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航_自然辩证法概论

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

《自然辩证法概论》期末课程论文

论网络技术与社会伦理

——以网络信息安全问题为例

姓 名:

学 号:

任课教师:

上课地点:

完成时间:

主M101 2014年4月6日

摘要

现代网络技术的发展,正以惊人的速度彻底地改变着人们的工作效率和生活方式,通过它,人们可以方便快捷地完成许多的商务和政务,使信息共享应用日益广泛与深入,由于互联网的开放性和匿名性,不可避免的存在许多安全隐患,企业的信息在公共网络上传输,可能会被非法窃听、截取、篡改或破坏,而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然而不仅仅是商业,更涉及到国家的军政文教等诸多领域,难免不会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各种人为攻击(例如信息泄漏、信息窃取、数据篡改、数据删添、计算机病毒等)。通常利用计算机犯罪很难留下犯罪证据,这也大大刺激了计算机高技术犯罪案件的发生。计算机犯罪率的迅速增加,使各国的计算机系统特别是网络系统面临着很大的威胁,并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甚至上升至国家安全问题的高度,因此保证网络信息交流的安全性,网络信息安全技术在当今社会显得尤为重要。

对此本文对“网络技术”和“社会伦理”的概念做简单的分析和界定,以与我们个人和社会活动息息相关的网络信息安全为线索,从多个角度探讨当今社会网络信息安全中存在的社会伦理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实用性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

网络技术;社会伦理;网络信息安全

目录

目录................................................................ 3

1 引言 ............................................................ 4

2 网络信息安全现状 ................................................ 4

3 网络信息安全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 5

3.1 网络协议和软件的安全缺陷 ...................................... 5

3.2 黑客攻击手段多样 .............................................. 6

3.3 计算机病毒 .................................................... 7

4 网络信息安全中的社会伦理分析 .................................... 7

4.1 社会伦理在网络信息安全技术中所呈现出的难题 .................... 7

4.1.1 电子空间与物理空间伦理难题................................... 7

4.1.2 信息共享与信息独有的伦理难题................................. 8

4.1.3 个人隐私与社会监督的伦理难题................................. 8

4.1.4 通讯自由与社会责任的伦理难题................................. 9

4.1.5 信息内容的地域性与信息传播方式的超地域性的伦理难题........... 9

4.2 社会伦理在网络信息安全技术中所呈现出的问题分析 ............... 10

4.2.1 人的自然属性是网络失范现象的基础原因........................ 10

4.2.2 社会压力大是网络失范现象的主观原因.......................... 10

4.2.3 社会原因.................................................... 10

5 关于网络信息安全问题的建议与策略 ............................... 11

5.1 加强相关法律的建设 ........................................... 11

5.2 加强网络道德的建设 ........................................... 11

5.3 加强网络安全的建设 ........................................... 12

5.4 加强网民伦理意识的培养 ....................................... 12

5.5 加强网络管理的建设 ........................................... 12

6 结论 ........................................................... 13

7 参考文献 ....................................................... 13

1 引言

从1946年来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出现到现在,短短66年的时间里,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它对人类各个方面的活动都产生了非常巨大而又深远的影响,它带动了全球技术革新与发展。而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网络也不断发展,它因军用需求而产生,进而在全球范围内发展起来,现如今它已经成为当前社会发展的最重要的依靠之一,我们很难想象没有计算机网络的社会将会变成什么样子。

人类历史按照各个不同时期发展的特点可以划分为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在经过了漫长的耕种灌溉和蒸汽机时代后,人类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进入了信息时代———以计算机、通讯和信息为支撑的信息网络时代。今天,国际互联网络的发展速度更是惊人,无论用“飞速”还是“指数式”增长等字眼来描述信息网络的发展状况都不为过,与此同时,它还以前所未有的规模改变着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成为人们工作和生活中一个重要因素,它扩大了生活领域,丰富了社会生活,跨过地域与时间的限制,将人类连接成一个紧密的整体。

网络技术与历史上曾多次出现的技术转变一样,不仅涉及到技术本身的进步,而且还会在多方面引起社会结构和人们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的变化。信息网络直接进入千家万户,对社会的影响力在广度和深度上将超过以往任何一次技术革命,鉴于工业文明以来人类对科技的错误运用曾经带来的一系列伦理问题,例如生态伦理,英国的泰晤士河在遭到破坏后整整150年才得以恢复,那么对网络的不合理使用也有可能对人类造成类似的危害,如目前由网络所引起的隐私权等等社会伦理问题,我们不得不考虑网络在这方面的负作用。随着互联网的扩展和延伸,有关网络的负面伦理问题也逐渐突显出来,引起了众多专家学者的高度关注。

本文将就网络技术的发展和网络信息安全中存在的社会伦理问题展开分析和讨论,针对近年来网络信息安全问题做出探讨和思考,希望能够促进我国网络信息更加健康安全的发展,更加切实的保护每一位网民和各企事业乃至国家的利益不受侵害。

2 网络信息安全现状

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全球网民数量激增,网络已经成为生活离不开的工具,经济、文化和社会活动都强烈地依赖于网络,网络已成为社会重要的基础设施。

尽管如此,当前网络与信息安全的现状却不容乐观。

2009年3月25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了《2008年中国网民信息网络安全状况研究报告》。据调查显示,截至2008年底,我国互联网普及率为22.6%,超过21.9%的全球平均水平。网民人数近3亿,总带宽625G,IP地址1.8亿个,手机上网用户1.17亿。不可避免的,网络安全问题也更加迅猛。这几年随着信息化基础建设的推进,网络安全管理已经成为关系国家、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特别是随着4G时代的到来,网络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将更加突出。报告显示,超过七成的网民愿意使用免费的安全软件,而近八成的网民对于在网上提供个人信息安全有着不同程度的担忧,网络信息安全已经成为影响网民上网行为的重要因素。同时,调查显示,96.1%的网民个人计算机中装有信息安全软件,其中70.5%的网民选择使用单一品牌的安全套装软件产品,即至少包含杀毒、防火墙两项功能的安全软件产品。28%的网民使用过在线查毒服务,其中近1/3的用户还使用了在线杀毒服务。上述数据充分说明了我国网民对网络信息安全的高度重视。值得注意的是,按照2008年底国内现有网民数量统计,目前尚未安装安全软件的网民数量超过1000万,这一数据反映出大量上网人群的信息安全存在隐患。调研结果表明,74%的网民表示愿意使用免费杀毒软件,这说明免费杀毒软件对于绝大多数网民具有较大的吸引力。报告数据显示,当前国内有近一亿网民使用过网上银行专业版,占我国网民总数的33.4%。随着我国互联网的发展,网民对互联网的应用已经从单纯的娱乐转向购物、求职等多个方面,对网络信息安全的需求也日益提高。

因此,网络与信息安全方面的研究是当前信息行业的研究重点。在国际上信息安全研究已成体系,20世纪70年代就已经开始标准化。当前有多个国际组织致力于网络与信息安全方面的研究。随着信息社会对网络依赖性的不断增加以及911等突发事件的出现,以美国为首的各个国家在网络与信息安全方面都在加速研究。我国自2003年以来也在网络与信息安全方面有了较大的进展,但是总体相对落后。

3 网络信息安全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3.1 网络协议和软件的安全缺陷

因特网的基石是TCP/IP协议簇,该协议簇在实现上力求效率,而没有考虑安全因素,因为那样无疑增大代码量,从而降低了TCP/IP的运行效率,所以说

TCP/IP本身在设计上就是不安全的。很容易被窃听和欺骗:大多数因特网上的流量是没有加密的,电子邮件口令、文件传输很容易被监听和劫持。很多基于TCP/IP的应用服务都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安全问题,这很容易被一些对TCP/IP十分了解的人所利用,一些新的处于测试阶级的服务有更多的安全缺陷。

缺乏安全策略:许多站点在防火墙配置上无意识地扩大了访问权限,忽视了这些权限可能会被内部人员滥用,黑客从一些服务中可以获得有用的信息,而网络维护人员却不知道应该禁止这种服务。

配置的复杂性:访问控制的配置一般十分复杂,所以很容易被错误配置,从而给黑客以可乘之机。TCP/IP是被公布于世的,了解它的人越多被人破坏的可能性越大。现在,银行之间在专用网上传输数据所用的协议都是保密的,这样就可以有效地防止入侵。当然,人们不能把TCP/IP和其实现代码保密,这样不利于TCP/IP网络的发展。

3.2 黑客攻击手段多样

进人2006年以来,网络罪犯采用翻新分散式阻断服务(DDOS)攻击的手法,用形同互联网黄页的域名系统服务器来发动攻击,扰乱在线商务。宽带网络条件下,常见的拒绝服务攻击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网络黑客蓄意发动的针对服务和网络设备的DDOS攻击;二是用蠕虫病毒等新的攻击方式,造成网络流量急速提高,导致网络设备崩溃,或者造成网络链路的不堪负重。

调查资料显示,2006年初发现企业的系统承受的攻击规模甚于以往,而且来源不是被绑架的“僵尸”电脑,而是出自于域名系统(DNS)服务器。一旦成为DDOS攻击的目标,目标系统不论是网页服务器、域名服务器,还是电子邮件服务器,都会被网络上四面八方的系统传来的巨量信息给淹没。黑客的用意是借人量垃圾信息妨碍系统正常的信息处理,借以切断攻击目标对外的连线。黑客常用“僵尸”电脑连成网络,把大量的查询要求传至开放的DNS服务器,这些查询信息会假装成被巨量信息攻击的目标所传出的,因此DNS服务器会把回应信息传到那个网址。

美国司法部的一项调查资料显示,1998年3月到2005年2月期间,82%的人侵者掌握授权用户或设备的数据。在传统的用户身份认证环境下,外来攻击者仅凭盗取的相关用户身份凭证就能以任何台设备进人网络,即使最严密的用户认证保护系统也很难保护网络安全。另外,由于企业员工可以通过任何一台未经确认和处理的设备,以有效合法的个人身份凭证进入网络,使间谍软件、广告软件、木马程序及其它恶意程序有机可乘,严重威胁网络系统的安全。

有资料显示,最近拉美国家的网络诈骗活动增多,作案手段先进。犯罪活动已经从“现实生活转入虚拟世界”,网上诈骗活动日益增多。

3.3 计算机病毒

计算机病毒是专门用来破坏计算机正常工作,具有高级技巧的程序。它并不独立存在,而是寄生在其他程序之中,它具有隐蔽性、潜伏性、传染性和极大的破坏性。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空间的广泛运用,病毒的种类急剧增加。目前全世界的计算机活体病毒达14万多种,其传播途径不仅通过软盘、硬盘传播,还可以通过网络的电子邮件和下载软件传播。从国家计算机病毒应急处理中日常监测结果来看,计算机病毒呈现出异常活跃的态势。据2001年调查,我国约73%的计算机用户曾感染病毒,2003年上半年升至83%。其中,感染3次以上的用户高达59%,而且病毒的破坏性较大。被病毒破坏全部数据的占14%,破坏部分数据的占57%。只要带病毒的电脑在运行过程中满足设计者所预定的条件,计算机病毒便会发作,轻者造成速度减慢、显示异常、丢失文件,重者损坏硬件、造成系统瘫痪。

4 网络信息安全中的社会伦理分析

4.1 社会伦理在网络信息安全技术中所呈现出的难题

由于网络空间是一个全新空间,网络伦理道德建设尚处于初始阶段,缺乏统一的价值标准,不同的价值观念、伦理思想在网上交汇、碰撞、冲突,使人们产生诸多伦理难题:

4.1.1 电子空间与物理空间伦理难题

物理空间是基于地缘的、物质的乃至观念的种种限定,人们都熟悉并生活其中的实实在在的现实社会而电子空间则是基于认同的,由于电子计算机的兴起而出现的,以“ 数据化”、“ 非物质化”的方式进人人类信息交流的虚拟社会。在网络时代,它们共同构成人类的基本生存环境,两者不能相互替代。

网络的出现和发展对物理空间的生存产生了冲击。网络的虚拟性对一些人产

生巨大的诱惑,他们在“ 虚拟朋友”、“ 虚拟夫妻”、“ 虚拟父母”的关系中迷失了自我,自以为找到了“精神家园”,终日沉迷于其中而导致问题的产生——道德情感淡漠,道德人格虚伪,交往心理障碍。

4.1.2 信息共享与信息独有的伦理难题

在信息社会,信息是最重要的社会资源,而信息共享可以使信息、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极大地降低全社会信息生产的成本,有利于缩小国家之间、地区之间经济和社会发展程度上的差距,推动社会的共同进步。从有效利用资源、社会共同进步的角度看,信息应该共享,即信息共享属于网络伦理范畴,但是,信息的生产需要创造性的发挥和投人,信息传播需要大量的投资用于软硬件产品的生产,所以,信息生产者和传播者拥有信息产品的所有权,并通过信息产品的销售来收回成本,赚取利润,这是合乎道德的。然而,现实生活中有些人在网络上非法复制、使用有知识产权的软件则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同时,某种社会性的、公开性的知识由个人垄断而影响了社会信息资源共享,同样也是一种不公平、不道德的行为。由于对网络信息的知识产权的界定缺乏可操作的规范,由此也产生了在处理信息独有与信息共享关系上的两种极端化行为,这就是侵犯知识产权和信息垄断。

4.1.3 个人隐私与社会监督的伦理难题

隐私权是私人生活不被干涉、不被擅自公开的权利。保护个人隐私是一项社会基本的伦理要求,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社会安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前提,社会监督是保障社会安全的重要手段。在传统社会,两者没有突出的矛盾,但是在网络时代,二者都出现了严重的道德冲突。就保护个人隐私权而言,收集、传播个人信息应该受到严格限制,磁盘所记录的个人生活信息,未经主体同意披露,应该完全保密,除网络服务提供商作为计费依据外,不能作其他利用。就保障社会安全而言,个人应对自身行为及后果负责,其行为应该留下详细的原始记录供有关部门进行监督和查证。这就产生了个人隐私权和社会监督的矛盾,由此带来的伦理难题是:构成侵犯隐私权的合理界限是什么?如何切实保护个人的合法隐私?如何防止把个人隐私作为谋取经济利益或要挟个人的手段?群众和政府机关在什么情况下可以调阅个人的信息?可以调阅哪些信息?怎样才能协调个人的隐私和社会监督的关系?如果对两者关系处理不当,容易造成侵犯隐

私权、自由主义和无政府主义等严重后果。

4.1.4 通讯自由与社会责任的伦理难题

上网是一种比较便捷的方式,自然也就成为许多人获取信息的首选,人们会以通讯模式套用网络行为模式,把网络信息漫游归人通讯自由,看成是网络主体个人的事情。然而,网络隐匿性和分散式的特征,很容易使上网者不需要任何国家的“ 护照” 就可以任意出人任何“ 国家”。网络摆脱了传统社会的管制、控制和监控,使网络主体容易形成一种“特别自由”的感觉和“为所欲为”的冲动。网络给人们提供的“自由”,远远超出了社会赋予他们的责任,如果网络行为主体的权利义务不明确,便会产生网络行为主体的行为自由度与其所负的社会责任不相协调甚至相冲突的局面。滥用通讯自由就会自觉不自觉地放松了自我道德和社会道德规范的约束。

4.1.5 信息内容的地域性与信息传播方式的超地域性的伦理难题

在网络社会,信息的传播是超越国界地域的,具有全球化的特点。这种不同文化、伦理的碰撞、交融,有利于形成网络伦理,有利于网络社会的有序发展。但信息的内容是带有地域特征的,它反映的是一定地域和民族的社会政治制度、文化、知识和道德规范。网络信息的超地域性加剧了国家间、地区间不同道德和文化间的冲突, 增大了维持国家观念、民族共同理想和共同价值观的难度,目前这种信息交流是不平等的,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存在着相当大的信息落差,由于发展中国家自制的网络信息从盘到质都处在较低层次的发展阶段,要在短期内得到高质量的信息服务,必须求助于西方发达国家的信息库,而这种求助的信息势必夹杂一些西方资产阶级的道德观念,在人们道德观念形成的过程中,会不同程度地受到西方资产阶级道德的影响,使原有的传统道德被分化、被同化、被扭曲,对发展中国家的民族文化造成很大冲击。由此带来的伦理难题是:如何既有效地利用网络资源又能保持鲜明的民族文化特征?如何既形成网络社会的普遍伦理又保持民族文化的多样化?对这些问题的处理不当将导致文化霸权主义和文化殖民主义。

4.2 社会伦理在网络信息安全技术中所呈现出的问题分析

4.2.1 人的自然属性是网络失范现象的基础原因

人的自然属性是人与周围的事物发生关系时 ,表现出来的本能的特性。例如 ,人饿了要吃食物 ,冷了要穿衣服 ,遇到危险时要躲避或者反抗 ,发育成熟了要寻觅配偶。这些人与周围的事物发生关系时表现出来的天生的本能特性 ,就是人的自然属性。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人们行为规范的总合 ,它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和社会舆论的力量 ,使人们具有善与恶 ,荣誉与耻辱 ,正义与非正义并逐渐形成一定的意识和传统 ,以指导或控制自己的行为。规范是指群体所确立的行为标准 ,人们对这样的标准有努力达成的期望。

人具有自然属性是网络失范现象的基础原因 ,这些自然属性在社会生活中是要受到法律或者道德的制约 ,如人遇到危险可以反抗 ,但不能因为有危险就把可能对你产生危害的人先行消灭 ,饿了吃食物 ,但人要分场合、时间 ,不能想吃就吃。总之 ,人的自然属性天生就是反道德 ,反规范的 ,它是网络失范现象的基础原因。

4.2.2 社会压力大是网络失范现象的主观原因

中国的传统道德对衣食住行等方方面面都有严格的礼制规定 ,人们被迫‘非礼勿视 ,非礼勿听 ,非礼勿行’,个人的欲望和情感较难得到满足。因此 ,人们迫切需要一个发泄的环境 ,释放自己的压力。在这种环境下 ,当网络出现后 ,我们才可能尽情地放纵自己 ,放松自己。也就是说 ,网络为人们提供了找回自己 ,放松生活的机会 ,真的很高兴 ,我们拥有了网络。

4.2.3 社会原因

网络伦理问题是现实社会问题的又一反映 ,网络社会是现实社会的缩影。网络空间是虚拟的、数字化的 ,与现实的社会生活有着众多的差异 ,但是 ,网络空间与现实的社会不是截然对立的 ,恰恰相反 ,网络上的空间正是从现实社会分化而来 ,是现实社会中每一个体通过网络创造的一个全新的生活空间 ,是在现实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坐在计算机终端后面的仍然是现实生活中的个体。因

此 ,凡是在实际生活中人们遇到的和即将遇到的各种各样的伦理问题、道德矛盾 ,在网络空间统统都会存在 ,并会受到网络虚拟化、数字化特点的影响 ,通过电子信息的方式得以放大 ,从而成为现行社会的伦理道德规范乃至法律都难以调节与控制的难题。

5 关于网络信息安全问题的建议与策略

5.1 加强相关法律的建设

由于传统的传播法规已不适应网络时代的发展, 世界上信息技术发达的国家都在对旧的传播法规进行修订或制定新的法规条例, 以保障网络信息传播者的权利。我国在1996年2 月1 日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暂行规定》; 2005 年颁布并实施了《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 该规定对互联网服务提供者和网站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和社会义务作了明确的规定, 为依法管理互联网提供了法制基础, 成为我国规范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的一个重要规章; 另外, 我国《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即将出台, 这个条例主要解决的问题是, 在新技术条件下如何明确规定传播权的范围主体以及对哪些传播行为违法与不违法进行详细的界定。虽然我国在法律法规建设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就, 但是需要做的工作还很多, 主要在培养立法、司法、执法部门的专门人才和加强网络传播准则、规范的全民教育等方面进行大量的研究与实际工作。

5.2 加强网络道德的建设

道德和法律一样都是社会控制必不可少的工具, 特别是在信息技术高度发展的信息社会中, 法律建设表现出明显的滞后性, 在这种情况下应发挥道德的作用。在网络传播道德建设中要重视道德教育以及发挥社会舆论的作用。加强道德教育一是要求网络主体对自身的道德责任有发自内心的认同, 同时也能感受到外界要求自己遵守各种道德规范的无处不在的强烈压力以及违约责任。二是要加强网络文化的引导和管理, 规范网络行为, 维护网络道德。社会舆论的广泛性特点能够使其不必在意评价对象的自愿与不自愿, 也不存在传播场景的限制, 它无所不在的强制性压力不得不使个体放弃不道德的想法与行动, 因此社会舆论具有定向、调节和催化的作用。

5.3 加强网络安全的建设

网络安全问题是当今世界面临的最大的安全挑战。伴随着互联网络的发展, 网络犯罪率也呈现出持续上升的趋势,计算机病毒的危害“、黑客”的攻击等安全隐患日趋严重。为了保障信息传播的安全性, 必须采取一系列网络安全技术对网络上的信息进行保护和控制。比如数据加密技术、防火墙技术、网络反病毒技术等等。在一些发达国家已加大了对网络安全技术研究力度, 美、日、德等国将信息安全技术列为国防、科研的重点, 并形成了相当规模的信息安全产业。而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还比较薄弱, 没有形成信息安全保障体系,面对当前网络技术整体发展水平不高的现状, 我国应加强信息安全技术特别是核心技术的研发工作, 以防止其他国家利用先进的技术对我国信息主权的侵犯。

5.4 加强网民伦理意识的培养

由于互联网络的特殊性, 仅仅依靠法律或技术途径进行网络信息管理效果不会很明显, 根本解决之道在于提高互联网用户的网络道德素质。要建立一个有序的、安全的、净化的互联网络, 不仅需要法律和技术上的不断完善, 更需要网络中每个人的自律与自重。因此在网络传播活动中强化网民的伦理意识尤为重要, 通过这种意识的培养可以使网民在上网时能够自觉地遵守网络传播道德和法律, 使其能够抵御住来自各方面不利因素的影响。

5.5 加强网络管理的建设

(1)组建网络行业协会。由行业内最有影响力、最有号召力的企业带头组建网络行业协会,协会会员单位的义务和权利通过协会章程明确的加以规定,章程的义务条款中明确规定协会成员不允许出现不道德的网络行为,协会受理网络消费者投诉,一旦发现成员单位有违反规定的不道德的网络行为,则立即将其开除出会,这样该协会确立的行业行为规范就会在行业中树起一面旗帜,协会也会因此成为网络伦理中不道德行为斗争的堡垒。

(2)加强各个网站管理者的责任意识。各个网站的管理者有责任维护好其管辖网站的网络环境,对不道德的网络行为及时的发现并进行清理,以维护网络环境的健康向上。

网络伦理建设是随着网络技术的出现和发展而产生的新的伦理道德建设问

题。网络本身的虚拟性和网络交往范围的跨越时空性决定了网络伦理建设是一项复杂而困难的工作,是一项长期艰巨的社会系统工程。它有赖于网络社会每一个人的积极参与,又有赖于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惟有如此,方能建立适应网络发展的网络伦理,促进网络健康有序运行,造福人类。

6 结论

面对越来越严重的危害计算机网络安全的种种威胁, 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才能保证网络信息安全。由此, 既要有强有力的法律手段来防范计算机犯罪,加强网络信息安全方面的社会伦理建设,还要自主地深入研究和开发有效的网络安全保障技术和产品, 只有这样, 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网络信息安全问题。 7 参考文献

[1] 信息与因特网安全防范技术.宽带网络与传输, 2003;

[2] 《网络伦理》徐云峰: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

[3] 朱银瑞.网络伦理中的问题、原因与对策[J].教学与研究,2004;

[4] 沈昌样.信息安全工程技术[J].计算机工程与科学,2002;

[5] 王露璐. 网络经济活动中道德缺失及原因剖析[ J ]. 哲学研究, 2005;

[6] 张千里,陈光英.网络安全新技术.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

[7] 《网络信息安全技术的发展》 任志勇 张洪毅 孟祥鑫,北京;

[8] 《网络安全与防火墙》 李朝峰嘉兴学院网络中心, 浙江嘉兴314001;

[9] 《浅谈网络信息安全技术》 江和平 安徽财经大学, 蚌埠233041;

[10] 葛秀慧.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11] http://baike.baidu.com/subview/1769425/9793792.htm?fr=aladdin。

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

《自然辩证法概论》期末课程论文

论网络技术与社会伦理

——以网络信息安全问题为例

姓 名:

学 号:

任课教师:

上课地点:

完成时间:

主M101 2014年4月6日

摘要

现代网络技术的发展,正以惊人的速度彻底地改变着人们的工作效率和生活方式,通过它,人们可以方便快捷地完成许多的商务和政务,使信息共享应用日益广泛与深入,由于互联网的开放性和匿名性,不可避免的存在许多安全隐患,企业的信息在公共网络上传输,可能会被非法窃听、截取、篡改或破坏,而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然而不仅仅是商业,更涉及到国家的军政文教等诸多领域,难免不会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各种人为攻击(例如信息泄漏、信息窃取、数据篡改、数据删添、计算机病毒等)。通常利用计算机犯罪很难留下犯罪证据,这也大大刺激了计算机高技术犯罪案件的发生。计算机犯罪率的迅速增加,使各国的计算机系统特别是网络系统面临着很大的威胁,并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甚至上升至国家安全问题的高度,因此保证网络信息交流的安全性,网络信息安全技术在当今社会显得尤为重要。

对此本文对“网络技术”和“社会伦理”的概念做简单的分析和界定,以与我们个人和社会活动息息相关的网络信息安全为线索,从多个角度探讨当今社会网络信息安全中存在的社会伦理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实用性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

网络技术;社会伦理;网络信息安全

目录

目录................................................................ 3

1 引言 ............................................................ 4

2 网络信息安全现状 ................................................ 4

3 网络信息安全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 5

3.1 网络协议和软件的安全缺陷 ...................................... 5

3.2 黑客攻击手段多样 .............................................. 6

3.3 计算机病毒 .................................................... 7

4 网络信息安全中的社会伦理分析 .................................... 7

4.1 社会伦理在网络信息安全技术中所呈现出的难题 .................... 7

4.1.1 电子空间与物理空间伦理难题................................... 7

4.1.2 信息共享与信息独有的伦理难题................................. 8

4.1.3 个人隐私与社会监督的伦理难题................................. 8

4.1.4 通讯自由与社会责任的伦理难题................................. 9

4.1.5 信息内容的地域性与信息传播方式的超地域性的伦理难题........... 9

4.2 社会伦理在网络信息安全技术中所呈现出的问题分析 ............... 10

4.2.1 人的自然属性是网络失范现象的基础原因........................ 10

4.2.2 社会压力大是网络失范现象的主观原因.......................... 10

4.2.3 社会原因.................................................... 10

5 关于网络信息安全问题的建议与策略 ............................... 11

5.1 加强相关法律的建设 ........................................... 11

5.2 加强网络道德的建设 ........................................... 11

5.3 加强网络安全的建设 ........................................... 12

5.4 加强网民伦理意识的培养 ....................................... 12

5.5 加强网络管理的建设 ........................................... 12

6 结论 ........................................................... 13

7 参考文献 ....................................................... 13

1 引言

从1946年来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出现到现在,短短66年的时间里,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它对人类各个方面的活动都产生了非常巨大而又深远的影响,它带动了全球技术革新与发展。而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网络也不断发展,它因军用需求而产生,进而在全球范围内发展起来,现如今它已经成为当前社会发展的最重要的依靠之一,我们很难想象没有计算机网络的社会将会变成什么样子。

人类历史按照各个不同时期发展的特点可以划分为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在经过了漫长的耕种灌溉和蒸汽机时代后,人类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进入了信息时代———以计算机、通讯和信息为支撑的信息网络时代。今天,国际互联网络的发展速度更是惊人,无论用“飞速”还是“指数式”增长等字眼来描述信息网络的发展状况都不为过,与此同时,它还以前所未有的规模改变着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成为人们工作和生活中一个重要因素,它扩大了生活领域,丰富了社会生活,跨过地域与时间的限制,将人类连接成一个紧密的整体。

网络技术与历史上曾多次出现的技术转变一样,不仅涉及到技术本身的进步,而且还会在多方面引起社会结构和人们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的变化。信息网络直接进入千家万户,对社会的影响力在广度和深度上将超过以往任何一次技术革命,鉴于工业文明以来人类对科技的错误运用曾经带来的一系列伦理问题,例如生态伦理,英国的泰晤士河在遭到破坏后整整150年才得以恢复,那么对网络的不合理使用也有可能对人类造成类似的危害,如目前由网络所引起的隐私权等等社会伦理问题,我们不得不考虑网络在这方面的负作用。随着互联网的扩展和延伸,有关网络的负面伦理问题也逐渐突显出来,引起了众多专家学者的高度关注。

本文将就网络技术的发展和网络信息安全中存在的社会伦理问题展开分析和讨论,针对近年来网络信息安全问题做出探讨和思考,希望能够促进我国网络信息更加健康安全的发展,更加切实的保护每一位网民和各企事业乃至国家的利益不受侵害。

2 网络信息安全现状

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全球网民数量激增,网络已经成为生活离不开的工具,经济、文化和社会活动都强烈地依赖于网络,网络已成为社会重要的基础设施。

尽管如此,当前网络与信息安全的现状却不容乐观。

2009年3月25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了《2008年中国网民信息网络安全状况研究报告》。据调查显示,截至2008年底,我国互联网普及率为22.6%,超过21.9%的全球平均水平。网民人数近3亿,总带宽625G,IP地址1.8亿个,手机上网用户1.17亿。不可避免的,网络安全问题也更加迅猛。这几年随着信息化基础建设的推进,网络安全管理已经成为关系国家、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特别是随着4G时代的到来,网络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将更加突出。报告显示,超过七成的网民愿意使用免费的安全软件,而近八成的网民对于在网上提供个人信息安全有着不同程度的担忧,网络信息安全已经成为影响网民上网行为的重要因素。同时,调查显示,96.1%的网民个人计算机中装有信息安全软件,其中70.5%的网民选择使用单一品牌的安全套装软件产品,即至少包含杀毒、防火墙两项功能的安全软件产品。28%的网民使用过在线查毒服务,其中近1/3的用户还使用了在线杀毒服务。上述数据充分说明了我国网民对网络信息安全的高度重视。值得注意的是,按照2008年底国内现有网民数量统计,目前尚未安装安全软件的网民数量超过1000万,这一数据反映出大量上网人群的信息安全存在隐患。调研结果表明,74%的网民表示愿意使用免费杀毒软件,这说明免费杀毒软件对于绝大多数网民具有较大的吸引力。报告数据显示,当前国内有近一亿网民使用过网上银行专业版,占我国网民总数的33.4%。随着我国互联网的发展,网民对互联网的应用已经从单纯的娱乐转向购物、求职等多个方面,对网络信息安全的需求也日益提高。

因此,网络与信息安全方面的研究是当前信息行业的研究重点。在国际上信息安全研究已成体系,20世纪70年代就已经开始标准化。当前有多个国际组织致力于网络与信息安全方面的研究。随着信息社会对网络依赖性的不断增加以及911等突发事件的出现,以美国为首的各个国家在网络与信息安全方面都在加速研究。我国自2003年以来也在网络与信息安全方面有了较大的进展,但是总体相对落后。

3 网络信息安全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3.1 网络协议和软件的安全缺陷

因特网的基石是TCP/IP协议簇,该协议簇在实现上力求效率,而没有考虑安全因素,因为那样无疑增大代码量,从而降低了TCP/IP的运行效率,所以说

TCP/IP本身在设计上就是不安全的。很容易被窃听和欺骗:大多数因特网上的流量是没有加密的,电子邮件口令、文件传输很容易被监听和劫持。很多基于TCP/IP的应用服务都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安全问题,这很容易被一些对TCP/IP十分了解的人所利用,一些新的处于测试阶级的服务有更多的安全缺陷。

缺乏安全策略:许多站点在防火墙配置上无意识地扩大了访问权限,忽视了这些权限可能会被内部人员滥用,黑客从一些服务中可以获得有用的信息,而网络维护人员却不知道应该禁止这种服务。

配置的复杂性:访问控制的配置一般十分复杂,所以很容易被错误配置,从而给黑客以可乘之机。TCP/IP是被公布于世的,了解它的人越多被人破坏的可能性越大。现在,银行之间在专用网上传输数据所用的协议都是保密的,这样就可以有效地防止入侵。当然,人们不能把TCP/IP和其实现代码保密,这样不利于TCP/IP网络的发展。

3.2 黑客攻击手段多样

进人2006年以来,网络罪犯采用翻新分散式阻断服务(DDOS)攻击的手法,用形同互联网黄页的域名系统服务器来发动攻击,扰乱在线商务。宽带网络条件下,常见的拒绝服务攻击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网络黑客蓄意发动的针对服务和网络设备的DDOS攻击;二是用蠕虫病毒等新的攻击方式,造成网络流量急速提高,导致网络设备崩溃,或者造成网络链路的不堪负重。

调查资料显示,2006年初发现企业的系统承受的攻击规模甚于以往,而且来源不是被绑架的“僵尸”电脑,而是出自于域名系统(DNS)服务器。一旦成为DDOS攻击的目标,目标系统不论是网页服务器、域名服务器,还是电子邮件服务器,都会被网络上四面八方的系统传来的巨量信息给淹没。黑客的用意是借人量垃圾信息妨碍系统正常的信息处理,借以切断攻击目标对外的连线。黑客常用“僵尸”电脑连成网络,把大量的查询要求传至开放的DNS服务器,这些查询信息会假装成被巨量信息攻击的目标所传出的,因此DNS服务器会把回应信息传到那个网址。

美国司法部的一项调查资料显示,1998年3月到2005年2月期间,82%的人侵者掌握授权用户或设备的数据。在传统的用户身份认证环境下,外来攻击者仅凭盗取的相关用户身份凭证就能以任何台设备进人网络,即使最严密的用户认证保护系统也很难保护网络安全。另外,由于企业员工可以通过任何一台未经确认和处理的设备,以有效合法的个人身份凭证进入网络,使间谍软件、广告软件、木马程序及其它恶意程序有机可乘,严重威胁网络系统的安全。

有资料显示,最近拉美国家的网络诈骗活动增多,作案手段先进。犯罪活动已经从“现实生活转入虚拟世界”,网上诈骗活动日益增多。

3.3 计算机病毒

计算机病毒是专门用来破坏计算机正常工作,具有高级技巧的程序。它并不独立存在,而是寄生在其他程序之中,它具有隐蔽性、潜伏性、传染性和极大的破坏性。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空间的广泛运用,病毒的种类急剧增加。目前全世界的计算机活体病毒达14万多种,其传播途径不仅通过软盘、硬盘传播,还可以通过网络的电子邮件和下载软件传播。从国家计算机病毒应急处理中日常监测结果来看,计算机病毒呈现出异常活跃的态势。据2001年调查,我国约73%的计算机用户曾感染病毒,2003年上半年升至83%。其中,感染3次以上的用户高达59%,而且病毒的破坏性较大。被病毒破坏全部数据的占14%,破坏部分数据的占57%。只要带病毒的电脑在运行过程中满足设计者所预定的条件,计算机病毒便会发作,轻者造成速度减慢、显示异常、丢失文件,重者损坏硬件、造成系统瘫痪。

4 网络信息安全中的社会伦理分析

4.1 社会伦理在网络信息安全技术中所呈现出的难题

由于网络空间是一个全新空间,网络伦理道德建设尚处于初始阶段,缺乏统一的价值标准,不同的价值观念、伦理思想在网上交汇、碰撞、冲突,使人们产生诸多伦理难题:

4.1.1 电子空间与物理空间伦理难题

物理空间是基于地缘的、物质的乃至观念的种种限定,人们都熟悉并生活其中的实实在在的现实社会而电子空间则是基于认同的,由于电子计算机的兴起而出现的,以“ 数据化”、“ 非物质化”的方式进人人类信息交流的虚拟社会。在网络时代,它们共同构成人类的基本生存环境,两者不能相互替代。

网络的出现和发展对物理空间的生存产生了冲击。网络的虚拟性对一些人产

生巨大的诱惑,他们在“ 虚拟朋友”、“ 虚拟夫妻”、“ 虚拟父母”的关系中迷失了自我,自以为找到了“精神家园”,终日沉迷于其中而导致问题的产生——道德情感淡漠,道德人格虚伪,交往心理障碍。

4.1.2 信息共享与信息独有的伦理难题

在信息社会,信息是最重要的社会资源,而信息共享可以使信息、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极大地降低全社会信息生产的成本,有利于缩小国家之间、地区之间经济和社会发展程度上的差距,推动社会的共同进步。从有效利用资源、社会共同进步的角度看,信息应该共享,即信息共享属于网络伦理范畴,但是,信息的生产需要创造性的发挥和投人,信息传播需要大量的投资用于软硬件产品的生产,所以,信息生产者和传播者拥有信息产品的所有权,并通过信息产品的销售来收回成本,赚取利润,这是合乎道德的。然而,现实生活中有些人在网络上非法复制、使用有知识产权的软件则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同时,某种社会性的、公开性的知识由个人垄断而影响了社会信息资源共享,同样也是一种不公平、不道德的行为。由于对网络信息的知识产权的界定缺乏可操作的规范,由此也产生了在处理信息独有与信息共享关系上的两种极端化行为,这就是侵犯知识产权和信息垄断。

4.1.3 个人隐私与社会监督的伦理难题

隐私权是私人生活不被干涉、不被擅自公开的权利。保护个人隐私是一项社会基本的伦理要求,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社会安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前提,社会监督是保障社会安全的重要手段。在传统社会,两者没有突出的矛盾,但是在网络时代,二者都出现了严重的道德冲突。就保护个人隐私权而言,收集、传播个人信息应该受到严格限制,磁盘所记录的个人生活信息,未经主体同意披露,应该完全保密,除网络服务提供商作为计费依据外,不能作其他利用。就保障社会安全而言,个人应对自身行为及后果负责,其行为应该留下详细的原始记录供有关部门进行监督和查证。这就产生了个人隐私权和社会监督的矛盾,由此带来的伦理难题是:构成侵犯隐私权的合理界限是什么?如何切实保护个人的合法隐私?如何防止把个人隐私作为谋取经济利益或要挟个人的手段?群众和政府机关在什么情况下可以调阅个人的信息?可以调阅哪些信息?怎样才能协调个人的隐私和社会监督的关系?如果对两者关系处理不当,容易造成侵犯隐

私权、自由主义和无政府主义等严重后果。

4.1.4 通讯自由与社会责任的伦理难题

上网是一种比较便捷的方式,自然也就成为许多人获取信息的首选,人们会以通讯模式套用网络行为模式,把网络信息漫游归人通讯自由,看成是网络主体个人的事情。然而,网络隐匿性和分散式的特征,很容易使上网者不需要任何国家的“ 护照” 就可以任意出人任何“ 国家”。网络摆脱了传统社会的管制、控制和监控,使网络主体容易形成一种“特别自由”的感觉和“为所欲为”的冲动。网络给人们提供的“自由”,远远超出了社会赋予他们的责任,如果网络行为主体的权利义务不明确,便会产生网络行为主体的行为自由度与其所负的社会责任不相协调甚至相冲突的局面。滥用通讯自由就会自觉不自觉地放松了自我道德和社会道德规范的约束。

4.1.5 信息内容的地域性与信息传播方式的超地域性的伦理难题

在网络社会,信息的传播是超越国界地域的,具有全球化的特点。这种不同文化、伦理的碰撞、交融,有利于形成网络伦理,有利于网络社会的有序发展。但信息的内容是带有地域特征的,它反映的是一定地域和民族的社会政治制度、文化、知识和道德规范。网络信息的超地域性加剧了国家间、地区间不同道德和文化间的冲突, 增大了维持国家观念、民族共同理想和共同价值观的难度,目前这种信息交流是不平等的,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存在着相当大的信息落差,由于发展中国家自制的网络信息从盘到质都处在较低层次的发展阶段,要在短期内得到高质量的信息服务,必须求助于西方发达国家的信息库,而这种求助的信息势必夹杂一些西方资产阶级的道德观念,在人们道德观念形成的过程中,会不同程度地受到西方资产阶级道德的影响,使原有的传统道德被分化、被同化、被扭曲,对发展中国家的民族文化造成很大冲击。由此带来的伦理难题是:如何既有效地利用网络资源又能保持鲜明的民族文化特征?如何既形成网络社会的普遍伦理又保持民族文化的多样化?对这些问题的处理不当将导致文化霸权主义和文化殖民主义。

4.2 社会伦理在网络信息安全技术中所呈现出的问题分析

4.2.1 人的自然属性是网络失范现象的基础原因

人的自然属性是人与周围的事物发生关系时 ,表现出来的本能的特性。例如 ,人饿了要吃食物 ,冷了要穿衣服 ,遇到危险时要躲避或者反抗 ,发育成熟了要寻觅配偶。这些人与周围的事物发生关系时表现出来的天生的本能特性 ,就是人的自然属性。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人们行为规范的总合 ,它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和社会舆论的力量 ,使人们具有善与恶 ,荣誉与耻辱 ,正义与非正义并逐渐形成一定的意识和传统 ,以指导或控制自己的行为。规范是指群体所确立的行为标准 ,人们对这样的标准有努力达成的期望。

人具有自然属性是网络失范现象的基础原因 ,这些自然属性在社会生活中是要受到法律或者道德的制约 ,如人遇到危险可以反抗 ,但不能因为有危险就把可能对你产生危害的人先行消灭 ,饿了吃食物 ,但人要分场合、时间 ,不能想吃就吃。总之 ,人的自然属性天生就是反道德 ,反规范的 ,它是网络失范现象的基础原因。

4.2.2 社会压力大是网络失范现象的主观原因

中国的传统道德对衣食住行等方方面面都有严格的礼制规定 ,人们被迫‘非礼勿视 ,非礼勿听 ,非礼勿行’,个人的欲望和情感较难得到满足。因此 ,人们迫切需要一个发泄的环境 ,释放自己的压力。在这种环境下 ,当网络出现后 ,我们才可能尽情地放纵自己 ,放松自己。也就是说 ,网络为人们提供了找回自己 ,放松生活的机会 ,真的很高兴 ,我们拥有了网络。

4.2.3 社会原因

网络伦理问题是现实社会问题的又一反映 ,网络社会是现实社会的缩影。网络空间是虚拟的、数字化的 ,与现实的社会生活有着众多的差异 ,但是 ,网络空间与现实的社会不是截然对立的 ,恰恰相反 ,网络上的空间正是从现实社会分化而来 ,是现实社会中每一个体通过网络创造的一个全新的生活空间 ,是在现实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坐在计算机终端后面的仍然是现实生活中的个体。因

此 ,凡是在实际生活中人们遇到的和即将遇到的各种各样的伦理问题、道德矛盾 ,在网络空间统统都会存在 ,并会受到网络虚拟化、数字化特点的影响 ,通过电子信息的方式得以放大 ,从而成为现行社会的伦理道德规范乃至法律都难以调节与控制的难题。

5 关于网络信息安全问题的建议与策略

5.1 加强相关法律的建设

由于传统的传播法规已不适应网络时代的发展, 世界上信息技术发达的国家都在对旧的传播法规进行修订或制定新的法规条例, 以保障网络信息传播者的权利。我国在1996年2 月1 日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暂行规定》; 2005 年颁布并实施了《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 该规定对互联网服务提供者和网站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和社会义务作了明确的规定, 为依法管理互联网提供了法制基础, 成为我国规范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的一个重要规章; 另外, 我国《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即将出台, 这个条例主要解决的问题是, 在新技术条件下如何明确规定传播权的范围主体以及对哪些传播行为违法与不违法进行详细的界定。虽然我国在法律法规建设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就, 但是需要做的工作还很多, 主要在培养立法、司法、执法部门的专门人才和加强网络传播准则、规范的全民教育等方面进行大量的研究与实际工作。

5.2 加强网络道德的建设

道德和法律一样都是社会控制必不可少的工具, 特别是在信息技术高度发展的信息社会中, 法律建设表现出明显的滞后性, 在这种情况下应发挥道德的作用。在网络传播道德建设中要重视道德教育以及发挥社会舆论的作用。加强道德教育一是要求网络主体对自身的道德责任有发自内心的认同, 同时也能感受到外界要求自己遵守各种道德规范的无处不在的强烈压力以及违约责任。二是要加强网络文化的引导和管理, 规范网络行为, 维护网络道德。社会舆论的广泛性特点能够使其不必在意评价对象的自愿与不自愿, 也不存在传播场景的限制, 它无所不在的强制性压力不得不使个体放弃不道德的想法与行动, 因此社会舆论具有定向、调节和催化的作用。

5.3 加强网络安全的建设

网络安全问题是当今世界面临的最大的安全挑战。伴随着互联网络的发展, 网络犯罪率也呈现出持续上升的趋势,计算机病毒的危害“、黑客”的攻击等安全隐患日趋严重。为了保障信息传播的安全性, 必须采取一系列网络安全技术对网络上的信息进行保护和控制。比如数据加密技术、防火墙技术、网络反病毒技术等等。在一些发达国家已加大了对网络安全技术研究力度, 美、日、德等国将信息安全技术列为国防、科研的重点, 并形成了相当规模的信息安全产业。而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还比较薄弱, 没有形成信息安全保障体系,面对当前网络技术整体发展水平不高的现状, 我国应加强信息安全技术特别是核心技术的研发工作, 以防止其他国家利用先进的技术对我国信息主权的侵犯。

5.4 加强网民伦理意识的培养

由于互联网络的特殊性, 仅仅依靠法律或技术途径进行网络信息管理效果不会很明显, 根本解决之道在于提高互联网用户的网络道德素质。要建立一个有序的、安全的、净化的互联网络, 不仅需要法律和技术上的不断完善, 更需要网络中每个人的自律与自重。因此在网络传播活动中强化网民的伦理意识尤为重要, 通过这种意识的培养可以使网民在上网时能够自觉地遵守网络传播道德和法律, 使其能够抵御住来自各方面不利因素的影响。

5.5 加强网络管理的建设

(1)组建网络行业协会。由行业内最有影响力、最有号召力的企业带头组建网络行业协会,协会会员单位的义务和权利通过协会章程明确的加以规定,章程的义务条款中明确规定协会成员不允许出现不道德的网络行为,协会受理网络消费者投诉,一旦发现成员单位有违反规定的不道德的网络行为,则立即将其开除出会,这样该协会确立的行业行为规范就会在行业中树起一面旗帜,协会也会因此成为网络伦理中不道德行为斗争的堡垒。

(2)加强各个网站管理者的责任意识。各个网站的管理者有责任维护好其管辖网站的网络环境,对不道德的网络行为及时的发现并进行清理,以维护网络环境的健康向上。

网络伦理建设是随着网络技术的出现和发展而产生的新的伦理道德建设问

题。网络本身的虚拟性和网络交往范围的跨越时空性决定了网络伦理建设是一项复杂而困难的工作,是一项长期艰巨的社会系统工程。它有赖于网络社会每一个人的积极参与,又有赖于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惟有如此,方能建立适应网络发展的网络伦理,促进网络健康有序运行,造福人类。

6 结论

面对越来越严重的危害计算机网络安全的种种威胁, 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才能保证网络信息安全。由此, 既要有强有力的法律手段来防范计算机犯罪,加强网络信息安全方面的社会伦理建设,还要自主地深入研究和开发有效的网络安全保障技术和产品, 只有这样, 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网络信息安全问题。 7 参考文献

[1] 信息与因特网安全防范技术.宽带网络与传输, 2003;

[2] 《网络伦理》徐云峰: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

[3] 朱银瑞.网络伦理中的问题、原因与对策[J].教学与研究,2004;

[4] 沈昌样.信息安全工程技术[J].计算机工程与科学,2002;

[5] 王露璐. 网络经济活动中道德缺失及原因剖析[ J ]. 哲学研究, 2005;

[6] 张千里,陈光英.网络安全新技术.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

[7] 《网络信息安全技术的发展》 任志勇 张洪毅 孟祥鑫,北京;

[8] 《网络安全与防火墙》 李朝峰嘉兴学院网络中心, 浙江嘉兴314001;

[9] 《浅谈网络信息安全技术》 江和平 安徽财经大学, 蚌埠233041;

[10] 葛秀慧.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11] http://baike.baidu.com/subview/1769425/9793792.htm?fr=aladdin。


相关内容

  • 北航复试问题
  • 重要提示:此咨询答案是根据往年情况回答的,每年情况不一,所以并不代表明年会是完全一样.如若回答和学校及上级文件有差异,以学校及上级文件为准. 关于第一志愿报考学术型还是专业型的情况介绍: 航空科学与工程学院有6个系,具体见:对应专业见下表: 080100 力学 005 对应单位 _ 01动力学与控制 ...

  • 中美大学工程专业优秀学生培养计划比较研究
  • 中美大学工程专业优秀学生培养计划比较研究 雷 庆 一. 研究背景 本文的研究背景是在以"培养创新人才"的当前世界高等教育的主题下,我们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标志之一是培养拔尖创新人才,而拔尖创新工程人才的培养直接关系到国家的核心竞争力,就此我们研究了中美两国在拔尖创新工程人才培养方面 ...

  • 北航翻硕考研各专业复试分数线一览
  • 北航翻硕考研各专业复试分数线一览 本文系统介绍了北航翻译硕士考研难度,北航翻译硕士就业,北航翻译硕士考研辅导,北航翻译硕士考研参考书,北航翻译硕士专业课五大方面的问题,凯程北航翻译硕士老师给大家详细讲解.特别申明,以下信息绝对准确,凯程就是王牌的北航翻译硕士考研机构! 六.北航翻译硕士复试分数线是多 ...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翻译硕士就业前景怎么样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翻译硕士就业前景怎 么样 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即MTI(Master of Translation and Interpreting)是为了适应市场经济对应用型高层次专门人才的需求,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于2007年1月批准设置的一种专业学位.2008年开始招生,2009年面向应届本科 ...

  • 北航[北航大讲堂]考核要求--中华孝道与和谐社会
  • 中华孝道与和谐社会 看完<北航大讲堂>,我选择的题目是中华孝道与和谐社会.之所以选择这个题目,百行孝为先,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中都会经历.尊敬长辈,孝敬父母,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做的. 一.什么是孝道 孝道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它起源于商朝,兴盛于西周.自春秋末年 ...

  • 孟杰(北航物理科学与核能工程学院院长)
  • 孟杰 (北航物理科学与核能工程学院院长) 编辑 锁定 孟杰,男,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物理科学与核能工程学院院长.北京大学物理学院.核物理与和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中文名 孟杰 国    籍 中国 ...

  • 德育状况总结
  • 我的北航生活 时间飞逝,想起高三那个挥洒汗水与泪水的日子,在无数个日子里憧憬大学的各种美好的夜晚,收到录取通知书时欣喜若狂的样子,拖着行李与期望踏进北航的校园的情形,仿佛就是昨天.在军训操场上一张张被晒得黝黑的青涩的脸庞,上课时依旧认认真真听讲做笔记的少年,如今已经即将毕业,想起那年大家还在草坪上围 ...

  • 北航_土木工程_毕业综述-现代木结构
  • 单位代码 学 分 类 号 密 级 毕业综述 当代木结构建筑 学习中心名称 专 学 指 土木工程 业生导 名姓教 称 名 师 2015年 3 月 20 日 当代木结构建筑 摘 要 当代木构建筑以其轻型.绿色环保.色彩质感好.舒适以及其借助当代先进的科学技术很大程度上改善了木构建筑在防火这一致命薄弱环节 ...

  • [在线]17春北航[数字媒体精品赏析]在线作业二
  • 一.单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40 分.) V 1. ()是指内容随着时间而变化的数字媒体. A. 流媒体 B. 连续媒体 C. 数字媒体 D. 合成媒体 2. 自然媒体是指客观世界存在的景物.声音等,经过专门的设备进行()处理之后得到的数字媒体. A. 压缩 B. 解压缩 C. 数字化和编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