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幼儿园老师的话语是否伤小朋友自尊心

关于幼儿园老师的话语是否伤小朋友自尊心

5分

标签:跳舞 小朋友 幼儿园老师 自尊心 家长

回答:4 浏览:1070 提问时间:2011-06-03 00:10

不知有没有家长有过累似的经历,小朋友在幼儿园给伤了自尊心。我来说说我们家的,我们家宝宝的班级老师为给六一排舞蹈,前后说了不下两次这样的话,“你还学跳舞的,还在外面学呢,”当着三个老师还有好多小朋友的面说,我家宝宝就受不了了,第一次回来说,我还劝她,第二次一个晚上睡梦中有些吵,早上醒来第一句话就是哭着对我说,:你和老师说我不跳了。为此我还说了她,怎么又不跳了,最后是给问急了,才说老师又说了那样的话,还什么别的小朋友同手同脚走的都不说,只不过摇摇头,为什么这么说我。当时听了,我的心里很纠结,我就觉得做为老师怎么可以三番五次的话这种伤害小孩心的话呢,她那幼教怕是白念了,现在的小孩多敏感呀,我们家长说错了,都会和她道歉,然后我们也为这事反映给了园长,她就感觉我们告状了,现在什么活动都不给她参加,我今天连发三个短信给她,她不回,后我给她电话,她说她就那样,现在不让你家参加是怕到时又伤了她的心,还挂我电话,我今天给她电话是先是说我们好好交流一下,她就说她就那样。晕,怎么这种人也能当老师,我也听别的转学家长说了,因为我们平时也不给送东西,这人就爱占便宜,连上卡拉OK都要家长买单。想请朋友给些意见。对这种老师我应该如何对待,不过我家还一个月就毕业了 伤孩子自尊,等于对孩子进行心灵虐待

本文Tag:孩子 心灵

来源:中国早教网 2010-06-02

人们常说,树怕伤根,人怕伤心。自尊心、自信心是孩子成长的精神支柱,是孩子向善的基石,也是自我发展的内在动力。凡是人都有自尊心,不要认为孩子小,就可以不尊重他们。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需要家长和老师去保护去尊重。如果教育者有意或者无意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那么孩子的心灵就会受到打击和摧残,就会失去向善发展的动力和精神支柱。不管什么情况下伤害或者诋毁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都是违背教育规律的愚蠢行为。

笔者曾听过这样一则故事:一天下午,一个不足十岁的小学生放学后独自到一片树林里玩耍。天黑了,这个胆小的孩子还没有走出树林,他怕遭到野兽袭击,就爬到一棵大树上躲了起来。

父亲见孩子很晚还没回家,就沿孩子放学回家的路去寻找,在一片树林里,借着天空那微弱的星光,父亲隐约看见儿子正躲在一棵大树的树杈上。父亲没有马上喊儿子下来,而是假装没有看见,吹着口哨在离儿子藏身的大树不远处溜达。儿子听到父亲的口哨声好像遇到了救星,马上从大树上溜下来,吃惊地问:“爸爸,你怎么知道我在这片树林里呢?”“我是独自散步,没想正碰上你在树上玩耍呢。”据说这个孩子长大后进入军官学校深造,毕业后成了一名作战勇敢的将领。 现实生活中,不注意保护孩子自尊心、自信心,不尊重孩子隐私的事已司空见惯。有的孩子一件事没有做好,就说你怎么这么笨;孩子平时有些胆小,就说你真是个胆小鬼;孩子一次考试成绩不佳,就说你怎么这么没用;孩子偶尔一次小小的失误,就指责你怎么这么不给人争气。有些家长、老师看孩子不顺眼,总是指责、埋怨,有的甚至打骂体罚。这样下去,久而久之,一个本来不错的孩子,会在一片指责埋怨声中,失去应有的上进心和自尊心,最终难以成才。

简单粗暴,不讲方式方法,只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一个合格的家长、教师应该用爱心去保护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教育孩子要有爱心、耐心和恒心,坚持多表扬鼓励,少指责埋怨,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和激发孩子成才发展的自觉性、积极性,进而使他们不断克服缺点,逐渐完善自我,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高素质的人才。

父母要尊重孩子的自尊心

儿童的自尊心有什么特点呢?科学家们发现:

一、具有高度自尊心的儿童比较活跃,善于表达自己的思想。

二、善于与他人建立良好关系,在与人交谈中,他们乐于处在主导地位,而不愿意当听众。他们随时准备发表自己的见解和主张,并不为别人的挑剔所烦恼。

三、他们往往对世界问题颇感兴趣。

四、他们深信自己的能力,并确信能做好任何自己想做的事情。

经过研究,科学家们发现,孩子们的高度自尊心来源于父母对他们的真正关心和尊重:

首先,具有高度自尊心孩子的父母不仅善于帮助孩子建立兴趣、爱好,同时也善于关心、了解孩子的大部分朋友,能耐心地倾听孩子的意见,对孩子们的正当需要能及时给予满足。

其次,这些父母对孩子的要求比一般父母更为严格。他们要求孩子们品行端正,遵守纪律。他们用教育的方法而不是用惩罚的手段,来纠正孩子的错误行为。 再有,在这些儿童的家庭生活中,父母们总是用和蔼的态度、宽厚的方法来引导孩子遵守家庭生活准则。当孩子对家长有异议时,家长们总是能认真严肃地对待。 科学家的研究成果给了我们以新的启示:孩子们有高度的自尊心,对他们成长有利;培养孩子的自尊心,家长的引导有重要作用。

请勿伤孩子的自尊心

一位小学五年级的学生,一次因数学测试成绩差被老师当众训斥,并罚抄试卷三遍。平时性格内向的他,从此便更加精神压抑,离群寡欢,一上数学课就有一种莫名的畏惧感。后来竟发展到只要朝学校方向走便浑身发抖,上课常常觉得头晕眼花,耳边总回响着教师那尖刻的斥责声,度日如年。最后,家长不得不叫他休学。

这是一个受“心理虐待”产生严重后果的例子,当然也是极个别的。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家长对子女、教师对学生,一怒之下,开口便训,且言语刻薄,什么“笨蛋”、“蠢货”、“没出息”,顺嘴劈向孩子,这种不经意的“心理虐待”却并非少见。

心灵虐待大致可分为这样几类:

一、 强迫型

根本不考虑学生(孩子)需要,强迫他们按老师或家长的意志行事,甚至连孩子的申辩、愤怒、反抗权力都被剥夺。

这些孩子往往胆小怕事、遇事退缩,缺少独立性,这必将难以适应复杂的社会生活。

二、 冷漠型

对孩子需要漠不关心,缺少亲近感和同情心。对他们的过失,不是帮助教育,耐心引导,而是采取冷落态度。这些孩子多苦闷、孤独。

三、 贬低型

对孩子的细微进步毫不重视,经常伤害他们的自尊心,贬低他们的学习成绩,然又不放 过任何一点过失。致使孩子自悲,缺乏自信心,无主见。

四、 抹煞型

在孩子出现失误时,不是从整体上评价他们,帮助其找出原因,鼓励他们克服困难。而是抹煞过去的一切,批评责骂,在孩子受伤的心灵上撒盐,这类孩子常常一蹶不振,看不到希望。

“心灵虐待”实不可取。作为家长和学校的老师,首先要认识对孩子“心灵虐待”的危害性,认识到少儿心理健康是“健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加强个性修养,慢慢改掉心灵虐待这个坏毛病,以耐心和情感打动孩子,尽量做到以理服

人、以情感人。给孩子一个和谐宽松的学习及生活环境,这样才能真正使孩子得到健康成长。

孩子和你杠上了怎么办?

本文Tag:宝宝 反调 表扬

来源:中国早教网 2010-08-04

“哎呀,我家孩子,才8岁,啥子都要和你反起整。你说东,他偏要西;你说这样做要不得,他还搬出老师来反对你。这么大点就这么犟,往后这教育还怎么进行啊!”

“唉,我们家那个,这学期考试成绩又没法说出口。你说他成天脚不停手不住的,心思根本就不在学习上,成绩啷个好得起来嘛。开家长会的时候老师对我说,你那孩子怕是有多动症,得找个医生看看。”

针对儿童家庭教育中让家长们头疼的一系列问题,记者采访了川大华西第二医院吴康敏教授及成都儿童专科医院余兴文主任医师等专家,下面让我们来听听他们的意见。

1。宝宝唱反调首先要表扬

说起孩子唱反调,吴康敏教授说,不少孩子在两三岁时就和家长杠上了,学画画学写字错了一个地方,家长帮他纠正,他就是不听。有时候又和家长闹别扭:碰见熟人不管父母怎么说就是不打招呼,让大家都下不了台。还有些孩子,喜欢“人来疯”。

一般情况下遇到这种情况,家长首先会觉得孩子不听话,训斥打骂,但往往收效甚微。吴教授说,好表现是儿童的天性,从1岁半起,孩子就开始有自我意识,当大人指出他的不足时,

自然会产生逆反心理。她建议家长遇到孩子唱反调时换一种思维方式、教育方式,先对孩子的行为进行肯定,给予表扬。为什么呢?这说明孩子在思考,在动脑筋。至于画得像不像,字写得好不好,家长不必太在意。对孩子自我的表达、创造力、专注力的培养才是最重要的。即使要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也要委婉地说出。胆子小的孩子特别扭捏,需要得到更多的理解和鼓励。当碰到熟人时,家长可以热情招呼,同时以介绍的方式邀请孩子参与。“人来疯”的孩子胆大,好表现,目的是要引起大家对他的注意和重视,这也是自我意识觉醒的一种表现,家长可让他充分表现,不伤他自尊,事后再正面引导,教孩子学会尊重别人,有礼貌。

2。多动症的帽子不要随便戴

受电视、环境污染等因素的影响,儿童多动症的发病越来越多,在卫生部疾病控制司和国际交流中心举办的一个“儿科及精神医生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国际研讨会”上,专家指出儿童多动症已成为中国公共卫生问题。成都儿童专科医院的余

兴文主任医师介绍说,儿童多动症是“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简称,他认为由多动症造成的儿童学习、情绪和人际关系三方面的障碍,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治疗,会引起儿童品行障碍、反社会人格、抑郁症和药物滥用甚至犯罪等严重后果。目前发达国家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率为14%-20%。中国内地儿童多动症发生率为6%-22%,保守估计约有三千万人,而且呈上升趋势。

多动症的主要症状为持续注意力不集中、活动过多(包括肢体和语言)、性格发生改变(冲动任性不遵守纪律,喜欢打架,具有攻击行为)、行为障碍(成绩下降,逻辑思维差)等。由于多动,注意力无法集中,所以多动症孩子的成绩普遍较差。由于多动症和儿童正常的调皮好动不好区别,吴康敏教授提醒家长和儿科医生都不能把多动症的帽子随便往孩子头上戴,在进行药物治疗前一定要请多动症专业医生确诊。

对于儿童多动症,药物治疗为首选,还可辅以心理治疗、脑电生物反馈、感觉统合训练和食物治疗。

3。丰富假期生活替代电视和网络

暑假刚刚开始,就有很多学生家长反映,孩子放假后整天关在家里看电视,也不爱和家人说话,而且越来越懒惰。电视作为一种媒介,是学生们开阔视野、获取知识的第二课堂,但不加选择和长时间观看电视对身心健康都是有害的。专家总结长时间看电视对孩子的危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损害眼睛:长时间盯着电视屏幕看会导致眼疲劳,并消耗大量视网膜内视紫质,影响视力。影响骨骼发育:看电视的姿势五花八门,久之引起颈部软组织劳损或颈椎病。影响胃健康:吃饭时看电视会减少胃液、胆汁或胰液的分泌,增加胃负担,导致消化不良或胃病。影响学习:把过多时间投入到电视节目上,学习的注意力、上进心、求知欲会随之下降。与家人、外界的沟通减少,影响表达能力。 要让孩子在暑假期间不沉迷电视,家长把电视锁起来,把遥控板藏起来,或是简单地讲道理,效果都不好。根本的解决之道还在于合理安排孩子的假期生活,让户外活动和游戏替代电视和上网。同时,家长可在孩子同意的情况下制定出看电视和上网的时间表,教会孩子要有自制力。对那些已经对电视、网络上瘾的孩子,家长要积极疏导,最好寻找儿童心理行为专家进行帮助,及早戒掉孩子的“电视瘾”和“网瘾”。

责任编辑:罗宽

专家点评:进餐时别训孩子

本文Tag:教育 家长 对孩 老师

来源:中国早教网 2010-08-02

目前,父母双双白班工作的家庭不在少数,白天孩子上学父母上班,没有机会交

流,于是,“吃饭时间”成了父母跟孩子沟通的“绝好时机”。而餐桌上的交流、过问往往掺杂着絮叨的责备,教育专家认为,这是不可取的。据悉,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日前在全国六大城市2500名中小学生中进行的调查显示,有超过一半的孩子在吃饭时挨过父母批评。专家认为,餐桌是全家团圆、感情汇聚的欢乐地,父母若将进餐时间当作教育孩子的课堂,将会给孩子的身心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餐桌教育压力大

华西医院心理卫生中心郭兰婷教授告诉记者,前来咨询的孩子中,有7成以上表示,在餐桌上,他们受到过关于考分的质问,关于消费的“清算”,关于同学关系的追查等等。孩子们告诉郭教授,他们很羡慕电视上一家人围坐餐桌欢声笑语的情景:大人给自己夹菜,妈妈问孩子好不好吃,爸爸也不板着脸,而是讲述当天的趣事和见闻。孩子们希望饭桌上的话题不要总针对自己,而且不要专拣自己的弱点说。“让我吃碗安顿饭好不好?”孩子委屈地说。

郭教授认为,良好的“餐桌文化”氛围,可使家人放松心情调理生理,对孩子的生活和学习起到积极作用。可不少家长饭碗一端上手,便喋喋不休,对孩子学业成绩不理想横加指责,势必挫伤孩子的自尊。如果饭桌上的指责取代了家庭教育,会让孩子对吃饭产生一种习惯性的惧怵和恐慌,孩子在饭桌上会如坐针毡,备受压抑和困扰,长此以往,容易诱发心理疾病。

吃饭训子伤身体

进餐时对孩子絮叨责备,不仅会在心理上对孩子形成压力,也对孩子的身体不利。相关专家认为,孩子心不在“食”,纳食不香,会影响消化和吸收,长此以往,将导致胃病和厌食;孩子在用餐时受到训斥伤心掉泪,边吃边哭,很容易在抽泣时将食物吞咽到气管里去,引起强烈的呛咳,甚至呼吸受阻,危及生命。

时间地点有讲究

一方面家长抱怨孩子叛逆不懂事,另一方面孩子讨厌家长喋喋不休伤他们自尊,四川大学心理专家格桑老师称,家长如果在不适当的时候教育孩子,效果将适得其反,并对孩子造成伤害。

“照镜子”(看看你是否有这样的习惯):任何时间,随时教育

伤害指数:★★★

格桑老师点评:有的家长见到孩子就教导,尽管说的都有道理,却未必有效果。饭前、睡前过多批评,会导致儿童罹患身心疾病,上学前过多训斥,会冷却孩子的学习热情。管孩子不看火候,只能让孩子生厌。

“照镜子”(看看你是否有这样的习惯):任何地方,不分场合教育

伤害指数:★★★★

格桑老师点评:一些家长经常当着外人面,甚至随时拿别人的孩子做榜样,数落自己的孩子如何恨铁不成钢。看似严格教子,实际上是对孩子自尊心的最大摧残。

“照镜子”(看看你是否有这样的习惯):老黄历、从不改变的“道理”

伤害指数:★★★

格桑老师点评:有些代沟是由于家长观念落后造成的。家长如果不注意学习,其认识水平便难以更新,难以令孩子信服。这时如果家长坚持以老子自居,会令自身形象在孩子心目中大打折扣。

责任编辑:罗宽

孩子的脸型和性格的关系

本文Tag:孩子 脸型

来源:中国早教网 2010-08-10

父母对于自己孩子的模样可谓是再熟悉不过了。孩子的眼睛、鼻子、眉毛在家长的眼里都是那么的完美和栩栩如生。其实,孩子的脸型往往和遗传有很大的关系,但是先天的脸型随着后天的生活状态、社会环境、个人经历的不同,也会发生较大的变化。教育心理学家通过大量的统计资料研究发现,孩子的脸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某些性格。

1.圆脸

大家常将拥有小圆脸儿的孩子叫“小胖墩儿”,他们模样可爱。这种脸,肌肉厚实而浑圆,而这种孩子好相处,待人亲切,与人交往的能力较强。这种脸型的孩

子总是很乐观,准确地说,他们看起来就是一副乐天派的样子,这是都是拜圆脸所赐,再配上笑容,简直什么都打不垮他们的感觉。这类孩子对周围环境感到安然惬意,所以永远是和气、有趣、可亲的。

教育学家建议,如果您的孩子是圆脸类型的,那么在与他们交流时,最应该注意的就是要成为他们的忠实听众,因为乐观的他们不知道什么是忧郁,乐于把所见所闻所想都向父母说。当然,并不是说圆脸型的孩子当中没有忧郁派,家长要根据自己孩子的实际情况来教育他们。

2.瓜子型脸

这种脸型多见于女孩儿,是秀气的代名词,最著名的瓜子脸属于《红楼梦》中的林黛玉。拥有这种脸型的女孩子,通常具有犹豫的气质,平时不太爱与别人说话,但和熟悉的人往往会打开心扉,如果父母可以用正确的方式培养与她们的感情,那么她们也将与父母无话不谈。如果父母从小就用苛刻的态度要求她们,那么长大后,这类孩子也会变得十分苛刻,甚至刻薄。

此外,这种脸形的孩子有着很好的顺应性,富有理性,是个理性主义者。

特别要强调的一点是,这种孩子自尊心很强,如果被伤到自尊,不管程度轻重,他们都会倍受打击,并且对伤害他们的人心存仇恨,所以这类孩子的家长要注意:无论怎么生气,也不要说伤害孩子自尊心的话语。否则,孩子很伤心,后果很严重。

3.倒三角脸

这种脸型的轮廓是,额头宽,脸形随着往下巴的方向慢慢变窄,形成倒三角型的脸孔。

有这种脸形的孩子和他的身体有关,他们的身体多半也是细瘦、娇小的体形。他们做事多半一丝不苟,有的孩子可能还会有洁癖。他们有很强的虚荣心,喜欢受人瞩目,同时也很关心引人注目的事物;性情中有优柔寡断的一面,还有细腻而浪漫的一面,大多数会带有难以接近的气质,因而使人感觉难以相处。

4.“国”字脸

这种脸形方正,宽大的下巴和发达的脸颊骨是这种脸形的主要特征。

这种孩子对任何事物都表现出积极的态度,意志力坚强,即使碰到很大的困难也能很振作。他们性格外向,富有行动力,正义感强烈,不喜欢迁就,决不委屈自己,因此缺乏一定的通融性;对于已经决定的事情会坚持到底,异常执着,容易与人有冲突,不过很讲义气,有人相求可以鼎力相助。

5.细长型脸

脸形长,下巴呈四角型,而鼻子和口就显得小,这种孩子对细微琐事考虑得比较周到,对研究有一定的热忱,擅长与人交流,如果有一技之长,那将是他最好的职业。对人谦恭、周到、有礼貌,乍看起来通情达理,其实很难表达清楚自己的心意,因此在与人交往时会造成些麻烦。

作为读懂孩子的基础,家长首先要仔细观察孩子的面部表情,即孩子的五官,它们都在无形中传递着孩子不计其数复杂而又微妙的信息,可以真实、准确地反映出孩子的气质、情绪、性格、态度等等。如果你是一个心思细腻、观察力强的家长,那么与孩子说话前,迅速收集信息、综合做出判断、洞察孩子内心,一分钟足够了。

责任编辑:罗宽

二十多年来,多少可爱的小提琴琴童在我眼前成长,他们活泼地拉着琴,体验着拉琴带给他们的困难和欢乐。他们每个人,和他们的家长,都有过喜悦,有过苦恼,更有着音乐带给他们的无比美好的感受与滋养。我想以教导他们的经验,和孩子正在学小提琴的家长聊一聊。

讲究方法事半功倍

好的教师除了要教给学生规范的基本功,还应该教会学生科学的练琴方法,使他们能有效地利用时间事半功倍地掌握提琴。要做到这点,家长与老师的配合及对孩子的监督是很重要的。

每天定时认真练琴

练琴定时,可使孩子感觉到练琴和吃饭、睡觉一样是每天必须做的事情。练习时要减少干扰,房间里不要有人进进出出或在旁边讲话,更不要看电视、听音响。不想练琴时,小孩子会有对付大人的办法,不外乎以下三招:练了一会儿,要喝水了;过一会儿要撒尿了;

再就是要抓痒了。因此,练习之前,家长要先把这三件事给孩子解决好,练习过程中就不允许中断了。初学琴的幼儿,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一般只有20分钟左右,但练习时间得安排3刻钟以上。这样,在养成每天练琴习惯的同时,也锻炼了孩子的自控能力,有效延长了孩子集中精力的时间。

眼、耳、手、脑并用

不少家长以为练琴只是练手指灵活,其实不然。从技术上讲,拉琴要识别音高、区别音准、计算节拍,还要注意左右手手形的正确,按指、运弓方法的规范、以及音乐表现的轻响强弱、跌宕起伏和内心感受等等,这绝不仅仅是手指起落的事,而必须是眼、耳、手、脑的综合活动。在这活动过程中,启发和帮助孩子多用耳朵听——检验效果,多用脑子想——分析问题,会大大提高练习效果,同时也开发了孩子的智力和音乐潜能。

唱音名,背乐谱,亲近音乐

建议从一开始学,就养成识谱、边拉边唱音名的习惯,这不仅利于孩子辨别音高、音准,而且拉熟了自然也就背出来了,方便记忆。我有一组上海市音乐幼儿园的学生,十个孩子上集体课,3年来,上课从来不用谱架,都是在心里唱着音名背奏的,。这些孩子不仅音乐感觉好,还养成了固定调的良好习惯。

打上括号,解决难点

不少家长很想严格要求孩子,规定每天每条练习从头到底拉10遍,要是不乖,明天得拉20遍。结果事与愿违,反而把错音、断处给练“熟”了,以后很难以纠正。到回课时,错音、不准的音数不胜数,困难片段更是断断续续、拉拉停停,不能顺利通过。我常对孩子说:“如果你手背上被蚊子叮了一个疙瘩,你得来来回回地抓抓这个疙瘩,使它不痒。总不见得把整条胳膊从上到下一遍遍去抓吧?同样,你有一个地方拉错了,就像一个蚊子咬的疙瘩,你只要把这个小节来来回回地练练,使它不错就行了,不必把整条曲子从头到底地拉。”像为一个疙瘩抓整条胳膊那样。”碰到有困难的几小节,打上括号,每天练习时,先练括号,解决难点,这样能有效地利用时间,做到事半功倍,还使孩子在巧练中,学会找到关键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你想拉快吗?那就得从慢练开始

每当老师布置了一首新的练习或曲子,孩子常会兴致勃勃,不管三七二十一地拿起来就拉,由于没有冷静地分析而造成各种错误。正确的做法是:开始练习前,先把谱子搞清楚。先看调号,是升号,还是降号?而且要当心临时记号。别忘了临时记号在一小节内都是管用的;然后看拍号,几分音符为一拍?一小节有几拍?别把拍子搞错。还有,音符上下会有指法记号、弓法记号、弦的记号、表情记号等等,这些都是表现音乐内容必须做到的。所以练琴要“分析清楚,头脑先行”。 开始练习时,一定要放慢速度,拉对拉准。因为孩子会先入为主,若一开始拉错了,则很难纠正,以后到这儿就错,就停,使音乐连贯不了。另外,要分段练习,像一段段吃甘蔗那样,把

一小段练顺、练熟了再来一段,这样容易形成正确的印象。所以说要想拉快,先得慢练,否则欲速而不达。只有做正确了,才能享受完整而又完美的音乐,同时对孩子的分析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也是很好的锻炼。

创造表演的机会

孩子都有很强的表演欲望,教师会尽量安排各种演出,每人都在钢琴伴奏下把同一首曲子独奏一遍、排练一些齐奏曲目、一起参加各种演出等。家长也可以为孩子创造表演的机会。一般孩子学了3个月,就可以“上台”了。家中有人过生日,可以用D调演奏“生日快乐”,过年时可以拉首D调的“新年好”,家长单位的联欢会、亲朋好友相聚时,都是孩子的表演机会。一曲拉完,大家鼓掌称赞,家长倍感自豪,孩子也得意洋洋,学习劲头倍增,感受了音乐给予的欢乐和表达感情的美好。

给家长的小技巧:“连哄带骗”、奖罚分明

上海现在有很多艺术幼儿园和少年宫,不少三四岁的孩子就开始学琴了。学小提琴过程中拉音阶、双音、练习曲等较枯燥的练习是必不可少的,这和孩子活泼好动的天性相矛盾,所以开始阶段孩子大多不会主动去练习,老师和家长必须有一些“连哄带骗”的本事。比如黄蒙拉(49届帕克尼尼国际小提琴比赛金奖获得者)小时候一次上课边拉边掉眼泪,我说:“啊呀!怎么下雨啦?老师是不是要撑把伞再教你呀?”小蒙拉听了破涕为笑,但又委委屈屈地问:“为什么别的

小朋友可以出去玩,我要拉琴呢?”我说:“你不是叫蒙拉吗?蒙拉——梦拉,白天要拉琴,夜里做梦还要拉呢。”小蒙拉信以为真,又说:“不过,我没时间玩了呀!”我说:“你知道„拉琴‟的英文怎么说吗?play violin,这个play就是玩耍的意思。拉琴就是玩琴,很好听,很好玩呀!”小蒙拉想想也对,收住眼泪,乖乖地拉下去了。我们做大人的,既然这么爱孩子、了解孩子,总是能针对孩子的特点,想出办法,“哄着骗着”帮助孩子学下去的。学琴过程中,孩子的情绪常有起伏,因而软硬兼施、奖罚分明还是必要的。我在教上海市音乐幼儿园的集体课时,采用了记五角星的奖励办法:回课时注意力集中、功课完成好、回答问题快的孩子都可以得到五角星。孩子们很在乎自己上课得到几颗星,每得一颗,都会回头得意地看看家长,有时下课后还会来核对:“我今天得了三颗星,对吗?”得到肯定的回答后,才放心离去。五角星一学期结算一次,前三名可以得到小音盒、吊铃、琴谱等奖品。而家长也都给予配合,每周回课后,根据孩子得的五角星的多少,相应地给予奖励或惩罚。曾有一个拉得很好的小姑娘,忽然老爱在镜子前东照西照,不肯好好练琴,连续三四周的作业完成不了。那次上课她穿着长线裤,我“警告”她:“如果你还不认真练习,就一直穿着这条裤子不许换下来。还有两个星期就是儿童节了,你也不能穿裙子。”家长也连声说:“对,对,练不好就一直穿这条裤子,到大热天也穿这条!”结果下次回课,她就拉得很正确、很认真,“六·一”也穿上心爱的花裙子了。黄蒙拉的父亲是手持戒尺陪他练琴的,若蒙拉心不在焉“磨洋工”,那就得请他“吃一顿”了,可以说立杆见影、效果显著。当然,奖罚之中应该以奖励为主。孩子都有自尊心,表扬能激发孩子

的上进心,但惩罚也是不可或缺的辅助手段。比如:罚周日不去公元玩了:不去吃肯德基了:不能看动画片了:把小汽车和抱抱熊放到大橱顶上不能玩了等等,都能帮助孩子建立起是非分明的观念和认真练习的好习惯。必须注意的是,陪孩子练琴,对家长是个耐心的考验。孩子想出去玩不肯专心练琴;动脑分析不够、错误改不了;机能紧张、动作不放松、不规范等等都会使家长火冒三丈,轻则训斥,重则乱打,以发泄自己的怨怒。这是绝对没有好处的,它不仅挫伤了孩子的自尊心,更会使他惧怕和厌恶提琴,这也是和家长让孩子学提琴、学音乐的初衷背道而驰的。

张欣(著名小提琴家、上海小提琴教师学会副会长)

关于幼儿园老师的话语是否伤小朋友自尊心

5分

标签:跳舞 小朋友 幼儿园老师 自尊心 家长

回答:4 浏览:1070 提问时间:2011-06-03 00:10

不知有没有家长有过累似的经历,小朋友在幼儿园给伤了自尊心。我来说说我们家的,我们家宝宝的班级老师为给六一排舞蹈,前后说了不下两次这样的话,“你还学跳舞的,还在外面学呢,”当着三个老师还有好多小朋友的面说,我家宝宝就受不了了,第一次回来说,我还劝她,第二次一个晚上睡梦中有些吵,早上醒来第一句话就是哭着对我说,:你和老师说我不跳了。为此我还说了她,怎么又不跳了,最后是给问急了,才说老师又说了那样的话,还什么别的小朋友同手同脚走的都不说,只不过摇摇头,为什么这么说我。当时听了,我的心里很纠结,我就觉得做为老师怎么可以三番五次的话这种伤害小孩心的话呢,她那幼教怕是白念了,现在的小孩多敏感呀,我们家长说错了,都会和她道歉,然后我们也为这事反映给了园长,她就感觉我们告状了,现在什么活动都不给她参加,我今天连发三个短信给她,她不回,后我给她电话,她说她就那样,现在不让你家参加是怕到时又伤了她的心,还挂我电话,我今天给她电话是先是说我们好好交流一下,她就说她就那样。晕,怎么这种人也能当老师,我也听别的转学家长说了,因为我们平时也不给送东西,这人就爱占便宜,连上卡拉OK都要家长买单。想请朋友给些意见。对这种老师我应该如何对待,不过我家还一个月就毕业了 伤孩子自尊,等于对孩子进行心灵虐待

本文Tag:孩子 心灵

来源:中国早教网 2010-06-02

人们常说,树怕伤根,人怕伤心。自尊心、自信心是孩子成长的精神支柱,是孩子向善的基石,也是自我发展的内在动力。凡是人都有自尊心,不要认为孩子小,就可以不尊重他们。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需要家长和老师去保护去尊重。如果教育者有意或者无意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那么孩子的心灵就会受到打击和摧残,就会失去向善发展的动力和精神支柱。不管什么情况下伤害或者诋毁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都是违背教育规律的愚蠢行为。

笔者曾听过这样一则故事:一天下午,一个不足十岁的小学生放学后独自到一片树林里玩耍。天黑了,这个胆小的孩子还没有走出树林,他怕遭到野兽袭击,就爬到一棵大树上躲了起来。

父亲见孩子很晚还没回家,就沿孩子放学回家的路去寻找,在一片树林里,借着天空那微弱的星光,父亲隐约看见儿子正躲在一棵大树的树杈上。父亲没有马上喊儿子下来,而是假装没有看见,吹着口哨在离儿子藏身的大树不远处溜达。儿子听到父亲的口哨声好像遇到了救星,马上从大树上溜下来,吃惊地问:“爸爸,你怎么知道我在这片树林里呢?”“我是独自散步,没想正碰上你在树上玩耍呢。”据说这个孩子长大后进入军官学校深造,毕业后成了一名作战勇敢的将领。 现实生活中,不注意保护孩子自尊心、自信心,不尊重孩子隐私的事已司空见惯。有的孩子一件事没有做好,就说你怎么这么笨;孩子平时有些胆小,就说你真是个胆小鬼;孩子一次考试成绩不佳,就说你怎么这么没用;孩子偶尔一次小小的失误,就指责你怎么这么不给人争气。有些家长、老师看孩子不顺眼,总是指责、埋怨,有的甚至打骂体罚。这样下去,久而久之,一个本来不错的孩子,会在一片指责埋怨声中,失去应有的上进心和自尊心,最终难以成才。

简单粗暴,不讲方式方法,只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一个合格的家长、教师应该用爱心去保护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教育孩子要有爱心、耐心和恒心,坚持多表扬鼓励,少指责埋怨,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和激发孩子成才发展的自觉性、积极性,进而使他们不断克服缺点,逐渐完善自我,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高素质的人才。

父母要尊重孩子的自尊心

儿童的自尊心有什么特点呢?科学家们发现:

一、具有高度自尊心的儿童比较活跃,善于表达自己的思想。

二、善于与他人建立良好关系,在与人交谈中,他们乐于处在主导地位,而不愿意当听众。他们随时准备发表自己的见解和主张,并不为别人的挑剔所烦恼。

三、他们往往对世界问题颇感兴趣。

四、他们深信自己的能力,并确信能做好任何自己想做的事情。

经过研究,科学家们发现,孩子们的高度自尊心来源于父母对他们的真正关心和尊重:

首先,具有高度自尊心孩子的父母不仅善于帮助孩子建立兴趣、爱好,同时也善于关心、了解孩子的大部分朋友,能耐心地倾听孩子的意见,对孩子们的正当需要能及时给予满足。

其次,这些父母对孩子的要求比一般父母更为严格。他们要求孩子们品行端正,遵守纪律。他们用教育的方法而不是用惩罚的手段,来纠正孩子的错误行为。 再有,在这些儿童的家庭生活中,父母们总是用和蔼的态度、宽厚的方法来引导孩子遵守家庭生活准则。当孩子对家长有异议时,家长们总是能认真严肃地对待。 科学家的研究成果给了我们以新的启示:孩子们有高度的自尊心,对他们成长有利;培养孩子的自尊心,家长的引导有重要作用。

请勿伤孩子的自尊心

一位小学五年级的学生,一次因数学测试成绩差被老师当众训斥,并罚抄试卷三遍。平时性格内向的他,从此便更加精神压抑,离群寡欢,一上数学课就有一种莫名的畏惧感。后来竟发展到只要朝学校方向走便浑身发抖,上课常常觉得头晕眼花,耳边总回响着教师那尖刻的斥责声,度日如年。最后,家长不得不叫他休学。

这是一个受“心理虐待”产生严重后果的例子,当然也是极个别的。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家长对子女、教师对学生,一怒之下,开口便训,且言语刻薄,什么“笨蛋”、“蠢货”、“没出息”,顺嘴劈向孩子,这种不经意的“心理虐待”却并非少见。

心灵虐待大致可分为这样几类:

一、 强迫型

根本不考虑学生(孩子)需要,强迫他们按老师或家长的意志行事,甚至连孩子的申辩、愤怒、反抗权力都被剥夺。

这些孩子往往胆小怕事、遇事退缩,缺少独立性,这必将难以适应复杂的社会生活。

二、 冷漠型

对孩子需要漠不关心,缺少亲近感和同情心。对他们的过失,不是帮助教育,耐心引导,而是采取冷落态度。这些孩子多苦闷、孤独。

三、 贬低型

对孩子的细微进步毫不重视,经常伤害他们的自尊心,贬低他们的学习成绩,然又不放 过任何一点过失。致使孩子自悲,缺乏自信心,无主见。

四、 抹煞型

在孩子出现失误时,不是从整体上评价他们,帮助其找出原因,鼓励他们克服困难。而是抹煞过去的一切,批评责骂,在孩子受伤的心灵上撒盐,这类孩子常常一蹶不振,看不到希望。

“心灵虐待”实不可取。作为家长和学校的老师,首先要认识对孩子“心灵虐待”的危害性,认识到少儿心理健康是“健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加强个性修养,慢慢改掉心灵虐待这个坏毛病,以耐心和情感打动孩子,尽量做到以理服

人、以情感人。给孩子一个和谐宽松的学习及生活环境,这样才能真正使孩子得到健康成长。

孩子和你杠上了怎么办?

本文Tag:宝宝 反调 表扬

来源:中国早教网 2010-08-04

“哎呀,我家孩子,才8岁,啥子都要和你反起整。你说东,他偏要西;你说这样做要不得,他还搬出老师来反对你。这么大点就这么犟,往后这教育还怎么进行啊!”

“唉,我们家那个,这学期考试成绩又没法说出口。你说他成天脚不停手不住的,心思根本就不在学习上,成绩啷个好得起来嘛。开家长会的时候老师对我说,你那孩子怕是有多动症,得找个医生看看。”

针对儿童家庭教育中让家长们头疼的一系列问题,记者采访了川大华西第二医院吴康敏教授及成都儿童专科医院余兴文主任医师等专家,下面让我们来听听他们的意见。

1。宝宝唱反调首先要表扬

说起孩子唱反调,吴康敏教授说,不少孩子在两三岁时就和家长杠上了,学画画学写字错了一个地方,家长帮他纠正,他就是不听。有时候又和家长闹别扭:碰见熟人不管父母怎么说就是不打招呼,让大家都下不了台。还有些孩子,喜欢“人来疯”。

一般情况下遇到这种情况,家长首先会觉得孩子不听话,训斥打骂,但往往收效甚微。吴教授说,好表现是儿童的天性,从1岁半起,孩子就开始有自我意识,当大人指出他的不足时,

自然会产生逆反心理。她建议家长遇到孩子唱反调时换一种思维方式、教育方式,先对孩子的行为进行肯定,给予表扬。为什么呢?这说明孩子在思考,在动脑筋。至于画得像不像,字写得好不好,家长不必太在意。对孩子自我的表达、创造力、专注力的培养才是最重要的。即使要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也要委婉地说出。胆子小的孩子特别扭捏,需要得到更多的理解和鼓励。当碰到熟人时,家长可以热情招呼,同时以介绍的方式邀请孩子参与。“人来疯”的孩子胆大,好表现,目的是要引起大家对他的注意和重视,这也是自我意识觉醒的一种表现,家长可让他充分表现,不伤他自尊,事后再正面引导,教孩子学会尊重别人,有礼貌。

2。多动症的帽子不要随便戴

受电视、环境污染等因素的影响,儿童多动症的发病越来越多,在卫生部疾病控制司和国际交流中心举办的一个“儿科及精神医生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国际研讨会”上,专家指出儿童多动症已成为中国公共卫生问题。成都儿童专科医院的余

兴文主任医师介绍说,儿童多动症是“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简称,他认为由多动症造成的儿童学习、情绪和人际关系三方面的障碍,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治疗,会引起儿童品行障碍、反社会人格、抑郁症和药物滥用甚至犯罪等严重后果。目前发达国家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率为14%-20%。中国内地儿童多动症发生率为6%-22%,保守估计约有三千万人,而且呈上升趋势。

多动症的主要症状为持续注意力不集中、活动过多(包括肢体和语言)、性格发生改变(冲动任性不遵守纪律,喜欢打架,具有攻击行为)、行为障碍(成绩下降,逻辑思维差)等。由于多动,注意力无法集中,所以多动症孩子的成绩普遍较差。由于多动症和儿童正常的调皮好动不好区别,吴康敏教授提醒家长和儿科医生都不能把多动症的帽子随便往孩子头上戴,在进行药物治疗前一定要请多动症专业医生确诊。

对于儿童多动症,药物治疗为首选,还可辅以心理治疗、脑电生物反馈、感觉统合训练和食物治疗。

3。丰富假期生活替代电视和网络

暑假刚刚开始,就有很多学生家长反映,孩子放假后整天关在家里看电视,也不爱和家人说话,而且越来越懒惰。电视作为一种媒介,是学生们开阔视野、获取知识的第二课堂,但不加选择和长时间观看电视对身心健康都是有害的。专家总结长时间看电视对孩子的危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损害眼睛:长时间盯着电视屏幕看会导致眼疲劳,并消耗大量视网膜内视紫质,影响视力。影响骨骼发育:看电视的姿势五花八门,久之引起颈部软组织劳损或颈椎病。影响胃健康:吃饭时看电视会减少胃液、胆汁或胰液的分泌,增加胃负担,导致消化不良或胃病。影响学习:把过多时间投入到电视节目上,学习的注意力、上进心、求知欲会随之下降。与家人、外界的沟通减少,影响表达能力。 要让孩子在暑假期间不沉迷电视,家长把电视锁起来,把遥控板藏起来,或是简单地讲道理,效果都不好。根本的解决之道还在于合理安排孩子的假期生活,让户外活动和游戏替代电视和上网。同时,家长可在孩子同意的情况下制定出看电视和上网的时间表,教会孩子要有自制力。对那些已经对电视、网络上瘾的孩子,家长要积极疏导,最好寻找儿童心理行为专家进行帮助,及早戒掉孩子的“电视瘾”和“网瘾”。

责任编辑:罗宽

专家点评:进餐时别训孩子

本文Tag:教育 家长 对孩 老师

来源:中国早教网 2010-08-02

目前,父母双双白班工作的家庭不在少数,白天孩子上学父母上班,没有机会交

流,于是,“吃饭时间”成了父母跟孩子沟通的“绝好时机”。而餐桌上的交流、过问往往掺杂着絮叨的责备,教育专家认为,这是不可取的。据悉,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日前在全国六大城市2500名中小学生中进行的调查显示,有超过一半的孩子在吃饭时挨过父母批评。专家认为,餐桌是全家团圆、感情汇聚的欢乐地,父母若将进餐时间当作教育孩子的课堂,将会给孩子的身心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餐桌教育压力大

华西医院心理卫生中心郭兰婷教授告诉记者,前来咨询的孩子中,有7成以上表示,在餐桌上,他们受到过关于考分的质问,关于消费的“清算”,关于同学关系的追查等等。孩子们告诉郭教授,他们很羡慕电视上一家人围坐餐桌欢声笑语的情景:大人给自己夹菜,妈妈问孩子好不好吃,爸爸也不板着脸,而是讲述当天的趣事和见闻。孩子们希望饭桌上的话题不要总针对自己,而且不要专拣自己的弱点说。“让我吃碗安顿饭好不好?”孩子委屈地说。

郭教授认为,良好的“餐桌文化”氛围,可使家人放松心情调理生理,对孩子的生活和学习起到积极作用。可不少家长饭碗一端上手,便喋喋不休,对孩子学业成绩不理想横加指责,势必挫伤孩子的自尊。如果饭桌上的指责取代了家庭教育,会让孩子对吃饭产生一种习惯性的惧怵和恐慌,孩子在饭桌上会如坐针毡,备受压抑和困扰,长此以往,容易诱发心理疾病。

吃饭训子伤身体

进餐时对孩子絮叨责备,不仅会在心理上对孩子形成压力,也对孩子的身体不利。相关专家认为,孩子心不在“食”,纳食不香,会影响消化和吸收,长此以往,将导致胃病和厌食;孩子在用餐时受到训斥伤心掉泪,边吃边哭,很容易在抽泣时将食物吞咽到气管里去,引起强烈的呛咳,甚至呼吸受阻,危及生命。

时间地点有讲究

一方面家长抱怨孩子叛逆不懂事,另一方面孩子讨厌家长喋喋不休伤他们自尊,四川大学心理专家格桑老师称,家长如果在不适当的时候教育孩子,效果将适得其反,并对孩子造成伤害。

“照镜子”(看看你是否有这样的习惯):任何时间,随时教育

伤害指数:★★★

格桑老师点评:有的家长见到孩子就教导,尽管说的都有道理,却未必有效果。饭前、睡前过多批评,会导致儿童罹患身心疾病,上学前过多训斥,会冷却孩子的学习热情。管孩子不看火候,只能让孩子生厌。

“照镜子”(看看你是否有这样的习惯):任何地方,不分场合教育

伤害指数:★★★★

格桑老师点评:一些家长经常当着外人面,甚至随时拿别人的孩子做榜样,数落自己的孩子如何恨铁不成钢。看似严格教子,实际上是对孩子自尊心的最大摧残。

“照镜子”(看看你是否有这样的习惯):老黄历、从不改变的“道理”

伤害指数:★★★

格桑老师点评:有些代沟是由于家长观念落后造成的。家长如果不注意学习,其认识水平便难以更新,难以令孩子信服。这时如果家长坚持以老子自居,会令自身形象在孩子心目中大打折扣。

责任编辑:罗宽

孩子的脸型和性格的关系

本文Tag:孩子 脸型

来源:中国早教网 2010-08-10

父母对于自己孩子的模样可谓是再熟悉不过了。孩子的眼睛、鼻子、眉毛在家长的眼里都是那么的完美和栩栩如生。其实,孩子的脸型往往和遗传有很大的关系,但是先天的脸型随着后天的生活状态、社会环境、个人经历的不同,也会发生较大的变化。教育心理学家通过大量的统计资料研究发现,孩子的脸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某些性格。

1.圆脸

大家常将拥有小圆脸儿的孩子叫“小胖墩儿”,他们模样可爱。这种脸,肌肉厚实而浑圆,而这种孩子好相处,待人亲切,与人交往的能力较强。这种脸型的孩

子总是很乐观,准确地说,他们看起来就是一副乐天派的样子,这是都是拜圆脸所赐,再配上笑容,简直什么都打不垮他们的感觉。这类孩子对周围环境感到安然惬意,所以永远是和气、有趣、可亲的。

教育学家建议,如果您的孩子是圆脸类型的,那么在与他们交流时,最应该注意的就是要成为他们的忠实听众,因为乐观的他们不知道什么是忧郁,乐于把所见所闻所想都向父母说。当然,并不是说圆脸型的孩子当中没有忧郁派,家长要根据自己孩子的实际情况来教育他们。

2.瓜子型脸

这种脸型多见于女孩儿,是秀气的代名词,最著名的瓜子脸属于《红楼梦》中的林黛玉。拥有这种脸型的女孩子,通常具有犹豫的气质,平时不太爱与别人说话,但和熟悉的人往往会打开心扉,如果父母可以用正确的方式培养与她们的感情,那么她们也将与父母无话不谈。如果父母从小就用苛刻的态度要求她们,那么长大后,这类孩子也会变得十分苛刻,甚至刻薄。

此外,这种脸形的孩子有着很好的顺应性,富有理性,是个理性主义者。

特别要强调的一点是,这种孩子自尊心很强,如果被伤到自尊,不管程度轻重,他们都会倍受打击,并且对伤害他们的人心存仇恨,所以这类孩子的家长要注意:无论怎么生气,也不要说伤害孩子自尊心的话语。否则,孩子很伤心,后果很严重。

3.倒三角脸

这种脸型的轮廓是,额头宽,脸形随着往下巴的方向慢慢变窄,形成倒三角型的脸孔。

有这种脸形的孩子和他的身体有关,他们的身体多半也是细瘦、娇小的体形。他们做事多半一丝不苟,有的孩子可能还会有洁癖。他们有很强的虚荣心,喜欢受人瞩目,同时也很关心引人注目的事物;性情中有优柔寡断的一面,还有细腻而浪漫的一面,大多数会带有难以接近的气质,因而使人感觉难以相处。

4.“国”字脸

这种脸形方正,宽大的下巴和发达的脸颊骨是这种脸形的主要特征。

这种孩子对任何事物都表现出积极的态度,意志力坚强,即使碰到很大的困难也能很振作。他们性格外向,富有行动力,正义感强烈,不喜欢迁就,决不委屈自己,因此缺乏一定的通融性;对于已经决定的事情会坚持到底,异常执着,容易与人有冲突,不过很讲义气,有人相求可以鼎力相助。

5.细长型脸

脸形长,下巴呈四角型,而鼻子和口就显得小,这种孩子对细微琐事考虑得比较周到,对研究有一定的热忱,擅长与人交流,如果有一技之长,那将是他最好的职业。对人谦恭、周到、有礼貌,乍看起来通情达理,其实很难表达清楚自己的心意,因此在与人交往时会造成些麻烦。

作为读懂孩子的基础,家长首先要仔细观察孩子的面部表情,即孩子的五官,它们都在无形中传递着孩子不计其数复杂而又微妙的信息,可以真实、准确地反映出孩子的气质、情绪、性格、态度等等。如果你是一个心思细腻、观察力强的家长,那么与孩子说话前,迅速收集信息、综合做出判断、洞察孩子内心,一分钟足够了。

责任编辑:罗宽

二十多年来,多少可爱的小提琴琴童在我眼前成长,他们活泼地拉着琴,体验着拉琴带给他们的困难和欢乐。他们每个人,和他们的家长,都有过喜悦,有过苦恼,更有着音乐带给他们的无比美好的感受与滋养。我想以教导他们的经验,和孩子正在学小提琴的家长聊一聊。

讲究方法事半功倍

好的教师除了要教给学生规范的基本功,还应该教会学生科学的练琴方法,使他们能有效地利用时间事半功倍地掌握提琴。要做到这点,家长与老师的配合及对孩子的监督是很重要的。

每天定时认真练琴

练琴定时,可使孩子感觉到练琴和吃饭、睡觉一样是每天必须做的事情。练习时要减少干扰,房间里不要有人进进出出或在旁边讲话,更不要看电视、听音响。不想练琴时,小孩子会有对付大人的办法,不外乎以下三招:练了一会儿,要喝水了;过一会儿要撒尿了;

再就是要抓痒了。因此,练习之前,家长要先把这三件事给孩子解决好,练习过程中就不允许中断了。初学琴的幼儿,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一般只有20分钟左右,但练习时间得安排3刻钟以上。这样,在养成每天练琴习惯的同时,也锻炼了孩子的自控能力,有效延长了孩子集中精力的时间。

眼、耳、手、脑并用

不少家长以为练琴只是练手指灵活,其实不然。从技术上讲,拉琴要识别音高、区别音准、计算节拍,还要注意左右手手形的正确,按指、运弓方法的规范、以及音乐表现的轻响强弱、跌宕起伏和内心感受等等,这绝不仅仅是手指起落的事,而必须是眼、耳、手、脑的综合活动。在这活动过程中,启发和帮助孩子多用耳朵听——检验效果,多用脑子想——分析问题,会大大提高练习效果,同时也开发了孩子的智力和音乐潜能。

唱音名,背乐谱,亲近音乐

建议从一开始学,就养成识谱、边拉边唱音名的习惯,这不仅利于孩子辨别音高、音准,而且拉熟了自然也就背出来了,方便记忆。我有一组上海市音乐幼儿园的学生,十个孩子上集体课,3年来,上课从来不用谱架,都是在心里唱着音名背奏的,。这些孩子不仅音乐感觉好,还养成了固定调的良好习惯。

打上括号,解决难点

不少家长很想严格要求孩子,规定每天每条练习从头到底拉10遍,要是不乖,明天得拉20遍。结果事与愿违,反而把错音、断处给练“熟”了,以后很难以纠正。到回课时,错音、不准的音数不胜数,困难片段更是断断续续、拉拉停停,不能顺利通过。我常对孩子说:“如果你手背上被蚊子叮了一个疙瘩,你得来来回回地抓抓这个疙瘩,使它不痒。总不见得把整条胳膊从上到下一遍遍去抓吧?同样,你有一个地方拉错了,就像一个蚊子咬的疙瘩,你只要把这个小节来来回回地练练,使它不错就行了,不必把整条曲子从头到底地拉。”像为一个疙瘩抓整条胳膊那样。”碰到有困难的几小节,打上括号,每天练习时,先练括号,解决难点,这样能有效地利用时间,做到事半功倍,还使孩子在巧练中,学会找到关键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你想拉快吗?那就得从慢练开始

每当老师布置了一首新的练习或曲子,孩子常会兴致勃勃,不管三七二十一地拿起来就拉,由于没有冷静地分析而造成各种错误。正确的做法是:开始练习前,先把谱子搞清楚。先看调号,是升号,还是降号?而且要当心临时记号。别忘了临时记号在一小节内都是管用的;然后看拍号,几分音符为一拍?一小节有几拍?别把拍子搞错。还有,音符上下会有指法记号、弓法记号、弦的记号、表情记号等等,这些都是表现音乐内容必须做到的。所以练琴要“分析清楚,头脑先行”。 开始练习时,一定要放慢速度,拉对拉准。因为孩子会先入为主,若一开始拉错了,则很难纠正,以后到这儿就错,就停,使音乐连贯不了。另外,要分段练习,像一段段吃甘蔗那样,把

一小段练顺、练熟了再来一段,这样容易形成正确的印象。所以说要想拉快,先得慢练,否则欲速而不达。只有做正确了,才能享受完整而又完美的音乐,同时对孩子的分析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也是很好的锻炼。

创造表演的机会

孩子都有很强的表演欲望,教师会尽量安排各种演出,每人都在钢琴伴奏下把同一首曲子独奏一遍、排练一些齐奏曲目、一起参加各种演出等。家长也可以为孩子创造表演的机会。一般孩子学了3个月,就可以“上台”了。家中有人过生日,可以用D调演奏“生日快乐”,过年时可以拉首D调的“新年好”,家长单位的联欢会、亲朋好友相聚时,都是孩子的表演机会。一曲拉完,大家鼓掌称赞,家长倍感自豪,孩子也得意洋洋,学习劲头倍增,感受了音乐给予的欢乐和表达感情的美好。

给家长的小技巧:“连哄带骗”、奖罚分明

上海现在有很多艺术幼儿园和少年宫,不少三四岁的孩子就开始学琴了。学小提琴过程中拉音阶、双音、练习曲等较枯燥的练习是必不可少的,这和孩子活泼好动的天性相矛盾,所以开始阶段孩子大多不会主动去练习,老师和家长必须有一些“连哄带骗”的本事。比如黄蒙拉(49届帕克尼尼国际小提琴比赛金奖获得者)小时候一次上课边拉边掉眼泪,我说:“啊呀!怎么下雨啦?老师是不是要撑把伞再教你呀?”小蒙拉听了破涕为笑,但又委委屈屈地问:“为什么别的

小朋友可以出去玩,我要拉琴呢?”我说:“你不是叫蒙拉吗?蒙拉——梦拉,白天要拉琴,夜里做梦还要拉呢。”小蒙拉信以为真,又说:“不过,我没时间玩了呀!”我说:“你知道„拉琴‟的英文怎么说吗?play violin,这个play就是玩耍的意思。拉琴就是玩琴,很好听,很好玩呀!”小蒙拉想想也对,收住眼泪,乖乖地拉下去了。我们做大人的,既然这么爱孩子、了解孩子,总是能针对孩子的特点,想出办法,“哄着骗着”帮助孩子学下去的。学琴过程中,孩子的情绪常有起伏,因而软硬兼施、奖罚分明还是必要的。我在教上海市音乐幼儿园的集体课时,采用了记五角星的奖励办法:回课时注意力集中、功课完成好、回答问题快的孩子都可以得到五角星。孩子们很在乎自己上课得到几颗星,每得一颗,都会回头得意地看看家长,有时下课后还会来核对:“我今天得了三颗星,对吗?”得到肯定的回答后,才放心离去。五角星一学期结算一次,前三名可以得到小音盒、吊铃、琴谱等奖品。而家长也都给予配合,每周回课后,根据孩子得的五角星的多少,相应地给予奖励或惩罚。曾有一个拉得很好的小姑娘,忽然老爱在镜子前东照西照,不肯好好练琴,连续三四周的作业完成不了。那次上课她穿着长线裤,我“警告”她:“如果你还不认真练习,就一直穿着这条裤子不许换下来。还有两个星期就是儿童节了,你也不能穿裙子。”家长也连声说:“对,对,练不好就一直穿这条裤子,到大热天也穿这条!”结果下次回课,她就拉得很正确、很认真,“六·一”也穿上心爱的花裙子了。黄蒙拉的父亲是手持戒尺陪他练琴的,若蒙拉心不在焉“磨洋工”,那就得请他“吃一顿”了,可以说立杆见影、效果显著。当然,奖罚之中应该以奖励为主。孩子都有自尊心,表扬能激发孩子

的上进心,但惩罚也是不可或缺的辅助手段。比如:罚周日不去公元玩了:不去吃肯德基了:不能看动画片了:把小汽车和抱抱熊放到大橱顶上不能玩了等等,都能帮助孩子建立起是非分明的观念和认真练习的好习惯。必须注意的是,陪孩子练琴,对家长是个耐心的考验。孩子想出去玩不肯专心练琴;动脑分析不够、错误改不了;机能紧张、动作不放松、不规范等等都会使家长火冒三丈,轻则训斥,重则乱打,以发泄自己的怨怒。这是绝对没有好处的,它不仅挫伤了孩子的自尊心,更会使他惧怕和厌恶提琴,这也是和家长让孩子学提琴、学音乐的初衷背道而驰的。

张欣(著名小提琴家、上海小提琴教师学会副会长)


相关内容

  • 如何写好[家园联系册]
  • 一 . < 园联 系册 > 用 中的 困惑 家 使 如何写好 ( ( 家圆联系册 ) ) 在家 园 双方 的教 育下 更好 的发展 . < 家园联系册 > 是实现家园联 系的一种简便而有效的 形式 .家长可从 中经常得知孩子的点点滴滴及家园配合教 育方面的具体要求 , 教师则 ...

  • 不要伤害幼儿幼小的心灵
  • 不要伤害幼儿幼小的心灵 宁乡县幼儿园 李聪 一个本来开心活泼的孩子,为什么在后来的成长道路上变得越来越内向.行为越来越怪异.整天郁郁寡欢.烦恼不安,甚至到最后还得了抑郁症等心理疾病呢?一个本来乖巧听话.大人心目中懂事的孩子为什么长大之后又会以恶作剧.报复性行为.攻击性行为.破坏性行为等心理问题行为来 ...

  • 与幼儿教师对话--迈向专业成长之路+读书报告
  • 丽莲.凯兹著,廖凤端译.与幼儿教师对话--迈向专业成长之路[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11 幼儿理想发展的六个基本要素: 1.安全感.必须建立在儿童"感受到"被爱和被需要,而不是儿童被爱和被需要的事实.只有当儿童觉得不管自己"做"与"不 ...

  • 关于信任的话语,他们都是天使
  • 篇一:关于信任的话语 关于 信任的话语 1.信任他人是一件幸福的事情,它会让我们感受到亲情是多么的温暖.人们总是在一个又一 个的抉择中成长.这些抉择往往会决定我们的命运.我们会恐惧,我们会不安,我们害怕做 出一个错误的选择.但是不要忘记,我们的身边还有我们的亲人,为何不信任我们的家人呢? 他们会帮我 ...

  • 幼儿教师与家长沟通技巧
  • 浅谈与家长的沟通技巧 一个孩子的健康.健全成长,仅靠学校或仅靠家庭都是不够的:教师观察不到孩子在家的情况,家长也很难看到孩子在校的表现,需要的是两者之间的合力,教育才会有针对性和连贯性.应该说,这是家园人际关系中难度较大的一种关系.因为家长的职业不同.层次不同,教育孩子的观念也不同,要让他们都能与幼 ...

  • 春季入园小妙招
  • 春天,让孩子快乐上幼儿园小妙招! 长假刚过,幼儿开始重返校园.孩子早上迟到.中午不睡觉.不好好吃饭.乱丢玩具等现象时常出现,面对孩子节后入园问题,我们如何安抚孩子,让孩子爱上幼儿园呢? 一.恢复饮食习惯 假期里想方设法给孩子买好吃的.做好吃的.只要孩子想吃,不管什么时间,全部满足.对于孩子提出的要求 ...

  • 幼儿口语表达能力
  • 幼儿口语表达能力三步走培养策略 幼儿口语表达能力三步走培养策略 语言是人类沟通的工具,是人类交流信息的重要载体.一个人的道德修养.文化水平.社会身份往往可以从他说话用词.语调口气中看出.只有具备了优秀语言能力的人,才能适应人类社会发展的需要.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和关键的时期.幼儿只有真正学 ...

  • 浅谈幼儿语言发展的特点
  • 浅谈幼儿语言发展的特点 摘要:语言是人类沟通的工具,是人类交流信息的重要载体.只有具备了优秀语言能力的人,才能适应人类社会发展的需要.幼儿期是学习语言的关键时期,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把握住幼儿语言发展与运用的有利时机,对幼儿进行适当的教育和训练,提高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发展幼儿的 ...

  • 2012学年大盈幼儿园第一学期个案跟踪小结(沈玉婷)
  • 2012学年大盈幼儿园第一学期个案跟踪小结 大1班 沈玉婷 短短一学期里,张汉越小朋友的表现有目共睹,在老师.家长们的齐心协力地帮助和引导下,以及个人的努力下,变得更加自信.活泼.开朗了. 每天来园时,他总会阳光灿烂地走进教室,向我们老师.同伴热情地打招呼,非常懂礼貌.要知道以前的他,早上来园时,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