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研究生预防医学方法学课程体系建设的思考

  摘要:预防医学方法学课程是医学科学重要的基础学科和方法学科,是各医学专业研究生的重要公共课程。本文通过比较分析国内外医学研究生的预防医学方法学课程现状发现,国外预防医学方法学课程内容丰富、注重课程前沿性和创新性、课程实施方法灵活、教学管理更严格。我们应该借鉴国外先进经验,调整课程内容,改革教学方法,进一步建设和完善我国医学研究生的预防医学方法学课程体系,以提高医学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能力。   关键词:医学研究生;预防医学;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24-0235-04   预防医学方法学课程是培养高层次医学人才,开展基础性研究和高科技医学研究的重要基础学科。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医学教育的课程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预防医学方法学课程已渐成体系,但仍存在一些设置不合理的问题。如何构建并完善医学研究生的预防医学方法学课程体系,从而满足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医学人才的需求,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预防医学方法学课程及其重要性   预防医学为医学研究生提供的方法学课程主要包括流行病学与卫生统计学。其中流行病学包括现场流行病学,临床流行病学,管理流行病学,药物流行病学及分子流行病学等分支学科;统计学又包括:医学统计学,科研设计,医用综合评价方法及统计软件等内容。流行病学和卫生统计学是医学科学(包括临床、基础、护理、口腔、法医和其他各医学专业)的重要公共课程。统计学广泛应用于医学领域各个学科的数据处理中,越来越多的学科开始利用流行病学知识促进学科发展。在目前新兴的“循证医学”和“转化医学”发展中,流行病学与卫生统计学也是其学科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适应新形势及医学院校培养医学研究生的需要,重新审视并强化医学研究生的预防医学方法学课程体系建设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   二、国内外知名高校预防医学方法学课程体系建设现状   选择国际上在医学研究生培养方面领先的华盛顿大学、哈佛大学、埃默里大学、耶鲁大学、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等5所名校,同时抽取国内知名的北京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8所医学院校,通过各院校研究生教育网页上公布的研究生培养和课程设置的相关文件,了解各院校医学研究生预防医学方法学课程体系的建设情况,并比较它们的差异和特点。各医学院校预防医学方法学课程设置情况见表1。   1.课程设置。国内预防医学方法学课程主要由医学统计学、临床流行病学、临床科研方法、统计软件应用等相关课程构成。绝大多数医学院校指定了医学统计学和(或)医学科研方法为必修的预防医学方法学课程,也有部分医学院校则可以让学生依据个人兴趣和知识基础选择若干门预防医学方法学课程学习,如复旦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国外医学研究生的预防医学方法学必修课程主要为生物统计和流行病学,多数专业不指定必修的方法学课程但鼓励研究生跨专业选修预防医学课程。其课程设置有如下特点:①开设课程数量多:如耶鲁大学仅公卫学院就为医学研究生开设了41门预防医学方法学课程,学生可以根据研究兴趣自由选课。而中国各大学院校平均开设课程门数仅为12.5门,提示我们研究生教育课程资源比较匮乏。②根据不同学科、专业和层次安排不同的课程:如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学系,每学年可在4个学期向攻读博士、硕士学位的学生提供相应的流行病学课程。课程内容包括流行病学原理与方法、病例对照和队列研究的设计与分析、分子流行病学、药物流行病学、心血管流行病学、艾滋病流行病学等42门课程,涵盖了30多个方面的内容。这些课程根据内容难易程度分成5个水平,并赋予不同的学分。③课程内容丰富,重视前沿性和创新性:美国研究生教学的内容非常强调学科发展的前沿性和创新性。如埃默里大学开设的现代非参数回归方法、公共卫生数据的空间分析、贝叶斯方法等前沿性方法学课程,这在国内医学院校中还很少见。④各医学学科研究生课程选择无明显专业限制:美国大部分高校把生物统计作为公共卫生教育的基础学科,教学内容覆盖了数理统计理论与方法及其在医学和公共卫生领域的应用,并与流行病学形成充分的交叉。如哈佛大学其他专业的学生都可以根据兴趣选择公共学院开设的预防医学方法学课程。⑤积极探索和尝试新的课程设置模式:美国一直走在医学课程设置模式改革的前沿,如华盛顿大学生物统计专业采取“双途径”培养模式,学生在第一学期完成后,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知识基础选择遗传统计和生物统计两种培养途径之一。   2.课程实施。国内各医学院校预防医学方法学课程设置内容基本相同,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仍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各院校开设的课程虽达到一定数量,但是列入非预防医学研究生培养计划的课程非常少,平均仅5门课程。大多数研究生对预防医学方法学课程的开设情况不了解,仅从本专业的培养方案中选课,导致开设的预防医学方法学课程较少被非预防医学研究生所选修。在探索符合研究生特点的课程实施方法上,我国研究生教育者们也开始注重对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这种教学模式的优点是知识体系的条理清楚、系统性强,学生容易掌握,但是忽视了对于学生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培养,很难在课堂上培养和激发研究生独立思考和质疑的能力。国外医学研究生课程教学形式有两种,一种由教师主讲,学生看文献、做实验,每周或每两周进行一次讨论交流。另一种主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只是加以指导。美国医学院校多采用小组讨论、专题报告、PBL教学等授课方法,并且非常重视讨论课的开设,如美国华盛顿大学医学院基础课程讨论课学时占总学时的1/3。在讨论课中,学生在阅读指定的资料后进行评论,教师只做引导性的发言和提问,并在讨论中对学生的意见发表看法,课后要求学生上交相关主题的作业或论文。此外,美国各高校还非常重视学生课堂知识的实践,如华盛顿大学的生物统计学有一半的课程在计算机实验室开课,让学生用实际的数据去验证相关统计方法,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在教材方面,国内统计学和流行病学教学多采用统一编写的教材,内容更新较慢。而美国各大学的研究生课程很少有制式教材,导师们更重视引导学生自己去阅读创新性的专著,找出问题拿到课堂讨论。这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自学能力和创新思维。   3.课程管理。国外高校课程管理比国内严格,主要表现在:①课程信息公开化程度更大。学校提供课程资源网站,公开授课的教师名单及其讲授的课程内容、时间、整个课程计划和考核要求。近几年来,国内高校的课程信息公开有了很大进步,但信息公开的程度和范围还有很大的距离,往往仅限于开课的信息或基本教学内容。②对教学质量监控更严格。在美国,学院的教学主管部门每学期都组织教师和所有听课学生对每位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行评估,各学院的教学评估系统基本相似,对教师的评估分为4级,即优、良、中、不合格。不合格的教师,下学期可能会被取消授课资格。③考核方法灵活多样,考核成绩是根据到课率、课堂或课外作业、期中考试、期末考试等各方面的表现综合评定,而不会只凭期末成绩定优劣。而国内课程考核虽然也多数采用依据平时成绩和考试成绩确定,但是仍以考试成绩为主,学生存在应付考试的现象。   三、我国医学研究生预防医学方法学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建设思路   与国外著名高校相比,我国医学研究生预防医学方法学课程教育还存在以下不足:①课程数量偏少,课程内容陈旧,前沿性和创新性的内容比较缺乏。②学时数偏低,课程学期分布较集中,多设置在第一学年。由于时间限制,教师授课时很难将其基本知识和基本规律都讲深讲透。③课程设置层次性不强,部分课程深度不够,内容与本科生课程重复,如统计学基础理论知识。部分课程内容存在相互简单重叠,但在某些知识领域又存在教学真空。④教授形式单一,多采用大班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学术讲座、学术活动及文献阅读报告等活动开展得不足,实践教学环节亟待加强。这些问题都严重制约了医学研究生的培养。预防医学方法学课程是应用型学科,就研究生从事医学科学研究的需要而言,最重要的是具备有关的科研思维和策略,以及从实际工作出发自行设计科研课题、完成科研课题的能力,而现行的课程体系较难满足这一要求。因此,预防医学方法学课程体系建设应该注重培养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完善:首先,调整课程结构和培养方案,将流行病学、卫生统计学、医学综合评价等方法学课程规定为医学研究生修满学分所必须的限定选修课。同时研究生课程必须打破统一的模式,适应当前多元化的学位类别、研究生培养模式和培养目标,为不同学科专业、不同类型和层次的研究生提供个性化和弹性化的预防医学方法学课程。同时增加跨学科课程以供选择,开阔医学研究生的视野,提高培养质量。其次,改革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综合能力。教育的任务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方法、培养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运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讨论、探究和思考,使学生能更好的应用这些科研方法,培养更好的沟通能力和临床应变能力。再次,增加实践性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够熟练的应用预防医学方法学课程的理论与技能。让学生参与调查设计、调查实施、资料统计分析及论文撰写等,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SPSS、SAS等统计软件应用课程是将医学专业和计算机紧密相连的课程,应该进行机房授课或学生自带电脑上课,实现网络资源共享。此外,应对不同专业研究生应结合专业特点开设实践教学内容,如对临床专业学生重点培养其在临床治疗过程中,运用流行病学、统计学的理论和方法来搜集、整理和分析临床科研资料,评价治疗效果,研究疾病的病因,探索应用新的治疗方法与技术等的能力。最后,增加前沿性和创新性教学内容,积极开设学科前沿课程。新的课程体系要能够及时反映学科发展的最新进展,将基础理论和前沿知识相结合,保持课程的先进性,重视和加强教材建设。在研究生教育中,应定期开展学术活动,如举办前沿性学术讲座、学术讨论会、学术报告会等,以增进学术交流、活跃科研思想,使研究生充分了解专业领域相关学科的研究热点、难点、重点以及最新研究成果和进展,激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促进学术创新。此外,改革考核制度,注重综合能力。对于研究生学业表现的量化评价不应停留在仅靠课程考试的低层次上,而应该由课程学分、科研成就和课堂表现等多方面组成,而后者根据学生在讨论课、实践课和学术报告等的表现评分,以减少应试教育的弊端,引导学生除了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外,还要注意提高科研能力和综合素质。   综上所述,我国医学研究生预防医学方法学课程体系还存在一些问题。世界医学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之一就是强化预防医学教育,预防医学方法学课程体系的建设是我国医学研究生教育改革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我们应该继续强化预防医学方法学课程的教学地位,完善课程内容结构体系,革新教学方法,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医学生解决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高素质综合型医学人才。   参考文献:   [1]黄建华.预防医学与临床医学的关系发展探讨[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5):154.   [2]金岳龙,袁慧,姚应水,等.LBL教学模式在医学统计学中的应用与思考[J].皖南医学院学报,2012,31(2):168-170.   [3]张凯,李恬,马军,等.美国医学教育对我国医学研究生教育的启示[J].中国病案,2011,12(8):52-53.   [4]李亚敏,陈俊国.国外医学研究生教育现状的分析与思考[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2:126-127.   [5]张国良.非预防专业预防医学课程改革浅议[J].国医论坛,2012,27(3):53.   [6]牟素华,胡启托,覃思.临床医学专业预防医学课程中流行病学教学实践的探索[J].湖北民族医学院学报,2009,26(4):65-67.   [7]孙士杰.预防医学研究性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11:68-69.   作者简介:胡丽(1988-),女,湖南浏阳人,中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系硕士研究生,从事分子流行病学研究;陈立章(1964-),男,湖南桃源人,中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临床流行病学研究;谭红专(1959-),男,湖南望城人,中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基金项目:2012年中南大学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2012kctx004)

  摘要:预防医学方法学课程是医学科学重要的基础学科和方法学科,是各医学专业研究生的重要公共课程。本文通过比较分析国内外医学研究生的预防医学方法学课程现状发现,国外预防医学方法学课程内容丰富、注重课程前沿性和创新性、课程实施方法灵活、教学管理更严格。我们应该借鉴国外先进经验,调整课程内容,改革教学方法,进一步建设和完善我国医学研究生的预防医学方法学课程体系,以提高医学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能力。   关键词:医学研究生;预防医学;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24-0235-04   预防医学方法学课程是培养高层次医学人才,开展基础性研究和高科技医学研究的重要基础学科。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医学教育的课程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预防医学方法学课程已渐成体系,但仍存在一些设置不合理的问题。如何构建并完善医学研究生的预防医学方法学课程体系,从而满足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医学人才的需求,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预防医学方法学课程及其重要性   预防医学为医学研究生提供的方法学课程主要包括流行病学与卫生统计学。其中流行病学包括现场流行病学,临床流行病学,管理流行病学,药物流行病学及分子流行病学等分支学科;统计学又包括:医学统计学,科研设计,医用综合评价方法及统计软件等内容。流行病学和卫生统计学是医学科学(包括临床、基础、护理、口腔、法医和其他各医学专业)的重要公共课程。统计学广泛应用于医学领域各个学科的数据处理中,越来越多的学科开始利用流行病学知识促进学科发展。在目前新兴的“循证医学”和“转化医学”发展中,流行病学与卫生统计学也是其学科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适应新形势及医学院校培养医学研究生的需要,重新审视并强化医学研究生的预防医学方法学课程体系建设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   二、国内外知名高校预防医学方法学课程体系建设现状   选择国际上在医学研究生培养方面领先的华盛顿大学、哈佛大学、埃默里大学、耶鲁大学、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等5所名校,同时抽取国内知名的北京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8所医学院校,通过各院校研究生教育网页上公布的研究生培养和课程设置的相关文件,了解各院校医学研究生预防医学方法学课程体系的建设情况,并比较它们的差异和特点。各医学院校预防医学方法学课程设置情况见表1。   1.课程设置。国内预防医学方法学课程主要由医学统计学、临床流行病学、临床科研方法、统计软件应用等相关课程构成。绝大多数医学院校指定了医学统计学和(或)医学科研方法为必修的预防医学方法学课程,也有部分医学院校则可以让学生依据个人兴趣和知识基础选择若干门预防医学方法学课程学习,如复旦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国外医学研究生的预防医学方法学必修课程主要为生物统计和流行病学,多数专业不指定必修的方法学课程但鼓励研究生跨专业选修预防医学课程。其课程设置有如下特点:①开设课程数量多:如耶鲁大学仅公卫学院就为医学研究生开设了41门预防医学方法学课程,学生可以根据研究兴趣自由选课。而中国各大学院校平均开设课程门数仅为12.5门,提示我们研究生教育课程资源比较匮乏。②根据不同学科、专业和层次安排不同的课程:如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学系,每学年可在4个学期向攻读博士、硕士学位的学生提供相应的流行病学课程。课程内容包括流行病学原理与方法、病例对照和队列研究的设计与分析、分子流行病学、药物流行病学、心血管流行病学、艾滋病流行病学等42门课程,涵盖了30多个方面的内容。这些课程根据内容难易程度分成5个水平,并赋予不同的学分。③课程内容丰富,重视前沿性和创新性:美国研究生教学的内容非常强调学科发展的前沿性和创新性。如埃默里大学开设的现代非参数回归方法、公共卫生数据的空间分析、贝叶斯方法等前沿性方法学课程,这在国内医学院校中还很少见。④各医学学科研究生课程选择无明显专业限制:美国大部分高校把生物统计作为公共卫生教育的基础学科,教学内容覆盖了数理统计理论与方法及其在医学和公共卫生领域的应用,并与流行病学形成充分的交叉。如哈佛大学其他专业的学生都可以根据兴趣选择公共学院开设的预防医学方法学课程。⑤积极探索和尝试新的课程设置模式:美国一直走在医学课程设置模式改革的前沿,如华盛顿大学生物统计专业采取“双途径”培养模式,学生在第一学期完成后,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知识基础选择遗传统计和生物统计两种培养途径之一。   2.课程实施。国内各医学院校预防医学方法学课程设置内容基本相同,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仍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各院校开设的课程虽达到一定数量,但是列入非预防医学研究生培养计划的课程非常少,平均仅5门课程。大多数研究生对预防医学方法学课程的开设情况不了解,仅从本专业的培养方案中选课,导致开设的预防医学方法学课程较少被非预防医学研究生所选修。在探索符合研究生特点的课程实施方法上,我国研究生教育者们也开始注重对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这种教学模式的优点是知识体系的条理清楚、系统性强,学生容易掌握,但是忽视了对于学生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培养,很难在课堂上培养和激发研究生独立思考和质疑的能力。国外医学研究生课程教学形式有两种,一种由教师主讲,学生看文献、做实验,每周或每两周进行一次讨论交流。另一种主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只是加以指导。美国医学院校多采用小组讨论、专题报告、PBL教学等授课方法,并且非常重视讨论课的开设,如美国华盛顿大学医学院基础课程讨论课学时占总学时的1/3。在讨论课中,学生在阅读指定的资料后进行评论,教师只做引导性的发言和提问,并在讨论中对学生的意见发表看法,课后要求学生上交相关主题的作业或论文。此外,美国各高校还非常重视学生课堂知识的实践,如华盛顿大学的生物统计学有一半的课程在计算机实验室开课,让学生用实际的数据去验证相关统计方法,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在教材方面,国内统计学和流行病学教学多采用统一编写的教材,内容更新较慢。而美国各大学的研究生课程很少有制式教材,导师们更重视引导学生自己去阅读创新性的专著,找出问题拿到课堂讨论。这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自学能力和创新思维。   3.课程管理。国外高校课程管理比国内严格,主要表现在:①课程信息公开化程度更大。学校提供课程资源网站,公开授课的教师名单及其讲授的课程内容、时间、整个课程计划和考核要求。近几年来,国内高校的课程信息公开有了很大进步,但信息公开的程度和范围还有很大的距离,往往仅限于开课的信息或基本教学内容。②对教学质量监控更严格。在美国,学院的教学主管部门每学期都组织教师和所有听课学生对每位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行评估,各学院的教学评估系统基本相似,对教师的评估分为4级,即优、良、中、不合格。不合格的教师,下学期可能会被取消授课资格。③考核方法灵活多样,考核成绩是根据到课率、课堂或课外作业、期中考试、期末考试等各方面的表现综合评定,而不会只凭期末成绩定优劣。而国内课程考核虽然也多数采用依据平时成绩和考试成绩确定,但是仍以考试成绩为主,学生存在应付考试的现象。   三、我国医学研究生预防医学方法学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建设思路   与国外著名高校相比,我国医学研究生预防医学方法学课程教育还存在以下不足:①课程数量偏少,课程内容陈旧,前沿性和创新性的内容比较缺乏。②学时数偏低,课程学期分布较集中,多设置在第一学年。由于时间限制,教师授课时很难将其基本知识和基本规律都讲深讲透。③课程设置层次性不强,部分课程深度不够,内容与本科生课程重复,如统计学基础理论知识。部分课程内容存在相互简单重叠,但在某些知识领域又存在教学真空。④教授形式单一,多采用大班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学术讲座、学术活动及文献阅读报告等活动开展得不足,实践教学环节亟待加强。这些问题都严重制约了医学研究生的培养。预防医学方法学课程是应用型学科,就研究生从事医学科学研究的需要而言,最重要的是具备有关的科研思维和策略,以及从实际工作出发自行设计科研课题、完成科研课题的能力,而现行的课程体系较难满足这一要求。因此,预防医学方法学课程体系建设应该注重培养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完善:首先,调整课程结构和培养方案,将流行病学、卫生统计学、医学综合评价等方法学课程规定为医学研究生修满学分所必须的限定选修课。同时研究生课程必须打破统一的模式,适应当前多元化的学位类别、研究生培养模式和培养目标,为不同学科专业、不同类型和层次的研究生提供个性化和弹性化的预防医学方法学课程。同时增加跨学科课程以供选择,开阔医学研究生的视野,提高培养质量。其次,改革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综合能力。教育的任务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方法、培养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运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讨论、探究和思考,使学生能更好的应用这些科研方法,培养更好的沟通能力和临床应变能力。再次,增加实践性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够熟练的应用预防医学方法学课程的理论与技能。让学生参与调查设计、调查实施、资料统计分析及论文撰写等,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SPSS、SAS等统计软件应用课程是将医学专业和计算机紧密相连的课程,应该进行机房授课或学生自带电脑上课,实现网络资源共享。此外,应对不同专业研究生应结合专业特点开设实践教学内容,如对临床专业学生重点培养其在临床治疗过程中,运用流行病学、统计学的理论和方法来搜集、整理和分析临床科研资料,评价治疗效果,研究疾病的病因,探索应用新的治疗方法与技术等的能力。最后,增加前沿性和创新性教学内容,积极开设学科前沿课程。新的课程体系要能够及时反映学科发展的最新进展,将基础理论和前沿知识相结合,保持课程的先进性,重视和加强教材建设。在研究生教育中,应定期开展学术活动,如举办前沿性学术讲座、学术讨论会、学术报告会等,以增进学术交流、活跃科研思想,使研究生充分了解专业领域相关学科的研究热点、难点、重点以及最新研究成果和进展,激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促进学术创新。此外,改革考核制度,注重综合能力。对于研究生学业表现的量化评价不应停留在仅靠课程考试的低层次上,而应该由课程学分、科研成就和课堂表现等多方面组成,而后者根据学生在讨论课、实践课和学术报告等的表现评分,以减少应试教育的弊端,引导学生除了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外,还要注意提高科研能力和综合素质。   综上所述,我国医学研究生预防医学方法学课程体系还存在一些问题。世界医学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之一就是强化预防医学教育,预防医学方法学课程体系的建设是我国医学研究生教育改革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我们应该继续强化预防医学方法学课程的教学地位,完善课程内容结构体系,革新教学方法,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医学生解决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高素质综合型医学人才。   参考文献:   [1]黄建华.预防医学与临床医学的关系发展探讨[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5):154.   [2]金岳龙,袁慧,姚应水,等.LBL教学模式在医学统计学中的应用与思考[J].皖南医学院学报,2012,31(2):168-170.   [3]张凯,李恬,马军,等.美国医学教育对我国医学研究生教育的启示[J].中国病案,2011,12(8):52-53.   [4]李亚敏,陈俊国.国外医学研究生教育现状的分析与思考[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2:126-127.   [5]张国良.非预防专业预防医学课程改革浅议[J].国医论坛,2012,27(3):53.   [6]牟素华,胡启托,覃思.临床医学专业预防医学课程中流行病学教学实践的探索[J].湖北民族医学院学报,2009,26(4):65-67.   [7]孙士杰.预防医学研究性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11:68-69.   作者简介:胡丽(1988-),女,湖南浏阳人,中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系硕士研究生,从事分子流行病学研究;陈立章(1964-),男,湖南桃源人,中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临床流行病学研究;谭红专(1959-),男,湖南望城人,中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基金项目:2012年中南大学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2012kctx004)


相关内容

  • 生物医学工程学科发展的思考
  • 0 引言 生物医学工程学是融合理工科学和生物医学的 理论和方法逐步成长起来的边缘性学科,其基本任 务是运用理工科原理和工程技术方法,研究和解决 医学和生物学中的相关问题.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发 展的历史尚不足50年,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 生物医学工程学科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它在保障人 类健康和推进疾病 ...

  • 动物科学本科毕业论文选题(1373个)
  • 毕业论文(设计) 题 目 学 院 学 院 专 业 学生姓名 学 号 年级 级 指导教师 毕业教务处制表 毕业 毕业二〇一五年 十二月一 日 毕业 动物科学毕业论文选题(1373个) 一.论文说明 本写作团队致力于毕业论文写作与辅导服务,精通前沿理论研究.仿真编程.数据图表制作,专业本科论文300起, ...

  • 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中[人体解剖生理学]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与思考
  • 摘要:<人体解剖生理学>课程是生物医学工程等医工结合专业的医学基础类课程,具有理论性强.内容体量大等特点,如何高效完成教学任务,且达到专业培养的知识要求,是该课程教学需要不断探索的课题.针对这个问题,我们提出突出医工结合特色.部分章节开展教师指导下的自学.重视实验教学及改革考核模式等措施 ...

  • 医学数字信号处理]课程建设的思考
  • 蒙器黧氧7衄幽 2∞8年9月上总第120期\坠璺些苎些曼墅坠i曼垡 关于<生物医学数字信号处理>课程建设的思考 杨春兰 吴水才 白燕萍 高宏建 摘要:<生物医学数字信号处理>课程是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通过调研国内外生物医学工程系该课程的教研情况,从教学目标.教学 ...

  • 医教协同改革下临床医学生医德修养的培养
  • 中国医药导报2016年3月第13卷第7期 ·医药教育· 医教协同改革下临床医学生医德修养的培养 蒙世佼 1,2 许蓉 1,2 王磊 1,2 1.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首都医科大学第五临床医学院教育处,北京100050:100050 2.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首都医科大学第五临床医学院 ...

  • 岗位培训教学方法的现状分析和思考
  • ・1036・ C般h徽ineseG.枞ener跏alP删ractice ・全科医学教育研究・ 全科医师岗位培训教学方法的现状分析和思考 景汇泉,李君,盂群 [摘要1 新医改方案对我国基层卫生服务提出了新要求,作为基层卫生服务的核心力量,全科医师的医疗技术 水平直接影响基层卫生服务的质量.因此,全科医 ...

  • 对中医药人才培养的看法
  • 全国中医青年发展论坛交流论文 对我国中医药人才培养的看法 摘要 发展中医药事业,重点要加强中医药人才的教育.中医药人才的培养要适应人才观的变革,中医药人才培养模式应贯彻科学的人才观,创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标准与管理模式,加强人文教育,尤其是加强中国传统文化修养教育,才能既跟得上时代步伐又遵 ...

  • 口腔工艺技术专业[口腔医学美学]课程教学探讨
  • [摘要] 从三年制口腔工艺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要求出发,思考实施<口腔医学美学>的必要性:并对实施<口腔医学美学>课程教学的具体措施作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 口腔修复工: 口腔工艺技术;医学美学;课程 [中图分类号] R782.05[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5-05 ...

  • 高等学校教学督导的作用和定位
  • 62赣潦溅 2005年筹1期 高等学校教学督导的作用和定位 朱继洲 [摘要] 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是高校赖以生存的根本,高等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如何, 将最终反映于人才的培养质量,并受到社会的检验.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有了较大发展,保证和提高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已成为高等学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焦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