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人眼中的中国留学生缺乏幽默感

美国人眼中的中国留学生 缺乏幽默感

留学生到了国外,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应,有些人如鱼得水,游刃有余,有些人很不习惯,度日如年。学业的繁重,生活习惯截然不同,文化难以融合,再加上语言问题,导致有些留学生困在自己中国同学的圈子里,没法融入到美国当地的文化中。

问题到底出在哪?

那些中国留学生身边的老外们,是怎么看中国留学生的呢?或许我们也能从他们的眼中看到自己的不足。看到yahoo上一篇报道,讲几点老外关于中国留学生的评价,不完全准确,但很有意思。

郑重说明:以下言论,不代表点课台的看法和观点,若有言辞不妥之处,请见谅。

评价一:读书用功,看重成绩,却缺乏创造力

美国学生认为中国学生学习太用功,对考试过于重视,对创造力和独立思考却不注重。只顾埋头学习,却对自己的人生和将来缺乏思考。甚至有一个老外说,中国学生都是“用功狂”。

他们学校的老师有时候会列出一些建议阅读的书目,但经常都是只有中国学生会认真看完的。而且中国学生的总分却还是比不上外国学生,因为他们不会积极地参加课堂讨论,那也占分数的50%呢。

有几个教授朋友,他们也和我聊过,说中国学生不太喜欢在课堂讨论不太喜欢发言。

其实很多时候并不是他们不知道说什么,而是不敢说。网上有一个留学生说:课堂讨论时,我经常知道问题答案或有个不错的点子,但憋死也不举手说,当老师把目光转移到我身上时,我却或装痴呆状,或做羞涩状,等到老师把这个话题结束了,才后悔刚才没说两句露露脸儿。

评价二:缺乏幽默感,开不起玩笑

美国人很喜欢聚会,经常在自己或朋友家开办各种派对,各种主题,各种玩法,其中免不了喝酒和整人逗趣的小游戏。但奇怪的是,很多老美学生,很少邀请中国留学生参加这种聚会。

因为他们担心中国留学生会不习惯他们的玩法。毕竟,大多数中国学生思想还是非常保守。

或许传统观念已经深深植根在国人脑中了吧。这并不是一个好坏价值判断的问题,只是对于像一些老美这样习惯了思想极端开放的人来说,中国留学生让他们觉得有些难以接近和

不好相处。

评价三:英语交流能力差

有美国学生说:“当我得知中国留学生都从小学就学习英语时,我简直太吃惊了,因为他们的口语能力完全不能正常对话,更别说讨论问题了。”

刚出国门,语言障碍是每个留学生都不可避免的,别说你英语多牛,雅思多少,gre多高的,到现实中完全没用.这个障碍不克服,就难以融入美国文化中去学习。

特别提示:突破语言障碍的唯一办法,就是多跟周围的人交流。不要怕出丑,不要怕被人笑话。

我十多年前移民来到美国,被逼学习,在过程中出了不少洋相,现在英文也不是很好,还在学习,只是居然还经常冒充翻译,相信我的故事对你是鼓励,当你丧失信心时,当你们想放弃时:不要忘了,高娓娓那么笨都学了英语,你们还有什么学不会的呢?

评价四:爱做饭,而且深谙此道

前几天在微博行转发了一个美国中文网的博友的笑话:“河山只在我梦里,祖国已多年未亲近,可是不管怎样也改变不了,我的中国胃......”这歌词改得真的太有才了,特别是对我来说,太贴切了。

想想我们这些在海外的华人,不论多少年,最改变不了的就是我们对食物的偏爱。所以,有一个笑话说,中国人走到哪里都带着一口锅,怕吃不惯那里的食物,好自己动手做饭吃。一是不喜欢吃西餐,二是节约,不仅仅是中国留学生喜欢自己做饭,中国人在海外都喜欢自己做饭。

所以,中国留学生爱做饭,并不能怪他们,这是有先例,有传承的。你看那李鸿章,当年来美国访问的时候,不是整套做饭吃饭用的家伙和人都带齐了吗?排场多大!

我的很多朋友都很喜欢吃我做的菜。他们说,我做的菜虽然看起来不如西餐好看,却很好吃。还有的老美说:“你们真的特别厉害,每顿饭要做好几盘菜,不像我,用一个盘子就解决了。”

评价五:中国留学生爱热闹,喜欢找老乡聚会吃饭打扑克牌打麻将

中国留学生也许不擅长参加老外的聚会,但经常参加自己人的聚会。很多中国留学生到了美国后,第一个打听的就是附近有没有华人圈子,然后找来自同一个地方的老乡。

俗话说,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连在国内的大城市里,都有各个地方的老乡会,在海外,同乡会就更是多如牛毛了。

美国的同乡会也很多,多数是以省份为单位。留学生经常会参加老乡会,或在租住的公寓里做一顿中国菜吃吃喝喝,或者外出搓一顿。还有很多留学生把国粹--麻将都搬到美国来了,聚会时噼里啪啦搓一圈。

有些老外也受到国粹的感召,开始学习打麻将。甚至有老外问:“为什么中国不争取让麻将也成为奥林匹克的一个项目呢?”

“你们中国人实在太聪明了,这种游戏是怎么发明的?虽然学起来非常复杂,但学会了,玩起来非常有趣。因为你永远不知道上帝给你的下一张牌是什么,哦,对了,你们管给牌的不叫上帝,叫’老天爷’。”

评价六:讲人情,害怕冲突,有意见也不愿意明说,喜欢私下解决

和谐是当代中国的主题,也许是受儒家思想的影响,中国留学生不喜欢争论,不喜欢产生矛盾,也害怕冲突,如果谁对谁有意见,也会尽量避免当众说出来。而是台下解决,避免冲突。

而对于一些不涉及个人隐私的事情,老外通常喜欢每当有意见分歧的时候,可以大家摆上台面来公开辩论。这一点和中国人恰恰相反。

评价七:中国留学生比较内向,含蓄,不谈性

老外总说中国留学生不喜欢把自己的感情外露,更不喜欢随时随地把“我爱你”挂在嘴边,不会在公共场所搂搂抱抱,也不谈性方面的事情。

我十分赞同网友的留言:“其实每个国家有每个国家的习俗,谈不上谁好谁坏,只是要做到入乡随俗,融入进去。”

美国人眼中的中国留学生 缺乏幽默感

留学生到了国外,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应,有些人如鱼得水,游刃有余,有些人很不习惯,度日如年。学业的繁重,生活习惯截然不同,文化难以融合,再加上语言问题,导致有些留学生困在自己中国同学的圈子里,没法融入到美国当地的文化中。

问题到底出在哪?

那些中国留学生身边的老外们,是怎么看中国留学生的呢?或许我们也能从他们的眼中看到自己的不足。看到yahoo上一篇报道,讲几点老外关于中国留学生的评价,不完全准确,但很有意思。

郑重说明:以下言论,不代表点课台的看法和观点,若有言辞不妥之处,请见谅。

评价一:读书用功,看重成绩,却缺乏创造力

美国学生认为中国学生学习太用功,对考试过于重视,对创造力和独立思考却不注重。只顾埋头学习,却对自己的人生和将来缺乏思考。甚至有一个老外说,中国学生都是“用功狂”。

他们学校的老师有时候会列出一些建议阅读的书目,但经常都是只有中国学生会认真看完的。而且中国学生的总分却还是比不上外国学生,因为他们不会积极地参加课堂讨论,那也占分数的50%呢。

有几个教授朋友,他们也和我聊过,说中国学生不太喜欢在课堂讨论不太喜欢发言。

其实很多时候并不是他们不知道说什么,而是不敢说。网上有一个留学生说:课堂讨论时,我经常知道问题答案或有个不错的点子,但憋死也不举手说,当老师把目光转移到我身上时,我却或装痴呆状,或做羞涩状,等到老师把这个话题结束了,才后悔刚才没说两句露露脸儿。

评价二:缺乏幽默感,开不起玩笑

美国人很喜欢聚会,经常在自己或朋友家开办各种派对,各种主题,各种玩法,其中免不了喝酒和整人逗趣的小游戏。但奇怪的是,很多老美学生,很少邀请中国留学生参加这种聚会。

因为他们担心中国留学生会不习惯他们的玩法。毕竟,大多数中国学生思想还是非常保守。

或许传统观念已经深深植根在国人脑中了吧。这并不是一个好坏价值判断的问题,只是对于像一些老美这样习惯了思想极端开放的人来说,中国留学生让他们觉得有些难以接近和

不好相处。

评价三:英语交流能力差

有美国学生说:“当我得知中国留学生都从小学就学习英语时,我简直太吃惊了,因为他们的口语能力完全不能正常对话,更别说讨论问题了。”

刚出国门,语言障碍是每个留学生都不可避免的,别说你英语多牛,雅思多少,gre多高的,到现实中完全没用.这个障碍不克服,就难以融入美国文化中去学习。

特别提示:突破语言障碍的唯一办法,就是多跟周围的人交流。不要怕出丑,不要怕被人笑话。

我十多年前移民来到美国,被逼学习,在过程中出了不少洋相,现在英文也不是很好,还在学习,只是居然还经常冒充翻译,相信我的故事对你是鼓励,当你丧失信心时,当你们想放弃时:不要忘了,高娓娓那么笨都学了英语,你们还有什么学不会的呢?

评价四:爱做饭,而且深谙此道

前几天在微博行转发了一个美国中文网的博友的笑话:“河山只在我梦里,祖国已多年未亲近,可是不管怎样也改变不了,我的中国胃......”这歌词改得真的太有才了,特别是对我来说,太贴切了。

想想我们这些在海外的华人,不论多少年,最改变不了的就是我们对食物的偏爱。所以,有一个笑话说,中国人走到哪里都带着一口锅,怕吃不惯那里的食物,好自己动手做饭吃。一是不喜欢吃西餐,二是节约,不仅仅是中国留学生喜欢自己做饭,中国人在海外都喜欢自己做饭。

所以,中国留学生爱做饭,并不能怪他们,这是有先例,有传承的。你看那李鸿章,当年来美国访问的时候,不是整套做饭吃饭用的家伙和人都带齐了吗?排场多大!

我的很多朋友都很喜欢吃我做的菜。他们说,我做的菜虽然看起来不如西餐好看,却很好吃。还有的老美说:“你们真的特别厉害,每顿饭要做好几盘菜,不像我,用一个盘子就解决了。”

评价五:中国留学生爱热闹,喜欢找老乡聚会吃饭打扑克牌打麻将

中国留学生也许不擅长参加老外的聚会,但经常参加自己人的聚会。很多中国留学生到了美国后,第一个打听的就是附近有没有华人圈子,然后找来自同一个地方的老乡。

俗话说,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连在国内的大城市里,都有各个地方的老乡会,在海外,同乡会就更是多如牛毛了。

美国的同乡会也很多,多数是以省份为单位。留学生经常会参加老乡会,或在租住的公寓里做一顿中国菜吃吃喝喝,或者外出搓一顿。还有很多留学生把国粹--麻将都搬到美国来了,聚会时噼里啪啦搓一圈。

有些老外也受到国粹的感召,开始学习打麻将。甚至有老外问:“为什么中国不争取让麻将也成为奥林匹克的一个项目呢?”

“你们中国人实在太聪明了,这种游戏是怎么发明的?虽然学起来非常复杂,但学会了,玩起来非常有趣。因为你永远不知道上帝给你的下一张牌是什么,哦,对了,你们管给牌的不叫上帝,叫’老天爷’。”

评价六:讲人情,害怕冲突,有意见也不愿意明说,喜欢私下解决

和谐是当代中国的主题,也许是受儒家思想的影响,中国留学生不喜欢争论,不喜欢产生矛盾,也害怕冲突,如果谁对谁有意见,也会尽量避免当众说出来。而是台下解决,避免冲突。

而对于一些不涉及个人隐私的事情,老外通常喜欢每当有意见分歧的时候,可以大家摆上台面来公开辩论。这一点和中国人恰恰相反。

评价七:中国留学生比较内向,含蓄,不谈性

老外总说中国留学生不喜欢把自己的感情外露,更不喜欢随时随地把“我爱你”挂在嘴边,不会在公共场所搂搂抱抱,也不谈性方面的事情。

我十分赞同网友的留言:“其实每个国家有每个国家的习俗,谈不上谁好谁坏,只是要做到入乡随俗,融入进去。”


相关内容

  • 看看欧洲各国之间是肿么互相吐槽的!
  • 欧洲,面积1000万平方公里,和中国面积差不多, 但却分裂成48个独立的国家.这48个国家之间纷争于中国内部的地域歧视相似,充满着各种"相互不屑"与"各种调侃".他们喜欢相互鄙视,尤其是邻国之间,彼此会画些漫画讽刺对方,而局外人其实觉得他们半斤八两. 美国人眼 ...

  • 校长在中学2014年高一新生家长会上的发言
  • 各位家长: 大家好! "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在这丹桂飘香,秋高气爽的金秋十月,我们××中学又迎来了一批高一新生.今天下午利用开学的空隙,我们召集各位家长在此召开××中学xx年高一新生家长会,共同探讨如何更好的促进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在此,首先我代表学校对你们能够把孩子送到 ...

  • 姚明,高调的追梦者
  • 作者:胡建明 时代青年 2011年12期 7月20日,姚明在上海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退役.姚明从2005年第一次被推上手术台,至2011年1月接受最后一次手术,仅左脚就挨过5刀,至今左脚内还留着一颗钢钉.尽管姚明退役已不是什么秘密,但在这次新闻发布会上他表示:"这一天终于到来了,但我没有离 ...

  • 小学三年级课外阅读推荐书目与简介
  • 小学三年级课外阅读推荐书目与简介 导言: 三年级是孩子分化的年级,课程难度加大,孩子的试卷上不再是皆大欢喜的百分.而儿童阅读学的研究也表明,孩子如果在三年级还没有养成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他在以后的学校中很难再有阅读习惯.所以,爱孩子的父母要加油呀!关掉电视.强迫他坐在书桌前,不一定有效.最有效的恐怕 ...

  • 中国人应该怎样学英语
  • 中国人应该怎样学英语 潘 力 [彭蒙惠简介]彭蒙惠,1962年创办了<空中英语教室>的电台讲座:1986.1997年彭蒙惠分别荣获美国加州太平洋大学颁赠的荣誉法学博士和荣誉文学博士:1988-1989年彭蒙惠连续二年获美国NRB杰出广播制作人奖:她所创办的<空中英语教室>获& ...

  • 具有艺术构想成分的演讲稿
  • 演讲稿有多种类型.一般说来,领导干部在重要会议上的讲话比较庄重,尤其是工作报告,涉及内容大都属于归纳.分析.综合型的,讲稿的格局基本有个定式,分析形势,回顾以往,总结经验,谈下一步的工作--通常情况下谈不上艺术构想(艺术设计.艺术构思).但在某种特定情境中的讲话,同样有个艺术构想(或具有艺术构想成分 ...

  • 当家感受作文350字
  • 当家感受作文350字 今天和爸爸.妈妈说好我当家. 早晨,我给爸爸妈妈分了工,我和妈妈去采买,我让妈妈买这个买那个,我帮妈妈算账,我感觉很不错,我想当家可真容易,当家的感觉可真好! 妈妈做饭期间,我让爸爸交我玩电脑,吃了饭,我让妈妈休息,我来洗碗,我踩在小凳子上,一个一个的洗,洗了碗还有盘子,洗了盘 ...

  • 2018高考语文实用类文本阅读: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训练
  • 2018高考语文实用类文本阅读: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训练 陕西省西安市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考试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我认为一个健康的中国,需要一个健康的文艺市场,中国的崛起,更离不开科学家. 明星片酬越来越高,高得离谱.2014年,李连杰被问到其片酬高达6000万一事 ...

  • 提升领导者言语表达能力
  • 2013-04-08 学习时报 [作者:刘志伟] 美国作家马克 吐温早年有件轶事:一天,他走进教堂听牧师演讲.最初,感到演讲十分动人,准备捐献口袋里的全部金钱:过了10分钟,牧师仍然没有结束演讲,他感到有些厌烦,寻思只捐些零钱:又过了10分钟,牧师依旧滔滔不绝,他已经十分反感,决定不捐一分钱:最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