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基础理论2

第二章 儿童观、教育观、教师观

第一节 儿童观

一、儿童观的界定

定义:指人们对儿童的根本看法、态度

二、儿童观的形态

(一)社会主导形态

(1)定义:指一定社会中的政府机构、法律机构及其他剧支配地位的人们所持的对儿童的看法、态度。

(2)特点:不但具有法律性,而且阐述概括、简约。

(二)学术理论形态的儿童观

(1)定义:哲学、伦理学、心理学、教育学、文化学、人类学等学术领域的研究人员在深入思考和研究的基础上所持的儿童观。

(2)特点:与具有法定性的社会主导形态的儿童观不同,学术理论形态的儿童观不具有法律效应,且在一定的时期具有明显的多元性。

(三)大众意识形态的儿童观

(1)定义:指广大国民对于儿童的根本认识和态度,这是一种最具实际意义的儿童观,因为儿童就是在这种现实的儿童观的作用和影响下生活和成长的

(2)分类:

形成性儿童观或理念性儿童观(面向现实)

实质儿童观或功效儿童观(面向儿童素养及技能)

三、儿童观的结构

(一)自然层面——儿童是自然的存在

(二)社会层面——儿童是社会的存在

(三)精神层面——儿童精神的存在

四、科学的儿童观的内涵

主要观点:

1、儿童是稚嫩的个体,身心各方面尚不完善,需要科学地、合理地照顾和保护

2、儿童是独立的个体,应有主动活动、自由活动和充分活动的机会和权利

3、儿童是完整的个体,除了健全的身体外,还有丰富的精神世界,必须高度重视其在身体、认知、品德、情感、个性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4、儿童是正在发展中的个体,除了有充分的发展潜能,还存在发展的个体差异,应该循其身心发展规律,承认个体差异,充分发掘其潜能。

5、儿童是天生具有性别属性的个体,应杜绝性别歧视

6、儿童是成长在一定自然、社会、文化环境中的个体,应注重给他们提供指向环境的体验、交往、操作、思考的机会。

五、儿童观的演变

(一)“国”本位的儿童观

(二)“家”本位的儿童观

(三)“神”本位的儿童观

(四)“人”本外的儿童观

第二节 教育观

一、定义:主要指学前教育观,是指人们对学前教育的根本看法和态度

二、学前教育价值观

(一)价值与学前教育价值的内涵

教育价值是指主体的教育需求通过教育客体得到满足,是主客体之间以教育为纽带的一种利益关系。

所谓学前教育价值观则是在哲学意义上对学前教育价值关系中主客体之间关系的性质、类型的确认和定位。

(二)学前教育价值观的演变

在西方的文化价值论中,把价值的本质归结为“期望性观念”

在我国学前教育发展历史上,学前教育价值观也经历了一再的变异

从世界范围看,学前教育价值观也在发生变革。从让幼儿“学会生活”到“学会学习”,再到“学会关心”,体现了人们根据社会的发展变革在不断调整,完善自己的学前教育价值观。

三、学前教育目的观

(一)学前教育目的观的内涵

学前教育目的观指的是对于学前教育目的的根本认识和看法。

(二)学前教育目的观与价值观的关系

教育的目的与教育的价值往往是紧密相关的,有的思想家明确地认为教育价值是教育目的的指针、准则。

三、学前教育环境观

(一)环境观的内涵

指的是对于学前教育环境的根本认识

(二)影响人的发展的环境

一类是人际的、社会的环境,另一类是自然的、物质的环境。

四、学前教育课程观、教学观、评价观

(一)总称:学前教育实践观

(二)三级水平

一是直接地利用创设的教育环境与幼儿个人或集体发生的互动并施加影响;二是监督教育方案的执行并指对教育成效的测定和分析;三是研讨特点年龄教育方案并加以文字化、类别化、操作化的工作。

(三)三方面观点的内涵

1、学前教育课程观指的是对学前教育课程的根本认识。

2、学前教育教学观是对学前教学本质及过程的根本认识

3、学前教育评价观 “学”的结果评定就涉及评价,评价观涉及为何要评价、根据什么评价、怎么评价等问题。

五、当前教育观的主要观点

1、幼儿教育观是有目的、有计划地推进幼儿在原有水平上得到更好发展的活动,必须认真地、科学得加以组织。

2、幼儿教育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要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打基础。因此必须以促进幼儿在健康、认知、社会性、情感、个性等方面的全面、和谐发展为目的。

3、幼儿教育是一种追求效率的整体性影响活动。因此,必须注重教育内容的适宜性和联系性,并合理地、有效地、系统地和综合地使用各种教育方法和手段。

4、幼儿教育是一门科学,必须充分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遵循对幼儿进行教育、教学的规律,幼儿教育必须关注每个幼儿的需要、发展的可能和潜力

5、幼儿教育是一项社会事业,它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协调、支持和配合,幼儿教育应充分利用自然、社会、文化中的教育资源。

6、幼儿教育是一种技术,也是一种艺术,它的本质不是灌输,二十创造一种轻松、愉快而

富含有效刺激的环境,引导幼儿在全身心参与的诸多活动中得到发展。

第三节 教师观

一、内涵

指对教师的看法、态度。

二、教师观的层次

考察教师观可以再两个层次上进行:一是在社会历史的发展过程中考察教师观;二是在教育过程中考察教师观。

三、当前教师观的主要论点

1、幼儿教师才是我国教师队伍中一股朝气蓬勃的力量,是儿童发展的促进者,应受到全社会的关心和尊重。

2、幼儿教师是幼儿健康和安全的保护着,是幼儿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引导者,他们的劳动是崇高、伟大而艰巨的。

3、幼儿教师从事的是幼儿早期启蒙的工作,是一项需要全身心投入且必须具有广博的学识的工作,因此,她们从事的是保育和教育工作,也是科学和艺术工作。

4、幼儿教师从事的是一项需要童心、爱心和责任心的工作,她们的工作关系到幼儿的未来、社会的未来。

5、幼儿教师是研究者、开创者,应关注儿童、了解儿童、理解儿童、研究儿童,并以创新的精神与儿童互动、对话。

6、幼儿教师是一份专门的职业,需要掌握不断更新的专业知识、技能和方法,没有科学的武装就不会有科学的成效。

第二章 儿童观、教育观、教师观

第一节 儿童观

一、儿童观的界定

定义:指人们对儿童的根本看法、态度

二、儿童观的形态

(一)社会主导形态

(1)定义:指一定社会中的政府机构、法律机构及其他剧支配地位的人们所持的对儿童的看法、态度。

(2)特点:不但具有法律性,而且阐述概括、简约。

(二)学术理论形态的儿童观

(1)定义:哲学、伦理学、心理学、教育学、文化学、人类学等学术领域的研究人员在深入思考和研究的基础上所持的儿童观。

(2)特点:与具有法定性的社会主导形态的儿童观不同,学术理论形态的儿童观不具有法律效应,且在一定的时期具有明显的多元性。

(三)大众意识形态的儿童观

(1)定义:指广大国民对于儿童的根本认识和态度,这是一种最具实际意义的儿童观,因为儿童就是在这种现实的儿童观的作用和影响下生活和成长的

(2)分类:

形成性儿童观或理念性儿童观(面向现实)

实质儿童观或功效儿童观(面向儿童素养及技能)

三、儿童观的结构

(一)自然层面——儿童是自然的存在

(二)社会层面——儿童是社会的存在

(三)精神层面——儿童精神的存在

四、科学的儿童观的内涵

主要观点:

1、儿童是稚嫩的个体,身心各方面尚不完善,需要科学地、合理地照顾和保护

2、儿童是独立的个体,应有主动活动、自由活动和充分活动的机会和权利

3、儿童是完整的个体,除了健全的身体外,还有丰富的精神世界,必须高度重视其在身体、认知、品德、情感、个性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4、儿童是正在发展中的个体,除了有充分的发展潜能,还存在发展的个体差异,应该循其身心发展规律,承认个体差异,充分发掘其潜能。

5、儿童是天生具有性别属性的个体,应杜绝性别歧视

6、儿童是成长在一定自然、社会、文化环境中的个体,应注重给他们提供指向环境的体验、交往、操作、思考的机会。

五、儿童观的演变

(一)“国”本位的儿童观

(二)“家”本位的儿童观

(三)“神”本位的儿童观

(四)“人”本外的儿童观

第二节 教育观

一、定义:主要指学前教育观,是指人们对学前教育的根本看法和态度

二、学前教育价值观

(一)价值与学前教育价值的内涵

教育价值是指主体的教育需求通过教育客体得到满足,是主客体之间以教育为纽带的一种利益关系。

所谓学前教育价值观则是在哲学意义上对学前教育价值关系中主客体之间关系的性质、类型的确认和定位。

(二)学前教育价值观的演变

在西方的文化价值论中,把价值的本质归结为“期望性观念”

在我国学前教育发展历史上,学前教育价值观也经历了一再的变异

从世界范围看,学前教育价值观也在发生变革。从让幼儿“学会生活”到“学会学习”,再到“学会关心”,体现了人们根据社会的发展变革在不断调整,完善自己的学前教育价值观。

三、学前教育目的观

(一)学前教育目的观的内涵

学前教育目的观指的是对于学前教育目的的根本认识和看法。

(二)学前教育目的观与价值观的关系

教育的目的与教育的价值往往是紧密相关的,有的思想家明确地认为教育价值是教育目的的指针、准则。

三、学前教育环境观

(一)环境观的内涵

指的是对于学前教育环境的根本认识

(二)影响人的发展的环境

一类是人际的、社会的环境,另一类是自然的、物质的环境。

四、学前教育课程观、教学观、评价观

(一)总称:学前教育实践观

(二)三级水平

一是直接地利用创设的教育环境与幼儿个人或集体发生的互动并施加影响;二是监督教育方案的执行并指对教育成效的测定和分析;三是研讨特点年龄教育方案并加以文字化、类别化、操作化的工作。

(三)三方面观点的内涵

1、学前教育课程观指的是对学前教育课程的根本认识。

2、学前教育教学观是对学前教学本质及过程的根本认识

3、学前教育评价观 “学”的结果评定就涉及评价,评价观涉及为何要评价、根据什么评价、怎么评价等问题。

五、当前教育观的主要观点

1、幼儿教育观是有目的、有计划地推进幼儿在原有水平上得到更好发展的活动,必须认真地、科学得加以组织。

2、幼儿教育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要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打基础。因此必须以促进幼儿在健康、认知、社会性、情感、个性等方面的全面、和谐发展为目的。

3、幼儿教育是一种追求效率的整体性影响活动。因此,必须注重教育内容的适宜性和联系性,并合理地、有效地、系统地和综合地使用各种教育方法和手段。

4、幼儿教育是一门科学,必须充分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遵循对幼儿进行教育、教学的规律,幼儿教育必须关注每个幼儿的需要、发展的可能和潜力

5、幼儿教育是一项社会事业,它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协调、支持和配合,幼儿教育应充分利用自然、社会、文化中的教育资源。

6、幼儿教育是一种技术,也是一种艺术,它的本质不是灌输,二十创造一种轻松、愉快而

富含有效刺激的环境,引导幼儿在全身心参与的诸多活动中得到发展。

第三节 教师观

一、内涵

指对教师的看法、态度。

二、教师观的层次

考察教师观可以再两个层次上进行:一是在社会历史的发展过程中考察教师观;二是在教育过程中考察教师观。

三、当前教师观的主要论点

1、幼儿教师才是我国教师队伍中一股朝气蓬勃的力量,是儿童发展的促进者,应受到全社会的关心和尊重。

2、幼儿教师是幼儿健康和安全的保护着,是幼儿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引导者,他们的劳动是崇高、伟大而艰巨的。

3、幼儿教师从事的是幼儿早期启蒙的工作,是一项需要全身心投入且必须具有广博的学识的工作,因此,她们从事的是保育和教育工作,也是科学和艺术工作。

4、幼儿教师从事的是一项需要童心、爱心和责任心的工作,她们的工作关系到幼儿的未来、社会的未来。

5、幼儿教师是研究者、开创者,应关注儿童、了解儿童、理解儿童、研究儿童,并以创新的精神与儿童互动、对话。

6、幼儿教师是一份专门的职业,需要掌握不断更新的专业知识、技能和方法,没有科学的武装就不会有科学的成效。


相关内容

  • 从基础教育的基础性透视其本质
  • 2011年7月第27卷第4期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 Journal of Jiangsu Institute of Education (Social Science ) Jul.,2011Vol ,27No.4 从基础教育的基础性透视其本质 董 丽 (广东理工职业学院教务处,广东广州510 ...

  • 论教育技术研究者的理论自觉
  • [摘要]理论自觉是构建中国特色教育技术理论体系的前提条件,只有充分的理论自觉才可能产生真正的教育技术理论.教育技术研究者的理论自觉表现为认同教育技术理论的价值.理解教育技术理论的内涵以及追求教育技术理论的品质. [关键词]理论自觉:教育技术研究:教育技术理论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 ...

  • 我国基础教育的现状制约着素质教育的发展
  • 摘 要: 基础教育是基础性教育,是为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打基础的教育.而素质教育是追求受教育者全面发展的教育,贯彻教育的全过程.基础教育存在的问题制约素质教育的贯彻,素质教育的发展又依靠基础教育的支撑,二者相辅相成,直到基础教育最终变成素质教育. 关键词: 基础教育 素质教育 关系 难点 一 ...

  • 全国第三届基础教育论坛综述
  • 作者:本刊记者 中国教育学刊 2002年12期 为贯彻落实全国第三次教育工作会议和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为推动当前基础教育工作中热点问题的研究解决,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师范教育司.教育督导团办公室.中国教育学会.国家教育发展中心.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中国教育报社.人民教育杂志社.中国教育电视台等单 ...

  • 我国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关系研究的文献综述
  • 我国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关系 [摘要] 从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关系的文献综述来看,各种有关二者关系的论述都从各自某种理论出发,其结果不能全面地概括出二者关系.正确认识并理清他们的关系,我们必须总结过去并展望未来.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二者之间的关系应是多样化的.多元化的. [关键词] 教育理论:教育实践:关 ...

  •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促进教育理论研究"中国化"
  • 作者:胡玉顺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 1999年03期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我们党在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的思想路线,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精髓,也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 教育理论研究"中国化",即建立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体系.也就是在教育理论研究中,把教育的普遍原 ...

  • 教育学讲义(考研专用)
  • 专题一:教育学原理的性质.对象和范畴 阅读书目: 胡德海:<教育学原理>第一章 叶 澜:<教育概论> <中国教育科学年度发展报告>(2001)-教育学原理篇与教育哲学篇 <中国教育发展世纪问题的审视>(教育研究,2004年第7期) 周浩波:<教育 ...

  • 学前教育的特性
  • 学前教育的特性 一.学前教育的基础性 基础原为建筑房屋时在底部安放的基石,引申为事物的起始点.根本.基础不可须臾而离,离开基础的空中楼阁是永远也建不起来的.学前教育的基础性是指学前教育所具有的奠基性的特征.学前教育不仅是个人发展的开端,而且是整个教育链条的起点. (一)学龄前期是个人发展的基础阶段 ...

  • 市场经济下基础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
  • 摘 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建成覆盖城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缩小区域差距."当前,基础教育公共服务的非均等化问题十分突出,特别是城乡基础教育服务方面的差距不断拉大,已成为社会公平 ...

  • 天津市基础教育教育教学成果认定登记表
  • 附件2: 天津市基础教育教育教学成果认定登记表 区县:塘沽区 学科:德育 附件2: 天津市基础教育教育教学成果认定登记表 区县:塘沽区 学科:德育 附件2: 天津市基础教育教育教学成果认定登记表 区县:塘沽区 学科:地理 附件2: 天津市基础教育教育教学成果认定登记表 区县:塘沽区 学科:管理 附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