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5 .六环节"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操作

一、导入课题,明确目标

由教师依据客观实际,日常生活见闻或学习应用的需要引出课题或介绍知识背景,说明学习新课程的意义和作用,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和学习的兴趣。同时要出示学习目标,交待自学任务。(自学指导以课堂学习设计形式呈现给学生),学习目标要明确具体,紧扣教材又要符合学生实际。交待自学任务时要力求清晰、具体、明了。

二、预习诊断  了解学情

(一)预习检查的目的。

1.通过检查预习,促进学生的二次学习,使学生学会合作学习。学生在小组内相互检查时,个人不会或不把握的内容,可以通过交流,互相帮助,进行再次学习,提高预习效果。

2.通过检查预习,不断激发学生预习的积极性。在检查预习的过程中,预习效果好的学生可以得到教师、学生的赞扬,使他们获得成就感,预习的积极性会不断提高;对于预习效果不好的学生,会起到督促、指导的作用。

3.通过检查预习,教师可以了解、掌握学生的预习情况,为二次备课、改进课堂教学准备素材。

(二)预习检查的方式。

1.小组检查。

学习小组可以按居住区域相对集中划分,这样,有利于学生利用校外时间进行预习检查;居住分散的,可以在班内按座位相对集中划分,一个学习小组内的成员,要考虑学习程度,最好上中下的学生都有。可以6个人一个学习小组。

小组成员的分工。在检查预习时,小组成员每人都要承担检查任务,并且,每个人检查的任务要经常变化,人人检查别人,人人被别人检查。这样可以在检查中不断提高学习效果,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每课的检查,都要有一个行政组长,除负责自己分工的检查任务外,还要负责记录小组内每个人每个题的预习情况,在此基础上上,高年级学生可以用一两句话小结预习情况,低年级学生可以用等级来评价。检查完后,把预习情况整理后汇报给老师。低年级的预习检查教师要跟上指导,必要时教师去查。为了便于组长统计,可设计预习情况检查统计表。

2.教师检查。

学生预习完后,教师抽查或普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可以现场检查验证小组的检查结果,可以现场抽查部分学生的预习情况,可以把学生的预习本、课本、预习学案收起来集中检查。教师通过各种形式的检查和查看小组长的检查情况汇报,准确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为二次备课做准备。

(三)检查的时间、地点。

按区域划分的小组,检查预习可以在家里利用课余时间进行检查,也可以在学校里进行。以座次划分的小组,只能在学校里检查。在学校里检查,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分散检查,也可以利用课上时间,几课集中检查。总之,检查要在教师二次备课前完成。

(四)对常用的检查方式的分析

1、检查学生是否形成本课完整的的知识体系。检测方法:上课前后5分钟时间,让学生在笔记本或黑板上写出本课的知识结构。本方法优点:能够检测出学生对本部分知识的预习程度和预习效果。问题:花费时间多,如果不深入预习,很难构建完整准确的体系,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是很大的挑战,容易让学生是去学习兴趣。

2、课前抽查部分学案,对学生的预习做出诊断,从学案中发现问题,判断学生的预习程度。检测方法:学生对学案的填写,教师提前检查。本方法优点:能引领学生对本课基础知识作一简单了解,节省时间,帮助教师确定讲课的重难点。问题:部分学生预习不深入,只会满足于找找课本填完空,甚至互相抄袭。在学案的编制上对老师要求较高。

3、设计一些小问题课中提问。检测方法:不局限于上课前后短时间内检查预习效果,而是贯穿于课堂中。本方法优点:能够随时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对预习效果的检测进一步细化。问题:容易偏离课堂重难点。

三、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先学后教是课堂教学的基本原则,自学、交流则是课堂教学的基础。只有自学交流做好了,在解疑释难、练习研悟阶段才能有好的表现。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这一教学环节:学生要在课堂学习设计的引领下,独立自主地学习相关课程,围绕课堂学习设计上一个个小目标、小任务、小活动、小实验进行自学探究,初步完成学习任务。在此基础上,对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在老师组织指导下,小组进行合作交流,开展“兵教兵”、“兵强兵”的活动。

小组合作学习,要在组长的带领下,首先通过集体研讨,解决同学们提出的疑难问题,然后重点商讨本组所担负的展示任务,确定参加展示的同学,并进行必要的演练,做好充分的准备。可将展示的内容,提前写在黑(白)板上以提高展示的效率。小组副组长则负责监督组员学习的纪律和秩序。

老师在小组合作学习期间,要巡视各组学习的情况和学习进度,把有价值的重点问题提前分配给各小组展示(也可在课前分配),必要时要对展示的学生进行辅导训练。另外老师要参加小组的研讨,有目的地点拨学生学习讨论。特别要加强对学困生的重点帮扶。应该注意的问题是学生自学时间要充分,合作交流的问题要具体,真正有价值,坚决避免搞形式走过场,华而不实的做法。

四、 解疑释难   拓展提升

这是教学的中心环节,也是教学成败的关键。这一阶段主要是检查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的效果,解决尚存的疑难问题,拓展提升所学知识。为了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出色地完成教学任务,老师首先要深入钻研教材,精心进行个人和集体备课,整合提炼教学内容,切实把握准教材的重点、难点、关键点、联系点、易错点、生成点,以及应用热点,并精心设计出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案。同时要切实掌握学生的困惑和疑难,了解学生的接受能力和认知水平。

在此基础上组织筛选重点学习的内容,拟定务实、高效,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从思想上、内容上、语言上、教法上做好准备,这样在教学过程中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启发诱导,总结提升。做到胸有成竹,收放自如,真正达到精讲多练的目的。

由于学科的不同和课型的差异,在教法上可以采取不同的形式。

(一)检查提问型:对于难度较小,学生基本能看懂学会的课程,应让学生在学习设计的指导下看书学习,独立完成课堂学习设计上的相关问题。凡是学生已经理解的问题和文本上有现成答案的问题,一般不再研究交流。对其中重点知识和重要结论,可通过简短地检查提问,加以明确强化,接着转入课堂练习,进行巩固,加强记忆。

(二)交流研讨型:对文科中有关综合运用的问题,分析综合的问题,研究探索的问题,联系实际的问题,拓展提升的问题等开放性问题,要先在小组内进行研讨,凝聚集体的智慧,然后在老师的组织安排下,将研究成果在全班进行汇报交流,展开争论,相互修正,达成共识。学生汇报展示,可以采取多种形式:或讲、或念、或写、或练、或唱、或演。力求思维创新,生动活泼。

(三)合作展示型:对理科中内容比较繁难、内涵丰富的课程,则应通过课堂学习设计将学习目标分解成若干小专题,在自学研讨的基础上,按照各小组的分工让学生进行讲解展示。讲解时要注重难点、疑点、易错点的解读,注意对思路、方法和规律的总结。学生在展示时应注意教学的艺术,提高教学效果。讲解时要面向全体,语言准确流畅,声音清晰洪亮,书写整齐规范,教态自然大方。其他同学要积极提问咨疑,完善补充,并对展示的内容和表现加以点评。

老师对学生的交流展示,要认真组织,控制好节奏,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首先要激励学生积极参与,畅所欲言。另外在学生展示的过程中,要在知识的重点、难点处启发,于疑点、易错点处追问,对学生的发言及时梳理,在可以拓展生成的地方提升。同时老师也要以平等一员的身份参与研讨,将自己的理解认识,感悟心得和学生一起交流,引导学生不断接受新思想,生成新方法,获取新知识,上升新水平。最后,还要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简短的量化点评。

在学生展示过程中,老师对如何启发、追问、点评、总结、提升都要用心设计,精心准备。语言要准确、简洁、流畅,过程的连接转换力求紧凑自然。特别要注意赏识激励学生,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课堂活起来,热情高起来。只有真正把学生发动起来,才能算是高效成功的课堂。

(四)演练探究型: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验、练习去形成新概念,揭示新规律。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熟练技能,提高能力。

对课程难度较大,且新旧知识联系密切的内容,可通过课堂学习设计设置层层递进的问题,铺设台阶,降低难度。让学生通过练习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已知到未知地完成学习目标。首先让学生按“设计”上的要求进行演练,选部分学生到黑(白)板上板演,让学生分析演练结果,总结概念规律。其他学生进行提问咨疑,完善补充。最后由老师对知识的内涵外延、注意问题加以明确界定,提升认识的深度和广度。

对于密切联系实际或比较抽象的课题,可让学生通过实验或演示(测量、画图、教具、模型、多媒体)对问题进行观察分析,进而加以猜想,最后予以验证。一般先由老师交待实验演示的目的,设备的性能,操作规程,以及结果的收集处理等。然后进行分组实验演示,小组进行交流研讨,老师深入各组进行检查指导,最后各组回报实验结论,从而得出新的概念和规律。再由老师对生成的知识予以强化和提升。

演练探究的重点是教给学生分析研究问题的思路、方法和过程,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发现探究和创新精神。

五、规律生成   检查反馈

在学生理解掌握基础知识的情况下,再通过练习加深理解,发现规律,强化应用,提高能力。关键是选好编好练习的题目,要依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选择典型的有代表性的问题,科学组合,精心设计,由易到难,分层演练。一般可设置三级平台:知识技能训练,方法能力训练,实践应用训练。要切实避免题目的东拼西凑,杂乱无章的堆积,大搞题海战术。浪费了时间,降低了效益。

任何练习必须遵循先练后讲,精讲多练的原则。必须在学生自主练习,独立钻研的基础上进行交流研讨,重点讲解。同时对题目的演练不能就题论题,要注重思想方法的总结,技能技巧的培养和应用能力的提升。要鼓励学生发散思维,发扬创新精神。

在学生练习之前,一般应先设置典型例题。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凸显题目的类型、方法和规律,规范做题的格式和步骤,为学生的练习奠定基础。所选的例题要提前写在黑板上,或用多媒体呈现给学生,便于讲解和分析。

如果学习的内容是一章或一个单元的开始,学生对相关问题初次接触,对解题的叙述表达和步骤格式生疏,可在老师的启发诱导下,让学生分析解题思路,讲述解题方法,由老师板书解题过程。目的是为学生练习树立标准,做出示范。

如果学生对所学内容比较熟悉,切有一定的训练基础,可在学生充分思考的前提下,让学生进行板演,或重点讲解思路、方法、关键以及生成的规律和应注意的问题。其他学生可随时提出咨疑,或进行补充,共同研讨、探究解题的各种方案。要把问题练透,把例题用活。在学生讲解例题期间,老师要适时进行引导设问,也可把疑问抛向全体学生,激起学生思维的涟漪,诱导学生深入地探究问题,总结新方法,发现新规律。同时对学生的讲解进行画龙点睛式的点评,对问题加以总结和提升。最大限度地发挥典型例题的作用。在学习典型例题的基础,再让学生进行课堂练习。首先要设计好练习的题目。选编题目要有目的性、针对性和代表性。同时要注意题型的多样性,知识的覆盖面和难易的层次感。在打好基础的情况下,要加强热点、考点和实际问题的训练。

课堂练习要人人参与,独立完成。要充分利用黑(白)板,尽可能让学生进行板演练习。板演的同学,除书写解题过程外,还要注明自己的领悟,并最后签署姓名。本组的同学对板演的错误,除及时进行帮助外,应用红笔予以改正。

老师一方面要巡视演练情况,收集疑难问题。另一方面要重点检查辅导差生。等多数学生做完后,对有价值的重点题目,让板演的同学进行讲解展示,其他同学对讲解的内容进行完善补充,其要求和例题相同。最后再由老师作简短的总结点评.

学生要定时、独立完成达标检测试题,以检查本节课的教学效果。答题时要独立思考,书写规范,按时完成,要与考试一样对待当堂检测。教师要巡视学生答题情况,不做提示和讲解,到时间后可把试卷收起批阅,也可当场公布答案,小组内互批,并及时统计学生答题情况和课堂达标率。如时间允许,也可测后接着讲评,当堂解决疑难问题。

六、    布置预习  指导自学

(一)认识预习的重要性

教师要给学生讲清预习的意义。一方面,预习具有指导性功能。学生通过预习可以对课堂上的内容有大致了解,对重点、难点、新旧知识等做到心中有数,从而在课堂上做到方向明确、重点突出。另一方面,预习对课堂学习具有调节性。学生在一节课上不可能自始至终地保持注意力高度集中和思维活跃的状态,如果课前不预习,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就只能机械地围绕着教师的指挥运转,很难发挥主体作用。通过预习,学生就可以在熟悉的地方少放些注意力,而在重点、难点及不熟悉的内容上注意力相对集中一些。这样,学生思维一张一弛,在重点问题上能保证思维的高度活跃,使学习更具目的性和有效性,学习目的更明确,目标更清晰,避免了学习的盲目性。

通过预习,学生对新课的内容有了一定的认识和思考,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更容易,在上新课时容易产生成就感,对预习也产生兴趣,这样,经过一段时间训练,学生在掌握如何进行课前预习的同时,也逐步养成预习的好习惯。

(二)如何有效地进行预习?

1、预习方法

(1)熟悉内容式。通过预习,初步熟悉课文内容。

(2)发现问题式。教师可把新课中要求学生自己掌握的内容和相关旧知识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去发现问题,为上课作准备。教师通过检查能使课堂教学更有针对性。

(3)排除障碍式。教师将新课中具有一定难度的内容通过适当的提示和引导让学生初步了解和掌握,从而减少课堂讲练和降低学生掌握运用新知识的难度。

(4)材料准备式。

(5)系统归纳式。主要用于复习课,特别是阶段复习课和期末复习课。教师可根据复习课内容让学生事先对已学知识进行初步归纳,然后在课上指导其全面总结。

(6)习题试解式。教师应鼓励学生在预习时尝试解答某些习题。习题是课文重点、难点的体现,预先做题可以了解课文重点和难点。而且,在此过程中,学生如果能做出来,就可以提高自己的解题信心和兴趣;如果做不出来或做错了,则可以提醒自己在课堂上必须认真听课才能把习题搞懂。

以上方法可根据课文内容和课型的不同,灵活运用,甚至同时采用几种方法。

2、做好预习笔记

预习笔记一般分为两种,一种记在书上,一种记在笔记本上。记在书上的称为"圈点标记法" ,就是在书中空白之处,将自己的心得和发现的疑点,以及应着重注意的地方,用圈、点等符号标示出来。这样做的好处很多,学生翻开书以后,重点、难点、疑点很明确,今后的复习也很方便。

3、明确预习要求:

(1)时间适度;

(2)方法得当;

(3)达到相应的目标(熟悉内容,初步扫除障碍,生成疑问)。

这是一个终身学习的时代,新课标将培养学生的学习策略作为新课程的教学目标之一。教学生学会学习,提高其自主学习能力,是每一位教师的责任和目标。教师必须将培养学生的预习策略纳入整体教学之中,把预习作为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才能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以上是在一课时中对 “40+5 .六环节”课堂模式的操作建议。有些学科或某些内容可以整合学习,将四个环节分解到两节课中去操作,即第一节可以安排预习课(导入课题,明确目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第二节可以安排展示课(解疑释难,拓展提升;规律生成,检查反馈)。

一、导入课题,明确目标

由教师依据客观实际,日常生活见闻或学习应用的需要引出课题或介绍知识背景,说明学习新课程的意义和作用,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和学习的兴趣。同时要出示学习目标,交待自学任务。(自学指导以课堂学习设计形式呈现给学生),学习目标要明确具体,紧扣教材又要符合学生实际。交待自学任务时要力求清晰、具体、明了。

二、预习诊断  了解学情

(一)预习检查的目的。

1.通过检查预习,促进学生的二次学习,使学生学会合作学习。学生在小组内相互检查时,个人不会或不把握的内容,可以通过交流,互相帮助,进行再次学习,提高预习效果。

2.通过检查预习,不断激发学生预习的积极性。在检查预习的过程中,预习效果好的学生可以得到教师、学生的赞扬,使他们获得成就感,预习的积极性会不断提高;对于预习效果不好的学生,会起到督促、指导的作用。

3.通过检查预习,教师可以了解、掌握学生的预习情况,为二次备课、改进课堂教学准备素材。

(二)预习检查的方式。

1.小组检查。

学习小组可以按居住区域相对集中划分,这样,有利于学生利用校外时间进行预习检查;居住分散的,可以在班内按座位相对集中划分,一个学习小组内的成员,要考虑学习程度,最好上中下的学生都有。可以6个人一个学习小组。

小组成员的分工。在检查预习时,小组成员每人都要承担检查任务,并且,每个人检查的任务要经常变化,人人检查别人,人人被别人检查。这样可以在检查中不断提高学习效果,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每课的检查,都要有一个行政组长,除负责自己分工的检查任务外,还要负责记录小组内每个人每个题的预习情况,在此基础上上,高年级学生可以用一两句话小结预习情况,低年级学生可以用等级来评价。检查完后,把预习情况整理后汇报给老师。低年级的预习检查教师要跟上指导,必要时教师去查。为了便于组长统计,可设计预习情况检查统计表。

2.教师检查。

学生预习完后,教师抽查或普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可以现场检查验证小组的检查结果,可以现场抽查部分学生的预习情况,可以把学生的预习本、课本、预习学案收起来集中检查。教师通过各种形式的检查和查看小组长的检查情况汇报,准确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为二次备课做准备。

(三)检查的时间、地点。

按区域划分的小组,检查预习可以在家里利用课余时间进行检查,也可以在学校里进行。以座次划分的小组,只能在学校里检查。在学校里检查,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分散检查,也可以利用课上时间,几课集中检查。总之,检查要在教师二次备课前完成。

(四)对常用的检查方式的分析

1、检查学生是否形成本课完整的的知识体系。检测方法:上课前后5分钟时间,让学生在笔记本或黑板上写出本课的知识结构。本方法优点:能够检测出学生对本部分知识的预习程度和预习效果。问题:花费时间多,如果不深入预习,很难构建完整准确的体系,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是很大的挑战,容易让学生是去学习兴趣。

2、课前抽查部分学案,对学生的预习做出诊断,从学案中发现问题,判断学生的预习程度。检测方法:学生对学案的填写,教师提前检查。本方法优点:能引领学生对本课基础知识作一简单了解,节省时间,帮助教师确定讲课的重难点。问题:部分学生预习不深入,只会满足于找找课本填完空,甚至互相抄袭。在学案的编制上对老师要求较高。

3、设计一些小问题课中提问。检测方法:不局限于上课前后短时间内检查预习效果,而是贯穿于课堂中。本方法优点:能够随时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对预习效果的检测进一步细化。问题:容易偏离课堂重难点。

三、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先学后教是课堂教学的基本原则,自学、交流则是课堂教学的基础。只有自学交流做好了,在解疑释难、练习研悟阶段才能有好的表现。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这一教学环节:学生要在课堂学习设计的引领下,独立自主地学习相关课程,围绕课堂学习设计上一个个小目标、小任务、小活动、小实验进行自学探究,初步完成学习任务。在此基础上,对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在老师组织指导下,小组进行合作交流,开展“兵教兵”、“兵强兵”的活动。

小组合作学习,要在组长的带领下,首先通过集体研讨,解决同学们提出的疑难问题,然后重点商讨本组所担负的展示任务,确定参加展示的同学,并进行必要的演练,做好充分的准备。可将展示的内容,提前写在黑(白)板上以提高展示的效率。小组副组长则负责监督组员学习的纪律和秩序。

老师在小组合作学习期间,要巡视各组学习的情况和学习进度,把有价值的重点问题提前分配给各小组展示(也可在课前分配),必要时要对展示的学生进行辅导训练。另外老师要参加小组的研讨,有目的地点拨学生学习讨论。特别要加强对学困生的重点帮扶。应该注意的问题是学生自学时间要充分,合作交流的问题要具体,真正有价值,坚决避免搞形式走过场,华而不实的做法。

四、 解疑释难   拓展提升

这是教学的中心环节,也是教学成败的关键。这一阶段主要是检查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的效果,解决尚存的疑难问题,拓展提升所学知识。为了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出色地完成教学任务,老师首先要深入钻研教材,精心进行个人和集体备课,整合提炼教学内容,切实把握准教材的重点、难点、关键点、联系点、易错点、生成点,以及应用热点,并精心设计出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案。同时要切实掌握学生的困惑和疑难,了解学生的接受能力和认知水平。

在此基础上组织筛选重点学习的内容,拟定务实、高效,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从思想上、内容上、语言上、教法上做好准备,这样在教学过程中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启发诱导,总结提升。做到胸有成竹,收放自如,真正达到精讲多练的目的。

由于学科的不同和课型的差异,在教法上可以采取不同的形式。

(一)检查提问型:对于难度较小,学生基本能看懂学会的课程,应让学生在学习设计的指导下看书学习,独立完成课堂学习设计上的相关问题。凡是学生已经理解的问题和文本上有现成答案的问题,一般不再研究交流。对其中重点知识和重要结论,可通过简短地检查提问,加以明确强化,接着转入课堂练习,进行巩固,加强记忆。

(二)交流研讨型:对文科中有关综合运用的问题,分析综合的问题,研究探索的问题,联系实际的问题,拓展提升的问题等开放性问题,要先在小组内进行研讨,凝聚集体的智慧,然后在老师的组织安排下,将研究成果在全班进行汇报交流,展开争论,相互修正,达成共识。学生汇报展示,可以采取多种形式:或讲、或念、或写、或练、或唱、或演。力求思维创新,生动活泼。

(三)合作展示型:对理科中内容比较繁难、内涵丰富的课程,则应通过课堂学习设计将学习目标分解成若干小专题,在自学研讨的基础上,按照各小组的分工让学生进行讲解展示。讲解时要注重难点、疑点、易错点的解读,注意对思路、方法和规律的总结。学生在展示时应注意教学的艺术,提高教学效果。讲解时要面向全体,语言准确流畅,声音清晰洪亮,书写整齐规范,教态自然大方。其他同学要积极提问咨疑,完善补充,并对展示的内容和表现加以点评。

老师对学生的交流展示,要认真组织,控制好节奏,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首先要激励学生积极参与,畅所欲言。另外在学生展示的过程中,要在知识的重点、难点处启发,于疑点、易错点处追问,对学生的发言及时梳理,在可以拓展生成的地方提升。同时老师也要以平等一员的身份参与研讨,将自己的理解认识,感悟心得和学生一起交流,引导学生不断接受新思想,生成新方法,获取新知识,上升新水平。最后,还要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简短的量化点评。

在学生展示过程中,老师对如何启发、追问、点评、总结、提升都要用心设计,精心准备。语言要准确、简洁、流畅,过程的连接转换力求紧凑自然。特别要注意赏识激励学生,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课堂活起来,热情高起来。只有真正把学生发动起来,才能算是高效成功的课堂。

(四)演练探究型: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验、练习去形成新概念,揭示新规律。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熟练技能,提高能力。

对课程难度较大,且新旧知识联系密切的内容,可通过课堂学习设计设置层层递进的问题,铺设台阶,降低难度。让学生通过练习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已知到未知地完成学习目标。首先让学生按“设计”上的要求进行演练,选部分学生到黑(白)板上板演,让学生分析演练结果,总结概念规律。其他学生进行提问咨疑,完善补充。最后由老师对知识的内涵外延、注意问题加以明确界定,提升认识的深度和广度。

对于密切联系实际或比较抽象的课题,可让学生通过实验或演示(测量、画图、教具、模型、多媒体)对问题进行观察分析,进而加以猜想,最后予以验证。一般先由老师交待实验演示的目的,设备的性能,操作规程,以及结果的收集处理等。然后进行分组实验演示,小组进行交流研讨,老师深入各组进行检查指导,最后各组回报实验结论,从而得出新的概念和规律。再由老师对生成的知识予以强化和提升。

演练探究的重点是教给学生分析研究问题的思路、方法和过程,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发现探究和创新精神。

五、规律生成   检查反馈

在学生理解掌握基础知识的情况下,再通过练习加深理解,发现规律,强化应用,提高能力。关键是选好编好练习的题目,要依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选择典型的有代表性的问题,科学组合,精心设计,由易到难,分层演练。一般可设置三级平台:知识技能训练,方法能力训练,实践应用训练。要切实避免题目的东拼西凑,杂乱无章的堆积,大搞题海战术。浪费了时间,降低了效益。

任何练习必须遵循先练后讲,精讲多练的原则。必须在学生自主练习,独立钻研的基础上进行交流研讨,重点讲解。同时对题目的演练不能就题论题,要注重思想方法的总结,技能技巧的培养和应用能力的提升。要鼓励学生发散思维,发扬创新精神。

在学生练习之前,一般应先设置典型例题。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凸显题目的类型、方法和规律,规范做题的格式和步骤,为学生的练习奠定基础。所选的例题要提前写在黑板上,或用多媒体呈现给学生,便于讲解和分析。

如果学习的内容是一章或一个单元的开始,学生对相关问题初次接触,对解题的叙述表达和步骤格式生疏,可在老师的启发诱导下,让学生分析解题思路,讲述解题方法,由老师板书解题过程。目的是为学生练习树立标准,做出示范。

如果学生对所学内容比较熟悉,切有一定的训练基础,可在学生充分思考的前提下,让学生进行板演,或重点讲解思路、方法、关键以及生成的规律和应注意的问题。其他学生可随时提出咨疑,或进行补充,共同研讨、探究解题的各种方案。要把问题练透,把例题用活。在学生讲解例题期间,老师要适时进行引导设问,也可把疑问抛向全体学生,激起学生思维的涟漪,诱导学生深入地探究问题,总结新方法,发现新规律。同时对学生的讲解进行画龙点睛式的点评,对问题加以总结和提升。最大限度地发挥典型例题的作用。在学习典型例题的基础,再让学生进行课堂练习。首先要设计好练习的题目。选编题目要有目的性、针对性和代表性。同时要注意题型的多样性,知识的覆盖面和难易的层次感。在打好基础的情况下,要加强热点、考点和实际问题的训练。

课堂练习要人人参与,独立完成。要充分利用黑(白)板,尽可能让学生进行板演练习。板演的同学,除书写解题过程外,还要注明自己的领悟,并最后签署姓名。本组的同学对板演的错误,除及时进行帮助外,应用红笔予以改正。

老师一方面要巡视演练情况,收集疑难问题。另一方面要重点检查辅导差生。等多数学生做完后,对有价值的重点题目,让板演的同学进行讲解展示,其他同学对讲解的内容进行完善补充,其要求和例题相同。最后再由老师作简短的总结点评.

学生要定时、独立完成达标检测试题,以检查本节课的教学效果。答题时要独立思考,书写规范,按时完成,要与考试一样对待当堂检测。教师要巡视学生答题情况,不做提示和讲解,到时间后可把试卷收起批阅,也可当场公布答案,小组内互批,并及时统计学生答题情况和课堂达标率。如时间允许,也可测后接着讲评,当堂解决疑难问题。

六、    布置预习  指导自学

(一)认识预习的重要性

教师要给学生讲清预习的意义。一方面,预习具有指导性功能。学生通过预习可以对课堂上的内容有大致了解,对重点、难点、新旧知识等做到心中有数,从而在课堂上做到方向明确、重点突出。另一方面,预习对课堂学习具有调节性。学生在一节课上不可能自始至终地保持注意力高度集中和思维活跃的状态,如果课前不预习,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就只能机械地围绕着教师的指挥运转,很难发挥主体作用。通过预习,学生就可以在熟悉的地方少放些注意力,而在重点、难点及不熟悉的内容上注意力相对集中一些。这样,学生思维一张一弛,在重点问题上能保证思维的高度活跃,使学习更具目的性和有效性,学习目的更明确,目标更清晰,避免了学习的盲目性。

通过预习,学生对新课的内容有了一定的认识和思考,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更容易,在上新课时容易产生成就感,对预习也产生兴趣,这样,经过一段时间训练,学生在掌握如何进行课前预习的同时,也逐步养成预习的好习惯。

(二)如何有效地进行预习?

1、预习方法

(1)熟悉内容式。通过预习,初步熟悉课文内容。

(2)发现问题式。教师可把新课中要求学生自己掌握的内容和相关旧知识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去发现问题,为上课作准备。教师通过检查能使课堂教学更有针对性。

(3)排除障碍式。教师将新课中具有一定难度的内容通过适当的提示和引导让学生初步了解和掌握,从而减少课堂讲练和降低学生掌握运用新知识的难度。

(4)材料准备式。

(5)系统归纳式。主要用于复习课,特别是阶段复习课和期末复习课。教师可根据复习课内容让学生事先对已学知识进行初步归纳,然后在课上指导其全面总结。

(6)习题试解式。教师应鼓励学生在预习时尝试解答某些习题。习题是课文重点、难点的体现,预先做题可以了解课文重点和难点。而且,在此过程中,学生如果能做出来,就可以提高自己的解题信心和兴趣;如果做不出来或做错了,则可以提醒自己在课堂上必须认真听课才能把习题搞懂。

以上方法可根据课文内容和课型的不同,灵活运用,甚至同时采用几种方法。

2、做好预习笔记

预习笔记一般分为两种,一种记在书上,一种记在笔记本上。记在书上的称为"圈点标记法" ,就是在书中空白之处,将自己的心得和发现的疑点,以及应着重注意的地方,用圈、点等符号标示出来。这样做的好处很多,学生翻开书以后,重点、难点、疑点很明确,今后的复习也很方便。

3、明确预习要求:

(1)时间适度;

(2)方法得当;

(3)达到相应的目标(熟悉内容,初步扫除障碍,生成疑问)。

这是一个终身学习的时代,新课标将培养学生的学习策略作为新课程的教学目标之一。教学生学会学习,提高其自主学习能力,是每一位教师的责任和目标。教师必须将培养学生的预习策略纳入整体教学之中,把预习作为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才能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以上是在一课时中对 “40+5 .六环节”课堂模式的操作建议。有些学科或某些内容可以整合学习,将四个环节分解到两节课中去操作,即第一节可以安排预习课(导入课题,明确目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第二节可以安排展示课(解疑释难,拓展提升;规律生成,检查反馈)。


相关内容

  • 三段六环节教学模式
  • "三段六环节"课堂教学模式 城关小学在上学年开展"高效课堂建设年"活动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下发了<城关小学关于进一步深化高效课堂建设的安排意见>,提出了"三段六环节"课堂教学模式,成为今后一段时间指导我校课堂教学的 ...

  • 实验中学年终工作总结
  • 2011年,平遥县实验中学认真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继续高举“安全为天,质量为地,发展是硬道理”的兴校旗帜,深入实施“德育优校、素质立校、名师育校、科研兴校、质量强校、体艺特校”的办学思路,实践发展“让梦想成为一种动力,让管理成为一种智慧,让精神成为一种导航,让尊重成为一种文化,让成人成为一种修养 ...

  • 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 一、制定计划的背景 多年的管理实践证明:教学计划的制定应着眼于学校的长远发展、可持续发展,从学校现阶段教学工作中存在的显性问题与隐性问题出发,结合区教研室的安排和学校计划来制定,因为只有有的放矢,方能取得实效。 ⒈目前我校在教学工作方面存在的显性问题是:学校学困生人数呈上升趋势。认真分析学困生学习困 ...

  • 烹饪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 烹饪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名称 烹饪(中式烹调师)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拥护党的方针政策,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适应21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具有良好人文素质,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需要.掌握现代烹饪.营养.餐饮管理的基本知识,具有较强烹饪技术和菜品创新能力,能从事 ...

  • 2010年秋季学期小学部教育教学工作总结
  • 2010-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我校各级教学管理人员在局、校领导班子的正确领导下,在全校各部门和全体教职工的大力支持下,围绕平川区教育局2010年工作要点,结合我校工作实际,按计划完成了本学期的各项工作任务,现总结如下。 一、加强常规教学管理工作,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工作是学校永恒的主题。一学 ...

  • 2012年秋季学期小学部教育教学工作总结
  • 李 建 成 xx-xx学年度第一学期,我校各级教学管理人员在局、校领导班子的正确领导下,在全校各部门和全体教职工的大力支持下,围绕xx区教育局xx年工作要点,结合我校工作实际,按计划完成了本学期的各项工作任务,现总结如下。 一、加强常规教学管理工作,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工作是学校永恒的主题。一学 ...

  • 湖北省"提升工程"
  • 2016年湖北省"提升工程"远程培训在线测试题 考生姓名: 梁志杰 交卷时间: 2016-10-26 07:23 考试成绩: 96 考试结果: 合格 判断题 (总分20分,每题1分,共20小题) 1.教研组是教师行为的近身环境,是教师经常性活动的专业生活小区 A. 正确 B. 错 ...

  • 年度学校领导班子述职报告
  • 各位领导,全体教职工: x年已经过去,新的一年已经开始.在过去的一年里,我校各级教学管理人员在局.校领导班子的正确领导下,在全校各部门和全体教职工的大力支持下,围绕平川区教育局x年工作要点,结合我校实际,按计划完成了x年的各项工作,现将一年来完成的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常规教学管理工作,全面提 ...

  • 总结报告
  • 《高师教育实习新模式的理论与实践》总结报告 一、教育实习的意义和现状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民族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适应有理想、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