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课程论文

分业与混业经营模式分析与中国银行体制的选择

内容摘要:2007年由美国爆发的次贷危机引发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以来,人们开始思考有关于银行业的经营模式,分业经营和混业经营又引起新的争论。我国的金融体制的变迁有着本国特有的国情,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经营模式来应对金融全球化和自由化的竞争,不仅是我国学者研究的对象,也是广大发展中国家学者关注的重点。中国的金融业中,银行业占据重要地位,目前,我国已有上市16家股份制商业银行,我国的证券法对上市公司有严格的要求和全面的监管,所以上市后的商业银行需要与国际化接轨,其经营和运作都有国际范例去制约。而当前国际上金融业的经营趋势是混业经营,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基本上都在实行混业经营。我国的银行业也必须思考如何转变经营方式来增强自身竞争力去顺应世界潮流。

关键词: 分业经营 混业经营 银行体制

一、文献综述

九十年代以后,随着世界混业经营日益成为关注的焦点,对混业经营的研究才发生了跨越式的发展。早期研究的焦点是在国家的金融体制问题上,Benston 认为全能银行在范围经济和规模经济要优于专业性金融机构,但专业性金融机构能够在与全能银行的竞争中得以生存,他认为银行的组织形式并不是唯一的因素。Welzel 和Lang 确信范围经济是存在的,她对德国的合作银行分析后,认为当科学技术发展到一定水平确实可以使银行的经营成本降低,同时,研究了德国大型的全能银行的范围经济没有小型的合作银行明显。

Jordi Canals通过对银行混业经营中的一系列优势如协同效应、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进行了大量的对比和分析,并且分析美国的金融控股公司模式、英国的银行控股模式和德国的全能银行模式,发现开展证券业务可以增加收入和分散风险。Charles Calomiris 进一步研究了德国全能银行经营成本低的原因,由于德国特别的环境,德国的银行可以长期持有企业的股票,并且德国的银行能够经营管理企业,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

Michael D.Bordo 把金融控股公司放在次贷危机的大环境下,发现不仅可以在面对危机的时候有不错的抗击风险的能力,起到降低风险的作用,而且还可以带领公司快速的走出危机的负面影响。但是,Gill 认为加强金融机构的专业化可能会促进证券市场的发展,Amdt 和Drake 也认为混业经营体制或者“金融超市”并不一定是毫无疑问的好模型。

White 对《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研究发现经营证券业务并未对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和盈利水平产生很大的影响,大量银行在1933年的大危机中破产。Kroszner 进一步证实了该观点。

在国内,夏斌比较早的认为发展金融控股公司是我国金融业处于分业-混业的两难中的现实选择。虞群娥、曾康霖分析了混业经营与分业经营的目的,并且比较了国际上主要的几种混业经营模式的特点。也有一部分学者尝试用西方经济学的方法对分业和混业的成本进行研究,从监管成本,银行内部的管理成本和社会交易成本三个方面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得出的结论认为社会比较利益的大小是分业或者混业经营模式选择的关键因素。董岚等通过对金融业的混业经营模式的研究发现,在我国经济转型的过程中,以金融控股公司为主导,能够充分的结合分业经营的专业管理模式,从而可以实现集团混业、经营分业。这是我国银行选择混业和分业的现实依据。

二、理论基础分析

(一)分业经营与混业经营的定义

1.1分业经营

分业经营模式也称专业化业务制度。其核心在于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信托业之间分业经营、分业管理,各行之间有严格的业务界限。

1.2混业经营

混业经营模式是指银行不仅可以经营传统的商业银行业务,如存款、贷款等,还可以经营投资银行业务,包括证券承销交易、保险代理等。

(二)分业经营与混业经营的利弊

2.1分业经营的利弊

分业经营模式的优势在于:降低金融机构的经营风险,避免货币市场的资金直接流入高风险的资本市场,维护一国的金融稳定。客观上起到遏制垄断、维护竞争的作用。专业化分工集中在某一特定领域的产品和服务,专门从事银行业务、证券管理、资产组合管理或为大型公司提供融资服务,资源集中,易创品牌,与客户关系简单,透明度高,易于监管。

但其也有弊端:分业经营的金融机构,其提供的产品品种单一,难以分散风险,综合应对风险的能力较弱,对于外部市场环境的重大变动相当敏感,面临较大的竞争压力。

2.2混业经营的利弊

混业经营模式的优势在于:可以为客户提供较全面的金融服务,有利于扩大经营范围,实现规模经济。通过提供多样化的服务,降低了单一品种的风险,分散了经营风险。便于通过多样化经营优势互补、分散风险、降低成本、增加利润,促进银行业务的创新能力,提高银行业的竞争力和金融服务效率。

其弊端在于:存在着相当大的管理难度,从事的业务种类过多,面临来自各方面的激烈竞争,为了设法巩固本机构在每一领域的地位,管理与风险控制将更加复杂,需要大量的资源,并且同一集团内从事存贷、共同基金、咨询、商业银行与保险等业务部门之间有潜在利益冲突。

(三)混业经营的模式

当代银行的混业经营模式, 大体上有三种:

一种是英国模式, 这种模式是银行可以直接从事证券业务, 自己经营证券买卖。这种模式有利于充分利用银行的各项资源, 也能带来规模效益, 但难以防范风险的传递, 一旦发生金融风险将通过非银行金融业务在“集团”内传递, 银行将面对集团内所有部门发生的风险而危及社会公共金融安全。它需要通过金融服务当局进行自律性监管, 建立防火墙。

另一种是美国模式, 即通过金融控股公司建立银行与证券公司之间的产权关系, 进行混业经营。金融控股公司不直接参与银行、证券投资活动, 只从事股权投资活动。具体业务由各子公司去完成, 但必须受股权控制, 各子公司既受股权控制又相互按市场原则对待, 在此基础上建立防火墙。

第三种是日本模式, 即通过集团或银行在外部设立子公司, 各子公司作为独立的法人实体从事银行、证券、保险业务, 实行混业经营。银行和证券子公司、保险子公司之间建立有防火墙。

比较三种模式各自防火墙的效果, 第一种模式更多地取决于银行内部监控机制的建设与完善程度, 取决于银行自身的风险管理能力, 与第二、三种模式相比,“墙”的效用偏弱; 第二、第三种模式主要取决于“墙”的高度和实行的严格程度。过于严厉的防火墙可能严格限定了集团内财务、营销和管理

上的联系, 从而抵消了混业的好处。而且, 更严重的结果是在增加了成本和限制了规模效应、协同效应的同时, 由于某一环节的风险泄露, 银行的稳定也没能保证。

三、案例分析

(一)我国银行业目前分业经营面临的困境

1. 分业经营无法适应国际金融市场的一体化发展

国际金融格局的变化将对中国的分业经营体制产生重大影响。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 资本国际间的流动变得越来越频繁, 金融服务多元化、综合化是各国金融业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开展竞争的必备条件。英国《银行家》杂志曾发布1000家大银行的排名,在前25名银行中, 实行混业经营的银行占68%;在前10名银行中, 实行混业经营的银行占80%。由此可以看出全球银行业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走势, 混业经营已成为主流。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愈演愈烈, 跨国投资急剧增加, 涌现了一大批巨型跨国集团公司, 各大金融公司希望赢得国内外更广泛的客户基础, 掌握更复杂的行业技术, 加强在本国市场和全球的竞争力, 全球金融业合并和收购趋势也正在成为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具体体现。以混业经营为主的这些银行通过合并和收购, 不仅使自身的国际竞争力大为加强, 位居世界强者之林, 而且能更好地满足客户对产品和服务提出的新的需求, 同时也提高了其技术创新和使用新技术融资的能力。

2.分业经营受到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挑战

如今, 我们早已进入了互联网时代。互联网不断地改变着人们的日常活动及经济管理活动, 同时也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而近年来, 以阿里巴巴、腾讯等为代表的互联网公司, 开始以互联网特有的形式渗透到金融领域:P2P网络借贷、互联网支付以及众筹融资等互联网金融模式向传统金融发起了明显的挑战。而经过蓄势、探路后, 互联网金融在2013年掀起了新的高潮。2013年6月, 支付宝与天弘基金“联姻”的产物——余额宝, 首日上线即完成了 5000万货币基金申购的惊人业绩。2013年10月, 百度金融理财平台上线。仅几个小时后, 就有超过12万户用户参与购买其产品“百发”,销售额超过10亿元。余额宝曾经的傲人业绩就这样被轻松超越。而2014年春节期间, 又一股力量—一微信红包异军突起:据统计, 其间参与微信红包的用户达到两亿左右, 绑定银行卡的用户约一亿左右。互联网金融是怎样的一种新的金融生态? 它何以有这样的魔力? 互联网金融高潮迭起, 与之相伴的是人们对传统金融机构特别是商业银行的担忧。互联网公司凭借其平台和技术的优势, 立足于客户的需求且大大降低了交易成本和信息成本。互联网理财产品的热卖, 将存款特别是活期存款抽离银行体系;第三方支付的兴起, 侵蚀着银行的手续费收入;互联网大赚眼球且十分有效的营销方式, 也时刻在给银行带来无形的压力。对于以“存款立行”的商业银行来说, 互联网金融无疑在对其客户、业务等多方面进行强有力的冲击。由于互联网金融的迅速发展,出现了“金融脱媒”现象,使得商业银行传统业务的生存空间缩小。

3.分业经营已不适应金融业的协调发展

由于分业经营制度不允许银行、证券、保险行业间相互渗透、相互兼营, 在我国生产力水平较低时期, 这种专业化分工有益于生产效率的提高。但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 分业经营制度己不利于银行、证券、保险等行业的发展, 也不利于一些新的衍生金融工具的创新, 使得三个行业的业务相对单一, 缺乏竞争, 阻碍了行业的自身发展, 加大了行业各自的经营风险。证券市场则由于市场资金不足而得不到稳定发展, 时常出现大起大落现象。证券与银行的分离, 使得一些具有转移风险及套期保值

功能的金融产品和金融工具无法开发和运用, 也不利于金融企业间的强强联合, 优势互补。

首先是我国商业银行资产结构单一, 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大部分资产为贷款, 且贷款对象以国有企业为主。因此, 商业银行急需拓展新的业务, 向证券、保险等领域进军, 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降低非系统性风险。其次, 证券业的资金短缺现象日益突出。目前我国证券公司普遍面临自有资金不足, 外部融资渠道又十分狭窄的困境, 主要能利用的融资渠道是银行同业拆借市场的隔夜拆借, 但这也受到拆借期限和拆借资金用途的双重限制。资金不足不仅限制了证券公司的业务发展, 还引发了种种违规操作, 加大了证券公司的经营风险。因此, 为了赋予证券公司合法的、更为多样化的融资渠道, 促进证券市场的长远发展, 加强证券业与整个金融市场体系之间的联系至关重要。再次, 保险业的投资渠道狭窄。根据《保险法》的规定, 保险公司的资金运用, 限于在银行存款、买卖政府债券、金融债券和国务院规定的其他资金运用方式。保险公司的资金不得用于设立证券经营机构, 不得用于设立保险业以外的企业。虽然近年来国家对保险公司的投资渠道已有所放宽, 但是保险资金的运用空间仍然十分狭窄, 效率也不高。随着我国保险业发展步伐的加快, 资产规模迅速增加, 其投资保值增值的要求也日益增长, 保险资金的运用己成为制约我国保险业发展的重要问题, 进一步放松保险公司的投资限制、提高保险资金的投资收益率已成为保险业快速发展的内在需求。为了促进我国保险业的健康发展, 有必要从制度上保证保险业与银行业、证券业之间的良性互动。

4.分业经营无法适应我国金融改革步伐

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化和资本市场的决速发展, 企业融资渠道也发生了深刻变化, 证券市场的迅速发展吸引了许多实力雄厚、信誉良好的企业进行直接融资, 致使商业银行贷款业务呈萎缩趋势, 优质客户减少, 利润下降。由于利率市场化步伐加快,利率完全放开已经接近尾声,这使依靠传统存贷款获取利差的商业银行的利润出现大幅度的下降。在这种局面下, 商业银行不得不调整其经营策略和产品品种, 将业务触角扩展到更广阔的金融业务领域。

(二)我国银行业实行混业经营的可行性

中国光大集团、中信集团已率先进行了这方面的尝试。光大集团拥有光大银行、光大证券和光大信托三家金融机构, 同时又是申银万国19%的大股东, 是中国银行业中探索混业经营的先驱,1999年12月25日又宣布与加拿大永明人寿组建人寿保险公司。这样, 光大集团就成为一个集商业银行业务、保险业务、证券业务、信托业务于一身的可实行分业经营、分业管理的金融控股公司, 同时又实现了在同一利益主体下互相协作的混业经营局面。为中国未来金融业由分业向混业经营探索了一条道路。中行和工行等国有商业银行也都朝着混业经营的方向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探索, 其中以中国银行最为积极, 对证券、保险、基金等非银行金融市场都有所涉及, 取得的成绩也较为突出, 初步形成了金融控股公司的雏形。中国工商银行也联合东亚银行在香港成立了工商东亚金融控股有限公司, 并且工行的海外机构工银亚洲参股太平洋保险公司, 成为太平保险的实质意义大股东之一。

(1)1994年以来的金融改革已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下的金融制度的框架基本确立并日趋完善, 整个金融体系和金融结构的运行基本体现了市场化原则, 这是国有商业银行以盈利为目的、业务综合经营的前提。

(2)各国有商业银行在经营管理中, 已经普遍推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和风险管理, 经营风险观念得到强化, 经营行为的理性程度明显提高。同时加强了内控制度建设, 完善了自我约束机制。

(3)以银监会、证监会和保监会为主体的具有权威性的金融监管体系框架已基本建立, 并日趋成熟。

(4)从1995年起我国先后颁布了《中国人民银行法》、《商业银行法》、《票据法》、《保险法》、

《担保法》等, 使我国的金融法律框架已基本建立起来。这标志着我国金融业的发展已步人法制化轨道。

(5)养老保险资金的入市、股票质押融资都是混业经营模式开始尝试的证明。

(6)存款保险制度的推出;利率市场化已经放开。

四、政策建议

我国金融业实现混业经营模式的政策建议:

(1)强化金融控股公司的内部控制。金融控股公司要强化内部控制制度,主要包括:建立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建立科学、合理的组织架构,完善风险识别和评估,明确风险监控重点,建立独立的内部审计体系。

(2)建立金融“防火墙”和信息披露制度。信息披露是金融控股公司内部制度建设的重要手段,我国金融控股公司要实现正常运转,就应当尽快建立、健全其信息披露制度。

(3)创造金融控股公司健康发展的外部环境。加强对金融控股公司的立法。要稳健地推进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的发展,必须要立法先行。纵观美英这些金融控股公司比较发达的国家,均是通过对金融控股公司的系统立法来指导和促进金融控股公司的发展。

(4)建立有效的监管体制。对于监管体制的建立,可借鉴美国机构监管和功能监管相结合的“伞状监管”方式,即设立牵头金融监管机构对金融控股公司进行总体监管,银监会、保监会和证监会继续分别对其下属银行子公司、保险子公司、证券子公司进行功能监管。

(5)建立高效完善的资本市场。

参考文献

[1]陈丽. 基于商业银行视角的金融业混业经营模式研究[D].河南大学,2013.

[2]张红斌. 我国商业银行混业经营模式与分业经营模式的选择研究[D].暨南大学,2001.

[3]高晓琴. 西方商业银行经营制度的变革与启示[D].西南财经大学,2001.

[4]赵大海. 对我国金融业实行混业经营制的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

[5]彭武珍. 分业经营还是混业经营——我国金融经营体制的战略选择[D].江西财经大学,2002.

[6]梁媛. 混业经营的国际趋势与中国银行体制的选择[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3.

[7]李民. 我国银行分业与混业经营分析[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

[8]杨红星. 中国金融分业经营体制下的混业经营问题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04.

[9]滕红雨. 美国金融业分业混业经营体制变迁及对我国的启示[D].吉林大学,2004.

[10]张鼎灵. 我国商业银行经营模式选择及其监管[D].华东师范大学,2004.

[11]赵卫花. 基于综合经营视角的商业银行竞争力研究[D].东华大学,2012.

[12]罗志华. 信托在我国金融分业体制下的定位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

[13]薛蓓蓓. 我国金融业混业经营模式及其监管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7.

[14]刘毅, 于薇. 美中商业银行分业及混业经营的经验教训与我国未来经营模式的理性选择[J].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2010,05:21-24.

[15]付方东. 我国商业银行混业经营及其风险研究[D].四川大学,2007.

[16]骆璇. 我国商业银行开展投行业务问题的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2.

[17]邢桂君. 中国商业银行混业经营的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02.

[18]徐斯豪. 我国商业银行分业经营与混业经营的选择[J]. 中国外资,2012,12:47-48.

[19]赵前程. 中国商业银行混业经营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5.

[20]唐宏飞. 中国商业银行混业经营制度的法律问题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5.

分业与混业经营模式分析与中国银行体制的选择

内容摘要:2007年由美国爆发的次贷危机引发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以来,人们开始思考有关于银行业的经营模式,分业经营和混业经营又引起新的争论。我国的金融体制的变迁有着本国特有的国情,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经营模式来应对金融全球化和自由化的竞争,不仅是我国学者研究的对象,也是广大发展中国家学者关注的重点。中国的金融业中,银行业占据重要地位,目前,我国已有上市16家股份制商业银行,我国的证券法对上市公司有严格的要求和全面的监管,所以上市后的商业银行需要与国际化接轨,其经营和运作都有国际范例去制约。而当前国际上金融业的经营趋势是混业经营,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基本上都在实行混业经营。我国的银行业也必须思考如何转变经营方式来增强自身竞争力去顺应世界潮流。

关键词: 分业经营 混业经营 银行体制

一、文献综述

九十年代以后,随着世界混业经营日益成为关注的焦点,对混业经营的研究才发生了跨越式的发展。早期研究的焦点是在国家的金融体制问题上,Benston 认为全能银行在范围经济和规模经济要优于专业性金融机构,但专业性金融机构能够在与全能银行的竞争中得以生存,他认为银行的组织形式并不是唯一的因素。Welzel 和Lang 确信范围经济是存在的,她对德国的合作银行分析后,认为当科学技术发展到一定水平确实可以使银行的经营成本降低,同时,研究了德国大型的全能银行的范围经济没有小型的合作银行明显。

Jordi Canals通过对银行混业经营中的一系列优势如协同效应、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进行了大量的对比和分析,并且分析美国的金融控股公司模式、英国的银行控股模式和德国的全能银行模式,发现开展证券业务可以增加收入和分散风险。Charles Calomiris 进一步研究了德国全能银行经营成本低的原因,由于德国特别的环境,德国的银行可以长期持有企业的股票,并且德国的银行能够经营管理企业,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

Michael D.Bordo 把金融控股公司放在次贷危机的大环境下,发现不仅可以在面对危机的时候有不错的抗击风险的能力,起到降低风险的作用,而且还可以带领公司快速的走出危机的负面影响。但是,Gill 认为加强金融机构的专业化可能会促进证券市场的发展,Amdt 和Drake 也认为混业经营体制或者“金融超市”并不一定是毫无疑问的好模型。

White 对《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研究发现经营证券业务并未对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和盈利水平产生很大的影响,大量银行在1933年的大危机中破产。Kroszner 进一步证实了该观点。

在国内,夏斌比较早的认为发展金融控股公司是我国金融业处于分业-混业的两难中的现实选择。虞群娥、曾康霖分析了混业经营与分业经营的目的,并且比较了国际上主要的几种混业经营模式的特点。也有一部分学者尝试用西方经济学的方法对分业和混业的成本进行研究,从监管成本,银行内部的管理成本和社会交易成本三个方面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得出的结论认为社会比较利益的大小是分业或者混业经营模式选择的关键因素。董岚等通过对金融业的混业经营模式的研究发现,在我国经济转型的过程中,以金融控股公司为主导,能够充分的结合分业经营的专业管理模式,从而可以实现集团混业、经营分业。这是我国银行选择混业和分业的现实依据。

二、理论基础分析

(一)分业经营与混业经营的定义

1.1分业经营

分业经营模式也称专业化业务制度。其核心在于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信托业之间分业经营、分业管理,各行之间有严格的业务界限。

1.2混业经营

混业经营模式是指银行不仅可以经营传统的商业银行业务,如存款、贷款等,还可以经营投资银行业务,包括证券承销交易、保险代理等。

(二)分业经营与混业经营的利弊

2.1分业经营的利弊

分业经营模式的优势在于:降低金融机构的经营风险,避免货币市场的资金直接流入高风险的资本市场,维护一国的金融稳定。客观上起到遏制垄断、维护竞争的作用。专业化分工集中在某一特定领域的产品和服务,专门从事银行业务、证券管理、资产组合管理或为大型公司提供融资服务,资源集中,易创品牌,与客户关系简单,透明度高,易于监管。

但其也有弊端:分业经营的金融机构,其提供的产品品种单一,难以分散风险,综合应对风险的能力较弱,对于外部市场环境的重大变动相当敏感,面临较大的竞争压力。

2.2混业经营的利弊

混业经营模式的优势在于:可以为客户提供较全面的金融服务,有利于扩大经营范围,实现规模经济。通过提供多样化的服务,降低了单一品种的风险,分散了经营风险。便于通过多样化经营优势互补、分散风险、降低成本、增加利润,促进银行业务的创新能力,提高银行业的竞争力和金融服务效率。

其弊端在于:存在着相当大的管理难度,从事的业务种类过多,面临来自各方面的激烈竞争,为了设法巩固本机构在每一领域的地位,管理与风险控制将更加复杂,需要大量的资源,并且同一集团内从事存贷、共同基金、咨询、商业银行与保险等业务部门之间有潜在利益冲突。

(三)混业经营的模式

当代银行的混业经营模式, 大体上有三种:

一种是英国模式, 这种模式是银行可以直接从事证券业务, 自己经营证券买卖。这种模式有利于充分利用银行的各项资源, 也能带来规模效益, 但难以防范风险的传递, 一旦发生金融风险将通过非银行金融业务在“集团”内传递, 银行将面对集团内所有部门发生的风险而危及社会公共金融安全。它需要通过金融服务当局进行自律性监管, 建立防火墙。

另一种是美国模式, 即通过金融控股公司建立银行与证券公司之间的产权关系, 进行混业经营。金融控股公司不直接参与银行、证券投资活动, 只从事股权投资活动。具体业务由各子公司去完成, 但必须受股权控制, 各子公司既受股权控制又相互按市场原则对待, 在此基础上建立防火墙。

第三种是日本模式, 即通过集团或银行在外部设立子公司, 各子公司作为独立的法人实体从事银行、证券、保险业务, 实行混业经营。银行和证券子公司、保险子公司之间建立有防火墙。

比较三种模式各自防火墙的效果, 第一种模式更多地取决于银行内部监控机制的建设与完善程度, 取决于银行自身的风险管理能力, 与第二、三种模式相比,“墙”的效用偏弱; 第二、第三种模式主要取决于“墙”的高度和实行的严格程度。过于严厉的防火墙可能严格限定了集团内财务、营销和管理

上的联系, 从而抵消了混业的好处。而且, 更严重的结果是在增加了成本和限制了规模效应、协同效应的同时, 由于某一环节的风险泄露, 银行的稳定也没能保证。

三、案例分析

(一)我国银行业目前分业经营面临的困境

1. 分业经营无法适应国际金融市场的一体化发展

国际金融格局的变化将对中国的分业经营体制产生重大影响。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 资本国际间的流动变得越来越频繁, 金融服务多元化、综合化是各国金融业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开展竞争的必备条件。英国《银行家》杂志曾发布1000家大银行的排名,在前25名银行中, 实行混业经营的银行占68%;在前10名银行中, 实行混业经营的银行占80%。由此可以看出全球银行业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走势, 混业经营已成为主流。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愈演愈烈, 跨国投资急剧增加, 涌现了一大批巨型跨国集团公司, 各大金融公司希望赢得国内外更广泛的客户基础, 掌握更复杂的行业技术, 加强在本国市场和全球的竞争力, 全球金融业合并和收购趋势也正在成为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具体体现。以混业经营为主的这些银行通过合并和收购, 不仅使自身的国际竞争力大为加强, 位居世界强者之林, 而且能更好地满足客户对产品和服务提出的新的需求, 同时也提高了其技术创新和使用新技术融资的能力。

2.分业经营受到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挑战

如今, 我们早已进入了互联网时代。互联网不断地改变着人们的日常活动及经济管理活动, 同时也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而近年来, 以阿里巴巴、腾讯等为代表的互联网公司, 开始以互联网特有的形式渗透到金融领域:P2P网络借贷、互联网支付以及众筹融资等互联网金融模式向传统金融发起了明显的挑战。而经过蓄势、探路后, 互联网金融在2013年掀起了新的高潮。2013年6月, 支付宝与天弘基金“联姻”的产物——余额宝, 首日上线即完成了 5000万货币基金申购的惊人业绩。2013年10月, 百度金融理财平台上线。仅几个小时后, 就有超过12万户用户参与购买其产品“百发”,销售额超过10亿元。余额宝曾经的傲人业绩就这样被轻松超越。而2014年春节期间, 又一股力量—一微信红包异军突起:据统计, 其间参与微信红包的用户达到两亿左右, 绑定银行卡的用户约一亿左右。互联网金融是怎样的一种新的金融生态? 它何以有这样的魔力? 互联网金融高潮迭起, 与之相伴的是人们对传统金融机构特别是商业银行的担忧。互联网公司凭借其平台和技术的优势, 立足于客户的需求且大大降低了交易成本和信息成本。互联网理财产品的热卖, 将存款特别是活期存款抽离银行体系;第三方支付的兴起, 侵蚀着银行的手续费收入;互联网大赚眼球且十分有效的营销方式, 也时刻在给银行带来无形的压力。对于以“存款立行”的商业银行来说, 互联网金融无疑在对其客户、业务等多方面进行强有力的冲击。由于互联网金融的迅速发展,出现了“金融脱媒”现象,使得商业银行传统业务的生存空间缩小。

3.分业经营已不适应金融业的协调发展

由于分业经营制度不允许银行、证券、保险行业间相互渗透、相互兼营, 在我国生产力水平较低时期, 这种专业化分工有益于生产效率的提高。但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 分业经营制度己不利于银行、证券、保险等行业的发展, 也不利于一些新的衍生金融工具的创新, 使得三个行业的业务相对单一, 缺乏竞争, 阻碍了行业的自身发展, 加大了行业各自的经营风险。证券市场则由于市场资金不足而得不到稳定发展, 时常出现大起大落现象。证券与银行的分离, 使得一些具有转移风险及套期保值

功能的金融产品和金融工具无法开发和运用, 也不利于金融企业间的强强联合, 优势互补。

首先是我国商业银行资产结构单一, 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大部分资产为贷款, 且贷款对象以国有企业为主。因此, 商业银行急需拓展新的业务, 向证券、保险等领域进军, 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降低非系统性风险。其次, 证券业的资金短缺现象日益突出。目前我国证券公司普遍面临自有资金不足, 外部融资渠道又十分狭窄的困境, 主要能利用的融资渠道是银行同业拆借市场的隔夜拆借, 但这也受到拆借期限和拆借资金用途的双重限制。资金不足不仅限制了证券公司的业务发展, 还引发了种种违规操作, 加大了证券公司的经营风险。因此, 为了赋予证券公司合法的、更为多样化的融资渠道, 促进证券市场的长远发展, 加强证券业与整个金融市场体系之间的联系至关重要。再次, 保险业的投资渠道狭窄。根据《保险法》的规定, 保险公司的资金运用, 限于在银行存款、买卖政府债券、金融债券和国务院规定的其他资金运用方式。保险公司的资金不得用于设立证券经营机构, 不得用于设立保险业以外的企业。虽然近年来国家对保险公司的投资渠道已有所放宽, 但是保险资金的运用空间仍然十分狭窄, 效率也不高。随着我国保险业发展步伐的加快, 资产规模迅速增加, 其投资保值增值的要求也日益增长, 保险资金的运用己成为制约我国保险业发展的重要问题, 进一步放松保险公司的投资限制、提高保险资金的投资收益率已成为保险业快速发展的内在需求。为了促进我国保险业的健康发展, 有必要从制度上保证保险业与银行业、证券业之间的良性互动。

4.分业经营无法适应我国金融改革步伐

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化和资本市场的决速发展, 企业融资渠道也发生了深刻变化, 证券市场的迅速发展吸引了许多实力雄厚、信誉良好的企业进行直接融资, 致使商业银行贷款业务呈萎缩趋势, 优质客户减少, 利润下降。由于利率市场化步伐加快,利率完全放开已经接近尾声,这使依靠传统存贷款获取利差的商业银行的利润出现大幅度的下降。在这种局面下, 商业银行不得不调整其经营策略和产品品种, 将业务触角扩展到更广阔的金融业务领域。

(二)我国银行业实行混业经营的可行性

中国光大集团、中信集团已率先进行了这方面的尝试。光大集团拥有光大银行、光大证券和光大信托三家金融机构, 同时又是申银万国19%的大股东, 是中国银行业中探索混业经营的先驱,1999年12月25日又宣布与加拿大永明人寿组建人寿保险公司。这样, 光大集团就成为一个集商业银行业务、保险业务、证券业务、信托业务于一身的可实行分业经营、分业管理的金融控股公司, 同时又实现了在同一利益主体下互相协作的混业经营局面。为中国未来金融业由分业向混业经营探索了一条道路。中行和工行等国有商业银行也都朝着混业经营的方向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探索, 其中以中国银行最为积极, 对证券、保险、基金等非银行金融市场都有所涉及, 取得的成绩也较为突出, 初步形成了金融控股公司的雏形。中国工商银行也联合东亚银行在香港成立了工商东亚金融控股有限公司, 并且工行的海外机构工银亚洲参股太平洋保险公司, 成为太平保险的实质意义大股东之一。

(1)1994年以来的金融改革已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下的金融制度的框架基本确立并日趋完善, 整个金融体系和金融结构的运行基本体现了市场化原则, 这是国有商业银行以盈利为目的、业务综合经营的前提。

(2)各国有商业银行在经营管理中, 已经普遍推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和风险管理, 经营风险观念得到强化, 经营行为的理性程度明显提高。同时加强了内控制度建设, 完善了自我约束机制。

(3)以银监会、证监会和保监会为主体的具有权威性的金融监管体系框架已基本建立, 并日趋成熟。

(4)从1995年起我国先后颁布了《中国人民银行法》、《商业银行法》、《票据法》、《保险法》、

《担保法》等, 使我国的金融法律框架已基本建立起来。这标志着我国金融业的发展已步人法制化轨道。

(5)养老保险资金的入市、股票质押融资都是混业经营模式开始尝试的证明。

(6)存款保险制度的推出;利率市场化已经放开。

四、政策建议

我国金融业实现混业经营模式的政策建议:

(1)强化金融控股公司的内部控制。金融控股公司要强化内部控制制度,主要包括:建立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建立科学、合理的组织架构,完善风险识别和评估,明确风险监控重点,建立独立的内部审计体系。

(2)建立金融“防火墙”和信息披露制度。信息披露是金融控股公司内部制度建设的重要手段,我国金融控股公司要实现正常运转,就应当尽快建立、健全其信息披露制度。

(3)创造金融控股公司健康发展的外部环境。加强对金融控股公司的立法。要稳健地推进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的发展,必须要立法先行。纵观美英这些金融控股公司比较发达的国家,均是通过对金融控股公司的系统立法来指导和促进金融控股公司的发展。

(4)建立有效的监管体制。对于监管体制的建立,可借鉴美国机构监管和功能监管相结合的“伞状监管”方式,即设立牵头金融监管机构对金融控股公司进行总体监管,银监会、保监会和证监会继续分别对其下属银行子公司、保险子公司、证券子公司进行功能监管。

(5)建立高效完善的资本市场。

参考文献

[1]陈丽. 基于商业银行视角的金融业混业经营模式研究[D].河南大学,2013.

[2]张红斌. 我国商业银行混业经营模式与分业经营模式的选择研究[D].暨南大学,2001.

[3]高晓琴. 西方商业银行经营制度的变革与启示[D].西南财经大学,2001.

[4]赵大海. 对我国金融业实行混业经营制的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

[5]彭武珍. 分业经营还是混业经营——我国金融经营体制的战略选择[D].江西财经大学,2002.

[6]梁媛. 混业经营的国际趋势与中国银行体制的选择[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3.

[7]李民. 我国银行分业与混业经营分析[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

[8]杨红星. 中国金融分业经营体制下的混业经营问题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04.

[9]滕红雨. 美国金融业分业混业经营体制变迁及对我国的启示[D].吉林大学,2004.

[10]张鼎灵. 我国商业银行经营模式选择及其监管[D].华东师范大学,2004.

[11]赵卫花. 基于综合经营视角的商业银行竞争力研究[D].东华大学,2012.

[12]罗志华. 信托在我国金融分业体制下的定位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

[13]薛蓓蓓. 我国金融业混业经营模式及其监管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7.

[14]刘毅, 于薇. 美中商业银行分业及混业经营的经验教训与我国未来经营模式的理性选择[J].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2010,05:21-24.

[15]付方东. 我国商业银行混业经营及其风险研究[D].四川大学,2007.

[16]骆璇. 我国商业银行开展投行业务问题的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2.

[17]邢桂君. 中国商业银行混业经营的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02.

[18]徐斯豪. 我国商业银行分业经营与混业经营的选择[J]. 中国外资,2012,12:47-48.

[19]赵前程. 中国商业银行混业经营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5.

[20]唐宏飞. 中国商业银行混业经营制度的法律问题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5.


相关内容

  • 关于银行会计的论文有关货币银行学论文
  • 论当前"货币银行学"课程教学面临的约束与应对 09 财务管理系 会计电算化3班 赵明娇 [1**********]3 摘要:"货币银行学"在经管类专业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因课程性质.内容特征.教学重心以及功利化学习等内外部因素约束,"货币银行学& ...

  • 新时期农村金融制度创新
  • 题号:Qhx013879 所属课程: 新时期农村金融制度创新 1. 根据本课程,小额信贷服务应该是本土化的服务. A. 对 B. 错 正确答案:A 解析: 未找到解析 题号:Qhx013870 所属课程: 新时期农村金融制度创新 2. 根据本课程,渐进式是我国农村金融创新路径的特征之一. A. 对 ...

  • 乐平论文网职称论文发表网-资产管理收入多元化盈利能力论文选题题目
  • 云发表,专业论文发表网站!http://www.yunfabiao.com/ 面向作者直接收稿,省去中间环节,价格更低,发表更快,收录更快! 乐平论文网职称论文发表网-资产管理|收入多元化|盈利能力论文选题题目 乐平论文网职称论文发表网-以下是资产管理|收入多元化|盈利能力职称论文发表选题参考题目, ...

  • 金融学课程介绍
  • 金融学系课程介绍 序 号:1 课程编码:16001020.16001030.16001040 课程名称:金融学 学 分:4 周 学 时:3 开课系部:金融学系 预修课程:微观经济学 修读对象:本科生 课程简介:从分析金融运作对象--货币.货币资金.金融工具.金融资产入手,阐述货币 时间价值原理:介绍 ...

  • 对村镇银行信用风险防范的思考
  • 对村镇银行信用风险防范的思考 ◎高凌云刘钟钦 摘要:村镇银行作为股份制的小型社区银行,现在处于试点阶段,它主要以贷款业务作为盈利性来源,经营管理遵循"盈利性. 安套J生.流动性"的原则.所以村镇银行的也面临着经营和管理的诸多风险,尤其是信用风险.本文主要分析了村镇银行面临的信用风 ...

  • 银行会计结课论文要求
  • <银行会计学>课程论文 论文题目: 专 业: 年 级: 姓 名: 学 号: 2015 年 6 月 30日 论文写作要求 1.论文采用打印的方式提交,请学生按照本文件的相关要求提交论文. 2.为了便于装订材料,均采用A4纸,且前2页为本文档的前2页. 3.请勿抄袭,如有雷同本部分成绩记零分 ...

  • 广播电视大学金融本科毕业论文实施细则
  • 北京广播电视大学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开放教育试点" 金融学本科专业综合实践环节实施细则 根据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金融学专业(本科)综合实践环节教学大纲的要求,特制定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金融学专业(本科)综合实践环节实施计划. 一.实施的目的: 广播电视大学财经类开放教育 ...

  • 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风险的影响研究
  • [125]杨辰.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风险的影响研究 张谊浩.南京大学,2012. 摘要:20世纪70年代以来,各国逐渐以金融深化来促进经济的发展,利率市场化作为金融深化的核心,也成为各国发展金融市场的主流趋势.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金融改革迫在眉睫,利率市场化也成为不可避免的命题.利率市场化可以给 ...

  • 商业银行论文
  • 摘要:为了从整体上分析国内学者对商业银行的研究情况,本文从中国知网CNKI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检索了2012年与商业银行相关的学术论文,进行了描述统计分析,并对研究的具体内容进行了简要的说明.结果显示:我国学者对商业银行的研究范围非常广泛,并随着信息时代的进步而进步,有了可观的发展. 关键字:商业银行 ...

  • 企业模拟经营系统
  • [讨论]派金<商道>企业模拟经营系统 电脑模拟实战课程有效解决了手工沙盘模拟演练方式易出错.少分析.难控制等问题,是商业模拟培训的最佳方法 1.经过我及个别组员的总结,他们的相同点大致如下: 2. 两者较之相同点而言,存在更多不同的地方,特总结如下: 从总体上比较结果如下: 按不同角色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