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说课稿

《短文两篇》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两篇短文是古今传颂的名篇,内容都具有典型意义,所反映的思想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陋室铭>轻松活泼,清新别致,表现了作者高雅的情趣。<爱莲说>描绘莲花形神兼备,作者借莲花自况,表现了高洁的节操。

《陋室铭》说课稿

一、说教材:

《陋室铭》是苏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中的一篇文言文,这是一篇优美的抒情短文,本文通过赞扬简陋的居室,表达了作者不慕荣利,保持高尚节操的愿望和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全文只有9句,81字,但以其立意鲜明,构思精巧,韵味深长而脸炙人口,流传百世,显示了它永久不衰的艺术魅力。

二.教学目标的确定及依据:根据《初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显易懂文言文”,“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结合本单元教学目标和教材自身的特点,我把本课教学目标定为:

1、知识目标:掌握文言常用实词,翻译并背诵全文。

2、技能目标: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

3、情感态度目标:理解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用时代眼光看待古代文化,客观评价古人。 教学重点、难点的确定及依据:本文篇幅简短,语言优美,音韵铿锵,读起来充满音乐美,学生也会很爱读,因而我把多形式的朗读及当堂背诵定为教学重点,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另一方面又可达到“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效果。我还把如何理解短文的寓意定为教学重点和难点,因为这对正在形成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初二学生而言很有现实意义。

三说学情:

本节课是初二教材,新闻体材。从心理上,学生对这种刚接触的体材有着懵懂而好奇的心理,老师应该抓住学生这种好奇心,因势利导。在将课文内容的同时,让同学们掌握新闻结构,进行实践创作。从生理上,青少年好动,注意力分散,爱发表意见,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学生这些特点,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并创造机会让学生发表意见,发挥学生主动性。

三、说教法学法

我的教学设计理念是:张扬师生个性,突出学生主体,重视学生感受,强调朗读品味,渗透学法指导,实行合作探究,加强能力培养。在这理念的指导下,我采用导读教学法和提问朗读教学法,并指导学生用以读会意法和自主合作探究法来学习本课。

四、说教学程序: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我用故事导入法,上课之前我为学生讲述本文的作者——唐代诗人、哲学家刘禹锡的故事。唐顺宗时,刘禹锡热心于政治革新,得罪了不少当朝权贵,失败后被贬到和州当刺史。按当时的规定,他应住衙门里三间三夏的屋子,可是和州的策知县是个趋炎附势的小人,他见刘禹锡被贬而来,便多方刁难他,策知县先叫刘禹锡在城南面江而居。刘禹锡不但不埋怨,反而高兴地撰写了一联贴于房门:“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争思辩”,他的这一举动气坏了策知县,策知县又将他的房子由城南门调至城北门,住房由三间缩小到一间半,而这一间半位于得胜河边,附近有一排排的杨柳。刘禹锡见到此景,又作一联:“杨柳青青江水平,人在历阳心在京”。策知县气得脸都发青了,干脆将刘禹锡的房子调到城中一间只能容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仅半年,连搬三次家,刘禹锡想,此狗官欺人太甚了,便愤然提笔写下一篇文章,并请人刻于石上,立在门前,气得策知县哑口无言,这篇文章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陋室铭》。(屏幕显示两幅对联)解题:陋室,简陋的屋子。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文体一般是用韵的。

二.精讲课文,深入讲解

(1)感受语言美:针对“铭”这种文体的语言句法特点,我除了要求学生大声读,读正确,读流利外,还

特别引导学生从用韵和讲究修辞方面去充分体会本文语言的节奏美和音韵美。朗读前的这一指导,十分必要,充分体现了教书重在“授之以渔”,学习重在掌握学习方法的教学理念。

(2)了解内容:在学生齐读课文,形成完整印象后,要求学生细读课文,也就是学生自行对照课文注释,查阅工具书,读懂课文。在这过程中,学生可质疑,由学生提出问题,然后尽量让学生讨论解答,达到疏通课文字词的目的。这一设计,在于训练学生运用工具书的能力,也有利于养成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学生的自主阅读,交流合作,也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原则,符合新的语文课程理念。在这个环节中,老师不是强硬灌输,包办代替,但也不是不管不问不讲,而是发挥主导作用,提醒学生掌握一些重点词句,如:“名”、“灵”、“上”、“入”、“鸿儒”、“白丁”、“丝竹”、“劳形”、“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何陋之有?”(屏幕显示重点词句及意思)。

(3)领悟内涵:先要求学生边听教师背诵课文,边想像陋室中的画面,体会作者感情,然后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启发学生抓住重点词句,用抑扬顿挫的语调,读出感情,以情带声,以声传情,声情并茂,最后在理解文章寓意的基础上熟读成诵。教师范读,一方面让学生弥补自己朗读中的不足,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受到强烈的感染和影响,加深对文章的理解。让学生想像画面,重在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和创新能力,爱因斯坦曾说过:“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而要求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朗读,则是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也便于创设融洽的教学氛围和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读是思的基础,思是读的途径。在这一环节中,我还设计了下列几道思考题让学生讨论:(屏幕显示思考题)1、在读的过程中,你认为哪两个句子最能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你会用什么语气来读?(“斯是陋室,唯吾德馨?”“孔子云:何陋之有?”)2、“德馨”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结合你们想像的画面,用文中的句子回答。(“苔痕„„劳形”)3、作者居于陋室却不失雅致地生活,并能充满感情地描绘陋室,可见作者是一个怎样的人?(高洁傲岸,安贫乐道的人)4、处在今天这个充满竞争的商品经济的社会中,我们如何看待作者的这种生活态度?(学生讨论后自由发表见解,教师引导学生择善而从)。5、作者的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没有直接表达出来,而是通过对陋室的情景的描绘体现出来,这是什么写法?(托物言志)。这个环节的实施,我主要采用提问朗读法,就是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有关语句,学生寻找有关语句的过程,就是学生阅读的实践过程,也就是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过程,这是新的课程标准所提倡的。我还鼓励学生根据学习的需要,进行讨论探究,促进学生对话,让思想在碰撞中产生,知识在交流中生成,有智者说过这样一句话,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我们交换后,各自还只是一个苹果;如果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交换之后,我们则有两个思想。这是我设计这一环节的理论基础。

三.巩固。学生根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自行设计板书,目的在于让学生及时反馈学习效果,也有利于加深记忆。

四.课堂小结。迁移练习(课后作业)让学生借鉴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用一段话来表达自己的心志和情趣,尽量做到语言优美。通过此练习,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山(仙)名 (喻) 陋室(德馨) 诸葛庐

水(龙)灵 自比

景 人 事 子云亭

通过对居室的描绘,极力形容

《爱莲说》说课稿

下面,我将从以下三个方面对本课的设计进行说明,它们是教材分析、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

一、说教材

1、课文特点及在教材中的地位《爱莲说》是现行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中的一篇短文,本文和《陋室铭》一样,都是托物言志的名文,文字优美,意味深远,学习时要反复诵

读,用心品味,以充分领略作者的情怀,同时也要认识这种情怀产生的社会背景。

二、教学目标:(1)、德育目标:学习莲花的高洁品格,培养“出淤泥而不染”的良好的道德情操。(2)、知识目标:诵读全文;掌握重要的文言实词;学习以莲喻人,托物言志的写法。(3)、能力目标:诵读能力;表达能力。

3、教学重难点(1)、诵读全文,掌握重要实词是本课的教学重点;(2)、以花喻人的含义及托物言志的写法。(难点)

三说学情:

本节课是初二教材,新闻体材。从心理上,学生对这种刚接触的体材有着懵懂而好奇的心理,老师应该抓住学生这种好奇心,因势利导。在将课文内容的同时,让同学们掌握新闻结构,进行实践创作。从生理上,青少年好动,注意力分散,爱发表意见,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学生这些特点,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并创造机会让学生发表意见,发挥学生主动性。

四、说教法

1、对初中的学生来说,疏通课文的字词句应是其学习文言文的基本内容,在疏通课文这一环节上,我设计了“提问答疑法”,在充分预习的基础上,由同学之间相互提问,相互答疑,疏通课文的字词句,以此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并获得相应的自学文言文的技巧和能力。

2、本课中“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是一种新的表现手法,也是本课的教学难点,在教学中,我设想借助于现代多媒体的手段,为学生设计问题,辅以相关的资料,运用“讨论法”、“迁移法”,来实现这一教学目地。

我再说学法本,堂课我所注重的是通过教师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有效的指导来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自主拓展能力的培养,在最近发展区内推动学生进步。(自主学习)

三、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莲花,自古以来就被人们看作是美丽圣洁的象征。通过欣赏莲的形象,让学生觉得莲花美并能说出莲花美在哪里。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从感官上吸引学生,为本堂课创设美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请欣赏—(展示莲花组图)(莲花是美丽的,那么我们学过的赞美莲花的名句有哪些呢?)让学生回忆所学过的写莲花的诗句并展课件:针对写莲名句进行解说,让学生对本课有初步的认识(我设计这一环节是这么考虑的:首先,通过提问,一方面复习旧的知识,另一方面拓展学生的视野;其次,为本堂课的内容服务。)

2、(1)简介文体及作者:以提问并借助多媒体展示的方式介绍文体“说”及作者周敦颐的相关知识。此环节的目的是:检查预习,让学生了解“说”这种体裁的特点,获得有关作者的信息:

(2)、朗读训练 完成教学目标:学习文言文,朗读是一种很好的方法“诵读全文;掌握重要的文言实词”(即本课的教学重点)及培养学生的诵读能力。朗读训练通过以下五步来完成:①、课件展示课文朗读,读时请学生注意字词读音,注意读课文的语气。多媒体展示重要字词读音。②、再播放一遍课文朗读,大家可以轻声跟读,体会一下怎样朗读文言文。③、齐读课文,这一遍的要求是:读正确字音,读通课文,声音响亮,精神饱满。④、同学之间相互提问,相互答疑,疏通课文的字词句。重点字词句课件展出:⑤、当堂背诵第一自然段。

(3)、设疑讨论:这一部分,我主要设计了四个问题:①问题1。作者把莲花比作什么?哪些语句具体描写了莲花?表现了莲花哪些品格?此问题设计的目的是——学习莲花的高洁品格,培养“出淤泥而不染”的良好的道德情操。完成德育目标。②问题2。课文写了莲,还写了哪几种花?分别比作什么?这三种人分别代表了哪三种处世的态度?③问题3。文章题为爱莲说,为什么还要写其他花呢?回答此问题后齐背这三个排比句。(予谓菊„„君子

者也) ④问题4。找出课文中的原句,体会作者对三种花各持什么态度?⑤托物言志的写法(突破本课的教学难点):第二段的句子有个共同特点,就是都将三种花的品格拟人化了。主要的是把莲花比作君子,借赞花来赞人,从而表达作者自己的思想感情,这种写法就叫做托物言志。那么,本文中又“托”了哪几种“物”,“言”了哪一些“志”呢?学生思考后,展课件:针对课件详细讲解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

3,巩固、拓展训练(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进行当堂训练,(训练内容略)这个训练的目的是:让每一个学生都积极的参与,准确地把握志与物之间的联系,同时,训练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并暗示性的对学生进行了思想教育。

4、课堂小结 :这个作业的目的是让学生在课堂能准确地把握志与物之间联系的基础上,进一步训练其描写能力,从而能使物与志达到完美的统一。强化本节课的难点内容。以上4、5、6三个小环节:设疑讨论、拓展训练、作业环环紧扣、层层深入的对学生进行训练,让学生能通过本课基本掌握使用托物言志这一表现手法的能力,也为今后写文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然后以概括性的语言对本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让学

生去感悟一些做人的道理。

附板书设计: 爱莲说 周敦颐

生长环境:不同流合污

莲 体态香气:正直通达 君子

风度气质:端庄严肃

托物 言志

《短文两篇》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两篇短文是古今传颂的名篇,内容都具有典型意义,所反映的思想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陋室铭>轻松活泼,清新别致,表现了作者高雅的情趣。<爱莲说>描绘莲花形神兼备,作者借莲花自况,表现了高洁的节操。

《陋室铭》说课稿

一、说教材:

《陋室铭》是苏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中的一篇文言文,这是一篇优美的抒情短文,本文通过赞扬简陋的居室,表达了作者不慕荣利,保持高尚节操的愿望和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全文只有9句,81字,但以其立意鲜明,构思精巧,韵味深长而脸炙人口,流传百世,显示了它永久不衰的艺术魅力。

二.教学目标的确定及依据:根据《初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显易懂文言文”,“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结合本单元教学目标和教材自身的特点,我把本课教学目标定为:

1、知识目标:掌握文言常用实词,翻译并背诵全文。

2、技能目标: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

3、情感态度目标:理解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用时代眼光看待古代文化,客观评价古人。 教学重点、难点的确定及依据:本文篇幅简短,语言优美,音韵铿锵,读起来充满音乐美,学生也会很爱读,因而我把多形式的朗读及当堂背诵定为教学重点,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另一方面又可达到“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效果。我还把如何理解短文的寓意定为教学重点和难点,因为这对正在形成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初二学生而言很有现实意义。

三说学情:

本节课是初二教材,新闻体材。从心理上,学生对这种刚接触的体材有着懵懂而好奇的心理,老师应该抓住学生这种好奇心,因势利导。在将课文内容的同时,让同学们掌握新闻结构,进行实践创作。从生理上,青少年好动,注意力分散,爱发表意见,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学生这些特点,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并创造机会让学生发表意见,发挥学生主动性。

三、说教法学法

我的教学设计理念是:张扬师生个性,突出学生主体,重视学生感受,强调朗读品味,渗透学法指导,实行合作探究,加强能力培养。在这理念的指导下,我采用导读教学法和提问朗读教学法,并指导学生用以读会意法和自主合作探究法来学习本课。

四、说教学程序: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我用故事导入法,上课之前我为学生讲述本文的作者——唐代诗人、哲学家刘禹锡的故事。唐顺宗时,刘禹锡热心于政治革新,得罪了不少当朝权贵,失败后被贬到和州当刺史。按当时的规定,他应住衙门里三间三夏的屋子,可是和州的策知县是个趋炎附势的小人,他见刘禹锡被贬而来,便多方刁难他,策知县先叫刘禹锡在城南面江而居。刘禹锡不但不埋怨,反而高兴地撰写了一联贴于房门:“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争思辩”,他的这一举动气坏了策知县,策知县又将他的房子由城南门调至城北门,住房由三间缩小到一间半,而这一间半位于得胜河边,附近有一排排的杨柳。刘禹锡见到此景,又作一联:“杨柳青青江水平,人在历阳心在京”。策知县气得脸都发青了,干脆将刘禹锡的房子调到城中一间只能容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仅半年,连搬三次家,刘禹锡想,此狗官欺人太甚了,便愤然提笔写下一篇文章,并请人刻于石上,立在门前,气得策知县哑口无言,这篇文章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陋室铭》。(屏幕显示两幅对联)解题:陋室,简陋的屋子。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文体一般是用韵的。

二.精讲课文,深入讲解

(1)感受语言美:针对“铭”这种文体的语言句法特点,我除了要求学生大声读,读正确,读流利外,还

特别引导学生从用韵和讲究修辞方面去充分体会本文语言的节奏美和音韵美。朗读前的这一指导,十分必要,充分体现了教书重在“授之以渔”,学习重在掌握学习方法的教学理念。

(2)了解内容:在学生齐读课文,形成完整印象后,要求学生细读课文,也就是学生自行对照课文注释,查阅工具书,读懂课文。在这过程中,学生可质疑,由学生提出问题,然后尽量让学生讨论解答,达到疏通课文字词的目的。这一设计,在于训练学生运用工具书的能力,也有利于养成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学生的自主阅读,交流合作,也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原则,符合新的语文课程理念。在这个环节中,老师不是强硬灌输,包办代替,但也不是不管不问不讲,而是发挥主导作用,提醒学生掌握一些重点词句,如:“名”、“灵”、“上”、“入”、“鸿儒”、“白丁”、“丝竹”、“劳形”、“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何陋之有?”(屏幕显示重点词句及意思)。

(3)领悟内涵:先要求学生边听教师背诵课文,边想像陋室中的画面,体会作者感情,然后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启发学生抓住重点词句,用抑扬顿挫的语调,读出感情,以情带声,以声传情,声情并茂,最后在理解文章寓意的基础上熟读成诵。教师范读,一方面让学生弥补自己朗读中的不足,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受到强烈的感染和影响,加深对文章的理解。让学生想像画面,重在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和创新能力,爱因斯坦曾说过:“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而要求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朗读,则是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也便于创设融洽的教学氛围和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读是思的基础,思是读的途径。在这一环节中,我还设计了下列几道思考题让学生讨论:(屏幕显示思考题)1、在读的过程中,你认为哪两个句子最能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你会用什么语气来读?(“斯是陋室,唯吾德馨?”“孔子云:何陋之有?”)2、“德馨”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结合你们想像的画面,用文中的句子回答。(“苔痕„„劳形”)3、作者居于陋室却不失雅致地生活,并能充满感情地描绘陋室,可见作者是一个怎样的人?(高洁傲岸,安贫乐道的人)4、处在今天这个充满竞争的商品经济的社会中,我们如何看待作者的这种生活态度?(学生讨论后自由发表见解,教师引导学生择善而从)。5、作者的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没有直接表达出来,而是通过对陋室的情景的描绘体现出来,这是什么写法?(托物言志)。这个环节的实施,我主要采用提问朗读法,就是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有关语句,学生寻找有关语句的过程,就是学生阅读的实践过程,也就是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过程,这是新的课程标准所提倡的。我还鼓励学生根据学习的需要,进行讨论探究,促进学生对话,让思想在碰撞中产生,知识在交流中生成,有智者说过这样一句话,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我们交换后,各自还只是一个苹果;如果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交换之后,我们则有两个思想。这是我设计这一环节的理论基础。

三.巩固。学生根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自行设计板书,目的在于让学生及时反馈学习效果,也有利于加深记忆。

四.课堂小结。迁移练习(课后作业)让学生借鉴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用一段话来表达自己的心志和情趣,尽量做到语言优美。通过此练习,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山(仙)名 (喻) 陋室(德馨) 诸葛庐

水(龙)灵 自比

景 人 事 子云亭

通过对居室的描绘,极力形容

《爱莲说》说课稿

下面,我将从以下三个方面对本课的设计进行说明,它们是教材分析、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

一、说教材

1、课文特点及在教材中的地位《爱莲说》是现行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中的一篇短文,本文和《陋室铭》一样,都是托物言志的名文,文字优美,意味深远,学习时要反复诵

读,用心品味,以充分领略作者的情怀,同时也要认识这种情怀产生的社会背景。

二、教学目标:(1)、德育目标:学习莲花的高洁品格,培养“出淤泥而不染”的良好的道德情操。(2)、知识目标:诵读全文;掌握重要的文言实词;学习以莲喻人,托物言志的写法。(3)、能力目标:诵读能力;表达能力。

3、教学重难点(1)、诵读全文,掌握重要实词是本课的教学重点;(2)、以花喻人的含义及托物言志的写法。(难点)

三说学情:

本节课是初二教材,新闻体材。从心理上,学生对这种刚接触的体材有着懵懂而好奇的心理,老师应该抓住学生这种好奇心,因势利导。在将课文内容的同时,让同学们掌握新闻结构,进行实践创作。从生理上,青少年好动,注意力分散,爱发表意见,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学生这些特点,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并创造机会让学生发表意见,发挥学生主动性。

四、说教法

1、对初中的学生来说,疏通课文的字词句应是其学习文言文的基本内容,在疏通课文这一环节上,我设计了“提问答疑法”,在充分预习的基础上,由同学之间相互提问,相互答疑,疏通课文的字词句,以此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并获得相应的自学文言文的技巧和能力。

2、本课中“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是一种新的表现手法,也是本课的教学难点,在教学中,我设想借助于现代多媒体的手段,为学生设计问题,辅以相关的资料,运用“讨论法”、“迁移法”,来实现这一教学目地。

我再说学法本,堂课我所注重的是通过教师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有效的指导来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自主拓展能力的培养,在最近发展区内推动学生进步。(自主学习)

三、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莲花,自古以来就被人们看作是美丽圣洁的象征。通过欣赏莲的形象,让学生觉得莲花美并能说出莲花美在哪里。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从感官上吸引学生,为本堂课创设美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请欣赏—(展示莲花组图)(莲花是美丽的,那么我们学过的赞美莲花的名句有哪些呢?)让学生回忆所学过的写莲花的诗句并展课件:针对写莲名句进行解说,让学生对本课有初步的认识(我设计这一环节是这么考虑的:首先,通过提问,一方面复习旧的知识,另一方面拓展学生的视野;其次,为本堂课的内容服务。)

2、(1)简介文体及作者:以提问并借助多媒体展示的方式介绍文体“说”及作者周敦颐的相关知识。此环节的目的是:检查预习,让学生了解“说”这种体裁的特点,获得有关作者的信息:

(2)、朗读训练 完成教学目标:学习文言文,朗读是一种很好的方法“诵读全文;掌握重要的文言实词”(即本课的教学重点)及培养学生的诵读能力。朗读训练通过以下五步来完成:①、课件展示课文朗读,读时请学生注意字词读音,注意读课文的语气。多媒体展示重要字词读音。②、再播放一遍课文朗读,大家可以轻声跟读,体会一下怎样朗读文言文。③、齐读课文,这一遍的要求是:读正确字音,读通课文,声音响亮,精神饱满。④、同学之间相互提问,相互答疑,疏通课文的字词句。重点字词句课件展出:⑤、当堂背诵第一自然段。

(3)、设疑讨论:这一部分,我主要设计了四个问题:①问题1。作者把莲花比作什么?哪些语句具体描写了莲花?表现了莲花哪些品格?此问题设计的目的是——学习莲花的高洁品格,培养“出淤泥而不染”的良好的道德情操。完成德育目标。②问题2。课文写了莲,还写了哪几种花?分别比作什么?这三种人分别代表了哪三种处世的态度?③问题3。文章题为爱莲说,为什么还要写其他花呢?回答此问题后齐背这三个排比句。(予谓菊„„君子

者也) ④问题4。找出课文中的原句,体会作者对三种花各持什么态度?⑤托物言志的写法(突破本课的教学难点):第二段的句子有个共同特点,就是都将三种花的品格拟人化了。主要的是把莲花比作君子,借赞花来赞人,从而表达作者自己的思想感情,这种写法就叫做托物言志。那么,本文中又“托”了哪几种“物”,“言”了哪一些“志”呢?学生思考后,展课件:针对课件详细讲解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

3,巩固、拓展训练(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进行当堂训练,(训练内容略)这个训练的目的是:让每一个学生都积极的参与,准确地把握志与物之间的联系,同时,训练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并暗示性的对学生进行了思想教育。

4、课堂小结 :这个作业的目的是让学生在课堂能准确地把握志与物之间联系的基础上,进一步训练其描写能力,从而能使物与志达到完美的统一。强化本节课的难点内容。以上4、5、6三个小环节:设疑讨论、拓展训练、作业环环紧扣、层层深入的对学生进行训练,让学生能通过本课基本掌握使用托物言志这一表现手法的能力,也为今后写文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然后以概括性的语言对本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让学

生去感悟一些做人的道理。

附板书设计: 爱莲说 周敦颐

生长环境:不同流合污

莲 体态香气:正直通达 君子

风度气质:端庄严肃

托物 言志


相关内容

  • 短文两篇[陋室铭]与[爱莲说]预习案
  • 短文两篇<陋室铭>与<爱莲说>预习案 课时:两课时 主备人: 使用人: 一.作家作品简介. 1. 作家作品简介作者刘禹锡(772-842) 2. 关于"铭": 二.朗读课文,正字音. 陋 室 馨 苔 痕 鸿 儒 调 素琴 案 牍 三.掌握重点词语. 山不在 ...

  • 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
  • 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 短文两篇 教学目的 1.学习古人高洁的品格和情操.2.掌握一些文言词语.3.理解短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 (1)朗读.背诵文言课文.(2)疏通文言语句,分析文章内容. 教学难点: (1)理解作者在文中所寄寓的思想感情.(2)学习托物言志的 ...

  • 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教学设计1
  • ●学习目的: 1.背诵默写,理解提升. 2.合作探究,托物言志. 3.联系生活,提高情趣. ●学习准备: 熟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 第一课时   陋室铭 ●教学设计: 一.陋室图景,交流引读. 1.陋室展示:出示一幅陋室,让同学们观看思考. 2.交流引读:同学们,我们看了这幅陋室图景后,你有什么感受 ...

  • 短文两篇测试题
  • 22 <短文两篇>测试题 一.解释句子中的实词.(23分)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谈笑有鸿儒: 3. 往来无白丁: 4.调素琴 5.无丝竹之乱耳: 6 7.何陋之有: 8 9.出淤泥而不染: 1011.濯清涟而不妖: 12 13.濯清涟而不妖: 14 15.只可远观不可亵玩: 16 ...

  • 22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
  • 22 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 22 短文两篇 教学要点: 1.积累文言词句. 2.领会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陋室铭 一. 解题 1.陋室,是刘禹锡的室名,就是简陋的房子.据说是刘禹锡在安徽和州任刺史时修建的.一正房,两厢房,坐北朝南.正房中有石碑一方,碑首有 ...

  • 短文两篇[爱莲说][陋室铭]
  • 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阅读训练 (一).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12-15题.(共8分)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 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 ...

  •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2短文两篇
  • 22 短文两篇 教学要点: 1.积累文言词句. 2.领会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陋室铭 一.解题 1.陋室,是刘禹锡的室名,就是简陋的房子.据说是刘禹锡在安徽和州任刺史时修建的.一正房,两厢房,坐北朝南.正房中有石碑一方,碑首有篆书"陋室铭"三 ...

  • 陋室铭说课2
  • <陋室铭>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本课简析 <陋室铭>是我国古代散文中的精品.全文采用托物言志的写法,借"陋室"抒发作者的情怀,以"惟吾德馨"的立意贯穿全篇,极力抒写"陋室"不陋,表达了一种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 ...

  • 短文二篇测试2
  • <短文二篇>测试 满分100 姓名 得分 一:解释词语:43分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 ).斯( )是陋室,惟( )吾 德馨( ).苔痕上( )阶绿,草色入( ) 帘青.谈笑有鸿儒( ),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 ( )素( )琴,阅金经( ).无丝竹 ( )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