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小学生朗读能力初探

一、课题研究的问题:如何提高小学生的朗读能力

  课题研究的目标 总体目标:通过语文教学中朗读教学,培养和训练小学生的朗读能力,增加对文章内容、语言文字、主题意境的理解,积累大量的语言素材,积跬步以致千里,积细流以致江海,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为学生今后的语文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阶段性目标:低年级段:要让学生得好,读得有感情,首先要会读,读得正确,读得流利。

  中年级段:中年级孩子较低年级已具有一定理解力和对语言的初步感受力,能够很好地接受和领会老师的要求,能根据老师的指令来完成学生任务。

  高年级段: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充分地读熟、读透以后引导学生体会文章的语言美 ,从整体上把握文章脉络,透彻地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并内化为自己的情感意志。

  二、课题实施的具体步骤和主要措施

  (一)、具体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1)组织调查,分析阅读现状:

  a、通过网络了解目前各地的阅读情况;

  b、开展问卷、座谈等调查形式,了解学生、教师、家长了解学生在校和在家的阅读状况以及对该研究课题内容的认识;

  (2)收集资料,组织专题学习 :

  a、学习有关新课程改革的有关文件;

  b、学习国内外关于母语教学和阅读方面的文章、著作;

  c、学习课题研究的有关教育科研知识。

  (3)制定研究方案,并完善研究方案。和研究成员就课题研究的可行性、可操作性等方面进行讨论,使研究方案逐步得到完善。

  2、第二阶段:实施阶段

  (1)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各类与本课题研究有关的理论,制定具体的行动策略。

  (2)课题组成员按照研究目标和具体的实施方案展开探索性研究,初步概括、提炼出有效的策略,作好记录和小结,并鼓励课题组成员发表相关的研究成果。

  (3)课题组召开中期研讨会,制定评价与检测的方法,采取多种途径反馈策略的可行性与有效性,查找问题。邀请领导指导、概括、提炼出共性策略和个性策略。作好记录和总结。

  (4)进一步实施、完善策略,利用多种渠道、多种途径、多种方式来反馈策略实施的成效,发现并努力解决存在的问题。

  3、第三阶段:研究的深化总结 

  (1)利用多种渠道、多种途径、多种方法来反馈策略实施的成效,发现存在的问题。

  (2)实验教师对研究过程中的阶段性成果,研究过程中所形成的材料、资料进行讨论、分析,形成课题成果;

  (3)汇编论文集、案例集、读书报告集、活动记录等;

  (4)撰写结题报告。

  (二)主要措施

  1.扎实开展教科研活动。

  光实践不研讨就不是教科研。一年多来,本课题组坚持开展教科研活动,根据校本教研的基本思想,结合课题研究实际,在县教研室的指导下,构建了教研工作,构建了教研工作六步曲:提出问题,整合问题,制定计划,专题研究,以稿考评,反思质疑。做到了“三定”:定时间,即每学期确定活动的时间;定内容,即每次活动的主题必须明确;定人员,即每次活动主持人先得确定,事先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一年多来,我们围绕三个子课题进行资料的收集与整理,讨论交流、专题发言、撰写论文、反思、教育故事等一系列教科研活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立足课堂,精心指导朗读,强化朗读训练。

  (1) 保证读书时间。

  教师(或学校)可根据年级、学情、教材特点规定每节课的朗读时间,并自我监控达成度。要留有充分时间让学生正确地读课文,要求用普通话,声音响亮,吐字清楚,读准字音,不读破句,特别是自学性朗读,要让全班学生都读完、读好,切不可做个读的样子,匆匆过场,草草收兵。在初步理解基础上的表达性朗读,要留够时间让学生试读、练读,读出感觉,读出味道,读出情趣,切不可未准备好就仓促上阵;要留读后评议的时间,通过评议,强化对朗读的激励功能、诊断功能和调节功能。时间哪儿挤精心设计问题,让繁琐冗长的“讲讲、问问、答答”让位给读。说实在的,有的课文浅显易懂,语言平平,实在不必“循规蹈矩”在“分析”的漩涡里打转转,还是多读读吧。

  (2) 语文课堂教学,调动全体学生参与

  朗续训练,必须想方设法调动全体学生全身心地投入。特别是学困生,有意注意持续时间短,单调的阅读方法只会使学生读得口干舌燥,昏昏欲睡。要适当地创设情境,创设气氛让学生愿读、乐读、争着读。如学生朗读时放些相应的背景音乐,有时请学生配配画外音,也可把学生的朗读现场录音进行比赛等等。一次,我在教《赵州桥》一课时,在理解的基础上,我跟学生说:“赵州桥举世闻名,经常有外宾慕名前来目睹它的风采,谁能做个出色的导游,为外宾介绍”学生情绪高涨,跃跃欲试,我顺势引导要想做好导游,首先要把课文读熟,并要读出感情来——读出为拥有这份历史遗产的自豪感来,这样在介绍时,才能眉飞色舞,生动精彩,让外宾听了赞叹不已”。几句话激活了学生的读书欲望,连平时不爱读书的学生也有滋有味地朗读起来。每个班的学生都不是整齐划一,其水平、能力都有明显的差异。因此,在朗读教学中也应体现层次性。复杂程度不同的语段要因“材”而读,对不同要求的朗读练习也应量“材”录用,哪怕是对朗读的评估也要因人而评,让学生多一些成功的喜悦。同时,可规定一节课内指名朗读每人不能超过两次,多为丑小鸭创造“登台亮相”的机会,要知道美丽的白天鹅也有“丑小鸭”的经历。

  (3)理解与朗读相互依存。

  在阅读教学中,把朗读与理解截然割裂的现象并非罕见,分析前读一遍,讲解完后再朗读一遍,甚至根本没去理解,就要求学生读出感情来。一次王树红老师上《鸟的天堂》,其中有一句:“这是一棵大树。”我请学生试读,提醒他们:“怎样才算正确地读”结果,有的重音落在“这是”上,有的一见“大”字,就把重音落在“大”上,显然,对上下文的理解还未

到位。于是,老师引导学生再读上下文有关句子,弄清楚这句话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经过比较,学生才恍然大悟,应重读“一棵”,从而强调上文说的“许多棵”、“二棵”都是错误的。朗读到位了,对榕树之大体会也更深了。

  (4)精选练点,锤锤有声。

  叶圣陶先生把有感情的朗读叫做“美读”,“设身处地的、激昂处还它个激昂,委婉处还它个委婉……务期尽情发挥作者当时的情感,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灵相通”。然而真正能读出感情来并不容易,需在朗读技巧作必要的适当的指导,如停顿、轻重、缓急,语气等等。但这些指导不可能课课皆有,次次具备。经集体讨论研究,要求教师要精心选择朗读训练点,每次训练有个侧重点,锤锤敲打,锤锤有声。如《山里的孩子》文质兼美,行文活泼流畅,语言颇具层次美、节奏美、形象美,是进行朗读节奏训练的较佳训练点。“满山遍野/都有/ 他们的脚印,/在山冈/在竹林/在小溪,/在草丛……/”带着重号的读得稍重且慢,“在竹林”要读得轻快而短促,读出明丽清脆,“在草丛……”要读得渐慢渐轻并有余音,体现省略号的余味无穷。这样读,“大珠小珠落玉盘”,叮当有声,错落有致,读出了语言的韵味,读出了语言的音乐美。同时,学生一旦掌握技巧后,将举一反三,极大地提高朗读教学质量。

  (5)形式多样,合理运用。

  朗读的形式纷繁多样,不一而足,但各种形式的朗读有各自的功能和适用范围。为能准确指导学生朗读、点燃学生的朗读兴趣、激发学生的朗读感情、促进学生的朗读训练,教师借助于丰富多彩的朗读方式,课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展示学生的语文素养,读出个性,读出激情,因为“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教师精心设计朗读训练过程,科学合理地选择好每一环节读的形式,让它们各尽所能。以下是我们课堂经常采用的朗读形式。

  美读,即表情朗读。这种朗读方式往往要求教师创设情境,对于语言和意境较优美的诗歌和散文较适合。教师可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比照感悟。首先放录音,要求学生对照课文,边听边领会文章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然后请学生朗读,比照两者的朗读情况,可以让学生明白该如何读,从而领悟文章的内涵。如兰进老师教学的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时,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课文的flash朗读视频,让学生进入诗词的意境,然后让学生对照朗读,学生一下子就进入课文情境进行朗读,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分角色朗读。这种朗读方式对于戏剧作品和小说中的对话描写的语段较合适。它有利于学生对作品中的人物性格和人物思想感情的把握。

  配乐朗读。歌曲有着优美的旋律,又有着美好的意境。配上乐曲来朗读,可以营造情境,能使学生尽快进入角色,活跃课堂气氛,愉悦学生的心情,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有助于理解课文内容。进行配乐朗读时,应注意乐曲的意境、格调和旋律,它们应与课文内容相协调。欢快的乐曲应与喜剧性的内容相配,低沉的乐曲应与悲剧性的内容相配。配乐朗读的乐声不能太响,以免产生负面影响。

  诵读,即背诵。这种朗读方式也适合于古诗文教学。当学生对文章的内容已有了较深刻的理解时,教师可要求学生背诵某些精彩的语段或全篇。这样就能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增强语感,积累名言佳句,体验艺术魅力,陶冶思想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养成高雅气质。

  三、研究的主要成果及成果分析

  因为朗读教学渗透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所以本课题实施的各步骤贯穿于小学语文教学始终。在教学中分不同年级、采用不同形式,例如:赏读与创设情境 、想象与激发情感 、演读与感悟体验、评读与促进发展 、朗读方法和技巧的指导等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起学生与文章作者之间的感情共鸣,领会文章的含义,培养学生的语感,积累学生的语言,为写作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使学生在字、词、句、段的学习和听、说、读、写的训练过程中,受到深刻的教育。培养学生表达美创造美的能力。(展示实施过程的图片)课题组的老师们在实践中前行,在研讨中收获、总结、提升。结合课题研究的深入老师们撰写了总结性的论文。我自己撰写的论文:《加强朗读教学回归本色语文》、徐晓宇老师的论文《谈小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兰进老师的论文《如何加强朗读训练的指导》、刘晓鹏老师的论文《浅谈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王树红老师的论文《高年级训练感情朗读的途径》、张国海老师的论文《浅谈教学中朗读方法的指导》。另外还有在研究过程中产生的关于朗读教学的课例、教学反思、活动记录等。

  四、研究成果的影响

  经过前一阶段的课题研究,提高了教师对朗读教学重要性的认识,加强了朗读训练,激发了学生朗读的兴趣,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朗读习惯,提高了学生的朗读水平。达到了课题研究中期阶段预期的目标。朗读教学的有效开展,大大促进了学生的课外阅读,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增长了学生的见识。朗读教学的有效开展,也促进了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和习作水平的提高。学校加强了朗读训练,学生语言的积累多了,“日积月累,熟能生悟,是学习语文行之有效的经验……”这样就为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习作水平的提高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应该说,学生的语文素养有了较大的提高。通过课题研究,教师重视了这方面的学习,提高了自身的朗读水平和朗读教学水平。通过阶段性的、科学有效的朗读训练,我校学生在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杜绝唱读的方面有了较好的改观。同时同学们掌握了一定的朗读的技巧,积累了丰富的语言,提高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力和鉴赏力。锻炼学生用语言描绘事物、表情达意的能力,以致能提高听、说和写作水平,加大了语文为生活服务的力度。我校的课题组的成员通过理论学习,用理论指导实践,改变教师的教学行为,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五、下一步研究的计划与安排

  1、加强理论学习和业务修养,多学习关于朗读方面的知识。

  2、抓好课内外的结合,做好读书笔记或写好研究记录。

  3、认真开展好实验研究活动,多开展朗读比赛、演讲比赛、讲故事、读书交流、表演等各种形式

的教学活动,使他们能在学中玩、玩中学、乐中得、得中乐。

  4、多与家长联系,取得家长的支持。

  5、加强学习,师生共同促进。

一、课题研究的问题:如何提高小学生的朗读能力

  课题研究的目标 总体目标:通过语文教学中朗读教学,培养和训练小学生的朗读能力,增加对文章内容、语言文字、主题意境的理解,积累大量的语言素材,积跬步以致千里,积细流以致江海,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为学生今后的语文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阶段性目标:低年级段:要让学生得好,读得有感情,首先要会读,读得正确,读得流利。

  中年级段:中年级孩子较低年级已具有一定理解力和对语言的初步感受力,能够很好地接受和领会老师的要求,能根据老师的指令来完成学生任务。

  高年级段: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充分地读熟、读透以后引导学生体会文章的语言美 ,从整体上把握文章脉络,透彻地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并内化为自己的情感意志。

  二、课题实施的具体步骤和主要措施

  (一)、具体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1)组织调查,分析阅读现状:

  a、通过网络了解目前各地的阅读情况;

  b、开展问卷、座谈等调查形式,了解学生、教师、家长了解学生在校和在家的阅读状况以及对该研究课题内容的认识;

  (2)收集资料,组织专题学习 :

  a、学习有关新课程改革的有关文件;

  b、学习国内外关于母语教学和阅读方面的文章、著作;

  c、学习课题研究的有关教育科研知识。

  (3)制定研究方案,并完善研究方案。和研究成员就课题研究的可行性、可操作性等方面进行讨论,使研究方案逐步得到完善。

  2、第二阶段:实施阶段

  (1)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各类与本课题研究有关的理论,制定具体的行动策略。

  (2)课题组成员按照研究目标和具体的实施方案展开探索性研究,初步概括、提炼出有效的策略,作好记录和小结,并鼓励课题组成员发表相关的研究成果。

  (3)课题组召开中期研讨会,制定评价与检测的方法,采取多种途径反馈策略的可行性与有效性,查找问题。邀请领导指导、概括、提炼出共性策略和个性策略。作好记录和总结。

  (4)进一步实施、完善策略,利用多种渠道、多种途径、多种方式来反馈策略实施的成效,发现并努力解决存在的问题。

  3、第三阶段:研究的深化总结 

  (1)利用多种渠道、多种途径、多种方法来反馈策略实施的成效,发现存在的问题。

  (2)实验教师对研究过程中的阶段性成果,研究过程中所形成的材料、资料进行讨论、分析,形成课题成果;

  (3)汇编论文集、案例集、读书报告集、活动记录等;

  (4)撰写结题报告。

  (二)主要措施

  1.扎实开展教科研活动。

  光实践不研讨就不是教科研。一年多来,本课题组坚持开展教科研活动,根据校本教研的基本思想,结合课题研究实际,在县教研室的指导下,构建了教研工作,构建了教研工作六步曲:提出问题,整合问题,制定计划,专题研究,以稿考评,反思质疑。做到了“三定”:定时间,即每学期确定活动的时间;定内容,即每次活动的主题必须明确;定人员,即每次活动主持人先得确定,事先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一年多来,我们围绕三个子课题进行资料的收集与整理,讨论交流、专题发言、撰写论文、反思、教育故事等一系列教科研活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立足课堂,精心指导朗读,强化朗读训练。

  (1) 保证读书时间。

  教师(或学校)可根据年级、学情、教材特点规定每节课的朗读时间,并自我监控达成度。要留有充分时间让学生正确地读课文,要求用普通话,声音响亮,吐字清楚,读准字音,不读破句,特别是自学性朗读,要让全班学生都读完、读好,切不可做个读的样子,匆匆过场,草草收兵。在初步理解基础上的表达性朗读,要留够时间让学生试读、练读,读出感觉,读出味道,读出情趣,切不可未准备好就仓促上阵;要留读后评议的时间,通过评议,强化对朗读的激励功能、诊断功能和调节功能。时间哪儿挤精心设计问题,让繁琐冗长的“讲讲、问问、答答”让位给读。说实在的,有的课文浅显易懂,语言平平,实在不必“循规蹈矩”在“分析”的漩涡里打转转,还是多读读吧。

  (2) 语文课堂教学,调动全体学生参与

  朗续训练,必须想方设法调动全体学生全身心地投入。特别是学困生,有意注意持续时间短,单调的阅读方法只会使学生读得口干舌燥,昏昏欲睡。要适当地创设情境,创设气氛让学生愿读、乐读、争着读。如学生朗读时放些相应的背景音乐,有时请学生配配画外音,也可把学生的朗读现场录音进行比赛等等。一次,我在教《赵州桥》一课时,在理解的基础上,我跟学生说:“赵州桥举世闻名,经常有外宾慕名前来目睹它的风采,谁能做个出色的导游,为外宾介绍”学生情绪高涨,跃跃欲试,我顺势引导要想做好导游,首先要把课文读熟,并要读出感情来——读出为拥有这份历史遗产的自豪感来,这样在介绍时,才能眉飞色舞,生动精彩,让外宾听了赞叹不已”。几句话激活了学生的读书欲望,连平时不爱读书的学生也有滋有味地朗读起来。每个班的学生都不是整齐划一,其水平、能力都有明显的差异。因此,在朗读教学中也应体现层次性。复杂程度不同的语段要因“材”而读,对不同要求的朗读练习也应量“材”录用,哪怕是对朗读的评估也要因人而评,让学生多一些成功的喜悦。同时,可规定一节课内指名朗读每人不能超过两次,多为丑小鸭创造“登台亮相”的机会,要知道美丽的白天鹅也有“丑小鸭”的经历。

  (3)理解与朗读相互依存。

  在阅读教学中,把朗读与理解截然割裂的现象并非罕见,分析前读一遍,讲解完后再朗读一遍,甚至根本没去理解,就要求学生读出感情来。一次王树红老师上《鸟的天堂》,其中有一句:“这是一棵大树。”我请学生试读,提醒他们:“怎样才算正确地读”结果,有的重音落在“这是”上,有的一见“大”字,就把重音落在“大”上,显然,对上下文的理解还未

到位。于是,老师引导学生再读上下文有关句子,弄清楚这句话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经过比较,学生才恍然大悟,应重读“一棵”,从而强调上文说的“许多棵”、“二棵”都是错误的。朗读到位了,对榕树之大体会也更深了。

  (4)精选练点,锤锤有声。

  叶圣陶先生把有感情的朗读叫做“美读”,“设身处地的、激昂处还它个激昂,委婉处还它个委婉……务期尽情发挥作者当时的情感,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灵相通”。然而真正能读出感情来并不容易,需在朗读技巧作必要的适当的指导,如停顿、轻重、缓急,语气等等。但这些指导不可能课课皆有,次次具备。经集体讨论研究,要求教师要精心选择朗读训练点,每次训练有个侧重点,锤锤敲打,锤锤有声。如《山里的孩子》文质兼美,行文活泼流畅,语言颇具层次美、节奏美、形象美,是进行朗读节奏训练的较佳训练点。“满山遍野/都有/ 他们的脚印,/在山冈/在竹林/在小溪,/在草丛……/”带着重号的读得稍重且慢,“在竹林”要读得轻快而短促,读出明丽清脆,“在草丛……”要读得渐慢渐轻并有余音,体现省略号的余味无穷。这样读,“大珠小珠落玉盘”,叮当有声,错落有致,读出了语言的韵味,读出了语言的音乐美。同时,学生一旦掌握技巧后,将举一反三,极大地提高朗读教学质量。

  (5)形式多样,合理运用。

  朗读的形式纷繁多样,不一而足,但各种形式的朗读有各自的功能和适用范围。为能准确指导学生朗读、点燃学生的朗读兴趣、激发学生的朗读感情、促进学生的朗读训练,教师借助于丰富多彩的朗读方式,课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展示学生的语文素养,读出个性,读出激情,因为“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教师精心设计朗读训练过程,科学合理地选择好每一环节读的形式,让它们各尽所能。以下是我们课堂经常采用的朗读形式。

  美读,即表情朗读。这种朗读方式往往要求教师创设情境,对于语言和意境较优美的诗歌和散文较适合。教师可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比照感悟。首先放录音,要求学生对照课文,边听边领会文章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然后请学生朗读,比照两者的朗读情况,可以让学生明白该如何读,从而领悟文章的内涵。如兰进老师教学的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时,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课文的flash朗读视频,让学生进入诗词的意境,然后让学生对照朗读,学生一下子就进入课文情境进行朗读,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分角色朗读。这种朗读方式对于戏剧作品和小说中的对话描写的语段较合适。它有利于学生对作品中的人物性格和人物思想感情的把握。

  配乐朗读。歌曲有着优美的旋律,又有着美好的意境。配上乐曲来朗读,可以营造情境,能使学生尽快进入角色,活跃课堂气氛,愉悦学生的心情,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有助于理解课文内容。进行配乐朗读时,应注意乐曲的意境、格调和旋律,它们应与课文内容相协调。欢快的乐曲应与喜剧性的内容相配,低沉的乐曲应与悲剧性的内容相配。配乐朗读的乐声不能太响,以免产生负面影响。

  诵读,即背诵。这种朗读方式也适合于古诗文教学。当学生对文章的内容已有了较深刻的理解时,教师可要求学生背诵某些精彩的语段或全篇。这样就能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增强语感,积累名言佳句,体验艺术魅力,陶冶思想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养成高雅气质。

  三、研究的主要成果及成果分析

  因为朗读教学渗透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所以本课题实施的各步骤贯穿于小学语文教学始终。在教学中分不同年级、采用不同形式,例如:赏读与创设情境 、想象与激发情感 、演读与感悟体验、评读与促进发展 、朗读方法和技巧的指导等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起学生与文章作者之间的感情共鸣,领会文章的含义,培养学生的语感,积累学生的语言,为写作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使学生在字、词、句、段的学习和听、说、读、写的训练过程中,受到深刻的教育。培养学生表达美创造美的能力。(展示实施过程的图片)课题组的老师们在实践中前行,在研讨中收获、总结、提升。结合课题研究的深入老师们撰写了总结性的论文。我自己撰写的论文:《加强朗读教学回归本色语文》、徐晓宇老师的论文《谈小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兰进老师的论文《如何加强朗读训练的指导》、刘晓鹏老师的论文《浅谈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王树红老师的论文《高年级训练感情朗读的途径》、张国海老师的论文《浅谈教学中朗读方法的指导》。另外还有在研究过程中产生的关于朗读教学的课例、教学反思、活动记录等。

  四、研究成果的影响

  经过前一阶段的课题研究,提高了教师对朗读教学重要性的认识,加强了朗读训练,激发了学生朗读的兴趣,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朗读习惯,提高了学生的朗读水平。达到了课题研究中期阶段预期的目标。朗读教学的有效开展,大大促进了学生的课外阅读,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增长了学生的见识。朗读教学的有效开展,也促进了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和习作水平的提高。学校加强了朗读训练,学生语言的积累多了,“日积月累,熟能生悟,是学习语文行之有效的经验……”这样就为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习作水平的提高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应该说,学生的语文素养有了较大的提高。通过课题研究,教师重视了这方面的学习,提高了自身的朗读水平和朗读教学水平。通过阶段性的、科学有效的朗读训练,我校学生在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杜绝唱读的方面有了较好的改观。同时同学们掌握了一定的朗读的技巧,积累了丰富的语言,提高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力和鉴赏力。锻炼学生用语言描绘事物、表情达意的能力,以致能提高听、说和写作水平,加大了语文为生活服务的力度。我校的课题组的成员通过理论学习,用理论指导实践,改变教师的教学行为,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五、下一步研究的计划与安排

  1、加强理论学习和业务修养,多学习关于朗读方面的知识。

  2、抓好课内外的结合,做好读书笔记或写好研究记录。

  3、认真开展好实验研究活动,多开展朗读比赛、演讲比赛、讲故事、读书交流、表演等各种形式

的教学活动,使他们能在学中玩、玩中学、乐中得、得中乐。

  4、多与家长联系,取得家长的支持。

  5、加强学习,师生共同促进。


相关内容

  • 课文雷雨教学方法初探
  • <雷雨>这篇课文上完了,让我特别欣慰的是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习的积极性都很高,学生的回答是那么富有想象力,那么富于创新.从<雷雨>一课的教学效果结合语文新课程标准的思想,我认为一堂成功的课应该体现以下四个方面的特点: 一. 巧妙导入,激发兴趣,激活认知起点. 前苏联著名教育 ...

  • 语文教学中积累与运用的初探
  • 语文教学中积累与运用教学的初探 伴随着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新课标对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重视了学生语言文字的积累,更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新课标根据不同学段学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 ...

  • 英语学习中的英语朗读技巧初探
  • 英语学习中的英语朗读技巧初探 龚娇龙 摘 要:英语朗读是英语学习中的主要内容之一,朗读训练不仅可以纠正语音语调,更是培养英语语感的有效方法.本文在对英语朗读的概念进行界定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英语朗读在英语学习中的重要作用,认为良好的朗读习惯有助于提高学习兴趣,能训练我们的肌肉,使之适应英语的发音,朗 ...

  • 初中语文情感教育初探
  • [摘要]情感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内容,在新课程改革后备受关注.尤其是语文教学,更是需要灌注情感,培养学生发现情感,感受情感,抒发情感的能力. [关键词]初中语文情感教育激发情感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330009 教师应该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充 ...

  • 小学议论文的教学策略初探
  •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小学议论文的教学策略初探 作者:徐庆华 来源:<新课程·小学>2013年第03期 摘 要:在小学阶段,议论文这种写作文体在语文教学中还是比较少见的.即便是在中高年级,主要的教学任务也是让学生学会围绕一个中心阐述事实,讲明道理来体 ...

  • 小学生思维能力训练初探
  • 小学生思维能力训练初探 进行思维能力训练,对于学生语文能力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意 义,同时也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下面,我就简单 谈谈自己训练学生思维能力的一些尝试. 一.凭借教学图片,训练学生思维的知觉 思维的知觉就是观察.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就必须有所观, 因而,小学语文教材中大部 ...

  • 初中语文课前预习方法初探
  • 新课程改革犹如清新的春风吹进校园,新课改的理念如同春雨滋润着广大教师的心田.作为一线教师,我一直在探索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学习新形式.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一谈指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的几点做法与体会. 一.对学生语文课前预习情况的调查 开学初,面对来自不同学校的初一新生,我以暗访和问卷的形式对他们 ...

  • 新课标下的小学英语阅读课教学初探
  • 新课标下的小学英语阅读课教学初探 -新课标下的小学英语阅读课教学初探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由于受到传统教学观念影响,人们认为小学生的词汇少,知识面窄.语法欠缺,不宜开展阅读教学,甚至还有不少教师对阅读课采用"讲解式"的旧且呆板的教学方式,从而忽视阅读教学,无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

  • 语文阅读教学方法初探
  • 内容摘要: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作文教学的基础,要会写就首先要会读.在<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就指出了语文阅读的重要性.下面我本着自己多年语文教学的经验,归纳了探究法.抓住重点讲读法.直奔主题法.培养兴趣法.课题分析法等五种阅读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理解水平. 关键词: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