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精品)

中国农业大学现代远程教育课程论文

课程名称:16社会心理学

论文题目:论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

摘要:人际吸引, 又称人际魅力, 是指个人间在感情方面相互喜欢和亲和的现象。本文主要分析了影响人际吸引的各方面因素,以对相关者有所参考。

关键词:人际吸引 魅力 影响

1外貌吸引

虽然人们常说“人不可貌相”、“不要以貌取人”,但是,在实际生活中相貌对初次交往的人来说是一个重要的吸引因素。特别是在与异性交往时表现尤为显著。一个人的相貌会影响我们对这个人的知觉和评价,也影响我们与他(她) 的互动。研究发现,人们对貌美的人有一个很强的刻板印象,即“美就是好”。人们一般觉得外貌好看的人通常比较聪明、有趣、独立、会交际、能干等等。亚理士多德就曾说过:“美丽比一封介绍信更具有推荐力。”美貌之所以会有吸引力,一方面是会使人感到轻松愉快,构成一种精神酬赏;另一方面是可以产生晕轮效应,即较好的外貌会使别人以为这个人还具备其他一系列较好的品质。此外,人们常常认为,同漂亮的人在一起,觉得荣耀和光彩,仿佛自己的身价也随着提高了。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不但愿意与漂亮的人接触交往,而且也会更喜欢他们。

2邻近性吸引

空间上的距离越小双方越接近,则往往容易成为知己,尤其在交往的早期阶段更是如此。菲斯汀格以麻省理工学院已婚学生为对象,多次研究他们之间的相互吸引力与彼此居住距离的关系。结果发现,相互交往的多寡与居住距离的远近

成反比。怀特1956年的调查发现,在几乎是完全偶然地住到一个居民区的人们中,成为朋友的多是居住的比较近的。为什么空间上的邻近能够促进人们的相互吸呢? 其中重要的原因就是邻近的人们能够经常的交往和互动。研究发现,交往本身就可以产生人际吸引,这是因为交往可以满足人们的一些基本心理需求。首先,交往可以帮助人掌握外部世界;其次,交往可以使人找到联系感和归宿感。此外,熟悉本身可以增进喜欢—与我们接触交往越频繁的人,越容易成为我们的朋友,这是所谓的“曝光效应”。当然,如果我们熟悉的对象在人格或行为上存在污点时,越熟悉,我们反而会越不喜欢他。同时,当我们非常熟悉某人时,就能更好的预言他在不同情境中的行为反应,因此就不太容易做出令他烦恼的事。同样,当别人了解到我们的情况后,也就不太容易使我们烦恼。所以,在相互熟悉的情况下,每个人都学着如何行动以避免不愉快的互动,并有意识地不去造成不愉快,因此,邻近的人最容易成为

朋友。

3相似性吸引

在个人特性方面,双方若能意识到彼此的相似性,则容易相互吸引,两者越相似则越能相互吸引,产生亲密感。在其他信息缺乏的情况下,同年龄、同性别的人比较容易相互吸引。复旦大学社会学系主持的“当代青年交往方式调查”,结果反映,有87%的青年,关系最密切的是同龄人。有的研究者指出:类似的价值体系和社会背景是决定喜爱或选择他人的因素。社会心理学家柯尔等人1955年研究最好朋友时指出:个人所指出的最好朋友都是同等地位的人,一般说他们在教育水平、经济条件、社会价值等方面都很相似,即所谓“门当户对”。日常生活中,我们也经常可以看到政治主张、宗教信仰、对社会上发生重大事件的看法都比较一致的人,有共同语言,在感情上更为融洽,即所谓“志同道合”,容易成为好朋友。实验证明,在相处的初期,空间距离决定了人们之间的吸引,到了后期,彼此间态度和价值观越是相似的人,相互之间的吸引力越大。在相似性因素中,态度是最重要的因素。用态度的相似性吸引可以说明其他的相似性吸引问题,这是因为态度可以被视为以价值观为核心的种种社会背景和个性特点熔合体。

相似导致喜欢的原因,首先,在于在对问题的看法上与自己观点相同,实际是对自己的一种社会性支持,同时也是一种酬赏。根据人际吸引的一致性原则,它必然会促进人们之间积极肯定人际关系的形成。其次,从认知理论来考虑,类似的东西往往被作为同一体而感知,一般来说我们是喜欢自己的,所以就会对被归纳为与自己相似或相同的人怀有好感。 4相互性吸引

如果从一个动态的角度来考察人际关系的形成,就会发现人们之间的喜欢往往是相互的。古语“爱人者,人恒爱之”的心理基础就是相互性吸引。对此有人推论:我们喜欢某人,因而某人也喜欢我们,由于这时是我们喜欢对方,从而猜想对方也喜欢我们。这属于一种主观的幻想和理解,并没有把握,因此容易造成曲解和误会,如恋爱中的单相思。相互性可用代价-报酬理论来说明。这种理论认为,人际关系首先是建立在自我利益基础上的,即人们在交往中总是要选择最能使自己获利的人。当然,为了获利又必须给予对方所需的东西。在人际互动模式中,这种“代价付出”与“获得报酬”要比个人的人格特征更为重要。当双方在“代价-报酬”上是对称时,人际关系可能会越来越巩固;否则反之。

另外,在喜欢的相互性原则上值得提出来的是,对于一个人的喜欢并不仅仅取决于此人对自己喜欢的总量的多少,更重要的是看这种喜欢是逐渐增加的还是逐渐减少的,这就是阿伦森所提出的著名的“得一失”理论。通过实验,阿伦森发现,来自另一个人的奖励行为的逐渐增加,对于个体的影响更大,即我们更加喜欢那些对我们由不喜欢逐渐转变为喜欢的人,即使这种喜欢的总量没有一贯喜欢我们的人大时也是如此。同样,奖励行为的逐渐减少比固定不变的惩罚行为有更大的消极作用。当一个人对我们的喜欢逐渐减少直至排斥时,我们对此人的厌恶要更甚于那些一贯就不喜欢我们的人。尽管这种不喜欢也许没有一贯就反对我们的表

现出的不喜欢的总量大。按照这种理论,我们一般不会对那些对我们表现出稳定的肯定或否定态度的人做出极端的反应。

5互补性吸引

相似或一致引起喜欢,但并不排斥与其他一些不同人格特征的个人相处,并建立起和谐的人际关系。一般而言,人际吸引的互补因素,其作用多发生在交情较深的朋友、恋人、夫妻间。罗伯特•温奇的研究发现,在婚姻和恋爱领域明显地存在着男女双方互补吸引的现象。也就是说,人们往往选择那些能够补充自己人格的人。例如,支配型的人能够和服从型的人和睦相处。可见,互补作用实际上是一种需要的相互满足。当两个人的一些相反的特征可以相互满足对方的需要时,两个人就趋向于相互喜欢。

至于相似与互补的重要性问题,需要同角色作用联系起来考虑。在角色作用相同时,人们需要的是更多的相同或相似的特征。而当角色作用不同时,则互补性就显得更为重要。因为角色作用不同,行为就不能相同,要想在相互作用中彼此的行为协调默契,就得需要一些相互补充的人格特征。就像帕金森说的那样:“当的需要补充的人是助手而不是对手。” 6能力吸引

人们一般都喜欢聪明能干的人,而不喜欢愚笨的人。因为聪明的人会在一些问题上给人以帮助,使人少犯错误,觉得更安全;聪明的人言行会使人感到恰到好处而“赏心悦目”,这其实也是一种酬赏。但并非一个人越聪明能干就越受人喜

欢。一个极其聪明的人,会使人产生一种自卑感,从而敬而远之。如果一个大人物偶尔露出些小缺点,反而更招人喜欢。进一步的研究发现,自尊心很强或很弱的人,如果发现他们所喜欢的能力高超的人犯了错误,则会降低对这个人的喜欢程度,因为自尊心强的人看到能力强的人犯错误,会破坏此人在他心目中的完美形象,引起鄙夷。自尊心很弱的人则往往把能力强的人奉为崇拜的偶像,这种偶像如有缺陷,会使他大大失望。

7影响人际吸引的个人品质

人际交往中,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吸引,个人品质也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人们一般都喜欢真诚、热情、友好的人,讨厌自私、*诈、冷酷的人。其实这些都属于个人品质。不同的个人品质对人际吸引的影响不同。研究表明,真诚是最具吸引力的品质,而虚伪则是评价最低的。此外,热情也是一个产生吸引力的重要品质,有研究发现,对别人热情的人,也会引起别人对他的喜欢。卡耐基曾经指出,“大方地给予别人赞美”是赢得友谊的良策。除此之外,正直、善良、勇敢等正向的个人品质都会产生对别人的吸引力。什么人更有吸引力? 开朗的性格是人际吸引的一个因素,一个待人热情的人比冷淡的人有吸引力;个人如果能对别人表示出的热情做出同样反应的话,也会具有吸引力。G•奥尔波特研究了一群陌生人首次集会时的人际吸引力。发现个人的内在属性,如幽默、涵养、礼貌等因素是主要的吸引力因素;

其次是外表的特点,如体形、服装等也是吸引力的依据;第三是个人所表现出的特殊行为,如新奇的令人喜欢的动作等,也能增加吸引力;最后是地位和角色也能引起他人的爱慕与尊敬,从而发生吸引力。

参考文献:

[1]周晓虹. 现代社会心理学—多维视野中的社会行为研究.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7.

[2]时蓉华. 现代社会心理学.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89.

[3]赵慧军. 现代管理心理学.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2000.

[4]沙莲香. 社会心理学.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2.

[5]孙时进. 社会心理学.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3.

[6]郑全全, 俞国良. 人际关系心理学.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9.

中国农业大学现代远程教育课程论文

课程名称:16社会心理学

论文题目:论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

摘要:人际吸引, 又称人际魅力, 是指个人间在感情方面相互喜欢和亲和的现象。本文主要分析了影响人际吸引的各方面因素,以对相关者有所参考。

关键词:人际吸引 魅力 影响

1外貌吸引

虽然人们常说“人不可貌相”、“不要以貌取人”,但是,在实际生活中相貌对初次交往的人来说是一个重要的吸引因素。特别是在与异性交往时表现尤为显著。一个人的相貌会影响我们对这个人的知觉和评价,也影响我们与他(她) 的互动。研究发现,人们对貌美的人有一个很强的刻板印象,即“美就是好”。人们一般觉得外貌好看的人通常比较聪明、有趣、独立、会交际、能干等等。亚理士多德就曾说过:“美丽比一封介绍信更具有推荐力。”美貌之所以会有吸引力,一方面是会使人感到轻松愉快,构成一种精神酬赏;另一方面是可以产生晕轮效应,即较好的外貌会使别人以为这个人还具备其他一系列较好的品质。此外,人们常常认为,同漂亮的人在一起,觉得荣耀和光彩,仿佛自己的身价也随着提高了。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不但愿意与漂亮的人接触交往,而且也会更喜欢他们。

2邻近性吸引

空间上的距离越小双方越接近,则往往容易成为知己,尤其在交往的早期阶段更是如此。菲斯汀格以麻省理工学院已婚学生为对象,多次研究他们之间的相互吸引力与彼此居住距离的关系。结果发现,相互交往的多寡与居住距离的远近

成反比。怀特1956年的调查发现,在几乎是完全偶然地住到一个居民区的人们中,成为朋友的多是居住的比较近的。为什么空间上的邻近能够促进人们的相互吸呢? 其中重要的原因就是邻近的人们能够经常的交往和互动。研究发现,交往本身就可以产生人际吸引,这是因为交往可以满足人们的一些基本心理需求。首先,交往可以帮助人掌握外部世界;其次,交往可以使人找到联系感和归宿感。此外,熟悉本身可以增进喜欢—与我们接触交往越频繁的人,越容易成为我们的朋友,这是所谓的“曝光效应”。当然,如果我们熟悉的对象在人格或行为上存在污点时,越熟悉,我们反而会越不喜欢他。同时,当我们非常熟悉某人时,就能更好的预言他在不同情境中的行为反应,因此就不太容易做出令他烦恼的事。同样,当别人了解到我们的情况后,也就不太容易使我们烦恼。所以,在相互熟悉的情况下,每个人都学着如何行动以避免不愉快的互动,并有意识地不去造成不愉快,因此,邻近的人最容易成为

朋友。

3相似性吸引

在个人特性方面,双方若能意识到彼此的相似性,则容易相互吸引,两者越相似则越能相互吸引,产生亲密感。在其他信息缺乏的情况下,同年龄、同性别的人比较容易相互吸引。复旦大学社会学系主持的“当代青年交往方式调查”,结果反映,有87%的青年,关系最密切的是同龄人。有的研究者指出:类似的价值体系和社会背景是决定喜爱或选择他人的因素。社会心理学家柯尔等人1955年研究最好朋友时指出:个人所指出的最好朋友都是同等地位的人,一般说他们在教育水平、经济条件、社会价值等方面都很相似,即所谓“门当户对”。日常生活中,我们也经常可以看到政治主张、宗教信仰、对社会上发生重大事件的看法都比较一致的人,有共同语言,在感情上更为融洽,即所谓“志同道合”,容易成为好朋友。实验证明,在相处的初期,空间距离决定了人们之间的吸引,到了后期,彼此间态度和价值观越是相似的人,相互之间的吸引力越大。在相似性因素中,态度是最重要的因素。用态度的相似性吸引可以说明其他的相似性吸引问题,这是因为态度可以被视为以价值观为核心的种种社会背景和个性特点熔合体。

相似导致喜欢的原因,首先,在于在对问题的看法上与自己观点相同,实际是对自己的一种社会性支持,同时也是一种酬赏。根据人际吸引的一致性原则,它必然会促进人们之间积极肯定人际关系的形成。其次,从认知理论来考虑,类似的东西往往被作为同一体而感知,一般来说我们是喜欢自己的,所以就会对被归纳为与自己相似或相同的人怀有好感。 4相互性吸引

如果从一个动态的角度来考察人际关系的形成,就会发现人们之间的喜欢往往是相互的。古语“爱人者,人恒爱之”的心理基础就是相互性吸引。对此有人推论:我们喜欢某人,因而某人也喜欢我们,由于这时是我们喜欢对方,从而猜想对方也喜欢我们。这属于一种主观的幻想和理解,并没有把握,因此容易造成曲解和误会,如恋爱中的单相思。相互性可用代价-报酬理论来说明。这种理论认为,人际关系首先是建立在自我利益基础上的,即人们在交往中总是要选择最能使自己获利的人。当然,为了获利又必须给予对方所需的东西。在人际互动模式中,这种“代价付出”与“获得报酬”要比个人的人格特征更为重要。当双方在“代价-报酬”上是对称时,人际关系可能会越来越巩固;否则反之。

另外,在喜欢的相互性原则上值得提出来的是,对于一个人的喜欢并不仅仅取决于此人对自己喜欢的总量的多少,更重要的是看这种喜欢是逐渐增加的还是逐渐减少的,这就是阿伦森所提出的著名的“得一失”理论。通过实验,阿伦森发现,来自另一个人的奖励行为的逐渐增加,对于个体的影响更大,即我们更加喜欢那些对我们由不喜欢逐渐转变为喜欢的人,即使这种喜欢的总量没有一贯喜欢我们的人大时也是如此。同样,奖励行为的逐渐减少比固定不变的惩罚行为有更大的消极作用。当一个人对我们的喜欢逐渐减少直至排斥时,我们对此人的厌恶要更甚于那些一贯就不喜欢我们的人。尽管这种不喜欢也许没有一贯就反对我们的表

现出的不喜欢的总量大。按照这种理论,我们一般不会对那些对我们表现出稳定的肯定或否定态度的人做出极端的反应。

5互补性吸引

相似或一致引起喜欢,但并不排斥与其他一些不同人格特征的个人相处,并建立起和谐的人际关系。一般而言,人际吸引的互补因素,其作用多发生在交情较深的朋友、恋人、夫妻间。罗伯特•温奇的研究发现,在婚姻和恋爱领域明显地存在着男女双方互补吸引的现象。也就是说,人们往往选择那些能够补充自己人格的人。例如,支配型的人能够和服从型的人和睦相处。可见,互补作用实际上是一种需要的相互满足。当两个人的一些相反的特征可以相互满足对方的需要时,两个人就趋向于相互喜欢。

至于相似与互补的重要性问题,需要同角色作用联系起来考虑。在角色作用相同时,人们需要的是更多的相同或相似的特征。而当角色作用不同时,则互补性就显得更为重要。因为角色作用不同,行为就不能相同,要想在相互作用中彼此的行为协调默契,就得需要一些相互补充的人格特征。就像帕金森说的那样:“当的需要补充的人是助手而不是对手。” 6能力吸引

人们一般都喜欢聪明能干的人,而不喜欢愚笨的人。因为聪明的人会在一些问题上给人以帮助,使人少犯错误,觉得更安全;聪明的人言行会使人感到恰到好处而“赏心悦目”,这其实也是一种酬赏。但并非一个人越聪明能干就越受人喜

欢。一个极其聪明的人,会使人产生一种自卑感,从而敬而远之。如果一个大人物偶尔露出些小缺点,反而更招人喜欢。进一步的研究发现,自尊心很强或很弱的人,如果发现他们所喜欢的能力高超的人犯了错误,则会降低对这个人的喜欢程度,因为自尊心强的人看到能力强的人犯错误,会破坏此人在他心目中的完美形象,引起鄙夷。自尊心很弱的人则往往把能力强的人奉为崇拜的偶像,这种偶像如有缺陷,会使他大大失望。

7影响人际吸引的个人品质

人际交往中,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吸引,个人品质也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人们一般都喜欢真诚、热情、友好的人,讨厌自私、*诈、冷酷的人。其实这些都属于个人品质。不同的个人品质对人际吸引的影响不同。研究表明,真诚是最具吸引力的品质,而虚伪则是评价最低的。此外,热情也是一个产生吸引力的重要品质,有研究发现,对别人热情的人,也会引起别人对他的喜欢。卡耐基曾经指出,“大方地给予别人赞美”是赢得友谊的良策。除此之外,正直、善良、勇敢等正向的个人品质都会产生对别人的吸引力。什么人更有吸引力? 开朗的性格是人际吸引的一个因素,一个待人热情的人比冷淡的人有吸引力;个人如果能对别人表示出的热情做出同样反应的话,也会具有吸引力。G•奥尔波特研究了一群陌生人首次集会时的人际吸引力。发现个人的内在属性,如幽默、涵养、礼貌等因素是主要的吸引力因素;

其次是外表的特点,如体形、服装等也是吸引力的依据;第三是个人所表现出的特殊行为,如新奇的令人喜欢的动作等,也能增加吸引力;最后是地位和角色也能引起他人的爱慕与尊敬,从而发生吸引力。

参考文献:

[1]周晓虹. 现代社会心理学—多维视野中的社会行为研究.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7.

[2]时蓉华. 现代社会心理学.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89.

[3]赵慧军. 现代管理心理学.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2000.

[4]沙莲香. 社会心理学.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2.

[5]孙时进. 社会心理学.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3.

[6]郑全全, 俞国良. 人际关系心理学.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9.


相关内容

  • 资源共享课
  • 关于做好我校"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 各教学单位.精品课程负责人: 根据<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十二五"期间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11)6号)精神,教育部.财政部启动了新一轮的& ...

  • 本科[会计学原理]精品课程建设初探
  •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财会月刊阴· 精品课程建设初探本科<会计学原理> 田丽娜 渊太原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太原030024冤 [摘要]本文以在"国家精品课程网"课程中心检索到的77门适用于会计专业的<会计学原理>精品课程为研究对象,从教师队伍.教学内容.教学条件 ...

  • 搞好基层文化繁荣文化事业
  • 基层文化活动是活跃基层群众业余文化生活,陶冶情操.培养才干,促进社会全面发展的有交往途径之一,如何适应当今文化建设的要求,搞好基层文化建设,抓出效益,走出特色,打出品牌.是对广大文艺工作者提出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重视基层文化.树立精品意识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物质财富的日渐丰厚,人民群众对精神 ...

  • 关于立足区情实际构建精品课程的案例
  • 关于立足区情实际构建精品课程的案例 区委党校信息资料室 闫向春 党校作为培训轮训党员领导干部,培养党的理论干部队伍,加强党员领导干部进行党性锻炼的主渠道.主阵地,肩负着党和国家赋予的光荣使命,这就要求党校要有过硬的课堂教学质量. 一. 案例简介:时代要求党校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按照<中国共产党党 ...

  • 精品酒店的定位和特征
  • 精品酒店的定位和特征 很多人都会提到酒店市场定位,但究竟有多少人真正明白什么叫定位和定位的几大要素呢?有多少人能够理解什么样的酒店才是真正的精品酒店? 精品酒店(Boutique Hotel)源于欧洲上世纪70年代,它具有浓郁的当地文化特色和独特的历史记忆,相对于传统酒店来说,它重点突出" ...

  • 看到日出,还是看到日落?
  • 编者按 2008年下半年以来,中国报业在金融危机的阴霾中负重前行,部分都市类日报和行业报因为经营不善退出市场.然而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城市类周报却展示出独特风景,不少报纸平稳增长之余还有突破,甚至有专家指出周报未来将成为报业发展的主要生力军.情况到底如何?本期<报业观察>特约请三位城市周 ...

  • 护理专业课程设置
  • 江苏联合学院: 本科院校 南京医科大学.南京医科大学康达学院.南京中医药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翰林学院.南京大学金陵学院.苏州大学.南通大学.南通大学杏林学院.扬州大学.扬州大学广陵学院.无锡太湖学院.江南大学.东南大学.江苏大学.江苏大学京江学院.徐州医学院.常州大学 专科院校 泰州职业技术学院.苏 ...

  • XX区经济社会和福利事业发展情况汇报
  • 精品XX 区经济社会和福利事业发展情况汇报来 源 3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大家上午好!值此建国 56 周年即将来临之际,我们非常荣幸地 迎来了各位领导. 各位嘉宾前来 xx 参观访问. 首先, 我代表 xx 区委. 区政府,对大家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下面,我将 xx 经济社会及 福利事业发展 ...

  • 龙门吊宣传字体
  • (一)企业精神 不畏艰险 勇攀高峰 领先行业 创誉中外 (二)企业价值观 诚信.创新永恒 精品.人品同在 (三)企业目标 建筑业排头兵 国际化大集团 (四)企业管理方针 以人为本 诚信守法 和谐自然 建造精品 (五)员工价值取向 勤奋工作 奉献事业 成就事业 体现作为 (六)工作标准 坚持诚信 规范 ...

  • 精品酒店调研工作分析报告2017
  • 精品酒店(Boutique Hotel) Boutique ,以最准确.最全面的<英汉大词典>为参照,其译意为"较小的服饰店.珠宝饰物",因此Boutique Hotel 中Boutique 一词的意思可理解为小.时尚或与时尚.潮流紧密联系的.著名饭店专家梅厄·勒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