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与道德]阅读答案

生命与道德

张岱年

在中国哲学史上,有关于“义利之辨”与“理欲之辨”的争论。这些争论的中心问题是生命与道德的关系问题。所谓利,指有益于生活;所谓欲,指生活中的要求。而所谓义,所谓理,指生活所应遵循的准则。“理义”亦即道德。生命、生活与理义、道德,究竟有如何的关系?

一切生物都具有一定的生命力。人为了维持生命力、发展生命力,就必须满足一定的需要。所谓欲望、所谓情感,即是对于生命需要的意识。生活中有所需要,在意识中便表现为欲为情。在这一意义上,欲与情是应该肯定的。然而欲与情又包含许多矛盾,因而引发了许多问题。

作为一个人,必须保持自己的生命力。生命力的保持与发展有待于欲望的满足。追求欲望的满足,亦即追求利益。人与人之间,各自追求自己的利益,往往发生矛盾冲突。如果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冲突过于激烈,毫无调和之余地,势必同归于尽。为了保持社会生活的继续存在,必须对于个人利益的冲突加以调节,使人与人之间遵守一定的行为准则。这类准则即是道德。道德即是调节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基本准则。

人,作为具有社会性的生命,不但有物质生活的需要,而且有精神生活的需要。《礼记》说:“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这是人的物质生活需要。但是人不仅有物质生活,还有超越物质生活的精神生活。何谓精神生活?精神生活即是对于真、善、美的追求。何谓真?真即是对于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何谓善?善即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的准则,亦即道德。何谓美?美即艺术的享受。

人与人之间有竞争的关系,也有合作的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合作,胜过人与人之间的斗争,然后社会才能存在,才能发展。恩格斯说:“活的物体的相互作用则既包含有意识的和无意识的合作,也包含有意识的和无意识的斗争。”合作与斗争是同时存在的。道德即调节斗争与合作的基本准则。

人的生活是社会生活,人不可能脱离社会而生存,人的生命力只有在社会中才能保持和发展。每一个人都是一个个体,然而个体不是孤立存在的,个体存在于群体之中。作为一个人,不但要考虑个人的利益,而且要考虑别人的利益,考虑群体的利益。在这个意义上,道德标志着对于个体利益的超越。

自古以来,人们聚居而为族。经过历史的发展,人类分成许多民族。每一民族共同体可以说有其持续不断的生命,可以称之为群体生命。群体生命大于个体生命。道德的要义在于每一个人不但要追求个体的利益,而且要考虑群体的利益。也可以说,道德本于生命,而在一定意义上又高于生命。

在正常的情况中,一方面要充实生命力,一方面要提高道德自觉性、遵守道德的制约。生命与道德是相需相成的。充实生命力必须满足物质生活的需要,也即满足一定的欲望;但是欲望的满足不可能是无节制的,如果无节制的追求欲望的满足,而纵欲无度,必然会戕害生命,同时加剧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冲突而引起纠纷扰乱。为了保持生命的正常发展,应注意人与人之间的协调。生命的充实提高与道德的自觉自律都是必要的。

孟子曾引阳虎之言曰:“为富不仁矣,为仁不富矣。”这所谓为富指执政者聚敛民财,所谓为仁指施行仁政。聚敛民财与施行仁政确实是相互违反的。但是,如果从另一意义来讲,如果为富指经营商业,为仁指做有益于群体的事情,则为富与为仁还是可以相容的,不但可以相容,而且相得益彰。据闻现代日本有一位企业家提出“仁富合一”的主张,运用仁富合一来经营企业,取得显著的成就。这是值得注意的。事实上,在中国历史上,实行仁富合一的,也不乏先例。如孔子弟子子贡,善于货殖,但作为孔门弟子,也是“以仁为己任”的,表现了很高的道德品质。当代有许多国外华人企业家,致富之后,大力资助祖国的文教事业,这也是富仁合一的典范。

(选自《张岱年全集》第7卷,有删改。河北人民出版社1996年12月版)

17.以下说法,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5分)

A.中国哲学史上,历来就有关于“义利”与“理欲”关系的争论,这种争论实质上是要解决生命与道德的关系问题。

B.人为了维持生命力、发展生命力,就必须满足生活所需,但这并不是说人就可以追求个人的利益,满足个人的欲望。

C.每个人要保持自己的生命力,就必然会有竞争与矛盾冲突,而要处理好竞争与矛盾冲突,就离不开道德的有效调节。

D.每一个个人都必须存在于群体之中,群体生命大于个体生命。而道德的作用,就是规范个体行为而保护群体利益。

E.个体生命的欲望与利益需要关注,因为这是个体生命力得以充实和发展的前提,但必须有道德的自觉自律与约束。

18.根据文意,下列事例不能体现“道德标志着对于个体利益的超越”的一项是     (3分)

A.文天祥被元军俘获后,依然宁死不屈,最终英勇就义。

B.《礼记·檀弓下》中记载的乞人不食“嗟来之食”的故事。

C.朱自清病重,需要营养和治 疗,但他仍旧拒绝美国的“施舍”。

D.洪涝时,堤坝决口,多名解放军战士不顾生命危险,用身体抗击洪水。

19.根据文意,“群体生命”要保持正常发展,需要哪些条件?(4分)

20.生命和道德有着怎样的关系?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4分)

参考答案:

17.【信息筛选整合】(5分)

CE(A.应为“义与利”、“理与欲”两对关系,而非“义利”与“理欲”的关系。B.与原文“生命力的保持与发展有待于欲望的满足。追求欲望的满足,亦即追求利益”的表述不符。D.道德不仅保护群体利益,也保护个体利益,但个体利益不能损害他人或群体的利益。)

[5分。答对一项得2分,答对两项得5分,多选不得分。]

18.【句意理解】(3分)Zxxk

B (不食“嗟来之食”并未超越个人利益,体现的只是对个人人格尊严的保持,肯定的是人格高于生命。)

19. 【内容理解】(4分)

(1)个体生命必须得到保持和发展(或充实和提高)。 (2)需要道德来调节个体之间的合作与斗争。(3)群体中的个体必须加强道德的自觉自律。

[4分。答对一点得1分,两点得3分,三点4分。若照抄“为了保持生命的正常发展,应注意人与人之间的协调。生命的充实提高与道德的自觉自律都是必要的”一句而不作必要转述,只得2分。]

20. 【内容归纳】(4分)

生命力的保持和发展需要道德的制约;道德即是调节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基本准则(或道德即调节斗争与合作的基本准则)。道德本于生命,而在一定意义上又高于生命。

[4分。需要道德的制约,1分;调节作用,1分;道德本于生命,1分;高于生命,1分]

生命与道德

张岱年

在中国哲学史上,有关于“义利之辨”与“理欲之辨”的争论。这些争论的中心问题是生命与道德的关系问题。所谓利,指有益于生活;所谓欲,指生活中的要求。而所谓义,所谓理,指生活所应遵循的准则。“理义”亦即道德。生命、生活与理义、道德,究竟有如何的关系?

一切生物都具有一定的生命力。人为了维持生命力、发展生命力,就必须满足一定的需要。所谓欲望、所谓情感,即是对于生命需要的意识。生活中有所需要,在意识中便表现为欲为情。在这一意义上,欲与情是应该肯定的。然而欲与情又包含许多矛盾,因而引发了许多问题。

作为一个人,必须保持自己的生命力。生命力的保持与发展有待于欲望的满足。追求欲望的满足,亦即追求利益。人与人之间,各自追求自己的利益,往往发生矛盾冲突。如果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冲突过于激烈,毫无调和之余地,势必同归于尽。为了保持社会生活的继续存在,必须对于个人利益的冲突加以调节,使人与人之间遵守一定的行为准则。这类准则即是道德。道德即是调节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基本准则。

人,作为具有社会性的生命,不但有物质生活的需要,而且有精神生活的需要。《礼记》说:“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这是人的物质生活需要。但是人不仅有物质生活,还有超越物质生活的精神生活。何谓精神生活?精神生活即是对于真、善、美的追求。何谓真?真即是对于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何谓善?善即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的准则,亦即道德。何谓美?美即艺术的享受。

人与人之间有竞争的关系,也有合作的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合作,胜过人与人之间的斗争,然后社会才能存在,才能发展。恩格斯说:“活的物体的相互作用则既包含有意识的和无意识的合作,也包含有意识的和无意识的斗争。”合作与斗争是同时存在的。道德即调节斗争与合作的基本准则。

人的生活是社会生活,人不可能脱离社会而生存,人的生命力只有在社会中才能保持和发展。每一个人都是一个个体,然而个体不是孤立存在的,个体存在于群体之中。作为一个人,不但要考虑个人的利益,而且要考虑别人的利益,考虑群体的利益。在这个意义上,道德标志着对于个体利益的超越。

自古以来,人们聚居而为族。经过历史的发展,人类分成许多民族。每一民族共同体可以说有其持续不断的生命,可以称之为群体生命。群体生命大于个体生命。道德的要义在于每一个人不但要追求个体的利益,而且要考虑群体的利益。也可以说,道德本于生命,而在一定意义上又高于生命。

在正常的情况中,一方面要充实生命力,一方面要提高道德自觉性、遵守道德的制约。生命与道德是相需相成的。充实生命力必须满足物质生活的需要,也即满足一定的欲望;但是欲望的满足不可能是无节制的,如果无节制的追求欲望的满足,而纵欲无度,必然会戕害生命,同时加剧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冲突而引起纠纷扰乱。为了保持生命的正常发展,应注意人与人之间的协调。生命的充实提高与道德的自觉自律都是必要的。

孟子曾引阳虎之言曰:“为富不仁矣,为仁不富矣。”这所谓为富指执政者聚敛民财,所谓为仁指施行仁政。聚敛民财与施行仁政确实是相互违反的。但是,如果从另一意义来讲,如果为富指经营商业,为仁指做有益于群体的事情,则为富与为仁还是可以相容的,不但可以相容,而且相得益彰。据闻现代日本有一位企业家提出“仁富合一”的主张,运用仁富合一来经营企业,取得显著的成就。这是值得注意的。事实上,在中国历史上,实行仁富合一的,也不乏先例。如孔子弟子子贡,善于货殖,但作为孔门弟子,也是“以仁为己任”的,表现了很高的道德品质。当代有许多国外华人企业家,致富之后,大力资助祖国的文教事业,这也是富仁合一的典范。

(选自《张岱年全集》第7卷,有删改。河北人民出版社1996年12月版)

17.以下说法,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5分)

A.中国哲学史上,历来就有关于“义利”与“理欲”关系的争论,这种争论实质上是要解决生命与道德的关系问题。

B.人为了维持生命力、发展生命力,就必须满足生活所需,但这并不是说人就可以追求个人的利益,满足个人的欲望。

C.每个人要保持自己的生命力,就必然会有竞争与矛盾冲突,而要处理好竞争与矛盾冲突,就离不开道德的有效调节。

D.每一个个人都必须存在于群体之中,群体生命大于个体生命。而道德的作用,就是规范个体行为而保护群体利益。

E.个体生命的欲望与利益需要关注,因为这是个体生命力得以充实和发展的前提,但必须有道德的自觉自律与约束。

18.根据文意,下列事例不能体现“道德标志着对于个体利益的超越”的一项是     (3分)

A.文天祥被元军俘获后,依然宁死不屈,最终英勇就义。

B.《礼记·檀弓下》中记载的乞人不食“嗟来之食”的故事。

C.朱自清病重,需要营养和治 疗,但他仍旧拒绝美国的“施舍”。

D.洪涝时,堤坝决口,多名解放军战士不顾生命危险,用身体抗击洪水。

19.根据文意,“群体生命”要保持正常发展,需要哪些条件?(4分)

20.生命和道德有着怎样的关系?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4分)

参考答案:

17.【信息筛选整合】(5分)

CE(A.应为“义与利”、“理与欲”两对关系,而非“义利”与“理欲”的关系。B.与原文“生命力的保持与发展有待于欲望的满足。追求欲望的满足,亦即追求利益”的表述不符。D.道德不仅保护群体利益,也保护个体利益,但个体利益不能损害他人或群体的利益。)

[5分。答对一项得2分,答对两项得5分,多选不得分。]

18.【句意理解】(3分)Zxxk

B (不食“嗟来之食”并未超越个人利益,体现的只是对个人人格尊严的保持,肯定的是人格高于生命。)

19. 【内容理解】(4分)

(1)个体生命必须得到保持和发展(或充实和提高)。 (2)需要道德来调节个体之间的合作与斗争。(3)群体中的个体必须加强道德的自觉自律。

[4分。答对一点得1分,两点得3分,三点4分。若照抄“为了保持生命的正常发展,应注意人与人之间的协调。生命的充实提高与道德的自觉自律都是必要的”一句而不作必要转述,只得2分。]

20. 【内容归纳】(4分)

生命力的保持和发展需要道德的制约;道德即是调节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基本准则(或道德即调节斗争与合作的基本准则)。道德本于生命,而在一定意义上又高于生命。

[4分。需要道德的制约,1分;调节作用,1分;道德本于生命,1分;高于生命,1分]


相关内容

  • 张岱年全集阅读答案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生命与道德 张岱年 在中国哲学史上,有关于"义利之辨"与"理欲之辨"的争论.这些争论的中心问题是生命与道德的关系问题.所谓利,指有益于生活:所谓欲,指生活中的要求.而所谓义,所谓理,指生活所应遵循的准则."理义" ...

  • [通往纯粹的羊肠小道王一方]阅读附答案
  • 通往纯粹的羊肠小道 王一方 他--25岁就获得哲学.神学两个博士学位,管风琴演奏家,法兰西科学.道德和政治科学院的院士,哲学家萨特的堂叔,德国总统特奥多尔·豪斯的证婚人,大文学家罗曼·罗兰.大科学家爱因斯坦的终身朋友„„ 他就是施韦泽.他让人想到中国抗战时期来中国的诺尔曼·白求恩:一个纯粹的人.30 ...

  • 道德经阅读答案
  •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文后问题. 一对陡然长出的耳朵 薛林荣 当聂耳.冼星海等音乐家匆匆奔赴在民族救亡大道上的时候,有一人无动于衰,他是瞎子阿炳.他无动于衷是因为他双目失明,而且不过是一流落街头的民间艺人,既不能上战场,又不能在乐谱上作一些类似于<黄河大合唱>式的"宏大叙事&quo ...

  • [读书温暖人生]阅读答案
  • 读书温暖人生(1)书是温暖的,有灵性的,活生生的存在.只有透过那一张张印满了文字的纸张,看到了站在纸张后面的一个个活生生的面容,听到了那一个个面容所发出的--或温暖,或严厉,或多愁善感,或慷慨激昂的--声音,我们才算是真正理解了书.(2)只有真正理解了书,你才会热爱书.真正爱书的人,才真正领会读书的 ...

  • 良知是天赋的道德观念阅读答案
  • 语文网小编今天推荐的是:良知是天赋的道德观念阅读答案.语文阅读在平时测试.期末考试中都占有很大的比重,所以,多做一些阅读练习,不仅能熟能生巧,轻松应对考试,最重要的,对于语文学习能力的提高非常有帮助.这篇良知是天赋的道德观念阅读答案,以供同学们练习.反思和感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20-22题. ...

  • 很多人解阅读理解题
  • 很多人解阅读理解题,走的一般都是传统路线:从"内容"上解题,但是面对象国考之类的长而难懂的理解,花费的时间和精力可想而知,偶们能否换一种思路来解答,既从"形式"上解题,形式包括:题型,关键词,逻辑结构,标点符号,这四项把握好,再加上良好的基础的支撑,大部分的题 ...

  • 通往良知的唯一道路阅读答案
  • 通往良知的唯一道路 查一路 风雪弥漫着北回归线,索尔仁尼琴要离开自己的祖国.这位秉持博爱情怀和人道主义精神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本可以在国内享受大师待遇.然而,漫天的冰雪冰封不了苏醒的良知,索尔仁尼琴给朋友写了封长长的信,抨击时政.从此,关押.流放伴随着他的后半生.       1974年,索尔仁 ...

  • 比较初等教育网上作业答案
  • 一.单项选择题(共 8 道试题,共 20 分.) 1. 在美国初等学校的阅读教学中,经常采用的一种教学方法是" ( )". A. 5H-W B. 5W-H C. 5H-H D. 5W-W 满分:2.5 分 2. 英国初等学校学生的学业成绩评定主要有两大方面,一是关键阶段末的统考, ...

  • 儒学的生命在于创新阅读答案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创新是指继承往圣和诸子基础上,度越往圣和诸子,既不是照着讲,也不是接着讲.不管哪种学术文化.哲学理论思维,若封闭自我,自我设限,便是一条自杀之路.当今世界,宇宙性.世界性已成为日常话语的主题词,它与现代第一代新儒家为抵抗日本帝国主义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的侵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