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业转型迫在眉睫,从信用中介转向信息中介是方向

从信用中介向信息中介转变,或是未来银行业经营转型的方向。

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近日发布报告称,到2030年,传统银行及其服务可能消失。受宏观经济下行压力、金融脱媒进程加快、金融科技创新等因素综合影响,今年以来我国银行业盈利能力持续下降,经营转型已是迫在眉睫,而从信用中介向信息中介转变,或是未来银行业经营转型的方向。

当前我国银行业经营面临30年未有之变局。从宏观经营环境分析,我国正处于经济结构战略转型进程,新经济增长动能仍在培育,信贷资金布局既不易清晰把握方向也存在较大风险,同时也遭遇直接融资方面巨大的挑战;利率市场化导致存贷利差失去制度保护,全球范围内较长时间内低利率环境也将进一步压缩银行业净息差水平,传统上依赖贷款规模驱动的经营模式不可持续;我国银行业尚未完全经历完整经济周期冲击,表内外资产质量劣变风险仍将持续释放,资本损耗和流动性压力将有增无减;虽然公司治理机制建设初步建立,但业务扩张与风险控制容易失衡,同业业务、表外业务、理财业务很可能成为连接影子银行风险的通道;手机银行、网上银行服务的兴起,传统银行经营网点存在的必要性显著下降;随着大数据、互联网技术与金融的深度融合,银行独占企业经营状况信息的优势正面临互联网平台的强有力挑战,银行产品与服务易于模仿,进一步削弱了传统银行信用中介的功能。

从信用中介向信息中介转变,可能会是未来银行业经营转型的方向。传统上认为,银行是从事期限转换和信用转换的中介机构。但随着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发展和应用,由银行充当信用中介的必要性显著下降,拥有丰富数据信息的互联网电商平台已经在相当程度上替代了银行信用中介的职能。即便如此,传统银行依然掌握了巨大的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数据库,已经发展出相对成熟的信用风险技术,无论是充当信用中介还是信息中介(服务于资金撮合交易),这都不可或缺,为银行从信用中介向信息中介转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具体来说:

一是确立银行信息化经营管理发展战略。降低基于信用中介存贷利差收入的依赖,提高基于信息中介服务收入的比重,广泛应用大数据技术,大力发展互联网金融服务。二是有效整合客户信息。建立统一客户信息管理平台,加快客户信息标准化处理,推动大数据技术应用和模型开发,形成客户完整风险视图。

三是深入挖掘客户信息价值。通过模型筛选客户,确定客户风险等级和融资价格,利用大数据模型努力实现贷款风险的在线监控和实时预警。四是加快建设互联网金融平台,适应客户信息深度整合与测度需求,对金融机构组织机构进行再造,对构成金融产品与服务的要素进行重新整合,主动提供基于银行信息优势的产品,包括P2P服务等。

当然,银行职能转变不能改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本质。传统银行产品与服务消失,经营网点关闭,并不意味着银行业就要成为“21世纪的恐龙”,银行业在未来社会仍有广阔发展空间。应该看到,传统银行从信用中介向信息中介职能发展,将进一步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扩大对小额、分散融资需求的服务,契合普惠金融的需要。同时,大数据下信用风险分析监测能力的提高也将降低整个金融体系运行的风险。(原题为《银行业亟待向信息中介转型》)

从信用中介向信息中介转变,或是未来银行业经营转型的方向。

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近日发布报告称,到2030年,传统银行及其服务可能消失。受宏观经济下行压力、金融脱媒进程加快、金融科技创新等因素综合影响,今年以来我国银行业盈利能力持续下降,经营转型已是迫在眉睫,而从信用中介向信息中介转变,或是未来银行业经营转型的方向。

当前我国银行业经营面临30年未有之变局。从宏观经营环境分析,我国正处于经济结构战略转型进程,新经济增长动能仍在培育,信贷资金布局既不易清晰把握方向也存在较大风险,同时也遭遇直接融资方面巨大的挑战;利率市场化导致存贷利差失去制度保护,全球范围内较长时间内低利率环境也将进一步压缩银行业净息差水平,传统上依赖贷款规模驱动的经营模式不可持续;我国银行业尚未完全经历完整经济周期冲击,表内外资产质量劣变风险仍将持续释放,资本损耗和流动性压力将有增无减;虽然公司治理机制建设初步建立,但业务扩张与风险控制容易失衡,同业业务、表外业务、理财业务很可能成为连接影子银行风险的通道;手机银行、网上银行服务的兴起,传统银行经营网点存在的必要性显著下降;随着大数据、互联网技术与金融的深度融合,银行独占企业经营状况信息的优势正面临互联网平台的强有力挑战,银行产品与服务易于模仿,进一步削弱了传统银行信用中介的功能。

从信用中介向信息中介转变,可能会是未来银行业经营转型的方向。传统上认为,银行是从事期限转换和信用转换的中介机构。但随着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发展和应用,由银行充当信用中介的必要性显著下降,拥有丰富数据信息的互联网电商平台已经在相当程度上替代了银行信用中介的职能。即便如此,传统银行依然掌握了巨大的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数据库,已经发展出相对成熟的信用风险技术,无论是充当信用中介还是信息中介(服务于资金撮合交易),这都不可或缺,为银行从信用中介向信息中介转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具体来说:

一是确立银行信息化经营管理发展战略。降低基于信用中介存贷利差收入的依赖,提高基于信息中介服务收入的比重,广泛应用大数据技术,大力发展互联网金融服务。二是有效整合客户信息。建立统一客户信息管理平台,加快客户信息标准化处理,推动大数据技术应用和模型开发,形成客户完整风险视图。

三是深入挖掘客户信息价值。通过模型筛选客户,确定客户风险等级和融资价格,利用大数据模型努力实现贷款风险的在线监控和实时预警。四是加快建设互联网金融平台,适应客户信息深度整合与测度需求,对金融机构组织机构进行再造,对构成金融产品与服务的要素进行重新整合,主动提供基于银行信息优势的产品,包括P2P服务等。

当然,银行职能转变不能改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本质。传统银行产品与服务消失,经营网点关闭,并不意味着银行业就要成为“21世纪的恐龙”,银行业在未来社会仍有广阔发展空间。应该看到,传统银行从信用中介向信息中介职能发展,将进一步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扩大对小额、分散融资需求的服务,契合普惠金融的需要。同时,大数据下信用风险分析监测能力的提高也将降低整个金融体系运行的风险。(原题为《银行业亟待向信息中介转型》)


相关内容

  • 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化解对策
  • 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主要障碍及其 化解对策 第四部分--化解对策 当前,中国经济下行压力日益加大,产业转型升级迫在眉睫.解决好.化解好转型过程中的困难.障碍,已成为当前中国政府需要面对的首要难题,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要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化解转型障碍就必须综合施策.多管齐下,积极淘汰落后产业和发展战略性新 ...

  • 信贷担保公司的盈利模式创新与业务拓展及转型_李晶晶
  • ·经济与管理· 探求2011年第2期(新136期·总199期) 信贷担保公司的盈利模式创新与业务拓展及转型 李晶晶 (石河子大学经贸学院,新疆 [摘要][关键词] 石河子832000) 本文通过分析担保市场发展的现状,从信息不对称和交易成本角度,分析了中小企业无法获得担担保公司:信息不对称:业务拓展 ...

  • 青岛市中小型出口企业的发展对策
  • 青岛市中小型出口企业的发展对策 2012年12月27日 14:06 来源:<企业改革与管理>2012年第3期 作者:解秀玉 孙芸 字号 打印 纠错 分享 推荐 浏览量 106 [摘要]正青岛作为沿海开放城市和山东外贸出口的龙头城市, 外贸出口在青岛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尤其是国家将外贸经营 ...

  • 金融科技与商业银行创新发展趋势
  • 生产技术的变革与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必然从需求层面对金融创新造成深刻的影响.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信息技术的不断突破,金融科技在我国经济与金融发展中的双核驱动力作用已初现端倪.金融与科技的有效结合,对于改善金融服务效率.促进技术向生产力转化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在"十三五&q ...

  • 论金融抑制与金融转型
  • 内容摘要 由于低利率和行政配置廉价资本的金融抑制政策,在实现促进工业化战略和渐进经济改革成功这两大历史使命后未能及时退出,已导致资金融通和产业结构的严重失衡,并快速积累着系统性风险.银行体系的总分行制度,正在成为系统性风险集中转嫁给中央财政的不稳定机制,金融转型迫在眉睫.从金融抑制走向金融的有序发展 ...

  • 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 第11期(总第372期) 2014年11月 财经问题研究 Researchon Financial and Economic Issues Number 11(General Serial No. 372) November ,2014 我国中小企业财务管理 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张丽娟 (东北财经大学 ...

  • 二元经济结构与中国产业转型升级
  • 证券保险Capital&Insurance 资本观察 二元经济结构与中国产业转型升级 一.相似的宏观经济背景--可借鉴1970年代日本的成功经验 在工业化.城市化遭遇瓶颈的背景下,1970年代日本经济成功完成了系列转型,尤其在产业升级方面有所体现:三大产业结构中工业占比下降,服务业占比上升: ...

  • 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
  • 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研究 摘要:资产证券化作为一个新兴的金融工具,是近些年金融行业比较重大的改革,使整个银行业一直保持着稳定快速的发展.它主要指的是由于一些缺乏流动性的资金导致银行亏损,一些资金很难在短时间内收回,甚至是一些资金出去之后很难在收回来.对于这些因素的影响在发达国家,资产证券化极其衍生工具 ...

  • 互联网金融下的信用体系建设_杨秋海
  • 2014年第6期总第185期 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 征信 CREDITREFERENCENo.62014Serial NO.185 [理论研究] 互联网金融下的信用体系建设 杨秋海 1,2 (1.华中科技大学,湖北武汉4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