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机遇,调整结构,富民强业--渝北区蚕业生产情况调查报告

抓住机遇,调整结构,富民强业——渝北区蚕业生产情况调查报告

我区是重庆蚕业生产发展重点区之一,蚕业生产是我区传统优势产业。1994年发种达15万张,产茧6万担,蚕农茧款收入4800万元,户平收入400元,人平收入80元。有4000绪丝厂一个,解决了800多人就业。为国家创税700万元,促进了当时农村经济的发展,活跃了城乡市场。但近十年来,由于我区行政区划的调整,农业结构发生了变化,蚕业形势起伏波动较大,而新兴产业又不断发展状大,导致了我区蚕业生产逐年下降,面临严峻的形势。但随着丝织品配额的取销,国家东桑西移政策的调控,市委高度重视,把蚕业生产作为特色产业给予支持。因此,给我区蚕业生产带来了发展机会。如何搞好我区蚕业发展,带着问题,调查基层走访群众,现就调查情况汇报于后:
一、目前我区蚕业发展现状
我区是城效型农业区,以空港经济和服务城市发展为重点。蚕业生产是我区传统优势产业,目前有18个镇养蚕,主要集中在东部片区的7个镇,现全区有桑7000余万株,良桑化程度占75%,栽植形式以四边桑为主,间作小桑园有1.2万亩,主要是退耕还林栽的,现管桑很差,2004年发种36826.5张,产茧127.85万公斤,群众养蚕收入1451万元。有石船、麻柳沱3000担镇2个,苟溪、石龙2个村发种1000张,收入80万元以上,发种10张以上的重点户有150户,养蚕收入上1万元的有2户,在全区210个养蚕村中,有一半无蚕桑中心辅导员,群众养蚕设施落后,无小蚕共育室,人蚕混养,口袋蚕房相当严重,专业化程度不高,新技术推广难度大。为抓住机遇,调整结构,优化和改造提升我区蚕业生产,困难和机遇并存,但总的是有利条件大于不利因素。
二、渝北蚕业发展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
(一)有利条件
1.重点蚕区地位没有动摇:蚕业是我区的传统优势产业,而我区又是重庆市重点蚕区之一,桑树基础较好,群众有栽桑养蚕的习惯。2004年发种36826.5张,产茧127.85万公斤,单产34公斤,产值1451.5万元。名列重庆市第六位,重庆市重点蚕区地位没有动摇,今年4月,市委二届七次全委会明确指出,要著力培育蚕桑生产特色产业,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现市政府又十分重视,给予支持,有利于我区蚕业生产发展。
2.传统产业优势明显:蚕业生产是外向型劳动密集型产业,区域经济效益明显,得益群众多,双凤桥苟溪村94年发种1500张,茧款收入80多万元,养蚕收入超5000元上以达25户,有2户收入万元以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总体较好,从业人员多,特别是入世后,发展势头强劲,今年茧价,生丝价格一路走高,目前丝价在21万元左右,干茧价50—60元/公斤,产品销路好,优势显得更加明显,目前无一项产业相比而取代。
3.蚕业基础条件好:我区养蚕有150多年历史,气候适宜,群众有种桑养蚕的经验,全区有桑树7000余万株,“九五”期间,引进人工三倍体桑嘉陵16、20号、桐乡青、伦109、湖桑、油桑、新一之濑等优良桑品种推广。建有1.2万亩小桑园,桑品种资源丰富。石船、御临、统景镇蚕桑专业合作社不断壮大,有力的推动了我区蚕业结构调整,目前正向规模化生产,专业化经营方向发展。
4.技术力量雄厚:悠久的蚕业生产历史,培养了大批的技术骨干,现我区有高级蚕桑人才3名,中级人才3名,适用的先进养蚕技术,在不断推广和提高,为提高我区养蚕的科技含量起到了一定的保障作用。
(二)不利因素
1.“三色”农业的发展,给蚕业带来挑战:由于我区地处重庆近郊,以服务城市,带动农村的发展思路,为满足城市的生活需要,促使我区蔬菜、小家禽、奶牛、花卉等新新产业不断发展壮大,使蚕业发展受到了影响。

2.资金投入严重足:传统的蚕业生产在我区已不是重点产业发展对象。因此,区政府投入发展较少,近10年都无专项金费投入。引进优良品种需要资金,进行试验示范需要资金,新技术推广需要资金,蚕业高科技发展需要资金。所以,无生产经费投入,严重制约我区蚕业发展。
3.蚕桑生产后继乏人:由于传统的蚕桑生产“苦、脏、累”多数年青人不愿意学种桑养蚕技术,外出打工争现钱。因此,养蚕逐渐呈现老龄化,蚕桑生产后继乏人。
4.规模小,无龙头企业带动:目前我区养蚕规模小。全区2万户养蚕户平养蚕不足2张,规模小,在农业收入中占的比例不大,不能引起养蚕户重视,收购企业名存实亡,无龙头企业带动,蚕茧价格不稳定,未同群众结成共利益同体,严重制约我区蚕业生产发展。
5.养蚕设施落后:全区专用蚕房只有御临镇和平村一处,养蚕设备相当落后,口袋房,人蚕混养十分突出,严重影响单产、质量、效益的提高。
三、优化改造对策
在认真分析我区蚕业生产现状,根据重庆市百万担优质蚕茧工程的具体要求,按照我区农业发展的三片布局,集中打造标准化蚕桑基地,为加快传统蚕业改造成高效蚕业规模小区,优化品种、优化品质,进一步提升蚕桑产业层次,提高我区蚕桑产业的市场竞争力,实现农民增收,结合我区实际情况,提出我区实现蚕桑优化改造的指导思想,奋斗目标和具体措施。
(一)指导思想:依靠各级政府的支持,以增加广大蚕农收入为目标,加快蚕桑特色产业发展,以建标准化蚕业示范为抓手,推动科技进步,提高质量、增加效益,实现我区蚕业上新台阶。
(二)目标任务
在“十一五”期间,力争到2010年全区发种达9万张,产茧5万担,建万担基地镇2个,建小桑园1万亩,优良簇具推广达80%,小蚕共育面达50%,全面提升我区蚕业的档次,增强底抗市场风险能力。
(三)具体措施
1.统一思想,加强领导:蚕桑生产不仅是我区的一项优势产业,而且还是我区的生态农业,大面积桑园对减少水土流失,净化空气,有作十分重要的作用,实践证明,只要茧价适当,蚕桑生产在我区蚕农心中仍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东部片区离城市相对较远,适宜蚕业发展,应把发展蚕业同三色农业同等对待,牢固树立蚕业仍是我区的传统效益农业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领导,出台支持和扶持蚕桑生产的发展政策。
2.筹措配套资金,争取各方面支持:标准化桑园建设的配套推广,资金投入较大,因此,我们要充分发动在蚕农投入的基础上多方支持。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应按特色产业给予支持和发展。建议区府每年从农发发资金中拨款,用于发展蚕桑生产。
3.培育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升级:积极探索建立农民同企业之间联系紧密的利益共同体,通过招商引资丝绸企业落户渝北,建立起企业蚕农双赢的良性循环体系。蚕桑生产规模经营是提高蚕业生产效益的有效途径,要积极培育蚕桑养殖大户,通过土地流转、代管、代耕等型式,使其养蚕逐步向能手集中。如御临镇和平村干部自筹经费建蚕房,今年已养蚕26张,估计收入2万元,为该镇蚕业生产树起了典范,推动了蚕桑基地的建设,这一经验值得各镇学习。
4.切实做好工作,推广先进技术:一是要结合我区重点蚕区建设,在石船、麻柳、大盛、洛碛、御临、龙兴等镇,建设桑菜、桑草规模小区建设,重点建设石船、御临万担基地镇;二是继续抓好蚕桑标准化示范小区建设,推广御临镇村干部承包示范园的经验,即解决了村工作经费不足的补助,又推动了蚕业向前发展;三是大力推广先进实用养蚕技术的到位率,结合科技入户工程的实施,特别要普及省力化养蚕、桑园综合开发技术的提高应用,以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为核心,有力推动渝北蚕业向前发展。

抓住机遇,调整结构,富民强业——渝北区蚕业生产情况调查报告

我区是重庆蚕业生产发展重点区之一,蚕业生产是我区传统优势产业。1994年发种达15万张,产茧6万担,蚕农茧款收入4800万元,户平收入400元,人平收入80元。有4000绪丝厂一个,解决了800多人就业。为国家创税700万元,促进了当时农村经济的发展,活跃了城乡市场。但近十年来,由于我区行政区划的调整,农业结构发生了变化,蚕业形势起伏波动较大,而新兴产业又不断发展状大,导致了我区蚕业生产逐年下降,面临严峻的形势。但随着丝织品配额的取销,国家东桑西移政策的调控,市委高度重视,把蚕业生产作为特色产业给予支持。因此,给我区蚕业生产带来了发展机会。如何搞好我区蚕业发展,带着问题,调查基层走访群众,现就调查情况汇报于后:
一、目前我区蚕业发展现状
我区是城效型农业区,以空港经济和服务城市发展为重点。蚕业生产是我区传统优势产业,目前有18个镇养蚕,主要集中在东部片区的7个镇,现全区有桑7000余万株,良桑化程度占75%,栽植形式以四边桑为主,间作小桑园有1.2万亩,主要是退耕还林栽的,现管桑很差,2004年发种36826.5张,产茧127.85万公斤,群众养蚕收入1451万元。有石船、麻柳沱3000担镇2个,苟溪、石龙2个村发种1000张,收入80万元以上,发种10张以上的重点户有150户,养蚕收入上1万元的有2户,在全区210个养蚕村中,有一半无蚕桑中心辅导员,群众养蚕设施落后,无小蚕共育室,人蚕混养,口袋蚕房相当严重,专业化程度不高,新技术推广难度大。为抓住机遇,调整结构,优化和改造提升我区蚕业生产,困难和机遇并存,但总的是有利条件大于不利因素。
二、渝北蚕业发展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
(一)有利条件
1.重点蚕区地位没有动摇:蚕业是我区的传统优势产业,而我区又是重庆市重点蚕区之一,桑树基础较好,群众有栽桑养蚕的习惯。2004年发种36826.5张,产茧127.85万公斤,单产34公斤,产值1451.5万元。名列重庆市第六位,重庆市重点蚕区地位没有动摇,今年4月,市委二届七次全委会明确指出,要著力培育蚕桑生产特色产业,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现市政府又十分重视,给予支持,有利于我区蚕业生产发展。
2.传统产业优势明显:蚕业生产是外向型劳动密集型产业,区域经济效益明显,得益群众多,双凤桥苟溪村94年发种1500张,茧款收入80多万元,养蚕收入超5000元上以达25户,有2户收入万元以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总体较好,从业人员多,特别是入世后,发展势头强劲,今年茧价,生丝价格一路走高,目前丝价在21万元左右,干茧价50—60元/公斤,产品销路好,优势显得更加明显,目前无一项产业相比而取代。
3.蚕业基础条件好:我区养蚕有150多年历史,气候适宜,群众有种桑养蚕的经验,全区有桑树7000余万株,“九五”期间,引进人工三倍体桑嘉陵16、20号、桐乡青、伦109、湖桑、油桑、新一之濑等优良桑品种推广。建有1.2万亩小桑园,桑品种资源丰富。石船、御临、统景镇蚕桑专业合作社不断壮大,有力的推动了我区蚕业结构调整,目前正向规模化生产,专业化经营方向发展。
4.技术力量雄厚:悠久的蚕业生产历史,培养了大批的技术骨干,现我区有高级蚕桑人才3名,中级人才3名,适用的先进养蚕技术,在不断推广和提高,为提高我区养蚕的科技含量起到了一定的保障作用。
(二)不利因素
1.“三色”农业的发展,给蚕业带来挑战:由于我区地处重庆近郊,以服务城市,带动农村的发展思路,为满足城市的生活需要,促使我区蔬菜、小家禽、奶牛、花卉等新新产业不断发展壮大,使蚕业发展受到了影响。

2.资金投入严重足:传统的蚕业生产在我区已不是重点产业发展对象。因此,区政府投入发展较少,近10年都无专项金费投入。引进优良品种需要资金,进行试验示范需要资金,新技术推广需要资金,蚕业高科技发展需要资金。所以,无生产经费投入,严重制约我区蚕业发展。
3.蚕桑生产后继乏人:由于传统的蚕桑生产“苦、脏、累”多数年青人不愿意学种桑养蚕技术,外出打工争现钱。因此,养蚕逐渐呈现老龄化,蚕桑生产后继乏人。
4.规模小,无龙头企业带动:目前我区养蚕规模小。全区2万户养蚕户平养蚕不足2张,规模小,在农业收入中占的比例不大,不能引起养蚕户重视,收购企业名存实亡,无龙头企业带动,蚕茧价格不稳定,未同群众结成共利益同体,严重制约我区蚕业生产发展。
5.养蚕设施落后:全区专用蚕房只有御临镇和平村一处,养蚕设备相当落后,口袋房,人蚕混养十分突出,严重影响单产、质量、效益的提高。
三、优化改造对策
在认真分析我区蚕业生产现状,根据重庆市百万担优质蚕茧工程的具体要求,按照我区农业发展的三片布局,集中打造标准化蚕桑基地,为加快传统蚕业改造成高效蚕业规模小区,优化品种、优化品质,进一步提升蚕桑产业层次,提高我区蚕桑产业的市场竞争力,实现农民增收,结合我区实际情况,提出我区实现蚕桑优化改造的指导思想,奋斗目标和具体措施。
(一)指导思想:依靠各级政府的支持,以增加广大蚕农收入为目标,加快蚕桑特色产业发展,以建标准化蚕业示范为抓手,推动科技进步,提高质量、增加效益,实现我区蚕业上新台阶。
(二)目标任务
在“十一五”期间,力争到2010年全区发种达9万张,产茧5万担,建万担基地镇2个,建小桑园1万亩,优良簇具推广达80%,小蚕共育面达50%,全面提升我区蚕业的档次,增强底抗市场风险能力。
(三)具体措施
1.统一思想,加强领导:蚕桑生产不仅是我区的一项优势产业,而且还是我区的生态农业,大面积桑园对减少水土流失,净化空气,有作十分重要的作用,实践证明,只要茧价适当,蚕桑生产在我区蚕农心中仍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东部片区离城市相对较远,适宜蚕业发展,应把发展蚕业同三色农业同等对待,牢固树立蚕业仍是我区的传统效益农业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领导,出台支持和扶持蚕桑生产的发展政策。
2.筹措配套资金,争取各方面支持:标准化桑园建设的配套推广,资金投入较大,因此,我们要充分发动在蚕农投入的基础上多方支持。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应按特色产业给予支持和发展。建议区府每年从农发发资金中拨款,用于发展蚕桑生产。
3.培育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升级:积极探索建立农民同企业之间联系紧密的利益共同体,通过招商引资丝绸企业落户渝北,建立起企业蚕农双赢的良性循环体系。蚕桑生产规模经营是提高蚕业生产效益的有效途径,要积极培育蚕桑养殖大户,通过土地流转、代管、代耕等型式,使其养蚕逐步向能手集中。如御临镇和平村干部自筹经费建蚕房,今年已养蚕26张,估计收入2万元,为该镇蚕业生产树起了典范,推动了蚕桑基地的建设,这一经验值得各镇学习。
4.切实做好工作,推广先进技术:一是要结合我区重点蚕区建设,在石船、麻柳、大盛、洛碛、御临、龙兴等镇,建设桑菜、桑草规模小区建设,重点建设石船、御临万担基地镇;二是继续抓好蚕桑标准化示范小区建设,推广御临镇村干部承包示范园的经验,即解决了村工作经费不足的补助,又推动了蚕业向前发展;三是大力推广先进实用养蚕技术的到位率,结合科技入户工程的实施,特别要普及省力化养蚕、桑园综合开发技术的提高应用,以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为核心,有力推动渝北蚕业向前发展。


相关内容

  • 区域经济发展交流文章
  • 锁定目标明思路 调整结构促转型 奋力开创县域经济转型跨越发展新局面 铜川市耀州区人民政府 代区长 杨宏伟 "郡县治则天下安,县域强则国家富".县域经济是以县域为中心,以产业为纽带,以市场为导向,以农村为重点,以县域行政范围为基础,以实现生产要素充分流动和产业高度聚合为途径的.既相 ...

  • 市长在全市领导干部会议上的讲话
  • 刚才,x书记传达了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省领导干部会议精神.下面,我就学习好.贯彻好.落实好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省领导干部会议精神讲几点意见. 一.迅速传达总书记讲话精神,全面把握讲话的深刻内涵 在xx(地名)加快发展.协调发展的重要阶段,在宏观经济环境日益趋紧.宏观调控力度不断加大的关键 ...

  • 经济工作会议贯彻落实情况汇报
  • 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结束后,xx镇立即把精力转到了会议精神的传达和落实上,先后召开了书记办公会.党委扩大会及全镇村"两委"班子会议,结合会议精神研究发展方案,分配招商引资.兴办二三产业的具体任务,取得了初步成效.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一.动员全体镇干部解放思想,抢抓发展机遇1.&qu ...

  • *镇经济工作会议贯彻落实情况汇报
  • 加快思想解放 着手经济发展 经济工作会议贯彻落实情况汇报 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结束后,xx镇立即把精力转到了会议精神的传达和落实上,先后召开了书记办公会.党委扩大会及全镇村"两委"班子会议,结合会议精神研究发展方案,分配招商引资.兴办二三产业的具体任务,取得了初步成效.现将具体情况汇 ...

  • 市委十届八次全会报告
  • 加快转型升级 推进富民强市 努力开创杭州科学发展新局面 --在市委十届八次全体(扩大) 会议上的报告 黄 坤 明 (2010年11月30日) 同志们: 这次全会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省委十二届八次全会精神,回顾总结"十一五"工作,审议通过<中共杭州市委关 ...

  • 重庆整体规划
  • 重庆整体规划(The overall planning of Chongqing) 重庆是我国重要的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中心,国家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西南地区综合交通枢纽. 市内三大区域协调发展:构建"一圈两翼"的区域空间结构,即以都市区为中心的一小时 ...

  • 依托川南三市实现县域经济新突破
  • 依托川南三市 实现县域经济发展新突破 县域经济只能是县域特色经济.南溪县是一个丘陵农业小县,人口41万,幅员面积704平方公里,2003年全县gdp仅16.87亿元,各种资源相对贫乏,农业产业化程度较低,工业企业规模偏小.要实现县域经济的良性发展,必须发挥区位优势,在宜宾.泸州.自贡川南区域经济带中 ...

  • 教育培训的重要性
  • 当今社会,人力资源已成为一个单位或组织获取竞争优势的主要因素,加强技术工人的培训,就是关系到技工能否很好的适应工作.挖掘工作,从而促进单位或组织的迅速发展的重要方法之一.职工技能培训指创造一个环境,使职工在这一环境中能够获得或学习特定的与工作密切相关的知识.技能和态度.技工在岗教育培训的目的就是建设 ...

  • 在全市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建设表彰动员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
  • 一.从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高度,增强加快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建设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进一步形成建设生态家园的持久动力党中央.国务院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放在非常突出重要的地位.今年中央再次出台一号文件,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在新形势下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