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两章]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同步练习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

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地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

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

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一、解释一词多义:

道:1、会天大雨,道不通( )2、得道者多助( )3、伐无道,诛暴秦( ) ...

固:1、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2、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 ..

池: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2、池非不深也( ) ..

国:1、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2、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 ..

二、解释加点词:

1、环而攻之而不胜( )( )2、夫环而攻之( ) ...

3、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 4、兵革非不坚利也( ) ...

5、委而去之( )( ) 6、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 ....

7、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 8、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 ) ...

三、翻译下面句子:

1、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2、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3、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4、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四、回答问题: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2、从上文看,得“人和”的实质是“ ”,得“人和”的最佳局面是“ ”

3、本文主要采用的论证方法是 。

4、现代生活中,“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仍然有其普遍的意义,请结合你的生活,谈谈对

“道”的理解。

5、请写出一句与“人和”有关的名言警句: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练习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选自 ,中心论点是 。阐述了孟子 的人才观。

2、找出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入则无法家拂士 。 困于心衡于虑 。

曾益其所不能 。

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

所以动心忍性( )( )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 ....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 ..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 ) 空乏其身 ( ) ...

舜发于畎亩之中( ) 管夷吾举于士( ) ..

百里奚举于市( )( ) 苦其心志( )人恒过( ) ....

负箧曳屣( )腰白玉之环( ) 以衾拥覆( ) ...

4、翻译句子:

(1)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2)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4)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5、比较下列各组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国恒亡 河曲智叟亡以应 ..

B.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

C.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安能辨我是雄雌 D. 国恒亡 则有去国怀乡 ....

6、本文作者认为国家长盛不衰,就需要有 和 。(课文词语回答)

7、开篇列举的六位人物有什么共同的特点?试具体比较分析。

8、孟子在选文第①段中以六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告诉人们: 。请写出与之意思相近的一句名言?

9、孟子在文中列举了六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强调了“逆境能成才;现在有人认为“顺境也

能成才”。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举例谈谈。

10、作者说“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的“大任”指什么?“是人”指哪些人?

11、短文开头连用六个事例在内容和表达效果上分别有什么作用?

12、简述本文的论证思路。

13、如果把这篇文章的两个自然段顺序进行互换,行不行?为什么?

14、简要分析第二段的论证思路。

15、本人在论证上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16、结合自身经历,谈谈你对“人恒过,然后能改”这句话的理解与认识。

17、在成长的路上我们常常会遇到各种意想不到的困难,请结合《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的内容谈谈你讲如何面对。

18、现在社会安定,经济繁荣,人民安居乐业,有人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说法已

经过时啦,你认为它是否还有现实意义?请联系现实谈谈你的认识。

19、本文与《送东阳马生序》都谈到了成才的因素。请比较二者的异同。

(一)

(甲)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 , 。

(乙)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机存亡之秋也。然侍卫

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1.解释加点的字。(3分)

①衡( )于虑 ②而后喻( ) ③以光( )先帝遗德

13.(甲)文中空白处的语句是: , 。 (甲)文中的“法家拂士”是指(乙)文中的:

(乙)文中作者解决危机的办法是:

(二)

①舜发于畎亩之中……百里奚举于市。

②故天将降大任与是人也……曾益其所不能。

③人恒过,……国恒亡。

④然后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也。

2. 选文中孟子主要讲了两方面的问题,一是造就人才,二是 ;得出的结

论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用现在的话说是 。(3

分)

3. 孟子说理散文的善用排比、句式长短错落,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你以选文第②段为例

加以具体分析。 (3分)

4. 选文第③段紧承上文从正反两方面加以推论,其中从正面推论的是哪句话?(3分)

5. 孟子在选文第①段中以六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告诉人们:人要成大器,必须经受磨炼。下

面列出的名言中,与之意思相近的是( )和( )这两句。(3分)

A. 古人大业成,皆自忧患始。

B.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C.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D. 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同步练习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

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地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

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

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一、解释一词多义:

道:1、会天大雨,道不通( )2、得道者多助( )3、伐无道,诛暴秦( ) ...

固:1、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2、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 ..

池: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2、池非不深也( ) ..

国:1、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2、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 ..

二、解释加点词:

1、环而攻之而不胜( )( )2、夫环而攻之( ) ...

3、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 4、兵革非不坚利也( ) ...

5、委而去之( )( ) 6、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 ....

7、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 8、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 ) ...

三、翻译下面句子:

1、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2、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3、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4、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四、回答问题: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2、从上文看,得“人和”的实质是“ ”,得“人和”的最佳局面是“ ”

3、本文主要采用的论证方法是 。

4、现代生活中,“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仍然有其普遍的意义,请结合你的生活,谈谈对

“道”的理解。

5、请写出一句与“人和”有关的名言警句: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练习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选自 ,中心论点是 。阐述了孟子 的人才观。

2、找出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入则无法家拂士 。 困于心衡于虑 。

曾益其所不能 。

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

所以动心忍性( )( )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 ....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 ..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 ) 空乏其身 ( ) ...

舜发于畎亩之中( ) 管夷吾举于士( ) ..

百里奚举于市( )( ) 苦其心志( )人恒过( ) ....

负箧曳屣( )腰白玉之环( ) 以衾拥覆( ) ...

4、翻译句子:

(1)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2)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4)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5、比较下列各组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国恒亡 河曲智叟亡以应 ..

B.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

C.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安能辨我是雄雌 D. 国恒亡 则有去国怀乡 ....

6、本文作者认为国家长盛不衰,就需要有 和 。(课文词语回答)

7、开篇列举的六位人物有什么共同的特点?试具体比较分析。

8、孟子在选文第①段中以六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告诉人们: 。请写出与之意思相近的一句名言?

9、孟子在文中列举了六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强调了“逆境能成才;现在有人认为“顺境也

能成才”。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举例谈谈。

10、作者说“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的“大任”指什么?“是人”指哪些人?

11、短文开头连用六个事例在内容和表达效果上分别有什么作用?

12、简述本文的论证思路。

13、如果把这篇文章的两个自然段顺序进行互换,行不行?为什么?

14、简要分析第二段的论证思路。

15、本人在论证上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16、结合自身经历,谈谈你对“人恒过,然后能改”这句话的理解与认识。

17、在成长的路上我们常常会遇到各种意想不到的困难,请结合《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的内容谈谈你讲如何面对。

18、现在社会安定,经济繁荣,人民安居乐业,有人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说法已

经过时啦,你认为它是否还有现实意义?请联系现实谈谈你的认识。

19、本文与《送东阳马生序》都谈到了成才的因素。请比较二者的异同。

(一)

(甲)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 , 。

(乙)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机存亡之秋也。然侍卫

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1.解释加点的字。(3分)

①衡( )于虑 ②而后喻( ) ③以光( )先帝遗德

13.(甲)文中空白处的语句是: , 。 (甲)文中的“法家拂士”是指(乙)文中的:

(乙)文中作者解决危机的办法是:

(二)

①舜发于畎亩之中……百里奚举于市。

②故天将降大任与是人也……曾益其所不能。

③人恒过,……国恒亡。

④然后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也。

2. 选文中孟子主要讲了两方面的问题,一是造就人才,二是 ;得出的结

论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用现在的话说是 。(3

分)

3. 孟子说理散文的善用排比、句式长短错落,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你以选文第②段为例

加以具体分析。 (3分)

4. 选文第③段紧承上文从正反两方面加以推论,其中从正面推论的是哪句话?(3分)

5. 孟子在选文第①段中以六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告诉人们:人要成大器,必须经受磨炼。下

面列出的名言中,与之意思相近的是( )和( )这两句。(3分)

A. 古人大业成,皆自忧患始。

B.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C.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D. 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


相关内容

  • 近二十年孟子研究资料综述
  • 近二十年孟子研究资料综述自从<孟子>一书问世以来,经历了各代知识分子推崇,其影响也一天天广 泛和深刻.关于孟子学的研究论著,如夏日繁星,指不胜屈.而焦循<孟子正义> 三十卷. 是古代孟子研究与注疏中集大成的著作. 近代人解孟著作最著名的有康 有为<孟子微>和钱穆& ...

  • 孟子散文善辩色彩
  • 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名轲,字子舆,战国中期邹(今山东邹县)人,是儒家学说的集大成者.他在理想.授徒与周游列国的经历上与孔子颇有许多相似之处.孟子所处的战国时代,列国纷争,刀刃相见,战乱不息,社会风气唯利是图,名利欲望泛滥成灾,道德伦理沦丧殆尽.作为思想家的孟子,在中年后期,怀着忧国忧民和 ...

  • 论孟子的性善论思想
  • 论孟子的性善论思想 班 级 姓 名 学 号成 绩 汉语言2班 乌珊珊 10 1001103212 论孟子的性善论思想 摘 要:孟子是传统儒家思想的重要代表人物,其思想中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学.作为孔子学说的继承者,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人生哲学.他对人性进行了系统的探索,提出了著名的性善论,并以此为基 ...

  • 孟子的名言警句
  • 战国)孟子士贵立志,志不立则无成。 (战国)孟子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孟子.滕文公》教人以善谓之忠。 《孟子.告子上》大匠诲人,必以规矩。 《孟子.尽心上》引而不发,跃如也。 孟子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园。 《孟子》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孟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穷则独善 ...

  • 孟子读书报告
  • <孟子>读书笔记 作为传统文化的先祖,孟子于中国的影响是达数千年之长远,我辈中人自然难以三言两 语以揽括,虽然我的认识只是管锥之见,但孟子本人的思想.精神和气魄却如穿透万里晴空 的红日,我即使局限于视野和眼识,亦已感到了耀眼的光芒. <孟子>一共七篇,梁惠王章句.公孙丑章句. ...

  • 孟子经济思想的生态阐释
  • 孟子经济思想的生态阐释 赵麦茹① (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陕西 西安 710127) 对孟子经济思想的研究历来见仁见智,研究成果已颇为丰硕.但目前学术界却鲜见有专家学者能够从生态角度对之进行探讨和研究.笔者试探性地从孟子之思想根基入手来分析蕴藏在孟子经济思想中的生态因子并点出其对当代的启迪,以期能抛 ...

  • 孟子对孔子思想的发展(法律史论文)
  • 孟子对孔子思想的发展 历史上孔子被称为圣人,孟子被称为亚圣.孟子生活在战国中期,时孔子已经去世有一百多年.由于社会政治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学派林立,孔子所创立的儒家学说受到了极大的挑战.作为孔子的四传弟子和崇拜者,孟子以孔子的继承者自居,以延续儒家道统.捍卫和发扬孔子的学说特别是孔子仁学为己任,践 ...

  • 孟子的浩然之气
  • 浩然正气的孟子 在中国二千多年前群雄割据.诸侯争霸的战国乱世中,出现了一位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他就是孟轲﹙约公元前372-公元前289年﹚.孟子所创立的学说像一道犀利的闪电,划破了历史的长夜,给人们带来一丝民主的光亮,它代表了中国知识分子内心刚正不阿的正气和对世俗保守势力的抗争的力量.孟子的学说影 ...

  • 孟子的一句格言
  • 孟子曰:“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 孟子说:“(在舜的眼中看来)儿子与父母亲的关系相处得不好,不可以做人;儿子不能事事顺从父母亲的心意,便不成其为儿子。”出自(春秋).《孟子·离娄上》。 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说:“尊敬自家的长辈,推广开去也尊敬 ...

  • 孟子义利观新探
  • TheCentralPlainsCulture Research 孟子义利观新探 钱耕森 摘 要:"义利之辨"是先秦社会.经济.政治.道德史上的一个争论很激烈的问题,孟子在辩论中提出了 "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的观点.他提倡合乎"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