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写作学案--托物言志的散文写作

一、理论指导

专题作文——托物言志

托物言志(“托”:借、假托的意思)类文章,常把作者自己的“志”(志向、情趣、理想、追求)依托在某个具体之“物”上,所托之“物”一般是花、草、树、木,或是某一具体的物体。这个“物”往往具有某种象征意义,成为作者的志趣、情感或理想的寄托者。作者的个人之“志”,便借助于这个具体之“物”来表达,以增强文章的感染力,表达也更巧妙、更完美。如“松、竹、梅”岁寒三友,常用于表示高洁的志向;“泥土”常用于抒发谦逊的情怀“;蜡烛”是无私奉献的代名词。

(一)托物言志类散文的一般结构:

1、一般结构:

开头(引出物)——托物(描写物)——言志(由物及人升华主旨)——照应开头,收束全文。

2、“托物”部分,往往又由两部分构成:描写所托之物的外形特点、抒写所托之物的内在气质精神。

3、“言志”部分则一般有三部分:由物到人由人到人的精神由人的精神到人生感悟(当然,“言志”的这三部分并不是每篇文章里都有,也许有的文章只由物到赞人,也许有的文章有前两部分,也许有的文章只有最后的人生感悟部分,具体情况要具体分析。)

(二)托物言志类散文的写作,首先是立意。 我们要注意的有以下方面:

(1)通过某种事物描状,表现某类人或某个人的精神品质。

(2)寓社会、世态、人生的某些哲理。a、写此物含彼意 b、明写物暗喻人。

(3)要昭示人、感召人、激励人、鼓舞人生活、思考、斗争、前进。

(4)立意可发散性多元思维,从中选出最佳立意,也可逆向立意。

(三)写托物言志类作文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人的一生总要不断与物打交道。日月星辰,山川草木,鸟兽虫鱼,风光声色,器物用具„„往往能引起人的某种联想,寄托某种情思。屈原喜橘,李白爱月,高尔基赞海燕,闻一多惜红烛,郭沫若颂雷电„„古今中外不胜枚举。不难看出,这些自然之“物”,一旦被摄取入文,它就会被赋予人格化的特点,表现作者的爱好、情趣、心志。杨朔的《茶花赋》,茅盾的《白杨礼赞》,巴金的《灯》《日》《月》等文章,尽管在选材、立意上各有不同,但在运用“托物言志”这一表现方法上却是相似的。写作这一类作文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托物言志类的文章,“物”是材料,是作者寄情托意的载体。体物是为了写志,描形是为了传神。写作中既要捕捉住“物”的外在的“形”,更要挖掘出“物”的内在的“神”。巴金的《灯》,选材跨越古今贯通中外:夜色浓重里,灯光扫淡黑暗,风雪迷途中,灯光指引归路,哈里希岛上孤灯远照,陌生人家中油灯长明„„作者在文中没有止于对灯光表象的描摹,着力表现的是灯光给人以精神的、心理的巨大影响,突现灯光扫荡黑暗给人们带来的惊喜,灯光驱除阴影给人们带来的快慰。文中的灯成了一种象征,是希望和温暖的物化。作者描写它,歌颂它,旨在给身处黑暗中的人们以慰藉,给心境悲凉的人们以鼓舞,使人们增添冲破黑暗奔向光明的勇毅。茅盾笔下的白杨,作为一个具体的物来说,枝、叶、根、本可供描写的角度很多,作者只抓住了枝干笔直“决不旁逸斜出”这一特征,勾勒出白杨质朴无华的外形,突出了白杨挺拔伟岸的气质,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对北方农民的崇敬赞美之情。

二、托物言志类的文章,文中之物,不是作者的信手拈来,也非一味刻意搜寻的结果,而是作者的情思感悟与某种外物自身特性的自然契合与沟通。摄取入文的物,无所谓高下优劣,也不论巨细新旧,巍峨的山峰,飘零的树叶,一串脚印,一根火柴,时钟的“滴答”,

泉水的“叮咚”,只要是令你心有所动,情有所钟的,都可以由你任意驱谴,把自己对生活的思索和领悟准确形象地揭示出来。

三、托物言志类文章,“言志”与“托物”不能割裂游离,二者在文中浑然天成,要力避人为附会的斧凿之痕。文中所言之志,应是所托之物固有特征给读者的自然启示,因而,决不能架空游离于物外,随意引申,牵强生发。日本女作家壶井荣的《蒲公英》,表达了憎恶战争,向往和平以及热爱劳动者的思想感情。文中描摹蒲公英的具体形象,突出它不怕践踏不怕蹂躏的倔强;叙写蒲公英的故事,诉说了战争年代的悲惨和战争遗孤的不幸。在此基础上,文章以一段深情的议论点明主题:“须知你们是从被践踏,被蹂躏里,勇敢的生活下来的。今后再遭践踏、再遭蹂躏,还得活下去,却不要再尝那已经尝过的苦难吧!”作者“无声的呼唤”发人深思,撼人心魄,毫无生硬突兀之感,自然会激起读者和所有爱好和平的人们与之应和共鸣。作者的思想感情在文中已外化为具体可感的形象,成了笔下景、笔下物、笔下人的灵魂。秦牧的《土地》,写劳动人民成了土地的主人之后,广袤的沙漠出现了绿洲,濯濯童山披上了锦裳,刀切似的公路,棋盘般的田园,奔驰的车队,沸腾的工地,这一切神奇的变化,怎能不令读者对人民群众焕发出的改造土地、建设土地的热情发出由衷的赞叹!

四、托物言志类的文章,“志”是作者的主观感受,是作者对生活的独特体验,受作者认识水平和审美情趣的制约,带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和个性化的色彩。相同的“物”可以表达多样的“志”。巴金的《灯》,以灯光象征希望,表达的是作者对民族解放抗战必胜的坚定信念。俄国作家弗•柯罗连科的《灯光》,写秋夜泛舟在西伯利亚一条阴暗的河上见到火光闪烁的感受,他要告诉读者的是:生活的河流是无止境的,要在这一河流中搏击前进,才能达到光明的境地。有时同样的物,表达的“志”甚至抑扬相反。都以梅花为吟咏对象,陆游抒发的是封建士大夫怀才不遇孤芳自赏的个人情绪,毛泽东主席反其意而用之,表达革命领袖傲霜斗雪的俊洁人格和“俏也不争春”的宽广胸襟。面对“夕阳”在山,李商隐轻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嗟叹青春不再、似水流年的无奈;叶剑英元帅高歌“老夫喜作黄昏颂,满目青山夕照明”,抒写无产阶级革命家青春永驻壮心不已的豪迈。

总之,写作托物言志类的文章,“言志”必须思想正确、深刻,情趣健康、高雅,应能给读者以美感的享受,哲理的启示,有益的鞭策。文中所托之物,与所言之志要像水乳般的自然交融,不能简单粘合,不可生硬搅拌。既不要把欲言之志搁置一旁,对物作纯客观的描摹状写,也不要扭曲变形物的固有特征去任意附会图解概念。

丁香赋

每当冰雪消融,一股细细的清香立刻浮满北国冰城,是丁香选择了哈尔滨,还是哈尔滨选择了丁香?问花花不语,天地间都在感叹着花与城的奇缘。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丁香开。”当春风尚未完全驱走哈尔滨的冰寒,丁香就像春天的使者,绽满枝头,如霞如烟,哈尔滨的春天实在是太短暂了。丁香就像春天里的一个梦,与哈尔滨的春天交相辉映,有了丁香花,哈尔滨的春天就变得芳香四溢,美伦美奂。 春天的丁香花,夏天的太阳岛,冬天的冰雪,是每个哈尔滨人心中的挚爱。几十万株丁香装点着哈尔滨的街道、公园、庭院。

丁香的花小如丁,数不清的小花汇到一起,一簇簇,紫中带白,白中映粉,远远望去,花如云,花如海,花如霞。这情景给寒冬里走过来的人以张力,创造的热情,想象的驰骋。

(以上是在描写丁香外在特征)

丁香,花香袭人,在花草中,它的香气最为浓郁了,倘若你漫步街头,往往是还没有看见花,香气已先冲入鼻中,一代代的哈尔滨人就是在这沁人心脾的芬芳中梦想自己的未来。 丁香在我国有一千多年的栽培历史,它给中国的文化平添了无限秀色。

古时,有许许多多关于丁香的传说,说丁香是“神树”,它能给人带来幸福。 历代的文人墨客,又为丁香留下了许多名篇:

“五月丁香开满城,芬芳流荡紫云藤”。

李商隐则用“芭蕉不展丁香洁,同向春风各自开”的诗句,描述情人的思恋之心。

哈尔滨人把丁香作为自己的市花,丁香是他们情感的寄托,审美的移情,更是对生命价值的一种追求。

丁香花的生命力很顽强,能绽放在北纬45度线上,深得哈尔滨人的宠爱。

这里的丁香外表柔媚,但它的根紧紧地抓住土地,纤细的枝杆,劲健地支撑着一簇硕大的花冠,抵御着北方的风寒和干旱。

初春,丁香浓香馥郁花飞全城;深秋,浓绿的叶子也久久不肯落下;就是到了严冬,它那无叶的枝条也在孕育着一个春天的花潮。

哈尔滨人对丁香的深情,在于丁香的品格凝聚了塞北人独特的精神风貌,她聚小而成大气,抗艰难而争上游,坚韧、顽强,生机勃勃。

丁香是哈尔滨人精神的写照,丁香是北国历史的见证,丁香,秀美的花色,繁茂的花丛,把北国冰城装点得分外娇娆。

丁香是哈尔滨人的挚爱,哈尔滨是丁香永久的家园。

(以上通过抒情和议论写丁香的内涵)

做一朵昙花,只有香如故。

昙花一现,定格记忆。

许久过后依旧不能忘却初见昙花开放的刹那,皎洁如玉的月光下,它就那样轻盈地展开自己的双臂,拥抱这看似美好的世界,如同超脱凡世的精灵,不含一丝一毫的杂念,让人窒息的美。

但却又如此短暂。

为这惊艳的美付出的代价,便是生命的短暂。没有眼泪,没有悲伤,没有犹豫,有的只是忠实于自己的倔强。就这样悄悄地绽放又凋谢,留给人无限的感慨。

再艳丽再娇贵的花,最终的命运仍旧是一天一天老去,仍旧是最终凋谢,与其如此,倒不如像昙花,虽然短暂,却可以芳香永留于世,不曾让世俗的残枝败叶玷污了自己的清白,只等来年又开出绚丽的花朵。

昙花的美,在于它所展现的生命的极致。那让人惊心动魄、为之倾倒的绝美无比。大千世界,真正能打动人心的美,莫过于昙花一现的瞬间。短暂却又可以在心永驻。像是深夜的一杯热茶,抚过泪颊的一双轻柔,面队困难的一次无畏,独上高楼的一次超脱,绝境中的一次安慰,世俗中的一泪感动,永驻在人心中一般。

不要说昙花的短暂,它们只是服从了自己的内在力量,在最适当的时候,从内心一迸而发,展现给世间一抹惊艳,一点孤傲,一些洒脱。让它们最美的记忆活在人们心里,经历千百年,依旧美丽。

肉体逝去,记忆永存。

不要再流连于世俗的花园,因为没有不败的花;不要再空虚地过着生活,因为那只是行尸走肉。

做一朵昙花吧,就是昙花,留下永存于心灵的一抹孤傲美丽。那才是极致。

金色花

偶尔看见人家阳台上花草缤纷,煞是艳羡,激起我养花的兴致。我从朋友家里陆续弄了一些花草来,海棠,月季,文竹„„开始还能记着浇水、松土,但到底很难始终不渝。我这才意识到,养花并非什么闲情逸致,完全是勤快人的事情。

只有仙人掌活下来了。

不论阴晴雨雪,也不论那一小盆泥土如何枯涸龟裂,它总是绿色挺拔,每一根毛刺都伸出渴求的喙,贪婪地啄食着阳光和空气。

可这并未给我带来欢欣。它既不美,也不雅。我只是不无遗憾地想,为什么美的总是那么娇弱,而不美的却总是那么倔强呢?要是海棠、月季、文竹也是这样易于生活该有多好啊。对于它的存在,我却不再关心。

许久后的黄昏,我倚着阳台望远,无意瞥见了这盆仙人掌。它竟横竖添了许多新节,刀戟般凛凛叉开,待细看时,我都忍不住大笑起来。

不是么,且不说它的大小掌节是怎样歪歪斜斜,怪模怪样,只看那绝色的掌面吧,竟皱皱巴巴,细纹密布,像一张老人的脸。我越看越觉得它显„„

我真不知道,它还会怎样疯长下去。也许叫它死去比它活着困难一百倍,这可怕的东西!

我的养花历史就此告一段落,自然是没有养出一朵花来。谁想夏天一到,竞发生了奇迹!

久雨后的清晨,推开阳台门,蛋青色的光亮和泉水般的空气扑面而来。我感到那盆仙人掌上有一大团很耀眼的东西。是霞光吗?是雨水折射的太阳吗?我定睛一看,什么,是花?

是的,是一朵花,并且是一朵异常漂亮的花。金黄色,12片绸缎般富有光泽的花瓣,敏感地轻颤着流苏般柔软的花穗,细密地遍布着雪乳般滋润的花粉。它凝然静立,却闪烁着宫殿般辉煌灿烂的光芒„„

这是我看过的最美的花!

此刻,仙人掌骄傲地高擎着它。仙人掌上的皱纹是愈加深刻了。是啊,它赖以立身的不过是一捧泥土。要开出这样震撼人心的金色花,它不能不倾注全部心血。

我面对这皱纹满面的仙人掌和它的美丽辉煌的金色花,竞酸楚地流下了眼泪。我深为自己的浅薄庸俗感到渐愧。

可以想象,这仙人掌,它曾经有过柔软的叶,窈窕的枝。但为了抗拒沙漠的压榨,它才变得冷峻而坚强,在沙漠吞噬掉无数娇美的花卉之后,我们还能欣赏仙人掌神奇的金色花。 它并非一朵仅仅使人赏心悦目的花,它的不甘泯灭的美,令弱者也令强者肃然起敬。

美,一旦与顽强结合,就是不可摧毁的。

木棉花开

坐在办公桌前,不经意地向窗外望去,眼前的情景顿时令我惊呆了——窗外的枝丫上何时挂满了红花,那花开得轰轰烈烈,红红火火,而我竟浑然不觉。

搬到政府大楼上班已经半年多了,原以为每日与我隔窗相望的是一棵枯老的树:虽然挺拔,却仅有一般粗细的躯干;叶子稀稀拉拉,枝干也不繁茂;终年不见开花、结果,对此,我觉得有些沮丧。院子里还有许多常青植物,虽然欣欣向荣,却总觉得没有些许的变化,似乎有些呆板。看着灰白色的枝干笔直地冲向云霄,我在认知里仔细搜寻:我曾把他当作是作家矛盾笔下的白杨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哪怕只有碗口粗细罢,它却努力向上发展;我也曾把它当作是鲁迅《秋夜》里的枣树——默默地铁似的直刺着奇怪而高的天空。它虽光秃秃的一叶不挂,但骨子里却透着精气。然而,冬去春来,这毫不起眼的枯树,竟喷出了“火焰”,硕大的花朵像一团团火苗在枝头跳跃着,燃起了新的生命。这突如其来的绽放,似那腾空而起的火树银花定格在咫尺之间,好美!

这毫不起眼的枯树就是木棉树,直到今天我才真正认识了它,春天一树橙红;夏天绿叶成阴;秋天枝叶萧瑟;冬天秃枝寒树。早春二、三月,木棉萧瑟的枯枝上先是绽放了满树的火红,接着新芽才萌发。木棉树花落后长出椭圆形的葫果,成熟后果荚开裂,果中的棉絮随风飘落。朵朵棉絮漂浮空中,如六月下雪一般,有一番特别的情趣。

木棉树因其属于速生、强阳性树种,树冠总是高出附近周围的树群,以争取阳光雨露,这种奋发向上的精神及鲜明似火的大红花,被人誉之为“英雄树”、“英雄花”。有记载最早的“英雄花”见于清人陈恭尹,他在《木棉花歌》中形容木棉花“浓须大面好英雄,壮气高冠何落落”。

正当我陷入沉思,“啪”的一声,一朵碗大的木棉花猛然跌落,掷地有声、干脆利落。拾起木棉花,我突然觉得有些惋惜,那还是开得正盛的花朵,娇艳欲滴的花瓣里饱含着充足的水分,通体透红的花朵完好无损。在这一年的大部分时间里,它是安静的默默无闻地积蓄着力量,而后这一树的灿烂,迸发了参天的无限的辉煌。一年的精华沉淀,一年的淡定从容,直到此时此刻,满树的红花见证了它的存在,满堂的喝彩彰显了它的内力。

我手捧落花,泪流满面——木棉花落在了树下的草坪上,还是很美。花开花落之间,你已向世人展现了最美的乐章,用心用情精心谱写。这,就已足够了!古往今来,有多少人,穷其一生,就是为了成就一项人生事业名垂青史;“养兵千日,用兵一时”保家卫国的士兵们,在平时同样是普普通通的匹夫,而在某一场战役中,因着心中爱祖国爱人民的无限赤子情怀,他们将毕生追求化作祖国锦绣河山。其实各行各业的人们也一样,他们同样用自己平凡的人生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而你——火红的木棉花,一年一次在天地灰蒙蒙的四月展现自己,你的高冠艳花将一切漠视甚至耻笑你的狂徒温柔的扫荡。何须追求永世的绚烂呢?一步一个脚印,脚踏实地,生活给予每一个生命的尊重都是一样的,所得所失何苦斤斤计较。不追求个性张扬,却愿如你默默无闻,始终透着那般无视权贵又不谐蜂蝶的傲然正气,最后给人一种惊喜,生命也同样精彩。

倾听生命行走的声音

秋日里,我从遥远的大山往公路边扛木头,一截黑乎乎的用来做拐棍的干枯杨木桩,被我顺手捎回,插在了院子内的土堆上。

之后,我很快便把它忘掉了。只有母亲,偶尔会把一个湿筐子或一块刚洗出的旧布挂在它上面晾晒,它干裂皱巴的躯体因而浸上了一层湿漉漉的水渍。

四、写作要求

根据你从本学案学到的知识,选择一种事物,写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也可以在上次写“一种植物”的基础上修改。

注意:1.“状物”和“言志”的关系。对事物的描写要立足于为“言志”服务。

2.注意书写,卷面要整洁。

一、理论指导

专题作文——托物言志

托物言志(“托”:借、假托的意思)类文章,常把作者自己的“志”(志向、情趣、理想、追求)依托在某个具体之“物”上,所托之“物”一般是花、草、树、木,或是某一具体的物体。这个“物”往往具有某种象征意义,成为作者的志趣、情感或理想的寄托者。作者的个人之“志”,便借助于这个具体之“物”来表达,以增强文章的感染力,表达也更巧妙、更完美。如“松、竹、梅”岁寒三友,常用于表示高洁的志向;“泥土”常用于抒发谦逊的情怀“;蜡烛”是无私奉献的代名词。

(一)托物言志类散文的一般结构:

1、一般结构:

开头(引出物)——托物(描写物)——言志(由物及人升华主旨)——照应开头,收束全文。

2、“托物”部分,往往又由两部分构成:描写所托之物的外形特点、抒写所托之物的内在气质精神。

3、“言志”部分则一般有三部分:由物到人由人到人的精神由人的精神到人生感悟(当然,“言志”的这三部分并不是每篇文章里都有,也许有的文章只由物到赞人,也许有的文章有前两部分,也许有的文章只有最后的人生感悟部分,具体情况要具体分析。)

(二)托物言志类散文的写作,首先是立意。 我们要注意的有以下方面:

(1)通过某种事物描状,表现某类人或某个人的精神品质。

(2)寓社会、世态、人生的某些哲理。a、写此物含彼意 b、明写物暗喻人。

(3)要昭示人、感召人、激励人、鼓舞人生活、思考、斗争、前进。

(4)立意可发散性多元思维,从中选出最佳立意,也可逆向立意。

(三)写托物言志类作文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人的一生总要不断与物打交道。日月星辰,山川草木,鸟兽虫鱼,风光声色,器物用具„„往往能引起人的某种联想,寄托某种情思。屈原喜橘,李白爱月,高尔基赞海燕,闻一多惜红烛,郭沫若颂雷电„„古今中外不胜枚举。不难看出,这些自然之“物”,一旦被摄取入文,它就会被赋予人格化的特点,表现作者的爱好、情趣、心志。杨朔的《茶花赋》,茅盾的《白杨礼赞》,巴金的《灯》《日》《月》等文章,尽管在选材、立意上各有不同,但在运用“托物言志”这一表现方法上却是相似的。写作这一类作文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托物言志类的文章,“物”是材料,是作者寄情托意的载体。体物是为了写志,描形是为了传神。写作中既要捕捉住“物”的外在的“形”,更要挖掘出“物”的内在的“神”。巴金的《灯》,选材跨越古今贯通中外:夜色浓重里,灯光扫淡黑暗,风雪迷途中,灯光指引归路,哈里希岛上孤灯远照,陌生人家中油灯长明„„作者在文中没有止于对灯光表象的描摹,着力表现的是灯光给人以精神的、心理的巨大影响,突现灯光扫荡黑暗给人们带来的惊喜,灯光驱除阴影给人们带来的快慰。文中的灯成了一种象征,是希望和温暖的物化。作者描写它,歌颂它,旨在给身处黑暗中的人们以慰藉,给心境悲凉的人们以鼓舞,使人们增添冲破黑暗奔向光明的勇毅。茅盾笔下的白杨,作为一个具体的物来说,枝、叶、根、本可供描写的角度很多,作者只抓住了枝干笔直“决不旁逸斜出”这一特征,勾勒出白杨质朴无华的外形,突出了白杨挺拔伟岸的气质,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对北方农民的崇敬赞美之情。

二、托物言志类的文章,文中之物,不是作者的信手拈来,也非一味刻意搜寻的结果,而是作者的情思感悟与某种外物自身特性的自然契合与沟通。摄取入文的物,无所谓高下优劣,也不论巨细新旧,巍峨的山峰,飘零的树叶,一串脚印,一根火柴,时钟的“滴答”,

泉水的“叮咚”,只要是令你心有所动,情有所钟的,都可以由你任意驱谴,把自己对生活的思索和领悟准确形象地揭示出来。

三、托物言志类文章,“言志”与“托物”不能割裂游离,二者在文中浑然天成,要力避人为附会的斧凿之痕。文中所言之志,应是所托之物固有特征给读者的自然启示,因而,决不能架空游离于物外,随意引申,牵强生发。日本女作家壶井荣的《蒲公英》,表达了憎恶战争,向往和平以及热爱劳动者的思想感情。文中描摹蒲公英的具体形象,突出它不怕践踏不怕蹂躏的倔强;叙写蒲公英的故事,诉说了战争年代的悲惨和战争遗孤的不幸。在此基础上,文章以一段深情的议论点明主题:“须知你们是从被践踏,被蹂躏里,勇敢的生活下来的。今后再遭践踏、再遭蹂躏,还得活下去,却不要再尝那已经尝过的苦难吧!”作者“无声的呼唤”发人深思,撼人心魄,毫无生硬突兀之感,自然会激起读者和所有爱好和平的人们与之应和共鸣。作者的思想感情在文中已外化为具体可感的形象,成了笔下景、笔下物、笔下人的灵魂。秦牧的《土地》,写劳动人民成了土地的主人之后,广袤的沙漠出现了绿洲,濯濯童山披上了锦裳,刀切似的公路,棋盘般的田园,奔驰的车队,沸腾的工地,这一切神奇的变化,怎能不令读者对人民群众焕发出的改造土地、建设土地的热情发出由衷的赞叹!

四、托物言志类的文章,“志”是作者的主观感受,是作者对生活的独特体验,受作者认识水平和审美情趣的制约,带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和个性化的色彩。相同的“物”可以表达多样的“志”。巴金的《灯》,以灯光象征希望,表达的是作者对民族解放抗战必胜的坚定信念。俄国作家弗•柯罗连科的《灯光》,写秋夜泛舟在西伯利亚一条阴暗的河上见到火光闪烁的感受,他要告诉读者的是:生活的河流是无止境的,要在这一河流中搏击前进,才能达到光明的境地。有时同样的物,表达的“志”甚至抑扬相反。都以梅花为吟咏对象,陆游抒发的是封建士大夫怀才不遇孤芳自赏的个人情绪,毛泽东主席反其意而用之,表达革命领袖傲霜斗雪的俊洁人格和“俏也不争春”的宽广胸襟。面对“夕阳”在山,李商隐轻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嗟叹青春不再、似水流年的无奈;叶剑英元帅高歌“老夫喜作黄昏颂,满目青山夕照明”,抒写无产阶级革命家青春永驻壮心不已的豪迈。

总之,写作托物言志类的文章,“言志”必须思想正确、深刻,情趣健康、高雅,应能给读者以美感的享受,哲理的启示,有益的鞭策。文中所托之物,与所言之志要像水乳般的自然交融,不能简单粘合,不可生硬搅拌。既不要把欲言之志搁置一旁,对物作纯客观的描摹状写,也不要扭曲变形物的固有特征去任意附会图解概念。

丁香赋

每当冰雪消融,一股细细的清香立刻浮满北国冰城,是丁香选择了哈尔滨,还是哈尔滨选择了丁香?问花花不语,天地间都在感叹着花与城的奇缘。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丁香开。”当春风尚未完全驱走哈尔滨的冰寒,丁香就像春天的使者,绽满枝头,如霞如烟,哈尔滨的春天实在是太短暂了。丁香就像春天里的一个梦,与哈尔滨的春天交相辉映,有了丁香花,哈尔滨的春天就变得芳香四溢,美伦美奂。 春天的丁香花,夏天的太阳岛,冬天的冰雪,是每个哈尔滨人心中的挚爱。几十万株丁香装点着哈尔滨的街道、公园、庭院。

丁香的花小如丁,数不清的小花汇到一起,一簇簇,紫中带白,白中映粉,远远望去,花如云,花如海,花如霞。这情景给寒冬里走过来的人以张力,创造的热情,想象的驰骋。

(以上是在描写丁香外在特征)

丁香,花香袭人,在花草中,它的香气最为浓郁了,倘若你漫步街头,往往是还没有看见花,香气已先冲入鼻中,一代代的哈尔滨人就是在这沁人心脾的芬芳中梦想自己的未来。 丁香在我国有一千多年的栽培历史,它给中国的文化平添了无限秀色。

古时,有许许多多关于丁香的传说,说丁香是“神树”,它能给人带来幸福。 历代的文人墨客,又为丁香留下了许多名篇:

“五月丁香开满城,芬芳流荡紫云藤”。

李商隐则用“芭蕉不展丁香洁,同向春风各自开”的诗句,描述情人的思恋之心。

哈尔滨人把丁香作为自己的市花,丁香是他们情感的寄托,审美的移情,更是对生命价值的一种追求。

丁香花的生命力很顽强,能绽放在北纬45度线上,深得哈尔滨人的宠爱。

这里的丁香外表柔媚,但它的根紧紧地抓住土地,纤细的枝杆,劲健地支撑着一簇硕大的花冠,抵御着北方的风寒和干旱。

初春,丁香浓香馥郁花飞全城;深秋,浓绿的叶子也久久不肯落下;就是到了严冬,它那无叶的枝条也在孕育着一个春天的花潮。

哈尔滨人对丁香的深情,在于丁香的品格凝聚了塞北人独特的精神风貌,她聚小而成大气,抗艰难而争上游,坚韧、顽强,生机勃勃。

丁香是哈尔滨人精神的写照,丁香是北国历史的见证,丁香,秀美的花色,繁茂的花丛,把北国冰城装点得分外娇娆。

丁香是哈尔滨人的挚爱,哈尔滨是丁香永久的家园。

(以上通过抒情和议论写丁香的内涵)

做一朵昙花,只有香如故。

昙花一现,定格记忆。

许久过后依旧不能忘却初见昙花开放的刹那,皎洁如玉的月光下,它就那样轻盈地展开自己的双臂,拥抱这看似美好的世界,如同超脱凡世的精灵,不含一丝一毫的杂念,让人窒息的美。

但却又如此短暂。

为这惊艳的美付出的代价,便是生命的短暂。没有眼泪,没有悲伤,没有犹豫,有的只是忠实于自己的倔强。就这样悄悄地绽放又凋谢,留给人无限的感慨。

再艳丽再娇贵的花,最终的命运仍旧是一天一天老去,仍旧是最终凋谢,与其如此,倒不如像昙花,虽然短暂,却可以芳香永留于世,不曾让世俗的残枝败叶玷污了自己的清白,只等来年又开出绚丽的花朵。

昙花的美,在于它所展现的生命的极致。那让人惊心动魄、为之倾倒的绝美无比。大千世界,真正能打动人心的美,莫过于昙花一现的瞬间。短暂却又可以在心永驻。像是深夜的一杯热茶,抚过泪颊的一双轻柔,面队困难的一次无畏,独上高楼的一次超脱,绝境中的一次安慰,世俗中的一泪感动,永驻在人心中一般。

不要说昙花的短暂,它们只是服从了自己的内在力量,在最适当的时候,从内心一迸而发,展现给世间一抹惊艳,一点孤傲,一些洒脱。让它们最美的记忆活在人们心里,经历千百年,依旧美丽。

肉体逝去,记忆永存。

不要再流连于世俗的花园,因为没有不败的花;不要再空虚地过着生活,因为那只是行尸走肉。

做一朵昙花吧,就是昙花,留下永存于心灵的一抹孤傲美丽。那才是极致。

金色花

偶尔看见人家阳台上花草缤纷,煞是艳羡,激起我养花的兴致。我从朋友家里陆续弄了一些花草来,海棠,月季,文竹„„开始还能记着浇水、松土,但到底很难始终不渝。我这才意识到,养花并非什么闲情逸致,完全是勤快人的事情。

只有仙人掌活下来了。

不论阴晴雨雪,也不论那一小盆泥土如何枯涸龟裂,它总是绿色挺拔,每一根毛刺都伸出渴求的喙,贪婪地啄食着阳光和空气。

可这并未给我带来欢欣。它既不美,也不雅。我只是不无遗憾地想,为什么美的总是那么娇弱,而不美的却总是那么倔强呢?要是海棠、月季、文竹也是这样易于生活该有多好啊。对于它的存在,我却不再关心。

许久后的黄昏,我倚着阳台望远,无意瞥见了这盆仙人掌。它竟横竖添了许多新节,刀戟般凛凛叉开,待细看时,我都忍不住大笑起来。

不是么,且不说它的大小掌节是怎样歪歪斜斜,怪模怪样,只看那绝色的掌面吧,竟皱皱巴巴,细纹密布,像一张老人的脸。我越看越觉得它显„„

我真不知道,它还会怎样疯长下去。也许叫它死去比它活着困难一百倍,这可怕的东西!

我的养花历史就此告一段落,自然是没有养出一朵花来。谁想夏天一到,竞发生了奇迹!

久雨后的清晨,推开阳台门,蛋青色的光亮和泉水般的空气扑面而来。我感到那盆仙人掌上有一大团很耀眼的东西。是霞光吗?是雨水折射的太阳吗?我定睛一看,什么,是花?

是的,是一朵花,并且是一朵异常漂亮的花。金黄色,12片绸缎般富有光泽的花瓣,敏感地轻颤着流苏般柔软的花穗,细密地遍布着雪乳般滋润的花粉。它凝然静立,却闪烁着宫殿般辉煌灿烂的光芒„„

这是我看过的最美的花!

此刻,仙人掌骄傲地高擎着它。仙人掌上的皱纹是愈加深刻了。是啊,它赖以立身的不过是一捧泥土。要开出这样震撼人心的金色花,它不能不倾注全部心血。

我面对这皱纹满面的仙人掌和它的美丽辉煌的金色花,竞酸楚地流下了眼泪。我深为自己的浅薄庸俗感到渐愧。

可以想象,这仙人掌,它曾经有过柔软的叶,窈窕的枝。但为了抗拒沙漠的压榨,它才变得冷峻而坚强,在沙漠吞噬掉无数娇美的花卉之后,我们还能欣赏仙人掌神奇的金色花。 它并非一朵仅仅使人赏心悦目的花,它的不甘泯灭的美,令弱者也令强者肃然起敬。

美,一旦与顽强结合,就是不可摧毁的。

木棉花开

坐在办公桌前,不经意地向窗外望去,眼前的情景顿时令我惊呆了——窗外的枝丫上何时挂满了红花,那花开得轰轰烈烈,红红火火,而我竟浑然不觉。

搬到政府大楼上班已经半年多了,原以为每日与我隔窗相望的是一棵枯老的树:虽然挺拔,却仅有一般粗细的躯干;叶子稀稀拉拉,枝干也不繁茂;终年不见开花、结果,对此,我觉得有些沮丧。院子里还有许多常青植物,虽然欣欣向荣,却总觉得没有些许的变化,似乎有些呆板。看着灰白色的枝干笔直地冲向云霄,我在认知里仔细搜寻:我曾把他当作是作家矛盾笔下的白杨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哪怕只有碗口粗细罢,它却努力向上发展;我也曾把它当作是鲁迅《秋夜》里的枣树——默默地铁似的直刺着奇怪而高的天空。它虽光秃秃的一叶不挂,但骨子里却透着精气。然而,冬去春来,这毫不起眼的枯树,竟喷出了“火焰”,硕大的花朵像一团团火苗在枝头跳跃着,燃起了新的生命。这突如其来的绽放,似那腾空而起的火树银花定格在咫尺之间,好美!

这毫不起眼的枯树就是木棉树,直到今天我才真正认识了它,春天一树橙红;夏天绿叶成阴;秋天枝叶萧瑟;冬天秃枝寒树。早春二、三月,木棉萧瑟的枯枝上先是绽放了满树的火红,接着新芽才萌发。木棉树花落后长出椭圆形的葫果,成熟后果荚开裂,果中的棉絮随风飘落。朵朵棉絮漂浮空中,如六月下雪一般,有一番特别的情趣。

木棉树因其属于速生、强阳性树种,树冠总是高出附近周围的树群,以争取阳光雨露,这种奋发向上的精神及鲜明似火的大红花,被人誉之为“英雄树”、“英雄花”。有记载最早的“英雄花”见于清人陈恭尹,他在《木棉花歌》中形容木棉花“浓须大面好英雄,壮气高冠何落落”。

正当我陷入沉思,“啪”的一声,一朵碗大的木棉花猛然跌落,掷地有声、干脆利落。拾起木棉花,我突然觉得有些惋惜,那还是开得正盛的花朵,娇艳欲滴的花瓣里饱含着充足的水分,通体透红的花朵完好无损。在这一年的大部分时间里,它是安静的默默无闻地积蓄着力量,而后这一树的灿烂,迸发了参天的无限的辉煌。一年的精华沉淀,一年的淡定从容,直到此时此刻,满树的红花见证了它的存在,满堂的喝彩彰显了它的内力。

我手捧落花,泪流满面——木棉花落在了树下的草坪上,还是很美。花开花落之间,你已向世人展现了最美的乐章,用心用情精心谱写。这,就已足够了!古往今来,有多少人,穷其一生,就是为了成就一项人生事业名垂青史;“养兵千日,用兵一时”保家卫国的士兵们,在平时同样是普普通通的匹夫,而在某一场战役中,因着心中爱祖国爱人民的无限赤子情怀,他们将毕生追求化作祖国锦绣河山。其实各行各业的人们也一样,他们同样用自己平凡的人生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而你——火红的木棉花,一年一次在天地灰蒙蒙的四月展现自己,你的高冠艳花将一切漠视甚至耻笑你的狂徒温柔的扫荡。何须追求永世的绚烂呢?一步一个脚印,脚踏实地,生活给予每一个生命的尊重都是一样的,所得所失何苦斤斤计较。不追求个性张扬,却愿如你默默无闻,始终透着那般无视权贵又不谐蜂蝶的傲然正气,最后给人一种惊喜,生命也同样精彩。

倾听生命行走的声音

秋日里,我从遥远的大山往公路边扛木头,一截黑乎乎的用来做拐棍的干枯杨木桩,被我顺手捎回,插在了院子内的土堆上。

之后,我很快便把它忘掉了。只有母亲,偶尔会把一个湿筐子或一块刚洗出的旧布挂在它上面晾晒,它干裂皱巴的躯体因而浸上了一层湿漉漉的水渍。

四、写作要求

根据你从本学案学到的知识,选择一种事物,写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也可以在上次写“一种植物”的基础上修改。

注意:1.“状物”和“言志”的关系。对事物的描写要立足于为“言志”服务。

2.注意书写,卷面要整洁。


相关内容

  • 高一语文备课组第一学期计划
  • 一.教育教学指导思想 以<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为指导,以语文教研组工作计划为参考,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新课改理念,以阅读和写作为重点,积极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注重课内外的结合,增加课外阅读量,丰富学生的知识面,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审美情趣.贯彻 ...

  • 高一语文课文和文学常识总结
  • 1. <沁园春·长沙> 编辑--马银 马豪 甄妮 2013 12 17 http://www.baidu.com/p/新界816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山上一层层的树林经过霜打变红,像染过一样)尽染:漫江(满江)碧透,百舸(大船)争流.鹰击长空(鹰在广阔的天空飞 ...

  • 高一记叙文写作专题的整体设计
  • 高一记叙文写作专题的整体设计 高一记叙文写作专题的整体设计双木游语文站 高一记叙文写作专题的整体设计 写作专题整合的背景 作文是语文的核心.你在学习字词.造句.阅读等知识时要始终贯穿作文.在高考中,作文占70分,但是,跟作文能力直接相关的语言表达是12分,其他的基础题阅读理解题跟作文都有着密切的关系 ...

  • 落叶说课稿1 (1)
  • <落叶>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课文全是以生命为主题的 散文,它们的入选体现了新课程关注生命.关注人生的人文理念.在冰心的<谈生命>里,我们感受到生命进程中幸福与艰难的辩证关系:从王鼎钧的<那树>中,我们看到作者对自然界宝贵生命惨遭虐杀的痛惜与 ...

  • 高中语文说课模板范文
  • 一.开场白 各位领导.老师,你们好. 二.说教材 今天,我所说课的篇目是<项脊轩志>,它是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材第二册第六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关于文言文阅读,<大纲>的要求为:"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 ...

  • 苏教版初二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 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一. 单元学习目标 1.感受和体悟作者在咏物中所抒发的情怀,并在品读中陶冶情操. 2.理解课文所写事物外在特点与内在特点的关系,以及物与情的关系. 3.学习课文根据文章立意需要,抓住特点写景的方法,养成带着感情观察事物,并在观察中把握事物特点的习惯. 4.在诵读中提高品味 ...

  • 高一语文期末复习学案
  • 高一语文期末复习学案 -- 文学类文本(散文阅读) 2014.6 姓名: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 类型一:散文阅读之线索分析 一.散文基础知识回顾: [散文的分类] 根据散文的语言表达形式.写作过程和中心分 : 写景类的散文(情景交融的)一般先作情绪上的铺垫,暗示文 ...

  • [囚绿记]的教学设计以及教学反思
  • 摘 要 <囚绿记>是语文版普通初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初三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课文,与<白杨礼赞>.<西花厅的海棠花开了>.<草莓>一起组成第一单元.这几篇课文有写景精美.意蕴深刻.语言优美的共性,而<囚绿记>又以其写景状物新颖独特.含蓄蕴 ...

  • 表现手法.写作手法.描写手法和修辞手法的辨别
  • 表现手法.写作手法.描写手法和修辞手法的辨别 在语文考试中常有表现手法.写作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等具体辨析与作用分析的题目,其实这三者的概念是较难区分的,一是因为这些概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有专家用语与教育用语之别,二是从来也没有一部权威性的著作对这些问题概念进行准确界定并辨析过.以下所述也只是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