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跨国公司在中国

欧洲跨国公司在中国

• 目录

一、欧洲跨国公司对华投资概况

二、欧洲跨国公司对华投资动因分析

三、国内外学者对跨国公司投资分析研究

四、欧洲对华直接投资对中国经济影响及存在问题

五、我国吸引欧洲跨国公司的政策建议

六、有关欧洲跨国公司的案例分析及启示

七、我们对此的讨论

• 一、欧洲跨国公司对华投资概况

2010年1---9月,欧盟二十七国对华投资新设立企业1192家,同比增长3.2%;实际投入外资金额50.63亿美元,同比增长15.02%。

2009年欧盟二十七国对华投资新设立企业1578家,同比下降23.21%;实际投入外资金额59.52亿美元,同比下降8.76%。

• 2010年1---9月欧洲对华投资金额最多的四国情况

• 2000-----2008年欧洲联盟投资情况一览 欧洲对华直接投姿的地区与行业分布情况 欧洲对华直接投资主要集中在我国东部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北京、天津、上海、浙江、江苏、山东、广东等东部发达地区集中了欧洲对华直接投资的80%左右,山西、河南、安徽、江西、湖南、湖北、吉林等中部地区,欧洲的直接投资较少,只占其总量的15%左右,而云南、西藏、新疆、甘肃、青海、宁夏等西部地区则几乎还是空白。

欧洲对华直接投资的行业分布也较为集中,按顺序分别是化工、石油、服务业、金融业、汽车等行业,欧洲在这几个行业的投资额约占其对华直接投资总额的70%左右。

欧洲对华直接投资不断增长, 大致可以划分为3个阶段 • •

• 第一阶段( 1979- 1992 年) , 起步阶段。 此阶段为改革开放初期, 国内有关外商直接投资的立法还不太完善, 各种基础设施都比较落后, 欧洲在华投资的数目不多, 规模相对较小。 第二阶段( 1993- 1997 年) , 发展阶段 这一阶段是欧洲对华投资增速最快的阶段, 从1993 年的6.71 亿美元到1997 年的41.7 亿美元, 年平均增长40%以上。这是因为, 一方面, 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形成, 投资环境得到很大改善; 另一方面, 1992 年以来,美国和日本都加强了对中国的投资, 为与美日抗衡, 欧洲国家也调整对华经贸政策, 促使对华投资规模大幅度提高

• 第三阶段( 1998- 现在) , 调整阶段。 这一阶段欧洲对华投资起伏波动较大。1998- 2000 年投资停滞不前, 实际投资额一直在40 亿美元左右徘徊。2001- 2002 年投资规模开始下降, 2003 年起欧洲在华投资恢复增长, 2006 年实际投资达到了53.9 亿美元。从目前的发展趋势看, 欧洲跨国公司正在形成新一轮对华投资热潮。

• 欧洲对华投资特点

1、欧盟各成员国对华投资规模相差很大

2、投资集中于生产领域

3、比重小, 但项目平均资金投入比较大( 资本密集)

4、投资项目技术含量高( 技术密集)

5、以大型跨国公司为投资主体

6、投资方式趋向独资控股和兼并收购

7、投资地区分布相对集中

• 二、欧洲跨国公司对华投资动因分析

一、所有权优势

所有权优势即企业拥有东道国企业无法拥有的优势,它包括独占无形资产(如技术、专利、商标等)所产生的优势,企业规模经济所产生的优势,组织管理优势和金融货币优势等。下面就以该理论为基础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

• 1、 经济规模优势 目前,世界500强中已有400多家来中国投资,这些企业与中国企业相比最大的优

势就是规模优势。世界500强最主要的排名指标是销售额,这反映了一个企业的市场占有规模。从销售额上来看,中国目前已提出要进入500强的大企业与世界500•

• 强的差距较大,最大工业企业的销售额仅为500强最后一名的一半左右。 2、 技术水平优势 跨国公司与中国企业相比,其技术优势也非常明显。据统计,与国外先进技术水平

相比,中国工业生产技术装备水平仍然比较落后,目前真正达到80年代末90年代初国际先进水平的技术装备不到15%, 80%以上的生产技术装备仍然停留在80年代初期或以前的水平上。中国机械、电子、石化和汽车四大支柱产业总体的技术水平比工业发达国家要落后15-25年,技术创新和消化能力也比较弱,新技术和先进•

• 设备主要靠引进。 3、 企业管理的优势 以世界500 强为代表的跨国大型企业的管理模式不论是经过百余年的时间的考验

(如美国通用、福特等),或者是在几年十几年时间内快速成长为现在的规模的大企业(如诺基亚、微软等),其企业文化和管理经验无不是世界一流的,是世界各国企业学习的楷模。其中丰田模式、福特模式沃、尔玛文化等都已被编入管理学教材,被世界各国所学习和研究。而中国的企业由于体制和观念上的原因,管理水平与跨国公司相比具有很大的差距,据统计,中国亏损企业的20%是由于管理不善引起的。 4 、经营效率优势

企业的经营效率直接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从而影响到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以世界500强为代表的大型跨国公司一般财力雄厚,规模庞大,拥有先进的技术和独特的• • 管理方法,实行全球战略等,这些构成了跨国公司的所有权优势。

二、内部化优势

跨国公司直接向中国输出商品存在着很多不利条件:

• 1、成本较高,跨国公司距离中国一般比较远,向中国直接输出商品要支付高昂的运

费和关税;虽然中国加入世贸,关税会逐步降低,但是关税降低到一定水平需要时•

• 间。 2、出于保护本国企业或其他方面的考虑,中国会采取关税以外的措施,如技术的和环保的手段,来阻碍产品的进口,因此会造成市场的结构性失效。 因此,跨国公司通过在中国FDI 将一些中间产品内部化,可以避免资源配置中外部

市场不完善对企业经营的不利影响,从而降低了企业经营的成本,化解了由于市场失效给企业带来的风险。

三、区位优势

跨国公司纷纷来华投资,除了本身拥有的所有权优势及内部化考虑之外,主要原因还是中国特有的区位优势的吸引,中国拥有全球最大的潜在市场,大量的廉价优秀的劳动力资源,中国的投资环境日臻完善,中国具有吸引跨国公司来华直接投资的巨大优势。目前中国对跨国公司来说所具有的区位优势主要有:

1、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潜在市场

2、 中国拥有大量高素质的廉价劳动力资源

3、中国政治稳定,社会安宁,中国的投资环境已得到了根本改善,中国成为全球投资最安全的地方

4、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使中国的投资环境得到了进一步的改善

(1)开放新的投资方式

(2)取消对外资企业的非国民待遇

(3)取消关税和非关税壁垒

(4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扩大知识产权保护范围

(5)逐步开放新的投资领域

(6)得益于资源和优势的集中,中国已吸引了大量的FDI ,并由此产生了“群集效应”,进一步强化了对外资的吸引力

• 三、国内外学者对跨国公司投资分析研究

(一)国内学者对跨国公司投资分析研究

• 胡荣花(复旦大学)研究了欧盟内部吸收国外的直接投资特征发现,随着欧盟一体

化水平提高,出现了外国对欧盟投资的高潮,欧盟内部企业之间的并购也风起涌云,欧元的诞生也更进一步促使欧盟内部相互投资的发展,以及区域外国家对欧盟投资• 的增加。 候远峰分析了欧盟国家对亚洲发展中国家的直接投资情况发现,由于亚洲国家不同

的文化环境,法律程序,过多的政府干预导致交易成本大大提高,影响了欧盟在亚洲的直接投资。

王珂分析了欧盟东扩对我国FDI的影响,由于贸易的转移效应.欧盟会调整贸易流向,从影响到欧盟对外FDI的流向,比较中国和中东欧的FDI状况,两者的FDI都处在迅速增长阶段,FDI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很大,经济发展对FDI有较大需求,两者FDI的行业分布结构相似,集中于制造业、交通运输、金融、基础设施等行业,经济发展水平、劳动力报酬水平等因素也相似,因此在吸引FDI过程中存在明显的竞争关• 系。 (二)国外学者对跨国公司投资分析研究 •

一、产业组织理论延伸而来的垄断优势论

其代表人物是海默,他在研究美国企业进行FDI 时发现,在东道国企业较之美国企业有着明显优势的情况下美国企业还能大举进行FDI 是由于其具有某些特定的优势,他把这些优势归结为:技术优势、管理技能优势、产业组织优势、资本优势。

二、从厂商理论演化而来的内部化理论

其代表人物是英国里丁大学的巴克莱、卡森和加拿大学者拉格曼,其主要观点是由于存在市场失效,中间产品交易成本将会变得很高,为了降低交易成本,企业会在内部建立一个市场,即将中间产品交易内部化。当企业内部化交易成本低于收或者低于外部市场交易成本时,企业便具有了内部化优势。

三、综合性较强的跨国公司理论国际生产折衷理论

其代表为邓宁。该理论的核心是“三优势模式”,邓宁将这三种优势称为“所有权特定优势”、“内部化特定优势”和“区位特定优势”。

1、所有权特定优势

邓宁又称之为“垄断优势”或“竞争优势”。所有权优势分为两类:一是能转让的优势,如技术、信息咨询等;另一类是无法转让的优势,如企业的经营规模度等。在所有权优势一项内包括:研究与开发; 管理与技术水平;营销技巧; 企业生产效率; 规模经济。

2、内部化特定优势

它是指企业在内部运用自己的所有权优势,以节约或消除交易成本的能力。邓宁将市场失效分为两大类:

(1)结构性失效: 首先是东道国政府的限制,如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所引起的市场失效,这是促使跨国公司为了绕过壁垒而到东道国大量投资的主要因素;其次无形资产的特性影响了外部市场的形成和发育,也会造成市场失效。

(2)交易性失效: 如交易渠道不畅,为疏通而需出高昂的费用;如交易方式僵化降低了成交的效率;如不存在期货市场,无从用来降低交易风险等。

3、区位特定优势

它是东道国所有,而非企业本身所有,企业无法自行支配,只能适应和利用这项优势。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东道国不可移动的要素禀赋所产生的优势,如自然资源丰富、地理位置方便、人口众多等;二是东道国的政治经济制度和政策法规灵活、优惠而形成的有利条件以及良好的基础设施等,区位优势直接影响着跨国公司对外投资设厂的选址及其整个国际化生产体系的布局。

到前为止,国际生产折衷理论被人们认为是跨国公司FDI 最为完备的一般理论模式,联合国跨国公司中心在一份报告中称之为“被人们最广泛接受的一个国际生产模式”。

• 四、欧洲对华直接投资对中国经济影响及存在问题

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1、促进我国经济增长

2、促进中国技术进步

3、带动中国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

4、带动了其他发达国家来华投资

5、缓解中国就业压力, 提高劳动力素质

存在问题

1、中国投资环境方面的问题

目前的投资环境还有不少尚待改进之处。中国的投资环境除在交通、通信、港口、道路、电力等基础设施方面存在瓶颈制约问题之外,在软环境方面问题更突出。一些较早在华投资的欧洲跨国公司认为,当地协作配套能力薄弱,中方合作企业的技术水平低及汇率问题,是三个主要的负面因素。

2、欧洲在华投资企业本身存在的问题

(1)欧洲作为一个整体,对华投资的规模较小,明显落在美国和日本后面。

(2)从企业层面看,由于对中国巨大的市场潜力和优势缺乏充分了解,故尚未引起足够重视;有的企业则对中国经济发展及政策存有种种疑虑,因而谨慎有余,投资勇气不足。有些项目久拖不决,有些项目签订协议已经数年,仍无实质性投资。

(3)关键技术的转让仍存在不少障碍。尽管一般说来欧洲企业在技术转让方面比较开明和积极,但对关键技术仍控制得较严。有些合资企业通过人事安排等途径来控制工艺设计、制造、财务、供应等部门,不让中方管理人员染指,致使中方“用市场换技术”的方针难以贯彻。

• 五、我国吸引欧洲跨国公司的政策建议

1、鼓励欧盟向我国中西部地区投资

鼓励欧盟将资金投向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矿产资源、旅游资源开发、农牧业产品加工、高新技术产品、交通、能源、环保、人才、科技等项目。

2、促进欧盟企业投资于高新技术产业

鼓励跨国公司投资设立研发中心和地区总部,提高外商投资企业自主开发能力和技术水平,探讨采用风险投资、成立中外合资风险投资基金等新的投资方式,促进高新技术领域吸收外资,促使更多的欧盟高技术生产性企业投资于我国急需发展的行业和领域,促进我国产业结构调整。

3、加大对欧盟企业来华投资的支持力度

我国应遵循只要有利于本国生产力发展的就应大胆尝试的原则,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放松乃至取消某些对外商投资的限制,进一步扩大利用外资的领域。在积极引导欧盟跨国公司主要投资于基础产业、瓶颈产业、重点产业的同时,也要逐步允许其投资于金融、建筑、旅游、商业批发、零售、外贸、咨询等行业,从而吸引欧盟跨国公司踊跃来中国直接投资。

4、办好现有的欧资企业,做好宣传工作,发挥其“窗口”示范效应

要真正使欧盟企业增加对中国的直接投资,办好现有欧资企业是关键一环,以使其起到示范作用。

• 六、有关欧洲跨国公司的案例分析及启示

家乐福始建于1959年,总部设在法国。家乐福成立后,在法国国内快速扩张。上个世纪70年代,由于法国对本土的大卖场经营进行严格限制,法国本土市场也日趋饱和,家乐福走上了国际化发展的道路。它首先选择了邻近的西班牙;在西班牙取得成功后,挺进语言和文化都相类似的拉美市场。80年代末期,家乐福又成功进入中国台湾,借助于在台湾的优势,家乐福迅速扩大了在香港、新加坡和中国内地市场的份额。目前,家乐福在欧、亚、美洲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778家大型综合超市、2320家超市、4014家折扣店、2322家便利店和198家现购自运商店,成为一家国际化大型零售企业集团。 中国的零售连锁经营始于80年代中期,1993年国家正式提出把发展连锁经营作为带有方向性的一项流通体制改革后,得以迅速发展,到如今已成为我国零售业和服务业普遍应用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到2002年底,我国零售连锁企业从业人员已达82.7万人。90年代中期,国外大型零售连锁集团纷纷抢滩中国市场,给中国零售连锁业提供了样板,促使中国零售连锁业的经营理念、经营策略发生了很大改观,极大地推动了中国连锁经营的发展。

1995年12月家乐福首次进驻中国内地,到2008年底已有综合超市37家。中国现有的大型连锁超市,纷纷将家乐福作为自己的竞争对手与学习样板,模仿家乐福,“克隆”家乐福。家乐福以大卖场,即大型综合超市的形态进入中国市场,众多国内企业便纷纷效仿,蜂拥而上开张大卖场,而家乐福扩张过程中精巧的业态定位,却没有能够引起中国零售连锁业的足够重视。

对我国企业的启示:

• 创新企业治理结构,广纳全球经营人才

创新企业战略管理机制,提高全球经营决策水平 完善跨国经营战略,有效推动国际化经营 推行开放型竞争政策,激活技术创新活力 实施市场多元化,着力推动经营结构优化 树立品牌意识,加强品牌建设

七、我们对此的讨论 

欧洲跨国公司在华投资企业的环境管理及其影响 欧洲跨国公司技术标准联盟与欧洲经济一体化 欧洲跨国公司对华直接投资规模和绩效分析 欧洲跨国公司的成功对中国企业的启示  欧洲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投资与我国的技术进步

欧洲跨国公司在中国

• 目录

一、欧洲跨国公司对华投资概况

二、欧洲跨国公司对华投资动因分析

三、国内外学者对跨国公司投资分析研究

四、欧洲对华直接投资对中国经济影响及存在问题

五、我国吸引欧洲跨国公司的政策建议

六、有关欧洲跨国公司的案例分析及启示

七、我们对此的讨论

• 一、欧洲跨国公司对华投资概况

2010年1---9月,欧盟二十七国对华投资新设立企业1192家,同比增长3.2%;实际投入外资金额50.63亿美元,同比增长15.02%。

2009年欧盟二十七国对华投资新设立企业1578家,同比下降23.21%;实际投入外资金额59.52亿美元,同比下降8.76%。

• 2010年1---9月欧洲对华投资金额最多的四国情况

• 2000-----2008年欧洲联盟投资情况一览 欧洲对华直接投姿的地区与行业分布情况 欧洲对华直接投资主要集中在我国东部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北京、天津、上海、浙江、江苏、山东、广东等东部发达地区集中了欧洲对华直接投资的80%左右,山西、河南、安徽、江西、湖南、湖北、吉林等中部地区,欧洲的直接投资较少,只占其总量的15%左右,而云南、西藏、新疆、甘肃、青海、宁夏等西部地区则几乎还是空白。

欧洲对华直接投资的行业分布也较为集中,按顺序分别是化工、石油、服务业、金融业、汽车等行业,欧洲在这几个行业的投资额约占其对华直接投资总额的70%左右。

欧洲对华直接投资不断增长, 大致可以划分为3个阶段 • •

• 第一阶段( 1979- 1992 年) , 起步阶段。 此阶段为改革开放初期, 国内有关外商直接投资的立法还不太完善, 各种基础设施都比较落后, 欧洲在华投资的数目不多, 规模相对较小。 第二阶段( 1993- 1997 年) , 发展阶段 这一阶段是欧洲对华投资增速最快的阶段, 从1993 年的6.71 亿美元到1997 年的41.7 亿美元, 年平均增长40%以上。这是因为, 一方面, 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形成, 投资环境得到很大改善; 另一方面, 1992 年以来,美国和日本都加强了对中国的投资, 为与美日抗衡, 欧洲国家也调整对华经贸政策, 促使对华投资规模大幅度提高

• 第三阶段( 1998- 现在) , 调整阶段。 这一阶段欧洲对华投资起伏波动较大。1998- 2000 年投资停滞不前, 实际投资额一直在40 亿美元左右徘徊。2001- 2002 年投资规模开始下降, 2003 年起欧洲在华投资恢复增长, 2006 年实际投资达到了53.9 亿美元。从目前的发展趋势看, 欧洲跨国公司正在形成新一轮对华投资热潮。

• 欧洲对华投资特点

1、欧盟各成员国对华投资规模相差很大

2、投资集中于生产领域

3、比重小, 但项目平均资金投入比较大( 资本密集)

4、投资项目技术含量高( 技术密集)

5、以大型跨国公司为投资主体

6、投资方式趋向独资控股和兼并收购

7、投资地区分布相对集中

• 二、欧洲跨国公司对华投资动因分析

一、所有权优势

所有权优势即企业拥有东道国企业无法拥有的优势,它包括独占无形资产(如技术、专利、商标等)所产生的优势,企业规模经济所产生的优势,组织管理优势和金融货币优势等。下面就以该理论为基础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

• 1、 经济规模优势 目前,世界500强中已有400多家来中国投资,这些企业与中国企业相比最大的优

势就是规模优势。世界500强最主要的排名指标是销售额,这反映了一个企业的市场占有规模。从销售额上来看,中国目前已提出要进入500强的大企业与世界500•

• 强的差距较大,最大工业企业的销售额仅为500强最后一名的一半左右。 2、 技术水平优势 跨国公司与中国企业相比,其技术优势也非常明显。据统计,与国外先进技术水平

相比,中国工业生产技术装备水平仍然比较落后,目前真正达到80年代末90年代初国际先进水平的技术装备不到15%, 80%以上的生产技术装备仍然停留在80年代初期或以前的水平上。中国机械、电子、石化和汽车四大支柱产业总体的技术水平比工业发达国家要落后15-25年,技术创新和消化能力也比较弱,新技术和先进•

• 设备主要靠引进。 3、 企业管理的优势 以世界500 强为代表的跨国大型企业的管理模式不论是经过百余年的时间的考验

(如美国通用、福特等),或者是在几年十几年时间内快速成长为现在的规模的大企业(如诺基亚、微软等),其企业文化和管理经验无不是世界一流的,是世界各国企业学习的楷模。其中丰田模式、福特模式沃、尔玛文化等都已被编入管理学教材,被世界各国所学习和研究。而中国的企业由于体制和观念上的原因,管理水平与跨国公司相比具有很大的差距,据统计,中国亏损企业的20%是由于管理不善引起的。 4 、经营效率优势

企业的经营效率直接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从而影响到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以世界500强为代表的大型跨国公司一般财力雄厚,规模庞大,拥有先进的技术和独特的• • 管理方法,实行全球战略等,这些构成了跨国公司的所有权优势。

二、内部化优势

跨国公司直接向中国输出商品存在着很多不利条件:

• 1、成本较高,跨国公司距离中国一般比较远,向中国直接输出商品要支付高昂的运

费和关税;虽然中国加入世贸,关税会逐步降低,但是关税降低到一定水平需要时•

• 间。 2、出于保护本国企业或其他方面的考虑,中国会采取关税以外的措施,如技术的和环保的手段,来阻碍产品的进口,因此会造成市场的结构性失效。 因此,跨国公司通过在中国FDI 将一些中间产品内部化,可以避免资源配置中外部

市场不完善对企业经营的不利影响,从而降低了企业经营的成本,化解了由于市场失效给企业带来的风险。

三、区位优势

跨国公司纷纷来华投资,除了本身拥有的所有权优势及内部化考虑之外,主要原因还是中国特有的区位优势的吸引,中国拥有全球最大的潜在市场,大量的廉价优秀的劳动力资源,中国的投资环境日臻完善,中国具有吸引跨国公司来华直接投资的巨大优势。目前中国对跨国公司来说所具有的区位优势主要有:

1、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潜在市场

2、 中国拥有大量高素质的廉价劳动力资源

3、中国政治稳定,社会安宁,中国的投资环境已得到了根本改善,中国成为全球投资最安全的地方

4、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使中国的投资环境得到了进一步的改善

(1)开放新的投资方式

(2)取消对外资企业的非国民待遇

(3)取消关税和非关税壁垒

(4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扩大知识产权保护范围

(5)逐步开放新的投资领域

(6)得益于资源和优势的集中,中国已吸引了大量的FDI ,并由此产生了“群集效应”,进一步强化了对外资的吸引力

• 三、国内外学者对跨国公司投资分析研究

(一)国内学者对跨国公司投资分析研究

• 胡荣花(复旦大学)研究了欧盟内部吸收国外的直接投资特征发现,随着欧盟一体

化水平提高,出现了外国对欧盟投资的高潮,欧盟内部企业之间的并购也风起涌云,欧元的诞生也更进一步促使欧盟内部相互投资的发展,以及区域外国家对欧盟投资• 的增加。 候远峰分析了欧盟国家对亚洲发展中国家的直接投资情况发现,由于亚洲国家不同

的文化环境,法律程序,过多的政府干预导致交易成本大大提高,影响了欧盟在亚洲的直接投资。

王珂分析了欧盟东扩对我国FDI的影响,由于贸易的转移效应.欧盟会调整贸易流向,从影响到欧盟对外FDI的流向,比较中国和中东欧的FDI状况,两者的FDI都处在迅速增长阶段,FDI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很大,经济发展对FDI有较大需求,两者FDI的行业分布结构相似,集中于制造业、交通运输、金融、基础设施等行业,经济发展水平、劳动力报酬水平等因素也相似,因此在吸引FDI过程中存在明显的竞争关• 系。 (二)国外学者对跨国公司投资分析研究 •

一、产业组织理论延伸而来的垄断优势论

其代表人物是海默,他在研究美国企业进行FDI 时发现,在东道国企业较之美国企业有着明显优势的情况下美国企业还能大举进行FDI 是由于其具有某些特定的优势,他把这些优势归结为:技术优势、管理技能优势、产业组织优势、资本优势。

二、从厂商理论演化而来的内部化理论

其代表人物是英国里丁大学的巴克莱、卡森和加拿大学者拉格曼,其主要观点是由于存在市场失效,中间产品交易成本将会变得很高,为了降低交易成本,企业会在内部建立一个市场,即将中间产品交易内部化。当企业内部化交易成本低于收或者低于外部市场交易成本时,企业便具有了内部化优势。

三、综合性较强的跨国公司理论国际生产折衷理论

其代表为邓宁。该理论的核心是“三优势模式”,邓宁将这三种优势称为“所有权特定优势”、“内部化特定优势”和“区位特定优势”。

1、所有权特定优势

邓宁又称之为“垄断优势”或“竞争优势”。所有权优势分为两类:一是能转让的优势,如技术、信息咨询等;另一类是无法转让的优势,如企业的经营规模度等。在所有权优势一项内包括:研究与开发; 管理与技术水平;营销技巧; 企业生产效率; 规模经济。

2、内部化特定优势

它是指企业在内部运用自己的所有权优势,以节约或消除交易成本的能力。邓宁将市场失效分为两大类:

(1)结构性失效: 首先是东道国政府的限制,如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所引起的市场失效,这是促使跨国公司为了绕过壁垒而到东道国大量投资的主要因素;其次无形资产的特性影响了外部市场的形成和发育,也会造成市场失效。

(2)交易性失效: 如交易渠道不畅,为疏通而需出高昂的费用;如交易方式僵化降低了成交的效率;如不存在期货市场,无从用来降低交易风险等。

3、区位特定优势

它是东道国所有,而非企业本身所有,企业无法自行支配,只能适应和利用这项优势。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东道国不可移动的要素禀赋所产生的优势,如自然资源丰富、地理位置方便、人口众多等;二是东道国的政治经济制度和政策法规灵活、优惠而形成的有利条件以及良好的基础设施等,区位优势直接影响着跨国公司对外投资设厂的选址及其整个国际化生产体系的布局。

到前为止,国际生产折衷理论被人们认为是跨国公司FDI 最为完备的一般理论模式,联合国跨国公司中心在一份报告中称之为“被人们最广泛接受的一个国际生产模式”。

• 四、欧洲对华直接投资对中国经济影响及存在问题

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1、促进我国经济增长

2、促进中国技术进步

3、带动中国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

4、带动了其他发达国家来华投资

5、缓解中国就业压力, 提高劳动力素质

存在问题

1、中国投资环境方面的问题

目前的投资环境还有不少尚待改进之处。中国的投资环境除在交通、通信、港口、道路、电力等基础设施方面存在瓶颈制约问题之外,在软环境方面问题更突出。一些较早在华投资的欧洲跨国公司认为,当地协作配套能力薄弱,中方合作企业的技术水平低及汇率问题,是三个主要的负面因素。

2、欧洲在华投资企业本身存在的问题

(1)欧洲作为一个整体,对华投资的规模较小,明显落在美国和日本后面。

(2)从企业层面看,由于对中国巨大的市场潜力和优势缺乏充分了解,故尚未引起足够重视;有的企业则对中国经济发展及政策存有种种疑虑,因而谨慎有余,投资勇气不足。有些项目久拖不决,有些项目签订协议已经数年,仍无实质性投资。

(3)关键技术的转让仍存在不少障碍。尽管一般说来欧洲企业在技术转让方面比较开明和积极,但对关键技术仍控制得较严。有些合资企业通过人事安排等途径来控制工艺设计、制造、财务、供应等部门,不让中方管理人员染指,致使中方“用市场换技术”的方针难以贯彻。

• 五、我国吸引欧洲跨国公司的政策建议

1、鼓励欧盟向我国中西部地区投资

鼓励欧盟将资金投向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矿产资源、旅游资源开发、农牧业产品加工、高新技术产品、交通、能源、环保、人才、科技等项目。

2、促进欧盟企业投资于高新技术产业

鼓励跨国公司投资设立研发中心和地区总部,提高外商投资企业自主开发能力和技术水平,探讨采用风险投资、成立中外合资风险投资基金等新的投资方式,促进高新技术领域吸收外资,促使更多的欧盟高技术生产性企业投资于我国急需发展的行业和领域,促进我国产业结构调整。

3、加大对欧盟企业来华投资的支持力度

我国应遵循只要有利于本国生产力发展的就应大胆尝试的原则,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放松乃至取消某些对外商投资的限制,进一步扩大利用外资的领域。在积极引导欧盟跨国公司主要投资于基础产业、瓶颈产业、重点产业的同时,也要逐步允许其投资于金融、建筑、旅游、商业批发、零售、外贸、咨询等行业,从而吸引欧盟跨国公司踊跃来中国直接投资。

4、办好现有的欧资企业,做好宣传工作,发挥其“窗口”示范效应

要真正使欧盟企业增加对中国的直接投资,办好现有欧资企业是关键一环,以使其起到示范作用。

• 六、有关欧洲跨国公司的案例分析及启示

家乐福始建于1959年,总部设在法国。家乐福成立后,在法国国内快速扩张。上个世纪70年代,由于法国对本土的大卖场经营进行严格限制,法国本土市场也日趋饱和,家乐福走上了国际化发展的道路。它首先选择了邻近的西班牙;在西班牙取得成功后,挺进语言和文化都相类似的拉美市场。80年代末期,家乐福又成功进入中国台湾,借助于在台湾的优势,家乐福迅速扩大了在香港、新加坡和中国内地市场的份额。目前,家乐福在欧、亚、美洲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778家大型综合超市、2320家超市、4014家折扣店、2322家便利店和198家现购自运商店,成为一家国际化大型零售企业集团。 中国的零售连锁经营始于80年代中期,1993年国家正式提出把发展连锁经营作为带有方向性的一项流通体制改革后,得以迅速发展,到如今已成为我国零售业和服务业普遍应用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到2002年底,我国零售连锁企业从业人员已达82.7万人。90年代中期,国外大型零售连锁集团纷纷抢滩中国市场,给中国零售连锁业提供了样板,促使中国零售连锁业的经营理念、经营策略发生了很大改观,极大地推动了中国连锁经营的发展。

1995年12月家乐福首次进驻中国内地,到2008年底已有综合超市37家。中国现有的大型连锁超市,纷纷将家乐福作为自己的竞争对手与学习样板,模仿家乐福,“克隆”家乐福。家乐福以大卖场,即大型综合超市的形态进入中国市场,众多国内企业便纷纷效仿,蜂拥而上开张大卖场,而家乐福扩张过程中精巧的业态定位,却没有能够引起中国零售连锁业的足够重视。

对我国企业的启示:

• 创新企业治理结构,广纳全球经营人才

创新企业战略管理机制,提高全球经营决策水平 完善跨国经营战略,有效推动国际化经营 推行开放型竞争政策,激活技术创新活力 实施市场多元化,着力推动经营结构优化 树立品牌意识,加强品牌建设

七、我们对此的讨论 

欧洲跨国公司在华投资企业的环境管理及其影响 欧洲跨国公司技术标准联盟与欧洲经济一体化 欧洲跨国公司对华直接投资规模和绩效分析 欧洲跨国公司的成功对中国企业的启示  欧洲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投资与我国的技术进步


相关内容

  • 欧洲成为中国对外投资增速最快目的地
  • 2011-11-21 10:42:42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广州) 有0人参与 手机看新闻 转发到微博(0) 21世纪网报道 "自2008年起,欧洲成为中国对外投资增速最快的目的地,成长速度超过非洲:2010 年,中国对欧洲的直接投资较前一年增长了一倍多,占当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总 ...

  • 海外并购掀第六次浪潮
  • 海外并购掀第六次浪潮 中国企业面临着通过并购跻身世界一流企业行列的机遇.许多企业财务状况良好,在进行国际并购中拥有政府的大力支持.与此同时,潜在的收购标的遍及各地,待价而沽.但并购风险也不容轻视,海外并购必须采取战略性措施,不以交易价格为本,高度专注大局和核心目标.并购活动并非一次性项目,必须全面贯 ...

  • 瑞士:十字旗映照下的美丽国度
  • 面积仅有4.12万平方公里.人口只有709万的瑞士,却享有"欧洲心脏"的美誉,这可能与连接欧洲南北的主要干线阿尔卑斯山穿越瑞士不无关系.而真的让我们关注瑞士的不止这些:瑞士的乡间美景享誉世界,湖光山色更是美不胜收,拜伦曾把莱蒙湖(瑞士最大的湖)比喻成一面晶莹的镜子,瑞士有很多世界 ...

  • 丰田公司全球战略
  • 丰田公司最新全球战略浅析 2007年9月,丰田汽车公司对外公布了其最新版的全球经营战略目标:计划在2009年将年销量提升至1040万辆.这一新的年度销售计划,分别较2007年的预计销量934万辆高出11%,较2008年的目标980万辆高出6%. 根据新计划确立的目标,丰田公司的全球销量几乎比10年前 ...

  • 欧洲货币市场
  • 欧洲货币市场 欧洲货币市场是战后出现的最大国际借贷市场,是资本主义世界借贷资本和银行业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跨国银行是欧洲货币市场的经营主体.美国跨国银行长期以来是欧洲货币市场实力最强大的银行,对欧洲货币市场的借贷活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以下着重剖析欧洲贷币市场的产生.发展和特点,以及欧 ...

  • 欧洲美元市场
  • 案 例 分 析 案例1:20世纪六七十年代,由于美国国内对银行业的管制和税收方面的原因,美国银行发现在境外离岸金融中心从事国际金融业务更加有利可图,因为这些地方税收低.管制少,还有其他种种优惠和资金调动的便利,于是纷纷到伦敦.巴黎.法兰克福.新加坡.香港以及开曼.巴哈马.巴拿马等境外离岸金融中心设立 ...

  • 公司产品如何更好的在欧洲市场发展?
  • 让公司的产品在我们荷兰海牙专业展示柜进行实物的全年展示,让国外客户可以直接了解公司的产品! 欧洲中国商品调拨中心介绍: 欧洲中国商品调拨中心是海牙市政府的立项项目,并得到了中国驻荷兰大使馆,西荷兰投资局,海牙市政府的关注与大力支持. 作为目前欧洲最大的中国商品集散中心,位于欧洲腹地--荷兰的文化政治 ...

  • 来到中国的"堂吉诃德":欧洲扩张与东方寻梦
  • 从15世纪开始,一批批堂·吉诃德式的冒险家从欧洲起航,向东方寻梦.此时,处在物质文明极盛时期的中国,是西方人眼中遍地黄金珠玉的聚宝盆,瓷器.丝绸.香料--中国制造承载了无数欧洲人发财致富的梦想.他们迈向远东的脚步越来越近,对中国的威胁也越来越近-- 丰收与归航.贸易和殖民是欧洲海上扩张的两大动因.自 ...

  • 中国游客的欧洲新航线
  • 剑桥大学国王学院的校园里种着许多中国人喜爱的柳树.这片婆娑树影因为徐志摩而愈发显得风情万种.徐志摩 羡煞世人的天赋.缠绵悱恻的风流韵事和戏剧化的英年早逝(他死于一次飞机失事,时年仅34岁)都让他成为了中国人心中的一道羁绊,每年都会有大批中国游客前往剑桥校园追寻徐志摩的足迹和他喜爱的柳荫,还有那块镌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