中 发: 16、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举:

17、百里溪举于市 市: 18、故天将大任于是人也 任: 是:

19、必先苦其心志 苦: 20、劳其筋骨 劳:

21、饿其体肤 饿: 22、空乏其身 空乏:

23、行拂乱其所为 拂: 乱: 24、所以动心忍性 动: 忍:

25、人恒过 恒: 过: 26、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虑: 作:

27、入则无法家拂士 入: 则: 28、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征: 喻:

29、国恒亡 亡: 30、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出:

四、找出通假字,并解释

1、亲戚畔之 2、曾益其所不能

3、困于心,衡于虑 4、入则无法家拂士

五、一词多义

1、之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 2、而 夫环而攻之而不胜

委而去之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寡助之至 委而去之

以天下之所畔 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六、翻译句子

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2、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3、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4、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5、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6、 故天将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7、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8、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9、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七、理解默写

1.日本政府审议通过了右冀势力编写的历史教科书,肆意串改历史,美化侵略,遭到许多支

持正义国家的强烈谴责,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孟子》

二章中名句填写)。

2.成语“居安思危”和《〈孟子〉二章》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都

告诫人们要有忧患意识。

3.《〈孟子〉二章》中,揭示忧乐与国家兴亡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故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

5.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6.美国插手中国内部事务,一次又一次怂恿台湾加入只有主权国家才有资格加入的世界卫

生组织。当然,他们的图谋均告失败。这充分证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道理。(用《孟子二单》中的语句作答)

Ⅱ、合作交流

分小组相互交流,订正答案,检查掌握情况。

Ⅲ、内容理解,精讲点拨

1、孟子认为,一个国家要想避免“亡”的命运,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主要讲了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 二是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第二段紧承上文从正反两方面加以推论,其中从正面进行推论

的是哪句话?

4、孟子以六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告诉我们:人要成大器,必须经受磨炼。请写出能说明此道

理的名言。(至少两句)

5、比较《孟子二章》在论证方面的不同。

Ⅳ、课堂检测

中考链接:2006年四川省攀枝花市

1、下列加点的实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域:区域、地域 B、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畔:通“叛” 背叛

C、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举:被选拔,被起用 D、必先苦其心志 苦:使„„受苦

2、下列四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以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属予作文以记之

B、之 环而攻之而不胜 杜少府之任蜀州

C、于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D、而 曹操比于袁绍 择其善者而从之

3、选择对文章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

A、《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作者强调了在治理国家中施行仁政的重要性。

B、《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论证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一中心论点。

C、遭腐刑而著《史记》的司马迁,幼年丧父发奋读书的欧阳修,身残志坚的张海迪等三人

的故事不能证明“生于忧患”的道理。

D、《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告诉了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苦难是对人生的一种磨练,我

们只有战胜苦难,才能取得成功。

4、把下列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文。

①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②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③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相关内容

  • 近二十年孟子研究资料综述
  • 近二十年孟子研究资料综述自从<孟子>一书问世以来,经历了各代知识分子推崇,其影响也一天天广 泛和深刻.关于孟子学的研究论著,如夏日繁星,指不胜屈.而焦循<孟子正义> 三十卷. 是古代孟子研究与注疏中集大成的著作. 近代人解孟著作最著名的有康 有为<孟子微>和钱穆& ...

  • 孟子散文善辩色彩
  • 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名轲,字子舆,战国中期邹(今山东邹县)人,是儒家学说的集大成者.他在理想.授徒与周游列国的经历上与孔子颇有许多相似之处.孟子所处的战国时代,列国纷争,刀刃相见,战乱不息,社会风气唯利是图,名利欲望泛滥成灾,道德伦理沦丧殆尽.作为思想家的孟子,在中年后期,怀着忧国忧民和 ...

  • 论孟子的性善论思想
  • 论孟子的性善论思想 班 级 姓 名 学 号成 绩 汉语言2班 乌珊珊 10 1001103212 论孟子的性善论思想 摘 要:孟子是传统儒家思想的重要代表人物,其思想中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学.作为孔子学说的继承者,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人生哲学.他对人性进行了系统的探索,提出了著名的性善论,并以此为基 ...

  • 孟子的名言警句
  • 战国)孟子士贵立志,志不立则无成。 (战国)孟子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孟子.滕文公》教人以善谓之忠。 《孟子.告子上》大匠诲人,必以规矩。 《孟子.尽心上》引而不发,跃如也。 孟子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园。 《孟子》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孟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穷则独善 ...

  • 孟子读书报告
  • <孟子>读书笔记 作为传统文化的先祖,孟子于中国的影响是达数千年之长远,我辈中人自然难以三言两 语以揽括,虽然我的认识只是管锥之见,但孟子本人的思想.精神和气魄却如穿透万里晴空 的红日,我即使局限于视野和眼识,亦已感到了耀眼的光芒. <孟子>一共七篇,梁惠王章句.公孙丑章句. ...

  • 孟子经济思想的生态阐释
  • 孟子经济思想的生态阐释 赵麦茹① (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陕西 西安 710127) 对孟子经济思想的研究历来见仁见智,研究成果已颇为丰硕.但目前学术界却鲜见有专家学者能够从生态角度对之进行探讨和研究.笔者试探性地从孟子之思想根基入手来分析蕴藏在孟子经济思想中的生态因子并点出其对当代的启迪,以期能抛 ...

  • 孟子对孔子思想的发展(法律史论文)
  • 孟子对孔子思想的发展 历史上孔子被称为圣人,孟子被称为亚圣.孟子生活在战国中期,时孔子已经去世有一百多年.由于社会政治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学派林立,孔子所创立的儒家学说受到了极大的挑战.作为孔子的四传弟子和崇拜者,孟子以孔子的继承者自居,以延续儒家道统.捍卫和发扬孔子的学说特别是孔子仁学为己任,践 ...

  • 孟子的浩然之气
  • 浩然正气的孟子 在中国二千多年前群雄割据.诸侯争霸的战国乱世中,出现了一位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他就是孟轲﹙约公元前372-公元前289年﹚.孟子所创立的学说像一道犀利的闪电,划破了历史的长夜,给人们带来一丝民主的光亮,它代表了中国知识分子内心刚正不阿的正气和对世俗保守势力的抗争的力量.孟子的学说影 ...

  • 孟子的一句格言
  • 孟子曰:“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 孟子说:“(在舜的眼中看来)儿子与父母亲的关系相处得不好,不可以做人;儿子不能事事顺从父母亲的心意,便不成其为儿子。”出自(春秋).《孟子·离娄上》。 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说:“尊敬自家的长辈,推广开去也尊敬 ...

  • 孟子义利观新探
  • TheCentralPlainsCulture Research 孟子义利观新探 钱耕森 摘 要:"义利之辨"是先秦社会.经济.政治.道德史上的一个争论很激烈的问题,孟子在辩论中提出了 "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的观点.他提倡合乎"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