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概论简答答案

四、辨析题(先判断对错,再说明理由)

1、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一个长期曲折的过程? 答: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一种新的社会制度取代旧的社会制度,要经历漫长的历史过程。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也必然是一个复杂的、长期的历史过程。(1)资本主义是一个世界体系,资本主义各国间经济政治的发展是不平衡的。社会主义革命可能在资本主义链条中的某些薄弱环节,在一国或数国首先发生,而另外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则可能继续存在和发展。资本主义是一种自我调节能力较强的社会生,产方式,还能在一定程度上为生产力的发展提供条件。因而从世界范围看,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必将是一个从个别国家逐步向更多国家扩展的相当长的历史过程。(2)社会主义制度取代资本主义制度是用公有制取代私有制,消灭剥削制度。这就使得在一个国家内,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全面战胜资本主义,要经过长期反复的较量和斗争,当世界上少数社会主义国家和多数资本主义国家并存的情况下,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和巩固也要经历复杂的斗争,并可能出现倒退和反复。这一切都决定了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长期性。 (3)总之,资本主义在全世界被社会主义所取代将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过程。尽管这个过程可能会出现这样那样的曲折,但是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总趋势则是必然的历史走向。

2、毛泽东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出现失误是客观环境造成的?

答:对。1、国内外形势的不利影响。2、客观条件的限制。3、对基本国情和时代主题的判断出现偏差。4、在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问题上定位失误。5、对社会主义时期国内主要矛盾的认识上出现动摇。6、忽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7、主要领导人在认识上存在分歧。8、党的自身建设和党内民主生活长期不正常。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答:对。胡锦涛同志在讲话中指出,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4、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才能避免出现脱离国情的失误?

答:错。认为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只是因为我们当时人民生活水平比较低,经济社会不够发达,一旦经济发展了,国家强大了,就应该回归到三十年前意义上的社会主义上面去。这是一个误区。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答: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所以能够引领中国发展进步,除了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外,关键还在于它根据我国实际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正是这种中国特色,才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了鲜明的时代性和鲜活的生命力。

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各国具体实践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必然要求。

6、只要经济发展了,社会自然就稳定了?

答:错。社会稳定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只有社会稳定才能发展经济。。

7、我国已经提前完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了?

答:错。当然没有!

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中,最关键的目标是,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

8、要毫不动摇的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答:对。首先,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以公有制为主体,非公有制为补充,这是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内涵。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是市场经济的要求,否则只有公有制,就成了计划经济。其次,非公有制经济已经成为我国吸纳就业人口的主力军,尤其是第三产业已经成为吸纳就业人口的主导力量。非公有制经济对社会的贡献十分巨大,没有非公有制经济,社会经济停滞不前,就业等民生问题将难以得到有效解决。

所以,我国必须毫不动摇的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使它走正确方向,纠正偏离宏观调控的错误运行,使它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只要是符合“三个有利于”的,就都应该吸纳进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9、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

答: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

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一,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区别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特征。第二,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以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第三,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

10、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 答:对。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归根到底是为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民主权利和根本利益。我们党领导人民推翻剥削阶级统治、建立人民政权,就是要组织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各项事业,实现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和意志。这是我们党执政的根本目的和可靠基础。离开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当家作主的权利,党的领导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坚持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归根到底也是为了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为人民当家作主提供政治和法律制度保障。离开了人民当家作主,社会主义政治法律制度就失去了前提和基础。

11、为人民服务可以成为对社会全体成员的共同要求?

答:对。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也是我们党长期提倡的一种高尚道德。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为人民的利益英勇奋斗,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形成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革命精神和道德风尚。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就写下了《为人民服务》等光辉著作,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批判地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要求革命队伍中的每个人和根据地的广大人民群众把为人民服务作为处理人民群众内部相互关系的新型道德准则。在共产党人的影响和带动下,革命根据地形成了为人民服务的道德风尚。全国解放以后,中国共产党人以及党所领导的人民军队,又把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带到了城市,传播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后,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同社会主义制度相联系,更为广大人民群众普遍接受,成为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内容和集中体现。

12、任何文化都可以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答:对。根据促在即合理立论,任何文化即存在条件下都有其优势和特色,根据我党对现代化建设的定义。只要是好的都是社会主义的,都是我党所要构建的,那么,这些文化势必会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服务,依次推出任何文化都可以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13、坚持以人为本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答:对。“以人为本”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具有科学理论与社会实践相互促进、相互修补、自我创新的特性,形成理论与实践的自我纠错机制,就可以产生完善的、平稳的和人民普遍认同的社会约束和激励功能。研究和谐社会,构建和谐社会,就必须找准构建和谐社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此基础上进行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

14、“一国两制”构想创造性地发展了和平共处原则?

答:对。(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中国外交的指导原则,也是国际上大多数国家公认的处理国与国之间相互关系的准则。(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用于处理一个国家的内政问题,用于解决一个国家内部实行两种不同社会制度的地区之间关系问题,这是一个创造。

15、坚持独立自主原则,就是要自力更生,不接受外援?

答:错。独立自主就是不当奴隶,我有自己的原则。要积极争取外援就是互相是平等的,经济援助、军事援助都是,是互惠互利的。

16、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是中国长远发展的战略要求?

答:对。在国际上奉行什么样的发展战略,同主张建立什么样的世界秩序、走什么样的发展道路息息相关。党的十七大报告深刻指出:“中国将始终不渝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我们将继续以自己的发展促进地区和世界共同发展,扩大同各方利益的汇合点,在实现本国发展的同时兼顾对方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正当关切。我们将继续按照通行的国际经贸规则,扩大市场准人,依法保护合作者权益。我们支持国际社会帮助发展中国家增强自主发展能力、改善民生,缩小南北差距。我们支持完善国际贸易和金融体制,推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通过磋商协作妥善处理经贸摩擦。中国决不做损人利己、以邻为擎的事情。”这段论述鲜明回答了中国在世界上奉行什么样的战略的问题,阐述了互利共赢开放战略的基本内涵,表达了中国人民以积极姿态迎接经济全球化挑战、在开放中求发

展的坚定立场,是我们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必然选择。

17、新的社会阶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 答: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阶层构成发生了新的变化,出现了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等社会阶层。江泽民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指出:“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指引下,这些新的社会阶层中的广大人员,通过诚实劳动和工作,通过合法经营,为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和其他事业作出了贡献。他们与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和解放军指战员团结在一起,他们也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这一重要论述,充分肯定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现的新的社会阶层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具有重大而深远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一、新的社会阶层的出现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基础发生深刻变化的产物,符合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二、新的社会阶层中的广大人员通过诚实劳动、工作和合法经营,为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和其他事业作出了贡献

三、充分发挥新的社会阶层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团结和依靠最广大人民共同建设现代化事业

18、保持党的先进性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保证?

答:对。党的先进性建设与社会主义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必须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党的先进性建设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根本保证,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客观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离不开党的先进性建设,党的先进性建设也需要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际出发。

五、简答 1、为什么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条正确的道路?

答:道路问题是关系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的首要问题。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建设、改革事业,都经历了寻找正确道路的艰难过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条道路,其理论基础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科学继承,其时代背景是对国际形势和时代特征的科学把握,其历史根据是对国内外建设社会主义正反两方面经验的科学总结,其现实依据是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生动实践、对最广大人民共同愿望的科学认识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所以说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首先体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中所处的历史方位中,是相对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所产生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而言的。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曾经发生过两次历史性飞跃;第一次发生在民主革命时期,其理论成果就是毛泽东思想;第二次发生在党的第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改革开放时期,其理论成果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1) 3、答:唯物史观把唯物主义对自然界的认识推广到对人类社会的认识,从而形成了完备的唯物主义哲学,简单的说就是,它对于社会历史的分析批判是建立在对其物质根源的分析上的, 而不是简单的精神层面,因而能对不同的社会历史形态作出科学的分析判断,揭示人类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

(2) 剩余价值学说则揭示了资本家剥削的秘密;

(3) 科学社会主义不仅提出来资本主义必然灭亡,也找

到了其灭亡的经济根源及其埋葬力量,论证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

是要把争取无产阶级自身和整个人类的解放斗争建立在社会发展

客观规律的基础之上,从而超越了空想社会主义,创立了科学社会

主义。。

4、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基础,思想解放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宝,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特有的品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在党的思想路线的指导下形成和发展的。

5、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前,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 ,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联合压迫,严重地阻碍着中国的社会发展和政治进步是民族灾难和人民痛苦的根源。

6、新民主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科学总结了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

时代的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革命斗争的经验,特别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经历了近二十年艰苦曲折革命斗争的经验,系统地论述了无产阶级领导的民主革命的规律和特点,从而创立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体系

7、应遵循以下四项原则:一、遵循群众主体性原则。 二、遵循文化渗透性的原则。 三、遵循公民信仰与马克思主义信仰和谐统一的原则。

四、遵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的三大基本问题什么? 答:1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为主线,并以社会主义本质论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标志,从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和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3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并在继承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基础上提出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

9、简述新世纪新阶段我国新的阶段性特征。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不发达阶段,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10、如何增强从国情出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1、老几基本国情,将全党全国人民的思想统一到科学发展上来。

2、正确认识基本国情,增强改革开放的坚定性和创造性。

3、坚持实事求是,避免重犯超越阶段的历史性错误。

11、简述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

答:四项基本原则发挥了立国之本的作用。四项基本原则提出后,先后被载入党章和宪法,成为全党全国人民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党的十四大修改通过的党章明确强调四项基本原则“是我们的立国之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整个过程中,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四项基本原则是我们党一贯坚持的,它是中国人民长期流血奋斗取得的历史经验,是党和国家团结、稳定、发展、进步的最重要政治基础

12、“四位一体”总体布局提出的必然性是什么?

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四位一体”总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及时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部署,有利于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13、简述党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第一要务的原因?

答:因为我党的根本宗旨是为人民服务,为人民服务就要搞好发展,所以是第一要务。

14、我国把推行开放政策确立为一项基本国策的依据是什么?

答:第一,实行对外开放政策,是科学总结我国历史经验教训的必然结果。

第二,实行对外开放政策,是追随世界经济发展趋势的客观选择。 第三,实行对外开放政策,是加速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迫切需要。

15、简述提出“三步走”发展战略的历史背景?

答:邓小平“三步走”战略步骤的形成在“文化大革命” 期间,邓小平坚持的还是毛泽东提出的两步走的设想。1975年3月5日,他在一次讲话中就重申了这个设想,号召“全党全国都要为实现这个伟大目标而奋斗”,并强调说这是“大局” 。但“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他通过对历史的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对国情的重新认识,对国外发展情况的了解,就逐步地改变看法,形成新的“两步走”的发展战略,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形成 “三步走”的发展战略。

16、简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答: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

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

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

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17、简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含义和特征? 答:一是经济效益好。二是社会效益好。三是环境效益好。

18、简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答:(一)要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

(二)发展基层民主,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

(三)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四)壮大爱国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五)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 (六)完善制约和监督机制,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利益。 19、简述培育“四有”社会主义新人的主要内容?

答:培育“四有”新人的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邓小平教育理论的核心内容。培育“四有”新人、提高全民族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中国党人的自觉追求,深刻地蕴含在20多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生动实践中,成为我们党许多新论断、新思想提出和发展的重要理论基点。面对新世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重任及其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我们必须从社会发展的新高度,全面理解邓小平“四有”新人理论的战略意义和实践价值。

20、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是什么?

答:科学内涵: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一是要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性质;二是要正确理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关系;三是要正确理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系。

21、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目标和任务是什么? 答:第一,这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

第二,这体现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第三,这体现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

第四,这体现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

(一)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二)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

(三)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

(四)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

(五)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六)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

22、“一国两制”构想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1)“一个国家”,就是坚持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香港、澳门是中国的一部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只能有一个国际法主体。

2)“两种制度”,即社会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两制并存,就是中国的主体(中国大陆)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不变

3)实行高度自治。祖国统一后,依法在台湾、香港、澳门设立特别行政区。

4)实行“一国两制”长期不变。“一国两制”是我们党和国家要长期坚持的基本方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保障“一国两制”的长期性和稳定性,我们将依法调整各方面的关系,保证大陆地区和特别行政区的和平、稳定和繁荣发展。

23、 胡锦涛提出新形势下进一步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六点意见和具体内容是什么?

答:一、恪守一个中国,增进政治互信。二、推进经济合作,促进共同发展。三、弘扬中华文化,加强精神纽带。四、加强人员往来,扩大各界交流。五、维护国家主权,协商涉外事务。六、结束敌对状态,达成和平协议。

24、中国为什么要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

答:党的十七大报告深刻指出:“中国将始终不渝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我们将继续以自己的发展促进地区和世界共同发展,扩大同各方利益的汇合点,在实现本国发展的同时兼顾对方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正当关切。我们将继续按照通行的国际经贸规则,扩大市场准人,依法保护合作者权益。

我们支持国际社会帮助发展中国家增强自主发展能力、改善民生,缩小南北差距。我们支持完善国际贸易和金融体制,推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通过磋商协作妥善处理经贸摩擦。中国决不做损人利己、以邻为擎的事情。”这段论述鲜明回答了中国在世界上奉行什么样的战略的问题,阐述了互利共赢开放战略的基本内涵,表达了中国人民以积极姿态迎接经济全球化挑战、在开放中求发展的坚定立场,是我们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必然选择。

25、改革开放以来工人阶级队伍发生了那些新变化?如何看待这些新变化?

答:1,工人阶级队伍壮大,数量大大增加. 2,工人阶级的构成呈现出新特点.国有企业职工比例有所下降,集体企业职工比重增加.

3,工人阶级在产业结构的分布也发生了变化, 第三产业职工人数增长幅度不断提高,第一,二产业职工人数增长幅度相对下降

4,工人阶级的科学文化素质有了明显提高.

工人阶级是我国的领导阶级,是指工人阶级的总体地位,并非指每个工人个体都是领导者.工人阶级的主人翁地位,是一个总体的政治判断,并不能把这种总体的政治判断等同于每个人的具体职业感受.

26、如何充分发挥统一战线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要作用?

答: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成为有各民主党派和各人民团体参加的,包括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最广泛的联盟。它的任务主要是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统一祖国、振兴中华服务。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阶段,面临着继续发生深刻变化的国际国内形势,这一阶段统一战线同新时期其他阶段爱国统一战线相比,具有了新的鲜明特征,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他从5个方面概括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阶段统一战线新在哪里:新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道,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阶段统一战线的指导思想;新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阶段统一战线成为我们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法宝;新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争取人心、凝聚力量成为统一战线的根本任务;新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阶段统一战线已经发展成为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最广泛的联盟;新在开放式、社会性、网络化进一步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阶段统一战线的重要工作方法。

27、为什么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

答:宪法是国家的最高权威,法律是我过一切人和组织的行为准则。党是一种组织,所以党要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

这是建设法治社会的必然。讲法治,即强调法律在社会管理中至高无上的地位,强调法律调整的普遍性和一致性。宪法规定依法治国,就是要求把一切机关个人和组织都规束到法律直下。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是对党的行为最基本的要求,也是最低的界限。

六、论述题(概述有关原理,联系实际)

1、结合实际谈谈在新的形式下如何更好的坚持党的思想路线?

答: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含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它贯穿于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一我们党的思想路线,在建立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过程种不断发展和丰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也是贯彻这一思想路线的结果。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我们党能够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要求 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内在要求和前提,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目的和归宿。只有解放思想,才能达到实事求是;只有实事求是,才是真正的解放思想。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把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而人民群众才是社会实践的主体,社会实践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满足和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因此,尊重实践,尊重群众,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根本体现和基本要求。邓小平提出的“三个有利于”,体现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判断改革和各项工作是非得失的根本标准。 马克思主义具有与

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时指,马克思主义本身要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创新。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证明它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由此出发,我们对待马克思主义应采取的态度是: ①坚持基本原理; ②反对教条主义; ③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去不断指导我们的新的实践。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我们党坚持先进性、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与时俱进就是要使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2、试述毛泽东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所取得的积极成果? 答:第一,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明确提出马列主义要和中国实际相结合,以苏联和别国经验为鉴戒,走自己的路。 第二,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作为一切工作的指针。

第三,提出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方针。

第四,提出了经济建设的一些基本方针和我国经济发展战略问题。 第五,提出了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思想。

第六,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其它一些独创性的探索。

毛泽东同志的社会主义建设理论是十分丰富的,是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理论成果。

3、为什么说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和发展的时间基础?

答:形成:在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结合起来,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内容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 4、试述社会主义初级段的基本含义?

答:第一,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初级阶段,我们必须正视而不能超越这个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社会主义发展必然要经历的特定的阶段。它不同于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尚未奠定的过渡时期,也不同于已经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达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从我国20世纪50年代生产资料私有制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21世纪中叶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至少需要上百年的时间,这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初始阶段,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贯穿于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等发达阶段和发达阶段。

5、为什么改革开放是强国之道?

答:⑴ 改革的实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改革的目标,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前提下,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同时相应地改革政治体制和其它方面的体制,以适应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实现现代化的历史要求。

⑵ 对外开放是改革和建设必不可少的条件。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我们应当吸收和利用世界各国所创造的一切先进文明成果来发展社会主义。实行对外开放是我国长期的基本国策。

6、试述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直接动力?

答:其一,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是非对抗性的,它可以通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得到解决。因此改革并不是从根本上否定社会主义制度,而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其二,改革要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有计划、有步骤的进行。其三,改革必须依靠人民群众,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其四,改革必须在安定团结的环境中进行。其五,必须处理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与改革开放“两个基本点”的关系,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二者缺一不可。

7、谈谈怎样全面贯彻科学发展的战略部署?

答: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用科学发展观引领学校发展的大局意识。

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党的十七大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 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的重大实践 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推进高等教育科学发展的客观要求,是推进我校教学研究型大学建设的重要保证

8、联系实际,谈谈如何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答:(一)提高宏观调控水平,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经济结构(三)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强化农业农村发展基础(四)全面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五)大力加强文化建设(六)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进步(七)坚定不移推进改革,进一步扩大开放(八)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温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的组要目的也是为促进国民经济法又好又快发展。因此,要根据温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的主要任务,是国民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提出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是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为前提的。提出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也是进一步发展的迫切要求。提出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并不意味着发展速度问题无足轻重。在我们这样一个13亿人口的发展中的国家,要扩大城乡就业,增加居民收入,维护社会稳定就必须保持有力,继续推动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9、谈谈应当如何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答:按照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的要求,进一步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2)加强和改进党对人大工作的领导,支持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支持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行职能,包括立法权、重大事项决定权、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任免权、监督权等。

(3)密切人大代表同人民群众的联系,形成开放、互动、畅通的关系,使人大代表能够深入了解民情、广泛反映民意、充分集中民智,使中国特色的代议制民主更具生机和活力。

(4)按照依法治国、依法执政的要求,适应改革和完善党的执政方式的需要,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和人大工作,从制度上、法律上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实施,在法治轨道上推动各项工作的开展。

(5)加强人大干部队伍建设,加大人大干部与党委、政府、政协干部之间的交流,优化人大领导班子的结构,逐步减少人大领导职数,为进一步提高人大工作的水平和质量提供组织保证。

10、结合实际,谈谈如何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答:中国和谐世界理念从本体论上为中国软实力的建设提供了准确的战略定位、目标和环境。和谐共赢是软实力发展的内在逻辑要求,软实力的高度发展和应用必将推动世界的和谐共赢。最重要的是在建设和谐世界的战略目标中,中国软实力建设获得了强大的战略支撑,找到了更符合其发展规律的目标、原则和途径定位。这体现在:第一,突出“和衷共济”,坚持互利合作,实现共同繁荣,是中国软实力发展的根本目标。第二,突出“和而不同”,强调世界文明和文化的多样性,是中国软实力发展的基本原则。第三,突出“以和为本”,注重国际关系主体间文明和文化价值的认同与互动,是提高中国软实力的根本途径

11、如何理解社会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总体布局中的重要地位?

答:“四位一体”。《决定》指出:“我们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和谐社会。”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这不是简单的增加,而是认识上的一大飞跃。和谐社会的提出,表明了中国共产党在执政50多年之后,更加关注社会建设,更加注重社会和谐、社会公平和社会正义。《决定》指出:“必须切实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现实课题抓紧抓好。”由此拓展深化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格局和总体布局,进一步充实创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为我们从更广阔的视野来审视和处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各种问题提供了新的更完整、更科学的坐标系。这是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认识的新发展,也表明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进一步深化。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将全面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前进。

12、如何正确理解“一国两制”理论和实践的世界意义? 答:“一国两制”的构想是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从中国的历史和现实出发而提出来的,具有非常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第一,“一国两制”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创新。

第二,“一国两制”的方针是依据台、港、澳的历史和现实制定的,充分照顾到三地同胞的利益。

第三,“一国两制”为解决国际争端找到了一条重要途径,有利于世界和平。

13、如何认识党的先进性?联系实际,谈今后应该如何加强党的先进行建设? 答: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党肩负着伟大的历史使命,又面临着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为了切实解决党在先进性问题上遇到的各种挑战,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在全党开展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这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重要措施。要把这项教育活动搞好,首先要科学认识和把握党的先进性的内涵和要求,充分认识保持党的先进性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党的先进性既是历史的,也是具体的。在不同的社会历史时期,党的先进性具有不同的内涵,它是紧随时代的潮流而前进的,对党的先进性有了本质上的认识,才能把握党的先进性的时代特征。

正确理解和把握党的先进性的基本内涵。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什么叫先锋队?“先锋”就是先进、先行、走在时代前列的意思。保持先进,才称得上是先锋队。所以,先进性是对党的性质的基本要求。无论是党的整体,还是党的每个成员,在自身素质、思想觉悟、政治行为等方面,都应该是先进的,始终发挥着先锋模范和表率的作用。

四、辨析题(先判断对错,再说明理由)

1、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一个长期曲折的过程? 答: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一种新的社会制度取代旧的社会制度,要经历漫长的历史过程。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也必然是一个复杂的、长期的历史过程。(1)资本主义是一个世界体系,资本主义各国间经济政治的发展是不平衡的。社会主义革命可能在资本主义链条中的某些薄弱环节,在一国或数国首先发生,而另外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则可能继续存在和发展。资本主义是一种自我调节能力较强的社会生,产方式,还能在一定程度上为生产力的发展提供条件。因而从世界范围看,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必将是一个从个别国家逐步向更多国家扩展的相当长的历史过程。(2)社会主义制度取代资本主义制度是用公有制取代私有制,消灭剥削制度。这就使得在一个国家内,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全面战胜资本主义,要经过长期反复的较量和斗争,当世界上少数社会主义国家和多数资本主义国家并存的情况下,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和巩固也要经历复杂的斗争,并可能出现倒退和反复。这一切都决定了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长期性。 (3)总之,资本主义在全世界被社会主义所取代将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过程。尽管这个过程可能会出现这样那样的曲折,但是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总趋势则是必然的历史走向。

2、毛泽东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出现失误是客观环境造成的?

答:对。1、国内外形势的不利影响。2、客观条件的限制。3、对基本国情和时代主题的判断出现偏差。4、在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问题上定位失误。5、对社会主义时期国内主要矛盾的认识上出现动摇。6、忽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7、主要领导人在认识上存在分歧。8、党的自身建设和党内民主生活长期不正常。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答:对。胡锦涛同志在讲话中指出,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4、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才能避免出现脱离国情的失误?

答:错。认为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只是因为我们当时人民生活水平比较低,经济社会不够发达,一旦经济发展了,国家强大了,就应该回归到三十年前意义上的社会主义上面去。这是一个误区。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答: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所以能够引领中国发展进步,除了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外,关键还在于它根据我国实际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正是这种中国特色,才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了鲜明的时代性和鲜活的生命力。

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各国具体实践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必然要求。

6、只要经济发展了,社会自然就稳定了?

答:错。社会稳定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只有社会稳定才能发展经济。。

7、我国已经提前完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了?

答:错。当然没有!

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中,最关键的目标是,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

8、要毫不动摇的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答:对。首先,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以公有制为主体,非公有制为补充,这是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内涵。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是市场经济的要求,否则只有公有制,就成了计划经济。其次,非公有制经济已经成为我国吸纳就业人口的主力军,尤其是第三产业已经成为吸纳就业人口的主导力量。非公有制经济对社会的贡献十分巨大,没有非公有制经济,社会经济停滞不前,就业等民生问题将难以得到有效解决。

所以,我国必须毫不动摇的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使它走正确方向,纠正偏离宏观调控的错误运行,使它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只要是符合“三个有利于”的,就都应该吸纳进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9、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

答: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

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一,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区别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特征。第二,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以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第三,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

10、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 答:对。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归根到底是为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民主权利和根本利益。我们党领导人民推翻剥削阶级统治、建立人民政权,就是要组织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各项事业,实现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和意志。这是我们党执政的根本目的和可靠基础。离开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当家作主的权利,党的领导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坚持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归根到底也是为了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为人民当家作主提供政治和法律制度保障。离开了人民当家作主,社会主义政治法律制度就失去了前提和基础。

11、为人民服务可以成为对社会全体成员的共同要求?

答:对。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也是我们党长期提倡的一种高尚道德。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为人民的利益英勇奋斗,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形成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革命精神和道德风尚。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就写下了《为人民服务》等光辉著作,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批判地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要求革命队伍中的每个人和根据地的广大人民群众把为人民服务作为处理人民群众内部相互关系的新型道德准则。在共产党人的影响和带动下,革命根据地形成了为人民服务的道德风尚。全国解放以后,中国共产党人以及党所领导的人民军队,又把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带到了城市,传播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后,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同社会主义制度相联系,更为广大人民群众普遍接受,成为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内容和集中体现。

12、任何文化都可以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答:对。根据促在即合理立论,任何文化即存在条件下都有其优势和特色,根据我党对现代化建设的定义。只要是好的都是社会主义的,都是我党所要构建的,那么,这些文化势必会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服务,依次推出任何文化都可以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13、坚持以人为本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答:对。“以人为本”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具有科学理论与社会实践相互促进、相互修补、自我创新的特性,形成理论与实践的自我纠错机制,就可以产生完善的、平稳的和人民普遍认同的社会约束和激励功能。研究和谐社会,构建和谐社会,就必须找准构建和谐社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此基础上进行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

14、“一国两制”构想创造性地发展了和平共处原则?

答:对。(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中国外交的指导原则,也是国际上大多数国家公认的处理国与国之间相互关系的准则。(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用于处理一个国家的内政问题,用于解决一个国家内部实行两种不同社会制度的地区之间关系问题,这是一个创造。

15、坚持独立自主原则,就是要自力更生,不接受外援?

答:错。独立自主就是不当奴隶,我有自己的原则。要积极争取外援就是互相是平等的,经济援助、军事援助都是,是互惠互利的。

16、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是中国长远发展的战略要求?

答:对。在国际上奉行什么样的发展战略,同主张建立什么样的世界秩序、走什么样的发展道路息息相关。党的十七大报告深刻指出:“中国将始终不渝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我们将继续以自己的发展促进地区和世界共同发展,扩大同各方利益的汇合点,在实现本国发展的同时兼顾对方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正当关切。我们将继续按照通行的国际经贸规则,扩大市场准人,依法保护合作者权益。我们支持国际社会帮助发展中国家增强自主发展能力、改善民生,缩小南北差距。我们支持完善国际贸易和金融体制,推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通过磋商协作妥善处理经贸摩擦。中国决不做损人利己、以邻为擎的事情。”这段论述鲜明回答了中国在世界上奉行什么样的战略的问题,阐述了互利共赢开放战略的基本内涵,表达了中国人民以积极姿态迎接经济全球化挑战、在开放中求发

展的坚定立场,是我们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必然选择。

17、新的社会阶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 答: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阶层构成发生了新的变化,出现了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等社会阶层。江泽民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指出:“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指引下,这些新的社会阶层中的广大人员,通过诚实劳动和工作,通过合法经营,为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和其他事业作出了贡献。他们与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和解放军指战员团结在一起,他们也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这一重要论述,充分肯定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现的新的社会阶层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具有重大而深远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一、新的社会阶层的出现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基础发生深刻变化的产物,符合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二、新的社会阶层中的广大人员通过诚实劳动、工作和合法经营,为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和其他事业作出了贡献

三、充分发挥新的社会阶层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团结和依靠最广大人民共同建设现代化事业

18、保持党的先进性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保证?

答:对。党的先进性建设与社会主义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必须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党的先进性建设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根本保证,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客观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离不开党的先进性建设,党的先进性建设也需要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际出发。

五、简答 1、为什么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条正确的道路?

答:道路问题是关系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的首要问题。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建设、改革事业,都经历了寻找正确道路的艰难过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条道路,其理论基础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科学继承,其时代背景是对国际形势和时代特征的科学把握,其历史根据是对国内外建设社会主义正反两方面经验的科学总结,其现实依据是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生动实践、对最广大人民共同愿望的科学认识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所以说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首先体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中所处的历史方位中,是相对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所产生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而言的。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曾经发生过两次历史性飞跃;第一次发生在民主革命时期,其理论成果就是毛泽东思想;第二次发生在党的第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改革开放时期,其理论成果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1) 3、答:唯物史观把唯物主义对自然界的认识推广到对人类社会的认识,从而形成了完备的唯物主义哲学,简单的说就是,它对于社会历史的分析批判是建立在对其物质根源的分析上的, 而不是简单的精神层面,因而能对不同的社会历史形态作出科学的分析判断,揭示人类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

(2) 剩余价值学说则揭示了资本家剥削的秘密;

(3) 科学社会主义不仅提出来资本主义必然灭亡,也找

到了其灭亡的经济根源及其埋葬力量,论证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

是要把争取无产阶级自身和整个人类的解放斗争建立在社会发展

客观规律的基础之上,从而超越了空想社会主义,创立了科学社会

主义。。

4、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基础,思想解放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宝,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特有的品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在党的思想路线的指导下形成和发展的。

5、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前,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 ,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联合压迫,严重地阻碍着中国的社会发展和政治进步是民族灾难和人民痛苦的根源。

6、新民主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科学总结了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

时代的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革命斗争的经验,特别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经历了近二十年艰苦曲折革命斗争的经验,系统地论述了无产阶级领导的民主革命的规律和特点,从而创立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体系

7、应遵循以下四项原则:一、遵循群众主体性原则。 二、遵循文化渗透性的原则。 三、遵循公民信仰与马克思主义信仰和谐统一的原则。

四、遵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的三大基本问题什么? 答:1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为主线,并以社会主义本质论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标志,从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和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3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并在继承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基础上提出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

9、简述新世纪新阶段我国新的阶段性特征。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不发达阶段,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10、如何增强从国情出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1、老几基本国情,将全党全国人民的思想统一到科学发展上来。

2、正确认识基本国情,增强改革开放的坚定性和创造性。

3、坚持实事求是,避免重犯超越阶段的历史性错误。

11、简述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

答:四项基本原则发挥了立国之本的作用。四项基本原则提出后,先后被载入党章和宪法,成为全党全国人民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党的十四大修改通过的党章明确强调四项基本原则“是我们的立国之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整个过程中,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四项基本原则是我们党一贯坚持的,它是中国人民长期流血奋斗取得的历史经验,是党和国家团结、稳定、发展、进步的最重要政治基础

12、“四位一体”总体布局提出的必然性是什么?

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四位一体”总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及时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部署,有利于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13、简述党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第一要务的原因?

答:因为我党的根本宗旨是为人民服务,为人民服务就要搞好发展,所以是第一要务。

14、我国把推行开放政策确立为一项基本国策的依据是什么?

答:第一,实行对外开放政策,是科学总结我国历史经验教训的必然结果。

第二,实行对外开放政策,是追随世界经济发展趋势的客观选择。 第三,实行对外开放政策,是加速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迫切需要。

15、简述提出“三步走”发展战略的历史背景?

答:邓小平“三步走”战略步骤的形成在“文化大革命” 期间,邓小平坚持的还是毛泽东提出的两步走的设想。1975年3月5日,他在一次讲话中就重申了这个设想,号召“全党全国都要为实现这个伟大目标而奋斗”,并强调说这是“大局” 。但“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他通过对历史的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对国情的重新认识,对国外发展情况的了解,就逐步地改变看法,形成新的“两步走”的发展战略,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形成 “三步走”的发展战略。

16、简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答: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

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

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

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17、简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含义和特征? 答:一是经济效益好。二是社会效益好。三是环境效益好。

18、简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答:(一)要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

(二)发展基层民主,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

(三)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四)壮大爱国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五)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 (六)完善制约和监督机制,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利益。 19、简述培育“四有”社会主义新人的主要内容?

答:培育“四有”新人的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邓小平教育理论的核心内容。培育“四有”新人、提高全民族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中国党人的自觉追求,深刻地蕴含在20多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生动实践中,成为我们党许多新论断、新思想提出和发展的重要理论基点。面对新世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重任及其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我们必须从社会发展的新高度,全面理解邓小平“四有”新人理论的战略意义和实践价值。

20、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是什么?

答:科学内涵: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一是要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性质;二是要正确理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关系;三是要正确理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系。

21、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目标和任务是什么? 答:第一,这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

第二,这体现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第三,这体现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

第四,这体现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

(一)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二)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

(三)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

(四)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

(五)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六)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

22、“一国两制”构想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1)“一个国家”,就是坚持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香港、澳门是中国的一部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只能有一个国际法主体。

2)“两种制度”,即社会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两制并存,就是中国的主体(中国大陆)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不变

3)实行高度自治。祖国统一后,依法在台湾、香港、澳门设立特别行政区。

4)实行“一国两制”长期不变。“一国两制”是我们党和国家要长期坚持的基本方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保障“一国两制”的长期性和稳定性,我们将依法调整各方面的关系,保证大陆地区和特别行政区的和平、稳定和繁荣发展。

23、 胡锦涛提出新形势下进一步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六点意见和具体内容是什么?

答:一、恪守一个中国,增进政治互信。二、推进经济合作,促进共同发展。三、弘扬中华文化,加强精神纽带。四、加强人员往来,扩大各界交流。五、维护国家主权,协商涉外事务。六、结束敌对状态,达成和平协议。

24、中国为什么要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

答:党的十七大报告深刻指出:“中国将始终不渝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我们将继续以自己的发展促进地区和世界共同发展,扩大同各方利益的汇合点,在实现本国发展的同时兼顾对方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正当关切。我们将继续按照通行的国际经贸规则,扩大市场准人,依法保护合作者权益。

我们支持国际社会帮助发展中国家增强自主发展能力、改善民生,缩小南北差距。我们支持完善国际贸易和金融体制,推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通过磋商协作妥善处理经贸摩擦。中国决不做损人利己、以邻为擎的事情。”这段论述鲜明回答了中国在世界上奉行什么样的战略的问题,阐述了互利共赢开放战略的基本内涵,表达了中国人民以积极姿态迎接经济全球化挑战、在开放中求发展的坚定立场,是我们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必然选择。

25、改革开放以来工人阶级队伍发生了那些新变化?如何看待这些新变化?

答:1,工人阶级队伍壮大,数量大大增加. 2,工人阶级的构成呈现出新特点.国有企业职工比例有所下降,集体企业职工比重增加.

3,工人阶级在产业结构的分布也发生了变化, 第三产业职工人数增长幅度不断提高,第一,二产业职工人数增长幅度相对下降

4,工人阶级的科学文化素质有了明显提高.

工人阶级是我国的领导阶级,是指工人阶级的总体地位,并非指每个工人个体都是领导者.工人阶级的主人翁地位,是一个总体的政治判断,并不能把这种总体的政治判断等同于每个人的具体职业感受.

26、如何充分发挥统一战线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要作用?

答: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成为有各民主党派和各人民团体参加的,包括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最广泛的联盟。它的任务主要是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统一祖国、振兴中华服务。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阶段,面临着继续发生深刻变化的国际国内形势,这一阶段统一战线同新时期其他阶段爱国统一战线相比,具有了新的鲜明特征,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他从5个方面概括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阶段统一战线新在哪里:新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道,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阶段统一战线的指导思想;新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阶段统一战线成为我们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法宝;新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争取人心、凝聚力量成为统一战线的根本任务;新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阶段统一战线已经发展成为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最广泛的联盟;新在开放式、社会性、网络化进一步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阶段统一战线的重要工作方法。

27、为什么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

答:宪法是国家的最高权威,法律是我过一切人和组织的行为准则。党是一种组织,所以党要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

这是建设法治社会的必然。讲法治,即强调法律在社会管理中至高无上的地位,强调法律调整的普遍性和一致性。宪法规定依法治国,就是要求把一切机关个人和组织都规束到法律直下。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是对党的行为最基本的要求,也是最低的界限。

六、论述题(概述有关原理,联系实际)

1、结合实际谈谈在新的形式下如何更好的坚持党的思想路线?

答: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含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它贯穿于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一我们党的思想路线,在建立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过程种不断发展和丰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也是贯彻这一思想路线的结果。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我们党能够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要求 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内在要求和前提,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目的和归宿。只有解放思想,才能达到实事求是;只有实事求是,才是真正的解放思想。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把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而人民群众才是社会实践的主体,社会实践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满足和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因此,尊重实践,尊重群众,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根本体现和基本要求。邓小平提出的“三个有利于”,体现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判断改革和各项工作是非得失的根本标准。 马克思主义具有与

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时指,马克思主义本身要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创新。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证明它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由此出发,我们对待马克思主义应采取的态度是: ①坚持基本原理; ②反对教条主义; ③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去不断指导我们的新的实践。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我们党坚持先进性、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与时俱进就是要使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2、试述毛泽东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所取得的积极成果? 答:第一,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明确提出马列主义要和中国实际相结合,以苏联和别国经验为鉴戒,走自己的路。 第二,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作为一切工作的指针。

第三,提出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方针。

第四,提出了经济建设的一些基本方针和我国经济发展战略问题。 第五,提出了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思想。

第六,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其它一些独创性的探索。

毛泽东同志的社会主义建设理论是十分丰富的,是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理论成果。

3、为什么说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和发展的时间基础?

答:形成:在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结合起来,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内容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 4、试述社会主义初级段的基本含义?

答:第一,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初级阶段,我们必须正视而不能超越这个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社会主义发展必然要经历的特定的阶段。它不同于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尚未奠定的过渡时期,也不同于已经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达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从我国20世纪50年代生产资料私有制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21世纪中叶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至少需要上百年的时间,这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初始阶段,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贯穿于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等发达阶段和发达阶段。

5、为什么改革开放是强国之道?

答:⑴ 改革的实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改革的目标,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前提下,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同时相应地改革政治体制和其它方面的体制,以适应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实现现代化的历史要求。

⑵ 对外开放是改革和建设必不可少的条件。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我们应当吸收和利用世界各国所创造的一切先进文明成果来发展社会主义。实行对外开放是我国长期的基本国策。

6、试述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直接动力?

答:其一,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是非对抗性的,它可以通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得到解决。因此改革并不是从根本上否定社会主义制度,而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其二,改革要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有计划、有步骤的进行。其三,改革必须依靠人民群众,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其四,改革必须在安定团结的环境中进行。其五,必须处理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与改革开放“两个基本点”的关系,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二者缺一不可。

7、谈谈怎样全面贯彻科学发展的战略部署?

答: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用科学发展观引领学校发展的大局意识。

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党的十七大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 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的重大实践 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推进高等教育科学发展的客观要求,是推进我校教学研究型大学建设的重要保证

8、联系实际,谈谈如何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答:(一)提高宏观调控水平,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经济结构(三)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强化农业农村发展基础(四)全面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五)大力加强文化建设(六)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进步(七)坚定不移推进改革,进一步扩大开放(八)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温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的组要目的也是为促进国民经济法又好又快发展。因此,要根据温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的主要任务,是国民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提出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是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为前提的。提出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也是进一步发展的迫切要求。提出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并不意味着发展速度问题无足轻重。在我们这样一个13亿人口的发展中的国家,要扩大城乡就业,增加居民收入,维护社会稳定就必须保持有力,继续推动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9、谈谈应当如何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答:按照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的要求,进一步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2)加强和改进党对人大工作的领导,支持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支持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行职能,包括立法权、重大事项决定权、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任免权、监督权等。

(3)密切人大代表同人民群众的联系,形成开放、互动、畅通的关系,使人大代表能够深入了解民情、广泛反映民意、充分集中民智,使中国特色的代议制民主更具生机和活力。

(4)按照依法治国、依法执政的要求,适应改革和完善党的执政方式的需要,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和人大工作,从制度上、法律上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实施,在法治轨道上推动各项工作的开展。

(5)加强人大干部队伍建设,加大人大干部与党委、政府、政协干部之间的交流,优化人大领导班子的结构,逐步减少人大领导职数,为进一步提高人大工作的水平和质量提供组织保证。

10、结合实际,谈谈如何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答:中国和谐世界理念从本体论上为中国软实力的建设提供了准确的战略定位、目标和环境。和谐共赢是软实力发展的内在逻辑要求,软实力的高度发展和应用必将推动世界的和谐共赢。最重要的是在建设和谐世界的战略目标中,中国软实力建设获得了强大的战略支撑,找到了更符合其发展规律的目标、原则和途径定位。这体现在:第一,突出“和衷共济”,坚持互利合作,实现共同繁荣,是中国软实力发展的根本目标。第二,突出“和而不同”,强调世界文明和文化的多样性,是中国软实力发展的基本原则。第三,突出“以和为本”,注重国际关系主体间文明和文化价值的认同与互动,是提高中国软实力的根本途径

11、如何理解社会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总体布局中的重要地位?

答:“四位一体”。《决定》指出:“我们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和谐社会。”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这不是简单的增加,而是认识上的一大飞跃。和谐社会的提出,表明了中国共产党在执政50多年之后,更加关注社会建设,更加注重社会和谐、社会公平和社会正义。《决定》指出:“必须切实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现实课题抓紧抓好。”由此拓展深化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格局和总体布局,进一步充实创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为我们从更广阔的视野来审视和处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各种问题提供了新的更完整、更科学的坐标系。这是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认识的新发展,也表明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进一步深化。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将全面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前进。

12、如何正确理解“一国两制”理论和实践的世界意义? 答:“一国两制”的构想是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从中国的历史和现实出发而提出来的,具有非常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第一,“一国两制”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创新。

第二,“一国两制”的方针是依据台、港、澳的历史和现实制定的,充分照顾到三地同胞的利益。

第三,“一国两制”为解决国际争端找到了一条重要途径,有利于世界和平。

13、如何认识党的先进性?联系实际,谈今后应该如何加强党的先进行建设? 答: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党肩负着伟大的历史使命,又面临着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为了切实解决党在先进性问题上遇到的各种挑战,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在全党开展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这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重要措施。要把这项教育活动搞好,首先要科学认识和把握党的先进性的内涵和要求,充分认识保持党的先进性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党的先进性既是历史的,也是具体的。在不同的社会历史时期,党的先进性具有不同的内涵,它是紧随时代的潮流而前进的,对党的先进性有了本质上的认识,才能把握党的先进性的时代特征。

正确理解和把握党的先进性的基本内涵。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什么叫先锋队?“先锋”就是先进、先行、走在时代前列的意思。保持先进,才称得上是先锋队。所以,先进性是对党的性质的基本要求。无论是党的整体,还是党的每个成员,在自身素质、思想觉悟、政治行为等方面,都应该是先进的,始终发挥着先锋模范和表率的作用。


相关内容

  • 性科学概论作业
  • 中国性教育现状分析与思考 一.中国性教育的历史回顾 性教育作为性知识的传道解惑的重要手段,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先秦西汉时期,有关性学著作就已在社会流行.中国古代人的性生活是健康和正常的,当时毫不隐匿地研讨房室之事,实为中华文明之荣誉.然而,到了明代,禁欲主义和性神秘思潮崛起,到清代延续数百年, ...

  • 党章党规进高职高专[概论]课堂路径与教学策略
  • 摘 要:梳理党章党规与<概论>的主线,研究学习路径和教学策略,帮助大学生提高政治意识.责任意识.看齐意识,自觉做到热爱党拥护党. 关键词:党章党规:进高职高专:概论课堂:路径与策略 党章党规进课堂对政治课教师的要求,首先,学习领会党章党规,查找与教材的结合点.其次,把党章党规重要内容与课 ...

  • 马克思中国化在实践中的应用
  • 作为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一部重点教材<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以下简称<概论>),继<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之后,从今年春季新学期开始,走进了大学课堂,使正在实施的新一轮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方案工 ...

  • 毛概模拟题A
  • „„„„„„„„„„„装„„„„„„„订„„„„„„„„线„„„„„„„„„装„„„„„„„„订„„„„„„„„„线„„„„„„„„„„广西财经学院 2009--2010 学年第一学期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课程期末考试模拟题试卷(A)卷 适用班级:08 级本科各 ...

  • 毛概思考题
  •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习题 一.分章复习题纲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一)问答题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是什么?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3,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4,简述毛泽东思 ...

  • 对毛概课的认识
  • 对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的认识 这学期,我们初步学习了毛泽东思想概论,我们老师通过课堂讲解.看视频资料等方式对这门课程进行了学习,我从中学到了不少知识也增进了很多认识,让我对我们的社会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对这门课程我有如下的体会.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即是使 ...

  • 2012主题征文
  • "乘风破浪话改革"主题征文比赛活动方案 一.活动宗旨 本次"乘风破浪话改革"主题征文比赛活动由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主办,<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简称<概论>)教研室承办,活动旨在围绕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让 ...

  • 毛概教学大纲
  • 安徽中医药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部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2013年修订版)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说明部分 一.课程性质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是2005年中央宣传部.国家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 ...

  • 社会实践教学实施方案
  • 2014-2015学年第2学期概论课社会实践教学实施方案 (本科学生使用) 为切实改进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方式和方法,加强实践教学环节,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进一步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观察分析社会现象的能力,提升教学效果.特制定内江师范学2014-2015学年第2学期概论课社会实践实施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