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先进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摘 要: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新时期中国共产党的一项战略任务。先进的文化能为和谐社会的建设提供思想保证和方向的指引。先进的文化不同于流行文化和外来文化,了解先进文化,以先进文化为指导,能更好地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   关键词: 先进文化 社会主义文化 和谐社会      一、先进文化对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党在新时期提出的重要战略目标及任务。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先进文化是和谐社会应有的题中之意。   1.先进文化为和谐社会建设提供人才保证、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现代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取决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发展文化教育、重视科学研究已成为人民的共识。先进文化体现着这个时代的最高认识水平,揭示人类活动和历史演变的最高真谛,并反映政治、经济和文化之间的真实关系,因此它区别于落后、迷信的文化。若劳动者用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武装自己,就可极大地提高劳动效率,从而为社会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满足人类发展的需要。胡锦涛说:“当今世界的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是民族素质竞争。”牢牢把握先进文化发展的正确方向,用先进文化启迪人的思想,陶冶人的情操,必能提高人民的素质,从而推动和谐社会的建设。   2.先进文化为和谐社会建设提供方向指导。先进文化继承了现有文化资源中先进的、优秀的部分,也是最有生命力的一部分,同时还有自己的独特创造部分。它能在任何情况下,以自己特有的方式体现时代精神,反映时代的要求,因此先进文化总是与社会进步、发展同步,代表积极向上的力量。20世纪初在中国广泛传播的马克思主义就是先进文化的一面旗帜。马克思主义吸收了世界文明最优秀的成果,科学地反映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才成为无产阶级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中国共产党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结合中国的具体实际,创造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就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它们一方面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另一方面又对马克思主义进行了创新,从而对中国的革命和建设起到了指导作用。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人们的思想观念还未跟上经济发展,国外敌对势力和分裂势力企图瓦解、西化社会主义制度时,没有一个先进的理论为指导,社会主义建设就会迷失方向,所以在大力发展物质文明建设时,一定不能忽视精神文明的建设,要用先进的意识形态来武装广大人民群众,保证社会主义道路的方向性,以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   3.先进文化还能增强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文化是有民族性的,不同民族的文化在具有人类文化共性的同时,由于其形成发展的自然、社会环境和历史传统不同,因此各具特点。先进文化总是根植于民族社会生活的土壤,通过社会主流价值观的不断调试,使社会成员接纳,同其他社会成员相协调,这样社会就融合为一个整体。一个民族、一个社会、一个国家如果缺乏整合,必将四分五裂,如一盘散沙。但当他们共享一种文化时,无论他们在哪里,民族的认同感都会伴其一生。中国由于特殊的历史条件,孕育了具有强大生命力的传统文化,崇德重义、修身为本的精神对满足民族精神需求,提高民族素质发挥了重要作用。厚德载物,海纳百川、和而不同、革故鼎新的精神包容了世界各民族的文化,为民族文化增添了活力,而具有民族特点的语言文字、思维方式、价值观念、道德规范、风俗习惯,为炎黄子孙所认同,具有强大的凝聚力,成为维系中华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精神纽带。中华民族的成长和发展印证了民族文化在民族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近代以来,面对帝国主义的欺辱,中国人民从来没有停止过反抗,最终团结在党的领导之下,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起了新中国;在面临自然灾害时,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心,众志成城,渡过了一个又一个困难时期,让世人看到中华民族不屈的精神。   二、区别两种错误的认识   1.先进文化就是时尚文化、流行文化。时尚文化是在某一个历史时期比较流行的文化现象,它的出现有其产生的政治、经济、文化条件,是对社会的反映,但往往停留在表层。日本社会心理学家南博按照流行时尚的内容将流行分为三类:物的流行,行为的流行,思想的流行。它的特点有:第一,持续的时间短。短则几个月,长也不过三五年,如流行的服饰,当季节变化时,它可能会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思潮的流行与某些社会现象联系在一起,有一定的社会背景条件,当这些条件不复存在时,流行的思潮也就失去了其存在的土壤,没有生命力。流行文化的快速变化是由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如政治的因素、经济的因素等。由于时尚文化看重的只是“现在”,并不关注过去和未来,它不能成为提升人的精神世界的动力,而是满足欲望的一种消费品。由于它没有长时期的历史积淀过程,也不关注人们的终极目标,只是针对此时人们需求,因此人们可以喜爱某种流行文化,甚至出现追星那种狂热的倾情,但是难以形成一种宗教式的沉醉与迷恋的感情。总的来说,流行文化对社会的反映不可能是深层次的,它决不会像传统文化那样,深入人的内心,成为人们的精神家园。第二,范围比较广。社会中的一个群体可能会对某些流行物特别感兴趣,群体间相互影响,导致范围不断扩大。当然各种流行带来的结果是不确定的,可能是积极也可能是消极。如曾经轰动一时的网络改编、网络恶搞现象,《闪闪红星》中的潘冬子变成了爱做明星梦的小孩。这样的流行宣传的是非主流的东西,造成人们价值观的混乱,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和谐。   先进文化与流行文化是有区别的。从性质上看,先进文化是社会主义社会的主流文化,它来源于中国的传统文化,吸收了其中的精华,并与社会现实相结合,是标榜主流价值观的,它往往与整个社会的进步稳定和谐相联系。如以人为本的核心价值观,以荣辱观为基本内容的道德观等。它倡导积极的社会生活方式,给人们提供方向的指引。从内容上看,先进文化宣传的是科学的、客观的真理,是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决不会是落后、愚昧的东西。流行的东西不一定是科学的,如有一种《星座占卜》的书在中小学生中很流行,内容包括“每月每天运势分析”、“星座桃花运”等,有一些青少年对有关的星座图书深信不疑,有的甚至照章办事,达到痴迷程度。“运程”源自古代民俗,教人向善,祈求好运,应受到肯定,但我们不能因此而失去主动,况且同一属相的人很多,每个人的道路都不同,运程、黄历无法对每个人作出预测。虽然它具有娱乐性质,能满足部分人的需要,但大量宣传这种非科学的文化,对于成长中的青少年来说,则不利于其健康。一个社会若没有先进文化作为指导,人们必将丧失自己的精神家园,更不会有社会的和谐。   2.先进文化就是外来文化。外来文化是相对本土文化而言。在经济全球化时代背景下,随着国家之间交流的频繁、信息沟通渠道的畅快,我们生活中有越来越多的西方文化的影子。西方文化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其一,它让我们看到不同的文化观念和文化作品,使我们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也得到精神的享受。如美国的大片、日本的动漫、韩国的影视剧等,无不以其独有的特色吸引国人的眼球,让国人心甘情愿地掏腰包。其二,它使我们的文化艺术生活带上了浓烈的外来色彩。如服式渐渐欧化,西装已成为男士的宠儿;房屋的装修上,欧式风格得到人们的认可;青年人在结婚时,戴婚纱已成为首选。在不知不觉中,它们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我们原来的一些习俗慢慢地湮灭于岁月风尘中,这给一些人造成了错觉:外来的比本土的好。   每一个民族都有其生长的独特的历史条件,他们的文化也应该是独特的,相对其他民族来说,就是一种异质文化、外来文化,完全依赖外来文化的民族不可能成为独立的民族屹立于世界的民族之林,只能成为强势民族的附庸。从历史中我们看到,中国的繁荣昌盛没有哪一次是建立在外来文化的基础上,而是立足本国,在吸收外来文化的基础上建立的。唐代文化的繁荣是因为吸收了西域文化;清朝前期的盛景是因为它打开国门向西方学习。同样,日本明治维新的繁荣是因为吸收了西方文化,阿拉伯文化的发展是因为吸收了古希腊文化。历史上任何文化的发展进步,总是在不断打破旧有的传统并吸收外来先进文化中实现的。一种文化传统如果封闭自守,拒绝吸收外来文化,最终的命运就是被时代抛弃而走向灭亡。所以我们应该辩证地对待外来文化,对有利于本国发展的因素应积极吸收,不利的因素则予以克服。   三、发展先进文化的措施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先进文化提供思想保证和方向的引导。必须高度重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通过发展、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为进一步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奠定坚实的思想文化基础。   1.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越是多样化,越是要有主旋律。在“四个多样化”的新形势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强调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要紧密结合实际,研究解决前进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文明的一切有益成果,善于进行理论概括,赋予马克思主义以新的生机与活力。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   2.推动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不断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农村是我国教育事业中的一个薄弱环节,首先要加大农村基础教育的投入,保证教育的均衡发展。其次要加大教育体制改革力度,革除制约文化教育事业发展的体制性障碍。最后要克服“教育产业化”造成的弊端,防止和纠正简单的“文化市场导向”倾向,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把文化发展的着力点放在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   3.正确处理继承和创新的辩证关系。要处理好当代文化和传统文化、本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关系。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我们应当遵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遵循继承优秀传统文化与宏扬时代精神相结合的原则,用与现代化相适应的时代精神来审视传统,认真科学的分析,严格审慎的过滤,使优秀传统文化熔铸到时代精神中去,成为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同时,坚决批判和清除阻碍先进文化建设的旧的观念和意识。在继承传统时,要采取慎重的态度,既不一概否认,背离优秀传统,又不完全接受传统,成为传统的奴隶。发展中国的先进文化,不能离开世界文明发展的大道,而要博采各国之长,以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4.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人民群众既是文化的创造者,又是文化的享有者,亿万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是先进文化的源泉,正是实践中产生出来的新的文化需要,实践中涌现出来的多姿多彩的精神现象,给文化的创造提供了不竭的动力和源泉。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尊重群众的主体地位,将会创造一个繁荣的世界。

  摘 要: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新时期中国共产党的一项战略任务。先进的文化能为和谐社会的建设提供思想保证和方向的指引。先进的文化不同于流行文化和外来文化,了解先进文化,以先进文化为指导,能更好地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   关键词: 先进文化 社会主义文化 和谐社会      一、先进文化对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党在新时期提出的重要战略目标及任务。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先进文化是和谐社会应有的题中之意。   1.先进文化为和谐社会建设提供人才保证、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现代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取决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发展文化教育、重视科学研究已成为人民的共识。先进文化体现着这个时代的最高认识水平,揭示人类活动和历史演变的最高真谛,并反映政治、经济和文化之间的真实关系,因此它区别于落后、迷信的文化。若劳动者用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武装自己,就可极大地提高劳动效率,从而为社会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满足人类发展的需要。胡锦涛说:“当今世界的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是民族素质竞争。”牢牢把握先进文化发展的正确方向,用先进文化启迪人的思想,陶冶人的情操,必能提高人民的素质,从而推动和谐社会的建设。   2.先进文化为和谐社会建设提供方向指导。先进文化继承了现有文化资源中先进的、优秀的部分,也是最有生命力的一部分,同时还有自己的独特创造部分。它能在任何情况下,以自己特有的方式体现时代精神,反映时代的要求,因此先进文化总是与社会进步、发展同步,代表积极向上的力量。20世纪初在中国广泛传播的马克思主义就是先进文化的一面旗帜。马克思主义吸收了世界文明最优秀的成果,科学地反映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才成为无产阶级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中国共产党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结合中国的具体实际,创造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就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它们一方面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另一方面又对马克思主义进行了创新,从而对中国的革命和建设起到了指导作用。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人们的思想观念还未跟上经济发展,国外敌对势力和分裂势力企图瓦解、西化社会主义制度时,没有一个先进的理论为指导,社会主义建设就会迷失方向,所以在大力发展物质文明建设时,一定不能忽视精神文明的建设,要用先进的意识形态来武装广大人民群众,保证社会主义道路的方向性,以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   3.先进文化还能增强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文化是有民族性的,不同民族的文化在具有人类文化共性的同时,由于其形成发展的自然、社会环境和历史传统不同,因此各具特点。先进文化总是根植于民族社会生活的土壤,通过社会主流价值观的不断调试,使社会成员接纳,同其他社会成员相协调,这样社会就融合为一个整体。一个民族、一个社会、一个国家如果缺乏整合,必将四分五裂,如一盘散沙。但当他们共享一种文化时,无论他们在哪里,民族的认同感都会伴其一生。中国由于特殊的历史条件,孕育了具有强大生命力的传统文化,崇德重义、修身为本的精神对满足民族精神需求,提高民族素质发挥了重要作用。厚德载物,海纳百川、和而不同、革故鼎新的精神包容了世界各民族的文化,为民族文化增添了活力,而具有民族特点的语言文字、思维方式、价值观念、道德规范、风俗习惯,为炎黄子孙所认同,具有强大的凝聚力,成为维系中华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精神纽带。中华民族的成长和发展印证了民族文化在民族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近代以来,面对帝国主义的欺辱,中国人民从来没有停止过反抗,最终团结在党的领导之下,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起了新中国;在面临自然灾害时,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心,众志成城,渡过了一个又一个困难时期,让世人看到中华民族不屈的精神。   二、区别两种错误的认识   1.先进文化就是时尚文化、流行文化。时尚文化是在某一个历史时期比较流行的文化现象,它的出现有其产生的政治、经济、文化条件,是对社会的反映,但往往停留在表层。日本社会心理学家南博按照流行时尚的内容将流行分为三类:物的流行,行为的流行,思想的流行。它的特点有:第一,持续的时间短。短则几个月,长也不过三五年,如流行的服饰,当季节变化时,它可能会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思潮的流行与某些社会现象联系在一起,有一定的社会背景条件,当这些条件不复存在时,流行的思潮也就失去了其存在的土壤,没有生命力。流行文化的快速变化是由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如政治的因素、经济的因素等。由于时尚文化看重的只是“现在”,并不关注过去和未来,它不能成为提升人的精神世界的动力,而是满足欲望的一种消费品。由于它没有长时期的历史积淀过程,也不关注人们的终极目标,只是针对此时人们需求,因此人们可以喜爱某种流行文化,甚至出现追星那种狂热的倾情,但是难以形成一种宗教式的沉醉与迷恋的感情。总的来说,流行文化对社会的反映不可能是深层次的,它决不会像传统文化那样,深入人的内心,成为人们的精神家园。第二,范围比较广。社会中的一个群体可能会对某些流行物特别感兴趣,群体间相互影响,导致范围不断扩大。当然各种流行带来的结果是不确定的,可能是积极也可能是消极。如曾经轰动一时的网络改编、网络恶搞现象,《闪闪红星》中的潘冬子变成了爱做明星梦的小孩。这样的流行宣传的是非主流的东西,造成人们价值观的混乱,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和谐。   先进文化与流行文化是有区别的。从性质上看,先进文化是社会主义社会的主流文化,它来源于中国的传统文化,吸收了其中的精华,并与社会现实相结合,是标榜主流价值观的,它往往与整个社会的进步稳定和谐相联系。如以人为本的核心价值观,以荣辱观为基本内容的道德观等。它倡导积极的社会生活方式,给人们提供方向的指引。从内容上看,先进文化宣传的是科学的、客观的真理,是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决不会是落后、愚昧的东西。流行的东西不一定是科学的,如有一种《星座占卜》的书在中小学生中很流行,内容包括“每月每天运势分析”、“星座桃花运”等,有一些青少年对有关的星座图书深信不疑,有的甚至照章办事,达到痴迷程度。“运程”源自古代民俗,教人向善,祈求好运,应受到肯定,但我们不能因此而失去主动,况且同一属相的人很多,每个人的道路都不同,运程、黄历无法对每个人作出预测。虽然它具有娱乐性质,能满足部分人的需要,但大量宣传这种非科学的文化,对于成长中的青少年来说,则不利于其健康。一个社会若没有先进文化作为指导,人们必将丧失自己的精神家园,更不会有社会的和谐。   2.先进文化就是外来文化。外来文化是相对本土文化而言。在经济全球化时代背景下,随着国家之间交流的频繁、信息沟通渠道的畅快,我们生活中有越来越多的西方文化的影子。西方文化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其一,它让我们看到不同的文化观念和文化作品,使我们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也得到精神的享受。如美国的大片、日本的动漫、韩国的影视剧等,无不以其独有的特色吸引国人的眼球,让国人心甘情愿地掏腰包。其二,它使我们的文化艺术生活带上了浓烈的外来色彩。如服式渐渐欧化,西装已成为男士的宠儿;房屋的装修上,欧式风格得到人们的认可;青年人在结婚时,戴婚纱已成为首选。在不知不觉中,它们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我们原来的一些习俗慢慢地湮灭于岁月风尘中,这给一些人造成了错觉:外来的比本土的好。   每一个民族都有其生长的独特的历史条件,他们的文化也应该是独特的,相对其他民族来说,就是一种异质文化、外来文化,完全依赖外来文化的民族不可能成为独立的民族屹立于世界的民族之林,只能成为强势民族的附庸。从历史中我们看到,中国的繁荣昌盛没有哪一次是建立在外来文化的基础上,而是立足本国,在吸收外来文化的基础上建立的。唐代文化的繁荣是因为吸收了西域文化;清朝前期的盛景是因为它打开国门向西方学习。同样,日本明治维新的繁荣是因为吸收了西方文化,阿拉伯文化的发展是因为吸收了古希腊文化。历史上任何文化的发展进步,总是在不断打破旧有的传统并吸收外来先进文化中实现的。一种文化传统如果封闭自守,拒绝吸收外来文化,最终的命运就是被时代抛弃而走向灭亡。所以我们应该辩证地对待外来文化,对有利于本国发展的因素应积极吸收,不利的因素则予以克服。   三、发展先进文化的措施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先进文化提供思想保证和方向的引导。必须高度重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通过发展、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为进一步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奠定坚实的思想文化基础。   1.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越是多样化,越是要有主旋律。在“四个多样化”的新形势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强调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要紧密结合实际,研究解决前进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文明的一切有益成果,善于进行理论概括,赋予马克思主义以新的生机与活力。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   2.推动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不断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农村是我国教育事业中的一个薄弱环节,首先要加大农村基础教育的投入,保证教育的均衡发展。其次要加大教育体制改革力度,革除制约文化教育事业发展的体制性障碍。最后要克服“教育产业化”造成的弊端,防止和纠正简单的“文化市场导向”倾向,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把文化发展的着力点放在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   3.正确处理继承和创新的辩证关系。要处理好当代文化和传统文化、本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关系。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我们应当遵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遵循继承优秀传统文化与宏扬时代精神相结合的原则,用与现代化相适应的时代精神来审视传统,认真科学的分析,严格审慎的过滤,使优秀传统文化熔铸到时代精神中去,成为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同时,坚决批判和清除阻碍先进文化建设的旧的观念和意识。在继承传统时,要采取慎重的态度,既不一概否认,背离优秀传统,又不完全接受传统,成为传统的奴隶。发展中国的先进文化,不能离开世界文明发展的大道,而要博采各国之长,以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4.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人民群众既是文化的创造者,又是文化的享有者,亿万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是先进文化的源泉,正是实践中产生出来的新的文化需要,实践中涌现出来的多姿多彩的精神现象,给文化的创造提供了不竭的动力和源泉。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尊重群众的主体地位,将会创造一个繁荣的世界。


相关内容

  • 十六届六中全会心得-先进文化篇
  •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方面.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历史和时代赋予我们的一项具有深刻内涵和重大意义的战略任务.在这个过程中,先进文化不仅处于重要地位,而且具有特殊作用.只有从先进文化中获得强大的精神 ...

  •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在要求
  • 坚持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的协调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重要保证,也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 ...

  • 和谐社会视角下文化软实力及其构建
  • 第21卷 第3期 2008年6月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ocial Science Edition ) Vol. 21 No. 3J une 2008 和谐社会视角下文化软实力及其构建 刘 洁1, 杨连生1, 杨建华2 (1 ...

  • 发挥民主党派作用 为和谐社会建设贡献力量
  • 内容提要各民主党派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和作用.应进一步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坚实的政治基础:把发展作为参政议政的第一要务,为构建和谐社会创造雄厚的物质基础:积极协助中共各级党委和政府了解民情.反映民意,为构建和谐社会打牢广泛的民意基础: ...

  • 关于加强国税文化建设构建国税先进文化的指导性意见
  • 关于加强国税文化建设 构建先进国税文化的指导性意见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巩固和扩大今年下半年以来全市国税系统开展的"三创一树"主题活动的成果,持续加强和改进全市国税系统的思想政治工作.文明创建工作.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和基层建设工作 ...

  • 银行业反腐倡廉形势报告
  • 反腐倡廉形势报告 同志们: 根据总行和市分行关于开展反腐倡廉形势政策宣传活动的部署要求,今天我们结合正在开展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专门举办这次反腐倡廉形势报告会,引导全行各级领导干部进一步认清形势.明确任务.完善措施,更好地推进反腐倡廉工作.下面,我着重就"树立和落实适应构建和谐社 ...

  • 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和保障
  •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经济发展的基础地位,充分发挥先进文化的先导作用,切实提高政府的行政能力,正确反映和兼顾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坚持以 ...

  • 构建和谐社会与建设学习型政党
  • 作者:虞云耀 文汇报 2007年01期 (一)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从确保党的事业兴旺发达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高度,全面分析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明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工作原则和重 ...

  • 大学生道德行为规范总结
  • 教育科学学院大学生道德行为规范总结 大学校园作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场所,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工程.和谐校园的构建取决于全校师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尤其是全体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通过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搞好思想建设;强化思想道德课教学,运用道德功能;把思想道德建设与解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