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复习资料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03706) 》复习材料

三、简答论述题 目录:

▲1.简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涵及学习与实践的意义。 ▲2.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 ▲3.理想和信念的关系。

4.理想信念的基本特点及其作用及其类型。

5.马克思主义信仰(科学的理想信念)的特点。 6.我国的共同理想与最高理想的关系。 7.大学生应当如何确立自己的理想信念?

8.试述理想实现过程的长期性、曲折性和艰巨性。

9.如何让正确看待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走出片面性的误区? ▲10.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

▲11.中华民族爱国主义优良传统的主要表现及其历史作用。 ▲12.新时期爱国主义的基本特征。

▲13.如何在新时期做一个忠诚坚定的爱国者? 14.简述人生观的含义和基本内容。 15.人生目的在人生观中的地位。

▲16.为什么要用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指引人生方向。 17.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有何意义(作用)?

▲18.在社会生活中,应该以怎样的人生态度对待不同的人生境遇? ▲19.人生的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关系。

20.如何正确把握人生价值实现的条件和方法?

21.在人生发展的道路上,怎样协调好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22.在生活实践中。保持身心健康的基本途径和方法有哪些? ▲23.如何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的交往关系? ▲24.如何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25.简述道德产生的条件。 ▲26.道德的本质。

27.道德的社会作用的主要表现。 ▲28.简述道德发展的规律。

29.建立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现实要求。

▲30.为什么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 ▲31.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为什么要以集体主义为原则? 32.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原则的基本内涵和道德要求是什么? 33.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为什么要以诚实守信为重点? ▲34.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科学内涵及其意义。 ▲35.如何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36.简述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内容及其意义。

37.当代社会的公共生活的特点以及有序的公共生活对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意义。▲38.社会公德的特点及其主要内容。

▲39.为什么要自觉遵守社会公德?(自觉遵守社会公德的意义是什么?) 40.成就事业的人通常要具备的条件有哪些? 41.职业道德的特点及其基本要求。

42.加强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意义及如何培养职业道德素质。 43.爱情的特征以及恋爱的道德要求。

▲44.家庭美德的主要内容以及加强家庭美的建设的意义。( ▲45.简述个人品德的含义。

▲46.个人品德的形成及其意义。

▲47.试述良好个人品德修养的途径和方法。 48.依法治国的内涵、基本要求及重大意义。 49.如何树立宪法和法律的权威?

▲50.试述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关系。

51.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三者的关系。 52.简述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本质要求及其内涵。 53.要实现法治的公平正义,有何要求? 54.社会主义法律思维的内容。

55.简述公民和组织维护国家安全的主要义务。 56.简述法的本质、特征和法律的作用。 ▲57.法律关系的特点及其构成要素。 ▲58.简述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

▲59.简述我国法的渊源的特点及我国法的渊源。 60.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国务院的立法程序。

▲61.法律实施的内容及其特点(法律使用、法律执行及其特点) 62.合法行为的认定。

63.违法行为的构成要件、法律责任的特点以及法律制裁的主要特点。 64.简述我国目前的法律监督体系。 ▲65.宪法的特征和基本原则。

▲66.试述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及其优越性。 67.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 68.行政法的基本原则和行政行为的效力。 69.《公务员法》、《劳动法》的基本原则及劳动者的权利。

70.我国经济法的基本原则、经济法主体资格的取得条件及主体范围。

71.简述民法基本原则、民事法律行为特点及一般侵权行为的民事责任构成要件。72.刑法的基本原则、犯罪行为的基本特征及犯罪构成的要素。 73.简述提起行政诉讼应符合的条件。

74.简述我国仲裁法的基本原则及调解的作用。 ▲75.社会主义“四有”新人要求的内涵。

1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03706) 》复习材料

三、简答论述题(含多选) 简答5题,每题6分,共30分;论述2题,每题10分,共20分。 ▲

1.简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涵及学习与实践的意义。(绪 P2-3)

答:⑴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包括四个方面:

①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③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④ 社会主义荣辱观。 ⑵ 学习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大意义: ① 有利于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② 有利于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和教育人民; ③ 有利于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在全社会的凝聚力量; ④ 有利于鼓舞全国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昂扬斗志; ⑤ 有利于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

(0810)▲2.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绪 P5-7)(0810)

答:⑴ 继往开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当代的中国大学生:① 应该有强烈的使命感,刻苦

努力学习,重视培养创新能力,提高综合素质,使自己成为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② 应该继承前辈的事业,在未来工作和奉献的日子里,担当起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社会的历史使命。 ⑵ 勇于创新,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当代大学生应该成为中华文明杰出的继承者和创新者,承担起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责任。

⑶ 积极努力,为世界和平发展、人类社会的进步事业作贡献。中华民族的发展与人类社会的进步是一致的,中国社会的和谐需要世界的和谐,中国的和谐促进世界的和谐。

▲3.理想和信念的关系。(1 P12-14)

答:⑴ 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具有实现可能性的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是人们世界观、人生

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⑵ 信念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务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态度。0901 单选

⑶ 理想和信念是密切联系的,他们是同一种人类精神现象即信仰现象的两个侧面,任何信仰都包括着信念和理想两个基本方面,他们分别是这一信仰的基本信条和这些信条在奋斗目标上的具体体现。

① 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就是理想;而人的世界观、

人生观和价值观就是人的信念,就是人们所相信的观念和秉持的理念。

② 追求一种理想,就意味着相信这种理想是正义的并且能够实现,而这种相信本身就是

一种信念。

4.理想信念的基本特点及其作用。(1 P14-19)0901及其类型。 答:⑴ 理想信念的基本特点包括以下方面:

① 具有思想性与实践性;② 具有时代性和阶级性;③ 具有多样性与共同性。 ⑵ 理想信念对于人生至关重要,它在人生实践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① 理想信念是人生的精神向导,理想信念能够向人生提供目的和意义,向人生指明追求

的目标和前进的方向;

② 理想信念是人生的精神动力,理想信念能给人生一种推进的力量,为人生实践提供动

力和毅力,是人生的力量源泉;

③ 理想信念是人生的精神支柱,理想信念能够支撑人们的精神和意志,不为巨大的困难

所压倒,而且使人在困难和逆境中振作起来,战胜艰难险阻。

(3)类型:1、生活领域的理想信念2、职业领域的理想信念3、道德领域的理想信念4、社 会领域的理想信念。

5.马克思主义信仰(科学的理想信念)的特点。(1 P20-21)

答: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和价值性的统一,是一个科学的理想信念。相信这一理论的正确性,并

用这个理论来武装自己的头脑,指导自己的行动,就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马克思主义信仰或理想信念具有以下特点:

⑴ 现实性。现实性的理想信念是在现实世界中,在社会中寻找价值。

⑵ 科学性。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是以科学为基础的,与科学的发展相一致的。

⑶ 崇高性。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追求的不是单个人的解脱,而是所有人的解放即人类解放。 ⑷ 健全性。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是一种健全的信仰,它来源于人们改造世界的伟大实践,符合人性的根基和社会的发展要求,始终保持一种稳健济世的态度。

6.我国的共同理想与最高理想的关系。(1 P22-27)

答:⑴ 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我们共同的理想信念,它的基本内容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0901单选)它具体表现为: ① 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中华民族是定居在中国土地上的所有民族的总称,

是在历史上逐渐形成的以汉族为主体的多民族统一体。

② 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

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③ 坚定对党的领导的信任。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必须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力量,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凝聚的核心。

⑵ 共产党人的最高理想就是在全世界实现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共产主义社会是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社会。

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与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是阶级性理想与最终理想的关系。 ① 我们现阶段的奋斗纲领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是现阶段共产党人的理想,

也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这一理想是迈向共产主义最高理想的一个阶段,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华民族走向共产主义未来的必由之路。

② 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特别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共产主

义理想信念仍有其现实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需要共产主义理想指明前进方向。

⑷ 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我们应该科学把握历史发展的规律,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从自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在追求崇高理想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7.大学生应当如何确立自己的理想信念?(1 P29-30)0901多选类似 答:大学生在确立自己的理想信念时,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⑴ 把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结合起来。

⑵ 把个人的理想信念与社会的理想信念结合起来。 ⑶ 学会对不同的理想信念进行辨别和选择。 8.试述理想实现过程的长期性、曲折性和艰巨性。(1 P32-33)

答:⑴ 理想的实现具有长期性。理想变为现实是一个过程。一般来说,一个理想目标越小越低,

它的实现所需要的时间和努力就越少;而理想越是高远,它的实现就越需要更长的时间更多的奋斗。理想实现的长期性是对人们耐心和信心的考验,对此必须作好充分思想准备。 ⑵ 理想的实现具有曲折性。通向理想境界的道理不是笔直的,而是充满了曲折。正由于曲折,

追求理想的道路才更加漫长。

⑶ 理想的实现具有艰巨性。尽管不同的理想实现的困难程度有所不同,但是总的来说,任何一种理想的实现都不是轻而易举的。因为理想的超越性决定了它不是现实状态的简单延伸,而是要对自我和现实作出较大的改变才能实现。

9.如何让正确看待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走出片面性的误区?(1 P34)

答:⑴ 一方面,要走出“以理想来否定现实”的误区。由于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在我们改革开放、

发展经济的过程中也出现了消极腐败和丑恶的现象,但这些毕竟不是生活的主要方面,而且正是我们要努力克服的东西。我们应该坚决地同这些现象作斗争,而不应因看到这些现象而忘记了社会的主流。

⑵ 另一方面,要走出“以现实来否定理想”的误区。当理想与现实产生矛盾时,不加分析地全盘认同当下的现实,对现实中一些消极乃至丑恶现象不愤怒不斗争,甚至与之同流合污。 ⑶ 之所以会出现这些误区,从思想方法上讲,就是由于不能辩证地看待和处理理想和现实的矛盾。理想和现实本来就是一对矛盾,它们是对立统一的关系:① 两者是对立的;② 两者又是统一的,现实中孕育着理想,形成着理想,包含着理想实现的条件和因素,而理想来源于现实,包含着现实的因素,并且将来会变成新的现实。

⑷ 因此,不仅要看到理想与现实矛盾冲突的一面,还要看到它们相一致的方面。只有这样才能全面地把握二者的关系,不因为现实中遇到这一矛盾而产生偏颇的思想认识和态度。

(0810)▲10.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2 P36-38)(0810)

答:爱国主义是人们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是对自己祖国的一份责任,是将个人的命运和祖国

的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调整个人与国家、个人与民族关系的道德规范,是一种重大的政治原则,是鼓舞和凝聚各民族的精神支柱。

⑴ 爱国主义最基本的内容是对祖国的忠诚与热爱。 ⑵ 热爱故土山河是爱国主义的重要内容。 ⑶ 热爱人民是爱国主义的集中表现。

⑷ 热爱自己的国家是爱国主义的必然政治要求。

▲11.中华民族爱国主义优良传统的主要表现及其历史作用。(2 P40-43)

答:⑴ 中华民族爱国主义优良传统的主要表现:① 维护祖国统一,促进民族团结;② 抵御外来

侵略,捍卫国家主权;③ 心系民生苦乐,推动历史进步。 ⑵ 中华民族爱国主义优良传统的历史作用:

① 爱国主义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 ② 爱国主义是推动我国社会历史前进的巨大力量。 ③ 爱国主义是谱写壮丽人生的力量源泉。

(0810)▲12.新时期爱国主义的基本特征。(2 P47-51)(0810) 答:⑴ 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的统一。

① 社会主义是一种先进的社会制度,用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 ② 选择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的必然,是中国人民长期艰苦奋斗的结果; ③ 实践证明,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

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理论体系。

⑵ 爱国主义与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

① 社会主义中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经过流血牺牲,长期艰苦奋斗建立起来的。 ②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为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为国家繁荣昌盛和人民共同

富裕而奋斗的历史。

③ 在当代中国,没有任何一种力量能够代替中国共产党。虽然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

民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也曾出现过失误,但那毕竟是前进中的失误,而且都能依靠

3

党自身的力量得以纠正。

④ 实践一再证明:人民团结,社会安定,民主发展,国家统一,都要靠共产党的领导。 ⑶ 爱国主义与参与经济全球化的统一。

①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时代发展的重要趋势。

②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民族国家的界限在一定范围内和一定程度上更加凸显出来。 ③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应该注意防止两种错误倾向:一是妄自尊大、

故步自封的狭隘民族主义;二是妄自菲薄、崇洋媚外的民族虚无主义。

⑷ 爱国主义与弘扬民族精神的统一。

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 ⑸ 爱国主义与弘扬时代精神的统一。 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世界多极化不可逆转和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时代,任何一个具有爱国情怀的人,都应该大力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13.如何在新时期做一个忠诚坚定的爱国者?(2 P52-56)

答:只有培育强烈的爱国情感,自觉维护祖国的团结统一,为祖国富强而努力学习和工作,才能

真正成为新时期忠诚坚定的爱国者。

⑴ 培育爱国情感,保持民族自尊和自信。 ⑵ 维护民族团结,促进祖国统一。

⑶ 努力学习和工作,以实际行动和贡献履行爱国义务。

① 刻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掌握建设祖国和保卫祖国的过硬本领。 ② 确立正确的思想政治观念,自觉维护祖国的安定、团结和统一。 ③ 积极投身社会实践,逐步从爱国主义走向共产主义。

14.简述人生观的含义和基本内容。(3 P60)

答:⑴ 人生观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和态度,包括人生目的、人

生态度、人生价值三个方面的内容。 ⑵ 人生目的回答人为什么活着,人生态度表明人应当怎样对待生活,人生价值判断什么样的人生才有意义。

⑶ 三个方面互相联系、互相制约,其中人生目的是核心,决定着其他两个方面,有什么样的人生目的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尺度。

15.人生目的在人生观中的地位。(3 P61) 答:⑴ 人生目的是人生实践活动总目标,是对“人为什么活着”这一人生根本问题的认识和回答。

⑵ 人生目的居于人生观的核心,对人生道路、人生态度、人生价值等具有决定作用。 ① 人生目的决定走怎样的人生道路。一方面,人生目的规定了人生活动的大方向,对人

们所从事的具体活动起着定向作用;另一方面,人生目的又是人生行动的动力源泉。 ② 人生目的决定持什么样的人生态度。

③ 人生目的决定选择什么样人生价值标准。

▲16.为什么要用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指引人生方向。(3 P63-64)

答:⑴ 培养和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是党和人民对大学生的要求和期待;

⑵ 培养和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内在要求;

⑶ 培养和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是抵制各种错误人生观影响的有利武器。 17.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有何意义(作用)?(3 P66)0901多选 答:⑴ 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能促进人生目的的达到;

⑵ 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有助于人生价值的实现; ⑶ 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能够调整人生道路方向。

(0810)▲18.在社会生活中,应该以怎样的人生态度对待不同的人生境遇?(3 P67-68)

答:⑴ 所谓境遇,就是人在社会生活中所处的具体环境。其中,顺利的境遇称为顺境,不顺利的

境遇称为逆境。

⑵ 对于顺境,应居安思危、自制自励,使自身的活动保持良好的度。

⑶ 对于逆境,应大胆正视,积极应对,努力创造条件,变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待时机成熟,因势利导,使之成为人生旅程上的一个闪光点。

(0810)▲19.人生的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关系。(3 P70-72)

答:在社会生活中,人生实践体现出两种价值: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

⑴ 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体人生活动对自己生存和发展所具有的价值;

⑵ 人生的社会价值,包括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以及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两个方面,是主客体的统一,是创造、贡献、责任、义务和享用、满足、尊重、权利的统一。 ⑶ 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密切联系,共同构成了人生价值的矛盾统一体。

① 一方面,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体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人的社会需要的满足都离不

开个体的奋斗,不可能只有社会价值而没有自我价值。

② 另一方面,人生的社会价值是实现人生的自我价值的基础,没有社会价值,自我价值

就无法存在。

⑷ 在创造社会价值中实现自我价值,是一项重要的人生实践活动。

所以,人生的自我价值必须与社会价值相结合,并通过社会价值表现出来。 20.如何正确把握人生价值实现的条件和方法?(3 P75-76)

答:⑴ 选择与社会主导价值观相一致的人生价值目标,是人们追求人生价值的精神支柱。

在现实社会中,只有选择了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具有客观真理性、与社会主导价值观相一致的人生价值目标,才能对个人和社会的发展起到定向和导航作用。 ⑵ 自觉提高自我的主体素质和能力,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的主观条件。

① 确立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相适应的人生价值观,在重视个人价值和个性发展

的同时,强化全局观念、义务观念和社会责任感,时刻用集体主义价值取向引导自己; ② 加强自身各方面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帮助自己应对各种生活场景,解决各种现实难题,

为人生价值的实现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③ 继承和弘扬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不惧怕劳苦,不贪图安逸,善于在逆境中奋斗不止,

即使自身条件有所欠缺,也能尽心尽力、一往直前。

⑶ 进行有意识、有目的的创造性实践活动,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 社会实践是人生价值真正的源头活水,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它要求人能够积极投入到现实的社会生活之中,通过巨大而艰苦的劳动来使自己的人生价值追求变成现实。

21.在人生发展的道路上,怎样协调好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3 P76-78)

答:⑴ 深入理解人与自然关系的实质。人来源于自然又依存于自然,人与自然之间真正的纽带是

生产劳动。人的生产劳动从一开始就是社会性的,协调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就需要协调好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

⑵ 牢固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可持续发展观。面对人与自然关系的不和谐与日俱增,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就是要把改造自然与保持自然、索取自然与回报自然统一起来,真正建立起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平等互动的关系,形成人类及其个体持续、健康发展的格局。 ⑶ 积极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大环境保持力度的同时,一定要大力倡导节约型消费模式和环保意识,人人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尽责出力,共同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0810)22.在生活实践中。保持身心健康的基本途径和方法有哪些?(3 P79-80)

答:⑴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养成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目的是使人正确认识人生发展规律,认识

自己肩负的社会责任,从而为提高身心素质、保持身心健康提供精神动力和目标导向。

4

⑵ 参加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和心理品质。体育锻炼可以增进身体健康,同时也能对人的心理产生积极影响,使人形成乐观开朗的情绪、坚韧不拔的意志和勇敢拼搏的精神。 ⑶ 学习心理健康知识,掌握心理调适方法。这可以提高对环境的适应和应变能力,将不良情绪及时合理地宣泄或转移出去,始终保持心理健康状态。

⑷ 注重与他人的交往。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这能给人营造一种宽松、和谐和生活氛围,满足人的安全和归属需求,能为人搭建一个社会支持系统,最大限度地减少心理危机发生。

▲23.如何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的交往关系?(3 P80-82) 答:⑴ 遵循成功交往的基本原则。

① 平等原则。平等待人、互相尊重是协调个人与他人关系的前提。

② 诚信原则。诚信是个人与他人关系得以延续的保证,包括诚实和守信两个方面。 ③ 宽容原则。宽容是协调个人与他人关系必不可少的条件。 ④ 互助原则。互助是协调个人与他人关系的必然要求。 ⑵ 掌握成功交往的方法和艺术。

交往的方法和艺术是通向成功交往的桥梁。只有在遵循交往原则的基础上,灵活运用交往的方法和艺术,才能获得交往的成功。

① 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② 注意交往的第一印象;③ 运用适当的沟通方法。

▲24.如何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3 P82-83) 答:⑴ 科学把握个人与社会关系的实质。

就实质而言,个人与社会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对立统一关系。① 特定的社会条件决定着个人的生存和发展;② 个人并不是被动地由社会所决定,而是对社会具有能动性。 ⑵ 在社会发展中人是自我,调整和充实自我。

① 找准自我的位置,正确地认识自我,一定要从社会发展的进程中去把握,绝不能停留

在一个水平上;

② 在正确认识自我的基础上,个人还必须把握社会发展的主旋律,进而不断地调整和充

实自我,使自我意识处于良性循环中。

⑶ 在个人发展中承担社会责任,履行社会义务。

① 只有人人承担起自己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为社会多作贡献,社会财富才能不断增加,

才能为人们享有更多的权力、更广泛的自由提供雄厚的基础;

② 个人也只有在承担社会责任、履行社会义务的过程中,才能使自己的人格健全、品德

高尚,自我价值得到充分实现。

25.简述道德产生的条件。(4 P88)

答:马克思主义科学地提示了道德起源,认为道德产生于人类的历史发展和人们的社会实践中。

道德作为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需要。

道德产生有多方面的条件:其一,劳动是道德起源的第一个历史前提。其二,社会关系的形成是道德赖以产生的客观条件。其三,人类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是道德产生的主观条件。 ▲26.道德的本质。(4 P88-90)

答:⑴ 道德作为社会经济关系的产物,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

社会经济基础对道德的决定作用的主要表现:

① 社会经济关系的性质直接决定社会道德体系的性质,;

② 社会经济关系中所表现出来的利益直接决定着道德的基本原则和主要规范; ③ 道德反映着特定阶级的利益而具有阶级性;

④ 社会经济关系的发展变化必然引起道德的变化。

⑵ 道德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一种特殊的规范调节方式。 道德对现实生活的调节方式的主要表现:① 道德对社会行为的调节是非强制性的;② 道

德规范具有相对稳定性;③ 道德调整的社会关系范围具有广泛性。

27.道德的社会作用的主要表现。(4 P92-93)

答:⑴ 道德能够影响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

⑵ 道德对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存在和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 ⑶ 道德是影响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

⑷ 道德通过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维护社会生活的稳定,保障人们正常的生活和交往; ⑸ 道德能够破坏一定阶级的政治统治。 ▲28.简述道德发展的规律。(4 P94-95)

答:道德的发展遵循一定的规律。道德发展的规律是:

⑴ 一方面道德作为社会意识形态和上层建筑,最终是由社会生产方式决定的。道德必将随着社会生产方式的发展不断进步;

⑵ 另一方面,道德进步是曲折前进的发展过程。道德并不是单纯地直线上升的发展进程,在一定时期可能出现一些停滞或倒退,但总的趋势是向上的、前进的,是沿着曲折的道德向前发展的。

29.建立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现实要求。(4 P96-103) 答:⑴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

① 道德建设应当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基础上实行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 ② 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市场经济优势的发挥离不开社会主义道德的积极作用; ③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完善提供道德价值导向; ④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保证和促进市场经济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健康发展。 ⑵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

① 社会主义道德和社会主义法律相互联系、相互补充; ② 社会主义德治和社会主义法制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③ 社会主义道德和社会主义法律在内容上相互衔接协调,在作用上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⑶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主要有:① 爱国奉献,以天下为己任;② 勤劳勇敢,追求自由解放;③ 求真务实,敬重诚实守信;④ 乐群贵和,强调人际和谐;⑤ 励志自强,崇肖精神境界;⑥ 德性修养,重视躬行慎独等。

▲30.为什么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4 P104-106)

答: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是社会主义道德区别和优越于其他社会形态道德的

显著标志。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在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具有深刻的理论依据和实践基础。

⑴ 为人民服务是我国社会经济基础和政治制度的要求,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相一致。 ⑵ 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基本要求。 ⑶ 为人民服务体现着先进性要求和广泛性要求的统一。

总之,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要求的集中体现,反映了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性质,决定了社会主义道德活动的基本标准和方向。

▲31.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为什么要以集体主义为原则?(4 P107-108)

答:在社会主义道德体系中,集体主义原则是指导人们行为选择的主导性原则,社会主义道德建

设必须以集体主义为原则。

⑴ 以集体主义为原则是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和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发展,要求在道德建设中以集体主义为原则。

① 生产资料公有制占主体地位的基本经济制度为集体主义的实施创造了经济前提;

5

② 以工人阶级为领导阶级、以共产党为执政党的人民当家做主的国体、政体,为集体主

义的实施创造了政治前提; ③ 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为集体主义的实施创造了文化前提。

⑵ 集体主义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

① 首先,在社会主义社会,市场经济是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相结合的,以公有制为主体,

国有经济为主导,以实现人民共同富裕为目标。在价值观、道德观上就必然要求以人民为本位,以国家、集体利益为本位的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思想占主导地位。

② 其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以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主要

方式,与这种体制改革相适应,就必须倡导国家、集体、个人利益相结合,国家、人民利益高于小集体和个人利益的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思想。

32.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原则的基本内涵和道德要求是什么?(4 P108-110)

答:⑴ 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原则的基本内涵有:① 强调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辩证统一;② 强调

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③ 强调重视、保障、发展个人的正当利益和自觉创造精神。 ⑵ 社会主义的集体主义的道德要求包括三个层次:

①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无私奉献、一心为公。这是集体主义的最高层次,是共产党员、

先进分子应努力达到的道德目标。

② 先公后私、先人后己。这是已具有较高社会主义道德觉悟的人能够达到的道德目标。 ③ 公私兼顾、不损公肥私。这是对我国公民最基本的道德要求。

(0810)33.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为什么要以诚实守信为重点?(4 P110-111) 答:⑴ 诚实守信是为人之本,成事之基。

诚实是真实无欺,不自欺也不欺人;守信是信守承诺,讲信誉,守信用。两者是统一的。 ⑵ 诚实守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基石。

市场经济是交换经济、竞争经济,也是一种契约经济、信用经济。保证契约双方重视履行自己的义务,是维护市场秩序的关键。

⑶ 诚实守信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道德基础。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诚实守信为重点,对提高整个民族素质,构建和谐社会的道德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34.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科学内涵及其意义。(4 P113-116)

答:⑴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社会中,对什么是光荣、什么是耻辱问题的根本看法和基本

观点,其科学内涵为:

① 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② 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 ③ 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④ 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 ⑤ 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⑥ 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 ⑦ 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⑧ 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⑵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具有重要意义: ①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② 社会主义荣辱观具有很强的文化传承性、现实针对性和历史指引性; ③ 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道德的鲜明指向,引领风尚。

(0810)▲35.如何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4 P117-118)(0810)

答:⑴ 重视荣辱,树立荣辱意识。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要知荣知耻,树立起强烈的荣辱

意识,即人的荣辱之心。

⑵ 明荣辨耻,掌握科学内涵。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要分清荣耻,掌握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科学内涵。

⑶ 趋荣避耻,贵在践行。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要做当荣之事,拒为辱之行,践行是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中心环节。

(0810)▲36.简述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内容及其意义。(5 P120-121)(0810) 答:⑴ 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体现着我国现代社会生活中的道德精华。其基本内容有:

① 爱国守法,要求公民应该有高尚的爱国主义精神,自觉学法、懂法、守法、护法; ② 明礼诚信,要求公民的行为举止、待人接物应该文明礼貌,与人交往应该诚实守信,

诚恳待人,信守承诺;

③ 团结友善,要求公民之间应该和睦相处,互助友爱,与人为善;

④ 勤俭自强,要求公民应该勤奋工作,俭朴节约,积极进取,发愤图强;

⑤ 敬业奉献,要求公民应该恪忠职守,兢兢业业地工作,克己奉公,服务社会。 ⑵ 提出和倡导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意义:

① 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体现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要求; ② 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是对公民道德要求的高度概括; ③ 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有利于对公民进行道德教育。

37.当代社会的公共生活的特点以及有序的公共生活对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意义。(5 P122-124) 答:⑴ 当代社会的公共生活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① 活动范围广泛性;② 交往对象复杂性;③ 活动方式多样性;④ 活动结果相关性。 ⑵ 有序的公共生活对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的重要意义的主要表现为:

① 有序的公共生活有利于社会生活的安定有序,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

② 有序的公共生活有利于人们社会生产活动顺利进行,是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必要前提; ③ 有序的公共生活为人们创造出和谐的人际关系氛围和舒适的生活环境,是提高社会社

会成员生活质量的基本保证;

④ 有序的公共生活体现出人们的文明程度和秩序意识的提高,是国家现代化和社会文明

程度的重要标志。

(0810)▲38.社会公德的特点及其主要内容。(5 P124-127)

答:社会公德是公民在社会交往和社会公共生活中应遵守的道德准则。

⑴ 社会公德的特点: ① 基础性;② 全民性;③ 相对稳定性。 ⑵ 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

① 文明礼貌,是要求人们在公共生活中举止文明、礼貌待人、和谐相处;

② 助人为乐,要求人们在公共生活中团结友爱,相互关心、相互帮助、见义勇为; ③ 爱护公物,要求人们在公共生活中爱惜和保护全民和集体所有的公共财物; ④ 保护环境,要求人们讲究公共卫生、保护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 ⑤ 遵纪守法,要求人们在公共生活中自觉遵守法律、法规、纪律;

⑥ 文明上网,要求人们自觉维护网络生活的正常秩序,严格自律,科学文明健康上网。

▲39.为什么要自觉遵守社会公德?(自觉遵守社会公德的意义是什么?) (5 P128-129) 答:⑴ 遵守社会公德是维护社会公共生活正常秩序的必要条件;

⑵ 遵守社会公德是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的最基本要求;

⑶ 社会公德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性工程,也是精神文明程度的“窗口”。 40.成就事业的人通常要具备的条件有哪些?(5 P132) 答:⑴ 对所从事的某一方面的工作有超过一般人的造诣;

⑵ 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某种程度的声誉,影响大大超过了相识的人群;

⑶ 要有功于社会,有功于人民,其对社会对人民的贡献,比人均的贡献大。 (0810)41.职业道德的特点及其基本要求。(5 P133-137) 答:职业道德是从业人员在一定职业活动中应遵循的、具有自身职业特征的道德要求和行为准则。

6

⑴ 职业道德的基本特点:

① 规范性和专业性;② 可操作性与准强制性;③ 相对稳定性和连续性。 ⑵ 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

① 爱岗敬业;② 诚实守信;③ 办事公道;④ 服务群中;⑤ 奉献社会。

(0810)42.加强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意义及如何培养职业道德素质。(5 P138-140) 答:⑴ 加强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意义:

① 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要任务,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② 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是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风貌的重要手段。 ③ 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是提高从业者素质的重要途径。

④ 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是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要条件。 ⑵ 通过自我教育和自我修养,努力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素质,主要包括: ① 努力学习,增强职业道德意识。 ② 努力塑造优良的职业品质。

③ 努力锻炼实际履行职业道德规范的能力。

43.爱情的特征以及恋爱的道德要求。(5 P142-145)

答:⑴ 爱情的特征:① 平等互爱性;② 专一排他性;③ 强烈持久性;④ 纯洁严肃性。

⑵ 恋爱的道德要求:① 真诚负责;② 平等互尊;③ 文明相爱。 ▲44.家庭美德的主要内容以及加强家庭美的建设的意义。(5 P148-152)

答:⑴ 家庭美德是调节人们在家庭生活方面的关系和行为的道德准则,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① 尊老爱幼,要求在家庭生活中尊敬、照顾和赡养老人,抚养、热爱和教育子女; ② 男女平等,要求在家庭生活中男女想有平等的地位、权利和尊严; ③ 夫妻和睦,要求在家庭生活中夫妻互敬互爱互助互信互谅;

④ 勤俭持家,要求在家庭生活中勤奋劳作,节约俭朴,合理持家;

⑤ 邻里团结,要求在家庭生活中与邻里之间友好往来、互相帮助、和睦相处。 ⑵ 加强家庭美德建设的重要意义:

① 加强家庭美德建设对个体人生的重要意义:加强家庭美德建设,建立美满温馨的幸福

家庭,创造和睦的邻里生活是人生幸福的重要内容;加强家庭美德修养,认真严肃地对待两性关系,提高个人生活情趣和道德情操,能净化美化心灵,提升人生境界,增进人生价值。

② 加强家庭美德建设对社会稳定发展的重要意义:加强家庭美德建设,建立稳定和谐的

幸福家庭,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加强家庭美德建设,提高家庭成员的文明素质,有利于人类社会的健康发展。

▲45.简述个人品德的含义。(5 P154) 答:⑴ 个人品德是表现在个体处理一切问题时的行为活动中具有比较稳定的、形成了习惯的道德

素质,是行为者个人的道德属性;

⑵ 个人品德既包括个人主观上对一定的道德原则规范的认识,也包括个人基于这种认识多产生的具有稳定性特征的行为习惯,是个人主观上道德认识和客观上道德行为的统一; ⑶ 个人品德是社会中存在的道德关系、道德原则规范在个体思想和行为上的集中反映。 ▲46.个人品德的形成及其意义。(5 P156-159) 答:⑴ 个人品德的形成发展,根源于社会。

① 个人品德的形成和发展受历史和现实的社会关系的制约; ② 个人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依赖于个体的社会实践; ③ 个人品德的形成过程包含多种心理成分的相应发展。

⑵ 良好的个人品德的形成,在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中具有重要意义:

① 良好个人品德的形成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目标要求;

② 良好个人品德的形成是个体精神境界的提升和全面发展的要求。

(0810)▲47.试述良好个人品德修养的途径和方法。(5 P160-163)

答:个人品德修养,即个人道德修养,进行道德修养、锤炼个人品德的途径和方法可以概括为:

⑴ 认真学习,提高道德认识。提高道德认识的修养方法有: ① 学思明理。学习思考,明白道理。 ② 择善而从。虚心学习,择善从之。 ③ 学习榜样。学习先进,效仿榜样。

⑵ 勤于实践,加强道德行为训练。加强道德行为训练的修养方法有: ① 知行统一。通过道德实践,实现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的有机统一。

② 积善成德。精心护持自己的善意,精心保持自己的善行,使其不断积累成为个人品德。 ⑶ 严格要求,完善道德品质。完善道德品质的修养方法有:

① 省察克治。通过反复检查以发现和找出自己思想中的不良念头和行为上的不良习惯,

坚决克服和整治掉发现的不良念头和习惯。(0901单选)

② 陶冶情操。提高对自然、社会和艺术美的感受,不断培养和加深自己的道德情感,激

发道德需要和欲望。

③ 慎独自律。慎独是在个人独处、无人监督时,也坚守自己的道德信念,对自己的言行,

小心谨慎,自觉按道德要求行事,不做任何不道德的事。

(0810)48.依法治国的内涵、基本要求及重大意义。(6 P166-168)(0810)

答:⑴ 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

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实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个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0901单选) ⑵ 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基本要求,包含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维护、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观念以及把宪法和法律作为治理国家最高权威的价值取向。 ⑶ 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重大意义:

① 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战略举措; ② 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③ 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是加快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迫切需要。

49.如何树立宪法和法律的权威?(6 P168) 答:⑴ 要确立宪法和法律是人们基本行为准则的观念,人人都要自觉把宪法和法律作为指导和规

范自身社会活动的基本准则;

⑵ 要维护法制的稳定、统一和尊严;

⑶ 严格依法办事,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50.试述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关系。(6 P168-169) 答:⑴ 依法治国是最根本的治国方略。

以德治国是在依法治国的基础上,对人们的思想道德提出的更高要求。 ⑵ 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属于不同范畴。 社会主义法治与道德本质是一致的,产生于同样的经济基础,都是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两者分属不同范畴,法治属于政治建设、政治文明、德治属于思想建设、精神文明。 ⑶ 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相互促进。

法律是道德的重要载体,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充分实现,有利于社会主义道德的推行,有利于提高公民的道德水平。

51.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三者的关系。(6 P170-171)

7

答:⑴ 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

⑵ 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 ⑶ 依法治国是当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0810)52.简述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本质要求及其内涵。(6 P173-176)(0810) 答:⑴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本质要求:

① 反映社会主义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② 体现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 ③ 坚持共产党的领导;④ 维护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⑤ 从中国国情出发;⑥ 改革创新、与时俱进。 ⑵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内涵:

① 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 ② 执法为民,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 ③ 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 ④ 服务大局,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使命; ⑤ 党的建设,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证。

53.要实现法治的公平正义,有何要求?(6 P176)

答:要实现法治的公平正义,必须坚持实体公正、程序公正和及时高效的原则。

⑴ 实体公正,是法律本身根据民主程序制定的,能充分体现人民的利益和意志,内容科学,本身就蕴含着公平正义的精神; ⑵ 程序公正,就是要求执法和司法活动严格按照法定程序,要让裁判或决定的过程变为当事人感受民主、客观、公平的过程,以程序公正保障实现实体公正,并增强社会公众对裁判或决定的认可度;

⑶ 及时高效,是提高立法、执法、司法等各个环节的效率,在合法或合理的时限内,避免执法、司法期间的拖延,从而及时保障人民合法权益的实现。

(0810)54.社会主义法律思维的内容。(6 P179-180)

答:法律思维是按照法的原理、法律原则和立法精神,分析、解决法律问题的习惯和思想取向。

⑴ 权利义务相统一。法律区别于其它社会现象的重要特征之一,就在于它是以权利、义务为内容的行为规范。

⑵ 重证据。证据意识,是法律思维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处理涉及法律的事务时,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 ⑶ 讲程序。法律程序是人们进行法律行为所必须遵循或履行的法定的时间或空间上的步骤和形式,是实现实体权利和义务的合法方式和必要条件。

55.简述公民和组织维护国家安全的主要义务。(6 P182)

答:⑴ 机关、团体和其他组织应当对本单位人员进行维护国家安全的教育,动员组织本单位的人

员防范、制止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 ⑵ 为国家安全工作提供便利和协助;

⑶ 发现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向国家安全机关和公安机关及时报告;

⑷ 遇调查,公民有如实提供情况的义务; ⑸ 保守国家秘密的义务; ⑹ 不得非法持有属于国家秘密的文件、资料和其他物品; ⑺ 不得非法持有、使用窃听、窃照等专用间谍器材等。

任何组织和个人进行危害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的行为都必然受到法律追究。 (0810)56.简述法的本质、特征和法律的作用。(7 P184-187)

答:⑴ 法的本质和特征:① 法是体现统治阶级意志的社会规范。② 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

的社会规范。③ 法是受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社会规范。0901 多选 ⑵ 法的作用是法对社会产生的影响。根据法所体现的意志,法的作用首先在于维护统治阶级

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0901单选);另外,法也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对人们的意志和行为起着调节作用。法的作用可以分为社会作用和规范作用。

① 社会作用。包括维护阶级统治方面的作用和执行社会公共事务方面的作用。 ② 规范作用。法的规范作用反映了法的手段和目的关系。规范作用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a) 指引作用。法作为社会规范为人们提供某种行为模式,指引人们的行为。

(b) 评价作用。法是带有价值判断的行为规范,是评判、衡量他人行为合法性的标准。 (c) 预测作用。法的稳定性和普遍性使人对外部主体某种行为进行预先分析和预测。 (d) 教育作用。通过法律实施对准备采取同类行为的人或一般人所发生的积极影响。 (e) 制裁作用。法律有对违法行为进行制裁和惩罚的功能。

▲57.法律关系的特点及其构成要素。(7 P189-192)

答:法律关系,是法律规范在调整社会关系过程中所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

⑴ 法律关系有以下特征:① 法律规范是法律关系产生的前提;② 法律关系体现意志关系;③ 法律关系是特定主体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④ 法律关系是以国家强制力作为保障手段的社会关系。

⑵ 法律关系由主体、客体和内容构成。

① 法律关系的主体,是法律关系的参加者,即法律权利的享有者和法律义务的承担者,

包括个人和组织;

② 客体,是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义务共同指向的对象,主要有物、行为和智力成果; ③ 法律关系的内容,就是指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

▲58.简述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7 P193-194) 答:⑴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阶级性和人民性的统一;

⑵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具有先进性和科学性;

⑶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制度保障。 ▲59.简述我国法的渊源的特点及我国法的渊源。(7 P195-197)

答:⑴ 我国法的渊源的特点:① 制定法是我国法的基本渊源;② 特别行政区法律是我国法的渊

源。③ 习惯在我国法的渊源中意义很小。 ⑵ 我国法的渊源:

① 宪法,是我国的根本法;

② 法律,广义指一切规范性文件,狭义指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③ 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

④ 地方性规章和地方政府规章; ⑤ 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⑥ 特别行政区的法律; ⑦ 国际条约和国际惯例。

60.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国务院的立法程序。(7 P200-201) 答:⑴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立法程序包括四个步骤:

① 法律案的提出; ② 法律案的审议;③ 法律案的表决和通过; ④ 法律的公布。 ⑵ 国务院的立法程序也包括四个步骤:

① 提出行政法规议案;② 审议行政法规草案;③ 通过行政法规草案;④ 发布行政法规

▲61.法律实施的内容及其特点(法律使用、法律执行及其特点) (7 P202-203)

答:⑴ 法律使用的特点:① 法律使用的主体是司法机关;② 法律使用是按照法定程序进行的活

动;③ 法律使用过程或结果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

⑵ 狭义上的法律执行,也叫行政执法,其特点表现为:① 行政执法主体通常是国家行政机关及公职人员;② 行政执法的范围比较宽泛;③ 行政执法的主动性。

8

62.合法行为的认定。(7 P204)

答:⑴ 行为符合法律所保护的利益,即行为有利于或没有社会危害性;

⑵ 行为主体与其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相符合; ⑶ 合法行为一般无需考查当事人的主观状态,只有从事的行为符合法律规定和法律原则,才产生法律效果。

63.违法行为的构成要件、法律责任的特点以及法律制裁的主要特点。(7 P204-205)

答:⑴ 违法行为四个构成要件:① 主体是有法定责任能力的自然人、法人或国家机关;② 客体

是侵犯了法律所保护的利益;③ 客观上实施了违反法律规定的行为;④ 主观上有过错。 ⑵ 法律责任的特点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① 法律责任与违法行为相联系;② 法律责任反映的是对违法行为承担的否定性后果;③ 承担的法律责任必须在法律上有明确的规定。 ⑶ 法律制裁的主要特点:① 由国家专门机关依法实施;② 是一种惩罚性的强制措施;③ 必须以违法行为和法律责任为前提;④ 实施法律制裁的国家机关必须遵守严格的程序并制作相应的法律文书。

(0810)64.简述我国目前的法律监督体系。(7 P207-208) 答:我国目前的监督体系分为两大类——国家监督和社会监督。

⑴ 国家监督,包括国家权力机关监督、行政机关监督和司法机关监督。

⑵ 社会监督,是各政党、各社会组织和人民群众对各种法律活动进行的监督。其共同的特点是,它不是以国家的名义进行的监督,这种监督具有广泛性和人民性。

▲65.宪法的特征和基本原则。(8 P209-211)0901多选

答:⑴ 宪法特征。作为国家根本法,宪法既有与一般法律相同的特点,又有与其不同的特征。

① 首先,宪法的内容不同于一般法律。

② 其次,宪法是一切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全体公民必须遵循的最高准则。 ③ 最后,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更为严格。

⑵ 宪法的基本原则。 人民主权原则;② 尊重和保障人权原则;③ 民主集中制原则; ④ 社会主义法治原则;⑤ 坚持党的领导原则。

▲66.试述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及其优越性。(8 P212-213)

答:⑴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即政体。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主要内容

是: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在普选的基础上选举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由国家权力机关产生其他国家机关并依法行使各自的职权。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⑵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① 首先,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最便于人民参加国家管理,保障人民当家作主,有利

于发挥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② 其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有力地保障了全国各族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

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权利,享有广泛的民主自由和人权。

③ 再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比较,全面地体现了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 ④ 最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证了国家机关高效协调运转。

67.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8 P217-219)

答:⑴ 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是指宪法规定的公民享有的基本的、必不可少的权利。

主要内容有:① 平等权;② 政治权利和自由;③ 宗教信仰自由;④ 公民的人身自由;⑤ 公民的社会经济权利;⑥ 公民的教育、科学、文化权利和自由;⑦ 特定人的权利。 ⑵ 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是指公民依照宪法应当履行的最主要、最基本的责任。

主要内容有:① 维护国家统一和各民族团结;② 遵守宪法和法律;③ 保守国家秘密;④ 维护祖国安全、荣誉和利益;⑤ 依照法律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⑥ 依法纳税。

68.行政法的基本原则和行政行为的效力。(8 P222-223) 答:⑴ 行政法的基本原则是反映行政法本质和具体制度规则内在联系的共同性规则,是贯穿于国

家行政机关活动的所有环节,并由全部行政法规范反映出来的共同原则。

① 行政合法性原则,是所有行政法律当事人都必须严格遵守并执行行政法律的规定,一

切行政活动都必须以法律为依据;

② 行政合理性原则,指的是行政法律关系当事人的行为,特别是行政机关的责任,不仅

要合法而且要合理,也就是行政行为要做到合理、恰当和适度;0901单选

③ 程序正当原则,指行政机关作出影响行政相对人权益的行为时须遵守正当法律程序。 ⑵ 行政行为的效力有:① 确定力;② 拘束力;③ 执行力。 69.《公务员法》、《劳动法》的基本原则及劳动者的权利。(8 P228-230)

⑶ 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根据;

⑷ 属于人民法院受案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74.简述我国仲裁法的基本原则及调解的作用。(8 P253-254) 答:⑴ 我国仲裁法的基本原则:

① 自愿原则;② 公平原则;③ 独立原则;④ 一裁终局原则。 ⑵ 调解应遵循自愿和合法原则。

调解具有以下作用:一是有利于纠纷的迅速解决;

二是有利于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的实现。

(0810)▲75.社会主义“四有”新人要求的内涵。(结 P258) 答:⑴ 有理想,就是要确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答:⑴ 《公务员法》的基本原则:① 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和法治原则;② 监督约束与激励

保障并重原则;③ 任人唯贤、德才兼备原则;④ 分类管理和效能原则。 ⑵ 《劳动法》的基本原则:① 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与兼顾用人单位利益相结合的原则;② 按劳分配与公平救济相结合的原则;③ 劳动者平等竞争与特殊劳动保护相结合的原则;④ 劳动行为自主与劳动标准制约相结合的原则。

⑶ 劳动者的权利有:① 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② 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③ 休息休假的权利;④ 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⑤ 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⑥ 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⑦ 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⑧ 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

70.我国经济法的基本原则、经济法主体资格的取得条件及主体范围。(8 P232-233)

答:⑴ 经济法的基本原则:① 保障、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原则;② 宏观调控与市

场机制相结合原则;③ 权、责、利统一原则;④ 维护国家经济主权原则;⑤ 坚持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⑵ 经济法主体资格取得的条件:① 具有一般法律地位;② 具有经济权限。

⑶ 经济法主体范围:① 国家;② 国家机关;③ 社会组织;④ 经济组织的内部组织;⑤ 个体工商户、农村承包经济户和自然人。

71.简述民法基本原则、民事法律行为特点及一般侵权行为的民事责任构成要件。(8 P235-239) 答:⑴ 民法的基本原则:

① 平等原则;② 自愿原则;③ 公平原则;④ 诚实信用原则;⑤ 禁止权利滥用原则。 ⑵ 民事法律行为的特点:

① 民事法律行为是以发生一定的民事法律后果为目的的行为; ② 民事法律行为是表意行为; ③ 民事法律行为是合法行为。

⑶ 一般侵权行为民事责任的构成要件:① 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② 行为违法;③ 客观上存在损害事实;④ 违法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有因果关系。

(0810)72.刑法的基本原则、犯罪行为的基本特征及犯罪构成的要素。(8 P243-244)(0810) 答:⑴ 刑法的基本原则:

① 罪刑法定原则;② 刑法适用一律平等原则;③ 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⑵ 犯罪行为的基本特征:

① 严重的社会危害性;② 刑事违法性;③ 应受刑罚惩罚性。 ⑶ 犯罪构成的要素:0901多选

① 犯罪客体;② 犯罪客观方面;③ 犯罪主体;④ 犯罪主观方面。

73.简述提起行政诉讼应符合的条件。(8 P246)

答:⑴ 原告是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了其合法权益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

⑵ 有明确被告;

9

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

⑵ 有道德,就是要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自觉遵守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风险的基本道德规范,爱党、爱社会主义、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发扬集体主义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⑶ 有文化,就是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掌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本领;

⑷ 有纪律,就是要遵循党和政府的路线方针政策,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自觉遵守和维护公共纪律和学校纪律。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03706) 》复习材料

三、简答论述题 目录:

▲1.简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涵及学习与实践的意义。 ▲2.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 ▲3.理想和信念的关系。

4.理想信念的基本特点及其作用及其类型。

5.马克思主义信仰(科学的理想信念)的特点。 6.我国的共同理想与最高理想的关系。 7.大学生应当如何确立自己的理想信念?

8.试述理想实现过程的长期性、曲折性和艰巨性。

9.如何让正确看待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走出片面性的误区? ▲10.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

▲11.中华民族爱国主义优良传统的主要表现及其历史作用。 ▲12.新时期爱国主义的基本特征。

▲13.如何在新时期做一个忠诚坚定的爱国者? 14.简述人生观的含义和基本内容。 15.人生目的在人生观中的地位。

▲16.为什么要用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指引人生方向。 17.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有何意义(作用)?

▲18.在社会生活中,应该以怎样的人生态度对待不同的人生境遇? ▲19.人生的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关系。

20.如何正确把握人生价值实现的条件和方法?

21.在人生发展的道路上,怎样协调好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22.在生活实践中。保持身心健康的基本途径和方法有哪些? ▲23.如何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的交往关系? ▲24.如何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25.简述道德产生的条件。 ▲26.道德的本质。

27.道德的社会作用的主要表现。 ▲28.简述道德发展的规律。

29.建立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现实要求。

▲30.为什么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 ▲31.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为什么要以集体主义为原则? 32.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原则的基本内涵和道德要求是什么? 33.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为什么要以诚实守信为重点? ▲34.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科学内涵及其意义。 ▲35.如何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36.简述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内容及其意义。

37.当代社会的公共生活的特点以及有序的公共生活对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意义。▲38.社会公德的特点及其主要内容。

▲39.为什么要自觉遵守社会公德?(自觉遵守社会公德的意义是什么?) 40.成就事业的人通常要具备的条件有哪些? 41.职业道德的特点及其基本要求。

42.加强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意义及如何培养职业道德素质。 43.爱情的特征以及恋爱的道德要求。

▲44.家庭美德的主要内容以及加强家庭美的建设的意义。( ▲45.简述个人品德的含义。

▲46.个人品德的形成及其意义。

▲47.试述良好个人品德修养的途径和方法。 48.依法治国的内涵、基本要求及重大意义。 49.如何树立宪法和法律的权威?

▲50.试述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关系。

51.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三者的关系。 52.简述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本质要求及其内涵。 53.要实现法治的公平正义,有何要求? 54.社会主义法律思维的内容。

55.简述公民和组织维护国家安全的主要义务。 56.简述法的本质、特征和法律的作用。 ▲57.法律关系的特点及其构成要素。 ▲58.简述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

▲59.简述我国法的渊源的特点及我国法的渊源。 60.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国务院的立法程序。

▲61.法律实施的内容及其特点(法律使用、法律执行及其特点) 62.合法行为的认定。

63.违法行为的构成要件、法律责任的特点以及法律制裁的主要特点。 64.简述我国目前的法律监督体系。 ▲65.宪法的特征和基本原则。

▲66.试述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及其优越性。 67.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 68.行政法的基本原则和行政行为的效力。 69.《公务员法》、《劳动法》的基本原则及劳动者的权利。

70.我国经济法的基本原则、经济法主体资格的取得条件及主体范围。

71.简述民法基本原则、民事法律行为特点及一般侵权行为的民事责任构成要件。72.刑法的基本原则、犯罪行为的基本特征及犯罪构成的要素。 73.简述提起行政诉讼应符合的条件。

74.简述我国仲裁法的基本原则及调解的作用。 ▲75.社会主义“四有”新人要求的内涵。

1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03706) 》复习材料

三、简答论述题(含多选) 简答5题,每题6分,共30分;论述2题,每题10分,共20分。 ▲

1.简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涵及学习与实践的意义。(绪 P2-3)

答:⑴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包括四个方面:

①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③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④ 社会主义荣辱观。 ⑵ 学习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大意义: ① 有利于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② 有利于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和教育人民; ③ 有利于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在全社会的凝聚力量; ④ 有利于鼓舞全国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昂扬斗志; ⑤ 有利于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

(0810)▲2.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绪 P5-7)(0810)

答:⑴ 继往开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当代的中国大学生:① 应该有强烈的使命感,刻苦

努力学习,重视培养创新能力,提高综合素质,使自己成为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② 应该继承前辈的事业,在未来工作和奉献的日子里,担当起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社会的历史使命。 ⑵ 勇于创新,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当代大学生应该成为中华文明杰出的继承者和创新者,承担起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责任。

⑶ 积极努力,为世界和平发展、人类社会的进步事业作贡献。中华民族的发展与人类社会的进步是一致的,中国社会的和谐需要世界的和谐,中国的和谐促进世界的和谐。

▲3.理想和信念的关系。(1 P12-14)

答:⑴ 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具有实现可能性的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是人们世界观、人生

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⑵ 信念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务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态度。0901 单选

⑶ 理想和信念是密切联系的,他们是同一种人类精神现象即信仰现象的两个侧面,任何信仰都包括着信念和理想两个基本方面,他们分别是这一信仰的基本信条和这些信条在奋斗目标上的具体体现。

① 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就是理想;而人的世界观、

人生观和价值观就是人的信念,就是人们所相信的观念和秉持的理念。

② 追求一种理想,就意味着相信这种理想是正义的并且能够实现,而这种相信本身就是

一种信念。

4.理想信念的基本特点及其作用。(1 P14-19)0901及其类型。 答:⑴ 理想信念的基本特点包括以下方面:

① 具有思想性与实践性;② 具有时代性和阶级性;③ 具有多样性与共同性。 ⑵ 理想信念对于人生至关重要,它在人生实践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① 理想信念是人生的精神向导,理想信念能够向人生提供目的和意义,向人生指明追求

的目标和前进的方向;

② 理想信念是人生的精神动力,理想信念能给人生一种推进的力量,为人生实践提供动

力和毅力,是人生的力量源泉;

③ 理想信念是人生的精神支柱,理想信念能够支撑人们的精神和意志,不为巨大的困难

所压倒,而且使人在困难和逆境中振作起来,战胜艰难险阻。

(3)类型:1、生活领域的理想信念2、职业领域的理想信念3、道德领域的理想信念4、社 会领域的理想信念。

5.马克思主义信仰(科学的理想信念)的特点。(1 P20-21)

答: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和价值性的统一,是一个科学的理想信念。相信这一理论的正确性,并

用这个理论来武装自己的头脑,指导自己的行动,就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马克思主义信仰或理想信念具有以下特点:

⑴ 现实性。现实性的理想信念是在现实世界中,在社会中寻找价值。

⑵ 科学性。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是以科学为基础的,与科学的发展相一致的。

⑶ 崇高性。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追求的不是单个人的解脱,而是所有人的解放即人类解放。 ⑷ 健全性。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是一种健全的信仰,它来源于人们改造世界的伟大实践,符合人性的根基和社会的发展要求,始终保持一种稳健济世的态度。

6.我国的共同理想与最高理想的关系。(1 P22-27)

答:⑴ 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我们共同的理想信念,它的基本内容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0901单选)它具体表现为: ① 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中华民族是定居在中国土地上的所有民族的总称,

是在历史上逐渐形成的以汉族为主体的多民族统一体。

② 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

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③ 坚定对党的领导的信任。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必须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力量,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凝聚的核心。

⑵ 共产党人的最高理想就是在全世界实现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共产主义社会是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社会。

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与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是阶级性理想与最终理想的关系。 ① 我们现阶段的奋斗纲领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是现阶段共产党人的理想,

也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这一理想是迈向共产主义最高理想的一个阶段,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华民族走向共产主义未来的必由之路。

② 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特别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共产主

义理想信念仍有其现实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需要共产主义理想指明前进方向。

⑷ 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我们应该科学把握历史发展的规律,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从自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在追求崇高理想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7.大学生应当如何确立自己的理想信念?(1 P29-30)0901多选类似 答:大学生在确立自己的理想信念时,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⑴ 把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结合起来。

⑵ 把个人的理想信念与社会的理想信念结合起来。 ⑶ 学会对不同的理想信念进行辨别和选择。 8.试述理想实现过程的长期性、曲折性和艰巨性。(1 P32-33)

答:⑴ 理想的实现具有长期性。理想变为现实是一个过程。一般来说,一个理想目标越小越低,

它的实现所需要的时间和努力就越少;而理想越是高远,它的实现就越需要更长的时间更多的奋斗。理想实现的长期性是对人们耐心和信心的考验,对此必须作好充分思想准备。 ⑵ 理想的实现具有曲折性。通向理想境界的道理不是笔直的,而是充满了曲折。正由于曲折,

追求理想的道路才更加漫长。

⑶ 理想的实现具有艰巨性。尽管不同的理想实现的困难程度有所不同,但是总的来说,任何一种理想的实现都不是轻而易举的。因为理想的超越性决定了它不是现实状态的简单延伸,而是要对自我和现实作出较大的改变才能实现。

9.如何让正确看待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走出片面性的误区?(1 P34)

答:⑴ 一方面,要走出“以理想来否定现实”的误区。由于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在我们改革开放、

发展经济的过程中也出现了消极腐败和丑恶的现象,但这些毕竟不是生活的主要方面,而且正是我们要努力克服的东西。我们应该坚决地同这些现象作斗争,而不应因看到这些现象而忘记了社会的主流。

⑵ 另一方面,要走出“以现实来否定理想”的误区。当理想与现实产生矛盾时,不加分析地全盘认同当下的现实,对现实中一些消极乃至丑恶现象不愤怒不斗争,甚至与之同流合污。 ⑶ 之所以会出现这些误区,从思想方法上讲,就是由于不能辩证地看待和处理理想和现实的矛盾。理想和现实本来就是一对矛盾,它们是对立统一的关系:① 两者是对立的;② 两者又是统一的,现实中孕育着理想,形成着理想,包含着理想实现的条件和因素,而理想来源于现实,包含着现实的因素,并且将来会变成新的现实。

⑷ 因此,不仅要看到理想与现实矛盾冲突的一面,还要看到它们相一致的方面。只有这样才能全面地把握二者的关系,不因为现实中遇到这一矛盾而产生偏颇的思想认识和态度。

(0810)▲10.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2 P36-38)(0810)

答:爱国主义是人们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是对自己祖国的一份责任,是将个人的命运和祖国

的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调整个人与国家、个人与民族关系的道德规范,是一种重大的政治原则,是鼓舞和凝聚各民族的精神支柱。

⑴ 爱国主义最基本的内容是对祖国的忠诚与热爱。 ⑵ 热爱故土山河是爱国主义的重要内容。 ⑶ 热爱人民是爱国主义的集中表现。

⑷ 热爱自己的国家是爱国主义的必然政治要求。

▲11.中华民族爱国主义优良传统的主要表现及其历史作用。(2 P40-43)

答:⑴ 中华民族爱国主义优良传统的主要表现:① 维护祖国统一,促进民族团结;② 抵御外来

侵略,捍卫国家主权;③ 心系民生苦乐,推动历史进步。 ⑵ 中华民族爱国主义优良传统的历史作用:

① 爱国主义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 ② 爱国主义是推动我国社会历史前进的巨大力量。 ③ 爱国主义是谱写壮丽人生的力量源泉。

(0810)▲12.新时期爱国主义的基本特征。(2 P47-51)(0810) 答:⑴ 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的统一。

① 社会主义是一种先进的社会制度,用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 ② 选择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的必然,是中国人民长期艰苦奋斗的结果; ③ 实践证明,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

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理论体系。

⑵ 爱国主义与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

① 社会主义中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经过流血牺牲,长期艰苦奋斗建立起来的。 ②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为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为国家繁荣昌盛和人民共同

富裕而奋斗的历史。

③ 在当代中国,没有任何一种力量能够代替中国共产党。虽然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

民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也曾出现过失误,但那毕竟是前进中的失误,而且都能依靠

3

党自身的力量得以纠正。

④ 实践一再证明:人民团结,社会安定,民主发展,国家统一,都要靠共产党的领导。 ⑶ 爱国主义与参与经济全球化的统一。

①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时代发展的重要趋势。

②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民族国家的界限在一定范围内和一定程度上更加凸显出来。 ③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应该注意防止两种错误倾向:一是妄自尊大、

故步自封的狭隘民族主义;二是妄自菲薄、崇洋媚外的民族虚无主义。

⑷ 爱国主义与弘扬民族精神的统一。

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 ⑸ 爱国主义与弘扬时代精神的统一。 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世界多极化不可逆转和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时代,任何一个具有爱国情怀的人,都应该大力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13.如何在新时期做一个忠诚坚定的爱国者?(2 P52-56)

答:只有培育强烈的爱国情感,自觉维护祖国的团结统一,为祖国富强而努力学习和工作,才能

真正成为新时期忠诚坚定的爱国者。

⑴ 培育爱国情感,保持民族自尊和自信。 ⑵ 维护民族团结,促进祖国统一。

⑶ 努力学习和工作,以实际行动和贡献履行爱国义务。

① 刻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掌握建设祖国和保卫祖国的过硬本领。 ② 确立正确的思想政治观念,自觉维护祖国的安定、团结和统一。 ③ 积极投身社会实践,逐步从爱国主义走向共产主义。

14.简述人生观的含义和基本内容。(3 P60)

答:⑴ 人生观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和态度,包括人生目的、人

生态度、人生价值三个方面的内容。 ⑵ 人生目的回答人为什么活着,人生态度表明人应当怎样对待生活,人生价值判断什么样的人生才有意义。

⑶ 三个方面互相联系、互相制约,其中人生目的是核心,决定着其他两个方面,有什么样的人生目的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尺度。

15.人生目的在人生观中的地位。(3 P61) 答:⑴ 人生目的是人生实践活动总目标,是对“人为什么活着”这一人生根本问题的认识和回答。

⑵ 人生目的居于人生观的核心,对人生道路、人生态度、人生价值等具有决定作用。 ① 人生目的决定走怎样的人生道路。一方面,人生目的规定了人生活动的大方向,对人

们所从事的具体活动起着定向作用;另一方面,人生目的又是人生行动的动力源泉。 ② 人生目的决定持什么样的人生态度。

③ 人生目的决定选择什么样人生价值标准。

▲16.为什么要用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指引人生方向。(3 P63-64)

答:⑴ 培养和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是党和人民对大学生的要求和期待;

⑵ 培养和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内在要求;

⑶ 培养和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是抵制各种错误人生观影响的有利武器。 17.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有何意义(作用)?(3 P66)0901多选 答:⑴ 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能促进人生目的的达到;

⑵ 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有助于人生价值的实现; ⑶ 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能够调整人生道路方向。

(0810)▲18.在社会生活中,应该以怎样的人生态度对待不同的人生境遇?(3 P67-68)

答:⑴ 所谓境遇,就是人在社会生活中所处的具体环境。其中,顺利的境遇称为顺境,不顺利的

境遇称为逆境。

⑵ 对于顺境,应居安思危、自制自励,使自身的活动保持良好的度。

⑶ 对于逆境,应大胆正视,积极应对,努力创造条件,变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待时机成熟,因势利导,使之成为人生旅程上的一个闪光点。

(0810)▲19.人生的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关系。(3 P70-72)

答:在社会生活中,人生实践体现出两种价值: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

⑴ 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体人生活动对自己生存和发展所具有的价值;

⑵ 人生的社会价值,包括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以及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两个方面,是主客体的统一,是创造、贡献、责任、义务和享用、满足、尊重、权利的统一。 ⑶ 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密切联系,共同构成了人生价值的矛盾统一体。

① 一方面,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体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人的社会需要的满足都离不

开个体的奋斗,不可能只有社会价值而没有自我价值。

② 另一方面,人生的社会价值是实现人生的自我价值的基础,没有社会价值,自我价值

就无法存在。

⑷ 在创造社会价值中实现自我价值,是一项重要的人生实践活动。

所以,人生的自我价值必须与社会价值相结合,并通过社会价值表现出来。 20.如何正确把握人生价值实现的条件和方法?(3 P75-76)

答:⑴ 选择与社会主导价值观相一致的人生价值目标,是人们追求人生价值的精神支柱。

在现实社会中,只有选择了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具有客观真理性、与社会主导价值观相一致的人生价值目标,才能对个人和社会的发展起到定向和导航作用。 ⑵ 自觉提高自我的主体素质和能力,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的主观条件。

① 确立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相适应的人生价值观,在重视个人价值和个性发展

的同时,强化全局观念、义务观念和社会责任感,时刻用集体主义价值取向引导自己; ② 加强自身各方面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帮助自己应对各种生活场景,解决各种现实难题,

为人生价值的实现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③ 继承和弘扬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不惧怕劳苦,不贪图安逸,善于在逆境中奋斗不止,

即使自身条件有所欠缺,也能尽心尽力、一往直前。

⑶ 进行有意识、有目的的创造性实践活动,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 社会实践是人生价值真正的源头活水,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它要求人能够积极投入到现实的社会生活之中,通过巨大而艰苦的劳动来使自己的人生价值追求变成现实。

21.在人生发展的道路上,怎样协调好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3 P76-78)

答:⑴ 深入理解人与自然关系的实质。人来源于自然又依存于自然,人与自然之间真正的纽带是

生产劳动。人的生产劳动从一开始就是社会性的,协调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就需要协调好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

⑵ 牢固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可持续发展观。面对人与自然关系的不和谐与日俱增,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就是要把改造自然与保持自然、索取自然与回报自然统一起来,真正建立起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平等互动的关系,形成人类及其个体持续、健康发展的格局。 ⑶ 积极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大环境保持力度的同时,一定要大力倡导节约型消费模式和环保意识,人人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尽责出力,共同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0810)22.在生活实践中。保持身心健康的基本途径和方法有哪些?(3 P79-80)

答:⑴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养成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目的是使人正确认识人生发展规律,认识

自己肩负的社会责任,从而为提高身心素质、保持身心健康提供精神动力和目标导向。

4

⑵ 参加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和心理品质。体育锻炼可以增进身体健康,同时也能对人的心理产生积极影响,使人形成乐观开朗的情绪、坚韧不拔的意志和勇敢拼搏的精神。 ⑶ 学习心理健康知识,掌握心理调适方法。这可以提高对环境的适应和应变能力,将不良情绪及时合理地宣泄或转移出去,始终保持心理健康状态。

⑷ 注重与他人的交往。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这能给人营造一种宽松、和谐和生活氛围,满足人的安全和归属需求,能为人搭建一个社会支持系统,最大限度地减少心理危机发生。

▲23.如何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的交往关系?(3 P80-82) 答:⑴ 遵循成功交往的基本原则。

① 平等原则。平等待人、互相尊重是协调个人与他人关系的前提。

② 诚信原则。诚信是个人与他人关系得以延续的保证,包括诚实和守信两个方面。 ③ 宽容原则。宽容是协调个人与他人关系必不可少的条件。 ④ 互助原则。互助是协调个人与他人关系的必然要求。 ⑵ 掌握成功交往的方法和艺术。

交往的方法和艺术是通向成功交往的桥梁。只有在遵循交往原则的基础上,灵活运用交往的方法和艺术,才能获得交往的成功。

① 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② 注意交往的第一印象;③ 运用适当的沟通方法。

▲24.如何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3 P82-83) 答:⑴ 科学把握个人与社会关系的实质。

就实质而言,个人与社会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对立统一关系。① 特定的社会条件决定着个人的生存和发展;② 个人并不是被动地由社会所决定,而是对社会具有能动性。 ⑵ 在社会发展中人是自我,调整和充实自我。

① 找准自我的位置,正确地认识自我,一定要从社会发展的进程中去把握,绝不能停留

在一个水平上;

② 在正确认识自我的基础上,个人还必须把握社会发展的主旋律,进而不断地调整和充

实自我,使自我意识处于良性循环中。

⑶ 在个人发展中承担社会责任,履行社会义务。

① 只有人人承担起自己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为社会多作贡献,社会财富才能不断增加,

才能为人们享有更多的权力、更广泛的自由提供雄厚的基础;

② 个人也只有在承担社会责任、履行社会义务的过程中,才能使自己的人格健全、品德

高尚,自我价值得到充分实现。

25.简述道德产生的条件。(4 P88)

答:马克思主义科学地提示了道德起源,认为道德产生于人类的历史发展和人们的社会实践中。

道德作为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需要。

道德产生有多方面的条件:其一,劳动是道德起源的第一个历史前提。其二,社会关系的形成是道德赖以产生的客观条件。其三,人类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是道德产生的主观条件。 ▲26.道德的本质。(4 P88-90)

答:⑴ 道德作为社会经济关系的产物,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

社会经济基础对道德的决定作用的主要表现:

① 社会经济关系的性质直接决定社会道德体系的性质,;

② 社会经济关系中所表现出来的利益直接决定着道德的基本原则和主要规范; ③ 道德反映着特定阶级的利益而具有阶级性;

④ 社会经济关系的发展变化必然引起道德的变化。

⑵ 道德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一种特殊的规范调节方式。 道德对现实生活的调节方式的主要表现:① 道德对社会行为的调节是非强制性的;② 道

德规范具有相对稳定性;③ 道德调整的社会关系范围具有广泛性。

27.道德的社会作用的主要表现。(4 P92-93)

答:⑴ 道德能够影响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

⑵ 道德对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存在和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 ⑶ 道德是影响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

⑷ 道德通过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维护社会生活的稳定,保障人们正常的生活和交往; ⑸ 道德能够破坏一定阶级的政治统治。 ▲28.简述道德发展的规律。(4 P94-95)

答:道德的发展遵循一定的规律。道德发展的规律是:

⑴ 一方面道德作为社会意识形态和上层建筑,最终是由社会生产方式决定的。道德必将随着社会生产方式的发展不断进步;

⑵ 另一方面,道德进步是曲折前进的发展过程。道德并不是单纯地直线上升的发展进程,在一定时期可能出现一些停滞或倒退,但总的趋势是向上的、前进的,是沿着曲折的道德向前发展的。

29.建立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现实要求。(4 P96-103) 答:⑴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

① 道德建设应当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基础上实行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 ② 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市场经济优势的发挥离不开社会主义道德的积极作用; ③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完善提供道德价值导向; ④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保证和促进市场经济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健康发展。 ⑵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

① 社会主义道德和社会主义法律相互联系、相互补充; ② 社会主义德治和社会主义法制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③ 社会主义道德和社会主义法律在内容上相互衔接协调,在作用上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⑶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主要有:① 爱国奉献,以天下为己任;② 勤劳勇敢,追求自由解放;③ 求真务实,敬重诚实守信;④ 乐群贵和,强调人际和谐;⑤ 励志自强,崇肖精神境界;⑥ 德性修养,重视躬行慎独等。

▲30.为什么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4 P104-106)

答: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是社会主义道德区别和优越于其他社会形态道德的

显著标志。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在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具有深刻的理论依据和实践基础。

⑴ 为人民服务是我国社会经济基础和政治制度的要求,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相一致。 ⑵ 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基本要求。 ⑶ 为人民服务体现着先进性要求和广泛性要求的统一。

总之,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要求的集中体现,反映了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性质,决定了社会主义道德活动的基本标准和方向。

▲31.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为什么要以集体主义为原则?(4 P107-108)

答:在社会主义道德体系中,集体主义原则是指导人们行为选择的主导性原则,社会主义道德建

设必须以集体主义为原则。

⑴ 以集体主义为原则是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和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发展,要求在道德建设中以集体主义为原则。

① 生产资料公有制占主体地位的基本经济制度为集体主义的实施创造了经济前提;

5

② 以工人阶级为领导阶级、以共产党为执政党的人民当家做主的国体、政体,为集体主

义的实施创造了政治前提; ③ 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为集体主义的实施创造了文化前提。

⑵ 集体主义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

① 首先,在社会主义社会,市场经济是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相结合的,以公有制为主体,

国有经济为主导,以实现人民共同富裕为目标。在价值观、道德观上就必然要求以人民为本位,以国家、集体利益为本位的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思想占主导地位。

② 其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以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主要

方式,与这种体制改革相适应,就必须倡导国家、集体、个人利益相结合,国家、人民利益高于小集体和个人利益的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思想。

32.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原则的基本内涵和道德要求是什么?(4 P108-110)

答:⑴ 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原则的基本内涵有:① 强调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辩证统一;② 强调

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③ 强调重视、保障、发展个人的正当利益和自觉创造精神。 ⑵ 社会主义的集体主义的道德要求包括三个层次:

①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无私奉献、一心为公。这是集体主义的最高层次,是共产党员、

先进分子应努力达到的道德目标。

② 先公后私、先人后己。这是已具有较高社会主义道德觉悟的人能够达到的道德目标。 ③ 公私兼顾、不损公肥私。这是对我国公民最基本的道德要求。

(0810)33.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为什么要以诚实守信为重点?(4 P110-111) 答:⑴ 诚实守信是为人之本,成事之基。

诚实是真实无欺,不自欺也不欺人;守信是信守承诺,讲信誉,守信用。两者是统一的。 ⑵ 诚实守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基石。

市场经济是交换经济、竞争经济,也是一种契约经济、信用经济。保证契约双方重视履行自己的义务,是维护市场秩序的关键。

⑶ 诚实守信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道德基础。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诚实守信为重点,对提高整个民族素质,构建和谐社会的道德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34.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科学内涵及其意义。(4 P113-116)

答:⑴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社会中,对什么是光荣、什么是耻辱问题的根本看法和基本

观点,其科学内涵为:

① 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② 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 ③ 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④ 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 ⑤ 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⑥ 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 ⑦ 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⑧ 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⑵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具有重要意义: ①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② 社会主义荣辱观具有很强的文化传承性、现实针对性和历史指引性; ③ 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道德的鲜明指向,引领风尚。

(0810)▲35.如何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4 P117-118)(0810)

答:⑴ 重视荣辱,树立荣辱意识。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要知荣知耻,树立起强烈的荣辱

意识,即人的荣辱之心。

⑵ 明荣辨耻,掌握科学内涵。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要分清荣耻,掌握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科学内涵。

⑶ 趋荣避耻,贵在践行。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要做当荣之事,拒为辱之行,践行是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中心环节。

(0810)▲36.简述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内容及其意义。(5 P120-121)(0810) 答:⑴ 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体现着我国现代社会生活中的道德精华。其基本内容有:

① 爱国守法,要求公民应该有高尚的爱国主义精神,自觉学法、懂法、守法、护法; ② 明礼诚信,要求公民的行为举止、待人接物应该文明礼貌,与人交往应该诚实守信,

诚恳待人,信守承诺;

③ 团结友善,要求公民之间应该和睦相处,互助友爱,与人为善;

④ 勤俭自强,要求公民应该勤奋工作,俭朴节约,积极进取,发愤图强;

⑤ 敬业奉献,要求公民应该恪忠职守,兢兢业业地工作,克己奉公,服务社会。 ⑵ 提出和倡导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意义:

① 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体现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要求; ② 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是对公民道德要求的高度概括; ③ 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有利于对公民进行道德教育。

37.当代社会的公共生活的特点以及有序的公共生活对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意义。(5 P122-124) 答:⑴ 当代社会的公共生活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① 活动范围广泛性;② 交往对象复杂性;③ 活动方式多样性;④ 活动结果相关性。 ⑵ 有序的公共生活对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的重要意义的主要表现为:

① 有序的公共生活有利于社会生活的安定有序,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

② 有序的公共生活有利于人们社会生产活动顺利进行,是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必要前提; ③ 有序的公共生活为人们创造出和谐的人际关系氛围和舒适的生活环境,是提高社会社

会成员生活质量的基本保证;

④ 有序的公共生活体现出人们的文明程度和秩序意识的提高,是国家现代化和社会文明

程度的重要标志。

(0810)▲38.社会公德的特点及其主要内容。(5 P124-127)

答:社会公德是公民在社会交往和社会公共生活中应遵守的道德准则。

⑴ 社会公德的特点: ① 基础性;② 全民性;③ 相对稳定性。 ⑵ 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

① 文明礼貌,是要求人们在公共生活中举止文明、礼貌待人、和谐相处;

② 助人为乐,要求人们在公共生活中团结友爱,相互关心、相互帮助、见义勇为; ③ 爱护公物,要求人们在公共生活中爱惜和保护全民和集体所有的公共财物; ④ 保护环境,要求人们讲究公共卫生、保护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 ⑤ 遵纪守法,要求人们在公共生活中自觉遵守法律、法规、纪律;

⑥ 文明上网,要求人们自觉维护网络生活的正常秩序,严格自律,科学文明健康上网。

▲39.为什么要自觉遵守社会公德?(自觉遵守社会公德的意义是什么?) (5 P128-129) 答:⑴ 遵守社会公德是维护社会公共生活正常秩序的必要条件;

⑵ 遵守社会公德是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的最基本要求;

⑶ 社会公德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性工程,也是精神文明程度的“窗口”。 40.成就事业的人通常要具备的条件有哪些?(5 P132) 答:⑴ 对所从事的某一方面的工作有超过一般人的造诣;

⑵ 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某种程度的声誉,影响大大超过了相识的人群;

⑶ 要有功于社会,有功于人民,其对社会对人民的贡献,比人均的贡献大。 (0810)41.职业道德的特点及其基本要求。(5 P133-137) 答:职业道德是从业人员在一定职业活动中应遵循的、具有自身职业特征的道德要求和行为准则。

6

⑴ 职业道德的基本特点:

① 规范性和专业性;② 可操作性与准强制性;③ 相对稳定性和连续性。 ⑵ 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

① 爱岗敬业;② 诚实守信;③ 办事公道;④ 服务群中;⑤ 奉献社会。

(0810)42.加强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意义及如何培养职业道德素质。(5 P138-140) 答:⑴ 加强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意义:

① 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要任务,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② 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是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风貌的重要手段。 ③ 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是提高从业者素质的重要途径。

④ 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是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要条件。 ⑵ 通过自我教育和自我修养,努力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素质,主要包括: ① 努力学习,增强职业道德意识。 ② 努力塑造优良的职业品质。

③ 努力锻炼实际履行职业道德规范的能力。

43.爱情的特征以及恋爱的道德要求。(5 P142-145)

答:⑴ 爱情的特征:① 平等互爱性;② 专一排他性;③ 强烈持久性;④ 纯洁严肃性。

⑵ 恋爱的道德要求:① 真诚负责;② 平等互尊;③ 文明相爱。 ▲44.家庭美德的主要内容以及加强家庭美的建设的意义。(5 P148-152)

答:⑴ 家庭美德是调节人们在家庭生活方面的关系和行为的道德准则,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① 尊老爱幼,要求在家庭生活中尊敬、照顾和赡养老人,抚养、热爱和教育子女; ② 男女平等,要求在家庭生活中男女想有平等的地位、权利和尊严; ③ 夫妻和睦,要求在家庭生活中夫妻互敬互爱互助互信互谅;

④ 勤俭持家,要求在家庭生活中勤奋劳作,节约俭朴,合理持家;

⑤ 邻里团结,要求在家庭生活中与邻里之间友好往来、互相帮助、和睦相处。 ⑵ 加强家庭美德建设的重要意义:

① 加强家庭美德建设对个体人生的重要意义:加强家庭美德建设,建立美满温馨的幸福

家庭,创造和睦的邻里生活是人生幸福的重要内容;加强家庭美德修养,认真严肃地对待两性关系,提高个人生活情趣和道德情操,能净化美化心灵,提升人生境界,增进人生价值。

② 加强家庭美德建设对社会稳定发展的重要意义:加强家庭美德建设,建立稳定和谐的

幸福家庭,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加强家庭美德建设,提高家庭成员的文明素质,有利于人类社会的健康发展。

▲45.简述个人品德的含义。(5 P154) 答:⑴ 个人品德是表现在个体处理一切问题时的行为活动中具有比较稳定的、形成了习惯的道德

素质,是行为者个人的道德属性;

⑵ 个人品德既包括个人主观上对一定的道德原则规范的认识,也包括个人基于这种认识多产生的具有稳定性特征的行为习惯,是个人主观上道德认识和客观上道德行为的统一; ⑶ 个人品德是社会中存在的道德关系、道德原则规范在个体思想和行为上的集中反映。 ▲46.个人品德的形成及其意义。(5 P156-159) 答:⑴ 个人品德的形成发展,根源于社会。

① 个人品德的形成和发展受历史和现实的社会关系的制约; ② 个人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依赖于个体的社会实践; ③ 个人品德的形成过程包含多种心理成分的相应发展。

⑵ 良好的个人品德的形成,在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中具有重要意义:

① 良好个人品德的形成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目标要求;

② 良好个人品德的形成是个体精神境界的提升和全面发展的要求。

(0810)▲47.试述良好个人品德修养的途径和方法。(5 P160-163)

答:个人品德修养,即个人道德修养,进行道德修养、锤炼个人品德的途径和方法可以概括为:

⑴ 认真学习,提高道德认识。提高道德认识的修养方法有: ① 学思明理。学习思考,明白道理。 ② 择善而从。虚心学习,择善从之。 ③ 学习榜样。学习先进,效仿榜样。

⑵ 勤于实践,加强道德行为训练。加强道德行为训练的修养方法有: ① 知行统一。通过道德实践,实现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的有机统一。

② 积善成德。精心护持自己的善意,精心保持自己的善行,使其不断积累成为个人品德。 ⑶ 严格要求,完善道德品质。完善道德品质的修养方法有:

① 省察克治。通过反复检查以发现和找出自己思想中的不良念头和行为上的不良习惯,

坚决克服和整治掉发现的不良念头和习惯。(0901单选)

② 陶冶情操。提高对自然、社会和艺术美的感受,不断培养和加深自己的道德情感,激

发道德需要和欲望。

③ 慎独自律。慎独是在个人独处、无人监督时,也坚守自己的道德信念,对自己的言行,

小心谨慎,自觉按道德要求行事,不做任何不道德的事。

(0810)48.依法治国的内涵、基本要求及重大意义。(6 P166-168)(0810)

答:⑴ 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

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实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个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0901单选) ⑵ 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基本要求,包含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维护、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观念以及把宪法和法律作为治理国家最高权威的价值取向。 ⑶ 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重大意义:

① 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战略举措; ② 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③ 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是加快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迫切需要。

49.如何树立宪法和法律的权威?(6 P168) 答:⑴ 要确立宪法和法律是人们基本行为准则的观念,人人都要自觉把宪法和法律作为指导和规

范自身社会活动的基本准则;

⑵ 要维护法制的稳定、统一和尊严;

⑶ 严格依法办事,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50.试述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关系。(6 P168-169) 答:⑴ 依法治国是最根本的治国方略。

以德治国是在依法治国的基础上,对人们的思想道德提出的更高要求。 ⑵ 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属于不同范畴。 社会主义法治与道德本质是一致的,产生于同样的经济基础,都是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两者分属不同范畴,法治属于政治建设、政治文明、德治属于思想建设、精神文明。 ⑶ 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相互促进。

法律是道德的重要载体,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充分实现,有利于社会主义道德的推行,有利于提高公民的道德水平。

51.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三者的关系。(6 P170-171)

7

答:⑴ 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

⑵ 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 ⑶ 依法治国是当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0810)52.简述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本质要求及其内涵。(6 P173-176)(0810) 答:⑴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本质要求:

① 反映社会主义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② 体现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 ③ 坚持共产党的领导;④ 维护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⑤ 从中国国情出发;⑥ 改革创新、与时俱进。 ⑵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内涵:

① 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 ② 执法为民,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 ③ 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 ④ 服务大局,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使命; ⑤ 党的建设,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证。

53.要实现法治的公平正义,有何要求?(6 P176)

答:要实现法治的公平正义,必须坚持实体公正、程序公正和及时高效的原则。

⑴ 实体公正,是法律本身根据民主程序制定的,能充分体现人民的利益和意志,内容科学,本身就蕴含着公平正义的精神; ⑵ 程序公正,就是要求执法和司法活动严格按照法定程序,要让裁判或决定的过程变为当事人感受民主、客观、公平的过程,以程序公正保障实现实体公正,并增强社会公众对裁判或决定的认可度;

⑶ 及时高效,是提高立法、执法、司法等各个环节的效率,在合法或合理的时限内,避免执法、司法期间的拖延,从而及时保障人民合法权益的实现。

(0810)54.社会主义法律思维的内容。(6 P179-180)

答:法律思维是按照法的原理、法律原则和立法精神,分析、解决法律问题的习惯和思想取向。

⑴ 权利义务相统一。法律区别于其它社会现象的重要特征之一,就在于它是以权利、义务为内容的行为规范。

⑵ 重证据。证据意识,是法律思维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处理涉及法律的事务时,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 ⑶ 讲程序。法律程序是人们进行法律行为所必须遵循或履行的法定的时间或空间上的步骤和形式,是实现实体权利和义务的合法方式和必要条件。

55.简述公民和组织维护国家安全的主要义务。(6 P182)

答:⑴ 机关、团体和其他组织应当对本单位人员进行维护国家安全的教育,动员组织本单位的人

员防范、制止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 ⑵ 为国家安全工作提供便利和协助;

⑶ 发现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向国家安全机关和公安机关及时报告;

⑷ 遇调查,公民有如实提供情况的义务; ⑸ 保守国家秘密的义务; ⑹ 不得非法持有属于国家秘密的文件、资料和其他物品; ⑺ 不得非法持有、使用窃听、窃照等专用间谍器材等。

任何组织和个人进行危害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的行为都必然受到法律追究。 (0810)56.简述法的本质、特征和法律的作用。(7 P184-187)

答:⑴ 法的本质和特征:① 法是体现统治阶级意志的社会规范。② 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

的社会规范。③ 法是受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社会规范。0901 多选 ⑵ 法的作用是法对社会产生的影响。根据法所体现的意志,法的作用首先在于维护统治阶级

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0901单选);另外,法也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对人们的意志和行为起着调节作用。法的作用可以分为社会作用和规范作用。

① 社会作用。包括维护阶级统治方面的作用和执行社会公共事务方面的作用。 ② 规范作用。法的规范作用反映了法的手段和目的关系。规范作用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a) 指引作用。法作为社会规范为人们提供某种行为模式,指引人们的行为。

(b) 评价作用。法是带有价值判断的行为规范,是评判、衡量他人行为合法性的标准。 (c) 预测作用。法的稳定性和普遍性使人对外部主体某种行为进行预先分析和预测。 (d) 教育作用。通过法律实施对准备采取同类行为的人或一般人所发生的积极影响。 (e) 制裁作用。法律有对违法行为进行制裁和惩罚的功能。

▲57.法律关系的特点及其构成要素。(7 P189-192)

答:法律关系,是法律规范在调整社会关系过程中所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

⑴ 法律关系有以下特征:① 法律规范是法律关系产生的前提;② 法律关系体现意志关系;③ 法律关系是特定主体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④ 法律关系是以国家强制力作为保障手段的社会关系。

⑵ 法律关系由主体、客体和内容构成。

① 法律关系的主体,是法律关系的参加者,即法律权利的享有者和法律义务的承担者,

包括个人和组织;

② 客体,是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义务共同指向的对象,主要有物、行为和智力成果; ③ 法律关系的内容,就是指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

▲58.简述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7 P193-194) 答:⑴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阶级性和人民性的统一;

⑵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具有先进性和科学性;

⑶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制度保障。 ▲59.简述我国法的渊源的特点及我国法的渊源。(7 P195-197)

答:⑴ 我国法的渊源的特点:① 制定法是我国法的基本渊源;② 特别行政区法律是我国法的渊

源。③ 习惯在我国法的渊源中意义很小。 ⑵ 我国法的渊源:

① 宪法,是我国的根本法;

② 法律,广义指一切规范性文件,狭义指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③ 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

④ 地方性规章和地方政府规章; ⑤ 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⑥ 特别行政区的法律; ⑦ 国际条约和国际惯例。

60.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国务院的立法程序。(7 P200-201) 答:⑴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立法程序包括四个步骤:

① 法律案的提出; ② 法律案的审议;③ 法律案的表决和通过; ④ 法律的公布。 ⑵ 国务院的立法程序也包括四个步骤:

① 提出行政法规议案;② 审议行政法规草案;③ 通过行政法规草案;④ 发布行政法规

▲61.法律实施的内容及其特点(法律使用、法律执行及其特点) (7 P202-203)

答:⑴ 法律使用的特点:① 法律使用的主体是司法机关;② 法律使用是按照法定程序进行的活

动;③ 法律使用过程或结果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

⑵ 狭义上的法律执行,也叫行政执法,其特点表现为:① 行政执法主体通常是国家行政机关及公职人员;② 行政执法的范围比较宽泛;③ 行政执法的主动性。

8

62.合法行为的认定。(7 P204)

答:⑴ 行为符合法律所保护的利益,即行为有利于或没有社会危害性;

⑵ 行为主体与其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相符合; ⑶ 合法行为一般无需考查当事人的主观状态,只有从事的行为符合法律规定和法律原则,才产生法律效果。

63.违法行为的构成要件、法律责任的特点以及法律制裁的主要特点。(7 P204-205)

答:⑴ 违法行为四个构成要件:① 主体是有法定责任能力的自然人、法人或国家机关;② 客体

是侵犯了法律所保护的利益;③ 客观上实施了违反法律规定的行为;④ 主观上有过错。 ⑵ 法律责任的特点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① 法律责任与违法行为相联系;② 法律责任反映的是对违法行为承担的否定性后果;③ 承担的法律责任必须在法律上有明确的规定。 ⑶ 法律制裁的主要特点:① 由国家专门机关依法实施;② 是一种惩罚性的强制措施;③ 必须以违法行为和法律责任为前提;④ 实施法律制裁的国家机关必须遵守严格的程序并制作相应的法律文书。

(0810)64.简述我国目前的法律监督体系。(7 P207-208) 答:我国目前的监督体系分为两大类——国家监督和社会监督。

⑴ 国家监督,包括国家权力机关监督、行政机关监督和司法机关监督。

⑵ 社会监督,是各政党、各社会组织和人民群众对各种法律活动进行的监督。其共同的特点是,它不是以国家的名义进行的监督,这种监督具有广泛性和人民性。

▲65.宪法的特征和基本原则。(8 P209-211)0901多选

答:⑴ 宪法特征。作为国家根本法,宪法既有与一般法律相同的特点,又有与其不同的特征。

① 首先,宪法的内容不同于一般法律。

② 其次,宪法是一切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全体公民必须遵循的最高准则。 ③ 最后,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更为严格。

⑵ 宪法的基本原则。 人民主权原则;② 尊重和保障人权原则;③ 民主集中制原则; ④ 社会主义法治原则;⑤ 坚持党的领导原则。

▲66.试述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及其优越性。(8 P212-213)

答:⑴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即政体。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主要内容

是: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在普选的基础上选举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由国家权力机关产生其他国家机关并依法行使各自的职权。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⑵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① 首先,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最便于人民参加国家管理,保障人民当家作主,有利

于发挥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② 其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有力地保障了全国各族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

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权利,享有广泛的民主自由和人权。

③ 再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比较,全面地体现了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 ④ 最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证了国家机关高效协调运转。

67.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8 P217-219)

答:⑴ 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是指宪法规定的公民享有的基本的、必不可少的权利。

主要内容有:① 平等权;② 政治权利和自由;③ 宗教信仰自由;④ 公民的人身自由;⑤ 公民的社会经济权利;⑥ 公民的教育、科学、文化权利和自由;⑦ 特定人的权利。 ⑵ 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是指公民依照宪法应当履行的最主要、最基本的责任。

主要内容有:① 维护国家统一和各民族团结;② 遵守宪法和法律;③ 保守国家秘密;④ 维护祖国安全、荣誉和利益;⑤ 依照法律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⑥ 依法纳税。

68.行政法的基本原则和行政行为的效力。(8 P222-223) 答:⑴ 行政法的基本原则是反映行政法本质和具体制度规则内在联系的共同性规则,是贯穿于国

家行政机关活动的所有环节,并由全部行政法规范反映出来的共同原则。

① 行政合法性原则,是所有行政法律当事人都必须严格遵守并执行行政法律的规定,一

切行政活动都必须以法律为依据;

② 行政合理性原则,指的是行政法律关系当事人的行为,特别是行政机关的责任,不仅

要合法而且要合理,也就是行政行为要做到合理、恰当和适度;0901单选

③ 程序正当原则,指行政机关作出影响行政相对人权益的行为时须遵守正当法律程序。 ⑵ 行政行为的效力有:① 确定力;② 拘束力;③ 执行力。 69.《公务员法》、《劳动法》的基本原则及劳动者的权利。(8 P228-230)

⑶ 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根据;

⑷ 属于人民法院受案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74.简述我国仲裁法的基本原则及调解的作用。(8 P253-254) 答:⑴ 我国仲裁法的基本原则:

① 自愿原则;② 公平原则;③ 独立原则;④ 一裁终局原则。 ⑵ 调解应遵循自愿和合法原则。

调解具有以下作用:一是有利于纠纷的迅速解决;

二是有利于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的实现。

(0810)▲75.社会主义“四有”新人要求的内涵。(结 P258) 答:⑴ 有理想,就是要确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答:⑴ 《公务员法》的基本原则:① 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和法治原则;② 监督约束与激励

保障并重原则;③ 任人唯贤、德才兼备原则;④ 分类管理和效能原则。 ⑵ 《劳动法》的基本原则:① 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与兼顾用人单位利益相结合的原则;② 按劳分配与公平救济相结合的原则;③ 劳动者平等竞争与特殊劳动保护相结合的原则;④ 劳动行为自主与劳动标准制约相结合的原则。

⑶ 劳动者的权利有:① 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② 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③ 休息休假的权利;④ 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⑤ 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⑥ 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⑦ 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⑧ 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

70.我国经济法的基本原则、经济法主体资格的取得条件及主体范围。(8 P232-233)

答:⑴ 经济法的基本原则:① 保障、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原则;② 宏观调控与市

场机制相结合原则;③ 权、责、利统一原则;④ 维护国家经济主权原则;⑤ 坚持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⑵ 经济法主体资格取得的条件:① 具有一般法律地位;② 具有经济权限。

⑶ 经济法主体范围:① 国家;② 国家机关;③ 社会组织;④ 经济组织的内部组织;⑤ 个体工商户、农村承包经济户和自然人。

71.简述民法基本原则、民事法律行为特点及一般侵权行为的民事责任构成要件。(8 P235-239) 答:⑴ 民法的基本原则:

① 平等原则;② 自愿原则;③ 公平原则;④ 诚实信用原则;⑤ 禁止权利滥用原则。 ⑵ 民事法律行为的特点:

① 民事法律行为是以发生一定的民事法律后果为目的的行为; ② 民事法律行为是表意行为; ③ 民事法律行为是合法行为。

⑶ 一般侵权行为民事责任的构成要件:① 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② 行为违法;③ 客观上存在损害事实;④ 违法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有因果关系。

(0810)72.刑法的基本原则、犯罪行为的基本特征及犯罪构成的要素。(8 P243-244)(0810) 答:⑴ 刑法的基本原则:

① 罪刑法定原则;② 刑法适用一律平等原则;③ 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⑵ 犯罪行为的基本特征:

① 严重的社会危害性;② 刑事违法性;③ 应受刑罚惩罚性。 ⑶ 犯罪构成的要素:0901多选

① 犯罪客体;② 犯罪客观方面;③ 犯罪主体;④ 犯罪主观方面。

73.简述提起行政诉讼应符合的条件。(8 P246)

答:⑴ 原告是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了其合法权益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

⑵ 有明确被告;

9

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

⑵ 有道德,就是要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自觉遵守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风险的基本道德规范,爱党、爱社会主义、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发扬集体主义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⑶ 有文化,就是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掌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本领;

⑷ 有纪律,就是要遵循党和政府的路线方针政策,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自觉遵守和维护公共纪律和学校纪律。


相关内容

  • [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复习范围
  • <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复习范围 理想信念的含义及特征,. 社会领域理想信念的含义. 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及应当树立的态度.爱国主义及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主题 中国民族精神的内涵:人生目的的含义:人生的自我价值的含义:正确对待人与自然关系的态度: 道德的起源:道德的调节功能的含义:社会公德:我国 ...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复习资料(2)
  • 43.爱情的特征以及恋爱的道德要求.(5 P142-145) 答:⑴ 爱情的特征:① 平等互爱性:② 专一排他性:③ 强烈持久性:④ 纯洁严肃性. ⑵ 恋爱的道德要求:① 真诚负责:② 平等互尊:③ 文明相爱. ▲44.家庭美德的主要内容以及加强家庭美的建设的意义.(5 P148-152) 答:⑴ ...

  • 2015年法律基础与思修
  • 2015考研政治复习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在考研中所占分值为16分(选择题6分,分析题10分). 思想道德修养主要侧重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三方面进行考查,内容涉及到国家与民族.社会与个人等方面.而法律基础则考核基本的法律概念和法律基本原则 ...

  • 小组合作式学习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堂中的实践
  • 摘 要:根据"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以下简称基础课)的现状,为了及时跟进时代对教学的要求,更新我们的教学内容,达到不停进步的教学任务,就要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新型学习方式.通过情感合作.问题合作讨论和专题讨论等多种合作模式,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而老师的教学能力.学生 ...

  • 实践教学设计
  • 实践教学设计 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作为一门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目的在于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和践行者,除了进行系统的理论讲授外,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取得教育效果不可或缺的教育环节.本课程组结合基础课教学特点,坚持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探索学生全程参与和全员参与,倡导认识性课内实践.体验性校内课外实践. ...

  • 论公文写作主体的素质培养
  • 2007年第23期(总第75期) 职业圈ZHIYEQUAN NO.23,2007 (CumulativetyNO.75) 论公文写作主体的素质培养 陈玉闻 (怀化工业中等专科学校,湖南湘潭418000) [摘要]公文写作主体的素质是指公文写作者的一种综合能 力,包括先天物质和后天涵养,其主要构成要素 ...

  • 珍惜大学生活
  • 绪论 珍惜大学生活 开拓新的境界 本授课单元教学目标或要求: 使学生们明确"基础"课的性质和目的,认识到学习"基础"课与自己的成长成才密切相关,能否学好这门课关系到自己的未来前途和人生价值的实现,从而激发起努力学习的兴趣和热情.通过分析大学生活特点及其变化,提 ...

  • 新的职业道德复习资料
  • 新的职业道德复习资料 绪 言 第一节 道德是做人的基础 1.1道德:人类脱离的动物界,人就有了道德. 道德是一定社会.一定阶级向人们提出的处理人与人之间.种关系的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 1. 2道德是做人的根本: 第二节 2.1道德是调节社会关系的重要手段 人类社会在其长期发展的过程中,道德规范和法律 ...

  • 撤销处分的思想汇报1总结计划
  • 撤销处分的思想汇报1总结计划 从我因考试作弊接受处分到现在已经近一个月了,虽然这个月我们已经放假了,但我并没有放纵自己,时刻自我反省,严格要求自己,现在我将以最真诚的态度,向校领导递交我的第一份思想汇报. 本月十三号下午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考试中,我因给同学抄袭试卷被发现,被处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