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政工人员在国有企业的现状与作用

企业,在经济学的定义里,它是以商品生产为主,以追求最大利润为主要目标的价值利益体。但,当社会发展到今天,一个企业,从某种意义和程度上,更多是被认为是社会上的一个团体,一个大的团体。有企业,就需要有管理,而有管理,就需要有人。在科学发展观里,企业发展了,企业里面的人才有可能发展,这就是水涨船高的道理。

当改革开放已经过了30个年头,我们不得不承认,在我国的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在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下,现在所谓的国有企业已经和解放初的国有企业大为不同。而充斥企业中的政工人员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员工,他们所处的现状和他们在企业里所发挥的作用很值得我们去分析和研究的。

一、国有企业的发展之路

可以说,新中国走到今天,已经过了60周年。而国有企业的发展之路可谓曲折又漫长,其中有许许多多的探索,或成功或失败,或欢笑或泪水。而国有企业的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发展也恰恰映射出了新中国的发展之路,新中国的强国之梦。总结起来,国有企业的发展之路主要经历五个模式,这些模式都是我国的许多专家和权威人士探讨和论证过的,是得到普遍认可和经得起历史考证的,它们是:1.实行供给制的企业模式。2.实行经济核算制的企业模式。3.有简单再生产自主权的企业模式。4.有经营权的企业模式。5.有法人所有权的企业模式。

第一种模式是马克思经典作家曾经设想过的企业模式。第二种企业模式是苏联和我国以及其他一些社会主义国家改革前实行的模式。第三种企业模式是孙冶方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模式。第四种企业模式是《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中肯定的模式。第五种企业模式主张企业不仅有经营权,而且有法人财产权,国家则保留最终所有权的模式。

改革开放30年,如今的国有企业的各项改革已取得了巨大成绩,主要表现在:

(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取得一定成效

目前,公司制已成为国有企业的一种主要组织形式。多数国有大中型企业通过产权改革、增资扩股、引进战略投资者、资本市场上市等途径,已经改制为多元股东持股或国家独资的公司制企业。

(二)逐步实现企业法人治理结构

自2003年开始,国务院国资委开展了中央企业建立和完善董事会的试点工作,并制定了实施方案和配套文件。经过试点改革,国有企业领导体制和管理体制发生了重大变化。一是实现了决策层和执行层的初步分开;二是建立健全了董事会运作基本制度;三是外部董事认真履行职责,积极参与决策;四是企业管理层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进一步增强。

(三)企业基础管理制度得以加强

许多国有企业努力实施管理创新,加强产权管理、财务资金管理、投资管理、成本管理和战略规划管理,积极开展节能降耗活动。乱投资、乱担保、乱贷款的现象基本得到遏制,企业管理逐步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精细化转变,管理水平有了较大提高。

(四)国有企业的活力和竞争力明显增强

在改革的过程中,国有企业曾经困难重重。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以后,由于企业经营机制发生了变化,企业活力和竞争力不断增强。

(五)国有经济的布局有所改善

继续调整国有经济的布局和结构,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一项重大任务。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化,也加大了国有经济布局结构调整的力度。近年来国有经济布局结构也有所改善。

(六)保证和促进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

在国有企业改革不断深入的同时,非国有和非公有经济以更快的速度发展,从而形成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

党的十五大报告明确指出,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国有经济仍占有主导地位,并且比以前更好地发挥着主导作用。

当改革开放发展到今天,当世界500强的企业名录里越来越多的出现了中国的名字时,我们也不得不清醒的认识到,我们的国有企业在发展的道路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有很多任务还没有完成。如一些国有企业其董事会成员与经理人员高度重合, “一把手”在投资决策、人事、财务等方面权力过大,甚至一个人说了算,与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决策权与执行权分开、重大事项集体决策的体制相悖。有的企业资产不多,却有四级或更多的管理层级,层级过多使有些企业出现失控现象。而有的国有企业创新能力不是很强等等。

二、政工人员在国有企业里的现状

以商品生产为主,以追求最大利润为主要目标的企业里面,充斥着一支政工人员队伍。这,不能不说是一个特色,这一般也只有我国的国有企业才会有。

我们既然谈的是现状,我们就不得不面对现在许多政工人员在企业里所面对和面临的困境和困惑,这曾经是改革初期甚至发展到现在还没有真正能得以彻底解决或能得以圆满回答的问题。有时候我们都不能不说这是政工人员在国有企业里的一种尴尬和无奈。

当前,政工人员的尴尬和无奈已经不是个别的现象。许多政工人员普遍都发现自己没有享受到与同级经理人同样的待遇,包括权力上的、经济收入上的和受人尊重等诸多方面;政工部门的合并、缩减、转岗甚至下岗都经常发生,许多政工人员有严重的压力和危机感。许多企业实行减员增效,压缩空间和减少编制,而政工部门往往成为企业实行这种制度的突破口和试验田。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呢?造成这样的现象,我们应该如何去面对?如何去解决呢?我想,我们首先不要愚蠢的去责怪改革,去责怪国企,尤其是企业里的政工人员。其次我们应该要明白造成这样的现象,主要还是由于产业竞争的结果。政工人员由于其工作性质决定了其工作就比较“虚”,没有生产部门人员工作起来那么“实”,看得见,于是总让人有种错觉是“不创造价值的族群”。于是其成为企业减员增效、压缩空间的突破口和试验田是很自然和平常的事情了。

当然,造成这样的现象,有时候和“一把手”的文化是分不开的,因为当今的企业文化,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狭窄的认为是“一把手”文化。特别是在当今企业竞争日趋激烈,市场经济等价交换价值观成为中心和主旋律等因素的影响下,让许多企业的“一把手”认为政工人员的工作是非经营性的,非生产性的,是“无用功”,只会增加内耗,影响和制约日常生产经营工作。而有的企业政工人员的工资待遇普遍低于同级的生产技术人员。个别政工人员甚至受到歧视和误解,导致很多政工干部一直在寻求机会“改行”机会,而企业的其他人员也一直都不愿意“从政”,加入到政工队伍行列。在很多企业都流行这这样的一句话:“搞技术,有前途;干政工,没出路!”这不能不说是从另一个角度折射出了政工人员在国有企业的一个现实缩影。

三、政工人员在国有企业的作用

难道政工人员在国有企业真的一无是处?都说存在就是真理,这一脉相承的几十年下来,国有企业里的政工人员还是依然活跃着,还是依然执著的证明和验证着其在企业的价值和作用。我想,这其中一定有很多的原因,而其中一定有诸多的奥秘与玄机。

市场毕竟是市场,它和政府的行为往往看起来很不一样。就在政府还是以书记为领头羊的时候,企业已经执行厂长负责制了,不能不说这是企业生存的需要,是市场的需要,是企业管理的需要。于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社会财富的堆积,精神方面的无所寄托正在显现,企业里许多不和谐的因素正在凸显。

市场是两面性的,纯粹的市场和纯粹的政府行为都是不可取的。改革开放的30年让我们明白了这些道理,也深知谁抛弃了谁都是对企业最大的伤害。特别是在距离我们最近的2009年,金融危机迅速的席卷全球肆虐全球的时候,许多大小企业都纷纷轰然倒下,发展已经成为大问题,稳定已经成大问题。这时,当我们擦亮眼睛,我们还是可以惊喜的发现,有许多困难的企业依然能艰难的挺立着,支撑着,而这些企业大部分就是所谓的国有企业,配备着书记和政工人员的国企。这,不能不说又是一个特色,一个绝对有别于许多整天口口声声喊叫要纯粹市场经济的资本主义国家里的企业,这也是中国特色之一。

很多年了,政工在企业里似乎变成了可有可无的东西,甚至变成了安置和抚慰性的工作岗位。当人们经常性的笑说政工部门在务虚时,不产生企业的利润时,都已经完全忘记了它的潜移默化的作用,也都已经完全忘记了它在企业的和谐、稳定、发展中的软实力作用。当有中国特色的配备书记和政工队伍的企业在危机和困难中依然站立着,事实在雄辩的告诉我们,别淡忘了政工的软实力作用。

以前企业在人才市场里进行招聘,有两种意见总争执不休:德为先还是才为先?因为德才兼备的人毕竟还是太少了,当我们遇到两个人,一个很有才,但德却不怎么样,一个德很好,才不怎么样时,作为企业的招聘人员该做如何的选择呢?以前的企业往往都选择才为先,认为只有才才能给企业带来利润,带来效益。毕竟作为企业,效益是摆在第一位的。这样的选择从效益利润的角度说,似乎无可厚非,是正确的。但这样的事实真的永远是正确的吗?才不怎么样的人,通过加强技术培训和实地实践是可以在比较短的时间里提升的。而一个德不怎么样的人,却很难通过很短的时间利用思想政治工作取得立竿见影效果的。因此,可以这么说,政工的工作总是一个漫长且循序渐进的过程,是急不得的,也不得急。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中国企业里,特别是所谓的国企里,还真少不了政工这个行业,因为我们活在中国特色里,因为我们都正享受这改革开放30年给我们带来的实惠和成果。

其实现在许多企业里的政工人员除了了做好政工工作还常常担任许多兼职。如很多企业的支部书记都不是单纯的只是进行支部的建设了,他往往还身兼部门副主管之类的工作,他们还是要投身于生产建设,只不过工作上有所侧重罢了。政工工作永远不会阻碍企业的生产经营,相反,政工工作做好了,做细了,反而更能促进企业的生产经营,以至于企业的和谐、稳定和发展。这样的例子很容易找,太容易找了,其实你稍微的关注一下你身边的很多国有企业,你很快就明白了。

把政工工作做好不是件容易的事,做好政工工作需要政工人员有很好的综合素质和应对复杂多变的各类环境及形势,甚至很多场合还需要有很流利的语言表达能力,能很快速的把自己的意思告诉别人,传达给别人,在可能和需要的时候恰如其分的反驳别人的观点并指出其中的缘由。但如果这样有人就认为政工工作就是是耍嘴皮的工作,那我们只能说这个人还不了解政工工作,这个人还没有真正融入企业,至少他对中国特色非常的不了解,他还对不起把中国引入改革开放的邓爷爷。了解中国历史的人都明白,至少了解了中国共产党诞生后至今历史的人都明白,中国的很多事情都是靠许多指导思想许多最高指示才能完成的,在这里我们就不再浪费时间讨论到底总这么做其优缺点的比例到底是多少了,我们只能说,在我们中国,如果不这么做,不这么干,我们还要落后,我们就是一盘散沙,我们最终还是共同贫穷,于是我们也就变成“国将不国”。中国近代史的书籍一直都在告诉我们这个道理,我们也无需再自己去论证,我们也论证不了,毕竟我们不是专家,我们是企业里的一分子,我们的目标是企业的和谐、稳定和发展。

企业就是一个团体,一个社会团体,它拥有社会团体分工的性质,就犹如人体的各个器官的分工性质一样。不要说我们身体上的哪个器官多重要,哪个器官不重要,我们只想说,只要全体器官各司其职,正常运转,我们会互相的吹捧说:“哇,你的身体好棒呀!”“你的也很棒呀!”等等。反之,只要我们有某一部分不舒服,全身上下就浑身不自在,扁桃体发炎都让我们难受好几天的。为此,企业里各部门之间要相互理解和了解,体会各自工作的难度和存在价值,彼此包容,彼此配合,这样企业才能真正和谐、稳定、发展。而发挥政工的软实力作用,恰恰就是政工人员的特点和特长,更是从另一个角度证明了政工人员在国有企业的价值与作用。

四、政工人员在国企里的发展方向

世界是在变的,身处市场竞争大潮里的企业更是无从回避,只有面对。那种以不变应万变的理论只能成为一种传说,而政工人员更加不能因世界变了,企业变了,自己还是没有变。如果那样只能被社会所抛弃,被企业所淘汰。

当然,个人的发展离不开大环境的支持和熏陶。反过来,如果有了大环境的支持和熏陶,个人的努力和取舍就成为了发展的关键。在国有企业里,政工人员要有更大的发展,更舒适的施展空间,需要企业正确认识思想政治工作的价值,提升思想政治工作的地位。需要企业创新选人用人育人机制,激活政工人才队伍等等。在这里,我还是想从个人的角度简单的谈一下政工人员自己的努力和取舍,因为这比较容易实现一些,也比较现实一些,它属于个体适应大环境的范畴 。毕竟一个大环境容易影响一个个人,而一个个人想反过来去影响一个大环境其难度可想而知,也不具备操作性。

我想,政工人员要发展,要在企业里体现自我价值,要得到肯定和认可,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有几个方面的能力一定要具备的,至少要往这个方面努力,这基本上都是成为共识了:一是学习能力。能紧抓时代的脉搏,学习党在新时期的新理论和新论断,夯实理论基础。如当前,就是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学习十七大有关会议精神等。二是思考能力。思考是人有别于动物的最明显特征,而作为政工人员,更加要学会思考。这就是政工人员有别于其他企业员工最明显的特征。三是语言能力。很难想象,口齿不清的政工人员如何向领导汇报工作,如何和员工沟通交流。而说话的技巧,有时候也是体现语言能力的一部分。四是写作能力。这是“基本功”,这是需要练的,没有天生的作家。为什么有的人写出来的好文章好像每个字你都认识,但你自己去写就写不出来,或是写不出其中的韵味。这就是文字组织能力,是个人努力的结果,关键还是长期的积累和练习。没有较好的文字表达能力,政工人员经常面对的宣传报道、起草文件、撰写报告等日常工作是无法开展的。五是协调能力。都说政工人员是润滑油,调节剂,也许说的就是这个意思把。因为政工工作涉及面广,必须处理好方方面面的关系,有的工作你协调不好还真的无法开展或至少是开展不顺利。六是调研能力。企业的很多事情是需要实地调研的,形成资料和论文,为领导的决策发挥起参谋和助手的作用,这工作政工人员责无旁贷。

其实,政工人员作为一支特殊的群体队伍,其在国有企业的现状与作用总是动态变化的,其未来发展的趋势是要努力去适应国有企业的改革而改革,发展而发展的。尤其更需要突破和摒弃传统政工工作的老思维老观念,努力寻找出一条适应现代企业制度的政工工作方法和模式。为此,我们要真正去了解政工队伍,分析政工队伍,这无论是对企业的发展还是对政工人员个人的发展都是非常有利的,是可以创造出综合价值的。

企业,在经济学的定义里,它是以商品生产为主,以追求最大利润为主要目标的价值利益体。但,当社会发展到今天,一个企业,从某种意义和程度上,更多是被认为是社会上的一个团体,一个大的团体。有企业,就需要有管理,而有管理,就需要有人。在科学发展观里,企业发展了,企业里面的人才有可能发展,这就是水涨船高的道理。

当改革开放已经过了30个年头,我们不得不承认,在我国的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在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下,现在所谓的国有企业已经和解放初的国有企业大为不同。而充斥企业中的政工人员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员工,他们所处的现状和他们在企业里所发挥的作用很值得我们去分析和研究的。

一、国有企业的发展之路

可以说,新中国走到今天,已经过了60周年。而国有企业的发展之路可谓曲折又漫长,其中有许许多多的探索,或成功或失败,或欢笑或泪水。而国有企业的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发展也恰恰映射出了新中国的发展之路,新中国的强国之梦。总结起来,国有企业的发展之路主要经历五个模式,这些模式都是我国的许多专家和权威人士探讨和论证过的,是得到普遍认可和经得起历史考证的,它们是:1.实行供给制的企业模式。2.实行经济核算制的企业模式。3.有简单再生产自主权的企业模式。4.有经营权的企业模式。5.有法人所有权的企业模式。

第一种模式是马克思经典作家曾经设想过的企业模式。第二种企业模式是苏联和我国以及其他一些社会主义国家改革前实行的模式。第三种企业模式是孙冶方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模式。第四种企业模式是《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中肯定的模式。第五种企业模式主张企业不仅有经营权,而且有法人财产权,国家则保留最终所有权的模式。

改革开放30年,如今的国有企业的各项改革已取得了巨大成绩,主要表现在:

(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取得一定成效

目前,公司制已成为国有企业的一种主要组织形式。多数国有大中型企业通过产权改革、增资扩股、引进战略投资者、资本市场上市等途径,已经改制为多元股东持股或国家独资的公司制企业。

(二)逐步实现企业法人治理结构

自2003年开始,国务院国资委开展了中央企业建立和完善董事会的试点工作,并制定了实施方案和配套文件。经过试点改革,国有企业领导体制和管理体制发生了重大变化。一是实现了决策层和执行层的初步分开;二是建立健全了董事会运作基本制度;三是外部董事认真履行职责,积极参与决策;四是企业管理层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进一步增强。

(三)企业基础管理制度得以加强

许多国有企业努力实施管理创新,加强产权管理、财务资金管理、投资管理、成本管理和战略规划管理,积极开展节能降耗活动。乱投资、乱担保、乱贷款的现象基本得到遏制,企业管理逐步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精细化转变,管理水平有了较大提高。

(四)国有企业的活力和竞争力明显增强

在改革的过程中,国有企业曾经困难重重。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以后,由于企业经营机制发生了变化,企业活力和竞争力不断增强。

(五)国有经济的布局有所改善

继续调整国有经济的布局和结构,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一项重大任务。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化,也加大了国有经济布局结构调整的力度。近年来国有经济布局结构也有所改善。

(六)保证和促进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

在国有企业改革不断深入的同时,非国有和非公有经济以更快的速度发展,从而形成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

党的十五大报告明确指出,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国有经济仍占有主导地位,并且比以前更好地发挥着主导作用。

当改革开放发展到今天,当世界500强的企业名录里越来越多的出现了中国的名字时,我们也不得不清醒的认识到,我们的国有企业在发展的道路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有很多任务还没有完成。如一些国有企业其董事会成员与经理人员高度重合, “一把手”在投资决策、人事、财务等方面权力过大,甚至一个人说了算,与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决策权与执行权分开、重大事项集体决策的体制相悖。有的企业资产不多,却有四级或更多的管理层级,层级过多使有些企业出现失控现象。而有的国有企业创新能力不是很强等等。

二、政工人员在国有企业里的现状

以商品生产为主,以追求最大利润为主要目标的企业里面,充斥着一支政工人员队伍。这,不能不说是一个特色,这一般也只有我国的国有企业才会有。

我们既然谈的是现状,我们就不得不面对现在许多政工人员在企业里所面对和面临的困境和困惑,这曾经是改革初期甚至发展到现在还没有真正能得以彻底解决或能得以圆满回答的问题。有时候我们都不能不说这是政工人员在国有企业里的一种尴尬和无奈。

当前,政工人员的尴尬和无奈已经不是个别的现象。许多政工人员普遍都发现自己没有享受到与同级经理人同样的待遇,包括权力上的、经济收入上的和受人尊重等诸多方面;政工部门的合并、缩减、转岗甚至下岗都经常发生,许多政工人员有严重的压力和危机感。许多企业实行减员增效,压缩空间和减少编制,而政工部门往往成为企业实行这种制度的突破口和试验田。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呢?造成这样的现象,我们应该如何去面对?如何去解决呢?我想,我们首先不要愚蠢的去责怪改革,去责怪国企,尤其是企业里的政工人员。其次我们应该要明白造成这样的现象,主要还是由于产业竞争的结果。政工人员由于其工作性质决定了其工作就比较“虚”,没有生产部门人员工作起来那么“实”,看得见,于是总让人有种错觉是“不创造价值的族群”。于是其成为企业减员增效、压缩空间的突破口和试验田是很自然和平常的事情了。

当然,造成这样的现象,有时候和“一把手”的文化是分不开的,因为当今的企业文化,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狭窄的认为是“一把手”文化。特别是在当今企业竞争日趋激烈,市场经济等价交换价值观成为中心和主旋律等因素的影响下,让许多企业的“一把手”认为政工人员的工作是非经营性的,非生产性的,是“无用功”,只会增加内耗,影响和制约日常生产经营工作。而有的企业政工人员的工资待遇普遍低于同级的生产技术人员。个别政工人员甚至受到歧视和误解,导致很多政工干部一直在寻求机会“改行”机会,而企业的其他人员也一直都不愿意“从政”,加入到政工队伍行列。在很多企业都流行这这样的一句话:“搞技术,有前途;干政工,没出路!”这不能不说是从另一个角度折射出了政工人员在国有企业的一个现实缩影。

三、政工人员在国有企业的作用

难道政工人员在国有企业真的一无是处?都说存在就是真理,这一脉相承的几十年下来,国有企业里的政工人员还是依然活跃着,还是依然执著的证明和验证着其在企业的价值和作用。我想,这其中一定有很多的原因,而其中一定有诸多的奥秘与玄机。

市场毕竟是市场,它和政府的行为往往看起来很不一样。就在政府还是以书记为领头羊的时候,企业已经执行厂长负责制了,不能不说这是企业生存的需要,是市场的需要,是企业管理的需要。于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社会财富的堆积,精神方面的无所寄托正在显现,企业里许多不和谐的因素正在凸显。

市场是两面性的,纯粹的市场和纯粹的政府行为都是不可取的。改革开放的30年让我们明白了这些道理,也深知谁抛弃了谁都是对企业最大的伤害。特别是在距离我们最近的2009年,金融危机迅速的席卷全球肆虐全球的时候,许多大小企业都纷纷轰然倒下,发展已经成为大问题,稳定已经成大问题。这时,当我们擦亮眼睛,我们还是可以惊喜的发现,有许多困难的企业依然能艰难的挺立着,支撑着,而这些企业大部分就是所谓的国有企业,配备着书记和政工人员的国企。这,不能不说又是一个特色,一个绝对有别于许多整天口口声声喊叫要纯粹市场经济的资本主义国家里的企业,这也是中国特色之一。

很多年了,政工在企业里似乎变成了可有可无的东西,甚至变成了安置和抚慰性的工作岗位。当人们经常性的笑说政工部门在务虚时,不产生企业的利润时,都已经完全忘记了它的潜移默化的作用,也都已经完全忘记了它在企业的和谐、稳定、发展中的软实力作用。当有中国特色的配备书记和政工队伍的企业在危机和困难中依然站立着,事实在雄辩的告诉我们,别淡忘了政工的软实力作用。

以前企业在人才市场里进行招聘,有两种意见总争执不休:德为先还是才为先?因为德才兼备的人毕竟还是太少了,当我们遇到两个人,一个很有才,但德却不怎么样,一个德很好,才不怎么样时,作为企业的招聘人员该做如何的选择呢?以前的企业往往都选择才为先,认为只有才才能给企业带来利润,带来效益。毕竟作为企业,效益是摆在第一位的。这样的选择从效益利润的角度说,似乎无可厚非,是正确的。但这样的事实真的永远是正确的吗?才不怎么样的人,通过加强技术培训和实地实践是可以在比较短的时间里提升的。而一个德不怎么样的人,却很难通过很短的时间利用思想政治工作取得立竿见影效果的。因此,可以这么说,政工的工作总是一个漫长且循序渐进的过程,是急不得的,也不得急。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中国企业里,特别是所谓的国企里,还真少不了政工这个行业,因为我们活在中国特色里,因为我们都正享受这改革开放30年给我们带来的实惠和成果。

其实现在许多企业里的政工人员除了了做好政工工作还常常担任许多兼职。如很多企业的支部书记都不是单纯的只是进行支部的建设了,他往往还身兼部门副主管之类的工作,他们还是要投身于生产建设,只不过工作上有所侧重罢了。政工工作永远不会阻碍企业的生产经营,相反,政工工作做好了,做细了,反而更能促进企业的生产经营,以至于企业的和谐、稳定和发展。这样的例子很容易找,太容易找了,其实你稍微的关注一下你身边的很多国有企业,你很快就明白了。

把政工工作做好不是件容易的事,做好政工工作需要政工人员有很好的综合素质和应对复杂多变的各类环境及形势,甚至很多场合还需要有很流利的语言表达能力,能很快速的把自己的意思告诉别人,传达给别人,在可能和需要的时候恰如其分的反驳别人的观点并指出其中的缘由。但如果这样有人就认为政工工作就是是耍嘴皮的工作,那我们只能说这个人还不了解政工工作,这个人还没有真正融入企业,至少他对中国特色非常的不了解,他还对不起把中国引入改革开放的邓爷爷。了解中国历史的人都明白,至少了解了中国共产党诞生后至今历史的人都明白,中国的很多事情都是靠许多指导思想许多最高指示才能完成的,在这里我们就不再浪费时间讨论到底总这么做其优缺点的比例到底是多少了,我们只能说,在我们中国,如果不这么做,不这么干,我们还要落后,我们就是一盘散沙,我们最终还是共同贫穷,于是我们也就变成“国将不国”。中国近代史的书籍一直都在告诉我们这个道理,我们也无需再自己去论证,我们也论证不了,毕竟我们不是专家,我们是企业里的一分子,我们的目标是企业的和谐、稳定和发展。

企业就是一个团体,一个社会团体,它拥有社会团体分工的性质,就犹如人体的各个器官的分工性质一样。不要说我们身体上的哪个器官多重要,哪个器官不重要,我们只想说,只要全体器官各司其职,正常运转,我们会互相的吹捧说:“哇,你的身体好棒呀!”“你的也很棒呀!”等等。反之,只要我们有某一部分不舒服,全身上下就浑身不自在,扁桃体发炎都让我们难受好几天的。为此,企业里各部门之间要相互理解和了解,体会各自工作的难度和存在价值,彼此包容,彼此配合,这样企业才能真正和谐、稳定、发展。而发挥政工的软实力作用,恰恰就是政工人员的特点和特长,更是从另一个角度证明了政工人员在国有企业的价值与作用。

四、政工人员在国企里的发展方向

世界是在变的,身处市场竞争大潮里的企业更是无从回避,只有面对。那种以不变应万变的理论只能成为一种传说,而政工人员更加不能因世界变了,企业变了,自己还是没有变。如果那样只能被社会所抛弃,被企业所淘汰。

当然,个人的发展离不开大环境的支持和熏陶。反过来,如果有了大环境的支持和熏陶,个人的努力和取舍就成为了发展的关键。在国有企业里,政工人员要有更大的发展,更舒适的施展空间,需要企业正确认识思想政治工作的价值,提升思想政治工作的地位。需要企业创新选人用人育人机制,激活政工人才队伍等等。在这里,我还是想从个人的角度简单的谈一下政工人员自己的努力和取舍,因为这比较容易实现一些,也比较现实一些,它属于个体适应大环境的范畴 。毕竟一个大环境容易影响一个个人,而一个个人想反过来去影响一个大环境其难度可想而知,也不具备操作性。

我想,政工人员要发展,要在企业里体现自我价值,要得到肯定和认可,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有几个方面的能力一定要具备的,至少要往这个方面努力,这基本上都是成为共识了:一是学习能力。能紧抓时代的脉搏,学习党在新时期的新理论和新论断,夯实理论基础。如当前,就是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学习十七大有关会议精神等。二是思考能力。思考是人有别于动物的最明显特征,而作为政工人员,更加要学会思考。这就是政工人员有别于其他企业员工最明显的特征。三是语言能力。很难想象,口齿不清的政工人员如何向领导汇报工作,如何和员工沟通交流。而说话的技巧,有时候也是体现语言能力的一部分。四是写作能力。这是“基本功”,这是需要练的,没有天生的作家。为什么有的人写出来的好文章好像每个字你都认识,但你自己去写就写不出来,或是写不出其中的韵味。这就是文字组织能力,是个人努力的结果,关键还是长期的积累和练习。没有较好的文字表达能力,政工人员经常面对的宣传报道、起草文件、撰写报告等日常工作是无法开展的。五是协调能力。都说政工人员是润滑油,调节剂,也许说的就是这个意思把。因为政工工作涉及面广,必须处理好方方面面的关系,有的工作你协调不好还真的无法开展或至少是开展不顺利。六是调研能力。企业的很多事情是需要实地调研的,形成资料和论文,为领导的决策发挥起参谋和助手的作用,这工作政工人员责无旁贷。

其实,政工人员作为一支特殊的群体队伍,其在国有企业的现状与作用总是动态变化的,其未来发展的趋势是要努力去适应国有企业的改革而改革,发展而发展的。尤其更需要突破和摒弃传统政工工作的老思维老观念,努力寻找出一条适应现代企业制度的政工工作方法和模式。为此,我们要真正去了解政工队伍,分析政工队伍,这无论是对企业的发展还是对政工人员个人的发展都是非常有利的,是可以创造出综合价值的。


相关内容

  • 浅析新时期如何加强政工队伍建设
  • 浅析新时期如何加强政工队伍建设 摘要:本文结合当前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现状,就如何加强基层单位政工队伍建设问题作一思考和探讨. 关键词:企业:政工队伍:思想政治 一.加强政工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性 构建和谐社会关键在人,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首先要做好人的思想工作.要保证思想政治效果,首先要提高思想 ...

  • 经济生活文摘
  • 期刊简介: <经济生活文摘>杂志是由中国经济 报刊协会主管主办的.中英文双语半 月刊.国内统一刊号:CN11-4505/F, 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9-5535.以 权威性.科学性.实效性.准确性. 可读性为办刊方针:办刊宗旨:展示 国家发展成就,关注百姓生活状态. 栏目设置: & ...

  • 浅析如何做好油公司体制下的企业思想政治工作
  • 浅析如何做好油公司体制下的企业思想政治工作   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在中国石油发展历史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它是凝聚人心,鼓舞士气,不断创造辉煌的有力法宝。近几年来随着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石油行业也经历了一次重组改制的重大考验,中国石油股份公司打破了以前"大而全,小而全"管理旧体制,从上到下建立 ...

  • 浅析内部审计成果运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
  • 浅析内部审计成果运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作者:朱文君 [摘要]审计成果的有效运用,是实现内部审计工作价值最大化的根本途径.本文从阐述内部审计成果运用重要性出发,分析了当前企业内部审计成果运用的现状和面临的困难,探讨提高内部审计成果运用的途径,意在帮助企业实现价值增值和改善运营管理,为内审工作提供有益借 ...

  • 如何提升企业政工师工作能力与自身修养
  • 浅析如何提升企业政工师的工作能力与自身修养 摘要:现代企业越来越重视内部的人力资源管理,强调以人为本的管理观念.推动企业文化的创建.在现代企业发展过程中,思想政治工作的成效对于企业内控管理.企业文化的建设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就企业政工师提升自身修养与工作能力的措施作初步探讨. 关键词:政工师 自身修 ...

  • 从企业战略战略管理范畴定位党建政工的作用
  • 摘要:党建政工队伍是一个企业中的骨干力量,党建政工更是企业战略管理的生命之所在,它对于一个企业的战略发展,意义重大.这种意义不仅体现在它可以将企业的战略目标转化为实际的生产力,更体现在它在鼓舞人心,凝聚力量,丰富企业文化,推动企业发展方面的突出作用. 关键词:企业战略 战略管理 党建政工 作用 早在 ...

  • 浅析基层法院纪检.监察工作现状及改革思路
  • 随着审判方式改革的深化,过去行政化审判管理模式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对审判工作的管理及控制向对法官管理和控制转变,由此纪检.监察工作的作用显得越来越重要.虽然近几年,基层法院纪检.监察工作在领导重视程度.组织建设.制度建立等方面有了很大的发展,查处违法案件多起,取得较大的成绩.但是,由于传统思想和习 ...

  • 政工师工作总结1
  • 政工师业务工作报告 一.从事政工工作的基本情况 本人于1985年9月经过普通招工进入慈溪市文化馆工作,2003年7月至2005年7月,修完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两年制大专的行政管理专业全部课程顺利毕业.1992年12月破格获得档案专业助理馆员任职资格,次月受聘,从事档案人事等工作,2009年7月转为政工专 ...

  • 做企业政工工作的几点体会
  • 做企业政工工作的几点体会 摘 要:企业发展的基础是稳定, 而政工工作事关企业的稳定 大局.要做好政工工作,首先要有一支素质过硬的政工队伍,带动一支过硬的党员队伍和职工队伍,企业才能稳定发展. 关键词:企业 政工工作 体会 2009年3月, 我由行政管理转做政工工作.三年来,给我感 受最深的是,政工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