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市工业转型升级实施方案

绍兴市工业转型升级实施方案

(送审稿)

为加快我市工业转型升级步伐,着力打造现代产业体系,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创业创新、走在前列”战略部署,积极营造“合力兴工、创新强工”工作氛围,以创业创新为动力、科技进步为支撑、结构调整为主线、集约发展为导向,大力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制造业和服务业互动,不断增强工业经济综合实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目标任务

总体目标是以工业高端化、产业集群化、企业现代化、发展集约化为导向,致力于打造特色产业城市,致力于推进转型升级走在全省前列。到2012年,在工业转型升级上取得“五个新”成效:

——产业结构有新优化。现代纺织、机械电子、节能环保、医药化工、食品饮料等五大优势产业规上产值占比比2008年提高3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规上产值占比比2008年提高5个百分点,清洁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得到快速

发展,基本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先进装备制造业为支撑、特色优势产业为基础的现代产业体系。

——创新能力有新提升。全市规模以上工业销售利税率达到9%左右,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重达到2%左右,力争全市国家需要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达到300家以上,新增省级以上企业技术(高新技术研发)中心40家,新创国家级品牌50只,企业信息化水平明显提升,工业经济核心竞争力显著增强。

——集群培育有新推进。传统块状经济加快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变,绍兴纺织、嵊州领带、大唐袜业等重点产业集群提升取得明显成效,清洁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集群培育取得积极进展,生产性服务业取得快速发展。企业结构更趋合理,配套协作更加紧密,培育形成“十百千”梯队型企业群体。

——集约发展有新成效。大力发展低碳经济,资源利用效率和集约用地水平明显提高,废弃物排放量明显下降,确保完成节能减排约束性目标任务,力争主要产品单位能耗和废水排放量处于国内先进水平,基本实现从粗放经营为主向集约经营为主转变。

——体制机制有新优势。构建起较为完善的民营企业管理体系,重点骨干企业基本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企业管理水平明显提升。基本形成便捷高效的行政审批机制、市场化运

作的要素配臵机制、创新多样的投融资机制,为工业转型升级提供有力保障。

三、实施内容

(一)以结构调整促进转型升级

1. 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积极提升现代纺织、机械电子、节能环保、医药化工、食品饮料五大优势产业,着力拓展清洁能源、新材料、生命健康三大新兴领域,努力构建“5+3”现代产业体系。按照“一个产业、一个规划、一个政策、一套班子、一个协会”的要求,落实规划要求,加强产业引导,集中财力资源,加大培育扶持,努力实现我市工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此项工作由市经贸委牵头,各县(市、区)、市直开发区及市有关部门共同实施)

2. 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实施高新技术产业化工程,围绕清洁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领域,实施一批太阳能光伏、半导体照明、风电设备及零部件、高性能纤维、生物医药、轨道交通等高新技术的研发、引进和产业化项目,并加快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重点推进清洁能源和新材料2个千亿元级产业基地建设,努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此项工作由市经贸委、科技局牵头,各县(市、区)、市直开发区及市有关部门共同实施)

3. 打造现代产业集群。把集群提升作为传统特色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环节,按照“一个集群、一个规划、一个平

台、一个区域品牌、一批重大项目和若干家重点骨干企业”的要求,推进专业化生产和社会化协作,努力向“微笑曲线”两端拓展。重点抓好绍兴纺织等省级产业集群示范试点工作,把绍兴建设成为国际性纺织制造中心、贸易中心和研发中心;推进绍兴黄酒、诸暨大唐袜业、上虞精细化工、嵊州电器厨具、新昌轴承等10个左右重点集群提升工作,培育形成一批有国际竞争力、有产业优势和区域特色的产业集群。(此项工作由市经贸委牵头,各县(市、区)、市直开发区及市有关部门共同实施)

(二)以项目建设带动转型升级。

1. 重抓项目推进。围绕“三年建设计划”,实施产业升级投资工程,突出抓好重大工业项目建设,力争实施重大工业项目500项,完成投资1000亿元左右,其中实施10亿元以上项目20只左右。进一步优化投资结构,力争转型升级类项目投资比重每年提升1个百分点,新兴产业类项目投资比重每年提升2个百分点。(此项工作由市经贸委牵头)

2. 重抓项目引进。坚持市外引资和市内投资双轮驱动,加大产业招商、定向招商和央企对接、科技对接工作力度,重点引进一批投资规模大、科技水平高、示范带动强的重大项目。牢固树立“留商即招商”理念,进一步激发市内企业投资信心,切实增强工业经济发展后劲。力争三年累计引进外资25亿美元,引进内资200亿元。(此项工作由市经贸委、

外经贸局分别牵头)

3. 重抓项目服务。健全项目推进机制,落实领导联系、督查通报、考核奖惩等制度,市县联动举办项目集中开工仪式,合力营造项目推进良好氛围。完善企业解困机制,健全重点项目联席会议制度,协调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强化要素保障机制,深化银企“双推”工程,加强项目申报工作,统筹安排用地指标,确保项目顺利推进。(此项工作由市经贸委牵头,市有关部门配合)

(三)以自主创新引领转型升级

1. 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大力培育发展各级各类科技型企业,力争全市国家需要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达到300家以上。鼓励加大研发投入,每年争创省级以上企业技术(高新技术研发)中心10家以上,全市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重达到2%左右;鼓励企业产品创新,每年开发省级以上首(台)套产品10只以上,新产品产值率年均提高1个百分点,企业专利申报数和授权数均有大幅提高。(此项工作由市科技局牵头,市经贸委等部门配合)

2. 加快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推进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加快产学研相结合的区域创新体系建设。重点是支持中纺院江南分院、北大工学院绍兴技术研究院等研发机构,以及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技术转移中心等技术转化机构建设,推进研发成果产业化,争取到2012年再引进3家

外经贸局分别牵头)

3. 重抓项目服务。健全项目推进机制,落实领导联系、督查通报、考核奖惩等制度,市县联动举办项目集中开工仪式,合力营造项目推进良好氛围。完善企业解困机制,健全重点项目联席会议制度,协调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强化要素保障机制,深化银企“双推”工程,加强项目申报工作,统筹安排用地指标,确保项目顺利推进。(此项工作由市经贸委牵头,市有关部门配合)

(三)以自主创新引领转型升级

1. 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大力培育发展各级各类科技型企业,力争全市国家需要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达到300家以上。鼓励加大研发投入,每年争创省级以上企业技术(高新技术研发)中心10家以上,全市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重达到2%左右;鼓励企业产品创新,每年开发省级以上首(台)套产品10只以上,新产品产值率年均提高1个百分点,企业专利申报数和授权数均有大幅提高。(此项工作由市科技局牵头,市经贸委等部门配合)

2. 加快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推进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加快产学研相结合的区域创新体系建设。重点是支持中纺院江南分院、北大工学院绍兴技术研究院等研发机构,以及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技术转移中心等技术转化机构建设,推进研发成果产业化,争取到2012年再引进3家

左右国内外知名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来绍设立研发机构。扶持一批面向产业集群、产学研合作的公共创新服务平台和科技孵化基地建设,争取全市建成科技企业孵化器20家。每年实施一批行业共性关键技术攻关项目,形成20只以上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国内市场领先的创新产品。(此项工作由市科技局牵头)

3. 加强创新人才培育引进。进一步完善人才引进、激励机制,重点引进一批创新领军人才,千方百计吸引归国留学人员回绍创业,鼓励采取柔性流动、项目合作、研究咨询等方式聘用高端人才,争取到2012年培育引进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100个以上,中青年优秀创新人才1000名以上。鼓励发展与我市重点产业密切相关的职业院校,培养一批技能型、实用型的操作工人,打造一支高素质技工队伍。(此项工作由市人事局牵头,市经贸委、科技局、教育局等有关部门配合)

(四)以企业培育助推转型升级

1. 实施“十百千”企业培育计划。到2012年,重点培育10家左右年销售超100亿元,有国际竞争力、国内影响力的大型企业集团;100家以上年销售超10亿元,主业突出、带动力强的行业龙头企业;1000家以上年销售超1亿元,“专精特新”的重点规模企业,形成梯队型企业群体。加大对重点培育企业扶持力度,明确发展目标,落实扶持政策,鼓励

大企业大集团通过兼并、联合、重组、控股等形式进行行业整合,加强资源要素保障;引导中小企业与龙头骨干企业配套协作,促进专业化分工与社会化生产,提升区域经济整体竞争力。(此项工作由市经贸委牵头)

2. 实施企业管理创新行动计划。以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和防范风险能力为核心,通过提升企业内外部管理,构建起较为完善的民营企业管理体系。重点是推进企业管理创新行动计划,各县(市、区)、市直开发区2009年完成工作试点,2010年基本完成年销售5亿元以上企业推进工作,2011年基本完成亿元以上企业推进工作,力争到2012年全市重点骨干企业基本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中小企业初步建立比较健全的管理制度,管理对全市工业经济发展的贡献率明显提升。(此项工作由市经贸委牵头,人民银行、银监分局等有关部门共同推进)

3. 推进“品牌强企”工程。鼓励企业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力争到2012年,全市新增国家级品牌50只,制修订国家、行业标准企业50家,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明显提高。引导企业积极拓展市场,大力培育出口优势企业和出口品牌,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赴境外建立工业园区、生产基地和能源原材料基地,争取自营出口年均增长10%以上,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重每年提高2个百分点以上。(此项工作由市工商局、质监局、外经贸局分别牵头实施)

4. 推进“企业家素质提升工程”。建立绍兴市企业经营管理者培训基地,举办五大产业经营者专题培训及重点企业经营管理者轮训,争取每年培训高级经营管理人员1000名。加大企业高级经营管理人才培育引进力度,尤其要加强职业经理人队伍建设,推进职业经理人培训和资格认证。重视培养新生代企业家,努力实现我市新老企业家平稳交接。(此项工作由市经贸委牵头,市人事局等有关部门配合)

(五)以平台建设承载转型升级

1. 加强项目承载平台建设。积极推进市区工业北移战略,加快构建杭州湾产业带,尤其要抢抓嘉绍跨江大桥建设机遇,积极培育发展大桥经济,打造绍兴产业发展的新高地。大力推进开发区提档升级,以“布局集中、产业集聚、土地集约”为原则,重点提升1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以袍江工业区申报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绍兴经济开发区申报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为契机,推进开发区“二次创业”,力争到2012年实现开发区经济总量翻番。大力推进纺织新材料、新能源、环保装备、绍兴黄酒等特色产业园区建设,优化整合乡镇工业功能区和家庭工业集聚区,成为工业发展的新平台。(此项工作由市发改委牵头,市经贸委、外经贸局、科技局等有关部门共同推进)

2. 加强市场交易平台建设。依托产业集群,进一步完善市场服务功能,创新交易方式,实行错位发展。重点推进

柯桥中国轻纺城、诸暨大唐轻纺袜业城、华东国际珠宝城、嵊州领带城等专业市场改造升级,加快中国照明电器城等专业市场规划建设,更好地带动区域经济提升发展。加强与阿里巴巴公司的战略合作,加快中国轻纺网、领带网、袜业网等专业网站建设,加快电子商务推广和应用,降低企业交易成本。(此项工作由市发改委牵头,市经贸委、环保局、国土资源局等有关部门配合)

3. 加强配套服务平台建设。大力培育引进设计、策划、营销、会展、物流等中介机构,积极推行服务外包,鼓励工业企业实施主辅分离,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重点是建设10个左右面向中小企业、功能完善、服务能力较强的公共服务平台。推进柯桥纺织创意产业基地建设,建好创意大厦、科创大厦,优化柯桥纺织指数发布,举办创意博览会等,着力打造纺织创意之都。加快袍江、绍兴柯桥、诸暨大唐、上虞杭州湾、嵊新等重点物流中心规划建设,培育发展一批第三方物流企业,降低企业物流成本。(此项工作由市发改委牵头)

(六)以集约发展倒逼转型升级

1. 强化节能减排。引导企业牢固树立集约发展理念,严格落实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全面推行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能评、环评制度。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倡导低碳生活,每年推进100项左右节能减排重点技改项目,推广100项左右节

能减排先进适用技术,实施100家左右企业清洁生产审核,促进企业节能降耗,减污增效。确保完成“十一五”节能减排约束性目标任务,力争到2012年我市主要产品单位能耗和废水排放量均处于国内先进水平。(此项工作由市经贸委、市环保局分别牵头)

2. 深化集约用地。牢固树立“亩产论英雄”理念,深入开展企业节地挖潜活动,组织实施一批示范工程,鼓励企业通过厂房加层、老厂改造、内部整理以及建设标准厂房等途径提高土地利用率,力争到2012年全市工业项目平均投资强度达到150万元/亩以上,容积率提高至1.00以上,其中开发区(园区)工业项目平均投资强度达到280万元/亩以上,容积率提高至1.20以上。(此项工作由市国土资源局牵头)

3. 推进产业整合。各县(市、区)、市直开发区要按照五大产业规划要求,进一步优化空间布局,整合发展资源,提升产业层次。尤其是绍兴县与袍江新区要加强联合协作,整合化纤、印染优势资源,推进纺织产业提升发展。继续推进城区二环线内工业企业提转搬工作,力争到2012年完成300余家工业企业的提升、转型、搬迁任务。加快建立落后生产工艺、装备和产品的淘汰机制,扎实推进“三高一低”落后产能淘汰计划,每年转移和淘汰一批相关企业和项目,为绍兴工业发展腾出指标容量和土地空间。(此项工作由市

发改委、经贸委、环保局、二环线提转搬办分别牵头实施)

(七)以体制机制保障转型升级

1. 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深入推进“扩权强县”、“扩权强区”、“扩权强镇”工作,巩固“封闭运作、充分授权”的开发区运行机制,继续下放管理权限,完善财政分成机制,进一步形成开发区精简高效、亲商务实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全面推行非政府类投资项目登记备案制,进一步精简审批程序,提高办事效率,减轻企业负担。实行重点建设项目“绿色通道”制度,完善协调推进机制。(此项工作由市府办牵头)

2. 加快市场要素配置改革。完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的运作机制,加快建设统一的公共资源区域市场,推进市县联动和资源共享。健全节能减排的指标体系、监测体系和考核体系,积极探索用市场化手段推进节能减排,重点是建立资源性产品市场化价格形成机制、排污权市场化交易等制度。建立完善节约集约用地评价指标体系,完善工业用地招拍挂制度,积极推行工业用地出让区别年限改革试点,完善闲臵土地退出机制。(此项工作由市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委员会办公 ,环保局、国土局分别牵头实施)

3. 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以化解企业间不合理互保链条为重点,积极推进抵(质)押方式创新,提高土地、房产、设备等抵(质)押率和信用贷款比例,发展排污权、股权质

押、存贷质押等新型抵(质)押方式,扶持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等建设,缓解企业“融资难”问题。进一步完善上市服务体系,推动一批行业地位突出、盈利能力较强、发展前景良好的优质企业股份制改造并上市直接融资;大力发展债券融资,积极发行短期融资券、中小企业集合债等,增强企业的市场化融资能力。争取到2012年全市上市企业突破40家,融资再融资400亿元以上。(此项工作由人民银行、银监分局、金融办分别牵头)

四、工作举措

(一)着力系统推进。推进工业转型升级是一项紧迫、艰巨而又长期的任务。2012年底前,主要分三个阶段推进实施:第一阶段为组织部署阶段(2009年9月前),主要工作是明确发展规划,加强政策配套,全面动员部署;第二阶段为组织实施阶段(2009年10月-2012年9月),主要工作是围绕既定目标,结合各地实际,突出结构调整、项目建设、自主创新、企业培育、平台建设、节能减排、体制机制等重点领域,创新方式方法,扎实有序推进;第三阶段为总结提高阶段(2012年10月-12月),主要工作是总结经验,并启动新一轮工业转型升级工作。

(二)加强试点探索。各县(市、区)、市直开发区要结合实际,找准工作切入点和突破口,加强试点探索。市区重点在优化空间布局、培育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生产性服务

业等方面进行试点探索,绍兴县重点在纺织产业转型升级、创意产业培育发展等方面进行试点探索,诸暨市重点在打造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推进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等方面进行试点探索,上虞市重点在打造大平台、发展大桥经济等方面进行试点探索,嵊州市、新昌县重点在区域产业联动发展方面进行试点探索,其中嵊州市重点推进集群提升、主辅分离等试点工作,新昌县重点推进企业培育、管理创新等试点工作。各县(市、区)、市直开发区要按照上述要求,抓紧拟定实施方案,年底前启动实施,并突出重点加以推进,确保工作实效。市政府将通过召开系列现场会的方式,总结经验,推广做法,努力走出一条有绍兴特色的工业转型升级之路。

(三)加大扶持力度。工业转型升级事关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各级党委、政府务必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重视这项工作,切实加大引导和扶持力度。要积极整合现有工业扶持政策,突出扶持重点和实效,原则上要求各县(市、区)工业转型升级财政扶持专项资金增长幅度不低于地方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同时要积极落实工业转型升级的税费减免优惠政策,加大转型升级信贷支持力度,加强重点工业项目用地保障,确保工作实效。

(四)落实组织领导。成立绍兴市工业转型升级领导小组,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分管副市长为副组长,市级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

设在市经贸委。建立健全工业转型升级部门协调、督查通报、考核奖惩等工作机制,确保此项工作顺利推进。各县(市、区)政府、市有关部门要按照本实施方案,抓紧制定工作计划,进一步细化工作内容,明确职责分工,落实保障措施,确保工作实效。

绍兴市工业转型升级实施方案

(送审稿)

为加快我市工业转型升级步伐,着力打造现代产业体系,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创业创新、走在前列”战略部署,积极营造“合力兴工、创新强工”工作氛围,以创业创新为动力、科技进步为支撑、结构调整为主线、集约发展为导向,大力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制造业和服务业互动,不断增强工业经济综合实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目标任务

总体目标是以工业高端化、产业集群化、企业现代化、发展集约化为导向,致力于打造特色产业城市,致力于推进转型升级走在全省前列。到2012年,在工业转型升级上取得“五个新”成效:

——产业结构有新优化。现代纺织、机械电子、节能环保、医药化工、食品饮料等五大优势产业规上产值占比比2008年提高3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规上产值占比比2008年提高5个百分点,清洁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得到快速

发展,基本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先进装备制造业为支撑、特色优势产业为基础的现代产业体系。

——创新能力有新提升。全市规模以上工业销售利税率达到9%左右,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重达到2%左右,力争全市国家需要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达到300家以上,新增省级以上企业技术(高新技术研发)中心40家,新创国家级品牌50只,企业信息化水平明显提升,工业经济核心竞争力显著增强。

——集群培育有新推进。传统块状经济加快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变,绍兴纺织、嵊州领带、大唐袜业等重点产业集群提升取得明显成效,清洁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集群培育取得积极进展,生产性服务业取得快速发展。企业结构更趋合理,配套协作更加紧密,培育形成“十百千”梯队型企业群体。

——集约发展有新成效。大力发展低碳经济,资源利用效率和集约用地水平明显提高,废弃物排放量明显下降,确保完成节能减排约束性目标任务,力争主要产品单位能耗和废水排放量处于国内先进水平,基本实现从粗放经营为主向集约经营为主转变。

——体制机制有新优势。构建起较为完善的民营企业管理体系,重点骨干企业基本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企业管理水平明显提升。基本形成便捷高效的行政审批机制、市场化运

作的要素配臵机制、创新多样的投融资机制,为工业转型升级提供有力保障。

三、实施内容

(一)以结构调整促进转型升级

1. 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积极提升现代纺织、机械电子、节能环保、医药化工、食品饮料五大优势产业,着力拓展清洁能源、新材料、生命健康三大新兴领域,努力构建“5+3”现代产业体系。按照“一个产业、一个规划、一个政策、一套班子、一个协会”的要求,落实规划要求,加强产业引导,集中财力资源,加大培育扶持,努力实现我市工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此项工作由市经贸委牵头,各县(市、区)、市直开发区及市有关部门共同实施)

2. 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实施高新技术产业化工程,围绕清洁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领域,实施一批太阳能光伏、半导体照明、风电设备及零部件、高性能纤维、生物医药、轨道交通等高新技术的研发、引进和产业化项目,并加快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重点推进清洁能源和新材料2个千亿元级产业基地建设,努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此项工作由市经贸委、科技局牵头,各县(市、区)、市直开发区及市有关部门共同实施)

3. 打造现代产业集群。把集群提升作为传统特色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环节,按照“一个集群、一个规划、一个平

台、一个区域品牌、一批重大项目和若干家重点骨干企业”的要求,推进专业化生产和社会化协作,努力向“微笑曲线”两端拓展。重点抓好绍兴纺织等省级产业集群示范试点工作,把绍兴建设成为国际性纺织制造中心、贸易中心和研发中心;推进绍兴黄酒、诸暨大唐袜业、上虞精细化工、嵊州电器厨具、新昌轴承等10个左右重点集群提升工作,培育形成一批有国际竞争力、有产业优势和区域特色的产业集群。(此项工作由市经贸委牵头,各县(市、区)、市直开发区及市有关部门共同实施)

(二)以项目建设带动转型升级。

1. 重抓项目推进。围绕“三年建设计划”,实施产业升级投资工程,突出抓好重大工业项目建设,力争实施重大工业项目500项,完成投资1000亿元左右,其中实施10亿元以上项目20只左右。进一步优化投资结构,力争转型升级类项目投资比重每年提升1个百分点,新兴产业类项目投资比重每年提升2个百分点。(此项工作由市经贸委牵头)

2. 重抓项目引进。坚持市外引资和市内投资双轮驱动,加大产业招商、定向招商和央企对接、科技对接工作力度,重点引进一批投资规模大、科技水平高、示范带动强的重大项目。牢固树立“留商即招商”理念,进一步激发市内企业投资信心,切实增强工业经济发展后劲。力争三年累计引进外资25亿美元,引进内资200亿元。(此项工作由市经贸委、

外经贸局分别牵头)

3. 重抓项目服务。健全项目推进机制,落实领导联系、督查通报、考核奖惩等制度,市县联动举办项目集中开工仪式,合力营造项目推进良好氛围。完善企业解困机制,健全重点项目联席会议制度,协调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强化要素保障机制,深化银企“双推”工程,加强项目申报工作,统筹安排用地指标,确保项目顺利推进。(此项工作由市经贸委牵头,市有关部门配合)

(三)以自主创新引领转型升级

1. 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大力培育发展各级各类科技型企业,力争全市国家需要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达到300家以上。鼓励加大研发投入,每年争创省级以上企业技术(高新技术研发)中心10家以上,全市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重达到2%左右;鼓励企业产品创新,每年开发省级以上首(台)套产品10只以上,新产品产值率年均提高1个百分点,企业专利申报数和授权数均有大幅提高。(此项工作由市科技局牵头,市经贸委等部门配合)

2. 加快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推进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加快产学研相结合的区域创新体系建设。重点是支持中纺院江南分院、北大工学院绍兴技术研究院等研发机构,以及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技术转移中心等技术转化机构建设,推进研发成果产业化,争取到2012年再引进3家

外经贸局分别牵头)

3. 重抓项目服务。健全项目推进机制,落实领导联系、督查通报、考核奖惩等制度,市县联动举办项目集中开工仪式,合力营造项目推进良好氛围。完善企业解困机制,健全重点项目联席会议制度,协调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强化要素保障机制,深化银企“双推”工程,加强项目申报工作,统筹安排用地指标,确保项目顺利推进。(此项工作由市经贸委牵头,市有关部门配合)

(三)以自主创新引领转型升级

1. 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大力培育发展各级各类科技型企业,力争全市国家需要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达到300家以上。鼓励加大研发投入,每年争创省级以上企业技术(高新技术研发)中心10家以上,全市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重达到2%左右;鼓励企业产品创新,每年开发省级以上首(台)套产品10只以上,新产品产值率年均提高1个百分点,企业专利申报数和授权数均有大幅提高。(此项工作由市科技局牵头,市经贸委等部门配合)

2. 加快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推进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加快产学研相结合的区域创新体系建设。重点是支持中纺院江南分院、北大工学院绍兴技术研究院等研发机构,以及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技术转移中心等技术转化机构建设,推进研发成果产业化,争取到2012年再引进3家

左右国内外知名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来绍设立研发机构。扶持一批面向产业集群、产学研合作的公共创新服务平台和科技孵化基地建设,争取全市建成科技企业孵化器20家。每年实施一批行业共性关键技术攻关项目,形成20只以上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国内市场领先的创新产品。(此项工作由市科技局牵头)

3. 加强创新人才培育引进。进一步完善人才引进、激励机制,重点引进一批创新领军人才,千方百计吸引归国留学人员回绍创业,鼓励采取柔性流动、项目合作、研究咨询等方式聘用高端人才,争取到2012年培育引进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100个以上,中青年优秀创新人才1000名以上。鼓励发展与我市重点产业密切相关的职业院校,培养一批技能型、实用型的操作工人,打造一支高素质技工队伍。(此项工作由市人事局牵头,市经贸委、科技局、教育局等有关部门配合)

(四)以企业培育助推转型升级

1. 实施“十百千”企业培育计划。到2012年,重点培育10家左右年销售超100亿元,有国际竞争力、国内影响力的大型企业集团;100家以上年销售超10亿元,主业突出、带动力强的行业龙头企业;1000家以上年销售超1亿元,“专精特新”的重点规模企业,形成梯队型企业群体。加大对重点培育企业扶持力度,明确发展目标,落实扶持政策,鼓励

大企业大集团通过兼并、联合、重组、控股等形式进行行业整合,加强资源要素保障;引导中小企业与龙头骨干企业配套协作,促进专业化分工与社会化生产,提升区域经济整体竞争力。(此项工作由市经贸委牵头)

2. 实施企业管理创新行动计划。以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和防范风险能力为核心,通过提升企业内外部管理,构建起较为完善的民营企业管理体系。重点是推进企业管理创新行动计划,各县(市、区)、市直开发区2009年完成工作试点,2010年基本完成年销售5亿元以上企业推进工作,2011年基本完成亿元以上企业推进工作,力争到2012年全市重点骨干企业基本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中小企业初步建立比较健全的管理制度,管理对全市工业经济发展的贡献率明显提升。(此项工作由市经贸委牵头,人民银行、银监分局等有关部门共同推进)

3. 推进“品牌强企”工程。鼓励企业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力争到2012年,全市新增国家级品牌50只,制修订国家、行业标准企业50家,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明显提高。引导企业积极拓展市场,大力培育出口优势企业和出口品牌,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赴境外建立工业园区、生产基地和能源原材料基地,争取自营出口年均增长10%以上,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重每年提高2个百分点以上。(此项工作由市工商局、质监局、外经贸局分别牵头实施)

4. 推进“企业家素质提升工程”。建立绍兴市企业经营管理者培训基地,举办五大产业经营者专题培训及重点企业经营管理者轮训,争取每年培训高级经营管理人员1000名。加大企业高级经营管理人才培育引进力度,尤其要加强职业经理人队伍建设,推进职业经理人培训和资格认证。重视培养新生代企业家,努力实现我市新老企业家平稳交接。(此项工作由市经贸委牵头,市人事局等有关部门配合)

(五)以平台建设承载转型升级

1. 加强项目承载平台建设。积极推进市区工业北移战略,加快构建杭州湾产业带,尤其要抢抓嘉绍跨江大桥建设机遇,积极培育发展大桥经济,打造绍兴产业发展的新高地。大力推进开发区提档升级,以“布局集中、产业集聚、土地集约”为原则,重点提升1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以袍江工业区申报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绍兴经济开发区申报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为契机,推进开发区“二次创业”,力争到2012年实现开发区经济总量翻番。大力推进纺织新材料、新能源、环保装备、绍兴黄酒等特色产业园区建设,优化整合乡镇工业功能区和家庭工业集聚区,成为工业发展的新平台。(此项工作由市发改委牵头,市经贸委、外经贸局、科技局等有关部门共同推进)

2. 加强市场交易平台建设。依托产业集群,进一步完善市场服务功能,创新交易方式,实行错位发展。重点推进

柯桥中国轻纺城、诸暨大唐轻纺袜业城、华东国际珠宝城、嵊州领带城等专业市场改造升级,加快中国照明电器城等专业市场规划建设,更好地带动区域经济提升发展。加强与阿里巴巴公司的战略合作,加快中国轻纺网、领带网、袜业网等专业网站建设,加快电子商务推广和应用,降低企业交易成本。(此项工作由市发改委牵头,市经贸委、环保局、国土资源局等有关部门配合)

3. 加强配套服务平台建设。大力培育引进设计、策划、营销、会展、物流等中介机构,积极推行服务外包,鼓励工业企业实施主辅分离,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重点是建设10个左右面向中小企业、功能完善、服务能力较强的公共服务平台。推进柯桥纺织创意产业基地建设,建好创意大厦、科创大厦,优化柯桥纺织指数发布,举办创意博览会等,着力打造纺织创意之都。加快袍江、绍兴柯桥、诸暨大唐、上虞杭州湾、嵊新等重点物流中心规划建设,培育发展一批第三方物流企业,降低企业物流成本。(此项工作由市发改委牵头)

(六)以集约发展倒逼转型升级

1. 强化节能减排。引导企业牢固树立集约发展理念,严格落实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全面推行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能评、环评制度。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倡导低碳生活,每年推进100项左右节能减排重点技改项目,推广100项左右节

能减排先进适用技术,实施100家左右企业清洁生产审核,促进企业节能降耗,减污增效。确保完成“十一五”节能减排约束性目标任务,力争到2012年我市主要产品单位能耗和废水排放量均处于国内先进水平。(此项工作由市经贸委、市环保局分别牵头)

2. 深化集约用地。牢固树立“亩产论英雄”理念,深入开展企业节地挖潜活动,组织实施一批示范工程,鼓励企业通过厂房加层、老厂改造、内部整理以及建设标准厂房等途径提高土地利用率,力争到2012年全市工业项目平均投资强度达到150万元/亩以上,容积率提高至1.00以上,其中开发区(园区)工业项目平均投资强度达到280万元/亩以上,容积率提高至1.20以上。(此项工作由市国土资源局牵头)

3. 推进产业整合。各县(市、区)、市直开发区要按照五大产业规划要求,进一步优化空间布局,整合发展资源,提升产业层次。尤其是绍兴县与袍江新区要加强联合协作,整合化纤、印染优势资源,推进纺织产业提升发展。继续推进城区二环线内工业企业提转搬工作,力争到2012年完成300余家工业企业的提升、转型、搬迁任务。加快建立落后生产工艺、装备和产品的淘汰机制,扎实推进“三高一低”落后产能淘汰计划,每年转移和淘汰一批相关企业和项目,为绍兴工业发展腾出指标容量和土地空间。(此项工作由市

发改委、经贸委、环保局、二环线提转搬办分别牵头实施)

(七)以体制机制保障转型升级

1. 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深入推进“扩权强县”、“扩权强区”、“扩权强镇”工作,巩固“封闭运作、充分授权”的开发区运行机制,继续下放管理权限,完善财政分成机制,进一步形成开发区精简高效、亲商务实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全面推行非政府类投资项目登记备案制,进一步精简审批程序,提高办事效率,减轻企业负担。实行重点建设项目“绿色通道”制度,完善协调推进机制。(此项工作由市府办牵头)

2. 加快市场要素配置改革。完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的运作机制,加快建设统一的公共资源区域市场,推进市县联动和资源共享。健全节能减排的指标体系、监测体系和考核体系,积极探索用市场化手段推进节能减排,重点是建立资源性产品市场化价格形成机制、排污权市场化交易等制度。建立完善节约集约用地评价指标体系,完善工业用地招拍挂制度,积极推行工业用地出让区别年限改革试点,完善闲臵土地退出机制。(此项工作由市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委员会办公 ,环保局、国土局分别牵头实施)

3. 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以化解企业间不合理互保链条为重点,积极推进抵(质)押方式创新,提高土地、房产、设备等抵(质)押率和信用贷款比例,发展排污权、股权质

押、存贷质押等新型抵(质)押方式,扶持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等建设,缓解企业“融资难”问题。进一步完善上市服务体系,推动一批行业地位突出、盈利能力较强、发展前景良好的优质企业股份制改造并上市直接融资;大力发展债券融资,积极发行短期融资券、中小企业集合债等,增强企业的市场化融资能力。争取到2012年全市上市企业突破40家,融资再融资400亿元以上。(此项工作由人民银行、银监分局、金融办分别牵头)

四、工作举措

(一)着力系统推进。推进工业转型升级是一项紧迫、艰巨而又长期的任务。2012年底前,主要分三个阶段推进实施:第一阶段为组织部署阶段(2009年9月前),主要工作是明确发展规划,加强政策配套,全面动员部署;第二阶段为组织实施阶段(2009年10月-2012年9月),主要工作是围绕既定目标,结合各地实际,突出结构调整、项目建设、自主创新、企业培育、平台建设、节能减排、体制机制等重点领域,创新方式方法,扎实有序推进;第三阶段为总结提高阶段(2012年10月-12月),主要工作是总结经验,并启动新一轮工业转型升级工作。

(二)加强试点探索。各县(市、区)、市直开发区要结合实际,找准工作切入点和突破口,加强试点探索。市区重点在优化空间布局、培育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生产性服务

业等方面进行试点探索,绍兴县重点在纺织产业转型升级、创意产业培育发展等方面进行试点探索,诸暨市重点在打造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推进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等方面进行试点探索,上虞市重点在打造大平台、发展大桥经济等方面进行试点探索,嵊州市、新昌县重点在区域产业联动发展方面进行试点探索,其中嵊州市重点推进集群提升、主辅分离等试点工作,新昌县重点推进企业培育、管理创新等试点工作。各县(市、区)、市直开发区要按照上述要求,抓紧拟定实施方案,年底前启动实施,并突出重点加以推进,确保工作实效。市政府将通过召开系列现场会的方式,总结经验,推广做法,努力走出一条有绍兴特色的工业转型升级之路。

(三)加大扶持力度。工业转型升级事关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各级党委、政府务必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重视这项工作,切实加大引导和扶持力度。要积极整合现有工业扶持政策,突出扶持重点和实效,原则上要求各县(市、区)工业转型升级财政扶持专项资金增长幅度不低于地方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同时要积极落实工业转型升级的税费减免优惠政策,加大转型升级信贷支持力度,加强重点工业项目用地保障,确保工作实效。

(四)落实组织领导。成立绍兴市工业转型升级领导小组,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分管副市长为副组长,市级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

设在市经贸委。建立健全工业转型升级部门协调、督查通报、考核奖惩等工作机制,确保此项工作顺利推进。各县(市、区)政府、市有关部门要按照本实施方案,抓紧制定工作计划,进一步细化工作内容,明确职责分工,落实保障措施,确保工作实效。


相关内容

  • 关于加快绍兴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建议
  • 关于加快绍兴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建议 薛国琴 改革开放,尤其是进入新世纪以来,绍兴经济.社会等各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地区经济总量.工业化水平.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等经济指标位于长三角16个城市.浙江省11个地级市前列.然而,随着浙江省和东部沿海的一些省(市)陆续进入后工业化时代,资源.环境约束不断加 ...

  • 城乡融合共谋转型
  • 20101004经济日报 世博后滩公园内种植了多种植物,菖蒲.水芹.水葱.茭白.水稻.芦苇--一派田园风光.放眼望去,远方城市建筑依稀可见,呈现出"村在景中.景在城中"的家园美景. 本报记者 赵 晶摄 ----道路.自来水.垃圾处理.超市.信息网等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拓展: --- ...

  • 项目书记年终总结
  • 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县委书记的年终总结里没有回避问题。“近年来,伴随着义乌的繁荣发展,一些干部群众的自满情绪开始滋长,创业创新激情也有所减弱。作为一把手,我清醒地认识到,义乌与先进地区相比还有很多差距,远远没到一劳永逸的时候,需要创业创业再创业。”这是中共金华市委常委、义乌市委书记吴蔚荣xx年终 ...

  • 国务院关于中西部地区
  • 国务院关于中西部地区 承接产业转移的指导意见国发[2010]28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产业转移是优化生产力空间布局.形成合理产业分工体系的有效途径,是推 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必然要求.当前,国际国内产业分工 深刻调整,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产业向中 ...

  • 搭建科技创新平台 促进创新型经济发展
  • 搭建科技创新平台 促进创新型经济发展 -----嘉兴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曹小明 (载<社会科学视野>2012.3) 内容提要:嘉兴市通过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不断完善区域创新体系,促进了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和创新型经济的快速发展.嘉兴的经验对各地经济的转型升级和转变发展方式提供了 ...

  • 2010年中国城市竞争力蓝皮书
  • 年中国城市竞争力蓝皮书: 2010 年中国城市竞争力蓝皮书: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财政与贸易研究所倪鹏飞博士牵头,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财政与贸易研究所倪鹏飞博士牵头,两岸四地城市竞争力专 家共同携手,国内著名高校. 家共同携手,国内著名高校.国家权威统计部门和地方科研院所近百名专家历 时 ...

  • 加快工业区域转型与优化产业布局措施简析
  • 为进一步加快推进区域转型升级和优化产业布局,提高工业园区发展质量和水平,引导各地区在实际工作中更好地明确工业转型升级路径,工业和信息化部日前在浙江嘉兴举办了区域转型升级和优化产业布局高级研修班.本次研修班由工信部知识更新工程办公室(人才交流中心)负责组织,来自全国各地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负责规划与工 ...

  • [专访]建言献策,政协委员"好声音"!
  • 2017-02-16 江油发布 江油发布 微信号 SC_JiangYou 功能介绍 传递政府声音,倾听百姓诉求,提供资讯服务,展现魅力江油.这里是"诗意中国·李白故里·美丽江油",敬请关注! 编者按 履职尽责建良言,集思广益谋发展.2月13至15日,市政协第十三届第二次会议召开. ...

  • 绍兴市继续教育公需科目考试2017年必修课[大众创业与转型机遇]资料题库答案
  • 绍兴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公需科目考试 2017年必修课<大众创业与转型机遇>资料题库答案 大众创业与转型机遇(2017年必修课) 判断题 1.加州拥有全美最高的人口多样性,是华人移民的第一大州 A 是 B 否 2.德国政府在2013年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提出"工业4.0&qu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