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农村小学生的计算能力

如何提高农村小学生的计算能力

摘要: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培养计算能力。加强计算教学,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如今,学生的计算能力朝着下降的趋势发展,令人担忧,如何提高农村小学的计算能力迫在眉急。笔者通过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良好的计算兴趣,掌握算理,加强口算训练这几方面来探究。并且通过实践感受到这样方法确实能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关键词:农村 计算教学 计算能力

计算在生活生产劳动中运用最为广泛。在小学,计算更是贯穿于小学数学教学的全过程。计算能力是一项基本的数学能力,学生的计算能力直接关系到他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效果。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指出:“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培养计算能力,要求学生算得正确、迅速,同时还应注意计算方法的合理性和灵活性”。计算能力是学生今后生活、学习和参加社会主义建设所必须的基本素质之一。所以, 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不能忽视。

我们的数学曾经一度被称作为“算术”。由此可见,加强计算教学,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计算教学如此重要,往往我们农村小学的低、中年级的学生这方面特别薄弱。执教以来,学生在计算中反映出来的情况令人担忧,学生的计算能力不高,由于计算错误,很多学生的数学成绩较差,并且直接阻碍了其它数学知识的学习。造成这一后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值得我去反思、探究。

1、教师不重视教法。近几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再加上教师对这个问题的忽视,认为计算易教,不重视计算教法的探究。教学过程重算法轻算理;重练习轻理解。大搞题海战术,认为学生多做就能熟记。以至丧失了对学生进行计算能力训练的最佳时机。

2、学生计算能力的欠缺。学生认为计算好学,一听就会,不用动脑筋,多做练习就行。因此,在计算过程中经常由于各个方面的原因,往往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很多家长全归于孩子不认真,粗心大意所造成。其实这只是原因之一。实质很大程度上是孩子有关计算能力的欠缺。比如运算法则、运算性质、运算定律、计算公式等基础知识没有掌握,或者不能很好运用这些知识所造成。

3、学生对计算发憷。当出现错误时,师生都没有分析错误原因而只将其归罪于粗心,久而久之,就出现了教师埋怨学生计算能力差。从此之后,学生就出现了见到计算就发憷的现象。这种现象在农村小学尤其可见。

4、对计算题的轻视。小学生计算的正确率常受到学生的兴趣、态度、意志、习惯等因素的影响。在做计算题时,学生普遍有轻视的态度,一些计算题并不是不会做,而是由于注意力不够集中、抄错题、运算粗心。不进行验算造成的。[1]

以上种种情况反映出培养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尤为重要,作为一线的数学教师,更是感觉到学生的计算能力有所下降,很难想象,一个计算能力薄弱的学生怎能够学好数学和其它有关学科呢?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迫在眉急。这就要教师改变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从“要我学”变成“我想学”。根据低、中年级学生好动、好胜心强的这一心理特点,以及结合自己这几年来的教学实际,谈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的措施。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是提高计算能力的保证。

良好的计算习惯,直接影响学生计算能力的形成和提高。可是,根据这几年教学经验,学生由于没有良好的习惯使计算题错误占大多数。我分析原因是:有些学生是因为计算时粗心大意,把数字写错了,或把运算符号写错了,书写也不规范;有些审题习惯差,往往只看了一半就动手去做;有的没有验算习惯,题目算完了事。大量事实说明,缺乏认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是学生计算上造成错误的重要原因之一。要想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让学生掌握一些方法。

1、指导学生“看”

指导学生做每一道题时,首先要看清楚题中的每一个“运算符号”(包括有无括号);其次要看清楚题中的每一个“数字”。小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常常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例如,不是抄错数字,就是抄错符号。所以在教学中指导学生看清楚每一个“运算符号”和每一个“数字”是提高做题正确率的首要前提。学生抄题时,让学生先读算式,然后再边读边抄算式,抄完算式后再回头与原式对照一下,这样做可以培养学生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心理品质。

2、指导学生“想”

“想”就是思考。第一要思考题的运算顺序(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第二要思考题完成时所需要的加、减、乘、除的计算方法;第三要思考题中的“数与数”之间有无特殊的关系,如果有,能简算就要简算。动手计算前对题进行一番深思熟虑后,对运算的顺序、方法和能否简算就会胸有成竹,计算起来就会水到渠成,下笔若有神。因此,“想”是计算正确与否的关键所在,绝不可忽略轻视。

3、指导学生“算”

“算”是动手操作,一步一步的计算递等出最终结果的过程。计算时要培养学生认真、仔细、书写工整、格式符合规定、边算边想、边算边查等学习习惯的养成。当然,在计算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估算、心算的习惯是非常重要的。估算不像笔算那样精确,但能够得出计算结果的大致范围。平时学生在作业中除了对规定验算的题目进行验算外,其他的题目基本上不能自觉验算,这就需要教给他们一些估算的方法。估算可以减少计算中的低级错误,培养良好的检查习惯。另外,还要让学生注意辨清一些容易混淆的心算题。在这里,教师可以让学生熟记一些常用的数据,如8×125=1000,4×25=100等,从而提高心算速度,而且还会促进解题的灵活性。

4、指导学生“检”

检查和验算不仅是保障计算正确的有效措施,而且是一种促进学生理解计算过程和计算技能的手段。小学生由于意志力弱,注意易分散,不能自觉坚持检查,常敷衍了事大概看看;或验算时,直接照抄前面算式中的数,往往不能达到检验的目的;或者说没有进行真正意义上的检查和验算。因此,在教学中多教给学生一些验算的方法,如:用加法(减法)验算减法(加法),乘法(除法)验算除法(乘法),这不仅有效地发现、纠正计算中的错误,还能使学生从逆运算的角度理解计算过程的内在联系。

5、指导学生计算“精”而“巧”。

精通算理、法则熟练;坚持精练,熟能生巧。为促使学生熟练掌握计算的技能技巧,形成计算能力,加强练习是必要的,但是练习要注意科学性,讲究实效。在计算教学中要求算法多元化,可是“多中择优,择优而用”的思想方法也是学习和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也是发展学生数学思维,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方法。教师要设计一些题目,启发学生选择最佳算法,怎样简便就怎样算。直接按法则计算此类题,比较繁难,如果认真观察思考,一旦发现其中的奥妙,就可以化难为易,同时可以发展学生的创造力。[2]

事实上,良好的计算习惯不仅对于学生的数学成绩稳步提高大有益处,更能从小就培养他们对生活认真负责的良好态度,而这一点可使学生受益终生。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理学家也告诉我们,兴趣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动力。可是,计算却是枯燥乏味的,学生很容易产生厌倦情绪。因此,在学习过程中,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是尤其重要的。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低年级学生的注意力很不稳定,且无意注意占主导,如果能创设一些有趣的教学情境,配上一些优美动听的旋律,相信学生的注意力会被牢牢吸引。吸引学生注意力,可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爱好和兴趣,从而集中精力进行计算,提高课堂上的训练效果。

2、尊重个性,保护兴趣

在教学中,要让学生畅所欲言,把自己的想法大胆地说出来,保护学生对计算的兴趣。只要学生能算得又对又快,不管他用什么方法都可以。学生的数学学习必须建立在他们现实起点的基础上。针对个体而言,学生的学习是一种个性化的学习,教师应该尊重个性,允许学生选择不同的方式、方法去探索。

3、童趣练习,保持兴趣

计算练习的形式要有童趣。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产生跃跃欲试的情绪,不知不觉融入到计算练习中来,而且计算的准确率也会让人欣喜!像“摘苹果”、“找朋友”、“送信”……这些小游戏都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保持对计算的兴趣。

4、参与竞争,增强兴趣

孩子们总是非常要强,不论做什么,都想争个第一。教师便可对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善加利用,增强学生对计算教学的兴趣。比如,可组织学生开展“算24点”比赛,在四人小组内进行选拔。由于是比赛,学生的兴致肯定会很高,全力对待,力求算得又快又准。

5、及时评价,促进兴趣

陈景润之所以采撷到了数学皇冠上的明珠,是由于在学生时代受到了老师的激励。在日常计算教学的过程中,只要学生有点滴进步,我就会及时给予恰当的口头评价,决不吝啬。如进行口算抢答时,第一个举手并正确地说出答案时,我会说“你真棒!你是一个爱学习的好孩子!”“你真了不起,诺贝尔奖也在向你招手呢!”通过这样的口头评价,让学生体验到自己的进步。[3]

三、掌握算理是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前提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学时,应通过解决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增进对运算意义的理解。“可见,不管是何种计算都应讲清算理,让学生明确算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以清晰的思路、简练的讲解和灵活的探究方式,让学生理清计算法则、运算定律性质,以及计算公式等,帮助学生掌握好计算方法。这样学生才能在具体计算中,应用这些知识来寻求简捷合理的方法,提高计算的准确性与加快计算速度。教学时,可利用教具演示或学具操作等直观手段,帮助学生理解算理。如一年级教学初步认识“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的性质时,先让学生观察教师右手有5只铅笔,左手有4只铅笔,然后要求学生按照教师两手出示的顺序列出加法算式,并计算出结果。教师先右手后左手,列式为:5+4=9,先左手后右手,列式为:4+5=9。 使学生看到加数位置的交换,只不过是出示的顺序有所变化,因此,并不影响计算的结果。通过演示,可以直观形象地说明:在加法计算中,交换加数位置和不变的道理。

四、加强口算的训练是提高计算能力的基础。

口算也称心算,是一种不借助任何计算工具,仅依靠记忆与思维,直接算出结果的计算方式。《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指出:“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要重视基本的口算训练,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便运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口算能力强了,才能加快笔算速度,提高计算的正确率。”[4]因此,每位学生一定要打好口算基础,加强口算训练,提高口算能力。进行口算训练,首先要从低年级抓起,教会学生口算方法。如:一年级要熟练地口算10以内加减法和20以内进位加法与退位减法;二年级要正确迅速地口算表内乘法和相应的除法。同时各年级各学段还要根据学段特点,让学生熟记一些常用数据,如:25×4=100、125×8=1000、50×2=100等等。其次,坚持天天练,持之以恒,才能达到熟练的程度。例如:平时我为了加强计算训练,每一节数学课都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选择合适的时间,安排了至少3至5分钟的口算或者听算练习,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坚持不懈。现在我班里的同学计算的正确率明显提高。同时采用形式要多变,注意运用“数学游戏”、“有奖速算”、“计算擂台”等方式,引发练习兴趣,磨砺学生不畏困难,创优争先的良好意志品质。[5]

总之,要想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我们一线教师不断的思考、不断的探索。教师要通过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兴趣,掌握算理,加强口算。教师还要优化教学过程,开展针对性的训练,从而提高计算教学的有效性,提高学生计算的积极性。学生的计算能力才能有所提高。

在农村小学教学在中,要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关键在于低、中年级阶段,只有在低、中年级把基础打牢了、打好了,才有可能在高年级阶段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降低教学难度。而怎样才能保证低、中年级的教学质量呢?我认为关键在于找准重点、有效地解决难点。加强学习目的教育,狠稳全局、重辅后进生、不失时机,耐心辅导是所有小学教育工作者应有的工作方法。

提高农村小学教学质量的几点体会

马厂小学 王艳

近阶段,市委张书记在多种场合提出了要提升宿迁教育教学质量的观点。最近,张书记又在他的博文中再次提到了这一论点。作为一名有着多年教学经验的一线教师,学习了张书记得到博文后,感觉信心百倍,这信心来自于政府领导对教育事业的关注和支持,也来自于宿迁教育原有的比较雄厚的实力和曾经的辉煌。个人认为,要提升小学教学质量特别是农村小学的教学质量应做到以下的几个基本点:

一、改善教育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

科学的管理可以出成效。而学校的管理应该是可持续发展的管理,可持续发展的管理,它是现代教育管理的重要内容,管理应是 “以人为本”的,从唤起人的主观能动性入手的,它要求管理者注重“情”的投资,以人的发展为目的,关注每个个性事业的发展,用“事业留人”为教师在事业发展道路上“铺路架桥”,并给予事业发展足够的空间,唤起他们的创造欲,让其在奋斗过程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使教师个人的尊严、价值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就是要给予教师更多、更大的参与学校决策的机会,倡导民主管理和民主办学,让教师参与到学校管理和教育的整个过程中,使他们更加深刻地理解和体验教育;管理就是要注重人文精神和人文关爱,重视人与人之间的真诚交流,融合领导者和被领导者之间的情感,关注教师的生活环境、精神家园,倡设教师自主发展的高度和谐、友善、融洽的文化氛围。管理就要求学校不以“规矩”来约束人,而要以环境激励人;校长不以权威指令人,而以人格魅力影响人

二、提高农村小学低、中年级教学质量是教育质量提高的关键

在农村小学教学在中,要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关键在于低、中年级阶段,只有在低、中年级把基础打牢了、打好了,才有可能在高年级阶段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降低教学难度。而怎样才能保证低、中年级的教学质量呢?我认为关键在于找准重点、有效地解决难点。加强学习目的教育,狠稳全局、重辅后进生、不失时机,耐心辅导是所有小学教育工作者应有的工作方法。

三、提高小学课堂教学效率是教育质量提高的重中之重

(一)教学观念的转变

实践证明:教学观念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率,教学观念不更新,再好的教材,再完善的教学方法,课堂教学的效果都不尽人意。传统的教学观认为:教学就是教师教,学生学,教师讲,把学生当作消极、被动地接受知识的容器。现代的教学观认为:教学就是教师有效、合理地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学好,学得主动、生动活泼。要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建立符合新课程改革教学理念,努力做到“四个转变”和确立“四种教学观”。

“四个转变”,是指:①由单纯的“应试教育”转变为全面的素质教育;②由“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转变为启发式的教学方法;③由局限于课堂的封闭教学转变为课堂内外相结合的开放性教学;④由单纯传授知识的教学转变为既传授知识,又发展能力的教学。“四种教学观”是指在教学过程中要确立如下四种观念:①整体观。即是用整体观点指导课堂教学,从整体上进行教学改革,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中各种因素(教师、学生、教材等)的积极性,使它合理组合,和谐发展,实现课堂教学整体优化;②重学观。就是要求教者重视学法指导,积极地把“教”的过程转化为“学”的过程;③发展观。不但要引导学生有效地学习,更重要的要培养能力,发展智力;④愉快观。要把愉快因素带进课堂,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获取知识。

(二)教学方法科学化

教学方法是师生为达到教学目的、实现教学目标而相互结合的活动方式,其中包括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而学生的学法实际上是教师指导下的学习方法。

课堂教学方法多种多样,不同的内容、不同的课型,教法就不同。目前,一节课中只采用一种教法的极少,同时单一地运用某一教法,也不利于学生智能的发展。因此,在教学中要将各种教法进行最佳组合,做到灵活多样、富有情趣,具有实效,并能体现时代的特点和教者的风格。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学方法科学化,提高教学效率。

(三)教学手段现代化

现代教学手段体现了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因为它合理地继承了传统的教学媒体(如课本、教师课堂语言、板书、卡片、小黑板等),恰当地引进了现代化教学媒体(如幻灯、投影、录音、电视、磁性黑板、多媒体计算机等),使二者综合设计、有机结合,既能准确形象、生动直观地传播信息,又能及时地反馈学生接受情况,便于教师在课堂上调节教学步骤,构成优化组合的媒体群,使整个课堂教学充满生机,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能使学生视、听触角同时并用,吸收率高,获得的知识灵活、扎实,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益。

(四)课堂结构高效化

现代教学论认为:应变“教”的课堂结构为“学”的课堂结构,变课堂为学堂。据报载,美国中小学校的许多教师每节课只讲10分钟,剩下的时间让学生相互交流、提问、消化,教师引导、释疑、解惑。无独有偶,国内已有很多学校要求教师一节课最多只讲15分钟,其余的时间让学生“自由选择”,教学效果也很不错。不同的课型有各自的基本结构模式,同一课型的结构模式,也会因教学指导思想的不同、客观教学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课堂结构高效化并不一定是大容量、快节奏和高要求,一个有活力的、高效化的课堂结构,构成一个“环环紧扣、层层入深、步步有新、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教师对教学内容的处理与学生原有的认识结构相适应;学生主动、积极参与的程度;学生当堂练习的数量和质量;课堂信息反馈畅通的程度,能否做到及时反愧及时调节;充分有效地利用课堂教学时间。 总之,提高小学教学质量的策略很多,以上是我在教学工作中的的一些体会。管窥之见,仅作引玉之砖,希望能引出各位方家的高明之见。

一、提高农村小学低、中年级数学教学质量是教育质量提高的关键

在农村小学数学教学在中,要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关键在于低、中年级阶段,只有在低、中年级把基础打牢了、打好了,才有可能在高年级阶段进一步提高数学教学质量,降低教学难度。而怎样才能保证低、中年级的数学教学质量呢?我认为关键在于找准重点、有效地解决难点。

以下是我在多年教学工作实践中的几点体会:

1、加强学习目的教育

做任何一件事都要有他的目的,只有明确目标,做起来才能投入,有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精神和意志。学生学习数学也是这样。充分利用学生看得见、感受得到的事物或情景,来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对新鲜事物的感知欲望,逐步培养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从而逐步确定学习目的,这是搞好小学低、中年级数学教学的先决条件。

2、狠稳全局、重辅后进生

教育教学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不管采用什么教学方法,都必须先狠抓大局,每一个学时的教学内容都必须保证全体学生中的极大部分做到会学、学会、会用,这样才能稳住大局。然而要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做到一个也不能落下,必须做到每一个教学内容都人人会学、人人学会、人人会用,也就是人人都要过关。要做到这一点就得花大力气耐心辅导学习后进生,具体做法是:在课堂上通过与学生进行探究性的对话,就可以确定在语言沟通方面有困难的学生。课内训练要多练精练,每次板演不能按一些老师的常规,专请中上水平,甚至只请成绩优秀的学生板演,这样只能看到表面现象,而应该分小组依次轮流进行板演,每次可以是相同的题目,也可以是不同的题目。为了提高效率,每次尽可能将人数确定在黑板能容纳的最大数量。 3、不失时机,耐心辅导

在低、中年级的数学教学中,一旦把要辅导的后进对象锁定了,也就是确定了教学中的重点、难点了。对待学习后进生,不能产生后进心理,不但要平等对待,而且还要在生活上多关心他们,尽力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上的困难,使他们能真正得到母爱般的温暖。二、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是教育质量提高的重中之重

(一)教学观念的转变

实践证明:教学观念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率,教学观念不更新,再好的教材,再完善的教学方法,课堂教学的效果都不尽人意。传统的教学观认为:教学就是教师教,学生学,教师讲,把学生当作消极、。现代的教学观认为:教学就是教师有效、合理地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学好,学得主动、生动活泼。要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建立符合新课程改革教学理念。

(二)教学方法科学化

教学方法是师生为达到教学目的、实现教学目标而相互结合的活动方式,其中包括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而学生的学法实际上是教师指导下的学习方法。

课堂教学方法多种多样,不同的内容、不同的课型,教法就不同。目前,一节课中只采用一种教法的极少,同时单一地运用某一教法,也不利于学生智能的发展。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将各种教法进行最佳组合,做到灵活多样、富有情趣,具有实效,并能体现时代的特点和教者的风格。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学方法科学化,提高教学效率。

(三)教学手段多样化

教学手段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主要措施。传统的数学教学,从概念到概念,教师单靠粉笔和黑板讲解,势必影响大面积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素质提高。因此,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必须注意教学手段的多样化。

现代教学手段体现了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因为它合理地继承了传统的教学媒体(如课本、教师课堂语言、板书、卡片、小黑板等),,使二者综合设计、有机结合,既能准确形象、生动直观地传播信息,又能及时地反馈学生接受情况,便于教师在课堂上调节教学步骤,构成优化组合的媒体群,使整个课堂教学充满生机,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能使学生视、听触角同时并用,吸收率高,获得的知识灵活、扎实,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益。

(四)课堂结构高效化

现代教学论认为:应变“教”的课堂结构为“学”的课堂结构,变课堂为学堂。据报载,,剩下的时间让学生相互交流、提问、消化,教师引导、释疑、解惑。无独有偶,国内已有很多学校要求教师一节课最多只讲15分钟,其余的时间让学生“自由选择”,教学效果也很不错。不同的课型有各自的基本结构模式,同一课型的结构模式,也会因教学指导思想的不同、客观教学条件的变化而变化。比如:我在上三年级数学练习课时,我不是让学生埋头做练习,而是让全班同学进行做数学题比赛,在比赛中学生得到练习,又能得到获胜的体验,同学们对这种课堂结构非常喜欢,整节课教师不用讲解只做组织者。

教师对教学内容的处理与学生原有的认识结构相适应;学生主动、积极参与的程度;学生当堂练习的数量和质量;课堂信息反馈畅通的程度,能否做到及时反愧及时调节;充分有效地利用课堂教学时间。

(五)基本训练序列化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一条成功的经验是加强双基(基础知识教学、基本能力训练),什么时候加强双基,教学质量就高;什么时候削弱双基,教学质量就下降。

加强基本能力的训练应注意如下问题:

1,首先应确定哪些是基本训练的内容,然后根据各年级的教学要求,由浅入深地安排,形成一个符合小学数学特点和儿童特点的基本训练序列;

2,训练的时间多长,数量多少,都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来确定,以便在不增加学生学习时间的条件下,取得最好的训练效果;

3,应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精心选编习题。例如:为引人新课,选编知识衔接题;为巩固概念,选编基础变式题;为纠正差错,选编判断题、选择题;为拓宽思路,选编多变、多解题,等等,从而实现训练目标。

以上基本要求,体现了小学数学的学科特点,改变了传统的教学观念,集中了行之有效的教学经验。实践证明,教学过程中如果能实施这六条基本要求,就能优化课堂教学,取得显著的教学效果。

总之,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策略很多,以上是我在教学工作中的的一些体会。

如何提高农村小学生的计算能力

摘要: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培养计算能力。加强计算教学,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如今,学生的计算能力朝着下降的趋势发展,令人担忧,如何提高农村小学的计算能力迫在眉急。笔者通过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良好的计算兴趣,掌握算理,加强口算训练这几方面来探究。并且通过实践感受到这样方法确实能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关键词:农村 计算教学 计算能力

计算在生活生产劳动中运用最为广泛。在小学,计算更是贯穿于小学数学教学的全过程。计算能力是一项基本的数学能力,学生的计算能力直接关系到他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效果。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指出:“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培养计算能力,要求学生算得正确、迅速,同时还应注意计算方法的合理性和灵活性”。计算能力是学生今后生活、学习和参加社会主义建设所必须的基本素质之一。所以, 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不能忽视。

我们的数学曾经一度被称作为“算术”。由此可见,加强计算教学,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计算教学如此重要,往往我们农村小学的低、中年级的学生这方面特别薄弱。执教以来,学生在计算中反映出来的情况令人担忧,学生的计算能力不高,由于计算错误,很多学生的数学成绩较差,并且直接阻碍了其它数学知识的学习。造成这一后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值得我去反思、探究。

1、教师不重视教法。近几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再加上教师对这个问题的忽视,认为计算易教,不重视计算教法的探究。教学过程重算法轻算理;重练习轻理解。大搞题海战术,认为学生多做就能熟记。以至丧失了对学生进行计算能力训练的最佳时机。

2、学生计算能力的欠缺。学生认为计算好学,一听就会,不用动脑筋,多做练习就行。因此,在计算过程中经常由于各个方面的原因,往往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很多家长全归于孩子不认真,粗心大意所造成。其实这只是原因之一。实质很大程度上是孩子有关计算能力的欠缺。比如运算法则、运算性质、运算定律、计算公式等基础知识没有掌握,或者不能很好运用这些知识所造成。

3、学生对计算发憷。当出现错误时,师生都没有分析错误原因而只将其归罪于粗心,久而久之,就出现了教师埋怨学生计算能力差。从此之后,学生就出现了见到计算就发憷的现象。这种现象在农村小学尤其可见。

4、对计算题的轻视。小学生计算的正确率常受到学生的兴趣、态度、意志、习惯等因素的影响。在做计算题时,学生普遍有轻视的态度,一些计算题并不是不会做,而是由于注意力不够集中、抄错题、运算粗心。不进行验算造成的。[1]

以上种种情况反映出培养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尤为重要,作为一线的数学教师,更是感觉到学生的计算能力有所下降,很难想象,一个计算能力薄弱的学生怎能够学好数学和其它有关学科呢?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迫在眉急。这就要教师改变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从“要我学”变成“我想学”。根据低、中年级学生好动、好胜心强的这一心理特点,以及结合自己这几年来的教学实际,谈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的措施。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是提高计算能力的保证。

良好的计算习惯,直接影响学生计算能力的形成和提高。可是,根据这几年教学经验,学生由于没有良好的习惯使计算题错误占大多数。我分析原因是:有些学生是因为计算时粗心大意,把数字写错了,或把运算符号写错了,书写也不规范;有些审题习惯差,往往只看了一半就动手去做;有的没有验算习惯,题目算完了事。大量事实说明,缺乏认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是学生计算上造成错误的重要原因之一。要想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让学生掌握一些方法。

1、指导学生“看”

指导学生做每一道题时,首先要看清楚题中的每一个“运算符号”(包括有无括号);其次要看清楚题中的每一个“数字”。小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常常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例如,不是抄错数字,就是抄错符号。所以在教学中指导学生看清楚每一个“运算符号”和每一个“数字”是提高做题正确率的首要前提。学生抄题时,让学生先读算式,然后再边读边抄算式,抄完算式后再回头与原式对照一下,这样做可以培养学生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心理品质。

2、指导学生“想”

“想”就是思考。第一要思考题的运算顺序(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第二要思考题完成时所需要的加、减、乘、除的计算方法;第三要思考题中的“数与数”之间有无特殊的关系,如果有,能简算就要简算。动手计算前对题进行一番深思熟虑后,对运算的顺序、方法和能否简算就会胸有成竹,计算起来就会水到渠成,下笔若有神。因此,“想”是计算正确与否的关键所在,绝不可忽略轻视。

3、指导学生“算”

“算”是动手操作,一步一步的计算递等出最终结果的过程。计算时要培养学生认真、仔细、书写工整、格式符合规定、边算边想、边算边查等学习习惯的养成。当然,在计算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估算、心算的习惯是非常重要的。估算不像笔算那样精确,但能够得出计算结果的大致范围。平时学生在作业中除了对规定验算的题目进行验算外,其他的题目基本上不能自觉验算,这就需要教给他们一些估算的方法。估算可以减少计算中的低级错误,培养良好的检查习惯。另外,还要让学生注意辨清一些容易混淆的心算题。在这里,教师可以让学生熟记一些常用的数据,如8×125=1000,4×25=100等,从而提高心算速度,而且还会促进解题的灵活性。

4、指导学生“检”

检查和验算不仅是保障计算正确的有效措施,而且是一种促进学生理解计算过程和计算技能的手段。小学生由于意志力弱,注意易分散,不能自觉坚持检查,常敷衍了事大概看看;或验算时,直接照抄前面算式中的数,往往不能达到检验的目的;或者说没有进行真正意义上的检查和验算。因此,在教学中多教给学生一些验算的方法,如:用加法(减法)验算减法(加法),乘法(除法)验算除法(乘法),这不仅有效地发现、纠正计算中的错误,还能使学生从逆运算的角度理解计算过程的内在联系。

5、指导学生计算“精”而“巧”。

精通算理、法则熟练;坚持精练,熟能生巧。为促使学生熟练掌握计算的技能技巧,形成计算能力,加强练习是必要的,但是练习要注意科学性,讲究实效。在计算教学中要求算法多元化,可是“多中择优,择优而用”的思想方法也是学习和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也是发展学生数学思维,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方法。教师要设计一些题目,启发学生选择最佳算法,怎样简便就怎样算。直接按法则计算此类题,比较繁难,如果认真观察思考,一旦发现其中的奥妙,就可以化难为易,同时可以发展学生的创造力。[2]

事实上,良好的计算习惯不仅对于学生的数学成绩稳步提高大有益处,更能从小就培养他们对生活认真负责的良好态度,而这一点可使学生受益终生。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理学家也告诉我们,兴趣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动力。可是,计算却是枯燥乏味的,学生很容易产生厌倦情绪。因此,在学习过程中,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是尤其重要的。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低年级学生的注意力很不稳定,且无意注意占主导,如果能创设一些有趣的教学情境,配上一些优美动听的旋律,相信学生的注意力会被牢牢吸引。吸引学生注意力,可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爱好和兴趣,从而集中精力进行计算,提高课堂上的训练效果。

2、尊重个性,保护兴趣

在教学中,要让学生畅所欲言,把自己的想法大胆地说出来,保护学生对计算的兴趣。只要学生能算得又对又快,不管他用什么方法都可以。学生的数学学习必须建立在他们现实起点的基础上。针对个体而言,学生的学习是一种个性化的学习,教师应该尊重个性,允许学生选择不同的方式、方法去探索。

3、童趣练习,保持兴趣

计算练习的形式要有童趣。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产生跃跃欲试的情绪,不知不觉融入到计算练习中来,而且计算的准确率也会让人欣喜!像“摘苹果”、“找朋友”、“送信”……这些小游戏都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保持对计算的兴趣。

4、参与竞争,增强兴趣

孩子们总是非常要强,不论做什么,都想争个第一。教师便可对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善加利用,增强学生对计算教学的兴趣。比如,可组织学生开展“算24点”比赛,在四人小组内进行选拔。由于是比赛,学生的兴致肯定会很高,全力对待,力求算得又快又准。

5、及时评价,促进兴趣

陈景润之所以采撷到了数学皇冠上的明珠,是由于在学生时代受到了老师的激励。在日常计算教学的过程中,只要学生有点滴进步,我就会及时给予恰当的口头评价,决不吝啬。如进行口算抢答时,第一个举手并正确地说出答案时,我会说“你真棒!你是一个爱学习的好孩子!”“你真了不起,诺贝尔奖也在向你招手呢!”通过这样的口头评价,让学生体验到自己的进步。[3]

三、掌握算理是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前提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学时,应通过解决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增进对运算意义的理解。“可见,不管是何种计算都应讲清算理,让学生明确算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以清晰的思路、简练的讲解和灵活的探究方式,让学生理清计算法则、运算定律性质,以及计算公式等,帮助学生掌握好计算方法。这样学生才能在具体计算中,应用这些知识来寻求简捷合理的方法,提高计算的准确性与加快计算速度。教学时,可利用教具演示或学具操作等直观手段,帮助学生理解算理。如一年级教学初步认识“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的性质时,先让学生观察教师右手有5只铅笔,左手有4只铅笔,然后要求学生按照教师两手出示的顺序列出加法算式,并计算出结果。教师先右手后左手,列式为:5+4=9,先左手后右手,列式为:4+5=9。 使学生看到加数位置的交换,只不过是出示的顺序有所变化,因此,并不影响计算的结果。通过演示,可以直观形象地说明:在加法计算中,交换加数位置和不变的道理。

四、加强口算的训练是提高计算能力的基础。

口算也称心算,是一种不借助任何计算工具,仅依靠记忆与思维,直接算出结果的计算方式。《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指出:“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要重视基本的口算训练,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便运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口算能力强了,才能加快笔算速度,提高计算的正确率。”[4]因此,每位学生一定要打好口算基础,加强口算训练,提高口算能力。进行口算训练,首先要从低年级抓起,教会学生口算方法。如:一年级要熟练地口算10以内加减法和20以内进位加法与退位减法;二年级要正确迅速地口算表内乘法和相应的除法。同时各年级各学段还要根据学段特点,让学生熟记一些常用数据,如:25×4=100、125×8=1000、50×2=100等等。其次,坚持天天练,持之以恒,才能达到熟练的程度。例如:平时我为了加强计算训练,每一节数学课都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选择合适的时间,安排了至少3至5分钟的口算或者听算练习,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坚持不懈。现在我班里的同学计算的正确率明显提高。同时采用形式要多变,注意运用“数学游戏”、“有奖速算”、“计算擂台”等方式,引发练习兴趣,磨砺学生不畏困难,创优争先的良好意志品质。[5]

总之,要想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我们一线教师不断的思考、不断的探索。教师要通过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兴趣,掌握算理,加强口算。教师还要优化教学过程,开展针对性的训练,从而提高计算教学的有效性,提高学生计算的积极性。学生的计算能力才能有所提高。

在农村小学教学在中,要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关键在于低、中年级阶段,只有在低、中年级把基础打牢了、打好了,才有可能在高年级阶段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降低教学难度。而怎样才能保证低、中年级的教学质量呢?我认为关键在于找准重点、有效地解决难点。加强学习目的教育,狠稳全局、重辅后进生、不失时机,耐心辅导是所有小学教育工作者应有的工作方法。

提高农村小学教学质量的几点体会

马厂小学 王艳

近阶段,市委张书记在多种场合提出了要提升宿迁教育教学质量的观点。最近,张书记又在他的博文中再次提到了这一论点。作为一名有着多年教学经验的一线教师,学习了张书记得到博文后,感觉信心百倍,这信心来自于政府领导对教育事业的关注和支持,也来自于宿迁教育原有的比较雄厚的实力和曾经的辉煌。个人认为,要提升小学教学质量特别是农村小学的教学质量应做到以下的几个基本点:

一、改善教育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

科学的管理可以出成效。而学校的管理应该是可持续发展的管理,可持续发展的管理,它是现代教育管理的重要内容,管理应是 “以人为本”的,从唤起人的主观能动性入手的,它要求管理者注重“情”的投资,以人的发展为目的,关注每个个性事业的发展,用“事业留人”为教师在事业发展道路上“铺路架桥”,并给予事业发展足够的空间,唤起他们的创造欲,让其在奋斗过程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使教师个人的尊严、价值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就是要给予教师更多、更大的参与学校决策的机会,倡导民主管理和民主办学,让教师参与到学校管理和教育的整个过程中,使他们更加深刻地理解和体验教育;管理就是要注重人文精神和人文关爱,重视人与人之间的真诚交流,融合领导者和被领导者之间的情感,关注教师的生活环境、精神家园,倡设教师自主发展的高度和谐、友善、融洽的文化氛围。管理就要求学校不以“规矩”来约束人,而要以环境激励人;校长不以权威指令人,而以人格魅力影响人

二、提高农村小学低、中年级教学质量是教育质量提高的关键

在农村小学教学在中,要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关键在于低、中年级阶段,只有在低、中年级把基础打牢了、打好了,才有可能在高年级阶段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降低教学难度。而怎样才能保证低、中年级的教学质量呢?我认为关键在于找准重点、有效地解决难点。加强学习目的教育,狠稳全局、重辅后进生、不失时机,耐心辅导是所有小学教育工作者应有的工作方法。

三、提高小学课堂教学效率是教育质量提高的重中之重

(一)教学观念的转变

实践证明:教学观念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率,教学观念不更新,再好的教材,再完善的教学方法,课堂教学的效果都不尽人意。传统的教学观认为:教学就是教师教,学生学,教师讲,把学生当作消极、被动地接受知识的容器。现代的教学观认为:教学就是教师有效、合理地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学好,学得主动、生动活泼。要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建立符合新课程改革教学理念,努力做到“四个转变”和确立“四种教学观”。

“四个转变”,是指:①由单纯的“应试教育”转变为全面的素质教育;②由“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转变为启发式的教学方法;③由局限于课堂的封闭教学转变为课堂内外相结合的开放性教学;④由单纯传授知识的教学转变为既传授知识,又发展能力的教学。“四种教学观”是指在教学过程中要确立如下四种观念:①整体观。即是用整体观点指导课堂教学,从整体上进行教学改革,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中各种因素(教师、学生、教材等)的积极性,使它合理组合,和谐发展,实现课堂教学整体优化;②重学观。就是要求教者重视学法指导,积极地把“教”的过程转化为“学”的过程;③发展观。不但要引导学生有效地学习,更重要的要培养能力,发展智力;④愉快观。要把愉快因素带进课堂,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获取知识。

(二)教学方法科学化

教学方法是师生为达到教学目的、实现教学目标而相互结合的活动方式,其中包括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而学生的学法实际上是教师指导下的学习方法。

课堂教学方法多种多样,不同的内容、不同的课型,教法就不同。目前,一节课中只采用一种教法的极少,同时单一地运用某一教法,也不利于学生智能的发展。因此,在教学中要将各种教法进行最佳组合,做到灵活多样、富有情趣,具有实效,并能体现时代的特点和教者的风格。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学方法科学化,提高教学效率。

(三)教学手段现代化

现代教学手段体现了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因为它合理地继承了传统的教学媒体(如课本、教师课堂语言、板书、卡片、小黑板等),恰当地引进了现代化教学媒体(如幻灯、投影、录音、电视、磁性黑板、多媒体计算机等),使二者综合设计、有机结合,既能准确形象、生动直观地传播信息,又能及时地反馈学生接受情况,便于教师在课堂上调节教学步骤,构成优化组合的媒体群,使整个课堂教学充满生机,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能使学生视、听触角同时并用,吸收率高,获得的知识灵活、扎实,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益。

(四)课堂结构高效化

现代教学论认为:应变“教”的课堂结构为“学”的课堂结构,变课堂为学堂。据报载,美国中小学校的许多教师每节课只讲10分钟,剩下的时间让学生相互交流、提问、消化,教师引导、释疑、解惑。无独有偶,国内已有很多学校要求教师一节课最多只讲15分钟,其余的时间让学生“自由选择”,教学效果也很不错。不同的课型有各自的基本结构模式,同一课型的结构模式,也会因教学指导思想的不同、客观教学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课堂结构高效化并不一定是大容量、快节奏和高要求,一个有活力的、高效化的课堂结构,构成一个“环环紧扣、层层入深、步步有新、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教师对教学内容的处理与学生原有的认识结构相适应;学生主动、积极参与的程度;学生当堂练习的数量和质量;课堂信息反馈畅通的程度,能否做到及时反愧及时调节;充分有效地利用课堂教学时间。 总之,提高小学教学质量的策略很多,以上是我在教学工作中的的一些体会。管窥之见,仅作引玉之砖,希望能引出各位方家的高明之见。

一、提高农村小学低、中年级数学教学质量是教育质量提高的关键

在农村小学数学教学在中,要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关键在于低、中年级阶段,只有在低、中年级把基础打牢了、打好了,才有可能在高年级阶段进一步提高数学教学质量,降低教学难度。而怎样才能保证低、中年级的数学教学质量呢?我认为关键在于找准重点、有效地解决难点。

以下是我在多年教学工作实践中的几点体会:

1、加强学习目的教育

做任何一件事都要有他的目的,只有明确目标,做起来才能投入,有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精神和意志。学生学习数学也是这样。充分利用学生看得见、感受得到的事物或情景,来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对新鲜事物的感知欲望,逐步培养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从而逐步确定学习目的,这是搞好小学低、中年级数学教学的先决条件。

2、狠稳全局、重辅后进生

教育教学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不管采用什么教学方法,都必须先狠抓大局,每一个学时的教学内容都必须保证全体学生中的极大部分做到会学、学会、会用,这样才能稳住大局。然而要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做到一个也不能落下,必须做到每一个教学内容都人人会学、人人学会、人人会用,也就是人人都要过关。要做到这一点就得花大力气耐心辅导学习后进生,具体做法是:在课堂上通过与学生进行探究性的对话,就可以确定在语言沟通方面有困难的学生。课内训练要多练精练,每次板演不能按一些老师的常规,专请中上水平,甚至只请成绩优秀的学生板演,这样只能看到表面现象,而应该分小组依次轮流进行板演,每次可以是相同的题目,也可以是不同的题目。为了提高效率,每次尽可能将人数确定在黑板能容纳的最大数量。 3、不失时机,耐心辅导

在低、中年级的数学教学中,一旦把要辅导的后进对象锁定了,也就是确定了教学中的重点、难点了。对待学习后进生,不能产生后进心理,不但要平等对待,而且还要在生活上多关心他们,尽力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上的困难,使他们能真正得到母爱般的温暖。二、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是教育质量提高的重中之重

(一)教学观念的转变

实践证明:教学观念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率,教学观念不更新,再好的教材,再完善的教学方法,课堂教学的效果都不尽人意。传统的教学观认为:教学就是教师教,学生学,教师讲,把学生当作消极、。现代的教学观认为:教学就是教师有效、合理地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学好,学得主动、生动活泼。要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建立符合新课程改革教学理念。

(二)教学方法科学化

教学方法是师生为达到教学目的、实现教学目标而相互结合的活动方式,其中包括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而学生的学法实际上是教师指导下的学习方法。

课堂教学方法多种多样,不同的内容、不同的课型,教法就不同。目前,一节课中只采用一种教法的极少,同时单一地运用某一教法,也不利于学生智能的发展。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将各种教法进行最佳组合,做到灵活多样、富有情趣,具有实效,并能体现时代的特点和教者的风格。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学方法科学化,提高教学效率。

(三)教学手段多样化

教学手段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主要措施。传统的数学教学,从概念到概念,教师单靠粉笔和黑板讲解,势必影响大面积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素质提高。因此,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必须注意教学手段的多样化。

现代教学手段体现了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因为它合理地继承了传统的教学媒体(如课本、教师课堂语言、板书、卡片、小黑板等),,使二者综合设计、有机结合,既能准确形象、生动直观地传播信息,又能及时地反馈学生接受情况,便于教师在课堂上调节教学步骤,构成优化组合的媒体群,使整个课堂教学充满生机,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能使学生视、听触角同时并用,吸收率高,获得的知识灵活、扎实,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益。

(四)课堂结构高效化

现代教学论认为:应变“教”的课堂结构为“学”的课堂结构,变课堂为学堂。据报载,,剩下的时间让学生相互交流、提问、消化,教师引导、释疑、解惑。无独有偶,国内已有很多学校要求教师一节课最多只讲15分钟,其余的时间让学生“自由选择”,教学效果也很不错。不同的课型有各自的基本结构模式,同一课型的结构模式,也会因教学指导思想的不同、客观教学条件的变化而变化。比如:我在上三年级数学练习课时,我不是让学生埋头做练习,而是让全班同学进行做数学题比赛,在比赛中学生得到练习,又能得到获胜的体验,同学们对这种课堂结构非常喜欢,整节课教师不用讲解只做组织者。

教师对教学内容的处理与学生原有的认识结构相适应;学生主动、积极参与的程度;学生当堂练习的数量和质量;课堂信息反馈畅通的程度,能否做到及时反愧及时调节;充分有效地利用课堂教学时间。

(五)基本训练序列化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一条成功的经验是加强双基(基础知识教学、基本能力训练),什么时候加强双基,教学质量就高;什么时候削弱双基,教学质量就下降。

加强基本能力的训练应注意如下问题:

1,首先应确定哪些是基本训练的内容,然后根据各年级的教学要求,由浅入深地安排,形成一个符合小学数学特点和儿童特点的基本训练序列;

2,训练的时间多长,数量多少,都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来确定,以便在不增加学生学习时间的条件下,取得最好的训练效果;

3,应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精心选编习题。例如:为引人新课,选编知识衔接题;为巩固概念,选编基础变式题;为纠正差错,选编判断题、选择题;为拓宽思路,选编多变、多解题,等等,从而实现训练目标。

以上基本要求,体现了小学数学的学科特点,改变了传统的教学观念,集中了行之有效的教学经验。实践证明,教学过程中如果能实施这六条基本要求,就能优化课堂教学,取得显著的教学效果。

总之,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策略很多,以上是我在教学工作中的的一些体会。


相关内容

  •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 摘要:信息技术也叫计算机,在经济相对落后的农村,普及应用也相对较晚.虽然计算机和网络早已走进我们的生活,对农村生活的影响也越来越明显,但是在学生的心目中,计算机真正的价值没有体现,只会对计算机表面上的一些浮华的内容和信息感兴趣,并没有认识到学习计算机的重要性.对信息技术这门学科的态度,决定了他们对信 ...

  • 小学语文学科_3
  • (一)新课程实施 1.案例法在语文教学中运用 2.课程意识的全面体现和落实 3.体现新课程理念的新颖作业设计 4.防止低年级识字回生的研究 5.扩大阅读量与增加学习负担的辩证关系 6.综合性与学科性贯通的综合研究 7.基础落实与创新意识培养的研究 8.发挥教师团队合作精神的研究 9.小学语文课堂评价 ...

  • 重庆市城乡低保有关政策解读
  • 重庆市城乡低保有关政策解读 重庆市政府公众信息网 www.cq.gov.cn 2011年10月28日 06时07分 市民政局 按:近日,重庆市发布了<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规范社会救助标准制定和调整工作的意见>(渝府发[2011]82号).<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提高城乡低保城市" ...

  • 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探析
  • 摘 要:普及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与学校信息技术教师具备过硬的信息技术素养有很大关系.本文从农村中小学校信息技术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现状分析入手,剖析了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合理地提出了农村中小学校教师如何结合<新课标>的要求,不断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顺应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的需要,从而更好地为农 ...

  • 2010年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模式三的培训学习心得
  • 2010年3月4日-13日,我有幸参加了参加了甘肃省实施xx年年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模式三的培训学习.我们在学习中得到了老师们的亲切关怀和照顾,也学到了不少的知识.由于我不是计算机专业教师,因而对计算机比较生疏,对计算机的各种程序的安装更是摸门不着.听老师说,学完要考核,感觉就很紧张,感到压力 ...

  • 浅谈农村教师信息技术应用中存在问题及对策
  • 浅谈农村教师信息技术应用中存在问题及对策 [摘要]面对教育现代化的要求,社会信息化的发展趋势,对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的要求日趋提高.该文首先指出了当前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分析了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以及对如何加强农村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提出一些对策. [关键词]信息技术应用 ...

  • 新农村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新路径
  • N新农村建设 ORTHERNECONOMYANDTRADE 新农村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新路径 田英伟 (黑龙江农业工程职业学院,哈尔滨150088) 文摘编号:1005-913X(2010)09-0054-CA 摘要:本文从新农村建设与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出发,提出电子商务对新农村建设的作用.通过对电子 ...

  • 农村中小学开设综合实践活动
  • 边远山区小学开设综合实践活动 ----现状.价值.问题与对策 澌波小学:刘森 电话:[1**********] 摘要:2001年秋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在全国38个试验区启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以国家必修课程的形态向我们走来.开设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综合实 ...

  • 黑龙江省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发展的影响因素及策略
  • [摘要]为了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和效益,促进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国家实施了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为更好地总结前期经验,发掘问题,推进远程教育工程后续工作的高效开展和最终的成功实施,作者对齐齐哈尔地区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发展进行了深入研究,期望能够对今后我省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的开展工作.远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