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 处世之道

一、多化解少拒绝

在工作生活中,人难免会遇到困难挫折,甚至还会遇到别人的故意刁难陷害,那么当面对这样的人这样的事的时候,我们应该怎么办?曾国藩在他的家训里头,教育子女的时候,特别强调面临困难的时候,甚至是面临别人的刁难的时候,如何运用这个行动的智慧?比如说他就提到,百端拂逆之时,只有逆来顺受之法。他认为逆来顺受之法可以总结为六个字“多化解少拒绝”。

首先,简单的拒绝,往往会对一个系统造成破坏。曾国藩说,“大凡办一事,其中常有曲折交互之处,一窃不通,则处处绑窒矣。”就是说办事的时候,这里头有许多环节他是一个整体,这里头就是一个矛盾汇集的地方,这个地方一处不通,一地方解决不好,满盘皆输,这个地方特别讲究做事的智慧方法得讲方法,不可凭意气,不能简单的拒绝了事。

其次,简单的拒绝激化矛盾。不仅不会解决矛盾,很多时候还会激化矛盾,现在我们生活里头,很多人推崇一句话,要敢于说不,要敢于拒绝,很多人推崇这句话,但往往过犹不及。

第三,逆来顺受不是屈从,是化解。四两拨千斤的智慧。“大约能立能达为体,以不怨不尤为用,立者,发奋自强,站得住也。达者,办争圆融,行得通也。”一个聪明人要有志向,能达就是做事的智慧,圆融,像打太极一样。讲究四两拨千斤,踢皮球不解决问题,但太极却能解决问题。太极划动四两拨千斤,是化劲。这不是避让,退缩,为困局境界的智慧。

有一个故事,有一个老人喜欢安静,孩子在门前吵,一天老人说太感谢你们了,你们热闹,让我觉得年轻了,为了感谢,每人一毛钱。第二天来得更多了,老人又出来了,今天每人只能五分钱了。第三天,只给一分钱了,小孩子们气喷了,再也不来给他制造热闹了。

二、戒多言 不纠缠少争论

一代大儒曾国藩,有个非常有趣的外号,叫“曾三戒”,是因为他人生有三戒,其中第一戒,就是“戒多言”。曾国藩“戒多言”就是碰到矛盾时,不纠缠少争论。“欲以口舌胜人,转而为人所不服也。”

碰到矛盾不纠缠少争论,理由有三:一是争论下去往往导致意气之争,没有是非可言,只能全输。像夫妻吵架,总喜欢争对错,但是有对错吗?清官都难断家务事,到这种地步,没有是非可言。全错。二是争论的本质就是纠缠,是内耗,也没必要。曾国藩在家信中教训儿子,团队中争论也是内耗,“牢骚太甚者其后必多抑塞。”喜欢争论的人,总会抑郁,总会埋怨,也伤自己。你能有好运气吗?对外争论更没必要。第三,这里的不纠缠是指意气之争,像方案与方法这种技术性的争论有必要,而因为利益之争是最没必要的。张英当年在京城当官,收到家书,说家建房子,围墙与邻居起了争执,互相吵,老家人单势孤,写信让张英摆平邻居。张英回信就四句: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曾家世代铭记:不与人争利益之短长,专与己争品隆之长短。中国人常说三个和尚没水吃,其中的智慧就是不争论,莫纠缠,脚踏实地把事干。

三、先晓事后办事

生活和工作中,我们每天都在处理着各种各样的事情,所以“会不会办事”就成为评价一个人能力的重要标准。那么怎么做才能把一件事情办好呢?家训中,曾国藩讲了做事的智慧:“居高位者,以知人晓事二者为职,知人诚不易学,晓事则可以阅历,虽勉得之。晓事则无论同己异己,均可徐徐开晤,以冀和衷,不晓事,则扶私固谬秉公亦谬,小人固谬,君子亦谬,乡原固谬,狂娟亦谬,则终古相背而驰,绝非和协之理。”这是他人生宝贵的经验总结。两点最重要,一是知人,二是晓事。知人好理解,他早有这种观念,曾国藩也说,不容易学,做起来难。而晓事,可以靠着总结,用心就可以学会。如果连晓事都做不到的话,无论出于公心出于私心是君子还是小人,做出的事都错。所以,他的重要人生智慧就是先晓事,后做事。先晓事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要有判断。曾国藩曾说过:“在事以明字,为第一要义,明有二:日高明日精明,独见其远,乘城者独觉其旷,此高明之说也。同一物而臆度者,不如权衡之审,目巧者不如尺度之确,此精明之说也。凡高明者,欲降心抑志,以退趋于平实,颇不易易,若能事事求精,轻重长短,一丝不差,则渐实矣,能实则渐平矣。这是说做事时第一要义是明,明智。明事就是晓事,明事,分为两层,一个叫高明,一个叫精明。高明像站在山顶的人看得远,这是高明;精明是能把握细节,能精准的判断力。高明要慢慢来,精明可以快速学会。由精明到高明,再到晓事,就能成就大事业。他识鉴人才时非常看重人临事时的判断力,他特别重视这个。

第二,是要有原则。做人做官都有原则,他对曾纪泽说,“读书乃寒士本色,切不可有官家风味”。对曾国潢说,“勿与官衙往来”。道理简单,白己在外做大官,在家与官府交往,就会造成利益勾结,他平常不与老家的官员有什么交住,更何况去管湖南的地方事。

第三,要有灵话。曾国藩自己总结时说过,“做事精神要常令有余于事,则气充而心不散漫”。许多人做事不堪重负,这不行。做事要心有余力,就得有灵活。尾生抱柱的故事,最早见于《庄子》与《史记》。尾生与女子约会,在干涸的河道下约会,结果到点了,姑娘没来,供水来了,河水涨了起来,尾生要守信守义,抱着柱子,后来大水涨起来,淹死了他。尾生被儒家推崇为讲信义的典范。曾国藩却不这样认为,人应懂得灵活。

  

m

一、多化解少拒绝

在工作生活中,人难免会遇到困难挫折,甚至还会遇到别人的故意刁难陷害,那么当面对这样的人这样的事的时候,我们应该怎么办?曾国藩在他的家训里头,教育子女的时候,特别强调面临困难的时候,甚至是面临别人的刁难的时候,如何运用这个行动的智慧?比如说他就提到,百端拂逆之时,只有逆来顺受之法。他认为逆来顺受之法可以总结为六个字“多化解少拒绝”。

首先,简单的拒绝,往往会对一个系统造成破坏。曾国藩说,“大凡办一事,其中常有曲折交互之处,一窃不通,则处处绑窒矣。”就是说办事的时候,这里头有许多环节他是一个整体,这里头就是一个矛盾汇集的地方,这个地方一处不通,一地方解决不好,满盘皆输,这个地方特别讲究做事的智慧方法得讲方法,不可凭意气,不能简单的拒绝了事。

其次,简单的拒绝激化矛盾。不仅不会解决矛盾,很多时候还会激化矛盾,现在我们生活里头,很多人推崇一句话,要敢于说不,要敢于拒绝,很多人推崇这句话,但往往过犹不及。

第三,逆来顺受不是屈从,是化解。四两拨千斤的智慧。“大约能立能达为体,以不怨不尤为用,立者,发奋自强,站得住也。达者,办争圆融,行得通也。”一个聪明人要有志向,能达就是做事的智慧,圆融,像打太极一样。讲究四两拨千斤,踢皮球不解决问题,但太极却能解决问题。太极划动四两拨千斤,是化劲。这不是避让,退缩,为困局境界的智慧。

有一个故事,有一个老人喜欢安静,孩子在门前吵,一天老人说太感谢你们了,你们热闹,让我觉得年轻了,为了感谢,每人一毛钱。第二天来得更多了,老人又出来了,今天每人只能五分钱了。第三天,只给一分钱了,小孩子们气喷了,再也不来给他制造热闹了。

二、戒多言 不纠缠少争论

一代大儒曾国藩,有个非常有趣的外号,叫“曾三戒”,是因为他人生有三戒,其中第一戒,就是“戒多言”。曾国藩“戒多言”就是碰到矛盾时,不纠缠少争论。“欲以口舌胜人,转而为人所不服也。”

碰到矛盾不纠缠少争论,理由有三:一是争论下去往往导致意气之争,没有是非可言,只能全输。像夫妻吵架,总喜欢争对错,但是有对错吗?清官都难断家务事,到这种地步,没有是非可言。全错。二是争论的本质就是纠缠,是内耗,也没必要。曾国藩在家信中教训儿子,团队中争论也是内耗,“牢骚太甚者其后必多抑塞。”喜欢争论的人,总会抑郁,总会埋怨,也伤自己。你能有好运气吗?对外争论更没必要。第三,这里的不纠缠是指意气之争,像方案与方法这种技术性的争论有必要,而因为利益之争是最没必要的。张英当年在京城当官,收到家书,说家建房子,围墙与邻居起了争执,互相吵,老家人单势孤,写信让张英摆平邻居。张英回信就四句: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曾家世代铭记:不与人争利益之短长,专与己争品隆之长短。中国人常说三个和尚没水吃,其中的智慧就是不争论,莫纠缠,脚踏实地把事干。

三、先晓事后办事

生活和工作中,我们每天都在处理着各种各样的事情,所以“会不会办事”就成为评价一个人能力的重要标准。那么怎么做才能把一件事情办好呢?家训中,曾国藩讲了做事的智慧:“居高位者,以知人晓事二者为职,知人诚不易学,晓事则可以阅历,虽勉得之。晓事则无论同己异己,均可徐徐开晤,以冀和衷,不晓事,则扶私固谬秉公亦谬,小人固谬,君子亦谬,乡原固谬,狂娟亦谬,则终古相背而驰,绝非和协之理。”这是他人生宝贵的经验总结。两点最重要,一是知人,二是晓事。知人好理解,他早有这种观念,曾国藩也说,不容易学,做起来难。而晓事,可以靠着总结,用心就可以学会。如果连晓事都做不到的话,无论出于公心出于私心是君子还是小人,做出的事都错。所以,他的重要人生智慧就是先晓事,后做事。先晓事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要有判断。曾国藩曾说过:“在事以明字,为第一要义,明有二:日高明日精明,独见其远,乘城者独觉其旷,此高明之说也。同一物而臆度者,不如权衡之审,目巧者不如尺度之确,此精明之说也。凡高明者,欲降心抑志,以退趋于平实,颇不易易,若能事事求精,轻重长短,一丝不差,则渐实矣,能实则渐平矣。这是说做事时第一要义是明,明智。明事就是晓事,明事,分为两层,一个叫高明,一个叫精明。高明像站在山顶的人看得远,这是高明;精明是能把握细节,能精准的判断力。高明要慢慢来,精明可以快速学会。由精明到高明,再到晓事,就能成就大事业。他识鉴人才时非常看重人临事时的判断力,他特别重视这个。

第二,是要有原则。做人做官都有原则,他对曾纪泽说,“读书乃寒士本色,切不可有官家风味”。对曾国潢说,“勿与官衙往来”。道理简单,白己在外做大官,在家与官府交往,就会造成利益勾结,他平常不与老家的官员有什么交住,更何况去管湖南的地方事。

第三,要有灵话。曾国藩自己总结时说过,“做事精神要常令有余于事,则气充而心不散漫”。许多人做事不堪重负,这不行。做事要心有余力,就得有灵活。尾生抱柱的故事,最早见于《庄子》与《史记》。尾生与女子约会,在干涸的河道下约会,结果到点了,姑娘没来,供水来了,河水涨了起来,尾生要守信守义,抱着柱子,后来大水涨起来,淹死了他。尾生被儒家推崇为讲信义的典范。曾国藩却不这样认为,人应懂得灵活。

  

m


相关内容

  • 曾国藩家书,为人处世的金玉良言
  • 大家好,今天推荐的书是<曾国藩家书>.古人很看重家书,正所谓"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家书是家教的一种,长辈通过家书,把道德修养.人格风范等传授给子孙.在此概念上,<曾国藩家书>绝对是家书中最有影响力的家书之一,南怀瑾也曾说:清代中兴名臣曾国藩有十三套学 ...

  • 一勤天下无难事
  • 曾国藩:一勤天下无难事 曾国潘,中国历史上最牛的人物之一.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其实都是因为一句"以勤治事",勤有五解,曰:身勤.眼勤.手勤.口勤.心勤. 这不仅是为官之道,亦是为人处世之道. 「身勤」 险远之路,身往验之: 艰苦之境,身亲尝之. "身勤",即身 ...

  • 君子重于德,小人重于利
  • <菜根谭>说:做人无点真恳念头,变成花子,事事皆虚:涉世无段圆活机趣,便是个木人,处处有碍.人生在世,实在做人和灵活处世是为人处世的最佳标准.二者同存,则有相得益彰之功效:二者择一,则有唇亡齿寒之损失.要想不虚度此生,不妨从实在和灵活处做起. 勤者敏于德义,而世人借勤以济其贫:俭者淡于货 ...

  • 左右逢源岂非人之大幸
  • 左右逢源岂非人之大幸 --<左手曾国藩,右手胡雪岩>读书随笔 天气即将转凉,在门窗紧闭的屋中,一杯水,一本<左手曾国藩,右手胡雪岩>,消磨半日时光,眼酸了,用手轻揉,休息休息,偶然看见壁上新饰的假花,像紫罗兰一样,很密的,淡紫色的,长垂在案头,好象一泓水,潺潺地流动着.顿时, ...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论文--
  • 毁誉参半曾国藩 无论是曾国藩所生活的清朝末年,还是现在21世纪高速发展.日新月异的新世界,曾国藩这个名字被提起时总会迎来一阵或嗟叹或敬仰.曾国藩,这个功高可以盖主,过繁问鼎一时的人物是怎样得到如此高的声誉呢? 从很多现代人的角度看来,曾国藩不过是清朝末年众多军阀中的一个而已,或许他的道德文章可以冠冕 ...

  • 学曾国藩做人,学胡雪岩做事--做人稳慎之绝 2
  • 做人稳慎之绝(5) 不但才与学相济的道理是如此,志气方面,屈伸行藏,也是一样的.曾国藩在初入北京会试的时候,就抱有澄清天下之志.如乙未岁暮杂感诗道: 去年此际赋长征,豪气思屠大海鲸. 湖上三更邀月饮,天边万岭挟舟行. 竟将云梦吞如芥,未信君山铲不平! 偏是东皇来去易,又吹草绿满蓬瀛. 为臧为否两蹉跎 ...

  • 曾国藩修身十二法
  • 提示:点击上方水木文摘一键关注 清华第一微文摘,每日思想饕餮餐 开口笑怎样含蓄地表达「我已经被收买了」?我说句公道话-- 古往今来,凡能成大事者,无不在"修身"上有独到之处.曾子说过:"每日当三省吾身."在晚清诸位名人之中,曾国藩就是其中一个成功的范例. 五百 ...

  • 对曾国藩家书的评价.doc
  • <曾国藩家书>内容广博,既有治军为政之道,又有人生处世之谈,自1879年初刊以来,广为流传,是研究其人及这一时期历史的重要资料.曾氏家书行文从容镇定,形式自由,随想而至,挥笔自如,在平淡的家常事中蕴含真知良言.曾国藩一生勤奋读书,推崇儒家学说,讲求经世致用的实用主义,成为继孔子.孟子.朱 ...

  • 中国传统文化书籍
  • 中国传统文化首选书推荐作为一个伟大时代的中国人,作为一个民族复兴时代的中国人,我们应该继承我国古代文化的优秀传统,以创造这个时代的新的优秀文化.中国古代文化典籍可说是丰富多彩.浩如烟海,一个不摸门径的人可能会有无所适从之感.我们以下开列的这个书目,可以说基本上包含了中国传统文化方方面面的基本书籍,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