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江苏高考语文模拟卷之二

2014江苏高考语文模拟卷之二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6页。满分16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学校、姓名、班级、学号写在答卷纸的密封线内。答案写在答卷纸上的指定位置。考试结束后,交回答卷纸。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 戏谑/ 头皮屑 揶揄/ 向隅而泣 参拜 / 功过参半

B. 傲慢/拗口令 辗转/龙车凤辇 通缉 / 开门揖盗

C. 勘测/看家戏 讥诮/ 峭拔刚劲 裨益 / 奴颜婢膝

D. 媲美/庇护所 昙花/弹冠相庆 绝唱 / 角逐激烈

C (A.xuè/xiè、yú cān ;B.ào,zhǎn/niǎn, jī/yī;C.kān, qiào、bì;D.pì/bì,tán,jué)

2.下列各句中,加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 ( )

A.我们考虑问题时,他习惯从大的方面着眼,我总是从具体方法入手,虽然南辕北辙,但总能殊途同归。

B.珠宝专卖店的柜台里各种各样的名贵宝石俯拾即是,吸引了许多的顾客。

C.在伊拉克战争期间,一些女记者直接到前线去采访,其冒险程度无异于火中取栗。

D.在签名售书活动开始前,作者诚恳地说,书中不少看法都是一孔之见,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D.(A.南辕北辙:心里想往南去,却驾车往北走。比喻行动和目的相反。不合语境。B.俯拾即是:只要低下头来捡取,到处都是。形容要找的某一类例证,多而易得。用错对象。

C.火中取栗:冒危险给别人出力,自己却上了大当,一无所得。也指冒险行事,使自己蒙受损失。不合语境。(3分)

3.请用简明平实的语言表述下面材料中雕匠一段话的深刻含意。(4分)

有两段树根,一段被雕匠雕成了神,一段被雕匠雕成了猴。于是两段树根有了不同的命运:一段被人供奉膜拜,一段成了人的玩物。被雕成猴的树根埋怨雕匠说:“我们同是树根,命运却如此截然不同,都是因为你,我们的命运都是你一手雕刻而成的啊!”

“我哪有这等本事,去雕刻别人的命运!”雕匠缓缓说道:“其实,从土里出来的时候,你们一个长得像神,一个长得像猴,我只是按你们的形状略加雕刻而已。”

(4分)法律规定严明;避让方法合理(使用);驾车行为文明。(每点1分,答对3点得4分)

4. 莫言首获诺贝尔文学奖后,国内出现了莫言热,作品被抢一空,修建故居,品牌开发……对此,请你写一段评论,表达你的观点。(5分)(不超过50字)

答:

示例一:莫言获奖提升了中国文学在世界上的地位,点燃了国人的文学热情,期待这种文学热情能长盛不衰。示例二:莫言获奖唤起了国人的文学梦想,但愿抢购作品不是盲从,更不要让它成为过去的风景。示例三:莫言热可以理解,但不要过头,如果给莫言造成巨大压力,干扰了他创作,这是大家都不愿看到的。(明确观点2分,论证分析3分)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王公神道碑铭

欧阳修

公讳旦,字子明,大名莘人也。公少好学,有文。太平兴国五年,进士及第,为大理评事。右谏议大夫赵昌言参知政事,公以婿避嫌,求解职。太宗嘉之,改礼部郎中。

公为人严重,能任大事,避远权势,不可干以私,由是真宗益知其贤。钱若水名能知人,常称公曰:“真宰相器也!”若水为枢密副使罢,召对苑中,问谁可大用者,若水言公可,真宗曰:“吾固已知之矣。”公在相位十余年,外无夷狄之虞,兵革不用,海内富实,群工百司各得其职。故天下至今称为贤宰相。

公于用人,不以名誉,必求其实。苟贤且材矣,必久其官,而众以为宜某职然后迁。其所荐引,人未尝知。寇准为枢密使,当罢,使人私公,求为使相。公大惊曰:“将相之任,岂可求邪!且吾不受私请。”准深恨之。已而制出,除准武胜军节度使。准入见,泣涕曰:

“非陛下知臣,何以至此!”真宗具道公所以荐准者,准始愧叹,以为不可及。高 考资 源 网

公与人寡言笑,其语虽简,而能以理屈人,默然终日,莫能窥其际。及奏事上前,群臣异同,公徐一言以定。大中祥符中,天下大蝗,真宗使人于野得死蝗以示大臣。明日,他宰相有袖死蝗以进者,曰:“蝗实死矣,请示于朝,率百官贺。”公独以为不可。后数日,方奏事,飞蝗蔽天,真宗顾公曰:“使百官方贺,而蝗如此,岂不为天下笑邪?”日者上书言宫禁事,坐诛,籍其家,得朝士所与往还占问吉凶之说。真宗怒,欲付御史问状。公曰:“此人之常情,且语不及朝廷,不足罪。”真宗怒不解。公因自取常所占问之书进曰:“臣少贱时,不免为此,必以为罪,愿并臣付狱。”真宗曰:“此事已发,何可免?”公曰:“臣为宰相,执国法,岂可自为之,幸于不发而以罪人?”真宗意解。

公务以俭约率励子弟,使在富贵不知为骄侈。兄子睦欲举进士,公曰:“吾常以太盛为惧,其可与寒士争进?”至其薨也,子素犹未官,遗表不求恩泽。

铭曰:烈烈魏公,相我真宗。相所黜升,惟否惟能。执其权衡,万物之平。

(节选自《欧阳修全集》)

[注]日者:以占卜为业之人。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避远权势,不可干以私 干:求取

B. 已而制出,除准武胜军节度使 除:免除

C. 日者上书言宫禁事,坐诛,籍其家 籍:抄没

D. 相所黜升,惟否惟能 否:邪恶

B(任命)

6. 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王旦“贤宰相”的一组是(3分)

①常称公曰:“真宰相器也!” ②海内富实,群工百司各得其职

③公于用人,不以名誉,必求其实 ④默然终日,莫能窥其际

⑤岂可自为之,幸于不发而以罪人 ⑥执其权衡,万物之平

A.①②⑥ B. ①④⑤ C.②③⑤ D. ③④⑥

C(排除①④)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旦持身严谨。太宗朝,他因为岳父赵昌言参知政事,便主动辞官避嫌。真宗朝,直到他去世,儿子王素也一直未当官。

B.王旦为官公正,受到真宗和钱若水的赏识。真宗曾经把他们两人召到宫苑中,问哪一个可以重用,钱若水当场推荐了王旦。

C.王旦个性严肃,不苟言笑,但在朝廷议事,常能以理服人。在处置日者的问题上,他犯言直谏,推己及人,终使皇上息怒。

D.王旦实事求是。天下大蝗,有个宰相为迎合皇上心意,献死蝗请求庆贺,唯独王旦不同意,使朝廷免于被天下人耻笑。

B(真宗召对的只是钱若水)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苟贤且材矣,必久其官,而众以为宜某职然后迁。(4分)

(2)及奏事上前,群臣异同,公徐一言以定。(3分)

(3)吾常以太盛为惧,其可与寒士争进?(3分)

8.(1)如果某官贤能又有才干,一定让他长期担任这一官职,直到大家认为他适宜担任某一职务以后才升迁。(第一、二分句各1分;第三分句2分,“宜”“迁”各1分)

(2)等到在皇上跟前上奏时,大臣们意见不一,王公慢慢说出一句话就把事情定了下来。(每分句1分)

(3)我常常担心(功名利禄)太多了,怎么可以跟贫寒的读书人争抢进取的机会呢?(第一分句1分;第二分句2分,其中“寒士”1分,句式1分)

附参考译文

王公名旦,字子明,是大名莘地人。年轻时好学,有文才。太平兴国五年,考取进士,被任命为大理评事。右谏议大夫赵昌言任参知政事,王公因为自己是他的女婿,就避嫌请求辞官。太宗赞许他,改任他为礼部郎中。

王公为人严肃庄重,能做大事,远离权势,(别人)不能拿私事求他,因此真宗越发了解他的贤能。钱若水以能识别人才出名,常常称赞王公说:“真是做宰相的人才啊!”钱若水卸任枢密副使时,真宗召他到宫苑,询问谁可以重用,钱若水说王公可以用,真宗说:“我本来已经了解他了。”王公任宰相十多年,没有夷狄侵犯的外忧,不用打仗,天下富足殷实,群工百官都能做好自己的事。所以天下至今称赞他是贤能的宰相。

王公用人,不凭人的声誉名望,一定根据他的真实才干。如果某官贤能又有才干,一定让他长期担任这一官职,直到大家认为他适宜担任某一职务以后才升迁。他推荐谁,别人都不知道。寇准任枢密使,正当卸任时,托人私下请求王公让他担任节度使。王公很吃惊,说:“将相的任命,哪能求取呢!再说我不接受私下的请求。”寇准非常怨恨他。不久,皇帝的命令下来,任命寇准为武胜军节度使。寇准入宫觐见皇上,流着泪说:“不是陛下赏识我,我哪能任这一职务!”真宗详细地告知王公推荐他的情由,寇准这才羞愧叹息,认为自己比不上王公。

王公同人交往,不苟言笑,他的话虽然不多,但能以理服人,他整天默不作声,没有人能看出他的真实想法。等到在皇上跟前上奏时,大臣们意见不一,王公慢慢说出一句话就把事情定了下来。大中祥符年间,天下蝗灾严重,真宗派人在田里找到死蝗虫来给大臣看。第二天,有个宰相在袖子里藏着死蝗虫进献,说:“蝗虫确实死了,请在朝廷上公示,率领百官庆贺。”只有王公认为不能这样做。过了几天,正有人上奏,飞蝗遮天蔽日,真宗看着王公说:“如果百官正在庆贺,但蝗灾却如此严重,难道不被天下人耻笑吗?”占卜的人上书谈论宫内的事情,被判死罪,抄没家产,获得朝中官吏同他交往占问吉凶的书信。真宗生气,

要把这些人交付御史审讯。王公说:“这是人之常情,再说内容不涉及朝廷,不够定罪。”真宗不消气。王公就取自己曾经占问的书进献,说:“我年少贫贱时,不免做这样的事,一定要拿这个定罪,请连我一起交官府治罪。”真宗说:“这件事已经被人告发,怎么能够免于处罚呢?”王公说:“我作为宰相,执行国家法令,怎么能够自己做了这样的事,侥幸没有被人告发却以此给别人定罪呢?”真宗这才消气。

王公一直用勤俭节约勉励子弟,使他们身处富贵却不奢华。兄长的儿子王睦想要参加进士考试,王公说:“我常常担心功名利禄太多了,怎么可以跟贫寒的读书人争抢进取的机会呢?”直到他去世,儿子王素仍然没有做官,他留下奏章请求皇上不要施恩子孙。

铭曰:名声显赫的魏公,是我真宗朝的宰相。他罢黜、升迁官吏,只看邪恶与贤能。他执掌国家权力,天下安定太平。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10分)

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①宿置酒

李 白

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②。

相携及田家,童稚开荆扉。

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

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

长歌吟松风③,曲尽河星稀。

我醉君复乐,陶然 共忘机④。

【注释】①斛斯山人:隐士,作者的朋友。②翠微:青翠的山坡。③松风:指古乐府《风入松》曲,也可作歌声随风入松林解。 ③机:世俗的心机。

9.(1)“美酒聊共挥”句中的“挥”改为“饮”好不好?为什么?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结合全诗分析,让诗人“醉”的原因除了酒,还有哪些?(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说说这首诗的构思脉络。(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不好。“挥”字写出了诗人饮酒时豪放、洒脱的形象,而“饮”不具备这种表现力。其次,“挥”押韵而“饮”不押韵。

(2)一是风景:白天游山,怡人的山景让诗人沉醉;其次,饮酒时天上有明月星星,身边有绿竹、青萝、幽径,那环境让人迷醉。二是人情:能在朋友的家里和知己“欢言”、“长歌”,忘记人世间的一切烦恼,自然会陶醉。

(3)漫步山径;遇到了斛斯山人,与之携手到他的田家;欢言、笑谈、饮酒中主宾都很快乐。

四、名句名篇默写 (8分)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8分)

(1) ,靡有朝矣。(《诗经·氓》)

(2)汩余若将不及兮, 。(屈原《离骚》)

(3)醉不成欢惨将别, 。(白居易《琵琶行》)

(4)奈何取之尽锱铢, ?(杜牧《阿房宫赋》)

(5)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哀转久绝。(郦道元《三峡》)

(6)锦帽貂裘, 。(苏轼《江城子》)

(7) ,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第二》)

(8)君子引而不发, 。(《孟子·尽心上》)

(1)夙兴夜寐 (2)恐年岁之不吾与 (3)别时茫茫江浸月 (4)用之如泥沙(5)空谷传响 (6)千骑卷平冈 (7)人而无信 (8)跃如也

(每空1分,有错、漏、多字则该空不得分。)

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1-14题。

江南好

周海亮

江南好。江南有桑。

桑有纤弱的身子,纤长的颈,纤秀的臂,纤美的足。桑住在小镇,小镇依河而建,小河匍匐逶迤。黄昏时桑提着白裙,踏过长长的石阶。黄昏的河水是粉色的,河面上似乎洒了少女的胭脂。桑慵倦的倒影在河水里轻轻飘摇,桑顾影怀思。

桑躲进闺房写字。连毛笔都是纤细的。桑写,江南好,风景旧曾谙……两只鸟歇落树上,悠然地梳理羽毛。桑扔掉笔,趴到窗口,就不动了。桑常常独自发呆,然后,红了唇,红了脸,红了眼圈,红了窗外风景。

桑在一个清晨离开小镇,离开温润的江南水乡。一列小船推开薄雾,飘向河的下游。那天桑披着盖头,穿着大红的衣裙。唢呐呜哇呜哇扯开嗓子,两岸挤满着看热闹的人群。人群兴奋并且失落——那么婉约多情的桑,竟然嫁到了北方。

桑跳下船,掀掉盖头。桑上火车,泪眼婆娑。桑坐上汽车,表情渐渐平静。桑走下汽车,盖头重新披上。唢呐再一次呜哇呜哇地响起,这是北方的唢呐。花轿颤起来了,桑的心一点一点地下沉。

从此桑没有再回江南。却不断有银钱、粮食、药材和绸缎从北方运来。那本是江南的绸缎。江南的绸缎绕一个圈子,终又重回江南。

桑离开江南一个月,有男人来到小镇。他跳下船,提了衫角,拾级而上。他有俊朗的面孔和隼般的眼神,他有修长的身材和儒雅的微笑。他坐在小院,与桑的父母小声说话。片刻后他抱抱拳,微笑着告辞。他跳上船,船轻轻地晃。他盯着胭脂般的河水,目光被河水击碎。他叹一口气,到船头默默坐下。他静止成一尊木雕,夕阳落上长衫,每一根纤维却又闪烁出迷人的红。

桑住着北方的宅院,神情落寞。当然也笑,笑纹一闪而过,像夜的惊鸟。有时喝下一点点酒,红酒或者花雕,眼神就有了迷离缤纷的色彩。然后,桑将自己关进房间,开始写字。她写,江南好。纸揉成团,又取另一张纸。再写,江南好。再揉成团,再取另一张纸。突然她推开窗户,看午栖的鸟。她开始长久地发呆,红了唇,红了脸,红了眼圈,红了宅内风景。

老爷说,想家的话,回去看看吧。桑说,不用了。老爷说,总写这三个字,料你是想家了。桑浅笑不语。笔蘸着浓墨,手腕轻转。三个字跌落纸上,桑只看一眼,便揉成团。旁边堆起纸山,老爷摇摇头,满脸无奈。

男人在某个深夜潜入大宅。仍然身材修长,仍然一袭长衫。他提一把匣子枪,从墙头轻轻跃下。他悄悄绕过一棵槐树,就发现自己中了埋伏。他甩手两枪,两个黑衣人应声倒下。他闪转腾挪,似一只凶猛矫健的豹子。后来他打光了子弹,再后来他中了一枪。子弹从下巴钻进去,从后颈穿出来。子弹拖着血丝,镶进宅院的土墙。男人轻呼一声,缓缓倒下。月似银盘,男人俊朗的面孔在月光中微笑。

桑倚窗而立。从第一声枪响,桑就倚窗而立。她只看到了墙角的毛竹,她只听到了密集的枪声。枪声戛然而止,她就知道,一切都结束了。她趿了鞋,推开门,走进宅院的深处。她看一眼男人,闭了眼;再看一眼男人,再闭了眼。她的手轻轻滑过男人的后颈,男人的微笑在她的眸子里凝固成永恒。她站起来,往回走。她走得很慢,脚步声充满悲伤。

第二天桑死去了。她的身上没有任何伤痕,她的饮食和以往完全一样。一切都是那般蹊跷,诡秘万分。老爷请来大夫,两天后大夫得出结论。他说她想死,于是就死了。一个人悲伤到极致,一个人想死到极致,就会死去。这没什么奇怪,所有人都是这样。

桑留了遗书。一张宣纸,三个字:江南好。

人们就说,桑是太想家了。

只有死去的男人,明晓桑的意思。

因为他的名字,叫做江南。

11.文中对桑的肖像和行为的描写,反映了桑怎样的形象特点?(4分)

(1)外在:纤弱、秀美(2)内在:痴情、内敛(软弱)(每点1分)

12.“他静止成一尊木雕,夕阳落上长衫,每一根纤维都闪烁出迷人的红”,试分析这句话的内涵及在文中的作用。(4分)

(1)内涵:(通过极富想象力的描写)传递出了“他”情感的细腻和热烈(2分)。

(2)作用:为下文男人在北方大院的血战埋下伏笔(1分),同时与故事结局悲壮之美相照应(1分)。

13.请结合结尾处大夫关于桑的死因的结论,概括本文的主旨。(6

分)

(1)爱,是信心,是希望,是活着的全部理由和支柱。

(2)没有爱的活,是比死更难受的折磨。

(3)一个为爱所生的女子因爱死去,这种死是对真挚爱情的捍卫。

(4)抨击封建家长制。

(答出两点即可,每点3分)

14.从表达方式上看,这篇小说并未注重对故事的叙述,而是注重对与人物相关的几个场景的描写,请探究这样写的好处。(6分)

(1)作者隐去人物背后的故事,选取几个与人物相关的场景进行描写渲染,使人物形象更加突出(1分),同时又给读者留下艺术想象的空间,是小说留白艺术的高超运用。(2分)

(2)这样写使这篇小说实现了小说和散文的完美结合(1分),让读者既可以看到具有散文的意境美和语言美的小说,也可以看到具有小说情节因素的散文,是微型小说创作的突破,别具一格,独具匠心(2分)。

六、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18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7题。

谈关公文化的“义”

①正式制度的实施会受到非正式规范的影响,并且,当正式制度发生崩解的时候,非正式规范在社会整合方面展现出其异常强韧而深远的力量。其中,非正式规范“义”的作用特别值得我们审视和研究。“义”是儒家除了“仁”之外最重要的道德范畴。“义”在春秋战国百家争鸣时就提出来了,历经三千年不衰。西汉董仲舒提出:“以仁治人,义治我;躬自厚而薄责于外,此之谓也。”这里用“仁”说明彼此关系宽容;繁体“義”字下有个“我”,

可以看做自制、自律,与18世纪亚当?斯密《道德情操论》中“利他”主张近似。唐中叶后随着茶瓷交易盛行,社会流动性增大,“义”、“谊”混用,凸显了非血缘或乡邻之间的情义。宋代多国并立,出现“国家民族”概念,“义”的概念随之扩大,提升为家国担当的“忠义”。历代不断诠释,使“义”的观念贯彻始终,“义”的内涵、外延不断扩展,逐步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道德基石之一。

②关公所代表的“义”,超越了血缘家族关系,成为调节更广泛社会关系的规范。政府在推动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其推崇的文化理念、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应该是知识分子认同、老百姓熟知,并能唤起集体清晰记忆的“标志性具象”。只有这样,文化建设才能起到和谐社会、繁荣经济、强盛国家的作用。而关公文化以及和它相联系的“义”就具备这样的特点。孔子、孟子都有理论著述流传至今,但关公没有,他用实际行动阐释“义”。这样,他的影响力超过所有人并流芳百世,到处都是关羽的故事和传说,关公成了世界上为数不多的没有做过一天皇帝却被后人尊称为“关帝”的人。关公与异乡异姓的刘备、张飞“恩若兄弟”,几经离合、艰辛备尝、同生共死的关系,是关公崇拜者、信奉者的榜样,并逐步演化为一种从普通百姓到上层官员,包括所有流动人口,如军队、商人等都尊崇备至敬仰效仿的待人接物的态度,成为中国人的基本道德标准之一。因为这种关系是历朝历代流动社会公共空间中最为需要的,每个人都希望合作者、同路者是个义士——“以仁治人,义治我”,懂得“利他”和自律的人。

③关公文化还通过宗教和史诗双重途径,远播到蒙、藏、满等多个民族和周边国家地区,至今遗存仍很多。关公不仅是海内外炎黄子孙和各民族崇敬的历史人物,也是民族和睦安康不可或缺的历史文化资源,可从中汲取扬弃后的营养。

(节选自2012年1月20日《光明日报》,有删改)

15.阅读第①段,概括“义”在不同时期的含义。(6分)

(6分)汉代:自制自律;利他。唐代:非血缘或乡邻之间的情义;宋代:为家国担当的“忠义”。(每点2分)

16.请简要分析文章第②段的论述层次。(6分)

(6分)首先提出关公所代表的“义”成为调节更广泛社会关系的规范;接着指出关公所代表的“义”具有“标志性具象”的特点;最后指出关公所代表的“义”是历朝历代流动社会公共空间中最为需要的。(每点2分)

17.结合全文,说说关公文化所具有的现实意义。(6分)

(6分)①调节社会关系;②是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③唤起海内外炎黄子孙集体的记忆;④是各民族和睦安康的历史文化资源。(每点2分,答对其中3点即可)

七、作文(70分) ’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予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

除非你们改变,像小孩一样,否则,你们绝不能成为天国的子民。(耶稣)

那些在名利场上折腾的人,他们既然听不见自己的声音,就更听不见灵魂的声音了。(周国平)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014江苏高考语文模拟卷之二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6页。满分16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学校、姓名、班级、学号写在答卷纸的密封线内。答案写在答卷纸上的指定位置。考试结束后,交回答卷纸。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 戏谑/ 头皮屑 揶揄/ 向隅而泣 参拜 / 功过参半

B. 傲慢/拗口令 辗转/龙车凤辇 通缉 / 开门揖盗

C. 勘测/看家戏 讥诮/ 峭拔刚劲 裨益 / 奴颜婢膝

D. 媲美/庇护所 昙花/弹冠相庆 绝唱 / 角逐激烈

C (A.xuè/xiè、yú cān ;B.ào,zhǎn/niǎn, jī/yī;C.kān, qiào、bì;D.pì/bì,tán,jué)

2.下列各句中,加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 ( )

A.我们考虑问题时,他习惯从大的方面着眼,我总是从具体方法入手,虽然南辕北辙,但总能殊途同归。

B.珠宝专卖店的柜台里各种各样的名贵宝石俯拾即是,吸引了许多的顾客。

C.在伊拉克战争期间,一些女记者直接到前线去采访,其冒险程度无异于火中取栗。

D.在签名售书活动开始前,作者诚恳地说,书中不少看法都是一孔之见,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D.(A.南辕北辙:心里想往南去,却驾车往北走。比喻行动和目的相反。不合语境。B.俯拾即是:只要低下头来捡取,到处都是。形容要找的某一类例证,多而易得。用错对象。

C.火中取栗:冒危险给别人出力,自己却上了大当,一无所得。也指冒险行事,使自己蒙受损失。不合语境。(3分)

3.请用简明平实的语言表述下面材料中雕匠一段话的深刻含意。(4分)

有两段树根,一段被雕匠雕成了神,一段被雕匠雕成了猴。于是两段树根有了不同的命运:一段被人供奉膜拜,一段成了人的玩物。被雕成猴的树根埋怨雕匠说:“我们同是树根,命运却如此截然不同,都是因为你,我们的命运都是你一手雕刻而成的啊!”

“我哪有这等本事,去雕刻别人的命运!”雕匠缓缓说道:“其实,从土里出来的时候,你们一个长得像神,一个长得像猴,我只是按你们的形状略加雕刻而已。”

(4分)法律规定严明;避让方法合理(使用);驾车行为文明。(每点1分,答对3点得4分)

4. 莫言首获诺贝尔文学奖后,国内出现了莫言热,作品被抢一空,修建故居,品牌开发……对此,请你写一段评论,表达你的观点。(5分)(不超过50字)

答:

示例一:莫言获奖提升了中国文学在世界上的地位,点燃了国人的文学热情,期待这种文学热情能长盛不衰。示例二:莫言获奖唤起了国人的文学梦想,但愿抢购作品不是盲从,更不要让它成为过去的风景。示例三:莫言热可以理解,但不要过头,如果给莫言造成巨大压力,干扰了他创作,这是大家都不愿看到的。(明确观点2分,论证分析3分)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王公神道碑铭

欧阳修

公讳旦,字子明,大名莘人也。公少好学,有文。太平兴国五年,进士及第,为大理评事。右谏议大夫赵昌言参知政事,公以婿避嫌,求解职。太宗嘉之,改礼部郎中。

公为人严重,能任大事,避远权势,不可干以私,由是真宗益知其贤。钱若水名能知人,常称公曰:“真宰相器也!”若水为枢密副使罢,召对苑中,问谁可大用者,若水言公可,真宗曰:“吾固已知之矣。”公在相位十余年,外无夷狄之虞,兵革不用,海内富实,群工百司各得其职。故天下至今称为贤宰相。

公于用人,不以名誉,必求其实。苟贤且材矣,必久其官,而众以为宜某职然后迁。其所荐引,人未尝知。寇准为枢密使,当罢,使人私公,求为使相。公大惊曰:“将相之任,岂可求邪!且吾不受私请。”准深恨之。已而制出,除准武胜军节度使。准入见,泣涕曰:

“非陛下知臣,何以至此!”真宗具道公所以荐准者,准始愧叹,以为不可及。高 考资 源 网

公与人寡言笑,其语虽简,而能以理屈人,默然终日,莫能窥其际。及奏事上前,群臣异同,公徐一言以定。大中祥符中,天下大蝗,真宗使人于野得死蝗以示大臣。明日,他宰相有袖死蝗以进者,曰:“蝗实死矣,请示于朝,率百官贺。”公独以为不可。后数日,方奏事,飞蝗蔽天,真宗顾公曰:“使百官方贺,而蝗如此,岂不为天下笑邪?”日者上书言宫禁事,坐诛,籍其家,得朝士所与往还占问吉凶之说。真宗怒,欲付御史问状。公曰:“此人之常情,且语不及朝廷,不足罪。”真宗怒不解。公因自取常所占问之书进曰:“臣少贱时,不免为此,必以为罪,愿并臣付狱。”真宗曰:“此事已发,何可免?”公曰:“臣为宰相,执国法,岂可自为之,幸于不发而以罪人?”真宗意解。

公务以俭约率励子弟,使在富贵不知为骄侈。兄子睦欲举进士,公曰:“吾常以太盛为惧,其可与寒士争进?”至其薨也,子素犹未官,遗表不求恩泽。

铭曰:烈烈魏公,相我真宗。相所黜升,惟否惟能。执其权衡,万物之平。

(节选自《欧阳修全集》)

[注]日者:以占卜为业之人。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避远权势,不可干以私 干:求取

B. 已而制出,除准武胜军节度使 除:免除

C. 日者上书言宫禁事,坐诛,籍其家 籍:抄没

D. 相所黜升,惟否惟能 否:邪恶

B(任命)

6. 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王旦“贤宰相”的一组是(3分)

①常称公曰:“真宰相器也!” ②海内富实,群工百司各得其职

③公于用人,不以名誉,必求其实 ④默然终日,莫能窥其际

⑤岂可自为之,幸于不发而以罪人 ⑥执其权衡,万物之平

A.①②⑥ B. ①④⑤ C.②③⑤ D. ③④⑥

C(排除①④)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旦持身严谨。太宗朝,他因为岳父赵昌言参知政事,便主动辞官避嫌。真宗朝,直到他去世,儿子王素也一直未当官。

B.王旦为官公正,受到真宗和钱若水的赏识。真宗曾经把他们两人召到宫苑中,问哪一个可以重用,钱若水当场推荐了王旦。

C.王旦个性严肃,不苟言笑,但在朝廷议事,常能以理服人。在处置日者的问题上,他犯言直谏,推己及人,终使皇上息怒。

D.王旦实事求是。天下大蝗,有个宰相为迎合皇上心意,献死蝗请求庆贺,唯独王旦不同意,使朝廷免于被天下人耻笑。

B(真宗召对的只是钱若水)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苟贤且材矣,必久其官,而众以为宜某职然后迁。(4分)

(2)及奏事上前,群臣异同,公徐一言以定。(3分)

(3)吾常以太盛为惧,其可与寒士争进?(3分)

8.(1)如果某官贤能又有才干,一定让他长期担任这一官职,直到大家认为他适宜担任某一职务以后才升迁。(第一、二分句各1分;第三分句2分,“宜”“迁”各1分)

(2)等到在皇上跟前上奏时,大臣们意见不一,王公慢慢说出一句话就把事情定了下来。(每分句1分)

(3)我常常担心(功名利禄)太多了,怎么可以跟贫寒的读书人争抢进取的机会呢?(第一分句1分;第二分句2分,其中“寒士”1分,句式1分)

附参考译文

王公名旦,字子明,是大名莘地人。年轻时好学,有文才。太平兴国五年,考取进士,被任命为大理评事。右谏议大夫赵昌言任参知政事,王公因为自己是他的女婿,就避嫌请求辞官。太宗赞许他,改任他为礼部郎中。

王公为人严肃庄重,能做大事,远离权势,(别人)不能拿私事求他,因此真宗越发了解他的贤能。钱若水以能识别人才出名,常常称赞王公说:“真是做宰相的人才啊!”钱若水卸任枢密副使时,真宗召他到宫苑,询问谁可以重用,钱若水说王公可以用,真宗说:“我本来已经了解他了。”王公任宰相十多年,没有夷狄侵犯的外忧,不用打仗,天下富足殷实,群工百官都能做好自己的事。所以天下至今称赞他是贤能的宰相。

王公用人,不凭人的声誉名望,一定根据他的真实才干。如果某官贤能又有才干,一定让他长期担任这一官职,直到大家认为他适宜担任某一职务以后才升迁。他推荐谁,别人都不知道。寇准任枢密使,正当卸任时,托人私下请求王公让他担任节度使。王公很吃惊,说:“将相的任命,哪能求取呢!再说我不接受私下的请求。”寇准非常怨恨他。不久,皇帝的命令下来,任命寇准为武胜军节度使。寇准入宫觐见皇上,流着泪说:“不是陛下赏识我,我哪能任这一职务!”真宗详细地告知王公推荐他的情由,寇准这才羞愧叹息,认为自己比不上王公。

王公同人交往,不苟言笑,他的话虽然不多,但能以理服人,他整天默不作声,没有人能看出他的真实想法。等到在皇上跟前上奏时,大臣们意见不一,王公慢慢说出一句话就把事情定了下来。大中祥符年间,天下蝗灾严重,真宗派人在田里找到死蝗虫来给大臣看。第二天,有个宰相在袖子里藏着死蝗虫进献,说:“蝗虫确实死了,请在朝廷上公示,率领百官庆贺。”只有王公认为不能这样做。过了几天,正有人上奏,飞蝗遮天蔽日,真宗看着王公说:“如果百官正在庆贺,但蝗灾却如此严重,难道不被天下人耻笑吗?”占卜的人上书谈论宫内的事情,被判死罪,抄没家产,获得朝中官吏同他交往占问吉凶的书信。真宗生气,

要把这些人交付御史审讯。王公说:“这是人之常情,再说内容不涉及朝廷,不够定罪。”真宗不消气。王公就取自己曾经占问的书进献,说:“我年少贫贱时,不免做这样的事,一定要拿这个定罪,请连我一起交官府治罪。”真宗说:“这件事已经被人告发,怎么能够免于处罚呢?”王公说:“我作为宰相,执行国家法令,怎么能够自己做了这样的事,侥幸没有被人告发却以此给别人定罪呢?”真宗这才消气。

王公一直用勤俭节约勉励子弟,使他们身处富贵却不奢华。兄长的儿子王睦想要参加进士考试,王公说:“我常常担心功名利禄太多了,怎么可以跟贫寒的读书人争抢进取的机会呢?”直到他去世,儿子王素仍然没有做官,他留下奏章请求皇上不要施恩子孙。

铭曰:名声显赫的魏公,是我真宗朝的宰相。他罢黜、升迁官吏,只看邪恶与贤能。他执掌国家权力,天下安定太平。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10分)

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①宿置酒

李 白

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②。

相携及田家,童稚开荆扉。

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

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

长歌吟松风③,曲尽河星稀。

我醉君复乐,陶然 共忘机④。

【注释】①斛斯山人:隐士,作者的朋友。②翠微:青翠的山坡。③松风:指古乐府《风入松》曲,也可作歌声随风入松林解。 ③机:世俗的心机。

9.(1)“美酒聊共挥”句中的“挥”改为“饮”好不好?为什么?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结合全诗分析,让诗人“醉”的原因除了酒,还有哪些?(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说说这首诗的构思脉络。(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不好。“挥”字写出了诗人饮酒时豪放、洒脱的形象,而“饮”不具备这种表现力。其次,“挥”押韵而“饮”不押韵。

(2)一是风景:白天游山,怡人的山景让诗人沉醉;其次,饮酒时天上有明月星星,身边有绿竹、青萝、幽径,那环境让人迷醉。二是人情:能在朋友的家里和知己“欢言”、“长歌”,忘记人世间的一切烦恼,自然会陶醉。

(3)漫步山径;遇到了斛斯山人,与之携手到他的田家;欢言、笑谈、饮酒中主宾都很快乐。

四、名句名篇默写 (8分)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8分)

(1) ,靡有朝矣。(《诗经·氓》)

(2)汩余若将不及兮, 。(屈原《离骚》)

(3)醉不成欢惨将别, 。(白居易《琵琶行》)

(4)奈何取之尽锱铢, ?(杜牧《阿房宫赋》)

(5)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哀转久绝。(郦道元《三峡》)

(6)锦帽貂裘, 。(苏轼《江城子》)

(7) ,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第二》)

(8)君子引而不发, 。(《孟子·尽心上》)

(1)夙兴夜寐 (2)恐年岁之不吾与 (3)别时茫茫江浸月 (4)用之如泥沙(5)空谷传响 (6)千骑卷平冈 (7)人而无信 (8)跃如也

(每空1分,有错、漏、多字则该空不得分。)

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1-14题。

江南好

周海亮

江南好。江南有桑。

桑有纤弱的身子,纤长的颈,纤秀的臂,纤美的足。桑住在小镇,小镇依河而建,小河匍匐逶迤。黄昏时桑提着白裙,踏过长长的石阶。黄昏的河水是粉色的,河面上似乎洒了少女的胭脂。桑慵倦的倒影在河水里轻轻飘摇,桑顾影怀思。

桑躲进闺房写字。连毛笔都是纤细的。桑写,江南好,风景旧曾谙……两只鸟歇落树上,悠然地梳理羽毛。桑扔掉笔,趴到窗口,就不动了。桑常常独自发呆,然后,红了唇,红了脸,红了眼圈,红了窗外风景。

桑在一个清晨离开小镇,离开温润的江南水乡。一列小船推开薄雾,飘向河的下游。那天桑披着盖头,穿着大红的衣裙。唢呐呜哇呜哇扯开嗓子,两岸挤满着看热闹的人群。人群兴奋并且失落——那么婉约多情的桑,竟然嫁到了北方。

桑跳下船,掀掉盖头。桑上火车,泪眼婆娑。桑坐上汽车,表情渐渐平静。桑走下汽车,盖头重新披上。唢呐再一次呜哇呜哇地响起,这是北方的唢呐。花轿颤起来了,桑的心一点一点地下沉。

从此桑没有再回江南。却不断有银钱、粮食、药材和绸缎从北方运来。那本是江南的绸缎。江南的绸缎绕一个圈子,终又重回江南。

桑离开江南一个月,有男人来到小镇。他跳下船,提了衫角,拾级而上。他有俊朗的面孔和隼般的眼神,他有修长的身材和儒雅的微笑。他坐在小院,与桑的父母小声说话。片刻后他抱抱拳,微笑着告辞。他跳上船,船轻轻地晃。他盯着胭脂般的河水,目光被河水击碎。他叹一口气,到船头默默坐下。他静止成一尊木雕,夕阳落上长衫,每一根纤维却又闪烁出迷人的红。

桑住着北方的宅院,神情落寞。当然也笑,笑纹一闪而过,像夜的惊鸟。有时喝下一点点酒,红酒或者花雕,眼神就有了迷离缤纷的色彩。然后,桑将自己关进房间,开始写字。她写,江南好。纸揉成团,又取另一张纸。再写,江南好。再揉成团,再取另一张纸。突然她推开窗户,看午栖的鸟。她开始长久地发呆,红了唇,红了脸,红了眼圈,红了宅内风景。

老爷说,想家的话,回去看看吧。桑说,不用了。老爷说,总写这三个字,料你是想家了。桑浅笑不语。笔蘸着浓墨,手腕轻转。三个字跌落纸上,桑只看一眼,便揉成团。旁边堆起纸山,老爷摇摇头,满脸无奈。

男人在某个深夜潜入大宅。仍然身材修长,仍然一袭长衫。他提一把匣子枪,从墙头轻轻跃下。他悄悄绕过一棵槐树,就发现自己中了埋伏。他甩手两枪,两个黑衣人应声倒下。他闪转腾挪,似一只凶猛矫健的豹子。后来他打光了子弹,再后来他中了一枪。子弹从下巴钻进去,从后颈穿出来。子弹拖着血丝,镶进宅院的土墙。男人轻呼一声,缓缓倒下。月似银盘,男人俊朗的面孔在月光中微笑。

桑倚窗而立。从第一声枪响,桑就倚窗而立。她只看到了墙角的毛竹,她只听到了密集的枪声。枪声戛然而止,她就知道,一切都结束了。她趿了鞋,推开门,走进宅院的深处。她看一眼男人,闭了眼;再看一眼男人,再闭了眼。她的手轻轻滑过男人的后颈,男人的微笑在她的眸子里凝固成永恒。她站起来,往回走。她走得很慢,脚步声充满悲伤。

第二天桑死去了。她的身上没有任何伤痕,她的饮食和以往完全一样。一切都是那般蹊跷,诡秘万分。老爷请来大夫,两天后大夫得出结论。他说她想死,于是就死了。一个人悲伤到极致,一个人想死到极致,就会死去。这没什么奇怪,所有人都是这样。

桑留了遗书。一张宣纸,三个字:江南好。

人们就说,桑是太想家了。

只有死去的男人,明晓桑的意思。

因为他的名字,叫做江南。

11.文中对桑的肖像和行为的描写,反映了桑怎样的形象特点?(4分)

(1)外在:纤弱、秀美(2)内在:痴情、内敛(软弱)(每点1分)

12.“他静止成一尊木雕,夕阳落上长衫,每一根纤维都闪烁出迷人的红”,试分析这句话的内涵及在文中的作用。(4分)

(1)内涵:(通过极富想象力的描写)传递出了“他”情感的细腻和热烈(2分)。

(2)作用:为下文男人在北方大院的血战埋下伏笔(1分),同时与故事结局悲壮之美相照应(1分)。

13.请结合结尾处大夫关于桑的死因的结论,概括本文的主旨。(6

分)

(1)爱,是信心,是希望,是活着的全部理由和支柱。

(2)没有爱的活,是比死更难受的折磨。

(3)一个为爱所生的女子因爱死去,这种死是对真挚爱情的捍卫。

(4)抨击封建家长制。

(答出两点即可,每点3分)

14.从表达方式上看,这篇小说并未注重对故事的叙述,而是注重对与人物相关的几个场景的描写,请探究这样写的好处。(6分)

(1)作者隐去人物背后的故事,选取几个与人物相关的场景进行描写渲染,使人物形象更加突出(1分),同时又给读者留下艺术想象的空间,是小说留白艺术的高超运用。(2分)

(2)这样写使这篇小说实现了小说和散文的完美结合(1分),让读者既可以看到具有散文的意境美和语言美的小说,也可以看到具有小说情节因素的散文,是微型小说创作的突破,别具一格,独具匠心(2分)。

六、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18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7题。

谈关公文化的“义”

①正式制度的实施会受到非正式规范的影响,并且,当正式制度发生崩解的时候,非正式规范在社会整合方面展现出其异常强韧而深远的力量。其中,非正式规范“义”的作用特别值得我们审视和研究。“义”是儒家除了“仁”之外最重要的道德范畴。“义”在春秋战国百家争鸣时就提出来了,历经三千年不衰。西汉董仲舒提出:“以仁治人,义治我;躬自厚而薄责于外,此之谓也。”这里用“仁”说明彼此关系宽容;繁体“義”字下有个“我”,

可以看做自制、自律,与18世纪亚当?斯密《道德情操论》中“利他”主张近似。唐中叶后随着茶瓷交易盛行,社会流动性增大,“义”、“谊”混用,凸显了非血缘或乡邻之间的情义。宋代多国并立,出现“国家民族”概念,“义”的概念随之扩大,提升为家国担当的“忠义”。历代不断诠释,使“义”的观念贯彻始终,“义”的内涵、外延不断扩展,逐步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道德基石之一。

②关公所代表的“义”,超越了血缘家族关系,成为调节更广泛社会关系的规范。政府在推动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其推崇的文化理念、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应该是知识分子认同、老百姓熟知,并能唤起集体清晰记忆的“标志性具象”。只有这样,文化建设才能起到和谐社会、繁荣经济、强盛国家的作用。而关公文化以及和它相联系的“义”就具备这样的特点。孔子、孟子都有理论著述流传至今,但关公没有,他用实际行动阐释“义”。这样,他的影响力超过所有人并流芳百世,到处都是关羽的故事和传说,关公成了世界上为数不多的没有做过一天皇帝却被后人尊称为“关帝”的人。关公与异乡异姓的刘备、张飞“恩若兄弟”,几经离合、艰辛备尝、同生共死的关系,是关公崇拜者、信奉者的榜样,并逐步演化为一种从普通百姓到上层官员,包括所有流动人口,如军队、商人等都尊崇备至敬仰效仿的待人接物的态度,成为中国人的基本道德标准之一。因为这种关系是历朝历代流动社会公共空间中最为需要的,每个人都希望合作者、同路者是个义士——“以仁治人,义治我”,懂得“利他”和自律的人。

③关公文化还通过宗教和史诗双重途径,远播到蒙、藏、满等多个民族和周边国家地区,至今遗存仍很多。关公不仅是海内外炎黄子孙和各民族崇敬的历史人物,也是民族和睦安康不可或缺的历史文化资源,可从中汲取扬弃后的营养。

(节选自2012年1月20日《光明日报》,有删改)

15.阅读第①段,概括“义”在不同时期的含义。(6分)

(6分)汉代:自制自律;利他。唐代:非血缘或乡邻之间的情义;宋代:为家国担当的“忠义”。(每点2分)

16.请简要分析文章第②段的论述层次。(6分)

(6分)首先提出关公所代表的“义”成为调节更广泛社会关系的规范;接着指出关公所代表的“义”具有“标志性具象”的特点;最后指出关公所代表的“义”是历朝历代流动社会公共空间中最为需要的。(每点2分)

17.结合全文,说说关公文化所具有的现实意义。(6分)

(6分)①调节社会关系;②是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③唤起海内外炎黄子孙集体的记忆;④是各民族和睦安康的历史文化资源。(每点2分,答对其中3点即可)

七、作文(70分) ’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予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

除非你们改变,像小孩一样,否则,你们绝不能成为天国的子民。(耶稣)

那些在名利场上折腾的人,他们既然听不见自己的声音,就更听不见灵魂的声音了。(周国平)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相关内容

  • 高考病句语文试卷.教案.课件.作文.总复习
  • 试卷 大小 2015年高考语文病句题及答案(精校版)[☆] 13K 2015年高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病句题[答案][☆] 17K 2014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试题汇编--语病[☆] 13K 2013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病句[答案][☆] 13K 历年高考病句真题汇编(1992-2012年)[答案] ...

  • 2015年安徽省高考考试说明各学科解读
  • 2015年安徽省高考考试说明各学科解读 2015年安徽省高考语文学科解读 戴俊和 由于安徽省2016年可能参加全国统考,与2014年安徽高考<考试说明>相比,2015年<考试说明>总体稳定,其部分变化,体现了由安徽卷向全国新课标卷过渡的特点. 考试说明具体变化如下: 一.&q ...

  • 教师招聘中高考题指南
  • 教师招聘中高考题指南 初中语文 [满29元包邮]语文(13地市卷)/2011江苏中考试卷含答案精选 [活页] http://s.click.taobao.com/t_8?e=7HZ6jHSTbIQ9qMzNVsIM1uVu0mHpWR8%2FKCTlbLy2PJtP2g%3D%3D&p=mm ...

  • 2015四川高考考试说明公布 取消分值比例
  • 2015四川高考考试说明公布取消分值比例 9日,四川省教育考试院<招生考试报>对刚发布的<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四川卷)考试说明>与<考试大纲>进行权威解读.今年是四川最后一年采用四川卷测试,也是最后一年英语不考听力,数学取消有关难度" ...

  • 2010届江苏四星级名校高考语文经典模拟试卷(四) --预览预览
  • 初中物理   初中化学   初中数学   初中语文   初中英语   初中历史   初中政治   初中生物   初中地理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数学   高中语文   高中英语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生物   高中地理 全部 初中物理 初中化学 初中数学 初中语文 初中英语 ...

  • 2015高考江苏卷语文模拟测试题一
  •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2015高考江苏卷语文模拟测试题一 作者:孙周波 来源:<中学课程辅导高考版·学生版>2015年第06期 第Ⅰ卷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唠叨是母爱的朴实(), ...

  • 初中语文教学课件大全
  • [名师风采]高考语文评价目标的形成与展望06-06 [中考作文]中考考前必读范文:不错过那股味道(附点评)06-06 [中考作文]中考考前必读范文:这样的画面,让我流连(附点评)06-06 [中考作文]中考考前必读范文:只是因为那本书(附点评)06-06 [中考作文]中考考前必读范文:美丽的插曲(附 ...

  • 备战高考(三)
  • 备战高考(三) 有关填报平行志愿的问题温柔一哮 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致墨子的一封信 2010年全国高考优秀作文荟萃·明月我心· 后高考时代huibaise2010 怎么查高考分数,高考分数终极档案风计时吹 郑州大学新中国首所综合大学_新闻中心_新浪网bluewhale 2010年江苏省高考优秀作文 ...

  • 新课程省份高考改革方案特色比较
  • 新课程省份 高考改革方案特色比较 高考研究 2009-02-20 1250 从2004年9月开始,山东.广东.海南与宁夏4省.区的高一新生率先进行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从而拉开了我国普通高中新课程背景下新一轮高考改革的帷幕.到2014年,全国所有省份都将进入普通高中新课程.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是本轮高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