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教学设计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教学设计

第一步:清楚课程标准的要求

1.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内容,认识其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

2.讲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3、了解我国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认识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意义。

第二步:制定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掌握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工作中心的转移,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措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概念等基础知识;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过程,理解其必要性和重要意义。

(2)运用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原理,分析和理解经济体制改革的各项措施。

2、过程与方法

搜集丰富的历史和现实生活资料,讨论计划经济、市场经济的利弊得失,探究市场经济与现代化的关系,培养学生查找资料、分析论证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深刻认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2)生产关系改革只有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才能推动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3)社会主义初期阶段需要长期坚持市场经济体制,使学生认识到坚持改革开放政策一百年不动摇。

第三步:确定重点难点

重点: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的伟大转折;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难点: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区别;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措施和作用;经济体制改革的本质;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理解。

第四步:设计教学方法

1、课前设计预习案, 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体现“以学生为主体,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引导学生尝试同他人合作,共同探讨和解决问题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突出“主体、新颖、互动、实践”的教学理念。

2、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学,通过播放一些视频和原始图片资料,把课文内容形象直观地展现在学生眼前;

第五步:准备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打印资料

第六步:开展学生课前自主学习

在上课前三天左右,发放本课预习案(参见附录),学生完成后交上来检查,再返还给学生补充完善。

第七步: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情境创设】多媒体展示1、历史上的如布票、粮票、油票等各种票证;2、改革开放前后人民生活水平对比图片;通过对比,反映了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对人民生活的不同影响,提出问题:什么是计划经济?什么是市场经济?二者的主要区别是什么?由此导入本课。

(二)讲授新课

一、伟大的历史转折——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情境创设】多媒体课件:材料1、材料2

材料1: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作出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华国锋

——1978年5月《光明日报》特材料2: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约评论员文章

以上两则材料的共同出发点是什么?它们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观点是否相同?分别代表怎样的思想路线?

1、背景:【师生互动】

(1)1976年—1978年,国民经济仍处于停滞状态,人民生活没有得到改善。(原因——党的错误指导思想未纠正,表现:提出“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

(2)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意义: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2、召开:多媒体视频:《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3、内容:【师生互动】

4、意义:

【合作探究】为什么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是历史的一次伟大转折?

【过渡】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改革开放,会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开始。

二、经济体制改革:

【合作探究】什么是经济体制改革?其实质和根本目的是什么?

1、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学习延伸】经济体制改革为什么首先从农村开始?

首先,农业是国民经济基础,农业的健康发展是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

其次,过去对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失误,在农村中的危害远远大于城市,它已关系到两亿农民的温饱问题,所以要先从农村改革。

另外,一些思想束缚打破较早的地区,当地农民和地方领导已经大胆地开始进行了改革试验(多媒体课件:《十八个血手印》),农村已出现了改革势在必行的大趋势,所以农村改革率先开始。

【师生互动】

(1)经营方式的改变: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行政机构的改变:撤社建乡镇,撤队建村委会

多媒体课件:《安徽凤阳改革前后对比》

(3)意义:

(4)【过渡】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取得的巨大成就直接鼓舞和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2、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情境创设】多媒体课件:材料3、材料4

材料3:在1956年,上海的天气很热,企业为了不影响生产,采取降温的措施,需要风扇、鼓风机,但是企业即使采取这样的措施也没有主动权。要经过层层报批,当时经过十一个部门的审批,要盖十一个图章,等最后的图章盖完,夏天已经过去了。

材料4:沈阳有两个厂,一个是铜厂,一个是电缆厂,这两个厂一墙之隔,但没有横向联系,电缆厂归机械部门管,铜厂归冶金部门管,冶金部门把铜调到别的地方去,电缆厂需要铜又要从云南等地调进,造成了运输上的大量浪费,时间上的浪费,本来两个厂发展横向联合,通过签定合同就可以解决,但是不行(自主权)。

问题探究:上述两个材料反映了什么问题?阻碍城市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什么?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应该如何改革?

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导致政企职责不明。企业缺乏自主权,严重压抑了企业和职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本来应该生机盎然的社会主义经济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活力。

【师生互动】

(1)全面展开:1984年以后

(2)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把企业搞活。

(3)内容(采取的措施):

①管理体制上,实行政企分开,简政放权,使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社会主义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

②所有制上,变单一的公有制经济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③分配上,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4)意义:

①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极大地解放了社会生产力(企业有了竞争机制,增强了活力);

②推动了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

【过渡】上述的改革措施,仅仅是政策层面,是不够的。随着改革的深入,不断遇到新的问题,需要继续探索新的对策,同时,随着对外开放的深入和扩大,对世界经济发展成功国家经验的研究,随着我们对经济规律的新的认识,也使我们对改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确定了更高的目标。从十四大以后经济体制改革开始进入到一个制度创新的高层次改革阶段。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1、背景:

【师生互动】

(1)国内:改革遇到重重阻力。

“阻力”的解释:

一是伴随着改革不可避免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社会现象,让一部分比较保守的人对改革的发展方向和前途产生了疑问,甚至有些人主张退回到过去的道路上去。

二是初步的改革措施,已不能满足企业进一步发展的要求,特别是走向世界的要求,改革走入了瓶颈状态,必须深化改革,实现新的突破。

(2)国际: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遇挫折。

2、过程

多媒体课件:播放音乐《春天的故事》提问:1992年,邓小平做了什么事值得歌颂?

【教师讲解】

(1)理论提出:1992年初,邓小平南巡讲话提出要搞好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

(2)目标确立:1992年10月,中共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邓小平的“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把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

(3)理论完善:

1)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 2)1997年,中共十五大进一步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提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4)基本建立:21世纪初,我国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基本确立。

3、意义

【师生互动】

(1)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成为世界上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创造了世界经济增长史上的新奇迹。

(2)社会生产力的高速发展,使人民生活从总体上已达到小康水平,并朝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目标迈进。

第八步:本课小结

第九步:问题解答与课后作业

1、完成本课【学思之窗】、本课测评提出的问题

2、完成步步高学习资料的本课训练

第十步:教学反思

附录1:本课板书设计

一、伟大的历史转折——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1、背景

2、召开

3、内容

4、意义

二、经济体制改革

1、含义、本质、根本目的

2、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1)原因

(2)内容:

(3)意义

3、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1)原因

(2)内容:管理体制、所有制、分配体制

(3)意义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1、背景

2、建立过程

3、意义

附录2:本课课前预习案

1、什么是计划经济?什么是市场经济?二者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2、1978年12月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历史的伟大转折。会议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这次会议的意义是什么?

3、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为什么首先从农村开始?

4、农村改革内容之一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怎么回事?有何意义?农村改革内容之二是基层组织改革。请问,农村基层组织怎么改革?

5、农村改革的成功促进了城市改革,城市改革从什么时候开始全面展开?城市改革在管理体制、所有制形式、分配体制三方面是怎样改革的?城市改革的中心环节是什么?

6、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什么?实质是什么?从建国以来至今,我国的经济体制发生过哪些变化?

7、“邓小平南方谈话”是在何时?“谈话”主要内容有哪些?这次谈话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8、请概括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过程。

9、请欣赏歌曲《春天的故事》。你能说说这首歌曲中讲述了哪些历史?

说明:

1、请将上述9道题的答案按照题目编号写在下面空白处。

2、阅读课文,完成步步高第12课学案中的自主学习区、互动探究区、自我检测区。

3、上述两项要求完成后,一起上交检查。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教学设计

第一步:清楚课程标准的要求

1.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内容,认识其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

2.讲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3、了解我国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认识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意义。

第二步:制定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掌握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工作中心的转移,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措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概念等基础知识;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过程,理解其必要性和重要意义。

(2)运用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原理,分析和理解经济体制改革的各项措施。

2、过程与方法

搜集丰富的历史和现实生活资料,讨论计划经济、市场经济的利弊得失,探究市场经济与现代化的关系,培养学生查找资料、分析论证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深刻认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2)生产关系改革只有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才能推动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3)社会主义初期阶段需要长期坚持市场经济体制,使学生认识到坚持改革开放政策一百年不动摇。

第三步:确定重点难点

重点: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的伟大转折;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难点: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区别;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措施和作用;经济体制改革的本质;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理解。

第四步:设计教学方法

1、课前设计预习案, 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体现“以学生为主体,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引导学生尝试同他人合作,共同探讨和解决问题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突出“主体、新颖、互动、实践”的教学理念。

2、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学,通过播放一些视频和原始图片资料,把课文内容形象直观地展现在学生眼前;

第五步:准备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打印资料

第六步:开展学生课前自主学习

在上课前三天左右,发放本课预习案(参见附录),学生完成后交上来检查,再返还给学生补充完善。

第七步: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情境创设】多媒体展示1、历史上的如布票、粮票、油票等各种票证;2、改革开放前后人民生活水平对比图片;通过对比,反映了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对人民生活的不同影响,提出问题:什么是计划经济?什么是市场经济?二者的主要区别是什么?由此导入本课。

(二)讲授新课

一、伟大的历史转折——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情境创设】多媒体课件:材料1、材料2

材料1: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作出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华国锋

——1978年5月《光明日报》特材料2: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约评论员文章

以上两则材料的共同出发点是什么?它们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观点是否相同?分别代表怎样的思想路线?

1、背景:【师生互动】

(1)1976年—1978年,国民经济仍处于停滞状态,人民生活没有得到改善。(原因——党的错误指导思想未纠正,表现:提出“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

(2)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意义: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2、召开:多媒体视频:《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3、内容:【师生互动】

4、意义:

【合作探究】为什么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是历史的一次伟大转折?

【过渡】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改革开放,会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开始。

二、经济体制改革:

【合作探究】什么是经济体制改革?其实质和根本目的是什么?

1、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学习延伸】经济体制改革为什么首先从农村开始?

首先,农业是国民经济基础,农业的健康发展是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

其次,过去对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失误,在农村中的危害远远大于城市,它已关系到两亿农民的温饱问题,所以要先从农村改革。

另外,一些思想束缚打破较早的地区,当地农民和地方领导已经大胆地开始进行了改革试验(多媒体课件:《十八个血手印》),农村已出现了改革势在必行的大趋势,所以农村改革率先开始。

【师生互动】

(1)经营方式的改变: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行政机构的改变:撤社建乡镇,撤队建村委会

多媒体课件:《安徽凤阳改革前后对比》

(3)意义:

(4)【过渡】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取得的巨大成就直接鼓舞和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2、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情境创设】多媒体课件:材料3、材料4

材料3:在1956年,上海的天气很热,企业为了不影响生产,采取降温的措施,需要风扇、鼓风机,但是企业即使采取这样的措施也没有主动权。要经过层层报批,当时经过十一个部门的审批,要盖十一个图章,等最后的图章盖完,夏天已经过去了。

材料4:沈阳有两个厂,一个是铜厂,一个是电缆厂,这两个厂一墙之隔,但没有横向联系,电缆厂归机械部门管,铜厂归冶金部门管,冶金部门把铜调到别的地方去,电缆厂需要铜又要从云南等地调进,造成了运输上的大量浪费,时间上的浪费,本来两个厂发展横向联合,通过签定合同就可以解决,但是不行(自主权)。

问题探究:上述两个材料反映了什么问题?阻碍城市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什么?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应该如何改革?

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导致政企职责不明。企业缺乏自主权,严重压抑了企业和职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本来应该生机盎然的社会主义经济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活力。

【师生互动】

(1)全面展开:1984年以后

(2)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把企业搞活。

(3)内容(采取的措施):

①管理体制上,实行政企分开,简政放权,使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社会主义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

②所有制上,变单一的公有制经济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③分配上,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4)意义:

①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极大地解放了社会生产力(企业有了竞争机制,增强了活力);

②推动了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

【过渡】上述的改革措施,仅仅是政策层面,是不够的。随着改革的深入,不断遇到新的问题,需要继续探索新的对策,同时,随着对外开放的深入和扩大,对世界经济发展成功国家经验的研究,随着我们对经济规律的新的认识,也使我们对改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确定了更高的目标。从十四大以后经济体制改革开始进入到一个制度创新的高层次改革阶段。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1、背景:

【师生互动】

(1)国内:改革遇到重重阻力。

“阻力”的解释:

一是伴随着改革不可避免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社会现象,让一部分比较保守的人对改革的发展方向和前途产生了疑问,甚至有些人主张退回到过去的道路上去。

二是初步的改革措施,已不能满足企业进一步发展的要求,特别是走向世界的要求,改革走入了瓶颈状态,必须深化改革,实现新的突破。

(2)国际: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遇挫折。

2、过程

多媒体课件:播放音乐《春天的故事》提问:1992年,邓小平做了什么事值得歌颂?

【教师讲解】

(1)理论提出:1992年初,邓小平南巡讲话提出要搞好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

(2)目标确立:1992年10月,中共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邓小平的“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把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

(3)理论完善:

1)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 2)1997年,中共十五大进一步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提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4)基本建立:21世纪初,我国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基本确立。

3、意义

【师生互动】

(1)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成为世界上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创造了世界经济增长史上的新奇迹。

(2)社会生产力的高速发展,使人民生活从总体上已达到小康水平,并朝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目标迈进。

第八步:本课小结

第九步:问题解答与课后作业

1、完成本课【学思之窗】、本课测评提出的问题

2、完成步步高学习资料的本课训练

第十步:教学反思

附录1:本课板书设计

一、伟大的历史转折——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1、背景

2、召开

3、内容

4、意义

二、经济体制改革

1、含义、本质、根本目的

2、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1)原因

(2)内容:

(3)意义

3、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1)原因

(2)内容:管理体制、所有制、分配体制

(3)意义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1、背景

2、建立过程

3、意义

附录2:本课课前预习案

1、什么是计划经济?什么是市场经济?二者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2、1978年12月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历史的伟大转折。会议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这次会议的意义是什么?

3、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为什么首先从农村开始?

4、农村改革内容之一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怎么回事?有何意义?农村改革内容之二是基层组织改革。请问,农村基层组织怎么改革?

5、农村改革的成功促进了城市改革,城市改革从什么时候开始全面展开?城市改革在管理体制、所有制形式、分配体制三方面是怎样改革的?城市改革的中心环节是什么?

6、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什么?实质是什么?从建国以来至今,我国的经济体制发生过哪些变化?

7、“邓小平南方谈话”是在何时?“谈话”主要内容有哪些?这次谈话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8、请概括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过程。

9、请欣赏歌曲《春天的故事》。你能说说这首歌曲中讲述了哪些历史?

说明:

1、请将上述9道题的答案按照题目编号写在下面空白处。

2、阅读课文,完成步步高第12课学案中的自主学习区、互动探究区、自我检测区。

3、上述两项要求完成后,一起上交检查。


相关内容

  • 工业产品造型设计论文
  • 工业产品造型设计论文 设计界所推崇的设计是为明天的生产而准备的造型计划.经济的核心是物质资料的生产,而设计的价值又主要在于经济.这就是说,经济和设计之间存在着天然而内在联系.经济所指的节省原则和物质资料生产运作和发展的体系这两个方面都与设计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设计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它涉及到社会 ...

  • 怎样提高EMBA"管理经济学"课程教学效果与效率
  • 摘 要:如何提高管理经济学课程教学的效果和效率是各校EMBA教学中普遍面对的一个难题,迄今为止国内外大学教学研究对此尚缺乏专门探讨.本文基于校企知识转移这一新的理论视角,重新审视和分析了EMBA"管理经济学"课程教学,指出其实质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校企间高效的知识转移,并构建概念框架 ...

  • 中国人才外流问题
  • 浅谈国际经济学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论文关键词:国际经济学 教学方法 教学质量 论文摘要:作为经济学的基础学科,国际经济学具有以西方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为基础.课程体系比较庞大.与其他专业课程互为依托.对数学能力要求较高等特点.但目前国内很多高校在国际经济学教学实践方面仍存在一些诸如学生的专业基础 ...

  • 黎平县太平山国家级森林公园旅游设施项目建设建议书
  • 黎平县太平山国家森林公园旅游设施建设 项目建议书 黎平县旅游发展办公室 2012年4月 项目概况 一.项目名称:黎平县太平山国家级森林公园旅游设施建设 项目建议书 二.项目地点:黎平县德顺乡(太平山国家森林公园) 三.项目建设内容:公园内的旅游道路.公园大门.庙宇遗 迹恢复.旅游驿站.民居接待示范点 ...

  • 西方经济学(专科)教学大纲
  • 西方经济学 教学大纲 (三年制高职高专) 经济管理系 2016 年 4 月 <西方经济学>教学大纲(高职高专适用) [课程性质与任务] <西方经济学>是高等院校经济学和管理学两大一级学科下属各专业的核心课程,是为培养和检验学生的经济学基本理论知识和应用能力而设置的一门重要的专 ...

  • 关于[宏观经济学]案例教学的几点思考
  • 关于<宏观经济学>案例教学的几点思考宰 陈银娥.刘健 (中剞碰强躞蚤浮经齐学院,涮匕武汉430073] 摘要:宏观经济学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具有启发性.实践性的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法,宏观经济学案例教学的开展一般说来要经过准备.分析讨论和总结评价三个过程.目前,我国宏观经济学的案例教学存在着 ...

  • 公共管理类专业公共经济学本科特色教学改革与创新
  • 摘 要:公共经济学作为专业核心课程之一,其教学成效如何,对培养公共管理类本科生的专业素养及提高其解决现实公共经济与管理问题的综合能力将产生直接影响.针对<公共经济学>教学定位与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学校优势学科及公共管理类专业的学科特点,从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设置.教学和考核方 ...

  • 经济学基础教学大纲
  • 经济学基础 教学大纲 (三年制高职) 经济贸易系 2012 年 9 月 <经济学基础>教学大纲 经济学基础是经济贸易类专业的基础课,直接培养学生的经济问题的分析能力,并为后续的专业课奠定基础. 经济学基础具体教学目的定位为:使学生掌握西方经济学基本理论.知识,并能用这些理论和知识分析.处 ...

  • 外国近现代经济史教学大纲
  • <外国近现代经济史>教学大纲 一.课程简介: 课程性质:经济学专业选修课 基本内容:外国近现代经济史,主要研究中国以外的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近现代经济发展的历史进程,探寻这些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历史渊源,揭示其经济发展的特殊规律.特有模式和独特的发展道路,进而为总结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一般规 ...

  • [旅游经济学]教学大纲(本科)
  • <旅游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简介 <旅游经济学>是旅游管理专业开设的专业必修课.旅游经济学是以经济学的一般理论为指导,研究旅游经济活动中各种经济现象.经济关系和经济规律的科学.本课程旨在通过对旅游经济活动的运行及其运行过程中产生的经济现象.经济关系的研究,揭示支配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