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爱农村空巢老人的现实意义[百家争鸣]

关爱农村空巢老人的现实意义[百家争鸣]

付 睿 符前进  约4587字

  摘要:本文从关爱农村空巢老人有利于落实贯彻科学发展观,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三个方面,阐述了关爱农村空巢老人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关爱农村空巢老人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新农村意义

  党的十七大报告把“老有所养”作为社会建设的目标之一。然而,随着我国老年人口的日益增多,老年人问题日益凸现,空巢老人现象也日趋明显。据相关资料显示:到2007年底,“我国至少有2360万老年人独守空巢。”[1]这些老年人的物质和精神生活远远没有达到理想境界。由于农民占全国人口的大多数,因而,农村空巢老人的基数和增长速度日益增大。农村经济水平和社会保障程度较低,农村空巢老人更具有脆弱性。在人口老龄化和社会转型的背景下,农村空巢老人面临的诸多问题日益凸现,不符合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要求,甚至会影响整个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面临的一个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所以,对农村空巢老人的关爱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关爱农村空巢老人有利于落实贯彻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胡锦涛在2003年7月28日的讲话中提出的“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各项事业的改革和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2]

  1.关爱农村空巢老人是贯彻以人为本理念的内在要求

  科学发展观的实质和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是基于“人的全面发展”确立起来的社会发展观,是将“人的全面发展”,尤其是人民生活的改善摆在首位,把满足人的全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人的需求是全面性的,要求经济社会的发展也必须是全面性的,只强调经济增长,忽视社会其他方面的发展是片面的。因此,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必须围绕满足农民的物质需求、文化需求、政治需求以及发展的需求,为其提供充足的物质和文化条件,推动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农村老年人为社会主义农村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理应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乐,所以,以农村老年人的需求为出发点,扩大公共财

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和领域,加大国家财政对农村合作医疗体系的投入力度,在农村建立大病、重病统筹机制;建立城乡衔接、公平统一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探索建立农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救济制度和社会福利制度,改善包括农村空巢老人在内的农村老年人的生存、生活状况,提高农村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满足其生存、享受和发展的需要,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核心理念的内在要求。

  2.关爱农村空巢老人是实现城乡协调发展的必然选择

  科学发展观是以人为本的协调的发展观,人的协调发展体现在人的需求协调性上,即人的需求的平等性。人的需求的平等性,又要求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其中城乡协调发展是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由于长期受城乡二元结构的影响,农村和城市的发展严重不平衡,特别是农村老年人,与同辈的城市老年人的生活水平、医疗水平、劳动保障、养老保障、社会福利等方面差距较大,这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协调发展的基本要求。所以,关爱农村空巢老人,运用“统筹兼顾”的方法,实行城市反哺农村,协调解决好城乡差距,尤其是在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社会福利制度方面,充分考虑包括农村空巢老人在内的广大农民的利益,让农民和城里人一样享有平等的权利,从而提高农村老年人的终生福利,促进农村老年人的全面发展,缩小城乡老年人社会福利待遇的差距,引导农村社会的健康协调发展就成了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选择,关爱农村空巢老人行动也正好践行了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发展的理念。

  二、关爱农村空巢老人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

  2004年9月19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上正式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概念。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要构建一个“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目前,我国社会总体上是和谐的,但也存在一些影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的突出问题,农村空巢老人问题就是其中之一。

  1.关爱农村空巢老人是实现农村公平正义目标的重要体现

  “一个国家的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得不到保障,基本权益得不到维护,就会构成对其发展与安定的威胁,甚至可能导致社会矛盾的激化,阻碍社会的整体秩序与和谐结构。”[3]包括农村空巢老人在内的农村老年人是弱势群体,同时他们又是“社会发展的参与者,也应该是社会发展的受益者”[4],因此,构建和谐社会就不能忽略农村老年人,不能遗忘农村空巢老人。公平正义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之一

,它要求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所以,要实现农村社会的公平正义,必须妥善处理农村空巢老人问题。一要尊重他们的基本权利和人格尊严,保障他们基本的生存和发展条件,缩小他们在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及福利待遇方面与城市老年人的差距,使他们与全体社会成员能够共同发展。二要尽快建构农村社会保障法律体系,建立农村社会保障长效机制,实现农村社会保障的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使农村社会各群体的利益平衡发展,从而促进和谐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和谐社会要靠全社会共同建设,要紧紧依靠人民,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努力形成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人人”是指全体人民,当然也包括农村空巢老人。“共享”是指生存资源的共享、社会成果的共享以及发展机会的共享,所以,农村老年人不仅要享有社会发展带来的物质成果、政治成果和精神文明成果,还要积极参与未来社会的发展,所以,关爱农村空巢老人,鼓励和支持他们参与和谐社会的建设,共享社会发展的成果,符合构建一个“不分年龄、人人共享”的和谐社会的道义要求,体现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公平正义。

  2.关爱农村空巢老人是营造农村诚信友爱氛围的重要途径

  诚信友爱,就要求全社会尊老、爱老,与老人融洽相处,子女履行赡养义务;建设充满活力的社会就必须尊重人民群众的创造精神,特别要激发老年人的创造活力,使其老有所学,老有所为,继续为社会建设献力献策。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为农村老年人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使农村空巢老人感受到社会的关爱,使他们能得到安全和健康保障并对社会继续作出贡献,人们才能安居乐业,社会才能安定有序,和谐社会的构建才能顺利推进。

  三、关爱农村空巢老人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005年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在《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提出了建设生活富裕,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仅仅是经济的发展,也不是单项指标或措施的实现,它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

  1.关爱农村空巢老人完善农村社会保障,推进新农村物质文明建设

  关爱农村空巢老人就是要加强农村社会保障工作,构建农村养老保障体系,建立健全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以替代农村土地养老保障功能,活化农村土地的要素功能,促进农村土地向发挥生产要素功能方面进一步转化。加速土地流动和扩大规模经营,发展现代农业,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使包括农村空巢老人在内的村民基本生活有保障;实施农村合作医疗使农民享受基本的公共服务,使包括农村空巢老人在内的村民老有所医,从而降低农民收入中用来供养农村老年人口的比重,降低农村家庭依靠土地获得收入养老的风险,提升农村家庭养老的能力,控制农村老年“抚养系数”[5]上升的速度,从而减轻农民负担,促进农民扩大再生产,促进农民收入的持续增加,加快新农村物质文明建设的步伐。

  2.关爱农村空巢老人倡导农村新风尚,促进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要求改善农村面貌,倡导健康文明的新风尚。随着农村社会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的变化,崇尚自由、彰显个性、追求物质享受等观念也渗透到农村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许多年轻人注重追求自己的成功和个人的幸福,传统伦理道德观念逐渐淡化,传统孝道观所极力推崇的尊老、养老的价值观念也日渐淡薄。此外,现代家庭结构的变化、“核心家庭”[6]的增多、现代教育的普及,也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农村空巢老人所生存的社会伦理环境。因此,关爱农村老年人尤其是农村空巢老人有利于建设充满尊老、爱老的人文关怀的社会伦理环境;有利于传统孝道的宣传教育的加强,促进传统孝文化的弘扬;有利于引导、鼓励年轻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增强年轻人的社会责任感、义务感、正义感,为农村老年人的晚年生活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使农村形成弘扬尊老,爱老的美德;有利于培养农民良好的社会心态,提高社会地位,提升农民生活的满意度与幸福感,改善人际关系,为促进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健康发展创造条件。

  3.关爱农村空巢老人提升参与意识,推动新农村政治文明建设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是要加强和完善农村民主和法制建设,创造和谐的发展环境。关爱农村空巢老人有利于团结广大老年人积极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营造老年人社会发展、政治参与的社会环境,提升老年人的社会地位和政治地位,促进民主管理制度的完善,保障农村老年人的参与权,促进农村基层组织由组织建设向村民权利的保障转变;关爱农村空巢老人有利于农村老年人发挥余热,对青少年开展社会主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中华民族传统精神的教育,以及维护社会治安、参与社区建设等社会公益活动,开展自助、互助活动,探索实现“老有所为”的新形式。关爱农村空巢老人有利于《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完善与健全,提高农村老年人的法律意识,维护农村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实现老年人权利与农村其他社会群体间的权利平衡,提升农村老年人权益的发展空间,促进农村社会的良性发展。

  结语

  “一个社会不给老年人一个安心之处,也就使每个人心里永远不得到着落。”[7]因此,关爱老年人实际上是一种社会责任,做好农村老人、尤其是农村空巢老人的工作是正确认识社会责任的基本要求,是坚持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理念,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客观要求。

  参考文献:

  1.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中国城乡老年人口状况追踪调查的主要数据[EB/OL].中国老龄门户网,2007-12-17

  2.胡锦涛.《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2004-3-10)

  3.张昌良.建设和谐社会必须着力实现社会公平[J].消费导刊.理论版,2009(10):233

  4.孙慧明.儒家孝道在老龄化中国的价值[J].云南行政学院学,2009(3):172

  5.陆学艺.当代中国社会结构[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90

  6.杜鹏主编.人口老龄化与老龄问题[M].北京:中国人口出版社,2006:67

  7.费孝通.美国和美国人[M].北京:三联书店,1985.

  [基金项目]本文系湖南科技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资助项目《农村空巢老人问题解析与应对措施研究》(项目编号S090138)的研究成果。

关爱农村空巢老人的现实意义[百家争鸣]

付 睿 符前进  约4587字

  摘要:本文从关爱农村空巢老人有利于落实贯彻科学发展观,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三个方面,阐述了关爱农村空巢老人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关爱农村空巢老人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新农村意义

  党的十七大报告把“老有所养”作为社会建设的目标之一。然而,随着我国老年人口的日益增多,老年人问题日益凸现,空巢老人现象也日趋明显。据相关资料显示:到2007年底,“我国至少有2360万老年人独守空巢。”[1]这些老年人的物质和精神生活远远没有达到理想境界。由于农民占全国人口的大多数,因而,农村空巢老人的基数和增长速度日益增大。农村经济水平和社会保障程度较低,农村空巢老人更具有脆弱性。在人口老龄化和社会转型的背景下,农村空巢老人面临的诸多问题日益凸现,不符合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要求,甚至会影响整个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面临的一个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所以,对农村空巢老人的关爱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关爱农村空巢老人有利于落实贯彻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胡锦涛在2003年7月28日的讲话中提出的“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各项事业的改革和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2]

  1.关爱农村空巢老人是贯彻以人为本理念的内在要求

  科学发展观的实质和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是基于“人的全面发展”确立起来的社会发展观,是将“人的全面发展”,尤其是人民生活的改善摆在首位,把满足人的全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人的需求是全面性的,要求经济社会的发展也必须是全面性的,只强调经济增长,忽视社会其他方面的发展是片面的。因此,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必须围绕满足农民的物质需求、文化需求、政治需求以及发展的需求,为其提供充足的物质和文化条件,推动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农村老年人为社会主义农村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理应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乐,所以,以农村老年人的需求为出发点,扩大公共财

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和领域,加大国家财政对农村合作医疗体系的投入力度,在农村建立大病、重病统筹机制;建立城乡衔接、公平统一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探索建立农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救济制度和社会福利制度,改善包括农村空巢老人在内的农村老年人的生存、生活状况,提高农村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满足其生存、享受和发展的需要,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核心理念的内在要求。

  2.关爱农村空巢老人是实现城乡协调发展的必然选择

  科学发展观是以人为本的协调的发展观,人的协调发展体现在人的需求协调性上,即人的需求的平等性。人的需求的平等性,又要求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其中城乡协调发展是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由于长期受城乡二元结构的影响,农村和城市的发展严重不平衡,特别是农村老年人,与同辈的城市老年人的生活水平、医疗水平、劳动保障、养老保障、社会福利等方面差距较大,这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协调发展的基本要求。所以,关爱农村空巢老人,运用“统筹兼顾”的方法,实行城市反哺农村,协调解决好城乡差距,尤其是在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社会福利制度方面,充分考虑包括农村空巢老人在内的广大农民的利益,让农民和城里人一样享有平等的权利,从而提高农村老年人的终生福利,促进农村老年人的全面发展,缩小城乡老年人社会福利待遇的差距,引导农村社会的健康协调发展就成了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选择,关爱农村空巢老人行动也正好践行了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发展的理念。

  二、关爱农村空巢老人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

  2004年9月19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上正式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概念。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要构建一个“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目前,我国社会总体上是和谐的,但也存在一些影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的突出问题,农村空巢老人问题就是其中之一。

  1.关爱农村空巢老人是实现农村公平正义目标的重要体现

  “一个国家的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得不到保障,基本权益得不到维护,就会构成对其发展与安定的威胁,甚至可能导致社会矛盾的激化,阻碍社会的整体秩序与和谐结构。”[3]包括农村空巢老人在内的农村老年人是弱势群体,同时他们又是“社会发展的参与者,也应该是社会发展的受益者”[4],因此,构建和谐社会就不能忽略农村老年人,不能遗忘农村空巢老人。公平正义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之一

,它要求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所以,要实现农村社会的公平正义,必须妥善处理农村空巢老人问题。一要尊重他们的基本权利和人格尊严,保障他们基本的生存和发展条件,缩小他们在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及福利待遇方面与城市老年人的差距,使他们与全体社会成员能够共同发展。二要尽快建构农村社会保障法律体系,建立农村社会保障长效机制,实现农村社会保障的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使农村社会各群体的利益平衡发展,从而促进和谐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和谐社会要靠全社会共同建设,要紧紧依靠人民,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努力形成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人人”是指全体人民,当然也包括农村空巢老人。“共享”是指生存资源的共享、社会成果的共享以及发展机会的共享,所以,农村老年人不仅要享有社会发展带来的物质成果、政治成果和精神文明成果,还要积极参与未来社会的发展,所以,关爱农村空巢老人,鼓励和支持他们参与和谐社会的建设,共享社会发展的成果,符合构建一个“不分年龄、人人共享”的和谐社会的道义要求,体现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公平正义。

  2.关爱农村空巢老人是营造农村诚信友爱氛围的重要途径

  诚信友爱,就要求全社会尊老、爱老,与老人融洽相处,子女履行赡养义务;建设充满活力的社会就必须尊重人民群众的创造精神,特别要激发老年人的创造活力,使其老有所学,老有所为,继续为社会建设献力献策。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为农村老年人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使农村空巢老人感受到社会的关爱,使他们能得到安全和健康保障并对社会继续作出贡献,人们才能安居乐业,社会才能安定有序,和谐社会的构建才能顺利推进。

  三、关爱农村空巢老人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005年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在《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提出了建设生活富裕,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仅仅是经济的发展,也不是单项指标或措施的实现,它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

  1.关爱农村空巢老人完善农村社会保障,推进新农村物质文明建设

  关爱农村空巢老人就是要加强农村社会保障工作,构建农村养老保障体系,建立健全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以替代农村土地养老保障功能,活化农村土地的要素功能,促进农村土地向发挥生产要素功能方面进一步转化。加速土地流动和扩大规模经营,发展现代农业,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使包括农村空巢老人在内的村民基本生活有保障;实施农村合作医疗使农民享受基本的公共服务,使包括农村空巢老人在内的村民老有所医,从而降低农民收入中用来供养农村老年人口的比重,降低农村家庭依靠土地获得收入养老的风险,提升农村家庭养老的能力,控制农村老年“抚养系数”[5]上升的速度,从而减轻农民负担,促进农民扩大再生产,促进农民收入的持续增加,加快新农村物质文明建设的步伐。

  2.关爱农村空巢老人倡导农村新风尚,促进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要求改善农村面貌,倡导健康文明的新风尚。随着农村社会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的变化,崇尚自由、彰显个性、追求物质享受等观念也渗透到农村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许多年轻人注重追求自己的成功和个人的幸福,传统伦理道德观念逐渐淡化,传统孝道观所极力推崇的尊老、养老的价值观念也日渐淡薄。此外,现代家庭结构的变化、“核心家庭”[6]的增多、现代教育的普及,也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农村空巢老人所生存的社会伦理环境。因此,关爱农村老年人尤其是农村空巢老人有利于建设充满尊老、爱老的人文关怀的社会伦理环境;有利于传统孝道的宣传教育的加强,促进传统孝文化的弘扬;有利于引导、鼓励年轻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增强年轻人的社会责任感、义务感、正义感,为农村老年人的晚年生活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使农村形成弘扬尊老,爱老的美德;有利于培养农民良好的社会心态,提高社会地位,提升农民生活的满意度与幸福感,改善人际关系,为促进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健康发展创造条件。

  3.关爱农村空巢老人提升参与意识,推动新农村政治文明建设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是要加强和完善农村民主和法制建设,创造和谐的发展环境。关爱农村空巢老人有利于团结广大老年人积极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营造老年人社会发展、政治参与的社会环境,提升老年人的社会地位和政治地位,促进民主管理制度的完善,保障农村老年人的参与权,促进农村基层组织由组织建设向村民权利的保障转变;关爱农村空巢老人有利于农村老年人发挥余热,对青少年开展社会主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中华民族传统精神的教育,以及维护社会治安、参与社区建设等社会公益活动,开展自助、互助活动,探索实现“老有所为”的新形式。关爱农村空巢老人有利于《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完善与健全,提高农村老年人的法律意识,维护农村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实现老年人权利与农村其他社会群体间的权利平衡,提升农村老年人权益的发展空间,促进农村社会的良性发展。

  结语

  “一个社会不给老年人一个安心之处,也就使每个人心里永远不得到着落。”[7]因此,关爱老年人实际上是一种社会责任,做好农村老人、尤其是农村空巢老人的工作是正确认识社会责任的基本要求,是坚持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理念,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客观要求。

  参考文献:

  1.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中国城乡老年人口状况追踪调查的主要数据[EB/OL].中国老龄门户网,2007-12-17

  2.胡锦涛.《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2004-3-10)

  3.张昌良.建设和谐社会必须着力实现社会公平[J].消费导刊.理论版,2009(10):233

  4.孙慧明.儒家孝道在老龄化中国的价值[J].云南行政学院学,2009(3):172

  5.陆学艺.当代中国社会结构[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90

  6.杜鹏主编.人口老龄化与老龄问题[M].北京:中国人口出版社,2006:67

  7.费孝通.美国和美国人[M].北京:三联书店,1985.

  [基金项目]本文系湖南科技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资助项目《农村空巢老人问题解析与应对措施研究》(项目编号S090138)的研究成果。


相关内容

  • 乡村空巢老人的生存现状及对策
  •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进城务工,再加上绝大多数农村孩子在大学毕业后选择留城市工作,越来越多的老年人步入了空巢老人的行列.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日益成为一大社会问题,它所带来的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就是高龄,失能老人养老问题,尤其是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尤为突出.本人 ...

  • 关于农村空巢老人2份
  • 关于农村"空巢老人"调查报告 摘要:随着社会老龄化程度的加深,空巢老人越来越多,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 会问题.本文通过对路口镇实际调查走访,分析和概述了农村空巢老人面临的主要问题:经济拮据,日常生活难以自理,身体健康与医疗没有保证,情感孤独,缺乏与子女之间的沟通,生活乏味,没 ...

  • 农村留守老人调研目的及意义
  • 农村空巢老人生活状况剖析 --基于对湖北省罗田县的调查研究 调研目的及意义 (一) 活动目的 1. 调研配合"三下乡"活动队伍的其他版块,更有针对性.更为具体化地开展调研 活动,促进此次活动主题的深化,进而更好的完成此次"三下乡"活动的目标和任务. 通过此次对 ...

  • 关爱留守儿童社会实践
  • "关爱空巢老人.关爱留守儿童"社会实践报告 [摘要]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随着人们思想意识的改变,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外出打工创业,这自然会活跃地方经济,带动社会发展.然而与此同时也造成了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的存在.而我们作为21实际的大学生,应利用社会实践,为社会承 ...

  • 空巢老人文献综述
  • 1.关于空巢老人研究的文献综述 (1)空巢老人的界定及分类 4"空巢"(empty nest)这一术语最早源于自然界,是指雏鸟逐渐长大展翅飞翔,并开始独立筑建自己的幼巢,母巢里只剩下年迈老鸟的现象.随着家庭生命周期(family life cycle)理论的提出,空巢这一概念便逐 ...

  • 农村空巢老人调查报告3000字
  • 农村空巢老人调查报告3000字 摘要:随着社会老龄化程度的加深,空巢老人越来越多,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本文通过对路口镇实际调查走访,分析和概述了农村空巢老人面临的主要问题:经济拮据,日常生活难以自理,身体健康与医疗没有保证,情感孤独,缺乏与子女之间的沟通,生活乏味,没有足够的娱乐活动,与 ...

  • 研究生毛中特课程论文
  • 研究生课程论文 题目:科技进步与文化创新 课程名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姓 名 武露露 学 号 1300507048 专 业 应用化学 任课教师开课时间 2013年9月 课程论文提交时间:2014年 1 月 8 日 科技进步与文化创新 摘要 把运用高新技术作为推进文化建设.提高文化创新能力和传播能 ...

  • 关爱空巢老人
  • 关爱空巢老人 一. 什么是空巢老人 据说"空巢"一说最初起源一则童话:在一片茂密的森林里,栖息这很多的小鸟,它们有的在翩翩起舞.有的在唱歌,然而在这片森林里,却有一对老鸟趴在窝中,它们心中感叹着"孩子们的翅膀硬了,多飞走了,剩下我们两个老的,好凄凉.好孤单-单从字义上讲 ...

  • "三下乡"个人总结1
  • 暑期三下乡个人总结 根据中央和省委的统一部署,为深入贯彻学习宣传 "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和十七大精神,贯彻落实团中央.团省委关于组织开展暑期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有关精神,鼓励大学生走出校园,深入基层,了解农村,在实践中经风雨.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内蒙古工业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