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师范学院期末考试复习资料西方文化史教案

“西方文化”就是指发端于古代希腊与古代罗马的这一支文化,以后这支文化在欧洲地区得到了充分发展与演变。因为古代希腊罗马文化深受西亚的两河流域文化、希伯来文化以及非洲地区古埃及文化的影响,在一些著作中也会把这些文化放入西方文化史中。为了叙述这些古代文明对古希腊罗马的影响。近代以后,欧洲的文化又传播到了其他洲,其影响遍及世界各地。

在这一学期的学习中,我们按西方文化不同时期,把西方文化分为三个阶段来给大家讲述:即古代希腊罗马文化、中世纪基督教文化、西方近现代文化。第一部分涉及爱琴文明与希腊神话传说,希腊的城邦文化(希腊城邦文化的演变过程,这种城邦文化的特点),罗马文化(罗马文化的缘起和他的特征)。

第二部分中世纪基督教文化,中世纪界定于公元476 年西罗马帝国灭亡至公元1453 年东罗马帝国灭亡的这一历史时期。中世纪是全世界封建制社会形成到发展的时期,也是世界三大宗教形成并广泛传播的时期。基督教文化在中世纪欧洲取得了万流归宗的地位。欧洲人的生活与宗教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各阶层的人,无论是国王,还是领主,无论是骑士还是普通百姓,只能在宗教的框架内思想与生活,绝对不能够超越。12 世纪基督教规定了宗教仪式有七种:洗礼、坚振礼、忏悔礼、圣餐礼、终敷礼、婚礼、授职礼。除最后一项外,都是普通百姓直至王公大臣必须施行的。可以说人生的一切重大事件都被基督教会的宗教仪式所包容,从出生到婚配,一直到死都有专门的宗教仪式。人的一生都在宗教

的制约之下。各种习俗都打上深刻的宗教烙印,几乎所有习俗都带着浓厚的宗教色彩。许多节日都与宗教有关,如仲夏节是为纪念施洗者约翰、冬至日是纪念圣女露西亚、圣诞节是纪念耶稣诞生,万圣节是为纪念所有死去的圣徒、情人节是纪念圣瓦伦丁神父(公元三世紀,罗马暴君克劳狄马斯二世迫害天主教,穷兵黩武,为了支持他的庞大军事征服计划,宣布废弃所有的婚姻承诺,当时是出于战争的考虑,使更多无所牵挂的男人可以走上争战的疆场。一名叫瓦仑廷(Sanctus Valentinus)的神父没有遵照这个旨意而继续为相爱的年轻人举行教堂婚礼。事情被告发后,瓦仑廷神父先是被鞭打,然后被石头掷打,最后在公元270年2月14日这天被送上了绞架被绞死。14世纪以后,人们就开始纪念这个日子。现在,中文译为“情人节”的这个日子,在西方国家里就被称为 Valentine's Day ,用以纪念那位为情人做主而牺牲的神父。另一种说法据说瓦伦丁是最早的基督徒之一,那个时代做一名基督徒意味着危险和死亡。为掩护其他殉教者,瓦沦丁被抓住,投入了监牢。在那里他治愈了典狱长女儿失明的双眼。当暴君听到着一奇迹时,他感到非常害怕,于是将瓦沦丁斩首示众。据传说,在行刑的那一天早晨,瓦沦丁给典狱长的女儿写了一封情意绵绵的告别信,落款是:From your Valentine (寄自你的瓦伦丁)。当天,盲女在他墓前种了一棵开红花的杏树,以寄托自己的情思,这一天就是2月14日。自此以后,基督教便把2月14日定为情人节等等。人们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都与教会和宗教相关。这一章的内容主要有:基督教的早期发展,基督教与西欧封建社会。

第三部分为西方近现代文化,包括文艺复兴与人文主义,宗教改革,地理大发现及其后果,西方文化的现代化。

第一章 古希腊罗马文化

教学目的:了解西方文化的起源、基本形态,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发生、演化及其特征

教学重点: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特征

教学难点: 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人文精神及其内涵

讲授要点:

一、 爱琴文明和希腊神话传说

二、 希腊城邦文化

三、罗马文化

第一节 爱琴文明与希腊神话传说

重点与难点:

1爱琴文明与希腊城邦文明之间的文化联系。

2希腊神话的源流与谱系。

一、克里特与迈锡尼(爱琴文明的发展演变)

(一)米诺斯文明 从历史渊源上来看,西方文明最初的发源地可以追溯到位于爱琴海南端入口处的克里特岛。(图1—1)早在公元前2800年左右,铜和青铜制造法就从小亚细亚的腓尼基传入克里特,此后不久(大约在公元前2500年前后),在克里特岛中央的克诺索斯地区就出现了一个因为传说中的米诺斯王以及他的那座扑朔迷离的迷宫而得名的米诺斯文明。1。由于克里特岛位于东地中海的中心位置,它与欧洲(希腊)、小亚细亚以及非洲(埃及)均仅仅相隔一段极易航行的海上距离,因此从产生之初,米诺斯文明就与周围地区,尤其是与爱琴海沿岸地区保持着密切的文化联系,这种联系使得整个爱琴海世界在文化方面表现出一种普遍的相似性和同源性。由于这个缘故,文化学家和历史学家们通常也把克里特文明(公元前2000年,克里(尽管在希腊神话传说中有许多关于米诺斯王的故事(例如米诺斯进宫和米诺陶洛新牛的传说等).但是米诺斯更可能是克里特国王们的一个普遍称号。威尔·杜兰认为:“我们称他为米诺斯,但是不知道他的名字;也许,这个字R是一个头衔,就像法老和恺撒一样,包括T许多国i。”见[美]威尔·杜兰著,幼狮文化公目译:《世界文昵史希腊的生活》上册,东方出版社1999年版.第16页)

特岛出现了很多奴隶制小国,其中以克诺索斯的米诺斯王朝最为强大,所以米诺斯文明是克里特文明最典型的代表)及后来出现的迈锡尼文明一起统称为爱琴文明。

著名游吟诗人荷马对克里特岛赞美道:“有一个地方名叫克里特,在葡萄紫的海水中央,地方美好肥沃,四周被水环绕,那里的居民,多得数都数不清,有九十个城镇,不同语言的种族都杂居在一起„„”2环抱着克里特岛的爱琴海世界气候宜人,风景秀丽,深蓝色的大海中镶嵌着无数个宝石一般闪烁的岛屿。良好的海洋环境使得克里特人选择了远比陆地跋涉更加便捷、省力的航海出行方式,而起伏的海岸线和密布的海岛则为避难的船只提供了天然的停泊港湾。与优越的海洋条件相比,爱琴海世界的陆地环境却要恶劣得多,克里特岛、希腊半岛和爱爱琴海世界的陆地环境却要恶劣得多,克里特岛、希腊半岛和爱琴海各岛屿上的土地大多都是不适宜耕作的山谷和丘陵。再加上降雨量不足,水源匮乏,无法满足大面积的灌溉需要.因此农作物主要为橄榄、葡萄等较能耐得住干旱的品种。优良的海洋环境和贫瘠的土地资源之间的巨大反差使得克里特的居民更加热衷于航海业和商业,他们通过发达的海上运输业,将本土出产的橄榄油和葡萄酒运往小亚细亚、西亚和埃及,然后再换回本土所短缺的金属、谷物和其他生活必需品。

发达的航海业使克里特人得以广泛地吸取地中海周围那些水平较高的文明地区一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的辉煌文化成果,从而促进了自2 ([古希腊]荷马著,檑宪益译:《奥穗修纪》,上海译文出版社19,g年版,第244页)

身的文化繁荣。据历史学家们推测,克里特岛上最初分布着一些彼此隔绝的酋长部落,随着兼并战争的发展,克诺索斯地区的米诺斯王力挫群雄,脱颖而出,统一了克里特岛。到了公元前1700年以后,米诺斯文明进入了发展的鼎盛时期,并且确立了在爱琴海乃至地中海世界的海上霸权。在海外贸易活动的刺激下,克里特的宫殿建筑和艺术达到了空前繁盛的水平,尤其是克诺索斯的米诺斯王宫,因其精美豪华和结构复杂而著称于世。它是一座集宴会厅、起居室、贮藏室、工作室、会议厅和政府办公室于一体的大迷宫,其间点缀着曲径通幽的艺术回廊和花草盛开的宫中庭园。1900年英国著名考古学家伊文思博士发掘了这座几经破坏又几经修复的古老宫殿,它那气势宏大的建曾一度令欧洲人叹为观止,并且在考古学界掀起了一场发掘米诺斯文明的热潮。

对于米诺斯文明,瓦斯在《早期爱琴文明》一书中认为,在米诺斯文明的雏形中有着强烈的埃及成分,究其原因,可能是由于埃及第一王朝和第五王朝时期的的埃及人来到克里特去寻求和平(就是说进入克里特岛的移民可能是埃及人);或者是由于冒险的克里特土著水手在向南航行的途中被一阵风暴刮得偏离了航道,从而发现了尼罗河谷的文明并从中得到了启示。无论这种关于米诺斯文明的“埃及起源说”能否成立,在早期米诺斯文明中确实打上了浓重的埃及文化烙印,这种文化影响在以迷宫、半人半兽的神怪和代达罗斯式的能工巧匠为其显著特点的米诺斯神话中表现得尤为明显。

米诺斯文明以物产精美而著称于世,它所生产的陶器、金银制品、

匕首等物均深受地中海沿岸居民的欢迎。白公元前三千代末期开始,米诺斯文明——它的势力范围和影响已扩及希腊大陆和爱琴海沿岸地区 先后受到来自西亚的野蛮民族和来自希腊北部的印欧语诸游牧部落的侵犯。这些侵犯虽然冲垮了米诺斯文明在希腊大陆上的藩篱,但是它们并没有直接威胁到克里特岛上的米诺斯文明,反而使它因为文化交融而大放异彩。上述的那些精美物品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这种文化交融的结果,而灿烂辉煌的克里特文明本身也是埃及、西亚、小亚细亚以及来自北方的游牧民族等多种文化相互交融的结果。

严格地说,真正的爱琴文明主要是指发源于克里特岛的米诺斯王国,这个王国在公元前17一前15世纪达到鼎盛时期,建立起势力范围广及爱琴海各岛屿和南希腊半岛的“米诺斯海上霸权”国家,并成功地融合了最初入侵的一些野蛮民族。但是到了公元前15世纪左右,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使得辉煌的米诺斯王国迅速衰亡,克里特的许多居民点几乎同时被焚烧殆尽,克里特文明如同它的出现一样神奇地消失。关于这次大灾难的原因,众说不一.有人认为是一次强烈的地震所致,更多的人则认为是来自希腊北部的阿卡亚人的‘火与剑”所造成的浩劫。

(二)迈锡尼文明:就在克里特文明衰落的同时(或者稍早一些时候),在希腊本土上出现了另一个新兴的文明形态——迈锡尼文明。迈锡尼位于希腊伯罗奔尼撒平原的东北角,在公元前16世纪以后逐渐成为希腊大陆和爱琴海地区的文明中心。迈锡尼文明是由一支来自北方的印欧语系游牧民族——阿卡亚人所建立,因此迈锡尼文明实际

上是北方游牧文化与克里特文明相融合的结果。而那些自称为阿卡亚人的游牧征服者,就是最初的希腊人。

迈锡尼文明虽然在文化上对克里特文明多有借鉴,但是在文化成就方面却比后者大为逊色。考古学的研究表明,迈锡尼人在墓葬、居室、城市防御等方面均与克里特人有着较大的差别,他们尤其因为修建一种规模宏伟的巨石城堡和狮子门而著称,它的出现反映了迈锡尼人防御外敌的需要和炫耀武功的心理。

到了公元前12世纪末期,一些来自北方的更野蛮的印欧语系游牧人侵者多利亚人冲人了希腊半岛,摧毁了迈锡尼文明,并且使爱琴海地区陷入了长达三个多世纪的“黑暗时代”。这个“黑暗时代”通常也被称为“英雄时代”,因为荷马史诗和其他一些英雄传说都是在这个时期形成的。在这个时期里,辉煌瑰丽的文明湮灭在蛮族愚昧的习俗和暴戾的野性之中,在经历了300多年的“阵痛”之后,从公元前8世纪开始,一个崭新的希腊城邦文明崛起于爱琴海世界。

二、希腊神话传说的源流

古希腊的神话是西方文学艺术的源泉,当我们在阅读这些美丽的神话的时候,一定也可以感受到希腊文明和艺术的灿烂辉煌。马克思说“希腊神话是人类美丽伟大的诗,具有不朽的魅力。„„那是人类艺术的一种规范和高不可及的范本。”古希腊神话与传说流传至今已近3000年了,有着很强的审美价值和认识价值,阅读它们不仅是美学的享受,更能从中对古希腊有更好的认识。这些神话与传说是史学家研究古希腊必不可少的参考书,是历代作家进行文学创作的借鉴和

源头之一。如果说西方文化是一扇门,那么在我看来古希腊神话就是开启那扇门的钥匙。希腊神话传说的特点是形态优美、谱系分明,它是许多不同民族和地区的神话传说相互混杂和历史演化的而形成,这些神话传说最初是彼此独立的和形态各异的,通过文化交往、融合活动而逐渐趋同扬异,并且通过人为的系统化改造而最终形成统一的神谱和英雄传说。加工这些神谱和英雄传说的人如荷马和赫西俄德等人。早在希腊入侵者到来之前,爱琴海的克里特文明就已经有了自己的流传甚广的神话传说,这些神话传说有的随着克里特文明的毁灭而消失了,另一些则在迈锡尼时期与阿卡亚人的神话传说相融合。例如希腊神话中关于米诺斯迷宫和米诺陶洛斯(人身牛首的怪物)的传说、关于忒修斯(传说中的雅典国王和阿里阿德涅的爱情故事(阿里阿德涅之线,在克里特岛上有位米诺斯国王,他的儿子被雅典人出于忌妒害死了,他于是便向雅典人民挑战。雅典也因为这件事而遭到了神的惩罚,充满了灾荒和瘟疫。阿波罗神庙降下神谕:雅典人如果能够平息弥诺斯的愤恨,取得他的谅解,那么雅典的灾难和神祗们的愤怒都会立即解除。 雅典人只能向弥诺斯求和,求和的结果是雅典人每隔九年送七对童男童女到克里特岛,供奉看守岛上著名迷宫的人身牛头的米诺牛。而这个迷宫据说为伟大的建筑师第达罗斯所造,道路曲折纵横,谁进去都别想出来,到了第三次进贡的时间,忒修斯十分心痛,决定杀掉米诺牛,解救自己的祖国。作为童男之一,忒斯修到了克里特岛。被带到国王弥诺斯面前时,这位充满青春活力的美男子深得国王妩媚动人的女儿阿里阿德涅的青睐,她偷偷地向忒修斯吐露了爱慕之意,并交给他一只线团,教他把线团的一端拴在迷宫的入口,然后跟着滚动的线团一直往前走,直到丑陋的弥诺牛(即弥诺陶洛斯)居处。另外,她又交给忒修斯一把用来斩杀弥诺陶洛斯的利剑。他用两件宝物战胜了弥诺牛,并带着童男童女顺着线团又幸运地钻出了迷宫。他们出来以后,阿里阿德涅跟他们一起出逃,英雄忒修斯在克里特公主阿里阿德涅的帮助下,用一个线团破解了迷宫,杀死了怪物弥诺陶洛斯。这个线团称为阿里阿德涅之线,是忒修斯在迷宫中的生命之线。“阿里阿德涅之线”常用来比喻走出迷宫的方法和路径,解决复杂问题的线索)以及关于第达罗斯(希腊神话中的雅典发明家。曾在克里特为国王米诺斯建造迷宫。后来他用为自己和伊卡洛斯制造的翅膀逃往西西里,在那制造出黄金蜂巢,

保存在厄律克斯山上。一切古代技艺精品均被归在他的名下,因而成为古希腊工匠的守护神)与其子伊卡罗斯用蜡制羽翼飞离迷宫的,等等,都与克里特的古老神话有着一定的渊源关系。而这些关于迷宫、半人半兽的神怪、斗牛游戏(忒修斯杀死米诺陶洛斯的故事即是斗牛游戏的神话反映形式)、第达罗斯式的能工巧匠,以及航海活动的神话内容,显然是与埃及和地中海世界的生活方式和风格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例如,米诺陶洛斯之类的半人半兽的神怪无疑是从埃及的哈梭、斯芬克斯等形象中沿袭而来的,而希腊神话中以堤丰俄斯与厄喀德娜为双亲的怪物神族也明显地带有埃及神话的痕迹。

在公元前二千纪初叶或中叶,当野蛮的印欧语游牧者就是后来建立了迈锡尼文明的阿卡亚人从亚欧大陆进人希腊半岛时,他们带到希腊来的仅仅是一些非常简单而零散的神祗传说。如奥林匹斯神族中的某些神(如宙斯、赫拉、阿波罗、阿尔忒弥斯、赫耳墨斯等)和英雄,如赫拉克勒斯是与印欧语入侵者即阿卡亚一同进人希腊地区的.——在深入伯罗奔尼撒和爱琴海地区之前,曾在希腊北部的马其顿和帖撒利等地滞留过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而奥林匹斯山就位于帖撒利之北(在希腊神话里,在马其顿和希腊东部的色萨利之间矗立着一座高山——奥林匹斯山(Mt.Olympuc)。大雾弥漫的山顶直插云霄。山顶上,众神们的家园沐浴在阳光之中。)因此,在阿卡亚人建立起迈锡尼文明之前很久,他们就开始崇拜奥林匹斯山上的诸神。西方神话学家们根据考古学和语言学的证据而认定,作为至上神的宙斯是阿卡亚人的杰作。

到了迈锡尼时期,克里特的优雅精巧和扑朔迷离的神话开始被粗犷勇武的英雄传说所取代,这些英雄传说是对阿卡亚入侵者的丰功伟

绩的一种夸张式的渲染和回忆,同时也于其中糅杂了地中海地区(包括小亚细亚、西亚、埃及和克里特)流传已久的神话传说。迈锡尼时期是阿卡亚人英雄传说的全盛时期,出现的神话如关于奥林匹斯神族与提坦神族以及巨灵神之间惊心动魄的战斗,关于宙斯取代克洛诺斯的神界统治权的故事,以及彼此对立的诸神最终都被纳入到统一的神谱之中(在希腊,尽管宙斯是人们崇奉的最高天神,众神和万民的君父,他也有自己的具体职责。他首先主宰天象,主要是雷电。他不仅能抛掷闪电,制造雷霆,还能呼风唤雨。可以说他能主宰驾驭自然界的一切,使四时更迭井然有序;他还统治万民众神,区别世间善恶是非;宙斯的另外一项本领则是家族遗传的,那就是预知未来。他通过托梦、制造雷电,或借助于禽鸟的飞翔和树叶的沙沙声来宣布人们的命运。

希腊神话中的主神,第三任神王,是奥林匹斯山的统治者。克洛诺斯和瑞亚之子,掌管天界;以贪花好色著称,奥林匹斯的许多神祇和许多希腊英雄都是他和不同女人生下的子女。女神赫拉是宙斯的最后一位妻子。宙斯是克洛诺斯之子。克洛诺斯的妻子是掌管岁月流逝的女神瑞亚。瑞亚生了许多子女,但每个孩子一出生就被克洛诺斯吃掉。当瑞亚生下宙斯时,她决心保护这个小生命。她用布裹住一块石头谎称这是新生的婴儿,克洛诺斯将石头一口吞下肚里。于是,宙斯躲过一劫,他被送到克洛诺斯的姐姐宁芙女神那里抚养。宙斯长大成人后知道了自己的身世,决心救出自己的同胞兄弟。他娶聪慧女神墨提斯为妻,听从妻子的计谋,引诱父亲克洛诺斯服下了催吐药,克洛诺斯服药后不断呕吐,把他腹中的子女们都吐了出来。他们是波塞冬、哈迪斯、赫斯提亚、德墨忒尔。为了酬谢他们的兄弟宙斯,他们同意把最具威力的武器雷电赠给他。

宙斯对其父的暴政极为反感,他联络众兄弟对其父辈进行了一场战争。宙斯为了尽快取胜,听取了兄弟普罗米修斯的建议,放出了囚禁在地下的独眼巨人和百臂巨灵,这六位地母之子有着非凡的力量,宙斯和他的兄弟们终于取得了胜利。他们的父亲和许多泰坦神被送进了地狱的最底层。伟大的胜利之后到了决定谁来作王,宙斯和他的兄弟们都互不相让,眼看他们之间又要开战,这时普罗米修斯提出用拈阄来决定。结果,宙斯做了天上的王,波塞冬做了海里的王,哈迪斯做了地狱的王。宙斯坐镇奥林匹斯山,拥有无上的权力和力量,他是正义的引导者

从现实历史的角度来看,不同神族之间的激烈战斗恰恰揭示着这印欧语游牧者(阿卡亚人、多利亚人等)对爱琴海世界的血与火的征服活动。神灵之间的战斗与英雄们的征战故事(如特洛伊战争、七雄攻忒拜等)交相辉映,均反映了迈锡尼时期粗犷道劲的时代精神和不同

文化相互糅合的时代特点。荷马史诗中所歌颂的正是阿卡亚人的那些以征服和宴饮而著称的神与英雄。与被征服者的神话不同,奥林匹斯神话的主要内容不是生产而是战争,不是劳作而是享乐,它是征服者的神话。正如阿卡亚英雄奥德修所言:“我不喜欢干庄稼活,也不喜欢管理家务,养儿育女;我只喜欢摇桨的船舰,战争和锐矛利箭,那些使人害怕的武器;天神使得我爱好这些东西;不同的人总有不同爱好。”3威尔·杜兰在其巨著《世界文明史》中写道:“在荷马的著作里,关于以上诸神(指爱琴海地区的古老神祗——引者注)的资料何以很少,而对于奥林匹斯山诸神的资料却那样丰富呢?可能因为奥林匹斯山诸神随阿卡亚人和多利亚人同来,遮掩了迈锡尼和居住地下的诸神,也就是说,先前的神和崇祀他们的人,都被后来的神和后来的人征服了,被击败的神并没有被消灭,而是退居于臣属地位,他们惨痛地退隐地下'仍被一般人民所崇拜,而获得胜利的奥林胍斯山诸神,则高居山顶,接受贵族的崇祀。”4

总之,呈现于后世人们面前的那个美丽而明晰的希腊神话传说是历史融合的结果,在它之中.既包含着东方——埃及、巴比伦、赫梯等神话的神秘主义色彩(这种色彩尤其明显地保存在希腊民间的各种神秘祭如厄琉西斯崇拜、奥尔弗斯崇拜中),也包含着爱琴海世界的古朴特色,同时又融人入了北方印欧语入侵者的粗犷勇武风格。 在“黑暗时代”的末期,将逐渐黯淡的克里特、迈锡尼神话传说传给希腊人的主要是赫西俄德的《神谱》和荷马的两部史诗。他们通3 [古希腊]荷马著,持宪益译:《奥德修纪》.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年版,第177页。 4 [美]威尔·杜兰著,幼掷文化公司译:

过编纂整理工作,把一个系统化了的美丽无比的希腊神话世界呈现在走出“黑暗时代”的希腊人面前。西方“历史学之父”希罗多德认为:“赫西俄德与荷马的时代比之我的时代不会早过四百年;是他们把诸神的家世教给希腊人,把它们的一些名字、尊荣和技艺教给所有的人并且说出了它们的外形。”( [古希腊]希罗多德著,王嘉隽译:《历史》上册,商务印书馆1959年版.第134~135页。)

三、赫西俄德的《神谱》

希腊世界是在赫西俄德和荷马所展现的神话因素中,神既是人的理想,同时又与人生活在一起。希腊人在追溯自己的家族谱系时也相应地整理出一套神的谱系,因为希腊人相信作为自己祖先的英雄们必定有一个神的起源。英雄的诞生往往是由于如下情形:神看中了人间的某个女子(或男子),于是就与之结合,他们爱情的结晶就是某个英雄。在赫西俄德的《神谱》中,在叙述了神祗的谱系之后,也曾开具了一个男神与凡间女子或女神与凡问男子相结合而产生的英雄名单。例如宙斯与人间女子阿尔克墨涅相结合,生了战无不胜的大力士赫拉克勒斯;海洋女神忒提斯与忒萨利亚的英雄珀琉斯相结合,“生下了杀人无数的狮子般勇猛的阿喀琉斯”。希腊的那些显贵家族,如伯罗奔尼撒家族。阿耳戈斯家族、忒拜家族等,甚至包括被后来的罗马人奉为始祖的艾涅阿斯,以及希腊美女、特洛伊战争的祸根海伦,都能够追溯出一个神的起源。总之,在希腊人眼里,神与神的后裔是神,而神与人的后裔则是英雄,这些英雄往往又被当做王者的始祖。

所以希腊神话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谱系分明,这一点当然主要应归功于“黑暗时代”末期(约公元前9一前8世纪)的游吟诗人赫西俄

德。他在《神谱》这首长诗中把民间流传的纷繁凌乱的原始神话缀集为具有内在一致性和连贯性的体系神话,将一幅清晰明白的神族血缘谱系和人间英雄根源呈现于后世人们的眼前。

与任何一种神话相似,希腊神话最初也是从混沌开始的。最原始的神卡俄斯(混沌)还不是一个人格神,尚无性别之允实际上它构成了诸神由以产生的原始背景。在卡俄斯之后产生了大地之母该亚,以及地狱之神、爱神、黑暗和黑夜等神。大地之母该亚“未经甜蜜相爱”就生出了天宇之神乌兰诺斯、大海之神蓬托斯,以及山川河流之神。她又与自己的儿子乌兰诺斯相结合(这种婚姻方式反映了原始的乱婚状况),生出了提坦神族的十二位神,这些神由于身材巨大,所以被称为“提坦”。由于受到一种‘‘命运”的启示,乌兰诺斯知道在他的孩子中间将有一个会取代他的统治,于是他就把自己与该亚所生的提坦神全部打人地狱。但是唯有小儿子克洛诺斯在母亲该亚的保护下躲过一劫,他长大后,就用一把巨大的镰刀阉割了父亲乌兰诺斯(这种说法反映了古代生殖崇拜的风气).解放了地狱中的提坦神,并取代了乌兰诺斯在神界中的统治地位。(见图表:神谱)

成为新一代神王的克洛诺斯又与其姊瑞亚相结合(这种婚姻形式与乌兰诺斯和该亚的婚姻相比显然是一种进步),生下了灶神赫斯提亚、农神得墨忒耳、脚穿金鞋的赫拉(她后来成为宙斯的妻子和奥林匹斯神族的王后)、地狱之神普路同、大海之神波塞冬和雷电之神宙斯”’。尽管克洛诺斯预先知道他的统治将要被自己的一个儿子所推翻,其隋形就如同他曾经推翻了父亲乌兰诺斯的统治一样,而且他为了防

止这一悲剧的重演,将自己的孩子们一一吞入腹巾,但是最小的儿子宙斯仍然在母亲瑞亚的保护下幸免于难,并且最终战胜了克洛诺斯,强迫他吐出了吞入腹中的孩子们(在这个故事中已经蕴涵着命运是不可抗拒的这一深刻的思想)。制服了克洛诺斯以后,宙斯和奥林匹斯诸神又与提坦神族的其他神祗们进行了一场艰苦卓绝的战斗,并在百臂巨人的帮助下取得了全面胜利,从而最终确立了奥林匹斯神族的统治地位。

从文化学的角度来看,赫西俄德的《神谱》具有两方面的重要意义:第一,它通过神系的生殖原则反映了一种朴素的宇宙起源论和自然演化观;第二,它蕴涵着一种以自我否定为动力的社会进化思想。 从第一方面来看,希腊神话的神谱不仅仅是神的家族史,同时也反映了希腊人的宇宙生成观和自然观,神的衍生和交替也就是自然过程的发生和演进。从最原始的神卡俄斯(混沌)到宙斯,绝大多数神都象征着某种自然现象(如地神、天神、黑夜、白昼、死神、海神、河神、地狱、冥王、雷电之神等)。这种自然的分化和演进过程一直延续下来,只是到了以宙斯为首的奥林匹斯神族中.神才脱离了自然性而获得了社会性,才产生了诸如战争之神(阿瑞斯)、商业之神(赫耳墨斯)、锻造之神(赫淮斯托斯)、法律的赋予者和智慧女神(雅典娜)、文艺的保护者(阿波罗和缪斯)、美神(阿佛洛狄忒)、狩猎女神(阿尔忒弥斯)以及正义女神、美惠女神和命运女神等代表社会现象的神祗。这种通过神系的生殖原则来说明宇宙起源和自然演化过程的神话思维图景,构成了哲学和科学产生之前人们唯一的世界观。(图1—9)

从第二方面来看,以内在的自我_否定作为神系延续和发展的契机是希腊神话的叉一个基本特征。从赫西俄德的《神谱》中可看到,希腊神王的更迭是通过一种自我否定的暴力方式实现的:老一辈的神王生下儿子并刚禁或吞食他们,幸免于难的儿子在母亲的支持下起来反抗父亲并取代他的权威。从乌兰诺斯到克洛诺斯,从克洛诺斯到宙斯,所经历的过程都大体相同。宙斯也同样面临着被新一代神所否定的可能性,希腊“悲剧之父”埃斯库罗斯的悲剧《普罗米修斯》三部曲的一个潜在主题,就是这种借助于神权更迭机制而展现自身的“命运”。后来虽然由于普罗米修斯的妥协(这种妥协实际上是埃斯库罗斯本人的妥协),宙斯避免了被取代的可怕后果,5但是这种内在的自我否定的发展契机在整个希腊神话中却是一以贯之的,神的家族也通过这种连续的叛逆行径而不断发展和进化。这种维持神系更新和发展的自我否定机制使希腊神话表现出一种新陈代谢的社会进化思想,

而在背后决定着诸神的兴衰泰否的就是那个不出场的“命运”。在希腊神话中,新旧之神的对抗和更迭并不具备到的含义,它只是表现了一种自然的过程。这种通过“命运”的“看不见”的手来实现神系更迭和自然进化的思想,构成了希腊神话中最深刻的思想,同时也成为整个西方文化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不断实现自我否定和自我超越的形而上的动力。

四、荷马史诗与“系统叙事诗” 5根据“命运”.宙斯如果与大海女神忒提斯结婚.他们的孩子子将成为比宙斯更强大的神。由于普罗米修斯泄露了天机.宙斯避免了这场可怕的婚姻。甙提斯后来与人间英雄帕琉斯结婚.他们所生的儿子就是希腊最勇猛的英雄阿喀琉斯。

赫西俄德的《神谱》梳理了众神的谱系,然而在希腊神话与传说中,真正扮演主角,而且能够引起人们敬仰的,并非那些高处于奥林匹斯山上、常常到人间来滋生是非的神祗,而是那些叱咤风云、勇往直前,傲然立于天地之间的英雄。因此,真正使克里特、迈锡尼时期的那些旷世英雄的丰功伟绩得以流传至今的重要媒介,就是荷马的两部不朽史诗。荷马的《伊利亚特》和《奥德修纪》将英雄传说与神界故事糅杂在一起,向后人们展现了一幅波澜壮阔的英雄史诗。这两部史诗所记载的故事都是对迈锡尼时期曾经发生过的战争和航海活动的一种神话化的渲染,是对阿卡亚人已往英雄业绩的赞美讴歌。 《伊利亚特》描写了特洛伊战争(特洛伊战争发生在迈锡尼文明时期,并且有传说希腊联军的统帅就是迈锡尼王阿伽门农)第十个年头所发生的故事:希腊联军(克里特文明发展的同一阶段,居住在多瑙河流域的许多印欧语族的游牧部落陆续迁移到希腊,由于他们自称为神明希伦的后代,所以被冠以“希腊人”的统称,这些希腊人选择了不同的居住地,一部分人留在了中部希腊,一部分人选中了伯罗奔尼萨,剩下的则滞留在北部希腊。 选中伯罗奔尼萨半岛居住的人,由于大多数使用印欧语系的亚该亚方言,就被称为亚该亚人(也译作阿卡亚人)。这些亚该亚人正是之后的迈锡尼文明的创造者。希腊人为什么要进攻小亚细亚的特洛伊城呢?,现在的小亚细亚既然仍然是沟通亚欧的战略地区,那么古代小亚细亚的战略地位、以及经济地位应该也是如此。希腊人大概是希望在小亚细亚建立希腊人自己的贸易、军事据点,扩张希腊的势力,才会大多数城邦一起同意并发动了这场战争。客观的说,正是迈锡尼执意的联合希腊其他城邦联军发动对特洛伊的十年战争,才使得迈锡尼的王国势力大减,最终在公元前12世纪,迈锡尼诸城邦被多利安人逐渐征服,迈锡尼文明衰落)中最勇猛的战士阿喀琉斯为了战利品——一个女奴的分配问题与联军统帅阿伽门农发生了不可调和的争执,在怒不可遏的情况下他发誓退出了战斗。由于阿喀琉斯的退出,阿卡亚人斗志低落,在战场上节节败退。阿喀琉斯的挚友帕特洛克罗斯为了挽回败局,穿上阿喀琉斯的甲胄上阵厮杀,

却不幸丧命于特洛伊英雄赫克托耳,好友的死大大地激怒了阿喀琉斯,使他“落进了漆黑的绝望深渊”。在一阵疯狂般的痛苦之后,阿喀琉斯重新披挂上阵.为友复仇。尽管他的母亲海洋女神忒提斯曾预言赫克托耳的死期将是他自己断命的前兆,阿喀琉斯仍然坚持要向赫克托耳寻仇,将自身的生死置之度外。愤怒的阿喀琉斯在特洛伊城前杀死了曾经不可战胜的赫克托耳,并且把他的尸体拖在战车后面于特洛伊城前来回奔驰.以此来炫耀自己的赫赫威风。史诗最后以阿喀琉斯将赫克托耳的尸体归还给特洛伊国王普里阿摩斯,以及特洛伊人为赫克托耳举行盛大葬礼而结束。

《奥德修纪》描写了特洛伊战争结束之后希腊英雄奥德修斯(一译俄底修斯)经历千辛万苦重返家园的故事。这些故事充满了神奇诡谲的异国情调和惊心动魄的冒险经历,无疑是对古代希腊人在爱琴海世界(包括小亚细亚和西亚)游历探险事迹的浪漫化写照。史诗中所展现的种种凶险奇遇,如令人忘怀故乡的食荷者之国、凶残愚昧的独目巨人波吕斐摩斯、将人变为动物的巫女喀耳刻、以美妙的歌声引诱航海者触礁的塞壬女妖、不可亵渎的太阳神之牛、卡吕普索的永生之岛等,均被智慧勇敢的奥德修逐一化险为夷。奥德修怀着强烈的思乡之情和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在雅典娜的帮助之下,终于返回到自己的家园伊大嘉岛。史诗的后半部讲叙了回到故乡的奥德修如何施计杀死了那些趁他远征特洛伊子伊之机而觊觎其妻子和财产的伊大嘉纨绔子弟,在离家二十年后与妻子及家人再度团聚的故事。

尽管考古学界在关仍然存在着很大的分歧,但是有许多事实已经

得到了澄清,例如迈锡尼人是一些说印欧语的希腊人,他们已经开始崇拜宙斯和一些奥林匹斯体系的神祗,在公元前14世纪以后他们开始使用一种乙系线形文字(这是一种介乎于象形文字和字母文字之间的过渡型文字)来记载社会生活中的事务,并且用巨大的石块来修造建筑物。虽然人们至今仍然未能找到特洛伊战争的真正遗址,但是类似的战争在迈锡尼时期肯定发生过,而且不止一次,这点是完全可以确定的。

公元前12世纪左右,居住在希腊半岛北部的更为野蛮的多利亚人开始向伯罗奔尼撒大举进犯,不久即毁灭了迈锡尼文明,使整个希腊地区陷入了混乱状态。乙系线形文字被废弃了,希腊人似乎又坠人文盲状态。直到公元前8世纪左右,腓尼基字母文字的传人才再度把希腊人带人到文明生活之中。而荷马的两部史诗、赫两俄德的《神谱》、《列女传》等作品正是在这种文化复兴的背景下产生的,它们明显地表现了处于“黑暗时代”尽头的希腊游吟诗人对于逐渐被淡忘了的那个辉煌时代(迈锡尼时代)的无限珍惜和赞美的追忆之情。

公元前8世纪以后,当新兴的希腊城邦文明逐渐从“黑暗时代”的文化废墟中生长出来时,与城邦的殖民化过程相伴随的文化形式就是“系统叙事诗”。“系统叙事诗”是古希腊史诗之一,以神话和英雄传说为内容,盛行于荷马和赫西俄德之后的时期(约公元前7一前6世纪),其中最著名的有《塞浦路斯之歌》(描写三女神的金苹果之争和特洛伊战争的起源)、《埃提奥皮斯》(描写阿喀琉斯与阿马宗女王彭忒西勒亚和埃塞俄比亚周王门农的战斗以及阿喀琉斯被帕里斯之

箭射中致命之处——脚踵而死的故事)、《小伊利亚特》和《特洛伊失陷记》(这两部作品都描写了阿喀琉斯死后希腊诸英雄继续与特洛伊人战斗并最终以木马计攻陷特洛伊城的故事),以及《归来(描写特洛伊战争结束后除奥德修以外的希腊英雄返回家周的种种经历)等等。这些叙事诗将分散凌乱的希腊民间神话传说联系为彼此相关的有机体系,并且填补和充实了荷马史诗和赫西俄德作品中的许多忽略处与空缺处。因此,“系统叙事诗”与荷马史诗、赫西俄德作品一样成为古典时代希腊悲剧和文学的重要题材来源。

如果说荷马史诗以神话化的方式追忆了迈锡尼时期的英雄传说,赫西俄德的《神谱》以系统化的方式将流传于民间的散乱神话片段缀结为一个有机的体系神话,那么稍后出现的“系统叙事诗”则把某些英雄的家族历史和不幸遭遇当做叙述的主题,并且开始明显地突出命运和神谕的重要性,从而具有了最初的悲剧色彩。就此而言,这些叙事诗构成了从向往迸远国度和神奇际遇的古老民间传说(如特洛伊战争或奥德修历险记等)向悲壮凝重的希腊悲剧一它的重要主题就是英雄家族的厄难命运一过渡的重要中介。例如,关于伯罗奔尼撒家族的故事、忒拜家族的故事,以及诸如此类的命运悲剧,都已经在“系统叙事诗”中初现端倪。在这些叙事诗所展现的每一个英雄家谱背后,都有一只无形的手在操纵着故事情节的发展,这只无形的然而却发挥着不可抗拒的巨大作用的手就是所谓的命运。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系统叙事诗”和紧随其后产生的希腊悲剧所讲述的内容,大多取材于以血缘关系维系的氏族社会向以财产关系

维系的公民社会转化时期的传说。这种以典型化的形式表现为英雄个人厄运的悲剧故事.实际上只不过是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许多家族悲剧故事的缩影。在从公元前12世纪一前8世纪的民族大迁徙和大融合的社会转型期间,每一个古老家族都不可避免地面临着解体和重构的考验,这就是它们共同的历史命运。在“系统叙事诗”和希腊悲剧中,这种共同的历史命运则以一种艺术化的方式再现为英雄个人的不幸遭遇,而且已经隐含着这样一种深刻的思想:英雄的悲剧性遭遇并非由于其个人的道德因素,而是由于一种人力无法控制的客观必然性(命运)所造成的。这种不可抗拒的命运决定论思想正是重大的历史转型时期个人与家族面对社会剧变时的现实心理写照。

第二节 希腊城邦文化

一、希腊城邦制度的早期发展

公元前8世纪,多利亚蛮族入所造成的社会混乱逐渐平息,腓尼基字母的传人使得希腊人重新走出了 “黑暗时代”,一个生机勃勃的城邦社会开始崛起。与相近时期崛起的东方的波斯帝国和西方的罗马帝国相比,希腊城邦社会并不追求政治上的统一,而是走上了一条分离主义和自由主义的道路。

按照一般的历史分期,希腊城邦文明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公元前8世纪到前6世纪,其特点表现为各城邦的海外殖民发展和城邦内部的政治变革。第二阶段为公元前6世纪至前4世纪,这是希腊城邦文明的全盛时期,政治、经济、文化迅猛发展,一批伟大的思想家和艺术家如雨后春笋一般涌现出来。公元前4世纪以后则进入希腊城邦文明的衰落阶段,城邦失去了独立的地位,沦为马其顿王国的附庸,最终被并人罗马帝国的政治版图之中。

在“黑暗时代”的末期,一批新兴的城市国家一城邦(Poll。)开始取代建立在氏族和部落基础上的农村公社,野蛮的军事民主制逐渐让位于以成文法律为基本规范的文明社会。从公元前8世纪到前6世纪的200年间,由于希腊商业活动的发展和殖民扩张,在从拜占庭和小亚细亚一直到高卢海岸和西班牙南部的广大地区,城邦国家如同雨后春笋一般涌现出来。由于希腊本土以及小亚细亚的希腊母邦的人口增加和土地缺乏,以及受酷爱冒险和掠夺的天性所驱使(作为希腊城邦创建者的爱奥尼亚人、阿卡亚人和多利亚人最初都是以入侵者的

身份进人希腊地区的),希腊人在海外广泛建立起殖民地。梅加拉在欧洲与亚洲的接壤处建立了拜占庭,科林斯在西西里岛建立了叙拉古,爱奥尼亚人的殖民地则遍布于从黑海东岸的费西斯一直到直布罗陀海峡西北端的加的斯的广大地区。

希腊的殖民活动与近代的殖民活动有着根本性的区别.殖民地与母邦之间的联系往往不是政治上的,甚至也不是经济上的.而仅仅只是文化上的。一个殖民地一旦建立起来,很快就脱离了母邦的控制,成为一个在政治方面完全独立的城邦。许多老的殖民地在后来的发展过程中又成为新的母邦,衍生出它自己的殖民地。

希腊殖民者在殖民过程中始终保持着母邦文化的一种基本精神素质,即自由独立意识和分离主义原则,这种精神素质—方面使希腊人陶醉于一种民族优越感中,另一方面也使得希腊诸城邦(无论是作为母邦还是作为殖民邦)之间能够保持一种彼此独立、平等共处的“国际关系”。

在公元前6世纪前后,地中海地区的各种大大小小的城邦多如牛毛、数不胜数,其中较为著名的有小亚细亚的米利都,爱琴海的米太林和萨莫斯,希腊半岛的雅典和底比斯,伯罗奔尼撒的斯巴达和科林斯,以及大希腊的克罗顿和尼阿波利斯等等。(图l—14)这些城邦的面积都很小,通常方圆不足100平方英里(最大的城邦斯巴达也不过3000平方英里),称得上是名副其实的蕞尔小国;各城邦的人口也非常有限,人口最多的城邦如雅典也不过数十万人,其他城邦一般仅有数万人。然而,尽管城邦的地域范围和人口数量都微不足道,城邦这

种崭新的国家形式的出现却开创了希腊历史的新纪元。这种微型的政治、经济、文化统一体为希腊人提供了最基本的自由权利和生活安全感。虽然各城邦之间有时也会由于种种利害关系而发生冲突,但是一直到希波战争之前,希腊各城邦之间在政治上始终保持着相互的独立性。希腊人习惯于“鸡犬之声相闻”的小国寡民状态,对于建立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政治大帝国却缺乏兴趣。这种分离主义的政治态度和自由主义的生活信念构成了希腊城邦社会的重要特征。

城邦(Polis)这个概念以及从其中衍生出来的另一些概念,构成了希腊城邦政治生活中最重要的东西。这些派生概念包括(均以拉丁文表示):公民、政治生活或宪法、公民阁体或政府(Politeoma)、治理城邦者或政治家以及治理城邦的技巧政治学(Politics)等等。这些概念对于古代东方专制主义国家来说,是完全陌生的东西;然而在希腊,这些概念的深入人心使得每一位希腊公民都积极地参与公共生活。 城邦和公民这两个概念,不仅在词源上有着密切的联系,而且在希腊的现实社会生活中也是不可分割的。亚里士多德对这两个概念界定道:“(一)凡有权参加议事或审判职能的人,我们就可以说他是那一城邦的公民;(二)城邦的一般含义,就是为了要维护自给生活而具有足够人数的一个公民集团。”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著,吴寿彭译:《政治学》,商务印书馆1965年版.第113页。)公民作为既承担着保卫城邦安全和服从城邦法律的义务,也享有治理城邦事务(议事、审判等)的权利。这种相称的权利和义务使得公民既是城邦的统治者又是城邦的被统治者,换言之,“公民是自己的主人’。这种“主权在

民”的政治状况,再加上城邦规模狭小的自然条件,使得一些希腊城邦出现了直接民主制度。在雅典,全体公民每个月都要参加几次“公民大会”,解决城邦的各种重大问题:宣战与媾和、听取有关城邦事务的报告、审查终审法庭,等等。每个公民都具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都可以出任公职,并且轮流成为陪审法庭的成员。伯里克利时代雅典的公民人数不超过六万人”’,而陪审法庭的成员却多达六千人。 希腊城邦的政治制度在公元前8一前6世纪之间经历了重大的变革过程,伯恩斯和拉尔夫对这一过程总结道:除少数例外,希腊城邦走的是同样的政治演化道路。它们的历史自君主制开始。自公元前8世纪,它们演变为寡头政治。约在l世纪以后,绝大多数的寡头都被独裁者所推翻.希腊人称后者为“僭主”,其意为不合法的僭取权力者,而不论其暴虐与否。最后,在公元前6世纪和前5世纪,建立起了民主政治,有时也称为“荣誉政治”,即基于财产资格而决定政治权利的政府,或以对名誉荣耀之喜爱为统治原则的政府。“’

除了斯巴达等极少数城邦之外,大多数希腊城邦都在公元前8一前6世纪之间完成了从君主政治向民主政治或者僭主政治的转化.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雅典。

二、斯巴达与雅典

作为希腊半岛上的一个举足轻重的强大城邦,斯巴达的政治发展过程与希腊城邦的一般演变趋势是完全不同的,它始终维持着一种强有力的寡头统治形式。斯巴达城邦是由作为征服者而进入希腊伯罗奔尼撒地区的多利亚人所建立,这些军事上的征服者在美西尼亚平原定

居下来之后,始终面对着的一个棘手问题就是如何平息当地土著的反抗。这种经常的防范心理导致了斯巴达人在政治体制乃至整个社会生活方面的极端保守性,使他们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一直拒绝对现存制度进行任何改革。斯巴达社会分为三个阶层.居统治地位的是斯巴达人,他们是城邦的公民和战士,仅占整个城邦人数的1/20。其次是柏里伊赛人(Perioikn·),即边民或邻人,他们是较早被征服并且曾一度成为斯巴达人同盟者的民族,主要从事贸易活动和手工业生产。最下层是希洛人(Helots),即在斯巴达人的征服活动中沦为奴隶的土著民族,他们终日在土地上劳作,没有任何权利可言。

斯巴达的政体形式据说是由吕库古创立的,这是一个带有传说色彩的人物。吕库古为斯巴达人制定了一系列不成文的“端特拉”(Rhetrae,神谕或律法),并且让斯巴达人发誓永远遵守这些律法。根据普鲁塔克的记载,吕库古的改革措施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第一是建立了元老院,由二十八名元老和两位国王共同组成国家的权力中心,负责监督行政事务、制定议案和充当最高审判法庭的成员。同时建立公民大会,由所有具有公民权的男性斯巴达人组成,它的职责是对元老院提出的议案进行表决,并且选举除国王以外的全体公务人员。后来在斯巴达的政治体制中又产生了五人监察团,成为主持元老院和公民大会的常设行政机构,即实际上的政府。第二是定期重新分配土地,使每一个斯巴达人都能拥有一块面积均等的耕地,并且废止一切奢侈无用的技艺,甚至连货币也取消了,这样就杜绝了斯巴达人贪婪奢靡的念头,使他们内部能够保持一种原始的平等状况。第三是设立

公共食堂,所有的斯巴达人都必须在指定的食堂里共同就餐,从而既增长了人们相互之间的友情,又避免了使人成为专注于吃喝享乐的饕餮之徒。由于平均分配土地和共同进餐制度,财富就不再成为能够引起斯巴达人欲望的东西,这样就使全体斯巴达人只剩下一种欲望,即追求荣誉的欲望。见图( “公元前480年的今天,斯巴达国王李奥尼达一世率领300名战士,在温泉关战役中战斗到最后一卒,最终无法抵抗数十万的波斯大军。” 于是,李奥尼达率领这支小部队队,在温泉关这依托“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优势地形,足足抵抗了3天,阻挡了在数量上几十倍于自己的波斯军队。波斯军队抄小道袭击李奥尼达后方,李奥尼达腹背受敌,不得不让已无斗志的盟军部队先撤,仅自领三百斯巴达子弟兵死守温泉关——因为按照斯巴达传统,士兵永远不能放弃自己的阵地。最后,斯巴达王李奥尼达阵亡,斯巴达军队战至最后一人倒下,温泉关终于失守。)

这些改革措施无疑加强了斯巴达人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同时也使他们成为所有希腊人中最泥古不化的顽固分子。在这个没有城墙的城邦里,一切机构和行为规范都按照军事化要求来设定,法律和习俗严格地保证了制造一个强壮条件。结婚和生育均按照一种无情的优生学原则来由城邦统一安排,体弱多病的婴儿一生下来就被处死。男孩和女孩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过一种纪律严明的集体生活,接受各种艰苦的体魄训练,风餐露宿,在寒冷的河水中洗澡,到野外去抢掠。斯巴达人的婚姻仍然保持着一种古老的抢婚习惯,新娘子在风华正茂之时被身强力壮的小伙子抢走,在黑暗中成婚。但是斯巴达青年白天必须与自己的同伴们在一起,晚上也只能偷偷地去会见新娘,只有当他做了父亲之后,才能在白天看望自己的妻子。这样就培养了一种坚毅的自我克制能力。斯巴达的男性公民只有一种身份,那就是战士;而斯巴达的妇女们,恰如她们自己所言,是世界上“唯一生养战士的女人’。当妇女送她的孩子上战场时,总是要这样叮嘱他:“带着你的盾回来,

否则就死于其上。”

总之,斯巴达人就如同他们所崇拜的英雄祖先赫拉克勒斯(宙斯的儿子)一样,是一个手提棍棒、身披狮皮、以勇猛无比而令世人折服的战士形象。斯巴达人虽然对经营技艺和敛聚钱财不屑一顾,但是那种“号令一出,四邻臣服”的威风和荣耀却是一笔巨大的财富。正是由于斯巴达人对荣誉的珍视和对法律的绝对服从,斯巴达成为全希腊最强大的城邦。尽管斯巴达在政制方面保守落后,在文化方面粗鄙愚钝,但是它在战斗力方面却具有毋庸置疑的优势,这种优势使得斯巴达人在伯罗奔尼撒战争中最终战胜了雅典人而成为全希腊的霸主。(图1一l 7)

与斯巴达的粗俗淳朴恰成鲜明对照的是雅典,在公元前6世纪以后,尤其是在伯里克利当政的数十年间(公元前461一前429年),雅典就如同近代的巴黎一样,成为全希腊效法的楷模。雅典的风格成为希腊文化的典型风格,雅典的政治制度成为后世西方人倍加赞赏的政治楷模,而伯里克利时代生活在雅典的一些人物,如哲学家阿那克萨哥拉、苏格拉底,历史学家希罗多德、修昔底德,悲剧和喜剧作家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欧里庇得斯、阿里斯多芬,雕塑家菲狄亚斯等,则成为西方文化史中最灿烂夺目的文化巨人。与保守愚昧的斯巴达相反,雅典是一个开放文明的城邦,甚至带有几分浮华奢靡的成分。许多在斯巴达被视为邪恶无用的东西,如金银财宝、美食艳服、戏剧、哲学和辩论术等,在雅典却备受尊崇。斯巴达人向往简朴无华的生活,不知贪婪和匮乏;雅典人却爱美成性,追求高雅华美的生活格调,重

视财富和享乐;斯巴达人靠着严峻的法律和艰苦的锻炼来培养一种集体主义的勇敢精神,雅典人却出于对自由和光荣的热爱而发展独立的个性。

雅典地处希腊南端的阿提卡半岛,由于地峡相隔而没有遭受多利亚人的入侵,因此最初的阶级分化主要是由于本族人内部财产关系的变化而引起的。公元前8世纪,阿提卡半岛上的四个部族在联合运动中组成了统一的雅典城邦.国王提塞斯将全体居民划分为三个阶级:贵族、农民和手工业者,并且确立了贵族的政治特权。在其后的土地兼并和贫富分化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农民和手工业者沦为债务奴隶,从而使城邦内部的阶级矛盾日益加深。在这种情形下开明贵族德拉古在公元前621年制定了第一部成文法典,对贵族的权利进行了适当的限制。此后不久,一位出身于破产贵族家庭的政治家梭伦又在公元前594年进行了更为彻底的政治改革。梭伦通过法律的形式废除了债务奴隶制,设置了四百人会议和公民陪审法庭,从而大大地削弱了贵族的政治权力和提高了平民的政治地位。梭伦改革还通过法定财产资格来划分公民等级,力图用财产资格来取代出身和血缘关系作为政治权利的根据。继梭伦之后,僭主庇西特拉图和民主派领袖克利斯梯尼义先后进行了更为深人的政治改革,基本确立了雅典的民主制度,摧毁了传统贵族所依凭的氏族秩序。到了伯里克利时代,滥觞于梭伦的政治改革最终结出了硕果,雅典的民主制使其成为希腊诸城邦中最繁盛和最强大的城邦。

雅典的立法权属于“公民大会”,它由全体雅典公民组成,定期

在露天广场上集会,其职能是制定法律、批准或否决“五百人会议”的提案,以及使用贝壳流放法来惩罚那些对城邦公共利益造成危害的领导人。雅典的行政权属于“五百人会议”,这是克利斯梯尼在梭伦时代的“四百人会议”的基础上扩展而成的,它的成员由各个地区的公民以抽签的方式选出,并且分为十个五十人的委员会在一年中轮流执政。“五百人会议”的成员任期两年,这样就使得几乎每一个雅典公民都有机会在一段时间里成为城邦的行政首脑。在伯里克利当政期间,一个十将军委员会成为城邦的实际上的军事、行政和司法中枢,这可能与希波战争期间频繁的战事有关。将军们由公民选举产生,任期一年,但可以无限制地再度当选,伯里克利本人曾出任十将军委员会主席达30年之久。然而,尽管将军们拥有很大的权力,他们却不可能成为僭主,因为他们制定的政策必须由公民大会审议通过才具有合法效力。在司法方面,由6000人组成陪审法庭,对案件的判决结果完全取决于暗审法庭的意见。在审理案件时,陪审员的人数最少也不低于201人,而当出现重大案件时.陪审员人数通常高达1001人。 尽管雅典民主制成为西方近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家心中最完美的政治理想,但是雅典民主制与现代民主制仍然有着天壤之别。雅典的民主制是雅典公民的民主制,而雅典的公民是一个建立在家族身份和财产资格之上的特权阶层。到公元前5世纪末,虽然取消了财产资格,但是家族身份限制却未曾取消。雅典法律规定.雅典公民只限于那些能确证其父母双方都是雅典后裔的男性成年居民。在雅典城邦,绝大部分居民是奴隶、外邦人和边民,而雅典出生的自由民中又有三分之

二是妇女和儿童,所以雅典的民主只是很少一部分人能够享受的民主。

雅典城邦之所以创造了空前辉煌的文化成就和产生了灿若群星的思想家、艺术家,主要不是由于那种徒具其表的民主制,而是由于普遍弥漫的自由精神和宽容气氛。在整个希腊,雅典是文明程度最高、经济最发达的城邦,再加上它的人民所具有的那种爱收并蓄的宽阔胸怀,因此大量的艺术品和杰出人物荟萃此地也就不足为奇了。

三.城邦时代的宗教生活与文化精神: 希腊城邦社会与以奥林匹斯诸神为主要角色的多神教信仰有着密切的联系,希腊各城邦奉守的分离主义原则和大多数城邦内盛行的自由主义文化气氛,成为希腊多神教存在和发展的现实基础。即使是雅典这样的民主社会,宗教崇拜仍然在日常生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在希腊,各城邦均有自己所崇拜的特殊神灵和英雄,同时又对全希腊共同信奉的一些神灵和英雄顶礼膜拜。较有影响的泛希腊宗教中心至少有三个,即德尔菲的阿波罗神庙(希腊人求神谕的最重要的圣地)、伯罗奔尼撒的奥林匹亚(通过全希腊的奥林匹亚竞技会来敬拜宙斯)和厄琉西斯的祭典仪式(对农业女神得墨忒耳的神秘崇拜)。这些泛希腊中心的宗教活动和集会超越了城邦的界限,成为把整个希腊联系在一起的重要纽带。

希腊宗教尤其是奥林匹斯宗教,保持了明显的独立性倾向和地方性色彩,这种特点是与东方宗教的大一统家长制特点迥然不同的。在希波战争之前,把希腊各城邦联系在一起的不是政治上的统一体,而是各种泛希腊的竞技活动和宗教节庆,例如四年一届的奥林匹亚竞技会和毕提竞技会、两年一届的奈美竞技会和伊斯米竞技会,以及泛

雅典娜节和酒神节等等。奥林匹亚竞技会是从对奥林匹斯主神宙斯的崇拜活动中发展出来的,毕提竞技会则起源于敬拜德尔菲神庙的阿波罗的宗教仪式。在这些盛大的集会活动中,不仅有体育竞技,而且也有各种文艺表演(歌咏大会、悲剧、喜剧等),整个活动自教气氛。

四年一届的奥林匹亚竞技会是全希腊最隆重的盛会。首届奥林匹亚竞技会于公元前776年举行,它对希腊人日常生活的重大影响从下面这个事实即可得知:希腊人的纪年均依照奥林匹亚竞技会的届次来推算。希腊文化的那种和谐之美的独特个性,在奥林匹亚竞技会中充分地显示出来。每当竞技会召开之时,希腊各城邦的名门望族的子弟们从四面八方糜集奥林匹亚,纷纷在竞技场上角逐锦标。面对着数以万计的热情观众和震耳欲聋的欢呼声,竞技者们以自己健美的形体、发达的肌肉和矫捷的身手来表达对神灵的崇拜和对荣誉的热爱(图l-2 1)。竞技场上的得胜者.回到故乡时受到凯旋式的欢迎,他所享受的荣誉丝毫也不逊色于在战场上得胜的将军。他的名字成为诗人讴歌的对象,他所获得的桂冠成为城邦的光荣,他本人则成为堪与传说中的英雄相媲美的人物。据丹纳介绍,一个名叫米龙的克罗多人因为角斗无敌而被选为将军,他身披狮皮,手执棍棒,活像传说中的大力士赫拉克勒斯。

另一位名叫提阿哥拉斯的人.因为两个儿子同时在奥林匹亚竞技会上获奖,被当地的人民敬若神明,他本人则因激动过度而死在儿子们的怀抱中„。除了参加奥林匹亚竞技会和其他体育竞赛活动之外, 另一个带有民间性质的泛希腊宗教活动就是酒神节的狂欢秘祭。

对酒神狄奥尼索斯的祭祀仪式几乎流行于希腊的所有城邦,这位传说中葡萄种植业和酿酒业的保护神,在希腊、意大利和小亚细亚等地引起了人们特别是妇女们的狂热崇拜。在希腊各地,酒神节的狂热活动具有突破日常习俗和道德禁忌而尽情放纵的含义,希腊文的“狂欢”和秘祭等词本身就含有放荡不羁和纵酒淫乐的意思。在酒神节的狂欢仪式中,希腊人(特别是有身份的希腊妇女们)头戴常春藤冠,身披兽皮,手执酒神节杖,举行盛大的游行,高唱酒神颂歌和表演各种节目。到了夜幕降临时,喝得烂醉如泥的人们成群结队地来到群山之中或者森林谷地,尽隋地狂歌滥舞、饮酒作乐,最后在一种性之迷狂的状态中达到激情的巅峰。这种狂欢活动由于与庄严的宗教仪式以及宗教情感的宣泄结合在一起,所以显得既野蛮又美丽,既疯狂又神圣,充满 了净化灵魂的神秘色彩。从这种情感宣泄的净化与升华中,产生了古希腊最美丽的艺术形式——悲剧和喜剧。见(酒祭祀图——尽管在希腊本土以及“大希腊”的各个殖民邦流行着各种不同的民间信仰„,但是以奥林匹斯诸神为崇拜对象的希腊多神教仍然构成了希腊文化的主要内容和重要基础。希腊的史诗和悲剧讲述着神和英雄的故事,希腊的雕塑以神和英雄为主要形象,希腊建筑的最辉煌的杰作是帕特农神庙、德尔菲神庙、狄奥尼索斯剧场以及其他举行宗教庆典活动的公共建筑,即使是在赞美爱情的抒情诗歌中(如萨福与平达等人的作品),也充满了神与英雄的名字。至于希腊的哲学和科学,最初育成熟的。与东方的那些阴郁悲惨的宗教氛围迥然不同,希腊宗教的基

本特点是直观的自然崇拜和明朗的感觉主义,而希腊宗教的这些

基本特点同样也成为整个城邦时代希腊文化的基本特点。希腊文化的自然崇拜和感觉主义特点典型地体现在对人的自然形体和现世生活的赞美之中。城邦时代的希腊人是朴素的唯物主义者。他们对肉体的重视更甚于对精神的关怀,对现实生活的关注更甚于对彼岸世界的向往。具有一副强壮而矫健的身躯,这对于希腊人来说是莫大的光荣。对人的自然形体的热爱和赞美使希腊青年把大多数时间都用在练身场和运动场上,参加各种体育竞技活动,如角斗、跳跃、拳击、赛跑、掷铁饼等,目的是要练成一副结实、健美的身体。对于肉体的重视使得裸体竞技活动在希腊成为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人们丝毫也不以裸体为耻,相反倒是以自己或者子女具有一副矫健的身体而感到无上荣耀。希腊人对肉体的重视和崇拜反映到他们的神话或宗教中,从而就产生了与人同形同性的奥林匹斯诸神形象。“希腊人竭力以美丽的人体为模范.结果竞奉为偶像,在地上颂之为英雄,在天上敬之如神明。”„宙斯、波塞冬、阿波罗、阿佛洛狄忒等等之所以为神,并非由于他们在精神或道德方面有什么值得炫耀的地方,而是由于他们在肉体方面具有令人羡慕的优势。神只是比人更强壮、更健美,而且能够长生不死;他们战斗起来比人更勇猛,享乐起来比人更奢侈。希腊诸神在形体上都具有一种令人陶醉的肉感和风韵,这种形体之美在希腊雕朔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在希腊雕塑中,人物通常都没有眼珠和面部表情,一切艺术意韵都体现在充满了生机和动感的躯体中。在这里突出的不是紧蹙的眉头和忧伤的眼神,而是发达的肌肉、结实的躯干、进发的力度以及洋溢在肉体的自我陶醉之中的欢愉心情。在希腊

文化中,精神与肉体仍然处于一种尚未分离的“青春”状态,“这种青春在感官的现实世界里出现为‘具有躯体的精神’和‘精神化了的感官性„。”’希腊文化之美,正是从这种原始同一的和谐之中升发出来的。这种灵与肉的和谐之美,使得希腊神灵与其说是一种高高在 上的抽象“精神”,不如说是一些富有人隋味的生灵。神就是一些典型意义上的人(无论是就其优点还是弱点而言),从而是一些艺术化和理想化了的人的形象。艺术化而非神学化,形象化而非概念希腊多神教不同对现实生活的珍视是希腊宗教和希腊文化的另一个显著特点,这种把感性的现实生活看得比灵魂的终极归宿更为重要的价值取向使得奥林匹斯宗教几乎不具有宗教气息。虽然希腊人是信神的,但是神在希腊人心中并不是一个远在天国的威严审判者,而是一个生活在现实世界中的亲切可爱的庇护者。希腊人的神是人性的神,希腊人的宗教是人文主义的宗教。希腊人是“这样一千人文主义者,他崇拜有限和自然,而不为此,他不愿使他的神带有令人敬畏的性质,他也根本不去捏造人是恶劣和罪孽造物的概念”。„ 希腊人从根本上来说也是乐观主义者,情来对待现实生活,而且也以同样欢愉的心情来对待死亡。对于希腊人来说,死亡不过是生活的继续。这种信念一方面使希腊人用乐观主义的态度来对待生活中的悲剧,勇敢地直面现实,直面悲剧;另—方面,对于来世生活的良好信念和平常之心又使希腊人 在面对死亡时表现出一种坦荡荡的大丈夫气,而不像中世纪基督教徒在面对死亡时那样忐忑不安和心存恐惧。

总之,在希腊宗教和希腊文化中,自然崇拜和感觉主义构成了

最基本的特征。自然崇拜主要表现为对人的自然形体的崇拜。感觉主义则主要表现为对美的事物和现实生活的热爱。肉体与精神的原始和谐,使整个希腊文化呈现出一种田园诗般纯净悠扬的意境。在这里,差别固然已经产生,但是却没有采取极端化的形式而走向对立,因此一切都显得那样的自然、协调和天真质朴。这是西方文化的伊甸园时代,生活在这个时代中的人们尚未把肉体与精神、感性与理性、现实与理想、人与神分割开来,他们陶醉在一种悠然自得的原始同一感之中,从而充分展现出了希腊文化的精神特点,即和谐之美。这种具有无限魅力的和谐之美,后来由于罗马人单方面地发展了物欲而遭到破坏,再往后更由于基督教徒单方面地发展了精神而被弄得支离破碎、惨不忍睹。到了现代西方文化中,灵魂与肉体、理想与现实固然在历史的进步中达成了一种妥协,但是与希腊文化中的那种天然质朴的和谐之美相比,仍然显得罅漏重重、危机四伏。正因为如此,希腊文化才以其和谐之美的个性而成为现代西方人心中失落而难以复返的精神家园.成为滋润着被种种功利要求、上帝呼唤和道德命令折磨得疲惫不堪的灵魂的清纯之泉。

酒神的狂欢,画中酒神与人们尽情狂欢,沉浸在一片爱的温馨之中。为了表现美丽的裸女形象,画家把人物放在优美的大自然之中。画面右下角仰面卧躺着山林女神,似乎酒醉未醒,尽情地展露着自己的裸体。她那丰满柔润的身体像一朵盛开的生命之花,为酒神节注入了人性的欢乐。 掷铁饼者(Discobolos),大理石雕复制品,高约152 厘米,罗马国立博物馆、梵蒂冈博物馆、特尔梅博物馆均有收藏,原作为青铜,米隆(Myron)作于约公元前450 年。作者米隆。这尊被誉为“体育运动之神”的雕像,一望而知是表现投掷铁饼的一个典型瞬间动作:人体动势弯腰屈臂成S型。这使单个的人体富于运动变化,但这种变化常常造成不稳定感,所以作者将人物的重心移至右足,让左足尖点地以支撑辅助,以头为中心两臂伸展成上下对称,

从而使不稳定的躯体获得稳定感。身体的正侧转动,下肢的前后分列,既符合掷铁饼的运动规律,又造成单纯中见多样变化的形式美感。

运动员之所以呈现出裸体的形态,是由古希腊人的社会风俗所决定的。因为,古希腊人在从事体育运动和宗教性的文艺演出活动时,男子往往赤身裸体。他们认为完美健康的人体乃是人的骄傲,是神性的体现。这种社会风俗反过来也促进了希腊人体雕像的发展,并且形成了西方美术史中崇尚人体美的艺术传统。

“西方文化”就是指发端于古代希腊与古代罗马的这一支文化,以后这支文化在欧洲地区得到了充分发展与演变。因为古代希腊罗马文化深受西亚的两河流域文化、希伯来文化以及非洲地区古埃及文化的影响,在一些著作中也会把这些文化放入西方文化史中。为了叙述这些古代文明对古希腊罗马的影响。近代以后,欧洲的文化又传播到了其他洲,其影响遍及世界各地。

在这一学期的学习中,我们按西方文化不同时期,把西方文化分为三个阶段来给大家讲述:即古代希腊罗马文化、中世纪基督教文化、西方近现代文化。第一部分涉及爱琴文明与希腊神话传说,希腊的城邦文化(希腊城邦文化的演变过程,这种城邦文化的特点),罗马文化(罗马文化的缘起和他的特征)。

第二部分中世纪基督教文化,中世纪界定于公元476 年西罗马帝国灭亡至公元1453 年东罗马帝国灭亡的这一历史时期。中世纪是全世界封建制社会形成到发展的时期,也是世界三大宗教形成并广泛传播的时期。基督教文化在中世纪欧洲取得了万流归宗的地位。欧洲人的生活与宗教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各阶层的人,无论是国王,还是领主,无论是骑士还是普通百姓,只能在宗教的框架内思想与生活,绝对不能够超越。12 世纪基督教规定了宗教仪式有七种:洗礼、坚振礼、忏悔礼、圣餐礼、终敷礼、婚礼、授职礼。除最后一项外,都是普通百姓直至王公大臣必须施行的。可以说人生的一切重大事件都被基督教会的宗教仪式所包容,从出生到婚配,一直到死都有专门的宗教仪式。人的一生都在宗教

的制约之下。各种习俗都打上深刻的宗教烙印,几乎所有习俗都带着浓厚的宗教色彩。许多节日都与宗教有关,如仲夏节是为纪念施洗者约翰、冬至日是纪念圣女露西亚、圣诞节是纪念耶稣诞生,万圣节是为纪念所有死去的圣徒、情人节是纪念圣瓦伦丁神父(公元三世紀,罗马暴君克劳狄马斯二世迫害天主教,穷兵黩武,为了支持他的庞大军事征服计划,宣布废弃所有的婚姻承诺,当时是出于战争的考虑,使更多无所牵挂的男人可以走上争战的疆场。一名叫瓦仑廷(Sanctus Valentinus)的神父没有遵照这个旨意而继续为相爱的年轻人举行教堂婚礼。事情被告发后,瓦仑廷神父先是被鞭打,然后被石头掷打,最后在公元270年2月14日这天被送上了绞架被绞死。14世纪以后,人们就开始纪念这个日子。现在,中文译为“情人节”的这个日子,在西方国家里就被称为 Valentine's Day ,用以纪念那位为情人做主而牺牲的神父。另一种说法据说瓦伦丁是最早的基督徒之一,那个时代做一名基督徒意味着危险和死亡。为掩护其他殉教者,瓦沦丁被抓住,投入了监牢。在那里他治愈了典狱长女儿失明的双眼。当暴君听到着一奇迹时,他感到非常害怕,于是将瓦沦丁斩首示众。据传说,在行刑的那一天早晨,瓦沦丁给典狱长的女儿写了一封情意绵绵的告别信,落款是:From your Valentine (寄自你的瓦伦丁)。当天,盲女在他墓前种了一棵开红花的杏树,以寄托自己的情思,这一天就是2月14日。自此以后,基督教便把2月14日定为情人节等等。人们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都与教会和宗教相关。这一章的内容主要有:基督教的早期发展,基督教与西欧封建社会。

第三部分为西方近现代文化,包括文艺复兴与人文主义,宗教改革,地理大发现及其后果,西方文化的现代化。

第一章 古希腊罗马文化

教学目的:了解西方文化的起源、基本形态,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发生、演化及其特征

教学重点: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特征

教学难点: 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人文精神及其内涵

讲授要点:

一、 爱琴文明和希腊神话传说

二、 希腊城邦文化

三、罗马文化

第一节 爱琴文明与希腊神话传说

重点与难点:

1爱琴文明与希腊城邦文明之间的文化联系。

2希腊神话的源流与谱系。

一、克里特与迈锡尼(爱琴文明的发展演变)

(一)米诺斯文明 从历史渊源上来看,西方文明最初的发源地可以追溯到位于爱琴海南端入口处的克里特岛。(图1—1)早在公元前2800年左右,铜和青铜制造法就从小亚细亚的腓尼基传入克里特,此后不久(大约在公元前2500年前后),在克里特岛中央的克诺索斯地区就出现了一个因为传说中的米诺斯王以及他的那座扑朔迷离的迷宫而得名的米诺斯文明。1。由于克里特岛位于东地中海的中心位置,它与欧洲(希腊)、小亚细亚以及非洲(埃及)均仅仅相隔一段极易航行的海上距离,因此从产生之初,米诺斯文明就与周围地区,尤其是与爱琴海沿岸地区保持着密切的文化联系,这种联系使得整个爱琴海世界在文化方面表现出一种普遍的相似性和同源性。由于这个缘故,文化学家和历史学家们通常也把克里特文明(公元前2000年,克里(尽管在希腊神话传说中有许多关于米诺斯王的故事(例如米诺斯进宫和米诺陶洛新牛的传说等).但是米诺斯更可能是克里特国王们的一个普遍称号。威尔·杜兰认为:“我们称他为米诺斯,但是不知道他的名字;也许,这个字R是一个头衔,就像法老和恺撒一样,包括T许多国i。”见[美]威尔·杜兰著,幼狮文化公目译:《世界文昵史希腊的生活》上册,东方出版社1999年版.第16页)

特岛出现了很多奴隶制小国,其中以克诺索斯的米诺斯王朝最为强大,所以米诺斯文明是克里特文明最典型的代表)及后来出现的迈锡尼文明一起统称为爱琴文明。

著名游吟诗人荷马对克里特岛赞美道:“有一个地方名叫克里特,在葡萄紫的海水中央,地方美好肥沃,四周被水环绕,那里的居民,多得数都数不清,有九十个城镇,不同语言的种族都杂居在一起„„”2环抱着克里特岛的爱琴海世界气候宜人,风景秀丽,深蓝色的大海中镶嵌着无数个宝石一般闪烁的岛屿。良好的海洋环境使得克里特人选择了远比陆地跋涉更加便捷、省力的航海出行方式,而起伏的海岸线和密布的海岛则为避难的船只提供了天然的停泊港湾。与优越的海洋条件相比,爱琴海世界的陆地环境却要恶劣得多,克里特岛、希腊半岛和爱爱琴海世界的陆地环境却要恶劣得多,克里特岛、希腊半岛和爱琴海各岛屿上的土地大多都是不适宜耕作的山谷和丘陵。再加上降雨量不足,水源匮乏,无法满足大面积的灌溉需要.因此农作物主要为橄榄、葡萄等较能耐得住干旱的品种。优良的海洋环境和贫瘠的土地资源之间的巨大反差使得克里特的居民更加热衷于航海业和商业,他们通过发达的海上运输业,将本土出产的橄榄油和葡萄酒运往小亚细亚、西亚和埃及,然后再换回本土所短缺的金属、谷物和其他生活必需品。

发达的航海业使克里特人得以广泛地吸取地中海周围那些水平较高的文明地区一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的辉煌文化成果,从而促进了自2 ([古希腊]荷马著,檑宪益译:《奥穗修纪》,上海译文出版社19,g年版,第244页)

身的文化繁荣。据历史学家们推测,克里特岛上最初分布着一些彼此隔绝的酋长部落,随着兼并战争的发展,克诺索斯地区的米诺斯王力挫群雄,脱颖而出,统一了克里特岛。到了公元前1700年以后,米诺斯文明进入了发展的鼎盛时期,并且确立了在爱琴海乃至地中海世界的海上霸权。在海外贸易活动的刺激下,克里特的宫殿建筑和艺术达到了空前繁盛的水平,尤其是克诺索斯的米诺斯王宫,因其精美豪华和结构复杂而著称于世。它是一座集宴会厅、起居室、贮藏室、工作室、会议厅和政府办公室于一体的大迷宫,其间点缀着曲径通幽的艺术回廊和花草盛开的宫中庭园。1900年英国著名考古学家伊文思博士发掘了这座几经破坏又几经修复的古老宫殿,它那气势宏大的建曾一度令欧洲人叹为观止,并且在考古学界掀起了一场发掘米诺斯文明的热潮。

对于米诺斯文明,瓦斯在《早期爱琴文明》一书中认为,在米诺斯文明的雏形中有着强烈的埃及成分,究其原因,可能是由于埃及第一王朝和第五王朝时期的的埃及人来到克里特去寻求和平(就是说进入克里特岛的移民可能是埃及人);或者是由于冒险的克里特土著水手在向南航行的途中被一阵风暴刮得偏离了航道,从而发现了尼罗河谷的文明并从中得到了启示。无论这种关于米诺斯文明的“埃及起源说”能否成立,在早期米诺斯文明中确实打上了浓重的埃及文化烙印,这种文化影响在以迷宫、半人半兽的神怪和代达罗斯式的能工巧匠为其显著特点的米诺斯神话中表现得尤为明显。

米诺斯文明以物产精美而著称于世,它所生产的陶器、金银制品、

匕首等物均深受地中海沿岸居民的欢迎。白公元前三千代末期开始,米诺斯文明——它的势力范围和影响已扩及希腊大陆和爱琴海沿岸地区 先后受到来自西亚的野蛮民族和来自希腊北部的印欧语诸游牧部落的侵犯。这些侵犯虽然冲垮了米诺斯文明在希腊大陆上的藩篱,但是它们并没有直接威胁到克里特岛上的米诺斯文明,反而使它因为文化交融而大放异彩。上述的那些精美物品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这种文化交融的结果,而灿烂辉煌的克里特文明本身也是埃及、西亚、小亚细亚以及来自北方的游牧民族等多种文化相互交融的结果。

严格地说,真正的爱琴文明主要是指发源于克里特岛的米诺斯王国,这个王国在公元前17一前15世纪达到鼎盛时期,建立起势力范围广及爱琴海各岛屿和南希腊半岛的“米诺斯海上霸权”国家,并成功地融合了最初入侵的一些野蛮民族。但是到了公元前15世纪左右,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使得辉煌的米诺斯王国迅速衰亡,克里特的许多居民点几乎同时被焚烧殆尽,克里特文明如同它的出现一样神奇地消失。关于这次大灾难的原因,众说不一.有人认为是一次强烈的地震所致,更多的人则认为是来自希腊北部的阿卡亚人的‘火与剑”所造成的浩劫。

(二)迈锡尼文明:就在克里特文明衰落的同时(或者稍早一些时候),在希腊本土上出现了另一个新兴的文明形态——迈锡尼文明。迈锡尼位于希腊伯罗奔尼撒平原的东北角,在公元前16世纪以后逐渐成为希腊大陆和爱琴海地区的文明中心。迈锡尼文明是由一支来自北方的印欧语系游牧民族——阿卡亚人所建立,因此迈锡尼文明实际

上是北方游牧文化与克里特文明相融合的结果。而那些自称为阿卡亚人的游牧征服者,就是最初的希腊人。

迈锡尼文明虽然在文化上对克里特文明多有借鉴,但是在文化成就方面却比后者大为逊色。考古学的研究表明,迈锡尼人在墓葬、居室、城市防御等方面均与克里特人有着较大的差别,他们尤其因为修建一种规模宏伟的巨石城堡和狮子门而著称,它的出现反映了迈锡尼人防御外敌的需要和炫耀武功的心理。

到了公元前12世纪末期,一些来自北方的更野蛮的印欧语系游牧人侵者多利亚人冲人了希腊半岛,摧毁了迈锡尼文明,并且使爱琴海地区陷入了长达三个多世纪的“黑暗时代”。这个“黑暗时代”通常也被称为“英雄时代”,因为荷马史诗和其他一些英雄传说都是在这个时期形成的。在这个时期里,辉煌瑰丽的文明湮灭在蛮族愚昧的习俗和暴戾的野性之中,在经历了300多年的“阵痛”之后,从公元前8世纪开始,一个崭新的希腊城邦文明崛起于爱琴海世界。

二、希腊神话传说的源流

古希腊的神话是西方文学艺术的源泉,当我们在阅读这些美丽的神话的时候,一定也可以感受到希腊文明和艺术的灿烂辉煌。马克思说“希腊神话是人类美丽伟大的诗,具有不朽的魅力。„„那是人类艺术的一种规范和高不可及的范本。”古希腊神话与传说流传至今已近3000年了,有着很强的审美价值和认识价值,阅读它们不仅是美学的享受,更能从中对古希腊有更好的认识。这些神话与传说是史学家研究古希腊必不可少的参考书,是历代作家进行文学创作的借鉴和

源头之一。如果说西方文化是一扇门,那么在我看来古希腊神话就是开启那扇门的钥匙。希腊神话传说的特点是形态优美、谱系分明,它是许多不同民族和地区的神话传说相互混杂和历史演化的而形成,这些神话传说最初是彼此独立的和形态各异的,通过文化交往、融合活动而逐渐趋同扬异,并且通过人为的系统化改造而最终形成统一的神谱和英雄传说。加工这些神谱和英雄传说的人如荷马和赫西俄德等人。早在希腊入侵者到来之前,爱琴海的克里特文明就已经有了自己的流传甚广的神话传说,这些神话传说有的随着克里特文明的毁灭而消失了,另一些则在迈锡尼时期与阿卡亚人的神话传说相融合。例如希腊神话中关于米诺斯迷宫和米诺陶洛斯(人身牛首的怪物)的传说、关于忒修斯(传说中的雅典国王和阿里阿德涅的爱情故事(阿里阿德涅之线,在克里特岛上有位米诺斯国王,他的儿子被雅典人出于忌妒害死了,他于是便向雅典人民挑战。雅典也因为这件事而遭到了神的惩罚,充满了灾荒和瘟疫。阿波罗神庙降下神谕:雅典人如果能够平息弥诺斯的愤恨,取得他的谅解,那么雅典的灾难和神祗们的愤怒都会立即解除。 雅典人只能向弥诺斯求和,求和的结果是雅典人每隔九年送七对童男童女到克里特岛,供奉看守岛上著名迷宫的人身牛头的米诺牛。而这个迷宫据说为伟大的建筑师第达罗斯所造,道路曲折纵横,谁进去都别想出来,到了第三次进贡的时间,忒修斯十分心痛,决定杀掉米诺牛,解救自己的祖国。作为童男之一,忒斯修到了克里特岛。被带到国王弥诺斯面前时,这位充满青春活力的美男子深得国王妩媚动人的女儿阿里阿德涅的青睐,她偷偷地向忒修斯吐露了爱慕之意,并交给他一只线团,教他把线团的一端拴在迷宫的入口,然后跟着滚动的线团一直往前走,直到丑陋的弥诺牛(即弥诺陶洛斯)居处。另外,她又交给忒修斯一把用来斩杀弥诺陶洛斯的利剑。他用两件宝物战胜了弥诺牛,并带着童男童女顺着线团又幸运地钻出了迷宫。他们出来以后,阿里阿德涅跟他们一起出逃,英雄忒修斯在克里特公主阿里阿德涅的帮助下,用一个线团破解了迷宫,杀死了怪物弥诺陶洛斯。这个线团称为阿里阿德涅之线,是忒修斯在迷宫中的生命之线。“阿里阿德涅之线”常用来比喻走出迷宫的方法和路径,解决复杂问题的线索)以及关于第达罗斯(希腊神话中的雅典发明家。曾在克里特为国王米诺斯建造迷宫。后来他用为自己和伊卡洛斯制造的翅膀逃往西西里,在那制造出黄金蜂巢,

保存在厄律克斯山上。一切古代技艺精品均被归在他的名下,因而成为古希腊工匠的守护神)与其子伊卡罗斯用蜡制羽翼飞离迷宫的,等等,都与克里特的古老神话有着一定的渊源关系。而这些关于迷宫、半人半兽的神怪、斗牛游戏(忒修斯杀死米诺陶洛斯的故事即是斗牛游戏的神话反映形式)、第达罗斯式的能工巧匠,以及航海活动的神话内容,显然是与埃及和地中海世界的生活方式和风格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例如,米诺陶洛斯之类的半人半兽的神怪无疑是从埃及的哈梭、斯芬克斯等形象中沿袭而来的,而希腊神话中以堤丰俄斯与厄喀德娜为双亲的怪物神族也明显地带有埃及神话的痕迹。

在公元前二千纪初叶或中叶,当野蛮的印欧语游牧者就是后来建立了迈锡尼文明的阿卡亚人从亚欧大陆进人希腊半岛时,他们带到希腊来的仅仅是一些非常简单而零散的神祗传说。如奥林匹斯神族中的某些神(如宙斯、赫拉、阿波罗、阿尔忒弥斯、赫耳墨斯等)和英雄,如赫拉克勒斯是与印欧语入侵者即阿卡亚一同进人希腊地区的.——在深入伯罗奔尼撒和爱琴海地区之前,曾在希腊北部的马其顿和帖撒利等地滞留过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而奥林匹斯山就位于帖撒利之北(在希腊神话里,在马其顿和希腊东部的色萨利之间矗立着一座高山——奥林匹斯山(Mt.Olympuc)。大雾弥漫的山顶直插云霄。山顶上,众神们的家园沐浴在阳光之中。)因此,在阿卡亚人建立起迈锡尼文明之前很久,他们就开始崇拜奥林匹斯山上的诸神。西方神话学家们根据考古学和语言学的证据而认定,作为至上神的宙斯是阿卡亚人的杰作。

到了迈锡尼时期,克里特的优雅精巧和扑朔迷离的神话开始被粗犷勇武的英雄传说所取代,这些英雄传说是对阿卡亚入侵者的丰功伟

绩的一种夸张式的渲染和回忆,同时也于其中糅杂了地中海地区(包括小亚细亚、西亚、埃及和克里特)流传已久的神话传说。迈锡尼时期是阿卡亚人英雄传说的全盛时期,出现的神话如关于奥林匹斯神族与提坦神族以及巨灵神之间惊心动魄的战斗,关于宙斯取代克洛诺斯的神界统治权的故事,以及彼此对立的诸神最终都被纳入到统一的神谱之中(在希腊,尽管宙斯是人们崇奉的最高天神,众神和万民的君父,他也有自己的具体职责。他首先主宰天象,主要是雷电。他不仅能抛掷闪电,制造雷霆,还能呼风唤雨。可以说他能主宰驾驭自然界的一切,使四时更迭井然有序;他还统治万民众神,区别世间善恶是非;宙斯的另外一项本领则是家族遗传的,那就是预知未来。他通过托梦、制造雷电,或借助于禽鸟的飞翔和树叶的沙沙声来宣布人们的命运。

希腊神话中的主神,第三任神王,是奥林匹斯山的统治者。克洛诺斯和瑞亚之子,掌管天界;以贪花好色著称,奥林匹斯的许多神祇和许多希腊英雄都是他和不同女人生下的子女。女神赫拉是宙斯的最后一位妻子。宙斯是克洛诺斯之子。克洛诺斯的妻子是掌管岁月流逝的女神瑞亚。瑞亚生了许多子女,但每个孩子一出生就被克洛诺斯吃掉。当瑞亚生下宙斯时,她决心保护这个小生命。她用布裹住一块石头谎称这是新生的婴儿,克洛诺斯将石头一口吞下肚里。于是,宙斯躲过一劫,他被送到克洛诺斯的姐姐宁芙女神那里抚养。宙斯长大成人后知道了自己的身世,决心救出自己的同胞兄弟。他娶聪慧女神墨提斯为妻,听从妻子的计谋,引诱父亲克洛诺斯服下了催吐药,克洛诺斯服药后不断呕吐,把他腹中的子女们都吐了出来。他们是波塞冬、哈迪斯、赫斯提亚、德墨忒尔。为了酬谢他们的兄弟宙斯,他们同意把最具威力的武器雷电赠给他。

宙斯对其父的暴政极为反感,他联络众兄弟对其父辈进行了一场战争。宙斯为了尽快取胜,听取了兄弟普罗米修斯的建议,放出了囚禁在地下的独眼巨人和百臂巨灵,这六位地母之子有着非凡的力量,宙斯和他的兄弟们终于取得了胜利。他们的父亲和许多泰坦神被送进了地狱的最底层。伟大的胜利之后到了决定谁来作王,宙斯和他的兄弟们都互不相让,眼看他们之间又要开战,这时普罗米修斯提出用拈阄来决定。结果,宙斯做了天上的王,波塞冬做了海里的王,哈迪斯做了地狱的王。宙斯坐镇奥林匹斯山,拥有无上的权力和力量,他是正义的引导者

从现实历史的角度来看,不同神族之间的激烈战斗恰恰揭示着这印欧语游牧者(阿卡亚人、多利亚人等)对爱琴海世界的血与火的征服活动。神灵之间的战斗与英雄们的征战故事(如特洛伊战争、七雄攻忒拜等)交相辉映,均反映了迈锡尼时期粗犷道劲的时代精神和不同

文化相互糅合的时代特点。荷马史诗中所歌颂的正是阿卡亚人的那些以征服和宴饮而著称的神与英雄。与被征服者的神话不同,奥林匹斯神话的主要内容不是生产而是战争,不是劳作而是享乐,它是征服者的神话。正如阿卡亚英雄奥德修所言:“我不喜欢干庄稼活,也不喜欢管理家务,养儿育女;我只喜欢摇桨的船舰,战争和锐矛利箭,那些使人害怕的武器;天神使得我爱好这些东西;不同的人总有不同爱好。”3威尔·杜兰在其巨著《世界文明史》中写道:“在荷马的著作里,关于以上诸神(指爱琴海地区的古老神祗——引者注)的资料何以很少,而对于奥林匹斯山诸神的资料却那样丰富呢?可能因为奥林匹斯山诸神随阿卡亚人和多利亚人同来,遮掩了迈锡尼和居住地下的诸神,也就是说,先前的神和崇祀他们的人,都被后来的神和后来的人征服了,被击败的神并没有被消灭,而是退居于臣属地位,他们惨痛地退隐地下'仍被一般人民所崇拜,而获得胜利的奥林胍斯山诸神,则高居山顶,接受贵族的崇祀。”4

总之,呈现于后世人们面前的那个美丽而明晰的希腊神话传说是历史融合的结果,在它之中.既包含着东方——埃及、巴比伦、赫梯等神话的神秘主义色彩(这种色彩尤其明显地保存在希腊民间的各种神秘祭如厄琉西斯崇拜、奥尔弗斯崇拜中),也包含着爱琴海世界的古朴特色,同时又融人入了北方印欧语入侵者的粗犷勇武风格。 在“黑暗时代”的末期,将逐渐黯淡的克里特、迈锡尼神话传说传给希腊人的主要是赫西俄德的《神谱》和荷马的两部史诗。他们通3 [古希腊]荷马著,持宪益译:《奥德修纪》.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年版,第177页。 4 [美]威尔·杜兰著,幼掷文化公司译:

过编纂整理工作,把一个系统化了的美丽无比的希腊神话世界呈现在走出“黑暗时代”的希腊人面前。西方“历史学之父”希罗多德认为:“赫西俄德与荷马的时代比之我的时代不会早过四百年;是他们把诸神的家世教给希腊人,把它们的一些名字、尊荣和技艺教给所有的人并且说出了它们的外形。”( [古希腊]希罗多德著,王嘉隽译:《历史》上册,商务印书馆1959年版.第134~135页。)

三、赫西俄德的《神谱》

希腊世界是在赫西俄德和荷马所展现的神话因素中,神既是人的理想,同时又与人生活在一起。希腊人在追溯自己的家族谱系时也相应地整理出一套神的谱系,因为希腊人相信作为自己祖先的英雄们必定有一个神的起源。英雄的诞生往往是由于如下情形:神看中了人间的某个女子(或男子),于是就与之结合,他们爱情的结晶就是某个英雄。在赫西俄德的《神谱》中,在叙述了神祗的谱系之后,也曾开具了一个男神与凡间女子或女神与凡问男子相结合而产生的英雄名单。例如宙斯与人间女子阿尔克墨涅相结合,生了战无不胜的大力士赫拉克勒斯;海洋女神忒提斯与忒萨利亚的英雄珀琉斯相结合,“生下了杀人无数的狮子般勇猛的阿喀琉斯”。希腊的那些显贵家族,如伯罗奔尼撒家族。阿耳戈斯家族、忒拜家族等,甚至包括被后来的罗马人奉为始祖的艾涅阿斯,以及希腊美女、特洛伊战争的祸根海伦,都能够追溯出一个神的起源。总之,在希腊人眼里,神与神的后裔是神,而神与人的后裔则是英雄,这些英雄往往又被当做王者的始祖。

所以希腊神话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谱系分明,这一点当然主要应归功于“黑暗时代”末期(约公元前9一前8世纪)的游吟诗人赫西俄

德。他在《神谱》这首长诗中把民间流传的纷繁凌乱的原始神话缀集为具有内在一致性和连贯性的体系神话,将一幅清晰明白的神族血缘谱系和人间英雄根源呈现于后世人们的眼前。

与任何一种神话相似,希腊神话最初也是从混沌开始的。最原始的神卡俄斯(混沌)还不是一个人格神,尚无性别之允实际上它构成了诸神由以产生的原始背景。在卡俄斯之后产生了大地之母该亚,以及地狱之神、爱神、黑暗和黑夜等神。大地之母该亚“未经甜蜜相爱”就生出了天宇之神乌兰诺斯、大海之神蓬托斯,以及山川河流之神。她又与自己的儿子乌兰诺斯相结合(这种婚姻方式反映了原始的乱婚状况),生出了提坦神族的十二位神,这些神由于身材巨大,所以被称为“提坦”。由于受到一种‘‘命运”的启示,乌兰诺斯知道在他的孩子中间将有一个会取代他的统治,于是他就把自己与该亚所生的提坦神全部打人地狱。但是唯有小儿子克洛诺斯在母亲该亚的保护下躲过一劫,他长大后,就用一把巨大的镰刀阉割了父亲乌兰诺斯(这种说法反映了古代生殖崇拜的风气).解放了地狱中的提坦神,并取代了乌兰诺斯在神界中的统治地位。(见图表:神谱)

成为新一代神王的克洛诺斯又与其姊瑞亚相结合(这种婚姻形式与乌兰诺斯和该亚的婚姻相比显然是一种进步),生下了灶神赫斯提亚、农神得墨忒耳、脚穿金鞋的赫拉(她后来成为宙斯的妻子和奥林匹斯神族的王后)、地狱之神普路同、大海之神波塞冬和雷电之神宙斯”’。尽管克洛诺斯预先知道他的统治将要被自己的一个儿子所推翻,其隋形就如同他曾经推翻了父亲乌兰诺斯的统治一样,而且他为了防

止这一悲剧的重演,将自己的孩子们一一吞入腹巾,但是最小的儿子宙斯仍然在母亲瑞亚的保护下幸免于难,并且最终战胜了克洛诺斯,强迫他吐出了吞入腹中的孩子们(在这个故事中已经蕴涵着命运是不可抗拒的这一深刻的思想)。制服了克洛诺斯以后,宙斯和奥林匹斯诸神又与提坦神族的其他神祗们进行了一场艰苦卓绝的战斗,并在百臂巨人的帮助下取得了全面胜利,从而最终确立了奥林匹斯神族的统治地位。

从文化学的角度来看,赫西俄德的《神谱》具有两方面的重要意义:第一,它通过神系的生殖原则反映了一种朴素的宇宙起源论和自然演化观;第二,它蕴涵着一种以自我否定为动力的社会进化思想。 从第一方面来看,希腊神话的神谱不仅仅是神的家族史,同时也反映了希腊人的宇宙生成观和自然观,神的衍生和交替也就是自然过程的发生和演进。从最原始的神卡俄斯(混沌)到宙斯,绝大多数神都象征着某种自然现象(如地神、天神、黑夜、白昼、死神、海神、河神、地狱、冥王、雷电之神等)。这种自然的分化和演进过程一直延续下来,只是到了以宙斯为首的奥林匹斯神族中.神才脱离了自然性而获得了社会性,才产生了诸如战争之神(阿瑞斯)、商业之神(赫耳墨斯)、锻造之神(赫淮斯托斯)、法律的赋予者和智慧女神(雅典娜)、文艺的保护者(阿波罗和缪斯)、美神(阿佛洛狄忒)、狩猎女神(阿尔忒弥斯)以及正义女神、美惠女神和命运女神等代表社会现象的神祗。这种通过神系的生殖原则来说明宇宙起源和自然演化过程的神话思维图景,构成了哲学和科学产生之前人们唯一的世界观。(图1—9)

从第二方面来看,以内在的自我_否定作为神系延续和发展的契机是希腊神话的叉一个基本特征。从赫西俄德的《神谱》中可看到,希腊神王的更迭是通过一种自我否定的暴力方式实现的:老一辈的神王生下儿子并刚禁或吞食他们,幸免于难的儿子在母亲的支持下起来反抗父亲并取代他的权威。从乌兰诺斯到克洛诺斯,从克洛诺斯到宙斯,所经历的过程都大体相同。宙斯也同样面临着被新一代神所否定的可能性,希腊“悲剧之父”埃斯库罗斯的悲剧《普罗米修斯》三部曲的一个潜在主题,就是这种借助于神权更迭机制而展现自身的“命运”。后来虽然由于普罗米修斯的妥协(这种妥协实际上是埃斯库罗斯本人的妥协),宙斯避免了被取代的可怕后果,5但是这种内在的自我否定的发展契机在整个希腊神话中却是一以贯之的,神的家族也通过这种连续的叛逆行径而不断发展和进化。这种维持神系更新和发展的自我否定机制使希腊神话表现出一种新陈代谢的社会进化思想,

而在背后决定着诸神的兴衰泰否的就是那个不出场的“命运”。在希腊神话中,新旧之神的对抗和更迭并不具备到的含义,它只是表现了一种自然的过程。这种通过“命运”的“看不见”的手来实现神系更迭和自然进化的思想,构成了希腊神话中最深刻的思想,同时也成为整个西方文化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不断实现自我否定和自我超越的形而上的动力。

四、荷马史诗与“系统叙事诗” 5根据“命运”.宙斯如果与大海女神忒提斯结婚.他们的孩子子将成为比宙斯更强大的神。由于普罗米修斯泄露了天机.宙斯避免了这场可怕的婚姻。甙提斯后来与人间英雄帕琉斯结婚.他们所生的儿子就是希腊最勇猛的英雄阿喀琉斯。

赫西俄德的《神谱》梳理了众神的谱系,然而在希腊神话与传说中,真正扮演主角,而且能够引起人们敬仰的,并非那些高处于奥林匹斯山上、常常到人间来滋生是非的神祗,而是那些叱咤风云、勇往直前,傲然立于天地之间的英雄。因此,真正使克里特、迈锡尼时期的那些旷世英雄的丰功伟绩得以流传至今的重要媒介,就是荷马的两部不朽史诗。荷马的《伊利亚特》和《奥德修纪》将英雄传说与神界故事糅杂在一起,向后人们展现了一幅波澜壮阔的英雄史诗。这两部史诗所记载的故事都是对迈锡尼时期曾经发生过的战争和航海活动的一种神话化的渲染,是对阿卡亚人已往英雄业绩的赞美讴歌。 《伊利亚特》描写了特洛伊战争(特洛伊战争发生在迈锡尼文明时期,并且有传说希腊联军的统帅就是迈锡尼王阿伽门农)第十个年头所发生的故事:希腊联军(克里特文明发展的同一阶段,居住在多瑙河流域的许多印欧语族的游牧部落陆续迁移到希腊,由于他们自称为神明希伦的后代,所以被冠以“希腊人”的统称,这些希腊人选择了不同的居住地,一部分人留在了中部希腊,一部分人选中了伯罗奔尼萨,剩下的则滞留在北部希腊。 选中伯罗奔尼萨半岛居住的人,由于大多数使用印欧语系的亚该亚方言,就被称为亚该亚人(也译作阿卡亚人)。这些亚该亚人正是之后的迈锡尼文明的创造者。希腊人为什么要进攻小亚细亚的特洛伊城呢?,现在的小亚细亚既然仍然是沟通亚欧的战略地区,那么古代小亚细亚的战略地位、以及经济地位应该也是如此。希腊人大概是希望在小亚细亚建立希腊人自己的贸易、军事据点,扩张希腊的势力,才会大多数城邦一起同意并发动了这场战争。客观的说,正是迈锡尼执意的联合希腊其他城邦联军发动对特洛伊的十年战争,才使得迈锡尼的王国势力大减,最终在公元前12世纪,迈锡尼诸城邦被多利安人逐渐征服,迈锡尼文明衰落)中最勇猛的战士阿喀琉斯为了战利品——一个女奴的分配问题与联军统帅阿伽门农发生了不可调和的争执,在怒不可遏的情况下他发誓退出了战斗。由于阿喀琉斯的退出,阿卡亚人斗志低落,在战场上节节败退。阿喀琉斯的挚友帕特洛克罗斯为了挽回败局,穿上阿喀琉斯的甲胄上阵厮杀,

却不幸丧命于特洛伊英雄赫克托耳,好友的死大大地激怒了阿喀琉斯,使他“落进了漆黑的绝望深渊”。在一阵疯狂般的痛苦之后,阿喀琉斯重新披挂上阵.为友复仇。尽管他的母亲海洋女神忒提斯曾预言赫克托耳的死期将是他自己断命的前兆,阿喀琉斯仍然坚持要向赫克托耳寻仇,将自身的生死置之度外。愤怒的阿喀琉斯在特洛伊城前杀死了曾经不可战胜的赫克托耳,并且把他的尸体拖在战车后面于特洛伊城前来回奔驰.以此来炫耀自己的赫赫威风。史诗最后以阿喀琉斯将赫克托耳的尸体归还给特洛伊国王普里阿摩斯,以及特洛伊人为赫克托耳举行盛大葬礼而结束。

《奥德修纪》描写了特洛伊战争结束之后希腊英雄奥德修斯(一译俄底修斯)经历千辛万苦重返家园的故事。这些故事充满了神奇诡谲的异国情调和惊心动魄的冒险经历,无疑是对古代希腊人在爱琴海世界(包括小亚细亚和西亚)游历探险事迹的浪漫化写照。史诗中所展现的种种凶险奇遇,如令人忘怀故乡的食荷者之国、凶残愚昧的独目巨人波吕斐摩斯、将人变为动物的巫女喀耳刻、以美妙的歌声引诱航海者触礁的塞壬女妖、不可亵渎的太阳神之牛、卡吕普索的永生之岛等,均被智慧勇敢的奥德修逐一化险为夷。奥德修怀着强烈的思乡之情和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在雅典娜的帮助之下,终于返回到自己的家园伊大嘉岛。史诗的后半部讲叙了回到故乡的奥德修如何施计杀死了那些趁他远征特洛伊子伊之机而觊觎其妻子和财产的伊大嘉纨绔子弟,在离家二十年后与妻子及家人再度团聚的故事。

尽管考古学界在关仍然存在着很大的分歧,但是有许多事实已经

得到了澄清,例如迈锡尼人是一些说印欧语的希腊人,他们已经开始崇拜宙斯和一些奥林匹斯体系的神祗,在公元前14世纪以后他们开始使用一种乙系线形文字(这是一种介乎于象形文字和字母文字之间的过渡型文字)来记载社会生活中的事务,并且用巨大的石块来修造建筑物。虽然人们至今仍然未能找到特洛伊战争的真正遗址,但是类似的战争在迈锡尼时期肯定发生过,而且不止一次,这点是完全可以确定的。

公元前12世纪左右,居住在希腊半岛北部的更为野蛮的多利亚人开始向伯罗奔尼撒大举进犯,不久即毁灭了迈锡尼文明,使整个希腊地区陷入了混乱状态。乙系线形文字被废弃了,希腊人似乎又坠人文盲状态。直到公元前8世纪左右,腓尼基字母文字的传人才再度把希腊人带人到文明生活之中。而荷马的两部史诗、赫两俄德的《神谱》、《列女传》等作品正是在这种文化复兴的背景下产生的,它们明显地表现了处于“黑暗时代”尽头的希腊游吟诗人对于逐渐被淡忘了的那个辉煌时代(迈锡尼时代)的无限珍惜和赞美的追忆之情。

公元前8世纪以后,当新兴的希腊城邦文明逐渐从“黑暗时代”的文化废墟中生长出来时,与城邦的殖民化过程相伴随的文化形式就是“系统叙事诗”。“系统叙事诗”是古希腊史诗之一,以神话和英雄传说为内容,盛行于荷马和赫西俄德之后的时期(约公元前7一前6世纪),其中最著名的有《塞浦路斯之歌》(描写三女神的金苹果之争和特洛伊战争的起源)、《埃提奥皮斯》(描写阿喀琉斯与阿马宗女王彭忒西勒亚和埃塞俄比亚周王门农的战斗以及阿喀琉斯被帕里斯之

箭射中致命之处——脚踵而死的故事)、《小伊利亚特》和《特洛伊失陷记》(这两部作品都描写了阿喀琉斯死后希腊诸英雄继续与特洛伊人战斗并最终以木马计攻陷特洛伊城的故事),以及《归来(描写特洛伊战争结束后除奥德修以外的希腊英雄返回家周的种种经历)等等。这些叙事诗将分散凌乱的希腊民间神话传说联系为彼此相关的有机体系,并且填补和充实了荷马史诗和赫西俄德作品中的许多忽略处与空缺处。因此,“系统叙事诗”与荷马史诗、赫西俄德作品一样成为古典时代希腊悲剧和文学的重要题材来源。

如果说荷马史诗以神话化的方式追忆了迈锡尼时期的英雄传说,赫西俄德的《神谱》以系统化的方式将流传于民间的散乱神话片段缀结为一个有机的体系神话,那么稍后出现的“系统叙事诗”则把某些英雄的家族历史和不幸遭遇当做叙述的主题,并且开始明显地突出命运和神谕的重要性,从而具有了最初的悲剧色彩。就此而言,这些叙事诗构成了从向往迸远国度和神奇际遇的古老民间传说(如特洛伊战争或奥德修历险记等)向悲壮凝重的希腊悲剧一它的重要主题就是英雄家族的厄难命运一过渡的重要中介。例如,关于伯罗奔尼撒家族的故事、忒拜家族的故事,以及诸如此类的命运悲剧,都已经在“系统叙事诗”中初现端倪。在这些叙事诗所展现的每一个英雄家谱背后,都有一只无形的手在操纵着故事情节的发展,这只无形的然而却发挥着不可抗拒的巨大作用的手就是所谓的命运。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系统叙事诗”和紧随其后产生的希腊悲剧所讲述的内容,大多取材于以血缘关系维系的氏族社会向以财产关系

维系的公民社会转化时期的传说。这种以典型化的形式表现为英雄个人厄运的悲剧故事.实际上只不过是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许多家族悲剧故事的缩影。在从公元前12世纪一前8世纪的民族大迁徙和大融合的社会转型期间,每一个古老家族都不可避免地面临着解体和重构的考验,这就是它们共同的历史命运。在“系统叙事诗”和希腊悲剧中,这种共同的历史命运则以一种艺术化的方式再现为英雄个人的不幸遭遇,而且已经隐含着这样一种深刻的思想:英雄的悲剧性遭遇并非由于其个人的道德因素,而是由于一种人力无法控制的客观必然性(命运)所造成的。这种不可抗拒的命运决定论思想正是重大的历史转型时期个人与家族面对社会剧变时的现实心理写照。

第二节 希腊城邦文化

一、希腊城邦制度的早期发展

公元前8世纪,多利亚蛮族入所造成的社会混乱逐渐平息,腓尼基字母的传人使得希腊人重新走出了 “黑暗时代”,一个生机勃勃的城邦社会开始崛起。与相近时期崛起的东方的波斯帝国和西方的罗马帝国相比,希腊城邦社会并不追求政治上的统一,而是走上了一条分离主义和自由主义的道路。

按照一般的历史分期,希腊城邦文明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公元前8世纪到前6世纪,其特点表现为各城邦的海外殖民发展和城邦内部的政治变革。第二阶段为公元前6世纪至前4世纪,这是希腊城邦文明的全盛时期,政治、经济、文化迅猛发展,一批伟大的思想家和艺术家如雨后春笋一般涌现出来。公元前4世纪以后则进入希腊城邦文明的衰落阶段,城邦失去了独立的地位,沦为马其顿王国的附庸,最终被并人罗马帝国的政治版图之中。

在“黑暗时代”的末期,一批新兴的城市国家一城邦(Poll。)开始取代建立在氏族和部落基础上的农村公社,野蛮的军事民主制逐渐让位于以成文法律为基本规范的文明社会。从公元前8世纪到前6世纪的200年间,由于希腊商业活动的发展和殖民扩张,在从拜占庭和小亚细亚一直到高卢海岸和西班牙南部的广大地区,城邦国家如同雨后春笋一般涌现出来。由于希腊本土以及小亚细亚的希腊母邦的人口增加和土地缺乏,以及受酷爱冒险和掠夺的天性所驱使(作为希腊城邦创建者的爱奥尼亚人、阿卡亚人和多利亚人最初都是以入侵者的

身份进人希腊地区的),希腊人在海外广泛建立起殖民地。梅加拉在欧洲与亚洲的接壤处建立了拜占庭,科林斯在西西里岛建立了叙拉古,爱奥尼亚人的殖民地则遍布于从黑海东岸的费西斯一直到直布罗陀海峡西北端的加的斯的广大地区。

希腊的殖民活动与近代的殖民活动有着根本性的区别.殖民地与母邦之间的联系往往不是政治上的,甚至也不是经济上的.而仅仅只是文化上的。一个殖民地一旦建立起来,很快就脱离了母邦的控制,成为一个在政治方面完全独立的城邦。许多老的殖民地在后来的发展过程中又成为新的母邦,衍生出它自己的殖民地。

希腊殖民者在殖民过程中始终保持着母邦文化的一种基本精神素质,即自由独立意识和分离主义原则,这种精神素质—方面使希腊人陶醉于一种民族优越感中,另一方面也使得希腊诸城邦(无论是作为母邦还是作为殖民邦)之间能够保持一种彼此独立、平等共处的“国际关系”。

在公元前6世纪前后,地中海地区的各种大大小小的城邦多如牛毛、数不胜数,其中较为著名的有小亚细亚的米利都,爱琴海的米太林和萨莫斯,希腊半岛的雅典和底比斯,伯罗奔尼撒的斯巴达和科林斯,以及大希腊的克罗顿和尼阿波利斯等等。(图l—14)这些城邦的面积都很小,通常方圆不足100平方英里(最大的城邦斯巴达也不过3000平方英里),称得上是名副其实的蕞尔小国;各城邦的人口也非常有限,人口最多的城邦如雅典也不过数十万人,其他城邦一般仅有数万人。然而,尽管城邦的地域范围和人口数量都微不足道,城邦这

种崭新的国家形式的出现却开创了希腊历史的新纪元。这种微型的政治、经济、文化统一体为希腊人提供了最基本的自由权利和生活安全感。虽然各城邦之间有时也会由于种种利害关系而发生冲突,但是一直到希波战争之前,希腊各城邦之间在政治上始终保持着相互的独立性。希腊人习惯于“鸡犬之声相闻”的小国寡民状态,对于建立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政治大帝国却缺乏兴趣。这种分离主义的政治态度和自由主义的生活信念构成了希腊城邦社会的重要特征。

城邦(Polis)这个概念以及从其中衍生出来的另一些概念,构成了希腊城邦政治生活中最重要的东西。这些派生概念包括(均以拉丁文表示):公民、政治生活或宪法、公民阁体或政府(Politeoma)、治理城邦者或政治家以及治理城邦的技巧政治学(Politics)等等。这些概念对于古代东方专制主义国家来说,是完全陌生的东西;然而在希腊,这些概念的深入人心使得每一位希腊公民都积极地参与公共生活。 城邦和公民这两个概念,不仅在词源上有着密切的联系,而且在希腊的现实社会生活中也是不可分割的。亚里士多德对这两个概念界定道:“(一)凡有权参加议事或审判职能的人,我们就可以说他是那一城邦的公民;(二)城邦的一般含义,就是为了要维护自给生活而具有足够人数的一个公民集团。”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著,吴寿彭译:《政治学》,商务印书馆1965年版.第113页。)公民作为既承担着保卫城邦安全和服从城邦法律的义务,也享有治理城邦事务(议事、审判等)的权利。这种相称的权利和义务使得公民既是城邦的统治者又是城邦的被统治者,换言之,“公民是自己的主人’。这种“主权在

民”的政治状况,再加上城邦规模狭小的自然条件,使得一些希腊城邦出现了直接民主制度。在雅典,全体公民每个月都要参加几次“公民大会”,解决城邦的各种重大问题:宣战与媾和、听取有关城邦事务的报告、审查终审法庭,等等。每个公民都具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都可以出任公职,并且轮流成为陪审法庭的成员。伯里克利时代雅典的公民人数不超过六万人”’,而陪审法庭的成员却多达六千人。 希腊城邦的政治制度在公元前8一前6世纪之间经历了重大的变革过程,伯恩斯和拉尔夫对这一过程总结道:除少数例外,希腊城邦走的是同样的政治演化道路。它们的历史自君主制开始。自公元前8世纪,它们演变为寡头政治。约在l世纪以后,绝大多数的寡头都被独裁者所推翻.希腊人称后者为“僭主”,其意为不合法的僭取权力者,而不论其暴虐与否。最后,在公元前6世纪和前5世纪,建立起了民主政治,有时也称为“荣誉政治”,即基于财产资格而决定政治权利的政府,或以对名誉荣耀之喜爱为统治原则的政府。“’

除了斯巴达等极少数城邦之外,大多数希腊城邦都在公元前8一前6世纪之间完成了从君主政治向民主政治或者僭主政治的转化.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雅典。

二、斯巴达与雅典

作为希腊半岛上的一个举足轻重的强大城邦,斯巴达的政治发展过程与希腊城邦的一般演变趋势是完全不同的,它始终维持着一种强有力的寡头统治形式。斯巴达城邦是由作为征服者而进入希腊伯罗奔尼撒地区的多利亚人所建立,这些军事上的征服者在美西尼亚平原定

居下来之后,始终面对着的一个棘手问题就是如何平息当地土著的反抗。这种经常的防范心理导致了斯巴达人在政治体制乃至整个社会生活方面的极端保守性,使他们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一直拒绝对现存制度进行任何改革。斯巴达社会分为三个阶层.居统治地位的是斯巴达人,他们是城邦的公民和战士,仅占整个城邦人数的1/20。其次是柏里伊赛人(Perioikn·),即边民或邻人,他们是较早被征服并且曾一度成为斯巴达人同盟者的民族,主要从事贸易活动和手工业生产。最下层是希洛人(Helots),即在斯巴达人的征服活动中沦为奴隶的土著民族,他们终日在土地上劳作,没有任何权利可言。

斯巴达的政体形式据说是由吕库古创立的,这是一个带有传说色彩的人物。吕库古为斯巴达人制定了一系列不成文的“端特拉”(Rhetrae,神谕或律法),并且让斯巴达人发誓永远遵守这些律法。根据普鲁塔克的记载,吕库古的改革措施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第一是建立了元老院,由二十八名元老和两位国王共同组成国家的权力中心,负责监督行政事务、制定议案和充当最高审判法庭的成员。同时建立公民大会,由所有具有公民权的男性斯巴达人组成,它的职责是对元老院提出的议案进行表决,并且选举除国王以外的全体公务人员。后来在斯巴达的政治体制中又产生了五人监察团,成为主持元老院和公民大会的常设行政机构,即实际上的政府。第二是定期重新分配土地,使每一个斯巴达人都能拥有一块面积均等的耕地,并且废止一切奢侈无用的技艺,甚至连货币也取消了,这样就杜绝了斯巴达人贪婪奢靡的念头,使他们内部能够保持一种原始的平等状况。第三是设立

公共食堂,所有的斯巴达人都必须在指定的食堂里共同就餐,从而既增长了人们相互之间的友情,又避免了使人成为专注于吃喝享乐的饕餮之徒。由于平均分配土地和共同进餐制度,财富就不再成为能够引起斯巴达人欲望的东西,这样就使全体斯巴达人只剩下一种欲望,即追求荣誉的欲望。见图( “公元前480年的今天,斯巴达国王李奥尼达一世率领300名战士,在温泉关战役中战斗到最后一卒,最终无法抵抗数十万的波斯大军。” 于是,李奥尼达率领这支小部队队,在温泉关这依托“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优势地形,足足抵抗了3天,阻挡了在数量上几十倍于自己的波斯军队。波斯军队抄小道袭击李奥尼达后方,李奥尼达腹背受敌,不得不让已无斗志的盟军部队先撤,仅自领三百斯巴达子弟兵死守温泉关——因为按照斯巴达传统,士兵永远不能放弃自己的阵地。最后,斯巴达王李奥尼达阵亡,斯巴达军队战至最后一人倒下,温泉关终于失守。)

这些改革措施无疑加强了斯巴达人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同时也使他们成为所有希腊人中最泥古不化的顽固分子。在这个没有城墙的城邦里,一切机构和行为规范都按照军事化要求来设定,法律和习俗严格地保证了制造一个强壮条件。结婚和生育均按照一种无情的优生学原则来由城邦统一安排,体弱多病的婴儿一生下来就被处死。男孩和女孩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过一种纪律严明的集体生活,接受各种艰苦的体魄训练,风餐露宿,在寒冷的河水中洗澡,到野外去抢掠。斯巴达人的婚姻仍然保持着一种古老的抢婚习惯,新娘子在风华正茂之时被身强力壮的小伙子抢走,在黑暗中成婚。但是斯巴达青年白天必须与自己的同伴们在一起,晚上也只能偷偷地去会见新娘,只有当他做了父亲之后,才能在白天看望自己的妻子。这样就培养了一种坚毅的自我克制能力。斯巴达的男性公民只有一种身份,那就是战士;而斯巴达的妇女们,恰如她们自己所言,是世界上“唯一生养战士的女人’。当妇女送她的孩子上战场时,总是要这样叮嘱他:“带着你的盾回来,

否则就死于其上。”

总之,斯巴达人就如同他们所崇拜的英雄祖先赫拉克勒斯(宙斯的儿子)一样,是一个手提棍棒、身披狮皮、以勇猛无比而令世人折服的战士形象。斯巴达人虽然对经营技艺和敛聚钱财不屑一顾,但是那种“号令一出,四邻臣服”的威风和荣耀却是一笔巨大的财富。正是由于斯巴达人对荣誉的珍视和对法律的绝对服从,斯巴达成为全希腊最强大的城邦。尽管斯巴达在政制方面保守落后,在文化方面粗鄙愚钝,但是它在战斗力方面却具有毋庸置疑的优势,这种优势使得斯巴达人在伯罗奔尼撒战争中最终战胜了雅典人而成为全希腊的霸主。(图1一l 7)

与斯巴达的粗俗淳朴恰成鲜明对照的是雅典,在公元前6世纪以后,尤其是在伯里克利当政的数十年间(公元前461一前429年),雅典就如同近代的巴黎一样,成为全希腊效法的楷模。雅典的风格成为希腊文化的典型风格,雅典的政治制度成为后世西方人倍加赞赏的政治楷模,而伯里克利时代生活在雅典的一些人物,如哲学家阿那克萨哥拉、苏格拉底,历史学家希罗多德、修昔底德,悲剧和喜剧作家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欧里庇得斯、阿里斯多芬,雕塑家菲狄亚斯等,则成为西方文化史中最灿烂夺目的文化巨人。与保守愚昧的斯巴达相反,雅典是一个开放文明的城邦,甚至带有几分浮华奢靡的成分。许多在斯巴达被视为邪恶无用的东西,如金银财宝、美食艳服、戏剧、哲学和辩论术等,在雅典却备受尊崇。斯巴达人向往简朴无华的生活,不知贪婪和匮乏;雅典人却爱美成性,追求高雅华美的生活格调,重

视财富和享乐;斯巴达人靠着严峻的法律和艰苦的锻炼来培养一种集体主义的勇敢精神,雅典人却出于对自由和光荣的热爱而发展独立的个性。

雅典地处希腊南端的阿提卡半岛,由于地峡相隔而没有遭受多利亚人的入侵,因此最初的阶级分化主要是由于本族人内部财产关系的变化而引起的。公元前8世纪,阿提卡半岛上的四个部族在联合运动中组成了统一的雅典城邦.国王提塞斯将全体居民划分为三个阶级:贵族、农民和手工业者,并且确立了贵族的政治特权。在其后的土地兼并和贫富分化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农民和手工业者沦为债务奴隶,从而使城邦内部的阶级矛盾日益加深。在这种情形下开明贵族德拉古在公元前621年制定了第一部成文法典,对贵族的权利进行了适当的限制。此后不久,一位出身于破产贵族家庭的政治家梭伦又在公元前594年进行了更为彻底的政治改革。梭伦通过法律的形式废除了债务奴隶制,设置了四百人会议和公民陪审法庭,从而大大地削弱了贵族的政治权力和提高了平民的政治地位。梭伦改革还通过法定财产资格来划分公民等级,力图用财产资格来取代出身和血缘关系作为政治权利的根据。继梭伦之后,僭主庇西特拉图和民主派领袖克利斯梯尼义先后进行了更为深人的政治改革,基本确立了雅典的民主制度,摧毁了传统贵族所依凭的氏族秩序。到了伯里克利时代,滥觞于梭伦的政治改革最终结出了硕果,雅典的民主制使其成为希腊诸城邦中最繁盛和最强大的城邦。

雅典的立法权属于“公民大会”,它由全体雅典公民组成,定期

在露天广场上集会,其职能是制定法律、批准或否决“五百人会议”的提案,以及使用贝壳流放法来惩罚那些对城邦公共利益造成危害的领导人。雅典的行政权属于“五百人会议”,这是克利斯梯尼在梭伦时代的“四百人会议”的基础上扩展而成的,它的成员由各个地区的公民以抽签的方式选出,并且分为十个五十人的委员会在一年中轮流执政。“五百人会议”的成员任期两年,这样就使得几乎每一个雅典公民都有机会在一段时间里成为城邦的行政首脑。在伯里克利当政期间,一个十将军委员会成为城邦的实际上的军事、行政和司法中枢,这可能与希波战争期间频繁的战事有关。将军们由公民选举产生,任期一年,但可以无限制地再度当选,伯里克利本人曾出任十将军委员会主席达30年之久。然而,尽管将军们拥有很大的权力,他们却不可能成为僭主,因为他们制定的政策必须由公民大会审议通过才具有合法效力。在司法方面,由6000人组成陪审法庭,对案件的判决结果完全取决于暗审法庭的意见。在审理案件时,陪审员的人数最少也不低于201人,而当出现重大案件时.陪审员人数通常高达1001人。 尽管雅典民主制成为西方近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家心中最完美的政治理想,但是雅典民主制与现代民主制仍然有着天壤之别。雅典的民主制是雅典公民的民主制,而雅典的公民是一个建立在家族身份和财产资格之上的特权阶层。到公元前5世纪末,虽然取消了财产资格,但是家族身份限制却未曾取消。雅典法律规定.雅典公民只限于那些能确证其父母双方都是雅典后裔的男性成年居民。在雅典城邦,绝大部分居民是奴隶、外邦人和边民,而雅典出生的自由民中又有三分之

二是妇女和儿童,所以雅典的民主只是很少一部分人能够享受的民主。

雅典城邦之所以创造了空前辉煌的文化成就和产生了灿若群星的思想家、艺术家,主要不是由于那种徒具其表的民主制,而是由于普遍弥漫的自由精神和宽容气氛。在整个希腊,雅典是文明程度最高、经济最发达的城邦,再加上它的人民所具有的那种爱收并蓄的宽阔胸怀,因此大量的艺术品和杰出人物荟萃此地也就不足为奇了。

三.城邦时代的宗教生活与文化精神: 希腊城邦社会与以奥林匹斯诸神为主要角色的多神教信仰有着密切的联系,希腊各城邦奉守的分离主义原则和大多数城邦内盛行的自由主义文化气氛,成为希腊多神教存在和发展的现实基础。即使是雅典这样的民主社会,宗教崇拜仍然在日常生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在希腊,各城邦均有自己所崇拜的特殊神灵和英雄,同时又对全希腊共同信奉的一些神灵和英雄顶礼膜拜。较有影响的泛希腊宗教中心至少有三个,即德尔菲的阿波罗神庙(希腊人求神谕的最重要的圣地)、伯罗奔尼撒的奥林匹亚(通过全希腊的奥林匹亚竞技会来敬拜宙斯)和厄琉西斯的祭典仪式(对农业女神得墨忒耳的神秘崇拜)。这些泛希腊中心的宗教活动和集会超越了城邦的界限,成为把整个希腊联系在一起的重要纽带。

希腊宗教尤其是奥林匹斯宗教,保持了明显的独立性倾向和地方性色彩,这种特点是与东方宗教的大一统家长制特点迥然不同的。在希波战争之前,把希腊各城邦联系在一起的不是政治上的统一体,而是各种泛希腊的竞技活动和宗教节庆,例如四年一届的奥林匹亚竞技会和毕提竞技会、两年一届的奈美竞技会和伊斯米竞技会,以及泛

雅典娜节和酒神节等等。奥林匹亚竞技会是从对奥林匹斯主神宙斯的崇拜活动中发展出来的,毕提竞技会则起源于敬拜德尔菲神庙的阿波罗的宗教仪式。在这些盛大的集会活动中,不仅有体育竞技,而且也有各种文艺表演(歌咏大会、悲剧、喜剧等),整个活动自教气氛。

四年一届的奥林匹亚竞技会是全希腊最隆重的盛会。首届奥林匹亚竞技会于公元前776年举行,它对希腊人日常生活的重大影响从下面这个事实即可得知:希腊人的纪年均依照奥林匹亚竞技会的届次来推算。希腊文化的那种和谐之美的独特个性,在奥林匹亚竞技会中充分地显示出来。每当竞技会召开之时,希腊各城邦的名门望族的子弟们从四面八方糜集奥林匹亚,纷纷在竞技场上角逐锦标。面对着数以万计的热情观众和震耳欲聋的欢呼声,竞技者们以自己健美的形体、发达的肌肉和矫捷的身手来表达对神灵的崇拜和对荣誉的热爱(图l-2 1)。竞技场上的得胜者.回到故乡时受到凯旋式的欢迎,他所享受的荣誉丝毫也不逊色于在战场上得胜的将军。他的名字成为诗人讴歌的对象,他所获得的桂冠成为城邦的光荣,他本人则成为堪与传说中的英雄相媲美的人物。据丹纳介绍,一个名叫米龙的克罗多人因为角斗无敌而被选为将军,他身披狮皮,手执棍棒,活像传说中的大力士赫拉克勒斯。

另一位名叫提阿哥拉斯的人.因为两个儿子同时在奥林匹亚竞技会上获奖,被当地的人民敬若神明,他本人则因激动过度而死在儿子们的怀抱中„。除了参加奥林匹亚竞技会和其他体育竞赛活动之外, 另一个带有民间性质的泛希腊宗教活动就是酒神节的狂欢秘祭。

对酒神狄奥尼索斯的祭祀仪式几乎流行于希腊的所有城邦,这位传说中葡萄种植业和酿酒业的保护神,在希腊、意大利和小亚细亚等地引起了人们特别是妇女们的狂热崇拜。在希腊各地,酒神节的狂热活动具有突破日常习俗和道德禁忌而尽情放纵的含义,希腊文的“狂欢”和秘祭等词本身就含有放荡不羁和纵酒淫乐的意思。在酒神节的狂欢仪式中,希腊人(特别是有身份的希腊妇女们)头戴常春藤冠,身披兽皮,手执酒神节杖,举行盛大的游行,高唱酒神颂歌和表演各种节目。到了夜幕降临时,喝得烂醉如泥的人们成群结队地来到群山之中或者森林谷地,尽隋地狂歌滥舞、饮酒作乐,最后在一种性之迷狂的状态中达到激情的巅峰。这种狂欢活动由于与庄严的宗教仪式以及宗教情感的宣泄结合在一起,所以显得既野蛮又美丽,既疯狂又神圣,充满 了净化灵魂的神秘色彩。从这种情感宣泄的净化与升华中,产生了古希腊最美丽的艺术形式——悲剧和喜剧。见(酒祭祀图——尽管在希腊本土以及“大希腊”的各个殖民邦流行着各种不同的民间信仰„,但是以奥林匹斯诸神为崇拜对象的希腊多神教仍然构成了希腊文化的主要内容和重要基础。希腊的史诗和悲剧讲述着神和英雄的故事,希腊的雕塑以神和英雄为主要形象,希腊建筑的最辉煌的杰作是帕特农神庙、德尔菲神庙、狄奥尼索斯剧场以及其他举行宗教庆典活动的公共建筑,即使是在赞美爱情的抒情诗歌中(如萨福与平达等人的作品),也充满了神与英雄的名字。至于希腊的哲学和科学,最初育成熟的。与东方的那些阴郁悲惨的宗教氛围迥然不同,希腊宗教的基

本特点是直观的自然崇拜和明朗的感觉主义,而希腊宗教的这些

基本特点同样也成为整个城邦时代希腊文化的基本特点。希腊文化的自然崇拜和感觉主义特点典型地体现在对人的自然形体和现世生活的赞美之中。城邦时代的希腊人是朴素的唯物主义者。他们对肉体的重视更甚于对精神的关怀,对现实生活的关注更甚于对彼岸世界的向往。具有一副强壮而矫健的身躯,这对于希腊人来说是莫大的光荣。对人的自然形体的热爱和赞美使希腊青年把大多数时间都用在练身场和运动场上,参加各种体育竞技活动,如角斗、跳跃、拳击、赛跑、掷铁饼等,目的是要练成一副结实、健美的身体。对于肉体的重视使得裸体竞技活动在希腊成为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人们丝毫也不以裸体为耻,相反倒是以自己或者子女具有一副矫健的身体而感到无上荣耀。希腊人对肉体的重视和崇拜反映到他们的神话或宗教中,从而就产生了与人同形同性的奥林匹斯诸神形象。“希腊人竭力以美丽的人体为模范.结果竞奉为偶像,在地上颂之为英雄,在天上敬之如神明。”„宙斯、波塞冬、阿波罗、阿佛洛狄忒等等之所以为神,并非由于他们在精神或道德方面有什么值得炫耀的地方,而是由于他们在肉体方面具有令人羡慕的优势。神只是比人更强壮、更健美,而且能够长生不死;他们战斗起来比人更勇猛,享乐起来比人更奢侈。希腊诸神在形体上都具有一种令人陶醉的肉感和风韵,这种形体之美在希腊雕朔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在希腊雕塑中,人物通常都没有眼珠和面部表情,一切艺术意韵都体现在充满了生机和动感的躯体中。在这里突出的不是紧蹙的眉头和忧伤的眼神,而是发达的肌肉、结实的躯干、进发的力度以及洋溢在肉体的自我陶醉之中的欢愉心情。在希腊

文化中,精神与肉体仍然处于一种尚未分离的“青春”状态,“这种青春在感官的现实世界里出现为‘具有躯体的精神’和‘精神化了的感官性„。”’希腊文化之美,正是从这种原始同一的和谐之中升发出来的。这种灵与肉的和谐之美,使得希腊神灵与其说是一种高高在 上的抽象“精神”,不如说是一些富有人隋味的生灵。神就是一些典型意义上的人(无论是就其优点还是弱点而言),从而是一些艺术化和理想化了的人的形象。艺术化而非神学化,形象化而非概念希腊多神教不同对现实生活的珍视是希腊宗教和希腊文化的另一个显著特点,这种把感性的现实生活看得比灵魂的终极归宿更为重要的价值取向使得奥林匹斯宗教几乎不具有宗教气息。虽然希腊人是信神的,但是神在希腊人心中并不是一个远在天国的威严审判者,而是一个生活在现实世界中的亲切可爱的庇护者。希腊人的神是人性的神,希腊人的宗教是人文主义的宗教。希腊人是“这样一千人文主义者,他崇拜有限和自然,而不为此,他不愿使他的神带有令人敬畏的性质,他也根本不去捏造人是恶劣和罪孽造物的概念”。„ 希腊人从根本上来说也是乐观主义者,情来对待现实生活,而且也以同样欢愉的心情来对待死亡。对于希腊人来说,死亡不过是生活的继续。这种信念一方面使希腊人用乐观主义的态度来对待生活中的悲剧,勇敢地直面现实,直面悲剧;另—方面,对于来世生活的良好信念和平常之心又使希腊人 在面对死亡时表现出一种坦荡荡的大丈夫气,而不像中世纪基督教徒在面对死亡时那样忐忑不安和心存恐惧。

总之,在希腊宗教和希腊文化中,自然崇拜和感觉主义构成了

最基本的特征。自然崇拜主要表现为对人的自然形体的崇拜。感觉主义则主要表现为对美的事物和现实生活的热爱。肉体与精神的原始和谐,使整个希腊文化呈现出一种田园诗般纯净悠扬的意境。在这里,差别固然已经产生,但是却没有采取极端化的形式而走向对立,因此一切都显得那样的自然、协调和天真质朴。这是西方文化的伊甸园时代,生活在这个时代中的人们尚未把肉体与精神、感性与理性、现实与理想、人与神分割开来,他们陶醉在一种悠然自得的原始同一感之中,从而充分展现出了希腊文化的精神特点,即和谐之美。这种具有无限魅力的和谐之美,后来由于罗马人单方面地发展了物欲而遭到破坏,再往后更由于基督教徒单方面地发展了精神而被弄得支离破碎、惨不忍睹。到了现代西方文化中,灵魂与肉体、理想与现实固然在历史的进步中达成了一种妥协,但是与希腊文化中的那种天然质朴的和谐之美相比,仍然显得罅漏重重、危机四伏。正因为如此,希腊文化才以其和谐之美的个性而成为现代西方人心中失落而难以复返的精神家园.成为滋润着被种种功利要求、上帝呼唤和道德命令折磨得疲惫不堪的灵魂的清纯之泉。

酒神的狂欢,画中酒神与人们尽情狂欢,沉浸在一片爱的温馨之中。为了表现美丽的裸女形象,画家把人物放在优美的大自然之中。画面右下角仰面卧躺着山林女神,似乎酒醉未醒,尽情地展露着自己的裸体。她那丰满柔润的身体像一朵盛开的生命之花,为酒神节注入了人性的欢乐。 掷铁饼者(Discobolos),大理石雕复制品,高约152 厘米,罗马国立博物馆、梵蒂冈博物馆、特尔梅博物馆均有收藏,原作为青铜,米隆(Myron)作于约公元前450 年。作者米隆。这尊被誉为“体育运动之神”的雕像,一望而知是表现投掷铁饼的一个典型瞬间动作:人体动势弯腰屈臂成S型。这使单个的人体富于运动变化,但这种变化常常造成不稳定感,所以作者将人物的重心移至右足,让左足尖点地以支撑辅助,以头为中心两臂伸展成上下对称,

从而使不稳定的躯体获得稳定感。身体的正侧转动,下肢的前后分列,既符合掷铁饼的运动规律,又造成单纯中见多样变化的形式美感。

运动员之所以呈现出裸体的形态,是由古希腊人的社会风俗所决定的。因为,古希腊人在从事体育运动和宗教性的文艺演出活动时,男子往往赤身裸体。他们认为完美健康的人体乃是人的骄傲,是神性的体现。这种社会风俗反过来也促进了希腊人体雕像的发展,并且形成了西方美术史中崇尚人体美的艺术传统。


相关内容

  • 中国传统文化课程授课教案
  • 中国传统文化课程授课教案 理论课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第 1 次课) 授课类型 : "文化" "中国文化"界说:中国文化的 . 授课时间 地理基础 教学内容(包括基本内容.重点.难点三部分) : 基本内容: <中国传统文化>课程大纲 导言:什 ...

  • 美术学院课堂教学综合改革实施方案
  • 美术学院课堂教学综合改革实施方案 为了加强我院课堂教学工作,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根据学校的安排部署及指导意见,制定我院课堂教学综合改革实施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为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及<内蒙古民族大 ...

  • 大学网球教案
  •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体 育 课 教 案 本课 教 单 专 年 程: 体育选项课 (网球) 师: 位: 业: 级: 沈 体 连 育 梅 部全院各专业 2011 级滁州职业技术学院网球选项课 课程 名称 课程 类型 网球选项课 学 讲 时 分 配 ) 实验:无 上机:无 ) 课:32 ) :专业课(必修 公 ...

  • 教师教学工作规范
  • 合肥滨湖职业技术学院教师教学工作规范(修订)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使教学管理工作科学化.规范化.系统化和制度化,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特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一.爱国守法.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 选课推荐(四川大学)
  • 一.文史类 ◎现代汉语周仁平推荐理由:讲课风趣,内容丰富,有时会有小测试,但是会比较水,一定要认真,不认真还是会挂的. ◎新闻学概论(段弘)推荐理由:很给力的课,合作做课题研究的感觉很赞!◎管理学基础(焦强)推荐理由:作业都很具有实践性,不点名,老师幽默.◎中华文化(李瑄)推荐理由:上课不点名,接近 ...

  • 新疆教育学院实验小学2005-2006学年第二学期教导处教科研工作计划
  • 新疆教育学院实验小学2005—2006学年第二学期教导处教科研工作计划 龙莉 陈坚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教导处将认真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以我校近期、远期发展目标为先导,以我校学科发展定位为指针,加强校本培训、教师管理力度,促进教师队伍建设,加快教育信息化步伐,努力实现教学质量的持续攀 ...

  • 教师工作业绩考核办法
  • 教师工作业绩考核办法 为进一步加强教学过程控制,规范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现结合本院实际情况,特拟定本考核办法. 一.基本教学环节考核(82分) (一)备课(15分) 1.授课计划(3分).任课教师要根据课程课程标准.课程实验(习)大纲编写包括本门课程各单元教学目标与课题.教学内容.课时分配.教学 ...

  • 专题一中国古代的农耕文明
  • (详解版)2013届高考历史<通史复习 专题闯关>精选2013年最新模拟题考前专测:专题一中国古代的农耕文明 一.选择题 1.(2013年黑龙江省哈师大附中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3题)<新唐书·地理志>载中唐以后全国兴修水利工程83项次,南方有71项次,其中江南一道即独 ...

  • 英语视听说选修课程简介及开课意义(教案1)
  • 一.英语视听说课程简介及开课意义 Listening Speaking 1. 简介 英语视听说课程经过全国一些高校验证,现已成为受学生欢迎的一门课程.我们学校第一次开设这门选修课.把电影这一媒介引入英语学习是我们大学英语的一个大胆尝试,用原版电影安排教学活动是一种"愉快教学"的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