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江堰 说课稿

《都江堰》说课稿

一、教材与学情

《都江堰》是高中必修三第四单元的一篇必读文本,是余秋雨大文化散文的佳作,是一片通过历史遗迹来反思现实的文章。该单元的学习重点是解读历史并了解前人在历史中的情感态度,引导学生在审视历史中吸收和借鉴,提高自身的认识和思辨能力。这篇文章看似游记,其实表现的是作者深沉的历史感悟和深刻的世事洞察;看似叙写一个古代工程建筑,其实在评价李冰的人格魅力。

现代社会需要创新精神,更需要对社会人生的辨别思考能力,这些需要都可以围绕教材和教学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和实践。因此,抓住这一契机,运用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把学习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运用结合起来。

二、教学目标

根据文本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立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掌握字词,识记作家作品,了解余秋雨大文化散文的特点,了解与都江堰有关的科学文化知识。这些是打好基础,扩展知识面的重要途径。

2、能力目标:概括三部分大意,赏析都江堰水的特点及写作用意,评价李冰精神。这是本文的重点目标。目的是让学生读文本,通文意,品文情。为提高语文素养服务。

3、情感目标:通过认识李冰的精魂,启示学生如何做人。这是本文的教学难点。由于现代社会物质在膨胀,精神在萎缩,自然在失落。高中生的身心发展尤其值得关注。有必要用本文的人文精神来引导,让学生体会李冰的精魂所在,从而使他们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三、教法与学法

教师是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促进者,老师的点拨是必要的。这节课施行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模式,采用诵读法、讨论法,并利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

四、教学过程

总体思路:本课的教学安排是利用课下自读文本,解决字词,通过学案提供材料了解有关作者、都江堰、李冰的知识;用一课时训练思维和表达,陶冶情操,启迪思想。

第一个环节 ,导入:在人类发展的漫长的历史过程中曾经有无数的辉煌文明与不朽文化。从尼罗河畔巍峨庄严地大金字塔到神圣的雅典卫城,这些都令人慨叹不已又激动万分。然而,“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大多数的奇迹今天只剩下了一副躯壳,成为闻名的标本。而在中国四川一座不起眼的小城里,有这样一座了不起的水利工程,他以其汩汩清流,源源不绝地滋润着成都平原、四川盆地乃至整个的中华民族。他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余秋雨先生笔下的《都江堰》。这个导语,通过对比,凸显都江堰的无穷魅力,引起学生阅读的兴趣。

第二个环节,解读文本:

活动一:整体感知

在学习小组内检查字词、作家作品的掌握,然后给文章的三部分各加一个小标题。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整体把握文意。

活动二:局部探究

探究第一部分:都江堰的价值。

我用这样几句话引导探究:要说“都江堰是中国历史上一个伟大的水利工程”,我们都会点头称是,但是如果有人把都江堰的地位抬高到历来作为中华民族象征的长城之上,恐怕会有许多人不敢苟同。可是余秋雨先生在开篇就语惊四座。他说:“我认为,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工程不是长城而是都江堰。”为什么余秋雨先生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如此断言呢?请同学们带着这样一个问题重新看一下文章的第一部分。

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内交流。5分钟后请学生回答,目的是通过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锻炼学生的思维和口头表达。这一环节的文本价值在于引导学生理解“写长城是为了写都江堰”的写作用意。

探究第二部分:都江堰的水势

都江堰有这样的价值,又是一座水利工程,我首先给学生看三幅水流图片,三幅图片分别展示出水的翻卷咆哮、驯顺、规整,这样就给学生留下了直观的印象,为下文的活动渲染了气氛。

文章当中对水的描写都集中在第二部分,首先让学生齐读,看一看余秋雨先生笔下是怎样描写水的?

这个问题的设计是为了让学生理解水流特点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样的变化体现出什么,从而理解写水是为了写李冰。

学生交流,根据交流的情况,教师评价、订正并板书。

然后小结:都江堰的水,从狂野不羁、改恶从善为驯顺规整,功劳应归功于李冰父子。水有了改变是因为有了都江堰,而李冰父子是都江堰工

程最伟大的设计者、建造者。李冰是何其人也?对此,余秋雨先生写得更加感性,更加富有自己的情感色彩。找一下,作者是怎样评价李冰的?

活动三:感知评价。

请学生带着这样一个问题浏览第三部分,从课文中寻找文句来回答。提示学生从文章中划出有关词句加以归纳。

然后再引导学生理解文中特别重要的一句话“活着或者死了应该站在那里?”目的是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用理性从生命的意义来思考李冰,认识到李冰的精神是支撑中华民族精神的脊梁。为突破教学的难点,先给学生朗读臧克家的《有的人》,再向学生推荐鲁迅的《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之中的一段话。 这些内容通过课件展示,学生齐读。

李冰不期留名却流芳千古原因是什么?李冰从物质到精神给后世留下了什么?学生各抒己见展开讨论,最后小结这一部分:都江堰是朴实的,象乡间母亲一样;李冰是求真务实的,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一个心系民众的人,有了这样一份踏实执著的作风,才有了都江堰的汩汩清流,文明千年而下,得以延续。时至今日,中国仍在发展,我们的文明不断的前行,没有任何一个人能阻挡他的脚步,我们每个渺小的人又应该为这份文明做些什么呢?这个环节在于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做人。

五、布置作业:

参观禹王亭,瞻仰大禹像,了解大禹治水的传说和故事,探寻其中蕴含的文化精神,仿照余秋雨文化散文的结构(历史遗迹+历史人物+故事+文化精义)写一篇短文,与同学交流。人们都喜欢游览名胜古迹,是风景的吸引,更多的是当地的美丽的传说与相关的故事,而在所有这些后面,都寄托着一种精神,都蕴含着一种文化。探寻禹王亭背后的文化,大禹治水的精神,从而将课内思考引向课外,从家乡故园中获得更加真实的感受。

六、板书设计

都江堰的价值 最激动人心的工程

都江堰的水势 壮丽的驯顺 工程艰险

规 整 治水人的气度不凡

评价李冰 求真务实

板书设计展示出文章的脉络结构,反映出学生探究的过程和结果。力求简洁、直观。

《都江堰》说课稿

一、教材与学情

《都江堰》是高中必修三第四单元的一篇必读文本,是余秋雨大文化散文的佳作,是一片通过历史遗迹来反思现实的文章。该单元的学习重点是解读历史并了解前人在历史中的情感态度,引导学生在审视历史中吸收和借鉴,提高自身的认识和思辨能力。这篇文章看似游记,其实表现的是作者深沉的历史感悟和深刻的世事洞察;看似叙写一个古代工程建筑,其实在评价李冰的人格魅力。

现代社会需要创新精神,更需要对社会人生的辨别思考能力,这些需要都可以围绕教材和教学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和实践。因此,抓住这一契机,运用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把学习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运用结合起来。

二、教学目标

根据文本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立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掌握字词,识记作家作品,了解余秋雨大文化散文的特点,了解与都江堰有关的科学文化知识。这些是打好基础,扩展知识面的重要途径。

2、能力目标:概括三部分大意,赏析都江堰水的特点及写作用意,评价李冰精神。这是本文的重点目标。目的是让学生读文本,通文意,品文情。为提高语文素养服务。

3、情感目标:通过认识李冰的精魂,启示学生如何做人。这是本文的教学难点。由于现代社会物质在膨胀,精神在萎缩,自然在失落。高中生的身心发展尤其值得关注。有必要用本文的人文精神来引导,让学生体会李冰的精魂所在,从而使他们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三、教法与学法

教师是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促进者,老师的点拨是必要的。这节课施行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模式,采用诵读法、讨论法,并利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

四、教学过程

总体思路:本课的教学安排是利用课下自读文本,解决字词,通过学案提供材料了解有关作者、都江堰、李冰的知识;用一课时训练思维和表达,陶冶情操,启迪思想。

第一个环节 ,导入:在人类发展的漫长的历史过程中曾经有无数的辉煌文明与不朽文化。从尼罗河畔巍峨庄严地大金字塔到神圣的雅典卫城,这些都令人慨叹不已又激动万分。然而,“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大多数的奇迹今天只剩下了一副躯壳,成为闻名的标本。而在中国四川一座不起眼的小城里,有这样一座了不起的水利工程,他以其汩汩清流,源源不绝地滋润着成都平原、四川盆地乃至整个的中华民族。他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余秋雨先生笔下的《都江堰》。这个导语,通过对比,凸显都江堰的无穷魅力,引起学生阅读的兴趣。

第二个环节,解读文本:

活动一:整体感知

在学习小组内检查字词、作家作品的掌握,然后给文章的三部分各加一个小标题。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整体把握文意。

活动二:局部探究

探究第一部分:都江堰的价值。

我用这样几句话引导探究:要说“都江堰是中国历史上一个伟大的水利工程”,我们都会点头称是,但是如果有人把都江堰的地位抬高到历来作为中华民族象征的长城之上,恐怕会有许多人不敢苟同。可是余秋雨先生在开篇就语惊四座。他说:“我认为,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工程不是长城而是都江堰。”为什么余秋雨先生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如此断言呢?请同学们带着这样一个问题重新看一下文章的第一部分。

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内交流。5分钟后请学生回答,目的是通过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锻炼学生的思维和口头表达。这一环节的文本价值在于引导学生理解“写长城是为了写都江堰”的写作用意。

探究第二部分:都江堰的水势

都江堰有这样的价值,又是一座水利工程,我首先给学生看三幅水流图片,三幅图片分别展示出水的翻卷咆哮、驯顺、规整,这样就给学生留下了直观的印象,为下文的活动渲染了气氛。

文章当中对水的描写都集中在第二部分,首先让学生齐读,看一看余秋雨先生笔下是怎样描写水的?

这个问题的设计是为了让学生理解水流特点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样的变化体现出什么,从而理解写水是为了写李冰。

学生交流,根据交流的情况,教师评价、订正并板书。

然后小结:都江堰的水,从狂野不羁、改恶从善为驯顺规整,功劳应归功于李冰父子。水有了改变是因为有了都江堰,而李冰父子是都江堰工

程最伟大的设计者、建造者。李冰是何其人也?对此,余秋雨先生写得更加感性,更加富有自己的情感色彩。找一下,作者是怎样评价李冰的?

活动三:感知评价。

请学生带着这样一个问题浏览第三部分,从课文中寻找文句来回答。提示学生从文章中划出有关词句加以归纳。

然后再引导学生理解文中特别重要的一句话“活着或者死了应该站在那里?”目的是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用理性从生命的意义来思考李冰,认识到李冰的精神是支撑中华民族精神的脊梁。为突破教学的难点,先给学生朗读臧克家的《有的人》,再向学生推荐鲁迅的《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之中的一段话。 这些内容通过课件展示,学生齐读。

李冰不期留名却流芳千古原因是什么?李冰从物质到精神给后世留下了什么?学生各抒己见展开讨论,最后小结这一部分:都江堰是朴实的,象乡间母亲一样;李冰是求真务实的,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一个心系民众的人,有了这样一份踏实执著的作风,才有了都江堰的汩汩清流,文明千年而下,得以延续。时至今日,中国仍在发展,我们的文明不断的前行,没有任何一个人能阻挡他的脚步,我们每个渺小的人又应该为这份文明做些什么呢?这个环节在于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做人。

五、布置作业:

参观禹王亭,瞻仰大禹像,了解大禹治水的传说和故事,探寻其中蕴含的文化精神,仿照余秋雨文化散文的结构(历史遗迹+历史人物+故事+文化精义)写一篇短文,与同学交流。人们都喜欢游览名胜古迹,是风景的吸引,更多的是当地的美丽的传说与相关的故事,而在所有这些后面,都寄托着一种精神,都蕴含着一种文化。探寻禹王亭背后的文化,大禹治水的精神,从而将课内思考引向课外,从家乡故园中获得更加真实的感受。

六、板书设计

都江堰的价值 最激动人心的工程

都江堰的水势 壮丽的驯顺 工程艰险

规 整 治水人的气度不凡

评价李冰 求真务实

板书设计展示出文章的脉络结构,反映出学生探究的过程和结果。力求简洁、直观。


相关内容

  • [都江堰]余秋雨答案及赏析
  • 都江堰 整体感知 本文是余秋雨文化散文中最引人注目的名篇之一. 全文共由三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将都江堰与长城进行对比,第二部分描绘都江堰的壮观图景,第三部分表现为民造福的李冰父子形象. 三个部分有机融合,表现了作者对都江堰的深情赞美以及由此引发的对民族文化的独特思考,读来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首先,文 ...

  • 永远的都江堰
  • 位于北纬30 度的都江堰市,创造了两个人类文明的奇迹,一个是灌溉千里的都江堰雄踞江源,一个是道行天下的青城山拔地而起. 古人云: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而都江堰恰恰集合了二者,拥有灵秀的山与圣洁的水.这个目前世界上年代最久.惟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大型古代水利工程,至今仍发挥着泄洪.排沙.控制水量 ...

  • 著名水利工程都江堰教案
  • 汕头市潮阳建筑职业技术学校中外建筑史科教案 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 地上悬江,而且悬得十分利害.成都平原的整个地势从岷江出山口玉垒山,向东南倾斜,坡度很大,都江堰距成都50km,而落差竟达273m.在古代每当岷江洪水泛滥,成都平原就是一片汪洋:一遇旱灾,又是赤地千里,颗粒无收.岷江水患长期 ...

  • 第11课:先民的智慧与创造
  • 第11课:先民的智慧与创造 [课程标准]以都江堰.长城.大运河.赵州桥.北京故宫等为例,体会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列举古代书法.绘画.雕塑.音乐.舞蹈等方面的主要成就.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通过阅读课文内容,要求学生能陈述修建都江堰的原因.修建的时间和位置以及编钟出土的地点,以加 ...

  • [都江堰]教案4
  •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识记作家及主要作品,了解余秋雨文化散文的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 1.阅读文本,理清文章的写作脉络,整体把握文本结构. 2.理解文本通过写都江堰来些李冰.写文化精义的启示和反思. 3.学习文中对比手法的应用. 4.品味作品中具有深刻含义的句子. 情感态度与价值:体会文中 ...

  • 2.11[先民的智慧与创造]教案(2)
  • 第11课 先民的智慧与创造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阅读课文内容,要求学生能陈述修建都江堰的原因.修建的时间和位置以及编钟出土的地点,以 加强时空感.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知道在水利工程方面做出巨大贡献的李冰父子,是中国古代先民智慧和创造的 典范. 依据示意图说出都江堰的结构及作用,初步掌握识 ...

  • 都江堰旅游攻略
  • 拜水都江堰旅游攻略 来源:欢乐游旅游网站 都江堰 都江堰市地处四川省成都市城西,距成都市48km.以著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而得名,在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之上 ,距今2200多年的历史,是我国乃至全世界保存最完整且还在使用的水利工程.都江堰由鱼嘴分水堤,飞沙堰,宝瓶口三大主体和百丈堤,人字堤等附属工程构成 ...

  • 余秋雨的都江堰
  • 现代文 余秋雨的都江堰 阅读题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l2-l5题. 都江堰 余秋雨 我以为,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工程不是长城,而是都江堰. 长城当然也非常伟大,不管孟姜女们如何痛哭流涕,站远了看,这个苦难的民族竞用人力在野山荒漠间修了一条万里屏障,为我们生存的星球留下了一种人类意志力的骄傲.长城到了 ...

  • 都江堰说课稿(教师编制考试)
  • <都江堰>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一篇经典的文化散文<都江堰>.我的说课将从教材.学情.教法学法和教学过程四个方面进行. 一.说教材 这篇课文出于山人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四单元.本单元主题为"文明的踪迹",旨在让学生通过感悟文学作品体会中国 ...