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戏剧活动融入语文课堂
创作剧源于欧美地区的英、美语文教学。它是一种即兴的戏剧活动,是儿童自发性的戏剧扮演游戏的延伸。它并不是舞台剧,不用操练,不以满足观众为目的。
我们尝试并研究的“小学语文戏剧教学”借鉴了“创作剧教学”经验,在充分考虑语文课堂教学的生成性、开放性的特征,并与之相关的诸多变数和不确定性,利用做、念、说、唱、演、编等戏剧元素,通过开展诸如:游戏、动作演示、文本内容演绎、人物角色的扮演、故事续编等多样的戏剧活动,使小学语文课堂更具开放性、灵活性。
小学语文戏剧教学是立足于语文教学基础之上的语文戏剧教学。它遵循语文学科的发展规律,体现了语文学科人文性、工具性的特点。简单地讲,小学语文戏剧教学就是在教师的组织下,由学生自发地、非正式地通过戏剧活动来读文、识字、学句、说话的一种语文课堂教学方式。
一、创设戏剧情境,让学生在身临其境中感悟语言
对教育工作者来说,为儿童创设情境,保护儿童的好奇心是一项至关重要的任务。戏剧情境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通过一定的感觉(听觉、触觉、视觉、嗅觉等)练习,帮助增强感受性和同情心。教学中,教师要熟悉教材,合理使用教材,并利用多元化的戏剧元素,构建戏剧情境,让学生在身临其境中,感悟语言,学习语言。
1、 语言描述情境
教师的语言犹如一条清亮的小溪,流淌在学生的心田。它会悄悄地感染学生的内心情感,默默地熏陶着学生的语文素养,不断地丰富着学生的想象,无时地感召着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热爱。小学语文戏剧教学中,教师要尽量用简洁、优美的语言为学生创设语境,让学生在聆听、欣赏之中感受中华民族语言韵律之美。同时,教师在教学中还要多作一些示范性的朗读,多与学生亲切交谈,力求用自己优美悦耳的声音、抑扬顿挫的语调和丰富激昂的情感表达教材语言,从而让学生身临其境,产生学习语言的兴趣。
例:一年级的语文听读课《大自然的语言》。课文是一首优美、动听的儿童诗,通过对大自然的一系列自然变化的描述,告诉学生只有仔细观察、认真思考,才能发现大自然的无穷奥妙。课文虽短,但朗朗上口。教师在教学课文时采用了戏剧教学法,在整体感知课文时,让学生看着多媒体演示,仔细聆听老师朗读,并要求他们边听边想:课文介绍了几种大自然的语言。随着老师充满感情的朗读,学生在座位上也开始摇头晃脑起来了,有的竟然还跟着老师朗读节奏做起了动作。显然,学生已经进入了教师用语言和画面创设的语境中了。
2、 音乐渲染情境
音乐作为一种艺术手段有着其独特的魅力。语文戏剧教学中,教师充分利用音乐这一充满感染力的戏剧元素,使其为课堂教学创造出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
例:二年级阅读课《小溪生病了》。课文讲述了森林边的一条小溪又清又绿,可是小动物们不爱护它,往里面扔了许多的脏东西,结果小溪变的又黑又臭了。教师同样采用了戏剧教学法进行课堂教学。导入新课时,教师随着欢畅的音乐讲起了小溪的故事,随着多媒体画面的骤变——出现了一条脏脏的、黑黑的小溪,音乐声也直转而下,一下变得沉沉的,急急的。与此同时,教师得语气紧张极了:“不得了了,
这么清亮的小溪怎么会变成这样?这是谁干的?让我来做侦探,找出干坏事的家伙。”低沉的音乐、令人不安的画面,加上教师充满紧张的语气,使原本安静的课堂一下子热闹起来了:“老师,我来当侦探。”“我是柯南,我来查案子。”“我也来。”“我能知道是谁干!”„„
这段导课,教师巧妙地运用了音乐的节奏、音量、音速的变化,加上语言画面的配合,烘托了环境,渲染了气氛,达到了较为理想的导课效果。
3、 画面展示情境
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思维水平、知识结构、学习心理告诉我们,他们更需要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而多媒体画面演示正是一种有效的直观教学手段。在课题研究中,我们根据教材内容,设计了一套配合小学语文戏剧教学的多媒体课件,以辅助我们的语文戏剧教学。
采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戏剧活动,通过视觉练习,学生可以辨别光亮、光暗、形状、距离和色彩,发展形象思维。
4、 表演体会情境
语文戏剧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获得尽量多的表演机会,通过学生间、师生间分工扮演角色,让学生获得语文知识,体会人物说话时的心情或动作时的神情,了解故事情节,从而促使学生学懂课文。
二、指导戏剧表演,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学习语言
小学生进行语文戏剧实践活动,是语文戏剧教学的过程和归宿。我在研究中,特别选、编了有人物对话、动作神态、故事情节的语文教材,利用语文阅读课和语文综合活动课,指导学生进行戏剧表演,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学习语言。
1、人物对话,分角色读一读
戏剧中的对白就是人物的语言,是人物心里所想的外在表现。人物的语言能够反映人物的个性,而同样一句话,用不同的语气和语调来说,效果也不同。小学语文戏剧课堂中,让学生反复“朗读”是十分重要的。教学研究中,我们重视对学生朗读的指导和训练,力求做到“多读精讲”、“以读代讲”、“读中表演”、“读后感悟”。
2、动作神情,用肢体做一做
几乎每篇课文都有些关键的词语需要学生理解并掌握,尤其是动词。语文戏剧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动动手脚,做一做”的方法,让学生凭借肢体动作,理解动词的意思,体会用词的准确性。同时又可以通过动作表演来调动的学生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为更深入的戏剧活动打基础。
3、内容剧情,扮角色演一演
戏剧是利用语言对白、动作表情、剧本道具、场景音乐等元素,在特定的人物之间展开情节的艺术表现手法。小学语文戏剧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地学习课文,把课文内容,加上自己的合理想象,组合、编辑成一定的剧情,表演出来。当学生在创造表演中再现课文内容时,他们也就更为深入地理解了课文。
三、创作戏剧情节,让学生在想象中发展语言
创造性思维活动是小学生进行语文戏剧活动的先决条件。没有创造性思维,在语文戏剧活动中就谈不上即兴表演和创作剧情。而创造思维的萌芽就是想象,为了激发学生的想象,给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我们创设“教室剧场”,改编剧情:
在三年级《龟兔赛跑》教学中,教师创设了“教室剧场”这一情境,设计了改编剧情的教学环节。让学生在深入理解课文之后,进入教室剧场,进行讨论:如果再进行一次比赛,结果会如何?在集体讨论中,学生的头脑中产生了各种答案。随后,教师再让学生把不同的答案编成不同的故事情节。这样,不同版本的《龟兔赛跑》就诞生了。例如,有的学生把结局设计成兔子吸取了教训,再次比赛中丝毫不敢松懈,赢得了比赛的胜利;有的学生把结局设计成兔子中途因为贪玩忘了比赛,结果乌龟又一次赢得比赛的胜利;还有的学生把结局设计成兔子在比赛中一路领先,可在半路上它遇到一只受伤的小鸡,兔子为救小鸡放弃了比赛,森林的小动物为了奖励兔子的见义勇为,特意为他颁发了奖牌„„
《萤火虫找朋友》一课,在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后,教师启发:“萤火虫飞走了,它还会遇见谁?最后它交到朋友了吗?请大家在作文纸上续写故事。”有的学生这样写道:
萤火虫飞呀飞,它听见草丛里有响声,就用灯笼一照,看见一只小蜜蜂,小蜜蜂背着一个大口袋,急急忙忙往回飞。萤火虫就叫道:“小蜜蜂,小蜜蜂,你愿意做我的朋友吗?”
小蜜蜂说:“我愿意。”
萤火虫高兴地说:“那你就跟我一起去玩吧!”
小蜜蜂说:“好的,你等我一会儿,我把采来的蜜先送回去,你替我照路吧!”
萤火虫说:“我不能替你照路,我要去找朋友!”
小蜜蜂说:“萤火虫,朋友就应该相互帮助,你一心直想着自己,这样怎么会有朋友呢?”
萤火虫一听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
„„
编写剧情的过程,既是学生对课文内容再现、反馈的过程,也是学生对故事内容再造、想象的过程。在这个实践过程中,学生的语言潜能得到了发展、思维潜力得到了发开、语文综合能力和创造力得到了提升。
四、延伸课外活动,让学生在发现问题中探索研习
语文戏剧教学中,要让学生有“问题意识”。所谓的“问题意识”就是指学生在认知活动中,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实际问题或理论问题,产生的一种怀疑、困惑和探究的心理品质。这种心理品质可以促使学生行为个体不断地积极思维,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课外”是学生的“第二课堂”,这个“课堂”之大,可用“无穷无尽”来形容。因此,课内为学生创设“问题环境”,引导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不断地发现问题、寻找答案,才会把学生逐渐引向“课外”这个无穷的知识课堂。为此,我们在小学语文戏剧教学中,为学生创设了 “问题环境”,引导学生生疑—设疑—质疑—释疑,从而产生进一步探究的强烈愿望。
例如三年级的戏剧写作课《废电池和小明的对话》。教材是一幅图画,画面上是一个小男孩手拿一枚废电池正要汪废物箱里扔。教学中,教师充分利用了图片材料,设计了一个故事引出了新课,并大胆地运用戏剧中角色和情节这两大元素,让学生自主构建人物角色(废电池、废物箱、小明或者其他人)和情
节(将会发生什么事?怎么发生的?结果怎样?),引导学生质疑问难。然后请学生走出教室,到生活中找一找,还有什么废物和垃圾是可以回收利用?”结果学生找到了答案:纸类、金属类、橡胶类的垃圾可以回收再造。学生把他们把实际观察的内容,作为编写剧本的素材,编写出了一出儿童剧《废物箱的烦恼》。
实践告诉我们,小学语文教学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灵活教法、创新思维,使学生在活泼、开放的课堂中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值得一提的是:我们研究的“小学语文戏剧教学”必须遵循语文教学的一般规律,树立“大语文教育”的先进理念,以学生自主地语言实践为根本任务,以课堂戏剧活动为主要策略设计与组织教学。实践后学生在聆听、阅读、朗读、表达、写作等方面的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
把戏剧活动融入语文课堂
创作剧源于欧美地区的英、美语文教学。它是一种即兴的戏剧活动,是儿童自发性的戏剧扮演游戏的延伸。它并不是舞台剧,不用操练,不以满足观众为目的。
我们尝试并研究的“小学语文戏剧教学”借鉴了“创作剧教学”经验,在充分考虑语文课堂教学的生成性、开放性的特征,并与之相关的诸多变数和不确定性,利用做、念、说、唱、演、编等戏剧元素,通过开展诸如:游戏、动作演示、文本内容演绎、人物角色的扮演、故事续编等多样的戏剧活动,使小学语文课堂更具开放性、灵活性。
小学语文戏剧教学是立足于语文教学基础之上的语文戏剧教学。它遵循语文学科的发展规律,体现了语文学科人文性、工具性的特点。简单地讲,小学语文戏剧教学就是在教师的组织下,由学生自发地、非正式地通过戏剧活动来读文、识字、学句、说话的一种语文课堂教学方式。
一、创设戏剧情境,让学生在身临其境中感悟语言
对教育工作者来说,为儿童创设情境,保护儿童的好奇心是一项至关重要的任务。戏剧情境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通过一定的感觉(听觉、触觉、视觉、嗅觉等)练习,帮助增强感受性和同情心。教学中,教师要熟悉教材,合理使用教材,并利用多元化的戏剧元素,构建戏剧情境,让学生在身临其境中,感悟语言,学习语言。
1、 语言描述情境
教师的语言犹如一条清亮的小溪,流淌在学生的心田。它会悄悄地感染学生的内心情感,默默地熏陶着学生的语文素养,不断地丰富着学生的想象,无时地感召着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热爱。小学语文戏剧教学中,教师要尽量用简洁、优美的语言为学生创设语境,让学生在聆听、欣赏之中感受中华民族语言韵律之美。同时,教师在教学中还要多作一些示范性的朗读,多与学生亲切交谈,力求用自己优美悦耳的声音、抑扬顿挫的语调和丰富激昂的情感表达教材语言,从而让学生身临其境,产生学习语言的兴趣。
例:一年级的语文听读课《大自然的语言》。课文是一首优美、动听的儿童诗,通过对大自然的一系列自然变化的描述,告诉学生只有仔细观察、认真思考,才能发现大自然的无穷奥妙。课文虽短,但朗朗上口。教师在教学课文时采用了戏剧教学法,在整体感知课文时,让学生看着多媒体演示,仔细聆听老师朗读,并要求他们边听边想:课文介绍了几种大自然的语言。随着老师充满感情的朗读,学生在座位上也开始摇头晃脑起来了,有的竟然还跟着老师朗读节奏做起了动作。显然,学生已经进入了教师用语言和画面创设的语境中了。
2、 音乐渲染情境
音乐作为一种艺术手段有着其独特的魅力。语文戏剧教学中,教师充分利用音乐这一充满感染力的戏剧元素,使其为课堂教学创造出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
例:二年级阅读课《小溪生病了》。课文讲述了森林边的一条小溪又清又绿,可是小动物们不爱护它,往里面扔了许多的脏东西,结果小溪变的又黑又臭了。教师同样采用了戏剧教学法进行课堂教学。导入新课时,教师随着欢畅的音乐讲起了小溪的故事,随着多媒体画面的骤变——出现了一条脏脏的、黑黑的小溪,音乐声也直转而下,一下变得沉沉的,急急的。与此同时,教师得语气紧张极了:“不得了了,
这么清亮的小溪怎么会变成这样?这是谁干的?让我来做侦探,找出干坏事的家伙。”低沉的音乐、令人不安的画面,加上教师充满紧张的语气,使原本安静的课堂一下子热闹起来了:“老师,我来当侦探。”“我是柯南,我来查案子。”“我也来。”“我能知道是谁干!”„„
这段导课,教师巧妙地运用了音乐的节奏、音量、音速的变化,加上语言画面的配合,烘托了环境,渲染了气氛,达到了较为理想的导课效果。
3、 画面展示情境
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思维水平、知识结构、学习心理告诉我们,他们更需要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而多媒体画面演示正是一种有效的直观教学手段。在课题研究中,我们根据教材内容,设计了一套配合小学语文戏剧教学的多媒体课件,以辅助我们的语文戏剧教学。
采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戏剧活动,通过视觉练习,学生可以辨别光亮、光暗、形状、距离和色彩,发展形象思维。
4、 表演体会情境
语文戏剧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获得尽量多的表演机会,通过学生间、师生间分工扮演角色,让学生获得语文知识,体会人物说话时的心情或动作时的神情,了解故事情节,从而促使学生学懂课文。
二、指导戏剧表演,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学习语言
小学生进行语文戏剧实践活动,是语文戏剧教学的过程和归宿。我在研究中,特别选、编了有人物对话、动作神态、故事情节的语文教材,利用语文阅读课和语文综合活动课,指导学生进行戏剧表演,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学习语言。
1、人物对话,分角色读一读
戏剧中的对白就是人物的语言,是人物心里所想的外在表现。人物的语言能够反映人物的个性,而同样一句话,用不同的语气和语调来说,效果也不同。小学语文戏剧课堂中,让学生反复“朗读”是十分重要的。教学研究中,我们重视对学生朗读的指导和训练,力求做到“多读精讲”、“以读代讲”、“读中表演”、“读后感悟”。
2、动作神情,用肢体做一做
几乎每篇课文都有些关键的词语需要学生理解并掌握,尤其是动词。语文戏剧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动动手脚,做一做”的方法,让学生凭借肢体动作,理解动词的意思,体会用词的准确性。同时又可以通过动作表演来调动的学生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为更深入的戏剧活动打基础。
3、内容剧情,扮角色演一演
戏剧是利用语言对白、动作表情、剧本道具、场景音乐等元素,在特定的人物之间展开情节的艺术表现手法。小学语文戏剧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地学习课文,把课文内容,加上自己的合理想象,组合、编辑成一定的剧情,表演出来。当学生在创造表演中再现课文内容时,他们也就更为深入地理解了课文。
三、创作戏剧情节,让学生在想象中发展语言
创造性思维活动是小学生进行语文戏剧活动的先决条件。没有创造性思维,在语文戏剧活动中就谈不上即兴表演和创作剧情。而创造思维的萌芽就是想象,为了激发学生的想象,给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我们创设“教室剧场”,改编剧情:
在三年级《龟兔赛跑》教学中,教师创设了“教室剧场”这一情境,设计了改编剧情的教学环节。让学生在深入理解课文之后,进入教室剧场,进行讨论:如果再进行一次比赛,结果会如何?在集体讨论中,学生的头脑中产生了各种答案。随后,教师再让学生把不同的答案编成不同的故事情节。这样,不同版本的《龟兔赛跑》就诞生了。例如,有的学生把结局设计成兔子吸取了教训,再次比赛中丝毫不敢松懈,赢得了比赛的胜利;有的学生把结局设计成兔子中途因为贪玩忘了比赛,结果乌龟又一次赢得比赛的胜利;还有的学生把结局设计成兔子在比赛中一路领先,可在半路上它遇到一只受伤的小鸡,兔子为救小鸡放弃了比赛,森林的小动物为了奖励兔子的见义勇为,特意为他颁发了奖牌„„
《萤火虫找朋友》一课,在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后,教师启发:“萤火虫飞走了,它还会遇见谁?最后它交到朋友了吗?请大家在作文纸上续写故事。”有的学生这样写道:
萤火虫飞呀飞,它听见草丛里有响声,就用灯笼一照,看见一只小蜜蜂,小蜜蜂背着一个大口袋,急急忙忙往回飞。萤火虫就叫道:“小蜜蜂,小蜜蜂,你愿意做我的朋友吗?”
小蜜蜂说:“我愿意。”
萤火虫高兴地说:“那你就跟我一起去玩吧!”
小蜜蜂说:“好的,你等我一会儿,我把采来的蜜先送回去,你替我照路吧!”
萤火虫说:“我不能替你照路,我要去找朋友!”
小蜜蜂说:“萤火虫,朋友就应该相互帮助,你一心直想着自己,这样怎么会有朋友呢?”
萤火虫一听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
„„
编写剧情的过程,既是学生对课文内容再现、反馈的过程,也是学生对故事内容再造、想象的过程。在这个实践过程中,学生的语言潜能得到了发展、思维潜力得到了发开、语文综合能力和创造力得到了提升。
四、延伸课外活动,让学生在发现问题中探索研习
语文戏剧教学中,要让学生有“问题意识”。所谓的“问题意识”就是指学生在认知活动中,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实际问题或理论问题,产生的一种怀疑、困惑和探究的心理品质。这种心理品质可以促使学生行为个体不断地积极思维,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课外”是学生的“第二课堂”,这个“课堂”之大,可用“无穷无尽”来形容。因此,课内为学生创设“问题环境”,引导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不断地发现问题、寻找答案,才会把学生逐渐引向“课外”这个无穷的知识课堂。为此,我们在小学语文戏剧教学中,为学生创设了 “问题环境”,引导学生生疑—设疑—质疑—释疑,从而产生进一步探究的强烈愿望。
例如三年级的戏剧写作课《废电池和小明的对话》。教材是一幅图画,画面上是一个小男孩手拿一枚废电池正要汪废物箱里扔。教学中,教师充分利用了图片材料,设计了一个故事引出了新课,并大胆地运用戏剧中角色和情节这两大元素,让学生自主构建人物角色(废电池、废物箱、小明或者其他人)和情
节(将会发生什么事?怎么发生的?结果怎样?),引导学生质疑问难。然后请学生走出教室,到生活中找一找,还有什么废物和垃圾是可以回收利用?”结果学生找到了答案:纸类、金属类、橡胶类的垃圾可以回收再造。学生把他们把实际观察的内容,作为编写剧本的素材,编写出了一出儿童剧《废物箱的烦恼》。
实践告诉我们,小学语文教学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灵活教法、创新思维,使学生在活泼、开放的课堂中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值得一提的是:我们研究的“小学语文戏剧教学”必须遵循语文教学的一般规律,树立“大语文教育”的先进理念,以学生自主地语言实践为根本任务,以课堂戏剧活动为主要策略设计与组织教学。实践后学生在聆听、阅读、朗读、表达、写作等方面的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