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丹 演讲稿(干部科整理)

于丹趣品竹林七贤

(根据录音整理,2012年12月8日,修武县文化艺术中心)

尊敬的王书记、各位领导,修武的各位朋友:

谢谢大家!谢谢你们给我这个机会,让我能够跟大家结缘,有这个机会在此聊一聊竹林七贤。

最早来到焦作的时候,这个地方有名山秀水,这个地方还有淳厚的人文,这个地方有我很多很要好的朋友,那么我对这个地方的文化,发自内心的有一种崇敬,有一种深深寻觅的眷恋。其实我没有太大的资格在这里谈文化,我到这里来,是用我的全身心去感受一段文化,就像刚才王书记说的那样,从三千多年前,宁邑这个地方易名为修武,所以崇德而修武,这成为此地的一种风尚,这里到今天仍然是安宁之意,但是这个地方对于德性、对于功业的这种修炼,也绵延不断成为古风。那么在这个地方,其实更著名的就是竹林七贤。

竹林七贤在中国历史上,它既是一个轻诞、放任、性情豪迈的代表,同时,它也是千古不解的一个谜团。因为他们生于一个真正的乱世,在那个时候,他们有过什么样的苦闷?他们有过什么样的梦想,他们的梦想经过了什么样的幻灭?而在幻灭中,他们怎么样建起了千古不朽的名望?这一切,对于我们来讲,其实仍然是一个谜团。竹林七贤,其实一直是我所心仪的人物,因为他们的那个时代铸就了这样不同凡响,在中国历史上永远不能被替代的几个人。有的时候,其实,想一想我很羡慕修武的这些朋友们,因为你们离他们如此之近呢!你们真到山林之中,还能够行步由径,走到山林穷尽处,去摹想当年阮籍的穷途之哭么,他的心里到底有什么样难言的苦闷,走到终于不能走的地方,下了他的小车,俯地恸哭,其实从王羲之的时候已经开始不理解他了,说岂效阮籍穷途之哭,真的有走不通的路么?那山林穷尽处,幻灭了他什么样的梦想呢?在这里,我们还能够

寻寻觅觅,看见嵇中散当年打铁的地方,还能看见嵇琴阮啸他们两个人配合在一起。嵇康弹着琴,阮籍长啸的那点长风吗?当嵇康“手挥五弦,目送归鸿。俯仰自得,游心太玄”的那一刻。他的心中到底有什么样古往今来的天地精神呢?他们都是崇尚老庄的人,庄子那一句“独与天地精神共往来”,在嵇康“手挥五弦”的时候,是不是真的来到过他的生命里,嵇中散,《世说新语》上记载这个人“轩轩如朝霞举,肃肃如松下风”,这是何等的伟丈夫啊!你想想,朝霞一样的气象从他的眉宇之间升腾,他行为洒落,如同清风流于松柏之下,这样的一个人,身长九尺,性情刚烈,满腹经纶,但是他拒绝和司马氏家族的合作,所以到39岁临刑东市,就被处死了,他这么短暂的生命中,还有多少未解的秘密?那么一位一位的数下来,刘伶这样的一位醉侯,他的大醉酩酊之中,不肯醒来,到底有什么样的理由。他以天地宇宙作为他的屋宇,他以他的房屋作为他的衣裤,他那样的放任,甚至近乎荒诞,他出门的时候,驾着一个小小的路车,后面让仆人提着一把铁锹,一路喝酒,号称我喝到哪里醉死了,随地就把我埋掉,按照史书的推断,你看看嵇康是身长九尺的伟丈夫,但刘伶呢,也就是今天的一米四几,连一米五都不到,别人要打他,他都说你看看我这一身鸡肋,有地方安顿你老兄的拳头吗?这样一个自嘲的人,但是他的生命里头,那点苦恼,那是千古的美酒浇不灭的,所以他要敬天告地,告诉大家“天生刘伶,以酒为名,一饮一壶,五斗解酲”,喝酒喝病了,还得靠酒来解呀,这样一个人,后来一直被陆游所羡慕,叫“死慕刘伶,醉赠酒侯”,他说,我就希望,到我死的时候,也可以像刘伶这样,叫做一个醉侯。一个人最后的封侯,不是以他的功勋,而是以他的酣然陶醉。刘伶醉掉的是什么样的心事呢?还有,评价最复杂的人,也是他们里面最长寿者,山涛。山涛到底是什么样的人,从看见司马懿当年与曹魏最后的皇帝曹爽争位,他就抑郁归隐,但是40岁他又出仕,他那么不情不愿地去帮了司马家族,他帮助了司马师、司马昭父子,直到司马昭的儿子司马炎立帝,是他提议让司马炎

为太子的,他的心中真的情愿么,为什么他自己出来做高官,同时他还要推荐他的朋友嵇康呢,这件事情招来了嵇康跟他的绝交书,昭告天下的《与山巨源绝交书》,我们今天所说的“道不同,不相与谋”,就来自于这封绝交信,绝交信一出,嵇康赢得了千古伟丈夫的美名,但丢掉了性命,山巨源丢掉了他的人格,他隐忍苟活,他是竹林七贤中活得最久的人,只有他,78岁,得终天年。想想,78岁,正好是嵇康年龄的两倍,大家对他评价那么复杂,但是知道么,为什么嵇中散临刑东市的时候,那样洒洒落落,一派潇洒,索琴过来,弹一曲《广陵散》,感慨说“袁孝尼一直想学这个曲子,吾靳固不与”,我一直固执地不肯教他,我以为来日方长,没有想到,我这一走,《广陵散》于今绝矣,我的生命死不足惜,但是我把好曲子带走了,这是点生命的遗憾吧,今天所有人传为美谈的都是《广陵散》于今绝矣,传为美谈的都是嵇康这样的一种潇洒磊落、从容慷慨的就义之举,但是大家知道么,他心中千回百转放不下的还有他的儿女,他死的时候尚不足40岁,他的儿女都小,儿子嵇绍托给谁才能活下来,想一想当年的孔融,孔北海,那是孔子自己家的嫡系的世孙,死的时候孩子都说“覆巢之下,安有完卵”,两个孩子是跟他一起被杀的,那么嵇康的孩子又怎么办呢,嵇康临终有一个秘密,其实,这个秘密远远不如《与山巨源绝交书》被大家知道的那么广泛,就是嵇康说过一句话,叫做“巨源在,汝不孤矣”。只要山巨源还在,你就不会孤单,他把自己的孩子,恰恰托付给了在朝为官的山涛,山涛老泪纵横,接过嵇绍,二十年后,是他抚养大的嵇绍做到秘书丞,又做到高官,大家知道中国的君子之交啊,有多少惊心动魄的秘密啊,山涛被嵇康在天下人面前如此的辱骂,《与山巨源绝交书》到今天进大学中文系的都会读到,一篇美文,酣畅淋漓,性情刚烈,但是谁知道,山涛忍受了什么,山涛又用他的生命承诺了什么,这是竹林七贤真正的秘密,这在那些美酒酣畅背后,那些用生命书写的秘密,我们今天都真的懂得么?还有向秀,其实,在大家的眼里,相比于前几个人,向秀是一个碌

碌无为的人,他甚至不像山涛那样出去做官,他也不像王戎那样出去做官,他会什么呢,他隐忍的又是什么呢,在他的好朋友嵇康和吕安被杀之后,又路过故人的宅子,写下了古今不朽的《思旧赋》,其实,他怀的是什么样的人,他看着那样的地方,想起当年风采绝伦的那样的才华横溢的嵇康,到现在,已经归于土灰,他觉得年华不久,人在流光中俯今追昔,那样的一种亘古的悲怆,就在他的《思旧赋》里面,向秀于是归于书斋,他做了学术历史上非常经典的《庄子注》,他回去注老庄了,因为他的朋友嵇康活着的时候,曾经放言“薄汤武而非周孔”,也就是说,汤武之道,周孔之说,他是鄙夷的,他是不屑的,那么他崇尚的是什么呢,他崇尚的是任性天真,崇尚的是性情的放达,所以他尚老庄,他是崇尚庄子的,那么向秀回去,一字一字注了《庄子》,所以在学术史上,向秀是个了不起的人。每一个人都有他建功立业的方式,嵇康来的最痛快,他活着的时候,他是一个铁匠,铛铛的打铁,他是一个才华盖世的人,他的性格从来都像他打的铁一样,千锤百炼,宁折不弯,可以说,他用他最短暂和激烈的生命铺天盖地,写了一场行为艺术,但是,还有人活得比他隐忍,像向秀这种,一直被人认为无所作为的人,活得隐忍,但是在《庄子注》的字里行间中,你都能懂得,他那些浓得化不开的心事,再往下排还有王戎,王戎是一个出来做官的人,那是一个才学过人、谈吐幽默诙谐的人,但是其实,在这七个人中,大家认为人品王戎最为下,为什么呢?因为别人是不得已出仕,而他是真的甘心认同于仕途,那么还有辈份最小的阮咸,可以说阮家是个有意思的家族,曹操曾经喜欢一个文人,他为了逼着这个文人出来做官,求爷爷告奶奶,一次一次软磨硬泡,如同刘备的三顾茅庐去求这个人,但这个人就是不出来,曹操那样的一种“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也没有打动他,曹操的那种“月明星稀,乌鹊南飞”,他的那种内心的求贤若渴,怎么都打动不了他,最后曹操急了,文的不行来武的,他一把火把他隐遁的山林给烧了个精光,他料想没有当年介子推的那种勇气,他总不能抱着老母烧死

在山中吧,还行,一把火烧干净了山林,这个人下来了,做了他的书记官,曹操高兴地说:“书记翩翩,致足乐也”。你这样一个风采翩翩的人,你到我的身边,那就像曹操自己写的“越陌度阡,枉用相存”,那样的一种“你到我这来吧,我这么求你,你来跟我一起共济天下吧”,而这个人的文章,是即使在马上,从来他写出的文章,别人删不了一个字,也加不了一个字,有一次曹操要公文,他正在马上,以马为案,立等可待,啪啪啪在马上修书递下来,别人再看,还是加不了一个字,也减不了一个字,这个书记官就是阮瑀,阮瑀是谁呢,他就是阮籍的父亲,所以竹林七贤中,被认为成就最高的阮籍,有着这样的家世,而阮籍的侄子,和他同列竹林七贤,就是最后一位的阮咸,所以阮家很有意思,当时的名士,所以,今天我跟王书记聊天的时候,书记还在说,让我们修武人自己对这些人感点兴趣,说实在的,还不要说这(竹林)七贤的故事,就是阮家的故事,你整个疏理下来,那是一个多么有意思的家族啊,这个家族藏着多少秘密,他们家族有一个特点,就是放任、荒诞,他们每一代都有很多荒唐故事,这个阮咸尤其荒唐,跟他的叔叔阮籍一样,好乐器,所以大家知道吗,中国的民乐中,现在有乐器叫大阮小阮,大小阮既是称人,称阮籍和阮咸,其实也是乐器,大小阮就是阮咸发明的,阮咸这个人的荒诞,可以到什么份上呢。杖头钱,把钱挑在他的拐杖上,走到任何地方,啪,扔下钱来,无非喝酒,永远是酩酊大醉,甚至在自己的家里,母亲发丧的时候,看上一个鲜卑的婢女,他可以一路去追,把这个女孩子娶回家,这个女孩子真的最后给他生了儿子,所有的这些行为,大家认为多么荒诞啊,但是在阮家是习以为常,阮籍不也一样么,也是在自己的母亲发丧的时候,偏偏他要去吃酒席,吃到大醉酩酊,痛不欲生,而别人来吊丧,嵇喜来了,他不喜欢这个人,认为这个人没有风骨,所以呢,他就给他白眼看,嵇喜走了,他的弟弟来了,他的亲弟弟,是阮籍那么心仪的一个人,他毕生的好友,所以他顿时青眼相向,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青白眼,看不上的给你白眼,看得上的再

给你黑眼珠,那么他青眼相向的,嵇喜的这个弟弟是谁呢?嵇喜的弟弟,就是嵇康,所以其实,这几个家族之间,有着多么深的渊源啊,有着多少的故事啊。我们一一的历数他们的生命传奇,嵇康,阮籍,刘伶,山涛,王戎,阮咸,一个一个的你数下来,还有那个一直闻笛思旧的向秀,他们哪个人,不是中怀恻隐,百转千回呢。

我们今天去回望竹林七贤,他们的心事蹉跎,有的时候并不甚明白,那是因为他们的乱世,我们今天去读他们的作品,大家最熟悉的应该就是阮籍的作品,阮籍著名的《咏怀》八十二首,一个题目写了八十二首诗,大家会说,他怎么不换换题目啊,难道他就会这一个题啊,这个题只有两个字,咏怀,我歌咏一下我自己的怀抱心情,可以吧,我不论世事,我不臧否人物,我不评点是非,我歌咏我的情怀,可以吧,所以《咏怀》这八十二首说的是什么,谁真的知道,我们今天翻开《咏怀》第一首,深夜不寐,“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人辗转反侧,深夜不眠,坐起来干什么呢?弹名琴,把自己的琴拿过来弹琴,这一刻,眼前能看见什么?“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只有清冷的月光,透过薄薄的窗纱,打在自己的床上,而清风入怀,吹开衣襟,衣襟可以打开,但心事没有驱散。就在这样一种清寒的视觉中,他听见了什么样的声音,“孤鸿嚎外野,翔鸟鸣北林”,听见孤鸿断雁深夜还在郊野上一声一声的嚎啕,隐隐听见飞翔的宿鸟穿过了山林,值此一刻啊,一个人的内心到底想说什么,“徘徊江河涧,忧思独伤心”。一个人的这种忧思,一个人这样的徘徊,他徘徊来徘徊去,谁知道他到底是什么心事啊,只落得三个字“独伤心”,一个人的忧思不断,缠绵于心,但是他说明白了么,他没有说,他什么都没有说,这是《咏怀》的第一首,那样的一种徘徊,可见忧思伤心,谁能明白呢?这就是他们的不可言说,但是如鲠在喉,他又不得不言说。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说我年轻的时候读向秀的《思旧赋》,没有读懂,因为他刚开了个头,就收尾了,他到底在怀念嵇康什么呢?鲁迅先生说:

“等我年龄大了以后,我终于读懂了,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年龄大了以后,看惯了世事的坎坷蹉跎,才知道人在乱世之中有多少生命的困顿,甚至是忧伤都不可恸哭,不可言说,这就是阮籍为什么常常选择沉醉,你以为他的红尘陶醉是一件欢畅的事吗?他是在酒中隐遁了一场红尘心事,最深的心事都埋在他的酒里,你以为他愿意天天醉啊,他遇到的都是什么事啊,司马昭提亲,提亲的人是谁呢?就是后来成为了第一个自立为皇帝的,西晋创世的皇帝,晋武帝司马炎,给司马炎提亲的对象就是阮籍的女儿,司马昭就是看重了阮籍的女儿,说白了是看重了阮籍这样的名士,跟他联姻,去提高他的正统位臵,因为曹魏的政权,司马氏是从国师、国相出来,大家都知道,空城计的司马懿,司马懿的儿子是司马师、司马昭,司马昭的儿子是司马炎,这是名不正言不顺的,辅臣篡权,算怎么回事呢?所以他需要正统的名士来提高他的门望,所以他给他的儿子,立为太子的司马炎提亲,就一定要去阮家,一定要找当时的名流,阮籍能怎么样,答应这门亲事吗?于心不甘,不答应这门亲事吗?看看嵇康,那样名望的中散大夫,不是39岁就被杀了么?硬扛还是这个下场啊,阮籍唯一的选择,在妥协与逃逸之间,他只能选择沉醉,所以提亲的人一看,醉了,说不成事了,走了,第二天来,啊,又醉了,又走了,第三天来,……阮籍醉了多少天?大醉60日,一个人醉两个月,你以为那个滋味好受么?在那样的一个时代里,这就是阮籍活下来的方式,一个人坚守着他内心的操守,不妥协,但是又要保命,你让他还能怎么做呢?所以,这就是正史年间,正史的年号其实并不长,大概从公元240年到公元249年,而竹林七贤被称为中国文学历史上正史文学的代表人物,他们就生活在这样一个时代,但是总是喝醉是不行的,后来司马昭要加封,然后找一帮文臣武士,推举他,他自己假意推辞,哎呀,我不行啊,我不能加封啊,但不加封离他们整个立为皇族就又差了一步,所以怎么办呢?得有人给他写这个文表啊,劝他加封啊,大家想,谁最德高望重,谁昭告天下能有这个说服力,找阮籍去,阮

籍又推醉,躲呀,自己家不能待,跑到好朋友家,是谁呢,袁孝尼,到袁孝尼家去装醉,这个袁孝尼就是嵇康临死时候说,他要学广陵散,我没教他。最后阮籍这回推醉是推不了了,从袁孝尼家被请出来,终于写了这个书表,让司马昭加封,从而司马昭能够立太子炎,最后司马炎成为晋武帝,这件事情,阮籍认为是他生命里的污点,他是不甘心的,所以大醉也不是都能躲得过的,大家都知道魏晋人好酒,但是他们好的酒有很多是不情愿的酒,什么是酒啊,大家翻一翻,许慎的《说文解字》这本书很早啊,成于公元100年,东汉时候的《说文解字》,他解释这个酒字,不是按照它的象形,说大家老说这是个酒缸,他是按照音转,他说从转音上来讲,“酒者,就也,所以就人性之善恶也”。他说酒这个字,通音通“迁就”的“就”,说喝酒这个事是个迁就性情的事,看人性之善恶,一个人要是善良,酒可以喝得意气风发,可以喝得豪迈爽朗,可以喝得“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但是一个人要是阴险狡诈,酒可以喝得充满了诡计,充满了谄媚。我们知道还有一种最坏的酒,叫鸩酒,用来毒杀别人的酒,那也是一种酒,魏晋人好酒,在魏晋的酒里,你能看见古今沧桑,人性的前世今生,寻寻觅觅,都酝酿在酒里,他们曾经以酒为隐,他们曾经以山林为隐,他们曾经以琴声为隐,他们隐遁了那么多地方,他们避不开这一场红尘。其实这是竹林七贤的故事,就像刚刚马东说,说他跟我一说竹林七贤,我就答应了,我从小就很喜欢竹林七贤,我喜欢他们,是喜欢他们的翩翩风采,那个时候,一看《世说新语》形容嵇康这个人的丰神朗秀,说这个人醒的时候,清醒的时候“岩岩如孤松之独立”,醉了的时候,“傀俄若玉山之将崩”。哎呀,心仪他们的风采呀,魏晋人服五石散,把紫云英、白云英,就是我们今天不能吃的五种石头,他们都给弄在一起,然后服五石散,然后宽袍广袖,去山林中发散,那个时候觉得,什么叫魏晋风度,就是这样倜傥风流,卓尔不群的一批人,但是等我也长大的时候,才明白,在这些貌似荒诞不经的行为背后,隐匿着多么深的痛苦啊,他们表面看起来是最超然出世的一

批人,但是他们的心中有着醉深入世的情结,他们表面看起来是清谈玄学的一批人,但其实他们的生命中有着激荡的刚烈,他们这些人,看起来徘徊在仕隐之间,但其实他们是仕隐两失,做官也做不成,隐居也没有一个真隐得下去,他们看起来是长年酩酊大醉的人,但其实他们是把酒喝得最清醒的人,他们看起来文采飞扬,但其实他们何尝不想武功济世,他们这些人,是被那一个时代所塑造的永远不可复制的一个群体,他们不仅仅作为一个文学的群体存在,他们是中国人的精神样本。

我们就从他们说开去,大家看看,魏晋南北朝,这个名称在中国历史上意味着什么,我想在座的各位朋友,大家都是熟知中国历史的,但是再熟悉中国历史的人,其实说到这个时代,除非是专业的研究者,也没有几个人能把它说的明明白白,这个时代并不太长,这是中国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混乱的时代,从公元220年这个魏统一整个的中国,到公元589年,隋朝的建立,这中间大概360年,交替了三十几个王朝和政权,首先是曹魏政权,因为经历了刘备这个刘姓汉家政权的禅让,所以他们的立朝,曹魏还被认为是正统的,曹魏之后是谁呢,就是西晋的司马炎,我们刚才说司马炎自封成为了晋武帝,晋武帝之后,就是我们历史课本上的“八王之乱”,这个乱世之后,在南方世族中,江南籍的大户司马睿,建立了东晋,而东晋往下,是刘裕在420年建立了宋,刘宋,宋齐梁陈,这在南方形成了南朝,再回到北方,北方进入了五胡乱华的时代,我们所知道的匈奴、鲜卑、羯、氐、羌,五胡乱华,建立了十六国呀,五胡十六国是多混乱的时代啊,所以北方从北魏到西魏、到东魏、到北齐、到北周,然后由北周大将杨坚在581年建隋,在589年灭掉宋齐梁陈最后一个王朝陈,而建立一统天下的隋朝,我只能说个大概的脉络,这中间太乱了,那么就在这360年间,三十几个政权更迭着,余秋雨先生曾经感慨魏晋南北朝,他有一个暂短的评价,叫做“一个真正混乱的时代”。这真是中国历史上的乱世啊,但是大家会发现,一个特点就是在大汉在大唐,在我们这个民族意气飞扬、

风发扬立的时代,人的好多功能是趋同的,无非是建功立业,文人就是用浩浩荡荡的诗词歌赋讴歌盛世,武将“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就出去打仗了,所以你想想,在一个治世中,往往只有两个大的这样的诗派,一个就是这种边塞诗派,出去能够征杀去驰聘去弯弓守土,另一个田园山水,去留恋自然,去赞美山水,那个时候不会有竹林七贤的,竹林七贤一定出在痛苦的时代,所以我们今天去看竹林七贤,它是在魏晋整个乱世中,短短正史年间一份不可复制的中国人的精神样本。

我们今天去读他们的故事,如果大家有兴趣可以读读《世说新语》,刘义庆写的《世说新语》,这一直是我从小翻的闲书,特别喜欢,这上面写的这些人的故事,这些人的风采,这些人的痛苦和这些人的哀伤。这些人到底都有什么样的怀抱和寄托呢,去翻一翻,我觉得修武人应该懂得竹林七贤的内心,因为他们的内心对于这份江山,对于这种历史是有眷恋的,但是他们发挥不出来,所以他们就去找了好多寄托,你们可以找到几把钥匙,打开他们的心灵,一把钥匙就是酒,因为这个时候人都喝酒,但是有些人喝的沉醉,有些人喝的清醒,有些人喝的酣畅,有些人喝的悲伤,在酒里面,到底酝酿了什么心情。这些酒里面其实有他们不愿意醒来的那份寄托,(你)像刘伶这样的人,这个人从活下来一直到死,其实活的岁数并不大,他们除了山涛活到了78岁,那么,当然嵇康死于非命39岁,剩下的人都在五十几岁六十几岁,像阮籍这样的人,也就五十出头,活的都不长。其实他们不想活的长吗?死的最早的嵇康,有一个名篇的文章传世,就叫《养生论》,它是论养生的,他说人不能光去服这个五石散,人还要嚼灵芝,还要饮甘泉,要适当的骑马射箭,要去山林间运动,他是一个多么热爱生命的人啊,以他那样的丰神朗秀、伟岸的一个仪态,他多希望在这个世界上多活一些年哪,但是他们能用这样的养生去对抗政治吗?他们不行,所以他们放浪形骸,他们经常沉醉,他们沉醉之后就俯地恸哭,所以去读读他们的酒,就明白了在酒里面醉后会有人与人之间什么样的心意

相许?中国人是有酒文化的,那么就在这个魏晋,我们再往下看,看看竹林七贤的时代过去,他们是西晋的时候,是司马炎的时候,再接下来不就是东晋了么,就是江南氏族还是司马氏司马睿建的东晋,时代离得很近,但是东晋时候,人在酒里面,已经有了更深的意气相交,东晋,大家都知道,大诗人陶渊明,他已经不像竹林七贤这样需要遥远的山林,他只需要自己家的小院就够了,他也在竹林七贤身上明白了,没有一处山林真正可以安顿生命,所以陶渊明潇洒地写出来,“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说我就在人间繁杂之境,我结庐造个小房子。而无车马喧。我一点也听不见车水马龙的喧喧嚷嚷,问君何能尔,你问我为什么能做到吗?我告诉你五个字“心远地自偏”。一个人不是离红尘物理空间要有多远,而是你的心事要远,没有那么多的功利追逐,没有那么深的纠缠和一种真正的禁锢。你离远了,你的地方就显得偏了,所以陶渊明看到了,在竹林七贤的时候,他们想建功立业,他们也想有所作为,他们想要的太多,最后他们连生命都不保,所以陶渊明就来了个真个不要。后来朱熹、苏东坡多次都说“别人说不要,是嘴上做做样子的,而历史上真的不要的就一个人,就是陶渊明,他真不要,甚至连自己家的名份都不要了。他的祖上大司马陶侃,是他的祖父,到他的父亲陶茂,都是做官的。但是他写的自传什么呀,谁都不提,自传说“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祥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应号五柳先生”,说天地之间有这么个人儿,不知道他姓甚名谁,他们家房子旁边有五颗柳树,这样吧,起个名儿,就叫他五柳先生,所以他自号五柳先生,连祖上的一切都不要了,这有点像刘伶写的《酒德颂》.“有大人先生者”有这么一个老先生,一天到晚就是喝酒,喝的天地须臾一瞬,万古长空,好像对他(来说)就是一个瞬间,他以天地作为他的门窗,他日月星辰都是他的门户,他在天地之间就一个使命,就是喝酒。从《大人先生传》到《五柳先生传》,你能看到这个精神脉络,人在学会放弃,放掉很多可以放下的东西,给生命一份轻盈,所以陶渊明写他那个

家。可穷了,“环堵萧然,不避风日”说他那个四面啊,不遮风不避雨,“短褐穿结,箪瓢屡空,自己短衣服补丁摞补丁,家里的粮食缸水缸经常都是空着的,所以他连喝酒都喝不成,他常著文章以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无非就是自己写个文章高兴,这么穷的人,他的酒哪来呢,其实当时有一个著名的故事叫白衣送酒,就是渡江老臣王导的曾孙子王弘,渡江是什么时候开始呢?就是从西晋到东晋,渡江老臣王导,他的曾孙子王弘在东晋做高官,心仪陶渊明,觉得陶渊明这么样一个名士,这么好的德行操守,喝不上酒,那么我得给他送点酒,但是,他有一份敬畏谦卑之心。连给人家送礼都不敢轻易去,因为他们怕伤了陶渊明的尊严,他想,我怎么敢给人家名士送酒呢?于是呢,他就千回百转的去托人找人,找了一个他也熟跟陶渊明也熟的人,叫庞通之,说你呀,想办法打听陶渊明哪天出门,陶不爱出门,你看他《归去来兮辞》,老写“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开,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他说我不出门,门虽设而常关,我们家有个大门但经常关着。园日涉以成趣,我们家的小园子,我天天溜达我也不嫌烦,所以他不出门,出个门挺费劲,庞通之要打听,要等,好容易打听有一天,他出门了,在他出门的必经之路上。庞通之找了个小亭子,自己在那喝酒,哎呀,终于看见陶渊明出来了,打招呼:哎,您出门啊?着急么?不忙的话,过来跟我一块喝喝酒啊,陶渊明不知道为什么就过来了,两人喝酒,王弘已经换上了百姓的布衣,在旁边等了好久了,在那等啊,看着两个人酒酣而热,又装着路过,庞通之叫他,我又遇到熟人了,问陶渊明,你介意吗,不介意的话我把他也请过来,咱们三一块喝酒啊,陶渊明说来吧,王弘这才自自然然进来喝酒,喝着酒看陶渊明穿的那个鞋呀,脚趾头都露出来了,他问他:我能给你做双鞋吗?陶渊明完全不以为然,就是觉得没什么啊,这陌生人要给鞋,好吧,把那个穿着破鞋的脚抬起来,就让他量尺寸,王弘又问他,你看我们家又没什么别的东西,就是这酒喝不完,你看我能给你送点酒吗?陶渊明说送酒吧,所以这是历史上著名的

“白衣送酒”,有时候我在想,我们今天,各种酒啊,都很多,我们的杯中有红酒,有白酒,有黄酒,酒喝得都价值不菲,但是酒里头有这份敬意么?我们今天要么就是下属给上级送酒,喝求人的酒,要么就是上级好像很豪爽赐给下属酒,下属还得感恩戴德,我们现在还能有王弘给陶渊明送酒的这份小心翼翼吗?怕伤了人家的尊严,要送上心中的敬意,给一个无官无职而只有气节的人去送点酒,送的如此的谦恭,这就是那个时代,那是一个乱世,但是在乱世里面仍然有人的操守,那个时候政治很黑暗,但是那个时候人格很光明,其实我们今天看历史,去透过一个时代,去看那些生命轨迹,去看那些光耀千古的人格,怎么样影响了我们,所以这是酒。

大家还可以再看一把钥匙,就是琴,琴也是个有意思的东西,因为从嵇康就精通音律,要不然他怎么能老是“手挥五弦,目送归鸿”呢,其实《长清》《短清》这些都是他创作出来的,那么他临终的时候。最大的遗憾,不是自己生命的终结,而是《广陵散》于今绝矣,在琴声中有他多少怀抱啊,这个风气也在影响整个的魏晋,大家都知道后来的一个大户王羲之,江南氏族王羲之,我们今天只把他当做一个书法家来看,不对的,我们真正去看看《兰亭集序》写出来天地之间的一觞一咏,来看生命的那种转瞬即逝的感慨,王家那是什么样的一种家世家教,“旧时王谢堂前燕”。王家就是王羲之,谢家就是谢安,王家这样的大家族,他们琴棋书画,都修为的很好,所以那个时候的知识分子,是本着孔子所说的,一个人在世上安身立命啊,要从仁义道德开始,“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义”这四个境界都要做到,志于道,有志气于天地大道,据于德,以自己的德行操守作为依据,依于仁,依托于仁爱去跟人打交道来往,游于义,还要有充分的艺术造诣让自己心游万仞,我们今天想想这种人格,我们在很大的程度上能够做到,所以王谢大族都是游于义。他的孩子们,著名的大书法家王徽之、王献之这兄弟俩,其实都精通琴艺,到兄弟俩晚年的时候《世说新语》就是《世说新语》上记载“子由子敬俱病笃,王子由就是王徽之的字,

王子敬就是王献之的字,俱病笃,哥俩都病意深沉了,都老了,很长时间弟弟没去看哥哥,王徽之有一天抱病起来,神情洒落,云淡风清的跟家里人说,备车马,我去给弟弟吊丧吧,我们到他府上,我去送送他吧,人们大惊,因为他弟弟真的去世了,没人告诉他,其实王徽之知道,以他家这样的家世,弟弟就算是抱病不起,都会坐着马车来向哥哥问安的,这么长时间没来,不符他的家风。一定是弟弟先走了,所以家里人想他病成这样还能受刺激吗?但是他已经知道了,你不能拦着他 ,不让他去啊,所以就战战兢兢地送他过去,真的到了王献之的府上,一看弟弟走了,进去到灵堂致哀,一切坦然自若,大家就想,怎么这么强的定力啊,他内心不怆痛吗?绕过厅堂,走进弟弟的卧室,搬出他的琴来,他真是想最后在琴声上寄托他的怀抱和他弟弟的魂魄,做一场心意的交流,那种意在高山,意在流水,千古之音,魂魄相通,都在七弦琴上,所以他把琴摆再眼前,调教琴弦,一调琴弦不准,再调,琴弦还是不准,反复调,发现琴弦怎么都调不准,王徽之啪的一下把琴摔在地上 喊了一声,“子敬子敬,人琴俱废”,哗,一口血喷出来,回去没多久他就去世了,也就是说他弟弟肉体生命消失的时候,他并没有那么深的悲怆,他觉得他的魂魄还在,而在琴弦调不准,他真的没法跟他沟通的时候,他才知道这叫人琴俱废,人真的走了,因为他的琴弦也不在了,这样的故事,我们今天能懂得吗,我们还能动心动容吗?我们还能够感觉到他们那份怀抱寄托吗?我们今天是活得多么务实的时代啊,说不好听一点,我们活得多么急功近利啊,我们看的都是眼前的物质,我们对于精神怀抱,琴弦上的寄托,我们还相信吗?

再说说陶渊明,陶渊明不解音律《南史*隐逸传》上说潜不解音律,陶潜,潜伏的潜,是他给自己取的名,他就是要潜于红尘之中,说他不解音律,而续素琴一张,不懂音律还弄个琴,叫素琴,朴素的素,素到什么份上呢?就是一根琴弦都没有,那说白了不就是段木头么?但是呢,他每每呼朋唤友,大家在一起喝酒的时候,到酣畅处,都要拿出素琴来,给大家

抚琴,说白了就是一个人大醉酩酊,抱着段木头,在那涕泗滂沱的痛哭,别人什么也听不着,而且他自己先喝高了,他请客老是自己先喝高了,然后抱着他的素琴轰朋友,说:“我醉欲眠卿且去”,我喝多了要睡觉,你们都走吧,这段故事表面看来文人隽狂而已,但你懂得无弦琴上有什么寄托吗,其实我们如果真的用心,总会会意的,几百年后,陶渊明的知音横空出世,就是大唐的李太白,李白写了一首诗:“陶令去彭泽,茫然太古心,大音自成曲,但奏无弦琴”。说的多好,大音自成曲,天地之间最大最美的音乐,都是天然成为曲子的,都在人心里,人心中要是有音律的跌宕,“但奏无弦琴”。他要琴弦何用?他就奏无弦琴,他的心事都可以流淌,但前提是你有这颗心呢,“陶令去彭泽,茫然太古心”,陶渊明扔下彭泽令那个印章的时候,对自己说: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招魂归来那一刻,他已经心皆茫然太古了,所以天籁自成,他可以奏无弦琴,这是知音啊。所以你看陶渊明轰朋友:我醉欲眠卿且去,就这么一句俗话,李太白给他改一字续一句写的多美啊,李白摹想当年,陶渊明跟朋友喝酒,两人一人一杯喝得嚎啕天真,像小孩一样,喝得满坡的花都开了。他说,“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你听着这样的句子,是不是像小孩写的儿歌,但接下来的两句是神来之笔,“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就是陶渊明的那句话,“我醉欲眠卿且去”,我现在有点困了,你先走吧,如果没喝够,没聊够呢,“明朝有意抱琴来”,就带着你的琴,明天再来吧,这就是李白的诗。李白的诗不难懂,轻浅而天真,关键是他的心跟古人相通,无论酒无论琴,在今天都是我们理解魏晋的钥匙,我们都可以理解这些人为什么,可以成为浩荡红尘乱世中真正不朽的高士,是因为他们的人格,他们有那么光明的人格,这份光明,用老子的话来讲,叫做“光而不耀”。有光明,但是不是光芒四射,不耀眼,光而不耀,就是有光但是不要光芒四射到晃了别人的眼睛,晃了别人的眼睛就不长久,比如嵇康,嵇康临死的时候,三千太学生俯地请命,要求司马氏留他一命,但还是把他杀了,

就是因为他的人格太耀眼了,所以你看像阮籍刘伶这些人,他们的人格有自己的操守,但光而不耀,已经不耀眼了,把那种外在的光明打做成内在的光泽,隐隐耀耀,但是他们终于传世了,到今天,我们还是传诵着它,就如同今天我们说起魏晋南北朝,很少有人能够说清王史的更迭,但我们会记住正史文学,我们会记住竹林七贤,杜甫说的好,“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那当年的那些人呢,很多王室的人,都没有了,但只有这些人不废江河万古流,李白说的更好,“屈平辞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和当年楚王的那种繁华来比,现在一切归于山丘,但是屈原的辞赋与日月同辉,可以留下来,所以真正在中国的文化历史上,政治的更迭都会过去,但文化是不朽的,只有这些以文人的生命铸就的精彩绝伦的文化,是我们内心真正的自信,为什么我们在今天提起文化强国要说,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我认为自觉是起点,就是我们内心要有觉醒,要懂得这些寂寞千古的灵魂,懂了他们你才会相信,相信是一种力量,人心有信我们再去做,才有今天的文化自强,强不是空着来的,我们今天可以说是个文化大国,但我们并不是一个文化强国,起码从世界的评价上来讲,我们还没那么强,一切从自觉开始。也许,熟读历史就能够了然当下,我们回到竹林七贤的那些,去看看那个浩荡的时代,在正史之前的年号,其实就是曹魏的年号,也就是建安!就在它之前那么短的时间里,我们知道建安风骨,当年是个什么样的时代,面对着那样的乱世,曹操:东临竭石,以观沧海,在北方,平定了袁氏兄弟的叛乱,到了北戴河边,一眼去看大海的时候,他看见的是什么呢?水河澹澹,山岛竦峙,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就在这样的水天一色中,他看见了万古的历史浩荡往来,他说,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我们今天看海,不奢侈了,做个飞机上三亚看海,普通老百姓也能去了,但是我们谁能在大海中,看见日月之行,看见星汉灿烂,古今的穿梭都在其中啊,这就是那个风发扬厉的时代,那个时候的人是有苦闷的,曹操的《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我们今天樽前还有美酒,但是我们没了这份慨当以慷,他的慷慨不是为自己,他是为了天下呀,“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这是他跟天下贤达说的话,你们的身影牵挂着我的心事,我就为你们沉吟至今,对着美酒,渴望你们,“天下归心”,那种“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今天我们读起来,还是怦然心动,所以我一直觉得,让中国的孩子多读读中国的诗歌 ,让中国人真正爱自己的历史,这份文化的自觉在心灵的起点是一种朴素的爱,大家都在喝酒,但是我们没了沧海横流,我们也没了日月当空,当年李太白问: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今人古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惟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那样的明月入怀,古今流荡,有吗,我们今天一喝拉菲,多少钱,一喝茅台,多少年,但是我们樽前有月光吗?我们能像张若虚那样发问吗?“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长江还在,但是明月还能入心吗,我们还能够在这样的月光下,在这样的山河中拥有那份深沉的情怀吗?这一切一切,我们回到修武,在我这里看得见我们这个横幅“建设文化修武,美丽修武,幸福修武,其实我们今天修的不只是武王时候的武功,我们要用文化完成一份心灵的修行”,我们还这里山川一份美丽,我们给这里人民一份幸福,而这一切,从爱这份山水,爱这里的人文,懂得他们的内心开始,千古明月还在,万古江山还在,只是我们今天太浮躁了,我们在一个过分物化的生活中,迷失了自己的心,竹林七贤还在,如果你愿意闭上眼睛,侧耳倾听,我相信嵇琴阮啸,你还能听见嵇康的《广陵散》,你也能听见阮籍在山林中的呼啸之声,当这些东西都入心的时候,我们也许对自己的生命就多了一份把握和懂得,所以修武是个修行之地,去懂得这些古圣先贤的心,去修炼自己的生命,我想,文化真的会给这里的山川带来美丽,真的会给这里的人民带来幸福,祝福修

武。谢谢大家!

现场问答:

1、(马东)问:于老师,您讲过《论语》心得,修武是孔子的问礼之处,您今天讲得是竹林七贤,好像孔子的思想和竹林七贤的形象、行为,是中国文化两个不同文化项目上的张扬。这两种思想同样作用在中国人身上,尤其是中国的士人身上。请您结合您自己的例子,这两种思想力量,作用在您身上,怎么能做到真正的内在的统一呢?

(于丹)答:其实,我们刚开始讲到了魏晋时期是真正的乱世,在乱世中人有很多的不得已,你说嵇康这样的人他不想有作为么?他不想长寿么?他为什么要写《养生论》呢?他为什么要坚持自我呢?他为什么在洛阳附近,他宁可打铁他都不去出仕呢?是因为他自己有操守。从这一点上来讲,虽然他是薄汤武、非周孔,他看不上孔子那一道,他是崇尚老庄的。其实,在中国文人的内心一直都是有操守和定力的。我来的路上还在跟马东说,中国的文人有一个好处,就是从孟子的时候提出,叫内圣外王,就是一个人内在先要做圣贤,念完书以后是要培养一个稳定的价值观系统。然后你才能够有机会去做官甚至去称王,这叫内圣外王。就是内在的价值观要稳定。所以你看,遇到一些治世的时候,一条独木桥是科举,独木桥的两端的两种人可以说,中国所有的官员都是得了志的文人,也可以说中国所有的文人都是落了魄的官员。所以这些人在精神操守上是一致的,这些人一旦得志,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一旦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所以他们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外在的境遇可以变化,内在的操守不转移。这用孟子的话来讲,什么是中国人所崇尚的大丈夫?叫做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此之谓大丈夫。它是一种多么恒定的价值观念。所以说,孔子的东西我小的时候并不喜欢,我小时候就喜欢老庄,因为我小时候就是一个特别任性的人,因为从小喜欢竹林七贤。我从十几岁看《世

说新语》,就是我刚才讲的这一个一个故事,是我从小就喜欢就熟的。我是长大了以后才开始喜欢孔子的东西,因为他有一种责任和担当。他的那种苟利国家生死以,一个知识分子为了国家的利益,那你的生死是可以臵之度外的。这就是后来林则徐为自己写的那副对联叫做“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一个文人,一个士阶层的知识分子,要有担当,怎么能够因为有祸害你就要逃避,因为有福利你就去追赶呢?所以这叫岂因祸福避趋之。那么这样的一种思想是我们所谓的正统思想,这种思想在大汉、在大唐、在宋代、在明代都是蔚为大观的。因为社会稳定,人有这个机会去兼济天下,所以他们就有这样的一个体系,这在中国知识分子心中是一块基石。那么再来说另外一方面,就是像竹林七贤这样的人,他们生逢在一个极端乱世,中国历史上没有过的、不可复制的乱世,让他们去干什么呢?他们只能去啸傲山林。但是他们本着中国的另一家思想,就是老庄。因为他们是崇尚老庄的,为什么向秀要去注《庄子》,就是因为庄子提出的独与天地精神共往来,找到了比社会坐标更恒久的坐标就是宇宙自然。所以他们在宇宙自然中找到了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样的一个体系。在山林之中,他们会让自己的生命有一种安顿。可以说,按儒家去活,让生命有一种进取,按道家去活,让生命有一种安顿。儒家给大家的是我们当空的红日,永远是圆满、光华、热烈、光明的;而道家给我们的就是天空的清风明月,中国的月亮,你们看,中国的月亮文化是什么呢?阴晴圆缺,变化不定。从月牙到满月,每天都是在变化的,如果太阳给我们进取心,那么月亮就给我们平常心。一阴一阳谓之道,这是《周易》上的话,什么是中国的大道就是阴阳平衡,所以有太阳就得有太阴,太阴就是月亮的学名。所以我们以儒家的精神在一个治世中发奋进取,同时从竹林七贤的身上去感悟道家的话,给我们的一种自然中的松弛、安顿和解脱。起码在他们的琴声中,在这种有游于意的环抱里,他们共有一种美丽。这就是宗白华先生,为什么称魏晋是一个晶莹美丽的时代,是晶莹剔透的。

所以我想在今天这个时代,儒道兼济,仍然能够给我们启发。说白了,你白天穿上职业装,你就做了儒家;晚上穿上休闲装,你就做了道家。你一方面有职业角色的发奋进取,另一方面,我们去懂得竹林七贤,也不失为一种生命陶冶,这两种文化相辅相成。我想它对我们今天每一个人还有作用。

2、(马东)问:有人问,现在社会没有隐士了么?您的观察,今天在座的有没有隐士?

(于丹)答:其实,古人有个说法,叫小隐隐于野,中隐隐于市,大隐更厉害隐于朝,在朝中做官的人也能当隐士。所以呢什么叫隐士,其实讲个例子,王维,大唐的王维。大家知道我们管李白叫诗仙,管杜甫叫诗圣,我们管王维叫诗佛。他是一个诗中隐士,而且心系佛法,王维这个人,你去看他做的官,他做到的是尚书右丞,右丞相这官职低么,不低啊。他白天上朝,他回到蓝田辋川以后就是一个静心焚香诵经的人。他是一个在朝可以为官,回来就隐居的人,所以,其实,朝与野在一个人的身上,有时候就是一种生活方式的转移而已。那今天有没有隐士?那就问大家,你自己舍得把手机关上么?关不了手机的人是当不了隐士的。其实,真正的隐士不见得有豪宅,现在老有人说我要有豪宅我才能隐居,其实你关了手机就是隐士。你只要自己的心能像陶渊明说的心远地自偏,你自己在心里头放下对这个世界上很多的索求,你能够放得下,那一刻你就成为红尘大隐了,当然,白天还得出来做事。可是呢,我们就在仕隐之间即完成自己一种心灵纯净的滋养,又能够真正出去承担大任,我想这是我们今天需要的生活方式。我们不需要那种逃避山林的纯隐士,但是我们也不需要那种积极于事功迷失自我的忙碌者。大家知道,中国人是讲究一颗心的,什么不如心没了的,这个字是忘记的“忘”,亡心为忘,一颗心逃逸了不在了为忘。但是心和亡还有一种组合方式,大家想想,“忄”一个亡,就是忙。也就说,忙着忙着,我们的心也是会丢的。所以,所谓的隐士,就是你关了

手机,听听琴,读读书,坐对山林的那么一刻,让自己的心还回得来。一天太阳升起的时候,在用心去为社会做事,这种是当代积极的隐士,我认为可以有。(马东 所以小隐隐于野,大隐隐于朝,真隐隐于心,这是最重要的。得记得那个酒瘾。)

3、(马东)问:刚才说到那个酒啊,有个朋友就在问,竹林七贤除了文采好,还好喝酒,为什么中国古代的文人都这么大酒瘾?

(于丹)答:我觉得这个要回到刚才我那个许慎的那个解释,叫酒者“就”也,所以就人性之善恶也。酒这个东西无非是就人的性情,你就看今天喝酒的人,高兴的人越喝越高兴,郁闷的人越喝越郁闷,这就叫借酒浇愁愁更愁。一个有心事、谗畏、要求人的人,他有时候越喝酒越喝出心底的卑微。一个心里上潇洒或者胸怀大志的人,越喝越喝出豪情。我从小的时候就记得杨子荣打虎上山,喝的那碗酒。今日痛饮庆功酒,壮志未酬誓不休,来日方长显身手,甘洒热血写春秋,那是我小时候受的英雄主义教育。那时候我还没上学呢,看那样板戏,我就觉得中国人喝酒喝的挺好。那时候英雄上山,还有那么深的使命的时候,人家还甘洒热血写春秋呢。我又看样板戏李玉和上刑场前,临刑还喝妈一碗酒呢。是吧。所以我觉得,中国人这酒里面是就人性善恶的。即使是在中国最极左的时代,样板戏里的英雄不是也喝酒么?所以,喝酒还不是竹林七贤的专利。可以说,在今天每个人可选择的酒品酒类太多了,问题是我们不能把自己喝成酒徒、酒鬼,我们要把自己喝成酒豪酒仙。我们的杯中还要有万古明月,喝完酒心里头还得有责任担当。这样的酒,我觉得今天还可以喝。

4、(马东)问:于老师,以您的视野,你觉得中国文化、中国文学当中,如果抹去了“酒”这个字,它的色彩会是什么景象?

(于丹)答:那就是一种过于清醒,过于稳健,那真是中国文化会丢掉一种气质,中国文化会丢掉一种幻想。实际上我们中国的文化本身就过于稳健,因为从孔子的传统开始,是不喜欢神话的。大家都知道:子不语

怪与怪神,所有的怪神和幻想,我们不像希腊文明,我们没有那么多的神话。中国人不崇尚神话传说,如果我们再不喝点酒,我们靠什么去挣脱这种大地的引力,还有一种向天空的飞扬呢?李太白说:人生飘忽百年内,且须酣畅万古情。人生不足百年,不就是凭这点酒去酣畅万古么?所以李白喝酒找出的依据说,天若不爱酒,天上应无酒星。地若不爱酒,人间应无酒泉。天地既爱酒,爱酒不愧天。三杯通大道, 一斗合自然。 所以中国的酒文化是中国文化中一种不可替代的豪放、浪漫,是中国文化本体里的一部分。(马东 听了于老师的话心里踏实多了,酒还是得接着喝。)你看看,很多人都是反对喝酒的,出来这么一个女人给喝酒找到了依据。可见刘伶说的也不全对,刘伶祭天告地的说:妇人之言,慎不可听。因为他老婆不让他喝酒。

5、(马东)问:这是一位修武的朋友,说竹林七贤为什么会选择云台山作为隐居、聚会之地?这对于我们今天去开发云台山旅游文化资源到底有什么样的启迪和作用?

(于丹)答:我想选择云台山,从客观上来讲,是离洛阳近。我昨天也是从洛阳过来的,开车那么快就到了。因为大家知道,西晋司马炎定都就定在了洛阳,所以那时候从地理上来讲就是离得近。当然这是客观的原因。从主观上来讲,我想是因为云台山这个地方,天时地利人和,她的那种人杰地灵,风水之美都凝聚在了一起。所以我在这里宁可用一种感性的方式去理解他们的选择。因为我自己也喜欢云台山,因为一个地方真正能够聚得住气的话,是这个地方它山高水长,但同时它又不失隽秀,它又有那样一种婉转之美,我们提起云台山,现在在中国的宣传中,经常说她是北方的江南,我们在河南这个地方,居然看到如此明媚娟秀的一方山水,实在鬼斧天工,是一个奇迹。所以这个地方既有北方山林的那种崇峻,有四季的分明,同时她又有南方的秀丽,她又有你心事婉转的寄托,你想想,隐逸之士他不挑这样的地方,他还要再去找什么样的地方更合适呢?所以

呢我觉得云台山这个地方,从客观到主观,它都让我们相信,竹林七贤这个选择我们在万古之后还为他们喝彩。但是他们隐逸在云台山的时候他们并不快乐,他们是把心中不得抒发的那点困顿全都寄托于此。那么所谓的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人总要能够在山高水长之中找到自己的真正的寄托。而今天我们打造云台山这个品牌,旅游这点事情已经从照个像看个景,已经变成越来越深刻山水与人心的映照。所以从山阴路上行,山阴不仅照见的都是人的心事啊!我们现在的云台山,我从十多年前就一直听说这个美好的地方,在将近十年前我曾经来到过这里,我刚才跟王书记说,我说我当年堵在红石峡,是我身边的大哥陪着我从这么高的悬崖一节一节跳下去的。往前也走不了,往后也走不了,说现在好点了么?后来王书记告诉我说,东景区、西景区分别作了开发,人流开始有了控制,有了这种综合治理和把控比那时候要好的多。所以我想,现代旅游在与一种管理,一方面是品牌的宣传,文化内涵的探究,另一方面也有交通的便利,住宿啊,接待啊,整个宏观人流管理,当这所有一切都上来的时候,那么云台山它意味着什么呢?它是我们一部模糊了时空的界限,心皆忘我的一个地方。从北京到这里也很近,从北方中原,大家现在来这个地方,物理空间上已经不成为障碍了,问题就是我们心向往之么?我们在这个地方真正有一份眷恋和懂得么?我们真的能够在攘攘红尘、喧嚣都市里面到云台山就找到心远地自偏么?我们真的能够让竹林七贤那种长风浩荡帮助我们么?我们能不能够听见嵇康的琴,听见阮籍的呼啸呢?我们能不能懂得刘伶的酣畅以及山涛那份隐忍深沉的怀抱么?所有这些都是云台山无形的风景,云台山之美在她的云遮雾锁,在她的碧波浩荡,所以除了我们看见的山川之外,还有太多太多的东西吗,都在我们心灵的延伸之间。所以我想我和马东都不是这的人,但是我们都爱这里,我们都来这里,也希望有更多人像我们这样。因为了解这里懂得这里而爱这里,把自己也当做这的人。所以说,我来这的时候,马东说他已经是这的主人了,他说他到这

以后就把自己当做这的人,那我想,我这十年中在焦作这个地方,我有非常要好的朋友,我对这个地方山水人文都有眷恋,我们都愿意作为本地的不是过客,而是一主人的心更深的爱这里,宣传这里,让更多的人向我们一样,来这里,爱这里。

于丹趣品竹林七贤

(根据录音整理,2012年12月8日,修武县文化艺术中心)

尊敬的王书记、各位领导,修武的各位朋友:

谢谢大家!谢谢你们给我这个机会,让我能够跟大家结缘,有这个机会在此聊一聊竹林七贤。

最早来到焦作的时候,这个地方有名山秀水,这个地方还有淳厚的人文,这个地方有我很多很要好的朋友,那么我对这个地方的文化,发自内心的有一种崇敬,有一种深深寻觅的眷恋。其实我没有太大的资格在这里谈文化,我到这里来,是用我的全身心去感受一段文化,就像刚才王书记说的那样,从三千多年前,宁邑这个地方易名为修武,所以崇德而修武,这成为此地的一种风尚,这里到今天仍然是安宁之意,但是这个地方对于德性、对于功业的这种修炼,也绵延不断成为古风。那么在这个地方,其实更著名的就是竹林七贤。

竹林七贤在中国历史上,它既是一个轻诞、放任、性情豪迈的代表,同时,它也是千古不解的一个谜团。因为他们生于一个真正的乱世,在那个时候,他们有过什么样的苦闷?他们有过什么样的梦想,他们的梦想经过了什么样的幻灭?而在幻灭中,他们怎么样建起了千古不朽的名望?这一切,对于我们来讲,其实仍然是一个谜团。竹林七贤,其实一直是我所心仪的人物,因为他们的那个时代铸就了这样不同凡响,在中国历史上永远不能被替代的几个人。有的时候,其实,想一想我很羡慕修武的这些朋友们,因为你们离他们如此之近呢!你们真到山林之中,还能够行步由径,走到山林穷尽处,去摹想当年阮籍的穷途之哭么,他的心里到底有什么样难言的苦闷,走到终于不能走的地方,下了他的小车,俯地恸哭,其实从王羲之的时候已经开始不理解他了,说岂效阮籍穷途之哭,真的有走不通的路么?那山林穷尽处,幻灭了他什么样的梦想呢?在这里,我们还能够

寻寻觅觅,看见嵇中散当年打铁的地方,还能看见嵇琴阮啸他们两个人配合在一起。嵇康弹着琴,阮籍长啸的那点长风吗?当嵇康“手挥五弦,目送归鸿。俯仰自得,游心太玄”的那一刻。他的心中到底有什么样古往今来的天地精神呢?他们都是崇尚老庄的人,庄子那一句“独与天地精神共往来”,在嵇康“手挥五弦”的时候,是不是真的来到过他的生命里,嵇中散,《世说新语》上记载这个人“轩轩如朝霞举,肃肃如松下风”,这是何等的伟丈夫啊!你想想,朝霞一样的气象从他的眉宇之间升腾,他行为洒落,如同清风流于松柏之下,这样的一个人,身长九尺,性情刚烈,满腹经纶,但是他拒绝和司马氏家族的合作,所以到39岁临刑东市,就被处死了,他这么短暂的生命中,还有多少未解的秘密?那么一位一位的数下来,刘伶这样的一位醉侯,他的大醉酩酊之中,不肯醒来,到底有什么样的理由。他以天地宇宙作为他的屋宇,他以他的房屋作为他的衣裤,他那样的放任,甚至近乎荒诞,他出门的时候,驾着一个小小的路车,后面让仆人提着一把铁锹,一路喝酒,号称我喝到哪里醉死了,随地就把我埋掉,按照史书的推断,你看看嵇康是身长九尺的伟丈夫,但刘伶呢,也就是今天的一米四几,连一米五都不到,别人要打他,他都说你看看我这一身鸡肋,有地方安顿你老兄的拳头吗?这样一个自嘲的人,但是他的生命里头,那点苦恼,那是千古的美酒浇不灭的,所以他要敬天告地,告诉大家“天生刘伶,以酒为名,一饮一壶,五斗解酲”,喝酒喝病了,还得靠酒来解呀,这样一个人,后来一直被陆游所羡慕,叫“死慕刘伶,醉赠酒侯”,他说,我就希望,到我死的时候,也可以像刘伶这样,叫做一个醉侯。一个人最后的封侯,不是以他的功勋,而是以他的酣然陶醉。刘伶醉掉的是什么样的心事呢?还有,评价最复杂的人,也是他们里面最长寿者,山涛。山涛到底是什么样的人,从看见司马懿当年与曹魏最后的皇帝曹爽争位,他就抑郁归隐,但是40岁他又出仕,他那么不情不愿地去帮了司马家族,他帮助了司马师、司马昭父子,直到司马昭的儿子司马炎立帝,是他提议让司马炎

为太子的,他的心中真的情愿么,为什么他自己出来做高官,同时他还要推荐他的朋友嵇康呢,这件事情招来了嵇康跟他的绝交书,昭告天下的《与山巨源绝交书》,我们今天所说的“道不同,不相与谋”,就来自于这封绝交信,绝交信一出,嵇康赢得了千古伟丈夫的美名,但丢掉了性命,山巨源丢掉了他的人格,他隐忍苟活,他是竹林七贤中活得最久的人,只有他,78岁,得终天年。想想,78岁,正好是嵇康年龄的两倍,大家对他评价那么复杂,但是知道么,为什么嵇中散临刑东市的时候,那样洒洒落落,一派潇洒,索琴过来,弹一曲《广陵散》,感慨说“袁孝尼一直想学这个曲子,吾靳固不与”,我一直固执地不肯教他,我以为来日方长,没有想到,我这一走,《广陵散》于今绝矣,我的生命死不足惜,但是我把好曲子带走了,这是点生命的遗憾吧,今天所有人传为美谈的都是《广陵散》于今绝矣,传为美谈的都是嵇康这样的一种潇洒磊落、从容慷慨的就义之举,但是大家知道么,他心中千回百转放不下的还有他的儿女,他死的时候尚不足40岁,他的儿女都小,儿子嵇绍托给谁才能活下来,想一想当年的孔融,孔北海,那是孔子自己家的嫡系的世孙,死的时候孩子都说“覆巢之下,安有完卵”,两个孩子是跟他一起被杀的,那么嵇康的孩子又怎么办呢,嵇康临终有一个秘密,其实,这个秘密远远不如《与山巨源绝交书》被大家知道的那么广泛,就是嵇康说过一句话,叫做“巨源在,汝不孤矣”。只要山巨源还在,你就不会孤单,他把自己的孩子,恰恰托付给了在朝为官的山涛,山涛老泪纵横,接过嵇绍,二十年后,是他抚养大的嵇绍做到秘书丞,又做到高官,大家知道中国的君子之交啊,有多少惊心动魄的秘密啊,山涛被嵇康在天下人面前如此的辱骂,《与山巨源绝交书》到今天进大学中文系的都会读到,一篇美文,酣畅淋漓,性情刚烈,但是谁知道,山涛忍受了什么,山涛又用他的生命承诺了什么,这是竹林七贤真正的秘密,这在那些美酒酣畅背后,那些用生命书写的秘密,我们今天都真的懂得么?还有向秀,其实,在大家的眼里,相比于前几个人,向秀是一个碌

碌无为的人,他甚至不像山涛那样出去做官,他也不像王戎那样出去做官,他会什么呢,他隐忍的又是什么呢,在他的好朋友嵇康和吕安被杀之后,又路过故人的宅子,写下了古今不朽的《思旧赋》,其实,他怀的是什么样的人,他看着那样的地方,想起当年风采绝伦的那样的才华横溢的嵇康,到现在,已经归于土灰,他觉得年华不久,人在流光中俯今追昔,那样的一种亘古的悲怆,就在他的《思旧赋》里面,向秀于是归于书斋,他做了学术历史上非常经典的《庄子注》,他回去注老庄了,因为他的朋友嵇康活着的时候,曾经放言“薄汤武而非周孔”,也就是说,汤武之道,周孔之说,他是鄙夷的,他是不屑的,那么他崇尚的是什么呢,他崇尚的是任性天真,崇尚的是性情的放达,所以他尚老庄,他是崇尚庄子的,那么向秀回去,一字一字注了《庄子》,所以在学术史上,向秀是个了不起的人。每一个人都有他建功立业的方式,嵇康来的最痛快,他活着的时候,他是一个铁匠,铛铛的打铁,他是一个才华盖世的人,他的性格从来都像他打的铁一样,千锤百炼,宁折不弯,可以说,他用他最短暂和激烈的生命铺天盖地,写了一场行为艺术,但是,还有人活得比他隐忍,像向秀这种,一直被人认为无所作为的人,活得隐忍,但是在《庄子注》的字里行间中,你都能懂得,他那些浓得化不开的心事,再往下排还有王戎,王戎是一个出来做官的人,那是一个才学过人、谈吐幽默诙谐的人,但是其实,在这七个人中,大家认为人品王戎最为下,为什么呢?因为别人是不得已出仕,而他是真的甘心认同于仕途,那么还有辈份最小的阮咸,可以说阮家是个有意思的家族,曹操曾经喜欢一个文人,他为了逼着这个文人出来做官,求爷爷告奶奶,一次一次软磨硬泡,如同刘备的三顾茅庐去求这个人,但这个人就是不出来,曹操那样的一种“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也没有打动他,曹操的那种“月明星稀,乌鹊南飞”,他的那种内心的求贤若渴,怎么都打动不了他,最后曹操急了,文的不行来武的,他一把火把他隐遁的山林给烧了个精光,他料想没有当年介子推的那种勇气,他总不能抱着老母烧死

在山中吧,还行,一把火烧干净了山林,这个人下来了,做了他的书记官,曹操高兴地说:“书记翩翩,致足乐也”。你这样一个风采翩翩的人,你到我的身边,那就像曹操自己写的“越陌度阡,枉用相存”,那样的一种“你到我这来吧,我这么求你,你来跟我一起共济天下吧”,而这个人的文章,是即使在马上,从来他写出的文章,别人删不了一个字,也加不了一个字,有一次曹操要公文,他正在马上,以马为案,立等可待,啪啪啪在马上修书递下来,别人再看,还是加不了一个字,也减不了一个字,这个书记官就是阮瑀,阮瑀是谁呢,他就是阮籍的父亲,所以竹林七贤中,被认为成就最高的阮籍,有着这样的家世,而阮籍的侄子,和他同列竹林七贤,就是最后一位的阮咸,所以阮家很有意思,当时的名士,所以,今天我跟王书记聊天的时候,书记还在说,让我们修武人自己对这些人感点兴趣,说实在的,还不要说这(竹林)七贤的故事,就是阮家的故事,你整个疏理下来,那是一个多么有意思的家族啊,这个家族藏着多少秘密,他们家族有一个特点,就是放任、荒诞,他们每一代都有很多荒唐故事,这个阮咸尤其荒唐,跟他的叔叔阮籍一样,好乐器,所以大家知道吗,中国的民乐中,现在有乐器叫大阮小阮,大小阮既是称人,称阮籍和阮咸,其实也是乐器,大小阮就是阮咸发明的,阮咸这个人的荒诞,可以到什么份上呢。杖头钱,把钱挑在他的拐杖上,走到任何地方,啪,扔下钱来,无非喝酒,永远是酩酊大醉,甚至在自己的家里,母亲发丧的时候,看上一个鲜卑的婢女,他可以一路去追,把这个女孩子娶回家,这个女孩子真的最后给他生了儿子,所有的这些行为,大家认为多么荒诞啊,但是在阮家是习以为常,阮籍不也一样么,也是在自己的母亲发丧的时候,偏偏他要去吃酒席,吃到大醉酩酊,痛不欲生,而别人来吊丧,嵇喜来了,他不喜欢这个人,认为这个人没有风骨,所以呢,他就给他白眼看,嵇喜走了,他的弟弟来了,他的亲弟弟,是阮籍那么心仪的一个人,他毕生的好友,所以他顿时青眼相向,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青白眼,看不上的给你白眼,看得上的再

给你黑眼珠,那么他青眼相向的,嵇喜的这个弟弟是谁呢?嵇喜的弟弟,就是嵇康,所以其实,这几个家族之间,有着多么深的渊源啊,有着多少的故事啊。我们一一的历数他们的生命传奇,嵇康,阮籍,刘伶,山涛,王戎,阮咸,一个一个的你数下来,还有那个一直闻笛思旧的向秀,他们哪个人,不是中怀恻隐,百转千回呢。

我们今天去回望竹林七贤,他们的心事蹉跎,有的时候并不甚明白,那是因为他们的乱世,我们今天去读他们的作品,大家最熟悉的应该就是阮籍的作品,阮籍著名的《咏怀》八十二首,一个题目写了八十二首诗,大家会说,他怎么不换换题目啊,难道他就会这一个题啊,这个题只有两个字,咏怀,我歌咏一下我自己的怀抱心情,可以吧,我不论世事,我不臧否人物,我不评点是非,我歌咏我的情怀,可以吧,所以《咏怀》这八十二首说的是什么,谁真的知道,我们今天翻开《咏怀》第一首,深夜不寐,“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人辗转反侧,深夜不眠,坐起来干什么呢?弹名琴,把自己的琴拿过来弹琴,这一刻,眼前能看见什么?“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只有清冷的月光,透过薄薄的窗纱,打在自己的床上,而清风入怀,吹开衣襟,衣襟可以打开,但心事没有驱散。就在这样一种清寒的视觉中,他听见了什么样的声音,“孤鸿嚎外野,翔鸟鸣北林”,听见孤鸿断雁深夜还在郊野上一声一声的嚎啕,隐隐听见飞翔的宿鸟穿过了山林,值此一刻啊,一个人的内心到底想说什么,“徘徊江河涧,忧思独伤心”。一个人的这种忧思,一个人这样的徘徊,他徘徊来徘徊去,谁知道他到底是什么心事啊,只落得三个字“独伤心”,一个人的忧思不断,缠绵于心,但是他说明白了么,他没有说,他什么都没有说,这是《咏怀》的第一首,那样的一种徘徊,可见忧思伤心,谁能明白呢?这就是他们的不可言说,但是如鲠在喉,他又不得不言说。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说我年轻的时候读向秀的《思旧赋》,没有读懂,因为他刚开了个头,就收尾了,他到底在怀念嵇康什么呢?鲁迅先生说:

“等我年龄大了以后,我终于读懂了,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年龄大了以后,看惯了世事的坎坷蹉跎,才知道人在乱世之中有多少生命的困顿,甚至是忧伤都不可恸哭,不可言说,这就是阮籍为什么常常选择沉醉,你以为他的红尘陶醉是一件欢畅的事吗?他是在酒中隐遁了一场红尘心事,最深的心事都埋在他的酒里,你以为他愿意天天醉啊,他遇到的都是什么事啊,司马昭提亲,提亲的人是谁呢?就是后来成为了第一个自立为皇帝的,西晋创世的皇帝,晋武帝司马炎,给司马炎提亲的对象就是阮籍的女儿,司马昭就是看重了阮籍的女儿,说白了是看重了阮籍这样的名士,跟他联姻,去提高他的正统位臵,因为曹魏的政权,司马氏是从国师、国相出来,大家都知道,空城计的司马懿,司马懿的儿子是司马师、司马昭,司马昭的儿子是司马炎,这是名不正言不顺的,辅臣篡权,算怎么回事呢?所以他需要正统的名士来提高他的门望,所以他给他的儿子,立为太子的司马炎提亲,就一定要去阮家,一定要找当时的名流,阮籍能怎么样,答应这门亲事吗?于心不甘,不答应这门亲事吗?看看嵇康,那样名望的中散大夫,不是39岁就被杀了么?硬扛还是这个下场啊,阮籍唯一的选择,在妥协与逃逸之间,他只能选择沉醉,所以提亲的人一看,醉了,说不成事了,走了,第二天来,啊,又醉了,又走了,第三天来,……阮籍醉了多少天?大醉60日,一个人醉两个月,你以为那个滋味好受么?在那样的一个时代里,这就是阮籍活下来的方式,一个人坚守着他内心的操守,不妥协,但是又要保命,你让他还能怎么做呢?所以,这就是正史年间,正史的年号其实并不长,大概从公元240年到公元249年,而竹林七贤被称为中国文学历史上正史文学的代表人物,他们就生活在这样一个时代,但是总是喝醉是不行的,后来司马昭要加封,然后找一帮文臣武士,推举他,他自己假意推辞,哎呀,我不行啊,我不能加封啊,但不加封离他们整个立为皇族就又差了一步,所以怎么办呢?得有人给他写这个文表啊,劝他加封啊,大家想,谁最德高望重,谁昭告天下能有这个说服力,找阮籍去,阮

籍又推醉,躲呀,自己家不能待,跑到好朋友家,是谁呢,袁孝尼,到袁孝尼家去装醉,这个袁孝尼就是嵇康临死时候说,他要学广陵散,我没教他。最后阮籍这回推醉是推不了了,从袁孝尼家被请出来,终于写了这个书表,让司马昭加封,从而司马昭能够立太子炎,最后司马炎成为晋武帝,这件事情,阮籍认为是他生命里的污点,他是不甘心的,所以大醉也不是都能躲得过的,大家都知道魏晋人好酒,但是他们好的酒有很多是不情愿的酒,什么是酒啊,大家翻一翻,许慎的《说文解字》这本书很早啊,成于公元100年,东汉时候的《说文解字》,他解释这个酒字,不是按照它的象形,说大家老说这是个酒缸,他是按照音转,他说从转音上来讲,“酒者,就也,所以就人性之善恶也”。他说酒这个字,通音通“迁就”的“就”,说喝酒这个事是个迁就性情的事,看人性之善恶,一个人要是善良,酒可以喝得意气风发,可以喝得豪迈爽朗,可以喝得“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但是一个人要是阴险狡诈,酒可以喝得充满了诡计,充满了谄媚。我们知道还有一种最坏的酒,叫鸩酒,用来毒杀别人的酒,那也是一种酒,魏晋人好酒,在魏晋的酒里,你能看见古今沧桑,人性的前世今生,寻寻觅觅,都酝酿在酒里,他们曾经以酒为隐,他们曾经以山林为隐,他们曾经以琴声为隐,他们隐遁了那么多地方,他们避不开这一场红尘。其实这是竹林七贤的故事,就像刚刚马东说,说他跟我一说竹林七贤,我就答应了,我从小就很喜欢竹林七贤,我喜欢他们,是喜欢他们的翩翩风采,那个时候,一看《世说新语》形容嵇康这个人的丰神朗秀,说这个人醒的时候,清醒的时候“岩岩如孤松之独立”,醉了的时候,“傀俄若玉山之将崩”。哎呀,心仪他们的风采呀,魏晋人服五石散,把紫云英、白云英,就是我们今天不能吃的五种石头,他们都给弄在一起,然后服五石散,然后宽袍广袖,去山林中发散,那个时候觉得,什么叫魏晋风度,就是这样倜傥风流,卓尔不群的一批人,但是等我也长大的时候,才明白,在这些貌似荒诞不经的行为背后,隐匿着多么深的痛苦啊,他们表面看起来是最超然出世的一

批人,但是他们的心中有着醉深入世的情结,他们表面看起来是清谈玄学的一批人,但其实他们的生命中有着激荡的刚烈,他们这些人,看起来徘徊在仕隐之间,但其实他们是仕隐两失,做官也做不成,隐居也没有一个真隐得下去,他们看起来是长年酩酊大醉的人,但其实他们是把酒喝得最清醒的人,他们看起来文采飞扬,但其实他们何尝不想武功济世,他们这些人,是被那一个时代所塑造的永远不可复制的一个群体,他们不仅仅作为一个文学的群体存在,他们是中国人的精神样本。

我们就从他们说开去,大家看看,魏晋南北朝,这个名称在中国历史上意味着什么,我想在座的各位朋友,大家都是熟知中国历史的,但是再熟悉中国历史的人,其实说到这个时代,除非是专业的研究者,也没有几个人能把它说的明明白白,这个时代并不太长,这是中国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混乱的时代,从公元220年这个魏统一整个的中国,到公元589年,隋朝的建立,这中间大概360年,交替了三十几个王朝和政权,首先是曹魏政权,因为经历了刘备这个刘姓汉家政权的禅让,所以他们的立朝,曹魏还被认为是正统的,曹魏之后是谁呢,就是西晋的司马炎,我们刚才说司马炎自封成为了晋武帝,晋武帝之后,就是我们历史课本上的“八王之乱”,这个乱世之后,在南方世族中,江南籍的大户司马睿,建立了东晋,而东晋往下,是刘裕在420年建立了宋,刘宋,宋齐梁陈,这在南方形成了南朝,再回到北方,北方进入了五胡乱华的时代,我们所知道的匈奴、鲜卑、羯、氐、羌,五胡乱华,建立了十六国呀,五胡十六国是多混乱的时代啊,所以北方从北魏到西魏、到东魏、到北齐、到北周,然后由北周大将杨坚在581年建隋,在589年灭掉宋齐梁陈最后一个王朝陈,而建立一统天下的隋朝,我只能说个大概的脉络,这中间太乱了,那么就在这360年间,三十几个政权更迭着,余秋雨先生曾经感慨魏晋南北朝,他有一个暂短的评价,叫做“一个真正混乱的时代”。这真是中国历史上的乱世啊,但是大家会发现,一个特点就是在大汉在大唐,在我们这个民族意气飞扬、

风发扬立的时代,人的好多功能是趋同的,无非是建功立业,文人就是用浩浩荡荡的诗词歌赋讴歌盛世,武将“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就出去打仗了,所以你想想,在一个治世中,往往只有两个大的这样的诗派,一个就是这种边塞诗派,出去能够征杀去驰聘去弯弓守土,另一个田园山水,去留恋自然,去赞美山水,那个时候不会有竹林七贤的,竹林七贤一定出在痛苦的时代,所以我们今天去看竹林七贤,它是在魏晋整个乱世中,短短正史年间一份不可复制的中国人的精神样本。

我们今天去读他们的故事,如果大家有兴趣可以读读《世说新语》,刘义庆写的《世说新语》,这一直是我从小翻的闲书,特别喜欢,这上面写的这些人的故事,这些人的风采,这些人的痛苦和这些人的哀伤。这些人到底都有什么样的怀抱和寄托呢,去翻一翻,我觉得修武人应该懂得竹林七贤的内心,因为他们的内心对于这份江山,对于这种历史是有眷恋的,但是他们发挥不出来,所以他们就去找了好多寄托,你们可以找到几把钥匙,打开他们的心灵,一把钥匙就是酒,因为这个时候人都喝酒,但是有些人喝的沉醉,有些人喝的清醒,有些人喝的酣畅,有些人喝的悲伤,在酒里面,到底酝酿了什么心情。这些酒里面其实有他们不愿意醒来的那份寄托,(你)像刘伶这样的人,这个人从活下来一直到死,其实活的岁数并不大,他们除了山涛活到了78岁,那么,当然嵇康死于非命39岁,剩下的人都在五十几岁六十几岁,像阮籍这样的人,也就五十出头,活的都不长。其实他们不想活的长吗?死的最早的嵇康,有一个名篇的文章传世,就叫《养生论》,它是论养生的,他说人不能光去服这个五石散,人还要嚼灵芝,还要饮甘泉,要适当的骑马射箭,要去山林间运动,他是一个多么热爱生命的人啊,以他那样的丰神朗秀、伟岸的一个仪态,他多希望在这个世界上多活一些年哪,但是他们能用这样的养生去对抗政治吗?他们不行,所以他们放浪形骸,他们经常沉醉,他们沉醉之后就俯地恸哭,所以去读读他们的酒,就明白了在酒里面醉后会有人与人之间什么样的心意

相许?中国人是有酒文化的,那么就在这个魏晋,我们再往下看,看看竹林七贤的时代过去,他们是西晋的时候,是司马炎的时候,再接下来不就是东晋了么,就是江南氏族还是司马氏司马睿建的东晋,时代离得很近,但是东晋时候,人在酒里面,已经有了更深的意气相交,东晋,大家都知道,大诗人陶渊明,他已经不像竹林七贤这样需要遥远的山林,他只需要自己家的小院就够了,他也在竹林七贤身上明白了,没有一处山林真正可以安顿生命,所以陶渊明潇洒地写出来,“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说我就在人间繁杂之境,我结庐造个小房子。而无车马喧。我一点也听不见车水马龙的喧喧嚷嚷,问君何能尔,你问我为什么能做到吗?我告诉你五个字“心远地自偏”。一个人不是离红尘物理空间要有多远,而是你的心事要远,没有那么多的功利追逐,没有那么深的纠缠和一种真正的禁锢。你离远了,你的地方就显得偏了,所以陶渊明看到了,在竹林七贤的时候,他们想建功立业,他们也想有所作为,他们想要的太多,最后他们连生命都不保,所以陶渊明就来了个真个不要。后来朱熹、苏东坡多次都说“别人说不要,是嘴上做做样子的,而历史上真的不要的就一个人,就是陶渊明,他真不要,甚至连自己家的名份都不要了。他的祖上大司马陶侃,是他的祖父,到他的父亲陶茂,都是做官的。但是他写的自传什么呀,谁都不提,自传说“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祥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应号五柳先生”,说天地之间有这么个人儿,不知道他姓甚名谁,他们家房子旁边有五颗柳树,这样吧,起个名儿,就叫他五柳先生,所以他自号五柳先生,连祖上的一切都不要了,这有点像刘伶写的《酒德颂》.“有大人先生者”有这么一个老先生,一天到晚就是喝酒,喝的天地须臾一瞬,万古长空,好像对他(来说)就是一个瞬间,他以天地作为他的门窗,他日月星辰都是他的门户,他在天地之间就一个使命,就是喝酒。从《大人先生传》到《五柳先生传》,你能看到这个精神脉络,人在学会放弃,放掉很多可以放下的东西,给生命一份轻盈,所以陶渊明写他那个

家。可穷了,“环堵萧然,不避风日”说他那个四面啊,不遮风不避雨,“短褐穿结,箪瓢屡空,自己短衣服补丁摞补丁,家里的粮食缸水缸经常都是空着的,所以他连喝酒都喝不成,他常著文章以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无非就是自己写个文章高兴,这么穷的人,他的酒哪来呢,其实当时有一个著名的故事叫白衣送酒,就是渡江老臣王导的曾孙子王弘,渡江是什么时候开始呢?就是从西晋到东晋,渡江老臣王导,他的曾孙子王弘在东晋做高官,心仪陶渊明,觉得陶渊明这么样一个名士,这么好的德行操守,喝不上酒,那么我得给他送点酒,但是,他有一份敬畏谦卑之心。连给人家送礼都不敢轻易去,因为他们怕伤了陶渊明的尊严,他想,我怎么敢给人家名士送酒呢?于是呢,他就千回百转的去托人找人,找了一个他也熟跟陶渊明也熟的人,叫庞通之,说你呀,想办法打听陶渊明哪天出门,陶不爱出门,你看他《归去来兮辞》,老写“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开,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他说我不出门,门虽设而常关,我们家有个大门但经常关着。园日涉以成趣,我们家的小园子,我天天溜达我也不嫌烦,所以他不出门,出个门挺费劲,庞通之要打听,要等,好容易打听有一天,他出门了,在他出门的必经之路上。庞通之找了个小亭子,自己在那喝酒,哎呀,终于看见陶渊明出来了,打招呼:哎,您出门啊?着急么?不忙的话,过来跟我一块喝喝酒啊,陶渊明不知道为什么就过来了,两人喝酒,王弘已经换上了百姓的布衣,在旁边等了好久了,在那等啊,看着两个人酒酣而热,又装着路过,庞通之叫他,我又遇到熟人了,问陶渊明,你介意吗,不介意的话我把他也请过来,咱们三一块喝酒啊,陶渊明说来吧,王弘这才自自然然进来喝酒,喝着酒看陶渊明穿的那个鞋呀,脚趾头都露出来了,他问他:我能给你做双鞋吗?陶渊明完全不以为然,就是觉得没什么啊,这陌生人要给鞋,好吧,把那个穿着破鞋的脚抬起来,就让他量尺寸,王弘又问他,你看我们家又没什么别的东西,就是这酒喝不完,你看我能给你送点酒吗?陶渊明说送酒吧,所以这是历史上著名的

“白衣送酒”,有时候我在想,我们今天,各种酒啊,都很多,我们的杯中有红酒,有白酒,有黄酒,酒喝得都价值不菲,但是酒里头有这份敬意么?我们今天要么就是下属给上级送酒,喝求人的酒,要么就是上级好像很豪爽赐给下属酒,下属还得感恩戴德,我们现在还能有王弘给陶渊明送酒的这份小心翼翼吗?怕伤了人家的尊严,要送上心中的敬意,给一个无官无职而只有气节的人去送点酒,送的如此的谦恭,这就是那个时代,那是一个乱世,但是在乱世里面仍然有人的操守,那个时候政治很黑暗,但是那个时候人格很光明,其实我们今天看历史,去透过一个时代,去看那些生命轨迹,去看那些光耀千古的人格,怎么样影响了我们,所以这是酒。

大家还可以再看一把钥匙,就是琴,琴也是个有意思的东西,因为从嵇康就精通音律,要不然他怎么能老是“手挥五弦,目送归鸿”呢,其实《长清》《短清》这些都是他创作出来的,那么他临终的时候。最大的遗憾,不是自己生命的终结,而是《广陵散》于今绝矣,在琴声中有他多少怀抱啊,这个风气也在影响整个的魏晋,大家都知道后来的一个大户王羲之,江南氏族王羲之,我们今天只把他当做一个书法家来看,不对的,我们真正去看看《兰亭集序》写出来天地之间的一觞一咏,来看生命的那种转瞬即逝的感慨,王家那是什么样的一种家世家教,“旧时王谢堂前燕”。王家就是王羲之,谢家就是谢安,王家这样的大家族,他们琴棋书画,都修为的很好,所以那个时候的知识分子,是本着孔子所说的,一个人在世上安身立命啊,要从仁义道德开始,“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义”这四个境界都要做到,志于道,有志气于天地大道,据于德,以自己的德行操守作为依据,依于仁,依托于仁爱去跟人打交道来往,游于义,还要有充分的艺术造诣让自己心游万仞,我们今天想想这种人格,我们在很大的程度上能够做到,所以王谢大族都是游于义。他的孩子们,著名的大书法家王徽之、王献之这兄弟俩,其实都精通琴艺,到兄弟俩晚年的时候《世说新语》就是《世说新语》上记载“子由子敬俱病笃,王子由就是王徽之的字,

王子敬就是王献之的字,俱病笃,哥俩都病意深沉了,都老了,很长时间弟弟没去看哥哥,王徽之有一天抱病起来,神情洒落,云淡风清的跟家里人说,备车马,我去给弟弟吊丧吧,我们到他府上,我去送送他吧,人们大惊,因为他弟弟真的去世了,没人告诉他,其实王徽之知道,以他家这样的家世,弟弟就算是抱病不起,都会坐着马车来向哥哥问安的,这么长时间没来,不符他的家风。一定是弟弟先走了,所以家里人想他病成这样还能受刺激吗?但是他已经知道了,你不能拦着他 ,不让他去啊,所以就战战兢兢地送他过去,真的到了王献之的府上,一看弟弟走了,进去到灵堂致哀,一切坦然自若,大家就想,怎么这么强的定力啊,他内心不怆痛吗?绕过厅堂,走进弟弟的卧室,搬出他的琴来,他真是想最后在琴声上寄托他的怀抱和他弟弟的魂魄,做一场心意的交流,那种意在高山,意在流水,千古之音,魂魄相通,都在七弦琴上,所以他把琴摆再眼前,调教琴弦,一调琴弦不准,再调,琴弦还是不准,反复调,发现琴弦怎么都调不准,王徽之啪的一下把琴摔在地上 喊了一声,“子敬子敬,人琴俱废”,哗,一口血喷出来,回去没多久他就去世了,也就是说他弟弟肉体生命消失的时候,他并没有那么深的悲怆,他觉得他的魂魄还在,而在琴弦调不准,他真的没法跟他沟通的时候,他才知道这叫人琴俱废,人真的走了,因为他的琴弦也不在了,这样的故事,我们今天能懂得吗,我们还能动心动容吗?我们还能够感觉到他们那份怀抱寄托吗?我们今天是活得多么务实的时代啊,说不好听一点,我们活得多么急功近利啊,我们看的都是眼前的物质,我们对于精神怀抱,琴弦上的寄托,我们还相信吗?

再说说陶渊明,陶渊明不解音律《南史*隐逸传》上说潜不解音律,陶潜,潜伏的潜,是他给自己取的名,他就是要潜于红尘之中,说他不解音律,而续素琴一张,不懂音律还弄个琴,叫素琴,朴素的素,素到什么份上呢?就是一根琴弦都没有,那说白了不就是段木头么?但是呢,他每每呼朋唤友,大家在一起喝酒的时候,到酣畅处,都要拿出素琴来,给大家

抚琴,说白了就是一个人大醉酩酊,抱着段木头,在那涕泗滂沱的痛哭,别人什么也听不着,而且他自己先喝高了,他请客老是自己先喝高了,然后抱着他的素琴轰朋友,说:“我醉欲眠卿且去”,我喝多了要睡觉,你们都走吧,这段故事表面看来文人隽狂而已,但你懂得无弦琴上有什么寄托吗,其实我们如果真的用心,总会会意的,几百年后,陶渊明的知音横空出世,就是大唐的李太白,李白写了一首诗:“陶令去彭泽,茫然太古心,大音自成曲,但奏无弦琴”。说的多好,大音自成曲,天地之间最大最美的音乐,都是天然成为曲子的,都在人心里,人心中要是有音律的跌宕,“但奏无弦琴”。他要琴弦何用?他就奏无弦琴,他的心事都可以流淌,但前提是你有这颗心呢,“陶令去彭泽,茫然太古心”,陶渊明扔下彭泽令那个印章的时候,对自己说: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招魂归来那一刻,他已经心皆茫然太古了,所以天籁自成,他可以奏无弦琴,这是知音啊。所以你看陶渊明轰朋友:我醉欲眠卿且去,就这么一句俗话,李太白给他改一字续一句写的多美啊,李白摹想当年,陶渊明跟朋友喝酒,两人一人一杯喝得嚎啕天真,像小孩一样,喝得满坡的花都开了。他说,“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你听着这样的句子,是不是像小孩写的儿歌,但接下来的两句是神来之笔,“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就是陶渊明的那句话,“我醉欲眠卿且去”,我现在有点困了,你先走吧,如果没喝够,没聊够呢,“明朝有意抱琴来”,就带着你的琴,明天再来吧,这就是李白的诗。李白的诗不难懂,轻浅而天真,关键是他的心跟古人相通,无论酒无论琴,在今天都是我们理解魏晋的钥匙,我们都可以理解这些人为什么,可以成为浩荡红尘乱世中真正不朽的高士,是因为他们的人格,他们有那么光明的人格,这份光明,用老子的话来讲,叫做“光而不耀”。有光明,但是不是光芒四射,不耀眼,光而不耀,就是有光但是不要光芒四射到晃了别人的眼睛,晃了别人的眼睛就不长久,比如嵇康,嵇康临死的时候,三千太学生俯地请命,要求司马氏留他一命,但还是把他杀了,

就是因为他的人格太耀眼了,所以你看像阮籍刘伶这些人,他们的人格有自己的操守,但光而不耀,已经不耀眼了,把那种外在的光明打做成内在的光泽,隐隐耀耀,但是他们终于传世了,到今天,我们还是传诵着它,就如同今天我们说起魏晋南北朝,很少有人能够说清王史的更迭,但我们会记住正史文学,我们会记住竹林七贤,杜甫说的好,“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那当年的那些人呢,很多王室的人,都没有了,但只有这些人不废江河万古流,李白说的更好,“屈平辞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和当年楚王的那种繁华来比,现在一切归于山丘,但是屈原的辞赋与日月同辉,可以留下来,所以真正在中国的文化历史上,政治的更迭都会过去,但文化是不朽的,只有这些以文人的生命铸就的精彩绝伦的文化,是我们内心真正的自信,为什么我们在今天提起文化强国要说,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我认为自觉是起点,就是我们内心要有觉醒,要懂得这些寂寞千古的灵魂,懂了他们你才会相信,相信是一种力量,人心有信我们再去做,才有今天的文化自强,强不是空着来的,我们今天可以说是个文化大国,但我们并不是一个文化强国,起码从世界的评价上来讲,我们还没那么强,一切从自觉开始。也许,熟读历史就能够了然当下,我们回到竹林七贤的那些,去看看那个浩荡的时代,在正史之前的年号,其实就是曹魏的年号,也就是建安!就在它之前那么短的时间里,我们知道建安风骨,当年是个什么样的时代,面对着那样的乱世,曹操:东临竭石,以观沧海,在北方,平定了袁氏兄弟的叛乱,到了北戴河边,一眼去看大海的时候,他看见的是什么呢?水河澹澹,山岛竦峙,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就在这样的水天一色中,他看见了万古的历史浩荡往来,他说,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我们今天看海,不奢侈了,做个飞机上三亚看海,普通老百姓也能去了,但是我们谁能在大海中,看见日月之行,看见星汉灿烂,古今的穿梭都在其中啊,这就是那个风发扬厉的时代,那个时候的人是有苦闷的,曹操的《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我们今天樽前还有美酒,但是我们没了这份慨当以慷,他的慷慨不是为自己,他是为了天下呀,“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这是他跟天下贤达说的话,你们的身影牵挂着我的心事,我就为你们沉吟至今,对着美酒,渴望你们,“天下归心”,那种“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今天我们读起来,还是怦然心动,所以我一直觉得,让中国的孩子多读读中国的诗歌 ,让中国人真正爱自己的历史,这份文化的自觉在心灵的起点是一种朴素的爱,大家都在喝酒,但是我们没了沧海横流,我们也没了日月当空,当年李太白问: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今人古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惟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那样的明月入怀,古今流荡,有吗,我们今天一喝拉菲,多少钱,一喝茅台,多少年,但是我们樽前有月光吗?我们能像张若虚那样发问吗?“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长江还在,但是明月还能入心吗,我们还能够在这样的月光下,在这样的山河中拥有那份深沉的情怀吗?这一切一切,我们回到修武,在我这里看得见我们这个横幅“建设文化修武,美丽修武,幸福修武,其实我们今天修的不只是武王时候的武功,我们要用文化完成一份心灵的修行”,我们还这里山川一份美丽,我们给这里人民一份幸福,而这一切,从爱这份山水,爱这里的人文,懂得他们的内心开始,千古明月还在,万古江山还在,只是我们今天太浮躁了,我们在一个过分物化的生活中,迷失了自己的心,竹林七贤还在,如果你愿意闭上眼睛,侧耳倾听,我相信嵇琴阮啸,你还能听见嵇康的《广陵散》,你也能听见阮籍在山林中的呼啸之声,当这些东西都入心的时候,我们也许对自己的生命就多了一份把握和懂得,所以修武是个修行之地,去懂得这些古圣先贤的心,去修炼自己的生命,我想,文化真的会给这里的山川带来美丽,真的会给这里的人民带来幸福,祝福修

武。谢谢大家!

现场问答:

1、(马东)问:于老师,您讲过《论语》心得,修武是孔子的问礼之处,您今天讲得是竹林七贤,好像孔子的思想和竹林七贤的形象、行为,是中国文化两个不同文化项目上的张扬。这两种思想同样作用在中国人身上,尤其是中国的士人身上。请您结合您自己的例子,这两种思想力量,作用在您身上,怎么能做到真正的内在的统一呢?

(于丹)答:其实,我们刚开始讲到了魏晋时期是真正的乱世,在乱世中人有很多的不得已,你说嵇康这样的人他不想有作为么?他不想长寿么?他为什么要写《养生论》呢?他为什么要坚持自我呢?他为什么在洛阳附近,他宁可打铁他都不去出仕呢?是因为他自己有操守。从这一点上来讲,虽然他是薄汤武、非周孔,他看不上孔子那一道,他是崇尚老庄的。其实,在中国文人的内心一直都是有操守和定力的。我来的路上还在跟马东说,中国的文人有一个好处,就是从孟子的时候提出,叫内圣外王,就是一个人内在先要做圣贤,念完书以后是要培养一个稳定的价值观系统。然后你才能够有机会去做官甚至去称王,这叫内圣外王。就是内在的价值观要稳定。所以你看,遇到一些治世的时候,一条独木桥是科举,独木桥的两端的两种人可以说,中国所有的官员都是得了志的文人,也可以说中国所有的文人都是落了魄的官员。所以这些人在精神操守上是一致的,这些人一旦得志,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一旦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所以他们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外在的境遇可以变化,内在的操守不转移。这用孟子的话来讲,什么是中国人所崇尚的大丈夫?叫做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此之谓大丈夫。它是一种多么恒定的价值观念。所以说,孔子的东西我小的时候并不喜欢,我小时候就喜欢老庄,因为我小时候就是一个特别任性的人,因为从小喜欢竹林七贤。我从十几岁看《世

说新语》,就是我刚才讲的这一个一个故事,是我从小就喜欢就熟的。我是长大了以后才开始喜欢孔子的东西,因为他有一种责任和担当。他的那种苟利国家生死以,一个知识分子为了国家的利益,那你的生死是可以臵之度外的。这就是后来林则徐为自己写的那副对联叫做“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一个文人,一个士阶层的知识分子,要有担当,怎么能够因为有祸害你就要逃避,因为有福利你就去追赶呢?所以这叫岂因祸福避趋之。那么这样的一种思想是我们所谓的正统思想,这种思想在大汉、在大唐、在宋代、在明代都是蔚为大观的。因为社会稳定,人有这个机会去兼济天下,所以他们就有这样的一个体系,这在中国知识分子心中是一块基石。那么再来说另外一方面,就是像竹林七贤这样的人,他们生逢在一个极端乱世,中国历史上没有过的、不可复制的乱世,让他们去干什么呢?他们只能去啸傲山林。但是他们本着中国的另一家思想,就是老庄。因为他们是崇尚老庄的,为什么向秀要去注《庄子》,就是因为庄子提出的独与天地精神共往来,找到了比社会坐标更恒久的坐标就是宇宙自然。所以他们在宇宙自然中找到了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样的一个体系。在山林之中,他们会让自己的生命有一种安顿。可以说,按儒家去活,让生命有一种进取,按道家去活,让生命有一种安顿。儒家给大家的是我们当空的红日,永远是圆满、光华、热烈、光明的;而道家给我们的就是天空的清风明月,中国的月亮,你们看,中国的月亮文化是什么呢?阴晴圆缺,变化不定。从月牙到满月,每天都是在变化的,如果太阳给我们进取心,那么月亮就给我们平常心。一阴一阳谓之道,这是《周易》上的话,什么是中国的大道就是阴阳平衡,所以有太阳就得有太阴,太阴就是月亮的学名。所以我们以儒家的精神在一个治世中发奋进取,同时从竹林七贤的身上去感悟道家的话,给我们的一种自然中的松弛、安顿和解脱。起码在他们的琴声中,在这种有游于意的环抱里,他们共有一种美丽。这就是宗白华先生,为什么称魏晋是一个晶莹美丽的时代,是晶莹剔透的。

所以我想在今天这个时代,儒道兼济,仍然能够给我们启发。说白了,你白天穿上职业装,你就做了儒家;晚上穿上休闲装,你就做了道家。你一方面有职业角色的发奋进取,另一方面,我们去懂得竹林七贤,也不失为一种生命陶冶,这两种文化相辅相成。我想它对我们今天每一个人还有作用。

2、(马东)问:有人问,现在社会没有隐士了么?您的观察,今天在座的有没有隐士?

(于丹)答:其实,古人有个说法,叫小隐隐于野,中隐隐于市,大隐更厉害隐于朝,在朝中做官的人也能当隐士。所以呢什么叫隐士,其实讲个例子,王维,大唐的王维。大家知道我们管李白叫诗仙,管杜甫叫诗圣,我们管王维叫诗佛。他是一个诗中隐士,而且心系佛法,王维这个人,你去看他做的官,他做到的是尚书右丞,右丞相这官职低么,不低啊。他白天上朝,他回到蓝田辋川以后就是一个静心焚香诵经的人。他是一个在朝可以为官,回来就隐居的人,所以,其实,朝与野在一个人的身上,有时候就是一种生活方式的转移而已。那今天有没有隐士?那就问大家,你自己舍得把手机关上么?关不了手机的人是当不了隐士的。其实,真正的隐士不见得有豪宅,现在老有人说我要有豪宅我才能隐居,其实你关了手机就是隐士。你只要自己的心能像陶渊明说的心远地自偏,你自己在心里头放下对这个世界上很多的索求,你能够放得下,那一刻你就成为红尘大隐了,当然,白天还得出来做事。可是呢,我们就在仕隐之间即完成自己一种心灵纯净的滋养,又能够真正出去承担大任,我想这是我们今天需要的生活方式。我们不需要那种逃避山林的纯隐士,但是我们也不需要那种积极于事功迷失自我的忙碌者。大家知道,中国人是讲究一颗心的,什么不如心没了的,这个字是忘记的“忘”,亡心为忘,一颗心逃逸了不在了为忘。但是心和亡还有一种组合方式,大家想想,“忄”一个亡,就是忙。也就说,忙着忙着,我们的心也是会丢的。所以,所谓的隐士,就是你关了

手机,听听琴,读读书,坐对山林的那么一刻,让自己的心还回得来。一天太阳升起的时候,在用心去为社会做事,这种是当代积极的隐士,我认为可以有。(马东 所以小隐隐于野,大隐隐于朝,真隐隐于心,这是最重要的。得记得那个酒瘾。)

3、(马东)问:刚才说到那个酒啊,有个朋友就在问,竹林七贤除了文采好,还好喝酒,为什么中国古代的文人都这么大酒瘾?

(于丹)答:我觉得这个要回到刚才我那个许慎的那个解释,叫酒者“就”也,所以就人性之善恶也。酒这个东西无非是就人的性情,你就看今天喝酒的人,高兴的人越喝越高兴,郁闷的人越喝越郁闷,这就叫借酒浇愁愁更愁。一个有心事、谗畏、要求人的人,他有时候越喝酒越喝出心底的卑微。一个心里上潇洒或者胸怀大志的人,越喝越喝出豪情。我从小的时候就记得杨子荣打虎上山,喝的那碗酒。今日痛饮庆功酒,壮志未酬誓不休,来日方长显身手,甘洒热血写春秋,那是我小时候受的英雄主义教育。那时候我还没上学呢,看那样板戏,我就觉得中国人喝酒喝的挺好。那时候英雄上山,还有那么深的使命的时候,人家还甘洒热血写春秋呢。我又看样板戏李玉和上刑场前,临刑还喝妈一碗酒呢。是吧。所以我觉得,中国人这酒里面是就人性善恶的。即使是在中国最极左的时代,样板戏里的英雄不是也喝酒么?所以,喝酒还不是竹林七贤的专利。可以说,在今天每个人可选择的酒品酒类太多了,问题是我们不能把自己喝成酒徒、酒鬼,我们要把自己喝成酒豪酒仙。我们的杯中还要有万古明月,喝完酒心里头还得有责任担当。这样的酒,我觉得今天还可以喝。

4、(马东)问:于老师,以您的视野,你觉得中国文化、中国文学当中,如果抹去了“酒”这个字,它的色彩会是什么景象?

(于丹)答:那就是一种过于清醒,过于稳健,那真是中国文化会丢掉一种气质,中国文化会丢掉一种幻想。实际上我们中国的文化本身就过于稳健,因为从孔子的传统开始,是不喜欢神话的。大家都知道:子不语

怪与怪神,所有的怪神和幻想,我们不像希腊文明,我们没有那么多的神话。中国人不崇尚神话传说,如果我们再不喝点酒,我们靠什么去挣脱这种大地的引力,还有一种向天空的飞扬呢?李太白说:人生飘忽百年内,且须酣畅万古情。人生不足百年,不就是凭这点酒去酣畅万古么?所以李白喝酒找出的依据说,天若不爱酒,天上应无酒星。地若不爱酒,人间应无酒泉。天地既爱酒,爱酒不愧天。三杯通大道, 一斗合自然。 所以中国的酒文化是中国文化中一种不可替代的豪放、浪漫,是中国文化本体里的一部分。(马东 听了于老师的话心里踏实多了,酒还是得接着喝。)你看看,很多人都是反对喝酒的,出来这么一个女人给喝酒找到了依据。可见刘伶说的也不全对,刘伶祭天告地的说:妇人之言,慎不可听。因为他老婆不让他喝酒。

5、(马东)问:这是一位修武的朋友,说竹林七贤为什么会选择云台山作为隐居、聚会之地?这对于我们今天去开发云台山旅游文化资源到底有什么样的启迪和作用?

(于丹)答:我想选择云台山,从客观上来讲,是离洛阳近。我昨天也是从洛阳过来的,开车那么快就到了。因为大家知道,西晋司马炎定都就定在了洛阳,所以那时候从地理上来讲就是离得近。当然这是客观的原因。从主观上来讲,我想是因为云台山这个地方,天时地利人和,她的那种人杰地灵,风水之美都凝聚在了一起。所以我在这里宁可用一种感性的方式去理解他们的选择。因为我自己也喜欢云台山,因为一个地方真正能够聚得住气的话,是这个地方它山高水长,但同时它又不失隽秀,它又有那样一种婉转之美,我们提起云台山,现在在中国的宣传中,经常说她是北方的江南,我们在河南这个地方,居然看到如此明媚娟秀的一方山水,实在鬼斧天工,是一个奇迹。所以这个地方既有北方山林的那种崇峻,有四季的分明,同时她又有南方的秀丽,她又有你心事婉转的寄托,你想想,隐逸之士他不挑这样的地方,他还要再去找什么样的地方更合适呢?所以

呢我觉得云台山这个地方,从客观到主观,它都让我们相信,竹林七贤这个选择我们在万古之后还为他们喝彩。但是他们隐逸在云台山的时候他们并不快乐,他们是把心中不得抒发的那点困顿全都寄托于此。那么所谓的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人总要能够在山高水长之中找到自己的真正的寄托。而今天我们打造云台山这个品牌,旅游这点事情已经从照个像看个景,已经变成越来越深刻山水与人心的映照。所以从山阴路上行,山阴不仅照见的都是人的心事啊!我们现在的云台山,我从十多年前就一直听说这个美好的地方,在将近十年前我曾经来到过这里,我刚才跟王书记说,我说我当年堵在红石峡,是我身边的大哥陪着我从这么高的悬崖一节一节跳下去的。往前也走不了,往后也走不了,说现在好点了么?后来王书记告诉我说,东景区、西景区分别作了开发,人流开始有了控制,有了这种综合治理和把控比那时候要好的多。所以我想,现代旅游在与一种管理,一方面是品牌的宣传,文化内涵的探究,另一方面也有交通的便利,住宿啊,接待啊,整个宏观人流管理,当这所有一切都上来的时候,那么云台山它意味着什么呢?它是我们一部模糊了时空的界限,心皆忘我的一个地方。从北京到这里也很近,从北方中原,大家现在来这个地方,物理空间上已经不成为障碍了,问题就是我们心向往之么?我们在这个地方真正有一份眷恋和懂得么?我们真的能够在攘攘红尘、喧嚣都市里面到云台山就找到心远地自偏么?我们真的能够让竹林七贤那种长风浩荡帮助我们么?我们能不能够听见嵇康的琴,听见阮籍的呼啸呢?我们能不能懂得刘伶的酣畅以及山涛那份隐忍深沉的怀抱么?所有这些都是云台山无形的风景,云台山之美在她的云遮雾锁,在她的碧波浩荡,所以除了我们看见的山川之外,还有太多太多的东西吗,都在我们心灵的延伸之间。所以我想我和马东都不是这的人,但是我们都爱这里,我们都来这里,也希望有更多人像我们这样。因为了解这里懂得这里而爱这里,把自己也当做这的人。所以说,我来这的时候,马东说他已经是这的主人了,他说他到这

以后就把自己当做这的人,那我想,我这十年中在焦作这个地方,我有非常要好的朋友,我对这个地方山水人文都有眷恋,我们都愿意作为本地的不是过客,而是一主人的心更深的爱这里,宣传这里,让更多的人向我们一样,来这里,爱这里。


相关内容

  • 团委秘书长竞选演讲稿
  •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下午好! 我的名字叫彭山,来自机电工程系电气0711班,很荣幸能够作为机电工程系代表来竞选我们院团委秘书长!在这里,我要感谢所有为此次竞选大会所付出心血的领导.老师.以及同学,是你们为我们提供了这次宝贵的机会,谢谢,谢谢大家! 我是湖北蕲春人,自小在农村长大 ...

  • 档案管理处长的竞聘演讲稿
  • 各位领导,同志们:大家好! 我叫**,今年47岁,有24年的工作经历.22年的中共党龄,1989年7月调入省档案局,1998年3月任主任科员;党校研究生学历. 我这一次竞争的岗位是:历史档案管理处副处长. 我之所以选择这个岗位,基于以下四点考虑: 第一,自己需要实现工作转型.我选择历史处,就是要通过 ...

  • 档案管理处副处长竞聘演讲稿
  • 各位领导,同志们:大家好! 我叫**,今年47岁,有24年的工作经历.22年的中共党龄,1989年7月调入省档案局,1998年3月任主任科员;党校研究生学历. 我这一次竞争的岗位是:历史档案管理处副处长. 我之所以选择这个岗位,基于以下四点考虑: 第一,自己需要实现工作转型.我选择历史处,就是要通过 ...

  • 村党组织负责人竞职演讲稿
  • 各位领导,村群众代表: 大家好! 我叫xx,今年xx周岁,中专学历,xx村人。本人自1992年学校毕业后就一直在家乡工作到今天,历时18年,18年的最基层工作经历,让我深知村民在想什么,需要什么,最了解他们的疾苦,也因此与村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xx村位于xx镇北部,地理位置相对偏僻,基础设施相对落 ...

  • 档案管理处副处长竞职演讲
  •      文章导读:我了解历史档案管理处的工作职责。在人事处我有机会和条件参与编制各处室职能、职位等工作。xx年以来我多次参与局(馆)机构、编制和人员调整工作,参与实施全省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   大家好!   很感谢各位领导给我这样的机会让我参加竞聘演讲 ...

  • 档案管理部部长的竞聘演讲
  • 各位领导,同志们:大家好! 我叫**,今年47岁,有24年的工作经历.22年的中共党龄,1989年7月调入省档案局,1998年3月任主任科员;党校研究生学历. 我这一次竞争的岗位是:历史档案管理处副处长. 我之所以选择这个岗位,基于以下四点考虑: 第一,自己需要实现工作转型.我选择历史处,就是要通过 ...

  • 办公室干事下学期述职报告
  • 我是平顶山学院艺术设计学院10级环艺三班的一名学生,2010--2011学年我担任环艺三班团支书,团学会办公室干事一职,我于2010年10月份很荣幸的加入了我们艺术设计学院团总支学生会这支优秀的队伍.经过一个月的试用期以及考核,我很幸运的成为我们团总支学生会办公室的一名干事.我步入大学里我一直本着完 ...

  • 老干部工作部部长竞聘演讲稿
  • 老干部工作部部长竞聘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 上午好!首先,衷心感谢 AAA(单位)为我提供这次的演讲和答辩的机会. 我叫XXX,现任AAA(单位)XXXXXXXX(岗位名或职务名),今天上午,我参加竞聘的岗位是--AAA(单位)老干部工作部部长. AAAA(单位)对老干部工作十分重视.设 ...

  • 2015坚定理想信念演讲稿例文
  • 2015坚定理想信念演讲稿例文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同志们: 大家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坚定理想信念,在平凡中燃烧青春姓>. XX年7月我参加了陕西省第一批大学生村官录用考试,很荣幸的成为了一名大学生村村官.在参加工作的这一年多时间里,无论是在组织部整理档案,还是在村任职,各级 ...

  • 干部培训班演讲稿
  • 学生干部必须具备的素质和技能 同学们, 大家晚上好,很荣幸今天能够站在这里发言.通过这几次的干部培训,我相信大家都对学生干部的工作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今天我将就我在大一的工作经验很大家谈谈学生干部所必须具备的素质和技能. 我记得我大一竞选团支书的时候说,我觉得自己能力比较强,希望能为在日后服务与同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