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优势理论对中国的影响

比优势理论对中国的影响

学院:商学院

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

班级:国贸1102

学号:[1**********]

姓名:尹春春

指导老师:刘婧

比较优势理论对中国的影响

摘要: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为自由贸易政策提供了理论基础,推动了时英国的资本积累和生产力的发展。就其发展至今的历史情况来看,比较成本理论在加速社会经济发展方面所起的作用是不容置疑的。直到今天,这一理论仍然是许多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制订对外经济贸易战略的理论依据。但我国在践行比较优势理论时却遇到了贸易条件恶化、贫困化增长问题、比较优势陷阱。如何正确认识,合理利用比较优势理论,促进我国经济稳定和谐可持续发展,是我们必须努力的方向。

关键词:比较优势 国际贸易 有利影响 不利影响 启示

(一)比较优势理论

大卫•李嘉图继承和发展了亚当•斯密创立的劳动价值理论,并以此作为建立比较优势理论的理论基础。在李嘉图看来,一国国内各地区、各产业间资本、劳动等各类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是利润率均等化的根本原因。但国与国之间的要素流动则势必因各种原因而被强制性地打断,甚至完全不流动。由此,李嘉图断定,正是国际间的这种生产要素的不流动性,决定了“支配一个国家中商品相对价值的法则不能支配两个或更多国家间相互交换的商品的相对价值”。

在比较优势理论出现之后,它不断发展,其中最具影响力的是20世纪初,赫克歇尔和俄林两位从生产要素比例的差别而不是生产技术的差别出发,解释了生产成本和商品价格的不同,以此说明比较优势的产生。而比较优势理论近年来的发展主要是基于对外生比较优势这一主流理论的完善和挑战。在近年来关于比较优势的诸多研究中,一个比较突出的现象是,以克鲁格曼、赫尔普曼和格罗斯曼为代表,在引入规模经济、产品差异等概念体系批评传统比较优势理论的基础上形成了所谓的新主流,而其他学者们又在批评这一新主流的基础上,从专业化、技术差异、制度、博弈以及演化等不同的角度对比较优势理论进行了拓展。

与比较优势理论本身的进展相类似,比较优势理论在发展中国家的应用也存在着不同的甚至是相互对立的观点。就我国而言,比较优势理论引起的争论的焦点在于能否应用比较优势理论作为指导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思想。林毅夫等在批判赶超战略的基础上提出应依据比较优势制定发展战略。他们指出,赶超战略最终并没有带动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持久快速增长,却使发展中国家经济付出惨重代价。赶超战略的失败主要因为这种战略是以牺牲经济整体进步为代价的少数产业的赶超,不足以支持资源结构的升级或总体经济实力的提高。在赶超战略下,违背比较优势所形成的畸形产业结构与劳动力丰富的资源结构形成矛盾,使大规模的人口不能分享经济发展的好处而陷入贫困。他们认为,作为一种替代性选择,遵循比较优势是一种更有效的发展战略。这一战略就是使一个经济的产业和技术结构充分利用其资源禀赋的比较优势,从而使资源禀赋结构随之不断提高。

(二) 比较优势理论对我国的影响

比较优势经济发展战略是针对发展中国家提出来的,实际上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一直在遵循比较优势的发展战略,国民经济从资本密集型的、以重工业为导向的发展战略转向劳动密集型的、以比较优势为导向的发展战略,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外贸成就就是立足于比较优势而取得的。具体体现在:第一,外贸结构逐步反映了要素禀赋。从进口品的结构变化看,农业密集型产品大幅度下降,资本密集型产品增长最快;在出口结构方面,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比重在1986年后较快增长,虽然资本密集型产品的出口份额也在提高,但它的大部分生产是对进口原料和零部件进行加工、组装,其中进口零部件占到出口值的五分之四,因而这类出口实质上仍属劳动密集型。第二,加工贸易充分利用了我国廉价的劳动力资源,将我国劳动力同外商的资金、技术、市场相结合,贯彻和体现了比较利益思想。近些年来,加工贸易在我国对外贸易总额中比重不断上升。由是观之,我国已根据比较优势理论初步建立了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模式和资本密集型产品的进口模式。

正是由于实施了以比较优势为基础的对外开放政策,为保持经济的高速增长提供了强劲动力。自1978年中国采取对外开放政策以来,中国经济和对外贸易经历了近30年的快速发展,进出口贸易总额也从1980年的376.7亿美元上升

到2011年的3.5万亿美元,增长了92倍多。中国出口额占世界出口总额的比重从1980年的0.9%上升到2011年的8.0%,位次也从1980年的第26位上升到2011年的第3位。可见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国际竞争力逐步提高。

改革开放的巨大成果,以比较优势理论为基础的发展战略的指导无疑是其重要原因。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不可否认,比较优势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并不是绝对有利的。

首先,众所周知,比较优势理论主要涉及的是产品的国际贸易。按照国际贸易理论,当一个贸易大国进口产品价格不变或上升时,出口产品的价格下降恶化了贸易条件,导致所谓福利恶化型经济增长。虽然福利恶化型增长的假设条件要求的非常严格,中国究竟是否出现福利恶化型增长也有待讨论和研究,但可以肯定的是,同构产品的竞争造成了出口产品价格的下降,从而侵蚀了出口商的利润,这种现象的持续存在定会影响厂商的研发投入和产品质量的提高,影响中国产品的长期竞争力,也会引发西方国家对中国输出通货紧缩的担忧。

其次,中国对外贸易的两个基本特征:第一,进出口的增长速度快于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导致对外依存度的提高;第二,出口大于进口。这些都造成了我国对国际市场特别是主要对外贸易国家的严重依赖,在国际市场或者主要对外贸易国家出现危机时,我国的对外贸易将遭受严重打击。而目前的次贷金融危机无疑造成沿海地区外贸厂家的大批倒闭破产。

再次,从出口产品结构来分析,中国产品呈典型的劳动密集型特征。近年来,中国的部分高科技产品出口迅速增长。然而,事实上,中国在高科技产品的产业链中从事的是最薄弱的环节,即劳动力密集使用的加工环节。一旦有劳动力更为廉价的地区出现,外商肯定会做出新的区位选择,而且,不可否认的是,东南亚尤其是印度已经成为中国制造业的强劲对手。总而言之,通过劳动力价格的低廉优势建立起来的加工产业(尤其是高科技产品)是非常脆弱的。同时,考虑到劳动力成本和生产效率,就中国制造业的整体而言,中国并未有太大的竞争优势。

另外,目前高科技经济特别是知识经济的发展,使得比较优势理论的前提失效,它大大的减少了对资源禀赋的依赖,而技术、知识、教育、研发这些由一国创造的而不是天生的或者是继承的生产要素的重要性大大增加。而由于发达国家在此方面的技术垄断,国家经济秩序的不合理,我国在这一方面所占据的资源,

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

而上述几个原因正是中国经济“大而不强”的症结所在。

(三)比较优势理论对我国的启示

总之,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同亚当·斯密的绝对成本理论相比具有明显的进步性,比较优势理论论证了一个生产两种产品都处于弱势的国家也能发生国际贸易,促进了当时乃至后代世界贸易的发展,当然由于比较优势本身也存在一些不足。在李嘉图之后也出现了一些经济学家,他们在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的基础上加入了一些新的要素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综上所述,比较优势理论的合理内核已经得到举世公认,但我们应辩证地看待比较优势理论并在实践中正确地加以运用。一方面,应当承认比较优势理论对我国开展对外贸易、参加国际分工有一定指导意义,同时,中国要在知识经济和全球化时代走强国之路,比较优势理论已显现出它的缺陷,因为支撑经济强国的基础是建立附加值高、技术水平先进、知识含量丰富的产业,而这与比较优势理论的政策主张相悖。因此,在新时代,我们除了需对比较优势理论进行重新审视外,还要提出新的契合全球化潮流和知识经济特点的理论和政策。注意产业结构上不断创新,将静态的比较优势转化为动态的比较优势,更好地提高其竞争优势,避免陷入比较优势陷阱;另一方面应该避免过分依赖“外需”拉动我国经济发展,首要是“扩内需、保增长”,同时实施内外兼顾的战略性经济政策,坚持两条腿走路,更好的促进我国经济和谐、可持续、稳定发展。

比优势理论对中国的影响

学院:商学院

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

班级:国贸1102

学号:[1**********]

姓名:尹春春

指导老师:刘婧

比较优势理论对中国的影响

摘要: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为自由贸易政策提供了理论基础,推动了时英国的资本积累和生产力的发展。就其发展至今的历史情况来看,比较成本理论在加速社会经济发展方面所起的作用是不容置疑的。直到今天,这一理论仍然是许多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制订对外经济贸易战略的理论依据。但我国在践行比较优势理论时却遇到了贸易条件恶化、贫困化增长问题、比较优势陷阱。如何正确认识,合理利用比较优势理论,促进我国经济稳定和谐可持续发展,是我们必须努力的方向。

关键词:比较优势 国际贸易 有利影响 不利影响 启示

(一)比较优势理论

大卫•李嘉图继承和发展了亚当•斯密创立的劳动价值理论,并以此作为建立比较优势理论的理论基础。在李嘉图看来,一国国内各地区、各产业间资本、劳动等各类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是利润率均等化的根本原因。但国与国之间的要素流动则势必因各种原因而被强制性地打断,甚至完全不流动。由此,李嘉图断定,正是国际间的这种生产要素的不流动性,决定了“支配一个国家中商品相对价值的法则不能支配两个或更多国家间相互交换的商品的相对价值”。

在比较优势理论出现之后,它不断发展,其中最具影响力的是20世纪初,赫克歇尔和俄林两位从生产要素比例的差别而不是生产技术的差别出发,解释了生产成本和商品价格的不同,以此说明比较优势的产生。而比较优势理论近年来的发展主要是基于对外生比较优势这一主流理论的完善和挑战。在近年来关于比较优势的诸多研究中,一个比较突出的现象是,以克鲁格曼、赫尔普曼和格罗斯曼为代表,在引入规模经济、产品差异等概念体系批评传统比较优势理论的基础上形成了所谓的新主流,而其他学者们又在批评这一新主流的基础上,从专业化、技术差异、制度、博弈以及演化等不同的角度对比较优势理论进行了拓展。

与比较优势理论本身的进展相类似,比较优势理论在发展中国家的应用也存在着不同的甚至是相互对立的观点。就我国而言,比较优势理论引起的争论的焦点在于能否应用比较优势理论作为指导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思想。林毅夫等在批判赶超战略的基础上提出应依据比较优势制定发展战略。他们指出,赶超战略最终并没有带动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持久快速增长,却使发展中国家经济付出惨重代价。赶超战略的失败主要因为这种战略是以牺牲经济整体进步为代价的少数产业的赶超,不足以支持资源结构的升级或总体经济实力的提高。在赶超战略下,违背比较优势所形成的畸形产业结构与劳动力丰富的资源结构形成矛盾,使大规模的人口不能分享经济发展的好处而陷入贫困。他们认为,作为一种替代性选择,遵循比较优势是一种更有效的发展战略。这一战略就是使一个经济的产业和技术结构充分利用其资源禀赋的比较优势,从而使资源禀赋结构随之不断提高。

(二) 比较优势理论对我国的影响

比较优势经济发展战略是针对发展中国家提出来的,实际上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一直在遵循比较优势的发展战略,国民经济从资本密集型的、以重工业为导向的发展战略转向劳动密集型的、以比较优势为导向的发展战略,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外贸成就就是立足于比较优势而取得的。具体体现在:第一,外贸结构逐步反映了要素禀赋。从进口品的结构变化看,农业密集型产品大幅度下降,资本密集型产品增长最快;在出口结构方面,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比重在1986年后较快增长,虽然资本密集型产品的出口份额也在提高,但它的大部分生产是对进口原料和零部件进行加工、组装,其中进口零部件占到出口值的五分之四,因而这类出口实质上仍属劳动密集型。第二,加工贸易充分利用了我国廉价的劳动力资源,将我国劳动力同外商的资金、技术、市场相结合,贯彻和体现了比较利益思想。近些年来,加工贸易在我国对外贸易总额中比重不断上升。由是观之,我国已根据比较优势理论初步建立了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模式和资本密集型产品的进口模式。

正是由于实施了以比较优势为基础的对外开放政策,为保持经济的高速增长提供了强劲动力。自1978年中国采取对外开放政策以来,中国经济和对外贸易经历了近30年的快速发展,进出口贸易总额也从1980年的376.7亿美元上升

到2011年的3.5万亿美元,增长了92倍多。中国出口额占世界出口总额的比重从1980年的0.9%上升到2011年的8.0%,位次也从1980年的第26位上升到2011年的第3位。可见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国际竞争力逐步提高。

改革开放的巨大成果,以比较优势理论为基础的发展战略的指导无疑是其重要原因。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不可否认,比较优势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并不是绝对有利的。

首先,众所周知,比较优势理论主要涉及的是产品的国际贸易。按照国际贸易理论,当一个贸易大国进口产品价格不变或上升时,出口产品的价格下降恶化了贸易条件,导致所谓福利恶化型经济增长。虽然福利恶化型增长的假设条件要求的非常严格,中国究竟是否出现福利恶化型增长也有待讨论和研究,但可以肯定的是,同构产品的竞争造成了出口产品价格的下降,从而侵蚀了出口商的利润,这种现象的持续存在定会影响厂商的研发投入和产品质量的提高,影响中国产品的长期竞争力,也会引发西方国家对中国输出通货紧缩的担忧。

其次,中国对外贸易的两个基本特征:第一,进出口的增长速度快于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导致对外依存度的提高;第二,出口大于进口。这些都造成了我国对国际市场特别是主要对外贸易国家的严重依赖,在国际市场或者主要对外贸易国家出现危机时,我国的对外贸易将遭受严重打击。而目前的次贷金融危机无疑造成沿海地区外贸厂家的大批倒闭破产。

再次,从出口产品结构来分析,中国产品呈典型的劳动密集型特征。近年来,中国的部分高科技产品出口迅速增长。然而,事实上,中国在高科技产品的产业链中从事的是最薄弱的环节,即劳动力密集使用的加工环节。一旦有劳动力更为廉价的地区出现,外商肯定会做出新的区位选择,而且,不可否认的是,东南亚尤其是印度已经成为中国制造业的强劲对手。总而言之,通过劳动力价格的低廉优势建立起来的加工产业(尤其是高科技产品)是非常脆弱的。同时,考虑到劳动力成本和生产效率,就中国制造业的整体而言,中国并未有太大的竞争优势。

另外,目前高科技经济特别是知识经济的发展,使得比较优势理论的前提失效,它大大的减少了对资源禀赋的依赖,而技术、知识、教育、研发这些由一国创造的而不是天生的或者是继承的生产要素的重要性大大增加。而由于发达国家在此方面的技术垄断,国家经济秩序的不合理,我国在这一方面所占据的资源,

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

而上述几个原因正是中国经济“大而不强”的症结所在。

(三)比较优势理论对我国的启示

总之,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同亚当·斯密的绝对成本理论相比具有明显的进步性,比较优势理论论证了一个生产两种产品都处于弱势的国家也能发生国际贸易,促进了当时乃至后代世界贸易的发展,当然由于比较优势本身也存在一些不足。在李嘉图之后也出现了一些经济学家,他们在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的基础上加入了一些新的要素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综上所述,比较优势理论的合理内核已经得到举世公认,但我们应辩证地看待比较优势理论并在实践中正确地加以运用。一方面,应当承认比较优势理论对我国开展对外贸易、参加国际分工有一定指导意义,同时,中国要在知识经济和全球化时代走强国之路,比较优势理论已显现出它的缺陷,因为支撑经济强国的基础是建立附加值高、技术水平先进、知识含量丰富的产业,而这与比较优势理论的政策主张相悖。因此,在新时代,我们除了需对比较优势理论进行重新审视外,还要提出新的契合全球化潮流和知识经济特点的理论和政策。注意产业结构上不断创新,将静态的比较优势转化为动态的比较优势,更好地提高其竞争优势,避免陷入比较优势陷阱;另一方面应该避免过分依赖“外需”拉动我国经济发展,首要是“扩内需、保增长”,同时实施内外兼顾的战略性经济政策,坚持两条腿走路,更好的促进我国经济和谐、可持续、稳定发展。


相关内容

  • 动态比较优势理论_解析经济全球化共同繁荣的理论基础
  • (哲学社会科学版)<齐齐哈尔大学学报>2004年1月 JournalofQiqiharUniversity(Phi&SocSci) January.2004 ●经济学研究 动态比较优势理论:解析经济全球化 共同繁荣的理论基础 王晓梅 (齐齐哈尔大学人文学院,黑龙江齐齐哈尔[关键词 ...

  • 古典贸易理论对我国当前贸易的影响
  • 古典贸易理论对我国当前贸易的影响 关于国际贸易发生的原因与影响,最早是由英国古典学派经济学家在劳动价值学说基础上,从生产成本方面提出的,其包括绝对优势与比较优势学说.这又被人们称为古典贸易理论.从本质上讲,古典贸易理论是从生产技术差异的角度,来解释国际贸易的起因与影响的.只不过,在古典生产函数中,劳 ...

  • 中国与东盟出口商品比较优势分析
  • 天津师范大学 学位论文(设计) 中国与东盟出口商品比较优势分析 系 别:外贸 学生姓名:李斯特 学 号:08575216 专 业:国际经济与贸易 年 级:2012级 完成日期:2014年5月6 指导教师:李雨 中国与东盟出口商品比较优势分析 摘要: 截至2010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已经全面建设完 ...

  • 2第二章 跨国经营基本理论 [兼容模式]
  • 第二章跨国经营基本理论 内容提要 §§§ <跨国经营管理>辅修教学田毕飞版权所有2 本章小结 § § § §1.跨国经营的动机主要有哪些?2.跨国经营的具体方式有哪些?3.国际生产折衷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4.简述发展中国家跨国经营的基本理论. <跨国经营管理>辅修教学田毕飞 ...

  • 动态比较优势理论在实践中的发展
  • 20cr7年第3期经济经纬 ECON0ⅧC suRVEYNo.320Cr7 动态比较优势理论在实践中的发展 赵晓晨 (天津财经大学国际经济贸易系,天津300222) 摘要: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日本及东亚新兴工业化国家经济的迅速崛起以及当代国际贸易格局的变化,向传统的比较优势 理论提出了挑战.越来越多 ...

  • 比较优势战略
  • 比较优势战略就是通过市场机制和经济的对外开放,由价格机制向国内生产者显示该国要素和商品的供求及相对稀缺性,并通过这些相对价格引导能够充分发挥比较优势的经济部门的发展,从而促进经济长期稳定增长. 比较优势战略的概述 实行比较优势战略的国家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主导作用,政府的主要作用是为经济发展创造公平竞 ...

  • 浅谈亚当·斯密分工理论在当今社会的消极影响
  •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浅谈亚当·斯密分工理论在当今社会的消极影响 作者:杜雨思 来源:<时代金融>2014年第17期 [摘要]亚当·斯密分工理论的核心是:发展分工是提高劳动生产力的主要方法.亚当·斯密从工厂内部分工和社会分工这两大方面说明了分工理论的 ...

  • 杭电国际贸易学期末考查题
  •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国际贸易期末作业 学 院 专 业 班 级 学号姓名 学 号 指导教师 一.1.国际贸易理论都有哪些学说?各理论的基本内容是什么?不同理论的共同点和区别是什么? 国际贸易理论主要有:重商主义,绝对优势理论,比较优势理论,保护贸易理论,相互需求理论,要素禀赋理论,里昂惕夫悖论,新生产要 ...

  • 国际贸易复习思考题
  • <国际服务贸易>期末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 是一种出口专业化指标,用来衡量一国某类产品的出口量占世 界出口总额的比重.P49 A .RCA B .EE C .TC D .SO 2. 迪尔多夫模型认为 的服务贸易不符合比较优势学说.P40 A .赫俄模型 B .与商品互补 C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