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定学:检验真理的标准与方法

近日,著名经济学家茅于轼、陈平等先生正在讨论检验真理的标准问题,这是一次很有意义的讨论,希望能持续、深入地开展下去。茅、陈二先生是从经济学的角度讨论真理标准的,这个问题也是哲学的一个重要课题,作者不揣浅陋,尝试从哲学的角度对该问题发表一点浅薄之见,以就教于诸位先生。

一、检验真理的根本标准是实际

要想找到检验真理的真正标准,首先必须搞清一个基本问题——究竟什么是真理?假如我们对这个问题认识模糊,那就很难对检验真理的标准有一个准确、清晰的认识。那么,究竟什么是真理呢?哲学家们对这个问题做出了三种不同的解释,分别是符合论、融贯论和实用论。[1]符合论认为,一条陈述为真,当且仅当它与事实相符,也就是说,真理就是与事实或实际相符合的陈述、观点或理论。融贯论认为,真的就意味着最能与我们的经验和信念的整体网络相一致,并能形成一幅融贯的图象。而实用论则认为,真的信念(或句子)是那些“管用”者,“管用”的就是真理。不少哲学家都认为,符合论对真理的定义更为准确、严谨,所以本文采纳这个定义。

根据真理的定义,真理就是与事实或实际相符合的陈述、观点或理论,真理的精髓就是“与实际符合”,判断一个陈述、观点或理论是不是真理,关键就在于它是否“与实际符合”。假若它与实际符合、一致,那它就是“真”的,就是真理;假若与实际不符合、不一致,那它就是“假”的,就是虚假、错误或谬误。通过真理的定义我们就可以很清楚地看出,鉴别一个陈述、观点或理论“真”与“假”的关键就是事实或实际,所以检验真理的标准也必然是事实,是实际。根据真理的定义,我们在逻辑上必然会得出这样的结论。

作为一个生命的个体,人存在于世界和万事万物之中,为了生存,人必须与外部世界以及各种各样的事物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必须进行各种各样的相互作用。这就要求人必须能够正确地认识世界,正确地认识各种各样的事物,然而,由于世界和事物的复杂性,加上人主观的原因,所以人的认识并不能保证百分之百的正确和真实,不能保证全部都是真理;相反在人的认识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不正确、不真实的认识,甚至还会出现虚假、错误与谬误。那么,如何鉴别认识的“真”与“假”?如何鉴别哪些认识是真理,哪些认识是虚假、错误或谬误呢?这就需要对认识进行检验,从而分清“真”与“假”、真理与谬误。如何检验认识的“真”与“假”?如何分清真理与谬误呢?由于人认识的对象就是事物,由于真理都是与事物的实际符合、一致的,所以最根本、最可靠的办法就是把人的认识与事物的实际进行比较和对照,如果二者符合、一致,那认识就是“真”的,就是真理;如果二者不符合、不一致,那认识就是“假”的,就是虚假、错误或谬误。所以从认识论的角度看,检验真理的标准也应该是事物的实际。

作者在《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实际》[2]一文中对这个问题进行过专门探讨,由于真理就是与事实或实际相符合的陈述、观点或理论,由于实际具有客观确定性,由于实际与人的认识具有同一性、可比性、匹配性,又由于实际检验具有可行性,所以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实际。

实际标准真的能够检验出认识的“真”与“假”?真的能够检验出真理与谬误吗?作者在《从玛雅预言看真理》一文中曾分析过这样一个例子,古玛雅人曾经预言:“2012年12月22日是世界末日”。那么,如何检验这个预言的真与假呢?如何检验它是真理,还是谬误呢?按照检验真理的实际标准,我们就可以将玛雅预言与2012年12月22日的实际情况进行比较和对照,假如那天世界真的毁灭了,那证明玛雅预言就是“真”的,就是真理;假如那天世界并没有毁灭,那就证明玛雅预言是“假”的,是毫无根据的无稽之谈。通过实际标准,我们准确地检验出玛雅预言是虚假的,是毫无根据的无稽之谈,这充分说明实际标准是正确的,也是可靠的。

不仅对玛雅预言,对绝大多数陈述、判断、观点、理论以及学说都可以用实际标准进行检验。例如茅、陈二先生所讨论的经济学理论,同样也可以用实际标准进行检验,一个经济理论,不管它设计得多么高妙,不管它说得多么天花乱坠,只要它不符合实际,就一定是虚假的,一定不是真理,所以检验经济理论的标准也是实际。

二、实践在真理检验中的作用

长期以来,我国大多数人都笃信这样一个观点:“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作者认为这其实是一个误解,实践并非是检验真理的标准,更不是唯一的标准。

为什么说实践并非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呢?其一,哲学家们对实践的定义是:“人类有目的地改造世界的活动。”[3]“实践是人能动的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是人所特有的对象性的感性活动。”[4]通过定义可以看出,实践是改造客观世界的一种“物质活动”,而认识则是发生于大脑内部的一种“精神活动”,二者虽然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但它们毕竟是两种不同的活动。认识的“真”与“假”,认识所形成的真理与谬误,都决定于认识这种“精神活动”,并不决定于实践这种“物质活动”。检验真理是认识活动的一个延续,它仍属于认识的范畴,并不属于实践的范畴,所以实践很难充当检验真理的标准。其二,从真理的定义看,真理就是与事实或实际相符合的陈述、观点或理论,并不是与实践相符合的陈述、观点或理论,所以实践无法充当真理的标准。其三,认识是对事物的认识,事物是认识的对象,鉴别认识“真”与“假”的关键在认识的对象,然而在大多数时候,实践并非是认识的对象,所以实践并不是鉴别认识“真”与“假”的关键,也很难充当检验真理的标准。当然事情也不是绝对的,当某种实践活动成为认识的对象的时候,这时实践也随之成为检验真理的标准。

作者在《实践并非是检验真理的标准》[5]一文中,对实践标准进行了认真的审视与反思,结果发现它理论上存在着六个方面的问题,所以作者认为实践并非是检验真理的标准。由于篇幅所限,无法详述,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参阅原文。

我们说实践并非是检验真理的标准,那是不是说实践在检验真理的过程中就毫无用处呢?事实并非如此,在检验真理的过程中,人的认识是被检验对象,认识的对象是检验的标准,而实践可以充当二者的桥梁与纽带,人通过这个桥梁与纽带对二者进行比较和对照,从而检验出认识的“真”与“假”、真理与谬误。虽然实践并不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但不可否认的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一种很有效的方法或手段,在检验真理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三、逻辑在真理检验中的作用

茅先生认为,实践是真理之源,而逻辑才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因为人类所有的知识都是逻辑推导出来的。在人的思维过程中,逻辑确实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假如一个陈述、判断、观点、理论以及学说在逻辑上不能自洽,那它就很难成立,也很难成为真理。美国著名科学哲学家查尔默斯曾经说过:“科学是由那些经受住检验的有关事实的断言组成的。”[6] 一个陈述、判断、观点、理论或学说同样也是由一些“断言”组成的,这样我们就可以先从逻辑的角度对这些“断言”进行检验,假如发现它们在逻辑上不能自洽,那就说明它们存在着较大的缺陷,甚至是无法成立的。在检验真理的过程中,逻辑也是一种十分有用的方法。假如从这个角度看,茅先生的论断是有一定道理的。

但是,逻辑毕竟只是思维的规则与工具,它检验的也仅限于那些构成理论或学说的判断与断言,这种检验仅仅是思维层面的,很难涉及到事物的实际。一般情况下逻辑并不是认识的对象,也不是事物的实际,通过它不一定能够检验出认识的“真”与“假”,也不一定能够检验出真理与谬误。一个陈述或判断,虽然在逻辑上是自洽的,但它却有可能是虚假的,所以仅凭逻辑并不能最终判定认识的“真”与“假”、 真理与谬误。例如在1958年的大跃进运动中,《人民日报》报道了这样一个消息:河南省西平县某生产队“小麦亩产7320斤”,报道有时间,有地点,有种植人,有过磅人,有监督人,还配发有照片,假若仅从逻辑的角度看,这个消息不存在明显的逻辑问题,然而事实却证明,这个消息完全是虚假的。它之所以是虚假的,就是因为它与事实或实际情况不相符合。通过这个例子就可以看出,逻辑检验是有局限性的,实际才是最根本、最可靠的标准。

四、实验在真理检验中的作用

陈平先生认为,芝加哥大学教授法玛(Fama)提出的“有效市场理论”被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的实验否定,证明经济学不是科学,只是前科学。陈先生的意思是说,检验科学或真理的标准应该是实验。科学实验人为地控制、模拟客观对象及客观过程,并通过这些过程对一些理论与假说做出检验或验证,许多重要的理论与假说都是通过实验得到了确证,也有不少理论与假说被实验所否证,所以在检验真理的过程中实验发挥着相当重要的作用。但是,实验只是检验真理的一种方法或手段,它并不是真理的标准,真理的标准依然是理论与假说所表征的那些事实或实际。正如美国微生物学家、病理学家雷内·杜博斯所说的那样,实验的目的是“判断为某一理论提出的假说是否符合大量可观察到的事实。” [7]

例如陈平先生所说的“有效市场理论”,它之所以会被否定,原因就是因为它与美国金融危机时的实际情况不符合,所以检验“有效市场理论”是否科学或真理的标准仍然是实际,金融危机这个实验或者说事件只是检验的一种方式或手段。

五、结论

检验真理的真正标准是实际,而实践、实验以及逻辑等只是检验真理的方法或手段。

茅、陈平二位先生都是名誉中外的大家,作者的这些浅薄之见无疑是班门弄斧,不当之处,还望二位先生指教。

2013-11-12

[注释]

[1] [美]罗伯特·所罗门:《大问题——简明哲学导论》,张卜天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86—190页。

[2] 陈定学:《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实际》,见爱思想网—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也见共识网—笔会。

[3] 夏征农主编:《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0年版,第1228页。

[4] 肖前、李秀林、汪永祥主编:《辩证唯物主义原理》,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324页。

[5] 陈定学:《实践并非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见爱思想网—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也见共识网—笔会。

[6] [英]A.F.查尔默斯:《科学究竟是什么》,鲁旭东译,商务印书馆2007年版,第107页。

[7] 贝弗里奇:《科学研究的艺术》,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14页。

近日,著名经济学家茅于轼、陈平等先生正在讨论检验真理的标准问题,这是一次很有意义的讨论,希望能持续、深入地开展下去。茅、陈二先生是从经济学的角度讨论真理标准的,这个问题也是哲学的一个重要课题,作者不揣浅陋,尝试从哲学的角度对该问题发表一点浅薄之见,以就教于诸位先生。

一、检验真理的根本标准是实际

要想找到检验真理的真正标准,首先必须搞清一个基本问题——究竟什么是真理?假如我们对这个问题认识模糊,那就很难对检验真理的标准有一个准确、清晰的认识。那么,究竟什么是真理呢?哲学家们对这个问题做出了三种不同的解释,分别是符合论、融贯论和实用论。[1]符合论认为,一条陈述为真,当且仅当它与事实相符,也就是说,真理就是与事实或实际相符合的陈述、观点或理论。融贯论认为,真的就意味着最能与我们的经验和信念的整体网络相一致,并能形成一幅融贯的图象。而实用论则认为,真的信念(或句子)是那些“管用”者,“管用”的就是真理。不少哲学家都认为,符合论对真理的定义更为准确、严谨,所以本文采纳这个定义。

根据真理的定义,真理就是与事实或实际相符合的陈述、观点或理论,真理的精髓就是“与实际符合”,判断一个陈述、观点或理论是不是真理,关键就在于它是否“与实际符合”。假若它与实际符合、一致,那它就是“真”的,就是真理;假若与实际不符合、不一致,那它就是“假”的,就是虚假、错误或谬误。通过真理的定义我们就可以很清楚地看出,鉴别一个陈述、观点或理论“真”与“假”的关键就是事实或实际,所以检验真理的标准也必然是事实,是实际。根据真理的定义,我们在逻辑上必然会得出这样的结论。

作为一个生命的个体,人存在于世界和万事万物之中,为了生存,人必须与外部世界以及各种各样的事物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必须进行各种各样的相互作用。这就要求人必须能够正确地认识世界,正确地认识各种各样的事物,然而,由于世界和事物的复杂性,加上人主观的原因,所以人的认识并不能保证百分之百的正确和真实,不能保证全部都是真理;相反在人的认识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不正确、不真实的认识,甚至还会出现虚假、错误与谬误。那么,如何鉴别认识的“真”与“假”?如何鉴别哪些认识是真理,哪些认识是虚假、错误或谬误呢?这就需要对认识进行检验,从而分清“真”与“假”、真理与谬误。如何检验认识的“真”与“假”?如何分清真理与谬误呢?由于人认识的对象就是事物,由于真理都是与事物的实际符合、一致的,所以最根本、最可靠的办法就是把人的认识与事物的实际进行比较和对照,如果二者符合、一致,那认识就是“真”的,就是真理;如果二者不符合、不一致,那认识就是“假”的,就是虚假、错误或谬误。所以从认识论的角度看,检验真理的标准也应该是事物的实际。

作者在《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实际》[2]一文中对这个问题进行过专门探讨,由于真理就是与事实或实际相符合的陈述、观点或理论,由于实际具有客观确定性,由于实际与人的认识具有同一性、可比性、匹配性,又由于实际检验具有可行性,所以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实际。

实际标准真的能够检验出认识的“真”与“假”?真的能够检验出真理与谬误吗?作者在《从玛雅预言看真理》一文中曾分析过这样一个例子,古玛雅人曾经预言:“2012年12月22日是世界末日”。那么,如何检验这个预言的真与假呢?如何检验它是真理,还是谬误呢?按照检验真理的实际标准,我们就可以将玛雅预言与2012年12月22日的实际情况进行比较和对照,假如那天世界真的毁灭了,那证明玛雅预言就是“真”的,就是真理;假如那天世界并没有毁灭,那就证明玛雅预言是“假”的,是毫无根据的无稽之谈。通过实际标准,我们准确地检验出玛雅预言是虚假的,是毫无根据的无稽之谈,这充分说明实际标准是正确的,也是可靠的。

不仅对玛雅预言,对绝大多数陈述、判断、观点、理论以及学说都可以用实际标准进行检验。例如茅、陈二先生所讨论的经济学理论,同样也可以用实际标准进行检验,一个经济理论,不管它设计得多么高妙,不管它说得多么天花乱坠,只要它不符合实际,就一定是虚假的,一定不是真理,所以检验经济理论的标准也是实际。

二、实践在真理检验中的作用

长期以来,我国大多数人都笃信这样一个观点:“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作者认为这其实是一个误解,实践并非是检验真理的标准,更不是唯一的标准。

为什么说实践并非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呢?其一,哲学家们对实践的定义是:“人类有目的地改造世界的活动。”[3]“实践是人能动的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是人所特有的对象性的感性活动。”[4]通过定义可以看出,实践是改造客观世界的一种“物质活动”,而认识则是发生于大脑内部的一种“精神活动”,二者虽然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但它们毕竟是两种不同的活动。认识的“真”与“假”,认识所形成的真理与谬误,都决定于认识这种“精神活动”,并不决定于实践这种“物质活动”。检验真理是认识活动的一个延续,它仍属于认识的范畴,并不属于实践的范畴,所以实践很难充当检验真理的标准。其二,从真理的定义看,真理就是与事实或实际相符合的陈述、观点或理论,并不是与实践相符合的陈述、观点或理论,所以实践无法充当真理的标准。其三,认识是对事物的认识,事物是认识的对象,鉴别认识“真”与“假”的关键在认识的对象,然而在大多数时候,实践并非是认识的对象,所以实践并不是鉴别认识“真”与“假”的关键,也很难充当检验真理的标准。当然事情也不是绝对的,当某种实践活动成为认识的对象的时候,这时实践也随之成为检验真理的标准。

作者在《实践并非是检验真理的标准》[5]一文中,对实践标准进行了认真的审视与反思,结果发现它理论上存在着六个方面的问题,所以作者认为实践并非是检验真理的标准。由于篇幅所限,无法详述,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参阅原文。

我们说实践并非是检验真理的标准,那是不是说实践在检验真理的过程中就毫无用处呢?事实并非如此,在检验真理的过程中,人的认识是被检验对象,认识的对象是检验的标准,而实践可以充当二者的桥梁与纽带,人通过这个桥梁与纽带对二者进行比较和对照,从而检验出认识的“真”与“假”、真理与谬误。虽然实践并不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但不可否认的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一种很有效的方法或手段,在检验真理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三、逻辑在真理检验中的作用

茅先生认为,实践是真理之源,而逻辑才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因为人类所有的知识都是逻辑推导出来的。在人的思维过程中,逻辑确实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假如一个陈述、判断、观点、理论以及学说在逻辑上不能自洽,那它就很难成立,也很难成为真理。美国著名科学哲学家查尔默斯曾经说过:“科学是由那些经受住检验的有关事实的断言组成的。”[6] 一个陈述、判断、观点、理论或学说同样也是由一些“断言”组成的,这样我们就可以先从逻辑的角度对这些“断言”进行检验,假如发现它们在逻辑上不能自洽,那就说明它们存在着较大的缺陷,甚至是无法成立的。在检验真理的过程中,逻辑也是一种十分有用的方法。假如从这个角度看,茅先生的论断是有一定道理的。

但是,逻辑毕竟只是思维的规则与工具,它检验的也仅限于那些构成理论或学说的判断与断言,这种检验仅仅是思维层面的,很难涉及到事物的实际。一般情况下逻辑并不是认识的对象,也不是事物的实际,通过它不一定能够检验出认识的“真”与“假”,也不一定能够检验出真理与谬误。一个陈述或判断,虽然在逻辑上是自洽的,但它却有可能是虚假的,所以仅凭逻辑并不能最终判定认识的“真”与“假”、 真理与谬误。例如在1958年的大跃进运动中,《人民日报》报道了这样一个消息:河南省西平县某生产队“小麦亩产7320斤”,报道有时间,有地点,有种植人,有过磅人,有监督人,还配发有照片,假若仅从逻辑的角度看,这个消息不存在明显的逻辑问题,然而事实却证明,这个消息完全是虚假的。它之所以是虚假的,就是因为它与事实或实际情况不相符合。通过这个例子就可以看出,逻辑检验是有局限性的,实际才是最根本、最可靠的标准。

四、实验在真理检验中的作用

陈平先生认为,芝加哥大学教授法玛(Fama)提出的“有效市场理论”被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的实验否定,证明经济学不是科学,只是前科学。陈先生的意思是说,检验科学或真理的标准应该是实验。科学实验人为地控制、模拟客观对象及客观过程,并通过这些过程对一些理论与假说做出检验或验证,许多重要的理论与假说都是通过实验得到了确证,也有不少理论与假说被实验所否证,所以在检验真理的过程中实验发挥着相当重要的作用。但是,实验只是检验真理的一种方法或手段,它并不是真理的标准,真理的标准依然是理论与假说所表征的那些事实或实际。正如美国微生物学家、病理学家雷内·杜博斯所说的那样,实验的目的是“判断为某一理论提出的假说是否符合大量可观察到的事实。” [7]

例如陈平先生所说的“有效市场理论”,它之所以会被否定,原因就是因为它与美国金融危机时的实际情况不符合,所以检验“有效市场理论”是否科学或真理的标准仍然是实际,金融危机这个实验或者说事件只是检验的一种方式或手段。

五、结论

检验真理的真正标准是实际,而实践、实验以及逻辑等只是检验真理的方法或手段。

茅、陈平二位先生都是名誉中外的大家,作者的这些浅薄之见无疑是班门弄斧,不当之处,还望二位先生指教。

2013-11-12

[注释]

[1] [美]罗伯特·所罗门:《大问题——简明哲学导论》,张卜天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86—190页。

[2] 陈定学:《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实际》,见爱思想网—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也见共识网—笔会。

[3] 夏征农主编:《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0年版,第1228页。

[4] 肖前、李秀林、汪永祥主编:《辩证唯物主义原理》,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324页。

[5] 陈定学:《实践并非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见爱思想网—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也见共识网—笔会。

[6] [英]A.F.查尔默斯:《科学究竟是什么》,鲁旭东译,商务印书馆2007年版,第107页。

[7] 贝弗里奇:《科学研究的艺术》,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14页。


相关内容

  • 实践不是检验真理的标准或唯一标准
  • 实践不可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因为.实践包含正确实践.错误实践(一般性错误实践.灾难性实践.反动实践).盲目实践.试验性实践,而错误实践不合乎客观实际或客观规律,盲目实践.试验性实践不一定符合客观实际或客观规律,所以,实践不可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或唯一标准.错误的实践怎能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或唯一标准呢? ...

  • 原理论文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 题目: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老一辈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和全国广大人民一道,开始了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的伟大实践.但对于当时百废待兴的中国,许多事情无先例可循,一切的实践由于没有正确的理论指导,还处于摸索阶段,这难免造成了一些错误,比如人民公社化运动和大跃 ...

  • 马原简答题
  • 一.认识来源于实践. 认识的最终来源是实践.认识的来源有两种,一种是实践,一种是传承,前者比如说测量水的沸点,后者如学生从书上学知识.但传承的认识也来自于别人的实践.实践和承传是源和流的关系.认识的最终来源是实践. 二.实践是检验认识的惟一标准. 认识是否正确,只有放在实践中才知道.水的沸点究竟是不 ...

  • 学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 学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没有实践就没有发言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不论在什么行业,也不论从事什么工作,这句话是作人的准绳,对于一个问题,你只有去深入地研究它,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实事求是地看问题,才能发现它的真正含义,才能对其定性,这就是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论 凡是到过中央党校礼堂广场前的 ...

  • 鉴定科学与非科学的原则和方法
  • 作者:张之沧 学海 1999年04期 近几年来,读了一些哲学家,甚至是科学家的大作之后,心中似乎总有这样一种感觉:由于他们对科学的本质.特征.科学的真理观.进步观.价值观.科学发现的方法.辩护的方法.科学理论的检验.评价等问题缺乏理论上的认识,只有一种朴素的理解和界定,以致对科学的总体把握相当的传统 ...

  •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西方哲学真理标准比较
  •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西方哲学真理标准比较 [作 者]徐承英 [内容提要]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现代西方哲学提出检验真理的经验标准.理性标准.实用标准等,这些真理标准观都在一定程度上对这一问题作了有价值的探讨,但对之没有作出科学回答,马克思主义哲学提出的实践标准体现真理标准是主观与客观.共性与个性.科学性 ...

  • 马克思-2-第2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 第二章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第一节 认识的本质及规律 一.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一)实践和认识的主体与客体 实践活动是以改造世界为目的.主体和客体之间通过一定的中介发生相互作用的过程. 主体是指具有思维能力.从事社会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 客体是指进入到主体的认识和实践范围的客观事物,是实践和认识活动 ...

  • 真理标准问题讨论与解放思想
  • 真理标准问题讨论与解放思想 作者:王巍 时间:2014-09-24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刚发表时,邓小平没有注意到.后来他听说有人对这篇文章攻击得很厉害,就找来认真阅读.5月19日,邓小平在接见中央文化部核心领导小组负责人时明确表示:" ...

  • 马基期末考试重点
  • 一.简答题: 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答案:①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②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③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