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雅克卢梭简介

让-雅克·卢梭(Jean-Jacques Rousseau,1712年6月28日-1778年7月2日)

生平经历

卢梭(1712—1778年)出生于日内瓦一个钟表匠家庭,幼时家境贫寒,但通过自学掌握了丰富知识。做过仆人、学徒兼杂役。16岁时离开日内瓦来到都灵流浪,生活无着,饱尝人世的心酸。后经由朋友介绍 结识了华伦夫人。18世纪30年代,与华伦夫人同居期间,生活才稍稍稳定,得以安心读书、思考与写作,并在她影响下培养了对音乐的浓厚兴趣。1742离开华伦夫人来到巴黎之后,卢梭开始自谋生路先后当过家庭教师、书记员、秘书等,并由此结交了社会各界人士,特别是与百科全书派成员,与大哲学家狄德罗合编了《百科全书》,成为了巴黎沙龙的宠儿。1749年,他以一篇名为《科学与艺术的复兴是否有助于淳化风俗?》的征文获得了第戎科学院一等奖,并一举成名。但他决心放弃对财产和声誉的追求,保持贫困和独立。1754年,回到日内瓦,受到热烈欢迎,成为日内瓦公民。次年,发表《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并完成《论政治经济学》一书。1756年开始了为期6年的隐居生活。1758年,由于同狄德罗在宗教等观点上的不同,与百科全书派决裂。1761年,发表小说《新爱洛绮丝》,猛烈批判与冲击了封建专制制度,在社会上产生了巨大的反响,卢梭声誉日隆。1762年,《社会契约论》和《爱弥儿》出版,这两部书不但引起了百科全书派的尖锐批评,更激起了新旧教会的极大愤怒和政府当局的谴责。《爱弥儿》一书遭禁,并被多次当众焚毁。

瑞士当局下令逮捕他,他只好宣布放弃日内瓦的公民身份,逃往普鲁士管辖下的讷沙泰尔。此时,卢梭的名声已经传遍全欧。而卢梭同伏尔泰之间的矛盾也加剧,最终成为终生的仇敌。卢梭一度到英国居住,但不久又回到法国,重新过上了隐居生活。流亡生涯、不安宁的岁月并未影响到卢梭的著述。著作《忏悔录》、《山中书信》、《公民的情感》等相继完成。1778年在法国巴黎东北面的阿蒙农维拉去世,安葬于巴黎先贤祠。卢梭生前遭人唾弃,穷困潦倒,死后却备极哀荣,受人膜拜。1791年12月21日,法国国民公会投票通过决议,给大革命的象征卢梭树立雕像,以金字题词——“自由的奠基人”。卢梭的《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社会契约论》等著作及其政治主张产生了深刻影响,他本人也成为法国大革命的精神偶像。

主要著作及主张

政治 1755《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 1762《社会契约论》 教育 1762《爱弥儿》

自传 1782《忏悔录》

在哲学上,卢梭主张感觉是认识的来源,坚持“自然神论”的观点;强调人性本善,信仰高于理性;推行素食主义。在社会观上,卢梭坚持社会契约论,主张建立资产阶级的“理性王国”;主张自由平等,反对大私有制及其压迫;提出“天赋人权说”,反对专制、暴政。在教育上,他主张教育目的在培养自然人;反对封建教育戕害、轻视儿童,要求提高儿童在教育中的地位;主张改

革教育内容和方法,顺应儿童的本性,让他们的身心自由发展,反映了资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从封建专制主义下解放出来的要求。

时代背景

社会经济:18世纪的法国,仍然是一个封建专制的农业国家。全国绝大部分的土地集中在以国王为首的贵族以及僧侣手中。占全国人口 95%以上的农民基本上是佃农,耕种地主的土地。虽然从18世纪初开始,法国东北部地区开始出现了资本主义农场,但总的说来,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不像英国那样深入农村。与此同时,法国的资本主义已有了相当程度的发展。在一些工业较为发达的城市和地区,如里昂、奥尔良等,出现了大量的资本主义性质的手工工场。到18世纪中叶,一些工业部门如采矿、冶炼等行业,已经开始使用先进的机器。在贸易方面,则主要对外出口酒类和各种奢侈品。法国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受到封建生产关系的重重阻碍。在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过程中,金融资本始终处于领先地位。路易十六时期的财政危机使得以金融资本家为代表的大资产阶级也走上了反对封建专制的道路。工业部门中,由于封建行会制度的存在,使大批手工业作坊无法过渡到手工工场,成为了资本主义生产的严重障碍。此外,法国国内地方大贵族与封建专制王权矛盾深刻,封建割据严重,关卡林立,给各地商业联系造成了极大的困难,国内市场无法统一。繁重的税务也极大地限制了资本的积累。这一切,使法国新兴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与旧的封建生产关系之间处于尖锐的矛盾之中。

阶级关系:18世纪的法国仍维持着森严的封建等级制度,所有的人被分为三个等级。第一等级是天主教教士,第二等级是贵族,而资产阶级、农民、城市贫民以及手工工场的雇工等构成了第三等级。第三等级深受第一第二等级的残暴剥削与压迫,社会矛盾及其深刻,已逐渐趋近到不可调和的地步。

思想文化:天主教会是法国封建专制制度的主要精神支柱。为了维护封建专制制度,天主教会竭力向人民宣传封建迷信思想和封建制度存在的合理性,鼓吹人们守天知命,不做丝毫反抗。对于一切反天主教会和封建制度的“异端”,则实行残酷的迫害。天主教会反对科学,扼杀知识,拼命地推行蒙昧主义。因此,要发展资本主义,解放人的思想,首先必须铲除天主教会。18世纪适应资产阶级和广大下层劳动人民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需要而开展起来的法国启蒙运动是资产阶级思想家,为使人们从封建专制的禁锢和宗教神学中解放出来而发动的一场思想解放运动。他们提倡理性主义,宣扬个性自由解放,平等自由;激烈地抨击封建专制制度以及教会的腐朽和反动性,论证了摧毁封建制度的必要性,主张社会改革,并勾画出未来社会的美好图景,使平等、自由、民主等观念深入人心,为法国大革命的开展奠定了思想与社会基础。

让-雅克·卢梭(Jean-Jacques Rousseau,1712年6月28日-1778年7月2日)

生平经历

卢梭(1712—1778年)出生于日内瓦一个钟表匠家庭,幼时家境贫寒,但通过自学掌握了丰富知识。做过仆人、学徒兼杂役。16岁时离开日内瓦来到都灵流浪,生活无着,饱尝人世的心酸。后经由朋友介绍 结识了华伦夫人。18世纪30年代,与华伦夫人同居期间,生活才稍稍稳定,得以安心读书、思考与写作,并在她影响下培养了对音乐的浓厚兴趣。1742离开华伦夫人来到巴黎之后,卢梭开始自谋生路先后当过家庭教师、书记员、秘书等,并由此结交了社会各界人士,特别是与百科全书派成员,与大哲学家狄德罗合编了《百科全书》,成为了巴黎沙龙的宠儿。1749年,他以一篇名为《科学与艺术的复兴是否有助于淳化风俗?》的征文获得了第戎科学院一等奖,并一举成名。但他决心放弃对财产和声誉的追求,保持贫困和独立。1754年,回到日内瓦,受到热烈欢迎,成为日内瓦公民。次年,发表《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并完成《论政治经济学》一书。1756年开始了为期6年的隐居生活。1758年,由于同狄德罗在宗教等观点上的不同,与百科全书派决裂。1761年,发表小说《新爱洛绮丝》,猛烈批判与冲击了封建专制制度,在社会上产生了巨大的反响,卢梭声誉日隆。1762年,《社会契约论》和《爱弥儿》出版,这两部书不但引起了百科全书派的尖锐批评,更激起了新旧教会的极大愤怒和政府当局的谴责。《爱弥儿》一书遭禁,并被多次当众焚毁。

瑞士当局下令逮捕他,他只好宣布放弃日内瓦的公民身份,逃往普鲁士管辖下的讷沙泰尔。此时,卢梭的名声已经传遍全欧。而卢梭同伏尔泰之间的矛盾也加剧,最终成为终生的仇敌。卢梭一度到英国居住,但不久又回到法国,重新过上了隐居生活。流亡生涯、不安宁的岁月并未影响到卢梭的著述。著作《忏悔录》、《山中书信》、《公民的情感》等相继完成。1778年在法国巴黎东北面的阿蒙农维拉去世,安葬于巴黎先贤祠。卢梭生前遭人唾弃,穷困潦倒,死后却备极哀荣,受人膜拜。1791年12月21日,法国国民公会投票通过决议,给大革命的象征卢梭树立雕像,以金字题词——“自由的奠基人”。卢梭的《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社会契约论》等著作及其政治主张产生了深刻影响,他本人也成为法国大革命的精神偶像。

主要著作及主张

政治 1755《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 1762《社会契约论》 教育 1762《爱弥儿》

自传 1782《忏悔录》

在哲学上,卢梭主张感觉是认识的来源,坚持“自然神论”的观点;强调人性本善,信仰高于理性;推行素食主义。在社会观上,卢梭坚持社会契约论,主张建立资产阶级的“理性王国”;主张自由平等,反对大私有制及其压迫;提出“天赋人权说”,反对专制、暴政。在教育上,他主张教育目的在培养自然人;反对封建教育戕害、轻视儿童,要求提高儿童在教育中的地位;主张改

革教育内容和方法,顺应儿童的本性,让他们的身心自由发展,反映了资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从封建专制主义下解放出来的要求。

时代背景

社会经济:18世纪的法国,仍然是一个封建专制的农业国家。全国绝大部分的土地集中在以国王为首的贵族以及僧侣手中。占全国人口 95%以上的农民基本上是佃农,耕种地主的土地。虽然从18世纪初开始,法国东北部地区开始出现了资本主义农场,但总的说来,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不像英国那样深入农村。与此同时,法国的资本主义已有了相当程度的发展。在一些工业较为发达的城市和地区,如里昂、奥尔良等,出现了大量的资本主义性质的手工工场。到18世纪中叶,一些工业部门如采矿、冶炼等行业,已经开始使用先进的机器。在贸易方面,则主要对外出口酒类和各种奢侈品。法国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受到封建生产关系的重重阻碍。在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过程中,金融资本始终处于领先地位。路易十六时期的财政危机使得以金融资本家为代表的大资产阶级也走上了反对封建专制的道路。工业部门中,由于封建行会制度的存在,使大批手工业作坊无法过渡到手工工场,成为了资本主义生产的严重障碍。此外,法国国内地方大贵族与封建专制王权矛盾深刻,封建割据严重,关卡林立,给各地商业联系造成了极大的困难,国内市场无法统一。繁重的税务也极大地限制了资本的积累。这一切,使法国新兴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与旧的封建生产关系之间处于尖锐的矛盾之中。

阶级关系:18世纪的法国仍维持着森严的封建等级制度,所有的人被分为三个等级。第一等级是天主教教士,第二等级是贵族,而资产阶级、农民、城市贫民以及手工工场的雇工等构成了第三等级。第三等级深受第一第二等级的残暴剥削与压迫,社会矛盾及其深刻,已逐渐趋近到不可调和的地步。

思想文化:天主教会是法国封建专制制度的主要精神支柱。为了维护封建专制制度,天主教会竭力向人民宣传封建迷信思想和封建制度存在的合理性,鼓吹人们守天知命,不做丝毫反抗。对于一切反天主教会和封建制度的“异端”,则实行残酷的迫害。天主教会反对科学,扼杀知识,拼命地推行蒙昧主义。因此,要发展资本主义,解放人的思想,首先必须铲除天主教会。18世纪适应资产阶级和广大下层劳动人民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需要而开展起来的法国启蒙运动是资产阶级思想家,为使人们从封建专制的禁锢和宗教神学中解放出来而发动的一场思想解放运动。他们提倡理性主义,宣扬个性自由解放,平等自由;激烈地抨击封建专制制度以及教会的腐朽和反动性,论证了摧毁封建制度的必要性,主张社会改革,并勾画出未来社会的美好图景,使平等、自由、民主等观念深入人心,为法国大革命的开展奠定了思想与社会基础。


相关内容

  • 浅析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
  • 摘 要 卢梭是法国伟大的启蒙思想家.哲学家.他以自然主义哲学观为指导,批判了当时不合理的教育观念和方法,提出教育应"归于自然,发展个性"的主张,提出了教育的阶段论.时至今日,他的理论仍对当代教育仍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关键词 卢梭 自然主义 教育思想 让-雅克·卢梭 ,法国伟大的 ...

  • 转:刍议李平沤对卢梭著作的翻译
  • 说起对李平沤先生大名的首次获悉,最初还需要追溯到三年前即2008年商务印书馆以"我与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为题举办的大型征文活动.那个时候的我,为了使自己以<大家手笔大家译>为题的文章能顺利入围,曾集中通过因特网的搜寻.图书馆的检索以及实体书店的翻阅等手段,把当时商务 ...

  • 卢梭的[忏悔录]给予我的思想积淀
  • 卢梭的<忏悔录>--给我带来的美好 第一次怀着一种很期待的心情把卢梭的<忏悔录>读完了,这本书给了我很多,让我不得不说,不得不写,有一种想安静地坐在图书馆写一篇对"巨著"的所感和所思的冲动.可以说,这是我自上学以来,从小学到大学,第一次读完一部政治著作,并 ...

  • 卢梭和女仆33年的性恋
  • (据户梭自己说)"世界上最大的难题"就是说服勒瓦塞必须遗弃这个孩子,以"保全她的名誉".她"哀叹着顺从了". 法国思想家让·雅克·卢梭 1745年,苔莱丝·勒瓦塞成为卢梭的情妇,当时她是一个23岁的女仆,她同卢梭同居了33年,直至卢梭过世. ...

  • 美丽的哀愁_赏析李商隐_春雨_
  • 存在呢,它也只是一种生理现象而已.如此而力量似风似气漫溢开来,吞噬掉烟灰尘杂,只开始有些陌生与不适应,不过,没关系,生命会 言,义山的"独"可谓是真"独",外在的一切不留纯澈.更近一步来说,其实诗人关注的并非在此赢得高贵的宽容. 会也不能分担,人终究是赤条条来 ...

  • 论卢梭的平等思想
  •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论卢梭的平等思想 作者:陈晨 刘坤 来源:<学理论·上>2013年第11期 摘 要:卢梭是论人类不平等起源和探索人类平等路径的重要探索者,他的平等思想不仅对当时的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有重要意义,而且对我们今天的社会平等发展有一定启示 ...

  • 卢梭的生平与著作
  • 卢梭的生平与著作 让.雅克.卢梭(1712-1778)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中独树一帜的政治思想家,激进民主主义者,近代欧洲浪漫主义运动之父.他于1712年6月8日出生在瑞士日内瓦的一个钟表匠家庭,幼年丧母.10岁时,其父因与他人发生纠纷离家出走.1728年,他因不堪虚待而逃离故乡日内瓦,过起了流浪生 ...

  • 读卢梭的[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
  • 读卢梭的<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 "人类的进步史也就是人类的堕落史:而私有制的确立,是造成人类不平等及后果的关键." -- [法] 卢梭 不知你可曾有过这样的一种感受,就是从学生时代痴迷的文学艺术渐渐地不能满足自己对真理的渴求.因为那些零碎的故事在我看来仅仅就是一段段故 ...

  • 第14课 理性之光
  • 第14课 理性之光 1.课程标准:简述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康德等启蒙思想家的观点,概括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 2.2011年高考大纲:西方人文精神的高潮--启蒙运动(具体理解如下) 历史史实: 阅读理解概念:三权分立.启蒙运动.理性主义.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康德 理解记忆:孟德斯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