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研究最终版

2012年第5

提升我国出口竞争力的途径分析

——基于日本、德国的经验

任再萍

内容提要

自2005年7月汇改以来,人民币汇

率升值、双向波动趋势和波动幅度日益增大,我国出口面临的国际竞争也日趋激烈。本文通过对日本、德国企业应对汇率波动各种策略的分析及比较研究,提出在人民币持续升值及汇率剧烈波动情况下提升我国出口竞争力的途径。

关键词进出口企业

汇率波动

应对措施

提升途径

人民币升值及汇率剧烈波动是影响我国出口竞争力的一个重要因素。日本和德国实行浮动汇率制度的时间比较长,先后经历了本币大幅升值、双向波动等阶段,其企业对于应对汇率波动影响积累了大量成功的经验,通过对其进行分析可以为提升我国出口竞争力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一、各种理论研究

自从1973年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及浮动汇率制度施行以来,国际上众多学者就对汇率波动对出口市场的影响进行了一系列研究,DeGrauwe(1988)认为企业对汇率波动的承受力由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决定,汇率波动对出口市场的最终影响取决于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的大小。SilvanaTenreyro(2004)认为汇率风险对出口贸易的影响不显著;麦金龙和大野健一(1999)认为汇率波动与贸易量之间的相关程度非常弱;TaufiqChoudhry(2005)经过研究后认为,汇率风险可能减少出口贸易。但是也有一些学者提出了不同的见解,Velazquez-Hernandez(2002)研究了汇率风险暴露下厂商的出口决策行为,特别比38

较了套期保值与没有套期保值厂商的区别。Bohara(2001)则认为,汇率风险可能刺激国际贸易。

Sauer和Campa究了出口对汇率变化的反应,(2004)运用西班牙有代表性的制造业数据研发现沉没成本假设在

企业进出入某行业中起着重要的影响。Obsffeld2002)认为,对于汇率波动对进出口企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商品相对价格上的影响,在不同类工业商品之间存在相当大的差异。Verschoor(2006),BillFrancisAline、IftekharMuller、HasanWillemDelroy、

业竞争力的影响在理论上成立,Hunter(2008)研究认为,尽管汇率变动对产但对美国产业的研究发现并非如此。

汇改后我国出口市场面临的挑战也越来越大,有许多学者对汇率波动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卢向前、戴国强(2005)研究发现人民币实际汇率波动对我国进出口影响十分显著,ML条件成立,并且存在J曲线效应。杨帆(2005)把众多学者计算的进出口需求价格弹性之和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我国进出口弹性小于或接近于1,明显不符合马歇尔-勒纳条件;另一类则大于1,基本符合马歇尔-勒纳条件。曾寅初、彭超(2007)认为,汇率变动对企业出口应收账款造成了贬值损失;同时人民币升值导致企业出口量减少,这种效应有一定的滞后性,来自山东省胶东地区企业层面的证据表明,这两种效应都比较显著。陈龙江、黄祖辉(2007)得出了当前的人民币升值对浙江农产品实际出口带来负面效应、而升值过程中汇率波动所带来的汇率风险则反而有刺激农产品出口的正效应的结论。

刘昌黎(2006)从中日比较的角度研究了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出口市场的影响,认为日本在经济赶超陈金明

阶段后期都能有效地克服日元升值的冲击和影响,预言至少在2020年前后,人民币升值不会严重影响我国出口的迅速增加。姚大庆(2007)认为汇率波动幅度增加对企业出口决策的影响取决于企业生产的附加值,汇率波动幅度的上升会增加高附加值企业的产出和出口水平,减少低附加值企业的产出和出口水平。张辰利、王五祥(2007)采用数量分析的方法对外汇风险进行解析,对外汇风险的概念作出相对完善的描述,在此基础上再展开对外汇风险的衡量及组成要素的针对性管理的探讨。封思贤、吴玮2008)通过实证分析表明,不同类商品的进出口需求对汇率变化的反映程度存在较大差异,分析表明贸易构成的差异和不同商品汇率弹性的巨大差异是上述争论产生的根本原因。笪家祥、吴先满、高鹤云2008)从人民币升值对出口商品价格、出口增速、美元出口成本和出口利润率的影响等方面多维度呈现汇改以来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出口市场的影响,并对三家重点企业应对人民币升值情况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政策建议。吴武清、陈敏、毛志杰(2008)分析发现人民币汇率升值会减少我国对美国的出口;同时汇率波动的增加会减少出口贸易的增速,通过动态条件相关系数分析发现实际汇率对出口的解释能力为20%—30%。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虽然汇率波动对企业出口贸易影响的研究比较多,但是不同国家、不同部门、不同产品得出了不同的结论,没有一个获得一致验证的结论,这充分说明了汇率波动对出口竞争力影响的复杂性和多变性。

二、日本、德国应对汇率波动影响的措施分析

二战以来,世界上最引人注目的货币升值发生在日本和德国,其企业应对措施如下:

(1一)日元汇率变化可分为逐渐升值时期、日元汇率波动的阶段及其对出口的影响

日元汇率波动及应对措施

1984(1971—

元汇率双向波动时期年)、大幅度升值时期(1996(—19852005—1995年)三个不同阶年)以及日段①,每个阶段日本贸易企业受日元汇率波动的影响分析如下:

2012年第5期

第一阶段:1971—1984年缓慢升值时期。在二战后的1945年到1971年的20多年中,日本国内一直实行121美元兑换360日元的固定汇率政策,元汇率升值月,西方十国出于自身贸易利益的考虑,16.8%,即1美元=308日元,以此为标准决定将日1971年上下可浮动2.25%,这就是历史上被称为“史密森协议”的主要内容,由此导致日本1972年的出口增长率由上年的美元兑237.620.7日元,%下降为比19704.9%。年升值到198451.5年日元升至然都直接影响了日本出口特别是日本对美国的出1%,这些虽口,但其程度远远比不上1972年的影响那么严重。

第二阶段:1985—1995年大幅升值时期。1985年9月,美国由于贸易逆差问题的困扰,与日本、联邦德国、法国、英国共同签署了“广场协议”,联合干预外汇市场,以达到日元快速升值、缓解美国贸易逆差的目的,到1986年1月日元兑美元突破了200日元大关,1984影响,年升值到1995出口急速跌落特别是对美国的出口,152.8年最高升至%,这使日本经济增长受到了严重1美元兑93.97日元,比比1985

年下降了27.3%。受打击最大的是与出口相关的企业特别是矿业和制造业,1986年采矿业和制造业严重不景气,企业经营举步维艰,企业破产数为3721家,比上一年增加174家;在这种情况下,出口企业被迫采取大规模海外投资、转移生产这一迅捷的途

径,导致日本产业出现空洞化现象。

第三阶段:1996—2005年日元汇率双向波动时期。日本企业为了平衡公司进出口和创造利润,将生产转移到海外,有些甚至连新设计、研发也转移到海外,这期间加快了产业结构升级,加之亚洲各发展中国家经济也相继复苏,从日本进口机械设备和零部件,2000—2005年日本对亚洲的出口额由21.30万亿日元增加到31.80亿日元,日本进出口企业在这一时期受到的影响明显小于第一、第二阶段。

由此看出,日元升值在短期内对日本企业的出口竞争力确实带来过负面冲击,但经过一定时期的调整和提升,从长期看,企业的出口竞争力反而在日元升值过程中得到了巩固和加强。

2在日元汇率波动的第三阶段,、日本企业提升出口竞争力的措施

日本企业已成功应对汇率波动影响,主要措施如下:

(1)利用外汇交易工具等财务手段规避风险

39

((

2012年第5

行等金融机构合作,利用外汇交易工具来事先锁定汇率水平,规避汇率波动带来的汇兑损失。日本企业使用最多的是外汇期权交易,在日元升值不可避免的局势出现时,企业增加美元期货的卖出合约。在外汇市场走向不明确时买进期权,而到结算时,若现货有利,就放弃期权;若期权有利,则行使期权。对于机械设备等长期延期支付的出口项目,企业所采用的财务对策是利用远期外汇期货合约。

其次,财务手段也是日本企业应对汇兑损失的一个常用措施,比如采用日元计价结算,不会涉及到本外币兑换,也就可以避免汇兑损失,或者出口用本币,进口用外币;或者使用提前或推迟结算法LeadsandLags),出口企业为了规避外币出口应收账款因本币升值遭受汇兑损失而提前结算,把美元提前卖给银行,但对于进口企业则相反。同时通过价格转移、降低成本、外汇资产平衡等方法转移风险、节约成本、债务调整等来减轻汇率波动对企业造成的损失。

(2)实施海外投资或并购以及全球战略为了应对汇率波动影响,日本企业开始进行国际化经营,资本、人员、商品等不断从日本向海外输出,日本公司的生产据点、部门分散到世界各地,销售点也扩展到全世界。1986675年的220亿美元迅速上升到顶峰时期日本的对外直接投资额从1989年的投资国。亿美元,与此同时,这令日本成为当时全球最大的对外直接日本亦由商品输出开始转为资本输出,开启了海外并购风潮,最终演变为日本企业的全球最佳生产战略,最初此战略原来是为了应对日本与欧美各国的贸易摩擦,而在日元升值后起到了防范汇率风险的作用。经历了1995年4月1美元跌破80日元的局面之后,日本企业重新调整了海外生产布局,就连研发基地也建在了海外,正式开始构建不受外汇风险影响的全球生产战略。

(3)提高产品附加值,优化产业结构

日本为了达到相对降低产品价格、提高产品竞争力的目的,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使企业迅速成长,比如,丰田汽车公司、本田汽车公司、索尼公司成功地把日元升值的压力转化为努力提高自身生产率和产品科技含量的动力,成长为世界著名的大企业。首先,通过产品升级和生产流程合理化的革新,增加廉40

价零部件进口、减少能耗等各种合理化措施,提高生

产率和产品的科技含量等。在日本深受汇率影响的纺织业,日本企业采用服装创新概念品牌,发展高档次、多花色品种、精加工的非价格竞争力的高附加值产品,实现产品更新与品牌成长。其次,进行企业重组,使其产生规模效益(如前向整合或后向整合),组成系列化的大型集团公司,也形成了互补优势。最后,日本企业还从全面提升产品质量入手,以绝对高质量赢得市场,有效抵消了国外市场萎缩带来的影响,经过日本企业的重新定位目标市场和差别化战略,国内市场对制造品需求的迅速上升反而促成了

日本制造业的进一步繁荣。

③(1二二战后德国经济在经历快速恢复、、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后的马克时期

)德国企业对汇率波动的从容应对

迅猛发展的同时,也面临马克持续的升值压力和汇率剧烈波动问题。

第一阶段,1973—1979年马克升值阶段,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及美国经济的不景气,导致马克持续升值,由1973年的1马克兑换0.4132美元最终达到1979年的1马克兑换0.5464美元。主要由于德国相对美国取得经济优势,虽然第一次石油危机的爆发使马克汇率反向波动,1973年第四季度马克汇率略有贬值,短暂偏离上升通道,但当冲击被消化后,马克又进入到升值通道中。

第二阶段,1979—1985年马克贬值阶段,由于受到第二次石油危机的影响,马克进入贬值阶段,从1马克兑0.5464美元跌至1马克兑换0.3448美元,油价的提升使石油对外依存度接近100%的德国经济备受打击,引起国际收支恶化,造成马克汇率连续5年贬值。

第三阶段,1985—1998年马克又重新进入升值阶段,美国迫于赤字问题,于1985年9月22日在纽约广场饭店召开会议,联合美、德、法、英和日五国,有秩序地干预外汇市场矫正美元估值过高的局面,从而迫使主要货币对美元升值,当日五国财长参加会议并达成协议,即“广场协议”。按年平均汇率比较,1995年与1984年相比德国马克对美元汇率升值达到104.4%。

尽管遭受了马克升值和汇率巨幅波动的影响,但德国企业成功应对了汇率波动影响,升值并未在

2012年第5期

很大程度上抑制出口。

以大众汽车公司为例,面对马克持续升值带来的经营危机,大众汽车公司应对汇率波动风险的措施有:财务策略、产品提升策略、本土化与全球化策略、长短期目标兼顾策略。财务策略和前述日本企业策略基本一致,这里着重介绍后三种策略。

(1)产品提升策略

本币升值的市场困境在于市场份额和出口价格的矛盾,大众汽车公司在1974年也遭遇了此窘境。大众公司为了保住在美国的市场份额,采取降价销售措施,结果这一年损失高达3.1亿美元,这是一个两难的困境,提价会丧失市场份额,降价虽然能够保住市场占有率,却无法弥补马克升值带来的损失。面对这个两难抉择,大众公司找到了答案,那就是提升产品、进军高档车市场,大众公司给消费者的印象是不仅仅因为马克升值造成大众汽车提价,恰恰相反,大众汽车的提价是因为性能的提高和设计的高层次。

一般来说,高端客户对价格不是很敏感,大众公司把目标市场定位在高端客户,在大量市场调研的基础上,研发出了面向中等收入阶层、质量较高、造型美观的汽车,1974年1月在本土沃尔夫斯堡生产出首辆高尔夫,取得成功后,1974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建立工厂,大规模生产中档高尔夫,赢得了美国中产阶级,不仅取得了利润,也赢得了高品质的荣誉。大众公司不满足在美国市场的成功,在20世纪80年代把目光转向了中国,1983年和中国合资制造了适合中国人消费特点的桑塔纳轿车,在中国市场捷足先登,获得中国消费者的青睐。这些都是大众公司通过产品提升、创造品牌重新占领市场、开拓新市场,并成功应对汇率波动影响的典范。

(2)本土化与全球化策略

桑塔纳轿车在上海的生产实行的也是本土化与全球化策略,在本土化化过程中,德国大众不仅按照合营合同和技术转让协议向中国转让技术,还专门成立了中国国产化协调组,协助相关零部件企业引

表1

进技术和工装设备,提供技术指导,促成国内外零部件企业之间的技术转让与合作,形成共赢的局面,不仅为自身赢得了利润,也带动了当地产业的发展。目前在大众汽车公司的帮助下,中国已有52个零部件企业与国外合资,另外50多家合资项目正在谈判之中,形成了整车技术引进、合资带动相关零部件技术的引进、合资的滚雪球效应。只是其本土化进程在初期比较慢,其本土化率见表1。

在本土化过程中,由于给当地带来了效益,当地政府给予了很大支持与帮助,但从长期来看,收益最大的还是大众公司,其获得了较大的市场与利益。在上海第一家合资企业的成功,促使其在1991年在中国成立了第二家合资企业长春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不仅占领了中国市场,从长远看,也实现了其在亚洲建立低价生产基地、全球化销售的战略。

(3)长短期目标兼顾策略

德国大众汽车公司正是看中了中国市场的长期利益,即夺回被韩国或日本已经占领的市场,有了这样的长期目标,德国大众在自己取得利润的同时,积极和当地政府搞好关系,帮助中国的相关企业提高技术、引进项目,培训当地员工,并选拔优秀技术人员到德国培训,还在中国建立起一个巨大的售后服务网,在1993年销售10万辆桑塔纳轿车,全国的维修点达到了200家,投资1500万元建立了具有现代化装备的培训中心,可谓目光长远。上海大众和一汽大众自成立以来的总销售量在同行业中遥遥领先,取得了极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兼顾长期目标与短期利益是一个企业海外投资、全球化策略成功的重要方面,德国大众汽车公司在上海的合资企业就做到了这一点。德国大众从其在美国、巴西、墨西哥等国的投资总结经验,即很早或第一个进入的外资企业,进入的成本、障碍最少,超额利润最大,并可以参与该市场的开发,比较容易为后来者设置障碍,从而较长期占有该市场,维持超额利润。

2、欧元时期

桑塔纳轿车的本土化情况

资料来源:穆荣平:《德国向中国的技术转移——上海大众汽车公司案例研究》,《科研管理》1997年第6期,第76页

41

2012年第5

1999年启动以来,也经历了震荡贬值、

欧元在小幅震荡中调整,但受欧元加息预期影响,有升值趋势。

在欧元启动后,德国企业对欧元汇率波动表现得从容自若。首先,德国企业的风险意识非常强,早就通过生产流程优化以及成本控制之间的有机结合拓宽高、中、低多品种层次,成本上下游转移,加强品牌规划设计和对现有产品的升级换代,加快新产品研发与推出;其次,多种产品尽可能利用同一个基础模块进行生产组合,以降低总体研发和生产成本等措施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并降低成本;最后,德国企业通过重新改进营销模式、定位目标市场、海外投资中的本土化与全球化并重的策略,在稳定现有客户对产品的认可度和忠实程度的同时,不断发掘新的客户,淡化价格因素,在基于核心技术研发的基础上创造亮点,使产品的性价比得以提高,同时注重与当地人文环境的协调和谐,兼顾短期利益与长远目标的一致,不仅避开了欧元升值带来的不利影响,还为长期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德国企业在欧元时代相对于其他国家的进出口情况,如图1和图2所示。

从图1和图2可以看出,在欧元升值的几年中,德国企业的出口增长势头依然强劲,相对其他国家来说,受汇率波动影响比较小,企业后劲比较足,德国的出口增长率在2002年、2003年略低于西班牙的增长率,但在2004年又强劲反弹,成为出口增长率最高的欧盟国家;在进口方面,德国在2002

年比较

升值阶段,其中1999—2001年以及2008—2010年6月基本处于震荡贬值阶段。由于欧元刚上市时市场对欧元的信心不足,而且当时美国经济增长快于欧盟,2008年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爆发,国际金融市场风险加大,引发欧元汇率持续下跌,欧盟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欧元区2008年3月通膨率跳涨至纪录高点以及经济景气指数连续第10个月走软,这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解释这一阶段汇率的下降。2010年6月7日跌至年内最低点1.1914,为2006年3月以来最低

水平,相较于2009年11月最高点跌幅达到20.77%。2007年基本处于升值阶段,其中2005年有过震荡贬值。伴随着欧元流通的好消息,欧元转而进入期盼持

欧元完全流通后即进入了升值阶段,2002—

久的升值时期。2002年2月1日,欧元汇率从0.856的价位一路上扬,至2004年8月,欧元攀至1.392,一举创下历史新高。原因主要是由于美联储在2001—2003年连续13次降息后,使得欧盟利率远高于美国利率,以及美国不断增长的经常项目赤字和通胀率

差异,大量资本从美国流入欧盟,导致欧元坚挺。2006年初,尤其是2007年以来,欧元名义汇率和实际有效汇率大幅攀升,欧元兑美元升值步伐不断加快7—11月,欧洲债务危机暂时缓解、欧元区经济数据

并屡创历史新高。欧元上涨看似势不可挡。2010年好转,欧元触底回升。2010年12月起至2011年3月,

图1欧元区不同国家出口额比较图

资料来源:德国联邦统计局:载吕鸿:《欧元升值与美元分庭抗礼》,http://world.people.com.cn/GB/57507/6118244.html,

下同

42

2012年第5期

图2

欧元区不同国家进口额比较图

低,但到了2003年、2004年又恢复了强劲增长势头,增长率位居欧盟第二,德国在最初增长率的下降,主要是因为欧元实施后有利于弱势国家而不利于强势国家,使德国的内需受到了一定的影响所致。

的策略,取决于公司对风险的偏好和承受程度。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的调查表明,有一部分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缺乏主动避险意识,往往将汇率风险归咎于政策性因素,坐等政府的出口退税等政策扶持。有一些进出口企业即使意识到汇率波动带来的影响,但由于人员、资金、避险产品等因素的限制,总抱有侥幸心理,错失了防范汇率波动影响的最佳时期。可以看出,我国企业在防范汇率波动的能力、可得的金融产品、经验方面和国外企业相比还有一定差距。

3、R&D机制与管理模式比较

三、比较研究及提升途径策略

(一)比较研究1、外部环境比较

日本、德国实行市场经济的时间比较长,金融市场比较完善,各项法律法规比较健全,国民素质、人均GDP、工资水平都比较高,使得企业有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和人文环境;而我国实行市场经济的时间比较短,各项政策法规的建立与完善还需要一定的时间,金融机构在应对汇率波动方面的产品比较少,同时还要兼顾就业等社会问题,企业难以像日本、德国等国外企业那样大规模地进行生产的海外转移,使我国进出口企业在选择应对汇率波动策略时,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和承受一定的社会压力。

2、外汇风险意识和应对能力比较

日本、德国企业的外汇风险意识和应对风险的能力远远高于我国进出口企业,我国学者陈伟、王伟(2005)研究表明,无论是高风险或低风险的外汇暴露,跨国公司都会采用主动或被动的对冲方法,如果是高风险暴露,基本上都会完全对冲掉;对于低风险暴露,各约一半的公司会采用完全对冲和灵活管理

日本、德国企业由于对浮动汇率已经适应,对防范汇率波动影响有一套比较成熟的办法,企业普遍都拥有成熟的、专业化的R&D部门,该部门对于企业的运营有一个全面的规划,不仅要考虑如何将新技术及时地投入生产,还要考虑与R&D活动关联的制造部门、营销部门、供应商、分销商的协作,甚至与竞争者的对抗与合作等都会考虑在内,以确保新产品进入市场后的经济效益和市场认同度。

而我国由于长期地钉住美元汇率,企业缺乏主动应对汇率波动的R&D机制,在R&D资金的获取、R&D人员的发展、项目选择、与其他部门的协作等和业应对汇率波动影响的能力。

(二)提升途径策略

我国进出口企业能否成功应对汇率波动影响,

43

国外企业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大大制约了我国企

2012年第5

有助于我国进出口企业应对汇率波动的能力的提升,消除汇率波动带来的负面影响,同时积极利用汇率波动带来的机遇,从而增强我国进出口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日本、德国企业应对汇率波动影响的措施大的方面可以分两类,即短期或单个策略和长期或综合策略,短期或单个策略包括四类措施,即财务、合同、保险或融资、外汇交易等,每类措施下又有多种操作方法;长期或综合策略包括市场营销、调整生产两类措施,其中又包括多种不同的具体方案。一个企业在应对汇率波动影响时没有必要把这些措施全部使用,只要选择最适合企业特点、收益成本比最大的几种措施,就可使企业免遭汇率波动带来的不利影响,同时还可以充分利用汇率波动带来的机遇,提升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不同的企业由于决策者有不同的经营理念和偏好,最终采取的措施可能不尽相同,但只要能提升企业的利润,都是好的方案。在实践中,1有以下策略可以运用。

企业不仅要以优惠的政策引进生产经营方面的、加大人才引进力度

专业人才,而且要适当引进金融专业方面的人才,或者聘请银行、高校等机构的金融专家做企业的汇率顾问,对企业面临的汇率、利率、退税等变化带来的影响及时进行有效的防范。

2我国进出口企业必须走集约化、、走集约化、规模化经营道路

规模化经营道路,集合或共享人力、物力、财力、管理等生产要素,并对其进行统一配置;同时以节俭、品牌、高效为价值取向,从而达到降低成本、高效管理,进而使我国进出口企业集中核心力量,获得可持续竞争的优势,产生规模效益。特别是我国中小型进出口企业、民营、私营企业可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加速资本的集中、积聚、增值和资产规模的扩张,提高企业规模经营效益,进而推动资本在全社会的优化配置。我国中小进出口企业可以通过联合、合并、合作经营、改组改制等,使资源形成互补和协同效应,产生1+1>2的效果,使进出口企业充分享受集约化、规模化带来的效益,有能力和信心应对汇率波动带来的经营影响。

3进出口企业科研能力的提高是一项艰巨而复杂、提升科研创新能力

的任务,可以探索多种模式。一是可以通过企业与高44

校、研究机构以及企业间合作提升企业的科研创新

能力,在保持各自独立性的基础上,借助科研、高校机构的人才优势,把企业未来需要的技术、产品、市场和人才纳入长期合作之中,建立起长期稳定的合作机制。二是建立一批具有前瞻性、专业性的企业研发基地,甚至创立博士后流动站,我国进出口企业与国外公司最大的差距就是缺少开展前瞻性研究的研发机构。目前我国进出口企业的研究开发中心把研发资源大部分投向应用产品开发,而缺乏超前性的部署,进出口企业要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开展行业应用基础研究、共性关键技术开发和推动产学研相结合的复合性、前瞻性研究,一方面承担行业应用基础研究、高技术研究、关键技术装备研究和开发的任务,提高行业技术水平;另一方面稳定一批专门研发人才,培养企业持续创新能力。中小企业在提升应对汇率波动影响的能力时,必须摆脱模仿的老路,要不断完善联合研发的体系,把该领域、该行业的龙头企业、高校也联合进来,使企业的研发能力不断提升,特别是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建立品牌努力成为代理进出口行业的一面旗帜,充分发挥代理企业、中小企业联合的综合优势。

4中小企业要改变只有大企业才可以进行海外投、适时实施“走出去”战略

资、生产的错误观念,而是要以积极的态度,努力发掘的机遇,利用一切可能的合法形式“走出去”,比如国内中小企业可以建立“走出去”创业联盟,联合其他企业一起走出去寻找发展机遇,或者和境外企业建立合资企业、合作企业的形式,积极投资于货币相对人民币具有长期贬值的国家和地区或不发达国家。事实证明,把那些技术含量低、劳动密集型、纯加工性质的生产程序或行业转移出去,而把竞争力比较强、技术含量比较高、环保的产业留在国内,不仅可以充分利用国外低廉的资源、劳动力优势,规避汇率波动对企业的影响,而且可以满足我国节约自然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目标,使国内产业不断升级、结构进一步优化,增强我国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从长期来看,这是有利国家、有利企业、有利民众的好措施,5政府及社会各方要为企业营造一个良好的氛、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也是提升我国产业结构的有效渠道。

围,使出口企业应对汇率波动影响能力不断增强,具

“走出去”

体可从以下几点入手:

首先,不断完善各项经济政策及法律体系,满足进出口企业应对国际竞争的需要。我国政府要不断完善各项经济政策,增加货币政策的灵活性,出台针对中小进出口企业和民间进出口企业信贷的优惠政策,满足企业经营和应对汇率波动的需要;为规模化、集约化经营的形成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及时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业资源的有效整合和鼓励企业走产业升级的道路,从整体上提升我国进出口企业应对汇率波动对经营的影响。同时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体系,为企业提供及时、完善的法律服务,使企业的经营和纠纷解决有法可依;及时了解和分析主要贸易伙伴国新近出台的法律和法规对我国进出口企业形成的冲击,制定和完善关于规范各类专业性的法律咨询、中介服务机构的法律、法规,特别是对会计师事务所、商标、专利事务所等具有较强专业性的法律服务机构的监督管理,不断深化体制改革,完善产业政策,推进法律服务业的市场化,建立和完善政府、企业和中介组织三者分工合作的贸易摩擦应对机制,使企业在经营中既有法可依,又有寻求法律保护的规范渠道,解除企业的后顾之忧。

其次,活跃外汇交易市场,为进出口企业应对汇率波动影响提供丰富的产品。逐步取消对外汇交易市场的诸多限制,使企业可以自由地进行保值和投机交易,这样企业进行远期外汇交易的机会可能会成倍地放大,不仅满足企业保值的需要,也给企业带来赚取投机利润的机会,而且活跃市场;同时要及时开发外汇交易新品种及其配套的其他金融衍生产品,使进出口企业有充分选择金融产品应对汇率波动的空间,同时采取优惠的政策鼓励货币经纪公司的运作,使整个外汇市场产品链完整、系统,这样不仅会增加国内企业利用衍生金融产品应对汇率波动,而且也会吸引国际性的跨国公司进入交易,促进整个外汇交易市场的繁荣与发展。

注释:

①刘昌黎:《人民币升值的影响——从中日比较看我国的出口贸易》,《国际贸易》2006年第3期,第44—45页。

②石田護:《日本企业应对日元升值的策略》,《国际经济评论》2005年第4期,第41—42页。

③钟锦:《从日元升值看人民币升值及其影响》,《理论探

2012年第5期

索》2006年第3期,第90—91页。

参考文献:

①DeGrauwe.ExchangeRateVariabilityandtheSlowdowninGrowth②SilvanaofInternationalTenreyro.TradeOnthe,StaffPapersTradeImpact,IMFof,1988Nominal,35.

Ex-change③罗纳德RateVolatility·麦金农、,FRB大野健一:ofBoston《美元与日元WorkingPaper.2004——化解美,03.日两国的经济冲突》,上海远东出版社1999年版。

④TauiqChoudhry.ExchangeRateVolatilityandTheUnit-edtheStatesJapaneseExports:EvidenceFromCanadaandJapan.⑤Velazquez-HernandezandInternationalEconomies.,J.M.Exchange2005,Rate19(1)Uncertainty

.JournalofThesis.TheandExport:A⑥SauerGeorgeDynamic,ChristineWashingtonModel&BoharaUniversityfortheMexican,AlokK.,2002.

Economy.ph.D.

ExchangeRateVola-

tilityIndustrializedandExports:RrgionalDifferencesbetweenDevelopingand2001.9⑦(Campa1).

Countries,ReviewofInternationalEconomics,TM.2004.ExchangeRatesandTrade:HowIm-

portantsterdam.is⑧Obsffeld48(3).

HysteresisinTrade?EuropeanEconomicReview.Am-,ExchangeRatesandAdjustment:Perspectives

fromEconomictheNew⑨AlineStudiesOpen-EconomyMuller(SpecialMacroeconomics,Monetaryand,WillemEditionF.C.Verschoor.Asymmetric),Dec.2002.

foreign

exchangeJournalofriskEmpiricalexposure:FinanceEvidence,Volumefrom13U.S.multinational,Issues4-5,Octoberfirms.2006.

⑩BillB.Francis,IftekharHasan,DelroyM.Hunter.Can

hedgingStatesJournalaggregate-andtellthefullofFinancialEconomicsindustry-levelstory?Reconciling,InPressexchangedifferences,AcceptedrateriskinManuscriptpremium.UnitedAvailable,

的影响 卢向前、online20:1994—2003戴国强:September》,《《人民币实际汇率波动对我国进出口2008.

经济研究》2005年第5期。革》, 中国经济出版社杨帆:《透视汇率—人民币汇率走势与中国经济变2005年版。

——山东省胶东调查》 曾寅初、彭超:《汇率变动对农产品出口企业的影响,《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7影响 年第:实证检验与政策含义陈龙江、4期。

黄祖辉:《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浙江农产品出口的》,《浙江社会科学》2007年第5期。的出口贸易 刘昌黎:》,《《人民币升值的影响国际贸易》2006年第3—期。

—从中日比较看我国

45

2012年第5

提升我国出口竞争力的途径分析

——基于日本、德国的经验

任再萍

内容提要

自2005年7月汇改以来,人民币汇

率升值、双向波动趋势和波动幅度日益增大,我国出口面临的国际竞争也日趋激烈。本文通过对日本、德国企业应对汇率波动各种策略的分析及比较研究,提出在人民币持续升值及汇率剧烈波动情况下提升我国出口竞争力的途径。

关键词进出口企业

汇率波动

应对措施

提升途径

人民币升值及汇率剧烈波动是影响我国出口竞争力的一个重要因素。日本和德国实行浮动汇率制度的时间比较长,先后经历了本币大幅升值、双向波动等阶段,其企业对于应对汇率波动影响积累了大量成功的经验,通过对其进行分析可以为提升我国出口竞争力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一、各种理论研究

自从1973年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及浮动汇率制度施行以来,国际上众多学者就对汇率波动对出口市场的影响进行了一系列研究,DeGrauwe(1988)认为企业对汇率波动的承受力由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决定,汇率波动对出口市场的最终影响取决于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的大小。SilvanaTenreyro(2004)认为汇率风险对出口贸易的影响不显著;麦金龙和大野健一(1999)认为汇率波动与贸易量之间的相关程度非常弱;TaufiqChoudhry(2005)经过研究后认为,汇率风险可能减少出口贸易。但是也有一些学者提出了不同的见解,Velazquez-Hernandez(2002)研究了汇率风险暴露下厂商的出口决策行为,特别比38

较了套期保值与没有套期保值厂商的区别。Bohara(2001)则认为,汇率风险可能刺激国际贸易。

Sauer和Campa究了出口对汇率变化的反应,(2004)运用西班牙有代表性的制造业数据研发现沉没成本假设在

企业进出入某行业中起着重要的影响。Obsffeld2002)认为,对于汇率波动对进出口企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商品相对价格上的影响,在不同类工业商品之间存在相当大的差异。Verschoor(2006),BillFrancisAline、IftekharMuller、HasanWillemDelroy、

业竞争力的影响在理论上成立,Hunter(2008)研究认为,尽管汇率变动对产但对美国产业的研究发现并非如此。

汇改后我国出口市场面临的挑战也越来越大,有许多学者对汇率波动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卢向前、戴国强(2005)研究发现人民币实际汇率波动对我国进出口影响十分显著,ML条件成立,并且存在J曲线效应。杨帆(2005)把众多学者计算的进出口需求价格弹性之和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我国进出口弹性小于或接近于1,明显不符合马歇尔-勒纳条件;另一类则大于1,基本符合马歇尔-勒纳条件。曾寅初、彭超(2007)认为,汇率变动对企业出口应收账款造成了贬值损失;同时人民币升值导致企业出口量减少,这种效应有一定的滞后性,来自山东省胶东地区企业层面的证据表明,这两种效应都比较显著。陈龙江、黄祖辉(2007)得出了当前的人民币升值对浙江农产品实际出口带来负面效应、而升值过程中汇率波动所带来的汇率风险则反而有刺激农产品出口的正效应的结论。

刘昌黎(2006)从中日比较的角度研究了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出口市场的影响,认为日本在经济赶超陈金明

阶段后期都能有效地克服日元升值的冲击和影响,预言至少在2020年前后,人民币升值不会严重影响我国出口的迅速增加。姚大庆(2007)认为汇率波动幅度增加对企业出口决策的影响取决于企业生产的附加值,汇率波动幅度的上升会增加高附加值企业的产出和出口水平,减少低附加值企业的产出和出口水平。张辰利、王五祥(2007)采用数量分析的方法对外汇风险进行解析,对外汇风险的概念作出相对完善的描述,在此基础上再展开对外汇风险的衡量及组成要素的针对性管理的探讨。封思贤、吴玮2008)通过实证分析表明,不同类商品的进出口需求对汇率变化的反映程度存在较大差异,分析表明贸易构成的差异和不同商品汇率弹性的巨大差异是上述争论产生的根本原因。笪家祥、吴先满、高鹤云2008)从人民币升值对出口商品价格、出口增速、美元出口成本和出口利润率的影响等方面多维度呈现汇改以来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出口市场的影响,并对三家重点企业应对人民币升值情况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政策建议。吴武清、陈敏、毛志杰(2008)分析发现人民币汇率升值会减少我国对美国的出口;同时汇率波动的增加会减少出口贸易的增速,通过动态条件相关系数分析发现实际汇率对出口的解释能力为20%—30%。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虽然汇率波动对企业出口贸易影响的研究比较多,但是不同国家、不同部门、不同产品得出了不同的结论,没有一个获得一致验证的结论,这充分说明了汇率波动对出口竞争力影响的复杂性和多变性。

二、日本、德国应对汇率波动影响的措施分析

二战以来,世界上最引人注目的货币升值发生在日本和德国,其企业应对措施如下:

(1一)日元汇率变化可分为逐渐升值时期、日元汇率波动的阶段及其对出口的影响

日元汇率波动及应对措施

1984(1971—

元汇率双向波动时期年)、大幅度升值时期(1996(—19852005—1995年)三个不同阶年)以及日段①,每个阶段日本贸易企业受日元汇率波动的影响分析如下:

2012年第5期

第一阶段:1971—1984年缓慢升值时期。在二战后的1945年到1971年的20多年中,日本国内一直实行121美元兑换360日元的固定汇率政策,元汇率升值月,西方十国出于自身贸易利益的考虑,16.8%,即1美元=308日元,以此为标准决定将日1971年上下可浮动2.25%,这就是历史上被称为“史密森协议”的主要内容,由此导致日本1972年的出口增长率由上年的美元兑237.620.7日元,%下降为比19704.9%。年升值到198451.5年日元升至然都直接影响了日本出口特别是日本对美国的出1%,这些虽口,但其程度远远比不上1972年的影响那么严重。

第二阶段:1985—1995年大幅升值时期。1985年9月,美国由于贸易逆差问题的困扰,与日本、联邦德国、法国、英国共同签署了“广场协议”,联合干预外汇市场,以达到日元快速升值、缓解美国贸易逆差的目的,到1986年1月日元兑美元突破了200日元大关,1984影响,年升值到1995出口急速跌落特别是对美国的出口,152.8年最高升至%,这使日本经济增长受到了严重1美元兑93.97日元,比比1985

年下降了27.3%。受打击最大的是与出口相关的企业特别是矿业和制造业,1986年采矿业和制造业严重不景气,企业经营举步维艰,企业破产数为3721家,比上一年增加174家;在这种情况下,出口企业被迫采取大规模海外投资、转移生产这一迅捷的途

径,导致日本产业出现空洞化现象。

第三阶段:1996—2005年日元汇率双向波动时期。日本企业为了平衡公司进出口和创造利润,将生产转移到海外,有些甚至连新设计、研发也转移到海外,这期间加快了产业结构升级,加之亚洲各发展中国家经济也相继复苏,从日本进口机械设备和零部件,2000—2005年日本对亚洲的出口额由21.30万亿日元增加到31.80亿日元,日本进出口企业在这一时期受到的影响明显小于第一、第二阶段。

由此看出,日元升值在短期内对日本企业的出口竞争力确实带来过负面冲击,但经过一定时期的调整和提升,从长期看,企业的出口竞争力反而在日元升值过程中得到了巩固和加强。

2在日元汇率波动的第三阶段,、日本企业提升出口竞争力的措施

日本企业已成功应对汇率波动影响,主要措施如下:

(1)利用外汇交易工具等财务手段规避风险

39

((

2012年第5

行等金融机构合作,利用外汇交易工具来事先锁定汇率水平,规避汇率波动带来的汇兑损失。日本企业使用最多的是外汇期权交易,在日元升值不可避免的局势出现时,企业增加美元期货的卖出合约。在外汇市场走向不明确时买进期权,而到结算时,若现货有利,就放弃期权;若期权有利,则行使期权。对于机械设备等长期延期支付的出口项目,企业所采用的财务对策是利用远期外汇期货合约。

其次,财务手段也是日本企业应对汇兑损失的一个常用措施,比如采用日元计价结算,不会涉及到本外币兑换,也就可以避免汇兑损失,或者出口用本币,进口用外币;或者使用提前或推迟结算法LeadsandLags),出口企业为了规避外币出口应收账款因本币升值遭受汇兑损失而提前结算,把美元提前卖给银行,但对于进口企业则相反。同时通过价格转移、降低成本、外汇资产平衡等方法转移风险、节约成本、债务调整等来减轻汇率波动对企业造成的损失。

(2)实施海外投资或并购以及全球战略为了应对汇率波动影响,日本企业开始进行国际化经营,资本、人员、商品等不断从日本向海外输出,日本公司的生产据点、部门分散到世界各地,销售点也扩展到全世界。1986675年的220亿美元迅速上升到顶峰时期日本的对外直接投资额从1989年的投资国。亿美元,与此同时,这令日本成为当时全球最大的对外直接日本亦由商品输出开始转为资本输出,开启了海外并购风潮,最终演变为日本企业的全球最佳生产战略,最初此战略原来是为了应对日本与欧美各国的贸易摩擦,而在日元升值后起到了防范汇率风险的作用。经历了1995年4月1美元跌破80日元的局面之后,日本企业重新调整了海外生产布局,就连研发基地也建在了海外,正式开始构建不受外汇风险影响的全球生产战略。

(3)提高产品附加值,优化产业结构

日本为了达到相对降低产品价格、提高产品竞争力的目的,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使企业迅速成长,比如,丰田汽车公司、本田汽车公司、索尼公司成功地把日元升值的压力转化为努力提高自身生产率和产品科技含量的动力,成长为世界著名的大企业。首先,通过产品升级和生产流程合理化的革新,增加廉40

价零部件进口、减少能耗等各种合理化措施,提高生

产率和产品的科技含量等。在日本深受汇率影响的纺织业,日本企业采用服装创新概念品牌,发展高档次、多花色品种、精加工的非价格竞争力的高附加值产品,实现产品更新与品牌成长。其次,进行企业重组,使其产生规模效益(如前向整合或后向整合),组成系列化的大型集团公司,也形成了互补优势。最后,日本企业还从全面提升产品质量入手,以绝对高质量赢得市场,有效抵消了国外市场萎缩带来的影响,经过日本企业的重新定位目标市场和差别化战略,国内市场对制造品需求的迅速上升反而促成了

日本制造业的进一步繁荣。

③(1二二战后德国经济在经历快速恢复、、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后的马克时期

)德国企业对汇率波动的从容应对

迅猛发展的同时,也面临马克持续的升值压力和汇率剧烈波动问题。

第一阶段,1973—1979年马克升值阶段,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及美国经济的不景气,导致马克持续升值,由1973年的1马克兑换0.4132美元最终达到1979年的1马克兑换0.5464美元。主要由于德国相对美国取得经济优势,虽然第一次石油危机的爆发使马克汇率反向波动,1973年第四季度马克汇率略有贬值,短暂偏离上升通道,但当冲击被消化后,马克又进入到升值通道中。

第二阶段,1979—1985年马克贬值阶段,由于受到第二次石油危机的影响,马克进入贬值阶段,从1马克兑0.5464美元跌至1马克兑换0.3448美元,油价的提升使石油对外依存度接近100%的德国经济备受打击,引起国际收支恶化,造成马克汇率连续5年贬值。

第三阶段,1985—1998年马克又重新进入升值阶段,美国迫于赤字问题,于1985年9月22日在纽约广场饭店召开会议,联合美、德、法、英和日五国,有秩序地干预外汇市场矫正美元估值过高的局面,从而迫使主要货币对美元升值,当日五国财长参加会议并达成协议,即“广场协议”。按年平均汇率比较,1995年与1984年相比德国马克对美元汇率升值达到104.4%。

尽管遭受了马克升值和汇率巨幅波动的影响,但德国企业成功应对了汇率波动影响,升值并未在

2012年第5期

很大程度上抑制出口。

以大众汽车公司为例,面对马克持续升值带来的经营危机,大众汽车公司应对汇率波动风险的措施有:财务策略、产品提升策略、本土化与全球化策略、长短期目标兼顾策略。财务策略和前述日本企业策略基本一致,这里着重介绍后三种策略。

(1)产品提升策略

本币升值的市场困境在于市场份额和出口价格的矛盾,大众汽车公司在1974年也遭遇了此窘境。大众公司为了保住在美国的市场份额,采取降价销售措施,结果这一年损失高达3.1亿美元,这是一个两难的困境,提价会丧失市场份额,降价虽然能够保住市场占有率,却无法弥补马克升值带来的损失。面对这个两难抉择,大众公司找到了答案,那就是提升产品、进军高档车市场,大众公司给消费者的印象是不仅仅因为马克升值造成大众汽车提价,恰恰相反,大众汽车的提价是因为性能的提高和设计的高层次。

一般来说,高端客户对价格不是很敏感,大众公司把目标市场定位在高端客户,在大量市场调研的基础上,研发出了面向中等收入阶层、质量较高、造型美观的汽车,1974年1月在本土沃尔夫斯堡生产出首辆高尔夫,取得成功后,1974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建立工厂,大规模生产中档高尔夫,赢得了美国中产阶级,不仅取得了利润,也赢得了高品质的荣誉。大众公司不满足在美国市场的成功,在20世纪80年代把目光转向了中国,1983年和中国合资制造了适合中国人消费特点的桑塔纳轿车,在中国市场捷足先登,获得中国消费者的青睐。这些都是大众公司通过产品提升、创造品牌重新占领市场、开拓新市场,并成功应对汇率波动影响的典范。

(2)本土化与全球化策略

桑塔纳轿车在上海的生产实行的也是本土化与全球化策略,在本土化化过程中,德国大众不仅按照合营合同和技术转让协议向中国转让技术,还专门成立了中国国产化协调组,协助相关零部件企业引

表1

进技术和工装设备,提供技术指导,促成国内外零部件企业之间的技术转让与合作,形成共赢的局面,不仅为自身赢得了利润,也带动了当地产业的发展。目前在大众汽车公司的帮助下,中国已有52个零部件企业与国外合资,另外50多家合资项目正在谈判之中,形成了整车技术引进、合资带动相关零部件技术的引进、合资的滚雪球效应。只是其本土化进程在初期比较慢,其本土化率见表1。

在本土化过程中,由于给当地带来了效益,当地政府给予了很大支持与帮助,但从长期来看,收益最大的还是大众公司,其获得了较大的市场与利益。在上海第一家合资企业的成功,促使其在1991年在中国成立了第二家合资企业长春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不仅占领了中国市场,从长远看,也实现了其在亚洲建立低价生产基地、全球化销售的战略。

(3)长短期目标兼顾策略

德国大众汽车公司正是看中了中国市场的长期利益,即夺回被韩国或日本已经占领的市场,有了这样的长期目标,德国大众在自己取得利润的同时,积极和当地政府搞好关系,帮助中国的相关企业提高技术、引进项目,培训当地员工,并选拔优秀技术人员到德国培训,还在中国建立起一个巨大的售后服务网,在1993年销售10万辆桑塔纳轿车,全国的维修点达到了200家,投资1500万元建立了具有现代化装备的培训中心,可谓目光长远。上海大众和一汽大众自成立以来的总销售量在同行业中遥遥领先,取得了极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兼顾长期目标与短期利益是一个企业海外投资、全球化策略成功的重要方面,德国大众汽车公司在上海的合资企业就做到了这一点。德国大众从其在美国、巴西、墨西哥等国的投资总结经验,即很早或第一个进入的外资企业,进入的成本、障碍最少,超额利润最大,并可以参与该市场的开发,比较容易为后来者设置障碍,从而较长期占有该市场,维持超额利润。

2、欧元时期

桑塔纳轿车的本土化情况

资料来源:穆荣平:《德国向中国的技术转移——上海大众汽车公司案例研究》,《科研管理》1997年第6期,第76页

41

2012年第5

1999年启动以来,也经历了震荡贬值、

欧元在小幅震荡中调整,但受欧元加息预期影响,有升值趋势。

在欧元启动后,德国企业对欧元汇率波动表现得从容自若。首先,德国企业的风险意识非常强,早就通过生产流程优化以及成本控制之间的有机结合拓宽高、中、低多品种层次,成本上下游转移,加强品牌规划设计和对现有产品的升级换代,加快新产品研发与推出;其次,多种产品尽可能利用同一个基础模块进行生产组合,以降低总体研发和生产成本等措施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并降低成本;最后,德国企业通过重新改进营销模式、定位目标市场、海外投资中的本土化与全球化并重的策略,在稳定现有客户对产品的认可度和忠实程度的同时,不断发掘新的客户,淡化价格因素,在基于核心技术研发的基础上创造亮点,使产品的性价比得以提高,同时注重与当地人文环境的协调和谐,兼顾短期利益与长远目标的一致,不仅避开了欧元升值带来的不利影响,还为长期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德国企业在欧元时代相对于其他国家的进出口情况,如图1和图2所示。

从图1和图2可以看出,在欧元升值的几年中,德国企业的出口增长势头依然强劲,相对其他国家来说,受汇率波动影响比较小,企业后劲比较足,德国的出口增长率在2002年、2003年略低于西班牙的增长率,但在2004年又强劲反弹,成为出口增长率最高的欧盟国家;在进口方面,德国在2002

年比较

升值阶段,其中1999—2001年以及2008—2010年6月基本处于震荡贬值阶段。由于欧元刚上市时市场对欧元的信心不足,而且当时美国经济增长快于欧盟,2008年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爆发,国际金融市场风险加大,引发欧元汇率持续下跌,欧盟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欧元区2008年3月通膨率跳涨至纪录高点以及经济景气指数连续第10个月走软,这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解释这一阶段汇率的下降。2010年6月7日跌至年内最低点1.1914,为2006年3月以来最低

水平,相较于2009年11月最高点跌幅达到20.77%。2007年基本处于升值阶段,其中2005年有过震荡贬值。伴随着欧元流通的好消息,欧元转而进入期盼持

欧元完全流通后即进入了升值阶段,2002—

久的升值时期。2002年2月1日,欧元汇率从0.856的价位一路上扬,至2004年8月,欧元攀至1.392,一举创下历史新高。原因主要是由于美联储在2001—2003年连续13次降息后,使得欧盟利率远高于美国利率,以及美国不断增长的经常项目赤字和通胀率

差异,大量资本从美国流入欧盟,导致欧元坚挺。2006年初,尤其是2007年以来,欧元名义汇率和实际有效汇率大幅攀升,欧元兑美元升值步伐不断加快7—11月,欧洲债务危机暂时缓解、欧元区经济数据

并屡创历史新高。欧元上涨看似势不可挡。2010年好转,欧元触底回升。2010年12月起至2011年3月,

图1欧元区不同国家出口额比较图

资料来源:德国联邦统计局:载吕鸿:《欧元升值与美元分庭抗礼》,http://world.people.com.cn/GB/57507/6118244.html,

下同

42

2012年第5期

图2

欧元区不同国家进口额比较图

低,但到了2003年、2004年又恢复了强劲增长势头,增长率位居欧盟第二,德国在最初增长率的下降,主要是因为欧元实施后有利于弱势国家而不利于强势国家,使德国的内需受到了一定的影响所致。

的策略,取决于公司对风险的偏好和承受程度。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的调查表明,有一部分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缺乏主动避险意识,往往将汇率风险归咎于政策性因素,坐等政府的出口退税等政策扶持。有一些进出口企业即使意识到汇率波动带来的影响,但由于人员、资金、避险产品等因素的限制,总抱有侥幸心理,错失了防范汇率波动影响的最佳时期。可以看出,我国企业在防范汇率波动的能力、可得的金融产品、经验方面和国外企业相比还有一定差距。

3、R&D机制与管理模式比较

三、比较研究及提升途径策略

(一)比较研究1、外部环境比较

日本、德国实行市场经济的时间比较长,金融市场比较完善,各项法律法规比较健全,国民素质、人均GDP、工资水平都比较高,使得企业有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和人文环境;而我国实行市场经济的时间比较短,各项政策法规的建立与完善还需要一定的时间,金融机构在应对汇率波动方面的产品比较少,同时还要兼顾就业等社会问题,企业难以像日本、德国等国外企业那样大规模地进行生产的海外转移,使我国进出口企业在选择应对汇率波动策略时,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和承受一定的社会压力。

2、外汇风险意识和应对能力比较

日本、德国企业的外汇风险意识和应对风险的能力远远高于我国进出口企业,我国学者陈伟、王伟(2005)研究表明,无论是高风险或低风险的外汇暴露,跨国公司都会采用主动或被动的对冲方法,如果是高风险暴露,基本上都会完全对冲掉;对于低风险暴露,各约一半的公司会采用完全对冲和灵活管理

日本、德国企业由于对浮动汇率已经适应,对防范汇率波动影响有一套比较成熟的办法,企业普遍都拥有成熟的、专业化的R&D部门,该部门对于企业的运营有一个全面的规划,不仅要考虑如何将新技术及时地投入生产,还要考虑与R&D活动关联的制造部门、营销部门、供应商、分销商的协作,甚至与竞争者的对抗与合作等都会考虑在内,以确保新产品进入市场后的经济效益和市场认同度。

而我国由于长期地钉住美元汇率,企业缺乏主动应对汇率波动的R&D机制,在R&D资金的获取、R&D人员的发展、项目选择、与其他部门的协作等和业应对汇率波动影响的能力。

(二)提升途径策略

我国进出口企业能否成功应对汇率波动影响,

43

国外企业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大大制约了我国企

2012年第5

有助于我国进出口企业应对汇率波动的能力的提升,消除汇率波动带来的负面影响,同时积极利用汇率波动带来的机遇,从而增强我国进出口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日本、德国企业应对汇率波动影响的措施大的方面可以分两类,即短期或单个策略和长期或综合策略,短期或单个策略包括四类措施,即财务、合同、保险或融资、外汇交易等,每类措施下又有多种操作方法;长期或综合策略包括市场营销、调整生产两类措施,其中又包括多种不同的具体方案。一个企业在应对汇率波动影响时没有必要把这些措施全部使用,只要选择最适合企业特点、收益成本比最大的几种措施,就可使企业免遭汇率波动带来的不利影响,同时还可以充分利用汇率波动带来的机遇,提升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不同的企业由于决策者有不同的经营理念和偏好,最终采取的措施可能不尽相同,但只要能提升企业的利润,都是好的方案。在实践中,1有以下策略可以运用。

企业不仅要以优惠的政策引进生产经营方面的、加大人才引进力度

专业人才,而且要适当引进金融专业方面的人才,或者聘请银行、高校等机构的金融专家做企业的汇率顾问,对企业面临的汇率、利率、退税等变化带来的影响及时进行有效的防范。

2我国进出口企业必须走集约化、、走集约化、规模化经营道路

规模化经营道路,集合或共享人力、物力、财力、管理等生产要素,并对其进行统一配置;同时以节俭、品牌、高效为价值取向,从而达到降低成本、高效管理,进而使我国进出口企业集中核心力量,获得可持续竞争的优势,产生规模效益。特别是我国中小型进出口企业、民营、私营企业可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加速资本的集中、积聚、增值和资产规模的扩张,提高企业规模经营效益,进而推动资本在全社会的优化配置。我国中小进出口企业可以通过联合、合并、合作经营、改组改制等,使资源形成互补和协同效应,产生1+1>2的效果,使进出口企业充分享受集约化、规模化带来的效益,有能力和信心应对汇率波动带来的经营影响。

3进出口企业科研能力的提高是一项艰巨而复杂、提升科研创新能力

的任务,可以探索多种模式。一是可以通过企业与高44

校、研究机构以及企业间合作提升企业的科研创新

能力,在保持各自独立性的基础上,借助科研、高校机构的人才优势,把企业未来需要的技术、产品、市场和人才纳入长期合作之中,建立起长期稳定的合作机制。二是建立一批具有前瞻性、专业性的企业研发基地,甚至创立博士后流动站,我国进出口企业与国外公司最大的差距就是缺少开展前瞻性研究的研发机构。目前我国进出口企业的研究开发中心把研发资源大部分投向应用产品开发,而缺乏超前性的部署,进出口企业要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开展行业应用基础研究、共性关键技术开发和推动产学研相结合的复合性、前瞻性研究,一方面承担行业应用基础研究、高技术研究、关键技术装备研究和开发的任务,提高行业技术水平;另一方面稳定一批专门研发人才,培养企业持续创新能力。中小企业在提升应对汇率波动影响的能力时,必须摆脱模仿的老路,要不断完善联合研发的体系,把该领域、该行业的龙头企业、高校也联合进来,使企业的研发能力不断提升,特别是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建立品牌努力成为代理进出口行业的一面旗帜,充分发挥代理企业、中小企业联合的综合优势。

4中小企业要改变只有大企业才可以进行海外投、适时实施“走出去”战略

资、生产的错误观念,而是要以积极的态度,努力发掘的机遇,利用一切可能的合法形式“走出去”,比如国内中小企业可以建立“走出去”创业联盟,联合其他企业一起走出去寻找发展机遇,或者和境外企业建立合资企业、合作企业的形式,积极投资于货币相对人民币具有长期贬值的国家和地区或不发达国家。事实证明,把那些技术含量低、劳动密集型、纯加工性质的生产程序或行业转移出去,而把竞争力比较强、技术含量比较高、环保的产业留在国内,不仅可以充分利用国外低廉的资源、劳动力优势,规避汇率波动对企业的影响,而且可以满足我国节约自然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目标,使国内产业不断升级、结构进一步优化,增强我国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从长期来看,这是有利国家、有利企业、有利民众的好措施,5政府及社会各方要为企业营造一个良好的氛、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也是提升我国产业结构的有效渠道。

围,使出口企业应对汇率波动影响能力不断增强,具

“走出去”

体可从以下几点入手:

首先,不断完善各项经济政策及法律体系,满足进出口企业应对国际竞争的需要。我国政府要不断完善各项经济政策,增加货币政策的灵活性,出台针对中小进出口企业和民间进出口企业信贷的优惠政策,满足企业经营和应对汇率波动的需要;为规模化、集约化经营的形成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及时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业资源的有效整合和鼓励企业走产业升级的道路,从整体上提升我国进出口企业应对汇率波动对经营的影响。同时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体系,为企业提供及时、完善的法律服务,使企业的经营和纠纷解决有法可依;及时了解和分析主要贸易伙伴国新近出台的法律和法规对我国进出口企业形成的冲击,制定和完善关于规范各类专业性的法律咨询、中介服务机构的法律、法规,特别是对会计师事务所、商标、专利事务所等具有较强专业性的法律服务机构的监督管理,不断深化体制改革,完善产业政策,推进法律服务业的市场化,建立和完善政府、企业和中介组织三者分工合作的贸易摩擦应对机制,使企业在经营中既有法可依,又有寻求法律保护的规范渠道,解除企业的后顾之忧。

其次,活跃外汇交易市场,为进出口企业应对汇率波动影响提供丰富的产品。逐步取消对外汇交易市场的诸多限制,使企业可以自由地进行保值和投机交易,这样企业进行远期外汇交易的机会可能会成倍地放大,不仅满足企业保值的需要,也给企业带来赚取投机利润的机会,而且活跃市场;同时要及时开发外汇交易新品种及其配套的其他金融衍生产品,使进出口企业有充分选择金融产品应对汇率波动的空间,同时采取优惠的政策鼓励货币经纪公司的运作,使整个外汇市场产品链完整、系统,这样不仅会增加国内企业利用衍生金融产品应对汇率波动,而且也会吸引国际性的跨国公司进入交易,促进整个外汇交易市场的繁荣与发展。

注释:

①刘昌黎:《人民币升值的影响——从中日比较看我国的出口贸易》,《国际贸易》2006年第3期,第44—45页。

②石田護:《日本企业应对日元升值的策略》,《国际经济评论》2005年第4期,第41—42页。

③钟锦:《从日元升值看人民币升值及其影响》,《理论探

2012年第5期

索》2006年第3期,第90—91页。

参考文献:

①DeGrauwe.ExchangeRateVariabilityandtheSlowdowninGrowth②SilvanaofInternationalTenreyro.TradeOnthe,StaffPapersTradeImpact,IMFof,1988Nominal,35.

Ex-change③罗纳德RateVolatility·麦金农、,FRB大野健一:ofBoston《美元与日元WorkingPaper.2004——化解美,03.日两国的经济冲突》,上海远东出版社1999年版。

④TauiqChoudhry.ExchangeRateVolatilityandTheUnit-edtheStatesJapaneseExports:EvidenceFromCanadaandJapan.⑤Velazquez-HernandezandInternationalEconomies.,J.M.Exchange2005,Rate19(1)Uncertainty

.JournalofThesis.TheandExport:A⑥SauerGeorgeDynamic,ChristineWashingtonModel&BoharaUniversityfortheMexican,AlokK.,2002.

Economy.ph.D.

ExchangeRateVola-

tilityIndustrializedandExports:RrgionalDifferencesbetweenDevelopingand2001.9⑦(Campa1).

Countries,ReviewofInternationalEconomics,TM.2004.ExchangeRatesandTrade:HowIm-

portantsterdam.is⑧Obsffeld48(3).

HysteresisinTrade?EuropeanEconomicReview.Am-,ExchangeRatesandAdjustment:Perspectives

fromEconomictheNew⑨AlineStudiesOpen-EconomyMuller(SpecialMacroeconomics,Monetaryand,WillemEditionF.C.Verschoor.Asymmetric),Dec.2002.

foreign

exchangeJournalofriskEmpiricalexposure:FinanceEvidence,Volumefrom13U.S.multinational,Issues4-5,Octoberfirms.2006.

⑩BillB.Francis,IftekharHasan,DelroyM.Hunter.Can

hedgingStatesJournalaggregate-andtellthefullofFinancialEconomicsindustry-levelstory?Reconciling,InPressexchangedifferences,AcceptedrateriskinManuscriptpremium.UnitedAvailable,

的影响 卢向前、online20:1994—2003戴国强:September》,《《人民币实际汇率波动对我国进出口2008.

经济研究》2005年第5期。革》, 中国经济出版社杨帆:《透视汇率—人民币汇率走势与中国经济变2005年版。

——山东省胶东调查》 曾寅初、彭超:《汇率变动对农产品出口企业的影响,《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7影响 年第:实证检验与政策含义陈龙江、4期。

黄祖辉:《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浙江农产品出口的》,《浙江社会科学》2007年第5期。的出口贸易 刘昌黎:》,《《人民币升值的影响国际贸易》2006年第3—期。

—从中日比较看我国

45


相关内容

  • 最终消费支出与国内生产总值互动关系实证研究
  • 内容摘要:国内生产总值通常用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在一定时期内的全部产品和劳务价值,是公认的国家或地区经济情况晴雨指标,其计算方式通常包括生产法.收入法以及支出法,其中支出法以计算期内产品和劳务最终去向利用角度来计提国民经济活动成果,对实际经济效率反映较为真切,包含了最终消费支出.货物与服务净出口 ...

  • 人民币汇率变动对通货膨胀的影响_基于进口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的分析
  • 国际金融 人民币汇率变动对通货膨胀的影响 ---基于进口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的分析 王家玮 孙华妤 门 明 * 内容摘要:本文利用我国进口非竞争型投入产出价值量表和相应的数量模型,测算了人民币名义汇率变动通过进口中间投入对国内各部门以及社会生产不同环节价格水平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进口产品本币价格对 ...

  • 房地产开发经营风险
  • 房地产开发经营风险 第一章 房地产开发经营风险的成因 任何经营管理活动都是有风险的.所谓经营管理风险,就是经营管理者在经营管理活动中由于 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无法实现预期的目标,从而造成经营管理损失或失败的情况.房地产经营管理的特殊性,决定了房地产经营管理具有更大的风险性. 1.房地产位置的不动性或 ...

  • 计量经济学研究论文
  • 计量经济学研究论文 --居民最终消费的影响因素分析 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班级:经济学一班 姓名:卢秋莉 学号:0940405107 一.问题的提出 改革之前中国由于人才匮乏,资金短缺,我们各种经济决策都依据历史的数据,或者凭借个人经验做出决策,无法切中要害,导致最后指导行动的措施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 ...

  • 反倾销等贸易壁垒与中美双边贸易问题_沈国兵
  • 第33卷第1期 2007年1月财经研究 Journal of Finance and Eco no mics V o l 133N o 11 Jan 12007 反倾销等贸易壁垒与中美双边贸易问题 沈国兵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 上海200433) * 摘 要:文章经研究发现:(1) 1995~200 ...

  • 黑龙江省三大需求对经济增长影响
  • 黑龙江省三大需求对经济增长影响 1前言 1.1本文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1.1.1本文研究的理论意义 1.2三大需求要素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理论概述 在主流经济文献中,一国或一地区长期经济增长的前景一般考察长期供给潜力,需求作为影响经济增长的短期因素很少被予以考虑.比如Blanchard 和Quah ...

  • 货币.信用与社会关系
  • 货币.信用与社会关系 --基于货币本源问题的探索和反思 杨时革1 摘要:20世纪80年代兴起全球金融创新浪潮,现代货币金融理论的发展也进入了全新发展阶段.这一阶段的金融变革主线之一是将文化内涵.制度因素嵌入传统金融理论模型,这其中涉及的一大系列是重新聚焦到金融中的传统课题--货币及其本源.而且这种新 ...

  • 消费与经济增长
  • 湖南城乡居民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 □ 曾嘉① (湖南师范大学 商学院 湖南 长沙 410081) 摘要:众所周知,投资.消费和净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影响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而在当前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我国的经济增长受到出口萎缩的大幅限制,居民的最终消费重新引起国家重视.近来, ...

  • EVIEWS软件在建立经济计量模型过程中的实证分析
  • 理论与方法 EVIEWS软件在建立经济计量模型过程中的实证分析 " 丘京南 关系,由经济理论分析已知,收入是影响消费的主要因 一.EVIEWS软件介绍 Eviews是EconometricsViews的缩写,直译为计量经 济学观察,通常称为计量经济学软件包.它的本意是对社会经济关系与经济活 ...

  • 论司法最终解决原则
  • 论司法最终解决原则 「内容提要」现代法治的一个基本命题是,司法是权利的最终救济方式和法律争议的最终解决方式.国内兴起的基于公民宪法权利抑或人权的诉权研究更多的是从权利的自然正当性或从比较法视角进行的权利的法定化研究,但对权利实现的制度基础的研究尚付阙如.诉权难以单独完成其价值预设和功能目标.基于公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