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家徐悲鸿

美术家——徐悲鸿 *

Xu Beihong徐悲鸿(1895~1953年)中国现代画家、美术教育家。

生平 徐悲鸿1895年7月19日生于江苏省宜兴县屺亭桥镇,1953年9月26日病逝于北京。其父徐达章系当地知名画师,善画人物、山水和写意花卉,兼善书法、篆刻及诗文。徐悲鸿幼从家学,9岁开始学画。17岁在宜兴女子师范等学校任图画教师。1916年入上海震旦大学法文系半工半读,课余苦修素描。暑期应聘到明智大学作画,与康有为、王国维等结识。翌年5月,赴日本学习美术,与蒋碧微结婚,年底回国,应聘任北京大学画法研究会导师,受新文化运动影响,接受民主与科学思想。在北京期间他经常到故宫欣赏和研究古代绘画,非常崇尚唐宋画风,从中汲取营养。1919年3月,携蒋碧微赴法国留学,入国立巴黎高等美术学校,以校长为师,同时入C .柯罗的学生的画室受教。留学期间曾赴德国访问柏林美术学院,并先后去英国、比利时、瑞士、意大利等国,参观各大博物馆、美术馆和美术遗址,悉心观摩和研究历代艺术杰作,并临摹E .德拉克洛瓦、P .-P .普吕东、伦勃朗等大师的作品。1927年春回国,受田汉之邀出任上海南国艺术学院美术系主任,同时受聘为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在教学与创作中,提倡写实主义,抨击形式主义。1929年9月,由蔡元培推荐,受聘担任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提倡中国画的革新,反对保守主义,曾亲自拜访并聘请画家齐白石出任该院教授。193O 年完成油画《田橫五百士》(见彩图《田橫五百士》(中国现代) ),翌年完成中国画《九方皋》,1933年完成油画《徯我后》,开中国历史画一代新风。1933年1月至1934年8月,受欧洲诸国之邀,先后赴法国、比利时、意大利、德国及苏联举办中国美术展览和个人画展,蜚声国际画坛,回国后继续倡导现实主义美术,向国內介绍俄国巡回展览画派,并投身于抗日救亡文化运动。1936年冬到桂林作画,并开始创办美术馆,先后创作了《晨曲》《逆风》《壮烈之回忆》《风雨鸡鸣》《漓江春雨》等国画作品。1937年春赴长沙、广州、香港举办个人画展,1O 月回到重庆中央大学继续任教。同年创作了国画《巴人贫妇》《巴人汲水》等。1938年底再次到香港举办个人画展,然后赴新加坡举办筹赈画展,宣传抗日救亡,并将所卖全部画款捐献给祖国以救济难民。1940年春应印度诗人和画家R .泰戈尔之邀赴印度国际大学讲学,并先后在圣蒂尼克坦*转自《百科全书》

和加尔各答两地举办画展,将所筹画款全部捐寄祖国。随后赴大吉岭,创作国画《愚公移山》。194O 年底再次赴新加坡,翌年在马来亚的吉隆坡、槟榔屿、怡保3市举办筹赈画展,将所得巨额收入全部捐献祖国。1941年底回国后,在昆明举办劳军画展,以卖画全部收入慰劳前方抗日将士。1942年夏回到重庆中央大学继续从事教学与创作,并着手筹办中国美术学院。年底到桂林,聘廖静文为图书管理员。1943年春末在重庆举办画展,展出历年创作的中国画、油画的代表作及素描作品。1945年2月,在郭沫若起草的《陪都文化界对时局的进言》上签名。8月,与蒋碧微离婚,不久与廖静文结婚。1946年8月到北平,出任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校长,加入进步美术家组织的北平美术工作者协会,并担任该会名誉会长。1949年3月,受邀请作为新中国的代表前往布拉格出席保卫世界和平大会。7月,在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上当选为全国文联常务委员、中华全国美术工作者协会主席。9月,应邀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随后被政务院任命为中央美术学院院长。

《裸体少年》

《徯我后》(部分)

绘画创作 徐悲鸿一生创作了数千件中国画、油画和素描作品。北京徐悲鸿纪念馆收藏着他各个时期的作品1000余件,其他作品散见于台湾、香港、东南亚及世界各地的私人收藏,另有数十件油画精品毁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徐悲鸿的创作活动大致分4个时期:①旅欧时期(1919~1927年)。徐悲鸿初到法国留学时,现代主义诸流派正风靡巴黎,但他遵循导师赠言“勿慕时尚,毋甘小就”,悉心研究欧洲文艺复兴以来的艺术名作,刻苦锤炼绘画技巧。1924年前后,对绘画规律进一步融会贯通,臻于成熟,1926年进入第一个创作高峰,自认此年“吾作最多,且时有精诣”。这个时期的油画创作主要有:《老妇》《持棍老人》《抚描》《自画像》《萧声》《黄震之像》以及《男人体》《女人体》等习作。他留下的近千幅素描,也大部分是这个时期的作品。②盛期(1928~1936年)。这一时期,他的创作极丰,形成了明确的现实主义艺术风格,在中国现代绘画史上独树一帜,代表作有《田橫五百士》(1928~193O 年)《九方皋》(1931年)《徯我后》(1930~1933年)等。这些作品集中体现了他的爱国主义和人道主义创作思想,代表着他一生的主要创作道路。例如《徯我后》,取自《诗经》的“徯我后,后来其苏”之句,意指百姓期待英明君主的解救。画面描绘农村苦旱,一群男女老少在田里仰天而望,期待着甘霖。此画所作年代,正当日本帝国主义入侵东北,中华民族濒于危亡之际,曲折地表现了画家对人民的深切同情和真挚的爱国主义感情。在中国画创作上,这一时期的作品数量多且成就高,画的较多的是马、牛、狮、雀等,造型精练,生动传神。著名的作品有《马》《日长如小年》《群牛》《新生命活跃起来》《颟顸》《逆风》《晨曲》等。①抗战时期(1937~1945年)。这是徐悲鸿艺术创作的鼎盛时期。先后创作了《风雨鸡鸣》(1937年)、《漓江春雨》(1937年)、《巴人汲水》(1937年)、《群马》(1940年)、《愚公移山》(1940年)、《泰戈尔像》(1940年)、《奔马》(1941年)《灵鹫》(1941年)、《群狮》(1943年)、《山鬼》(1943年)等著名作品。这一时期,也是画家在思想上和艺术风格上高度成熟的时期。“七·七”事变后,国难当头,徐悲鸿“遥看群息动,伫工待奔雷”,以画笔为武器,投入抗日救亡斗争。他画跃起的雄狮、长征的奔马、威武的灵鹫等,表达了对中华民族奋起觉醒的热切期望。他的中国画世作《愚公移山》取材于《列子·汤问》篇中的一个寓言,借以表现中华民族团结一心,坚韧不拔,打败日本侵略者的信念。从悲天悯人到人定胜天,这是徐悲鸿艺术思想

的一次升华。画家为创作这幅画准备了多年,画了许多精确的人物素描稿,并曾考虑过用油画或壁画的形式表现。该画在构图和笔墨色彩技法上,利用了中国画线描的表现力,又融汇了素描的造型准确,以前无古人的独创形式表现了主题。①后期(1946~1953年)。这一时期,徐悲鸿在美术教育和绘画创作上继续坚持“师法造化,寻求真理”的艺术主张。他从解放区的美术创作中看到了自己过去的不足,勇于接受革命真理,深入人民生活,表现战斗英雄 劳动模范和革命领袖人物,为自己开拓了崭新的创作领域。这一时期的主要作品有:油画《战斗英雄》《海军战士》《骑兵英雄邰喜德像》,中国画《奔马》《双鹊》,素描《毛主席在人民中》(画稿)《劳动模范》《鲁迅与瞿秋白》(画稿)等。

《风雨鸡鸣》

《奔马》

美术主张 1920年发表的《中国画改良论》,是他第一篇论述中国画改良的重要著作。文中提出“古法佳者守之,垂绝者继之,不佳者改之,未足者增之,西方画之可采入者融之”的著名主张,提倡写实,反对抄袭,并提出“改之方法:学习、物质(绘画工具)、破除派别。”1929年发表《惑》《惑之不解》等文,明确倡导现实主义,反对P .塞尚、H .马蒂斯等人的艺术,又认为“美术之大道,在追索自然”。1932年著《画范·序》,提出“新七法”:①位置得宜,②比例准确,③黑白分明,④动作或姿态天然,⑤轻重和谐,⑥性格毕现,⑦传神阿堵。并指出:“苟有以艺立身之士,吾唯以诚意请彼追寻造化,人固不足师也。”1942年发表《新艺术运动之回顾与前瞻》一文,论及艺术的美与艺术家的修养:“夫人之追求真理,广博知识,此不必艺术家为然也。唯艺术家为必需如此,故古今中外高贵之艺术家,或穷造化之奇,或探人生究竟,别有会心,便产杰作”,“艺术家应更求广博之知识,以美备其本业,高尚其志趣与澄清其品格”。1947年先后发表《新国画建立之步骤》《当前中国之艺术问题》等,重申注重素描的严格训练,提倡师法造化,反对模仿古人,指出:“艺术家应与科学家同样有求真的精神”,“若此时再不振奋,起而师法造化,寻求真理,„„艺术必亡。”徐悲鸿继承了中国古代画论中关于“师法造化”的优良传统,又强调了艺术家的追求真理、探究人生,见出艺术是真善美的统一,这是他对现实主义美术理论的贡献。

美术教育 徐悲鸿一生致力美术教育,有自己的一套明确的、完整的美术教育主张。他强调师造化,重视绘画基本技能的训练,提倡科学。他所采取的办学体制是学年制、年级制、学分制和画室制的结合体,要求学生知识面广、专业基础深厚、文化修养丰富。在教学法上,他要求学生独立思考,发挥主动的创造精神,全面发展。徐悲鸿对待学生诲人不倦 爱才如渴,亲自培养了一批有成就的美术家,如吴作人、艾中信、韦启美、侯一民、李天祥、靳尚谊、詹建俊等。他所建立起来的美术教育体系,在中国一直延续了半个多世纪,至今仍有强大的力量。

参考书目

艾中信:《徐悲鸿研究》,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1年。

李松:《徐悲鸿年谱》,人民美术出版社,北京,1985年。

美术家——徐悲鸿 *

Xu Beihong徐悲鸿(1895~1953年)中国现代画家、美术教育家。

生平 徐悲鸿1895年7月19日生于江苏省宜兴县屺亭桥镇,1953年9月26日病逝于北京。其父徐达章系当地知名画师,善画人物、山水和写意花卉,兼善书法、篆刻及诗文。徐悲鸿幼从家学,9岁开始学画。17岁在宜兴女子师范等学校任图画教师。1916年入上海震旦大学法文系半工半读,课余苦修素描。暑期应聘到明智大学作画,与康有为、王国维等结识。翌年5月,赴日本学习美术,与蒋碧微结婚,年底回国,应聘任北京大学画法研究会导师,受新文化运动影响,接受民主与科学思想。在北京期间他经常到故宫欣赏和研究古代绘画,非常崇尚唐宋画风,从中汲取营养。1919年3月,携蒋碧微赴法国留学,入国立巴黎高等美术学校,以校长为师,同时入C .柯罗的学生的画室受教。留学期间曾赴德国访问柏林美术学院,并先后去英国、比利时、瑞士、意大利等国,参观各大博物馆、美术馆和美术遗址,悉心观摩和研究历代艺术杰作,并临摹E .德拉克洛瓦、P .-P .普吕东、伦勃朗等大师的作品。1927年春回国,受田汉之邀出任上海南国艺术学院美术系主任,同时受聘为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在教学与创作中,提倡写实主义,抨击形式主义。1929年9月,由蔡元培推荐,受聘担任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提倡中国画的革新,反对保守主义,曾亲自拜访并聘请画家齐白石出任该院教授。193O 年完成油画《田橫五百士》(见彩图《田橫五百士》(中国现代) ),翌年完成中国画《九方皋》,1933年完成油画《徯我后》,开中国历史画一代新风。1933年1月至1934年8月,受欧洲诸国之邀,先后赴法国、比利时、意大利、德国及苏联举办中国美术展览和个人画展,蜚声国际画坛,回国后继续倡导现实主义美术,向国內介绍俄国巡回展览画派,并投身于抗日救亡文化运动。1936年冬到桂林作画,并开始创办美术馆,先后创作了《晨曲》《逆风》《壮烈之回忆》《风雨鸡鸣》《漓江春雨》等国画作品。1937年春赴长沙、广州、香港举办个人画展,1O 月回到重庆中央大学继续任教。同年创作了国画《巴人贫妇》《巴人汲水》等。1938年底再次到香港举办个人画展,然后赴新加坡举办筹赈画展,宣传抗日救亡,并将所卖全部画款捐献给祖国以救济难民。1940年春应印度诗人和画家R .泰戈尔之邀赴印度国际大学讲学,并先后在圣蒂尼克坦*转自《百科全书》

和加尔各答两地举办画展,将所筹画款全部捐寄祖国。随后赴大吉岭,创作国画《愚公移山》。194O 年底再次赴新加坡,翌年在马来亚的吉隆坡、槟榔屿、怡保3市举办筹赈画展,将所得巨额收入全部捐献祖国。1941年底回国后,在昆明举办劳军画展,以卖画全部收入慰劳前方抗日将士。1942年夏回到重庆中央大学继续从事教学与创作,并着手筹办中国美术学院。年底到桂林,聘廖静文为图书管理员。1943年春末在重庆举办画展,展出历年创作的中国画、油画的代表作及素描作品。1945年2月,在郭沫若起草的《陪都文化界对时局的进言》上签名。8月,与蒋碧微离婚,不久与廖静文结婚。1946年8月到北平,出任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校长,加入进步美术家组织的北平美术工作者协会,并担任该会名誉会长。1949年3月,受邀请作为新中国的代表前往布拉格出席保卫世界和平大会。7月,在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上当选为全国文联常务委员、中华全国美术工作者协会主席。9月,应邀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随后被政务院任命为中央美术学院院长。

《裸体少年》

《徯我后》(部分)

绘画创作 徐悲鸿一生创作了数千件中国画、油画和素描作品。北京徐悲鸿纪念馆收藏着他各个时期的作品1000余件,其他作品散见于台湾、香港、东南亚及世界各地的私人收藏,另有数十件油画精品毁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徐悲鸿的创作活动大致分4个时期:①旅欧时期(1919~1927年)。徐悲鸿初到法国留学时,现代主义诸流派正风靡巴黎,但他遵循导师赠言“勿慕时尚,毋甘小就”,悉心研究欧洲文艺复兴以来的艺术名作,刻苦锤炼绘画技巧。1924年前后,对绘画规律进一步融会贯通,臻于成熟,1926年进入第一个创作高峰,自认此年“吾作最多,且时有精诣”。这个时期的油画创作主要有:《老妇》《持棍老人》《抚描》《自画像》《萧声》《黄震之像》以及《男人体》《女人体》等习作。他留下的近千幅素描,也大部分是这个时期的作品。②盛期(1928~1936年)。这一时期,他的创作极丰,形成了明确的现实主义艺术风格,在中国现代绘画史上独树一帜,代表作有《田橫五百士》(1928~193O 年)《九方皋》(1931年)《徯我后》(1930~1933年)等。这些作品集中体现了他的爱国主义和人道主义创作思想,代表着他一生的主要创作道路。例如《徯我后》,取自《诗经》的“徯我后,后来其苏”之句,意指百姓期待英明君主的解救。画面描绘农村苦旱,一群男女老少在田里仰天而望,期待着甘霖。此画所作年代,正当日本帝国主义入侵东北,中华民族濒于危亡之际,曲折地表现了画家对人民的深切同情和真挚的爱国主义感情。在中国画创作上,这一时期的作品数量多且成就高,画的较多的是马、牛、狮、雀等,造型精练,生动传神。著名的作品有《马》《日长如小年》《群牛》《新生命活跃起来》《颟顸》《逆风》《晨曲》等。①抗战时期(1937~1945年)。这是徐悲鸿艺术创作的鼎盛时期。先后创作了《风雨鸡鸣》(1937年)、《漓江春雨》(1937年)、《巴人汲水》(1937年)、《群马》(1940年)、《愚公移山》(1940年)、《泰戈尔像》(1940年)、《奔马》(1941年)《灵鹫》(1941年)、《群狮》(1943年)、《山鬼》(1943年)等著名作品。这一时期,也是画家在思想上和艺术风格上高度成熟的时期。“七·七”事变后,国难当头,徐悲鸿“遥看群息动,伫工待奔雷”,以画笔为武器,投入抗日救亡斗争。他画跃起的雄狮、长征的奔马、威武的灵鹫等,表达了对中华民族奋起觉醒的热切期望。他的中国画世作《愚公移山》取材于《列子·汤问》篇中的一个寓言,借以表现中华民族团结一心,坚韧不拔,打败日本侵略者的信念。从悲天悯人到人定胜天,这是徐悲鸿艺术思想

的一次升华。画家为创作这幅画准备了多年,画了许多精确的人物素描稿,并曾考虑过用油画或壁画的形式表现。该画在构图和笔墨色彩技法上,利用了中国画线描的表现力,又融汇了素描的造型准确,以前无古人的独创形式表现了主题。①后期(1946~1953年)。这一时期,徐悲鸿在美术教育和绘画创作上继续坚持“师法造化,寻求真理”的艺术主张。他从解放区的美术创作中看到了自己过去的不足,勇于接受革命真理,深入人民生活,表现战斗英雄 劳动模范和革命领袖人物,为自己开拓了崭新的创作领域。这一时期的主要作品有:油画《战斗英雄》《海军战士》《骑兵英雄邰喜德像》,中国画《奔马》《双鹊》,素描《毛主席在人民中》(画稿)《劳动模范》《鲁迅与瞿秋白》(画稿)等。

《风雨鸡鸣》

《奔马》

美术主张 1920年发表的《中国画改良论》,是他第一篇论述中国画改良的重要著作。文中提出“古法佳者守之,垂绝者继之,不佳者改之,未足者增之,西方画之可采入者融之”的著名主张,提倡写实,反对抄袭,并提出“改之方法:学习、物质(绘画工具)、破除派别。”1929年发表《惑》《惑之不解》等文,明确倡导现实主义,反对P .塞尚、H .马蒂斯等人的艺术,又认为“美术之大道,在追索自然”。1932年著《画范·序》,提出“新七法”:①位置得宜,②比例准确,③黑白分明,④动作或姿态天然,⑤轻重和谐,⑥性格毕现,⑦传神阿堵。并指出:“苟有以艺立身之士,吾唯以诚意请彼追寻造化,人固不足师也。”1942年发表《新艺术运动之回顾与前瞻》一文,论及艺术的美与艺术家的修养:“夫人之追求真理,广博知识,此不必艺术家为然也。唯艺术家为必需如此,故古今中外高贵之艺术家,或穷造化之奇,或探人生究竟,别有会心,便产杰作”,“艺术家应更求广博之知识,以美备其本业,高尚其志趣与澄清其品格”。1947年先后发表《新国画建立之步骤》《当前中国之艺术问题》等,重申注重素描的严格训练,提倡师法造化,反对模仿古人,指出:“艺术家应与科学家同样有求真的精神”,“若此时再不振奋,起而师法造化,寻求真理,„„艺术必亡。”徐悲鸿继承了中国古代画论中关于“师法造化”的优良传统,又强调了艺术家的追求真理、探究人生,见出艺术是真善美的统一,这是他对现实主义美术理论的贡献。

美术教育 徐悲鸿一生致力美术教育,有自己的一套明确的、完整的美术教育主张。他强调师造化,重视绘画基本技能的训练,提倡科学。他所采取的办学体制是学年制、年级制、学分制和画室制的结合体,要求学生知识面广、专业基础深厚、文化修养丰富。在教学法上,他要求学生独立思考,发挥主动的创造精神,全面发展。徐悲鸿对待学生诲人不倦 爱才如渴,亲自培养了一批有成就的美术家,如吴作人、艾中信、韦启美、侯一民、李天祥、靳尚谊、詹建俊等。他所建立起来的美术教育体系,在中国一直延续了半个多世纪,至今仍有强大的力量。

参考书目

艾中信:《徐悲鸿研究》,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1年。

李松:《徐悲鸿年谱》,人民美术出版社,北京,1985年。


相关内容

  • 浅谈徐悲鸿的绘画成就及影响
  • 摘要:徐悲鸿中国美术家.美术教育家,擅长画马,是中国现代美术的奠基者.他从小开始学习画画,艰苦奋斗,并到欧洲深造,回国后投身于美术教育工作,发展自己的艺术事业.他崇尚写实主义,并致力于改良中国画.他为中国的美术教育建立了基础框架,并且培养出了大批的优秀画家.徐悲鸿对中国近代美术的贡献是巨大的,他凭借 ...

  • 是谁敢挑战徐悲鸿?
  • 秦仲文,(1896-1974)名裕,河北省遵化县人,近现代中国画家.美术史论家.美术教育家,是著名山水画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他的山水画宗法清初"四王",上溯元代四家,兼擅墨竹,亦精书法.解放前曾在北平大学艺术学院.京华美术学院.北平国立艺术专科学校任教,编写了中国绘画学史一书 ...

  • 用自己的一生,延续徐悲鸿的艺术生命
  • --访徐悲鸿纪念馆馆长廖静文女士 李树森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2年07月31日   第 05 版) 廖静文,湖南长沙人,生于1923年4月.1945年与徐悲鸿结婚.1953年至1956年就读于北京大学,1957年任徐悲鸿纪念馆负责人.馆长.研究馆员.徐悲鸿画室主任,中华全国妇 ...

  • 试论艺术家与社会的关系及艺术工作者的献身精神
  • 试论艺术家与社会的关系及艺术工作者的献身精神 摘要 本文针对艺术家与社会的关系是怎样的?为什么要强调艺术工作者必须要有为艺术献身的精神?等几个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并试从艺术家与其所在的社会环境的关系.艺术家所表现的世界.艺术作品所进入的世界等方面对艺术与社会的关系进行了简单的分析. 关键词: 艺术 社 ...

  • 中外美术鉴赏论文1
  • 学习和欣赏中外美术作品的心得体会 姓名: * * * 学号: ************** 院(系): ******************** 班级: ********************** 教学班: 美术鉴赏3班 任课老师: ***************** 学习和欣赏中外美术鉴赏作品的 ...

  • 分析艺术家的创作意图
  • 第七课<分析理解艺术家的创作意图> 课时:1课时 课型:综合课 教材分析:本课 本课讲述的是怎样分析理解美术作品的创作意图,而艺术家的创作意图是理解美术作品的必要环节,为了打破学生认为美术神秘的观念,我将引导学生去认识一些美术作品,并结合艺术创作者的生长环境及生活经历去探究艺术家创作美术 ...

  • 现代人物画
  • 现代人物画 无锡市第一中学中学 教学目的: 通过对中国现代优秀绘画作品的欣赏,初步了解我国20世纪上半叶绘画艺术的伟大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和民族自豪感,并学习我国著名画家关心社会.关心人民,为人生而艺术,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 在教学过程(www.3edu.net )中,通过对历史人物 ...

  • 陈丹青访谈
  • 陈丹青:我居然能画到今天 谢天谢地 一切都被规定了,何来责任? 记者:这些年,你和这个国家的关系怎样? 陈丹青:我是北京一介合法居民,这就是我与"国家"的关系. 记者:你曾写过,出得国门,"整个人自由了,但关键是,接下来,你拿自由做什么?"而回国后呢,称心如意 ...

  • 南京师范大学2016年艺术类招生简章
  • 南京师范大学2016年艺术类招生简章 南京师范大学是国家"211 工程"重点建设的综合性大学,具有 110 多年的办学历史.作为一所百年老校,南京师范大学名家大师辈出,文化底蕴深厚.李瑞清.江谦.柳诒徵.郭秉文.李叔同.张士一.陶行知.陈鹤琴.吴贻芳.孟宪承.杨贤江.徐悲鸿.高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