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作文如何提炼观点1

材料作文如何提炼观点?

1、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300多年前,建筑设计师克里斯托·来伊恩受命设计英国温泽市政府大厅。他应用自己工程力学的丰富知识和多年来的实践经验,巧妙地设计了只用一根柱子支撑的大厅天花板。市政府权威人士进行工程验收时却说只用一根柱子支撑天花板保障不了大厅的安全,责令莱伊恩再多加几根柱子。莱伊恩争辩无效,只好在大厅内增加了4根柱子。不过,这4根柱子实际上并未与天花板接触。直到前几年,市政府准备修缮大厅的天花板时,才发现这个秘密。

请从这则材料中,选择一个角度,谈谈你的感受。要求:自拟题目,不少于800字,不要写成诗歌。

怎么写呢?要求很清楚,“选择一个角度,谈谈你的感受”,那么,第一步肯定是选择一个角度了?但是,问题是有哪些角度呢?只有弄清楚有哪些角度才能从中选择一个感受最深的来写呀!

我们来看看到底有多少角度。

当然材料的类型有很多种,这里不想过多涉及,仅就这则材料来谈谈故事类材料的观点提炼。

有故事就有事件,事件总是由人所为(由动植物所为是寓言),

所以只要分析材料中主要人物的行为就行了。这样来看,上述材料的方向就有两个:一是“建筑设计师克里斯托·来伊恩”;一是“市政府权威人士”。我们读这则材料就要分析他们的所作所为。

一般的分析分成三步——

1.某人做了什么?包括起因、经过、结果。

2.做得对不对?或者对,或者错,或者有对有错。判断的过程其实就可以看出你的思想深度,表现你的价值观、人生观。

3.为什么说是“对”(或错,或有对有错)?理由是什么?这个理由其实就是你的观点,即你提炼的观点,或称之为“一个角度”。

我们以此方法分析上述材料。先分析“建筑设计师克里斯托·来伊恩”的行为,他怎么做的?“莱伊恩争辩无效,只好在大厅内增加了4根柱子。不过,这4根柱子实际上并未与天花板接触”,说得很清楚。

1.你可以认为他的做法是对的。那么,“对”在哪里呢?你要说清楚。比如说:他既坚持了自己的设计思想,同时也做了妥协,照顾到了别人的视觉感受和传统心理。这种处理事情的方式是一种艺术,其实要做成事情常常需要这样。许多创新之所以失败也多因为没有很好地用好那实际上无用的“4根柱子”。

2.当然,你可以否定他的这种做法,认为其有弄虚作假之嫌,但是是他愿意这样的吗?肯定不是的,他是被逼的,可见,有许多“形

式主义”其实是“上面”逼出来的。“市政府权威人士”如果能多听听建筑师的意见,或者从谨慎出发,多做些可行性研究,总之,改变作风,也许就不会有今天揭晓后的尴尬了。

我们再来分析“市政府权威人士”的行为。他们做了什么?“进行工程验收时却说只用一根柱子支撑天花板保障不了大厅的安全,责令莱伊恩再多加几根柱子”,并最终迫使建筑设计师克里斯托·来伊恩做出了妥协。无疑,这种做法是缺乏远见的、无知的。可以引起以下两方面的思考——

1.保守的势力非常强大,他们也许是出于善良的愿望,但,他们是无知的。他们只忠于自己的感受和习惯,不敢越雷池一步!不敢有丝毫的突破。从而差点儿扼杀了建筑史的一个杰作。

我们的社会需要形成一种“崇尚科学”的风气。

2.由这件事情可见创新、尝试之路有多难!每一种创新,每一次进步可能都是与传统的代表——某些权威人士——斗争或妥协的结果。小到一个建筑,大到政策设计,即使是文学艺术的创新,也都无不如此。

经过这样分析,我们就清楚了,可写的角度至少有四个,你选择一个自己感受最深、贮备最多的角度就行了。注意!只需选择一个角度,而不是一股脑地都倒出去。

2、下面请试着分析一下下面这个材料——

有一条鱼在很小的时候便被捕上了岸,渔人看它太小,而且很美丽,便把它当成礼物送给了女儿。小女孩把它放在一个鱼缸里养起来,每天它游来游去总会碰到鱼缸的内壁,心里便有一种不愉快的感觉。

后来鱼越长越大,女孩便给它换了个更大的鱼缸,可是每次碰到鱼缸的内壁,它畅快的心情便会渐渐消失。它有些讨厌这种原地转圈的生活了,索性静静地悬浮地水中,不游也不动,甚至连食物也不怎么吃了。女孩看它很可怜,便把它放回了大海。

它在海中不停地游着,心中却一直快乐不起来。一天它遇见了另一条鱼,那条鱼问它:你看起来好像是闷闷不乐啊!它叹了口气说:“啊,这个鱼缸太大了,我怎么也游不到它的边!”

关键词:中考 材料作文 审题立意

摘要:近年来,材料作文已经成为中考命题的趋势,那么,在材料作文的审题与立意方面有哪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呢?

文章从“吃透材料,整体把握;抓住关键词语,正确筛选信息;透过现象看本质;打破常规思维,观点求异求新”等四个方面进行了

分析。

近年来,中考作文的命题形成话题、材料、命题、半命题多种形式并存的新型格局。材料作文既能避免猜题押宝的弊端,又具有综合考察学生读写能力等优势,因而日益受到重视,成为中考命题的趋势。而“审题立意”是制约学生此类文章写作水平的关键环节。材料作文与其它类型的作文相比,在审题立意方面难度较大,所以,考前仍需给学生提供切实可行的写作指导。

那么,在材料作文的审题与立意方面有哪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呢?

一、吃透材料,整体把握

材料作文,首先必须读懂材料,正确理解材料的主旨,从总体上把握材料的精髓,切不可断章取义或把枝叶当主干。

例如:2004年的中考作文中所给的材料是:“当幼鹰长到足够大时,鹰妈妈便把巢穴里的松软铺垫物全部扔出去,再把它们从巢穴的边缘赶下去。当幼鹰坠向谷底时,拼命拍打翅膀以阻止身体的下落,最后它们的性命才得以保住,因为它们掌握了作为一只鹰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本领——飞翔!”

考生在这样的作文中得分不高,原因就在审题时,没有吃透材料,造成断章取义、偏离题意。有的同学见材料中有“飞翔”二字,误把材料作文写成话题作文;有的写成“鸟类的飞翔”,有的写成 “鸟类怎样飞翔”;有的写成“人类的飞翔”,“ 人类也应具有飞翔的梦想”

等。还有的同学,想到小学时读过的文章“小鹰跟随鹰妈妈学飞”的故事,便提炼出“持之以恒,才能成功”的观点„„

其实,从整体看这则材料,有两个“人物”,即“鹰妈妈”和“幼鹰”。是一种严厉的爱,把二者联系在一起。因此,材料的正确观点应该是:“真正的爱,不是溺爱,而是让孩子到艰难困苦中经受磨练,学到独立生存的本领”。

二、抓住关键词语,正确筛选信息

关键词语往往是“文眼”,它蕴含着材料的主旨,因此可以把它作为把握材料审题立意的突破口。

比如:有人问“跳马王子”李宁:“你最满意的动作是哪一个?”李宁答道:“下一个”。这“下一个”三字掷地有声,既体现出永不满足的进取精神,又蕴含着艺无止境、不断创新的哲理,闪耀着人格、智慧、精神的光芒。抓住了这个关键词语,审题立意就不成问题了。

三、透过现象看本质

有一则材料是这样的:某县一个扶贫工作组,做了件扶贫实事,向某个特困山区赠送了一批良种羊。几个月后去了解情况,村民们说:“羊肉的味道很好,请再送些来”。

对于这则材料,该如何立意呢?如果仅仅理解为山区村民好吃懒做,或者扶贫工作流于形式等,都是较肤浅的。通过仔细分析,这则材料提示的本质是:山区贫穷的“根子”,在于村民观念落后,素质

不高;而扶贫工作组没有看到这一点,治标不治本,其结果肯定是无效的。这样就可以得出“人的素质是第一位的”、“标本兼治,双管齐下”等立意与命题。

四、 打破常规思维,观点求异求新

例如:以成语“异想天开”这个故事为材料,该如何立意作文呢?我们知道,这个成语出自清代的《镜花缘》,比喻根本无法实现的事情,形容想法非常离奇,脱离实际。但我们在立意时,可以反弹琵琶,反向立意——赞“异想天开”。因为有异想,才有创新,才有发展,所以,我们应该赞颂那些具有开拓精神的,敢于异想天开的人。因为如果没有对凌空翱翔的奇想,飞机就不会飞向蓝天,如果没有对地心说的质疑,就不会有日心说的问世„„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可以把议论文中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初步确定为四种方法,即:整体感知、紧扣信息、推本求源、标新立异。当然,这四种方法还可以综合运用,灵活驾御。但不管从哪方面入手,都应该读懂材料,吃透材料,在此基础上确立中心,联系生活,聚焦人生,有理有据地分析阐述。

其实,材料作文的写作,好比是给了一个点——写作的中心,要求围绕中心,谋篇布局。写作时需要化小为大,从一点出发,生发开去。这就类似于给了一盘磨,需要围绕磨盘,推碾拉磨。写作的内容,都该是圈上运动的轨迹,在圈里不行,跑到圈外也不行。

因此,在材料作文的审题中,还应该注意把握以下两个原则:

一是整体性原则。仔细阅读原材料,整体把握原材料,在统筹兼顾的基础上找出原材料的隐含信息,扣住原材料的中心来拟题。这是材料作文的最佳选择。

二是注意内在性原则。命题者给你提供的材料,常常不是要我们写表面的东西,不是让你就事论事,而是要求挖掘其内在的含义,要透过表象看其本质。

审好材料之后,还要考虑给作文拟一个亮眼的题目。题好一半文,漂亮的题目就是文章美丽的眼睛。而拟好题目其实也是有规律可循的。

首先,可以通过提炼材料的中心来拟题。如鹰妈妈为了训练小鹰飞翔的本领,忍痛往山崖下驱赶小鹰的故事,蕴含着母亲对儿女深沉的爱。可以据此拟题:“严厉的爱”、“爱的方程式”等等。

另外,根据重点词语拟题。比如有则关于面目家族争论的故事:耳鼻口舌都在矜夸自己的功用,眼睛也在自诩远观天际,近察秋毫的伟大,并且不屑于眉的无功居上。眉却也不卑不亢:我虽无用,但无眉何成面目?这里,“不卑不亢”和“无眉何成面目”都是关键词语,抓住这些词语,实际上也就把握了文章的中心。可以拟“眉的自信”、“沙的快乐”等题目。

总之,在材料作文的写作训练中,教师一定要指导学生读懂材料,紧扣中心,正确立意,并且遵循以上写作的原则,慎思多练,不断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一、考点解析:

“材料作文”因其在考察学生文字表达能力的同时,还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分析概括、归纳推理等多方面的综合思维能力,所以它一直是中考作文的难点。

就所提供的材料而言,或是名人逸事,或是警句箴言,或是幽默风趣的漫画(照片、图片),或是给人以启迪的小故事、寓言、诗歌等等,其内涵丰富,范围广阔。

读懂材料,把握材料的主旨,是写好材料作文的关键,而要把握其关键,就得认真研究“材料作文”的客观规律。纵观材料作文,所提供的材料主要有下面七种类型:

(一)材料的含义明显。

如:球王贝利在比赛中共射进一千多个球,有一次,记者问他哪一个球最精彩,他毫不犹豫地回答说:“下一个。”

这样的具体文字材料或画面,不需要怎么分析,一看就明白七主旨,那就是:一个人在功成名就后,不能被鲜花和荣誉所牵累。应永不满足,不断进取。

这类材料作文,一般能抓住中心阐发即可。

(二)材料零碎,但有联系。

这类材料,少则二则,多则五六则,或互为对立,或互为关联,或互为相辅,或互为统一,但总有其组合在一起的共同性或联系点。如:

1、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2、我不知道上了多少石级,一级一级,是乐趣也是苦趣,好像 从我有生命以来就在登山似的,迈前脚,托后腿,才不过走完慢十八盘。(李健吾《雨中登泰山》)

3、人们只要从汹涌浪涛中掌握了一条前进的途径,也就战胜大自然了。(刘白羽《长江三峡》)

这三则材料表面上看各自独立,毫无关系,但只要仔细琢磨一下,观点就会水到渠成。材料1是讲要树立远大理想,确立具体的奋斗目标。材料2是讲登山的艰辛。而材料3的中心是掌握规律。至此,中心论点就瓜熟蒂落了,那就是——立志、攀登、规律。

(三)材料观点隐晦,但要抓住关键字眼或细节。

这类材料作文,着重考查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有位名叫亚克敦的英国人,他的书斋里杂乱的排列着各种图书七万多卷,而且每卷书上都有他的手迹。他零零碎碎地记住了不少

知识,可大家问他什么,他总是七扯八拉答不清楚,他活了六十多岁,读了一辈子书,却什么也没留下来,被人们称为“书橱”。

这样的材料虽好懂,但观点很隐晦,只有通观上下文,认真细致地阅读或观察材料,寻找、抓住关键性字眼或重要的细节,才能挖出材料本身所蕴含的观点。

1、“杂乱地排列着各种图书七万多卷”“被人们称为“书橱””,说明主人兴趣很广,但读书没有选择。

2“每卷书上都有他的手迹”,可问他“他总是七扯八拉答不清楚”“读了一辈子书,却什么也没留下来”,亚克敦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他只博览群书而不能精读,蜻蜓点水,因而学而不成。

这样抓住关键字眼或细节一分析,观点就水落石出了。

(四)材料是非不清,要求评理。

这种类型主要是考察学生分辨是非的辩证能力。

如:针对校园罚款问题,学校和社会上有两种意见:一种意见认为不能罚,学生是消费者;另一种意见认为不但可以罚,还要重重地罚,罚得他心疼才会吸取教训。对此,你有何看法。

对这样的材料,首先要将两种观点分别进行分析、比较、辨别,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分辨是非。要选择正确的观点,做到有理有据,自圆其说.

(五)材料角度的多面性,要确定最佳观点。

苏轼曽诗云:“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对同一个材

料,从不同角度去看,就会有不同的观点,这就是所说的“见仁见智”。

如:一次,美国通用电器公司的一台大型电机出了故障,技术人员修理了两个月,也未找到毛病。这时,一位瘸腿驼背的德国移民在电机旁仔细进行观测、记录、计算,时间不长,他用粉笔在电机外壳上画了一条线,很有把握的说:“打开电机,吧划线处里面的线圈减少十六匝就好了。”许多人半信半疑,但按他的话做了以后,电机果然修好了。公司非常满意,经理问他要多少报酬,这人毫不客气的说:“画一条线要一美元,知道在哪里划线,九千九百九十九美元。”周围的人听了深感吃惊,但精明的公司经理不但照付一万美元,而且还重金聘请他做了公司的顾问,他就是从小被人讪笑,而在逆境中顽强奋斗,最终登上科学高峰的德国科学家卡尔.斯坦门茨。

这种材料,可以从不同的人物和主旨上分析、研究,列出不同的观点,然后比较,鉴别出最佳观点。可以是”在逆境中顽强奋斗”,也可以是”知识改变命运”.

(六)材料属比喻性,需挖掘引申。

这类材料一般有针对性、社会性,尤其对青少年具有导向的功能性,对青少年的为人处世、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等诸多方面都有教育意义。

如:有个人曾对蚕蛹破茧时的痛苦挣扎于心不忍,于是用剪刀剪破茧壳使之早点出来,结果帮了倒忙,因为蛾只能爬一会儿就不寿而终了。

对这样的材料,首先最关键的是弄清材料的本意,再理清材料的喻意以及两者之间的联系点,由此及彼地联想现实生活中的与之相关的问题,然后引申阐发。就这则材料而言,“蚕蛹”只有经过一番痛苦的挣扎,生命才能发出辉煌。由此推出,一个人要想成才,就必须经过一番跌打滚爬,经得起暴风骤雨的洗礼,经得起困难与挫折的考验,否则永远不能成为事业的成功者。正如古人所说的“保剑峰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这则材料巧妙地对学生进行了成才观的教育。另外,还有一个观点:尊重客观规律,不能凭感情意气办事,否则会事与愿违,受到法律的惩罚。

(七)提供一篇文章或一个片段,要求补写、扩写、改写、续写。 此种材料可以考察学生的思路以及围绕中心重新选择材料、组织材料的能力,尤其考察学生的想象能力。不管什么要求,首先应领会原文的主题和全文的脉络,依照原文写作意图和要求或补写、或改写、或扩写、或续写。这样,一篇有分量的续写文章一定能大功告成。

综上所述,材料作文的供料类型,就目前来看,主要有这七种。要潜心研究其供料,抓住其规律,正确的审题和立意.

二、应对策略:

(一)审题要“三清”

1、看清材料,领会内容。在阅读材料时,要注意判断这段材料属于哪类材料作文,具体理解整体材料的内容,要把材料实实在在地读懂,这一环节重在整体把握材料。

2、理清内容,提炼中心。这一环节是决定是否跑题的关键,一定要认真对待。在整体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如果是“话题式”的内容,要概括其中心,明确材料的主旨,这就是写作要确定的主题;如果是“选择式”的内容,需要选取一点,来确定这一点的主要方向,从而确定作文的写作主题。

3、读清要求,规范写作。读完材料后,千万不能忽视的是“写作要求”。材料叙述后的要求需要细细阅读,如果有“根据材料”、“结合材料”的文字,最好作文里要巧妙体现材料的内容或影子,就是我们平时说的“引材料”,但“引材料”时切忌生搬硬套;如果没有上述文字要求,就可引可不引了。然后再看具体的写作要求,明确作文在拟题、文体、写法、字数等方面的限制,然后再规范地写作,决不能“越雷池一步”。

(二)构思要“三扣”

1、扣住材料,明确文章的主题。主题是文章的灵魂,也是联系材料的主要纽带,因此作文中的主题一定要明确突出,这是写出优秀作文的必要条件。不论是记叙文还是议论文,主题最好与所给材料有直接联系,并且在作文各个部分(开头、中间、结尾)都有体现,所

以在构思时“点题”的设计就尤其重要了。

2、扣住主题,明确文章的重点。如果要写一篇议论文,中心论点的论证无疑是全文的重点;如果要写一篇记叙文,重点部分就是最集中体现文章主题的部分,对这一部分的描写要尽量丰富、形象,从而明确其在文章中的地位,进一步突出文章的主题。

3、扣住重心,明确文章的亮点。文章的亮点是最吸引人的地方,它可以是全文的素材选择、情节构思还可以是语言表达、修辞的运用等等,不管是哪个方面,总之需要考生把文章的亮点在有力地突出主题的同时明确出来,这样作文就增添了亮丽的色彩。

(三)、写作要“五个一”

一个靓丽的题目:题目文章的眼睛,一个精炼又吸引人的题目,是一篇精彩的文章内容的集中体现,所以千万不要简单处理自己的作文题目,在拟题时要特别关注这一点。

一个引人入胜的开头:文章的开篇要显示出自己驾驭语言的能

力,新颖、别致的开篇往往是吸引人的最主要的亮点。

一句点明主旨的话:在具体的写作 行文中时刻要明确作文的主题,因此要想明确主题,至少一句点明主旨的话是必不可少的。

一个耐人寻味的结尾:结尾像是乐曲结束时的音符,越是回味无穷,越是让人觉得妙趣横生。

一个整洁的卷面:试想谁愿意读一篇“龙飞凤舞”的潦草字迹的作文?我想你也不愿意读,因此“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三、经典题例点拨

(2008甘肃)请根据下面一则材料,写一篇600字的议论文。 一只蜗牛,很想做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开始他想东游泰山,一直爬到山顶,可一计算,要实现这个计划,至少需要3000年时间,只好忍痛放弃这个计划。后来它又想南下爬到长江边上,看一看奔腾的江水,可一计算,至少也需要3000年的时间。蜗牛知道自己的生

命很短暂,不禁十分悲哀。于是什么也不肯做,最终死在了野草丛中。

【思路点拨】这则寓言分两个层次:

第一层讲一只蜗牛好高骛远,立志大而不当,结果两次计划都因不切实际而没有实现;

第二层讲这只蜗牛从此一蹶不振,最终死在草丛中。

综合以上分析,可看出造成蜗牛悲剧的原因有两点:一是立志不切实际,二是不肯脚踏实地,不肯从干好平凡小事入手来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

(2007温州)螃蟹在树林里迷了路。遇到青蛙,问道:“青蛙哥哥,到河边怎么走?”青蛙指着前面说:“你一直往前走,一会儿就到河边。”

螃蟹走了老半天,还是没走到河边,后来,螃蟹遇见了青蛙,指责说:“你害得我好苦,走了半天还是没有见到河的影子。”青蛙说:“我没有骗你!叫你一直往前走,你却横着爬,当然到不了河边。”

要求:1、细读寓言故事归纳出一个观点,或扩写成螃蟹问路的故事,或书写自己的生活感想,或议论社会现象,写一篇文章,体裁不限。2、题目自拟,注意联系现实生活实际提炼主题,全文不少于600字。

【思路点拨】1、从螃蟹角度看:(1)没有正确的方向,很难达到目标。(2)没有正确的方法,是很难实现理想的。(3)没有正确的

的态度,不自究自查原因,一味责怪别人指导错误,是无济于事的。

2、从青蛙角度看:(1)帮助别人要从实际出发。(2)提建议要有真诚的态度。(3)指导别人要有耐心,要具体。

(2007陕西)阅读下面三则材料,写一篇议论文,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

1、鲁迅说:“无论干什么事,如果不断收集材料,积之十年,总可成一学者。”

2、歌德在谈到积累材料时曾经说:“一个人在年轻时积累了许多银币和铜币,年岁愈大,这些钱币的价值也愈高。到了最后,他年轻时的财产在他面前块块都变成了纯金。”

3、一位历史学教授对他的学生说:“如果你收集两万张卡片,就

可以在历史界成为权威。”

【思路点拨】写提供多则材料的议论文,不仅要注意材料的共性,有时还要注意材料的个性。这三则材料的共性是一目了然的,那就是都说明了“治学需要积累”。如果仅着眼于这一共性,写起来就思路闭塞,感到无话可说,没办法只得堆砌一些事例,这就需要进一步挖掘材料的个性。

试将三个材料仔细分析做一番比较,鲁迅强调积累要长期坚持。歌德强调积累大有价值,而绝不是徒耗时光和精力。历史学教授强调多积广积。这样,就能围绕“治学要注意积累”这一中心论点提点,从三个不同的方面层层分析,步步推进,使文章内容显得充分扎实且比较深刻。同时,三则材料都能顾及,各有用场。

四、满分作文示例

题目:(2007年吉林)阅读下面材料,选择你感悟最深的一点,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袁隆平是中国科学院院士,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中国人靠占全球8%的耕地面积养活了占全球22%的人口,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中国有了袁隆平。76岁的袁隆平坚持实地研究已有50年。

2007年6月10日,中央电视台《面对面》栏目以“袁隆平:谁将养活中国”为题,对他进行了专访。

袁隆平说:

“我毕生的追求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

“做事先做人是我一辈子最深刻的感悟。”

“‘机遇宠爱有准备的人’,这句话我很喜欢。”

“我的乐趣在事业上面。”

“坐奔驰车,坐宝马车,耀武扬威,有什么意思呢?”

“运动是非常重要的。早晨要做操,下午要打球,夏天里要游泳„„”

【满分示例】

我追求,我快乐

我追求,我快乐。“随风奔跑自由是方向,追逐雷和闪电的力量,把浩瀚的海洋装进我的胸膛,即使再小的帆也能远航„„”唱着这首激情的歌,我放纵自己尽情地飞翔,因为我有一双梦想的翅膀。我努力地追求,因为我追求,所以我快乐!

我是一条欢歌而行的小溪。我从一座险峻的高山流下,一路走来,我从岩石的身旁掠过,我曾滋润菌菌的绿草,也曾触摸过大地的脉搏。我的追求是追寻大海的足迹,一路奉献。在我前进的路上,人们喜欢用我洁净的身躯映照自己的脸庞,或者用我擦把脸。我至今仍能够听到孩子们在我身边嬉戏的回音和那琅琅上口的洗衣瑶。我在岩石间飞漱,我在平原上飞腾,我在乡野间飞泻,我一定要和大海融为一体。

虽然前进的路上充满艰辛,但我知道,大海是我最好的归宿,不管追求的路上有多少痛楚等着我。只要勇敢地追求,我就会感到快乐。

我是一片树叶。我用一生执著地绿着,我想成就一个金色的梦。我拥有美丽的容颜、美好的青春,我的追求是在人生舞台的大幕合拢之际,悠然飘零,化作春泥,然后微笑着对自己说“生命无悔”。于是,我在阳光下经受考验,我在暴雨中坚强自己。当生命的恋歌奏起,我微笑着闭上眼睛,欣然地飘落到大地母亲的怀抱,没有犹豫,没有迟疑。因为我知道,这是我回报大地母亲关怀的最好形式。我愿用我的生命给大地带来新的生机和活力。

我是天空中的一片执著追求的云,我因追求而快乐„„

我是沙漠里的一株执著追求的树,我因追求而快乐„„

我一直都记得一句话:要输就输给追求,要赢就赢得幸福。追求是一个美丽的过程。无论成败,我都会追求不已。因为我追求,所以我快乐!

【温馨点拨】

这是一篇成功的材料作文。考生抓住所给材料中科学家袁隆平所说的第一句话——“我毕生的追求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拟定“我追求,我快乐”这一题目,行文中,把自己假设成“一条欢歌而行的小溪”和“一片树叶”,形象具体地展示“小溪”和“树叶”追求的过程,以此来表现自己追求的坚定信心。全文语言流畅优美,体现了

“追求而快乐”的主题。

写作的提高是一个逐渐积累的过程,材料作文的写作亦是如此,因此以上说的都是实际写作时提高作文质量的方法,希望考生能在平时不断练习,把上述应战策略综合运用,养成写作习惯,这样面对材料作文你就可以轻松下笔啦!

学习目标:

掌握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三种方法,即抓关键词句法、多角度分析法和寻找共性法,提高对作文材料的审题立意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王夫之说:“无论诗歌与散文,俱以意为主。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这里说的“意”即文章的中心。古之贤者把文章的中心比作军队之主帅,可见文章的中心有多么重要。写好作文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就是通过审题确立文章的中心。材料作文的审题就像雾里看花,稍不注意就会偏离材料中心,写出偏题甚至跑题的文章,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材料作文提炼材料中心的三种方法。

二、出示目标:

掌握材料作文提炼材料中心的三种方法,即抓关键词句法、

多角度分析法和寻找共性法。

三、学习方法

1、 抓关键词句法

关键词、句往往是材料的“文眼”,它蕴含着材料的主旨,因此可以把它作为把握材料审题立意的突破口。抓住这些关键词句就能把握材料的精髓,准确理解材料,正确提炼中心。

材料一:鞋匠的好奇

燕子是一种候鸟,起初人们并不是这么认为的。冬季燕子在池塘的冰下越冬——这是古希腊伟人亚里士多得得出的结论。天经地义,人们尊奉了2400多年。18世纪,瑞士巴赛尔城的一位修鞋匠,看到棚下筑巢的燕子,好奇心使他写了一张纸条­—“燕子,你在何处越冬?”,并将它绑在燕子的腿上。第二年春天,当这只燕子翩然而归时,鞋匠意外地发现了一张新的字条:“雅典,在安托万家越冬”。鞋匠的好奇使一个被信奉了2400多年的谬误终于得以澄清。

关键词:好奇

联想:

中心:好奇,往往是发明和创新的原动力。

材料二:一只蚌跟它附近的另一只蚌说:“我身体里有个极大的痛苦。它是沉重的、圆圆的,我遭难了。”另一只蚌怀着骄傲自满的

情绪答道:“我赞美上天,也赞美大海,我身体里毫无痛苦,我里里外外都是健康的。”这时,有一只螃蟹经过,听到了两只蚌的谈话。它对那只里里外外都很健康的蚌说:“是的,你是健康的。然而,你的邻居所承受的痛苦却是一颗异常美丽的珍珠。”

关键句:你的邻居所承受的痛苦却是一颗异常美丽的珍珠

联想:

中心:成功必须经过艰辛和痛苦,成功的喜悦与创造过程的艰辛密不可分。

归纳方法:读材料——抓关键——联想——提炼中心

温馨提示:

1).注意材料的标题(若有标题的话)。有的文章,标题就是文章的主题。

2.)注意材料的开头,有的文章,开头就点出了文章中心。

3).注意材料的结尾,更多的文章在结尾点题。

4)注意材料里议论抒情的句子。作者往往在文章中借助议论抒情句点出文章的中心。

5)注意材料里反复出现的词语。

2.多角度分析法

材料三:古希腊神话中有这样一个故事:安泰是众所公认的无敌英雄,地神盖亚是他的母亲。安泰在格斗时,只要身不离地,便可源源不断地从大地母亲身上汲取力量,因而能够击败任何强大的对手。不幸的是,安泰克敌制胜的奥妙,被一个叫赫拉克勒斯的对手发现了,于是安泰被弄到空中扼死了。

看材料,思考:

文中描写了哪几个主要对象?他们都有哪些行为?

对象 行为

安泰 从母亲身上汲取力量 击败强大的对手

空中作战 死

母亲 为儿子输送力量 使儿子击败强大的对手

赫拉克勒斯 把安泰被弄到空中 使安泰死

(一)、从安泰的角度

1、个人只有紧紧依靠集体,才能有所作为;

2、不要过份依赖母亲,要学会独立。

3、自知者明,只有自知,才能无往而不胜

4、要扬长避短; 5、要不断完善自己

(二)、从母亲的角度

6、适当给予是必要的,但重要的是培养孩子自立的能力。

(三)、从赫拉克勒斯的角度

7、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8、要讲究方法。 9、出奇能制胜;

读材料——对象——行为结果——提炼中心

温馨提示:不管材料有多少观点,只能针对一点来写。针对自己感触最深、自己最为熟悉并有话可说的那一点去发挥、阐释,不能一篇文章提出多个观点,切忌感悟多,头绪繁,因多中心反而没中心,哪一点都去阐述而哪一点又都阐述得不深入,显得混乱而浮泛。

3.寻找共性法:用于多则材料

材料四:①“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宗璞《紫藤萝瀑布》)

② “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快乐固然兴奋,苦痛又何尝不美丽”(冰心《谈生命》)

③“生命不光有风和日丽,也有苦雨和凄风。面对风雨,我们要坚信:黑暗过后是黎明,严冬过后是阳春。用你的激情点燃生命的一

把火,去迎接生命的挑战。”(高建群《感谢创伤》)(08重庆)

多则材料类的材料作文题。完成此类作文题目审题的基本方法是找到多则材料的聚焦点,然后据此将多则材料作文转换成话题作文,进入我们所熟悉的步调。这个材料作文,基本上可以当作“生命”话题的作文来写,就给出的三则材料来看,都谈的是当生命面临幸与不幸(第一则)或者快乐与苦痛(第二则)或者风和日丽与苦雨凄风(第三则)之时,我们将持怎样的态度。

中心:要正确面对生命中的幸与不幸。

归纳方法: 读材料—— 找共性 —— 提炼中心

四、小结:

提炼中心三法:抓关键词句、多角度分析、寻找共性

提炼中心步骤:读材料——析材料——联想——提炼中心

五、课堂练习

材料五:小姑娘把橘子皮剥开,看见里面有很多小瓣,就问:“橘子,你为什么长这么多小瓣呢?”“是为了能让你和大家一起分享啊。”橘子回答。小姑娘又问苹果:“苹果,你为什么没有长成小瓣呢?是为了让我一个人独吃吗?”“不!”苹果回答,“是为了让你能完整地把我奉献出去。”(09河南)

材料六:1.清晨的公共汽车里,往往是一个让人心情压抑的地方,

这里没有对话,没有微笑,只有一张张毫无表情的脸。

2.澳洲的一位媒体记者在中国的一些地方考察了一圈,他说:“清晨,空气是那么清新,洒过水的街道湿漉漉的,没有灰尘扬起。太阳已经升上来了,金色的光辉从高楼大厦间斜射过来,这是多么美好的事情。人们经过了一夜的酣睡,该精神抖擞才对,可是,如此美妙的清晨,人们的表情却如地球末日即将来临般严肃,没有一点点惬意的笑容。”

3.当今社会人们笑容缺失的现象引起不少人的关注,一位叫流沙的作者以“醉人的笑容你有没有”为题,对这一现象做了一些探讨。

六、结语: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一、材料作文的审题和立意

材料作文,顾名思义就是只给材料,既没有现成的题目,也没有话题,写什么必须自己从材料中提取,审题的难度较大,有助于考查学生的思辨能力。

“给材料作文”包含的内容很广泛。根据题目的要求,可以写成记叙、说明、议论等各种文体的作文。给材料作文的材料有各种

不同的形式,常见的有一篇文章、一条新闻、一个事件、一种现象、一则寓言、一幅漫画,还可以是一首诗、一段歌词、一组素材,或者一句格言、一个成语、典故等等。给材料作文题目的要求也是各式各样的,有的要求读一篇文章后写读后感,有的要求根据材料自选角度写议论文,有的要求根据图画、图表写一段说明文字,还有的要求以提供的材料为开头续写,或根据材料扩写、缩写。近年来给材料写议论文的情况较多,这种作文确有一定的难度。

鉴于以上情况,面对给材料作文的题目,必须注意仔细审题、辨明文体,认真分析材料、准确领会题旨。据此确定文章的中心和思路。

首先请看材料作文的分类:

从形式看,材料作文分为文字材料和图表材料;从数量看,可分为单一材料和多则材料;从内容看,分为事例型材料和寓意型材料;从时间看,分为古代材料和现实材料。

一般的材料作文,只提供材料和注意事项或写作要求;2005年湖北卷除材料外,还加了一段“提示语”,借用了话题作文的形式,这是一个新的动向。

现在学生学习的难点是,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特别容易混,所以我们应该帮助他们明确话题作文和材料作文的区别。请看下面一则材料:

一天,羊、狗、狐狸在草地上聊天。

羊:看,那只狼是多么威风啊!见到它,我们羊是战战兢兢,四处逃散。我要变成狼就好。

狗:羊就是羊,狼就是狼,我就这样子有什么不好?

狐狸:你怎么变成狼呢?就是变成狼,狼也有倒霉的时候。 若干天后,狗、狐狸在河边相遇。

狗:你知道吗?羊死了。

狐狸:怎么回事呢?

狗:它披上狼皮变成狼,果然很风光。猎人追杀一只狼,狼从它身边逃了;它被猎人当作狼打死了。

狐狸:糊涂啊!

狐狸:身上披了狼皮,变形不变心,还是一只羊。

假设就这则材料写一篇材料作文,那么,作为材料作文,首先要析材料主旨。三个角色中的狗和狐狸是不主张随便改变自己的,而另一个角色改变了自己,却倒了运,又正好证明了随便改变自己的严重后果。这样,材料的主旨倾向就明确起来:保持自我本色,不能只作表面文章。写作时,也只能围绕材料的主旨加以阐发,深入论证,脱离了这个主旨,就是偏离了题意。

如果要求以“变”为话题,写一篇话题作文,那么,审题立意就会是另一番情景。从“羊”的角度看,它想改变自己对不对?它又是怎样改变自己的?羊改变自己后为什么还是倒运?再用“羊”来关照人,来谈“变”的道理,谈“变”的辩证法,谈“变”的讲究,自然有话可说。从狗和狐狸的角度看,不要随便变,要变就从根本上变,文章就此来谈“变”与“不变”、“变”的本质等,也符合写作要求,总之,只要在“变”这个话题范围之内,正面的,反面的一个小角度,全面考察,都符合题意;无论是记叙、议论还是描写、说明,只要表达出对“变”的理解和认识,都符合话题要求。

由上例可以看出,话题作文虽然属于供料作文的一种,但与一般材料作文是有区别的。

材料作文较之话题作文,审题上有一定难度,它首先要求考生审清材料的中心内涵,选准角度提取观点,材料在作文中必须引用,而由材料引发其他联想,通过分析、议论,表达自己对人对事对物比较深入的思考。虽然标明文体不限,实际上受材料本身所限制,还是以议论为主,不像话题作文,所给材料可引可不引,只要在话题范围内,天马行空,任你驰骋;文体上可议论,可记叙,可抒情,编造寓言、神话、童话、科幻,甚至写小说,都无不可。所以,材料作文本身就是一种限制性很强的作文,千万大意不得。但也有好处,就是注意到了读写结合。对材料的审读也应该是很重要的能力,因为它直接考察学生是否具有辩证思维的能力,是否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是否对事物的分析不停留在其表面,而能深入事物的本质内涵。事实上,

对材料审读有偏差的同学,即便其文笔再好,作文也缺乏对事物认识的深度,或者,观点容易偏激。

古人云:“文以意为主,意犹帅也”。又说:“故作文一篇,定有一篇之主脑,主脑也,即作者立意之本意也”。古代先贤以“帅”、“主脑”为喻,形象地说明了文章中心的重要作用。高考作文立意不准,则文不扣材,离题万里,满盘皆输。因此,准确把握材料内涵,正确审题立意,乃是材料作文形式的关键一环。

那么,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该如何进行呢?

对单一材料作文,重在把握材料所涉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注意材料的倾向性。

对于多则材料,重在分析材料之间的异同及关系,抓住内在联结点,从中提取观点立意;对事例型材料,重在把握材料主旨,沿着主旨扩大深入;对寓意型材料,重在挖掘其比喻义。

材料作文审题,把握材料主旨是关键。因此,文章的观点要从材料的主旨而来,提炼观点离不开材料主旨。不能正确把握材料主旨,文章立意就会偏题,甚至离题,导致全文皆败。

介绍材料作文几种审题立意的方法。

1.提炼本质

这种方法就是抓住材料所反映的本质性的问题去立意。这种

方法适用于平实的叙述性材料。这类材料没有明显的是非曲直,所表达的中心也不含蓄,就靠我们提炼出一个带哲理性的观点。例如:

1987年,75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在巴黎集会。有人问一位诺贝尔获奖者:您在哪所学校,哪个实验室学到了您认为最有价值的东西?出人意料,这位学者说,是在幼儿园。“在幼儿园学到什么呢?”学者答:“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做错了事要表示歉意;午饭后要休息;要仔细观察大自然。从根本上我学到的东西就是这些。”这位学者的话代表了科学家的普遍看法。

在分析材料时,就要抓住学者话的本质。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无私友爱品质。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不贪的本质。东西要放整齐:严格的习惯。做错了事要表示歉意:知错必改的品质。吃饭前要洗手,午饭后要休息:良好的生活习惯。从而我们看出,老学者在幼儿园学到的是一些良好的品质和习惯,这些良好的品质和习惯使他取得了成功,实现了人生的价值,所以这一材料的本质问题就是:从小养成良好的品质和习惯使人终生受益。以此为论点,深刻,准确。

2.道理升华

这种方法适用于比较含蓄的隐喻型材料,寓言,带有哲理性的自然现象。运用这种方法是要在分析概括材料中心的基础上进一步展开联想,由此及彼,由表及里,从而提炼出更深、更新的观点。例

如“滥竽充数”的典故从一般意义上来说是在讲没有本领的人混进来冒充有本领最终总要现出原形。从这个道理引申开去,我们可以想到人必须有真才实学的重要性。1990年高考作文材料提供的是寓言《小姑娘与玫瑰园》,2003年的《智子疑邻》都属于这一类型,分析这类材料,就要揭示蕴涵在材料中的那个“理”,然后再将这个道理的适用范围扩大化。又如《猎户》引《淮南子》中有一段:

畋不掩群,不取麕夭;不竭泽而渔,不焚材而猎。

就这一段话联系现实写一篇议论文。

有同学就事论事谈打猎,有的同学谈要保护小动物,要有恻隐之心;有的同学从效益的角度谈方法。这些都不得要领。也有的同学谈要保护生态平衡,不能把野生动物灭绝,这似乎都扣题了,但恰恰犯了一个错误:就事论事,没有上升到理论高度,没有在理论的指导下去“俯瞰”生态平衡这一问题。

不论是打猎,还是捕鱼,这几种做法有着共同的实质:只顾眼前利益,不顾将来。这就是蕴涵在材料中的那个“理”,从这一点出发,我们就可以这样立意:凡事要有长远眼光,要留有余地。再用它去联系联系现实生活,我们会自然的想到一些与此相似的事情,如弃学经商等。

漫画这种形式也常被采用。如1996年的“截错了”就是如此,漫画一般用夸张,幽默,讽刺的手法反映现实,多属于隐寓型的,所以也应该揭示画面所蕴涵的那个道理,再放之于现实,加以升华,

而不能就画论画。

3.同异互求

这种方法就是把几个不同材料的某一共同点提出来,加以概括提炼,作为文章的论点。这种方法首先适用于相似排列的多元式材料。如有这样一组作文材料:第一则材料是一正面名作家,晚年伤病困扰,不辍写作;第二则材料写一老教育者前半生有重大过失,晚年不堪外族入侵,保持名节,骂敌遇害;第三则材料中的陈独秀是中共创始人,曾犯过严重错误,晚年赋闲,贫病交加,仍不屈事微敌。三则材料的共同点是保持晚节、夕阳无限好,人间重晚晴。这一共同点就应是作文立意之所在。另有一个题目也给了三则材料,要求根据材料写议论文。

A有人问世界著名球星贝利他最满意的进球是哪一个,他回答说:“下一个。”

B有人问我国著名导演谢晋他拍得最满意的影片是哪一部,他回答说:“下一部。”

C鲁迅先生说过:“不满是向上的车轮”。

认真思考一下不难看出,这三则材料的共同点都是在讲“不满足已有的成绩才能进步”的道理。找到了这一共同点,文章的中心论点就可以确定下来了。

4.自由评论

这种方法适用于是非型材料,这类材料作者不摆明自己的观点,也没有明确的倾向,需要我们分析其中是非曲直,拿出主见。一般说这类作文不求结论的一致性,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言之成理即可。如有这样一则材料:

某车间主任的人选在大黄和小黄之间难以确定,新厂长想通过下棋测试性格确定一个人,与大黄下,大黄稳扎稳打,出手老练,三局都握手言和,与小黄下,小黄猛打猛杀,咄咄逼人,既有开局三斧头又有“半路杀出个程咬金”,前两局直杀得厂长无还手之力,第三局宣称一定要赢厂长,不料只下了个平局,小黄不肯罢休,拽住厂长再干,厂长不干了,因为他已物色好车间主任了。

需要指出的是,有些材料将褒贬爱憎的感情或明或暗地体现出来,这就是材料的是非倾向性,对此不可视而不见。辨明材料中的倾向性,可以判断自己提炼的观点是否正确。如以下这则材料:

当断臂的维纳斯展示在人们面前时,无数好事之徒趋之若鹜。他们提出种种接上断臂的奇思妙想,维纳斯的断臂就如一个充满诱惑力的圈套,但迄今为止没有任何设计能获得普遍的赞赏。

5.反弹琵琶

有个鲁国人,擅长织麻鞋,他的妻子擅长织白绢。他们想到越国去居住,于是有人对他们说:“你们将会贫穷不堪了。”这个鲁国人问他是何道理,那人说:“麻鞋是穿在脚上的,而越国人是赤脚走路的,白绢是做帽子的,而越国人是披发的,你们夫妻的特长,在越

国无用武之地的,怎么能不穷呢?”

我们可以把材料中的问题倒过来思考和分析,从相反的角度对原材料提出质疑:鲁人到越国去一定会贫穷吗?也可能正因为越国人赤脚、披发,鞋帽才有大市场,从而可以得出鲁国人未必会穷的结论。这种立意是一种逆向思维,这类辩证置疑的文章,如果角度新颖,立意深刻,有思辩色彩,能很好地抓住阅卷老师的眼球。

在分析材料、提炼观点时还应注意的一点是思路要灵活,要学会多角度分析问题。比如“滥竽充数”这一成语故事从不同角度分析就可提炼出几个不同的观点。达

多角度地分析问题,不仅有助于提炼出富有新意的观点,同时也有利出培养思维的变通性、发散性。多角度分析材料,必须从题目要求出发,不能脱离材料牵强附会,同时还应从自己熟悉的、有创见的方面选择恰当角度、确立文章的中心。

#材料作文审题示例。

以上五种方法,并不能包括审题立意的所有方法,也还都是纸上谈兵,要想使之发挥作用,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在写作中去实践,去摸索,去总结,从而不断提高写作水平。

【训练1】

阅读下面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不少于800字。

在美国阿拉斯加温利钦自然保护区,为保护区内的鹿群,人们射杀了狼。十几年后,鹿群从4000只发展到40000只,但它们体态笨拙,没有了昔日的灵秀,并且因为体质衰弱,开始大批死亡。人们只好把狼再请回来,鹿又开始四散奔逃,但却恢复了昔日的勃勃生机。

「思路引导」材料内容前后是因果关系。应该立足材料所述事物的“果”去追溯事物的“因”,然后就其“因”立意,联系现实生活中的某一方面展开议论。消灭了狼,鹿无忧无虑,饱食终日,数量大增。人们似乎达到了保护鹿的目的,但鹿没有了天敌,也就消除了生存的压力,于是导致体质衰弱而大批死亡。

联系实际,我们不难想到人类的生活。如果像材料中的鹿群那样,没有生存的压力,人的意志就会消沉,精神就会空虚。可见,竞争是促进发展的重要条件。正如古人所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训练2】

请认真阅读下面这则材料,联系实际,选取一个角度,自行立意,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文体不限,题目自拟,不要写成诗歌。

一位富商,临终前,见窗外的市民广场上有一群孩子在捉蜻蜓,就对他四个未成年的儿子说,你们到那儿给我捉几只蜻蜓来,我有许多年没见过蜻蜓了。四个孩子飞速下楼,来到了广场。不一会儿,大儿子就带了一只蜻蜓上来。富商问,怎么这么快就捉来了一只?大儿子说,我是用你刚才送给我的那辆遥控赛车换的。又过了一会儿,二儿子也上来了,他带来了两只蜻蜓。二儿子说,我把遥控赛车租给了一位想开赛车的小朋友,他给了我三分钱,我只用两分钱向另一位有蜻蜓的小朋友租来的。爸,你看这是那多出来的一分钱。富商微笑着点点头。

不久,老三也上来了,他带来了十只蜻蜓。三儿子说,我把遥控赛车在广场上举起来,问:谁愿玩赛车,愿玩的只需交一只蜻蜓就可以了。富商拍了拍三儿子的头。

最后到来的是老四。他满头大汗,两手空空,衣服上沾满尘土。富商问:孩子,你怎么搞的?四儿子说,我捉了半天,也没捉到一只,就在地上玩赛车,要不是哥哥们都上来了,说不定我的赛车能撞上一只落在地上的蜻蜓呢。富商笑了,把儿子搂在了怀里。

「思路引导」从材料看,富商让孩子捉蜻蜓的目的就是在他临终前能够享受到和人们一样的快乐,那就是见一见自己许多年没有见到的蜻蜓,这是对生命多么深切的眷恋啊!作为儿子,不管采取什么手段,只要能给临终的爸爸带来蜻蜓,带来快乐即可。所以,前三个儿子,虽然不是捉,是换、租、拍卖,但目的达到了,就没什么可责备的。那么,是不是四儿子没有捉到一只蜻蜓,爸爸就不高兴啦?

也不是的,材料上说:“富商笑了,把儿子搂在了怀里。”说明,四儿子同样给富商带来了快乐,这个时候,蜻蜓的有无就显得不重要了,关键是那充满童趣的过程,给他们自己,也同时给临终的父亲带来无上的快乐。

所以,我们审读材料,一定要整体把握材料的中心内涵,不能只抓住只言片语。像这则材料,如果只抓住前三个儿子聪明,有商品交换意识,或者是提高效率,会动脑筋,讲方法,具有创新意识,这正是现代人所应具备的,而老四死脑筋,不会变通一下方法,是思想传统、守旧、低效率的表现;或者肯定老四诚恳认真的态度,否定前三个儿子投机取巧、不劳而获的态度等,这恐怕就偏题了,因为富商毕竟不是给儿子们出一道智商测验题,或者品德考察题。临死的人了,不就是希望儿子们快乐地活着,而自己临终前也想得到和平常人一样的快乐吗?

至于如何立意,可以多角度,但无论从哪个角度立意,对材料一定要整体把握,材料“快乐”的中心内涵不能丢掉。比如我们可以立意为“快乐在于行动的过程中”。

有了观点,就在脑子里问自己为什么——为什么快乐在于行动的过程中呢?材料是一个方面,可以作为一个方面的论据。一个富商,生前为生意日夜奔忙,很有可能没有真正享受到生活的什么乐趣,或者对于快乐的内涵可能没有真正的理解,但到了临终前见窗外的市民广场上有一群孩子在捉蜻蜓,他就感到那捉蜻蜓的过程是最大的快乐,他让他的儿子们都去体验一下。这是对人生真正的大彻大悟啊,

可却到了他临终的时候!但不要就材料论材料,而是要由此及彼地去联想,想一想我们平时所积累的材料(包括阅读积累和生活积累)中有没有与之相类似的事情,或者与之相反抑或与之相关的事情。有了这些联想,思路自然就打开了。

二、材料作文的基本定位

除了审题有比较严格的要求外,材料作文的基本定位也要注意。一般来说,材料作文的基本定位如下:

1.引述材料。这是第一步定位。材料字数如果比较多,可以概括性引述;材料字数比较少,可以照引不误。

2.分析材料,概括中心内涵。

3.联系现实,提取观点。

4.由此及彼,产生联想,想到其他事情,紧扣观点,具体深入分析。联想根据论证观点的需要,可以是相似联想、相反联想、相关联想等。选例必须精当,对事情的分析,必须能够恰如其分地说明你的观点。

5.做出结论。

具体写作时,也可以先开门见山提出观点,再引述材料,可以灵活机动,但对于高考作文来说,观点必须在显眼地方提出,不要含蓄地将观点包含文中,使阅卷老师费猜。要知道是阅卷老师审查你,

不是你审查阅卷老师的阅读水平,看他是否能读懂你的文章。

【训练3】

与但丁、莎士比亚齐名,被称为世界诗坛三大巨匠之一的歌德,享年83岁,就在他逝世前的7个月,才完成了大型歌剧《浮士德》下卷的创作——补写完了难度较大的第四幕,使他的创作生涯达到了自己的巅峰。

他的好友爱克曼在问及歌德的创作经验时,歌德只说了一句话:“我的创作好比推一块石头上山,石头不停地滚下来,我又推上去。”

歌德的回答非常简单,却给人很多启迪。请根据上则材料,结合自己的感受和体会,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文体不限,题目自拟。

「思路引导」像这一篇材料作文,首先就要弄清歌德这句话的含义。这句话是个比喻,它把创作的过程比作上山推石头,石头不停地滚下来,又推上去。这就道出了创作的艰辛。伟大的作家总是为自己树立更高的创作目标,向更大难度的创作高峰挑战,这样才能创作出更为辉煌的作品。当然这个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其间会经历反复的失败,甚至创作出现迂回、倒退的情况也是有的,但真正伟大的作家不会失去向上攀登的意志,这就需要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精神和毅力。歌德创作的秘诀原来也就在这里。

这是我们对材料喻意的理解,是为材料作文的第一步定位。 紧接着是提取论点。歌德成功的秘诀实际上印证了一个普遍的道理:无论做什么事情,想成就一番大事业,没有上山推石头的那股韧劲和毅力,都是不可能成功的。这样推理,论点就可以提炼出来了。比如“百折不挠方为英雄本色”、“坚忍不拔才能走向成功”、“人生就是要向自我挑战”、“挑战人生的极限”、“人生的目标永远在巅峰”等都可以作为论点。

有了论点,下一步的工作就是要为自己的论点找论据。这是同学们写作的难点,关键是平时积累的材料太少。为了说明论点,道理上的阐发、议论当然是必要的,但事实论据的使用更重要,事实胜于雄辩,不然,没有事实为证,文章怎么会有实在的内容,怎么会有说服力呢?关键是我们要学会调动,调动我们大脑中平时所积存的材料,产生由此及彼的联想,用最恰如其分的材料来说明论点。

比如说要论证“人生的目标永远在颠峰”这一论点,歌德写作《浮士德》当然可以作为一个例证,拿来作为论据当然是可以的,但光有这点材料是不够的,还要由之产生相关、相似等类的联想,看还有哪些典型的材料来论证这一论点。比如说余秋雨,他本来是上海戏剧学院的教授,在戏剧理论研究方面已经达到了某一个巅峰,但他并不满足,而是为自己在前面又竖了一个目标,那就是文化散文,于是他周游全国,对历史文化产生美学的观照和理性的思考,写出了一本《文化苦旅》,开创了文化大散文的先河,可以说他在这方面又达到了一个巅峰了,然而他依然不满足,又在前面为自己竖立了一个更

大的目标,于是他周游世界,于是《千年一叹》《行者无疆》等又捧到了我们读者面前。人生就是在这样的不断否定自我、超越自我、挑战自我的极限中不断前进的,直至达到生命辉煌的巅峰。像余秋雨这个例子,我觉得来论证这个观点还是比较恰如其分的。

其他的,大家还可以去想。但要注意,一定要恰如其分,不能似是而非;要确有其事,不能胡编乱造,更不能妄加揣测,凭主观臆测,强加于人。

在以上论证充分的基础上,就可以做出结论了。

材料作文如何提炼观点?

1、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300多年前,建筑设计师克里斯托·来伊恩受命设计英国温泽市政府大厅。他应用自己工程力学的丰富知识和多年来的实践经验,巧妙地设计了只用一根柱子支撑的大厅天花板。市政府权威人士进行工程验收时却说只用一根柱子支撑天花板保障不了大厅的安全,责令莱伊恩再多加几根柱子。莱伊恩争辩无效,只好在大厅内增加了4根柱子。不过,这4根柱子实际上并未与天花板接触。直到前几年,市政府准备修缮大厅的天花板时,才发现这个秘密。

请从这则材料中,选择一个角度,谈谈你的感受。要求:自拟题目,不少于800字,不要写成诗歌。

怎么写呢?要求很清楚,“选择一个角度,谈谈你的感受”,那么,第一步肯定是选择一个角度了?但是,问题是有哪些角度呢?只有弄清楚有哪些角度才能从中选择一个感受最深的来写呀!

我们来看看到底有多少角度。

当然材料的类型有很多种,这里不想过多涉及,仅就这则材料来谈谈故事类材料的观点提炼。

有故事就有事件,事件总是由人所为(由动植物所为是寓言),

所以只要分析材料中主要人物的行为就行了。这样来看,上述材料的方向就有两个:一是“建筑设计师克里斯托·来伊恩”;一是“市政府权威人士”。我们读这则材料就要分析他们的所作所为。

一般的分析分成三步——

1.某人做了什么?包括起因、经过、结果。

2.做得对不对?或者对,或者错,或者有对有错。判断的过程其实就可以看出你的思想深度,表现你的价值观、人生观。

3.为什么说是“对”(或错,或有对有错)?理由是什么?这个理由其实就是你的观点,即你提炼的观点,或称之为“一个角度”。

我们以此方法分析上述材料。先分析“建筑设计师克里斯托·来伊恩”的行为,他怎么做的?“莱伊恩争辩无效,只好在大厅内增加了4根柱子。不过,这4根柱子实际上并未与天花板接触”,说得很清楚。

1.你可以认为他的做法是对的。那么,“对”在哪里呢?你要说清楚。比如说:他既坚持了自己的设计思想,同时也做了妥协,照顾到了别人的视觉感受和传统心理。这种处理事情的方式是一种艺术,其实要做成事情常常需要这样。许多创新之所以失败也多因为没有很好地用好那实际上无用的“4根柱子”。

2.当然,你可以否定他的这种做法,认为其有弄虚作假之嫌,但是是他愿意这样的吗?肯定不是的,他是被逼的,可见,有许多“形

式主义”其实是“上面”逼出来的。“市政府权威人士”如果能多听听建筑师的意见,或者从谨慎出发,多做些可行性研究,总之,改变作风,也许就不会有今天揭晓后的尴尬了。

我们再来分析“市政府权威人士”的行为。他们做了什么?“进行工程验收时却说只用一根柱子支撑天花板保障不了大厅的安全,责令莱伊恩再多加几根柱子”,并最终迫使建筑设计师克里斯托·来伊恩做出了妥协。无疑,这种做法是缺乏远见的、无知的。可以引起以下两方面的思考——

1.保守的势力非常强大,他们也许是出于善良的愿望,但,他们是无知的。他们只忠于自己的感受和习惯,不敢越雷池一步!不敢有丝毫的突破。从而差点儿扼杀了建筑史的一个杰作。

我们的社会需要形成一种“崇尚科学”的风气。

2.由这件事情可见创新、尝试之路有多难!每一种创新,每一次进步可能都是与传统的代表——某些权威人士——斗争或妥协的结果。小到一个建筑,大到政策设计,即使是文学艺术的创新,也都无不如此。

经过这样分析,我们就清楚了,可写的角度至少有四个,你选择一个自己感受最深、贮备最多的角度就行了。注意!只需选择一个角度,而不是一股脑地都倒出去。

2、下面请试着分析一下下面这个材料——

有一条鱼在很小的时候便被捕上了岸,渔人看它太小,而且很美丽,便把它当成礼物送给了女儿。小女孩把它放在一个鱼缸里养起来,每天它游来游去总会碰到鱼缸的内壁,心里便有一种不愉快的感觉。

后来鱼越长越大,女孩便给它换了个更大的鱼缸,可是每次碰到鱼缸的内壁,它畅快的心情便会渐渐消失。它有些讨厌这种原地转圈的生活了,索性静静地悬浮地水中,不游也不动,甚至连食物也不怎么吃了。女孩看它很可怜,便把它放回了大海。

它在海中不停地游着,心中却一直快乐不起来。一天它遇见了另一条鱼,那条鱼问它:你看起来好像是闷闷不乐啊!它叹了口气说:“啊,这个鱼缸太大了,我怎么也游不到它的边!”

关键词:中考 材料作文 审题立意

摘要:近年来,材料作文已经成为中考命题的趋势,那么,在材料作文的审题与立意方面有哪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呢?

文章从“吃透材料,整体把握;抓住关键词语,正确筛选信息;透过现象看本质;打破常规思维,观点求异求新”等四个方面进行了

分析。

近年来,中考作文的命题形成话题、材料、命题、半命题多种形式并存的新型格局。材料作文既能避免猜题押宝的弊端,又具有综合考察学生读写能力等优势,因而日益受到重视,成为中考命题的趋势。而“审题立意”是制约学生此类文章写作水平的关键环节。材料作文与其它类型的作文相比,在审题立意方面难度较大,所以,考前仍需给学生提供切实可行的写作指导。

那么,在材料作文的审题与立意方面有哪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呢?

一、吃透材料,整体把握

材料作文,首先必须读懂材料,正确理解材料的主旨,从总体上把握材料的精髓,切不可断章取义或把枝叶当主干。

例如:2004年的中考作文中所给的材料是:“当幼鹰长到足够大时,鹰妈妈便把巢穴里的松软铺垫物全部扔出去,再把它们从巢穴的边缘赶下去。当幼鹰坠向谷底时,拼命拍打翅膀以阻止身体的下落,最后它们的性命才得以保住,因为它们掌握了作为一只鹰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本领——飞翔!”

考生在这样的作文中得分不高,原因就在审题时,没有吃透材料,造成断章取义、偏离题意。有的同学见材料中有“飞翔”二字,误把材料作文写成话题作文;有的写成“鸟类的飞翔”,有的写成 “鸟类怎样飞翔”;有的写成“人类的飞翔”,“ 人类也应具有飞翔的梦想”

等。还有的同学,想到小学时读过的文章“小鹰跟随鹰妈妈学飞”的故事,便提炼出“持之以恒,才能成功”的观点„„

其实,从整体看这则材料,有两个“人物”,即“鹰妈妈”和“幼鹰”。是一种严厉的爱,把二者联系在一起。因此,材料的正确观点应该是:“真正的爱,不是溺爱,而是让孩子到艰难困苦中经受磨练,学到独立生存的本领”。

二、抓住关键词语,正确筛选信息

关键词语往往是“文眼”,它蕴含着材料的主旨,因此可以把它作为把握材料审题立意的突破口。

比如:有人问“跳马王子”李宁:“你最满意的动作是哪一个?”李宁答道:“下一个”。这“下一个”三字掷地有声,既体现出永不满足的进取精神,又蕴含着艺无止境、不断创新的哲理,闪耀着人格、智慧、精神的光芒。抓住了这个关键词语,审题立意就不成问题了。

三、透过现象看本质

有一则材料是这样的:某县一个扶贫工作组,做了件扶贫实事,向某个特困山区赠送了一批良种羊。几个月后去了解情况,村民们说:“羊肉的味道很好,请再送些来”。

对于这则材料,该如何立意呢?如果仅仅理解为山区村民好吃懒做,或者扶贫工作流于形式等,都是较肤浅的。通过仔细分析,这则材料提示的本质是:山区贫穷的“根子”,在于村民观念落后,素质

不高;而扶贫工作组没有看到这一点,治标不治本,其结果肯定是无效的。这样就可以得出“人的素质是第一位的”、“标本兼治,双管齐下”等立意与命题。

四、 打破常规思维,观点求异求新

例如:以成语“异想天开”这个故事为材料,该如何立意作文呢?我们知道,这个成语出自清代的《镜花缘》,比喻根本无法实现的事情,形容想法非常离奇,脱离实际。但我们在立意时,可以反弹琵琶,反向立意——赞“异想天开”。因为有异想,才有创新,才有发展,所以,我们应该赞颂那些具有开拓精神的,敢于异想天开的人。因为如果没有对凌空翱翔的奇想,飞机就不会飞向蓝天,如果没有对地心说的质疑,就不会有日心说的问世„„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可以把议论文中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初步确定为四种方法,即:整体感知、紧扣信息、推本求源、标新立异。当然,这四种方法还可以综合运用,灵活驾御。但不管从哪方面入手,都应该读懂材料,吃透材料,在此基础上确立中心,联系生活,聚焦人生,有理有据地分析阐述。

其实,材料作文的写作,好比是给了一个点——写作的中心,要求围绕中心,谋篇布局。写作时需要化小为大,从一点出发,生发开去。这就类似于给了一盘磨,需要围绕磨盘,推碾拉磨。写作的内容,都该是圈上运动的轨迹,在圈里不行,跑到圈外也不行。

因此,在材料作文的审题中,还应该注意把握以下两个原则:

一是整体性原则。仔细阅读原材料,整体把握原材料,在统筹兼顾的基础上找出原材料的隐含信息,扣住原材料的中心来拟题。这是材料作文的最佳选择。

二是注意内在性原则。命题者给你提供的材料,常常不是要我们写表面的东西,不是让你就事论事,而是要求挖掘其内在的含义,要透过表象看其本质。

审好材料之后,还要考虑给作文拟一个亮眼的题目。题好一半文,漂亮的题目就是文章美丽的眼睛。而拟好题目其实也是有规律可循的。

首先,可以通过提炼材料的中心来拟题。如鹰妈妈为了训练小鹰飞翔的本领,忍痛往山崖下驱赶小鹰的故事,蕴含着母亲对儿女深沉的爱。可以据此拟题:“严厉的爱”、“爱的方程式”等等。

另外,根据重点词语拟题。比如有则关于面目家族争论的故事:耳鼻口舌都在矜夸自己的功用,眼睛也在自诩远观天际,近察秋毫的伟大,并且不屑于眉的无功居上。眉却也不卑不亢:我虽无用,但无眉何成面目?这里,“不卑不亢”和“无眉何成面目”都是关键词语,抓住这些词语,实际上也就把握了文章的中心。可以拟“眉的自信”、“沙的快乐”等题目。

总之,在材料作文的写作训练中,教师一定要指导学生读懂材料,紧扣中心,正确立意,并且遵循以上写作的原则,慎思多练,不断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一、考点解析:

“材料作文”因其在考察学生文字表达能力的同时,还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分析概括、归纳推理等多方面的综合思维能力,所以它一直是中考作文的难点。

就所提供的材料而言,或是名人逸事,或是警句箴言,或是幽默风趣的漫画(照片、图片),或是给人以启迪的小故事、寓言、诗歌等等,其内涵丰富,范围广阔。

读懂材料,把握材料的主旨,是写好材料作文的关键,而要把握其关键,就得认真研究“材料作文”的客观规律。纵观材料作文,所提供的材料主要有下面七种类型:

(一)材料的含义明显。

如:球王贝利在比赛中共射进一千多个球,有一次,记者问他哪一个球最精彩,他毫不犹豫地回答说:“下一个。”

这样的具体文字材料或画面,不需要怎么分析,一看就明白七主旨,那就是:一个人在功成名就后,不能被鲜花和荣誉所牵累。应永不满足,不断进取。

这类材料作文,一般能抓住中心阐发即可。

(二)材料零碎,但有联系。

这类材料,少则二则,多则五六则,或互为对立,或互为关联,或互为相辅,或互为统一,但总有其组合在一起的共同性或联系点。如:

1、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2、我不知道上了多少石级,一级一级,是乐趣也是苦趣,好像 从我有生命以来就在登山似的,迈前脚,托后腿,才不过走完慢十八盘。(李健吾《雨中登泰山》)

3、人们只要从汹涌浪涛中掌握了一条前进的途径,也就战胜大自然了。(刘白羽《长江三峡》)

这三则材料表面上看各自独立,毫无关系,但只要仔细琢磨一下,观点就会水到渠成。材料1是讲要树立远大理想,确立具体的奋斗目标。材料2是讲登山的艰辛。而材料3的中心是掌握规律。至此,中心论点就瓜熟蒂落了,那就是——立志、攀登、规律。

(三)材料观点隐晦,但要抓住关键字眼或细节。

这类材料作文,着重考查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有位名叫亚克敦的英国人,他的书斋里杂乱的排列着各种图书七万多卷,而且每卷书上都有他的手迹。他零零碎碎地记住了不少

知识,可大家问他什么,他总是七扯八拉答不清楚,他活了六十多岁,读了一辈子书,却什么也没留下来,被人们称为“书橱”。

这样的材料虽好懂,但观点很隐晦,只有通观上下文,认真细致地阅读或观察材料,寻找、抓住关键性字眼或重要的细节,才能挖出材料本身所蕴含的观点。

1、“杂乱地排列着各种图书七万多卷”“被人们称为“书橱””,说明主人兴趣很广,但读书没有选择。

2“每卷书上都有他的手迹”,可问他“他总是七扯八拉答不清楚”“读了一辈子书,却什么也没留下来”,亚克敦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他只博览群书而不能精读,蜻蜓点水,因而学而不成。

这样抓住关键字眼或细节一分析,观点就水落石出了。

(四)材料是非不清,要求评理。

这种类型主要是考察学生分辨是非的辩证能力。

如:针对校园罚款问题,学校和社会上有两种意见:一种意见认为不能罚,学生是消费者;另一种意见认为不但可以罚,还要重重地罚,罚得他心疼才会吸取教训。对此,你有何看法。

对这样的材料,首先要将两种观点分别进行分析、比较、辨别,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分辨是非。要选择正确的观点,做到有理有据,自圆其说.

(五)材料角度的多面性,要确定最佳观点。

苏轼曽诗云:“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对同一个材

料,从不同角度去看,就会有不同的观点,这就是所说的“见仁见智”。

如:一次,美国通用电器公司的一台大型电机出了故障,技术人员修理了两个月,也未找到毛病。这时,一位瘸腿驼背的德国移民在电机旁仔细进行观测、记录、计算,时间不长,他用粉笔在电机外壳上画了一条线,很有把握的说:“打开电机,吧划线处里面的线圈减少十六匝就好了。”许多人半信半疑,但按他的话做了以后,电机果然修好了。公司非常满意,经理问他要多少报酬,这人毫不客气的说:“画一条线要一美元,知道在哪里划线,九千九百九十九美元。”周围的人听了深感吃惊,但精明的公司经理不但照付一万美元,而且还重金聘请他做了公司的顾问,他就是从小被人讪笑,而在逆境中顽强奋斗,最终登上科学高峰的德国科学家卡尔.斯坦门茨。

这种材料,可以从不同的人物和主旨上分析、研究,列出不同的观点,然后比较,鉴别出最佳观点。可以是”在逆境中顽强奋斗”,也可以是”知识改变命运”.

(六)材料属比喻性,需挖掘引申。

这类材料一般有针对性、社会性,尤其对青少年具有导向的功能性,对青少年的为人处世、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等诸多方面都有教育意义。

如:有个人曾对蚕蛹破茧时的痛苦挣扎于心不忍,于是用剪刀剪破茧壳使之早点出来,结果帮了倒忙,因为蛾只能爬一会儿就不寿而终了。

对这样的材料,首先最关键的是弄清材料的本意,再理清材料的喻意以及两者之间的联系点,由此及彼地联想现实生活中的与之相关的问题,然后引申阐发。就这则材料而言,“蚕蛹”只有经过一番痛苦的挣扎,生命才能发出辉煌。由此推出,一个人要想成才,就必须经过一番跌打滚爬,经得起暴风骤雨的洗礼,经得起困难与挫折的考验,否则永远不能成为事业的成功者。正如古人所说的“保剑峰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这则材料巧妙地对学生进行了成才观的教育。另外,还有一个观点:尊重客观规律,不能凭感情意气办事,否则会事与愿违,受到法律的惩罚。

(七)提供一篇文章或一个片段,要求补写、扩写、改写、续写。 此种材料可以考察学生的思路以及围绕中心重新选择材料、组织材料的能力,尤其考察学生的想象能力。不管什么要求,首先应领会原文的主题和全文的脉络,依照原文写作意图和要求或补写、或改写、或扩写、或续写。这样,一篇有分量的续写文章一定能大功告成。

综上所述,材料作文的供料类型,就目前来看,主要有这七种。要潜心研究其供料,抓住其规律,正确的审题和立意.

二、应对策略:

(一)审题要“三清”

1、看清材料,领会内容。在阅读材料时,要注意判断这段材料属于哪类材料作文,具体理解整体材料的内容,要把材料实实在在地读懂,这一环节重在整体把握材料。

2、理清内容,提炼中心。这一环节是决定是否跑题的关键,一定要认真对待。在整体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如果是“话题式”的内容,要概括其中心,明确材料的主旨,这就是写作要确定的主题;如果是“选择式”的内容,需要选取一点,来确定这一点的主要方向,从而确定作文的写作主题。

3、读清要求,规范写作。读完材料后,千万不能忽视的是“写作要求”。材料叙述后的要求需要细细阅读,如果有“根据材料”、“结合材料”的文字,最好作文里要巧妙体现材料的内容或影子,就是我们平时说的“引材料”,但“引材料”时切忌生搬硬套;如果没有上述文字要求,就可引可不引了。然后再看具体的写作要求,明确作文在拟题、文体、写法、字数等方面的限制,然后再规范地写作,决不能“越雷池一步”。

(二)构思要“三扣”

1、扣住材料,明确文章的主题。主题是文章的灵魂,也是联系材料的主要纽带,因此作文中的主题一定要明确突出,这是写出优秀作文的必要条件。不论是记叙文还是议论文,主题最好与所给材料有直接联系,并且在作文各个部分(开头、中间、结尾)都有体现,所

以在构思时“点题”的设计就尤其重要了。

2、扣住主题,明确文章的重点。如果要写一篇议论文,中心论点的论证无疑是全文的重点;如果要写一篇记叙文,重点部分就是最集中体现文章主题的部分,对这一部分的描写要尽量丰富、形象,从而明确其在文章中的地位,进一步突出文章的主题。

3、扣住重心,明确文章的亮点。文章的亮点是最吸引人的地方,它可以是全文的素材选择、情节构思还可以是语言表达、修辞的运用等等,不管是哪个方面,总之需要考生把文章的亮点在有力地突出主题的同时明确出来,这样作文就增添了亮丽的色彩。

(三)、写作要“五个一”

一个靓丽的题目:题目文章的眼睛,一个精炼又吸引人的题目,是一篇精彩的文章内容的集中体现,所以千万不要简单处理自己的作文题目,在拟题时要特别关注这一点。

一个引人入胜的开头:文章的开篇要显示出自己驾驭语言的能

力,新颖、别致的开篇往往是吸引人的最主要的亮点。

一句点明主旨的话:在具体的写作 行文中时刻要明确作文的主题,因此要想明确主题,至少一句点明主旨的话是必不可少的。

一个耐人寻味的结尾:结尾像是乐曲结束时的音符,越是回味无穷,越是让人觉得妙趣横生。

一个整洁的卷面:试想谁愿意读一篇“龙飞凤舞”的潦草字迹的作文?我想你也不愿意读,因此“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三、经典题例点拨

(2008甘肃)请根据下面一则材料,写一篇600字的议论文。 一只蜗牛,很想做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开始他想东游泰山,一直爬到山顶,可一计算,要实现这个计划,至少需要3000年时间,只好忍痛放弃这个计划。后来它又想南下爬到长江边上,看一看奔腾的江水,可一计算,至少也需要3000年的时间。蜗牛知道自己的生

命很短暂,不禁十分悲哀。于是什么也不肯做,最终死在了野草丛中。

【思路点拨】这则寓言分两个层次:

第一层讲一只蜗牛好高骛远,立志大而不当,结果两次计划都因不切实际而没有实现;

第二层讲这只蜗牛从此一蹶不振,最终死在草丛中。

综合以上分析,可看出造成蜗牛悲剧的原因有两点:一是立志不切实际,二是不肯脚踏实地,不肯从干好平凡小事入手来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

(2007温州)螃蟹在树林里迷了路。遇到青蛙,问道:“青蛙哥哥,到河边怎么走?”青蛙指着前面说:“你一直往前走,一会儿就到河边。”

螃蟹走了老半天,还是没走到河边,后来,螃蟹遇见了青蛙,指责说:“你害得我好苦,走了半天还是没有见到河的影子。”青蛙说:“我没有骗你!叫你一直往前走,你却横着爬,当然到不了河边。”

要求:1、细读寓言故事归纳出一个观点,或扩写成螃蟹问路的故事,或书写自己的生活感想,或议论社会现象,写一篇文章,体裁不限。2、题目自拟,注意联系现实生活实际提炼主题,全文不少于600字。

【思路点拨】1、从螃蟹角度看:(1)没有正确的方向,很难达到目标。(2)没有正确的方法,是很难实现理想的。(3)没有正确的

的态度,不自究自查原因,一味责怪别人指导错误,是无济于事的。

2、从青蛙角度看:(1)帮助别人要从实际出发。(2)提建议要有真诚的态度。(3)指导别人要有耐心,要具体。

(2007陕西)阅读下面三则材料,写一篇议论文,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

1、鲁迅说:“无论干什么事,如果不断收集材料,积之十年,总可成一学者。”

2、歌德在谈到积累材料时曾经说:“一个人在年轻时积累了许多银币和铜币,年岁愈大,这些钱币的价值也愈高。到了最后,他年轻时的财产在他面前块块都变成了纯金。”

3、一位历史学教授对他的学生说:“如果你收集两万张卡片,就

可以在历史界成为权威。”

【思路点拨】写提供多则材料的议论文,不仅要注意材料的共性,有时还要注意材料的个性。这三则材料的共性是一目了然的,那就是都说明了“治学需要积累”。如果仅着眼于这一共性,写起来就思路闭塞,感到无话可说,没办法只得堆砌一些事例,这就需要进一步挖掘材料的个性。

试将三个材料仔细分析做一番比较,鲁迅强调积累要长期坚持。歌德强调积累大有价值,而绝不是徒耗时光和精力。历史学教授强调多积广积。这样,就能围绕“治学要注意积累”这一中心论点提点,从三个不同的方面层层分析,步步推进,使文章内容显得充分扎实且比较深刻。同时,三则材料都能顾及,各有用场。

四、满分作文示例

题目:(2007年吉林)阅读下面材料,选择你感悟最深的一点,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袁隆平是中国科学院院士,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中国人靠占全球8%的耕地面积养活了占全球22%的人口,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中国有了袁隆平。76岁的袁隆平坚持实地研究已有50年。

2007年6月10日,中央电视台《面对面》栏目以“袁隆平:谁将养活中国”为题,对他进行了专访。

袁隆平说:

“我毕生的追求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

“做事先做人是我一辈子最深刻的感悟。”

“‘机遇宠爱有准备的人’,这句话我很喜欢。”

“我的乐趣在事业上面。”

“坐奔驰车,坐宝马车,耀武扬威,有什么意思呢?”

“运动是非常重要的。早晨要做操,下午要打球,夏天里要游泳„„”

【满分示例】

我追求,我快乐

我追求,我快乐。“随风奔跑自由是方向,追逐雷和闪电的力量,把浩瀚的海洋装进我的胸膛,即使再小的帆也能远航„„”唱着这首激情的歌,我放纵自己尽情地飞翔,因为我有一双梦想的翅膀。我努力地追求,因为我追求,所以我快乐!

我是一条欢歌而行的小溪。我从一座险峻的高山流下,一路走来,我从岩石的身旁掠过,我曾滋润菌菌的绿草,也曾触摸过大地的脉搏。我的追求是追寻大海的足迹,一路奉献。在我前进的路上,人们喜欢用我洁净的身躯映照自己的脸庞,或者用我擦把脸。我至今仍能够听到孩子们在我身边嬉戏的回音和那琅琅上口的洗衣瑶。我在岩石间飞漱,我在平原上飞腾,我在乡野间飞泻,我一定要和大海融为一体。

虽然前进的路上充满艰辛,但我知道,大海是我最好的归宿,不管追求的路上有多少痛楚等着我。只要勇敢地追求,我就会感到快乐。

我是一片树叶。我用一生执著地绿着,我想成就一个金色的梦。我拥有美丽的容颜、美好的青春,我的追求是在人生舞台的大幕合拢之际,悠然飘零,化作春泥,然后微笑着对自己说“生命无悔”。于是,我在阳光下经受考验,我在暴雨中坚强自己。当生命的恋歌奏起,我微笑着闭上眼睛,欣然地飘落到大地母亲的怀抱,没有犹豫,没有迟疑。因为我知道,这是我回报大地母亲关怀的最好形式。我愿用我的生命给大地带来新的生机和活力。

我是天空中的一片执著追求的云,我因追求而快乐„„

我是沙漠里的一株执著追求的树,我因追求而快乐„„

我一直都记得一句话:要输就输给追求,要赢就赢得幸福。追求是一个美丽的过程。无论成败,我都会追求不已。因为我追求,所以我快乐!

【温馨点拨】

这是一篇成功的材料作文。考生抓住所给材料中科学家袁隆平所说的第一句话——“我毕生的追求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拟定“我追求,我快乐”这一题目,行文中,把自己假设成“一条欢歌而行的小溪”和“一片树叶”,形象具体地展示“小溪”和“树叶”追求的过程,以此来表现自己追求的坚定信心。全文语言流畅优美,体现了

“追求而快乐”的主题。

写作的提高是一个逐渐积累的过程,材料作文的写作亦是如此,因此以上说的都是实际写作时提高作文质量的方法,希望考生能在平时不断练习,把上述应战策略综合运用,养成写作习惯,这样面对材料作文你就可以轻松下笔啦!

学习目标:

掌握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三种方法,即抓关键词句法、多角度分析法和寻找共性法,提高对作文材料的审题立意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王夫之说:“无论诗歌与散文,俱以意为主。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这里说的“意”即文章的中心。古之贤者把文章的中心比作军队之主帅,可见文章的中心有多么重要。写好作文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就是通过审题确立文章的中心。材料作文的审题就像雾里看花,稍不注意就会偏离材料中心,写出偏题甚至跑题的文章,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材料作文提炼材料中心的三种方法。

二、出示目标:

掌握材料作文提炼材料中心的三种方法,即抓关键词句法、

多角度分析法和寻找共性法。

三、学习方法

1、 抓关键词句法

关键词、句往往是材料的“文眼”,它蕴含着材料的主旨,因此可以把它作为把握材料审题立意的突破口。抓住这些关键词句就能把握材料的精髓,准确理解材料,正确提炼中心。

材料一:鞋匠的好奇

燕子是一种候鸟,起初人们并不是这么认为的。冬季燕子在池塘的冰下越冬——这是古希腊伟人亚里士多得得出的结论。天经地义,人们尊奉了2400多年。18世纪,瑞士巴赛尔城的一位修鞋匠,看到棚下筑巢的燕子,好奇心使他写了一张纸条­—“燕子,你在何处越冬?”,并将它绑在燕子的腿上。第二年春天,当这只燕子翩然而归时,鞋匠意外地发现了一张新的字条:“雅典,在安托万家越冬”。鞋匠的好奇使一个被信奉了2400多年的谬误终于得以澄清。

关键词:好奇

联想:

中心:好奇,往往是发明和创新的原动力。

材料二:一只蚌跟它附近的另一只蚌说:“我身体里有个极大的痛苦。它是沉重的、圆圆的,我遭难了。”另一只蚌怀着骄傲自满的

情绪答道:“我赞美上天,也赞美大海,我身体里毫无痛苦,我里里外外都是健康的。”这时,有一只螃蟹经过,听到了两只蚌的谈话。它对那只里里外外都很健康的蚌说:“是的,你是健康的。然而,你的邻居所承受的痛苦却是一颗异常美丽的珍珠。”

关键句:你的邻居所承受的痛苦却是一颗异常美丽的珍珠

联想:

中心:成功必须经过艰辛和痛苦,成功的喜悦与创造过程的艰辛密不可分。

归纳方法:读材料——抓关键——联想——提炼中心

温馨提示:

1).注意材料的标题(若有标题的话)。有的文章,标题就是文章的主题。

2.)注意材料的开头,有的文章,开头就点出了文章中心。

3).注意材料的结尾,更多的文章在结尾点题。

4)注意材料里议论抒情的句子。作者往往在文章中借助议论抒情句点出文章的中心。

5)注意材料里反复出现的词语。

2.多角度分析法

材料三:古希腊神话中有这样一个故事:安泰是众所公认的无敌英雄,地神盖亚是他的母亲。安泰在格斗时,只要身不离地,便可源源不断地从大地母亲身上汲取力量,因而能够击败任何强大的对手。不幸的是,安泰克敌制胜的奥妙,被一个叫赫拉克勒斯的对手发现了,于是安泰被弄到空中扼死了。

看材料,思考:

文中描写了哪几个主要对象?他们都有哪些行为?

对象 行为

安泰 从母亲身上汲取力量 击败强大的对手

空中作战 死

母亲 为儿子输送力量 使儿子击败强大的对手

赫拉克勒斯 把安泰被弄到空中 使安泰死

(一)、从安泰的角度

1、个人只有紧紧依靠集体,才能有所作为;

2、不要过份依赖母亲,要学会独立。

3、自知者明,只有自知,才能无往而不胜

4、要扬长避短; 5、要不断完善自己

(二)、从母亲的角度

6、适当给予是必要的,但重要的是培养孩子自立的能力。

(三)、从赫拉克勒斯的角度

7、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8、要讲究方法。 9、出奇能制胜;

读材料——对象——行为结果——提炼中心

温馨提示:不管材料有多少观点,只能针对一点来写。针对自己感触最深、自己最为熟悉并有话可说的那一点去发挥、阐释,不能一篇文章提出多个观点,切忌感悟多,头绪繁,因多中心反而没中心,哪一点都去阐述而哪一点又都阐述得不深入,显得混乱而浮泛。

3.寻找共性法:用于多则材料

材料四:①“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宗璞《紫藤萝瀑布》)

② “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快乐固然兴奋,苦痛又何尝不美丽”(冰心《谈生命》)

③“生命不光有风和日丽,也有苦雨和凄风。面对风雨,我们要坚信:黑暗过后是黎明,严冬过后是阳春。用你的激情点燃生命的一

把火,去迎接生命的挑战。”(高建群《感谢创伤》)(08重庆)

多则材料类的材料作文题。完成此类作文题目审题的基本方法是找到多则材料的聚焦点,然后据此将多则材料作文转换成话题作文,进入我们所熟悉的步调。这个材料作文,基本上可以当作“生命”话题的作文来写,就给出的三则材料来看,都谈的是当生命面临幸与不幸(第一则)或者快乐与苦痛(第二则)或者风和日丽与苦雨凄风(第三则)之时,我们将持怎样的态度。

中心:要正确面对生命中的幸与不幸。

归纳方法: 读材料—— 找共性 —— 提炼中心

四、小结:

提炼中心三法:抓关键词句、多角度分析、寻找共性

提炼中心步骤:读材料——析材料——联想——提炼中心

五、课堂练习

材料五:小姑娘把橘子皮剥开,看见里面有很多小瓣,就问:“橘子,你为什么长这么多小瓣呢?”“是为了能让你和大家一起分享啊。”橘子回答。小姑娘又问苹果:“苹果,你为什么没有长成小瓣呢?是为了让我一个人独吃吗?”“不!”苹果回答,“是为了让你能完整地把我奉献出去。”(09河南)

材料六:1.清晨的公共汽车里,往往是一个让人心情压抑的地方,

这里没有对话,没有微笑,只有一张张毫无表情的脸。

2.澳洲的一位媒体记者在中国的一些地方考察了一圈,他说:“清晨,空气是那么清新,洒过水的街道湿漉漉的,没有灰尘扬起。太阳已经升上来了,金色的光辉从高楼大厦间斜射过来,这是多么美好的事情。人们经过了一夜的酣睡,该精神抖擞才对,可是,如此美妙的清晨,人们的表情却如地球末日即将来临般严肃,没有一点点惬意的笑容。”

3.当今社会人们笑容缺失的现象引起不少人的关注,一位叫流沙的作者以“醉人的笑容你有没有”为题,对这一现象做了一些探讨。

六、结语: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一、材料作文的审题和立意

材料作文,顾名思义就是只给材料,既没有现成的题目,也没有话题,写什么必须自己从材料中提取,审题的难度较大,有助于考查学生的思辨能力。

“给材料作文”包含的内容很广泛。根据题目的要求,可以写成记叙、说明、议论等各种文体的作文。给材料作文的材料有各种

不同的形式,常见的有一篇文章、一条新闻、一个事件、一种现象、一则寓言、一幅漫画,还可以是一首诗、一段歌词、一组素材,或者一句格言、一个成语、典故等等。给材料作文题目的要求也是各式各样的,有的要求读一篇文章后写读后感,有的要求根据材料自选角度写议论文,有的要求根据图画、图表写一段说明文字,还有的要求以提供的材料为开头续写,或根据材料扩写、缩写。近年来给材料写议论文的情况较多,这种作文确有一定的难度。

鉴于以上情况,面对给材料作文的题目,必须注意仔细审题、辨明文体,认真分析材料、准确领会题旨。据此确定文章的中心和思路。

首先请看材料作文的分类:

从形式看,材料作文分为文字材料和图表材料;从数量看,可分为单一材料和多则材料;从内容看,分为事例型材料和寓意型材料;从时间看,分为古代材料和现实材料。

一般的材料作文,只提供材料和注意事项或写作要求;2005年湖北卷除材料外,还加了一段“提示语”,借用了话题作文的形式,这是一个新的动向。

现在学生学习的难点是,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特别容易混,所以我们应该帮助他们明确话题作文和材料作文的区别。请看下面一则材料:

一天,羊、狗、狐狸在草地上聊天。

羊:看,那只狼是多么威风啊!见到它,我们羊是战战兢兢,四处逃散。我要变成狼就好。

狗:羊就是羊,狼就是狼,我就这样子有什么不好?

狐狸:你怎么变成狼呢?就是变成狼,狼也有倒霉的时候。 若干天后,狗、狐狸在河边相遇。

狗:你知道吗?羊死了。

狐狸:怎么回事呢?

狗:它披上狼皮变成狼,果然很风光。猎人追杀一只狼,狼从它身边逃了;它被猎人当作狼打死了。

狐狸:糊涂啊!

狐狸:身上披了狼皮,变形不变心,还是一只羊。

假设就这则材料写一篇材料作文,那么,作为材料作文,首先要析材料主旨。三个角色中的狗和狐狸是不主张随便改变自己的,而另一个角色改变了自己,却倒了运,又正好证明了随便改变自己的严重后果。这样,材料的主旨倾向就明确起来:保持自我本色,不能只作表面文章。写作时,也只能围绕材料的主旨加以阐发,深入论证,脱离了这个主旨,就是偏离了题意。

如果要求以“变”为话题,写一篇话题作文,那么,审题立意就会是另一番情景。从“羊”的角度看,它想改变自己对不对?它又是怎样改变自己的?羊改变自己后为什么还是倒运?再用“羊”来关照人,来谈“变”的道理,谈“变”的辩证法,谈“变”的讲究,自然有话可说。从狗和狐狸的角度看,不要随便变,要变就从根本上变,文章就此来谈“变”与“不变”、“变”的本质等,也符合写作要求,总之,只要在“变”这个话题范围之内,正面的,反面的一个小角度,全面考察,都符合题意;无论是记叙、议论还是描写、说明,只要表达出对“变”的理解和认识,都符合话题要求。

由上例可以看出,话题作文虽然属于供料作文的一种,但与一般材料作文是有区别的。

材料作文较之话题作文,审题上有一定难度,它首先要求考生审清材料的中心内涵,选准角度提取观点,材料在作文中必须引用,而由材料引发其他联想,通过分析、议论,表达自己对人对事对物比较深入的思考。虽然标明文体不限,实际上受材料本身所限制,还是以议论为主,不像话题作文,所给材料可引可不引,只要在话题范围内,天马行空,任你驰骋;文体上可议论,可记叙,可抒情,编造寓言、神话、童话、科幻,甚至写小说,都无不可。所以,材料作文本身就是一种限制性很强的作文,千万大意不得。但也有好处,就是注意到了读写结合。对材料的审读也应该是很重要的能力,因为它直接考察学生是否具有辩证思维的能力,是否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是否对事物的分析不停留在其表面,而能深入事物的本质内涵。事实上,

对材料审读有偏差的同学,即便其文笔再好,作文也缺乏对事物认识的深度,或者,观点容易偏激。

古人云:“文以意为主,意犹帅也”。又说:“故作文一篇,定有一篇之主脑,主脑也,即作者立意之本意也”。古代先贤以“帅”、“主脑”为喻,形象地说明了文章中心的重要作用。高考作文立意不准,则文不扣材,离题万里,满盘皆输。因此,准确把握材料内涵,正确审题立意,乃是材料作文形式的关键一环。

那么,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该如何进行呢?

对单一材料作文,重在把握材料所涉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注意材料的倾向性。

对于多则材料,重在分析材料之间的异同及关系,抓住内在联结点,从中提取观点立意;对事例型材料,重在把握材料主旨,沿着主旨扩大深入;对寓意型材料,重在挖掘其比喻义。

材料作文审题,把握材料主旨是关键。因此,文章的观点要从材料的主旨而来,提炼观点离不开材料主旨。不能正确把握材料主旨,文章立意就会偏题,甚至离题,导致全文皆败。

介绍材料作文几种审题立意的方法。

1.提炼本质

这种方法就是抓住材料所反映的本质性的问题去立意。这种

方法适用于平实的叙述性材料。这类材料没有明显的是非曲直,所表达的中心也不含蓄,就靠我们提炼出一个带哲理性的观点。例如:

1987年,75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在巴黎集会。有人问一位诺贝尔获奖者:您在哪所学校,哪个实验室学到了您认为最有价值的东西?出人意料,这位学者说,是在幼儿园。“在幼儿园学到什么呢?”学者答:“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做错了事要表示歉意;午饭后要休息;要仔细观察大自然。从根本上我学到的东西就是这些。”这位学者的话代表了科学家的普遍看法。

在分析材料时,就要抓住学者话的本质。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无私友爱品质。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不贪的本质。东西要放整齐:严格的习惯。做错了事要表示歉意:知错必改的品质。吃饭前要洗手,午饭后要休息:良好的生活习惯。从而我们看出,老学者在幼儿园学到的是一些良好的品质和习惯,这些良好的品质和习惯使他取得了成功,实现了人生的价值,所以这一材料的本质问题就是:从小养成良好的品质和习惯使人终生受益。以此为论点,深刻,准确。

2.道理升华

这种方法适用于比较含蓄的隐喻型材料,寓言,带有哲理性的自然现象。运用这种方法是要在分析概括材料中心的基础上进一步展开联想,由此及彼,由表及里,从而提炼出更深、更新的观点。例

如“滥竽充数”的典故从一般意义上来说是在讲没有本领的人混进来冒充有本领最终总要现出原形。从这个道理引申开去,我们可以想到人必须有真才实学的重要性。1990年高考作文材料提供的是寓言《小姑娘与玫瑰园》,2003年的《智子疑邻》都属于这一类型,分析这类材料,就要揭示蕴涵在材料中的那个“理”,然后再将这个道理的适用范围扩大化。又如《猎户》引《淮南子》中有一段:

畋不掩群,不取麕夭;不竭泽而渔,不焚材而猎。

就这一段话联系现实写一篇议论文。

有同学就事论事谈打猎,有的同学谈要保护小动物,要有恻隐之心;有的同学从效益的角度谈方法。这些都不得要领。也有的同学谈要保护生态平衡,不能把野生动物灭绝,这似乎都扣题了,但恰恰犯了一个错误:就事论事,没有上升到理论高度,没有在理论的指导下去“俯瞰”生态平衡这一问题。

不论是打猎,还是捕鱼,这几种做法有着共同的实质:只顾眼前利益,不顾将来。这就是蕴涵在材料中的那个“理”,从这一点出发,我们就可以这样立意:凡事要有长远眼光,要留有余地。再用它去联系联系现实生活,我们会自然的想到一些与此相似的事情,如弃学经商等。

漫画这种形式也常被采用。如1996年的“截错了”就是如此,漫画一般用夸张,幽默,讽刺的手法反映现实,多属于隐寓型的,所以也应该揭示画面所蕴涵的那个道理,再放之于现实,加以升华,

而不能就画论画。

3.同异互求

这种方法就是把几个不同材料的某一共同点提出来,加以概括提炼,作为文章的论点。这种方法首先适用于相似排列的多元式材料。如有这样一组作文材料:第一则材料是一正面名作家,晚年伤病困扰,不辍写作;第二则材料写一老教育者前半生有重大过失,晚年不堪外族入侵,保持名节,骂敌遇害;第三则材料中的陈独秀是中共创始人,曾犯过严重错误,晚年赋闲,贫病交加,仍不屈事微敌。三则材料的共同点是保持晚节、夕阳无限好,人间重晚晴。这一共同点就应是作文立意之所在。另有一个题目也给了三则材料,要求根据材料写议论文。

A有人问世界著名球星贝利他最满意的进球是哪一个,他回答说:“下一个。”

B有人问我国著名导演谢晋他拍得最满意的影片是哪一部,他回答说:“下一部。”

C鲁迅先生说过:“不满是向上的车轮”。

认真思考一下不难看出,这三则材料的共同点都是在讲“不满足已有的成绩才能进步”的道理。找到了这一共同点,文章的中心论点就可以确定下来了。

4.自由评论

这种方法适用于是非型材料,这类材料作者不摆明自己的观点,也没有明确的倾向,需要我们分析其中是非曲直,拿出主见。一般说这类作文不求结论的一致性,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言之成理即可。如有这样一则材料:

某车间主任的人选在大黄和小黄之间难以确定,新厂长想通过下棋测试性格确定一个人,与大黄下,大黄稳扎稳打,出手老练,三局都握手言和,与小黄下,小黄猛打猛杀,咄咄逼人,既有开局三斧头又有“半路杀出个程咬金”,前两局直杀得厂长无还手之力,第三局宣称一定要赢厂长,不料只下了个平局,小黄不肯罢休,拽住厂长再干,厂长不干了,因为他已物色好车间主任了。

需要指出的是,有些材料将褒贬爱憎的感情或明或暗地体现出来,这就是材料的是非倾向性,对此不可视而不见。辨明材料中的倾向性,可以判断自己提炼的观点是否正确。如以下这则材料:

当断臂的维纳斯展示在人们面前时,无数好事之徒趋之若鹜。他们提出种种接上断臂的奇思妙想,维纳斯的断臂就如一个充满诱惑力的圈套,但迄今为止没有任何设计能获得普遍的赞赏。

5.反弹琵琶

有个鲁国人,擅长织麻鞋,他的妻子擅长织白绢。他们想到越国去居住,于是有人对他们说:“你们将会贫穷不堪了。”这个鲁国人问他是何道理,那人说:“麻鞋是穿在脚上的,而越国人是赤脚走路的,白绢是做帽子的,而越国人是披发的,你们夫妻的特长,在越

国无用武之地的,怎么能不穷呢?”

我们可以把材料中的问题倒过来思考和分析,从相反的角度对原材料提出质疑:鲁人到越国去一定会贫穷吗?也可能正因为越国人赤脚、披发,鞋帽才有大市场,从而可以得出鲁国人未必会穷的结论。这种立意是一种逆向思维,这类辩证置疑的文章,如果角度新颖,立意深刻,有思辩色彩,能很好地抓住阅卷老师的眼球。

在分析材料、提炼观点时还应注意的一点是思路要灵活,要学会多角度分析问题。比如“滥竽充数”这一成语故事从不同角度分析就可提炼出几个不同的观点。达

多角度地分析问题,不仅有助于提炼出富有新意的观点,同时也有利出培养思维的变通性、发散性。多角度分析材料,必须从题目要求出发,不能脱离材料牵强附会,同时还应从自己熟悉的、有创见的方面选择恰当角度、确立文章的中心。

#材料作文审题示例。

以上五种方法,并不能包括审题立意的所有方法,也还都是纸上谈兵,要想使之发挥作用,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在写作中去实践,去摸索,去总结,从而不断提高写作水平。

【训练1】

阅读下面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不少于800字。

在美国阿拉斯加温利钦自然保护区,为保护区内的鹿群,人们射杀了狼。十几年后,鹿群从4000只发展到40000只,但它们体态笨拙,没有了昔日的灵秀,并且因为体质衰弱,开始大批死亡。人们只好把狼再请回来,鹿又开始四散奔逃,但却恢复了昔日的勃勃生机。

「思路引导」材料内容前后是因果关系。应该立足材料所述事物的“果”去追溯事物的“因”,然后就其“因”立意,联系现实生活中的某一方面展开议论。消灭了狼,鹿无忧无虑,饱食终日,数量大增。人们似乎达到了保护鹿的目的,但鹿没有了天敌,也就消除了生存的压力,于是导致体质衰弱而大批死亡。

联系实际,我们不难想到人类的生活。如果像材料中的鹿群那样,没有生存的压力,人的意志就会消沉,精神就会空虚。可见,竞争是促进发展的重要条件。正如古人所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训练2】

请认真阅读下面这则材料,联系实际,选取一个角度,自行立意,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文体不限,题目自拟,不要写成诗歌。

一位富商,临终前,见窗外的市民广场上有一群孩子在捉蜻蜓,就对他四个未成年的儿子说,你们到那儿给我捉几只蜻蜓来,我有许多年没见过蜻蜓了。四个孩子飞速下楼,来到了广场。不一会儿,大儿子就带了一只蜻蜓上来。富商问,怎么这么快就捉来了一只?大儿子说,我是用你刚才送给我的那辆遥控赛车换的。又过了一会儿,二儿子也上来了,他带来了两只蜻蜓。二儿子说,我把遥控赛车租给了一位想开赛车的小朋友,他给了我三分钱,我只用两分钱向另一位有蜻蜓的小朋友租来的。爸,你看这是那多出来的一分钱。富商微笑着点点头。

不久,老三也上来了,他带来了十只蜻蜓。三儿子说,我把遥控赛车在广场上举起来,问:谁愿玩赛车,愿玩的只需交一只蜻蜓就可以了。富商拍了拍三儿子的头。

最后到来的是老四。他满头大汗,两手空空,衣服上沾满尘土。富商问:孩子,你怎么搞的?四儿子说,我捉了半天,也没捉到一只,就在地上玩赛车,要不是哥哥们都上来了,说不定我的赛车能撞上一只落在地上的蜻蜓呢。富商笑了,把儿子搂在了怀里。

「思路引导」从材料看,富商让孩子捉蜻蜓的目的就是在他临终前能够享受到和人们一样的快乐,那就是见一见自己许多年没有见到的蜻蜓,这是对生命多么深切的眷恋啊!作为儿子,不管采取什么手段,只要能给临终的爸爸带来蜻蜓,带来快乐即可。所以,前三个儿子,虽然不是捉,是换、租、拍卖,但目的达到了,就没什么可责备的。那么,是不是四儿子没有捉到一只蜻蜓,爸爸就不高兴啦?

也不是的,材料上说:“富商笑了,把儿子搂在了怀里。”说明,四儿子同样给富商带来了快乐,这个时候,蜻蜓的有无就显得不重要了,关键是那充满童趣的过程,给他们自己,也同时给临终的父亲带来无上的快乐。

所以,我们审读材料,一定要整体把握材料的中心内涵,不能只抓住只言片语。像这则材料,如果只抓住前三个儿子聪明,有商品交换意识,或者是提高效率,会动脑筋,讲方法,具有创新意识,这正是现代人所应具备的,而老四死脑筋,不会变通一下方法,是思想传统、守旧、低效率的表现;或者肯定老四诚恳认真的态度,否定前三个儿子投机取巧、不劳而获的态度等,这恐怕就偏题了,因为富商毕竟不是给儿子们出一道智商测验题,或者品德考察题。临死的人了,不就是希望儿子们快乐地活着,而自己临终前也想得到和平常人一样的快乐吗?

至于如何立意,可以多角度,但无论从哪个角度立意,对材料一定要整体把握,材料“快乐”的中心内涵不能丢掉。比如我们可以立意为“快乐在于行动的过程中”。

有了观点,就在脑子里问自己为什么——为什么快乐在于行动的过程中呢?材料是一个方面,可以作为一个方面的论据。一个富商,生前为生意日夜奔忙,很有可能没有真正享受到生活的什么乐趣,或者对于快乐的内涵可能没有真正的理解,但到了临终前见窗外的市民广场上有一群孩子在捉蜻蜓,他就感到那捉蜻蜓的过程是最大的快乐,他让他的儿子们都去体验一下。这是对人生真正的大彻大悟啊,

可却到了他临终的时候!但不要就材料论材料,而是要由此及彼地去联想,想一想我们平时所积累的材料(包括阅读积累和生活积累)中有没有与之相类似的事情,或者与之相反抑或与之相关的事情。有了这些联想,思路自然就打开了。

二、材料作文的基本定位

除了审题有比较严格的要求外,材料作文的基本定位也要注意。一般来说,材料作文的基本定位如下:

1.引述材料。这是第一步定位。材料字数如果比较多,可以概括性引述;材料字数比较少,可以照引不误。

2.分析材料,概括中心内涵。

3.联系现实,提取观点。

4.由此及彼,产生联想,想到其他事情,紧扣观点,具体深入分析。联想根据论证观点的需要,可以是相似联想、相反联想、相关联想等。选例必须精当,对事情的分析,必须能够恰如其分地说明你的观点。

5.做出结论。

具体写作时,也可以先开门见山提出观点,再引述材料,可以灵活机动,但对于高考作文来说,观点必须在显眼地方提出,不要含蓄地将观点包含文中,使阅卷老师费猜。要知道是阅卷老师审查你,

不是你审查阅卷老师的阅读水平,看他是否能读懂你的文章。

【训练3】

与但丁、莎士比亚齐名,被称为世界诗坛三大巨匠之一的歌德,享年83岁,就在他逝世前的7个月,才完成了大型歌剧《浮士德》下卷的创作——补写完了难度较大的第四幕,使他的创作生涯达到了自己的巅峰。

他的好友爱克曼在问及歌德的创作经验时,歌德只说了一句话:“我的创作好比推一块石头上山,石头不停地滚下来,我又推上去。”

歌德的回答非常简单,却给人很多启迪。请根据上则材料,结合自己的感受和体会,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文体不限,题目自拟。

「思路引导」像这一篇材料作文,首先就要弄清歌德这句话的含义。这句话是个比喻,它把创作的过程比作上山推石头,石头不停地滚下来,又推上去。这就道出了创作的艰辛。伟大的作家总是为自己树立更高的创作目标,向更大难度的创作高峰挑战,这样才能创作出更为辉煌的作品。当然这个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其间会经历反复的失败,甚至创作出现迂回、倒退的情况也是有的,但真正伟大的作家不会失去向上攀登的意志,这就需要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精神和毅力。歌德创作的秘诀原来也就在这里。

这是我们对材料喻意的理解,是为材料作文的第一步定位。 紧接着是提取论点。歌德成功的秘诀实际上印证了一个普遍的道理:无论做什么事情,想成就一番大事业,没有上山推石头的那股韧劲和毅力,都是不可能成功的。这样推理,论点就可以提炼出来了。比如“百折不挠方为英雄本色”、“坚忍不拔才能走向成功”、“人生就是要向自我挑战”、“挑战人生的极限”、“人生的目标永远在巅峰”等都可以作为论点。

有了论点,下一步的工作就是要为自己的论点找论据。这是同学们写作的难点,关键是平时积累的材料太少。为了说明论点,道理上的阐发、议论当然是必要的,但事实论据的使用更重要,事实胜于雄辩,不然,没有事实为证,文章怎么会有实在的内容,怎么会有说服力呢?关键是我们要学会调动,调动我们大脑中平时所积存的材料,产生由此及彼的联想,用最恰如其分的材料来说明论点。

比如说要论证“人生的目标永远在颠峰”这一论点,歌德写作《浮士德》当然可以作为一个例证,拿来作为论据当然是可以的,但光有这点材料是不够的,还要由之产生相关、相似等类的联想,看还有哪些典型的材料来论证这一论点。比如说余秋雨,他本来是上海戏剧学院的教授,在戏剧理论研究方面已经达到了某一个巅峰,但他并不满足,而是为自己在前面又竖了一个目标,那就是文化散文,于是他周游全国,对历史文化产生美学的观照和理性的思考,写出了一本《文化苦旅》,开创了文化大散文的先河,可以说他在这方面又达到了一个巅峰了,然而他依然不满足,又在前面为自己竖立了一个更

大的目标,于是他周游世界,于是《千年一叹》《行者无疆》等又捧到了我们读者面前。人生就是在这样的不断否定自我、超越自我、挑战自我的极限中不断前进的,直至达到生命辉煌的巅峰。像余秋雨这个例子,我觉得来论证这个观点还是比较恰如其分的。

其他的,大家还可以去想。但要注意,一定要恰如其分,不能似是而非;要确有其事,不能胡编乱造,更不能妄加揣测,凭主观臆测,强加于人。

在以上论证充分的基础上,就可以做出结论了。


相关内容

  • 议论文片段写作指导
  • 议论文片段写作指导 教学目标:1.学习议论性片段写作的方法 2.从文章中提炼恰当的观点 3.培养学生积累素材,勤于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点:学习议论性片段写作的方法 教学难点:从文章中提炼恰当的观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生活中,我们会对某些人.某些事.某些现象发表自己的见解.学习中,读了一篇文章以后 ...

  • 多则材料作文审题立意强化训练
  • 二模考试补偿练习 多则材料作文审题立意强化训练 一.多项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方法 1.同中求异 相同的材料,从他们的相同点出发可以提炼观点,但往往缺乏深度,如果我们从相同的材料中寻求它们之间的不同点,就能挖掘深度,得出有份量的结论. [示例 1 ]①马克思 23岁被誉为当时德国最伟大的哲学家.②恩格斯 ...

  • 写作风向标8
  • 写作风向标 材料作文审题 材料作文是指2006年之后新出现的一种材料作文形式,它是在材料作文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作文样式,称之为新材料作文或命意作文.由话题作文回归到材料作文已是近年来高考作文命题的新趋势. 材料既是审题的第一出发点,又是作文符合题意的终极范围.因此,准确地审题立意是写好新材料作 ...

  • 高考语文一本通(五):作文指导
  • 第五版块:作 文(60分) 高分口诀: 审准题 有亮点 卷面美 一.高考作文的基本类型: (1)命题作文 (2)话题作文 (3)题意作文 (4)材料作文 二. 高考作文的写作要领: 第一: 审题与立意---------口诀: 抱着话题打滚 第二: 定体与构篇---------口诀: 选择最擅长的文体 ...

  • 高考语文:多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
  • 高考语文多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 近年来,新材料作文在高考语文试卷中频频出现.新材料作文,不同于以往的材料作文,也不同于话题作文及命题作文,它只是提供一段或几段材料,让考生从材料的整体或某一角度出发,或感悟,或联想,或思考,并在此基础上立意写作.新材料作文的基本要求是: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 ...

  • 议论文相关知识
  • 议论文相关知识 一.议论文三要素 1.定义:议论文是对某个问题或某件事进行分析.评论,表明自己的观点.立场.态度.看法和主张的一种文体.议论文有三要素,即论点.论据和论证. 论点的基本要求是:观点正确,认真概括,有实际意义,恰当地综合运用各种表达方式:论据基本要求是:真实可靠,充分典型:论证的基本要 ...

  • 议论文的写作方法
  • 议论文的写作方法 一.议论文的三要素: 1.论点:是一篇文章的灵魂.统帅,任何一篇文章只有一个中心论点,一般可以有分论点. 论点应该鲜明.准确.概括,绝不可模棱两可,让人捉摸不定.论点的位置一般有四个: ①文题 如<改造我们的学习><反对党八股> ②开篇 如<改造我们的 ...

  • 高考最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训练
  • 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 新材料作文,顾名思义就是在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作文样式.它新在什么地方呢?就新在材料意蕴的多义性.立意角度的多向性和命题思维的开放性上. 新材料作文,介于材料作文与话题作文之间,就其本质来说是材料作文,但从形式上又是话题作文.只给出材料,却不规定话题,要 ...

  • 2012年广东语文高考作文解析
  • [原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醉心于古文化研究的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曾经说过,如果可以选择出生的时代与地点,他愿意出生在公元一世纪的中国新疆,因为当时那里处于佛教文化.印度文化.希腊文化.波斯文化和中国文化等多种文化的交汇地带. 居里夫人在写给外甥女涵娜的信上说:"你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