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吉象[艺术学概论]考研参考100题第6部分

1.艺术与哲学的关系。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学问,它主要研究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等领域中带普遍性的根本规律。’”哲学代表着人们对宇宙、社会的总体看法,是人看待世界的根本观点,在世界观中占据着高屋建瓴的地位。文艺创作不能不受世界观的制约,因而也必须受到哲学观点的影响。哲学对艺术的影响,首先表现在对艺术家的影响。艺术家在从事创作活动时,总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受到特定哲学思想的影响,并通过自己的艺术作品表现或流露出来。例如,李白喜欢道家,其诗充满了蔑视礼法、独与天地精神往来的思想;杜甫钟情儒学,其诗被称为“每饭不忘君”之作;王维崇尚佛家,其诗则山水空明,万象澄寂,充溢出世之情

西方现代派文艺旨趣复杂,不管小说、诗歌,还是绘画、雕塑,都有着强烈的反传统倾向,非理性主义哲学泛滥则是现代派文艺兴盛的重要原因。哲学对艺术的影响还表现在对文艺思潮、创作倾向创作方法、风格流派等许多方面。反过来,艺术也对哲学产生一定的影响,艺术可以启迪哲学家的思维,艺术作品也可以传播特之的哲学思想。尤其是哲学家对艺术的思考,往往成为其哲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如黑格尔、叔本华、尼采等均是如此。

2差异性与一致性关系。

差异性与一致性辩证统一。艺术鉴赏的差异性,是指不同的鉴赏者在鉴赏同一部文艺作品时,其审美感受和审美领悟必然存在一定的差别。这种差异性,根源于鉴赏者主体的个性差别,也同时代、民族、阶级的差别相关。所谓时代差异,指不同时代的鉴赏者在鉴赏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不同的审美倾向、鉴赏能力和价值观念。这是由于不同时代的精神生活、物质生活和时代风尚等差异而形成的。所谓民族差异,是由不同民族的社会风尚、文化传统等差别形成的。同一件艺术晶,下同民族对它的欣赏喜爱程度常会有巨大差异。此外,阶级的审美差异也不可忽视,它是由鉴赏者阶级立场、思想观念、生活条件等不同而造成的。例如我国古代封建士大夫的鉴赏趣味同劳动人民的鉴赏趣味就大为不同。不过,在这众多的审美差异中,最重要的是鉴赏者的审美个性的差别。每个具体的鉴赏者都拥有着独特的人生经历,独特的内心世界,独特的艺术趣味,独特的审美经验,这些因素综合体现于艺术鉴赏之中,就形成了与众不同的审美个性。审美个性不同的鉴赏者,对艺术作品的接受和投入均下相同。因此对艺术作品的感受和领悟也肯定不会相同。鲁迅曾说,看《红楼梦》这部作品:“单是命言,就因读者的眼光而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艺术鉴赏的差异性,实际上是从审美再创造的性质派生出来的。艺术鉴赏充分尊重鉴赏者,主体在审美时,既是在鉴赏美的对象,也是在确证自身的本质力量。鉴赏者在调动自身的人生经验投入自身的情感理想,发挥自身的想象领悟时,已经深深地将自己的个性印记烙在了文艺作品之妇了。

其实,差异性不仅存在于不同的鉴赏者之间。即使是同一位鉴赏者,在人生的不同阶段,或在不同的心境下,鉴赏同一部艺术作品,其感受和领悟也会不同。艺术鉴赏又有一致性,所谓“一致性”是指不同的鉴赏者在鉴赏同一部艺术作品时,所形成的审美感受和审美领悟在基本方向上应该是趋于一致的。这种一致性是相对的,其一致的程度是因时而寻,因人而异的。同一时代、同一民族、同一阶级由于历史条件、社会生活、心理习俗的相似在艺术鉴赏中会形成共同或相似的审美倾向、艺术趣味和价值观念,由此也导致在鉴赏的对象、内容和形式等方面大体相似。这种一致性的存在其根源还在于人类的某些共同本性的存在,在于人类的生命共慈,在艺术领域中就集中体现为对美的共同追求。这是人类自觉自由本质的特殊延伸,是人类实现对自身情感世界终极关怀的最佳途径。

艺术鉴赏的一致性的形成,根本上是由艺术形象本身“质”的规定性所决定的。因为一部艺术作品内容和形式已给鉴赏者划定了一个大致的框架,鉴赏者自始至终要受艺术形象“质”的制约,只能三艺术形象或意境所规定范围内去展开想象、联想和再创造,适当地延伸、扩大或缩小,却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它质的规定性,另给它一种新的质。尽管一千个人看哈姆雷特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不同心中出现,但他们毕竟都是“哈姆雷特”而不可能是罗密欧或李尔王。

3、艺术形象

艺术形象是艺术反映社会生活的特殊方式,是通过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的相互交融,并由主体创造出来的艺术成果。它是艺术家依据客观现实生活,经过提炼、加工创造出来的具体可感、富于感情色彩和审美性的感性形式。

艺术形象既包括鲜明生动的人物,也包括其他富有审美特征的情境、画面或意境。艺术形象的基本特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个性与共性的统尸,感性与理性的统一,思想与情感的统一。艺术形象首先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这是艺术形象最基本的特性。作为艺术形象,首先应是个别的、特殊的,应具备独特的个性特征。同时又具有一定的概括性和代表性,具有一定的普遍意义.能体现出一定范围的共性。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都是由带有偶然性的个别现象体现出带有必然性的本质、规律,这种本质、规律是事物的共性。艺术以形象的方式反映世界,就应体现出事物的这种特性,在特殊中显现普遍,以个别表现一般,往往能以小见大,以少胜多,成功的艺术形象都是集个性与共性于一身的。

艺术形象还应是感性与理性的统一。艺术形象有具体可感性,它是以感性的形式呈现在人们面前。或以线条、色彩、形状、体态等作用于视觉;或以旋律、节奏、和声等作用于人们的听觉,或以动态的画面和丰富的音响效果等的综合运用同时作用于人们的视听感官;即使是在想象中构成的文学形象,也具有可感性,通过语言文字的描绘,能使读者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历其境的真切感受。不过,艺术形象中还融合着艺术家的审美理想,体现着艺术家对生活的思考和认识,在形象思维的过程中还有抽象思维的参与和作用。这些深层理性内容与具体的感性形式统一在一起,才使得艺术形象不仅表现现象、个别,也能反映普遍、一般,体现共性。

艺术形象的第三个特性是思想与情感的统一,即艺术形象还具有思想性和情感性。普列汉诺夫认为:“艺术既表现人们的感情,也表现人们的思想。”艺术形象的共性特征和理性内容源于艺术家对生活的提炼和概括,思考和评价,这使得艺术形象必然具有一定的思想性。但艺术不是以理服人.而是以情感人的。在整个艺术活动中,处处离不开情感因素。艺术创作不是冷静的分析、判断,而是动静的描摹、表现。艺术形象中渗透着艺术家丰富而复杂的情感。艺术形象原是客观的社会生活、自然景象,同作者主观的心灵,情感的融合,故而艺术形象中的情感一方面来自于作品所描绘的形象本身,同时,又源自于艺术家主观情感的投入和渗透。艺术家进行艺术创造时,

往往把客观的景物、事物作为作者的感情的载体和表现,艺术形象既是客观事物的再现,也是艺术家特定情感的寄托:例如施特劳斯的圆舞曲《春天来了》充满着春天温馨的气息和欢悦的情绪,这是因为春天本身是美好的,令人欣喜的,同作曲家的愉快心情是完全一致的。于是,理性的内容溶化在情感蛉波浪中,情感与思想融合在一起,使得艺术形象更具感染力。4.美育与艺术教育

美育与艺术教育有着最密切的联系。在历史上,最早的美育实际上就是艺术教育,而且艺术教育至今还是美育的核心,因为艺术是人类心灵的历史,它最集中地体现着特定时代和特定种族人们的审美意

识,以艺术为媒介最容易达到美育与艺术教育的目的。艺术教育也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由于艺术具有审美娱乐、审美认识、审美教育等独特的功能,具有以情感人、潜移默化、寓教于乐等特点,使得艺术成为审美教育的主要内容和主要方式。艺术中的美作为美的集中表现形态,对提高创造美欣赏美的能力,培养人的审美理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等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但艺术教育与审美教育也不能完全等同。艺术教育中有很大一部分是艺术技巧的教育,并以培养人的艺术感受力与创造力为主。审美教育却不一定涉及艺术技巧的培养,对艺术的感受力的培养也是为主体形成完善的审美心理结构和建康人格服务的。艺术教育以艺术作品为教育手段,而审美教育除艺术作品之外,还以广泛的审美活动为教育手段。所以,审美教育并不等同于艺术教育。把单纯艺术技巧的训练等同于艺术教育或美育的观点,对于美育的开展是有干扰作用的。

5.艺术风格

所谓艺术风格,就是艺术家的创造个性与艺术作品的语言、情境交互作用所呈现出的相芦稳定的整体性艺术特色。风格是一个艺术家创造个性成熟的标志,也是一部作品达到较高艺术水准的标志。艺术风格是艺术家的创作个性在艺术作品中的集中表现,它是从艺术家的一系列作品的内容与形式的有机统一中体现出来的。风格是一种相对稳定的整体特色,它体现在题材、主题、艺术形象、艺术语言乃至创作方法等诸多方面,并以一种特有的方式把内容与形式统一起来,由此形成一种持续而相对稳定的艺术特色。它显示着艺术家的独创性,也标志着艺术家的艺术创作趋于成熟。

一般来说,艺术风格主要指艺术家的创作风格,广义上还可包括时代风格、民族风格、地域风格、流行风格等。艺术风格的形成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既与艺术家个人情况有直接关系,又与他所生活的客观:上会条件密切相关。艺术家自身的思想倾向、生活经历、个性气质、文化修养、审美情趣、艺术才能,亏他所生活的特定历史条件、时代特色、社会状况;民族特点、文化传统等方面的诸多因素,都会从下同角度对艺术风格的形成起到:影响制约作用。艺术风格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看做是艺术家人格的体现,所以,去国布封则提出了著名的观点“风格即人”。

6、审美期待

所谓审美期待,即作为主体的接受者在艺术鉴赏之前或之中,基于以往的人生经验和审美经验而形成的对艺术作品种类钵裁、形式风格、形象体系、情意内蕴等的一种期待心态;审美期待是接受者进行艺术鉴赏的心理前提。

世界并非是一十空白,实际上对艺术作品由外及内的大致面貌都有一定的预期设想。以往人生经验和审美经验,使接受者对艺术作品早巳产生着推测性的审美期待。这种审美期待,影响着接受者与艺术作品约交融互动,影响着再创造的积极发挥,影响着艺术鉴赏的现实展开。审美期待的心理基础是接受者的“期待视野”。“期待视野”的概念是德国接受美学的代表人物之一尧斯提出的。“期待视野”指接受者由先在的人生经验和审美经验转化而来的关于艺术作品形式和内容的定向性心理结构图式。

“期待视野”的形成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包括外在的社会背景、时代氛围、文化传统、民束精神、风俗习惯等因素,也包括内在的人生态度、心理性格、兴趣爱好等因素。然而,对“期待视野”产生最直接影响的则是接受者的人生经验和审美经验,是接受者以往鉴赏中获得并积淀下来的:艺术作品艺术特色和审美价值的认识理解。接受者的审美期待必然受到“期待视野”的限定。

期待视野可分为三种:即文体期待、意象期待和意蕴期待。文体期待指接受者对艺术作品门类特征,体裁特点及其艺术语言、结构形式等方面特性,的期待青向。意象期待指接受者对艺术作品形象系统及

其发展演变趋势的期待指向。意蕴期待指接受者寸艺术作品所包孕的情感思绪、人生哲理等审美意蕴鉴赏者期待视野的高低与宽广程度;同艺术鉴赏的效应往往有着直接的联系,期待视野越高越广,就要求艺术鉴赏的对象越加完美深刻。同时,也亨易产生良好的鉴赏效果。

7.艺术活动

根据艺术括动的发展及其当代状况,可以将艺术活动视作一个系统,它由4个要素或环节构成,即客体世界、艺术创作与制作、艺术作品、艺术传播与接受。

(1)客体世界。客体世界是指艺术所反。映和表现的客观社会生活及自然界,现实世界中具有审美价值的事物主艺术创造的主要来源。无论何种艺术、哪类题材的作品,它们都是客观社会生活在艺术家头脑中的能动反映,都是社会生活或直接;或间接、或鲜明、或曲折的反映。

(2)艺术创作与制作。艺术创作指艺术家基于自身的审美经验和审美体验,运用特定的艺术语言和方式所进行的从百美意象到艺术作品的艺术创造过程。艺术制作指与艺术创作密切相关的艺术制作活动。艺术制作体现为以物质控制作为主、以精神性创造为辅的特点。在当代艺术活动发展中,艺术制作显示出重要的和具有相对独立性的意义。

(3)艺术作品。艺术作品指艺术创作和艺术制作的成果,是艺术家的审美意识物态化的表现形式。它是艺术活动四要素中的核心,各种艺术活动的基础,离开了艺术作品,一切艺术活动都失去意义。

(4)艺术传播与接受。艺术传播指借助于一定的物质媒介和传播方式,将艺术信息或作品传递给接受者的过程。按照西方接受美学的观点,艺术的接受者是艺术活动中十分重要的因素,一切艺术创作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让接受者去欣赏、评判,它是艺术活动的终极环节。同时,又将对下一轮艺术活动产生积极影响,接受者的信息反馈是艺术家进行创作的重要依据。

8、灵感

灵感是指在创造活动中,人的大脑皮质高度兴奋时产生的一种特殊的心理状态,它是在一定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基础上,意识和无意识的相互作用,突然激发的、情绪特别亢奋、极富创造力的精神状态。灵感的特点,大体有三方面:

(1)突发性、易逝性。灵感的到来,大多不期而至,出乎意料,来去倏忽,踪影难觅。古人云“恍惚而来,不思而至”,“其来如风,其止如雨”。它不择时空环境,也不由人选择,或因一物一事触发而生,或夜梦诱导而发,或来自冥思苦想之际,来不可遏,去不可止,恰似“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它的形成是非自觉的、偶然的,不为人意志所左右的,具有明显的突发性,因而它又有短暂性,易逝性。它来的快,去的也快,犹如“兔起鹘落,稍纵则逝”。若不及时捕捉瞬间的机遇,就会从此消失,故古人把捕捉灵感比作抓逃犯:“作诗火急迫亡逋,清景一失后难摹”。

(2)超常性。从灵感出现后的精神状况来看,它具有专注敏捷,亢奋紧张的特点。这时,作家处于高度兴奋状态,他忘却了身外的一切,全身心地投入于创作之中,情绪高昂紧张,精神专拄充沛,想像敏捷广阔,如痴如醉,忘乎所以,仿佛进人一种超常的“迷狂”状态,西方诗人称之为“可爱的疯癫”。这时,艺术家的各种知识,记忆,思想片断被集中而构成有机联系,创作经验、技巧和能力被充分调动起来.人物形象、事件场面顺理成章地纷至沓来,构思中阻塞长久的难题,会瞬间顿悟,迎刃而解。正像郭沫若就寝前伏在枕上一气呵成,写完《凤凰涅檠》;伏在地面上拥抱大地,写下《地球,我的母亲》。从灵感的发生与状态看,似乎是人的无意识冲动;但就灵感内容看,它是意识与潜意识

(3)独创性。灵感的功能效应是超常独特,富于创造的。灵感思维的运动,往往打破常规思维的格局,具有一种特殊的发现功能和表现功能,使艺术家在创作上能获得意想不到的收获。许多奇妙不凡的构思.出神人化的描写,隽永闪光的语言,“宛若神助”,最终结晶为新颖独创的艺术作品。可以说,灵感是艺术创作独创性的催化剂。灵感对创造性活动有巨大的作用,对艺术创作尤为重要,其作用大致有三个方面:①开启思路。灵感能使艺术家创作时茅塞顿开、艺思如潮,出现一种左右逢源,得心应手的创作心态。一些困扰艺术家久难解决的疑题和卡住艺思的关节常常因此迎刃而解,大大提高创作效率。②激发才情。灵感令艺术家在创作中全神专注,如痴如醉,废寝忘食,常可调动起艺术家的全部才智、情思,使其创造力得到充分发挥,创作出满意之作来。③独创新境。灵感的出现是艺术家审美,意识的爆发,往往伴随有独特的情思、意象和发现,因而带来殃特的艺术表现,产生新颖独创的作品。总之,灵感是一种超常的特异思维,情绪的紧张度、精力的专注度、思维的敏捷度、思想的自由室、个人心理的独特性等,都达到了空前的高度,通常的心理定势和传统格局被冲破,这正是艺术创造最佳的心理条件,也是产生优秀作品必不可少的契机。

9.影视艺术的基本特征

影视艺术的基本特征主要有三点:

(1)运动的画面影视是一种动态艺术,它需依靠时间的流动而不断变换空间。它最富于动作性和场面性,是视象性很强的艺术。所谓视象性,就是电影以活动的、相互衔接的镜头画面形象作为基本表现手段,主要诉诸观众的视觉,法国电影理论家马塞尔·马尔丹指出:“画面是电影语言的基本:要素。”“电影的年在是由于画面的不可替代的必要性,由于电影的视觉特性绝对要比电影作为思想或文学容器的性质更为重要。”在电影的早期,无声电影阶段,视象是电影表现的惟一手段,被称为“活动”的画片;有声电影出现后,电影虽属视听艺术,但视觉形象仍然远比听觉形象来得重要。影视主要依靠人物的表情、动作以及景物细节等来叙述情节故事,语言对话则处于从属位置。一般说,影视中话语应当尽量简练,凡是视象画面足以交待明白的内容,语言只会成为累赘。尤其在表现人物细微复杂情感的时候,一个眼神的特写,一段抒情的画外音乐,常常胜过于千言万语。这是影视与戏剧不大相同的地方。、”所以,以动的视觉形象来展现故事,依靠运动的画面构成艺术语言,即“蒙太奇”,是影视艺术最重要的表现手段。

(2)重组的时空影视艺术要在较短的时间内展现时空跨度极其巨大的社会生活和复杂情节,就必须采用种种手段来重组新的银幕时空。由于影视使用蒙太奇语言与剪辑技术,使得运动着的画面随时可以跨越空间与时间的界限,进行重新组合,创造一种时空交叉对应效果。只要影片内容表现的需要,天南地北、古往今来、白昼黑夜

……

都可以在瞬息之间相继出现在画面上,形成了全新的时空现象,也有人称之为“电影新时空”。影视时空的重组主要依靠蒙太奇的多样手法。如平行蒙太奇运用平行发展的手法,把同一时间内发生在不同场合的事件连接起来,交替地出现在银幕上,使剧情发展显得紧凑有力。对比蒙太奇把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或事件紧接在一起,造成强烈的对比。交叉蒙太奇能造成紧张的节奏。此外还有象征蒙太奇、复现蒙太奇等等。这样就使蒙太奇语言格外丰富,使电影拥有再现一切运动形式中的现实世界的巨大能力。

(3)心理的真实在各门艺术中,影视对于真实性的要求是最高的。它不像戏剧可以有虚拟性、间离性和夸张化的表演,影视要求以生活的本来面目呈现在观众眼前使人产生如临其境的真实感。这种真实感简直达到了如同照相可以纤毫毕露的程度,具有直接诉诸人的视听器官的直觉逼真性。德国电影理论家克拉

考尔认为:“电影按其本质来说是照相的一次外延,因而也跟照相手段一样,跟我们周围世界有一种显而易见的亲近性。”摄影机能客观地记录它视野中的一切视觉存在,故而影视形象最接近客观现实的自然形态。特别是声音和色彩的渗入,丰富了影视的逼真性。而运用最新技术手段的立体声电影、立体电影和全景电影的产生,电脑技术的介入,更把观众带人广阔的立体境界之中,给人以高度直觉的逼真感和视觉冲击力。当然,逼真性并不是影视的目的,影视的逼真并不等同于现实生活的真实,它要对现实生活进行创造和超越,达到内在真实和外形逼真的统一。这其中有艺术家强烈的主观因素的渗入,是对现实的某种装饰和诗化。而且,影视的逼真是以艺术的假定性为前提的。影视时空、音响、画面的一切逼真感,都是用丰富的技术手段以及演员表演创造出来的,故实际上是一种虚幻逼真,心理的真实。

10.审美感知

审美感知是审美主体调动相应的感觉器官对以具体形态存在的艺术作品实现感性掌握。审美感知的敏锐、细腻、丰富,为艺术鉴赏的进一步深人,奠定了必要的基础。不同门类的艺术作品,其材料和媒介不同,因此,接受者审美感知的方式也有所不同。视觉感官和听觉感官,是人类高度发展了的两种审美感官。艺术鉴赏的审美感知主要就是运用视觉和听觉。像鉴赏绘画、雕塑、书法、摄影等艺术作品,是纯视觉感知;鉴赏音乐艺术作品,是纯听觉感知;鉴赏戏剧、电影等艺,术作品,则是视听综合感知。文学的情况比较特殊。文学作品以语言为惟一的材料和媒介,其形象体系是间接的。接受者要感知文学作品的形象体系,需要经过一个再造想象的心理过程,将其复现于头脑之中。对文学作品的审美感知,是心理的感知,而非现实的感知。通感是审美感知的一种特殊现象。所谓通感,又称联觉,指由对象的特性所引发的不同感觉之间的渗透、沟通、转换。它是艺术鉴赏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它可以使人的感觉延伸、拓展由一种感觉发展为多种感觉,从而达到审美感知立体化的效果。例如,我们聆听俄罗斯音乐家鲍罗丁的交响乐曲《在中亚细亚草原上》即可由那节奏低沉徐缓而单调的听觉形象,扩展到视觉形象,在头脑中浮现出一幅隐约的视觉画面:一片广袤而荒凉的原野,一支满载着各种富于异域情调的货物的商队,由远而近,缓缓走来,又走向远方,最终消失在地平线上。接受者观看挪威画家蒙克的绘画作品《呼喊》,可能会觉得似乎听到了那孤独者所发出的令人灵魂颤栗地喊叫声。通感在艺术鉴赏中的出现,可以使接受者的审美感知领域得到有效的拓展。审美感知不仅与艺术作品的外在形式美相联系,而且已经开始涉及到了艺术作品的内在审美意义。当然,对审美意蕴的深入发掘,还有待于更多心理要素的积极活动。

1.艺术与哲学的关系。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学问,它主要研究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等领域中带普遍性的根本规律。’”哲学代表着人们对宇宙、社会的总体看法,是人看待世界的根本观点,在世界观中占据着高屋建瓴的地位。文艺创作不能不受世界观的制约,因而也必须受到哲学观点的影响。哲学对艺术的影响,首先表现在对艺术家的影响。艺术家在从事创作活动时,总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受到特定哲学思想的影响,并通过自己的艺术作品表现或流露出来。例如,李白喜欢道家,其诗充满了蔑视礼法、独与天地精神往来的思想;杜甫钟情儒学,其诗被称为“每饭不忘君”之作;王维崇尚佛家,其诗则山水空明,万象澄寂,充溢出世之情

西方现代派文艺旨趣复杂,不管小说、诗歌,还是绘画、雕塑,都有着强烈的反传统倾向,非理性主义哲学泛滥则是现代派文艺兴盛的重要原因。哲学对艺术的影响还表现在对文艺思潮、创作倾向创作方法、风格流派等许多方面。反过来,艺术也对哲学产生一定的影响,艺术可以启迪哲学家的思维,艺术作品也可以传播特之的哲学思想。尤其是哲学家对艺术的思考,往往成为其哲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如黑格尔、叔本华、尼采等均是如此。

2差异性与一致性关系。

差异性与一致性辩证统一。艺术鉴赏的差异性,是指不同的鉴赏者在鉴赏同一部文艺作品时,其审美感受和审美领悟必然存在一定的差别。这种差异性,根源于鉴赏者主体的个性差别,也同时代、民族、阶级的差别相关。所谓时代差异,指不同时代的鉴赏者在鉴赏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不同的审美倾向、鉴赏能力和价值观念。这是由于不同时代的精神生活、物质生活和时代风尚等差异而形成的。所谓民族差异,是由不同民族的社会风尚、文化传统等差别形成的。同一件艺术晶,下同民族对它的欣赏喜爱程度常会有巨大差异。此外,阶级的审美差异也不可忽视,它是由鉴赏者阶级立场、思想观念、生活条件等不同而造成的。例如我国古代封建士大夫的鉴赏趣味同劳动人民的鉴赏趣味就大为不同。不过,在这众多的审美差异中,最重要的是鉴赏者的审美个性的差别。每个具体的鉴赏者都拥有着独特的人生经历,独特的内心世界,独特的艺术趣味,独特的审美经验,这些因素综合体现于艺术鉴赏之中,就形成了与众不同的审美个性。审美个性不同的鉴赏者,对艺术作品的接受和投入均下相同。因此对艺术作品的感受和领悟也肯定不会相同。鲁迅曾说,看《红楼梦》这部作品:“单是命言,就因读者的眼光而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艺术鉴赏的差异性,实际上是从审美再创造的性质派生出来的。艺术鉴赏充分尊重鉴赏者,主体在审美时,既是在鉴赏美的对象,也是在确证自身的本质力量。鉴赏者在调动自身的人生经验投入自身的情感理想,发挥自身的想象领悟时,已经深深地将自己的个性印记烙在了文艺作品之妇了。

其实,差异性不仅存在于不同的鉴赏者之间。即使是同一位鉴赏者,在人生的不同阶段,或在不同的心境下,鉴赏同一部艺术作品,其感受和领悟也会不同。艺术鉴赏又有一致性,所谓“一致性”是指不同的鉴赏者在鉴赏同一部艺术作品时,所形成的审美感受和审美领悟在基本方向上应该是趋于一致的。这种一致性是相对的,其一致的程度是因时而寻,因人而异的。同一时代、同一民族、同一阶级由于历史条件、社会生活、心理习俗的相似在艺术鉴赏中会形成共同或相似的审美倾向、艺术趣味和价值观念,由此也导致在鉴赏的对象、内容和形式等方面大体相似。这种一致性的存在其根源还在于人类的某些共同本性的存在,在于人类的生命共慈,在艺术领域中就集中体现为对美的共同追求。这是人类自觉自由本质的特殊延伸,是人类实现对自身情感世界终极关怀的最佳途径。

艺术鉴赏的一致性的形成,根本上是由艺术形象本身“质”的规定性所决定的。因为一部艺术作品内容和形式已给鉴赏者划定了一个大致的框架,鉴赏者自始至终要受艺术形象“质”的制约,只能三艺术形象或意境所规定范围内去展开想象、联想和再创造,适当地延伸、扩大或缩小,却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它质的规定性,另给它一种新的质。尽管一千个人看哈姆雷特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不同心中出现,但他们毕竟都是“哈姆雷特”而不可能是罗密欧或李尔王。

3、艺术形象

艺术形象是艺术反映社会生活的特殊方式,是通过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的相互交融,并由主体创造出来的艺术成果。它是艺术家依据客观现实生活,经过提炼、加工创造出来的具体可感、富于感情色彩和审美性的感性形式。

艺术形象既包括鲜明生动的人物,也包括其他富有审美特征的情境、画面或意境。艺术形象的基本特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个性与共性的统尸,感性与理性的统一,思想与情感的统一。艺术形象首先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这是艺术形象最基本的特性。作为艺术形象,首先应是个别的、特殊的,应具备独特的个性特征。同时又具有一定的概括性和代表性,具有一定的普遍意义.能体现出一定范围的共性。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都是由带有偶然性的个别现象体现出带有必然性的本质、规律,这种本质、规律是事物的共性。艺术以形象的方式反映世界,就应体现出事物的这种特性,在特殊中显现普遍,以个别表现一般,往往能以小见大,以少胜多,成功的艺术形象都是集个性与共性于一身的。

艺术形象还应是感性与理性的统一。艺术形象有具体可感性,它是以感性的形式呈现在人们面前。或以线条、色彩、形状、体态等作用于视觉;或以旋律、节奏、和声等作用于人们的听觉,或以动态的画面和丰富的音响效果等的综合运用同时作用于人们的视听感官;即使是在想象中构成的文学形象,也具有可感性,通过语言文字的描绘,能使读者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历其境的真切感受。不过,艺术形象中还融合着艺术家的审美理想,体现着艺术家对生活的思考和认识,在形象思维的过程中还有抽象思维的参与和作用。这些深层理性内容与具体的感性形式统一在一起,才使得艺术形象不仅表现现象、个别,也能反映普遍、一般,体现共性。

艺术形象的第三个特性是思想与情感的统一,即艺术形象还具有思想性和情感性。普列汉诺夫认为:“艺术既表现人们的感情,也表现人们的思想。”艺术形象的共性特征和理性内容源于艺术家对生活的提炼和概括,思考和评价,这使得艺术形象必然具有一定的思想性。但艺术不是以理服人.而是以情感人的。在整个艺术活动中,处处离不开情感因素。艺术创作不是冷静的分析、判断,而是动静的描摹、表现。艺术形象中渗透着艺术家丰富而复杂的情感。艺术形象原是客观的社会生活、自然景象,同作者主观的心灵,情感的融合,故而艺术形象中的情感一方面来自于作品所描绘的形象本身,同时,又源自于艺术家主观情感的投入和渗透。艺术家进行艺术创造时,

往往把客观的景物、事物作为作者的感情的载体和表现,艺术形象既是客观事物的再现,也是艺术家特定情感的寄托:例如施特劳斯的圆舞曲《春天来了》充满着春天温馨的气息和欢悦的情绪,这是因为春天本身是美好的,令人欣喜的,同作曲家的愉快心情是完全一致的。于是,理性的内容溶化在情感蛉波浪中,情感与思想融合在一起,使得艺术形象更具感染力。4.美育与艺术教育

美育与艺术教育有着最密切的联系。在历史上,最早的美育实际上就是艺术教育,而且艺术教育至今还是美育的核心,因为艺术是人类心灵的历史,它最集中地体现着特定时代和特定种族人们的审美意

识,以艺术为媒介最容易达到美育与艺术教育的目的。艺术教育也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由于艺术具有审美娱乐、审美认识、审美教育等独特的功能,具有以情感人、潜移默化、寓教于乐等特点,使得艺术成为审美教育的主要内容和主要方式。艺术中的美作为美的集中表现形态,对提高创造美欣赏美的能力,培养人的审美理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等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但艺术教育与审美教育也不能完全等同。艺术教育中有很大一部分是艺术技巧的教育,并以培养人的艺术感受力与创造力为主。审美教育却不一定涉及艺术技巧的培养,对艺术的感受力的培养也是为主体形成完善的审美心理结构和建康人格服务的。艺术教育以艺术作品为教育手段,而审美教育除艺术作品之外,还以广泛的审美活动为教育手段。所以,审美教育并不等同于艺术教育。把单纯艺术技巧的训练等同于艺术教育或美育的观点,对于美育的开展是有干扰作用的。

5.艺术风格

所谓艺术风格,就是艺术家的创造个性与艺术作品的语言、情境交互作用所呈现出的相芦稳定的整体性艺术特色。风格是一个艺术家创造个性成熟的标志,也是一部作品达到较高艺术水准的标志。艺术风格是艺术家的创作个性在艺术作品中的集中表现,它是从艺术家的一系列作品的内容与形式的有机统一中体现出来的。风格是一种相对稳定的整体特色,它体现在题材、主题、艺术形象、艺术语言乃至创作方法等诸多方面,并以一种特有的方式把内容与形式统一起来,由此形成一种持续而相对稳定的艺术特色。它显示着艺术家的独创性,也标志着艺术家的艺术创作趋于成熟。

一般来说,艺术风格主要指艺术家的创作风格,广义上还可包括时代风格、民族风格、地域风格、流行风格等。艺术风格的形成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既与艺术家个人情况有直接关系,又与他所生活的客观:上会条件密切相关。艺术家自身的思想倾向、生活经历、个性气质、文化修养、审美情趣、艺术才能,亏他所生活的特定历史条件、时代特色、社会状况;民族特点、文化传统等方面的诸多因素,都会从下同角度对艺术风格的形成起到:影响制约作用。艺术风格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看做是艺术家人格的体现,所以,去国布封则提出了著名的观点“风格即人”。

6、审美期待

所谓审美期待,即作为主体的接受者在艺术鉴赏之前或之中,基于以往的人生经验和审美经验而形成的对艺术作品种类钵裁、形式风格、形象体系、情意内蕴等的一种期待心态;审美期待是接受者进行艺术鉴赏的心理前提。

世界并非是一十空白,实际上对艺术作品由外及内的大致面貌都有一定的预期设想。以往人生经验和审美经验,使接受者对艺术作品早巳产生着推测性的审美期待。这种审美期待,影响着接受者与艺术作品约交融互动,影响着再创造的积极发挥,影响着艺术鉴赏的现实展开。审美期待的心理基础是接受者的“期待视野”。“期待视野”的概念是德国接受美学的代表人物之一尧斯提出的。“期待视野”指接受者由先在的人生经验和审美经验转化而来的关于艺术作品形式和内容的定向性心理结构图式。

“期待视野”的形成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包括外在的社会背景、时代氛围、文化传统、民束精神、风俗习惯等因素,也包括内在的人生态度、心理性格、兴趣爱好等因素。然而,对“期待视野”产生最直接影响的则是接受者的人生经验和审美经验,是接受者以往鉴赏中获得并积淀下来的:艺术作品艺术特色和审美价值的认识理解。接受者的审美期待必然受到“期待视野”的限定。

期待视野可分为三种:即文体期待、意象期待和意蕴期待。文体期待指接受者对艺术作品门类特征,体裁特点及其艺术语言、结构形式等方面特性,的期待青向。意象期待指接受者对艺术作品形象系统及

其发展演变趋势的期待指向。意蕴期待指接受者寸艺术作品所包孕的情感思绪、人生哲理等审美意蕴鉴赏者期待视野的高低与宽广程度;同艺术鉴赏的效应往往有着直接的联系,期待视野越高越广,就要求艺术鉴赏的对象越加完美深刻。同时,也亨易产生良好的鉴赏效果。

7.艺术活动

根据艺术括动的发展及其当代状况,可以将艺术活动视作一个系统,它由4个要素或环节构成,即客体世界、艺术创作与制作、艺术作品、艺术传播与接受。

(1)客体世界。客体世界是指艺术所反。映和表现的客观社会生活及自然界,现实世界中具有审美价值的事物主艺术创造的主要来源。无论何种艺术、哪类题材的作品,它们都是客观社会生活在艺术家头脑中的能动反映,都是社会生活或直接;或间接、或鲜明、或曲折的反映。

(2)艺术创作与制作。艺术创作指艺术家基于自身的审美经验和审美体验,运用特定的艺术语言和方式所进行的从百美意象到艺术作品的艺术创造过程。艺术制作指与艺术创作密切相关的艺术制作活动。艺术制作体现为以物质控制作为主、以精神性创造为辅的特点。在当代艺术活动发展中,艺术制作显示出重要的和具有相对独立性的意义。

(3)艺术作品。艺术作品指艺术创作和艺术制作的成果,是艺术家的审美意识物态化的表现形式。它是艺术活动四要素中的核心,各种艺术活动的基础,离开了艺术作品,一切艺术活动都失去意义。

(4)艺术传播与接受。艺术传播指借助于一定的物质媒介和传播方式,将艺术信息或作品传递给接受者的过程。按照西方接受美学的观点,艺术的接受者是艺术活动中十分重要的因素,一切艺术创作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让接受者去欣赏、评判,它是艺术活动的终极环节。同时,又将对下一轮艺术活动产生积极影响,接受者的信息反馈是艺术家进行创作的重要依据。

8、灵感

灵感是指在创造活动中,人的大脑皮质高度兴奋时产生的一种特殊的心理状态,它是在一定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基础上,意识和无意识的相互作用,突然激发的、情绪特别亢奋、极富创造力的精神状态。灵感的特点,大体有三方面:

(1)突发性、易逝性。灵感的到来,大多不期而至,出乎意料,来去倏忽,踪影难觅。古人云“恍惚而来,不思而至”,“其来如风,其止如雨”。它不择时空环境,也不由人选择,或因一物一事触发而生,或夜梦诱导而发,或来自冥思苦想之际,来不可遏,去不可止,恰似“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它的形成是非自觉的、偶然的,不为人意志所左右的,具有明显的突发性,因而它又有短暂性,易逝性。它来的快,去的也快,犹如“兔起鹘落,稍纵则逝”。若不及时捕捉瞬间的机遇,就会从此消失,故古人把捕捉灵感比作抓逃犯:“作诗火急迫亡逋,清景一失后难摹”。

(2)超常性。从灵感出现后的精神状况来看,它具有专注敏捷,亢奋紧张的特点。这时,作家处于高度兴奋状态,他忘却了身外的一切,全身心地投入于创作之中,情绪高昂紧张,精神专拄充沛,想像敏捷广阔,如痴如醉,忘乎所以,仿佛进人一种超常的“迷狂”状态,西方诗人称之为“可爱的疯癫”。这时,艺术家的各种知识,记忆,思想片断被集中而构成有机联系,创作经验、技巧和能力被充分调动起来.人物形象、事件场面顺理成章地纷至沓来,构思中阻塞长久的难题,会瞬间顿悟,迎刃而解。正像郭沫若就寝前伏在枕上一气呵成,写完《凤凰涅檠》;伏在地面上拥抱大地,写下《地球,我的母亲》。从灵感的发生与状态看,似乎是人的无意识冲动;但就灵感内容看,它是意识与潜意识

(3)独创性。灵感的功能效应是超常独特,富于创造的。灵感思维的运动,往往打破常规思维的格局,具有一种特殊的发现功能和表现功能,使艺术家在创作上能获得意想不到的收获。许多奇妙不凡的构思.出神人化的描写,隽永闪光的语言,“宛若神助”,最终结晶为新颖独创的艺术作品。可以说,灵感是艺术创作独创性的催化剂。灵感对创造性活动有巨大的作用,对艺术创作尤为重要,其作用大致有三个方面:①开启思路。灵感能使艺术家创作时茅塞顿开、艺思如潮,出现一种左右逢源,得心应手的创作心态。一些困扰艺术家久难解决的疑题和卡住艺思的关节常常因此迎刃而解,大大提高创作效率。②激发才情。灵感令艺术家在创作中全神专注,如痴如醉,废寝忘食,常可调动起艺术家的全部才智、情思,使其创造力得到充分发挥,创作出满意之作来。③独创新境。灵感的出现是艺术家审美,意识的爆发,往往伴随有独特的情思、意象和发现,因而带来殃特的艺术表现,产生新颖独创的作品。总之,灵感是一种超常的特异思维,情绪的紧张度、精力的专注度、思维的敏捷度、思想的自由室、个人心理的独特性等,都达到了空前的高度,通常的心理定势和传统格局被冲破,这正是艺术创造最佳的心理条件,也是产生优秀作品必不可少的契机。

9.影视艺术的基本特征

影视艺术的基本特征主要有三点:

(1)运动的画面影视是一种动态艺术,它需依靠时间的流动而不断变换空间。它最富于动作性和场面性,是视象性很强的艺术。所谓视象性,就是电影以活动的、相互衔接的镜头画面形象作为基本表现手段,主要诉诸观众的视觉,法国电影理论家马塞尔·马尔丹指出:“画面是电影语言的基本:要素。”“电影的年在是由于画面的不可替代的必要性,由于电影的视觉特性绝对要比电影作为思想或文学容器的性质更为重要。”在电影的早期,无声电影阶段,视象是电影表现的惟一手段,被称为“活动”的画片;有声电影出现后,电影虽属视听艺术,但视觉形象仍然远比听觉形象来得重要。影视主要依靠人物的表情、动作以及景物细节等来叙述情节故事,语言对话则处于从属位置。一般说,影视中话语应当尽量简练,凡是视象画面足以交待明白的内容,语言只会成为累赘。尤其在表现人物细微复杂情感的时候,一个眼神的特写,一段抒情的画外音乐,常常胜过于千言万语。这是影视与戏剧不大相同的地方。、”所以,以动的视觉形象来展现故事,依靠运动的画面构成艺术语言,即“蒙太奇”,是影视艺术最重要的表现手段。

(2)重组的时空影视艺术要在较短的时间内展现时空跨度极其巨大的社会生活和复杂情节,就必须采用种种手段来重组新的银幕时空。由于影视使用蒙太奇语言与剪辑技术,使得运动着的画面随时可以跨越空间与时间的界限,进行重新组合,创造一种时空交叉对应效果。只要影片内容表现的需要,天南地北、古往今来、白昼黑夜

……

都可以在瞬息之间相继出现在画面上,形成了全新的时空现象,也有人称之为“电影新时空”。影视时空的重组主要依靠蒙太奇的多样手法。如平行蒙太奇运用平行发展的手法,把同一时间内发生在不同场合的事件连接起来,交替地出现在银幕上,使剧情发展显得紧凑有力。对比蒙太奇把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或事件紧接在一起,造成强烈的对比。交叉蒙太奇能造成紧张的节奏。此外还有象征蒙太奇、复现蒙太奇等等。这样就使蒙太奇语言格外丰富,使电影拥有再现一切运动形式中的现实世界的巨大能力。

(3)心理的真实在各门艺术中,影视对于真实性的要求是最高的。它不像戏剧可以有虚拟性、间离性和夸张化的表演,影视要求以生活的本来面目呈现在观众眼前使人产生如临其境的真实感。这种真实感简直达到了如同照相可以纤毫毕露的程度,具有直接诉诸人的视听器官的直觉逼真性。德国电影理论家克拉

考尔认为:“电影按其本质来说是照相的一次外延,因而也跟照相手段一样,跟我们周围世界有一种显而易见的亲近性。”摄影机能客观地记录它视野中的一切视觉存在,故而影视形象最接近客观现实的自然形态。特别是声音和色彩的渗入,丰富了影视的逼真性。而运用最新技术手段的立体声电影、立体电影和全景电影的产生,电脑技术的介入,更把观众带人广阔的立体境界之中,给人以高度直觉的逼真感和视觉冲击力。当然,逼真性并不是影视的目的,影视的逼真并不等同于现实生活的真实,它要对现实生活进行创造和超越,达到内在真实和外形逼真的统一。这其中有艺术家强烈的主观因素的渗入,是对现实的某种装饰和诗化。而且,影视的逼真是以艺术的假定性为前提的。影视时空、音响、画面的一切逼真感,都是用丰富的技术手段以及演员表演创造出来的,故实际上是一种虚幻逼真,心理的真实。

10.审美感知

审美感知是审美主体调动相应的感觉器官对以具体形态存在的艺术作品实现感性掌握。审美感知的敏锐、细腻、丰富,为艺术鉴赏的进一步深人,奠定了必要的基础。不同门类的艺术作品,其材料和媒介不同,因此,接受者审美感知的方式也有所不同。视觉感官和听觉感官,是人类高度发展了的两种审美感官。艺术鉴赏的审美感知主要就是运用视觉和听觉。像鉴赏绘画、雕塑、书法、摄影等艺术作品,是纯视觉感知;鉴赏音乐艺术作品,是纯听觉感知;鉴赏戏剧、电影等艺,术作品,则是视听综合感知。文学的情况比较特殊。文学作品以语言为惟一的材料和媒介,其形象体系是间接的。接受者要感知文学作品的形象体系,需要经过一个再造想象的心理过程,将其复现于头脑之中。对文学作品的审美感知,是心理的感知,而非现实的感知。通感是审美感知的一种特殊现象。所谓通感,又称联觉,指由对象的特性所引发的不同感觉之间的渗透、沟通、转换。它是艺术鉴赏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它可以使人的感觉延伸、拓展由一种感觉发展为多种感觉,从而达到审美感知立体化的效果。例如,我们聆听俄罗斯音乐家鲍罗丁的交响乐曲《在中亚细亚草原上》即可由那节奏低沉徐缓而单调的听觉形象,扩展到视觉形象,在头脑中浮现出一幅隐约的视觉画面:一片广袤而荒凉的原野,一支满载着各种富于异域情调的货物的商队,由远而近,缓缓走来,又走向远方,最终消失在地平线上。接受者观看挪威画家蒙克的绘画作品《呼喊》,可能会觉得似乎听到了那孤独者所发出的令人灵魂颤栗地喊叫声。通感在艺术鉴赏中的出现,可以使接受者的审美感知领域得到有效的拓展。审美感知不仅与艺术作品的外在形式美相联系,而且已经开始涉及到了艺术作品的内在审美意义。当然,对审美意蕴的深入发掘,还有待于更多心理要素的积极活动。


相关内容

  • 彭吉象[艺术学概论]考研参考100题第9部分
  • 1.艺术的功能 主要有三方面: (1)审美认识功能.艺术的审美认识功能,是指艺术作品里通过艺术家对社会生活的真实描绘或真实体验的抒发,使人们可以从中了解一定时代的社会风貌.人文习俗以及政治.经济.历史.道德等各个方面的状况,从而开拓眼界,增长知识,丰富人的生活经验,加深对于社会和历史的某些本质规律的 ...

  • 2017中传动画艺术学考研辅导书都有什么可以推荐
  • 2017中传动画艺术学考研辅导书都有什 么可以推荐 中传动画艺术学考研参考书很多人都不清楚,这里凯程动画艺术学考研王牌老师给大家整理出来了,以供参考: 初试参考书 722动画学基础 贾否.路盛章:<动画概论> 张慧临:<二十世纪中国动画艺术史> 约翰·A·兰特:<亚太动 ...

  • 2017中传艺术硕士辅导班推荐意见
  • 2017中传艺术硕士辅导班推荐意见 对于艺术硕士考研辅导班,业内最有名气的就是凯程.很多辅导班说自己辅导中传艺术硕士,您直接问一句,中传艺术硕士参考书有哪些,大多数机构瞬间就傻眼了,或者推脱说我们有专门的专业课老师给学生推荐参考书,为什么当场答不上来,因为他们根本就没有辅导过中传艺术硕士考研,更谈不 ...

  • 2017中传文化产业硕士就业方向有哪些?
  • 2017中传文化产业硕士就业方向有哪 些? 本文系统介绍中传文化产业硕士就业方向,考研难度,中传文化产业考研辅导,中传文化产业考研参考书,中传文化产业考研专业课等方面的问题,凯程中传文化产业考研老师给大家详细讲解.特别申明,以下信息绝对准确,凯程就是王牌的中传考研机构! 一.中传文化产业硕士就业方向 ...

  • 中传广播电视艺术学考研就业前景怎样
  • 中传广播电视艺术学考研就业前景怎样 本文系统介绍中传广播电视艺术学考研难度,中传广播电视艺术学硕士就业,中传广播电视艺术学考研辅导,中传广播电视艺术学考研参考书,中传广播电视艺术学考研专业课五大方面的问题,凯程中传广播电视艺术学考研老师给大家详细讲解.特别申明,以下信息绝对准确,凯程就是王牌的中传考 ...

  • 中传广播电视艺术学考研考试的形式介绍
  • 中传广播电视艺术学考研考试的形式介 绍 本文系统介绍中传广播电视艺术学考研难度,中传广播电视艺术学硕士就业,中传广播电视艺术学考研辅导,中传广播电视艺术学考研参考书,中传广播电视艺术学考研专业课五大方面的问题,凯程中传广播电视艺术学考研老师给大家详细讲解.特别申明,以下信息绝对准确,凯程就是王牌的中 ...

  • 考研院校信息
  • 新闻学 排名 招生单位 等级 1 中国人民大学 A+ 2 中国传媒大学 A+ 3 复旦大学 A+ 4 武汉大学 A 5 华中科技大学 A 6 四川大学 A 7 南京大学 A 8 北京师范大学 A 9 清华大学 A 10 暨南大学 A 11 南京师范大学 A 12 湖南大学 A B+等级新闻学研究生院 ...

  • [艺术概论]考研笔记彭吉象
  • 第一章:艺术的本质与特征 第一章:艺术的本质与特征 艺术史上的主要说法: 客观精神说,认为艺术是"理念"或者客观"宇宙精神"德体现.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式最早对艺术的本质进行哲 客观精神说 学探讨的学者.他认为,理性世界是第一性的,感性世界是第二性的,而艺术仅仅 ...

  • 艺术学概论课程教学设计实施方案
  • 艺术学概论课程教学设计实施方案 浙江电大责任教师 姚文华 一.课程简介 "艺术学概论"课程是2002年秋季开办的 "中央电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教育管理和小学教育方向)的限选课程.它的文字教材名称为:<艺术学概论>,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