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图]课例分析

提高学生活动的有效性

――《电路图》课例分析

余杭区信达学校 沈卫浩

课例即课堂教学案例,是指发生在课堂教学中的某个含有丰富信息和意义的事例。它反映了一段具体的教学情节,一件发生过的教学事实。课例分析即是对这一段教学情节或教学事实,以丰富的叙述形式,作具体、明确地描述,挖掘出特定的问题情境,探讨产生的原因和影响,并作出一定的分析和思考,希望引发讨论,从中体现一定的思想和理论。

在不久之前的杭州市课改之星的评选活动中,本人刚好参与了某参评教师的教学改进过程,也算是对课例的一个分析吧,在这儿与大家交流,请批评指正!

背景:所参评教师选择的课堂教学内容为《电路图》。这是《科学》第三册第四章《电路探秘》第一节的内容。根据教学参考书,课时为一课时。在这一节课内,所涉及的内容有:电路的基本元件、电路元件的符号、电路的三种状态、简单的电路图、及串、并联电路、手电筒的基本电路。内容较多,课堂容量较大。

参评教师的教学理念:提高学生活动的有效性。

参评教师的教学设计第一稿:

一、话题1:手电筒的秘密

教师活动:出示一只手电筒,你能使它发光吗?

学生活动:装进电池,打开开关,装上小灯泡,手电筒亮了。

教师活动:手电筒亮了,它为什么会发亮的呢?

学生活动:有了电池,它就能发亮了。

……

(设计意图:新课标强调教学要从学生认知特点、已有经验出发,手电筒是学生身边常见的物品,学生更喜欢探究自己熟悉的事物,研究的问题要来源于生活,这样即激发他们的探究热情,又为下一步探究活动定了个方向。)

教师活动:现在,我们有了这四样器材,哪个小组能最快的速度帮助教师制作一个模拟手电

筒,并使它发亮呢?布置任务。

学生活动一:模拟手电筒,使小灯光发亮

……

教师活动:引入电路的概念。

(设计意图:将具体的用电器模型化,以便于研究。)

教师活动:刚才的实验线路是不是最简单的?各元件分别有什么作用呢?我们用逐个减少元

件的方法来研究。布置任务二:用逐个减少元件的方法来研究电路。①减少导线;

②减少电源;③减少开关;④减少小灯泡。

学生活动二:用逐个减少元件的方法来研究,①减少导线;②减少电源;③减少开关;④

减少小灯泡。并填写实验现象,分析各元件的作用,完成任务单。

(设计意图:使学生简单了解可以通过逐个减少元件的方法,来分析元件的作用,获得

一种常用的科学研究的方法。)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概括各元件的作用。并分析电路的三种状态……

教师活动:如果想把你连接的电路介绍给远方的朋友,你会怎么办?拍照、画图?……布置

任务:画电路图。

学生活动三:画电路图

教师活动:巡视,提醒学生为了规范,建议画图可以用尺。

学生活动:展示成果。

(设计意图:将模型符号化)

教师活动:一起来观察一下你们手中的小手电筒,布置任务:请老师画出它的电路图。 学生活动四:观察并画图。

……

二、话题2:2只灯泡的手电筒中可能会有怎样的秘密呢?

教师活动:展示一张有2个灯泡的手电筒图片,你能猜测一下它的内部结构吗?

布置任务:模拟连接一个有2只灯泡的手电筒的电路,并画出电路图。

学生活动五:连接电路,展示成果。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分类、归纳,找到2种不同的类型的电路。引出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串联电路:把用电器逐个顺次连接起来的电路。

并联电路:把用电器并列地连接起来的电路。

学生活动:判断串、并联电路。

……

课堂效果:从试讲效果看,发现教师的良好愿望并没有得到实现。体现在几个方面:⑴由于希望通过学生的探究活动来自行发现电路的某些奥秘,因此,设计者采用了大量的学生活动,布置了七个学生任务。这在客观上造成了每个探究活动时间不足的缺点,使学生不能深入的进行研究,渐渐也就演变成为学生忙于完成教师布置的各项任务,而不是为了自行探究而进行活动,有效性就得不到体现。⑵在“逐个减个元件”研究电路元件作用的任务中,有一些小组学生不能很好地明白任务的意图,而有一些小组的同学则很快就完成了任务,造成了各小组间的不平衡现象严重,无效时间较多。⑶“短路”实验中,用一根导线将电源正负极连接在一起时,并不能很好地感受电源发烫现象,造成学生的困惑。⑷“使2只灯泡亮起来”的活动中,由于教师要求要用“尽量多的方法”,造成了学生连了后边的方案,却忘记了前面的连接方案,造成了交流上的困难。

根据课后的反馈情况来看,效果不是很理想。因此,在综合了各方面的意见后,参评教师较大幅度地调整了教学设计,现附设计稿如下:

教学效果:由于将众多的学生任务进行了分解,学生的负担大大减轻。如:⑴原利用“逐个减个元件”研究电路元件作用的任务,被课堂引入手电筒的教师要求学生帮助装好一只手电筒并使之发亮所取代,既达到了了解各元件作用的目的,还拉近了师生关系。⑵“短路”现象既然不明显,就果断地去掉了学生实验,以教师的“短路现象改进实验”来代替,产生了燃烧现象,现象明显,学生印象深刻。⑶使“2只小灯泡亮起来”的任务,则由小游戏来代替。既增加了趣味性,又不至于人为地增加难度,将电路连接的内容人为地提前。

这一大的调整,使整个教学过程,既充分发挥学生探究电路的兴趣,又将电路的基本知识落实到了实处。经过这样一堂课的学习,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更有了进一步骤探究电路的浓厚兴趣。该课的教学设计在杭州市课改之星评比中获银奖。

反思:在新课改理念的影响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注重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机械的讲解已很少见到,自主探究、小组合作与动手操作的学习方式处处可见。时下许多教师都把活动作为自己教学的重点,想尽一切办法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这当然是一种好的趋势和现象,但同时我们也发现,在课堂上,学生似乎很有学习的积极性,师生之间提问、回答频率很高,同桌之间也有讨论,结果却是一堂课结束后,往往出现学生是参与活动了,课堂效果却不尽人意的现象。只考虑到课堂教学活动的丰富多彩,重形式,轻内容的学生活动,于教学质量的提高,作用不大。形式化的活动,主要表现为:活动表面热闹,花架子多,思考含量少,活动意图不明确,缺乏目标意识,活动单纯化,简单重复,缺乏联系,缺乏整体意识。

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落实新的教学理念,不能忽视“有效性”的问题,加强指导,巧妙组织,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提高活动的有效性。只有有效的学生活动才能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创设条件。要提高活动的有效性,必须回归于课程改

革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让学生在活动中对话,在活动中互动,在活动中体验,在活动中自主建构,实现生命的主动发展。因此,设计与组织学生活动时必须思考以下问题:①活动是否有意义?活动是不是越多越好?活动时间设计是否合理?②活动是否能引发学生兴趣?能否引发学生的“科学思考”?能否能使学生在哪些方面得到体验与发展?③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应该如何发挥作用?

科学课教学内容的特点是由一个个的活动构成,现在的课堂与以前相比,活动是有了,学生也确实动起来了,但透过这些热热闹闹的活动,我们静心思考,这些活动的价值有多大?我们的科学课教学要提升,要向前推进,就要提高这些活动的价值,那就不仅要有行为活动,更要有思维活动。

提高学生活动的有效性

――《电路图》课例分析

余杭区信达学校 沈卫浩

课例即课堂教学案例,是指发生在课堂教学中的某个含有丰富信息和意义的事例。它反映了一段具体的教学情节,一件发生过的教学事实。课例分析即是对这一段教学情节或教学事实,以丰富的叙述形式,作具体、明确地描述,挖掘出特定的问题情境,探讨产生的原因和影响,并作出一定的分析和思考,希望引发讨论,从中体现一定的思想和理论。

在不久之前的杭州市课改之星的评选活动中,本人刚好参与了某参评教师的教学改进过程,也算是对课例的一个分析吧,在这儿与大家交流,请批评指正!

背景:所参评教师选择的课堂教学内容为《电路图》。这是《科学》第三册第四章《电路探秘》第一节的内容。根据教学参考书,课时为一课时。在这一节课内,所涉及的内容有:电路的基本元件、电路元件的符号、电路的三种状态、简单的电路图、及串、并联电路、手电筒的基本电路。内容较多,课堂容量较大。

参评教师的教学理念:提高学生活动的有效性。

参评教师的教学设计第一稿:

一、话题1:手电筒的秘密

教师活动:出示一只手电筒,你能使它发光吗?

学生活动:装进电池,打开开关,装上小灯泡,手电筒亮了。

教师活动:手电筒亮了,它为什么会发亮的呢?

学生活动:有了电池,它就能发亮了。

……

(设计意图:新课标强调教学要从学生认知特点、已有经验出发,手电筒是学生身边常见的物品,学生更喜欢探究自己熟悉的事物,研究的问题要来源于生活,这样即激发他们的探究热情,又为下一步探究活动定了个方向。)

教师活动:现在,我们有了这四样器材,哪个小组能最快的速度帮助教师制作一个模拟手电

筒,并使它发亮呢?布置任务。

学生活动一:模拟手电筒,使小灯光发亮

……

教师活动:引入电路的概念。

(设计意图:将具体的用电器模型化,以便于研究。)

教师活动:刚才的实验线路是不是最简单的?各元件分别有什么作用呢?我们用逐个减少元

件的方法来研究。布置任务二:用逐个减少元件的方法来研究电路。①减少导线;

②减少电源;③减少开关;④减少小灯泡。

学生活动二:用逐个减少元件的方法来研究,①减少导线;②减少电源;③减少开关;④

减少小灯泡。并填写实验现象,分析各元件的作用,完成任务单。

(设计意图:使学生简单了解可以通过逐个减少元件的方法,来分析元件的作用,获得

一种常用的科学研究的方法。)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概括各元件的作用。并分析电路的三种状态……

教师活动:如果想把你连接的电路介绍给远方的朋友,你会怎么办?拍照、画图?……布置

任务:画电路图。

学生活动三:画电路图

教师活动:巡视,提醒学生为了规范,建议画图可以用尺。

学生活动:展示成果。

(设计意图:将模型符号化)

教师活动:一起来观察一下你们手中的小手电筒,布置任务:请老师画出它的电路图。 学生活动四:观察并画图。

……

二、话题2:2只灯泡的手电筒中可能会有怎样的秘密呢?

教师活动:展示一张有2个灯泡的手电筒图片,你能猜测一下它的内部结构吗?

布置任务:模拟连接一个有2只灯泡的手电筒的电路,并画出电路图。

学生活动五:连接电路,展示成果。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分类、归纳,找到2种不同的类型的电路。引出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串联电路:把用电器逐个顺次连接起来的电路。

并联电路:把用电器并列地连接起来的电路。

学生活动:判断串、并联电路。

……

课堂效果:从试讲效果看,发现教师的良好愿望并没有得到实现。体现在几个方面:⑴由于希望通过学生的探究活动来自行发现电路的某些奥秘,因此,设计者采用了大量的学生活动,布置了七个学生任务。这在客观上造成了每个探究活动时间不足的缺点,使学生不能深入的进行研究,渐渐也就演变成为学生忙于完成教师布置的各项任务,而不是为了自行探究而进行活动,有效性就得不到体现。⑵在“逐个减个元件”研究电路元件作用的任务中,有一些小组学生不能很好地明白任务的意图,而有一些小组的同学则很快就完成了任务,造成了各小组间的不平衡现象严重,无效时间较多。⑶“短路”实验中,用一根导线将电源正负极连接在一起时,并不能很好地感受电源发烫现象,造成学生的困惑。⑷“使2只灯泡亮起来”的活动中,由于教师要求要用“尽量多的方法”,造成了学生连了后边的方案,却忘记了前面的连接方案,造成了交流上的困难。

根据课后的反馈情况来看,效果不是很理想。因此,在综合了各方面的意见后,参评教师较大幅度地调整了教学设计,现附设计稿如下:

教学效果:由于将众多的学生任务进行了分解,学生的负担大大减轻。如:⑴原利用“逐个减个元件”研究电路元件作用的任务,被课堂引入手电筒的教师要求学生帮助装好一只手电筒并使之发亮所取代,既达到了了解各元件作用的目的,还拉近了师生关系。⑵“短路”现象既然不明显,就果断地去掉了学生实验,以教师的“短路现象改进实验”来代替,产生了燃烧现象,现象明显,学生印象深刻。⑶使“2只小灯泡亮起来”的任务,则由小游戏来代替。既增加了趣味性,又不至于人为地增加难度,将电路连接的内容人为地提前。

这一大的调整,使整个教学过程,既充分发挥学生探究电路的兴趣,又将电路的基本知识落实到了实处。经过这样一堂课的学习,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更有了进一步骤探究电路的浓厚兴趣。该课的教学设计在杭州市课改之星评比中获银奖。

反思:在新课改理念的影响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注重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机械的讲解已很少见到,自主探究、小组合作与动手操作的学习方式处处可见。时下许多教师都把活动作为自己教学的重点,想尽一切办法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这当然是一种好的趋势和现象,但同时我们也发现,在课堂上,学生似乎很有学习的积极性,师生之间提问、回答频率很高,同桌之间也有讨论,结果却是一堂课结束后,往往出现学生是参与活动了,课堂效果却不尽人意的现象。只考虑到课堂教学活动的丰富多彩,重形式,轻内容的学生活动,于教学质量的提高,作用不大。形式化的活动,主要表现为:活动表面热闹,花架子多,思考含量少,活动意图不明确,缺乏目标意识,活动单纯化,简单重复,缺乏联系,缺乏整体意识。

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落实新的教学理念,不能忽视“有效性”的问题,加强指导,巧妙组织,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提高活动的有效性。只有有效的学生活动才能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创设条件。要提高活动的有效性,必须回归于课程改

革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让学生在活动中对话,在活动中互动,在活动中体验,在活动中自主建构,实现生命的主动发展。因此,设计与组织学生活动时必须思考以下问题:①活动是否有意义?活动是不是越多越好?活动时间设计是否合理?②活动是否能引发学生兴趣?能否引发学生的“科学思考”?能否能使学生在哪些方面得到体验与发展?③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应该如何发挥作用?

科学课教学内容的特点是由一个个的活动构成,现在的课堂与以前相比,活动是有了,学生也确实动起来了,但透过这些热热闹闹的活动,我们静心思考,这些活动的价值有多大?我们的科学课教学要提升,要向前推进,就要提高这些活动的价值,那就不仅要有行为活动,更要有思维活动。


相关内容

  • [视频]电路分析基础教程
  • 电路分析基础教程 遍地英雄下夕烟个人图书馆 电路分析基础01 电路分析基础02 电路分析基础03 电路分析基础04 电路分析基础05 电路分析基础06 电路分析基础07 电路分析基础08 电路分析基础09 电路分析基础10 电路分析基础11 电路分析基础12 电路分析基础13 电路分析基础14 电路 ...

  • 电路理论基础大纲(1)
  • 电路理论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 电路理论基础 适应专业: 电气及自动化类本科生 先修课程: 大学物理,数学,工程数学 一.本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电路理论基础是高等工科院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生必修的一门重要的专业技术基础课.它是一门体系严谨,理论性强的课程.在科学技术领域里电路理论 ...

  • 数字电路 实验
  • <数字逻辑技术>实验 参考教材 <电子技术基础实验–分析.调试.综合设计> 王传新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实验要求及注意事项 1.实验前必须预习实验内容,做到思路清晰,实验任务明确. 2.实验时认真阅读实验指导书,按电路原理图正确连接实验导线,仔细检查无误,方可通电实验. 3. ...

  • 电路CAA课程设计
  • 课程设计任务书 学生姓名: 专业班级: 指导教师: 工作单位: 信息工程学院 题 目: 电路CAA课程设计 ━━基于PSpice的一阶电路的暂态分析 ━━基于PSpice的RLC串联电路的谐振分析 初始条件: 1. 提供实验室机房及其PSpice软件: 2. 选一阶RC和RL电路. 3. 选RLC串 ...

  • 中国集成电路行业未来规划及投资发展前景预测报告2016-2021年
  • 中国集成电路行业未来规划及投资发展前景预测报告2016-2021年 编制单位:北京智博睿投资咨询有限公司 [报告目录]: 第一章 集成电路基本情况 1.1 集成电路的相关介绍 1.1.1 集成电路定义 1.1.2 集成电路的分类 1.2 模拟集成电路 1.2.1 模拟集成电路的概念 1.2.2 模拟 ...

  • 2014年中国高性能集成电路行业市场专项调查报告
  • 2014-2018年中国高性能集成电路市场竞争力分析及投资价值研究报告 ∙ ∙ ∙ ∙ [客服QQ ]992930161 [交付方式]Email 电子版/特快专递 [价 格]纸介版:7000元 电子版:7200元 纸介+电子:7500元 [文章来源] 报告目录 第一章高性能集成电路的行业界定 8 第 ...

  • [串联电路故障分析]教学设计
  • <串联电路故障分析>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电学是中学物理教学的重点内容,电路的故障分析又是电学中的重难点.因此"电路故障分析"也成上海中考的热点,其目的在于考查学生利用电学基本原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近十年的中考题目中,多数是考察串联电路短路或断路故障.串联电 ...

  • 受控源分析
  • Multisim软件在含受控源线性电路教学中的应用 孙 韬,侯世英,周 静,彭文雄 ()重庆大学电气工程学院,重庆400044 摘 要:含受控源电路的分析一直是电路理论教学中的难点问题,当受控源的参数发生变化时,可能会使得线性电阻电路无解.无穷多个解或用M使动态电路变得不稳定.本文通过计算实例分别讨 ...

  • 中南大学[电工学]教学大纲
  • <电工学A >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91110X1 课程名称:电工学A 英文名称:Electrical Engineering A 学时与学分: 64学时/4学分,含课内实验12学时. 先修课程要求:本课程的先修课程是"大学物理".通过物理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有电的基 ...

  • 考研电路.信号与系统复习参考提纲
  • 电路.信号与系统复习参考提纲 一. 总体要求 "电路.信号与系统"由"电路"(75分)和"信号与系统"(75分)两部分组成. "电路"要求学生掌握电路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的分析方法,使学生具备基本的电路分析.求解.应用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