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人杂志点赞中国制造:三大优势称雄世界

英国《经济学人》:

通过制造产品再卖给外国人,中国使自己乃至世界经济脱胎换骨。1990年,中国在全球制造业总产值中的占比不到3%,如今已接近25%。全世界大约80%的空调、70%的手机和60%的鞋都是中国制造。中国制造业的白热化发展所产生的供应链已深入东南亚地区。这个“亚洲工厂”现在制造着全球近一半的产品。

中国的经济发展一直追随着“亚洲四小龙”的步伐。许多人估计,中国到了一定时候会将“接力棒”交给其他国家,让大家轮流坐庄制造繁荣。不过薪资上涨这一因素远不足以让中国松手,相反,中国把“接力棒”握得更紧。而从中国流失的廉价劳动力工作岗位主要转移到东南亚地区,进一步巩固了“亚洲工厂”的主导地位。这给那些在中国影响区域外的新兴市场(例如印度、非洲、南美洲等地)带来了问题:想要致富变得更难了。

本月早些时候,中国政府宣布2015年的国内生产总值目标是7%,这将成为20多年来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最低水平。尽管如此,中国在制造业上将一直保持三大超强优势,从而使整个经济受益。

首先,尽管中国也涉足高端市场、开拓高附加值产业,但它始终坚守着低成本制造业这个领域。实际上,中国在全球服装出口份额中占比从2011年的42.6%上升到了2013年的43.1%。同时,中国还掌握了更多的“中国制造”原材料。世界银行发现,进口零部件在中国零部件总额中所占比重已经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60%的峰值下降到了如今的35%左右。出现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中国拥有一群其他国家望尘莫及的高效供应商。此外,中国还拥有一流且不断完善的基础设施,中国还计划在2020年前,每年新建10个机场。中国企业正采用自动化操作提高生产率,抵消一部分因薪资上涨带来的影响。这也是中国政府新近提出的“中国制造2025”战略背后的理念。

中国的第二个优势是“亚洲工厂”本身。随着薪资上涨,一些低成本作业确实正在离开中国。它们中的大部分正在向东南亚地区广大低收入人群转移。这一过程有其阴暗面在。去年,一个民间组织发现,在马来西亚的电子工业中有约30%的工人存在被强制劳动现象。不过,随着三星、微软、丰田等跨国企业在中国削减生产,转向缅甸和菲律宾这样的地方,一条以中国为中心的东南亚区域性供应链则得到了巩固。

第三个优势,是中国正逐渐成为需求链上的关键一环。随着中国消费者消费能力及品味的提高,“亚洲工厂”也正在更高利润市场营销与客户服务中获取更大的份额。与此同时,来自中国市场的需求大大巩固了一系列亚洲供应链。面对中国市场,本地区的供应商比远方的竞争者更加有优势。

而靠着灵活的政策,这些优势能发挥得更加充分。东南亚国家联盟有能力在低端制造业上捷足先登。以量计算,中国在美国鞋类进口份额中所占比例从2009年的87%降至去年的79%。越南、印度尼西亚和柬埔寨填补了消失的份额。实际上,东南亚国家联盟能做的事还要多得多,它有能力建立起一个更高端产品与服务的统一市场。地区性贸易甚至全球性贸易,有助于将制造业体系从中国扩散至周边国家。例如泰国的汽车制造业取消对外国零部件的进口限制后,获得了良好发展,这表明正确的决策可以帮助东盟国家嵌入中国的制造业流水线。

遗憾的是,其他新兴经济体没有那么多保持乐观的理由。他们缺少一个能够作为区域一体化核心的大型经济体。北美自贸区协定帮助墨西哥企业融入北美的供应链网,而中美洲、南美洲却未受益。高企的贸易壁垒则导致西欧国家不会像帮助中东欧那样提携北非经济发展。

即使像印度和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地区那样,可以从“亚洲工厂”手中夺取一些制造业工作,但还存在另一个问题:制造业创造的就业岗位和工资收入可能没以前那么多了。过去,出口导向型制造业把大量没有技术特长的工人从农田转移到工厂,急速提升了这部分人口的生产力。如今,技术进步已经省去大量人力操作。中国及其周边国家可能是最后一批通过雇佣大量低端劳动力生产廉价商品实现跳跃式发展的经济体。

对于新兴市场来说,出口仍是最保险的发展道路。在全球市场中展开竞争是提升生产力的最佳途径。不过,“亚洲工厂”之外的国家将不得不依赖几个发展引擎——不仅是制造业,还需要农业和服务业。印度IT服务业的成功就是一个例子,但这需要高端技术,并且利用了该国丰富的人力资源。

这种发展模式不再单纯依靠压低劳动力成本,对政策制定者提出了更高要求。对南美和非洲国家来说,当务之急应该是建立更加自由化、全球化的服务业贸易体系。基础设施建设除了修建马路、港口之外,也要集中在光纤上。教育则必不可少,因为想要在全球市场开辟一片天地的国家将需要技术熟练的劳动力。

这些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都是艰巨的任务。但坐等中国薪资上涨引发制造业产业转移而致富将是失败的“宝典”。

来源:中国日报网(信莲)

英国《经济学人》:

通过制造产品再卖给外国人,中国使自己乃至世界经济脱胎换骨。1990年,中国在全球制造业总产值中的占比不到3%,如今已接近25%。全世界大约80%的空调、70%的手机和60%的鞋都是中国制造。中国制造业的白热化发展所产生的供应链已深入东南亚地区。这个“亚洲工厂”现在制造着全球近一半的产品。

中国的经济发展一直追随着“亚洲四小龙”的步伐。许多人估计,中国到了一定时候会将“接力棒”交给其他国家,让大家轮流坐庄制造繁荣。不过薪资上涨这一因素远不足以让中国松手,相反,中国把“接力棒”握得更紧。而从中国流失的廉价劳动力工作岗位主要转移到东南亚地区,进一步巩固了“亚洲工厂”的主导地位。这给那些在中国影响区域外的新兴市场(例如印度、非洲、南美洲等地)带来了问题:想要致富变得更难了。

本月早些时候,中国政府宣布2015年的国内生产总值目标是7%,这将成为20多年来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最低水平。尽管如此,中国在制造业上将一直保持三大超强优势,从而使整个经济受益。

首先,尽管中国也涉足高端市场、开拓高附加值产业,但它始终坚守着低成本制造业这个领域。实际上,中国在全球服装出口份额中占比从2011年的42.6%上升到了2013年的43.1%。同时,中国还掌握了更多的“中国制造”原材料。世界银行发现,进口零部件在中国零部件总额中所占比重已经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60%的峰值下降到了如今的35%左右。出现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中国拥有一群其他国家望尘莫及的高效供应商。此外,中国还拥有一流且不断完善的基础设施,中国还计划在2020年前,每年新建10个机场。中国企业正采用自动化操作提高生产率,抵消一部分因薪资上涨带来的影响。这也是中国政府新近提出的“中国制造2025”战略背后的理念。

中国的第二个优势是“亚洲工厂”本身。随着薪资上涨,一些低成本作业确实正在离开中国。它们中的大部分正在向东南亚地区广大低收入人群转移。这一过程有其阴暗面在。去年,一个民间组织发现,在马来西亚的电子工业中有约30%的工人存在被强制劳动现象。不过,随着三星、微软、丰田等跨国企业在中国削减生产,转向缅甸和菲律宾这样的地方,一条以中国为中心的东南亚区域性供应链则得到了巩固。

第三个优势,是中国正逐渐成为需求链上的关键一环。随着中国消费者消费能力及品味的提高,“亚洲工厂”也正在更高利润市场营销与客户服务中获取更大的份额。与此同时,来自中国市场的需求大大巩固了一系列亚洲供应链。面对中国市场,本地区的供应商比远方的竞争者更加有优势。

而靠着灵活的政策,这些优势能发挥得更加充分。东南亚国家联盟有能力在低端制造业上捷足先登。以量计算,中国在美国鞋类进口份额中所占比例从2009年的87%降至去年的79%。越南、印度尼西亚和柬埔寨填补了消失的份额。实际上,东南亚国家联盟能做的事还要多得多,它有能力建立起一个更高端产品与服务的统一市场。地区性贸易甚至全球性贸易,有助于将制造业体系从中国扩散至周边国家。例如泰国的汽车制造业取消对外国零部件的进口限制后,获得了良好发展,这表明正确的决策可以帮助东盟国家嵌入中国的制造业流水线。

遗憾的是,其他新兴经济体没有那么多保持乐观的理由。他们缺少一个能够作为区域一体化核心的大型经济体。北美自贸区协定帮助墨西哥企业融入北美的供应链网,而中美洲、南美洲却未受益。高企的贸易壁垒则导致西欧国家不会像帮助中东欧那样提携北非经济发展。

即使像印度和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地区那样,可以从“亚洲工厂”手中夺取一些制造业工作,但还存在另一个问题:制造业创造的就业岗位和工资收入可能没以前那么多了。过去,出口导向型制造业把大量没有技术特长的工人从农田转移到工厂,急速提升了这部分人口的生产力。如今,技术进步已经省去大量人力操作。中国及其周边国家可能是最后一批通过雇佣大量低端劳动力生产廉价商品实现跳跃式发展的经济体。

对于新兴市场来说,出口仍是最保险的发展道路。在全球市场中展开竞争是提升生产力的最佳途径。不过,“亚洲工厂”之外的国家将不得不依赖几个发展引擎——不仅是制造业,还需要农业和服务业。印度IT服务业的成功就是一个例子,但这需要高端技术,并且利用了该国丰富的人力资源。

这种发展模式不再单纯依靠压低劳动力成本,对政策制定者提出了更高要求。对南美和非洲国家来说,当务之急应该是建立更加自由化、全球化的服务业贸易体系。基础设施建设除了修建马路、港口之外,也要集中在光纤上。教育则必不可少,因为想要在全球市场开辟一片天地的国家将需要技术熟练的劳动力。

这些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都是艰巨的任务。但坐等中国薪资上涨引发制造业产业转移而致富将是失败的“宝典”。

来源:中国日报网(信莲)


相关内容

  • [原创][翻译]奥巴马:中国不见棺材不流泪,对中国要杀鸡敬猴
  • 一. 这是一篇发表在<经济学人>杂志上的专访,本来是要讨论经济的,但还是讨论国际局势的居多.要不是观海同志提醒,编辑估计还会问下去. 二. 关于非洲,美国准备发力:关于中国的非洲政策,用美国的话说,中国就是在掠夺资源,置非洲人民于不顾.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 ...

  • 如何才能熟练阅读各类英文报刊
  • 每个聪明而上进的人,都置顶了「恶魔奶爸Sam」 在公立学校的教学体系中,我们每个人基本都学了10年的英文,但是,一个很滑稽的事实:几乎没有人可以看懂一份国外的报纸或者杂志,甚至就连我们中国人自己办的报纸,比如说中国日报,21世纪报还有英语文摘,英语世界等等,都很少有人有完整地读过一份,更很少有人敢声 ...

  • 华为很牛,但华为的品牌价值观战略还不牛
  • 文 | 何佳讯:华东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吴漪: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新刊已上线欢迎订阅 中国品牌的全球影响力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近年来,那些领先的中国品牌终于开始挤入全球最佳品牌榜百强榜单就是一个例证.如,在2014年全球最佳品牌榜中,华为第一次挤入百强,排名第94位,这也 ...

  • 深度传播:报刊内容转化为图书的关键
  • 作者:赵泓 出版科学 2013年08期 [中图分类号]G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853(2013)03-0036-04 报刊与图书同属平面纸质媒介,具有天然的紧密关系.报刊资源经过整合转化成图书,是为了满足读者阅读的需要,也是报刊资源二度开发.实现品牌延伸的有效方式.历史上 ...

  • 芬兰优质基础教育的特色及启示
  • 芬兰优质基础教育的特色及启示 李水山 内容摘要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美国的国家竞争力和芬兰的教育竞争力引起全世界的高度关注区别于依靠引进全世界最优秀的人才来提高国家竞争力的美国依靠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并解答问题的芬兰基础教育更具特色对热衷于"打分"."排序&qu ...

  • 华为战略管理分析
  • 华为战略管理分析 国际经济与贸易(商务方向)2010级1班第6小组 20108076 尹明邦 20108080 郑永桥 20108074 杨 欢 20108073 阳冬冬 20108077 袁 纯 华为战略管理分析 .......................................... ...

  • 华为战略研究
  • 华为战略研究报告 战略发展部 二零一一年六月 目 录 第一部分 华为发展历程研究 一.华为发展历程----------------------------2 二.发展历程分析----------------------------4 第二部分 华为战略规划研究 一.华为战略规划方法分析------- ...

  • 第三次工业革命:内涵.特征与影响
  • 第三次工业革命:内涵.特征与影响 2012-09-18 摘要:"第三次工业革命"概念自英国<经济学家>杂志提出之后,已经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在中国经济需从依赖要素投入到依靠全要素增长率推动的阶段,也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撷取权威专家.学者的观点,对"第三 ...

  • 见证中国经济学的发展
  • 见证中国经济学的发展 见证中国经济学的发展 ---纪念<经济研究>创刊50周年笔谈 编者按:伴随着新中国经济建设的脚步, , 伴随着我 国经济学理论的发展与繁荣<经济研究>, 中, 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研究>, 坚持, 实, , 并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