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行业的SCP范式分析

中国银行业的SCP范式分析

摘要:银行业是我国金融产业的主体,它对于我国金融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都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我国在加入WTO后,金融市场更加开放,我国银行业也面临着许多未有的挑战。我国的金融体制改革是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而进行的,随着金融改革的力度不断加大, 金融银行业的改革发展远远滞后于经济发展的要求,致使存在着诸多问题,本文对中国银行业市场结构的分析是基于产业组织理论的相关原理,从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等方面对中国银行业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字:银行业 市场结构 市场行为 市场绩效

目录

1.我国银行业的SCP范式分析 ............................................ 2

1.1市场结构的分析 ................................................ 2

1.1.1产品差异化 .............................................. 2

1.1.2新企业的进入壁垒 ........................................ 2

1.2市场行为的分析 ................................................ 3

1.2.1价格行为 ................................................ 3

1.2.2非价格行为 .............................................. 3

1.2.3银行市场行为的战略选择 .................................. 4

1.3市场绩效的分析 ................................................. 4

1.3.1影响银行绩效的因素 ...................................... 4

1.3.2我国银行业盈利能力的比较 ................................ 4

2.我国银行业存在的问题 ................................................ 4

2.1分业经营约束了银行的发展空间 .................................. 4

2.2进入壁垒与可竞争市场 .......................................... 5

2.3我国银行业自身不合理的组织结构和产权制度因素 .................. 6

3.对于我国银行业的建议 ................................................ 6

3.1加快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步伐 ................................ 6

3.2改革现有的管理模式,提高国有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 ................. 6

3.3推进股份制商业银行进一步发展 .................................. 7

3.4鼓励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创新,提高竞争力 ......................... 7

3.5进行金融创新,加快银行业电子信息化建设 ........................ 7

4.结论 ................................................................ 7

5.参考文献 ............................................................ 8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已经逐步建立起了以中国人民银行为中央银行、以国有商业银行为主体、以股份制商业银行为增长点,中资和外资商业银行并存 发展的,既统一协调又有序竞争的银行组织体系。特别是在近年来伴随我国国有股份制银行改革,2005年我国主要商业银行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首次下降,银行业市场绩效逐年提高。然而在银行业的顺利发展过程中,外资银行的大量进入,银行业的竞争日益加剧,整个银行业的产业结构处在动荡不安中。笔者试以产业组织理论中的哈佛学派的的SCP范式为基本的分析框架分析我国银行业的市场结构、行为与绩效,指出我国银行业中的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银行业的发展提出几点建议。

1.我国银行业的SCP范式分析

1.1市场结构的分析

描述市场结构的指标很多,主要有集中度、产品差别化、新企业进入壁垒、市场需求的增长率、市场需求价格弹性、短期的固定费用和可变费用比例等口 。主要从市场集中度、产品差异化以及新企业进入壁 垒来对银行业进行市场结构分析。

1.1.1产品差异化

产品差异化又称产品分化,是决定市场结构的一个主要因素。银行业的产品差异与其它产业不太相同,具体体现以下方面:银行业提供的产品主要是提供各种金融服务,主要包括各类存款,贷款以及其它中间业务,所以银行业的产品差异并不是体现在产品本身的质量、外观和花样等方面,而是表现在服务的便捷程度 以及能否针对不同的客户量身定做其需要的金融产品。对于我国的银行业来说,差异化程度明显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业务差异化程度比较低。大部分商业银行的市场定位和客户定位大致相同,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银行的客户群体基本上是大行业、大企业、优质客户,而市场主要集中在大中城市,经济发达的地区。相比之下,美国银行业专业化程度高,大多数银行集中于几项自己擅长的业务,在市场细分的基础之上,进行不同的市场定位,根据客户年龄、收入、职业、性别的不同推出不同的业务, 形成 自己的独立的竞争优势。2.市场营销层次低导致我国银行业产 品差异化低。首先从我国银行业的广告来看,基本上都是银行的形象宣传,提高银行的知名度。但是从广告的差异化程度来看,各个银行的形象定位基本上趋同,没有体现出各个银行的产品特色,这样很难让顾客做出适合 自己金融产品的正确性选择。

1.1.2新企业的进入壁垒

进入壁垒是市场结构中与集中度和产品差异化并列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总体而

言银行业进入壁垒比较高,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经济性进入壁垒,主要是进入银行业的必要资本量。我国政府对进入银行业的资本规模作了一定的规定,比如城市商业银行的设立就必须要求资本金达到一亿元 ,商业银行的设立要求是10亿元,同时银行的经营规模的限制更多的是来自市场,因为必须要有一定的资本规模才能够取得足够的信用维持银行的正常经营。二是行政性进入壁垒,即法律或政府的控制。我国银行业的开放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改革开放以前,全部银行业务均由中国人民银行一家办理,并且由中国人民银行作为政府 的银行,统一向国有企业征收税收及划拨资金。从 1979年开始,单一的银行体制开始打破,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相继建立。而后,为了使国有商业银行真正的商业化,从1994年的4月起中国相继建立了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为了使中国银行体系引入多样性竞争,从20世纪 80年代末,多家其它的所有制结构的商业银行陆续建立。同时,外资企业也陆续进入我国银行业,但其组织形式、最低资本金数量都受一定的限制。我国在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时承诺金融业在过渡期内将逐步向外资开放,到2006年以后全面开放,届时外资金融机构在我国开展业务将不再受地域、币种和业务对象的限制。整体看来我国政府对银行业的开放程度逐渐提高,进入壁垒逐渐下降。

1.2市场行为的分析

1.2.1价格行为

定价行为是企业行为的重要内容, 特别是随着党的“ 十六大”报告提出,要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优化金融资源配置”,银行已经逐渐开始有了定价的能力,开始运用价格占领市场。特别是在债券市场、贴现市场和外币市场等利率已放开的领域,中国银行业 已开始价格战。同时,银行也在所提供的服务上实行价格战。其最根本的原因在于银行服务同质化程度太高,服务同质化导致客户选择范围很广,进而影响服务价格的制定。

1.2.2非价格行为

为了推进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提高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纷纷上市。2005年6月,交通银行作为国家控股的中国第五大商业银行,如期在港上市 ,2005年10月建设银行在香港上市,并创立了多项股市第一,2006年5月中国银行正式在 H股上市。2006年10月, 中国工商银行 A股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成功挂牌上市,同时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成功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挂牌上市。通过上市,可以实现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完善银行法人治理结构,规范银行经营行为,确保银行存款和负债风险社会化和分散化,使得社会和存款人乃至借款人,

投资人等来共同承担银行运作的风险。

1.2.3银行市场行为的战略选择

在 战 略 选 择 方 面 ,良 好 信 誉 的 培 养 是 提 高 银 行 竞 争 优 势 的 关 键 。显 然 ,良 好 的 银 行 信 誉 是 保 证 流 动 性 和 安 全 性 的 基 础 ,它 是 在 银 行 与 客 户 长 期 合 作 过 程 中 形 成的 ,集 中 体 现 了 客 户 对 银 行 的 信 任 程 度 。我 国 国 有 银 行 的 信 誉 由 于 国 家 信 誉 的 担 保 , 明 显 高 于 其 他 中 资 银 行 国 家 信 誉 的 支 撑 带 来 了公 众 对 国 有 银 行 的 高 忠 诚 度 , 也 使 得 国 有 银 行 在 不 利 的 经 济 环 境 下 。仍 然 有 大 量 的 存 款 流 入 , 保 证 了 国 有 银 行 的 正 常 经 营 。另 外 , 提 高 分 支 网 络的 设 置 和 ATM 机 的 分 布 密 度 。 发 展 网 上 银 行 和 电 子 银 行 等 都 是 质 量 选 择 的 主 要 策 略 行 为 。

1.3市场绩效的分析

1.3.1影响银行绩效的因素

从经验性检验上来看,来自于不同国家和地区银行业的集中度与绩效的经验性分析结论往往存在不一致的结果。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存在的高垄断,却没有带来高利润,经营绩效远远低于新兴股份制商业银行。作为全球第一大银行--中国工商银行的融资效率高,但平均总资产回报率仅为1.21%,比一些股份制商业银行要低。对绩效的研究,到底是市场结构决定了它的低效率,还是原有的低效率决定了它的垄断结构,目前还没有一致的结论。有学者曾把市场绩效、集中度做了一个模型进行回归分析,但统计结果不显著。安德烈·施莱弗等人提供的世界范围内的经验性研究发现,在信贷市场中,国有银行垄断程度越高的国家,人均资本收入和生产率的增长速度越低,证实了银行的规模不经济,对整个社会来说难以实现资本的最佳配置;此外,还发现国有银行垄断程度高的国家金融市场发展也慢。因此,针对我国银行业的结构特点来说,降低市场集中度,减少国有商业银行的市场份额会更有利于国有商业银行对现有资产的支配力,更有利于整个金融体系融资效率的提高。

1.3.2我国银行业盈利能力的比较

近几年,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资产收益率平均值为0.6%左右,而10家股份制银行的资产收益率均值大致为0.44%,虽比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要低,但是各个商业银行资产收益率ROA值近几年呈现上升趋势。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净资产收益率均值为12.27%,10家股份制商业银行平均为13.45%,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所有者投资报酬率均值高于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与外资银行相比,目前我国商业银行整体盈利能力还死于国际大银行。

2.我国银行业存在的问题

2.1分业经营约束了银行的发展空间

我国银行业与证券业、保险业长期实行严格的分业管理体制,人为割断了货币市场同资本市场,银行业同证券、保险的联系,银行业务被局限在以存贷款为主的狭小业务范围内在分业的限制下,各商业银行的业务拓展方向和目标客户趋同,加上金融产品的同质性和易模仿性使得相互替代性很强,恶性竞争时有发生,过度低水平的竞争必然导致银行的绩效不高,金融管制导致创新不足。证券市场的发展意味着直接融资对间接融资在一定程度上的替代,非银行金融机构的竞争要求商业银行进行金融创新,增加金融产品种类,提高服务质量,规避风险,提高收益。

2.2进入壁垒与可竞争市场

一般而言,进入壁垒主要包括规模经济性、必要资本量、产品差别化、绝对费用和政策法律制度五个方面。银行业的进入壁垒大体与上述一致。产品差别化和绝对费用主要指在建立客户联系方面的投资和清偿声誉方面的投资,主要包括分支行的设立、ATM网络和广告等方面的投资。如果银行的服务必须接近客户,那么广泛的分支行网络是获得竞争力的必要因素。而且,银行也通过增设分支行来向客户传递银行业务不断扩大、服务质量不断提高的信号。区位模型实证研究表明,广泛的分支行网络是零售银行的进入壁垒之一。与此同时,银行也可以通过ATM自动提款机的不兼容性来阻止新的进入者。市场性进退壁垒过高:一方面我国银行业目前严格的准入管制造成了市场主体的产权性质趋同,国有化程度过高,这大大削弱了银行业的竞争程度,使高的集中度和低的市场绩效状况并存;另一方面,我国银行业现有的市场退出壁垒较高,使得市场缺乏淘汰机制,经营效率低下甚至亏损的银行不能退出市场,必然影响整个行业市场绩效水平的提高。

其次是经济性进退壁垒。首先,根据我国《商业银行法》的规定:设立商业银行的注册资本最低限额为10亿元人民币;城市合作商业银行的注册资本最低限额是1亿元人民币;农村合作银行的注册资本最低限额是5000万人民币。注册资本应当是实缴资本。比较中国与发达国家关于银行进入最低资本要求(美国是最低100万美元、英国市500镑、日本10亿日元),可以发现,中国商业银行的注册资本的最低要求是相当高的,这也极大限制了新银行企业的进入。此外,除了最低资本的要求以外,新成立立银行还需要在网点构建、招募员工、市场宣传、技术设备等方面投入大量资金,这也构成了巨大的资本进入壁垒。

最后是政策性进退壁垒。银行业的政策性进退壁垒,即国家法规和审批管制所构成的壁垒。进入银行要受到严格的营业执照条件的限制,退出银行也可能受到诸如托管、合并的障碍。因为进入和退出对于整个国民经济影响较大,故我国对银行业实施了非常严格的政府监管。

2.3我国银行业自身不合理的组织结构和产权制度因素

我国商业银行产权主体不清晰,约束主体缺位,不具备独立承担资产风险的法律责任能力,也没有自身独立的经济利益,从而造成银行不注意市场需求,不注重控制成本,不关心是否盈利,这种缺乏激励和约束的产权设计,必然会导致商业银行运行的低效率和较低的绩效水平。加上在所有制垄断的延伸下,组织机构设置不合理导致了我国商业银行绩效低下,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实行总分行制组织结钩,一般至少有总行、省分行、地市分行、县支行、分理处、储蓄所五个层次。这种组织结构层次过多,体积庞大,空间分布过度分散,导致信息在纵向和横向传递时渠道繁琐,时滞过长,传达不畅。使决策层难以及时真实地了解组织运作情况,逐步建立绩效考核的战略导向。商业银行的发展战略应具体转化为相应时期各个层面的工作任务,并依据实际情况作出调整,各时期的预算或经营计划应以战略规划为依据进行编制,并细化到从总行至最基层的目标体系,使所有考核单元明确其在全行的责任和目标,目标的实现还必须与价值增值建立直接的联系。应实现战略分解与资本金分配的有效对接,按照战略推进目标而不是完成的财务业绩配置资本金和增量资源。

3.对于我国银行业的建议

3.1加快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步伐

国有商业银行单一的股权结构是制约其发展能力和盈利能力的关键。在外部市场环境相同的条件下,银行的经营绩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银行经营者的努力程度。而在国有独资的产权结构下,国家所有权和银行法人财产权是重叠的,进而导致国有银行的委托代理关系的不完善,内在权利制衡机制的缺乏。作为一般公司治理核心的董事会,在国有银行是不存在的。政府作为所有者也必然将其目标与国有银行的商业化经营目标相混淆。对于经营者来说由于缺乏利益机制的驱动所有者和经营者难以实现利益的激励兼容导致银行经营效率低下经营者缺乏发展的动力。因此,改善商业银行的股权结构,消除国有银行存在的所有者缺位问题,是提高银行经营效率的根本途径。

3.2改革现有的管理模式,提高国有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

四大国有银行在业绩评价中的不良表现与他们自身管理效率低有着直接关系。国有银行目前实行的是法人授权分级管理机制,由于管理层次过多,不仅直接导致了管理在上传下达过程中效率降低,而且不可避免的产生了基层管理者的道德风险问题,致使国有银行的经营目的的实现受到阻碍。另一方面,国有银行冗员众多,负担过重,也限制了盈利能力的提高。因此,积极促进国有银行的机构改革,裁撤冗员,进[6]

行管理模式的重建,推行扁平化的管理,提高管理效率,才可以达到提高国有银行盈利能力的目的。

3.3推进股份制商业银行进一步发展

继续巩固股份制商业银行的经营优势,形成银行间竞相赶超的局面。防止股份制商业银行发展到一定规模之后,其行为表现也逐渐出现了国有化的趋势。督促股份制商业银行完善内控制度,提高风险防范能力,加强对流动性风险、利率风险、汇率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的控制。继续完善银行法人治理结构,使权力机构、执行机构、经营机构和监管机构相互分离、互相制衡,并在此基础上,构建科学有效的决策机制、制约机制和激励机制。推进以股票期权为主要内容的现代企业激励约束机制。

3.4鼓励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创新,提高竞争力

传统的存贷款业务仍是我国银行的主要收入来源。但是从国外的发展来看,手续费收入在总收入中已占相当大的比重,增加银行的非利息收入将成为银行新的利润增长点。银行盈利点单一的弱点不仅影响了盈利能力的提高,而且也增加了经营风险,因此应鼓励商业银行开发新的中间业务品种,提高自身的竞争能力。

3.5进行金融创新,加快银行业电子信息化建设

开展金融术创新,当前应注重用网络信息等技术对银行业务进行改造,加快支付清算的电子化建设,广泛推行银行卡等电子货币,实现结算电子化,投资信息化,业务网络化。我国商业银行应制定信息化发展战略规划,以网络技术和电子商务为业务发展平台,为客户提供以银行业务为主,辐射保险、证券、基金等金融超市式的服务。同时,银行要转变经营理念,借助于现代信息技术,重新设计其管理模式和业务流程,推行作业成本制度,在业务流程、经验策略及管理水平等方面进行创新,重新整合资源,以此来提高银行绩效,增强自身竞争力。

4.结论

通过对我国银行业的SCP分析,我们发现:目前我国银行业仍处于垄断型的市场结构,银行业的竞争性行为较之前有所加剧,但银行业的绩效仍有待提高。

为实现我国银行业的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首先要继续深化我国银行业准入制度的改革,在扩大对外开放的同时,尽快取消和放宽对民营资本的限制和歧视政策,鼓励和支持中小商业银行、地方性金融机构的发展,逐步打破国有商业银行的垄断地位,早日形成一个富有活力和充满竞争的银行业市场结构。其次要继续加强和完善对我国商业银行日常经营行为的监管,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努力构建一个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最后,应不断探索适合中国银行业的绩效考核体系,推动

银行业在提升内部效率的同时,注重外部效率的提升。

5.参考文献

[1]方莹,严太华,中国银行业市场结构的实证分析与综合评价[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5(3)

[2]刘伟,黄桂田,中国银行业改革的侧重点:产权结构还是市场结构[J].经济研究,2009(8)

[3]于良春,鞠源,垄断与竞争:中国银行业的改革和发展[J].经济研究,2005(8)

[4]刘伟,黄桂田,银行业的集中、竞争与绩效[J].经济研究,2010(11)

[5]胡俊华,中国银行业规模经济的实证研究[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9(5)

[6]徐传谌,郑贵延,齐树天.我国商业银行规模经济问题与金融政策策略透析[J].经济研究,2010(10)

[7]郑鸣,张燕,中国银行业效率的实证研究[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6)

[8]王晨波,何以重生企业急需解决融资难,中国金融网

[9]范文燕,刘宗华,论融资结构与治理结构的关系[J],财经科学,2009(6)

[10]刘菊喜,国有商业银行走向棍业经营的途径[J],农村金融研究,2008(9)

中国银行业的SCP范式分析

摘要:银行业是我国金融产业的主体,它对于我国金融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都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我国在加入WTO后,金融市场更加开放,我国银行业也面临着许多未有的挑战。我国的金融体制改革是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而进行的,随着金融改革的力度不断加大, 金融银行业的改革发展远远滞后于经济发展的要求,致使存在着诸多问题,本文对中国银行业市场结构的分析是基于产业组织理论的相关原理,从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等方面对中国银行业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字:银行业 市场结构 市场行为 市场绩效

目录

1.我国银行业的SCP范式分析 ............................................ 2

1.1市场结构的分析 ................................................ 2

1.1.1产品差异化 .............................................. 2

1.1.2新企业的进入壁垒 ........................................ 2

1.2市场行为的分析 ................................................ 3

1.2.1价格行为 ................................................ 3

1.2.2非价格行为 .............................................. 3

1.2.3银行市场行为的战略选择 .................................. 4

1.3市场绩效的分析 ................................................. 4

1.3.1影响银行绩效的因素 ...................................... 4

1.3.2我国银行业盈利能力的比较 ................................ 4

2.我国银行业存在的问题 ................................................ 4

2.1分业经营约束了银行的发展空间 .................................. 4

2.2进入壁垒与可竞争市场 .......................................... 5

2.3我国银行业自身不合理的组织结构和产权制度因素 .................. 6

3.对于我国银行业的建议 ................................................ 6

3.1加快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步伐 ................................ 6

3.2改革现有的管理模式,提高国有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 ................. 6

3.3推进股份制商业银行进一步发展 .................................. 7

3.4鼓励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创新,提高竞争力 ......................... 7

3.5进行金融创新,加快银行业电子信息化建设 ........................ 7

4.结论 ................................................................ 7

5.参考文献 ............................................................ 8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已经逐步建立起了以中国人民银行为中央银行、以国有商业银行为主体、以股份制商业银行为增长点,中资和外资商业银行并存 发展的,既统一协调又有序竞争的银行组织体系。特别是在近年来伴随我国国有股份制银行改革,2005年我国主要商业银行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首次下降,银行业市场绩效逐年提高。然而在银行业的顺利发展过程中,外资银行的大量进入,银行业的竞争日益加剧,整个银行业的产业结构处在动荡不安中。笔者试以产业组织理论中的哈佛学派的的SCP范式为基本的分析框架分析我国银行业的市场结构、行为与绩效,指出我国银行业中的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银行业的发展提出几点建议。

1.我国银行业的SCP范式分析

1.1市场结构的分析

描述市场结构的指标很多,主要有集中度、产品差别化、新企业进入壁垒、市场需求的增长率、市场需求价格弹性、短期的固定费用和可变费用比例等口 。主要从市场集中度、产品差异化以及新企业进入壁 垒来对银行业进行市场结构分析。

1.1.1产品差异化

产品差异化又称产品分化,是决定市场结构的一个主要因素。银行业的产品差异与其它产业不太相同,具体体现以下方面:银行业提供的产品主要是提供各种金融服务,主要包括各类存款,贷款以及其它中间业务,所以银行业的产品差异并不是体现在产品本身的质量、外观和花样等方面,而是表现在服务的便捷程度 以及能否针对不同的客户量身定做其需要的金融产品。对于我国的银行业来说,差异化程度明显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业务差异化程度比较低。大部分商业银行的市场定位和客户定位大致相同,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银行的客户群体基本上是大行业、大企业、优质客户,而市场主要集中在大中城市,经济发达的地区。相比之下,美国银行业专业化程度高,大多数银行集中于几项自己擅长的业务,在市场细分的基础之上,进行不同的市场定位,根据客户年龄、收入、职业、性别的不同推出不同的业务, 形成 自己的独立的竞争优势。2.市场营销层次低导致我国银行业产 品差异化低。首先从我国银行业的广告来看,基本上都是银行的形象宣传,提高银行的知名度。但是从广告的差异化程度来看,各个银行的形象定位基本上趋同,没有体现出各个银行的产品特色,这样很难让顾客做出适合 自己金融产品的正确性选择。

1.1.2新企业的进入壁垒

进入壁垒是市场结构中与集中度和产品差异化并列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总体而

言银行业进入壁垒比较高,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经济性进入壁垒,主要是进入银行业的必要资本量。我国政府对进入银行业的资本规模作了一定的规定,比如城市商业银行的设立就必须要求资本金达到一亿元 ,商业银行的设立要求是10亿元,同时银行的经营规模的限制更多的是来自市场,因为必须要有一定的资本规模才能够取得足够的信用维持银行的正常经营。二是行政性进入壁垒,即法律或政府的控制。我国银行业的开放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改革开放以前,全部银行业务均由中国人民银行一家办理,并且由中国人民银行作为政府 的银行,统一向国有企业征收税收及划拨资金。从 1979年开始,单一的银行体制开始打破,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相继建立。而后,为了使国有商业银行真正的商业化,从1994年的4月起中国相继建立了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为了使中国银行体系引入多样性竞争,从20世纪 80年代末,多家其它的所有制结构的商业银行陆续建立。同时,外资企业也陆续进入我国银行业,但其组织形式、最低资本金数量都受一定的限制。我国在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时承诺金融业在过渡期内将逐步向外资开放,到2006年以后全面开放,届时外资金融机构在我国开展业务将不再受地域、币种和业务对象的限制。整体看来我国政府对银行业的开放程度逐渐提高,进入壁垒逐渐下降。

1.2市场行为的分析

1.2.1价格行为

定价行为是企业行为的重要内容, 特别是随着党的“ 十六大”报告提出,要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优化金融资源配置”,银行已经逐渐开始有了定价的能力,开始运用价格占领市场。特别是在债券市场、贴现市场和外币市场等利率已放开的领域,中国银行业 已开始价格战。同时,银行也在所提供的服务上实行价格战。其最根本的原因在于银行服务同质化程度太高,服务同质化导致客户选择范围很广,进而影响服务价格的制定。

1.2.2非价格行为

为了推进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提高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纷纷上市。2005年6月,交通银行作为国家控股的中国第五大商业银行,如期在港上市 ,2005年10月建设银行在香港上市,并创立了多项股市第一,2006年5月中国银行正式在 H股上市。2006年10月, 中国工商银行 A股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成功挂牌上市,同时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成功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挂牌上市。通过上市,可以实现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完善银行法人治理结构,规范银行经营行为,确保银行存款和负债风险社会化和分散化,使得社会和存款人乃至借款人,

投资人等来共同承担银行运作的风险。

1.2.3银行市场行为的战略选择

在 战 略 选 择 方 面 ,良 好 信 誉 的 培 养 是 提 高 银 行 竞 争 优 势 的 关 键 。显 然 ,良 好 的 银 行 信 誉 是 保 证 流 动 性 和 安 全 性 的 基 础 ,它 是 在 银 行 与 客 户 长 期 合 作 过 程 中 形 成的 ,集 中 体 现 了 客 户 对 银 行 的 信 任 程 度 。我 国 国 有 银 行 的 信 誉 由 于 国 家 信 誉 的 担 保 , 明 显 高 于 其 他 中 资 银 行 国 家 信 誉 的 支 撑 带 来 了公 众 对 国 有 银 行 的 高 忠 诚 度 , 也 使 得 国 有 银 行 在 不 利 的 经 济 环 境 下 。仍 然 有 大 量 的 存 款 流 入 , 保 证 了 国 有 银 行 的 正 常 经 营 。另 外 , 提 高 分 支 网 络的 设 置 和 ATM 机 的 分 布 密 度 。 发 展 网 上 银 行 和 电 子 银 行 等 都 是 质 量 选 择 的 主 要 策 略 行 为 。

1.3市场绩效的分析

1.3.1影响银行绩效的因素

从经验性检验上来看,来自于不同国家和地区银行业的集中度与绩效的经验性分析结论往往存在不一致的结果。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存在的高垄断,却没有带来高利润,经营绩效远远低于新兴股份制商业银行。作为全球第一大银行--中国工商银行的融资效率高,但平均总资产回报率仅为1.21%,比一些股份制商业银行要低。对绩效的研究,到底是市场结构决定了它的低效率,还是原有的低效率决定了它的垄断结构,目前还没有一致的结论。有学者曾把市场绩效、集中度做了一个模型进行回归分析,但统计结果不显著。安德烈·施莱弗等人提供的世界范围内的经验性研究发现,在信贷市场中,国有银行垄断程度越高的国家,人均资本收入和生产率的增长速度越低,证实了银行的规模不经济,对整个社会来说难以实现资本的最佳配置;此外,还发现国有银行垄断程度高的国家金融市场发展也慢。因此,针对我国银行业的结构特点来说,降低市场集中度,减少国有商业银行的市场份额会更有利于国有商业银行对现有资产的支配力,更有利于整个金融体系融资效率的提高。

1.3.2我国银行业盈利能力的比较

近几年,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资产收益率平均值为0.6%左右,而10家股份制银行的资产收益率均值大致为0.44%,虽比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要低,但是各个商业银行资产收益率ROA值近几年呈现上升趋势。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净资产收益率均值为12.27%,10家股份制商业银行平均为13.45%,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所有者投资报酬率均值高于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与外资银行相比,目前我国商业银行整体盈利能力还死于国际大银行。

2.我国银行业存在的问题

2.1分业经营约束了银行的发展空间

我国银行业与证券业、保险业长期实行严格的分业管理体制,人为割断了货币市场同资本市场,银行业同证券、保险的联系,银行业务被局限在以存贷款为主的狭小业务范围内在分业的限制下,各商业银行的业务拓展方向和目标客户趋同,加上金融产品的同质性和易模仿性使得相互替代性很强,恶性竞争时有发生,过度低水平的竞争必然导致银行的绩效不高,金融管制导致创新不足。证券市场的发展意味着直接融资对间接融资在一定程度上的替代,非银行金融机构的竞争要求商业银行进行金融创新,增加金融产品种类,提高服务质量,规避风险,提高收益。

2.2进入壁垒与可竞争市场

一般而言,进入壁垒主要包括规模经济性、必要资本量、产品差别化、绝对费用和政策法律制度五个方面。银行业的进入壁垒大体与上述一致。产品差别化和绝对费用主要指在建立客户联系方面的投资和清偿声誉方面的投资,主要包括分支行的设立、ATM网络和广告等方面的投资。如果银行的服务必须接近客户,那么广泛的分支行网络是获得竞争力的必要因素。而且,银行也通过增设分支行来向客户传递银行业务不断扩大、服务质量不断提高的信号。区位模型实证研究表明,广泛的分支行网络是零售银行的进入壁垒之一。与此同时,银行也可以通过ATM自动提款机的不兼容性来阻止新的进入者。市场性进退壁垒过高:一方面我国银行业目前严格的准入管制造成了市场主体的产权性质趋同,国有化程度过高,这大大削弱了银行业的竞争程度,使高的集中度和低的市场绩效状况并存;另一方面,我国银行业现有的市场退出壁垒较高,使得市场缺乏淘汰机制,经营效率低下甚至亏损的银行不能退出市场,必然影响整个行业市场绩效水平的提高。

其次是经济性进退壁垒。首先,根据我国《商业银行法》的规定:设立商业银行的注册资本最低限额为10亿元人民币;城市合作商业银行的注册资本最低限额是1亿元人民币;农村合作银行的注册资本最低限额是5000万人民币。注册资本应当是实缴资本。比较中国与发达国家关于银行进入最低资本要求(美国是最低100万美元、英国市500镑、日本10亿日元),可以发现,中国商业银行的注册资本的最低要求是相当高的,这也极大限制了新银行企业的进入。此外,除了最低资本的要求以外,新成立立银行还需要在网点构建、招募员工、市场宣传、技术设备等方面投入大量资金,这也构成了巨大的资本进入壁垒。

最后是政策性进退壁垒。银行业的政策性进退壁垒,即国家法规和审批管制所构成的壁垒。进入银行要受到严格的营业执照条件的限制,退出银行也可能受到诸如托管、合并的障碍。因为进入和退出对于整个国民经济影响较大,故我国对银行业实施了非常严格的政府监管。

2.3我国银行业自身不合理的组织结构和产权制度因素

我国商业银行产权主体不清晰,约束主体缺位,不具备独立承担资产风险的法律责任能力,也没有自身独立的经济利益,从而造成银行不注意市场需求,不注重控制成本,不关心是否盈利,这种缺乏激励和约束的产权设计,必然会导致商业银行运行的低效率和较低的绩效水平。加上在所有制垄断的延伸下,组织机构设置不合理导致了我国商业银行绩效低下,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实行总分行制组织结钩,一般至少有总行、省分行、地市分行、县支行、分理处、储蓄所五个层次。这种组织结构层次过多,体积庞大,空间分布过度分散,导致信息在纵向和横向传递时渠道繁琐,时滞过长,传达不畅。使决策层难以及时真实地了解组织运作情况,逐步建立绩效考核的战略导向。商业银行的发展战略应具体转化为相应时期各个层面的工作任务,并依据实际情况作出调整,各时期的预算或经营计划应以战略规划为依据进行编制,并细化到从总行至最基层的目标体系,使所有考核单元明确其在全行的责任和目标,目标的实现还必须与价值增值建立直接的联系。应实现战略分解与资本金分配的有效对接,按照战略推进目标而不是完成的财务业绩配置资本金和增量资源。

3.对于我国银行业的建议

3.1加快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步伐

国有商业银行单一的股权结构是制约其发展能力和盈利能力的关键。在外部市场环境相同的条件下,银行的经营绩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银行经营者的努力程度。而在国有独资的产权结构下,国家所有权和银行法人财产权是重叠的,进而导致国有银行的委托代理关系的不完善,内在权利制衡机制的缺乏。作为一般公司治理核心的董事会,在国有银行是不存在的。政府作为所有者也必然将其目标与国有银行的商业化经营目标相混淆。对于经营者来说由于缺乏利益机制的驱动所有者和经营者难以实现利益的激励兼容导致银行经营效率低下经营者缺乏发展的动力。因此,改善商业银行的股权结构,消除国有银行存在的所有者缺位问题,是提高银行经营效率的根本途径。

3.2改革现有的管理模式,提高国有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

四大国有银行在业绩评价中的不良表现与他们自身管理效率低有着直接关系。国有银行目前实行的是法人授权分级管理机制,由于管理层次过多,不仅直接导致了管理在上传下达过程中效率降低,而且不可避免的产生了基层管理者的道德风险问题,致使国有银行的经营目的的实现受到阻碍。另一方面,国有银行冗员众多,负担过重,也限制了盈利能力的提高。因此,积极促进国有银行的机构改革,裁撤冗员,进[6]

行管理模式的重建,推行扁平化的管理,提高管理效率,才可以达到提高国有银行盈利能力的目的。

3.3推进股份制商业银行进一步发展

继续巩固股份制商业银行的经营优势,形成银行间竞相赶超的局面。防止股份制商业银行发展到一定规模之后,其行为表现也逐渐出现了国有化的趋势。督促股份制商业银行完善内控制度,提高风险防范能力,加强对流动性风险、利率风险、汇率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的控制。继续完善银行法人治理结构,使权力机构、执行机构、经营机构和监管机构相互分离、互相制衡,并在此基础上,构建科学有效的决策机制、制约机制和激励机制。推进以股票期权为主要内容的现代企业激励约束机制。

3.4鼓励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创新,提高竞争力

传统的存贷款业务仍是我国银行的主要收入来源。但是从国外的发展来看,手续费收入在总收入中已占相当大的比重,增加银行的非利息收入将成为银行新的利润增长点。银行盈利点单一的弱点不仅影响了盈利能力的提高,而且也增加了经营风险,因此应鼓励商业银行开发新的中间业务品种,提高自身的竞争能力。

3.5进行金融创新,加快银行业电子信息化建设

开展金融术创新,当前应注重用网络信息等技术对银行业务进行改造,加快支付清算的电子化建设,广泛推行银行卡等电子货币,实现结算电子化,投资信息化,业务网络化。我国商业银行应制定信息化发展战略规划,以网络技术和电子商务为业务发展平台,为客户提供以银行业务为主,辐射保险、证券、基金等金融超市式的服务。同时,银行要转变经营理念,借助于现代信息技术,重新设计其管理模式和业务流程,推行作业成本制度,在业务流程、经验策略及管理水平等方面进行创新,重新整合资源,以此来提高银行绩效,增强自身竞争力。

4.结论

通过对我国银行业的SCP分析,我们发现:目前我国银行业仍处于垄断型的市场结构,银行业的竞争性行为较之前有所加剧,但银行业的绩效仍有待提高。

为实现我国银行业的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首先要继续深化我国银行业准入制度的改革,在扩大对外开放的同时,尽快取消和放宽对民营资本的限制和歧视政策,鼓励和支持中小商业银行、地方性金融机构的发展,逐步打破国有商业银行的垄断地位,早日形成一个富有活力和充满竞争的银行业市场结构。其次要继续加强和完善对我国商业银行日常经营行为的监管,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努力构建一个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最后,应不断探索适合中国银行业的绩效考核体系,推动

银行业在提升内部效率的同时,注重外部效率的提升。

5.参考文献

[1]方莹,严太华,中国银行业市场结构的实证分析与综合评价[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5(3)

[2]刘伟,黄桂田,中国银行业改革的侧重点:产权结构还是市场结构[J].经济研究,2009(8)

[3]于良春,鞠源,垄断与竞争:中国银行业的改革和发展[J].经济研究,2005(8)

[4]刘伟,黄桂田,银行业的集中、竞争与绩效[J].经济研究,2010(11)

[5]胡俊华,中国银行业规模经济的实证研究[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9(5)

[6]徐传谌,郑贵延,齐树天.我国商业银行规模经济问题与金融政策策略透析[J].经济研究,2010(10)

[7]郑鸣,张燕,中国银行业效率的实证研究[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6)

[8]王晨波,何以重生企业急需解决融资难,中国金融网

[9]范文燕,刘宗华,论融资结构与治理结构的关系[J],财经科学,2009(6)

[10]刘菊喜,国有商业银行走向棍业经营的途径[J],农村金融研究,2008(9)


相关内容

  • 新产业组织理论及其新发展
  •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4年第2期 经济管理 新产业组织理论及其新发展 余东华 YUDong-hua (山东大学 济南 250100) NewIndustrialOrganizationandItsNewDevelopment [摘 要]20世纪70年代,由于自身的理论缺陷,传统产业组织理论及SCP范 ...

  • 产业经济学课程论文
  • 本科生课程论文 论文题目:基于SCP范式我国房地产业组织分析 学 院: 学 系: 专 业: 课程名称: 学生姓名: 学 号: 指导教师: 年 月 日 目 录 摘 要 ................................................................... ...

  • 产业组织理论综述
  • 目录 (一)哈佛学派与SCP范式 ......................................................................... 2 (二)芝加哥学派的效率观点 ........................................... ...

  • 西方产业组织学最新研究方法综述
  • (双月刊)2008年第4期(总第35期) 综述 □(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河南开封 475001) 摘要:西方产业组织学作为现代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其稳定的分 析框架和研究方法.本文从研究方法角度对其进行了梳理,分析了推理学派与 实证学派各自研究方法的最新进展,研究表明:在推 ...

  • 产业经济学发展史
  • 产业经济学发展史 一.什么是产业经济学 产业经济学是从经济学的视角,运用经济学研究方法,探讨产业经济活动的内在规律性.产业经济学在西方主要是指产业组织理论,其研究主要围绕企业.行业与市场.主要是为了解决所谓的"马歇尔冲突"的难题,即产业内企业的规模经济效应与企业之间的竞争活力的冲 ...

  • 交易成本理论11
  • 交易成本理论 交易成本理论(Transaction Cost Theory),也称交易费用理论 交易成本理论概述 交易成本理论是用比较制度分析方法研究经济组织制度的理论.它是英国经济学家罗纳德·哈里·科斯(R·H·Coase)1937年在其重要论文"论企业的性质"中提出来的.它的 ...

  • 现代产业组织理论发展史简述
  • 一.产业组织研究的理论渊源 (1)产业组织理论的萌芽.至19世纪60年代,西欧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逐渐发展到顶点,并开始进入垄断资本主义过渡的阶段.这时,当英国著名经济学家A·马歇尔在研究分工与合作.大规模生产及企业的经营管理.企业形态等问题时,触及了"规模经济"现象.他在< ...

  • 行业分析方法
  • 行业研究方法:分类.外部环境.SCP 红榕创投 张赟 内容提要 •行业分类 –业务 –行业生命周期–周期性 •外部环境分析 –PEST •SCP分析 –结构–行为–绩效 行业分类:提示行业的基本特征 •基本分类:行业组群 –金融类:银行.证券.保险.房地产–通讯类:通信设备.信息服务.电子期间–大宗 ...

  • 市场竞争对公司业绩的影响机制
  • 马 骅 < 光明日报 >( 2013年01月04日   11 版) 公司业绩的最大化是所有营利性商业组织所追求的目标,也是众多经济.管理和市场营销等学科领域研究的重中之重.我国近几十年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使得许多行业进入了真正市场化的激烈竞争之中,方方面面的因素都在影响着一个公司的经营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