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伟江:有期盼,就不会屈服![暗杀]观后感.

有期盼,就不会屈服:电影《暗杀》杂感

—三个女刺客

斯伟江

《暗杀》,和之前上线的《聂隐娘》一样,讲的也是女刺客的故事,两部电影的背景,都不是私仇,而是国恨。和《聂隐娘》稍不一样,韩国电影《暗杀》描写的是,韩国独立军的阻击手安沃允带领的二个队员,作为一个团队,去刺杀日本要员及韩奸的故事,角色更复杂,又有雇佣杀手夏威夷枪手主仆要暗杀安,反派也更为复杂,除了大韩奸康寅国之、日本人川口等之外,还有韩国流亡政府自己内部的叛徒廉硕晋,这个叛徒,也是曾经的抗日英雄,他又是派出了暗杀团队的人。可谓障碍如暗流涌动,没有张力,就没有好电影。

战争年代,国人恨汉奸,犹甚于日本人。韩国人也一样。暗杀的电影台词解释了,为什么那么多人愿意做韩奸?叛徒廉队长临死前说,“我不知道战争会赢,早知道,我就不会投降”。汪精卫要是能预料到美国会加入战争,他也未必会去当汉奸,读过一篇文章,说,其实抗战开始后,真正主战的蒋介石,倒是少数派,多数人面对日本人的优势,都建议求和。这种胜利带来的骄傲,所谓赢者的诅咒,红楼梦里说得好,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二战时狂妄的日本人也如此,对美谈判时居然提出在中国驻军到1966年,同样,蒋介石在抗战胜利之后,也没有一心真正用民主自由的决心,用选票来和中共化剑为犁,和日本陆军一样,以为几个月内解决,忘记了自己手下的是一批师老兵疲的军队,和一样厌倦了战争的人民。独裁政权往往是不愿意妥协,认为可以用强力解决问题,最终的结果往往是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和牌桌上可以作弊一样,人的命运和国家的命运,是无人可以看到最后的底牌的,完全要凭自己的信仰和判断力。

每个人按照自己的判断过自己的日子,去解放区,呆在沦陷区,做抗日志士,做汉奸。电影中,安沃允的姐姐美津子在回答妹妹的质问时说,(有一个韩奸父亲),大家还不是这么过日子。又说,我其实赞同独立军,只是不希望你去参加独立军。这种逻辑似曾相识,很多人同情民主自由分子,但希望自己的家人不要去参与,因为,同情、甚至赞助些钱,成本不大,而参与进去,赔上的是自由、生命。不过,不管中国人、韩国人在国难面前,都是可歌可泣的。这位姐姐,被自己当大韩奸的父亲当做另外一个孪生女儿而一枪杀死,这位父亲杀女,只是怕日本人知道,这个刺客,是自己失散多年的女儿。

看安沃允,我总能想起李安的电影《色戒》里的王佳芝,这也是一个暗杀的电影,以身体作诱饵,试图杀了汉奸,最终,因为复杂人性中的一点动摇,爱上了汉奸,最终功败垂成,自己和暗杀团全部毙命。当然,王佳芝的爱上汉奸,也和当时他的领导老吴或者是组织,不把她当人,而把她当工具是有关的。她接受任务时的苍白脸色,初恋的失败,身体心灵的破败,都不足以支撑自己。王佳芝用身体接近易先生,但最终反被色诱。莱尼布尔在《人的本性》中说:“因为性行为中有着那灵性混淆罪性的能力,有陶醉的功能、也可以当做一种麻醉剂。自我既发现自我崇拜与对方崇拜均属无效,乃图利用那不必分别自我与对方的性行为,作为逃避人生的方法”。王佳芝心中,也没有什么期盼,也没有足够的信念,于是,在床第之间中逃避人生,在钻石光芒中断送了自己和同事的性命。

与此相反,《暗杀》中,金元凤在送安沃允她们去京城暗杀前,给他们合了影,声明,她们要进入历史。在影片最后日本投降之后,仍点灯以纪念她们。(当然,金九大概知道安化身为其孪生姐姐美津子,在给独立运动送钱和情报)。行动过程中,安沃允也收获了一份爱,尽管,最终爱人死于韩奸枪下,但爱是可以穿越时空而存在的。同样是以身殉国,白衣把酒,易水送别,风萧萧易水寒,发皆上指,热血沸腾,和冷冰冰的把人当工具,完全不一样。不过,李安的电影,向来是重在刻画人性复杂,而非宏大叙事。如同他拍的《卧虎藏龙》,其实也不讲江湖恩怨,讲的是玉娇龙和李慕白、罗小虎、俞秀莲之间的纠结。一般人也不理解为什么,玉娇龙最后要跳下山崖?为李慕白殉情?追悔莫及?寻找江湖上找不到的自由?无论如何,玉娇龙在厌倦了官场的世故之后,本来热爱江湖,但最终又失去了对江湖的希望,她为什么要活着?

韩国《暗杀》没有那么灰色和深度刻画人性,里面的主角有点程式化,黄德三坚决,速射炮滑头,但被十年前军校的毕业誓言激起血性;夏威夷手枪,本是热血梦破灭后沉沦为赏金杀手,被川口枪杀无辜韩国少女激怒;安沃允描述了那种亡国奴的情节,在长距离暗杀父亲时,并不犹豫,但在她父亲注视下要开枪弑父,却有些动摇,这一点和王佳芝有点类似。有战争学者说,以前用冷兵器杀人,人脸对人脸,杀人时需要勇气,而发明了机枪、甚至大炮,杀人成了扣动扳机的游戏。如今的无人机,更把杀人变成了电子游戏。人性在近距离时,会复苏,而在看不到的杀人时,往往会漠然。犹如,制造冤案的司法官僚体制,做决策的人,高高在上,对他来说,被告人张三、李四,就是一个名字,而如果他自己亲自审案子,这个张三、李四,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他的妻儿父母就在审判现场,这点也就是为什么法官、检察官要独立,要自己能做主,否则,冤案的发生,往往在领导的层层批示、干预下,成了远程射杀的牺牲品。这就是只要审委会、检委会这些不审案子的老爷们依然存在可以定案,司法改革,绝对不可能成功。

电影中,作为韩奸的父亲,却丝毫没有动摇,差点拿枪反杀了女儿安沃允。和易先生的冷酷一样,两部电影,都显示,男性,或许是真正的现实主义者。因为投身政治的男人,多数是嫁给政治,政治是他们的主人,因为,在非民主自由国度的政治,失败往往意味着失去太多,甚至是生命。就算非战争年代,要投身反对政治,也是代价斐然。而女性,无论是《暗杀》中的咖啡店老板娘临死前,对另一位暗杀战士速射炮说,一定要成功,保重身体。然后扣动扳机自杀。还是影片开头,安沃允的母亲,面对仆人要开枪杀她时,请她闭眼,她说,我为什么要在你(这些韩奸)面前闭眼?这种勇气,令人敬佩。

安沃允,王佳芝都有忽如其来的心软,都差点自己丧命。聂隐娘不杀正和儿子玩的慈父,都似乎显示了女性作为杀手,都有软肋。民间做杀猪屠夫的,女的确实罕见,至少我在农村没听说过,这大概也是社会分工。不过,和前面说的一样,如果机械化的屠宰场了,女员工,恐怕不会少。目前世界上军队中女兵也越来越多,前阵子阅兵照片还亮出了一大批。当然,比平壤的人数,恐怕要少一点。她们之中,还会有安沃允、聂隐年、王佳芝吗?

《暗杀》基本上就是一部民族大义为主的影片,让观众记住,历史上有许许多多的小人物,为民族独立牺牲。民族独立了,并不意味着不会再流血,如韩国的光州事件,人民为争取自由民主流血,(北韩就不说了吧),一直要到韩国民主转型之后,才会好转。民族独立之后,还要争取人民自由,韩国电影《辩护人》就展示了其中一斑。观看《暗杀》时,不仅仅想到抗战中牺牲的无数小人物,也想到了推荐我看《辩护人》的浦志强,他身着白衣,将来也只有二个白衣人在他身后,和电影《暗杀》一样,很多比浦志强更不为公众所知的律师,也还在付出自由和家人的痛苦。争独立和争自由,核心都是要争人的尊严、平等。

有期盼的人,心里就有自由。正如人问安沃允说,你们暗杀个别人,就能争取民族独立,安的回答是,我们战斗,只是告诉日本人,我们没有屈服。历史表明,民族独立的事情,韩国人最终主要是靠美国、中国打败日本。不过,没几年,朝鲜战争爆发,南韩也差一点成了北韩。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期盼从哪里来?当然是信,信仰自己所从事的事业是正义的。不过,魔鬼也信,只是颤惊。日本人也迷信他们的武力。信他们的天皇,什么信是正义的?看结的果子,侵略行为自然是邪恶,不管口头上正义、自由、民主,行出来的,是欺压、是恐吓,是见不得人的,自然,这种信最终带来的是灾难。日本多数民众二战期间也为皇军欢呼,最终收获的是什么,举世皆知。

三个女刺客,两位心理有期盼的,最终都见证到了光明,也收获了爱,聂隐娘跟了高丽帅哥远走天涯,安沃允得到了一份永久的爱之吻。只有命运一直在雨中的王佳芝,失去了期望,失去了生命,也失去了灵魂。而彭家珍、黄德三、速射炮等为民族独立牺牲的有名无名英雄,也因为被纪念也不朽。那些为争取民众自由的人,不管名气大小,也算立德立功三不朽之一。人谁能不死,如圣经上说,那杀身体而不能杀灵魂的人,不要怕他。

风雨如晦的年代,人们必须得用信念和希望的火把照亮前程,也驱散心中日渐增长的无力感。牌局未终,我们看不到结局,但深信,胜利必定和正义在一起。

有期盼,就不会屈服:电影《暗杀》杂感

—三个女刺客

斯伟江

《暗杀》,和之前上线的《聂隐娘》一样,讲的也是女刺客的故事,两部电影的背景,都不是私仇,而是国恨。和《聂隐娘》稍不一样,韩国电影《暗杀》描写的是,韩国独立军的阻击手安沃允带领的二个队员,作为一个团队,去刺杀日本要员及韩奸的故事,角色更复杂,又有雇佣杀手夏威夷枪手主仆要暗杀安,反派也更为复杂,除了大韩奸康寅国之、日本人川口等之外,还有韩国流亡政府自己内部的叛徒廉硕晋,这个叛徒,也是曾经的抗日英雄,他又是派出了暗杀团队的人。可谓障碍如暗流涌动,没有张力,就没有好电影。

战争年代,国人恨汉奸,犹甚于日本人。韩国人也一样。暗杀的电影台词解释了,为什么那么多人愿意做韩奸?叛徒廉队长临死前说,“我不知道战争会赢,早知道,我就不会投降”。汪精卫要是能预料到美国会加入战争,他也未必会去当汉奸,读过一篇文章,说,其实抗战开始后,真正主战的蒋介石,倒是少数派,多数人面对日本人的优势,都建议求和。这种胜利带来的骄傲,所谓赢者的诅咒,红楼梦里说得好,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二战时狂妄的日本人也如此,对美谈判时居然提出在中国驻军到1966年,同样,蒋介石在抗战胜利之后,也没有一心真正用民主自由的决心,用选票来和中共化剑为犁,和日本陆军一样,以为几个月内解决,忘记了自己手下的是一批师老兵疲的军队,和一样厌倦了战争的人民。独裁政权往往是不愿意妥协,认为可以用强力解决问题,最终的结果往往是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和牌桌上可以作弊一样,人的命运和国家的命运,是无人可以看到最后的底牌的,完全要凭自己的信仰和判断力。

每个人按照自己的判断过自己的日子,去解放区,呆在沦陷区,做抗日志士,做汉奸。电影中,安沃允的姐姐美津子在回答妹妹的质问时说,(有一个韩奸父亲),大家还不是这么过日子。又说,我其实赞同独立军,只是不希望你去参加独立军。这种逻辑似曾相识,很多人同情民主自由分子,但希望自己的家人不要去参与,因为,同情、甚至赞助些钱,成本不大,而参与进去,赔上的是自由、生命。不过,不管中国人、韩国人在国难面前,都是可歌可泣的。这位姐姐,被自己当大韩奸的父亲当做另外一个孪生女儿而一枪杀死,这位父亲杀女,只是怕日本人知道,这个刺客,是自己失散多年的女儿。

看安沃允,我总能想起李安的电影《色戒》里的王佳芝,这也是一个暗杀的电影,以身体作诱饵,试图杀了汉奸,最终,因为复杂人性中的一点动摇,爱上了汉奸,最终功败垂成,自己和暗杀团全部毙命。当然,王佳芝的爱上汉奸,也和当时他的领导老吴或者是组织,不把她当人,而把她当工具是有关的。她接受任务时的苍白脸色,初恋的失败,身体心灵的破败,都不足以支撑自己。王佳芝用身体接近易先生,但最终反被色诱。莱尼布尔在《人的本性》中说:“因为性行为中有着那灵性混淆罪性的能力,有陶醉的功能、也可以当做一种麻醉剂。自我既发现自我崇拜与对方崇拜均属无效,乃图利用那不必分别自我与对方的性行为,作为逃避人生的方法”。王佳芝心中,也没有什么期盼,也没有足够的信念,于是,在床第之间中逃避人生,在钻石光芒中断送了自己和同事的性命。

与此相反,《暗杀》中,金元凤在送安沃允她们去京城暗杀前,给他们合了影,声明,她们要进入历史。在影片最后日本投降之后,仍点灯以纪念她们。(当然,金九大概知道安化身为其孪生姐姐美津子,在给独立运动送钱和情报)。行动过程中,安沃允也收获了一份爱,尽管,最终爱人死于韩奸枪下,但爱是可以穿越时空而存在的。同样是以身殉国,白衣把酒,易水送别,风萧萧易水寒,发皆上指,热血沸腾,和冷冰冰的把人当工具,完全不一样。不过,李安的电影,向来是重在刻画人性复杂,而非宏大叙事。如同他拍的《卧虎藏龙》,其实也不讲江湖恩怨,讲的是玉娇龙和李慕白、罗小虎、俞秀莲之间的纠结。一般人也不理解为什么,玉娇龙最后要跳下山崖?为李慕白殉情?追悔莫及?寻找江湖上找不到的自由?无论如何,玉娇龙在厌倦了官场的世故之后,本来热爱江湖,但最终又失去了对江湖的希望,她为什么要活着?

韩国《暗杀》没有那么灰色和深度刻画人性,里面的主角有点程式化,黄德三坚决,速射炮滑头,但被十年前军校的毕业誓言激起血性;夏威夷手枪,本是热血梦破灭后沉沦为赏金杀手,被川口枪杀无辜韩国少女激怒;安沃允描述了那种亡国奴的情节,在长距离暗杀父亲时,并不犹豫,但在她父亲注视下要开枪弑父,却有些动摇,这一点和王佳芝有点类似。有战争学者说,以前用冷兵器杀人,人脸对人脸,杀人时需要勇气,而发明了机枪、甚至大炮,杀人成了扣动扳机的游戏。如今的无人机,更把杀人变成了电子游戏。人性在近距离时,会复苏,而在看不到的杀人时,往往会漠然。犹如,制造冤案的司法官僚体制,做决策的人,高高在上,对他来说,被告人张三、李四,就是一个名字,而如果他自己亲自审案子,这个张三、李四,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他的妻儿父母就在审判现场,这点也就是为什么法官、检察官要独立,要自己能做主,否则,冤案的发生,往往在领导的层层批示、干预下,成了远程射杀的牺牲品。这就是只要审委会、检委会这些不审案子的老爷们依然存在可以定案,司法改革,绝对不可能成功。

电影中,作为韩奸的父亲,却丝毫没有动摇,差点拿枪反杀了女儿安沃允。和易先生的冷酷一样,两部电影,都显示,男性,或许是真正的现实主义者。因为投身政治的男人,多数是嫁给政治,政治是他们的主人,因为,在非民主自由国度的政治,失败往往意味着失去太多,甚至是生命。就算非战争年代,要投身反对政治,也是代价斐然。而女性,无论是《暗杀》中的咖啡店老板娘临死前,对另一位暗杀战士速射炮说,一定要成功,保重身体。然后扣动扳机自杀。还是影片开头,安沃允的母亲,面对仆人要开枪杀她时,请她闭眼,她说,我为什么要在你(这些韩奸)面前闭眼?这种勇气,令人敬佩。

安沃允,王佳芝都有忽如其来的心软,都差点自己丧命。聂隐娘不杀正和儿子玩的慈父,都似乎显示了女性作为杀手,都有软肋。民间做杀猪屠夫的,女的确实罕见,至少我在农村没听说过,这大概也是社会分工。不过,和前面说的一样,如果机械化的屠宰场了,女员工,恐怕不会少。目前世界上军队中女兵也越来越多,前阵子阅兵照片还亮出了一大批。当然,比平壤的人数,恐怕要少一点。她们之中,还会有安沃允、聂隐年、王佳芝吗?

《暗杀》基本上就是一部民族大义为主的影片,让观众记住,历史上有许许多多的小人物,为民族独立牺牲。民族独立了,并不意味着不会再流血,如韩国的光州事件,人民为争取自由民主流血,(北韩就不说了吧),一直要到韩国民主转型之后,才会好转。民族独立之后,还要争取人民自由,韩国电影《辩护人》就展示了其中一斑。观看《暗杀》时,不仅仅想到抗战中牺牲的无数小人物,也想到了推荐我看《辩护人》的浦志强,他身着白衣,将来也只有二个白衣人在他身后,和电影《暗杀》一样,很多比浦志强更不为公众所知的律师,也还在付出自由和家人的痛苦。争独立和争自由,核心都是要争人的尊严、平等。

有期盼的人,心里就有自由。正如人问安沃允说,你们暗杀个别人,就能争取民族独立,安的回答是,我们战斗,只是告诉日本人,我们没有屈服。历史表明,民族独立的事情,韩国人最终主要是靠美国、中国打败日本。不过,没几年,朝鲜战争爆发,南韩也差一点成了北韩。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期盼从哪里来?当然是信,信仰自己所从事的事业是正义的。不过,魔鬼也信,只是颤惊。日本人也迷信他们的武力。信他们的天皇,什么信是正义的?看结的果子,侵略行为自然是邪恶,不管口头上正义、自由、民主,行出来的,是欺压、是恐吓,是见不得人的,自然,这种信最终带来的是灾难。日本多数民众二战期间也为皇军欢呼,最终收获的是什么,举世皆知。

三个女刺客,两位心理有期盼的,最终都见证到了光明,也收获了爱,聂隐娘跟了高丽帅哥远走天涯,安沃允得到了一份永久的爱之吻。只有命运一直在雨中的王佳芝,失去了期望,失去了生命,也失去了灵魂。而彭家珍、黄德三、速射炮等为民族独立牺牲的有名无名英雄,也因为被纪念也不朽。那些为争取民众自由的人,不管名气大小,也算立德立功三不朽之一。人谁能不死,如圣经上说,那杀身体而不能杀灵魂的人,不要怕他。

风雨如晦的年代,人们必须得用信念和希望的火把照亮前程,也驱散心中日渐增长的无力感。牌局未终,我们看不到结局,但深信,胜利必定和正义在一起。


相关内容

  • 朱自清[春]教案
  • <春>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知识目标:1.积累"朗润"."酝酿"."烘托"等词语,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 2.学习文中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qu ...

  • 快递哥读后感
  • 观后感 最近网上有段比较火的视频,主题是北京一个快递哥月入三万的故事,看完这个视频后, 自己还是深有感触的,在此谈下自己的想法. 在这个物价上涨,通货膨胀的社会,我们每个人都在为生活而奔波忙碌着,为的不是和 别人比什么,只是为了不断的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实现自己心中的梦想而努力. 视频中快递哥,学历 ...

  • [卒迹]观后感
  • 说实在的,以前从来听过<卒迹>这部电影,第一次看就是老师在课堂上播放,看完之后,我有好多感悟,却又不知道该写些什么.课下,我又认真的第二次观看<卒迹>,决定开始下笔. 先对电影做一个概括:影片将主人公李二卒定位为一个中国社会最底层的草根人物,比作中国象棋中最不起眼的" ...

  • 歌剧江姐观后感
  • 歌剧江姐观后感(一) 今天,妈妈带我去看了歌剧<江姐>. 江姐是一名革命战士,因为她誓死也不说出共产党的信息,结果被国民党给杀害了. 节目一共有七场.演出开始了,只见出来一位穿着蓝色旗袍,围着白色围巾的阿姨,那就是江姐.她带着省委的重要指示,来到川北,和游击队司令员双枪老太婆会合,展开了 ...

  •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5课[谈骨气]教案冀教版
  • <谈骨气> 教学目标 1.理解骨气的内涵及其社会性.阶级性,学习并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立志做一个有骨气的中国人. 2.学习课文提出论点--论证论点--总结归纳的写作方法. 3.理解议论文中记叙和议论的关系:注意积累有关词语. 教学重.难点 1.理解骨气的内涵及其社会性.阶级性,学习并 ...

  • [庐山会议后的黄克诚]观后感
  • 皇帝不再穿"新装" --<庐山会议后的黄克诚>观后感 中文091 蔡文怡 0910031019 看完了<庐山会议后的黄克诚>之后,我深深的被黄克诚勇于说真话,做事对事不对人的性格所打动.试想在这个世界上,能有多少人能够不畏惧权威,不畏惧权势,说出自己内心真 ...

  • 贵族之家读后感档
  • 贵族之家 屠格涅夫的代表作<贵族之家>于1856年开始写作,1858年10月完稿. 小说叙述了贵族青年拉夫列茨基由于年轻迷恋上了莫斯科退伍少将之女.美丽的瓦尔瓦拉,并轻率地与她结了婚.后来夫妇定居巴黎,瓦尔瓦拉成为社交场上的"名人".拉夫列茨基发现妻子不贞后愤然离家. ...

  • 海伦凯勒故事读后感
  • 海伦凯勒故事读后感(一) 我读了<海伦凯勒的故事>的一本书.书中写了主人公海伦凯勒出生不到两年,就丧失了视力与听力,生活在不折不扣的黑暗与寂静中,然而就在这黑暗而又寂莫的世界里,她敢于同命运相抗争,自强不息,用顽强的毅力学习知识.经过努力奋斗,成为着名作家和教育家.并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盲 ...

  • 袁氏当国读后感
  • 篇一:袁氏当国读后感 前几天,读完了唐德刚的<袁氏当国>,有很多感想和启发,一直想写一篇读后感,但因为工作太忙,心不静,也就迟迟没有动笔. 最近几天,突然又想写点东西,就先把过去要写没写完的东西整理了一下,这就有了前两篇关于与儿子讨论爱情.友谊和宇宙的文章.本来,还准备写一篇和儿子讨论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