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巩[送李材叔知柳州序]阅读练习及答案[附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送李材叔知柳州序①

[北宋]曾巩

谈者谓南越偏且远,其风气与中州②异。故官者皆不欲久居,往往车船未行,辄已屈指计归日。又咸小其官,以为不足事。其逆自为虑如此,故其至皆倾摇解弛,无忧且勤之心。其习俗从古而尔不然何自越与中国通已千余年而名能抚循其民者不过数人邪?故越与闽、蜀,始俱为夷,闽、蜀皆已变,而越独尚陋,岂其俗不可更与?盖吏者莫致其治教之意也。噫!亦其民之不幸也已。

彼不知由京师而之越,水陆之道皆安行,非若闽溪、峡江、蜀栈之不测。则均之吏于远,此非独优欤?其风气吾所谙之,与中州亦不甚异。起居不违其节,未尝有疾。苟违节,虽中州宁能不生疾邪?其物产之美,果有荔子、龙眼、蕉、柑、橄榄,花有素馨、山丹、含笑之属,食有海之百物,累岁之酒醋,皆绝于天下。人少斗讼,喜嬉乐。吏者唯其无久居之心,故谓之不可。如其有久居之心,奚不可邪?

古之人为一乡一县,其德义惠爱尚足以薰蒸渐泽,今大者专一州,岂当小其官而不事邪?令其得吾说而思之,人咸有久居之心,又不小其官,为越人涤其陋俗而驱于治,居闽、蜀上。无不幸之叹,其事出千余年之表,则其美之巨细可知也。然非其材之颖然迈于众人者不能也。官于南者多矣,予知其材之颖然迈于众人,能行吾说者,李材叔而已。

材叔又与其兄公翊仕同年,同用荐者为县,入秘书省,为著作佐郎。今材叔为柳州,公翊为象州,皆同时,材又相若也。则二州交相致其政,其施之速、势之便,可胜道也夫!其越之人幸也夫!其可贺也夫!(选自《曾巩集·卷四》)

【注】①李材叔:名献卿。②中州:中原地区,黄河中下游河南的古称。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非若闽溪、峡江、蜀栈之不测     测:预料

B.则均之吏于远                   吏:官吏

C.其事出千余年之表               表:年表

D.予知其材之颖然迈于众人         颖:出众

10.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谈者谓南越偏且远         命如南山石,四体康且直

B.闽、蜀皆已变,而越独尚陋  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C.彼不知由京师而之越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D.则其美之巨细可知也。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11、给文中划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其习俗从古/而尔不然/何自越与中国通已千余年/而名能抚循/其民者不过数人邪?

B.其习俗从古/而尔不然/何自越与中国通已/千余年而名能抚循其民者/不过数人邪?

C.其习俗从古而尔/不然/何自越与中国通已千余年/而名能抚循其民者/不过数人邪?

D.其习俗从古而尔/不然/何自越与中国通已/千余年而名能抚循/其民者不过数人邪?

12.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作者揭露自古以来官场对南越的偏见,感慨越人的不幸,并认为南越落后的主要原因是偏远鄙陋。

B.南越交通便利,风俗气候与中原相近,只是人们不愿久居,才传言说那里落后。

C.古人治理乡县,能够以道德仁爱来教化百姓,无论治理之地是大是小,都应当如此。

D.唐宋八大家,是中国唐代韩愈、柳宗元和宋代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黄庭坚、曾巩八位散文家的合称。他们先后掀起的古文革新浪潮,使诗文发展的陈旧面貌焕然一新。

13.把文中划横线的两个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其逆自为虑如此,故其至皆倾摇解弛,无忧且勤之心。(4分)

(2)令其得吾说而思之,人咸有久居之心,又不小其官,为越人涤其陋俗而驱于治,居闽、蜀上。(6分)

答案:

9. B

10. D

11. C

12. C

13、答案:(1)他们预先替自己考虑到这样的地步,所以他们到任后,全都动摇懈怠,没有忧虑民生和勤勉办事的心思。(主要得分点:逆,预先;自为,为自,替自己;倾摇,动遥;解弛,通懈,松懈,松驰。)

(2)如果他们能得知我的主张而思索一番,人人都有长期供职(或长期居住)的想法,又不认为官职小,替南越百姓荡涤不好的习俗,引导他们达到文明开化,超过福建、四川。(主要得分点:令,如果,假设;得,得知、明白、听闻、获悉;小,认为小,轻视,把它看得低一等;涤,荡涤,洗刷,改变;驱,引导;居……上,处在……之上,超过,超越。)

【参考译文】

一般人都说南越偏僻又遥远,那里的风俗习惯与中原不一相同。所以派去做官的人都不打算长期在那里供职,往往车船还没出发,就已经扳着手指头在计算返回的日期。他们又都嫌那里的官职小,认为不值得认真去做。他们预先替自己考虑到这样的地步,所以他们到任后,全都动摇懈怠,没有忧虑民生和勤勉办事的心思。这种风气自古以来就这样,若不是这样,为什么从南越同中原地区交往以来已经一千多年了,但是说得上能够安抚那里百姓的官员,不超过几个人呢?所以南越同福建、四川一样,最初都是蛮夷之地,福建、四川都已经变先进了,而唯独南越这么不开化,难道那里的风俗不能改变吗?大概是因为官员没能尽到治理教化的心意啊!唉!这也是南越百姓的不幸啊。

那些到南越做官的人不知道从京师开封去到南越,水上陆上的道路都能安全行走,不像福建的溪流、三峡一段的长江、四川的栈道危险难料,那么同样是到远地做官,南越这里不是特别优越吗?那里的风俗气候是我熟悉的,同中原相比也不是差别很大。日常生活不违背季节,就不会生病。如果违背了节候,即使在中原地区难道能不生病吗?南越物产丰饶,果物有荔枝、龙眼、香蕉、柑橘、橄榄;花卉有素馨、山丹、含笑等种类,食品有海中的各种物产,陈年的酒醋,都在全天下绝无仅有。那儿的人很少争斗打官司,喜好嬉戏娱乐。官员只因为没有长期供职(或长期居住)的心思,所以就说这地方呆不得。如果他们有长期供职的心思,还有什么做不了的呢?

古代的官员治理一乡一县,他们的道德、仁义、恩惠、慈爱还足以熏陶感染本地百姓(改变那里的习气),现在统辖范围大的官员独自掌管一州,难道应当认为官小而不认真做事呢?如果他们能得知我的主张而思索一番,人人都有长期供职(或长期居住)的想法,又不认为官职小,就能为南越百姓荡涤不好的习俗,引导他们达到文明开化,超过福建、四川。使南越百姓没有不幸的慨叹,他们的事业就超过了一千多年的历史,那么他们壮美的政绩是大是小便可以知道了。但是,不是才干出众超过常人的人是不能做到的。在南方做官的人太多了,我知道的才干出众超过常人,又能够实践我主张的人,只有李材叔罢了。

李材叔早年与他的兄长李公翊在同一年出仕做官,因为他人推荐而出任县令,入秘书省担当著作佐郎。现在李材叔出任柳州知州,李公翊出任象州知州,都是同一时间,才干又相当。这样看来,二州相互交流他们的治政措施,那施政的迅速,情势的便利,可以说得完的吗!这真是南越百姓的幸运啊!这真是可喜可贺的事啊!

刘大櫆《松江府通判许君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陆游《真珠帘·山村水馆参差路》阅读练习及答案

《新唐书·崔涣传》阅读练习及答案【附译文】

刘禹锡《罢郡归洛阳寄友人》阅读练习及答案

贺铸《阳羡歌》阅读练习及答案

《清史稿·李天馥传》阅读练习及答案【附译文】

《明史·翁正春传》阅读练习及答案【附译文】

《明史·吴百朋传》阅读练习及答案【附译文】

《宋书·臧质传》阅读练习及答案【附译文】

《明史·金幼孜传》阅读练习及答案【附译文】

《晋书·景帝纪》阅读练习及答案【附译文】

渑水燕谈录《于令仪不责盗》阅读练习及答案【附译文】

王勃《秋日别王长史》阅读练习及答案

曾国藩《诫子书》阅读练习及答案

诗经《汾沮洳》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送李材叔知柳州序①

[北宋]曾巩

谈者谓南越偏且远,其风气与中州②异。故官者皆不欲久居,往往车船未行,辄已屈指计归日。又咸小其官,以为不足事。其逆自为虑如此,故其至皆倾摇解弛,无忧且勤之心。其习俗从古而尔不然何自越与中国通已千余年而名能抚循其民者不过数人邪?故越与闽、蜀,始俱为夷,闽、蜀皆已变,而越独尚陋,岂其俗不可更与?盖吏者莫致其治教之意也。噫!亦其民之不幸也已。

彼不知由京师而之越,水陆之道皆安行,非若闽溪、峡江、蜀栈之不测。则均之吏于远,此非独优欤?其风气吾所谙之,与中州亦不甚异。起居不违其节,未尝有疾。苟违节,虽中州宁能不生疾邪?其物产之美,果有荔子、龙眼、蕉、柑、橄榄,花有素馨、山丹、含笑之属,食有海之百物,累岁之酒醋,皆绝于天下。人少斗讼,喜嬉乐。吏者唯其无久居之心,故谓之不可。如其有久居之心,奚不可邪?

古之人为一乡一县,其德义惠爱尚足以薰蒸渐泽,今大者专一州,岂当小其官而不事邪?令其得吾说而思之,人咸有久居之心,又不小其官,为越人涤其陋俗而驱于治,居闽、蜀上。无不幸之叹,其事出千余年之表,则其美之巨细可知也。然非其材之颖然迈于众人者不能也。官于南者多矣,予知其材之颖然迈于众人,能行吾说者,李材叔而已。

材叔又与其兄公翊仕同年,同用荐者为县,入秘书省,为著作佐郎。今材叔为柳州,公翊为象州,皆同时,材又相若也。则二州交相致其政,其施之速、势之便,可胜道也夫!其越之人幸也夫!其可贺也夫!(选自《曾巩集·卷四》)

【注】①李材叔:名献卿。②中州:中原地区,黄河中下游河南的古称。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非若闽溪、峡江、蜀栈之不测     测:预料

B.则均之吏于远                   吏:官吏

C.其事出千余年之表               表:年表

D.予知其材之颖然迈于众人         颖:出众

10.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谈者谓南越偏且远         命如南山石,四体康且直

B.闽、蜀皆已变,而越独尚陋  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C.彼不知由京师而之越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D.则其美之巨细可知也。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11、给文中划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其习俗从古/而尔不然/何自越与中国通已千余年/而名能抚循/其民者不过数人邪?

B.其习俗从古/而尔不然/何自越与中国通已/千余年而名能抚循其民者/不过数人邪?

C.其习俗从古而尔/不然/何自越与中国通已千余年/而名能抚循其民者/不过数人邪?

D.其习俗从古而尔/不然/何自越与中国通已/千余年而名能抚循/其民者不过数人邪?

12.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作者揭露自古以来官场对南越的偏见,感慨越人的不幸,并认为南越落后的主要原因是偏远鄙陋。

B.南越交通便利,风俗气候与中原相近,只是人们不愿久居,才传言说那里落后。

C.古人治理乡县,能够以道德仁爱来教化百姓,无论治理之地是大是小,都应当如此。

D.唐宋八大家,是中国唐代韩愈、柳宗元和宋代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黄庭坚、曾巩八位散文家的合称。他们先后掀起的古文革新浪潮,使诗文发展的陈旧面貌焕然一新。

13.把文中划横线的两个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其逆自为虑如此,故其至皆倾摇解弛,无忧且勤之心。(4分)

(2)令其得吾说而思之,人咸有久居之心,又不小其官,为越人涤其陋俗而驱于治,居闽、蜀上。(6分)

答案:

9. B

10. D

11. C

12. C

13、答案:(1)他们预先替自己考虑到这样的地步,所以他们到任后,全都动摇懈怠,没有忧虑民生和勤勉办事的心思。(主要得分点:逆,预先;自为,为自,替自己;倾摇,动遥;解弛,通懈,松懈,松驰。)

(2)如果他们能得知我的主张而思索一番,人人都有长期供职(或长期居住)的想法,又不认为官职小,替南越百姓荡涤不好的习俗,引导他们达到文明开化,超过福建、四川。(主要得分点:令,如果,假设;得,得知、明白、听闻、获悉;小,认为小,轻视,把它看得低一等;涤,荡涤,洗刷,改变;驱,引导;居……上,处在……之上,超过,超越。)

【参考译文】

一般人都说南越偏僻又遥远,那里的风俗习惯与中原不一相同。所以派去做官的人都不打算长期在那里供职,往往车船还没出发,就已经扳着手指头在计算返回的日期。他们又都嫌那里的官职小,认为不值得认真去做。他们预先替自己考虑到这样的地步,所以他们到任后,全都动摇懈怠,没有忧虑民生和勤勉办事的心思。这种风气自古以来就这样,若不是这样,为什么从南越同中原地区交往以来已经一千多年了,但是说得上能够安抚那里百姓的官员,不超过几个人呢?所以南越同福建、四川一样,最初都是蛮夷之地,福建、四川都已经变先进了,而唯独南越这么不开化,难道那里的风俗不能改变吗?大概是因为官员没能尽到治理教化的心意啊!唉!这也是南越百姓的不幸啊。

那些到南越做官的人不知道从京师开封去到南越,水上陆上的道路都能安全行走,不像福建的溪流、三峡一段的长江、四川的栈道危险难料,那么同样是到远地做官,南越这里不是特别优越吗?那里的风俗气候是我熟悉的,同中原相比也不是差别很大。日常生活不违背季节,就不会生病。如果违背了节候,即使在中原地区难道能不生病吗?南越物产丰饶,果物有荔枝、龙眼、香蕉、柑橘、橄榄;花卉有素馨、山丹、含笑等种类,食品有海中的各种物产,陈年的酒醋,都在全天下绝无仅有。那儿的人很少争斗打官司,喜好嬉戏娱乐。官员只因为没有长期供职(或长期居住)的心思,所以就说这地方呆不得。如果他们有长期供职的心思,还有什么做不了的呢?

古代的官员治理一乡一县,他们的道德、仁义、恩惠、慈爱还足以熏陶感染本地百姓(改变那里的习气),现在统辖范围大的官员独自掌管一州,难道应当认为官小而不认真做事呢?如果他们能得知我的主张而思索一番,人人都有长期供职(或长期居住)的想法,又不认为官职小,就能为南越百姓荡涤不好的习俗,引导他们达到文明开化,超过福建、四川。使南越百姓没有不幸的慨叹,他们的事业就超过了一千多年的历史,那么他们壮美的政绩是大是小便可以知道了。但是,不是才干出众超过常人的人是不能做到的。在南方做官的人太多了,我知道的才干出众超过常人,又能够实践我主张的人,只有李材叔罢了。

李材叔早年与他的兄长李公翊在同一年出仕做官,因为他人推荐而出任县令,入秘书省担当著作佐郎。现在李材叔出任柳州知州,李公翊出任象州知州,都是同一时间,才干又相当。这样看来,二州相互交流他们的治政措施,那施政的迅速,情势的便利,可以说得完的吗!这真是南越百姓的幸运啊!这真是可喜可贺的事啊!

刘大櫆《松江府通判许君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陆游《真珠帘·山村水馆参差路》阅读练习及答案

《新唐书·崔涣传》阅读练习及答案【附译文】

刘禹锡《罢郡归洛阳寄友人》阅读练习及答案

贺铸《阳羡歌》阅读练习及答案

《清史稿·李天馥传》阅读练习及答案【附译文】

《明史·翁正春传》阅读练习及答案【附译文】

《明史·吴百朋传》阅读练习及答案【附译文】

《宋书·臧质传》阅读练习及答案【附译文】

《明史·金幼孜传》阅读练习及答案【附译文】

《晋书·景帝纪》阅读练习及答案【附译文】

渑水燕谈录《于令仪不责盗》阅读练习及答案【附译文】

王勃《秋日别王长史》阅读练习及答案

曾国藩《诫子书》阅读练习及答案

诗经《汾沮洳》阅读练习及答案


相关内容

  • 曾巩[墨池记]阅读答案及翻译
  • 曾巩<墨池记>阅读答案及翻译 墨池记[宋]曾巩 临川之城东,有地隐然而高,以临于溪,曰新城.新城之上,有池窪然而方以长,曰王羲之之墨池者,荀伯子<临川记>云也.羲之尝慕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此为其故迹,岂信然邪?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而尝极东方,出沧海,以娱其意于山水之间. ...

  • 教学讲义之柳宗元[送薛存义序]
  • 教学讲义之柳宗元<送薛存义序> 教学目标: 1.了解柳宗元及其创作背景. 2.熟读<送薛存义序>,了解主旨大意. 3.能够翻译全文,掌握重点词句的释义. 4.联系文本,结合当下,体悟其现实意义. 教学重点: 1.翻译全文,掌握字词释义. 2.引导学生,透过文本,体悟现实意义. ...

  • "曾巩,字子固,建昌南丰人"阅读答案
  • 曾巩,字子固,建昌南丰人.生而警敏,年十二,试作<六论>,援笔而成,辞甚伟.甫冠,名闻四方.欧阳修见其文,奇之. 嘉祐二年进士第,出通判越州.岁饥,度常平①不足赡,而田野之民,不能皆至城邑.谕告属县,讽富人自实粟,总十五万石,视常平价稍增以予民.民得从便受粟,不出田里,而食有余.又贷之种 ...

  • 初中文言文阅读答案
  • 一.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7.D 8.(1)管仲处理政事,擅于转祸为福,把失败变为成功. (2)在柯地与鲁国的会盟,齐桓公想要违背同曹沫的盟约. 9.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 10.○1管仲侍奉公子纠,兵败被囚,后被鲍叔推荐为相.○2管仲为政,屡次转祸为福,把失败变为成功.(或答 ...

  • 越州赵公①救灾记阅读答案
  • 越州赵公①救灾记 曾巩 熙宁八年夏,吴越大旱.九月,资政殿大学士.右谏议大夫知越州赵公,前民之未饥,为书问属县:灾所被者几乡?民能自食者有几?当廪于官者几人?沟防构筑可僦②民使治之者几所?库钱仓廪可发者几何?富人可募出粟者几家?僧道士食之羡粟书于籍者其几具存?使各书以对,而谨其备. 州县吏录民之孤老 ...

  • 古代汉语下册答案
  • 古代汉语>下册(郭锡良版)练习题参考答案练习四五六 默认分类 2011-01-23 15:58:02 阅读111 评论1 字号:大中小 订阅 <古代汉语>郭锡良版练习题参考答案练习四 一 解释下列名词: 疏:古人给古书作注解时,除了解释古书原文(经)之外,还给前人的注作注解,这种经 ...

  • 战国策目录序阅读答案
  • 战国之游士则不然不知道之可信而乐于说之易合其设心注意偷为一切之计而已故论诈之便而讳其败言战之善而蔽其患.其相率而为之者,莫不有利焉,而不胜其害也:有得焉,而不胜其失也.卒至商鞅.吴起之徒,以亡其身,而诸侯及秦用之者,亦灭其国.其为世之大祸明矣,而俗犹莫之寤也. (节选自曾巩<战国策目录序> ...

  • 金堡中学2014高三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答案
  • 金堡中学2014高三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答案 一. 5.D [疾:憎恨] 6.C [A 用,介词/用来,连词:B 就,表顺承,连词/反而,表转折,连词:C 替,为介词:D 于是,表顺承,副词/竟然,表转折,副词] 7.C [④表现穆宁有威严:⑤指继任和州刺史的人诬陷他] 8.C ["在任时有 ...

  • [学练考]2015-2016学年高二语文苏教版必修五练习册:专题2 专题测评(二)B .doc
  • 专题测评(二)B [时间:120分钟 满分:15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浸渍(zì) 蓓蕾(lěi) .. 剖析(pōu) 追本溯源(shuò) .. B .庇护(bì) 载体(zǎi) .. 友谊(y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